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与绿色金融发展 实践与研究综述 · 2...

13
1 2018 年第 11 金融监管与绿色金融发展 实践与研究综述 鲁政委 1 摘要:“绿色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目前各国普遍存在着巨大的绿色融资缺口。由 于绿色项目成本高、回收期长,且需额外的绿色认证,因此银行为绿色项目提供融资的动力严 重不足。考虑到银行经营的核心是资本,近年来已有不少学者和一些领先的监管当局开始考虑 通过降低绿色资产风险权重,来引导更多资金流向绿色部门。风险权重的高低,本质上应与风 险大小存在对应关系。本文通过梳理我国绿色信贷实践发现,我国绿色信贷的不良率远远低于 同期内总体贷款的不良率。从全球来看,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绿色项目在中长期也都显 示出风险更低的特征。作为对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反思,目前各国监管当局更为关注跨周 期风险因素,并试图针对这一风险因素建立起逆周期的监管框架。而对绿色资产设定更低的风 险权重,与全球当前正在探索的这一宏观审慎监管思路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关键词:绿色金融;绿色资本风险权重;跨期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1F83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气候、环境和资源危机日益严峻,正在成为全球和区域经济、社会,以及金融体系面临的 最不容忽视的风险。中共十九大报告在把“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 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基础上,提出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国,首次将“美丽”写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 部署,报告将“污染防治攻坚战”列为从现在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决胜时期的“三大攻 坚战”之一,体现出“绿色发展”理念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已被提升到空前的高度。在 1 鲁政委,经济学博士,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方琦,金融学硕士,兴业经济研究,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作者感谢编辑部和匿名审稿人的意见,文责自负。

Upload: others

Post on 26-Jun-2020

3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金融监管与绿色金融发展 实践与研究综述 · 2 金融监管与绿色金融发展:实践与研究综述 : ¼83 ú 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下,习总书记提出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引导应对气候变

12018 年第 11 期

金融监管与绿色金融发展:实践与研究综述

鲁政委  方 琦 1

摘要:“绿色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目前各国普遍存在着巨大的绿色融资缺口。由

于绿色项目成本高、回收期长,且需额外的绿色认证,因此银行为绿色项目提供融资的动力严

重不足。考虑到银行经营的核心是资本,近年来已有不少学者和一些领先的监管当局开始考虑

通过降低绿色资产风险权重,来引导更多资金流向绿色部门。风险权重的高低,本质上应与风

险大小存在对应关系。本文通过梳理我国绿色信贷实践发现,我国绿色信贷的不良率远远低于

同期内总体贷款的不良率。从全球来看,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绿色项目在中长期也都显

示出风险更低的特征。作为对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反思,目前各国监管当局更为关注跨周

期风险因素,并试图针对这一风险因素建立起逆周期的监管框架。而对绿色资产设定更低的风

险权重,与全球当前正在探索的这一宏观审慎监管思路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关键词:绿色金融;绿色资本风险权重;跨期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1;F83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气候、环境和资源危机日益严峻,正在成为全球和区域经济、社会,以及金融体系面临的

最不容忽视的风险。中共十九大报告在把“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

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基础上,提出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国,首次将“美丽”写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

部署,报告将“污染防治攻坚战”列为从现在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决胜时期的“三大攻

坚战”之一,体现出“绿色发展”理念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已被提升到空前的高度。在

1鲁政委,经济学博士,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方琦,金融学硕士,兴业经济研究,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作者感谢编辑部和匿名审稿人的意见,文责自负。

Page 2: 金融监管与绿色金融发展 实践与研究综述 · 2 金融监管与绿色金融发展:实践与研究综述 : ¼83 ú 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下,习总书记提出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引导应对气候变

2 金融监管与绿色金融发展:实践与研究综述 总第 83 期

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下,习总书记提出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引导应对气候变

化的国际合作,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在国际上,“绿色发展”理念也早已成为应对全球风险、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2015年12月通过的《巴黎协议》,为全球气候行动开启了新的征程,显示出全球对绿色、低碳、

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与渴望。

要真正实现“绿色发展”离不开巨大的资金支持。得益于各方的呼吁和绿色发展意识的觉

醒,近些年来,金融市场中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自发为推动绿色发展和转型提供资金,因此,

绿色发展领域的融资规模在低基数的基础上呈现出快速增长。然而,与实现绿色转型巨大的资

金需求相比,目前仍然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银行在弥补绿色融资缺口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

要角色,在新兴经济体中甚至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绿色项目成本高、回收期长,并且还需要

对其进行额外认证(由此也面临额外的成本和监管风险),银行提供绿色融资的动力明显不足。

这也导致了在新兴经济体中绿色融资缺口更大。鉴此,如何设计一种合理有效的机制,激励银

行将更多资金投向绿色领域,已成为推动国际和国内实现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

关键问题之一。

针对银行提供绿色融资动力不足的问题,银行监管政策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国际

上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机构,从银行经营的核心资本出发,提出可以通过降低绿色资产的最低资

本要求(即降低风险权重),来引导更多资金流向绿色部门。欧盟(2018)考虑纳入“绿色支

持因素”,即降低绿色债券、绿色贷款等绿色资产的最低资本要求。马骏(2018)指出,通过

降低绿色资产的风险权重,可以实质性地激励银行加大绿色信贷的投放力度,推动实体经济加

快向绿色和低碳转型;他还特别强调,中国最有条件,也应该率先降低绿色资产风险权重,因

为自2013年起,我国银行业监管部门就明确了我国绿色信贷的界定标准,而5年来的统计数据

显示,绿色信贷不良率要大幅低于总体不良率。李干杰(2017)在中共十九大期间表示,我国

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综上,如果降低绿色资产风险权重能在不违背金融监管的宏观审慎原则下有效激发银行提

供绿色融资的动力,中国理应率先推动降低绿色资产风险权重的实践。但在此之前,必须从风

险的角度去验证其合理性。

风险权重与风险本身紧密相连。有部分学者对绿色项目是否风险更低表示怀疑。他们认

Page 3: 金融监管与绿色金融发展 实践与研究综述 · 2 金融监管与绿色金融发展:实践与研究综述 : ¼83 ú 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下,习总书记提出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引导应对气候变

32018 年第 11 期

为,“绿色”项目在短期内风险并不一定比“棕色”项目1更低,因此,降低其风险权重将违背

巴塞尔协议对资本管理的内在要求,也将削弱金融系统的稳定性。然而,就绿色项目在中长期

风险而言,几乎没有人否认其的确更低。道理很简单,环境问题往往在长期才会更明显地暴露

出来,短期对环境风险的持续忽略会累积成为长期的系统性风险;因此从长期看,绿色项目由

于考虑并排除了环境风险,应该比其他存在环境风险的项目更安全、信用风险更低。

事实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监管当局反思的结果是:过去的监管具有太强的顺

周期性,而忽略了对于跨周期因素的关注,并由此导致了系统性风险的出现。因此,如果从跨

期风险角度考虑绿色融资问题,则与上述宏观审慎监管思想有着完美的内在一致性。本文将通

过对相关实践及研究文献的梳理,从跨期风险的角度探讨对绿色资产设定更低的风险权重的可

行性与合理性。后文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介绍全球绿色融资缺口与银行在其中的作用;第

三部分,介绍通过监管政策来激发银行提供绿色融资动力的相关研究与实践;第四部分,是对

基于跨期视角对绿色项目风险再认识的论述;第五部分为结论。

二、绿色融资缺口与银行的作用

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2016)指出:“环境可持续发展需要大

量的融资。国际能源机构(IEA)、世界银行(World Bank)、经合组织(OECD),以及世界经

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的研究报告所提供的一些相关估算表明,在未来十年内,全

球主要绿色领域(如建筑、能源、基础设施、水以及污染治理等)的融资需求将达数十万亿美

元。”虽然近些年来绿色领域的融资规模快速增长,但目前的绿色融资量与达到理想的低碳经

济模式所需的资金量之间,仍然存在巨大缺口。

银行信贷是绿色融资的重要来源,特别在新兴经济体中更是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新兴经济

体由于金融市场发展尚不完善,因而在发展初期,往往需要国家为企业提供低成本的资金,遂

使政府和银行在资金资源的分配使用上占据了主导地位。以我国绿色融资结构为例(见图1),

截至2017年年末,在各类绿色融资余额中,绿色信贷余额占比高达95.1%(鲁政委等,2018)。

1“棕色”项目与“绿色”项目相对,是指那些能耗高、排放量大或者会对环境造成危害的项目。

Page 4: 金融监管与绿色金融发展 实践与研究综述 · 2 金融监管与绿色金融发展:实践与研究综述 : ¼83 ú 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下,习总书记提出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引导应对气候变

4 金融监管与绿色金融发展:实践与研究综述 总第 83 期

兑緰

郒蚎璤吠

榙龉

套蚎

寍縃巢

信贷

非金融债

股权

基金

碳资产

注:绿色金融债融资均用于发放绿色信贷,因此不重复统计;碳资产按全国市场配额总额与 2017 年

二级市场成交均价计算。

图 1:截至 2017 年年末我国绿色融资余额结构

而恰恰在新兴经济体,绿色融资的缺口更大。因为这些地区的空气污染尤其严重,在各

种疾病和伤害中承担着巨大的环境负担。亚洲开发银行(ADB)与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

所(PIK)于2017年7月联合发布的研究报告(ADB和PIK,2017)称,亚洲国家将是受气候变

化引起的气温上升、极端天气模式以及洪涝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中中国西北部、巴

基斯坦、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的夏季平均气温,预计至2100年将上升高达8摄氏度;另一方面,

亚太地区许多陆地区域降雨量将增加一半,或引发新的洪灾。气候变化最直接的影响是海平面

的上升,而受此影响最大的地区为沿海大型城市,其中有超过四分之三都在亚洲,而受影响最

严重的城市里有5个在中国,包括长三角城市群、环渤海经济圈以及珠三角地区等。除了气候

变化外,不断加剧的污染也会造成重大经济风险。中国因污染死亡的病例数紧随印度之后位列

世界第二,为年均180万人。除了健康和生命损失外,包括工业生产受环境承载力的约束、农

业减产、交通运输受影响、人才流失等因素,也都是环境风险给经济带来的风险和损失。因

此,新兴经济体的绿色融资需求不仅关系到环境气候治理需求,还关系到基础设施和能源需

求,以及改善健康、提高效率等一系列需求(Forstater等,2016)。

但是,绿色项目普遍存在前期投资规模大、投资收益率不高和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这主

要是因为以节能减排、污染治理等项目为主的绿色项目,大多涉及产能投资或生产设备改造升

级、治理设施和设备的建设与安装,以及项目建成初期的运营维护,因而所需的前期投资规模

较大;又由于绿色项目具有正的环境外部性,因而导致其收益率普遍较低、投资回收期较长。

G20的报告就曾指出:“可再生能源项目可能比传统能源项目的建设成本更高……建设一栋节

能建筑的前期成本高于普通建筑;与火电站相比,建设太阳能或风能电站的前期资本投入与运

营支出占全部支出的比重更高。”与此同时,银行提供绿色融资还需要对绿色项目进行额外认

Page 5: 金融监管与绿色金融发展 实践与研究综述 · 2 金融监管与绿色金融发展:实践与研究综述 : ¼83 ú 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下,习总书记提出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引导应对气候变

52018 年第 11 期

证(因此也面临额外的成本和监管风险),这就导致银行向绿色项目提供贷款的动力明显不足。

G20的报告也指出了在目前少数几个已对绿色信贷有明确定义的国家中,只有约5%—10%的贷

款是“绿色”的。

三、金融监管要求与银行绿色融资服务动力

针对银行提供绿色融资动力不足的问题,银行监管政策可以发挥重要作用。Alexander

(2016)在一份向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提供的报告中指出,可以通过银行监管政策来支持银

行将信贷和资本重新分配给经济的可持续部门。

(一)巴塞尔协议缺乏对环境风险因素的考量

作为全球银行业监管现实执行方案模板的巴塞尔协议,并没有将环境因素纳入考虑范围。

CISL 和UNEP FI1(2014)经过研究发现,巴塞尔协议Ⅲ缺乏对环境风险问题的考虑。他们指

出,虽然系统性环境风险会直接和间接地影响银行业稳定,而巴塞尔协议的首要目标也是确保

银行业的稳定发展,但巴塞尔协议却并未明确考虑环境这个极其重要的风险来源。不仅如此,

Liebreich和McCrone(2013)、Caldecott和McDaniels(2014)和Campiglio等(2017)还进一步

认为,巴塞尔协议的第一支柱,即最低资本要求,实际上抑制了银行提供绿色融资:因为银行

提供的绿色贷款大多为不附追索性的长期项目融资,而在巴塞尔框架下,长期项目融资的风险

权重更高。

(二)降低绿色资产的资本要求以促进银行提供绿色融资

通过降低绿色资产的风险权重,能够有效激励银行将信贷和资本重新分配给经济的可持续

部门。早在第一版巴塞尔协议的执行中,房地产抵押贷款的风险权重就设立得比一般的贷款要

低,只有50%。后来的经验研究者几乎都承认,这一规定使得房地产抵押融资在银行资产中的

比例迅速大幅提升。原银监会在2012年6月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银监会令2012年

第1号)中也明确提出,要对符合规定的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使用75%的风险权重,通过

差异化的风险容忍度鼓励普惠金融。

近年来,已有不少学者和国际机构提出放宽第一支柱、降低绿色资产的风险权重来激励

绿色融资的建议。Campiglio(2015)提出,可以根据银行机构的特点和提供的贷款类型适用

不同的资本充足率,以支持其提供绿色融资。Campiglio(2015)和Rozenberg(2013)还建议,

1University of Cambridge Institute for Sustainability Leadership(CISL)为剑桥大学可持续发展领导力研究所,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Finance Initiative(UNEP FI)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行动机构。

Page 6: 金融监管与绿色金融发展 实践与研究综述 · 2 金融监管与绿色金融发展:实践与研究综述 : ¼83 ú 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下,习总书记提出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引导应对气候变

6 金融监管与绿色金融发展:实践与研究综述 总第 83 期

引入差别准备金率以鼓励绿色融资;同时也指出,在限制银行放贷方面,资本要求可能比流动

性更有效,因此,通过降低资本充足率要求,可以更加有效地引导信贷更多地流向绿色部门。

Schoenmaker等(2016)指出,由于传统金融关注的重点是短期的经济和金融风险,而由

环境生态驱动的金融风险通常在中长期内出现,因此,金融机构往往会忽略这类风险,即使是

考虑到了环境风险通常也是低估的。当整个市场都未将环境风险纳入风险定价时,即使个别金

融机构有这方面的意识,也无法采取有效的行动,因为它在竞争中将面临“劣币驱逐良币”的

巨大挑战。文章将这种情形称为竞争中的“生态失衡”。为抑制这种“生态失衡”的发生,文

章提出了一些监管工具,其中第一个就是资本工具——调整风险权重:通过对碳密集型资产赋

予更高的风险权重,来降低其对金融机构的吸引力;与之对应,则应该降低无碳排放资产的风

险权重。文章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工具,因为它可以很好地促使金融机构将“碳风险”

纳入到整体的风险回报评估中。

Volz(2017)在讨论中央银行如何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问题时也提到,调整资本充足率的

最低要求或不同资产的风险权重,将直接影响银行创造信贷的能力,可参照巴塞尔协议Ⅲ中降

低对中小企业贷款的资本要求的做法,降低绿色贷款的风险权重来促进绿色项目融资。

(三)放宽绿色资本监管要求的实践

上述学者或国际组织所提出的降低资本要求以促进绿色融资、有效内化长期内银行业所面

临的系统性风险的建议,逐渐为一些富有前瞻性的监管当局所关注到,如欧盟。

2017年12月12日,欧盟委员会副主席Dombrovskis(2017)在“一个星球”气候行动融资

峰会上发表的演讲中提到:欧盟正在考虑引入“绿色支持因素”来推动绿色融资和贷款,在

第一阶段,可以通过降低某些环境友好型融资的资本要求来加以实现。事实上,欧盟已在

2016年年底就建立了一个可持续金融专家组(High Level Expert Group on Sustainable Finance,

HLEG),来帮助欧盟制定一个全面可持续的金融发展路线图。Dombrovskis 提到的“绿色支持

因素”正是HLEG在2017年的一份中期报告中提出来的。

2018年1月,HLEG(2018)发布了最终报告,分析了欧盟在制定可持续金融政策方面所

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支持可持续金融体系的战略建议,其中就包含了对引入“绿色支持

因素”的深入讨论。报告明确支持引入“绿色支持因素”,即降低绿色债券、绿色贷款等绿色

资产的最低资本要求。其主要论据有两点:第一是绿色项目能够降低长期的系统性环境风险,

通过引入绿色支持因素可以整合这种正外部性;第二是在多年以来资本监管要求收紧的背景

Page 7: 金融监管与绿色金融发展 实践与研究综述 · 2 金融监管与绿色金融发展:实践与研究综述 : ¼83 ú 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下,习总书记提出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引导应对气候变

72018 年第 11 期

下,绿色支持因素可能会给银行业一个强有力的政策信号,加强其对绿色经济的借贷功能。

但报告同时也指出,金融的稳定性是可持续性的先决条件,为了保障金融的稳定性和可持

续性,资本要求必须以防风险为前提,引入绿色支持因素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关键条件:

1. 需要有一个对应不同资本要求的明确的“绿色”资产类别,或者是“棕色”资产类别,

并且对于有资格获得较低资本要求的绿色资产的认定,必须由官方公共机构而非银行本身来

进行。

2. 应该有微观层面上的证据证明绿色资产确实风险较低,即在风险评估中有可以量化的

依据。

3. 为避免因市场扭曲产生“绿色泡沫”,对可以获得较低风险权重的绿色资产的范围应该

严格限制。

4. 房地产抵押贷款已经具有较低的风险权重,杠杆率较高,因此,对此类绿色资产的风险

权重必须严格监控和管理。

5. 绿色资产和其他(棕色)资产之间很可能存在明显的风险差异,虽然目前这种差异并未

反映在资本框架中,但可以通过前瞻性情景分析来构建这种绿色、棕色资产的风险差异。

2018年3月,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在HLEG建议的基础上发布了可持续金

融行动计划。根据该计划,委员会将从风险的角度进一步探讨重新调整银行资本要求(所谓的

绿色支持因素)的可行性,以使金融稳定切实得到保障(European Commission,2018)。这表

明,如果得到经验数据的支持,欧盟很有可能在不久后将降低绿色融资或绿色贷款的最低资本

要求付诸实践。

(四)对降低绿色融资资本监管要求的质疑

对于欧盟委员会提出的降低绿色资产的资本要求的想法,欧洲银行联盟(European Banking

Federation,2017)表示了赞同。但是,市场中也有部分研究者对此做法提出了质疑。

Matikainen(2017)表示,应该对欧盟的“绿色支持因素”持谨慎态度。她认为,虽然为

银行和金融市场创造激励机制来促进其提供绿色融资,对于可持续发展是有利的,但是应该谨

慎使用那些旨在降低金融系统风险的监管政策来调动绿色融资;因为,“绿色行业”并不一定

比“棕色行业”更安全——在低碳转型中,无论是低碳行业还是碳密集型行业,都会发生技

术转型等重大变化,都会有赢家和输家。Lerven等人(2018)则认为,尽管“绿色支持因素”

提议的目的是值得肯定的,但它有可能会削弱本已脆弱的银行体系;相比之下,他们认为提

Page 8: 金融监管与绿色金融发展 实践与研究综述 · 2 金融监管与绿色金融发展:实践与研究综述 : ¼83 ú 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下,习总书记提出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引导应对气候变

8 金融监管与绿色金融发展:实践与研究综述 总第 83 期

高“棕色”贷款的资本要求是更好的做法。Martini等人(2018)认为,在微观审慎框架中引入

“绿色支持因素”来促进绿色融资和贷款并不是最好的方法,而应该在宏观而非微观审慎层面

解决向可持续经济过渡的问题。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绿色信贷的界定仍不明确,不能凭经验

来确定绿色信贷的风险较小;二是引入“绿色支持因素”将减少银行的审慎资本,这与大多数

专家认为欧洲银行业应该更加具有弹性的观点相悖,欧洲银行应该持有更多的审慎资本,而不

是更少;三是向可持续经济过渡并不仅仅意味着更多地投资于可再生能源或任何其他“绿色部

门”,更需要改变资金的流向,因此,只有在伴随着对棕色行业惩罚的情况下,才可以考虑引

入绿色支持因子。

归纳上述质疑,其核心焦点在于“绿色项目”的风险是否真的比“棕色项目”更低;如果

不是,那么降低其风险权重将违背巴塞尔协议对资本管理的内在要求,也将削弱金融系统的稳

定性。

四、绿色项目的风险:基于跨期视角的再认识

对绿色项目风险是更高还是更低的争议,本质上来自于短期视角与长期视角之间的差异。

环境问题往往只在长期出现,而金融系统的传统决策视野则更多围绕着短期框架,对长期风险

的分析关注不足。这导致环境风险在金融决策中很容易被有意无意地忽视。而实际上,2008年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的监管者在反思之后都已意识到,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才是监管者最需

要关注的根本性问题;而系统性风险通常是跨周期的、更长时期累积后爆发的问题,因而需要

一个有效的逆周期框架加以监管(Jácome和Nier,2012)。

从短期来看,绿色项目相较其他项目似乎并无特别优势;但短期对环境风险的持续忽略,

却可能累积成为长期的系统性风险。2018年4月,法国央行行长在监管机构国际气候风险会议

上发表演讲时就指出1,从长期来看,气候变化不仅会带来物理风险,也会带来过渡风险。这里

所说的物理风险,是指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的增加,对经济活动和就业可能造

成的巨大影响,进而增加银行的信贷风险;所谓过渡风险,则是指向低碳经济转型而带来的相

关风险,政策调整、转型成本以及转型过程成功与否所带来的不确定性,都会导致强烈的市场

波动。前几年的德国公共事业企业受能源政策的影响损失惨重,就是一个现实的例子2:由于国

家调整能源政策,大量传统发电厂被迫关闭,并且企业还要支出大笔费用购置二氧化碳排放许

1Green Finance – A New Frontier for the 21st Century, https://www.banque-france.fr, April 6th 2018.2德公共事业企业受能源政策影响损失巨大,http://china.huanqiu.com/News,2014 年 3 月 5 日。

Page 9: 金融监管与绿色金融发展 实践与研究综述 · 2 金融监管与绿色金融发展:实践与研究综述 : ¼83 ú 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下,习总书记提出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引导应对气候变

92018 年第 11 期

可证。

从长期来看,由于绿色项目考虑并排除了环境风险,因而应该比其他存在环境风险的项目

更安全、信用风险也更低。这一观点已得到了经验上的支持。

大量的研究表明,从长期来看,企业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表现与企业绩效呈正

相关性,即更加注重环境、社会和治理的企业,往往绩效也更好,投资这些企业的风险将更

低。Giese等(2017)根据摩根士丹利全球股指MSCI中1600多只股票在2007—2017年的ESG表

现,将其划分成了五组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ESG得分越高的组在2007—2017年企业利润

和股息也更高,且ESG得分最高组与得分最低组之间差距十分显著。文中特别强调,股息收益

率在此分析中至关重要,因为随着投资期限的增长,股息对投资组合回报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Gupta等,2016)。可持续投资者则往往拥有长期的投资视野。该实证结果也证实了ESG表现

更好的企业,其长期股息收益率确实更高。

2015年,德意志资管公司(Deutsche Asset and Wealth Management,DWS)和汉堡大学

(University of Hamburg,UHH)在梳理了超过2000篇关于ESG的研究报告后形成的全面文献综

述(DWS和UHH,2015)中,提出如下结论:无论是从定性的角度还是从定量的角度,多数

研究都显示了ESG指标与绩效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他们还以不同的资产类型作为变量,对ESG

指标与绩效的相关性进行了资产类型分类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股权、债券,还是房地产,

绝大部分的ESG指标与绩效呈正相关性,仅有极少一部分(4.4%)的股权类资产与ESG负相

关。另外,该研究还显示,在不同区域,ESG指标对于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与发达国家相比,

ESG指标对于绩效的影响在新兴市场国家更为显著。

Varco(2016)通过对比2013—2016年MSCI指数与全球ESG指数MSCI ESG,以及新兴股

指MSCI EM与新兴ESG指数MSCI EM ESG的表现也发现,在新兴市场,ESG指标和绩效的相

关性更加显著。通过ESG筛选排除ESG评分低的,尤其是公司治理差的企业,可以使投资组合

获得更高的收益率。

2018年,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发布了《中国上市公司ESG表现与企业绩效相

关性研究》报告。该报告创新推出了绿色评估体系和ESG评估体系,通过定性与定量指标的结

合,对环境风险和ESG风险进行量化,并据此对企业全生产周期进行评价。依据该评价体系的

评价结果,报告进一步对上市公司ESG和绿色表现与企业绩效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企业ESG绩效、绿色绩效与企业财务绩效、企业股票收益呈正相关,而与企业的市场风险呈负

Page 10: 金融监管与绿色金融发展 实践与研究综述 · 2 金融监管与绿色金融发展:实践与研究综述 : ¼83 ú 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下,习总书记提出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引导应对气候变

10 金融监管与绿色金融发展:实践与研究综述 总第 83 期

相关。

华夏基金(2017)在跟踪了2010—2017年的数据后发现,ESG因子在A股市场能产生超额

收益。在其测试的结果中,高ESG策略组合和低ESG策略组合在跟踪期间的累计收益率分别为

55.0%和-1.8%,夏普比率分别为0.24和-0.01,高ESG策略相对低ESG策略的年化超额收益达到

6.5%,高ESG选股策略的整体表现也优于低ESG组合策略。

从另一方面看,绿色信贷的不良贷款率也更低。根据我国市场的实践,银监会在2018年

2月披露的绿色信贷数据显示1,截至2017年6月,国内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不良率为0.37%,

远低于同期贷款的总体不良率水平1.69%;反之,涉及落后产能、环境违法违规、安全风险问

题的企业,其贷款不良率都超过了4%2。从这个角度看,银行为绿色项目提供信贷融资,实际

上的信用风险也较低,对其设定更低的风险权重符合风险资本管理的内在要求。

综上,全球绿色转型愿景及绿色金融所面临的挑战,需要为绿色融资提供有效的激励相容

机制。在基于风险的分析层面,绿色项目长期内的低风险特性与金融监管的逆周期监管思路,

有着完美的内在一致性。

五、结论

随着气候、环境和资源危机的日益紧迫,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成为了全球共识。然而,绿色

发展和转型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目前的绿色融资量与达到向低碳经济模式所需的资金量之

间,仍然存在巨大缺口。银行在弥补绿色融资缺口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由于绿色项目成本

高、回收期长,还需要额外的认证,银行为绿色项目提供融资的动力明显不足。如何设计一种

合理有效的机制,激励银行将更多资金投向绿色领域,成为实现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

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针对银行提供绿色融资动力不足的问题,银行监管政策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监管政策

能有效激励银行将信贷和资本重新分配给经济的可持续部门。但遗憾的是,作为全球银行业监

管现实执行方案模板的巴塞尔协议,并没有将环境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对此,有部分学者还认

为,巴塞尔协议的第一支柱,即最低资本要求,实际上抑制了银行为绿色项目提供融资;因为

绿色贷款大多为长期项目融资,而巴塞尔框架下长期项目融资的风险权重更高。

从对上述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中不难发现,已有众多学者和国际机构提出了放宽资本要

1银监会披露 21 家银行绿色信贷情况,http://www.cbrc.gov.cn,2018 年 2 月 10 日。

2银监会:涉环境风险的贷款不良率逾 4%,http://finance.caixin.com,2016 年 9 月 5 日。

Page 11: 金融监管与绿色金融发展 实践与研究综述 · 2 金融监管与绿色金融发展:实践与研究综述 : ¼83 ú 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下,习总书记提出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引导应对气候变

112018 年第 11 期

求、降低绿色资产风险权重以促进绿色融资,有效内化长期内银行业所面临的系统性风险的建

议,且这一建议正在被一些富有前瞻性的监管当局所关注。如欧盟在2018年初就明确表示,正

在考虑纳入“绿色支持因素”,即降低绿色债券、绿色贷款等绿色资产的最低资本要求,并在4

月将其纳入了可持续金融行动计划中。但同时也出现了质疑的声音,其核心问题是,“绿色项

目”的风险是否真的比“棕色项目”更低;如果不是,降低其风险权重则将违背巴塞尔协议对

资本管理的内在要求,也将削弱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针对绿色项目的风险是更高还是更低的问题,本文从跨期风险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从短期

来看,绿色项目相较其他项目似乎并无特别优势,但短期对环境风险的持续忽略却会累积成为

长期内的系统性风险。而实际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的监管者在反思之后已意识

到,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才是监管者最需要关注的根本性问题,而系统性风险通常是跨周期的、

更长时期累积后爆发的问题。从长期来看,绿色项目由于考虑并排除了环境风险,应该比其他

存在环境风险的项目更安全、信用风险更低。这一观点已得到了经验上的验证。同时,大量基

于ESG投资的经验研究也表明,从长期看,企业的ESG表现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性,即更加注

重环境、社会和治理的企业往往绩效也更好,投资这些企业的风险将更低。因此,从跨期风险

角度考虑,对绿色资产设定更低的风险权重,与全球当前正在探索的宏观审慎监管思路有着完

美的内在一致性。

参考文献

1.G20 绿色金融研究小组,G20 绿色金融综合报告,2016 年 9 月。

2. 华夏基金, ESG 投资:A 股 ESG 投资超额回报明显,2017 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报告, 2017 年 12

月 25 日。

3. 李干杰,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五个“前所未有”,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 年

10 月 23 日。

3. 鲁政委和汤维祺,2017 年中国绿色金融市场综览,兴业研究绿色金融研究报告,2018 年 1 月。

4. 马骏,绿色金融的几个议题,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2018 年会,http://finance.sina.com.

cn/stock, 2018 年 10 月 2 日。

5.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中国上市公司 ESG 表现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研究,2018 年 4 月。

6. ADB and PIK, A Region at Risk: The Human Dimensions of Climate Change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https://www.adb.org/ region-risk-climate-change.pdf, 2017.

Page 12: 金融监管与绿色金融发展 实践与研究综述 · 2 金融监管与绿色金融发展:实践与研究综述 : ¼83 ú 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下,习总书记提出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引导应对气候变

12 金融监管与绿色金融发展:实践与研究综述 总第 83 期

7. Alexander, K., Greening Banking Policy, http://unepinquiry.org, September 2016.

8. Caldecott, B., and J. McDaniels, Financial Dynamics of the Environment: Risks, Impacts, and Barriers to

Resilience, UNEP Inquiry, July 2014.

9. Campiglio, E., A. Godin, E. Kemp-Benedict, and S. Matikainen, The Tightening Links Between Financial

Systems and the Low-Carbon Transition, Economic Policies since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Palmve Macmillan,

Cham, 2018, 313-356,.

10. Campiglio, E., Beyond Carbon Pricing: The Role of Banking and Monetary Policy in Financing the

Transition to a Low-Carbon Economy, Ecological Economics, Vol.121, 2015, 220-230.

11. CISL and UNEP FI, Stability and Sustainability in Banking Reform: Are Environmental Risks Missing in

Basel III?, http://www.unepfi.org, 2014.

12. Dombrovskis, V., Greening Finance for Sustainable Business, http://europa.eu, December 12th 2017.

13. DWU and UHD, ESG &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Mapping the Global Landscape,

https://institutional.dws.com/, December 2015.

14. European Banking Federation, Towards A Green Finance Framework, https://www.ebf.eu, September

2017.

15. European Commission, Action Plan: Financing Sustainable Growth, https://eur-lex.europa.eu, 2018.

16. Forstater, M., M., Halle, and S. Zadek, Green Finance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Needs, Concerns and

Inovations, http://www.sseinitiative.org, May 2016.

17. Giese, G., L., Lee, D., Melas, Z., Nagy, and L., Nishikawa, How ESG Affects Equity Valuation, Risk and

Performance, MSCI ESG Research, https://www.msci.com, November 2017.

18. Gupta, A., D. Melas and R. Suryanarayanan, Global Markets and Return Drivers, MSCI Analysis for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2016.

19. HLEG, Financing a Sustainable European Economy, Interim Report, https://www.e3g.org, July 2017.

20. HLEG, Financing a Sustainable European Economy, Final Report, https://ec.europa.eu, January 2018.

21. Jácome L. and E. Nier,, Protecting the Whole, Finance & Development, Vol. 49, No. 1, 2012 .

22. Lerven, V. and J. Ryan-Collins, Briefing Note: Adjusting Banks’ Capital Requirements in Line with

Sustainable Finance Objectives, New Economics Foundation, 2018.

23. Liebreich, M. and A. McCrone, Financial Regulation-Biased against Clean Energy and Green

Infrastructure?, World Economic Forum, January 2013.

24. Matikainen, S., Green doesn't Mean Risk-free: Why We should be Cautious about a Green Supporting

Factor in the EU, http://www.lse.ac.uk, December 8th 2017.

25. Martini, M., N. Lazic and L. Suttor-Sorel, Bank Capital Requirements and the Case for a Macroprudential

Page 13: 金融监管与绿色金融发展 实践与研究综述 · 2 金融监管与绿色金融发展:实践与研究综述 : ¼83 ú 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下,习总书记提出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引导应对气候变

132018 年第 11 期

Approach to Climate Risks, http://www.finance-watch.org, March 19, 2018.

26. Rozenberg, J., S. Hallegatte, B. Perrissin-Fabert, and J. Hourcade, Funding Low-carbon Investments in

the Absence of a Carbon Tax, Climate Policy 13, 2013, 134-141.

27. Schoenmaker, D., and R. Tilburg, What Role for Financial Supervisors in Addressing Environmental

Risks?, Comparative Economic Studies, 2016, 58(3), 317-334.

28. Volz, U., On the Role of Central Banks in Enhancing Green Finance, http://unepinquiry.org, Inquiry

Working Paper, February 2017.

29. Varco, C., The Value of ESG data: Early Evidence for Emerging Markets Equities, Cambridge Associates

Research, 2016.

Abstract:There exists a severe shortage of funds for green finance in all countries since "Green Development"

requires a lot of financial support. Due to the high cost of green projects, long payback period, and the additional

need for green certification, the incentives for banks to finance green projects are inadequate. Considering the

importance of capital for banks, many scholars and some leading regulatory authorities have begun to consider

reducing the risk weight of green assets to guide more funds to the green sector in recent years. But the risk weight

should be intrinsically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risk.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non-performing rate of green credit

in China is far lower than that of overall loans in the same period. In addition, globally, both in theory and in

practice, green projects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by lower risk in the medium and long term. As a response to the

2008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national regulatory authorities are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cross-cycle risk factors

and trying to establish a counter-cyclical regulatory framework for them. The lower risk weight of green assets is

intrin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macro-prudential supervision ideas currently being explored around the world.

Key Words: Green Finance; Risk Weight of Green Assets; Intertemporal Risk

(编辑:李念夷;校对: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