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传承民族精神 -...

1
铭记历史 开学第一课(四) (十九) 04 2015 年 9 月 3 日 星期四 责编/元惠卿 美编/颜鹏 秦应华是海南革命史研究会会长。退休 后,他一直从事研究海南抗日战争历史的工 作,至今已 15 年。他结合自身经历以及相关 研究成果,以“日寇侵琼,十大罪状”为题, 讲述了抗日战争。 十大罪状分别为:杀害人民,血流成 河;焚人烧房,罪恶滔天;强奸妇女、残戮肉 体;活埋劳工,天理不容;迫害民众,抢劫矿 石;乱伐森林,掠夺木材;扰乱市场、破坏金 融;毁灭文化,奴化教育;解剖活体,惨无人 道;十大刑法,残忍无度。 秦应华说,日本侵略者在海南无恶不作、 肆意妄为,他们犯下的种种罪行罄竹难书,同 学们应该要了解这段历史,牢记历史,勿忘国 耻。 在讲述“强奸妇女,残戮肉体”这一内容 时,秦会长双手握拳,十分激动。1944年, 他同村的秦奇新的儿媳妇被日本人拿枪指着, 边打边绑,拉到博厚娼馆去当“慰安妇”,后 来被日本鬼子奸淫而死。秦会长痛心疾首地 说:“我们的姐妹们曾遭受过日本鬼子的种种 凌辱,同学们,我们要不要站起来反抗?”台 下的同学们也激动地齐声大喊“反抗”。 “活埋劳工,天理不容”、“迫害民众,抢 劫矿石”、“乱伐森林,掠夺木材”、“毁灭文 化,奴化教育”等日军犯下的罪行也一一被揭 露。在讲述劳工时,秦应华讲述他的父亲当年 被日军抓走当劳工、惨遭日军奴役的故事,谈 及父亲的悲惨遭遇,他红了眼眶,几度哽咽。 “我爸爸后来逃跑捡回了一条命,但许许多多 的劳工却是有去无回了。”同学们也深受感 染,几个同学更是在悄悄地抹眼泪。 海南华侨中学的学生们上了一堂特殊的历史课铭记历史 传承民族精神 “1000 多人一同被活埋了、新娘被抓去当慰安妇、小孩被丢进锅里煮了……”9 月 2 日上午,海南华侨中学 高一(1)班教室,挤满了两个班的学生,他们一起上了一堂特殊的历史课。 当天,南国都市报主办的“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主题活动走进海南侨中,三位抗日战争研究者,为学生们讲 述了抗日战争期间那段惨痛的历史、日本侵略者对海南人民犯下的罪行。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自8月15日起,南国都市报连续推出了《抗战胜利70周年特别报道—不能忘 却的历史》,就是要提醒现在的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去了解并铭记那段历史—抗日战争。 南国都市报记者 王洪旭 王燕珍 敖坤 实习生 邓盈盈/文 记者 陈卫东/图 吕安琪是琼海人,高一(1)班的班长。 她说,在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之际,更重要 的,是大家对于那个战争年代的追忆和铭记。 吕安琪说:“战火纷飞的时代过去太久, 我们这一代人甚至无法体会因战争家庭破碎 时的痛苦,饥寒交迫时的绝望,国家危急时 的责任。但至少我们应该明白,在新时代来 临的今天,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祖 国,面对日本,面对那段无数人用生命与血 肉谱写的历史。” 吕安琪认为,历史无法否认,日军发动 侵华战争,给中国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痛,这 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此外,她也在思考:为 什么当时的中国,受到了侵略? 吕安琪说,她小学时曾去过日本交流学 习,他们那边的环境卫生等都不错,当地人 也很热情;但很多日本的青少年不知道那段 侵华的历史,这让她不解。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坚定自己的立 场、不偏激,正视历史,珍惜和平。还有就 是自身素质提高了,科技、国防、经济和国 民素养各方面都提高了,才是真的强大了。” 吕安琪说,历史的警钟敲响,抗日战争精神 会永存于心。 学生吕安琪: 抗日战争精神将永存于心 “全体起立,敬礼!鞠躬!”当天这一堂 特殊的课,让海南华侨中学高一(1)班的班 主任徐永清十分感动。他特意组织了 2 个班 85 名学生来听这堂课。在听完那段琼岛抗日 历史后,徐永清和同学们发自内心地站起 来,向三位抗日战争研究者表示感谢。 徐永清老师说,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组 织这样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对学生们进行 爱国教育,这种形式很难得。在学生的成长 中,爱国主义教育是重中之重,也是现阶段 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我希望通过这堂课, 学生们收获更大的人生价值,只有爱国了, 才会有担当,将民族精神传承下去,从小我 到大我,今后祖国的尊严要靠他们自己去争 取。” 在讲课过程中,老人看到有的学生站着 听得很入迷,心疼孩子站得久会累。“现在站 一下没关系,以后为了国家才能站得更久,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的正是他们的坚 持。”听了徐永清老师的话,学生们更是挺直 了腰板,站得更加精神抖擞了。 徐永清老师说,老前辈们讲的日本侵略 者在海南烧杀掳掠的历史让学生们很有触 动,还以文图并茂的形式展示,仿佛带学生 们回到了那个年代。他特别感谢南国都市报 给予了他们这次机会,在开学之际,给学生 们上了一堂如此特殊、意义深远的爱国主义 教育课,学生们受益匪浅。 “你们看到处鲜血流成河……母离子散无 家可归,日本鬼,到处摧残杀人民,同志们 呀,不要忘,血海深仇要报……”讲到激动 处,邢峰当场就哼起了一段他母亲经常唱的一 段海南歌曲,“这就是当时的老百姓发出的内 心的感慨。” 邢峰老家在文昌东阁镇鳌头村,是一名民 间抗日研究志愿者,他的外婆、外公、小姨等 被日本人残忍杀害。4 年前,他开始搜集证据。 “靠一个簸箕,我母亲才躲过一劫。”邢峰指 着一张簸箕图片介绍,他母亲当年只有 9 岁,在 家人被杀害后,躲藏在一个簸箕下幸存下来。 直到去世前,母亲仍惦记着要讨回公道。 邢峰放的一张照片,一片坟茔前,有四尊 跪地石像,这张图也立即勾起同学们的注意。 邢峰向同学们娓娓道来石像典故。1942年农 历三月初六这一天,文昌市东阁镇金牛流坑村 被杀害72 人,后人们为纪念被日本侵略者残 忍杀害的亲人,特地请人雕刻这四尊日本侵略 者将领的石像,让他们跪在坟茔前向被杀的先 人谢罪。 另一张照片中,村民们挑着沉重的石头, 被压弯了背,还坚持行走在路上,这是邢峰要 讲述的群众支持抗日修路的故事。“这叫天 路,当时就靠百姓自己去用肩挑,用手提,终 于修好。据统计,当时为了修这条路,一公里 路就死了9名群众。”邢峰又放出一张蜿蜒而 上的路的照片,向同学们介绍,正是靠着这条 路,抗日物资才能源源不断运输进来。 一张张图片,背后都有它的历史故事,也 见证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邢峰的讲述,让同 学们仿佛回到了抗战年代。 曾石夫是海南抗日英烈文化研究会会长。 他 1969 年参军到海南,2009 年退休后,决定 研究日军侵略海南岛的历史。他说,“这一段 历史需要有人研究,有人铭记。” 曾石夫组建海南抗日英烈文化研究会,以 求解答“12个问题”。比如:有多少琼崖抗日 战士战死,他们做出了何等的业绩?日军侵琼 共杀害了多少海南民众等。 “这段惨痛的历史,不提的话,很多年轻 人不知道。”曾石夫说,给学生们讲述抗日战 争,也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对于这段历史, 我们要知道:战争是怎么打起来的,为什么我 们会被侵略? 曾石夫说,日本侵略者在海南的 6 年多时 间里,海南人民非正常死亡达数十万人;制造 血案 213 桩;活埋 1000 人以上 2 桩;万人坑、 千人坑、百人坑 18 处。这样血腥的历史,我 们不得不铭记。 最后,曾石夫说:“同学们,你们能坐在 这里,是我们的先辈们付出了鲜血换来的,你 们能不好好学习吗?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 大了研究新科技、制造新武器,维护国家尊 严。” 志愿者邢峰: 一张张照片讲述抗战故事 秦应华: 控诉日军侵琼 犯下十大罪状 曾石夫: 这一段历史,我们不得不铭记 班主任徐永清: 这堂特殊的课激励学生爱国 更加有担当 同学们庄严宣誓。 在课后,海南华侨中学高一 (6) 班的学 生林梓杉主动举手要谈谈自己的感受,她听 了这堂课后,内心澎湃不已,特别感同身受。 “我觉得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最需要的是 唤醒我们对民族的认同感还有民族精神,我 们需要去传承和发扬我们的民族精神。现在 是和平年代,战争已经离我们远去,我们或 许不能在战场上成为国家的英雄,但是我们 能成为自己生命中的英雄,做好自己,做一 个能为祖国奉献的人。” 林梓杉告诉记者,她的爷爷也曾经经历 过抗日的那段岁月,当过通信兵,直到现 在,爷爷仍然经常教育她们,“爷爷说,如今 我们很幸福,一定要好好学习。” 林梓杉说,她们平时都是从一些宣传书 或电视上了解抗日历史,今天,三位抗日战 争研究者跟她们如此近距离地讲述过去,这 让她们的爱国感更加强烈了。 学生林梓杉: 做好自己 为祖国作奉献

Upload: others

Post on 18-Jan-2021

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铭记历史传承民族精神 - ngdsb.hinews.cnngdsb.hinews.cn/resfile/2015-09-03/004/ngdsb20150903004.pdf · 才会有担当,将民族精神传承下去,从小我 到大我,今后祖国的尊严要靠他们自己去争

铭记历史之开学第一课(四)

(十九)042015年9月3日星期四 责编/元惠卿 美编/颜鹏

秦应华是海南革命史研究会会长。退休后,他一直从事研究海南抗日战争历史的工作,至今已15年。他结合自身经历以及相关研究成果,以“日寇侵琼,十大罪状”为题,讲述了抗日战争。

十大罪状分别为:杀害人民,血流成河;焚人烧房,罪恶滔天;强奸妇女、残戮肉体;活埋劳工,天理不容;迫害民众,抢劫矿石;乱伐森林,掠夺木材;扰乱市场、破坏金融;毁灭文化,奴化教育;解剖活体,惨无人道;十大刑法,残忍无度。

秦应华说,日本侵略者在海南无恶不作、

肆意妄为,他们犯下的种种罪行罄竹难书,同学们应该要了解这段历史,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在讲述“强奸妇女,残戮肉体”这一内容时,秦会长双手握拳,十分激动。1944年,他同村的秦奇新的儿媳妇被日本人拿枪指着,边打边绑,拉到博厚娼馆去当“慰安妇”,后来被日本鬼子奸淫而死。秦会长痛心疾首地说:“我们的姐妹们曾遭受过日本鬼子的种种凌辱,同学们,我们要不要站起来反抗?”台下的同学们也激动地齐声大喊“反抗”。

“活埋劳工,天理不容”、“迫害民众,抢劫矿石”、“乱伐森林,掠夺木材”、“毁灭文化,奴化教育”等日军犯下的罪行也一一被揭露。在讲述劳工时,秦应华讲述他的父亲当年被日军抓走当劳工、惨遭日军奴役的故事,谈及父亲的悲惨遭遇,他红了眼眶,几度哽咽。

“我爸爸后来逃跑捡回了一条命,但许许多多的劳工却是有去无回了。”同学们也深受感染,几个同学更是在悄悄地抹眼泪。

海南华侨中学的学生们上了一堂特殊的历史课——

铭记历史传承民族精神

“1000多人一同被活埋了、新娘被抓去当慰安妇、小孩被丢进锅里煮了……”9月2日上午,海南华侨中学高一(1)班教室,挤满了两个班的学生,他们一起上了一堂特殊的历史课。

当天,南国都市报主办的“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主题活动走进海南侨中,三位抗日战争研究者,为学生们讲述了抗日战争期间那段惨痛的历史、日本侵略者对海南人民犯下的罪行。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自8月15日起,南国都市报连续推出了《抗战胜利70周年特别报道——不能忘却的历史》,就是要提醒现在的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去了解并铭记那段历史——抗日战争。

□南国都市报记者王洪旭王燕珍 敖坤 实习生邓盈盈/文 记者陈卫东/图

吕安琪是琼海人,高一(1)班的班长。她说,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更重要的,是大家对于那个战争年代的追忆和铭记。

吕安琪说:“战火纷飞的时代过去太久,我们这一代人甚至无法体会因战争家庭破碎时的痛苦,饥寒交迫时的绝望,国家危急时的责任。但至少我们应该明白,在新时代来临的今天,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祖国,面对日本,面对那段无数人用生命与血肉谱写的历史。”

吕安琪认为,历史无法否认,日军发动侵华战争,给中国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痛,这

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此外,她也在思考:为什么当时的中国,受到了侵略?

吕安琪说,她小学时曾去过日本交流学习,他们那边的环境卫生等都不错,当地人也很热情;但很多日本的青少年不知道那段侵华的历史,这让她不解。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坚定自己的立场、不偏激,正视历史,珍惜和平。还有就是自身素质提高了,科技、国防、经济和国民素养各方面都提高了,才是真的强大了。”吕安琪说,历史的警钟敲响,抗日战争精神会永存于心。

学生吕安琪:抗日战争精神将永存于心

“全体起立,敬礼!鞠躬!”当天这一堂特殊的课,让海南华侨中学高一(1)班的班主任徐永清十分感动。他特意组织了2个班85名学生来听这堂课。在听完那段琼岛抗日历史后,徐永清和同学们发自内心地站起来,向三位抗日战争研究者表示感谢。

徐永清老师说,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组织这样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对学生们进行爱国教育,这种形式很难得。在学生的成长中,爱国主义教育是重中之重,也是现阶段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我希望通过这堂课,学生们收获更大的人生价值,只有爱国了,才会有担当,将民族精神传承下去,从小我到大我,今后祖国的尊严要靠他们自己去争

取。”在讲课过程中,老人看到有的学生站着

听得很入迷,心疼孩子站得久会累。“现在站一下没关系,以后为了国家才能站得更久,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的正是他们的坚持。”听了徐永清老师的话,学生们更是挺直了腰板,站得更加精神抖擞了。

徐永清老师说,老前辈们讲的日本侵略者在海南烧杀掳掠的历史让学生们很有触动,还以文图并茂的形式展示,仿佛带学生们回到了那个年代。他特别感谢南国都市报给予了他们这次机会,在开学之际,给学生们上了一堂如此特殊、意义深远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学生们受益匪浅。

“你们看到处鲜血流成河……母离子散无家可归,日本鬼,到处摧残杀人民,同志们呀,不要忘,血海深仇要报……”讲到激动处,邢峰当场就哼起了一段他母亲经常唱的一段海南歌曲,“这就是当时的老百姓发出的内心的感慨。”

邢峰老家在文昌东阁镇鳌头村,是一名民间抗日研究志愿者,他的外婆、外公、小姨等被日本人残忍杀害。4年前,他开始搜集证据。

“靠一个簸箕,我母亲才躲过一劫。”邢峰指着一张簸箕图片介绍,他母亲当年只有9岁,在家人被杀害后,躲藏在一个簸箕下幸存下来。

直到去世前,母亲仍惦记着要讨回公道。邢峰放的一张照片,一片坟茔前,有四尊

跪地石像,这张图也立即勾起同学们的注意。邢峰向同学们娓娓道来石像典故。1942年农历三月初六这一天,文昌市东阁镇金牛流坑村被杀害72人,后人们为纪念被日本侵略者残忍杀害的亲人,特地请人雕刻这四尊日本侵略者将领的石像,让他们跪在坟茔前向被杀的先人谢罪。

另一张照片中,村民们挑着沉重的石头,被压弯了背,还坚持行走在路上,这是邢峰要讲述的群众支持抗日修路的故事。“这叫天路,当时就靠百姓自己去用肩挑,用手提,终于修好。据统计,当时为了修这条路,一公里路就死了9名群众。”邢峰又放出一张蜿蜒而上的路的照片,向同学们介绍,正是靠着这条路,抗日物资才能源源不断运输进来。

一张张图片,背后都有它的历史故事,也见证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邢峰的讲述,让同学们仿佛回到了抗战年代。

曾石夫是海南抗日英烈文化研究会会长。他1969年参军到海南,2009年退休后,决定研究日军侵略海南岛的历史。他说,“这一段历史需要有人研究,有人铭记。”

曾石夫组建海南抗日英烈文化研究会,以求解答“12个问题”。比如:有多少琼崖抗日战士战死,他们做出了何等的业绩?日军侵琼共杀害了多少海南民众等。

“这段惨痛的历史,不提的话,很多年轻人不知道。”曾石夫说,给学生们讲述抗日战争,也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对于这段历史,我们要知道:战争是怎么打起来的,为什么我们会被侵略?

曾石夫说,日本侵略者在海南的6年多时间里,海南人民非正常死亡达数十万人;制造血案213桩;活埋1000人以上2桩;万人坑、千人坑、百人坑18处。这样血腥的历史,我们不得不铭记。

最后,曾石夫说:“同学们,你们能坐在这里,是我们的先辈们付出了鲜血换来的,你们能不好好学习吗?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研究新科技、制造新武器,维护国家尊严。”

志愿者邢峰:一张张照片讲述抗战故事

邢峰

秦应华:控诉日军侵琼 犯下十大罪状

秦应华

曾石夫:这一段历史,我们不得不铭记

曾石夫

班主任徐永清:这堂特殊的课激励学生爱国更加有担当

同学们庄严宣誓。

在课后,海南华侨中学高一(6)班的学生林梓杉主动举手要谈谈自己的感受,她听了这堂课后,内心澎湃不已,特别感同身受。

“我觉得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最需要的是唤醒我们对民族的认同感还有民族精神,我们需要去传承和发扬我们的民族精神。现在是和平年代,战争已经离我们远去,我们或许不能在战场上成为国家的英雄,但是我们能成为自己生命中的英雄,做好自己,做一

个能为祖国奉献的人。”林梓杉告诉记者,她的爷爷也曾经经历

过抗日的那段岁月,当过通信兵,直到现在,爷爷仍然经常教育她们,“爷爷说,如今我们很幸福,一定要好好学习。”

林梓杉说,她们平时都是从一些宣传书或电视上了解抗日历史,今天,三位抗日战争研究者跟她们如此近距离地讲述过去,这让她们的爱国感更加强烈了。

学生林梓杉:做好自己为祖国作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