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電子電晶體簡介 - psroc.phys.ntu.edu.twpsroc.phys.ntu.edu.tw/bimonth/v26/483.pdf ·...

8
物理雙月刊(廿六卷三期)2004 6 483 單電子電晶體簡介 /陳啟東 奈米電子元件的最典型例子之一就是單電子電晶 體。這種元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其實僅是簡單的電容器 的電路問題,但只因為奈米的尺寸使它表現出獨一無 二的電子傳輸特性與高出傳統場效應電晶體幾個數量 級的電荷靈敏度。在這篇簡介中,我們首先會以淺顯 的方式介紹 SET 的工作原理,然後再鈙述一些有關 SET 在應用方面的研究。有關 SET 的理論與應用在文 [1]的書中有不少很好的的文獻可供參考。 單電子電晶體(Single Electron Transistor, 簡稱 SET) 是一種具有源極 (Source), 汲極 (Drain) 及閘極 (Gate)的電晶體。它與一般的場效應電晶體(FET)同樣 的是可經由閘極電壓形成的電場控制源汲極間的電 流,但是在 SET 內一次只能通過一個電子,這與在 FET 內一次能有成千上萬個電子同時流動是截然不同 的。由於 SET 有這種特性,不論是當作邏輯閘、類比 元件或是電荷感測器,它都是一個很有應用價值的電 子元件。如圖 1a 所示, SET 是由一個尺寸小於數百奈 米的中央島(island) 透過二個可讓電子穿隧的微小接 (tunnel junction)連結至電極所構成的。穿隧接合是 由兩個電極以一個極薄的絕緣層隔開形成的,這絕緣 層要薄到讓電子可以穿隧於兩邊電極間。穿隧結合可 以想像是一個會漏電的電容器,其等效電路是一個電 容並連一個電阻,電阻值越大表示電子越不易穿隧, 或者說穿隧機率越低。由於中央島的尺寸極小,把一 個電子放進這個島中會把這個島的電位提高 e/C Σ 的大 小,這裏的 C Σ 是指中央島所看到的所有電容量的總 合。如果我們忽略一些很小的離散電容,C Σ 可以說是 二個接合電容 C 1 , C 2 及一個閘極電容 C g 的和, C Σ =C 1 +C 2 +C g 。在單電子元件中的兩個穿隧電阻要高 到讓 RC 時間夠長,如此我們才能控制在中央島的電 子個數。根據測不準原理, E t (e 2 /C Σ )( RC Σ ) > h ,可以很容易知道穿隧電阻 R 需要大於 h/e 2 ~26k 這數字僅提供一個數量級,實際上要有明顯的看到單 電子電晶體的特性,穿隧電阻最好要高於 100k 。穿 隧電阻太低,RC 時間太短,而會模糊 SET 的特性曲 線。實際上由於接合非常的小,穿隧電阻通常會大於 100M ,這給出一個 RC 時間約為 0.3ns,最高操作 頻率約在 GHz 範圍。一般而言,E C 要遠大於室溫的能量(~26meV) ,才能在室溫操作, 就是 C Σ 約是 3 aF (3×10 -18 法拉第),實際上要能用到 SET 的特性曲 線,溫度必須低於約電荷能 E C e 2 /2C Σ 十分之一, 就是 T<E C /10k B SET 的中央島是可以以任何一種材料形成,這些材料包括金屬半導體(如[2] 砷化鉀[3]等)或是材料 (如奈米碳管[4] 十顆粒[5]或有機材料[6]等)。 圖一(a) 圖一(b) 1(c~g)是我們在中央研究物理研究所作的 幾種 SET 元件的顯微照片分別是以金屬[7] e V g source drain gate e C 1 R 1 C 2 R 2 C g +V b /2 -V b /2 I V g +V b /2 -V b /2 source drain

Upload: others

Post on 12-Sep-2019

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單電子電晶體簡介 - psroc.phys.ntu.edu.twpsroc.phys.ntu.edu.tw/bimonth/v26/483.pdf · 物理雙月刊(廿六卷三期)2004 年6 月 483 單電子電晶體簡介 文/陳啟東

物理雙月刊(廿六卷三期)2004年 6月

483

單電子電晶體簡介

文/陳啟東

奈米電子元件的最典型例子之一就是單電子電晶

體。這種元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其實僅是簡單的電容器

的電路問題,但只因為奈米的尺寸使它表現出獨一無

二的電子傳輸特性與高出傳統場效應電晶體幾個數量

級的電荷靈敏度。在這篇簡介中,我們首先會以淺顯

的方式介紹 SET 的工作原理,然後再鈙述一些有關

SET在應用方面的研究。有關 SET的理論與應用在文

獻[1]的書中有不少很好的的文獻可供參考。

單電子電晶體(Single Electron Transistor, 簡稱

SET)是一種具有源極 (Source), 汲極 (Drain)及閘極

(Gate)的電晶體。它與一般的場效應電晶體(FET)同樣

的是可經由閘極電壓形成的電場控制源汲極間的電

流,但是在 SET 內一次只能通過一個電子,這與在

FET內一次能有成千上萬個電子同時流動是截然不同

的。由於 SET有這種特性,不論是當作邏輯閘、類比

元件或是電荷感測器,它都是一個很有應用價值的電

子元件。如圖 1a所示,SET是由一個尺寸小於數百奈

米的中央島(island)透過二個可讓電子穿隧的微小接

合(tunnel junction)連結至電極所構成的。穿隧接合是

由兩個電極以一個極薄的絕緣層隔開形成的,這絕緣

層要薄到讓電子可以穿隧於兩邊電極間。穿隧結合可

以想像是一個會漏電的電容器,其等效電路是一個電

容並連一個電阻,電阻值越大表示電子越不易穿隧,

或者說穿隧機率越低。由於中央島的尺寸極小,把一

個電子放進這個島中會把這個島的電位提高 e/CΣ的大

小,這裏的 CΣ是指中央島所看到的所有電容量的總

合。如果我們忽略一些很小的離散電容,CΣ可以說是

二個接合電容 C1, C2 及一個閘極電容 Cg 的和,

CΣ=C1+C2+Cg。在單電子元件中的兩個穿隧電阻要高

到讓 RC 時間夠長,如此我們才能控制在中央島的電

子個數。根據測不準原理,∆ E ∆ t ≈ (e2/CΣ)( RCΣ ) >

h,可以很容易知道穿隧電阻 R需要大於 h/e2~26kΩ。

這數字僅提供一個數量級,實際上要有明顯的看到單

電子電晶體的特性,穿隧電阻最好要高於 100kΩ。穿

隧電阻太低,RC 時間太短,而會模糊 SET 的特性曲

線。實際上由於接合非常的小,穿隧電阻通常會大於

100MΩ,這給出一個 RC 時間約為 0.3ns,最高操作

頻率約在 GHz 範圍。一般而言,EC要遠大於室溫相

對的能量(~26meV),才能在室溫操作,也就是 CΣ約是

3 aF (3×10-18法拉第),實際上要能用到 SET的特性曲

線,溫度必須低於約電荷能 EC≡e2/2CΣ的十分之一,也

就是 T<EC/10kB。SET 的中央島是可以以任何一種導

電材料形成,這些材料包括金屬、各種半導體(如矽

[2]、砷化鉀[3]等)或是導電分子材料(如奈米碳管[4]、

碳六十顆粒[5]或有機分子材料[6]等)。

圖一(a)

圖一(b)

圖 1(c~g)是我們在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製作的

幾種 SET元件的顯微照片,分別是以金屬[7]、矽、砷

e

Vg

source drain

gate

e

C1

R1

C2

R2Cg

+Vb/2 -Vb/2

I

Vg +Vb/2 -Vb/2

source drain

Page 2: 單電子電晶體簡介 - psroc.phys.ntu.edu.twpsroc.phys.ntu.edu.tw/bimonth/v26/483.pdf · 物理雙月刊(廿六卷三期)2004 年6 月 483 單電子電晶體簡介 文/陳啟東

物理雙月刊(廿六卷三期)2004年 6月

484

化鉀二維電子氣、奈米金顆粒[8]及奈米碳管[9]為中央

島所形成的 SET。

圖一(c)

圖一(d)

圖一(e)

圖一(f)

圖一(g)

圖一:(a)單電子電晶體的示意圖及(b)其線路圖。紅色區塊

代表中央島,綠色區塊代表穿隧接合,它是很薄的絕緣層,

可以容許電子穿隧。藍色的粗線代表的是閘極,它可用來偏

極化(polarization)中央島,因而改變其電位能,但電子不能

經由它跳到中央島。 (c~g)是幾個 SET的例子:(c)是金屬

製的 SET 的原子力顯微照片。兩個高出來的是兩層金屬重

疊的部分,中間夾著穿隧薄膜形成穿隧接合。(d~g)是電子

顯微鏡照片。(d)是製作在 SOI(Silicon On Insulator)的 SET,

中央島直徑約 40nm,它的兩端是由氧化矽所形成的穿隧接

合。(e) 以砷化鉀二維電子氣形成的量子點,其形狀由其上

層的排擠用金屬電極定義。由於二維電子氣有極高的電子遷

移率,故容易形成電子點。(f)是由奈米金顆粒為中央島所構

成的 SET,兩個懸空的金電極間的間距約為 10nm。金顆粒

的直徑約為 14奈米(SEM照片中兩金電極間的小點),並

經由以硫基修飾過的碳六十顆粒(直徑約 1奈米)與金電極

連接。(g)由奈米碳管當中央島所構成的 SET。任意兩個相

鄰的電極皆可當成源汲極,穿隧層可能介於電極與碳管間,

或者是在碳管內由碳管的 dislocation造成。

圖 2a 所示的是實驗上量測到的電流電壓特性曲

線(IVb)隨閘極 Vg的調變[10],圖 2b所示的也是量測

源極 汲極

中央島

150 nm

源極

接合

中央島

汲極

源極

接合

汲極

中央島

中央島

源極

接合

汲極

Page 3: 單電子電晶體簡介 - psroc.phys.ntu.edu.twpsroc.phys.ntu.edu.tw/bimonth/v26/483.pdf · 物理雙月刊(廿六卷三期)2004 年6 月 483 單電子電晶體簡介 文/陳啟東

物理雙月刊(廿六卷三期)2004年 6月

485

圖二(a)

圖二(b)

圖二:(a)電流偏壓特性曲線 IVb在不同的閘極電壓 Vg下作

週期性的調變,我們把各曲線隨 Vg作往上平移,以避免重

疊。紅色斷線是庫倫阻斷的曲線 (Vg = ne/Cg時),深藍色曲

線是在 sequential tunneling 的狀態(Vg=(2n+1)e/2Cg),這裡的

n是指島內多餘的電子個數。零電流的菱形庫倫阻斷區域以

粗黑線標示出來。量測的溫度是 4.2K,遠低於 EC約 130K

(C1~4aF, C2~3aF, Cg~0.13aF)。各個穿隧接合的等效阻值 R

約為 3.3MΩ。 附圖是以此元件參數及溫度 4.2K所模擬出

的結果。(b)在不同偏壓下的庫倫震盪曲線,我們把各曲線

隨偏壓 Vb作往上平移,以避免重疊。橫軸的 n 值是指中央

島多餘的電子數。零電流的菱形庫倫阻斷區域以紅色粗線標

示,從圖可看出它並不是一個正稜形,而是有些傾斜,這是

因為兩個穿隧結合的電容值稍由不同所致。所以由這些量測

到的數據可以得知電晶體的參數。此一樣品的 EC約 16K,

量測的溫度是 0.05K,Cg~0.42aF。

的結果,但它是源汲極電流 I隨閘極電壓的調變(IVg)

在不同偏壓 Vb的表現。

雖然這兩張是兩個不同樣品的特性曲線圖,但我

們可把他們看做是一體的兩面,只要把其中一張圖旋

轉 90 度,他們看起來會很像。兩者都是金屬製造的

SET,但因穿隧接合大小不同(因此 EC也不同),兩

者量測的溫度也不同。這兩張圖分別表現出 SET特性

曲線的兩個最重要特徵:在 Vg=0 為零時,電流消失

的庫倫阻斷及在一定Vb時電流隨者閘極電壓Vg作庫

倫震盪。在下面我們將會解釋這兩個特徵的物理意義。

為了分析方便,我們先不考慮溫度的影響,也就

是假設 kBT<<EC。在圖 3中我們以一個鋼珠模型(左

列圖)及電子能階圖(右列圖)解釋 SET的操作模式。

左列為電晶體操作的模型圖:在這模型我們以在平面

上滾動的鋼珠代表多餘的電子,庫倫障礙是以一塊置

於中央螺絲上方的磚塊代表,其高度為 EC。調節各螺

絲的高度可控制源極、閘極與汲極的電位,中央島與

源極、汲極、閘極間的電容分別以 2條粗及 1條細的

彈簧代表。右列為其相對的能階圖:粗線表示中央島

在電子為進入前的化學位能,雙點線表示電子進入後

的化學位能。穿隧必須由填滿區(深灰色)進入相鄰

的空乏區(淺灰色)。電子不能進入白色虛擬的電荷

能隙區,虛擬的意思是只有當電子欲進入(或離開)中

央島時才會察覺到的上層(或下層)禁區。為了要讓一

個電子進入這個島,其電子電位須比中央島電位高

EC/e,所以在很小的 Vb下電子是進不去的,這個現象

(圖 3a)就稱為庫倫阻斷(Coulomb blockade (of electron

tunneling))。由於庫倫阻斷,就會造成如圖 2a 內的點

線所示的有電壓沒有電流的狀態。為了簡單推論起

見,以下我們假設 C1=C2。如果(如圖 3b所示)源汲極

間偏壓 Vb≡VD-VS大於一個起始電壓 VtVg=0=2EC/e (也

就是 VD = -VS = EC/e)時,電子就可由源極穿隧進入中

央島,使中央島電位能1提高 2EC。當電子離開中央島,

經由穿隧進入汲極時,中央島電位能會下降 2EC並回

1 以能量觀點解釋,一個 EC是電子進入中央島所提高

的靜態電荷能,另一個 EC是各偏壓電源 VS 、VD及

Vg推電子進入中央島所做的功。

T=4.2K

-40 0

2EC

Vg =0

Vg =- e/Cg =-1.20 V

Vg = e/Cg =+1.20 V

cu

rren

t (5

nA

/div

isio

n)

Vg = e/2Cg

Vg = -e/2Cg

-40 -20 0 20 40

5n

A

Vb (mV)

bias voltage (mV) -20 20

sou

rce-d

rain

cu

rren

t

T = 50 mK 1.0

-4

-2

0

2

4

-1 0 1 2-2

1nA

Vb (m

V)

Vg (V)

n = Qg/e = CgVg/e

0.5 0.0 -0.5 -1.0

Page 4: 單電子電晶體簡介 - psroc.phys.ntu.edu.twpsroc.phys.ntu.edu.tw/bimonth/v26/483.pdf · 物理雙月刊(廿六卷三期)2004 年6 月 483 單電子電晶體簡介 文/陳啟東

物理雙月刊(廿六卷三期)2004 年 6 月

486

圖三、 單電子電晶體工作原理說明。 (a)圖是在不加任何偏壓時的情況,由於有位障,電子不能進出中央島。(b)圖及(c)圖

是在 Vg=0,但 Vb分別大於 2EC及 4EC的電子穿隧情況。在初起狀態,如果 C1=C

2,中央島的位能會自動處於源汲極位能的

平均值。如果在穿隧後中央島位能(雙點線)比源極位能高,電子就不能穿隧。(b)圖是在 sequential tunneling時的能階,在

汲極的垂直引線表示在電子離開中央島進入汲極時,經由電子-電子或電子-聲子交互作用把能量釋放掉,回到平衡態的動作。

(c)及(d)圖是在小的 Vb及兩種 Vg下的電子移動情況,中央島的電子數分別在(0, 1)及(1, 2)間跳動。在(d)圖中,中央島一直保

持有一個固定的多餘電子。在(e)圖中可以同時有兩個電子一起進出中央島,sequential tunneling已被破壞。

(c)

(d)

(e)

Vs Vg Vd

source drain

eVg > 0

eVb < 2Ec

~

eVb

sourc

eVb

eVg = 0

eVb > 2Ec

EeVb

eVb

Vg = αEc

eVb > 4Ec

Vs Vg Vd

Vs Vg Vd

Vs Vg Vd

Vs Vg Vd

~

Vg > 2αEc

eVb > 0

~

Vg > αEc

eVb > 0

source drain

source drain

source drain

source drain

(b)

(a)

eVb

Page 5: 單電子電晶體簡介 - psroc.phys.ntu.edu.twpsroc.phys.ntu.edu.tw/bimonth/v26/483.pdf · 物理雙月刊(廿六卷三期)2004 年6 月 483 單電子電晶體簡介 文/陳啟東

物理雙月刊(廿六卷三期)2004年 6月

487

到原始高度,以允許下一個電子的進入。在前一個電

子未離開中央島前,下一個電子是不能進入的,所以

電子的進出是一個個依序行動的,這種現象稱為依序

穿隧 (sequential tunneling)。因為這種 sequential

tunneling,在電流偏壓時的中央島電位會做一個頻率

為 f=I/e的鋸齒波振盪(以能階圖內垂直箭號表示),而

中央島內多餘電子的個數將做 0,1,0,1,…的震盪。要注

意的是由於中央島是導體,它本來就可能有上億個自

由電子,但在未加任何偏壓時它是沒有多餘電子的,

SET控制的僅是多餘電子的個數,使中央島能帶有正

或負電。電子當然也可以循 0,-1,0,-1,…的動作,也就

是先從中央島離開至汲極,再由源極補進一個電子,

但鋼珠模型無法表現這情況。且為避免混淆,能階圖

內也沒有畫這些穿隧的箭號。

在源汲極間壓降 Vb小於 2EC/e時,電晶體是處於

庫倫阻斷狀態。如圖 3c及 3d所示,這種狀態是可用

閘極電壓 Vg來改變的。閘極電壓製造了一個電場,此

一電場可偏極化中央島內電荷的分佈,雖然如此並沒

有引進額外電荷,但這所導致的偏極電荷 Qg=CgVg也

可以改變中央島的電位,其電位能改變量將為

eVg(Cg/CΣ)。在鋼珠模型中我們以較細的彈簧代表 Vg

拉動中央島電位的力量。細粗彈簧的彈性係數要配合

使α≡Cg/CΣ。要注意的是由於源極與汲極電容(C1, C2)

一般會遠大於閘極電容 Cg,所以中央島的電位傾向於

平衡在源汲極電位 Vb的中央,且要用相當大的閘極電

壓 Vg才能調整其高度,所以一般 Vg是 Vb的數百倍

大 。 起 始 電 壓 Vt 隨 Vg 增 加 而 減 小 ,

Vt=2(EC-eVg(Cg/CΣ))/e。也就是說在 Vg= e/2Cg時,庫

倫阻斷會完全消失(圖 3c)。Vt隨 Vg的變化可由圖 2a

及 2b的菱形零電流區的邊緣明顯看出,其電流電壓曲

線(IVb)是線性的。但由於 sequential tunneling的結果,

這直線的斜率是 1/2(R1+R2),需要到 Vb>4EC/e 時

sequential tunneling 消失(圖 3e),斜率才會回復到

1/(R1+R2),這裡 R1及 R2是兩個穿隧結合的電阻值。

由於整個線路是對稱的,在 Vg=-e/2Cg 時,庫倫阻斷

也會消失。

現在讓我們考慮在偏壓趨近於零的情況:如果我

們做一番計算把在三個電容所儲存的靜電位能及為了

要把 n個電子推入中央島三個電源所需做的功列入考

慮,就會知道系統的總能量內會隨 n改變的部份其實

就是 En≡(Q/e)2EC=(CgVg/e+n)2EC。圖 4 所示的是算出

來的 En隨 Vg的變化。為了要把 En降低到最小值,中

央島內的多餘電子個數 n 會隨者 Vg改變,使 Q 值保

持在±e/2 之間。所以 Vg每減少 e/Cg的大小,多餘電

子數 n就會增加一個,它的意思就是說實際上每秒鐘

可能有上百萬個電子順序的流入流出中央島,但是其

中有一次有一個電子進入中央島卻沒有任何一個電子

離開,所以 n變成 n+1(如圖 3d所示)。如果連續改變

Vg, En就會在 0與 EC/4間做振盪而 n也會隨者改變。

在 Qg =-(n+1/2)e時,系統於 n 與 1+n 的能量相等,

此時電子可自由行動而造成電流,SET是在導電的狀

態,它的電流電壓曲線是如圖 2a內藍色粗線所示。在

圖四:系統的總能量 En 內隨 n 改變的部份在 n=-2,-1,0,1,2

的拋物線,每一條拋物線代表一個 n值。由於系統希望能保

持在最低能量,所以當閘極電壓增加時,能量會沿拋物線底

部(粗線)進行,而中央島內多餘電子數 n也隨之增加。在每

個拋物線的交點,n可在兩個連續的值(例如 0與 1)間跳動,

也就是電子進出頻繁,電流達到最大值。下方所示的是量測

到的電流隨閘極電壓 Vg的週期調變及在各閘極電壓時相對

的鋼珠模型。在為 Vg負值時,我們以淺灰色球代表“電洞”

它提供一個反向的閘極偏壓。

1

-2 -1 0 1 2

的簡併態1及0n ≡ CgVg/e

n=-2 0 +1 +2

1.5

0.5

1.0

0

E/E

C

ISD

1n=-2 0 +1 +2

Page 6: 單電子電晶體簡介 - psroc.phys.ntu.edu.twpsroc.phys.ntu.edu.tw/bimonth/v26/483.pdf · 物理雙月刊(廿六卷三期)2004 年6 月 483 單電子電晶體簡介 文/陳啟東

物理雙月刊(廿六卷三期)2004年 6月

488

圖 4我們也畫出相對的鋼珠模型以方便作比較。電荷

效應的理論非常簡單也很因此可以做非常完美的分

析。SET 的特性可以用一套稱為典正理論(orthodox

theory)配合Master equation的方法做數值計算。圖 2a

的附圖是我們以LabView所寫的程式以樣品的參數及

量測的溫度下所算出來的特性曲線圖,可以得到與實

驗完全一樣的結果。

從以上的分柝我們可以知道 EC 是一個重要的能

量尺度,而它的大小是可由量測到的菱形圖得知。那

麼一般而言 EC是多大呢?如圖 2a所示的 SET中央島

直徑約 20 nm,它的 EC換算成溫度就大約是 130K,

但事實上要能使用這電晶體,溫度還得遠低於這數

字。所以既使以目前先進的半導體技術(所謂的

top-down approach)也是很難做到室溫操作的 SET。

比較有可能的作法之一是以半導體製程技術配合化學

合成或自組裝 (self-assembly)技術(也就是所謂的

bottom-up approach)來製作 SET。圖 1e 所示的是以

奈米金顆粒為中央島的 SET,其間金顆粒與兩邊金電

極間是透過碳六十的顆粒與硫基連接起來的。由於有

碳六十的顆粒夾雜其間,庫倫震盪特性較為複雜,但

還是可看到明顯的庫倫阻斷現像。

如果我們把中央島做到非常的小,由於電子運動

模式減少了所以島內電子的能階呈現不連續態(有如

以薛丁格方程式解位能井內能階一般),這時的中央

島就可以稱為一個量子點。值得一提的是 SET的工作

溫度僅與 EC有關,所以中央島的材料往往不是重點,

穿隧接合的電容值才是重點。但量子點的能階間隔不

僅與其尺寸,也與其有效電子質量有關,所以例如同

樣尺寸的金屬顆粒與砷化鉀顆粒(有效電子質量約

0.067),後者相對就很容易觀測到量子點的現像。一

般而言,SET中央島的 EC會大於能階間隙,所以量子

點元件也都會表現出庫倫阻斷及庫倫震盪兩項SET的

特性。但在作更精確的分析時,我們在圖 3要考慮的

就不僅是 EC,也需考慮電子能階間隙這一項,所以庫

倫震盪的震幅與週期都必須要作修正。

單電子電晶體因為有很大的發展潛能,所以都一

直受到各方的重視。以下舉出一些典型的例子:(1,

圖 5a)利用 I=ef 頻率與電流間的關係,加上精確的頻

率控制技術,早在 1996年美國國家標準局就已經以 7

個接合的一維 SET 陣列做出精準度高達 15/109 (15

ppb)的電流標準器[8]。

同樣的,如果電壓可以測得很準,也可以利用

C=e/ ∆ V很精確的測出電容值。如圖 5a右方圖示,電

流標準與利用 Josephson effect V = hf/2e的電壓標準以

及利用整數霍爾效應 RH=h/2ne2 的電阻標準器合稱為

Quantum Metrology Triangle。 (2)理論與實驗可以證明

在溫度T>EC時,dI/dV vs. V曲線在Vb~0的半高寬(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 與溫度 T成正比關係,其比值

為一個常數 10.878.. (kB/e),其中 kB為波茲曼常數。這

個關係式讓人們可以把 SET 當成是一個 primary

thermometry (也就是不需要校準的溫度計)[12]。(3,

圖 5b) 利用 SET庫倫震盪的特性,以及多閘極的偏極

電荷 Qg 可以疊加的特性,以一個 SET 可以完成

exclusive-OR gate(XOR gate)的功能(邏輯 1代表 Qg→

±e/2,SET 在 ON 的狀態; 邏輯 0 代表 Qg→ 0,SET

在 OFF 的狀態)[13]。過去的 SET 邏輯電路往往依照

現今 CMOS架構設計,所以仍需要相同的數量的電晶

體來完成一個邏輯運算,並沒有充分利用到 SET的特

性及優點。比較之下,多閘極的線路才真正的利用到

SET的特點。

單電子電晶體的最大特色是具有非常高的電荷靈

敏度。如果我們把閘極電壓調到庫倫震盪斜率最陡的

地方(dI/dVg的最大值),SET可量到百萬分之一個電子

電荷量變動[14],這約是場效應電晶體的一萬倍的靈

敏度。其實不用到這個等級的靈敏度,已經可以作很

多量測的工作了。例如利用 SET 來當一般 Flash

memory的電荷讀取裝置(圖 5c)可以把代表邏輯 1/0的

電子數降至數十個[15],因而大幅減少寫入所需的能

量。SET可以精準的量測到可造成偏極電荷 Qg變化的

任何機制。例如奈米懸桁(nanobeam)的機械震盪所產

生的微小位移量可以藉由電容耦合至 SET 加以偵測

(圖 5d)。懸桁晃動時會改變中央島與懸臂震盪器之間

Page 7: 單電子電晶體簡介 - psroc.phys.ntu.edu.twpsroc.phys.ntu.edu.tw/bimonth/v26/483.pdf · 物理雙月刊(廿六卷三期)2004 年6 月 483 單電子電晶體簡介 文/陳啟東

物理雙月刊(廿六卷三期)2004年 6月

489

的電容量,假設其改變量為 ∆ Cg,則兩者之間的耦合

電荷變化量為∆ Qg=懸桁電位× ∆ Cg。研究證明於溫度

30mK 時感測的靈敏度可以達到 2×10-15mHz-1/2(在

116.7MHz 的共振頻率下),是目前不對懸臂造成干擾

所能做到最精密的位移量測[16]。SET 的電荷靈敏度

當然也可以用以檢測任何會產生電荷變化的生物或化

學反應,當然也可以透過光子-電荷的轉換器來檢測光

子[17]。

圖五,四個 SET應用的例子:(a)以七個接合的一維陣列所做成的電流標準,I=ef,f是加在閘極上訊號的頻率。右插圖所畫

的是 Quantum Metrology Triangle。(b)一個以雙閘極 SET所構成的 XOR邏輯閘,右邊是真值表。(c) 以 SET量測電荷儲存

單元(黑點)的電荷量。電荷是以 Fowler-Nordheim emission經由 write線(紅線)寫入。 (d)以 SET量測到奈米懸桁(綠色粗線)

極微小的高頻震動。

e e e e

Is=ef

e e e (a)

(b) A B C

0 0 0

1 0 1

0 1 1

1 1 0

+Vb/2 -Vb/2

Vx

f

V I Quantum Hall

effect

V = (h/2e2)I

+Vb/2 -Vb/2

A B

A B

+Vb/2 -Vb/2

Josephson

oscillation

2eV = hf

Block

oscillation

I = ef

Page 8: 單電子電晶體簡介 - psroc.phys.ntu.edu.twpsroc.phys.ntu.edu.tw/bimonth/v26/483.pdf · 物理雙月刊(廿六卷三期)2004 年6 月 483 單電子電晶體簡介 文/陳啟東

物理雙月刊(廿六卷三期)2004年 6月

490

由於在SET內電子的行動是一個進一個出照順序

來的,而島中多餘電子個數也可被控制,SET元件開

起了一個完全新的研究領域,讓我們能用一個巨觀的

系統觀測並控制單一個電子的行動。此外,在這個要

求體積小、消耗功率小的電子元件的時代,SET更有

可能是 21世紀新一代的電子元件。感謝中央研究院物

理所量子電子元件實驗室的學生及助理提供圖 1c~1g

的相片。

參考文獻:

1.“Single Charge Tunneling: Coulomb Blockade

Phenomena in Nanostructures”, edited by H. Grabert

and M. H. Devoret. NATO ASI Series B, Physics

Vol. 294, Plenum Press, New York, 1992.

2.“Room temperature nanocrystalline silicon

single-electron transistors”, Y. T. Tan, T. Kamiya, Z.

A. K. Durrani, and H. Ahmed, J. Appl. Phys., 94, 633

(2003).

3.“Quantum Transport in Semiconductor

Nanostructures”, C. W. J. Beenakker and H. van

Houten, Solid State Physics, Vol. 44, Academic Press,

1991.

4.“Room-temperature transistor based on a single carbon

nanotube”, Sander J. Tans, Alwin R. M. Verschueren

and Cees Dekker, Nature, 393, 49 (1998).

5.“Nanomechanical oscillations in a single-C60

transistor”, Hongkun Park, Jiwoong Park, Andrew K.

L. Lim, Erik H. Anderson, A. Paul Alivisatos and Paul

L. McEuen, Nature, 407, 57 (2000).

6.“Single-electron transistor of a single organic molecule

with access to several redox states”, Sergey Kubatkin,

Andrey Danilov, Mattias Hjort, Jerome Cornil,

Jean-Luc Bredas, Nicolai Stuhr-Hansen, Per Hedegard

and Thomas Bjørnholm, Nature, 425, 698 (2003)

7.“Evidence for suppression of superconductivity by spin

imbalance in Co-Al-Co single electron transistors “, C.

D. Chen, Watson Kuo, D. S. Chung, J. H. Shyu, C. S.

Wu, Phys. Rev. Lett., 88, 047004, (2002).

8.“Single-electron transistors and memory cells with Au

colloidal islands”, C. S. Wu, C. D. Chen, S. M. Shih

and W. F. Su, Appl. Phys. Lett., 81, 4595 (2002).

9.“Controlled Placement and Electrical Contact

Properties of Individual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on Patterned Silicon Chips”, Y. F. Hsiou,

Y. J. Yang, L. Stobinski, Watson Kuo and C. D. Chen,

submitted to Appl. Phys. Lett. (2003).

10.“100-K Operation of Al-Based Single Electron

Transistors”, Y. Nakamura, C. D. Chen and J. S. Tsai,

Jpn. J. Appl. Phys., 35, L1465 (1996).

11.“Accuracy of electron counting using a 7-junction

electron pump”, Mark W. Keller and John M.

Martinis, Neil M. Zimmerman, Andrew H. Steinbach,

Appl. Phys. Lett., 69, 1804 (1996).

12.“Thermometry by Arrays of Tunnel Junctions” J. P.

Pekola, K. P. Hirvi, J. P. Kauppinen, and M. A.

Paalanen, 73, 2903 (1994).

13.“Multigate single-electron transistors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an exclusive-OR gate”, Yasuo

Takahashi, Akira Fujiwara, Kenji Yamazaki, Hideo

Namatsu, Kenji Kurihara, and Katsumi Murase, Appl.

Phys. Lett., 76, 637, (2000).

14.“Radio-frequency single-electron transistor: Toward

the shot-noise limit”, A. Aassime, D. Gunnarsson, K.

Bladh, P. Delsing and R. Schoelkopf, Appl. Phys.

Lett. 79, 4031 (2001).

15.“Aluminum single-electron nonvolatile floating gate

memory cell”, C. D. Chen, Y. Nakamura, and J. S.

Tsai, Appl. Phys. Lett., 71, 2038 (1997).

16.“Nanometre-scale displacement sensing using a single

electron transistor”, Robert G.Knobel and Andrew

N.Cleland, Nature, 424, 291,(2003).

17.“Single-photon detector in the microwave range”, O.

Astafiev, S. Komiyama, T. Kutsuwa, and V. Antonov,

Y. Kawaguchi and K. Hirakawa, Appl. Phys. Lett., 80,

4250, (2002).

作者簡介:

陳啟東

瑞典 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應用物理學

系畢業,日本 NEC基礎研究所博士後研究,現任職於

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