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治療勃起功能障礙之思路 ·...

5
29卷第2Jun. 30 2013 藥學雜誌 11555 中醫藥治療勃起功能障礙之思路 基隆長庚紀念醫院藥劑科藥師 林曉莉、陳立偉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中醫藥劑部藥師 楊榮季 摘要 勃起功能障礙即中醫所言:「筋萎」、「陰萎」、「陽事不舉」、「陽萎」,其 定義為男性陰莖無法適度勃起,不能完成性行為;較少見於40歲以下族群,發生率隨 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坊間因為補腎壯陽藥物的過度使用,忽略了心理、藥物、荷爾 蒙異常、神經系統與血管問題的影響,本文探討發生的病因病機,更淺述以肝腎辨證 論治。中醫診斷與方藥配伍能以臟腑學說治療此病症,能彌補西藥治療的限制與減少 藥物不良反應。 關鍵字: 勃起功能障礙、陽萎、中醫藥、erectile dysfunctionimpotenc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壹、前言 勃起是荷爾蒙控制之神經血管現 象,包括動脈擴張、小樑平滑肌鬆弛與 體靜脈閉塞機制的活化。勃起功能障礙 (erectile dysfunction, ED) 及早洩 (premature ejaculation, PE) 是常見的性功能障礙。ICD- 10 定義 PE 為性交之始或未充分勃起時射 精;ED 則是陰莖不能勃起,或勃起後不能 完成性行為;而 PE 可能是 ED 的早期症狀 1 。病人常因觀念偏差或資訊不足,而道聽 塗說地恣意壯陽補腎;中醫研究 ED 與心理 精神因素的關係後,從肝及臟腑學說論治 ED,並確立其治法、治則及治療方針 2 貳、流行病學、病理生理及診斷 全球年齡於40-69歲男性 ED 的發生率 2.5%;年齡大於55歲的男性每5年與每7的盛行率分別為57%65% 3 McVary 提及 40-49歲的發生率分別為5%17%,而70-79 歲則分別為15%34%,臨床上多數患者是 因精神因素所引起,其他原因有代謝異常、 前列腺肥大、心血管疾病、中樞神經疾病、 缺血性休克、血脂異常或創傷、脊椎損傷、 多年糖尿病及內分泌系統疾病等;抽菸及酗 酒者罹患的機率也較常人高24 80%患者 屬於神經血管及內分泌系統異常所造成漸進 性無法勃起之器質性 ED;其餘屬情志刺激 導致無法勃起之心理性 ED 4,5 。磷酸二酯酶 抑制劑 (phosphodiesterase-5 inhibitors) 為第 一線用藥,其與有機硝酸鹽類藥品併用會 產生交互作用而導致病人血壓異常 6 ,因此 兩者併用為禁忌且治療的整體失敗率為30- 40% 4 臨 床 藥 物 治 療 學 Therapeutics of Clinical Drugs

Upload: others

Post on 01-Jan-2021

1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中醫藥治療勃起功能障礙之思路 · 論治。中醫診斷與方藥配伍能以臟腑學說治療此病症,能彌補西藥治療的限制與減少 藥物不良反應。

第29卷第2期Jun. 30 2013 藥學雜誌 第115冊 55

中醫藥治療勃起功能障礙之思路基隆長庚紀念醫院藥劑科藥師 林曉莉、陳立偉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中醫藥劑部藥師 楊榮季

摘要

勃起功能障礙即中醫所言:「筋萎」、「陰萎」、「陽事不舉」、「陽萎」,其

定義為男性陰莖無法適度勃起,不能完成性行為;較少見於40歲以下族群,發生率隨

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坊間因為補腎壯陽藥物的過度使用,忽略了心理、藥物、荷爾

蒙異常、神經系統與血管問題的影響,本文探討發生的病因病機,更淺述以肝腎辨證

論治。中醫診斷與方藥配伍能以臟腑學說治療此病症,能彌補西藥治療的限制與減少

藥物不良反應。

關鍵字: 勃起功能障礙、陽萎、中醫藥、erectile dysfunction、impotenc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壹、前言

勃起是荷爾蒙控制之神經血管現

象,包括動脈擴張、小樑平滑肌鬆弛與

體靜脈閉塞機制的活化。勃起功能障礙

(erectile dysfunction, ED) 及早洩 (premature

ejaculation, PE) 是常見的性功能障礙。ICD-

10定義 PE 為性交之始或未充分勃起時射

精;ED 則是陰莖不能勃起,或勃起後不能

完成性行為;而 PE 可能是 ED 的早期症狀1。病人常因觀念偏差或資訊不足,而道聽

塗說地恣意壯陽補腎;中醫研究 ED 與心理

精神因素的關係後,從肝及臟腑學說論治

ED,並確立其治法、治則及治療方針2。

貳、流行病學、病理生理及診斷

全球年齡於40-69歲男性 ED 的發生率

為2.5%;年齡大於55歲的男性每5年與每7年的盛行率分別為57%及65%3。McVary 提及40-49歲的發生率分別為5%及17%,而70-79歲則分別為15%及34%,臨床上多數患者是因精神因素所引起,其他原因有代謝異常、

前列腺肥大、心血管疾病、中樞神經疾病、

缺血性休克、血脂異常或創傷、脊椎損傷、

多年糖尿病及內分泌系統疾病等;抽菸及酗

酒者罹患的機率也較常人高2倍4。80%患者屬於神經血管及內分泌系統異常所造成漸進

性無法勃起之器質性 ED;其餘屬情志刺激導致無法勃起之心理性 ED4,5。磷酸二酯酶

抑制劑 (phosphodiesterase-5 inhibitors) 為第一線用藥,其與有機硝酸鹽類藥品併用會

產生交互作用而導致病人血壓異常6,因此

兩者併用為禁忌且治療的整體失敗率為30-40%4。

臨 床 藥 物 治 療 學Therapeutics of Clinical Drugs

Page 2: 中醫藥治療勃起功能障礙之思路 · 論治。中醫診斷與方藥配伍能以臟腑學說治療此病症,能彌補西藥治療的限制與減少 藥物不良反應。

56 THE JOURNAL OF TAIWAN PHARMACY Vol.29 No.2 Jun. 30 2013

臨 床 藥 物 治 療 學 Therapeutics of Clinical Drugs

ED 病理因素分為血管、神經及器質性

損傷等 (表一)6,糖尿病人罹病機率為正常

人的3倍,而90%患者為心理層面之影響7。

診斷流程參照圖一6,8,另有陰莖注射血管擴

張劑、都卜勒超音波、海綿體灌流試驗、海

綿體造影及陰莖動脈攝影等方法,需佐以心

因性評估是否肇因於焦慮、憂鬱等,再衛教

患者戒菸忌酒及體重控制3。

表一 ED 的病理生理分類6

血管性因素 器質性損傷

1.高血壓 1.陰莖結構受損2.糖尿病 2.先天陰莖彎曲症3.高血脂症 3.陰莖過小4.抽菸 4.尿道下裂、尿道上裂5.曾有手術病史 荷爾蒙失調

神經性因素 1.性慾低下1.多重性硬化症 2.高泌乳荷爾蒙症2.巴金森氏症 3.甲狀腺疾病3.腫瘤 4.庫辛氏症4.中風 藥物因素

5.脊椎受傷 1.降血壓藥 (利尿劑與β阻斷劑)6.糖尿病 2.抗憂鬱藥7.酒精成癮 3.抗精神病藥8.尿毒症 4.抗雄性荷爾蒙藥精神疾病 5.毒癮藥品濫用 (海洛因、古柯

鹼、美沙酮)1.自發性精神疾病2.情境因素

參、病因病機與辨證論治

中醫臟腑學說論及腎藏精,主生殖,補

腎壯陽、清火堅腎和滋陰補腎。脾陽不足,

陰器不得以充養而致痿。心主血脈,氣血通

暢而能勃起。肝藏血,主疏泄;陰器振奮有

賴精神情志的調節。肺主宣肅,勃起有賴氣

之推動1。因此肝氣疏通,心神調暢;心腎

相交,肝腎互生,精血互化,才能達成肝

氣、心氣及腎氣「三至」之境9。

ED 病因涉及房事不節、情志刺激、濕熱浸漬、寒邪侵襲、瘀血阻滯、飲食失當、

先天睪固酮不足。病機與腎肝心脾或陽明

經、厥陰經的虛損有關,多因命門火衰,精

氣虛冷,或七情勞倦損傷生陽之氣1。在陰

陽失調上,六淫外感之疾病其證型分為寒筋

凝縮、濕熱下注,氣虛氣逆、瘀血阻滯經絡

皆為致病因素10。

辨證分析如表二1,2,11。元陽不足多見於

房事不節、年老體衰或自瀆過甚之人;肝氣鬱

結易見於憂慮、抑鬱者;濕熱下注屢見於形體

肥胖、貪杯喜飲之屬;肝腎不足好發於年長

者;陰虛火旺多發生於常自瀆的青少年;心脾

兩虛與心腎不交易見於壓力大的知識份子;脾

胃虛弱之證常見於多年慢性胃病人者2,11。

六味地黃丸及其變方 (右歸丸、左歸丸、桂附八味丸及知柏地黃丸等) 雖常用於 ED 治療,但應謹慎辨別是否陰虛陽亢所引起,若浮濫使用壯陽之品,不僅無效且有可

能加重病情12。左歸丸長於滋陰補腎,右歸

備註: 國際勃起功能指數 (IIEF);IIEF ≤ 7分→重度 ED;IIEF 8-11分→中度 ED;IIEF 12-21分→輕度 ED

圖一 診斷評估流程6,8

Page 3: 中醫藥治療勃起功能障礙之思路 · 論治。中醫診斷與方藥配伍能以臟腑學說治療此病症,能彌補西藥治療的限制與減少 藥物不良反應。

第29卷第2期Jun. 30 2013

中醫藥治療勃起功能障礙之思路

藥學雜誌 第115冊 57

表二 辨證分析1,2,11

證型 臨床症狀 舌診 脈象 治法 治方

命門火衰 陽萎、精液稀薄、腰膝痠軟、畏寒怕冷、氣虛神

倦、頭暈耳鳴、面色晄白舌淡胖嫩 尺脈微弱 補腎壯陽 右歸丸

心脾兩虛 陽萎、精神不振、心悸、失眠、健忘、多夢、神疲

體倦、食少、面色萎黃舌淡 脈細弱 補益心脾 歸脾湯

濕熱下注 陽萎、陰癢、囊腫、下肢疲軟、小便短赤、心煩、

目眩苔黃膩 脈沉滑、或濡滑 清利濕熱 龍膽瀉肝湯

肝氣鬱結 陽萎、精神煩悶、暴躁易怒、脇下脹痛、頭痛、目

眩、口燥咽乾、疲乏食少苔薄膩 脈弦細 疏肝解鬱

加味逍遙散、

柴胡疏肝湯

瘀血阻滯 陽萎、性慾淡漠、全身刺痛、神倦乏力、面色晦暗舌暗紫有瘀斑 脈沉澀 活血化瘀

血府逐瘀湯、

桂枝茯苓丸

肝腎不足 手足無力、四肢怕冷、頻尿、腰酸、頭暈目眩舌淡 脈沉 滋養肝腎

六味地黃丸、

右歸丸、左歸丸

元陽不足 陽事不舉、舉而不堅、舉而冷小、精薄清冷、面色

晄白、神倦怠、耳鳴、牙齒鬆動、腰痛或腰膝痠軟、胃寒肢冷、陰部不溫、夜頻尿、小便清長

舌淡苔白 脈沉細 溫補下元桂附八味丸、

右歸丸

陰虛火旺 陽事易舉、臨房即軟、多伴早洩、腰膝痠軟、頭暈

耳鳴、五心煩熱、目赤心煩、心悸盜汗、溲黃便

乾、會陰熱脹、肛門灼痛

舌紅苔少 脈細數 滋陰降火 知柏地黃湯

心腎不交 驚恐、陽萎、遺精、心悸失眠、惡夢紛擾、心神不

安抑鬱舌淡苔薄白 脈弦細 益腎寧神 安神定志丸

丸則善於溫補腎陽,兩者對腰膝酸軟、遺精

滑泄雖都有療效,但左歸丸用於真陰不足,

精髓內虧,症見暈眩耳鳴;而右歸丸則主治

腎陽不足,命門火衰且有畏寒肢冷者13,辨

證選方不可不辨。

心主血、脾統血,若勞傷心脾,則脾

虛血少,心失所養益虛,歸脾湯方中諸藥配

伍補血益氣、健脾養心,可治心脾兩虛之

證。肝鬱血虛易化火生熱,而有晡熱多汗、

頭痛目赤等證,逍遙散中柴胡疏肝解鬱,當

歸、白芍養肝補血,白朮、茯苓、甘草健脾

益氣,香附助柴胡疏利肝氣,加補骨脂、菟

絲子、枸杞補養肝腎;肝鬱化火者加牡丹皮

及山梔子即加味逍遙散,以加強清熱瀉火

之力。藥物的運用整理如表三10。肝腎不足

型的患者可選用菟絲子、枸杞、女貞子、巴

戟天等滋養肝腎的藥物,配合六味地黃丸或

左、右歸丸治療;肝氣鬱結型可配合活血藥

桃仁、丹參,鎮靜安神藥龍骨、牡蠣、藿香

以興奮性神經;肝膽濕熱型可配合牡丹皮、

鉤藤以平肝潛陽2。

除了辨證施治投與內服方藥之外,尚

有手術、針灸、推拿、氣功、按摩、陰莖植

入及注射等治法。針灸具有止痛、散寒、清

熱、通經活絡、調和氣血等作用。藥物外治

則有薰蒸法及湯浴法10。

肆、結論

中醫認為五臟之協同作用,並且精確

掌握證型,配合有效的辨證論治,加上補心

益氣、安定神志之法有助於勃起功能14。在

中醫藥治療的同時兼具密集運動及降低身體

質量指數之生活型態,經過實證醫學的驗證

後,更能為 ED 的治療開啟新頁。

Page 4: 中醫藥治療勃起功能障礙之思路 · 論治。中醫診斷與方藥配伍能以臟腑學說治療此病症,能彌補西藥治療的限制與減少 藥物不良反應。

58 THE JOURNAL OF TAIWAN PHARMACY Vol.29 No.2 Jun. 30 2013

臨 床 藥 物 治 療 學 Therapeutics of Clinical Drugs

表三 ED 常用治法與藥物的運用10

常用治法 藥物運用

溫補腎陽 附子、肉桂、仙茅、淫羊藿、鹿角、肉蓯蓉

溫腎壯陽 巴戟天

益氣 黃耆、黨參、人參、炙甘草

中氣升提 升麻、柴胡

益氣生精 茯苓、山藥、鹿角膠、白朮、桑螵蛸、巴戟天、淫羊藿

補血生精 當歸、熟地、首烏、白芍、雞血藤、枸杞子、阿膠、鹿角膠

補腎填精 女貞子、旱蓮草、鹿茸、紫河車、鎖陽、補骨脂、山茱萸

行氣 香附、柴胡、陳皮、蘇梗、木香、砂仁、烏藥

破氣 青皮、枳實、枳殼、厚朴、莪朮、檳榔、佛手

肝氣橫逆之疏肝理氣 柴胡、香附、鬱金、青皮、川楝子

少腹氣滯之調氣消脹 烏藥、小茴香、橘核

中焦氣滯之理氣調中 木香、砂仁、陳皮、佛手

胸膈氣滯之寬胸通暢 栝簍、薤白

活血化瘀 當歸、川芎、丹參、赤芍、雞血藤

破血化瘀 桃仁、紅花、莪朮、五靈脂、蒲黃、乳香、沒藥

氣滯血滯配理氣藥 香附、延胡索

血虛致瘀配補氣藥 黃耆、黨參

寒凝血瘀配溫經活血藥 桂枝、炮薑、肉桂、小茴香

瘀血兼熱配寒涼清熱藥 牡丹皮、赤芍

肢體麻木、半身不遂配通

經活絡藥地龍、穿山甲、路路通

清化濕熱藥 薏苡仁、滑石、萆薢、通草、菖蒲、藿香、佩蘭、黃連、黃芩、黃柏、梔子

配伍運化中焦之藥 白朮、扁豆、枳殼、厚朴

燥濕化痰 蒼朮、厚朴、半夏、陳皮、薏苡仁、茯苓

養血滋陰與寧心安神 炒棗仁、遠志、丹參、柏子仁、夜交藤、浮小麥、阿膠、當歸、五味子、龍眼肉

鎮驚安神藥 磁石、龍骨、牡蠣、龍齒、珍珠母、硃砂

配補心氣之藥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

滋心陰藥 生地、玄參、阿膠

清心化痰藥 黃連、竹茹、知母

通心陽藥 桂枝、菖蒲

參考資料:

1. 鄭歲宗:陽萎和早洩的治療方法。傳統醫學雜誌2003; 14:121-4。

2. 王偉驊:陽萎之中醫論治。台灣中醫臨床醫學雜誌

2009; 15:5-8。3. Burnett AL: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Erectile Dys-

function. In: Wein AJ, Kavoussi LR, Novick AC, Partin AW, Peters CA, eds. Campbell-Walsh Urology, 10th ed. Philadelphia. Elsevier Saunders, 2011: 721-48.

4. McVary KT: Erectile dysfunction. N Engl J Med 2007; 357:2472-81.

5. Lee M: Erectile dysfunction. In: DiPiro JT, Talbert RL, Yee GC, Matzke GR, Wells BG, Posey LM, eds. Phar-macotherapy: a pathophysiologic approach, 7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2008: 1369-85.

6. Wespes E, Amar E, Eardley F, Giuliano F, Hatzichristou D, Hatzimouratidis K, Montorsi F, Vardi Y. Guidelines on male sexual dysfunction: erectile dysfunction and pre-mature ejaculation. Arnhem, The Netherlands: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 (EAU); 2010: 4-24.

7. Lue TF: Physiology of Penile Erectile and Pathophysiol-ogy of Erectile Dysfunction. In: Wein AJ, Kavoussi LR, Novick AC, Partin AW, Peters CA, eds. Campbell-Walsh Urology, 10th ed. Philadelphia. Elsevier Saunders, 2011:

Page 5: 中醫藥治療勃起功能障礙之思路 · 論治。中醫診斷與方藥配伍能以臟腑學說治療此病症,能彌補西藥治療的限制與減少 藥物不良反應。

第29卷第2期Jun. 30 2013

中醫藥治療勃起功能障礙之思路

藥學雜誌 第115冊 59

Using Chinese Medicine for Erectile Dysfunction Treatment

Hsiao-Li Lin1, Li-Wei Chen1, Rong-Chi Yang2

Chinese Herbal Pharmacy, Chang Gung Memorial Hospital, Keelung1

Chinese Herbal Pharmacy, Chang Gung Memorial Hospital, Linkou2

Abstract

Erectile dysfunctions, also known as tendons wilt, Yin wilt, Kidney Yang deficiency or difficulty achieving and/or maintaining an erection in Chinese medicine classics. The generally accepted definition of erectile dysfunction is dissatisfaction with size, rigidity or duration of erection. The prevalence of erectile dysfunction increases with age. Additional causes include heart and vascular diseases, neurologic, psychogenic, hormonal dysfunction, 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rectile dysfunction requires a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the Zangfu involved, which include the heart, spleen, liver and kidney. Chinese medicine appears to be more effective and eliminate unwanted effects than western medical therapies.

688-720.8. 張元芳、吳登龍:男科治療學,第1版。北京,科學

技術文獻出版社,2002:89-99。9. 洪志明、覃湛、陳慰填等:以五臟相關學說試論陽痿

的辨治。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26:296-302。10. 冷方南:男科臨床治療學。一版。臺北,知音出版

社,1992:3-17。11. 何清湖:中西醫結合男科學。一版。北京,人民衛生

出版社,2005: 28-32。12. 何金潮:六味地黃湯加味治療陽痿18例體會。湖南中

醫雜誌1995; 11(2): 65。13. 王雅芬、陳立偉、楊榮季:左歸丸、右歸丸簡介與臨

床運用。藥學雜誌2011; 27(3): 34-7。14. 郭寶壘:陽萎以五臟論治淺議。甘肅中醫學院學報

2010; 2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