?十载玉兰飘香...

1
4000 81 》《 》《 》《 》《 》…… ”, 9 20 10 81 。” 60 1700 2000 4000 》, 2021 ”—— · 》; 300 60 。” :“ 。” 。” 。“ ’, ’、 ’。 ” Bienvenu”, ”, ”, ;《 》” —— 1962 1987 ”。 —— 》《 》《 。” 。 “《 》《 · ,《 19 。” · · 1949 》, 2012 。“ 1071 70 。” ,“ ’; 。” 。” —— ”。 wwwhb.cn 2020 9 22 / 9 30 2200 3700 —— 30 2020 29 1989 30 1989 2200 89 3700 700 ”“ ”, 30 30 ”, 》《 》《 ”、 ”, ”, 30 38 70%》《 》《 》《 1?1 。” 。“ 》, 。” 。”2013 —— 101 80 3424 …… ”, ”, ”, 。“ 12 。” ,“ ”。 3+2”。 》《 》《 》《 》《 》, 。” 6 18 13 120 》《 》《 12 ,“ ”。 。” ”、 …… ”, 》《 15 —— ”, 3424

Upload: others

Post on 17-Oct-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十载玉兰飘香 打造中国戏剧界权威文化品牌dzb.whb.cn/imgPath/2020-09-22/90922.pdf得那么大的成就,除了作品内容好以外,艺术 上肯定是有成就的。

■本报首席记者 黄启哲

一生著述4000万字的他,

不仅是法国文学翻译的守望者

著名翻译家郑克鲁在沪去世,享年 81 岁,

曾译《悲惨世界》《茶花女》等法国文学经典

《基督山恩仇记》《茶花女》《悲惨世界 》

《巴黎圣母院》《红与黑》……几代读者耳熟能

详的法国文学经典背后,著名翻译家、上海师

范大学教授郑克鲁是绕不开的名字。 这位法

国经典文学的“守望者”和“摆渡人”,于 9 月

20 日晚 10 点在沪逝世,享年 81 岁。

“译事之艰辛,惟当事者知之。 ”在近 60

年的翻译、学术、教学生涯中,郑克鲁累计完

成了 1700 万字翻译作品 ,2000 万字研究论

著,加上其他各类文字 ,著述总数超 4000 万

字。 商务印书馆近年陆续出版《郑克鲁文集》,

涵盖了他一生主要的译著。 两年前,他把“雨

果小说全集”书稿交给复旦大学出版社,目前

该全集正在陆续出版,预计 2021 年出齐。

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 浙江大学终身教

授许钧认为,郑克鲁之为文、为师、为人,用一

?字总结就是“实”———有着坚实的学问和厚

实的肩膀,他为这?时代树立了精益求精、追

求真实的精神,值得后辈们不断学习、研究和

深入挖掘。

数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

坚持“译者同样拥有极高的汉语文学修养”

郑克鲁数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 怀着使

命感致力于给自己热爱的法国文学经典注入

新的生命。 “通常我只译一流作品。 许多一

流作家的作品也不全是一流的, 那我就挑选

其中最好的翻译。 我喜欢巴尔扎克, 但不是

巴尔扎克所有的小说都译, 除了他的一些中

短篇, 我只译了他最重要的 《欧也妮·葛朗

台》 和 《高老头》; 莫泊桑的 300 多篇小说,

我也只选了其中数十篇译出 60 万字。” 他曾

如是袒露心迹。

郑克鲁的第一位博士生、 上师大教授朱

振武告诉记者:“郑先生谦卑随和, 从未听过

他炫耀家世, 他的为人处世都是一种平和的

心态。 而在做学问方面,他的译文平实质朴,

而非浮华夸饰; 尽量忠实源语的句式和句法

等语言特征,充分发掘其字里行间的意境、语

气、意蕴和节奏等文学要素,合理运用译者的

主观能动性,最后取得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

艺术效果。 ”

“翻译是件没有止境的事。 ”郑克鲁强调

翻译时对文字的精心打磨推敲。 “做翻译的人

对文字要很敏感,比如一页里面出现三?‘美

丽’,那这?翻译就算完蛋了。 至少掌握了十

来?词,要回避老是‘美丽’、老是‘漂亮’。 ”他

认为,外国文学作品译成汉语,需要译者同样

拥有极高的汉语文学修养。

比如 , 雨果 《悲惨世界 》 中的主教

Bienvenu,有人译为“卞福汝”,郑克鲁考虑到

读者接受的因素,在不偏离其读音的基础上,

将其译为“福来主教”,寓意“幸福来了”,使读

者见字如人, 一下子便知小说角色的性情品

质。 在翻译中,郑克鲁亦不避讳生字难字,比

如他用“恫瘝在抱”来翻译相关语意,说明福

来主教把人民疾苦放在心上的优良品质;《茶

花女》中描写男女主人公爱意绵绵,结合原文

他用了“鹣鲽情深”这?词,凸显古典的美感,

契合原文、不落俗套的同时,也传播了汉语文

字之美和深刻蕴涵。

学术研究成果卓然的他,

曾推荐“每个女孩都要念一念《第二性》”

一手研究,一手翻译———业内公认,郑克

鲁是在翻译、 教学和研究三大领域同时取得

成就的为数不多的翻译家之一。

郑克鲁 1962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

1987 年调至上海师范大学工作, 并任中国法

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曾获法国政府颁发的

“一级文化交流勋章”。 他坦言,自己学习外语

或多或少受到曾祖父、 晚清改良派思想家郑

观应的影响。 而在法国文学翻译家光环的背

后,他主编的教材《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

外国文学史》《法国文学史》《法国诗歌史》等

学术著作影响颇广; 他在上海师范大学出任

中文系主任时打造的“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

专业,至今在国内同类专业中独树一帜。 值得

一提的是, 他对法国文学和外国文学的研究

探讨,多基于一手材料的直接阅读与领悟,将

翻译实践与学术研究同步进行,并相得益彰。

在他看来,文学作品的“艺术性”格外重要。

“现在很多人写外国文学史,还是不注意艺术

部分。 我对艺术比较看重,一?作家之所以取

得那么大的成就,除了作品内容好以外,艺术

上肯定是有成就的。 ”郑克鲁十分推崇法国小

说的艺术成就。 “《红与黑》《欧也妮·葛朗台》

《高老头》 都是能一口气看完的,《悲惨世界》

《巴黎圣母院》虽然厚也能看得下去。不可否认

的一点是,19 世纪西方的小说是很发达的。 ”

除了文学作品, 法国作家西蒙娜·德·波

伏娃问世于 1949 年的学术畅销书《第二性》,

也进入郑克鲁的翻译视野。 2012 年他凭借翻

译《第二性》获第四届傅雷翻译出版奖。 “法文

原版长达 1071 页,译成汉字约 70 万字。 翻译

时,如履薄冰,以准确理解原文为要,不能意

译,不时求证,整整用了两年才译完全书。 ”郑

克鲁生前十分推荐这部书,“男人看了会发现

‘原来女人是这样的’; 每?女孩也要念一念

这本书,它告诉了女性怎么认识自己。 ”

“我喜欢翻译,译书的过程中 ,是一种享

受;如有自认为译得不错的地方时,便感到一

种快乐;译完一本书,我觉得了却一?心愿 ,

完成了一项重要使命,所以乐此不疲。 ”郑克

鲁用一生践行着他的理念———“生命,就是你

给世界留下了什么东西”。

www.whb.cn

2020 年 9 ? 22 日 星期二 责任编辑/? 燕 9

?十载玉兰飘香,

打造中国戏剧界权威文化品牌

创设30届以来共收到申报剧目2200余台,参评演员3700余名,

成为促进上海与国内外戏剧界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第30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

奖主题之夜暨2020中秋戏曲晚会将于

本月29日在东方艺术中心上演。 据昨

天举办的新闻通气会上透露, 目前各

奖项提名名单已经产生, 最终奖项将

于晚会现场正式揭晓。在此之前,本届

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 (以下简

称白玉兰戏剧奖) 的终身成就奖率先

公布, 组委会将其授予京剧表演艺术

家尚长荣, 奖掖其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传播与传承作出的突出贡献。

自1989年创设至今, 上海白玉兰

戏剧表演艺术奖已迎来第30届。 在近

两年, 白玉兰戏剧奖更是迈大改革创

新步伐, 加大对于原创新编作品的关

注, 并吸引一批海外知名剧目艺术家

参评, 进一步拓展了奖项的国际视野

和开放包容。

三十载一路芳菲,这?以上海市

花命名的戏剧奖项,见证上海作为亚

洲演艺之都的坚实步履,也将助推中

国从戏剧大国走向戏剧强国的复兴

征程。

不 分 剧 种 剧 团 大小,只以艺术论短长,见证国内戏剧界发展历程

自1989年创设至今, 白玉兰戏剧

奖已收到申报剧目2200余台, 剧种89

余?, 参评演员3700余名, 获奖演员

700余人次。白玉兰戏剧奖之所以能够

吸引国内外名家、新秀纷至沓来,在上

海这?大码头“斗戏”“打擂”,源自于

其海纳百川、近悦远来的底色,更得益

于奖项评选的严谨与公正, 而这也成

为白玉兰戏剧奖在全国享有知名度与

影响力的根本。 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

尤存以五?“一视同仁”来总结:上海

与外地演员参评一视同仁; 大剧种与

小剧种参评一视同仁; 大剧团与小剧

团参评一视同仁; 大城市与小城市参

评一视同仁; 大艺术家与青年演员参

评一视同仁。于是,在白玉兰戏剧奖的

参评组织中,我们看得到边远、冷门的

区县剧团甚至是濒危剧种, 也看得到俄

罗斯亚历山大德琳娜大剧院这样的海外

殿堂级艺术团体。

走过30年, 此次颁奖晚会不单是一

次对于本届获奖演员的表彰, 也是一次

对于中国戏剧界30年发展历程的巡礼。

晚会将揭晓本届白玉兰戏剧奖各奖项名

单,而其中最为耀眼的“白玉兰”,莫过于

本届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尚长荣。 作为

名家之后,尚长荣承袭“四大名旦”之一

的父亲尚小云的京剧传承创新之路,为

当代京剧花脸行当发展贡献一批新经

典。以《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

成龙》为代表的“尚长荣三部曲”守住前

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实现了古典艺术

与当代审美的结合。这不仅使他三摘“梅

花”、三摘“白玉兰”,还先后被国际戏剧

家协会授予“世界戏剧大使”称号,获第

二届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 第六届上

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和中国文联

“终身成就戏剧家”荣誉称号。如今的他,

仍旧活跃在传承的一线, 将其毕生艺术

经验与探索,向青年演员倾囊相授,助推

花脸行当的人才培养。

改革创新, 助推 “双创”,彰显码头源头地位

回顾与总结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

来。 白玉兰戏剧奖以始终如一的奖项评

选标准, 标定着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高

度,也注重创新机制,引领着中国舞台艺

术的发展方向。

30年间, 白玉兰戏剧奖始终求新求

变。 在剧目方面, 鼓励原创以及艺术美

学创新, 诸如小剧场戏曲, ?现 “非遗

活化” 趋势; 在奖项方面, 从表演奖衍

生出相关系统奖项; 在演员方面, 从国

内扩展到国际, 通过一批海内外知名艺

术家的获奖提升奖项影响力与知名度;

在评审方面 , 通过市民观剧团等的引

入, 加强奖项的人民性, 让普通观众更

有参与感。

聚焦本届白玉兰参评剧目, 不难发

现对于新创新编剧目的关注进一步加大

了。 38台参评新创新编作品, 占总量的

70%, ?现了 《永不消逝的电波》《谷文

昌》《柳青》《追梦云天》 等一批优秀的红

色题材、现实题材佳作。 与此同时,从剧

目艺术样式上来看, 实现了传统戏曲与

歌舞话剧等其他样式1?1的参评比例。 这

充分彰显出近年来广大戏剧工作者积极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

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同时也与奖项致

力于助推 “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

新性发展”的目的相统一。

站在三十而立的新起点,白玉兰戏剧

奖将对标国际知名戏剧奖, 进一步提升文

化品牌标识度,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五年原典诵读,让他们改变了什么

国学公益班“浦江学堂”行至八年,三千四百二十四个孩子与经典结缘

“天地有爱心,万物载以繁,君子胸襟大,天下装心间。”孩子们身着汉

服,把学规背得整齐响亮。 上周末,浦江学堂知林班的孩子们在一场别有

古意的“结业典礼”中完成了四书学习,又将进入到下一阶段的国学经典

之旅。 来自复旦大学哲学系的博士生王武杰在开讲前接受孩子们恭敬的

拜师礼。“你们想要把天下装心间,那么我们接下来要读的《老子》,说的就

是天地万物的道理。 ”

“不与经典结缘,很难成为高雅的人。 ”2013 年的春天,文化学者、上

海开放大学教授鲍鹏山在沪创办了公益性国学教育平台———浦江学堂,

迄今已有八年历史。今天,浦江学堂在上海、北京、广州、南京、合肥等地已

开设了 101 ?班级,其中上海地区 80 ?。 3424 名学生通过五年的原典诵

读,系统地走进了七本国学经典。

在过去的三年中,知林班的学员们每?周末抽出半天的时间,在老师

的带领下走进孔子和他弟子的故事、走进孔子的人才观、孟子的天下观、

走进春秋战国绚烂的历史时空……他们朗朗上口的是“君子坦荡荡,小人

常戚戚”,他们懂得了要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精

进自己的学业与人生。

作为创始人,鲍鹏山认为,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每一?概念

的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思想,这些思想是对整?人类文明和人类道德使

命的思考。 “文化经典是教育最宝贵的资源,但很多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

12 年间甚至没有完整阅读过一本经典。 ”出于对市面上一些国学班碎片

式教学的担忧,鲍鹏山创办了浦江学堂,“利用业余时间通读经典,也可以

学有所成”。 如今“小课堂,大格局”的浦江学堂,获得越来越多的社会认

可,学校、社区纷纷向浦江学堂投来联合办学的橄榄枝。

为突出传统经典教授的原典性、完整性、系统性,浦江课堂每一期的

学制是“3+2”。 前三年为养正阶段,招收小学二年级到四年级的学员,要

求记诵并理解《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基本思想。第二阶段为培大,

学习《老子》《庄子》和《坛经》,培养大格局,大眼界。 前三年的课程为公益

性质,学费全免,后两年采用学员家庭众筹的方式办课。 随着孩子的课业

压力逐渐增大,每?双休日要挤出半天的时间来上课,不禁令人担心,家

长和孩子们还能坚持下去吗?

“经典自有它的魅力。 很多孩子要学小提琴、要跳舞,时间排得很满。

但品尝到了经典乐趣的他们,哪怕自己再辛苦也不想放弃学习。 ”浦江学

堂上海总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有越来越多的家长认同传统文化在当代

社会的重要价值, 认同以经典为抓手立德树人的教育意义。 八年的时间

里,浦江学堂仅凭口碑相传,就已经一座难求。 6 月 18 日,浦东图书馆新

开班网上报名仅过去 13 分钟,120 ?报名席位就被一抢而空。

浦江学堂的老师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

文史哲专业的博士生,教材之外老师们还会从《左传》《史记》《国语》等其

他经史中发掘有趣、有意义的素材,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知林班的 12

岁学员曹嘉诺本身就是一?历史迷,“老师的导读让我增长了见识。 原来

我最了解的是三国史,现在,春秋战国的历史文化让我入迷了”。

“国学经典的学习一定不是封闭的。”鲍鹏山说,将经典学习与国学特

色活动结合起来,是浦江学堂的一大特色。曲阜祭孔,国学故事大赛,当一

天“小夫子”、讲一堂国学课……浦江学堂践行着学以致用的教育意义。今

年夏天,浦江学堂新成立了以探究型学习为核心的“七书研修班”,针对完

成五年学习的学员进行报名。 该课程以综合性的角度,将四书及《老子》

《庄子》《坛经》梳理出 15 ?专题,让学员们融会贯通,温故知新。 同时,由

专业高校教师带领他们选题, 立提纲、 做论文———培养 “小小国学研究

生”,带着问题和思考重新走进经典。

文化

■本报记者 童薇菁

■本报记者 许旸

荨尚长荣获白玉兰戏剧奖终身成就奖。▲白玉兰戏剧奖海报。

浦江学堂创建八年来,共 3424名学生通过五年的原典诵读,系统地走进七本国学经典。 (资料照片)

郑克鲁及其译作。

(均资料图片)

制图: 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