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全方位 老人晚年更幸福 -...

1
本报讯(记者 郑嫄) “党的十九大的 主题是什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 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回答正确, 得1分!” 日前,区总工会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 的“挑战赛”: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为内容依 据,不设题库,不设固定题型,各机关、街 道以及部分企业选出18名选手分成了六 组进行对抗。大家通过必答题、抢答题, 互学互问等形式回答与党的十九大精神 相关的知识。最终区公安分局工会代表 队获得第一名。 “这是继上半年举办‘践行新发展理 念,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群众知识竞赛之 后,我们推动中央、省、市党代会精神在职 工群众中落地落实的又一次创新举措。”区 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创新性地举办这 场“随机挑战赛”,旨在进一步推动在广大 职工群众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 精神,坚定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揽,把广 大职工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为加 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 市贡献力量。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远没有结束, 在今天的活动后,我们将持续在全区开展互 问互学随机挑战赛学习活动,确保活动取得 实实在在的成效,真正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在 工会干部和广大职工群众中入脑入心。”区总 工会负责人说。 据了解,此次比赛还进行了同步网络视 频直播,获得50万的点击量。 编辑:郑美编:徐松 校对:张霁 06 2017 年 12 月 21 日 民生 新闻热线 新闻热线85557727 85557727 传真 传真 85565239 85565239 电子邮箱 电子邮箱jrwh jrwh100 100@ @163 163.com .com “楼下看病,楼上养老”医养结合的新模式让不少老人住得 更安心了,特别是有了医生们的照顾,大病小病都不用再担心。 今年1月,刘荣生和妻子双双住进了康华医院里的养老服务 中心。“来这儿以后,看病方便多了,还有专门的护工来护理。你 看嘛,刚刚医生才来给我测过血糖,早晚都会有医生来询问我的 健康情况,随时监测。有时候需要调整药了,楼下医生开出药 方,护士送上来,特别方便。”刘荣生称,在他看来,这是和别的养 老院区别最大的地方。要是在以前,生个小病,自己还要亲自跑 到医院买药。生大病的时候,就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刚开始孩 子们还想着劝我留在这里,现在我和老伴觉得这里很好,哪儿都 不去了。” 据了解,目前康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入住的老人除了年龄 比较大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少患者,多为空巢老人和失 能、半失能老人。养老中心为入住的每一位老人都建立了健康 档案,医护人员每天定时为老人进行健康检查,护工24小时轮 流值班,常见病就在中心进行治疗和处理,紧急情况下会直接开 通绿色通道,及时转院。养护中心的收费标准按照护理级别分 为几个等级,从1500元到3000元不等。 楼下看病 楼上养老 “你们看看还有什么需要解决的?我们今天来 就是给你们解决问题。”今年年初,区民政局、卫生 局、人社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来到康华居家养老服 务中心,切实了解养老中心所面临以及急需解决的 种种难题,与社区、医院一起谋划“医养结合”的新 模式。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是全区范围 内推广“医养结合”的养老新模式最重要的一年,我 们希望让更多老年人安心度晚年。 事实上,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养老问题已经 日益凸显,社会化养老也逐渐从特殊性需要向普遍 性需要转变。近几年来,我区加大扶持,多元投入 发展养老事业,吸引各种民间资本建设养老机构, 实现养老床位快速增长。特别是通过及时落实相 关政策补贴,降低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的成本,吸 引了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 参与养老事业。 据悉,我区一方面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对民营养 老机构服务性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按照居民用电 标准执行,降低了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的成本,吸 引了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 参与养老事业,促进了社会化养老机构的发展;另 一方面主动为社会力量创办养老机构提供帮助,建 设了“福邻公寓”、“优护家”、“万科幸福家”、“百汇 吉”等优质专业养老机构,从机构前期场地选址、市 场调查、方案设计到施工建设、人员培训、机构注 册,为投资者提供力所能及的优质服务,营造了良 好的投资服务氛围。去今年以来,我区吸引民间资 本建设社区养老机构8家,新增养老床位400余张。 多元投入 医养结合 委员风采 —记区政协委员、望子成龙学校创办人蒋杨斌 民族教育梦的实践者 民生 直通车 本报讯(记者 蒲振韬) 近日,金花 桥街道启动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 作,由街道出资为辖区六类人群签约家 庭医生。 据了解,街道出资 26 万余元,为辖区 户籍80岁以上老年人、60岁以上低保人 群、低保边缘人群、重度残疾人、特殊困 难群众、重点优抚人群(参战退伍、带病 回乡、伤残军人、在乡老复员、军人遗属) 等六类人群共867名居民签约家庭医 生。在启动仪式上,金花桥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工作人员就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 概念及签约后可享受的服务项目等内容 作了详细介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现场 面对面与重点人员签订了《家庭医生服 务协议》。 据介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含了 医疗健康管理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健康 管理服务、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 评估及指导、居家上门服务、 1对1协调就 医绿色通道、医疗信息服务等,可为签约 人群提供综合、连续、协同的基本医疗和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记者在现场看到,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为了让在场的老年人更好地了解家庭 医生签约和服务方式,专门排演了模拟 情景剧,剧中演员们将签约开始到服务 结束的过程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方 式得到现场居民的一致好评,纷纷向医 生们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和需求。 金花桥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九大 报告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帮助困难群众签约 家庭医生,缓解他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 题是街道在民生保障工作中的一次具体 实践,未来,街道将以购买专业的服务方 式提供更多的民生服务项目,更好地为社 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体验。 他是经济学硕士、注册会计师、也是我区政协委员;他为人谦逊、低 调,做事细致、认真。从支教到经商,再到创办培训学校望子成龙,他的 人生奋斗主题始终离不开教育。创业14年,他将望子成龙学校开遍成 都的东西南北、大街小巷,成为蓉城备受欢迎的教育培训品牌。 从教14年 坚守“培训试验田” 1992年,大学刚毕业的蒋杨斌到阿坝州支教。教学过程中,他发现 当地教育比较落后,孩子们睁着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却享受不到较 好的教育,这深深地震撼了蒋杨斌。在阿坝州执教的四年光阴里,他萌 发了创办一所学校的念头,发誓要用最好的教育来服务学子。 1996年,蒋杨斌离开了阿坝州,来到广州一家外企工作。在广州工 作时,他发现当地企业老板很重视家教。由于市场的存在,当地家教中 心如雨后春笋般遍布。教师出身的蒋杨斌决定,回到家乡办家教中心。 1998年初,怀揣梦想的蒋杨斌回到成都,利用假期对成都的家教市 场进行了调查。他发现,学生成绩不好,源于学习方法不恰当、学习习 惯不好,因而导致学习自信心缺失,因此有很多家长非常希望能请到专 业的家教。恰好在这一年12月18日,四川省通过了《四川省社会力量 办学条例》,有了这些政策的保证,敏锐嗅到市场机遇的蒋杨斌经过简 单的筹备,成立了成都望子成龙学校的前身—望子成龙家教中心。 心怀梦想 将望子成龙推向全球 家教中心刚创办时,由于没有知名度,蒋杨斌每天都和员工一起出 去散发学校的宣传资料,风雨无阻。他说,作为一个创业者,许多事情 只有自己去深入第一线,才能获知最真实的市场情况,才能更早地做到 未雨绸缪。 几年后,蒋杨斌创办的家教中心知名度越来越高,单纯的家教中心 已不能满足家长和学生的需求, 2003年,蒋杨斌成立了成都望子成龙培 训学校,重点关注小学到中学各科以及各种特长的集中课外培训。从那 以后的 10 年,恰逢成都培训市场发展的“黄金期”,蒋杨斌依托品牌加内 涵的发展道路,走出了不断发展壮大的方式,并注册了望子成龙商标。 如今,望子成龙拥有 17 大校区,培训项目门类齐全,每年培训学生 数万人次。而过硬的师资力量和显著的培训效果,更让望子成龙赢得 了良好的口碑。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人事局等单位多次授予学校先 进集体、诚信民办学校、先进民间组织等荣誉。 不辱使命 积极履职当好政协委员 “如果说做企业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那当一名合格的政协委员就 更要做好表率,尽好职责,有一份担当。”蒋杨斌虽只言片语,却道出了 肩上的重担和使命。自2010年推荐为区第五届政协委员以来,他注重 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政治修养;尽心履职,积极参加政协组织的各项 活动;深入基层开展调研,通过撰写提案、调研报告等方式,积极反映社 情民意、建言献策。 蒋杨斌时刻不忘社会责任,主动加入区政协开展的委员爱心助学 活动中,出资为贫困学生解决学杂费用。他热心公益事业,看望孤儿院 的小朋友,为家庭贫困的学生捐款,带领员工为灾区捐款、捐物,他用拳 拳爱心和无私奉献回报社会。 几年来,蒋杨斌共撰写提案建议 10 份,其中撰写的《关于进一步提 高社保业务下沉的工作质量的建议》被评为我区优秀提案。 蒋杨斌告诉记者,虽然自己被推荐放在了政协委员的位置上,但是 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今后在积极履职的道路上要多向老委 员看齐,在建言献策上要多向群众问计问需,在倡导社会风尚上要自我 监督立说立行。 本 报 讯(记 者 蒲 振 韬) 12 月16日,由区妇女联合会主 办,区文化馆协办,维希家庭哺 育支持中心承办的“爱在武侯, 守护成长 —儿童关爱计划” 正式启动。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 国未来的建设者。关爱儿童的 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是我们义 不容辞的责任。”区妇联负责人 告诉记者,十九大召开以来,区 妇联积极贯彻落实大会精神,充 分挖掘社会组织的专业性,针对 当前儿童成长常见问题设立专 题项目,为妇女儿童群体谋福 利,促发展。 在区妇联的孵化和指导下, 维希家庭哺育支持中心在龙爪 社区多次实地调研,了解家庭需 求,组织了此次“爱在武侯,守护 成长—儿童关爱行动”。此次 关爱行动组织了一批具有专业 背景的高素质爱心人士,形成了 “向阳花儿童守护队”,用专业力 量为儿童成长保驾护航。据悉, 儿童关爱计划将从积极养育、身 心健康、亲子互动三个维度的 “组合拳”来服务于儿童群体,有 针对性地帮助家庭的丰富养育 知识结构,为儿童成长塑造更安 全、更温暖、更优质的生活环境, 提供生理和心理健康强健的有 力保障。 启动仪式后,国家二级心理 咨询师、成都市优秀团辅专家邓 茂为参加活动的家长和孩子们 开展了“儿童防侵害课堂”,用游 戏的方式,引导孩子辨别哪些是 暴力行为,遇到暴力行为如何说 “不”,还有其他哪些办法,寓教 于乐,为家长和孩子们打开“性 教育保护”的第一步。 我区加强寄递物流管理 本报讯(记者 张霁) 近日,区交通局通过系列措施,加强寄递物流 管理,确保辖区寄递物流行业的安全生产和管理。今年以来,区交通局 采取日常检查、突击检查、专项检查、联合检查,以及明察暗访、调取监 控录像记录等多种方式,严肃查处不执行开箱验视制度、寄递禁寄物品 等违法违规行为。目前,共检查80余家快递网点,要求整改7家,约谈 企业4家,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促进了寄递物流行业健康发展。 同时与63家寄递企业签订了《2017年度武侯区寄递行业监督管理 责任书》;召集63家寄递企业开展了关于邮件实名收寄信息系统推广 应用的工作部署会,要求所采集的信息当即传输到邮政管理部门“实名 制监管信息平台”,通过拍照并扫描快件面单条形码,实现实名寄递 100%和收寄验视 100%。 “乡愁故事馆”征集望江故事 本报讯(记者 张霁) 从前的老街,留得住档案,却留不住那条街上 人们生活的故事;从前的老厂,看得见发展的痕迹,但老员工的奋斗经 历却很难被提起……近日,望江路街道乡愁故事馆面向社会征集望江 的故事,那些记录着生活的点滴、承载着生活情感、饱含真情的故事将 汇聚成望江的历史与发展。据介绍,位于望江路街道郭家桥南街2号 的乡愁故事馆目前正在建设中。在征集完成后,乡愁故事馆将对物件、 照片进行拍照、扫描保存,居民也可以选择将物件、照片免费赠予望江 路街道乡愁故事馆,并由望江路街道乡愁故事馆颁发捐赠证书。下一 阶段街道将对物品进行巡展分享。 社区慈善基金为辖区公益助力 本报讯(记者 张霁) 近日,来自玉林街道的某爱心企业来到倪家桥 社区,将棉被、厨房用具、暖手宝等物品送到困难人群手中,针对行动不 便的人群,社区志愿者还送温暖到家。据了解,除了关爱辖区困难人 群,该爱心企业还联合社区党委成立“倪家桥社区慈善基金”,为基金会 注资数万元,专款专用对口帮扶特殊人群。今年6月,辖区居民顾某突 发尿毒症,在了解到该居民的情况后,社区通过慈善基金为其申请到 6000元特殊帮扶,同时党委自发捐款1000余元,并积极解决其低保等 问题,帮助顾某渡过难关。此举得到了辖区居民的充分认可。下一步, 为了吸引更多的爱心企业、热心居民参与到社区公益中来,倪家桥社区 将采取更加丰富的形式,进一步壮大社区慈善基金,营造“人人可慈善, 公益无界限”的正能量氛围。 共和路社区邀请居民品国粹 本报讯(记者 张霁)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近日一场别开生面 的主题活动在共和路社区上演,熟悉的《说唱脸谱》旋律吸引了辖区居 民的目光。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亲手绘制出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 特色的京剧脸谱,同时欣赏着国粹经典,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据了 解,共和路社区通过此次活动将中国戏剧中的文化元素脸谱提炼出来, 以舞蹈、曲艺和绘画的形式让小朋友们更深入地了解本民族、本地域的 戏曲文化精髓,让优秀传统文化在辖区里传承。 本报记者 郑嫄 养老服务全方位 老人晚年更幸福 “医养结合”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 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这种模式既能满足老 年慢性病治疗在医院、康复及护理在养老机构的构 想,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大医院住院难的现 状,更是今后养老模式的发展趋势之一。 近年来,我区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医养结合”的 养老新模式,通过保障发展、线上线下、普惠特惠、机 构社区家庭、医疗养老五个相融合,实现积极养老、 智慧养老、精准养老、全方位养老、健康养老。可以 说,这种医养结合模式就像一场及时雨,既能让我区 老人享受到无缝对接的养老与医疗服务,又能减轻 医院病床压力,该模式受到了我区老年人的一致好 评。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养老机构26家,社 区日间照料中心87家,社区长寿食坊就餐点30个; 养老机构床位 2460 张。 “建设一套多元化的养老模式不仅为养老模 式的选择提供了可能,而且还为老年人的生活质 量提高提供了更多保障。”据介绍,我区通过优化 公共设施配套,整合现有资源,利用闲置场地、房 产或采取政府购用、租用等途径积极解决社区养 老服务场所问题,已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87个, 达到社区全覆盖。另外,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鼓 励街道、社区与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中心、餐饮企业等合作,开办“武侯区社区长寿食 坊”30 个,为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务,提高老人生活 的幸福指数。 此外,我区“颐居通”智慧社区居家养老信息化 服务平台采用“互联网+养老 O2O”的模式,结合先 进的养老助残服务理念,培养专业的居家养老助残 服务团队,运用互联网市场化运作模式,为全区老 人打造 30 分钟居家生活服务圈。老人通过免费手 机连线,可以享受助餐、助浴、助急、助洁、助医等方 面公益服务。 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盘活社区资源,大 量的社会组织正在承接社会养老服务。在玉林街 道,由武侯区慈爱嘉敬老助老志愿者协会发起,建 立“时间银行”,鼓励低龄老人志愿者参与居家养老 志愿服务。在我区社会组织创新服务中心,新成立 的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及其招募的志愿者拥有了一 个沟通交流,学习培训的专业平台,以促进养老志 愿服务专业化发展。 社区养老网络基本形成 志愿者和铁佛养老院的老人一起包饺子 朗力养老服务中心活动室 老人在长寿食坊用餐 老人在长寿食坊用餐 为 867 名居民签约家庭医生 金花桥街道 区总工会: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入脑入心 区妇联:启动“儿童关爱计划” 民生 民生盘点 2017

Upload: others

Post on 27-Jun-2020

1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本报讯(记者 郑嫄)“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是什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回答正确,得 1 分!”

日前,区总工会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挑战赛”: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为内容依据,不设题库,不设固定题型,各机关、街道以及部分企业选出 18 名选手分成了六组进行对抗。大家通过必答题、抢答题,互学互问等形式回答与党的十九大精神

相关的知识。最终区公安分局工会代表队获得第一名。

“这是继上半年举办‘践行新发展理念,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群众知识竞赛之后,我们推动中央、省、市党代会精神在职工群众中落地落实的又一次创新举措。”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创新性地举办这场“随机挑战赛”,旨在进一步推动在广大职工群众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揽,把广大职工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为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贡献力量。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远没有结束,在今天的活动后,我们将持续在全区开展互问互学随机挑战赛学习活动,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真正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工会干部和广大职工群众中入脑入心。”区总工会负责人说。

据了解,此次比赛还进行了同步网络视频直播,获得50万的点击量。

编辑:郑嫄 美编:徐松 校对:张霁062017年12月21日 民生新闻热线新闻热线::8555772785557727((传真传真)) 8556523985565239 电子邮箱电子邮箱::jrwhjrwh100100@@163163.com.com

“楼下看病,楼上养老”医养结合的新模式让不少老人住得更安心了,特别是有了医生们的照顾,大病小病都不用再担心。

今年1月,刘荣生和妻子双双住进了康华医院里的养老服务中心。“来这儿以后,看病方便多了,还有专门的护工来护理。你看嘛,刚刚医生才来给我测过血糖,早晚都会有医生来询问我的健康情况,随时监测。有时候需要调整药了,楼下医生开出药方,护士送上来,特别方便。”刘荣生称,在他看来,这是和别的养老院区别最大的地方。要是在以前,生个小病,自己还要亲自跑到医院买药。生大病的时候,就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刚开始孩子们还想着劝我留在这里,现在我和老伴觉得这里很好,哪儿都不去了。”

据了解,目前康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入住的老人除了年龄比较大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少患者,多为空巢老人和失能、半失能老人。养老中心为入住的每一位老人都建立了健康档案,医护人员每天定时为老人进行健康检查,护工24小时轮流值班,常见病就在中心进行治疗和处理,紧急情况下会直接开通绿色通道,及时转院。养护中心的收费标准按照护理级别分为几个等级,从1500元到3000元不等。

楼下看病楼上养老 “你们看看还有什么需要解决的?我们今天来就是给你们解决问题。”今年年初,区民政局、卫生局、人社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来到康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切实了解养老中心所面临以及急需解决的种种难题,与社区、医院一起谋划“医养结合”的新模式。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是全区范围内推广“医养结合”的养老新模式最重要的一年,我们希望让更多老年人安心度晚年。

事实上,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养老问题已经日益凸显,社会化养老也逐渐从特殊性需要向普遍性需要转变。近几年来,我区加大扶持,多元投入发展养老事业,吸引各种民间资本建设养老机构,实现养老床位快速增长。特别是通过及时落实相关政策补贴,降低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的成本,吸引了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养老事业。

据悉,我区一方面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对民营养老机构服务性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按照居民用电标准执行,降低了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的成本,吸

引了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养老事业,促进了社会化养老机构的发展;另一方面主动为社会力量创办养老机构提供帮助,建设了“福邻公寓”、“优护家”、“万科幸福家”、“百汇吉”等优质专业养老机构,从机构前期场地选址、市场调查、方案设计到施工建设、人员培训、机构注册,为投资者提供力所能及的优质服务,营造了良好的投资服务氛围。去今年以来,我区吸引民间资本建设社区养老机构8家,新增养老床位400余张。

多元投入医养结合

委员风采

——记区政协委员、望子成龙学校创办人蒋杨斌

民族教育梦的实践者

民生直通车

本报讯(记者 蒲振韬)近日,金花桥街道启动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由街道出资为辖区六类人群签约家庭医生。

据了解,街道出资26万余元,为辖区户籍80岁以上老年人、60岁以上低保人群、低保边缘人群、重度残疾人、特殊困难群众、重点优抚人群(参战退伍、带病回乡、伤残军人、在乡老复员、军人遗属)等六类人群共 867 名居民签约家庭医

生。 在启动仪式上,金花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就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概念及签约后可享受的服务项目等内容作了详细介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现场面对面与重点人员签订了《家庭医生服务协议》。

据介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含了医疗健康管理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健康管理服务、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评估及指导、居家上门服务、1对1协调就

医绿色通道、医疗信息服务等,可为签约人群提供综合、连续、协同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记者在现场看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了让在场的老年人更好地了解家庭医生签约和服务方式,专门排演了模拟情景剧,剧中演员们将签约开始到服务结束的过程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方式得到现场居民的一致好评,纷纷向医生们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和需求。

金花桥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帮助困难群众签约家庭医生,缓解他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街道在民生保障工作中的一次具体实践,未来,街道将以购买专业的服务方式提供更多的民生服务项目,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体验。

他是经济学硕士、注册会计师、也是我区政协委员;他为人谦逊、低调,做事细致、认真。从支教到经商,再到创办培训学校望子成龙,他的人生奋斗主题始终离不开教育。创业14年,他将望子成龙学校开遍成都的东西南北、大街小巷,成为蓉城备受欢迎的教育培训品牌。

从教14年 坚守“培训试验田”1992年,大学刚毕业的蒋杨斌到阿坝州支教。教学过程中,他发现

当地教育比较落后,孩子们睁着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却享受不到较好的教育,这深深地震撼了蒋杨斌。在阿坝州执教的四年光阴里,他萌发了创办一所学校的念头,发誓要用最好的教育来服务学子。

1996年,蒋杨斌离开了阿坝州,来到广州一家外企工作。在广州工作时,他发现当地企业老板很重视家教。由于市场的存在,当地家教中心如雨后春笋般遍布。教师出身的蒋杨斌决定,回到家乡办家教中心。

1998年初,怀揣梦想的蒋杨斌回到成都,利用假期对成都的家教市场进行了调查。他发现,学生成绩不好,源于学习方法不恰当、学习习惯不好,因而导致学习自信心缺失,因此有很多家长非常希望能请到专业的家教。恰好在这一年12月18日,四川省通过了《四川省社会力量办学条例》,有了这些政策的保证,敏锐嗅到市场机遇的蒋杨斌经过简单的筹备,成立了成都望子成龙学校的前身——望子成龙家教中心。

心怀梦想 将望子成龙推向全球家教中心刚创办时,由于没有知名度,蒋杨斌每天都和员工一起出

去散发学校的宣传资料,风雨无阻。他说,作为一个创业者,许多事情只有自己去深入第一线,才能获知最真实的市场情况,才能更早地做到未雨绸缪。

几年后,蒋杨斌创办的家教中心知名度越来越高,单纯的家教中心已不能满足家长和学生的需求,2003年,蒋杨斌成立了成都望子成龙培训学校,重点关注小学到中学各科以及各种特长的集中课外培训。从那以后的10年,恰逢成都培训市场发展的“黄金期”,蒋杨斌依托品牌加内涵的发展道路,走出了不断发展壮大的方式,并注册了望子成龙商标。

如今,望子成龙拥有17大校区,培训项目门类齐全,每年培训学生数万人次。而过硬的师资力量和显著的培训效果,更让望子成龙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人事局等单位多次授予学校先进集体、诚信民办学校、先进民间组织等荣誉。

不辱使命 积极履职当好政协委员“如果说做企业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那当一名合格的政协委员就

更要做好表率,尽好职责,有一份担当。”蒋杨斌虽只言片语,却道出了肩上的重担和使命。自2010年推荐为区第五届政协委员以来,他注重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政治修养;尽心履职,积极参加政协组织的各项活动;深入基层开展调研,通过撰写提案、调研报告等方式,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建言献策。

蒋杨斌时刻不忘社会责任,主动加入区政协开展的委员爱心助学活动中,出资为贫困学生解决学杂费用。他热心公益事业,看望孤儿院的小朋友,为家庭贫困的学生捐款,带领员工为灾区捐款、捐物,他用拳拳爱心和无私奉献回报社会。

几年来,蒋杨斌共撰写提案建议10份,其中撰写的《关于进一步提高社保业务下沉的工作质量的建议》被评为我区优秀提案。

蒋杨斌告诉记者,虽然自己被推荐放在了政协委员的位置上,但是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今后在积极履职的道路上要多向老委员看齐,在建言献策上要多向群众问计问需,在倡导社会风尚上要自我监督立说立行。

本报讯(记者 蒲振韬)12月 16 日 ,由 区 妇 女 联 合 会 主办,区文化馆协办,维希家庭哺育支持中心承办的“爱在武侯,守护成长——儿童关爱计划”正式启动。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关爱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区妇联负责人告诉记者,十九大召开以来,区妇联积极贯彻落实大会精神,充分挖掘社会组织的专业性,针对当前儿童成长常见问题设立专题项目,为妇女儿童群体谋福利,促发展。

在区妇联的孵化和指导下,维希家庭哺育支持中心在龙爪社区多次实地调研,了解家庭需求,组织了此次“爱在武侯,守护成长——儿童关爱行动”。此次

关爱行动组织了一批具有专业背景的高素质爱心人士,形成了

“向阳花儿童守护队”,用专业力量为儿童成长保驾护航。据悉,儿童关爱计划将从积极养育、身心健康、亲子互动三个维度的

“组合拳”来服务于儿童群体,有针对性地帮助家庭的丰富养育知识结构,为儿童成长塑造更安全、更温暖、更优质的生活环境,提供生理和心理健康强健的有力保障。

启动仪式后,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成都市优秀团辅专家邓茂为参加活动的家长和孩子们开展了“儿童防侵害课堂”,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辨别哪些是暴力行为,遇到暴力行为如何说

“不”,还有其他哪些办法,寓教于乐,为家长和孩子们打开“性教育保护”的第一步。

我区加强寄递物流管理本报讯(记者 张霁)近日,区交通局通过系列措施,加强寄递物流

管理,确保辖区寄递物流行业的安全生产和管理。今年以来,区交通局采取日常检查、突击检查、专项检查、联合检查,以及明察暗访、调取监控录像记录等多种方式,严肃查处不执行开箱验视制度、寄递禁寄物品等违法违规行为。目前,共检查80余家快递网点,要求整改7家,约谈企业4家,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促进了寄递物流行业健康发展。

同时与63家寄递企业签订了《2017年度武侯区寄递行业监督管理责任书》;召集63家寄递企业开展了关于邮件实名收寄信息系统推广应用的工作部署会,要求所采集的信息当即传输到邮政管理部门“实名制监管信息平台”,通过拍照并扫描快件面单条形码,实现实名寄递100%和收寄验视100%。

“乡愁故事馆”征集望江故事本报讯(记者 张霁)从前的老街,留得住档案,却留不住那条街上

人们生活的故事;从前的老厂,看得见发展的痕迹,但老员工的奋斗经历却很难被提起……近日,望江路街道乡愁故事馆面向社会征集望江的故事,那些记录着生活的点滴、承载着生活情感、饱含真情的故事将汇聚成望江的历史与发展。据介绍,位于望江路街道郭家桥南街2号的乡愁故事馆目前正在建设中。在征集完成后,乡愁故事馆将对物件、照片进行拍照、扫描保存,居民也可以选择将物件、照片免费赠予望江路街道乡愁故事馆,并由望江路街道乡愁故事馆颁发捐赠证书。下一阶段街道将对物品进行巡展分享。

社区慈善基金为辖区公益助力本报讯(记者 张霁)近日,来自玉林街道的某爱心企业来到倪家桥

社区,将棉被、厨房用具、暖手宝等物品送到困难人群手中,针对行动不便的人群,社区志愿者还送温暖到家。据了解,除了关爱辖区困难人群,该爱心企业还联合社区党委成立“倪家桥社区慈善基金”,为基金会注资数万元,专款专用对口帮扶特殊人群。今年6月,辖区居民顾某突发尿毒症,在了解到该居民的情况后,社区通过慈善基金为其申请到6000元特殊帮扶,同时党委自发捐款1000余元,并积极解决其低保等问题,帮助顾某渡过难关。此举得到了辖区居民的充分认可。下一步,为了吸引更多的爱心企业、热心居民参与到社区公益中来,倪家桥社区将采取更加丰富的形式,进一步壮大社区慈善基金,营造“人人可慈善,公益无界限”的正能量氛围。

共和路社区邀请居民品国粹本报讯(记者 张霁)“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活动在共和路社区上演,熟悉的《说唱脸谱》旋律吸引了辖区居民的目光。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亲手绘制出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京剧脸谱,同时欣赏着国粹经典,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据了解,共和路社区通过此次活动将中国戏剧中的文化元素脸谱提炼出来,以舞蹈、曲艺和绘画的形式让小朋友们更深入地了解本民族、本地域的戏曲文化精髓,让优秀传统文化在辖区里传承。

本报记者 郑嫄

养老服务全方位老人晚年更幸福“医养结合”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

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这种模式既能满足老年慢性病治疗在医院、康复及护理在养老机构的构想,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大医院住院难的现状,更是今后养老模式的发展趋势之一。

近年来,我区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医养结合”的养老新模式,通过保障发展、线上线下、普惠特惠、机构社区家庭、医疗养老五个相融合,实现积极养老、智慧养老、精准养老、全方位养老、健康养老。可以说,这种医养结合模式就像一场及时雨,既能让我区老人享受到无缝对接的养老与医疗服务,又能减轻医院病床压力,该模式受到了我区老年人的一致好评。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养老机构26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87家,社区长寿食坊就餐点30个;养老机构床位2460张。

“建设一套多元化的养老模式不仅为养老模式的选择提供了可能,而且还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高提供了更多保障。”据介绍,我区通过优化公共设施配套,整合现有资源,利用闲置场地、房产或采取政府购用、租用等途径积极解决社区养老服务场所问题,已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87个,达到社区全覆盖。另外,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街道、社区与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餐饮企业等合作,开办“武侯区社区长寿食坊”30 个,为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务,提高老人生活的幸福指数。

此外,我区“颐居通”智慧社区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采用“互联网+养老O2O”的模式,结合先

进的养老助残服务理念,培养专业的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团队,运用互联网市场化运作模式,为全区老人打造30分钟居家生活服务圈。老人通过免费手机连线,可以享受助餐、助浴、助急、助洁、助医等方面公益服务。

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盘活社区资源,大量的社会组织正在承接社会养老服务。在玉林街道,由武侯区慈爱嘉敬老助老志愿者协会发起,建立“时间银行”,鼓励低龄老人志愿者参与居家养老志愿服务。在我区社会组织创新服务中心,新成立的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及其招募的志愿者拥有了一个沟通交流,学习培训的专业平台,以促进养老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

社区养老网络基本形成

志愿者和铁佛养老院的老人一起包饺子

朗力养老服务中心活动室

老人在长寿食坊用餐老人在长寿食坊用餐

为867名居民签约家庭医生金花桥街道

区总工会: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入脑入心区妇联:启动“儿童关爱计划”

民生民生盘点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