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苗少年 06 科学的万花筒 行走的大课堂 - chengdu.cn2006/03/02  ·...

1
编辑 乔雪阳 美编 杨培央 帅健宏 商报官方微信 cdsb86612222 商报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 @成都商报 商报报料热线 028-86612222 商报电子版 www.cdsb.com 2019年3月2日 星期六 06 菁苗少年 让孩子用脚步和笔尖认知世界 国家地理 WEEKEND 英雄从这里横空出世 成都实验小学战旗分校四年级1班 刘云伊 “砰”一声巨响,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响 彻云霄,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在火红的天空 中缓缓升起,强大的气流将飞机、坦克、房 屋……摧毁殆尽。在这惊心动魄的画面 里,一群激动万分的人却将头上的帽子抛 向空中,欢呼雀跃,他们奔跑、拥抱,脸上 挂满了兴奋的泪水,他们的嘴里不停地喊 着:“我们的原子弹发射成功了!” —这 是电影《横空出世》里的场景。 2019年2月14日早上8: 20,在成都商报 儿童团的组织下,我们一行20人兴高采烈 地乘上大巴车,前往绵阳的科技馆和两弹 城,开始了为期两天的天府学堂两弹游学 活动。 行前,老师给我们发来了《先导知识》 视频,通过观看,我粗略地了解了科学卫 星的种类、核能的定义、航空和航天的区 分。经过两个多小时的乘车,带着无数的 疑问,我们到达了科技馆。 走进馆内,我们好像进入了科学的万 花筒。我们惊奇地四处张望馆内的飞机、 火箭、导弹、军舰等的模型,一边认真听老 师讲解,一边仔细做笔记。通过学习,我不 禁感叹:中国以前十分落后,但中国人民 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制造出了两弹一 星,让外国人不再轻视中国,不敢轻易欺 负中国。我为祖国感到自豪! 在两天的游学中,我们还参观了中国 两弹城,它的前身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的院部旧址,一排红砖平房,在阳光下显 得格外耀眼,房间里陈列着邓稼先爷爷在 这里工作和生活时的家具、物品。 讲解员阿姨告诉我们,邓稼先爷爷酷 爱看书,书房里堆满了各种书籍。为了研 究原子弹,他不得不与亲人分居,隐姓埋 名很多年。他废寝忘食地工作,为祖国的 核弹事业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在他的雕像 前,我们深深地鞠躬,缅怀这位伟大的核 弹专家。 在纪念馆里,原子弹和氢弹模型在灯 光下显得无比威武,它们就如“隐形杀手” 一般,体积不及火箭,但威力却异常强大。 55年前,一大批科学家汇聚在中国西部的 罗布泊。他们用算盘,用落后陈旧的设备, 用自己的智慧与双手,花了两年零八个月 的时间,在1964年10月16日成功发射了中 国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发射成 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在太空 中唱响了《东方红》。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 先,中国氢弹之父于敏,数学家、核物理学 家钱学森,国宝级核弹专家郭永怀……无 数的科学家为祖国的繁荣昌盛,默默地付 出了自己的一生,他们是我们的超级英 雄,他们的奉献为中国人民带来了幸福生 活。我对英雄们心存感激,也一定努力学 习,不畏艰难,为目标奋斗,成为一个对国 家有用的人! 两弹一星游学小记 成都商报小记者 邓卓恒 科学不是为了个人荣耀,不是为了私 利,而是为人类谋幸福。 绵阳科技馆的前身是绵阳博物馆,为 了打造中国红色旅游基地, 2005年下半年, 绵阳市委、市政府决定把绵阳博物馆馆舍 改为“两弹一星”科技博物馆,后来又更名 为“绵阳科技馆”。 1965年,我国研发了第一枚空投原子 弹,仅仅过了两年时间,也就是1967年,就 研发成功了我国第一枚氢弹,这被称为 “中国速度”,比美国和法国的8年时间,苏 联的6年时间,英国的4年时间都快得多。 原子弹采用了核裂变技术,威力相当 于1千克铀的威力,氢弹采用了核聚变的 技术,威力相当于200多枚原子弹爆炸的 威力,两弹说的就是原子弹和氢弹。研发 一枚火箭需要的基本设备有整流罩、卫星 支架仪器舱、液氢箱、一级燃料箱等等。 中国很大,有四个卫星发射基地。他 们是四川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海南文昌 发射基地、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还有山 西太原卫星发射基地。 邓稼先、钱三强、钱学森、王淦昌等 等,我想大家对这些名字都耳熟能详了 吧!他们都是“两弹一星”的功臣,有诗云: “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二十 年来勇攀后,两代轻舟已过桥”,他们都拥 有无私奉献、不畏艰辛的良好品质,从最 初的立项到最终研发成功,这需要多少代 人的努力!多少人通宵达旦的计算!多少 人为此付出青春,甚至生命,才研发出这 “二代轻舟”啊! 他们在研究所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的研究,他们在这里挥洒他们的青春和热 血,从百鸟齐鸣迎接光明的清晨,到鲜花 低垂,发出阵阵清香接受深夜的来临,他 们每时每刻都在计算、思考和感叹时光的 流逝,年华似水、匆匆一瞥,多少岁月,轻 描淡写。 气象研学游的收获 成都商报小记者 杨怡乐 今天的气象研学游太棒啦!一天的研 学游,我和伙伴们一起去了温江国家基准 气象站—制作天气预报的地方;还去了 成都抗震减灾教育基地—教导我们怎 样躲避地震的地方。 上午,我们学习怎样制作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的第一步—观测天气。老师给 我们介绍了许多观测设备,有测量降水量 的雨量筒、测量太阳辐射的自动太阳跟踪 器、测量全天温度和湿度的百叶箱、测量 全天可见光的暗筒式日照计、测量全天蒸 发量的大型蒸发筒……这些都是用来采 集气象数据的。 接下来的是天气预报的第二步人员分析。工作人员会对采集来的数据进 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上报给播报天气预 报的地方。后来技术发达了,数据的采集、 分析全部改为全自动的了,天气预报就能 实现每5分钟报告一次。 天气预报的第三步—报告给人民 大众,也就是我们经常在电视上、手机上 看到天气预报。 下午,我们学了怎样躲避地震及其他 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我了解到了环太平 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三条 著名的地震带,还有在地震之前会有几种 宏观前兆,分别是:地声、地气、地鼓、地 磁、牛马、猫狗、家禽、天气和井水。 地声就是地底下会发出巨大的轰鸣 声,地气就是从地缝冒出 大量气体,地鼓就是地底 下发出象敲鼓一样的声 音,地磁就是地磁场局部 发生变化,牛马、猫狗、家 禽地震前会出现烦躁不 安、逃出圈外、搬家上树等 异常现象,天气也常出现 反常,比如震前闷热,久旱 不雨或阴雨绵绵,日光晦 暗,怪风狂起,六月冰雹(飞雪)等等,井水 突然上升或下降、温度变化、变味、溢出 等。 我还知道了自然灾害分为七大类:农 作物灾害、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 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和森林火灾。气象 灾害占自然灾害的70%以上,而地震可以 分为火山地震、构造地震、陷落地震和诱 发地震,地震可以引起水灾、火灾或泥石 流等。 老师们的讲解通俗易懂又有趣,配合 7.5级地震体验和观看4D电影,让我们再 次身临其境地感受地震场景,惊险又刺 激,下次我还想参加这类科普活动。 科学的万花筒 行走的大课堂 当孩子们走出教室,走进生活时,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 馆和各种主题陈列馆,都是他们了解世界、认识历史的重要场所。 在这些凝聚了人类文明精华的地方,孩子们寓情于景,景寓 于学,在参观和游玩中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历史的厚重,并用他 们的纸笔记录下一次次难忘的经历。 扫描二维码添加“成 都商报小记者俱乐 部”客服微信,咨询加 入小记者队伍。 扫描二维码关注“成 都儿童团”,在这里, 世界是课堂,旅途是 成长。 大家这么喜欢扔硬币 这风俗从哪里传来的? 2017年6月,一位80岁的老太太在上海浦东机场登机时, 对着飞机的发动机扔了一把硬币,其他旅客发现后连忙报警, 警察来了之后老太太说,她扔硬币,是为了祈求飞机飞行平 安。这则令人哭笑不得的新闻,当时曾火了好一阵子,可是没 想到,不到两年后,就在上月中旬,一名28岁的小伙子也在安 徽安庆的机场登机时,又干了扔硬币的事,导致航班取消。 向水中扔硬币祈福的习惯发源于古代西方,如今似乎全 世界流行,但往飞机上乱扔可是太危险了! 综合/褐松鼠 除了硬币 还有扔纽扣和别针的 在古代,要找到可饮用的清洁水源并 非易事。因此,那些有清水的地区,早期很 多欧洲部落都认为这些区域是神的恩赐。 久而久之,水源变成了神圣的地方,变成 了神灵会经常光顾的地方。 至于向水中投掷硬币的习俗,据说 源自欧洲的凯尔特人。他们相信万物有 灵,认为自然界的树木、河流等,都有其 相应的守护神。剑、盾牌和头盔常常被用 作献给河神的祭品投入水中,传说中亚 瑟王的圣剑被抛入湖中,便是遵循古老 的凯尔特习俗。 在英国诺森伯兰郡,有一处水井里的 硬币格外多,据说是用来祈求泉水女神寇 文绨娜。在那里发现了1万6千枚不同时代 的古罗马帝国硬币。在寇文绨娜喷泉发现 的硬币面额都很小,就像现在的人一样,更 喜欢用5分或者10分的硬币。这可以充分说 明丢硬币祈愿不在于丢的钱有多少,只在 于能让神明听到自己的愿望。 为祈愿丢的不仅仅是硬币,英国牛津 的Penrhys许愿井,扔在里面的多是衣服碎 片。因为人们认为水有疗愈力量,衣服携 带了疾病,所以扔一颗纽扣、别针或者一 块布料到井里,病人的身体就会痊愈。 除了祈福,人们也通过水源来诅咒。 在英国巴斯的古罗马浴场里有一处许愿 池,不满的人们将刻着诅咒的铅板或硬币 投入泉中,祈求供奉于此的圣泉女神苏利 · 密涅瓦报复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人。巴 斯建于公元43年,所以最早在一世纪,向 水池抛硬币祈愿,就已经是古罗马人和凯 尔特人的共同传统了。 还有一种理论认为:人们可能不知不 觉地发现了铜和银能杀灭微生物的性质 传统的硬币上会使用这两种金属 ),投掷 这些金属制成的硬币,可以使饮用水更加 安全。那些投掷硬币的人常去的水井可能 更不易受到一系列细菌的感染,乃至可能 治愈了遭受重复感染的病人。向池塘、喷 泉扔硬币的传统也可能源自于此。 当然,世界上最有名的许愿池,当属 罗马的特莱维喷泉(FontanadiTrevi)了。 在Trevi喷泉建成前,罗马人最喜欢 丢硬币的地方其实是城里的Virgo沟渠, Virgo是引导又渴又累士兵的女神之名, 传说在那里掷一枚硬币可以许三个愿 望,但是最后一个愿望必须是“一定会回 到罗马”,希望能够平安返家。 特莱维喷泉建成之后,丢硬币的地 方就挪到了那里。最初,掷硬币或喝喷泉 里的水是为保佑身体健康。最终,传统演 变为我们所熟悉的那个说法:如果你背 对喷泉,抛一枚硬币到水池里去,总有一 天你还会回到罗马。 Trevi喷泉有名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它 的壮观和美丽,更因为上世纪的两部电 —第一部电影是1954年的《罗马之 恋》,影片里说,当你背对许愿池抛三枚 硬币,投进一枚代表找到恋人,投进两枚 代表彼此真心相爱,投进三枚代表蜜运 成功,可以和爱人在婚后一同重返罗马。 这部电影大获成功后,前往特莱维 喷泉的游客们纷纷把扔一枚硬币改为了 三枚。 第二部电影便是鼎鼎大名的《罗马 假日》了,虽然奥黛丽 · 赫本没有扔硬币, 但这部电影的名气,为特莱维喷泉带来 了大量游客—来的人多+扔的硬币多, 直接把特莱维喷泉送上“福布斯许愿池 排行榜No.1” —据统计,这个喷泉每天 收入的各国硬币价值3000欧元,一年打 捞出的硬币超过百万欧元! 所以,当地的天主教慈善组织每天 要花1小时关闭喷泉并收集这些硬币。特 莱维也就凭“一池之力”,供养起数个服 务流浪汉和困难阶层的食物银行。 向水里扔硬币作为欧洲流传已久的 传统,这一传统随着欧洲的殖民和扩张 被带到世界各地,当然也包括中国。向水 里扔硬币的习俗传人中国的时间也可能 更早,通过古代丝绸之路的商贸往来带 到中国也是可能的。 在中国人的传统里,水里面本来就 有神灵—各种龙王和水神,向水神祈 福也有悠久的历史,所以人们很容易就 接受了向水中抛洒硬币祈福的观念,并 本土化出自己的传说,最后许多人都认 为这是国产习俗。 早 在 1909 年 ,一 位 叫 约 翰 · 丁戈尔 (John Dingle)的 英 国 记 者 来 到 中 国 旅 行,他记录了20世纪初的中国风貌,其中 讲到他在云南大理看到妇人们向送子观 音求子的场景。 那座观音像位于莲花池中,“一个又 一个想生儿子的妇女前来通过扔钱恳求 菩萨,离开时满怀能生儿子的信心。等这 些忧心忡忡的妇女都离开了,就有人脱 下鞋子、卷起裤子、蹚进水里,把钱捡起 来据为己有—有时足足有三万钱。” 向景点的特定位置扔硬币,在世界 各地都广泛存在。 泰国人相信将硬币丢到海龟身上能 够让他们长寿并给带来好运。在泰国东 部小镇Sri Racha的一个公共池塘里,一 头雌性绿海龟一共吞下了915枚游客们 扔进来的硬币,曼谷的兽医还为它做了 取出硬币的手术。 在美国,无论是拉斯维加斯百乐宫 酒店的音乐喷泉,还是各大迪士尼乐园 中的喷泉,每次清理回收的硬币金额都 数以万计。更夸张的是,美国黄石国家公 园的游客也纷纷向著名的温泉“牵牛花 池”中投币。结果,这些游客投掷的硬币 多到影响水循环,水池中滋生了大量的 微生物,将原本是蓝灰色的牵牛花池变 成了黄绿色。祈福可以,别破坏环境哦! 投硬币大概是工商业 发达后的产物吧,比起形形 色色的投掷物,硬币是最轻 便通用的价值寄托品了,而 且面值一般不大,既表达了 诚心,又在可以负担的范 围,让人觉得:何乐而不为? 就像人们愿意在山间 挂满长命锁一样,美好的寓 意总有宽阔的市场。 心理学家们则认为,抛 硬币许愿这种代价极小的 行为,可以在瞬间提供一种 有形的、积极的心理暗示。 换句话说,内心默默发誓一 万遍,还不如抛个硬币到水 池,更能刺激我们的大脑分 泌啡肽,从而带来类似“美 梦成真”的愉悦感受。 但是,给他人带来安全 隐患的祈福,可就远远背离 了扔硬币最初的目的。所 以,请大家时刻把爱护环境 放在第一位,千万不要随意 乱丢硬币。 带你进入未曾见识的世界 / // /人们为什么 爱扔硬币? 黄石公园的温泉都变了色 全世界最著名许愿池:特莱维喷泉

Upload: others

Post on 23-Oct-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编辑 乔雪阳 美编 杨培央 帅健宏 商报官方微信 cdsb86612222 商报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成都商报 商报报料热线 028-86612222 商报电子版 www.cdsb.com

    2019年3月2日 星期六06菁苗少年 让孩子用脚步和笔尖认知世界

    国家地理

    WEEKEND

    英雄从这里横空出世成都实验小学战旗分校四年级1班 刘云伊

    “砰”一声巨响,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响彻云霄,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在火红的天空中缓缓升起,强大的气流将飞机、坦克、房屋……摧毁殆尽。在这惊心动魄的画面里,一群激动万分的人却将头上的帽子抛向空中,欢呼雀跃,他们奔跑、拥抱,脸上挂满了兴奋的泪水,他们的嘴里不停地喊着:“我们的原子弹发射成功了!”——这是电影《横空出世》里的场景。

    2019年2月14日早上8:20,在成都商报儿童团的组织下,我们一行20人兴高采烈地乘上大巴车,前往绵阳的科技馆和两弹城,开始了为期两天的天府学堂两弹游学活动。

    行前,老师给我们发来了《先导知识》视频,通过观看,我粗略地了解了科学卫星的种类、核能的定义、航空和航天的区分。经过两个多小时的乘车,带着无数的疑问,我们到达了科技馆。

    走进馆内,我们好像进入了科学的万花筒。我们惊奇地四处张望馆内的飞机、火箭、导弹、军舰等的模型,一边认真听老师讲解,一边仔细做笔记。通过学习,我不禁感叹:中国以前十分落后,但中国人民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制造出了两弹一星,让外国人不再轻视中国,不敢轻易欺负中国。我为祖国感到自豪!

    在两天的游学中,我们还参观了中国两弹城,它的前身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院部旧址,一排红砖平房,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房间里陈列着邓稼先爷爷在这里工作和生活时的家具、物品。

    讲解员阿姨告诉我们,邓稼先爷爷酷爱看书,书房里堆满了各种书籍。为了研究原子弹,他不得不与亲人分居,隐姓埋名很多年。他废寝忘食地工作,为祖国的核弹事业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在他的雕像前,我们深深地鞠躬,缅怀这位伟大的核

    弹专家。在纪念馆里,原子弹和氢弹模型在灯

    光下显得无比威武,它们就如“隐形杀手”一般,体积不及火箭,但威力却异常强大。55年前,一大批科学家汇聚在中国西部的罗布泊。他们用算盘,用落后陈旧的设备,用自己的智慧与双手,花了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在1964年10月16日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发射成功,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在太空中唱响了《东方红》。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中国氢弹之父于敏,数学家、核物理学家钱学森,国宝级核弹专家郭永怀……无数的科学家为祖国的繁荣昌盛,默默地付出了自己的一生,他们是我们的超级英雄,他们的奉献为中国人民带来了幸福生活。我对英雄们心存感激,也一定努力学习,不畏艰难,为目标奋斗,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两弹一星游学小记成都商报小记者 邓卓恒

    科学不是为了个人荣耀,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人类谋幸福。

    绵阳科技馆的前身是绵阳博物馆,为了打造中国红色旅游基地,2005年下半年,绵阳市委、市政府决定把绵阳博物馆馆舍改为“两弹一星”科技博物馆,后来又更名为“绵阳科技馆”。

    1965年,我国研发了第一枚空投原子弹,仅仅过了两年时间,也就是1967年,就研发成功了我国第一枚氢弹,这被称为

    “中国速度”,比美国和法国的8年时间,苏联的6年时间,英国的4年时间都快得多。

    原子弹采用了核裂变技术,威力相当于1千克铀的威力,氢弹采用了核聚变的技术,威力相当于200多枚原子弹爆炸的威力,两弹说的就是原子弹和氢弹。研发一枚火箭需要的基本设备有整流罩、卫星

    支架仪器舱、液氢箱、一级燃料箱等等。中国很大,有四个卫星发射基地。他

    们是四川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海南文昌发射基地、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还有山西太原卫星发射基地。

    邓稼先、钱三强、钱学森、王淦昌等等,我想大家对这些名字都耳熟能详了吧!他们都是“两弹一星”的功臣,有诗云:

    “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二十年来勇攀后,两代轻舟已过桥”,他们都拥有无私奉献、不畏艰辛的良好品质,从最初的立项到最终研发成功,这需要多少代人的努力!多少人通宵达旦的计算!多少人为此付出青春,甚至生命,才研发出这

    “二代轻舟”啊!他们在研究所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的研究,他们在这里挥洒他们的青春和热血,从百鸟齐鸣迎接光明的清晨,到鲜花低垂,发出阵阵清香接受深夜的来临,他们每时每刻都在计算、思考和感叹时光的流逝,年华似水、匆匆一瞥,多少岁月,轻描淡写。

    气象研学游的收获成都商报小记者 杨怡乐

    今天的气象研学游太棒啦!一天的研学游,我和伙伴们一起去了温江国家基准气象站——制作天气预报的地方;还去了成都抗震减灾教育基地——教导我们怎样躲避地震的地方。

    上午,我们学习怎样制作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的第一步——观测天气。老师给我们介绍了许多观测设备,有测量降水量的雨量筒、测量太阳辐射的自动太阳跟踪器、测量全天温度和湿度的百叶箱、测量全天可见光的暗筒式日照计、测量全天蒸发量的大型蒸发筒……这些都是用来采集气象数据的。

    接下来的是天气预报的第二步——人员分析。工作人员会对采集来的数据进

    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上报给播报天气预报的地方。后来技术发达了,数据的采集、分析全部改为全自动的了,天气预报就能实现每5分钟报告一次。

    天气预报的第三步——报告给人民大众,也就是我们经常在电视上、手机上看到天气预报。

    下午,我们学了怎样躲避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我了解到了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三条著名的地震带,还有在地震之前会有几种宏观前兆,分别是:地声、地气、地鼓、地磁、牛马、猫狗、家禽、天气和井水。

    地声就是地底下会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地气就是从地缝冒出大量气体,地鼓就是地底下发出象敲鼓一样的声音,地磁就是地磁场局部发生变化,牛马、猫狗、家禽地震前会出现烦躁不安、逃出圈外、搬家上树等异常现象,天气也常出现反常,比如震前闷热,久旱不雨或阴雨绵绵,日光晦

    暗,怪风狂起,六月冰雹(飞雪)等等,井水突然上升或下降、温度变化、变味、溢出等。

    我还知道了自然灾害分为七大类:农作物灾害、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和森林火灾。气象灾害占自然灾害的70%以上,而地震可以分为火山地震、构造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地震可以引起水灾、火灾或泥石流等。

    老师们的讲解通俗易懂又有趣,配合7.5级地震体验和观看4D电影,让我们再次身临其境地感受地震场景,惊险又刺激,下次我还想参加这类科普活动。

    科学的万花筒行走的大课堂

    当孩子们走出教室,走进生活时,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和各种主题陈列馆,都是他们了解世界、认识历史的重要场所。

    在这些凝聚了人类文明精华的地方,孩子们寓情于景,景寓于学,在参观和游玩中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历史的厚重,并用他们的纸笔记录下一次次难忘的经历。

    扫描二维码添加“成都商报小记者俱乐部”客服微信,咨询加入小记者队伍。

    扫描二维码关注“成都儿童团”,在这里,世界是课堂,旅途是成长。

    大家这么喜欢扔硬币这风俗从哪里传来的?

    2017年6月,一位80岁的老太太在上海浦东机场登机时,对着飞机的发动机扔了一把硬币,其他旅客发现后连忙报警,警察来了之后老太太说,她扔硬币,是为了祈求飞机飞行平安。这则令人哭笑不得的新闻,当时曾火了好一阵子,可是没想到,不到两年后,就在上月中旬,一名28岁的小伙子也在安徽安庆的机场登机时,又干了扔硬币的事,导致航班取消。

    向水中扔硬币祈福的习惯发源于古代西方,如今似乎全世界流行,但往飞机上乱扔可是太危险了! 综合/褐松鼠

    ○○除了硬币还有扔纽扣和别针的在古代,要找到可饮用的清洁水源并

    非易事。因此,那些有清水的地区,早期很多欧洲部落都认为这些区域是神的恩赐。久而久之,水源变成了神圣的地方,变成了神灵会经常光顾的地方。

    至于向水中投掷硬币的习俗,据说源自欧洲的凯尔特人。他们相信万物有灵,认为自然界的树木、河流等,都有其相应的守护神。剑、盾牌和头盔常常被用作献给河神的祭品投入水中,传说中亚瑟王的圣剑被抛入湖中,便是遵循古老的凯尔特习俗。

    在英国诺森伯兰郡,有一处水井里的硬币格外多,据说是用来祈求泉水女神寇文绨娜。在那里发现了1万6千枚不同时代的古罗马帝国硬币。在寇文绨娜喷泉发现的硬币面额都很小,就像现在的人一样,更喜欢用5分或者10分的硬币。这可以充分说明丢硬币祈愿不在于丢的钱有多少,只在于能让神明听到自己的愿望。

    为祈愿丢的不仅仅是硬币,英国牛津的Penrhys许愿井,扔在里面的多是衣服碎片。因为人们认为水有疗愈力量,衣服携带了疾病,所以扔一颗纽扣、别针或者一块布料到井里,病人的身体就会痊愈。

    除了祈福,人们也通过水源来诅咒。在英国巴斯的古罗马浴场里有一处许愿池,不满的人们将刻着诅咒的铅板或硬币投入泉中,祈求供奉于此的圣泉女神苏利斯·密涅瓦报复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人。巴斯建于公元43年,所以最早在一世纪,向水池抛硬币祈愿,就已经是古罗马人和凯尔特人的共同传统了。

    还有一种理论认为:人们可能不知不觉地发现了铜和银能杀灭微生物的性质(传统的硬币上会使用这两种金属),投掷这些金属制成的硬币,可以使饮用水更加安全。那些投掷硬币的人常去的水井可能更不易受到一系列细菌的感染,乃至可能治愈了遭受重复感染的病人。向池塘、喷泉扔硬币的传统也可能源自于此。

    当然,世界上最有名的许愿池,当属罗马的特莱维喷泉(Fontana di Trevi)了。

    在Trevi喷泉建成前,罗马人最喜欢丢硬币的地方其实是城里的Virgo沟渠,Virgo是引导又渴又累士兵的女神之名,传说在那里掷一枚硬币可以许三个愿望,但是最后一个愿望必须是“一定会回到罗马”,希望能够平安返家。

    特莱维喷泉建成之后,丢硬币的地方就挪到了那里。最初,掷硬币或喝喷泉里的水是为保佑身体健康。最终,传统演变为我们所熟悉的那个说法:如果你背对喷泉,抛一枚硬币到水池里去,总有一天你还会回到罗马。

    Trevi喷泉有名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它的壮观和美丽,更因为上世纪的两部电影——第一部电影是1954年的《罗马之恋》,影片里说,当你背对许愿池抛三枚

    硬币,投进一枚代表找到恋人,投进两枚代表彼此真心相爱,投进三枚代表蜜运成功,可以和爱人在婚后一同重返罗马。

    这部电影大获成功后,前往特莱维喷泉的游客们纷纷把扔一枚硬币改为了三枚。

    第二部电影便是鼎鼎大名的《罗马假日》了,虽然奥黛丽·赫本没有扔硬币,但这部电影的名气,为特莱维喷泉带来了大量游客——来的人多+扔的硬币多,直接把特莱维喷泉送上“福布斯许愿池排行榜No.1”——据统计,这个喷泉每天收入的各国硬币价值3000欧元,一年打捞出的硬币超过百万欧元!

    所以,当地的天主教慈善组织每天要花1小时关闭喷泉并收集这些硬币。特莱维也就凭“一池之力”,供养起数个服务流浪汉和困难阶层的食物银行。

    向水里扔硬币作为欧洲流传已久的传统,这一传统随着欧洲的殖民和扩张被带到世界各地,当然也包括中国。向水里扔硬币的习俗传人中国的时间也可能更早,通过古代丝绸之路的商贸往来带到中国也是可能的。

    在中国人的传统里,水里面本来就有神灵——各种龙王和水神,向水神祈福也有悠久的历史,所以人们很容易就接受了向水中抛洒硬币祈福的观念,并本土化出自己的传说,最后许多人都认为这是国产习俗。

    早在1909年,一位叫约翰·丁戈尔(John Dingle)的英国记者来到中国旅行,他记录了20世纪初的中国风貌,其中讲到他在云南大理看到妇人们向送子观音求子的场景。

    那座观音像位于莲花池中,“一个又一个想生儿子的妇女前来通过扔钱恳求菩萨,离开时满怀能生儿子的信心。等这

    些忧心忡忡的妇女都离开了,就有人脱下鞋子、卷起裤子、蹚进水里,把钱捡起来据为己有——有时足足有三万钱。”

    向景点的特定位置扔硬币,在世界各地都广泛存在。

    泰国人相信将硬币丢到海龟身上能够让他们长寿并给带来好运。在泰国东部小镇Sri Racha的一个公共池塘里,一头雌性绿海龟一共吞下了915枚游客们扔进来的硬币,曼谷的兽医还为它做了取出硬币的手术。

    在美国,无论是拉斯维加斯百乐宫酒店的音乐喷泉,还是各大迪士尼乐园中的喷泉,每次清理回收的硬币金额都数以万计。更夸张的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游客也纷纷向著名的温泉“牵牛花池”中投币。结果,这些游客投掷的硬币多到影响水循环,水池中滋生了大量的微生物,将原本是蓝灰色的牵牛花池变成了黄绿色。祈福可以,别破坏环境哦!

    投硬币大概是工商业发达后的产物吧,比起形形色色的投掷物,硬币是最轻便通用的价值寄托品了,而且面值一般不大,既表达了诚心,又在可以负担的范围,让人觉得:何乐而不为?

    就像人们愿意在山间挂满长命锁一样,美好的寓意总有宽阔的市场。

    心理学家们则认为,抛硬币许愿这种代价极小的行为,可以在瞬间提供一种有形的、积极的心理暗示。换句话说,内心默默发誓一万遍,还不如抛个硬币到水池,更能刺激我们的大脑分泌啡肽,从而带来类似“美梦成真”的愉悦感受。

    但是,给他人带来安全隐患的祈福,可就远远背离了扔硬币最初的目的。所以,请大家时刻把爱护环境放在第一位,千万不要随意乱丢硬币。

    带你进入未曾见识的世界

    小小//链链//接接

    人们为什么爱扔硬币?

    ○○黄石公园的温泉都变了色

    ○○全世界最著名许愿池:特莱维喷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