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作家洪深与天津 -...

1
责任编辑:彭博 宋昕 副刊专刊部电话:23602873 2020年5月6日 星期三 12 副刊 · 津沽 2013 年春天,我受“燕子李三”家乡 蓟县(现蓟州区)程家庄的乡亲们委托, 准备撰写长篇小说《“燕子李三”正传》, 在此期间我仔细地翻阅了《蓟县县志》, 不经意间发现了一小段文字: 1933 3 月日本侵略军占领了热河省全境之后, 将蓟县黄崖关长城之外的中国领土划入 了伪满洲国的版图。 这一历史记载令我十分惊讶,经过 继续查找相关史料方知来龙去脉。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 者很快占领中国奉天、吉林、黑龙江三 省,成立了伪满洲国。在日军的计划中, 当时尚未失陷的热河省也被列为伪满洲 国的“国土”。日本 关东军司令官武藤 信义公开声称:依据 “日满协定书”,日本 关东军有为“满洲 国”取得其“领土”热 河的义务;日本陆相 荒木贞夫宣称“热河为满洲国之一部”, 热河局势已岌岌可危。 此时的奉系军阀元老汤玉麟,在 1928 年东北易帜后,被任命为东北政务 委员会委员、热河省主席兼国民革命军 36 师师长,主政热河已有几年。在此期 间他横征暴敛,只顾发财,而对日军的侵 略企图毫无备战意识。 1933 2 17 日,日本内阁正式通过进攻热河的决 议。2 21 日热河之战正式爆发,日军 从北、中、南三个方向对热河发动总攻。 3 3 日日军兵临承德,第二集团军总司 令张作相无心指挥部队作战,带着指挥 部逃往古北口。当天下午,惊慌失措的 汤玉麟用征集来的二百余辆军车将他五 年来在热河搜刮来的金银细软和鸦片 运往天津。3 4 日凌晨,汤玉麟逃离 承德,他的部队乱作一团,四散溃逃。 中午,日军仅以 128 名骑兵便轻易占 领了承德,至此热河全境沦陷,汤玉麟 落下了临阵脱逃的骂名,受到国民政 府的通缉。 热河极速沦陷的原因,除了汤玉 麟丧失民心、军心涣散,东北军内部矛 盾重重之外,日军的离间计也起到了 重要作用—以伪满洲国参议府副议 长之职拉拢汤玉麟,企图利诱他投降 未果,便在进攻热河前大量散发汤玉 麟已经出任此职的传单。当时天津 《大公报》报道:日军 “专利用汤部背叛, 更鼓动地方民团,起 而驱之”。可见日军 离间计之险恶。 热河失陷,身为 省主席的汤玉麟负 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面对日本人 的威逼利诱,汤玉麟没有当汉奸。国 民政府得知汤玉麟并未投敌,又放弃 军权接受改编,因此撤销了对他的通 缉。1934 年汤玉麟辞去一切职务,回 到天津寓所,投资兴建惠中饭店。日 军占领平津后,汤玉麟多次拒绝出任 伪职,一直在天津意租界当寓公, 1949 2 月病逝于天津,享年 78 岁。 日军占领热河省之后,立即将其 纳入了伪满洲国的版图,并以长城为 “国境线”,因此蓟县黄崖关外与兴隆 县界之间的那一块土地,也被纳入版 图。广大蓟县民众纷纷组织起义勇 军,冲杀在抗日战场的前线…… 伪满洲国 曾扩张到黄崖关 石磅 1908 年, 14 岁的洪深随父洪述祖从上 海来到天津,居于河北宿纬路,入天津府学 堂就读。1912 年,离津返沪。这几年间, 他利用学校停课的机会,曾多次深入城乡 贫民区了解民情,为其后来创作的《卖梨 人》《贫民惨剧》积累了宝贵素材。1925 5 月,由他改译的英国王尔德名剧《少奶奶 的扇子》,由南开中学师生首演于天津舞 台。布景之宏大、灯光之精巧,颇受好评。 1930 年、 1931 年,对洪深来说,过得并 不如意。当时,他在上海已加盟明星电影 公司,为剧本委员会九委员之一,并在复 旦、暨南两所大学任教。洪深钟情于戏剧、 电影艺术,为人耿介,与人讨论艺术时,不 愿奉迎,且多批判,曾得罪不少同业者。 1930 2 月,因“不怕死事件”与上海大光 明影院对簿公堂。10 月初,其在巨籁达路 上的寓邸又被警方搜查。1931 3 月,又 因其在现代学艺研究所挂名所长一事,由 国民政府外交部转饬上海高等法院刑庭侦 查。幸有上海市社会局长潘公展出庭作 证,才不被起诉。 心灰意冷的洪深不禁感叹世道之日非 与艺术研究之艰难,故将两所大学之教授 职务请顾仲彝等教授代劳,暂时脱离上海 文艺界。拟不日北上,声言不再教书,不谈 戏剧,从此努力于商业。行前,洪深接受 《文艺新闻》记者采访时称,此次,实应天津 大陆银行总经理谈荔孙之邀,赴该行担任 秘书长一职。问及其对近来遭遇之感受 时,他一再说“不必谈及”,此“纯为别人无 意识之捣乱”,坚嘱记者不得在报纸刊登。 在复旦大学西洋文学系执教时,洪深 曾向该校捐赠中西书籍千余册,该系同学 为表深情,特制作一帧纪念册相赠。1930 年底,由他编剧、张石川导演,拍摄完成中 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轰动一 时。明星公司遂对洪深一再挽留,洪深答 应,自己仍为明星公司成员,抵津后,兼任 该公司的北方出租影片代理人。 1931 3 16 日,洪深搭乘列车启程 赴津。 22 日即赴法租界大陆银行报到。 或许是任职时间过短的原因,查阅天津市 档案馆大陆银行档案,在该行职员名单中 未能找到他的名字,也未能找到他在该行 任职期间留下的任何文字。据 1931 5 出版的第 10 期《电影月刊》记载 :“今春为 避免尘嚣计,(洪深)远适津埠,再度入商界 服务。不数月,复应明星公司之招,赴美国 调查电影事业,并签订购有声有色之摄影 机器 。” 1931 7 10 日《罗 宾 汉》报 中 《洪深放洋之内幕》一文称,明星公司已托 美国雷电华影片公司导演哈莱迦逊乘返国 之便,代购一台价值 8 万美金的有声片摄 影机。6 30 日,洪深作为明星公司的全 权代表与之同搭林肯总统号离沪。洪深此 行还有一项任务,即在海外物色一名彩色 影片技师,聘请来华,为明星公司服务。由 此可知,洪深在天津大陆银行任职最多只 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 剧作家洪深与天津 周利成 武清运河西 岸的河西务,有 “津门首驿”之 誉。历史上,这 河西岸还有修 船的坞,所以也叫河西坞;称务,则亮明 设着榷税的关。这里是码头,有驿馆,南 去北归的官员上岸也方便。 明代张弼在此结诗缘。张弼是兵部 的官,狂草写得好。大学士李东阳称赞 其字“雄伟俊逸”,流布迩远,名传天下。 并说他能诗, “意兴所到,信手纵笔,多不 属稿。即有所属,以草书故,辄为人持 去”。希望得其墨宝的人有不少。那年 乘船走运河,一路上求字者甚夥,有人涉 水攀舷,拜索恳 求。船到河西 务,张弼正要登 陆,拿着纸的船 家把他拦住,仍 是索书。自然也未回绝。于是在这码 头船上,张弼龙飞凤舞一通疾书,且诗 四句“以自笑”:“山阴老妪初惜扇,得 价重来不与书。我怪右军胸次隘,随 求随与又如何。” 张弼诗说到东晋王羲之题扇故 事。因为运河,因为运河码头,明代书 法家张弼的一首诗,将自己的经历和 “书圣”级大家王羲之的传说,一并留 给了河西务。 河西务张弼书狂草 吴裕成 天津老城有仓廒 街、仓门口等地名,这 与三仓有关。明永乐 十三年( 1415 )停海运, 漕粮经南北运河,诏令 天津卫建仓廒,以存贮粮食。 宣德年间,天津三卫增筑三仓,“岁 储蓄所漕运之粟各若千万斛”,供应天 津三卫官兵。三仓位于东门内天津道 衙门西,其中天津卫大运仓有 6 30 间,天津左卫大盈仓有 9 45 间,天津 右卫广备仓有 7 35 间。明宣德、正统 年间,设户部分司管理三仓,派户部主 事一员为监督,起初每三年一任期,后 改为一年一任。据 《户 部 分 司 题 名 录》, 百年之间,共有 79 任。分司衙门在三仓 之北,门前称户部街, 衙门东建镇仓关王庙一座。嘉靖三 十一年(1552 ),分司监督朱天俸主持 扩建,设碑亭两座。 旧志称,崇祯末年,三仓“遭闯寇 之乱,焚毁无遗”。据陆文郁先生考, 李自成陷北京,崇祯皇帝自缢,但天津 并无损伤。至清军入关,顺治称帝, “天津败吏勾结乱民,抢掠三仓储粮, 焚烧廒间无余”。 天津三仓 曲振明 1892 11 3 日,赵元任出生于天 津。据说其六世祖是 史学家赵翼。他的祖 父和父亲皆为清朝举 人,母亲是诗词兼修,会昆曲、书法的才 女。赵元任学贯中西,中西文理无所不 通,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并称清华 “四大导师”。 赵元任的父亲就在北方做官,但赵 元任本人却一辈子都不 想做官。 有一次,赵元任夫 妇从欧洲回到上海,恰 逢东南大学风潮,两面 相持不下,而赵元任与 两面都是好朋友,是他 们所佩服的人,杨杏佛 和胡刚复两人找到赵元任,要他就任东 南大学校长,吓得赵元任赶紧北上,应 清华大学之聘做研究院教授。 1946 年夏,赵元任旅美期间,连 接朱家骅五份电报,催他回国就任中 央大学校长。最后还给赵的夫人杨步 伟发电报,要她劝丈夫去就职。杨步 伟回电说: “我从不要元任做行政事。” 赵元任“逃官” 章用秀 清代天津文人常在诗文中用“漂榆 邑、角飞城、漂榆津、漂渝津”作为天津城 的代称。例如:蒋诗《沽河杂咏》:“桃为 迎銮花更盛,枝枝红映漂榆津。”“角飞城 外煎如昔,灶户犹知王述无。”查礼《雪后 丁字沽待渡》:“角飞城外雪正飞,丁字沽 边人渡稀。”汪沆《津门杂事诗》:“试问熬 波人在否,鸣禽啼上角飞城。”董元度《天 津杂诗》:“角飞城外木兰舟,丁字沽边掩 画楼。” 漂榆邑,古城名,西汉时属渔阳郡泉 州县。西汉皇帝设漂榆邑,并将其封为 皇后、公主的采邑。东汉 末年写成的《水经》就记 载着“漂榆邑”这一地 名。北魏郦道元考察这 座古邑后写道 :“清河(今 南运河)又东经漂榆邑故城南,俗谓之角飞 城。”到了魏晋时期,坐落在泉州渠与泒水 汇合处的港口城镇—漂榆邑兴盛起来。 此处战略地位重要,制盐业也很发达。唐 宋之前,漂榆邑以东的陆地尚未形成,当时 的漂榆邑处在泒河尾入海处的北岸。 漂榆邑俗称角飞城,是地处昔日泉州 渠南端的军粮城的前身。军粮城的历史可 上溯至汉晋时期,是天津城市发展史上第 一个出现的海港城镇。 漂渝津,古渡口名。《晋书·石季龙载记 上》:“季龙以桃豹为横海将军,王华为渡潦 将军,统舟师十万出漂渝津。”《中国古今 地名大词典》载: “漂渝津,在直隶天津县 北,晋咸康四年,石虎遣其将桃豹、王华 帅舟师十万出漂渝津,即此”。 对于古漂榆邑的地理位置,郦道元 《水经注》载:“渤海郡高城县(故城在今 河北省盐山县东南十公里处)东北一百 里,北尽漂榆、东临巨海,民咸煮海水,籍 盐为业。”这段叙述与今天津军粮城的地 理位置基本相符。 漂榆邑、角飞城、漂榆津等均为天津 军粮城的古名,其位置大约在今军粮城 镇西南堼和小东庄镇务本二、三村之间。 漂榆邑·角飞城·军粮城 谭汝为 天津古地名之四 京杭大运河曾为漕运要道。明清时 期,通过漕运涌入天津的商品繁多,如闽广 一带的蔗糖、茶叶、干鲜果,江浙一带的丝 绸、布匹、竹制品,江西的瓷器,河北磁州的 陶瓷等,均在天津集散。因此,天津南运河 两岸,每天车水马龙一派繁荣。由此,一些 小贩就把食品带至运河岸边售卖。食品种 类繁多,诸如面茶、豆浆、贴饽饽熬小鱼、包 子、馒头以及大碗茶等。其顾客多为船工、 农民等普通百姓。 津沽 360 行 河边小摊 杜明岑 文并绘 很多朋 友都知道, 快板分为三 大流派,即 李润杰在上 世纪 50 代初,改快板为快板书,成为公认的李 派;另外,还有两大流派,即王派(王凤 山)和高派(高凤山)。那么,早期唱快板 的艺人是什么样子的?又是谁首先让唱 快板的站了起来呢? 可能您不明白,为什么我说“站起 来”?因为快板这个艺术形式诞生之初, 艺人是单腿跪地进行演唱。起因是快板 来源于数来宝,早年间唱数来宝的大多 是乞丐。随着这种艺术形式的发展和演 唱技艺的提高,艺人们不再乞讨,改为 “撂地”卖艺为生。由于地位低下,他们 在“撂地”时,是单腿跪地演唱。当时,最 为著名的艺人有刘麻子、霍麻子、曹麻 子、海凤等人。由于他们创作能力强,唱 词又都针砭时弊,所以特别受广大观众 欢迎。其中最著名的是曹麻子,本名叫 曹德奎,他创作了《北伐成功》《西太后 “搬家”》等,被誉为“天桥八大怪”之一。 地位稳固了,他们又都收徒授艺,如海凤 收王凤山(后拜相声艺人朱阔泉,晚年为 马三立捧 哏)为徒、曹 麻子收高凤 山为徒。 曹麻子 为什么收高 凤山呢?也是因高凤山幼年家贫,生 活无着,七岁便拜他为师。拜师后, 高凤山每日早起晚睡,洗衣、做饭、买 东西,光是伺候师父、师娘就累得够 呛。开蒙学的一些段子,都是“偷”来 的,像《诸葛亮押宝》《一窝黑》等节 目,是师父演唱时,他强记硬背学来 的。学了仨月,师父说:“你可以自己 奔饭啦。”就这样,高凤山走上了卖艺 的道路。 他们当时所用的伴奏乐器是两扇 很大的牛髀骨(又叫“金钱骨”)。他用 的骨头上系有几绺红色和绿色的麻,下 端缀一根长长的红色绸子,并在骨头上 拴十三个小铜铃铛,自称为“十三太 保”。高凤山独闯江湖时,刚满八岁。 第一站便来到天津南市“三不管”,一位 “明地”(即一块空地支个帐篷摆几条长 凳子)掌穴的老太太见他可怜,让他试 唱。他唱了一段《诸葛亮押宝》,老太太 觉得他语言干净,收留他之后,便问了 一句: “你们都是跪着唱吗?”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高凤山也 觉得别扭,想动也动不起来,最多只能 扬着头与观众交流一下,人家唱戏的 有眼神、有身段,能把各种人物演得活 灵活现,观众分得出谁是张飞,谁是李 逵,谁是莺莺,谁是红娘,艺人演起来 洒脱、自如。于是他改跪唱为站起来 唱,并加上手势、眼神及面部表情等动 作,特别受天津老少爷们儿的欢迎。 过了一段时间,他想念师父回了北 京。师父身患重疾,于 1937 年病故, 高凤山送他回老家大兴县青云店下 葬。此后,高凤山便将站着唱快板传 到了北京。 高凤山是最早出名的快板演员之 一,自成一派。那么,他成功的秘诀是 什么呢?下篇给您讲。 笑坛趣闻之二十六 谁让唱快板的站了起来 孙福海 法租界(长 春道)普爱里 21 号,是中国共产 党在天津建立 的第一个领导 机关,中共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的诞生 地,这里也是江浩的家。 江浩字著源,河北玉田人, 1880 出生,曾留学日本,回国后曾任直隶省议 员、烟酒公卖局局长。1920 年底,江浩 在李大钊的帮助和影响下,参加了共产 党的早期组织。入党后,他把每月 400 块银元议员津贴交给党作为活动经费, 而个人和家庭生活却很清苦。 1924 年春,江浩在上海接到党的指 示,到天津同于方舟等人筹建党的地方 组织。临行前,江浩通知在天津的女儿 江韵清代其租赁一处适合做地下工作的 房子。经过挑选,最后选定法租界普爱 21 号。这是一栋小楼,前后有门,东 面是繁华的商业区,西面是杂草丛生的 老西开,这里既交通便利,又便于隐蔽和 疏散。为了更方便掩护,江浩把家属都 带来了,对外这里就是议员的住宅。 1924 9 月的一天,中共天津地方执行 委员会成立大会在这里召开,大会选举 于方舟为天津 地委负责人,江 浩为地委组织 部主任。此后, 普爱里 21 号就 成为天津地下党的第一个秘密机关。江 浩的妻子刘喻莲和小女儿经常以做家务 为掩护,在门口值班放哨。 为了保障秘密机关的安全,江浩从 不请客应酬,他的家始终保持普通家居 的风格,书架上摆放的都是一般的书刊, 对于来往信件,也是阅后立即焚毁。他 经常告诫大家:来机关要走后门,叫门时 要用暗号,走的路线也要时常变换。 江浩对家人要求非常严格,并经常 向子女讲授革命道理。在他的教育和影 响下,大女儿江韵清和儿子江震寰先后 参加革命,儿子江震寰于 1927 4 月被 军阀政府杀害,是著名的“15 烈士”之一。 1926 年初,军阀政府在天津实行白 色恐怖,江浩被迫撤离。离开天津后,他 一度在湖北做地下工作,后来去了苏联, 在海参崴劳工学校教书, 1931 年病逝, 终年 51 岁。 普爱里 21 号曾作为“中共天津建党 纪念馆”对外开放。 江浩与普爱里 21 号 张连亭 沙大风为名报名人, 《北洋画报》创刊其主编戏 剧专刊。时,京剧谓梅兰 芳、尚小云、朱琴心、程砚秋 为“四大金刚”。后,荀慧生 名声鹊起,取代朱琴心。沙氏以此称谓不 雅,于《北洋画报》首倡“四大名旦”,遂成定 说。沙氏创《大风报》,后易名《天风报》。 1933 年初,《天风报》刊发《朱琴心新装假 大肠》。2 月,朱氏以涉及私德、公然诽谤 之名,控告沙氏于天津地 方法院,要求赔偿十万 元。究其因,朱氏因患痔 疮割治,该文言之为梅毒 且换假肠子。朱氏聘北平 名律师金殿选代理。初次开庭,沙氏劳军 秦皇岛,委托该报记者何香石出庭,未有结 果。后,《新天津》等报声援沙氏。二、三次 开庭,法官居中调停,以沙氏登报声明道歉 并赔少数现金而了之。 沙大风获咎 张金声

Upload: others

Post on 04-Jul-2020

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剧作家洪深与天津 - epaper.jwb.com.cnepaper.jwb.com.cn/jwb/resfile/2020-05-06/12/jwb2020050612.pdf · 曾扩张到黄崖关 石 磅 1908年,14岁的洪深随父洪述祖从上

责任编辑:彭 博 宋 昕 副刊专刊部电话:23602873

2020年5月6日 星期三12 副刊·津沽2013 年春天,我受“燕子李三”家乡

蓟县(现蓟州区)程家庄的乡亲们委托,准备撰写长篇小说《“燕子李三”正传》,在此期间我仔细地翻阅了《蓟县县志》,不经意间发现了一小段文字:1933 年 3月日本侵略军占领了热河省全境之后,将蓟县黄崖关长城之外的中国领土划入了伪满洲国的版图。

这一历史记载令我十分惊讶,经过继续查找相关史料方知来龙去脉。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很快占领中国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成立了伪满洲国。在日军的计划中,当时尚未失陷的热河省也被列为伪满洲国的“国土”。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公开声称:依据

“日满协定书”,日本关 东 军 有 为“ 满 洲国”取得其“领土”热河的义务;日本陆相荒木贞夫宣称“热河为满洲国之一部”,热河局势已岌岌可危。

此时的奉系军阀元老汤玉麟,在1928 年东北易帜后,被任命为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热河省主席兼国民革命军36 师师长,主政热河已有几年。在此期间他横征暴敛,只顾发财,而对日军的侵略企图毫无备战意识。1933 年 2 月 17日,日本内阁正式通过进攻热河的决议。2 月 21 日热河之战正式爆发,日军从北、中、南三个方向对热河发动总攻。3月 3日日军兵临承德,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张作相无心指挥部队作战,带着指挥部逃往古北口。当天下午,惊慌失措的汤玉麟用征集来的二百余辆军车将他五

年来在热河搜刮来的金银细软和鸦片运往天津。3月 4日凌晨,汤玉麟逃离承德,他的部队乱作一团,四散溃逃。中午,日军仅以 128 名骑兵便轻易占领了承德,至此热河全境沦陷,汤玉麟落下了临阵脱逃的骂名,受到国民政府的通缉。

热河极速沦陷的原因,除了汤玉麟丧失民心、军心涣散,东北军内部矛盾重重之外,日军的离间计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以伪满洲国参议府副议长之职拉拢汤玉麟,企图利诱他投降未果,便在进攻热河前大量散发汤玉麟已经出任此职的传单。当时天津

《大公报》报道:日军“专利用汤部背叛,更鼓动地方民团,起而驱之”。可见日军离间计之险恶。

热河失陷,身为省主席的汤玉麟负

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面对日本人的威逼利诱,汤玉麟没有当汉奸。国民政府得知汤玉麟并未投敌,又放弃军权接受改编,因此撤销了对他的通缉。1934 年汤玉麟辞去一切职务,回到天津寓所,投资兴建惠中饭店。日军占领平津后,汤玉麟多次拒绝出任伪职,一直在天津意租界当寓公,1949年 2月病逝于天津,享年 78岁。

日军占领热河省之后,立即将其纳入了伪满洲国的版图,并以长城为

“国境线”,因此蓟县黄崖关外与兴隆县界之间的那一块土地,也被纳入版图。广大蓟县民众纷纷组织起义勇军,冲杀在抗日战场的前线……

伪满洲国曾扩张到黄崖关

石 磅

1908年,14岁的洪深随父洪述祖从上海来到天津,居于河北宿纬路,入天津府学堂就读。1912 年,离津返沪。这几年间,他利用学校停课的机会,曾多次深入城乡贫民区了解民情,为其后来创作的《卖梨人》《贫民惨剧》积累了宝贵素材。1925 年5月,由他改译的英国王尔德名剧《少奶奶的扇子》,由南开中学师生首演于天津舞台。布景之宏大、灯光之精巧,颇受好评。

1930 年、1931 年,对洪深来说,过得并不如意。当时,他在上海已加盟明星电影公司,为剧本委员会九委员之一,并在复旦、暨南两所大学任教。洪深钟情于戏剧、电影艺术,为人耿介,与人讨论艺术时,不愿奉迎,且多批判,曾得罪不少同业者。1930 年 2 月,因“不怕死事件”与上海大光明影院对簿公堂。10 月初,其在巨籁达路上的寓邸又被警方搜查。1931 年 3 月,又因其在现代学艺研究所挂名所长一事,由国民政府外交部转饬上海高等法院刑庭侦查。幸有上海市社会局长潘公展出庭作证,才不被起诉。

心灰意冷的洪深不禁感叹世道之日非与艺术研究之艰难,故将两所大学之教授职务请顾仲彝等教授代劳,暂时脱离上海文艺界。拟不日北上,声言不再教书,不谈戏剧,从此努力于商业。行前,洪深接受

《文艺新闻》记者采访时称,此次,实应天津大陆银行总经理谈荔孙之邀,赴该行担任秘书长一职。问及其对近来遭遇之感受

时,他一再说“不必谈及”,此“纯为别人无意识之捣乱”,坚嘱记者不得在报纸刊登。

在复旦大学西洋文学系执教时,洪深曾向该校捐赠中西书籍千余册,该系同学为表深情,特制作一帧纪念册相赠。1930年底,由他编剧、张石川导演,拍摄完成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轰动一时。明星公司遂对洪深一再挽留,洪深答应,自己仍为明星公司成员,抵津后,兼任该公司的北方出租影片代理人。

1931 年 3 月 16 日,洪深搭乘列车启程赴津。22 日即赴法租界大陆银行报到。或许是任职时间过短的原因,查阅天津市档案馆大陆银行档案,在该行职员名单中未能找到他的名字,也未能找到他在该行任职期间留下的任何文字。据 1931年 5月出版的第 10 期《电影月刊》记载:“今春为避免尘嚣计,(洪深)远适津埠,再度入商界服务。不数月,复应明星公司之招,赴美国调查电影事业,并签订购有声有色之摄影机器。”1931 年 7 月 10 日《罗宾汉》报中

《洪深放洋之内幕》一文称,明星公司已托美国雷电华影片公司导演哈莱迦逊乘返国之便,代购一台价值 8 万美金的有声片摄影机。6 月 30 日,洪深作为明星公司的全权代表与之同搭林肯总统号离沪。洪深此行还有一项任务,即在海外物色一名彩色影片技师,聘请来华,为明星公司服务。由此可知,洪深在天津大陆银行任职最多只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

剧作家洪深与天津周利成

武清运河西岸的河西务,有

“ 津 门 首 驿 ”之誉。历史上,这河 西 岸 还 有 修船的坞,所以也叫河西坞;称务,则亮明设着榷税的关。这里是码头,有驿馆,南去北归的官员上岸也方便。

明代张弼在此结诗缘。张弼是兵部的官,狂草写得好。大学士李东阳称赞其字“雄伟俊逸”,流布迩远,名传天下。并说他能诗,“意兴所到,信手纵笔,多不属稿。即有所属,以草书故,辄为人持去”。希望得其墨宝的人有不少。那年乘船走运河,一路上求字者甚夥,有人涉

水攀舷,拜索恳求 。 船 到 河 西务,张弼正要登陆,拿着纸的船家把他拦住,仍

是索书。自然也未回绝。于是在这码头船上,张弼龙飞凤舞一通疾书,且诗四句“以自笑”:“山阴老妪初惜扇,得价重来不与书。我怪右军胸次隘,随求随与又如何。”

张弼诗说到东晋王羲之题扇故事。因为运河,因为运河码头,明代书法家张弼的一首诗,将自己的经历和

“书圣”级大家王羲之的传说,一并留给了河西务。

河西务张弼书狂草吴裕成

天津老城有仓廒街、仓门口等地名,这与三仓有关。明永乐十三年(1415)停海运,漕粮经南北运河,诏令天津卫建仓廒,以存贮粮食。

宣德年间,天津三卫增筑三仓,“岁储蓄所漕运之粟各若千万斛”,供应天津三卫官兵。三仓位于东门内天津道衙门西,其中天津卫大运仓有 6 廒 30间,天津左卫大盈仓有 9 廒 45 间,天津右卫广备仓有 7 廒 35 间。明宣德、正统年间,设户部分司管理三仓,派户部主事一员为监督,起初每三年一任期,后

改 为 一 年 一 任 。 据《户部分司题名录》,百 年 之 间 ,共 有 79任。分司衙门在三仓之北,门前称户部街,

衙门东建镇仓关王庙一座。嘉靖三十一年(1552),分司监督朱天俸主持扩建,设碑亭两座。

旧志称,崇祯末年,三仓“遭闯寇之乱,焚毁无遗”。据陆文郁先生考,李自成陷北京,崇祯皇帝自缢,但天津并无损伤。至清军入关,顺治称帝,

“天津败吏勾结乱民,抢掠三仓储粮,焚烧廒间无余”。

天津三仓曲振明

1892 年 11 月 3日,赵元任出生于天津。据说其六世祖是史学家赵翼。他的祖父和父亲皆为清朝举人,母亲是诗词兼修,会昆曲、书法的才女。赵元任学贯中西,中西文理无所不通,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并称清华

“四大导师”。赵元任的父亲就在北方做官,但赵

元任本人却一辈子都不想做官。

有一次,赵元任夫

妇从欧洲回到上海,恰逢东南大学风潮,两面相持不下,而赵元任与两面都是好朋友,是他们所佩服的人,杨杏佛

和胡刚复两人找到赵元任,要他就任东南大学校长,吓得赵元任赶紧北上,应清华大学之聘做研究院教授。

1946 年夏,赵元任旅美期间,连接朱家骅五份电报,催他回国就任中央大学校长。最后还给赵的夫人杨步伟发电报,要她劝丈夫去就职。杨步伟回电说:“我从不要元任做行政事。”

赵元任“逃官”章用秀

清代天津文人常在诗文中用“漂榆邑、角飞城、漂榆津、漂渝津”作为天津城的代称。例如:蒋诗《沽河杂咏》:“桃为迎銮花更盛,枝枝红映漂榆津。”“角飞城外煎如昔,灶户犹知王述无。”查礼《雪后丁字沽待渡》:“角飞城外雪正飞,丁字沽边人渡稀。”汪沆《津门杂事诗》:“试问熬波人在否,鸣禽啼上角飞城。”董元度《天津杂诗》:“角飞城外木兰舟,丁字沽边掩画楼。”

漂榆邑,古城名,西汉时属渔阳郡泉州县。西汉皇帝设漂榆邑,并将其封为

皇后、公主的采邑。东汉末年写成的《水经》就记载 着“ 漂 榆 邑 ”这 一 地名。北魏郦道元考察这座古邑后写道:“清河(今

南运河)又东经漂榆邑故城南,俗谓之角飞城。”到了魏晋时期,坐落在泉州渠与泒水汇合处的港口城镇——漂榆邑兴盛起来。此处战略地位重要,制盐业也很发达。唐宋之前,漂榆邑以东的陆地尚未形成,当时的漂榆邑处在泒河尾入海处的北岸。

漂榆邑俗称角飞城,是地处昔日泉州渠南端的军粮城的前身。军粮城的历史可上溯至汉晋时期,是天津城市发展史上第一个出现的海港城镇。

漂渝津,古渡口名。《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季龙以桃豹为横海将军,王华为渡潦

将军,统舟师十万出漂渝津。”《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载:“漂渝津,在直隶天津县北,晋咸康四年,石虎遣其将桃豹、王华帅舟师十万出漂渝津,即此”。

对于古漂榆邑的地理位置,郦道元《水经注》载:“渤海郡高城县(故城在今河北省盐山县东南十公里处)东北一百里,北尽漂榆、东临巨海,民咸煮海水,籍盐为业。”这段叙述与今天津军粮城的地理位置基本相符。

漂榆邑、角飞城、漂榆津等均为天津军粮城的古名,其位置大约在今军粮城镇西南堼和小东庄镇务本二、三村之间。

漂榆邑·角飞城·军粮城谭汝为

天津古地名之四

京杭大运河曾为漕运要道。明清时期,通过漕运涌入天津的商品繁多,如闽广一带的蔗糖、茶叶、干鲜果,江浙一带的丝绸、布匹、竹制品,江西的瓷器,河北磁州的陶瓷等,均在天津集散。因此,天津南运河两岸,每天车水马龙一派繁荣。由此,一些小贩就把食品带至运河岸边售卖。食品种类繁多,诸如面茶、豆浆、贴饽饽熬小鱼、包子、馒头以及大碗茶等。其顾客多为船工、农民等普通百姓。

●津沽360行

河边小摊杜明岑 文并绘

很多朋友 都 知 道 ,快板分为三大 流 派 ,即李润杰在上世 纪 50 年代初,改快板为快板书,成为公认的李派;另外,还有两大流派,即王派(王凤山)和高派(高凤山)。那么,早期唱快板的艺人是什么样子的?又是谁首先让唱快板的站了起来呢?

可能您不明白,为什么我说“站起来”?因为快板这个艺术形式诞生之初,艺人是单腿跪地进行演唱。起因是快板来源于数来宝,早年间唱数来宝的大多是乞丐。随着这种艺术形式的发展和演唱技艺的提高,艺人们不再乞讨,改为

“撂地”卖艺为生。由于地位低下,他们在“撂地”时,是单腿跪地演唱。当时,最为著名的艺人有刘麻子、霍麻子、曹麻子、海凤等人。由于他们创作能力强,唱词又都针砭时弊,所以特别受广大观众欢迎。其中最著名的是曹麻子,本名叫曹德奎,他创作了《北伐成功》《西太后

“搬家”》等,被誉为“天桥八大怪”之一。地位稳固了,他们又都收徒授艺,如海凤收王凤山(后拜相声艺人朱阔泉,晚年为

马 三 立 捧哏)为徒、曹麻子收高凤山为徒。

曹麻子为什么收高

凤山呢?也是因高凤山幼年家贫,生活无着,七岁便拜他为师。拜师后,高凤山每日早起晚睡,洗衣、做饭、买东西,光是伺候师父、师娘就累得够呛。开蒙学的一些段子,都是“偷”来的,像《诸葛亮押宝》《一窝黑》等节目,是师父演唱时,他强记硬背学来的。学了仨月,师父说:“你可以自己奔饭啦。”就这样,高凤山走上了卖艺的道路。

他们当时所用的伴奏乐器是两扇很大的牛髀骨(又叫“金钱骨”)。他用的骨头上系有几绺红色和绿色的麻,下端缀一根长长的红色绸子,并在骨头上拴十三个小铜铃铛,自称为“十三太保”。高凤山独闯江湖时,刚满八岁。第一站便来到天津南市“三不管”,一位

“明地”(即一块空地支个帐篷摆几条长凳子)掌穴的老太太见他可怜,让他试唱。他唱了一段《诸葛亮押宝》,老太太觉得他语言干净,收留他之后,便问了一句:“你们都是跪着唱吗?”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高凤山也觉得别扭,想动也动不起来,最多只能扬着头与观众交流一下,人家唱戏的有眼神、有身段,能把各种人物演得活灵活现,观众分得出谁是张飞,谁是李逵,谁是莺莺,谁是红娘,艺人演起来洒脱、自如。于是他改跪唱为站起来唱,并加上手势、眼神及面部表情等动作,特别受天津老少爷们儿的欢迎。过了一段时间,他想念师父回了北京。师父身患重疾,于 1937 年病故,高凤山送他回老家大兴县青云店下葬。此后,高凤山便将站着唱快板传到了北京。

高凤山是最早出名的快板演员之一,自成一派。那么,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下篇给您讲。

●笑坛趣闻之二十六

谁让唱快板的站了起来孙福海

法租界(长春道)普爱里 21号,是中国共产党 在 天 津 建 立的 第 一 个 领 导机关,中共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的诞生地,这里也是江浩的家。

江浩字著源,河北玉田人,1880 年出生,曾留学日本,回国后曾任直隶省议员、烟酒公卖局局长。1920 年底,江浩在李大钊的帮助和影响下,参加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入党后,他把每月 400块银元议员津贴交给党作为活动经费,而个人和家庭生活却很清苦。

1924 年春,江浩在上海接到党的指示,到天津同于方舟等人筹建党的地方组织。临行前,江浩通知在天津的女儿江韵清代其租赁一处适合做地下工作的房子。经过挑选,最后选定法租界普爱里 21 号。这是一栋小楼,前后有门,东面是繁华的商业区,西面是杂草丛生的老西开,这里既交通便利,又便于隐蔽和疏散。为了更方便掩护,江浩把家属都带 来 了 ,对 外 这 里 就 是 议 员 的 住 宅 。1924 年 9 月的一天,中共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大会在这里召开,大会选举

于方舟为天津地委负责人,江浩为地委组织部主任。此后,普爱里 21 号就

成为天津地下党的第一个秘密机关。江浩的妻子刘喻莲和小女儿经常以做家务为掩护,在门口值班放哨。

为了保障秘密机关的安全,江浩从不请客应酬,他的家始终保持普通家居的风格,书架上摆放的都是一般的书刊,对于来往信件,也是阅后立即焚毁。他经常告诫大家:来机关要走后门,叫门时要用暗号,走的路线也要时常变换。

江浩对家人要求非常严格,并经常向子女讲授革命道理。在他的教育和影响下,大女儿江韵清和儿子江震寰先后参加革命,儿子江震寰于 1927 年 4 月被军阀政府杀害,是著名的“15烈士”之一。

1926 年初,军阀政府在天津实行白色恐怖,江浩被迫撤离。离开天津后,他一度在湖北做地下工作,后来去了苏联,在海参崴劳工学校教书,1931 年病逝,终年 51岁。

普爱里 21号曾作为“中共天津建党纪念馆”对外开放。

江浩与普爱里21号张连亭

沙大风为名报名人,《北洋画报》创刊其主编戏剧专刊。时,京剧谓梅兰芳、尚小云、朱琴心、程砚秋为“四大金刚”。后,荀慧生名声鹊起,取代朱琴心。沙氏以此称谓不雅,于《北洋画报》首倡“四大名旦”,遂成定说。沙氏创《大风报》,后易名《天风报》。1933 年初,《天风报》刊发《朱琴心新装假大肠》。2 月,朱氏以涉及私德、公然诽谤

之名,控告沙氏于天津地方 法 院 ,要 求 赔 偿 十 万元。究其因,朱氏因患痔疮割治,该文言之为梅毒且换假肠子。朱氏聘北平

名律师金殿选代理。初次开庭,沙氏劳军秦皇岛,委托该报记者何香石出庭,未有结果。后,《新天津》等报声援沙氏。二、三次开庭,法官居中调停,以沙氏登报声明道歉并赔少数现金而了之。

沙大风获咎张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