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103
1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P YS/T5229 201X 代替 YS5229-96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Code for monitoring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报批稿) 201x-xx-xx 发布 201x-xx-xx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Upload: others

Post on 05-Nov-2020

2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1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P YS/T5229-201X

代替 YS5229-96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Code for monitoring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报批稿)

201x-xx-xx 发布 201x-xx-xx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Page 2: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Code for monitoring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YS/T5229-201X

主编部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施行日期:201X 年 XX 月 XX 日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X 北京

Page 3: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1

前言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 2015 年第三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工信

厅科〔2015〕115 号)的要求,本规范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会同有关单位对原行业标准《岩土工程监测规范》YS5229-96 进行修订完成。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符号和代号;3、基本规定;4、建

筑物与构筑物监测;5、边坡与滑坡监测;6、尾矿库监测;7、基坑监测;8、拦水坝与

拦砂坝监测;9、采空区与井巷监测;10、排土场监测;11、特殊土监测。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 增加了岩土工程监测方法和手段;

2. 增加了基本规定、边坡与滑坡监测、尾矿库监测、基坑监测、拦水坝与拦砂坝监

测、采空区与井巷监测、排土场监测、特殊土监测章节内容;

3. 对各章技术内容进行了全面规定。

本规范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管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由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管理处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 1 号,邮编:

650051,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有色金属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有色工程勘察设计院

西南有色昆明勘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辽宁有色勘察研究院

浙江山川有色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包钢勘察测绘研究院

云南大学

中铝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刘文连史华林颉铎铃曹凌云梁龙昌徐国民肖圣博张晓

鹏史焕献于泽槐以高张俊贤张文方刘端锋卢松耀侯英华肖木来

朱连忠谢建斌字贵春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梁金国施昆彭元生杨润书吴起星杨燕何喜卢世杰韩佳泳

Page 4: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2

目次

1 总则 ........................................................................................... 1

2 术语、符号和代号 ................................................................... 2

2.1 术语 ..................................................................................... 2

2.2 符号 ..................................................................................... 2

2.3 代号 ..................................................................................... 3

3 基本规定 ................................................................................... 4

4 建筑物与构筑物监测 ............................................................... 6

4.1 一般规定 ............................................................................ 6

4.2 监测基准网 ........................................................................ 6

4.3 水平位移监测 .................................................................... 8

4.4 垂直位移监测 .................................................................. 10

4.5 倾斜监测 .......................................................................... 11

4.6 裂缝与挠度监测 .............................................................. 14

4.7 数据处理分析 .................................................................. 15

5 边坡与滑坡监测 ..................................................................... 18

5.1 一般规定 ........................................................................... 18

5.2 监测基准网 ....................................................................... 18

5.3 水平位移监测 ................................................................... 19

5.4 垂直位移监测 ................................................................... 19

5.5 其它监测 ........................................................................... 20

5.6 数据处理分析 ................................................................... 21

6 尾矿库监测 ............................................................................. 22

6.1 一般规定 ........................................................................... 22

6.2 巡视检查 ........................................................................... 23

6.3 坝体位移监测 ................................................................... 24

6.4 渗流监测 ........................................................................... 27

6.5 库水位与干滩监测 ........................................................... 28

6.6 雨量监测 ........................................................................... 29

6.7 排水设施监测 ................................................................... 30

Page 5: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3

6.8 视频监控 ........................................................................... 30

6.9 数据处理分析 ................................................................... 31

7 基坑监测 ................................................................................. 32

7.1 一般规定 ........................................................................... 32

7.2 巡视检查 ........................................................................... 32

7.3 水平位移监测 ................................................................... 33

7.4 垂直位移监测 ................................................................... 34

7.5 其它监测 ........................................................................... 34

7.6 数据处理分析 ................................................................... 35

8 拦水坝与拦砂坝监测 ............................................................. 37

8.1 一般规定 ........................................................................... 37

8.2 水平位移监测 ................................................................... 37

8.3 垂直位移监测 ................................................................... 37

8.4 其它监测 ........................................................................... 38

8.5 数据处理分析 ................................................................... 39

9 采空区与井巷监测 ................................................................. 40

9.1 一般规定 ........................................................................... 40

9.2 采空区监测 ....................................................................... 40

9.3 井巷监测 ........................................................................... 41

9.4 有害气体及粉尘监测 ....................................................... 42

9.5 地下水渗流监测 ............................................................... 42

9.6 数据处理分析 ................................................................... 43

10 排土场监测 ........................................................................... 44

10.1 一般规定 ......................................................................... 44

10.2 水平位移监测 ................................................................. 44

10.3 垂直位移监测 ................................................................. 44

10.4 其它监测 ......................................................................... 45

10.5 数据处理分析 ................................................................. 45

11 特殊土监测 ........................................................................... 47

11.1 一般规定 ......................................................................... 47

11.2 湿陷性黄土监测 ............................................................. 47

Page 6: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4

11.3 膨胀土监测 ..................................................................... 48

11.4 冻土监测 ......................................................................... 49

附录 A 位移点标石与标志 ......................................................... 51

附录 B 深层位移监测设备的安装与埋设................................. 55

附录 C 测力计与应力计的安装 ................................................. 57

附录 D 渗流监测仪器的安装与埋设 ........................................ 58

附录 E 雨量监测设施的安装 ..................................................... 63

附录 F 巷道监测设备的安装与埋设 ......................................... 65

附录 G 温湿计的安装与埋设 .................................................... 66

附录 H 冻胀计的安装与埋设.....................................................67

本规范用词说明 ............................................................................. 68

引用标准名录 ................................................................................. 69

附:条文说明 ................................................................................. 70

Page 7: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5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 1

2 Terms、symbols and codes .................................................................................. 2

2.1 Terms .......................................................................................................... 2

2.2 Symbols ...................................................................................................... 2

2.3 Codes .......................................................................................................... 3

3 Basic reguirements ............................................................................................... 4

4 Monitoring of building and structure ................................................................... 6

4.1 General reguirements ................................................................................. 6

4.2 Monitoring reference net ............................................................................ 6

4.3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 8

4.4 Vertical displacement ............................................................................... 10

4.5 Monitoring of inclination ......................................................................... 11

4.6 Monitoring of crack and bending ............................................................. 14

4.7 Data process and analyse .......................................................................... 15

5 Monitoring of side slope and landslide .............................................................. 18

5.1 General reguirements ............................................................................... 18

5.2 Monitoring reference net .......................................................................... 18

5.3 Horizontaldisplacement ............................................................................ 19

5.4 Vertical displacement ............................................................................... 19

5.5 Monitoring of others ................................................................................. 20

5.6 Data process and analyse .......................................................................... 21

6 Monitoring of tailing pond ................................................................................. 22

6.1 General reguirements ............................................................................... 22

6.2 Fieldinspection ......................................................................................... 23

6.3 Monitoring of dam displacement ............................................................. 24

6.4 Monitoring of seepage .............................................................................. 27

6.5 Monitoring of reservoir water level and dry beach .................................. 28

6.6 Monitoring of rainfall ............................................................................... 29

6.7 Monitoring of drainage ............................................................................. 30

6.8 Video surveillance .................................................................................... 30

6.9 Data process and analyse .......................................................................... 31

7 Monitoring of excavation ................................................................................... 32

7.1 General reguirements ............................................................................... 32

7.2 Field inspection ........................................................................................ 32

7.3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 33

7.4 Vertical displacement ............................................................................... 34

7.5 Monitoring of others ................................................................................. 34

7.6 Data process and analyse .......................................................................... 35

8 Monitoring of retaining dam and debris dam ..................................................... 37

8.1 General reguirements ............................................................................... 37

8.2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 37

8.3 Vertical displacement ............................................................................... 37

Page 8: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6

8.4 Monitoring of others ................................................................................. 38

8.5 Data process and analyse .......................................................................... 39

9 Monitoring of learies and tunnel ........................................................................ 40

9.1 General reguirements ............................................................................... 40

9.2 Monitoring of learies ................................................................................ 40

9.3 Monitoring of tunnel ................................................................................ 41

9.4 Monitoring of harmful gas and stive ........................................................ 42

9.5 Monitoring of groundwater seepage ........................................................ 42

9.6 Data Process and Analyse ........................................................................ 43

10 Mointoring pof waste disposal site ................................................................... 44

10.1 General reguirements ............................................................................. 44

10.2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 44

10.3 Vertical displacement ............................................................................. 44

10.4 Monitoring of others............................................................................... 45

10.5 Data process and analyse ........................................................................ 45

11 Monitoring of spiacal soil ................................................................................. 47

11.1 General reguirements ............................................................................ 47

11.2 Monitoring of collapsibility loess .......................................................... 47

11.3 Monitoring of expansive soil ................................................................. 48

11.4 Monitoring of frozen soil ...................................................................... 49

Appendix A Displacement point markstone and mark ............................................. 51

Appendix B Deep displacement measuring instrument installation and burial ....... 55

Appendix C Dynamometer and taseometer installation ........................................... 57

Appendix D Transfusion monitoring instrument installation and burial .................. 58

Appendix E Rainfall monitoring facility installation ............................................... 63

Appendix F Tunnel monitoring facility installation and burial ................................ 65

Appendix G Hygrothermograph installation and burial ........................................ 66

AppendixH Frost heave gauge installation and burial .......................................... 67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 68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 69

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 70

Page 9: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1

1 总则

1.0.1 为在岩土工程监测中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环保节能、保证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有色金属工业建筑物与构筑物、边坡与滑坡、尾矿库、基坑、拦水坝

与拦砂坝、采空区与井巷、排土场、特殊土地基工程建设和运营阶段的监测。

1.0.3 岩土工程监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Page 10: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2

2 术语、符号和代号

2.1 术语

2.1.1 岩土工程监测 monitoring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对岩土工程施工和运营期间岩土体及结构发生的变化进行测定和分析。

2.1.2 基准网 reference net

由基准点、工作基点组成的专用测量控制网。

2.1.3 基准点 reference point

为进行变形监测而布设的需在监测周期内保存的测量控制点。

2.1.4 工作基点 working reference point

为直接观测监测点而在现场布设的测量控制点。

2.1.5 监测点 observation point

布设在监测对象上能反映监测对象变化特征的测量点。

2.1.61″级仪器 1″class instrument

一测回水平方向中误差为 1″的测角仪器。

2.1.75mm 级仪器 5mm class instrument

距离测量长度为 1km 时,电磁波测距仪器的标称精度为 5mm 的距离测量仪器。

2.1.8 巡视检查 on-site inspection and examination

对监测对象的设施、设备和周边环境以及监测工程的支护结构、施工工况的现场目

视检查。

2.1.9 变形速率 rate of deformation

单位时间的变形量。

2.1.10 监测周期 time interval of measurement(monitoring period)

相邻两次监测的时间间隔。

2.1.11 监测频率 frequency of monitoring

单位时间内的监测次数。

2.2 符号

A——倾斜方位角;

a——仪器标称的固定误差;

b——仪器标称的比例误差;

D——水平距离;

fC——挠度;

H——高程、高差;

i——倾斜率;

Page 11: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3

L——观测值;

m——中误差;

r——多余观测量;

W——闭合差;

α——垂直角;

β——水平角;

Δ——变形值。

2.3 代号

GNSS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GNSS-RTK Real Time Kinematic Relative Positioning Based on GNSS 基于全球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实时动态相对定位

InSAR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PDOP Position Dilution Of Precision GNSS 定位三维位置精度因子

UPS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不间断电源

Page 12: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4

3 基本规定

3.0.1 岩土工程监测应根据工程特点、技术要求,确定监测对象、内容、范围和监测等级,

并应编制监测方案。

3.0.2 岩土工程变形监测等级的精度要求,应符合表 3.0.2 的规定。

表 3.0.2 岩土工程变形监测等级的精度要求

监测

等级

垂直位移监测 水平位移监测

变形监测点高程中误差(mm) 相邻变形监测点高差中误差(mm) 变形监测点点位中误差(mm)

一等 ±0.3 ±0.1 ±1.5

二等 ±0.5 ±0.3 ±3.0

三等 ±1.0 ±0.5 ±6.0

四等 ±2.0 ±1.0 ±12.0

注:1 变形监测点的高程中误差和点位中误差指相对于邻近基准点的中误差;

2 特定方向的水平位移中误差,可取表中相应监测等级点位中误差的 1/ 2 作为限值;

3 垂直位移监测应按变形监测点的高程中误差或相邻变形监测点的高差中误差,确定监测

等级。

3.0.3 岩土工程监测应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监测精度的标准,应以二倍中误差作为限差。

3.0.4 监测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宜采用独立系统,并宜与岩土工程项目坐标系统和高程系

统联测。

3.0.5 岩土工程监测方案的编制宜收集下列资料:

1 水文气象资料;

2 周边环境资料、危险源;

3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 设计文件;

5 施工方案。

3.0.6 岩土工程监测方案宜包括下列内容:

1 工程概况;

2 监测依据、监测等级、监测范围、监测对象和监测内容;

3 基准点、工作基点和监测点的布设及保护;

4 监测方法及监测周期、频率;

5 监测设备及人员;

6 监测数据处理及分析;

7 监测预警及变形异常情况处置措施。

3.0.7 岩土工程监测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1 收集、分析相关资料,现场踏勘;

2 编制监测方案;

Page 13: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5

3 基准点、工作基点和监测点埋设;

4 校验仪器设备,标定元器件;

5 现场监测;

6 数据处理分析;

7 编写监测报告。

3.0.8 监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个岩土工程监测项目布设的水平位移基准点和垂直位移基准点不应少于 3 个,

基准点应布设在监测对象外的稳定位置;

2 水平位移基准点位与垂直位移基准点位可共用,也可分别布设;水平位移基准点

与工作基点宜采用带有强制归心装置的观测墩;水平位移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垂直位移

基准点的埋设规格,应符合本规范附录 A 的规定;

3 监测基准网宜由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组成,监测基准网应每半年复测 1 次;当变形

监测成果出现变形异常时,应复测基准网。

3.0.9 监测点应布设在能反映监测对象变化特征的位置或监测断面上,监测点的数量应能

满足反映监测对象的变化和保证监测对象安全的要求。

3.0.10 监测点的埋设位置应满足观测要求,不应影响监测对象的施工或正常使用,监测

点应埋设稳固,标志应能辨识。

3.0.11 基准点、工作基点和监测点埋设时应编号,埋设后应绘制基准点、工作基点和监

测点的实际分布图。

3.0.12 监测期内,监测设施和设备宜设置保护装置或设施。

3.0.13 岩土工程监测使用的仪器设备应经检定合格,并应在检定有效期内,监测使用的

元器件宜进行标定;出现变形异常时,应重新进行检校。

3.0.14 监测周期应根据设计要求、变形特征、工程地质条件和环境变化等因素确定;监

测周期可根据监测期变形情况及环境变化进行调整。

3.0.15 每期的监测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相同的图形、观测路线;

2 应采用相同的仪器和设备;

3 应记录相关环境因素,宜包括荷载、温度、降水、水位等;

4 应采用统一的基准处理数据。

3.0.16 监测点的首期观测应独立观测 2 次,2 次观测成果经检验合格后,应取 2 次观测

成果的平均值作为首期观测成果。

3.0.17 监测对象受环境振动影响时,宜进行振动监测,振动监测应进行振动速度和振动

加速度的监测与测试。

3.0.18 采用新技术、设备进行监测前,应进行单独的监测方案设计,并应通过评审。

Page 14: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6

4 建筑物与构筑物监测

4.1 一般规定

4.1.1 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监测,宜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倾斜、裂缝与挠度监测。

4.1.2 建筑物与构筑物监测等级,可根据建筑物与构筑物类型、基础设计等级及建筑物与

构筑物的重要性按表 4.1.2 确定。

表 4.1.2 建筑物与构筑物监测等级

监测等级 适用范围

一等 地基基础设计为甲级的建筑变形测量;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建筑物变形测量;精密工程

建筑物与构筑物变形监测

二等 地基基础设计为甲级、乙级的建筑变形测量

三等 地基基础设计为乙级、丙级的建筑变形测量;砖混结构建筑物与构筑物变形监测

四等 七层以下民用建筑物变形监测

4.1.3 建筑物与构筑物监测点的布设,应根据建筑物与构筑物的规模、重要性、结构特征

和地质条件确定。

4.1.4 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倾斜监测周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民用建筑,每增加 1 层~3 层应观测 1 次;

2 工业建筑,在基础施工、立柱和屋架安装、砖墙砌筑、设备安装、设备运转不同

荷载阶段,应分别进行观测;

3 施工期间每月不宜少于 2 次,施工暂停和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 1 次,停工期间宜

每 2 月~3 月观测 1 次;

4 监测对象周围有堆载或卸载、基坑开挖、桩基施工和场地积水情况时,宜增加观

测次数;

5 建筑物与构筑物建成后,第一年宜每月观测 1 次,第二年宜 2 个月观测 1 次,第

三年宜半年观测 1 次,最后 100 天的变形速率小于 0.001mm/d~0.004mm/d 时,可停止

观测;

6 观测期间出现变形异常时,应进行监测数据的复核或复测,确认变形异常后,应

增加观测次数。

4.2 监测基准网

4.2.1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可布设为边角网、GNSS 网和视准轴线形式。

4.2.2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的布设,应根据监测对象、精度要求和监测点的观测方法选择,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监测基准网应一次独立布网;

2 边角网多余观测量与观测总量之比应大于 0.4;

Page 15: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7

3 使用 GNSS 网时,应符合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的有关规定;

4 采用视准轴线形式时,轴线两端应设置检核点。

4.2.3 水平位移基准点与垂直位移基准点不应布设在有振动的地段,水平位移基准网点之

间应通视,视线距离地面应大于 1.0m,距离侧方物体应大于 0.5m。

4.2.4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2.4 的规定。

表 4.2.4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的技术要求

监测

等级

相邻点点位中

误差(mm)

平均边

长(m)

测角中

误差(″)

距离测量

相对中误差

水平角观测测回数

0.5″级仪器 1″级仪器 2″级仪器

一等 1.5 300 0.7 ≤1/300000 9 12 -

200 1.0 ≤1/200000 6 9 -

二等 3.0 400 1.0 ≤1/200000 6 9 -

200 1.8 ≤1/100000 3 6 9

三等 6.0 450 1.8 ≤1/100000 3 6 9

350 2.5 ≤1/80000 2 4 6

四等 12.0 600 2.5 ≤1/80000 2 4 6

注:GNSS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不应受测角中误差和水平角观测测回数指标的限制。

4.2.5 水平角观测应采用方向观测法,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2.5 的

规定。

表 4.2.5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仪器型号 光学测微器两次重

合读数之差(″)

半测回归零差

(″)

一测回内 2C 互

差(″)

同一方向值各测

回较差(″)

0.5″级仪器 - 4 5 3

1″级仪器 1 6 9 6

2″级仪器 3 8 13 9

注: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时,方向 2C 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方向 2C 互差

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 2C 互差的限值。

4.2.6 距离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2.6 的规定。

表 4.2.6 距离测量技术要求

监测

等级 仪器型号

每边测

回数 一测回

读数较

差(mm)

单程各测

回较差

(mm)

气象数据测定的最小

读数 往返较差

(mm) 往 返 温度(℃) 气压(Pa)

一等 ≤2mm 级仪器 4 4 1 1.5

0.2 50 ≤2(a+b·D) 二等 ≤2mm 级仪器 4 4 3 4

三等 ≤5mm 级仪器 2 2 5 7

四等 ≤10mm 级仪器 4 - 8 10

注:1 监测基准网应往返测量,监测点应进行往测;

2 计算距离测量往返较差的限差时,a、b 分别为相应等级所使用仪器标称的固定误差和比

例误差,D 为距离(km)。

4.2.7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的照准标志,宜采用具有强制对中装置的反射镜或觇牌。

Page 16: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8

4.2.8 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应按闭合环形布设,并应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测量。

4.2.9 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2.9 的规定。

表 4.2.9 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技术要求

等级 相邻基准点高差

中误差(mm)

每站高差中误差

(mm)

往返较差或环线

闭合差(mm)

检测已测高差较差

(mm)

一等 0.3 0.07 0.15 n 0.2 n

二等 0.5 0.15 0.30 n 0.4 n

三等 1.0 0.30 0.60 n 0.8 n

四等 2.0 0.70 1.40 n 2.0 n

注:n 为测站数。

4.2.10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2.10 的规定。

表 4.2.10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水准仪

的型号 水准尺

视线长

度(m)

前后视较

差(m)

前后视累

积差(m)

视线离地面最

低高度(m)

基本分划、辅助分

划读数较差(mm)

基本分划、辅助分划

所测高差较差(mm)

一等 DS05 因瓦 15 0.3 1.0 0.5 0.3 0.4

二等 DS05 因瓦 30 0.5 1.5 0.5 0.3 0.4

三等 DS05 因瓦 50 2.0 3 0.3 0.5 0.7

DS1 因瓦 50 2.0 3 0.3 0.5 0.7

四等

DS1 因瓦 75 5.0

8

0.2

1.0 1.5

注:使用数字水准仪观测,不应受基、辅分划读数较差指标的限制,但测站 2 次观测的高差较

差,应满足表中相应等级基、辅分划所测高差较差的限值。

4.3 水平位移监测

4.3.1 建筑物与构筑物水平位移监测点应布设在墙角、柱基及沉降缝两边;标志可采用墙

上标志,标志形式及埋设应根据点位条件和观测要求确定。

4.3.2 建筑物与构筑物水平位移监测点应埋设稳固,埋设位置应满足观测要求。

4.3.3 建筑物与构筑物水平位移监测应在基准点或工作基点上设置测站,可采用交会法、

极坐标法、视准线法、GNSS 测量、全站仪自动化测量、激光测量法和摄影测量法进行

监测。

4.3.4 交会法、极坐标法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角交会法宜采用三点交会,交会角应为 60°~120°;边交会法的交会角应为 30°~

150°;

2 交会法、极坐标法应独立观测 2 次,2 次成果较差不应大于监测点中误差的 2 倍;

3 测站宜采用有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监测点可埋设安置反光镜或觇牌的强制对

中装置或其它固定照准标志。

4.3.5 视准线法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视准线法监测,宜采用活动觇牌法或小角度法;

Page 17: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9

2 采用活动觇牌法监测时,应在监测前对觇牌的零位差进行测定,监测点偏离视准

线的距离不应大于 2cm;

3 采用小角度法监测时,角度不应大于 30″。

4.3.6GNSS 测量监测应采用双频接收机,并应按静态进行观测,观测技术要求应符合下

列规定:

1 在监测点高度角 15°以上范围内不应有遮挡物,监测点 50m 范围内不应有干扰接

收卫星信号的干扰源,且 100m 范围内不应有反射 GNSS 卫星信号的物体;

2 每次监测时,同一基准点和监测点应使用同一台 GNSS 接收机和天线;

3GNSS 接收机天线的水准器应居中,天线相位中心高度应量取 2 次,2 次较差不应

大于 1mm;

4 监测前,应做好星历预报,监测时间应选取最佳监测时段;

5GNSS 监测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3.6 的规定。

表 4.3.6 GNSS 监测技术要求

监测

等级

观测

方法

时段长度

(min) PDOP

卫星截止高

度角(°)

同步监测卫

星数(颗)

卫星分布

象限数

采样间

隔(s)

一等

静态

60~120 ≤5

≥15 ≥5 ≥3 10~30 二等 30~90 ≤5

三等 20~60 ≤6

四等 15~45

4.3.7 全站仪自动化测量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站应设立在基准点或工作基点上,并应采用有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台或观测墩;

测站视野应开阔无遮挡,周围应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并应配置防水、防尘设施;

2 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表 4.2.4 和表 4.2.5 的规定,距离测量的技术要

求应符合本规范表 4.2.6 的规定;

3 监测点上宜安装观测棱镜或反射片;

4 数据通讯电缆宜采用光纤或专用数据电缆,连接处应采取绝缘和防水措施;

5 测站和数据终端设备应备有不间断电源;

6 数据处理软件应具有观测数据自动检核、超限数据自动处理、不合格数据自动重

测功能,观测目标被遮挡时可自动延时观测。

4.3.8 激光测量法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激光器应安置在监测对象外,并应采取防尘、防水措施;

2 安置激光器后,应在激光光路上设立固定光路检核标志;

3 整个光路上应无障碍物,光路周围应设立安全警示标志;

4 目标板感应器应设立在监测点上,感应器应与光路垂直;目标板的刻划应均匀,

观测时,应将接收到的激光光斑调至最小。

4.3.9 摄影测量法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Page 18: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10

1 应根据监测体的变形特点、监测规模和精度要求选择作业方法,可采用时间基线

视差法、立体摄影测量方法或实时数字摄影测量方法等;

2 监测点的标志可采用十字形或同心圆形,标志的颜色应使影像与标志背景色有反

差,可采用黑、白、黄颜色或两色相间;

3 像控点应布设在监测体的四周,监测体的景深大于 100m 时,应在景深范围内均

匀布设;

4 摄影站应设置固定观测墩,对于长方形的监测体,摄影站应布设在与物体长轴平

行的一条直线上,并应使摄影主光轴垂直于被摄物体的主立面;对于圆柱形外表的监测

体,摄影站可均匀布设在与物体中轴线等距的周围;

5 多像对摄影时,应布设像对间起连接作用的标志点;

6 摄影测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摄影测量规范》GB50167 的有关规定。

4.4 垂直位移监测

4.4.1 垂直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布设在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拐角处,直线段应每隔 2 根~3 根柱基或间隔 10m~

15m 布设;

2 应布设在基础埋深变化处、地基处理方式变化处;

3 应布设在结构沉降缝、伸缩缝、高低层和新旧建筑物与构筑物结构变化分界处的

两侧;

4 圆形建筑物与构筑物应沿周边或基础轴线对称部位布设;

5 每个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监测点不应少于 4 个。

4.4.2 垂直位移监测点应埋设稳固,埋设位置应满足观测要求。

4.4.3 垂直位移监测点的监测宜采用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静力水准、电磁波测距三角

高程测量方法。

4.4.4 采用水准测量进行垂直位移监测点的观测,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表 4.2.9 和表

4.2.10 的规定。

4.4.5 采用静力水准测量进行垂直位移监测点的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静力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4.5 的规定;

表 4.4.5 静力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监测

等级 仪器类型 读数方式 两次观测高差较差(mm) 环线及符合路线闭合差(mm)

一等 封闭式 接触式 0.15 0.15 n

二等 封闭式、敞口式 接触式 0.30 0.30 n

三等 敞口式 接触式 0.60 0.60 n

四等 敞口式 目视式 1.40 1.40 n

注:n 为高差个数。

Page 19: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11

2 测量前应检验测量头的零点差;

3 连通管路应无压折,管路内液体应无气泡;

4 观测头的圆气泡应居中或自由悬挂;

5 仪器对中误差不应大于 2mm,倾斜度不应大于 10′;

6 宜采用 2 台仪器对向观测,也可采用 1 台仪器往返观测,应在管路内的液面静止

后开始测量,每观测 1 次应读数 3 次,应取平均值作为监测值。

4.4.6 三等、四等垂直位移的监测可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并应符合下列规

定:

1 垂直角应采用 0.5″级或 1″级仪器中丝双照准法进行观测,垂直角观测技术要求应

符合表 4.4.6 的规定;

表 4.4.6 垂直角观测技术要求

仪器 测回数

两次照准读数限差(″) 垂直角测回限差(″) 指标差限差(″) 三等 四等

0.5″级 3 2 1.5 3 3

1″级 6 3 3.0 6 6

2 距离测量长度宜小于 500m,测回数应不少于二测回,距离测量中误差不应大于

3mm;

3 仪器高和觇高的量测应精确至 0.1mm;

4 测站观测前后应各测量 1 次气温、气压,计算时应进行地球曲率和折光差改正。

4.5 倾斜监测

4.5.1 建筑物与构筑物倾斜监测,应测定建筑顶部监测点相对于底部固定点、或上层相对

于下层监测点的倾斜值、倾斜方向及倾斜速率。

4.5.2 建筑物与构筑物倾斜监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布设在建筑物与构筑物拐角处、主体承重结构的顶部和底部;

2 采用切线测角法观测圆形建筑物与构筑物时,应分别布设在顶部和底部的同一圆

周上;

3 采用差异沉降推算法时,应布设在建筑物的基础上。

4.5.3 倾斜监测点的标志设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顶部和墙体上的监测点标志宜采用埋入式照准标志;

2 不能埋设标志的塔形、圆形建筑及竖直构件,宜采用相同高度角控制的位置作为

监测点位;

3 一次性倾斜监测项目,监测点标志可采用标记形式或直接利用符合照准要求的建

筑特征部位。

4.5.4 倾斜监测测站的设立,应符合下列规定:

Page 20: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12

1 从建筑外部观测时,测站应设立在与倾斜方向成正交的方向线上距照准目标 1.5

倍~2.0 倍目标高度的固定位置;利用建筑内部竖向通道观测时,可将通道底部中心点

作为测站;

2 按前方交会法设立测站时,基线端点的选择应满足距离测量要求,按方向线水平

角法设立的测站应设置定向点。

4.5.5 建筑物与构筑物倾斜监测可使用投点法、测夹角法、切线测角法、激光测量法、交

会法、极坐标法、吊垂球法、多点位移计、倾斜仪和差异沉降推算法。

4.5.6 采用投点法进行倾斜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在与视线成正交的 2 个位置上设立测站,测站至监测点下标志的距离宜为监测

对象高度的 1.5 倍;

2 应在 2 个测站上使用全站仪,并应将上、下标志投影到同一水平面上;

3 应量取上标志相对于下标志的位移分量,并应精确至 0.5mm;投点法测回数不应

小于二测回,测回间较差不应大于 3mm;

4 倾斜值、倾斜率和倾斜方位角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22yx LL (4.5.6-1)

Hi

(4.5.6-2)

y

x

L

LA 1tan (4.5.6-3)

式中:△——上标志相对于下标志的倾斜值(mm);

Lx、Ly——分别为纵、横方向观测值(mm);

i——倾斜率;

H——监测点上标志与下标志的高差(mm);

A——倾斜方位角(°)。

4.5.7 采用测夹角法进行倾斜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站的设立应符合本规范第 4.5.6 条第 1 款的规定;

2 在测站上应使用全站仪对上、下标志间的水平夹角进行观测,水平角观测应符合

本规范第 4.2.5 条的规定;

3 测夹角法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5.7 的规定;

表 4.5.7 测夹角法技术要求

监测等级 平均边长(m) 水平角观测

仪器等级 测回数 测角中误差(")

一等 150 0.5〃级 4 1.8

二等 150 1〃级 4 2.5

三等 200 1〃级 2

4.0 2〃级 4

四等 250 2〃级 2 6.0

Page 21: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13

4 测站与监测点下标志距离的相对中误差应小于 1/2000;

5 倾斜值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第一测站位移分量观测值应按下式计算:

(4.5.7)

式中:L——位移分量观测值(mm);

β ——监测点上、下标志之间的水平夹角(");

D——测站至监测点下标志的水平距离(mm);

ρ——常数,ρ=206265"。

2)应采用公式(4.5.7)计算第二测站的位移分量观测值;

3)倾斜值、倾斜率和倾斜方位角应分别按本规范公式(4.5.6-1)、公式(4.5.6-2)

和公式(4.5.6-3)计算。

4.5.8 采用切线测角法进行倾斜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站的设立应符合本规范第 4.5.6 条第 1 款的规定;

2 在测站上应使用全站仪对上、下标志间的水平夹角进行观测,水平角观测应符合

本规范第 4.2.5 条的规定;

3 测站至监测点下标志的距离相对中误差应小于 1/2000;

4 倾斜值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第一测站位移分量观测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4.5.8-1)

(4.5.8-2)

式中:Dc——测站至圆形监测物中心的水平距离(m);

Dt——测站至圆形监测物切线下标志的水平距离(m);

β ——两个下标志水平夹角(");

L——位移分量观测值(mm);

△β——上部与下部中心线水平方向值之差(")。

2)应采用公式(4.5.8-1)和公式(4.5.8-2)计算第二测站的位移分量观测值;

3)倾斜值、倾斜率和倾斜方位角应分别按本规范公式(4.5.6-1)、公式(4.5.6-2)

和公式(4.5.6-3)计算。

4.5.9 采用差异沉降推算法进行倾斜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基础两端的差异沉降值;

2 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表 4.2.10 的规定;

L D

cos2

tC

DD

CL D

Page 22: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14

3 基础两端点之间的距离测量相对中误差应小于 1/2000;

4 倾斜值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倾斜值应按下式计算:

(4.5.9)

式中: ——监测物顶部相对于底部的倾斜值(mm);

——基础两端点的差异沉降值(mm);

——基础两端点间的水平距离(m);

——监测物的高度(m)。

2)倾斜率应按本规范公式(4.5.6-2)计算。

4.5.10 采用交会法和极坐标法进行倾斜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距离监测物体高度 1.5 倍的位置,应设立 2 个测站,交会角宜为 60°~120°;

2 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表 4.2.5 和表 4.5.7 的规定;

3 距离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表 4.2.6 的规定;

4 交会法和极坐标法应采用 2 组进行,2 组成果较差不应大于监测点中误差的 2 倍;

5 倾斜值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倾斜分量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下上 XXLx (4.5.10-1)

下上 YYLy (4.5.10-2)

式中:Lx、Ly——分别为纵、横方向倾斜分量观测值(mm);

X 上、Y 上、X 下、Y 下——分别为上、下标志的纵、横方向坐标值(mm)。

2)倾斜值、倾斜率和倾斜方位角应分别按本规范公式(4.5.6-1)、公式(4.5.6-2)

和公式(4.5.6-3)计算。

4.5.11 采用吊锤球法进行倾斜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在监测对象顶部和底部各布设 1 个监测标志;

2 应在顶部监测标志上直接悬挂锤球;

3 应在垂线下的底部固定毫米格网读数设备,应直接读取或量出顶部监测标志相对

底部监测标志的水平位移量和位移方向。

4.6 裂缝与挠度监测

4.6.1 裂缝监测内容应包括裂缝位置、走向、长度、宽度及深度。

4.6.2 裂缝监测点应在裂缝的两端点和最宽处各布设一对监测点,且各对监测点连线应垂

直于裂缝。

4.6.3 裂缝监测标志应具有可供量测的端点或中心,可采用镶嵌或埋入墙面的金属标志、

金属杆标志或楔形板标志,也可采用油漆平行线标志或采用建筑胶粘贴的金属片标志。

hH

D

h

D

H

Page 23: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15

4.6.4 裂缝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裂缝的长度可采用比例尺、钢卷尺、楔形尺、裂缝计、传感器、卡尺独立量测 2

次,2 次量测较差不应大于 0.5mm;

2 裂缝宽度可采用千分尺、游标卡尺、裂缝计、粘贴安装千分表量测;

3 宽度小于 1cm 的裂缝可仅量测长度和宽度;

4 连续监测裂缝变化时,应采用测缝计或传感器自动测记方法;

5 裂缝深度的量测,宜采用凿出法或超声波法。

4.6.5 裂缝监测周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裂缝发展期间应每天监测 1 次,当变化异常时,应每天监测 2 次,当裂缝加大

时,应加密监测;

2 裂缝无变化时,应 10 天~15 天监测 1 次。

4.6.6 挠度监测点应布设在监测对象的两端和中间部位。

4.6.7 挠度监测可采用水准测量、挂尺水准或静力水准测量等方法,也可采用挠度计、位

移传感器直接量测挠度值。

4.6.8 挠度值(图 4.6.8)计算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ABBCC SLL

LSf

21

1 (4.6.8)

式中:fC——挠度(m);

ΔSBC——B、C 两点的沉降差(m);

ΔSAB——A、B 两点的沉降差(m);

L1——B、C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m);

L2——A、C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m)。

图 4.6.8 挠度值计算图

4.6.9 挠度监测周期应根据设计要求和荷载确定。

4.7 数据处理分析

4.7.1 数据处理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Page 24: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16

1 原始观测记录应数据完整、准确;采用电子方式记录时,数据存储应具有完整性,

原始数据应备份;

2 平差计算资料、成果图、表及变形分析资料应完整;

3 变形曲线图应能反应变形过程、变形量与变形因素的关系;

4 使用的符号应统一规格,注记应清晰。

4.7.2 平差计算前,数据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复查观测数据;

2 距离测量数据应进行加(乘)常数、倾斜改正;

3 应进行各项自由项限值检验;

4 应核对起算数据。

4.7.3 监测基准网平差计算方法,宜采用非秩亏网严密平差方法、拟稳平差方法和秩亏网

平差方法。

4.7.4 监测基准网复测后,应对点位稳定性进行检验。

4.7.5 监测基准点的稳定性检验,应采用比较检验法、t 检验法、F 检验法和模糊聚类分

析法。

4.7.6 监测基准点有线性位移时,应对监测点进行区间改正。

4.7.7 监测点的平差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采用基准点作为起算点;

2 应使用严密平差计算方法;

3 用于平差计算的观测数据和起算数据应检查确认;

4 应剔除含有粗差的观测数据;

5 平差计算应提供变形参数值,并应评定变形参数的精度。

4.7.8 监测点的稳定性应根据相邻 2 次变形值、累计变形值、变形曲线图及相关影响因素

等判断。

4.7.9 对监测点进行变形分析,应绘制监测点变形值与相关因素曲线图,应建立变形与相

关因素的函数关系,并应对监测点变形值进行预测。

4.7.10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的取值精确度应符合表 4.7.10 的规定。

表 4.7.10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的取值精确度

监测等级 角度(″) 距离(mm)

坐标(mm)

高程(mm)

水平位移量(mm)

垂直位移量(mm)

一、二等 0.01 0.1 0.1 0.01 0.1 0.01

三、四等 0.10 1.0 1.0 0.10 1.0 0.10

4.7.11 变形监测项目应提交分期成果,内容宜包括下列内容:

1 说明与建议;

2 本期及前期监测成果、变形量和变形速率;

3 累计变形量;

Page 25: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17

4 附图及附表。

4.7.12 监测项目竣工后,应编写监测技术报告,内容宜包括下列内容:

1 项目概况;

2 作业过程及监测方法;

3 成果精度及质量检查情况;

4 监测过程中的变形异常情况;

5 监测的基本结论及建议;

6 附图及附表。

Page 26: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18

5 边坡与滑坡监测

5.1 一般规定

5.1.1 边坡与滑坡监测宜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深层位移、支护结构应力、孔隙水压

力、地下水位、裂缝监测和巡视检查。

5.1.2 边坡与滑坡监测等级与监测项目,应根据边坡工程安全等级和滑坡防治工程等级按

表 5.1.2 进行选择。

表 5.1.2 边坡与滑坡监测与监测项目

监测

等级

边坡工程安全

等级或滑坡防

治工程等级

应测项目 宜测项目

三等 一级

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深层位移监测、支

护结构应力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巡视检

查、裂缝监测

土体或岩体应力监测、孔隙水

压力监测、降雨量监测

四等 二级 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支护结构应力监

测、巡视检查、地下水位监测、裂缝监测 深层位移监测、孔隙水监测

四等 三级 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巡视检查、裂缝

监测 深层位移监测、地下水位监测

5.1.3 边坡工程安全等级的确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

的有关规定;滑坡防治工程等级的划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GB/T32864 的有关规定。

5.1.4 边坡与滑坡的监测周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 15 天~1 个月监测 1 次;

2 汛期、雨季、防治工程施工期,应加密监测,宜每天 1 次或数小时 1 次;

3 设计有要求时,监测周期应符合设计要求;

4 治理工程完工后,应连续监测不少于 1 个水文年,监测对象最后 100 天的变形速

率小于 0.001mm/d~0.004mm/d 时,可停止监测。

5.2 监测基准网

5.2.1 基准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点位应布设在边坡与滑坡之外的稳定位置;

2 点位布设应满足观测要求。

5.2.2 基准点不能满足监测要求时,可在变形体周边布设工作基点。

5.2.3 采用 GNSS 方法进行基准点和工作基点测量时,点位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点位应能安装卫星接收设备与测站操作;

2 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大于 15゜;

Page 27: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19

3 测站 50m 范围内不应有影响接收卫星信号的干扰源,且 200m 范围内不应有反射

GNSS 卫星信号的物体。

5.2.4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可采用边角测量、导线测量、GNSS 静态测量或三角形网测量,

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可采用水准测量或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5.2.5 监测基准网测量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应符合本规范第 4.2 节的有关规定。

5.3 水平位移监测

5.3.1 水平位移监测点可埋设观测墩或地面标志。

5.3.2 监测点的布设宜符合下列规定:

1 监测点应布设在与边坡坡向、滑坡滑动方向平行或垂直边坡坡向、滑坡滑动方向

的断面线上,并应布设至滑动影响范围外 30m;

2 断面线宜布设在边坡或滑坡中部及两侧边缘,并不应少于 3 条;

3 监测点的间距宜为 10m~30m,且最大水平间距不应大于 100m,最大垂直间距不

应大于 50m。

4 在下列地段应布设监测点:

1)不良地质作用地段;

2)受地下水、地表水影响的地段;

3)有建筑物与构筑物和运输枢纽区的地段;

4)受爆破影响的地段;

5)有滑动迹象或正在进行治理的地段;

6)支护结构及放坡平台的阳角处。

5.3.3 监测方法应根据周边环境条件、监测范围、观测条件和监测要求进行选择,监测方

法可采用交会法、极坐标法、GNSS 测量、全站仪自动化测量法、摄影测量法或合成孔

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等。

5.3.4 交会法、极坐标法、GNSS 测量、全站仪自动化测量法和摄影测量法监测应符合本

规范第 4.3 节的有关规定。

5.3.5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可对地表面积大于 1km2 的滑坡进行变形监测,

使用前应进行设备测量精度验证。

5.4 垂直位移监测

5.4.1 边坡与滑坡垂直位移监测点位与水平位移监测点位宜共用;不能共用的,应与水平

位移监测点对应布设。

5.4.2 垂直位移监测可采用水准测量、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或静力水准测量的方法。

5.4.3 垂直位移监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 4.4 节的规定。

Page 28: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20

5.5 其它监测

5.5.1 深层位移监测点应布设在边坡与滑坡应力最大地段,并宜选择断面布设。

5.5.2 深层位移监测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深层位移监测宜埋设与安装测斜管、使用测斜仪采集数据;

2 测斜管的安装与埋设宜符合本规范第 B.1 节的规定;

3 测斜仪的系统精度不宜低于 0.25mm/m,分辨率不应低于 0.02mm/500mm;

4 测斜管底部稳定时,宜以测斜管底部为起算点;测斜管底部不稳定时,宜以测斜

管顶部为起算点;每次监测时,宜测量顶部坐标的变化,并应进行修正;

5 测斜管的一对导槽连线方向宜与位移方向一致,测斜仪应沿测斜管导槽下放至测

斜管底部,宜间隔 0.5m~1.0m 测量 1 个数据;

6 第一次测量完成后,宜将测斜仪反转 180°进行第二次测量,两次测量的各监测点

位置宜一致,两次测量应作为一测回,每次监测宜测量二测回,监测成果宜取平均值。

5.5.3 边坡与滑坡出现裂缝时应进行监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条裂缝的两端、拐弯处、中部部位和最宽处的两侧,应布设成对观测标志,并

应进行编号;

2 裂缝监测周期宜每月 1 次,当裂缝出现变化时,应加密监测次数;

3 裂缝监测点应埋设监测墩,监测墩应具有可供量测的端点或中心;

4 裂缝监测应测量裂缝的长度、宽度和深度;

5 裂缝长度和宽度可采用钢尺或裂缝观测仪直接量测,也可采用 GNSS 方法或全站

仪对边测量;

6 裂缝深度的监测可采用超声波法。

5.5.4 支护结构应力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锚索应力的监测宜采用锚索测力计,锚杆和支护桩应力的监测宜采用钢筋计;测

力计和钢筋计量程宜为对应设计值的 2 倍,量测精度不宜低于 0.5%F·S,分辨率不宜低

于 0.2%F·S;

2 测力计与应力计的安装应符合本规范附录 C 的规定;

3 应根据支护设计方案,在受力最大的锚杆、锚索、支护桩主筋、挡墙上布设监测

点;

4 钢筋计应进行预安装,应与支护桩的钢筋或锚杆焊接,并应采取保护措施;

5 应使用读数仪进行 2 次读数,应取平均值作为监测数据。

5.5.5 孔隙水压力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孔隙水压力监测点应根据含水层赋存、排泄条件、流向、流速及含水层层数确定;

2 孔隙水压力计的安装与埋设宜符合本规范第 D.2 节的规定;

3 粘土饱和度低于 95%时,宜选用带有细孔陶瓷滤水石的高进气压力孔隙水压力计;

4 埋设前,孔隙水压力计应浸水饱和 24h,并应以提至水面测量零压状态下的读数

作为基准值;

Page 29: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21

5 孔隙水压力计读数仪应进行 2 次读数,2 次读数较差不应大于 2 个读数单位,应

取平均值作为当次渗流压力监测值。

5.5.6 地下水位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监测点应布设在地下水对滑坡、边坡产生影响的位置;

2 多层地下水应分层监测;

3 水位监测宜采用水位井或水位孔,水位井或水位孔的深度应低于最低水位线 2m;

4 监测可采用人工数据采集方式或自动数据采集方式。

5.5.7 巡视检查应包含下列内容:

1 监测范围内及周边的施工情况,边坡、滑坡周边的荷载及荷载变化;

2 裂缝变化、沉陷、坡面泥石流、崩塌迹象等周边环境的变化;

3 地表水径流、积水、地下水渗出点、泉眼的变化;

4 支护结构的变形;

5 监测设施的完好情况。

5.6 数据处理分析

5.6.1 边坡与滑坡监测数据处理分析应符合本规范第 4.7.1~4.7.10 条的规定。

5.6.2 边坡与滑坡监测项目应提交中间成果及监测项目竣工技术报告,中间成果应符合本

规范第 4.7.11 条的规定,技术报告应符合本规范第 4.7.12 条的规定。

5.6.3 监测期间宜编写阶段性监测报告,应包括前一阶段的监测变形情况,可预测变化趋

势。

Page 30: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22

6 尾矿库监测

6.1 一般规定

6.1.1 尾矿库监测应包括巡视检查、坝体位移、渗流、库水位、干滩、雨量、排水设施监

测和视频监控。

6.1.2 尾矿库监测等级,应根据尾矿库设计等别和库区滑坡体规模按表 6.1.2 确定。

表 6.1.2 尾矿库监测等级

监测等级 监测对象

尾矿库设计等别 库区滑坡体规模

二等 一等尾矿库、二等尾矿库 -

三等 三等尾矿库、四等尾矿库、五等尾矿库 大中型滑坡

四等 - 小型滑坡

注:1 对于一次建坝尾矿库的混凝土坝、浆砌石坝,表面位移监测等级应为二等;

2 大中型滑坡指体积为 10×104m

3~1000×104m

3 的滑坡,小型滑坡指体积不大于 10×104m

3

的滑坡。

6.1.3 尾矿库的设计等别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尾矿设施设计规范》GB50863 的有关规

定。

6.1.4 尾矿库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等、二等、三等尾矿库应进行巡视检查,应监测坝体位移、坝外坡比、浸润线、

干滩、库水位、雨量、库区滑坡体位移和排水设施,宜监测渗流压力、渗流量、渗流水

浑浊度和库区滑坡体深层位移;

2 四等、五等尾矿库应监测坝体位移、浸润线、干滩、库水位和库区滑坡体位移。

6.1.5 一等、二等、三等尾矿库应建立在线监测系统,四等、五等尾矿库应建立人工监测

系统,四等尾矿库宜建立在线监测系统,五等尾矿库可建立在线监测系统。

6.1.6 尾矿库监测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监测基准网的复测每年不应少于 1 次,发生山洪、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应进行复

测;

2 年度巡查宜在汛期前后或冰冻期前后进行,每年不应少于 3 次;运营期间的尾矿

库应每天进行日常巡查,大雨或暴雨期间应在现场进行实时巡视检查;当尾矿库安全状

况处于红色预警时,应进行特别巡查;

3 人工监测设施安装初期,应每半个月监测 1 次,六个月后可逐步减为每月监测 1

次;

4 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增加监测频率:

1)汛期前;

2)地震、持续降雨、暴雨、台风后;

3)尾矿库安全状况处于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期间;

Page 31: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23

4)坝体加固施工前后;

5)影响尾矿库安全运行情形。

6.1.7 尾矿库监测设施出现损坏、失效,应修复或更换。尾矿库进行加固、扩建、改建影

响原监测系统时,应更新监测系统,应保持监测数据的连续性。

6.1.8 发生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以及尾矿库工作状况出现变形异常等情况时,应进行 1

次监测,应对重点部位加密监测。

6.1.9 尾矿库监测应确定监测预警阈值,监测预警阈值应满足尾矿库及周边环境中被保护

对象的安全控制要求。

6.1.10 尾矿库在线监测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尾矿库在线安全监测系统工程技术规

范》GB51108 的有关规定。

6.2 巡视检查

6.2.1 尾矿库巡视检查应包括日常巡查、年度巡查和特别巡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日常巡查应按规定的巡视检查路线、次序、部位、内容和方法进行,应以观察描

述为主,可定性评价;

2 年度巡查应对尾矿库库区、尾矿坝、排水设施、安全监测设施及周边环境等进行

安全检查,可定性评价;

3 特别巡查应对尾矿库可能出现险情的部位、尾矿坝稳定性、排水设施可靠性、安

全监测设施可靠性等进行专项安全检查,应通过勘察、监测等手段进行评价。

6.2.2 尾矿库的巡视检查应包括尾矿坝巡视检查、排水设施巡视检查、监测设施巡视检查、

库区巡视检查和周边环境巡视检查。

6.2.3 尾矿坝巡视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坝顶平整程度、裂缝、塌陷、积水和植物滋生等情况;

2 坝外坡裂缝、剥落、滑坡、隆起、塌坑、渗流出溢及冲沟等现象,护坡植被完好

情况,护坡砌石翻起、松动、塌陷、架空等现象,矿浆排放对初期坝和子坝冲刷情况;

3 坝基渗漏水水量、颜色、气味及浑浊度情况;

4 坝体与岸坡连接处错动、开裂及渗水等情况,两岸坝端区裂缝、滑坡、崩塌、溶

蚀、隆起、塌坑、渗水和蚁穴兽洞等;

5 排渗降压设施破坏现象,排水反滤设施堵塞情况,渗水情况和浑浊现象;

6 坝面排水设施的裂缝或损坏情况,排水沟内的垃圾、泥砂淤积和长草等现象。

6.2.4 排水设施巡视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排水井井壁的裂缝、剥蚀、脱落、渗漏,井身的倾斜和变位,井管联结部位、进

水口水面的漂浮物,停用井封盖状况等;

2 排水斜槽槽身的变形、损坏或坍塌,盖板的裂缝和断裂,盖板之间以及盖板与槽

壁之间的防漏充填情况,斜槽内的淤堵情况等;

3 排水涵管的变形、裂缝、破损、断裂和磨蚀,管间止水及充填物情况,涵管内淤

Page 32: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24

堵、排水口浑浊情况、水量情况等;

4 排水隧洞的洞内塌方,衬砌变形、裂缝、破损、断裂、剥落和磨蚀,伸缩缝、止

水及充填物情况,洞内淤堵、排水口浑浊情况、水量情况等;

5 排水隧洞、排水斜槽、涵管排水孔的工作状态,漏砂情况等;

6 溢洪道沿线的山体滑坡、塌方,护砌变形、破损、断裂和磨蚀,淤堵,消力池及

消力坎运行情况等;

7 截洪沟沿线的山体滑坡、塌方,护砌变形、破损、断裂和磨蚀,沟内淤堵情况等。

6.2.5 监测设施巡视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监测设施的完好状态和运行情况;

2 在线监测系统集成的通信、供电、防雷、视频装置的运行状况。

6.2.6 库区巡视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沉积滩面均匀平整程度,干滩面的裂缝、塌陷、变形、积水等现象,干滩长度和

坡度变化情况;

2 库区水位变化情况,水的颜色、气味及浑浊度变化情况;

3 坝端岸坡裂缝、塌滑迹象,下游岸坡地下水露头及绕坝渗流情况;

4 库区岸坡冲刷、开裂、崩塌及滑坡迹象;

5 库区尾矿排放情况,放矿及筑坝的均匀性。

6.2.7 周边环境巡视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周边山体冲刷、裂缝、滑坡、泥石流、崩塌迹象;

2 库区周边违章施工和采选作业;

3 对尾矿库安全有影响的工程项目。

6.2.8 巡视检查记录应包括巡查时间、检查部位、发现问题和巡查草图;发现问题时,应

摄影或录像。

6.3 坝体位移监测

Ⅰ坝体表面位移监测

6.3.1 坝体表面位移监测精度指标应符合表 6.3.1-1 的规定,其它监测项目监测精度指标

应符合表 6.3.1-2 的规定。

表 6.3.1-1 坝体表面位移监测精度指标

监测

等级

监测点相对于邻

近工作基点或基

准点的点位测量

中误差和高程测

量中误差

监测仪器精度指标

全站仪 水准仪 GNSS 接收机 激光准直仪

二等 3.0mm 1″,1mm+1×10-6

×D 1mm/km 水平 3mm+1×10

-6×D

垂直 5mm+1×10-6

×D 1mm+1×10

-6×D

Page 33: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25

三等 6.0mm 2″,3mm+2×10-6

×D 3mm/km 水平 3mm+1×10

-6×D

垂直 5mm+1×10-6

×D 3mm+2×10

-6×D

续表 6.3.1-1 坝体表面位移监测精度指标

监测

等级

监测点相对于邻

近工作基点或基

准点的点位测量

中误差和高程测

量中误差

监测仪器精度指标

全站仪 水准仪 GNSS 接收机 激光准直仪

四等 12.0mm 2″,3mm+2×10-6

×D 3mm/km 水平 3mm+1×10

-6×D

垂直 5mm+1×10-6

×D 3mm+2×10

-6×D

注:D 为水平距离。

表 6.3.1-2 其它监测项目监测精度指标

监测项目 监测精度 监测仪器精度指标

坝体深层位移 0.25mm/m 测斜仪 0.25mm/m,分辨率 0.02mm/500mm

沉降仪 0.5% F·S,分辨率 0.2% F·S

堆积坝外坡比 水平距离 50mm,高差

20mm

全站仪测角 6″、距离测量 5mm+5×10-6

×D

GNSS 接收机水平 5mm+5×10-6

×D、垂直10mm+5×10

-6×D

坝体

渗流

浸润线 20mm 水位计 10mm

渗流压力 0.5%F·S 渗压计 0.5%F·S,分辨率 0.2%F·S

浑浊度 0.5NTU 浊度仪 0.5NTU,分辨率 0.01NTU

渗流量 5% 流量计 0.5% F·S,分辨率 0.2% F·S

干滩 高程 20mm,长度 1m

全站仪测角 6″、距离测量 5mm+5×10-6

×D

激光测距仪、超声波测距仪 5mm+5×10-6

×D

水准仪 3mm/km

库水位 20mm 液位计 10mm,水尺 10mm

降雨量 0.2mm 雨量计 0.2mm

注:D 为水平距离。

6.3.2 表面位移基准点、工作基准点的布设及观测,应符合本规范第 4.2 节的有关规定。

6.3.3 坝体表面位移监测剖面与监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监测横剖面宜布设在最大坝高、有排水管通过、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及尾矿库运

行有变化处;

2 初期坝顶和后期坝顶宜各布设 1 条监测纵剖面,且每间隔 30m~60m 高差宜布设

1 条监测纵剖面,监测纵剖面不宜少于 3 条;

3 监测纵剖面的监测点间距,坝长小于 300m 时,宜取 20m~100m,坝长 300m~

1000m 时,宜取 50m~200m,坝长大于 1000m 时,宜取 100m~300m。

6.3.4 坝体表面位移监测应包括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水平位移监测宜采用视准线法、极

坐标法或 GNSS 法等方法,垂直位移监测宜采用水准测量或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

Page 34: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26

法。

6.3.5 采用视准线法监测坝体表面水平位移,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准点或工作基点应布设在视准线两端延长线上监测对象外的稳定位置,宜采用

极坐标法对基准点或工作基点的稳定性进行检核;

2 视准线长度不宜大于 500m;

3 视准线距离障碍物宜大于 1m,距离地面高度宜大于 1.2m;

4 监测方法宜采用活动觇牌法或测小角法;

5 视准线长度大于 250m 时,宜在两端基准点或工作基点设立测站,并宜分别观测

邻近的一半监测点;

6 同一监测点每次应观测二测回,每测回应正镜、倒镜各观测 2 次;正镜、倒镜 2

次读数较差,活动觇牌法应不大于 2.0mm,测小角法应不大于 4.0″,应取平均值作为当

次测回的监测值;二测回观测值较差,活动觇牌法不应大于 1.5mm,测小角法不应大于

3.0″,应取二测回平均值作为监测值。

6.3.6 采用极坐标法监测坝体表面水平位移,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次监测时,同一监测点应使用同一棱镜;

2 水平角观测时,宜采用全圆方向观测法,观测方向多于 6 个时,宜分组观测;

3 监测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 4.2.4、4.2.5 条的规定;

4 进行距离测量时,应同步进行气温、气压观测,并应对距离观测值进行气温、气

压、仪器加乘常数和倾斜改正,应将边长投影至尾矿库平均高程面上。

6.3.7 采用 GNSS 方法监测坝体表面水平位移,应符合本规范第 4.3.6 条的规定。

6.3.8 采用水准测量方法监测坝体表面垂直位移,应符合本规范第 4.2. 9 条、第 4.2.10 条

的规定。

6.3.9 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监测坝体表面竖向位移,应符合本规范第 4.4.6

条的规定。

Ⅱ 坝体深层位移监测

6.3.10 坝体深层水平位移的监测宜采用滑轮式测斜仪,坝体深层垂直位移的监测宜采用

单点沉降仪或磁环分层沉降仪。

6.3.11 坝体深层位移监测剖面与监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监测横剖面宜布设在最大坝高及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

2 每个尾矿坝可布设 1 条~3 条监测横剖面,每个监测横剖面上可布设 1 条~3 条监

测垂线,最大坝高处宜布设 1 条监测垂线;

3 每条监测垂线上的监测点宜均匀布设,监测点的间距不宜大于 1m,监测垂线上的

最下面一个监测点宜布设在坝基底面,最上面一个监测点宜与坝体表面位移监测点重合。

6.3.12 坝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应符合本规范第 5.5.2 条的规定。

6.3.13 采用单点沉降计监测坝体深层垂直位移,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点沉降计的安装与埋设宜符合本规范第 B.2 节的规定;

Page 35: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27

2 监测时,应进行 2 次读数,2 次读数较差不应大于 1mm,应取平均值作为当次监

测值。

Ⅲ 堆积坝坡比监测

6.3.14 堆积坝坡比监测宜采用断面法,监测点可采用临时性标志。

6.3.15 堆积坝坡比监测剖面与监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监测横剖面宜布设在尾矿坝最大坝高处及堆积坝外坡最大坡比地段;

2 每 100m 坝长不应少于 2 条监测横剖面;

3 监测点应布设在变坡点处,且监测点间距不应大于 10m。

6.3.16 堆积坝坡比宜采用全站仪、GNSS-RTK 测定相邻监测点的三维坐标或地面高差和

水平距离,堆积坝坡比监测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的有关规定。

6.3.17 堆积坝的平均坡比应由各监测横剖面的平均坡比加权平均计算得出。

6.4 渗流监测

6.4.1 渗流监测宜包括浸润线监测、渗流压力监测、渗流量监测和渗流水浑浊度监测等。

6.4.2 渗流监测剖面与监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坝体浸润线监测剖面与监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浸润线监测横剖面宜布设在能反映整体渗流情况的坝体剖面上,宜与表面位

移监测横剖面一致,横剖面不宜少于 3 个;

2)浸润线监测点应采用监测孔布设,并应安装埋设测压管,测压管的安装与埋

设宜符合本规范第 D.1 节的规定;

3)监测孔的布设应根据坝型结构、筑坝材料和渗流场特征确定,宜在堆积坝坝

顶、初期坝上游坡底、下游排水棱体前缘各布设 l 个监测孔,监测孔间距宜为

20m~40m,每个横剖面的监测孔不宜少于 3 个,监测孔深度应大于设计浸润

线深度,并不应小于 3m;

4)在渗流进、出口段,渗流各向异性的土层中,以及浸润线变化处,应根据预

计浸润线的最大变幅沿不同高程布设监测孔,同一监测孔内的监测点不宜少

于 2 个。

2 渗流压力监测剖面与监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渗流压力监测,宜沿流线方向的透水层布设 1 条~3 条监测横剖面,横剖面上

宜布设 3 条~4 条监测垂线;

2)尾矿坝与刚性建筑物接合部的渗流压力监测,应在接触轮廓线处布设监测点;

3)分层监测时,应采取层间止水措施。

3 渗流量及渗流水浑浊度监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监测点的布设应根据坝型和坝基地质条件、渗漏水的出流和汇集条件等确定;

2)坝体渗流、绕渗及导渗的渗流量应分区、分段监测;

3)坝体下游有渗漏溢出时,应在坝址下游设置导渗沟,应在导渗沟出口处布设

Page 36: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28

监测点;

4)渗流水位低于自然地表时,应在尾矿坝下游河床中布设渗流量监测点,监测

横剖面应沿水流方向布设,并不宜少于 3 条,每条横剖面应布设 2 个监测点,

监测点间距宜为 10m~20m。

6.4.3 坝体浸润线的监测宜采用水位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位计宜安装在测压管中,测压管安装与埋设宜符合本规范第 D.1 节的规定;

2 浸润线监测孔安装完成后,应采用水准仪或全站仪测量监测孔孔口高程,测量宜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的有关规定;

3 尾矿库运行期间,浸润线监测孔孔口高程宜每 6 个月测量 1 次;

4 浸润线深度宜采用水位计进行 2 次读数,2 次读数较差不应大于 20mm,应取平

均值作为当次浸润线监测值。

6.4.4 渗流压力的监测宜采用孔隙水压力计,并应符合本规范第 5.5.6 条的规定。

6.4.5 渗流量的监测可采用容积法、量水堰法和流速法;渗水量小于 1L/s 时,宜采用容

积法;渗水量为 1L/s~300L/s 时,宜采用量水堰法;渗水量大于 300L/s 或受落差限制

不能设量水堰时,应将渗漏水引入排水沟中,并应采用流速法进行监测。

6.4.6 采用容积法监测渗流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监测渗流量的集水设施不应有客水干扰,在集水设施处应设置水尺;

2 容积法充水时间不得小于 10s;

3 渗流量应进行 2 次读数,2 次读数较差不应大于渗流量的 5%,应取平均值作为当

次渗流量监测值。

6.4.7 采用量水堰法监测渗流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量水堰应布设在排水沟直线段的堰槽段,应采用矩形断面,两侧墙应平行;槽底

和侧墙应砌护处理,不应漏水,并不应受客水干扰;

2 堰板应与堰槽两侧墙和来水水头流向垂直,堰口水流形态应为自由式;

3 测量堰上水头的水尺或测针应布设于堰口上游 3 倍~5 倍堰上水头处,零点高程与

堰口高程差不应大于 1mm,水尺或测针等测读装置应保持铅直方向;

4 量水堰的安装宜符合本规范第 D.3 节的规定;

5每次进行渗流量监测时,应对监测水尺进行 2次读数,2次读数较差不应大于 2mm,

应取平均值作为当次量水堰水位监测值。

6.4.8 采用流速法监测渗流量,测速沟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沟槽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 15m;

2 不应受客水干扰。

6.4.9 渗流水浑浊度的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浑浊度监测宜在现场进行,可采用目视比色法或浊度仪法;

2 左、右坝肩、坡面横向排水沟、排渗管及初期坝应分别进行浑浊度监测;

3 浑浊度达到正常运行值的 1.5 倍时,应加密监测频率;

Page 37: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29

4 浑浊度的监测方法宜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 的

有关规定。

6.5 库水位与干滩监测

6.5.1 库水位监测点应布设在库内平稳水位的位置,宜布设在库内排水构筑物上。

6.5.2 库水位的监测宜采用水尺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库水位监测点水尺宜安装在库内排水井、排水斜槽等排水构筑物上;

2 水尺顶部高程的测量宜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或水准测量方法,测量宜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的有关规定;

3 汛期前,应对水尺顶部高程进行测量;

4 每次库水位监测时,应对库水面在水尺上的刻划进行 2 次读数,2 次读数较差不

应大于 10mm,应取平均值作为库水位监测值。

6.5.3 干滩横剖面监测与监测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滩顶高程监测点应沿滩顶方向布设,每 100m 坝长应布设 1 个~3 个监测点,监测

点总数不应少于 3 个点;

2 干滩长度监测应布设 1 条~3 条监测横剖面;

3 干滩坡度监测应每 100m 坝长布设不少于 2 条监测横剖面,监测点间距宜为 10m~

20m,坡度变化处应布设监测点。

6.5.4 滩顶高程监测点可采用临时标志,滩顶高程监测可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和

水准测量方法。

6.5.5 干滩长度监测可采用标尺法或距离测量法等方法,距离测量法宜采用全站仪或测距

仪,对于尾砂腐蚀性强或人员无法进入的干滩,宜采用免棱镜全站仪进行监测。

6.5.6 采用标尺法监测干滩长度时,应在滩面上设立标尺,标尺间隔应为 10m,标尺间隔

误差不应大于 0.1m。

6.5.7 采用全站仪监测干滩长度时,水平距离应观测 2 次,2 次观测较差不应大于 0.1m,

应取平均值作为当次干滩长度监测值。

6.5.8 干滩坡度监测可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或水准测量等方法,并应符合下列规

定:

1 干滩坡度监测应选取正常沉积的干滩断面,并应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干滩坡度;

2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监测宜采用全站仪,对于尾砂腐蚀性强或人员无法进入

的干滩,宜采用免棱镜全站仪进行监测;

3 干滩为等坡度时,可利用干滩长度、滩顶高程与水面高程的差值计算干滩坡度。

6.6 雨量监测

6.6.1 雨量监测应根据尾矿库周边地形条件,在空旷处布设 1 个监测点。

6.6.2 雨量监测宜采用雨量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Page 38: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30

1 雨量计安装及埋设宜符合本规范附录 E 的规定,安装高度选定后,不得变动;

2 雨量计安装后,承水器口应水平;

3 雨量监测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降水量观测规范》SL21 的有关规定。

6.7 排水设施监测

6.7.1 排水设施监测宜采用人工现场巡视检查与视频监控并用方式,排水设施有变形时,

应根据变形情况,在排水设施变形部位布设位移监测点。

6.7.2 排水设施现场巡视检查应符合本规范第 6.2.4 条的规定,视频监控应符合本规范第

6.8 节的规定。

6.7.3 现场巡视检查发现排水设施有变形时,应采用监测仪器设备进行监测,监测宜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的有关规定。

6.8 视频监控

6.8.1 视频监控点宜布设在尾矿库库区、初期坝、堆积坝、尾矿排放口及排水系统进出口

处,应对溢流井、滩顶放矿处、排尾管道、坝体下游坡、排水设施进出口、库水位尺和

干滩标杆等部位进行视频监控。

6.8.2 视频监控装置应包括云台、摄像机、供电及通信设施等现场视频设备和视频服务器、

大屏幕显示屏、视频记录机及 UPS 电源等室内视频监控设备。

6.8.3 摄像机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固定目标监控的摄像机应选用固定焦距镜头,非固定目标监控的摄像机应选用变

焦距镜头;

2 摄像机镜头焦距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

的有关规定;

3 夜间监视的摄像机应具有红外线夜视功能。

6.8.4 现场视频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云台转动角度应满足监控范围要求,转动应平稳、刹车应无回程;

2 云台安装高度,室内距地面不宜低于 2.5m,室外距地面不宜低于 3.5m;室外宜

采用立杆安装,立杆强度应满足摄像机的使用要求;

3 摄像机应稳固安装在云台上,所留尾线长度不应影响云台转动,应对尾线采取保

护措施;

4 摄像机镜头不应正对太阳光直射,镜头视场内不得有遮挡监视目标的物体;镜头

应从光源方向对准监控范围,摄像机转动过程不应逆光摄像;

5 室外视频设备应安装防雷击设施;

6 现场视频设备宜采用光纤通信和 220V 交流供电,视频信号应接入尾矿库监控管

理站或监控中心。

6.8.5 视频监控装置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Page 39: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31

1 摄像机清晰度和灰度的测试应采用测试卡测试;

2 应检查和测试视频监控装置的联动性能;

3 视频记录机的录像质量不应低于 4 级,并应具备图像自动存储功能。

6.9 数据处理分析

6.9.1 数据处理分析应符合本规范第 4.7.1~4.7.10 条的规定。

6.9.2 尾矿库监测成果应包括原始监测资料、平差计算资料、监测报告书、日常巡查记录、

年度巡查及特殊巡查报告等。

6.9.3 监测成果整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监测数据和现场巡视检查记录应完整、准确,并应有监测、检查条件的情况说明、

影像资料,记录应具有时效性和可追溯性;

2 应对监测数据中监测物理量进行计算、完成监测成果报告和相关图表制作,经分

析判定出现变形异常情况时,应上报;

3 监测成果应内容齐全、数据准确、图表完整,并应有文字说明。

6.9.4 监测数据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监测数据分析可采用比较法、图表法、特征值统计法及数学模型法,采用数学模

型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应同时采用其它方法进行定性分析;

2 分析监测数据时,应判断各监测物理量的变化趋势和确定尾矿库的不安全因素,

并应根据现场巡视检查情况评价尾矿库的安全状态和预测变化趋势;

3 对监测项目、参数设置、监测仪器和监测方法等应提出修改与完善建议。

6.9.5 尾矿库监测每年应进行 1 次专门数据分析,下列情况应增加专门数据分析:

1 尾矿库安全设施验收时;

2 尾矿库安全检查评价时;

3 尾矿库闭库时;

4 尾矿库出现变形或险情状态时。

Page 40: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32

7 基坑监测

7.1 一般规定

7.1.1 对于基坑开挖深度大于等于 5m、或开挖深度小于 5m 但场地地质条件复杂和周围

环境复杂的基坑以及其它需要监测的基坑,应进行监测。

7.1.2 基坑监测等级应根据基坑类别按表 7.1.2 确定。

表 7.1.2 基坑监测等级

监测等级 基坑类别

一等 一级

二等、三等 二级

三等、四等 三级

7.1.3 基坑类别的划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的有关

规定。

7.1.4 基坑及基坑周边建筑物与构筑物的变形监测期,应从基坑工程施工前开始,至地下

工程和基坑回填作业完成止。

7.1.5 基坑监测报警值应由基坑工程设计方确定,监测报警值应满足基坑工程设计、地下

主体结构设计以及周边环境中被保护对象的控制要求。

7.1.6 基坑工程监测频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

的有关规定。

7.1.7 下列基坑工程的监测方案,应进行专门论证:

1 地质条件复杂的基坑工程;

2 邻近有重要建筑和管线、历史文物、地铁、隧道等的基坑工程;

3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一、二级基坑工程;

4 需要论证的基坑工程。

7.1.8 基坑工程监测对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支护结构;

2 地下水;

3 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

4 周边建(构)筑、管线及设施、道路;

5 要求监测的对象。

7.2 巡视检查

7.2.1 基坑工程施工期间,应进行人工巡视检查。

Page 41: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33

7.2.2 基坑巡视检查宜符合下列规定:

1 监测设施的完好性检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1)基准点、监测点的完好状况;

2)监测元件的完好状况及保护情况;

3)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

2 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检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1)冠梁、围檩、支撑裂缝;

2)支撑、立柱变形;

3)止水帷幕开裂、渗漏;

4)墙后土体裂缝、沉陷及滑移;

5)基坑涌土、流砂、管涌。

3 施工工况检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1)开挖后暴露的土质与岩土勘察报告的差异;

2)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基坑降水、回灌设施运转情况;

3)基坑周边地面荷载。

4 周边环境的检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1)周边管道破损、泄漏;

2)周边建筑新增裂缝;

3)周边道路(地面)裂缝、沉陷。

5 施工前,宜采集周边环境的初始形态数据、影像,并宜进行存档;

6 宜根据设计要求或当地经验规定巡视检查的内容。

7.2.3 巡视检查宜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

设备进行。

7.2.4 对监测设施、自然条件、支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等的巡视检查情况应记录。

7.3 水平位移监测

7.3.1 基坑围护体系或基坑边坡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设,阳角处、每边中

部应布设监测点,水平位移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 20m,每边监测点不宜少于 3 点。

7.3.2 基坑周边建筑物与构筑物水平位移监测点应布设在外墙墙角、外墙中间部位的墙体

或柱上、沉降缝两侧位置,一侧墙体的监测点不宜少于 3 点。

7.3.3 基坑周边管线监测点宜布设在管线节点和转角点,直线部分监测点间的距离不应大

于 20m。

7.3.4 监测点的埋设不应影响监测对象的使用,并应减少对施工作业的影响。

7.3.5 基坑水平位移监测宜符合本规范第 4.3 节的规定。

7.4 垂直位移监测

Page 42: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34

7.4.1 基坑围护体系、基坑边坡顶部和基坑周边管线垂直位移监测点位与水平位移监测点

位应共用。

7.4.2 基坑立柱垂直位移监测点应布设在基坑中部、多根支撑交汇处、地质条件复杂处的

立柱上,监测点数量不应小于立柱总根数的 5%,逆作法施工的基坑不应小于 10%,并

不应少于 3 个。

7.4.3 基坑周边建筑物与构筑物垂直位移监测点,应布设在下列部位:

1 建筑物与构筑物四角、沿外墙 10m~15m 处,且建筑物与构筑物每侧不宜少于 3

个监测点;

2 沉降缝、抗震缝或开裂处的两侧;

3 不同地基或基础的分界处;

4 不同结构的分界处;

5 新、旧建筑或高、低建筑交接处的两侧。

7.4.4 垂直位移监测宜采用水准测量或静力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

测量方法。

7.4.5 基坑坑底隆起(回弹)监测宜设置回弹监测标,宜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监测。

7.4.6 基坑坑底隆起(回弹)监测精度要求应符合表 7.4.6 的规定。

表 7.4.6 基坑坑底隆起(回弹)监测精度要求

坑底回弹(隆起)报警值(mm) ≤40 40~60 60~80

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mm) ≤1.0 ≤2.0 ≤3.0

7.5 其它监测

7.5.1 基坑其它监测宜包括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支护结构内力监测、孔隙水压力监测、地

下水位监测、周边建筑倾斜监测、裂缝监测和土体分层垂直位移监测。

7.5.2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监测点宜布设在基坑周边的中部及阳角处,监测点水平间距宜为 20m~50m,基

坑每边的监测点数量不应少于 1 个;

2 深层水平位移的监测宜采用在墙体或土体中预埋测斜管的方法,应采用测斜仪进

行监测;

3 监测设备的安装与埋设应符合本规范第 5.5.2 条第 1 款的规定。

7.5.3 支护结构内力监测应包含围护结构内力、支撑内力、立柱内力和锚杆(索)内力监

测,监测点位置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围护墙内力监测点应布设在受力及变形最大的部位,竖向监测点应布设在弯矩极

值处,竖向监测点间距宜为 2m~4m;

2 支撑内力监测点宜布设在支撑内力最大或在支撑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杆件上;每

层支撑的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 4 个,且竖向上的监测点宜保持一致;钢支撑监测截面宜

Page 43: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35

选择在两支点间 1/3 处或支撑端头;混凝土支撑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支点间 1/3 处,并

不应在节点位置;

3 锚杆(索)内力监测点应选择在拉力最大的位置、基坑每边中部、阳角处和地质

条件复杂的区段,锚杆(索)的内力监测点数量应为每层锚杆(索)总数的 1%~3%,

并不应少于 3 根锚杆(索),杆体上监测点应设置在锚头和拉力集中的位置。

7.5.4 支护结构内力可采用安装在结构内部或表面的应变计或应力计进行量测。

7.5.5 孔隙水压力监测点宜布设在基坑围护结构受力、变形最大的位置,监测点数量不宜

少于 3 个;竖向监测点间距宜为 2m~5m,若为多层承压水层时,竖向应加密布设。

7.5.6 孔隙水压力监测应符合本规范第 5.5.5 条的规定。

7.5.7 地下水位监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坑外地下水位的监测,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护对象周边或在基坑与被保护对

象之间布设,间距宜为 20m~50m;有重要建筑和管线的位置应布设监测点;宜布设在

止水帷幕外侧 2m 处;

2 基坑内地下水位的监测,采用深井降水的监测点宜布设在基坑中央和两相邻降水

井的中间位置;采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降水的监测点宜布设在基坑中央和周边拐角处;

3 水位监测点的埋设深度,应在最低设计水位或最低允许地下水位以下 3m~5m;

承压水水位监测点的滤管应埋设在所测的承压含水层内;

4 回灌井监测点应布设在回灌井、井点与被保护对象之间。

7.5.8 地下水位监测宜采用水位计,宜在孔内设置水位管。

7.5.9 周边建筑物与构筑物的倾斜监测应符合本规范第 4.5 节的规定。

7.5.10 裂缝监测点的布设应符合本规范第 4.6.2 条的规定,当原有裂缝增大或出现新裂缝

时,应增设监测点;裂缝监测应符合本规范第 4.6.4 条的规定。

7.5.11 土体分层垂直位移监测点应布设在被保护对象周围,竖向上监测点宜布设在各层

土的分界面上,也可等间距布设。

7.5.12 土体分层垂直位移监测可埋设磁环分层沉降标,量测宜采用分层沉降仪;也可埋

设深层沉降标,量测宜采用水准测量方法。

7.6 数据处理分析

7.6.1 数据处理分析应符合本规范第 4.7.1~4.7.10 条的规定。

7.6.2 现场监测资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使用统一的监测记录表格;

2 监测记录应包括工况描述;

3 应包含监测数据的变化及发展情况。

7.6.3 监测项目数据分析宜根据周边监测项目的监测数据和自然环境、施工工况等情况及

以往数据进行,并应预测发展趋势。

7.6.4 成果资料应包括期报表、阶段性报告和总结报告,成果资料提供的内容应完整,数

Page 44: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36

据应准确,并宜使用文字阐述与绘制变化曲线(图形)相结合的形式。

7.6.5 期报表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当日的天气情况和施工现场工况;

2 监测点的当次测试值、单次变化值、变化速率以及累计值等;

3 巡视检查记录;

4 对监测项目正常或变形异常、危险的判断性结论;

5 对达到或超过监测报警值监测点的报警标示、原因和建议;

6 对巡视检查发现的变化情况描述,危险情况的报警标示、变化原因和建议;

7 监测情况说明。

7.6.6 阶段性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监测期间的工程、气象及周边环境情况;

2 监测期间的监测项目及监测点布设图;

3 监测项目的监测数据及变形过程曲线图;

4 监测项目监测值的变化分析、评价及发展预测。

7.6.7 总结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工程概况;

2 监测依据、监测内容及完成工作量;

3 基准点、工作基点及监测点布设图;

4 监测设备、监测方法、监测频率及监测报警;

5 各种监测数据汇总及变形过程曲线图;

6 监测结论与建议。

Page 45: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37

8 拦水坝与拦砂坝监测

8.1 一般规定

8.1.1 拦水坝与拦砂坝监测宜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渗流和环境监测。

8.1.2 拦水坝与拦砂坝监测等级宜选择三等或四等。

8.1.3 拦水坝与拦砂坝监测周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期间每 10d 监测 1 次;

2 运行期间每月监测 1 次,每年的汛期前后、空库和最高水位时,应加密监测次数;

3 运行 1 年~2 年后,监测数据无变化,可停止监测。

8.1.4 监测应采用巡视检查方式,发现裂缝应对裂缝进行监测,裂缝监测的技术要求应符

合本规范第 4.6.1~4.6.5 条的规定。

8.2 水平位移监测

8.2.1 监测点的布设应根据监测对象、任务要求、工程地质情况和自然条件确定,并应符

合下列规定:

1 监测点应组成监测断面,各监测断面宜平行或正交;

2 监测断面的方向应与预估的水平位移方向或已发生的位移方向一致或垂直;

3 布设在坝顶和下游坝坡处的监测断面不应少于 3 条;

4 监测点的间距应根据坝体的结构尺寸和结构需要确定,最大间距不应大于 50m;

5 监测断面通过的下列坝段,监测点应加密布设:

1)坝体基础有不良地质作用的坝段;

2)坝体基础型式变化的坝段;

3)溢洪道和涵管通过的坝段;

4)渗漏的坝段;

5)设有排渗孔和浸润观测孔的坝段。

8.2.2 水平位移监测宜符合本规范第 4.3 节的有关规定。

8.3 垂直位移监测

8.3.1 垂直位移监测点位与水平位移监测点位宜共用;不能共用时,垂直位移监测点应与

水平位移监测点对应布设。

8.3.2 垂直位移监测可采用水准测量、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或静力水准测量的方法,

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 4.4 节的有关规定。

8.4 其它监测

Page 46: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38

8.4.1 渗流压力监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横向监测断面的布设不应少于 3 个,断面间距宜为 50m~100m,断面位置应选择

在最大坝高段、不同结构型式段及地质条件复杂坝段;

2 纵向监测断面宜设 1 个~2 个,并宜布设在灌浆帷幕和第一排排水孔的下游侧或

排水幕线上,每个坝段监测点布设不应少于 1 个;

3 每个断面宜布设 3 个~4 个监测点,监测点宜布设在各道排水幕线上,若地质条

件复杂,可加密监测点,有下游帷幕时,应在上游一侧布设监测点;

4 横向监测断面与纵向监测断面应结合布设;

5 监测点深度不宜大于坝基以下 1m,不应与排水孔互换或代用。

8.4.2 孔隙水压力监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布设 1 个~2 个监测断面,在最大坝高处应布设 1 个监测断面;

2 监测点宜布设在监测断面上,可布设在 3 个~4 个高程上,每个高程上不应少于 3

个监测点,宜在坝体轴线两侧布设监测点;

3 监测断面应与水平位移监测断面同时布设,孔隙水压力监测点位与渗透压力监测

点位宜共用;

4 孔隙水压力计的安装和与埋设应符合本规范第 D.2 节的规定。

8.4.3 渗流量监测的布设应符合本规范第 6.4 节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渗流量监测点的布设应根据工程渗流水的流向、集流和排水设施确定;

2 坝基和坝体渗流量应分别监测,河床坝段和两岸坝段的坝基渗流量应分段监测,

可单独监测每个排水孔的渗流量,坝体上游侧排水管的渗漏水流入排水沟后,可采用分

段集中的监测方式;

3 渗漏量的监测宜采用量水堰法,也可采用用流量计。

8.4.4 绕坝渗流监测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坝体两端沿流线方向或渗流集中的透水层(带),宜布设 1 个~2 个监测断面,

每个监测断面宜布设 3 条~4 条竖向监测线,竖向监测线上宜布设 1 个~2 个监测点,

若需分层监测,应采取层间隔水措施;

2 在土石坝与混凝土接触面上,宜布设 1 个监测断面及 2 条~3 条竖向监测线;竖

向监测线上宜布设 1 个~2 个监测点;

3 在下游河槽两侧的绕流区,沿主流线方向的两侧可增加布设 1 个监测断面;

4 在岸坡防渗齿墙和灌浆帷幕的上、下游,宜各布设 1 个监测点;

5 对于不良地质情况,宜利用不同高程上的平洞布设监测点;无平洞时,应钻孔至

各层透水带布设监测点。

8.4.5 渗流水浑浊度监测应符合本规范第 6.4.9 条的规定。

8.4.6 雨量监测宜符合本规范第 6.6 节的有关规定。

8.4.7 流量监测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监测点应布设在坝体下游的河道内,河道直线段长度应大于河道宽度的 3 倍;在

Page 47: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39

结冰河流段,监测点不宜布设在有冰凌堆积、冰塞、冰坝处;

2 流量监测可采用流速仪法或浮标法,流量监测断面应垂直于水流流向,且偏角不

得超过 10°;

3 水位流量不变的河段,每年监测不应少于 15 次;水位流量变化的河段,监测应满

足推算逐日流量和各项特征值的要求;在结冰河流段,流冰期小于 5d 的,应 1d~2d 监

测 1 次,流冰期大于 5d 的,应 2d~3d 监测 1 次。

8.4.8 含泥量和含砂量监测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汇水面积内,每个支流应布设监测点;

2 含泥量和含砂量的监测宜采用烘干法、过滤法和置换法,烘干法、过滤法和置换

法所需最小砂重应符合表 8.4.8-1 和表 8.4.8-2 的规定;

表 8.4.8-1 烘干法、过滤法所需最小砂重

监测方法 天平感量(mg) 最小砂重(g)

烘干法

0.1 0.01

1 0.1

10 1.0

过滤法

0.1 0.1

1 0.5

10 2.0

表 8.4.8-2 置换法所需最小砂重

天平感量

(mg)

比重瓶容积(mL)

50 100 200 250 500 1000

1 0.5 1.0 2.0 2.5 5.0 10.0

10 2.0 2.0 3.0 4.0 7.0 12.0

8.5 数据处理分析

8.5.1 拦水坝、拦砂坝监测数据处理分析应符合本规范第 4.7.1~4.7.10 条的规定。

8.5.2 拦水坝、拦砂坝监测成果应包括原始监测资料、计算资料、监测报告书、日常巡查

记录、年度巡查及特殊巡查报告等。

8.5.3 监测成果整理和监测数据分析应符合本规范第 6.9.3、6.9.4 条的规定。

8.5.4 拦水坝、拦砂坝监测每年应进行 1 次专门数据分析,下列情况宜增加专门数据分析:

1 拦水坝、拦砂坝竣工验收时;

2 拦水坝、拦砂坝安全检查评价时;

3 拦水坝、拦砂坝出现险情状态时。

Page 48: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40

9 采空区与井巷监测

9.1 一般规定

9.1.1 有色金属工业矿山应根据采空区性质、矿区地层及采空区变形特点,对采空区地表、

采场、井巷、有害气体及地下水渗流等进行监测。

9.1.2 采空区与井巷监测等级宜选择三等或四等。

9.1.3 监测使用的仪器设备应经检定合格,并应在检定有效期内,监测使用的元器件宜进

行标定。

9.2 采空区监测

9.2.1 监测基准点应布设在采空区形成的移动盆地外的位置。

9.2.2 监测基准网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 4.2 节的有关规定。

9.2.3 采空区地表监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监测点应布设在下沉盆地边界、盆地内最大下沉点和拐点位置;

2 应沿矿体走向和倾向布设主监测线,监测点间距应符合表 9.2.3 的规定:

表 9.2.3 监测点间距

平均开采深度 H0(m) H0≤50 50<H0≤100 100<H0≤200 200<H0≤300 H0>300

监测点间距(m) 5~10 10~15 15~20 20~25 25~30

注:每个移动盆地的监测点不宜少于 5 个。

3 监测点宜等距布设,在下沉盆地的边界外每个方向应延伸布设 2 个监测点;

4 开采工作面沿矿体走向长度大于 1.4 倍的平均开采深度加 50m 时,应布设主监测

线,并应沿矿体倾向布设 2 条监测线,监测线的间距不应大于 50m;

5 当开采急倾斜矿体时,除布设主监测测线外,还应在预计的采空区上方不良地质

处沿走向布设一条监测线,监测线的间距不应大于 30m;

6 受下沉盆地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监测点布设,应符合本规范第 4.3.1、

4.4.1 条的规定。

9.2.4采空区地表监测点应埋设标石,埋设时,应使用仪器标定方向,埋设深度应为0.4m~

0.5m。

9.2.5 采空区地表监测宜包括水平位移监测和垂直位移监测,监测可采用 GNSS 测量法、

视准线法、小角度法、极坐标法、交会法或三角形网等测量方法,监测的技术要求应符

合本规范第 4.3、4.4 节的有关规定。

9.2.6 采场监测应包括顶板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监测,矿柱、顶板支撑柱及围岩地压监测。

9.2.7 采场监测基准点应埋设在与采场相通的巷道、且岩体稳定的位置。

9.2.8 采场顶板水平位移监测宜采用极坐标法,也可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方法。

9.2.9 采场顶板垂直位移监测宜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也可采用三维激光扫

描方法。

Page 49: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41

9.2.10 采场的矿柱、顶板支撑柱及围岩地压监测宜使用光弹性应力计与数码相机,也可

使用压力盒。

9.2.11 地压监测点宜布设在矿柱、顶板支撑柱和围岩上,也可在接近采空区的巷道沿采

空区方向钻孔布设,应力传感器应安设在钻孔内。

9.2.12 采空区监测周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开采前,应进行首期监测;

2 开采期间,监测点宜 1 月~2 月监测 1 次;

3 采矿结束后,应在停采线两侧沿矿体走向的监测线上布设监测点,数量不应少于

5 个,应 2 个月监测 1 次;变形速率不大于 0.15mm/d 时,可停止监测。

9.3 井巷监测

9.3.1 井巷监测应在距离开挖面不大于 2m、不良地质作用、衬砌结构有裂缝的位置布设

监测断面。

9.3.2 井巷开挖后,应进行围岩地质状况的观察和记录,并应进行工程地质特征的描述;

井巷支护完成后,应进行喷层表面观察和记录,并应进行巷道位移监测。

9.3.3 井巷位移监测宜包括表面位移监测和围岩内部位移监测。

9.3.4 井巷位移监测点应按断面布设,监测断面与开挖工作面的距离不应大于 2m;每

50m~100m 宜布设 1 个监测断面;在断层和破碎带位置应布设监测断面。

9.3.5 井巷位移监测的基准点,应埋设在监测对象外稳定位置或横洞内。

9.3.6. 井巷表面位移监测应包括净空收敛监测和拱顶下沉监测,监测点位应共用。

9.3.7 净空收敛监测可采用十字布点法或双十字布点法,并应符合本规范第 F.1 节的规定。

9.3.8净空收敛间距测量可采用收敛计或全站仪,距离测量技术指标应符合本规范第 4.2.6

条的规定。

9.3.9 拱顶下沉量测量可采用精密水准仪或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9.3.10 井巷围岩内部位移监测应采用位移计,并应符合本规范第 F.2 节的规定。

9.3.11 位移计宜在开挖前埋设,并宜距离开挖面不大于 2m,观测范围不应小于巷道跨度

的 1.5 倍,孔内监测点数量不应少于 4 个。

9.3.12 井巷位移监测周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首期监测应在爆破后的 24h 内,并应在下一循环爆破前进行;

2 采准巷道掘进工作面 50m 以内应每天 1 次,掘进工作面 50m 以外应每周 2 次;

3 永久巷道掘进后的 10 天内应每天 1 次,10 天后应每周 2 次,一个月后应每周 1

次,3 个月后应每月 1 次~3 次;

4 监测变形速率变大时,应加密监测次数。

9.4 有害气体及粉尘监测

9.4.1 采空区与井巷的主要有害气体监测宜包括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沼气(瓦斯)、二

Page 50: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42

氧化硫和硫化氢等。

9.4.2 有害气体监测宜建立定时监测、人工定点监测与在线监测相结合的监测体系。

9.4.3 一氧化碳监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无机含碳化合物测定的

规定;氮氧化物监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无机含氮化合物测定的

规定;二氧化硫和硫化氢监测测方法应符合符合国家有关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硫化物

测定的规定。

9.4.4 矿山应配置用于人工定点监测的便携式有毒有害气体监测报警仪,报警仪并应具有

报警参数设置和自动声光报警功能。

9.4.5 矿山应配置用于人工定点监测的便携式粉尘检测仪,检测仪并应具有粉尘超标时的

自动声光报警功能。

9.4.6 矿山宜采用传感器监测一氧化碳或二氧化氮,传感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个生产中段和分段的进、回风巷采场位置,应设置一氧化碳或二氧化氮传感器;

2 压入式通风的独头掘进巷道,应在距回风出口 5m~10m 处设置一氧化碳或二氧化

氮传感器;抽出式和混合式通风的独头掘进巷道,应在风筒出风口 10m~15m 处设置一

氧化碳或二氧化氮传感器;

3 带式输送机滚筒下风侧 10m~15m 处应设置一氧化碳和烟雾传感器;

4 传感器应垂直悬挂,距巷壁不应小于 0.2m,一氧化碳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距顶板

不应大于 0.3m,二氧化氮传感器距底板应不大于 1.6m。

9.4.7 开采高含硫矿床的地下矿山,应在每个生产中段和分段的进、回风巷采场位置设置

硫化氢和二氧化硫传感器,硫化氢和二氧化硫传感器距底板应不大于 1.6m。

9.4.8 有害气体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的组成和建设,应符合行业标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AQ2031 的有关规定。

9.4.9 矿山宜对地温梯度、水平地温分布及巷道围岩调热圈进行监测。

9.5 地下水渗流监测

9.5.1 下列情况时,应进行地下水渗流监测:

1 地下水位升降影响采空区或巷道施工;

2 施工或环境条件改变,造成地下水位和孔隙水压力变化;

3 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区域性地面沉降。

9.5.2 地下水渗透监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布设在有渗水的地质构造部位;

2 断层、破碎带应布设监测点;

3 监测外水压力时,监测点应布设在外水压力作用面与地下水相通的裂隙上;

4 外水压力均匀的部位,监测点应布设 1 个~2 个渗压计,外水压力不均匀的部位,

应加密布设渗压计;

5 监测内水压力时,应布设在渗水量最大的位置。

Page 51: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43

9.5.3 渗透压力监测应采用测压管或孔隙水压力计。

9.5.4 测压管的安装应符合本规范第 D.1 节的有关规定,孔隙水压力计的安装与埋设应符

合本规范第 D.2 节的有关规定。

9.5.5 地下水渗流监测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动态监测时间不应少于 1 个水文年;

2 孔隙水压力变化影响工程安全时,应在水压力降至安全值后停止监测。

9.6 数据处理分析

9.6.1 采空区与井巷监测数据处理分析应符合本规范第 4.7.1~4.7.10 条的规定。

9.6.2 监测数据应注明开挖方法和施工工序,以及开挖面与监测点的距离。

9.6.3 表面位移监测,应整理绘制位移-时间曲线、位移-开挖面距离曲线、位移速率-时间

曲线。

9.6.4内部位移监测,应绘制孔内各监测点位移-时间关系曲线、位移-开挖进尺关系曲线、

位移随埋设深度变化曲线、位移计所在断面的工程与地质构造图、位移计安装竣工图等。

9.6.5 监测变化量的数据处理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对监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可采用线性回归模型、指数回归模型或多项式回归

模型等非线性回归模型;

2 只有一个影响因素时,可采用一元回归分析方法;存在多个影响因素时,宜采用

逐步回归分析方法;

3 观测值近似呈等时间间隔时,可采用灰色建模方法;

4 动态监测获得时序数据,可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模分析;

5 建立监测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后,应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和分析;

6 需要利用监测量与影响因素关系模型进行监测量趋势预报时,应给出预报结果的

误差范围和适用条件。

Page 52: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44

10 排土场监测

10.1 一般规定

10.1.1 排土场监测宜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深层位移、浸润线、降雨量、孔隙水压

力、渗透流量、混浊度监测和巡视检查。

10.1.2 排土场的监测等级应符合表 10.1.2 的规定。

表 10.1.2 排土场监测等级

监测等级 排土场设计等级

二等 一等、二等

三等 三等

四等 四等

10.1.3 一等、二等排土场应进行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深层位移、浸润线和降雨量监测,

可进行孔隙水压力、渗透流量和混浊度监测;三等、四等排土场应进行水平位移和垂直

位移监测。

10.1.4 排土场监测周期,监测设施安装半年内应每半月监测 1 次;半年后可每月监测 1

次;排土场排土完成后无变化时,可停止监测;遇下列情况时,应加密监测次数:

1 地震、连续降雨、暴雨及台风后;

2 位移量或位移速率增大;

3 渗水情况发生变化;

4 排土场排土作业前、后。

10.2 水平位移监测

10.2.1 排土场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监测断面宜布设在最大坡高处、地基地质条件复杂处及运行有变形的位置;

2 坡顶眉线平台应布设 1 排监测点,每 30m~60m 高差应布设 1 排监测点,每个排

土场不应少于 3 排监测点;

3 坡底有挡土墙的排土场,应在挡土墙顶面布设 1 排监测点;

4 监测点的间距,边坡长度小于 300m 时,宜为 20m~100m;边坡长度大于 300m 时,

宜为 50m~200m;边坡长度大于 1000m 时,宜为 100m~300m。

10.2.2 监测点和基准点底座埋入土层的深度不应小于 1.0m,冰冻区应深入冰冻层以下

0.5m。

10.2.3 排土场水平位移监测宜采用视准线法、极坐标法或 GNSS 法等,监测技术要求应

符合本规范第 4.3 节的有关规定。

10.3 垂直位移监测

Page 53: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45

10.3.1 排土场垂直位移监测点位与水平位移监测点位应共用。

10.3.2 排土场垂直位移监测可采用水准测量或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等方法。

10.3.3 采用水准测量方法监测垂直位移,应符合本规范第 4.2.9、4.2.10 条的规定。

10.3.4 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监测垂直位移,应符合本规范第 4.4.6 条的规定。

10.4 其它监测

10.4.1 一等、二等排土场的深层位移监测宜采用测斜仪,并应符合本规范第 5.5.2 条的规

定。

10.4.2 排土场渗流监测宜包括渗流压力监测和渗流量监测,渗流压力监测应符合本规范

第 6.4.4 条的规定,渗流量监测应符合本规范第 6.4.5~6.4.8 条的规定。

10.4.3 排土场宜进行降雨量监测,并应符合本规范第 6.6 节的有关规定。

10.4.4 排土场巡视检查可分为日常巡查、年度巡查和特别巡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日常巡查应规定巡查的路线、次序、部位、内容和方法,宜以观察描述为主,可

定性评价;

2 年度巡查应按规定的巡查项目进行巡查;

3 特别巡查应对排土场出现险情的部位、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安全监测设施可靠性

等进行专项安全巡查,宜通过勘察、监测等手段进行评价。

10.4.5 排土场巡视检查项目应包括排土场巡查、监测设施巡查和周边环境巡查,并应符

合下列规定:

1 排土场巡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坡顶及中间平台的平整程度、裂缝、塌陷、积水和植物滋生等情况;

2)边坡裂缝、冲沟、滑坡、滚石、塌陷及渗流出溢等现象;护坡植被情况,护

坡砌石翻起、松动、塌陷、架空等现象;

3)排水系统通畅情况,裂缝或损坏;沟内垃圾、泥砂淤积和植物滋生等现象;

4)坡脚地基裂缝、滑动或底鼓等现象;

5)坡脚防护及拦碴工程裂缝或损坏情况。

2 监测设施巡查应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深层位移、渗流、降雨量等设施的完

好状况和运行情况;

3 周边环境巡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周边地表径流、地下水和泉水出露情况;

2)周边地面裂缝、地面沉陷、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等地质灾害现象;

3)周边危害排土场安全的违章施工和采选作业。

10.5 数据处理分析

10.5.1 排土场监测数据处理分析应符合本规范第 4.7.1~4.7.10 条的规定。

10.5.2 排土场监测成果应包括原始监测资料、平差计算资料、监测报告书、日常巡查记

Page 54: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46

录、年度巡查及特别巡查报告等。

10.5.3 监测成果整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监测数据和现场巡查的记录应完整、准确,并应有监测、检查条件的情况说明、

影像资料,记录应具有时效性和可追溯性;

2 应对监测数据中监测物理量进行计算、完成监测成果报告和相关图表的制作,经

分析判定出现变形情况时,应上报;

3 监测成果应项目齐全、数据准确、图表完整,并应有文字说明。

Page 55: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47

11 特殊土监测

11.1 一般规定

11.1.1 特殊土监测宜包括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和冻土地基及特殊土上的建筑物与构筑物

的监测。

11.1.2 特殊土地区边坡与滑坡、基坑监测内容应符合本规范第 5、7 章的有关规定。

11.1.3 边坡与滑坡监测时间,湿陷性黄土地区不应少于 3 年,膨胀土地区、冻土地区不

应少于 5 年。

11.1.4 特殊土地基的监测周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期间宜每周监测 1 次;

2 竣工后第 1 年宜每 20d 监测 1 次,第 1 年后宜每 30d 监测 1 次;

3 当符合本规范第 11.1.3 条规定,且变形稳定时,可停止监测。

11.1.5 特殊土上的建筑物与构筑物变形监测应符合本规范第 4 章的有关规定。

11.1.6 特殊土的变形监测方法、仪器和精度应符合本规范第 4 章的有关规定,其它监测

元器件宜进行标定,监测仪器应满足精度要求。

11.2 湿陷性黄土监测

11.2.1 湿陷性黄土地区岩土工程监测宜包括建筑物与构筑物监测和地基土监测,建筑物

与构筑物监测宜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和倾斜监测,地基土监测宜包括地面变形、含

水量和降雨量监测。

11.2.2 湿陷性黄土地区变形监测应符合本规范第 4 章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准点宜布设在监测范围外不受湿陷变形影响的基岩露头或非湿陷性土层内,缺

乏基岩露头或非湿陷性土层时,应采用深埋式基准点,基准点基础应埋设在湿陷影响深

度以下不小于 0.5m;

2 地面变形监测点宜沿建筑物与构筑物外轮廓线散水外 0.5m~1.0m 布设,间距宜

按表 11.2.2 确定;

表 11.2.2 地面变形监测点间距(m)

地基湿陷等级 建筑类别

甲 乙 丙 丁

Ⅰ 15~18 18~20 20~22 20~24

Ⅱ 12~15 15~18 18~20 20~22

Ⅲ 9~12 12~15 15~18 18~20

Ⅳ 6~9 9~12 12~15 15~18

3 在建筑物与构筑物拐角处及给排水管线、水池、水沟等位置应布设监测点。

11.2.3 地基土含水量监测点宜在建设用地范围内均匀布设,每一场地平面上的监测点数

量不应少于 6 个,在建筑物与构筑物角点及给排水管线、水池、水沟等位置应布设监测

Page 56: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48

点,监测点水平间距宜为 10m~20m,竖向间距宜为 0.5m~1.0m,湿陷等级为Ⅲ级、Ⅳ

级时宜取小值,湿陷等级为Ⅰ级、Ⅱ级时宜取大值,监测深度宜大于场地湿陷性地层底

部以下 1.0m。

11.2.4 含水量监测传感器精度应为 2%,埋设方式应符合本规范附录 G 的规定,监测周

期应与变形监测周期一致。

11.2.5 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采用强夯法施工时,振动和噪音监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工程容许振动标准》GB50868 和《爆破安全规程》GB6722 的有关规定;湿陷性黄土

地区地基采用预浸水法地基处理施工时,浸水坑与既有建筑物的距离小于 50.0m 时,应

在浸水坑与既有建筑物之间布设变形监测点和地基土含水量监测点,监测点间距应符合

本规范第 11.2.3 条的规定。

11.2.6 地基湿陷等级为Ⅲ、Ⅳ级、且地基基础设计为甲级的建筑物与构筑物场地和新建

厂矿,宜布设 1 个雨量计,雨量监测应符合本规范第 6.6 节的有关规定。

11.2.7 数据处理及资料整理宜符合本规范第 4.7.1~4.7.10 条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校核观测数据,并应计算每个监测点的单次变化值和累计变化值,应绘制监测

点累计变形值-时间变化曲线;

2 应绘制建筑物与构筑物的变形曲线,应计算建筑物与构筑物的平均变形幅度、相

对挠曲以及局部倾斜、变形速率;

3 应绘制降雨量-地基土含水量曲线;

4 应绘制地基土含水量-竖向变形量变化曲线;

5 应编写单期监测报告和最终监测报告。

11.3 膨胀土监测

11.3.1 膨胀土地区岩土工程监测宜包括建筑物与构筑物监测和地基土监测,建筑物与构

筑物监测宜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和倾斜监测,地基土监测宜包括地面变形、含水量、

地温、膨胀力、降雨量和地表裂缝监测。

11.3.2 膨胀土地区变形监测应符合本规范第 4 章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准点宜布设在监测范围外不受地基土胀缩变形影响的基岩露头或非膨胀性土层

内,缺乏非膨胀性基岩露头或非膨胀性土层时,应采用深埋式基准点,基准点基础应埋

设在大气影响深度以下不小于 0.5m,基础周围宜使用砂与膨胀土隔离;

2 地面变形监测点宜沿建筑物与构筑物外轮廓线散水外 0.5m~1.0m 处布设,间距

应按表 11.3.2 确定;

表 11.3.2 地面变形监测点间距(m)

地基胀缩等级 工程重要性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Ⅰ 15~18 18~20 20~25

Ⅱ 12~15 15~18 18~20

Page 57: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49

续表 11.3.2 地面变形监测点间距(m)

地基胀缩等级 工程重要性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Ⅲ 9~12 12~15 15~18

3 在建筑物与构筑物角点及给排水管线、水池、水沟等位置应布设监测点。

11.3.3 地基土含水量监测点和地温监测点宜在建设用地范围内均匀布设,每一场地平面

上的监测点数量不应少于 6 个,在建筑物与构筑物角点及给排水管线、水池、水沟等位

置应布设监测点,监测点水平间距宜为 10m~15m,竖向间距宜为 0.5m~1.0m,胀缩等

级为Ⅲ级时宜取小值,胀缩等级为Ⅰ级时宜取大值,监测深度宜大于大气影响深度以下

1.0m。

11.3.4 含水量监测传感器精度应为 2%,地温传感器精度应为 0.1℃,埋设方式应符合本

规范附录 G 的规定,监测周期应与变形监测周期一致,在干旱和连续降雨后应增加监测

次数。

11.3.5 地基胀缩等级为Ⅱ、Ⅲ级、且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的建(构)筑场地和新建厂

矿,宜布设 1 个雨量计,雨量监测应符合本规范第 6.6 节的有关规定。

11.3.6 地基膨胀力监测点宜沿建筑物与构筑物外轮廓线散水外 0.5m~1.0m 处布设,每一

场地监测点数不应少于 6 个,监测点水平间距宜为 10m~15m,胀缩等级为Ⅲ级时宜取

小值,胀缩等级为Ⅰ级时宜取大值,埋设深度应为基础底深度,监测周期应与变形监测

周期一致。

11.3.7 数据处理及资料整理宜符合本规范第 11.2.7 条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绘制地温-时间曲线;

2 应绘制不同监测时间的膨胀力沿深度的分布曲线;

3 应绘制膨胀力-降雨量曲线、膨胀力-含水量曲线和膨胀力-时间曲线。

11.4 冻土监测

11.4.1 冻土地区岩土工程监测宜包括建筑物与构筑物监测和地基土监测,建筑物与构筑

物监测宜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和倾斜监测,地基土监测宜包括地面变形、含水量、

地温、冻胀和降雨量监测。

11.4.2 冻土地区变形监测应符合本规范第 4 章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准点宜布设在监测范围外不受地基土冻胀变形影响的基岩露头或非冻胀性土层

内,缺乏基岩露头或非冻胀性土层时,应采用深埋式基准点,基准点基础应埋设在冻胀

影响深度以下 3.0m,地面 1.0m 以下的基准点周围宜用砾石、碎石与土隔离;

2 地面变形监测点宜沿建筑物与构筑物外轮廓线散水外 0.5m~1.0m 布设,间距应

按表 11.4.2 确定。

表 11.4.2 地面变形监测点间距(m)

Page 58: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50

地基冻胀类别 工程重要性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弱冻胀 15~18 18~20 20~25

冻胀 12~15 15~18 18~20

强冻胀、特强冻胀 9~12 12~15 15~18

11.4.3 冻胀监测应采用冻胀计进行,冻胀计的安装与埋设应符合本规范附录 G 的规定。

11.4.4 地温监测应采用温湿计进行,温湿计的精度应不大于 0.1℃,温湿计的安装与埋深

应符合本规范附录 H 的规定。

11.4.5 冻土地区地基使用期间的监测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冻土以冻结状态用作地基时,在地基使用期间应全程监测;

2 冻土以逐渐融化状态用作地基时,监测时间不应少于 5 年;

3 冻土以预先融化状态用作地基时,监测时间不应少于 3 年。

11.4.6 冻土建筑地基地温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冻土建筑地基地温监测内容应包括年平均地温及持力层范围内的地温变化状态;

2 年平均地温监测点应布设在场地的中心位置,地温变化状态监测点宜按东西方向

和南北方向分别布设 1 个监测断面,每个监测断面的监测点不应少于 2 个,建筑物与构

筑物边长大于 20m 时,监测断面间距应为 10m~20m;

3 年平均地温监测点的深度应大于 15m;

4 地温变化状态监测点的深度应大于融化深度 3m,并不应小于 8m;深度小于 10m

时,竖向间距应为 0.5m,深度大于 10m 时,竖向间距应为 1.0m。

11.4.7 冻土上限和下限确定方法、冻土地温特征参数计算以及冻土钻探方法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324 的有关规定。

11.4.8 对地基采用的防止冻胀措施与消除融沉措施的适用性及效果进行监测,应符合现

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 的有关规定。

11.4.9 地基冻胀力监测点宜沿建筑物与构筑物外轮廓线散水外 0.5m~1.0m 处布设,间距

宜为 10m~15m,每一场地监测点数不应少于 6 个,地基冻胀类别为特强冻胀时宜取小

值,地基冻胀类别为弱冻胀时宜取大值,埋设深度应为基础底深度,监测周期应与变形

监测周期一致。

11.4.10 数据处理及资料整理宜符合本规范第 11.2.7 条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绘制不同监测时间的冻土地温沿深度的分布曲线;

2 应绘制冻胀力-含水量曲线和冻胀力-时间曲线。

Page 59: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51

附录 A 位移点标石与标志

A.1 水平位移基准点标石

A.1.1 水平位移基准点混凝土基本标石的规格与埋设应符合图 A.1.1 的规定。

图 A.1.1 水平位移基准点混凝土基本标石的规格与埋设

注:图中尺寸单位为毫米(mm)。

A.1.2 水平位移基准点普通标石的规格与埋设应符合图 A.1.2 的规定。

图 A.1.2 水平位移基准点普通标石的规格与埋设

注:图中尺寸单位为毫米(mm)。

A.1.3 混凝土建筑顶标石的规格与埋设应符合图 A.1.3 的规定。

图 A.1.3 混凝土建筑顶标石的规格与埋设

注:图中尺寸单位为毫米(mm)。

Page 60: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52

A.2 观测墩标石与标志

A.2.1 观测墩标石的规格与埋设应符合图 A.2.1 的规定。

图 A.2.1 观测墩标石的规格与埋设

注:图中尺寸单位为毫米(mm)。

A.2.2 表面位移观测墩的制作与埋设宜符合图 A.2.2 的规定。

B B

250

150

3

2

1

1200-3000

>500

4

立柱钢筋图B--B

4×Φ 12

Φ 6

180

180

200

250

俯视图

根据冻

土层厚

度确定32

图 A.2.2 表面位移观测墩的规格与埋设

1-观测墩底座;2-立柱;3-强制对中底板;4-保护装置

注:图中尺寸单位为毫米(mm)。

A.2.3 建筑物与构筑物位移监测点墙或柱标志规格与埋设宜符合图 A.2.3 的规定。

图 A.2.3 建筑物与构筑物位移监测点墙或柱标志的规格与埋设

1-墙或柱;2-钢筋 Φ16~Φ20;3-混凝土

注:图中尺寸单位为毫米(mm)。

Page 61: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53

A.3 垂直位移基准点标石

A.3.1 深埋钢管基准点标石的规格与埋设应符合图 A.3.1 的规定。

图 A.3.1 深埋钢管基准点标石的规格与埋设

注:图中尺寸单位为毫米(mm)。

A.3.2 浅埋钢管基准点标石的规格与埋设应符合图 A.3.2 的规定。

图 A.3.2 浅埋钢管基准点标石的规格与埋设

A.3.3 墙体上水准标志的规格与埋设应符合图 A.3.3 的规定。

图 A.3.3 墙体上水准标志的规格与埋设

注:图中尺寸单位为毫米(mm)。

A.3.4 水准基准点标石的规格与埋设宜符合图 A.3.4 的规定。

Page 62: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54

1

1

2

3

4

23

4

400

700

200

400

300

200

300

100

150

200

70

200

(a)基岩水准标石(b)普通混凝土水准标石

图 A.3.4 水准基准点标石的规格与埋设

1-混凝土盖板;2-内盖;3-水准标志;4-浇筑混凝土

注:图中尺寸单位为毫米(mm)。

A.3.5 静力水准测量安装宜符合图 A.3.5 的规定。

432

1

冻土层

非冻土层 非冻土层

冻土层

500

300

200

52

1

5

根据冻

土层厚

度确定

图 A.3.5 静力水准测量安装

1-静力水准仪;2-螺纹支撑杆;3-液体连通管;4-混凝土基座;5-静力水准仪底板

注:图中尺寸单位为毫米(mm)。

Page 63: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55

附录 B 深层位移监测设备的安装与埋设

B.1 测斜管的安装与埋设

B.1.1 测斜管造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埋设测斜管时,宜采用钻机造孔;

2 测斜管钻孔直径不宜小于 110mm,钻孔时,应保持钻杆处于铅垂状态;可采用泥

浆护壁;采用套管护壁时,测斜管安装后,套管应能拔出;

3 钻孔深度应进入基岩或监测对象底部以下 0.5m~2m,钻孔铅直度偏差为每 50m

孔深不应大于 1°;

4 钻孔完毕,应测量孔深。

B.1.2 测斜管安装(图 B.1.2)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埋设前,应检查钻孔深度、孔底高程、孔内水位、塌孔情况以及测斜管加工质量、

各管段长度、接头、管帽等,并应记录;

2 安装过程中,测斜管中的一对导槽应垂直于变形方向;接管时,应对正导槽,每

节测斜管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 1°;

3 测斜管管底应封闭,测斜管两端接头处宜采用外丝扣,应使用外箍接头相连,管

接头应密封;

4 测斜管底端应进入基岩或监测对象底部以下 0.5m~2m;

5 测斜管安装完毕,宜采用粗砂回填至地面,回填时不应批量倾倒,可冲水密实。

图 B.1.2 测斜管安装

1-测斜仪;2-数据线/钢丝绳;3-导向轮;4-测斜管;5-导槽;6-钻孔;

7-粗砂回填;8-沉积段;9-保护墩

B.1.3 测斜管管口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斜管安装完毕,应设置管口保护设施;

2 管口保护设施可采用混凝土预制件、现浇混凝土或砖石砌筑,设施应能防止雨水

流入测压管和人畜破坏;

3 保护设施尺寸和形式应根据监测方法确定,采用在线监测时,还满足在线监测仪

表的接线要求。

6

7

2

1

8

9

4

5

3

Page 64: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56

B.2 单点沉降计的安装与埋设

B.2.1 单点沉降计造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点沉降计宜采用钻机造孔;

2 钻孔直径宜为 90mm~110mm,钻孔时,宜保持钻杆处于铅垂状态;可采用泥浆

护壁;

3 钻孔深度应进入基岩或监测对象底部以下 0.5m~1.0m,钻孔铅垂度偏差为每 50m

孔深不应大于 1°;

4 钻孔完毕,应测量孔深。

B.2.2 单点沉降计安装埋设(图 B.2.2)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埋设前,应检查钻孔深度、塌孔以及测杆加工质量、接头等,并应记录;

2 锚头与测杆连接宜使用等径接头,锚头应与孔底直接接触;

3 锚头安装至孔底后,孔底应灌入水泥砂浆 1m~2m;

4 测杆顶部应安装传感器和沉降盘,传感器应为满量程;

5 单点沉降计安装完毕,待水泥砂浆沉淀 2h 后,应回填细沙至地面;

6 单点沉降计安装完成后的 3d~5d 内,沉降盘上部不得碾压。

图 B.2.2 单点沉降计安装埋设

1-沉降盘;2-传感器;3-测杆;4-护管;5-护管接头;6-细砂;

7-水泥砂浆;8-锚头;9-灌浆管

注:图中尺寸单位为毫米(mm)。

B.2.3 单点沉降计管口保护的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 B.1.3 条的规定。

Page 65: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57

附录 C 测力计与应力计的安装

C.0.1 锚索测力计的安装(图 C.0.1)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力计与垫板之间应平整光滑;

2 测力计及锚索垫板面应与锚索孔轴线垂直。

1 2 3 4 5

图 C.0.1 锚索测力计的安装

1-锚索孔;2-锚索垫板;3-测力计;4-锚具;5-锚索

C.0.2 钢筋计的安装应符合图 C.0.2 的规定。

1 2 3

图 C.0.2 钢筋计的安装

1-钢筋;2-钢筋计;3-焊接头

Page 66: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58

附录 D 渗流监测仪器的安装与埋设

D.1 测压管的安装与埋设

D.1.1 测压管造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埋设测压管时,宜采用人工或钻机造孔;

2 埋设单管时,钻孔直径不宜小于 100mm;埋设多管时,每增加一根测压管,孔径

应至少扩大 1 级,根据测压管的数量及管径,应自上而上逐级扩径、逐级成孔与逐管埋

设;

3 钻孔铅垂度偏差应小于 3º,钻孔深度至坝体控制浸润线深度以下不应小于 3m;

4 造孔宜采用干法岩芯钻进,应采用套管护壁,套管壁上应钻透水孔;

5 钻孔完毕,应测量孔深。

D.1.2 测压管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压管应由导水管段和进水管段组成,进水管段长度不应小于 1m,可用铁管管材

加工制作,开孔面积宜为铁管面积的 8%~10%,孔眼形状宜采用梅花形控制,孔眼排

列应均匀,内壁应无毛刺;导水管段长度应根据浸润线设计深度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2 测压管外部应包扎 200g/m2~300g/m

2 土工布,管底应封闭,不宜留沉淀管段,进

水管段也可采用与导水管段等直径的多孔聚乙烯过滤管或透水石管制作;

3 进水管段顶端与导水管段应相连,两端接头处宜采用外箍接头相连,测压管结构

应符合图 D.1.2 的规定。

图 D.1.2 测压管结构

1-进水孔;2-土工织物过滤层;3-外缠铅丝;4-金属管或硬工程塑料管;

5-管盖;6-电缆出线及通气孔

D.1.3 测压管安装埋设(图 D.1.3)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埋设前,应检查钻孔深度、孔底高程、孔内水位、塌孔情况,以及测压管加工质

4

56

3

2

1

中心

线

Page 67: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59

量、各管段长度、接头、管帽等,并应记录;

2 放入测压管前,应先在孔底充填 10cm 厚的反滤料;放入测压管的过程中,应将

测压管逐根对接放入孔内,应在测压管与孔壁间回填反滤料,并应逐层夯实至设计进水

段高程;

3 反滤料的渗透系数宜大于周边土体的 10 倍~100 倍,反滤料回填前应使用清水清

洗,并应风干,反滤料不得进入测压管。

图 D.1.3 测压管安装埋设

1-反滤料;2-测压管;3-细砂;4-封孔料;5-管盖

D.1.4 测压管封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于不需要监视渗透的非反滤料孔段,应进行密闭处理,对一孔埋设多个分层监

测点,各分层监测点间应采取隔离止水措施,充填封孔料前,宜在导管外叠套橡皮圈或

油毛毡圈 2 层~3 层;

2 封孔料宜采用膨润土球或高崩解性粘土球,土球应由直径 5mm~10mm 的不同粒

径组成,可掺入 10%~20%的同质土料,应风干,不宜日晒或烘烤;封孔时应逐粒放入

孔内,应逐层捣实;管口以下 1m~2m 应采用夯实法回填;

3 封孔至设计高程后,应向管内注水,注水水面应超过泥球段顶面。

D.1.5 灵敏度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灵敏度试验应在测压管安装、封孔完毕、且库水位处于稳定期进行;

2 试验前,应在测定管中水位后再向管内注水;

3 进水段周边为黏土料时,注水量宜为每米测压管容积的 3 倍~5 倍;

4 进水段周围为砂土料时,注水量宜为每米测压管容积的 5 倍~10 倍,注水后应持

续观测水位,并应恢复到注水前的水位;

5 对于黏土,注水水位在 120h 内降至原水位时,应判为合格;

6 对于粉质黏土,注水水位在 24h 内降至原水位时,应判为合格;

7 对于砂砾土,注水水位在 1h~2h 降至原水位或注水后水位升高小于 3m~5m 时,

应判为合格;

8 测压管埋设后,应检验封孔止水的有效性。

4

3

21

5

1

Page 68: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60

D.1.6 测压管管口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压管通过灵敏度试验合格后,应设置管口保护设施;

2 管口保护设施可采用混凝土预制件、现浇混凝土或砖石砌筑,设施应能防止雨水

流入测压管和人畜破坏;

3 管口保护设施的尺寸和形式应根据测压管水位的监测方法而定,采用自记或遥测

装置时,应满足测量仪表的要求。

D.2 孔隙水压力计的安装与埋设

D.2.1 孔隙水压力计的安装与埋设可采用坑式埋设法、钻孔埋设法或水平浅钻埋设法。

D.2.2 坑式埋设法(图 D.2.2)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在监测点处开挖坑槽,坑槽深度宜大于 0.4m,经水饱和后的渗压计应安放在坑

槽内;并应采用细沙回填至地面;

(a)平面图(b)A-A剖面图

图 D.2.2 坑式埋设

1-压力计;2-细砂;3-连接电缆

2 孔隙水压力计的连接电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连接电缆可沿地面开挖沟槽敷设;横穿防渗体敷设时,应在电缆外套阻水环;

在堆石地段敷设时,应增设保护管;进入监测室内时,应采用钢管保护;

2)连接电缆不得相互交叉,并应留有敷设裕度,敷设裕度应根据敷设的介质材

料、位置和高程确定,宜为敷设长度的 5%~10%;

3)连接电缆上方的回填土安全覆盖厚度,采用粘性土覆盖不应小于 0.5m,采用

堆石覆盖不应小于 1m。

D.2.3 钻孔埋设法(图 D.2.3)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钻孔孔径应根据孔中埋设的仪器数量确定,宜为 Φ108mm~Φ146mm,成孔后,

应在孔底铺设中粗砂垫层,垫层厚度宜为 20cm;

2 孔隙水压力计的连接电缆,应增设软管套护,并应铺以与压力计相连的铅丝;埋

设时,应自下而上依次进行,并应依次以中粗砂封埋压力计、以膨润土干泥球逐段封孔;

封孔段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回填料和封孔料应分段捣实;

3 孔隙水压力计在埋设与封孔过程中,应进行检测,不得损坏压力计和连接电缆。

Page 69: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61

(a)单个压力计(b)多个压力计

图 D.2.3 钻孔埋设

1-中粗砂:2-压力计:3-钻孔:4-封孔料:5-连接电缆

D.2.4 水平浅钻埋设法(图 D.2.4)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钻孔深度应为 0.5m,钻孔直径应为 150mm~200mm;

2 孔内无透水裂隙时,可根据需要的深度,在孔底套钻直径 30mm 的孔 1 个,孔内

应充填砾石;

3 孔内采用细砂充填时,应将压力计埋在细砂中,钻孔口应使用盖板封闭,并应使

用砂浆封堵。

图 D.2.4 水平浅钻埋设

1-钻孔壁;2-砾石;3-细沙;4-压力计;5-砂浆;6-电缆;7-盖板

D.3 量水堰安装

D.3.1 量水堰(图 D.3.1)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流量为 lL/s~70L/s 时,宜采用直角三角形量水堰;

2流量为 10L/s~300L/s时,宜采用梯形量水堰,梯形量水堰的边坡坡度宜为 l:0.25,

底边宽度 b 应小于堰上水头 H 的 3 倍,宜为 0.25m~1.5m;

3 流量大于 50L/s 时,宜采用矩形量水堰,堰口 b 应为堰上水头 H 的 2 倍~5 倍,

宜为 0.25m~2m,无侧向收缩的矩形量水堰,水舌两侧的堰墙上应预留通气孔。

Page 70: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62

(a) 直角三角形量水堰 (b) 梯形量水堰(c) 无侧向收缩的矩形量水堰

图 D.3.1 量水堰类型 b-堰底宽度;B-堰口宽度;H-堰上水头;p-槽底至上游水位的高度;

t-堰板外边宽度

D.3.2 量水堰的堰板宜采用不锈钢板制作,堰板过流堰口倒角应为 45°,尖角宜为直径为

0.05mm~1.0mm 的圆角,堰口高的一面应为上游侧。

D.3.3 量水堰安装(图 D.3.3)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安装时,堰板顶应水平,两侧水平高差不应大于 1mm,堰板应竖直,竖直度偏差

不应大于 1°,堰板应与堰槽侧墙垂直,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 2°,堰板侧面应平整,平

整度偏差不应大于 3mm;

2 堰槽段长度应大于堰上水头 H 的 7 倍,并不应小于 2m;

3 堰板上游段应大于堰上水头 H 的 5 倍,并不应小于 1.5m;

4 堰板下游段应大于堰上水头 H 的 2 倍,并不应小于 0.5m;

5 堰槽宽度不应小于堰口最大水面宽度的 3 倍;

6 堰槽两侧侧墙应平行,平行度不应大于 1°,侧墙铅直度不应大于 1°,侧墙前面不

平整度不应大于 3mm,直线度不应大于 5mm;

7 侧墙面与堰槽底面的垂直度不应大于 2°,槽底面沿槽纵向坡降不应大于 1%。

图 D.3.3 量水堰安装

1-水尺或测针;2-堰板;3-侧墙;4-槽底;H-堰上水头;p-槽底至上游水位的高度

D.4 渗压计的安装与埋设

D.4.1 渗压计的安装与埋设可采用坑式埋设法或钻孔埋设法。

D.4.2 坑式埋设法应符合本规范第 D.2.2 条的规定。

D.4.3 钻孔埋设法应符合本规范第 D.2.3 条的规定。

12311

Φ 1050

Φ 660

Φ 500Φ 200

B

有侧向收缩

b

t=p

Hp

B

b

Hp

t=p90°

无侧向收缩

B

有侧向收缩

b

b

150

50

3

1 2

3 421

A-A

AA

3H~5H

H

p=(2~5)H

≥5H ≥2H

Page 71: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63

附录 E 雨量监测设施的安装

E.0.1 雨量监测设施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雨量监测点宜布设在场地平坦、四周空旷的位置,场地周围应设置保护仪器设备

的栅栏;

2 雨量计的结构和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降水量观测规范》SL21 的有关

规定;

3 雨量计的安装高度应为 0.7m,杆式雨量计的安装高度不应超过 4m;

4 雨量计应固定安置于埋入土中的圆形木柱或混凝土基柱上,基柱埋入深度应为地

面以下 1.0m,基柱顶部平整度偏差不应大于 3mm,承雨器口应水平,应使用带圆环的

铁架套住雨量计,铁架应用螺钉或螺栓固定在基柱上;

5 宜在雨量计口安装防风圈。

E.0.2 地面雨量计的安装与埋设(图 E.0.2)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安装雨量计处,应开挖长×宽×深为 2.0m×2.0m×0.5m 的基坑,并应采用粗

砂回填至地面,地面宜种植草皮;

2 在回填粗砂场的中心应设置一个内径大于 20cm 的竖井,井底应使用砖或混凝土

作基座,井深应满足安置于基座上的雨量计器口高出地面 5cm 的要求;

3 雨量计器口周边应设置硬质塑料片或防腐铁皮制作的防溅网格,网格尺寸宜为

150cm×150cm,方格的长、宽、高尺寸应为 5cm×5cm×5cm,在网格中心 20cm×20cm

范围内不应制作方格,雨量计周围 15cm 范围内应制作与整体分离的活动网格;

4 网格应置于草皮上,雨量计应位于网格中心,网格宜与器口同高,与器口相邻的

活动网格的安装高度应低于器口 5cm;

5 地面雨量计不应置于坑内,采用自记雨量计观测时,地下部分宜修建地下室。

(a)平面图(b)剖面图

图 E.0.2 地面雨量计的安装与埋设

1-雨量计;2-内网格;3-外网格;4-粗砂;5-竖井;6-砖或混凝土基座

注:图中尺寸单位为毫米(mm)。

E.0.3 防风雨量计的安装与埋设(图 E.0.3)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安装带有防风圈雨量计的立柱,可使用直径 200mm 木柱、混凝土柱或管径为

3 2 1

5001500

1500

1500

2001 32

5

6

4

150

Page 72: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64

100mm~150mm 的钢管制作,立柱上端应固定一个圆形钢板,钢板直径应为 260mm,

钢板厚度应为 10mm;立柱下端应进行防腐处理,处理后的立柱应埋入地面以下

1.0m~1.5m;

2 放置雨量计的框架,应使用 25mm 扁钢焊制,框架大小应能自如放取无卡阻,并

应能固定仪器,应使用 4 个螺栓将框架固定在立柱顶端钢盘上;

3 应将防风圈套在框架外面,应在上部、中部和下部衬圈处,从相互垂直的四个方

向用连杆与框架连接,并应使用螺栓固定;

4 固定在框架上的防风圈,上部圈口应与器口同高;

5 监测液态降水量时,应增加防风圈,在防风圈的叶片上半部,宜粘贴厚度为 10mm

的泡沫塑料片,并应每年更换 2 次。

图 E.0.3 防风雨量计的安装与埋设

1-叶片;2、4、11-上、中、下衬圈;3、5-箍与连杆;6-框架;

7-改装储水桶;8-螺栓;9-圆形钢板;10-钢管立柱;12-改装漏斗;

13-储水器;14-锁;15-把手;16-观测门;17-塑料泡沫垫

注:图中尺寸单位为毫米(mm)。

1

23

45

6

7

89

10

17

16

151413

12

11

Φ 1050

Φ 660

Φ 500Φ 200

400

250

150

320

300

230

85

800

185

Page 73: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65

附录 F 巷道监测设备的安装与埋设

F.1 巷道表面位移监测

F.1.1 巷道表面净空收敛监测点的布设应符合图 F.1.1 的规定:

(a)十字布点法(b)双十字布点法

图 F.1.1 巷道表面净空收敛监测点的布设

F.1.2 收敛量监测点布设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在监测点处凿直径 42mm、深度 30cm~50cm 的圆孔,圆孔方向应与巷道表面垂

直;

2 应将直径 42mm、长 400mm 的木桩钉入孔内,木桩顶部应安装环形钩或测钉。

F.1.3 十字布点法应分别量测本规范图 F.1.1(a)中 AC、BD、AO、BO 的距离,双十字布

点法应分别量测本规范图 F.1.1(b)中 AC、BD、EF、AO、BO、EO1、BO1 的距离,净空

收敛监测值应为相邻两次量测距离的差值。

F.2 巷道内部位移监测

F.2.1 巷道内部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图 F.2.1)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巷道高宽比不大于 2.0、且围岩为二种以上时,宜选用图 F.2.1(a)、(b)形式;

2 巷道高宽比不大于 2.0 时,且围岩为一种时,宜选用图 F.2.1(c)、(d)形式;

3 巷道高宽比大于 2.0 时,宜选用图 F.2.1(e)形式。

(a) (b) (c) (d) (e)

图 F.2.1 巷道内部位移监测点的布设

B

O C

D

A拱基线

B

O

O1

C

F

D

A

E

B

C

F

A

E

BC

F

A

E

B

A

C

BA

C

B

C

F

A

E

HG

Page 74: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66

附录 G 温湿计的安装与埋设

G.0.1 温湿计的安装与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一土层温湿计的埋设,应从地表层以下 0.5m 处开始埋设,应由上而下埋设至特

殊土影响深度,竖向温湿计的间距应为 0.5m;

2 多土层温湿计的埋设,应在不同土层中埋设温湿计,埋设位置应在每一土层的中

部;

3 温湿计的安装与埋设可采用探井埋设法和钻孔埋设法,温湿计安装后,探井或钻

孔应采用原土回填至地面。

G.0.2 温湿计探井埋设法应符合图 G.0.2 的规定。

图 G.0.2 温湿计探井埋设法

1-探井;2-特殊土层;3-电缆线;4-温湿计

G.0.3 温湿计钻孔埋设法应符合图 G.0.3 的规定。

图 G.0.3 温湿计钻孔埋设法

1-钻孔;2-特殊土层;3-电缆线;4-温湿计

Page 75: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67

附录 H 冻胀计的安装与埋设

H.0.1 冻胀计的安装与埋设应采用钻孔进行,钻孔直径宜为 90mm~110mm;

H.0.2 冻胀计的安装与埋设应符合图 H.0.2 的规定:

1 冻胀计应安装在冻土层中,并应与加长测杆相连,测杆应埋入岩土层中;

2 钻孔壁与测杆之间,应采用细砂回填至地面。

图 H.0.2 冻胀计的埋设

1-冻胀计;2-冻土层;3-加长测杆;4-细砂

Page 76: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68

本规范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它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

按……执行”。

Page 77: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69

引用标准名录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工程摄影测量规范》GB50167

《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324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

《尾矿设施设计规范》GB50863

《建筑工程容许振动标准》GB50868

《爆破安全规程》GB6722

《尾矿库在线安全监测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1108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GB/T32864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AQ2031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

《降水量观测规范》SL21

Page 78: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7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YS/T5229-201X

条文说明

Page 79: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71

修订说明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YS/T5229-201X,经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X 年 XX 月 XX 日

以第 XX 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规范是在原行业标准《岩土工程监测规范》YS/T5229-96 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上

一版的主编单位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院,主要起草人员是高永生,孙祥洲,包

大中。本次修订对原规范进行了全面调整;增加了基本规定、边坡与滑坡监测、尾矿库

监测、基坑监测、拦水坝与拦砂坝监测、采空区与井巷监测、排土场监测、特殊土监测

章节内容。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

执行条文规定,《岩土工程监测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

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

说明不具备与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范规定的参考。

Page 80: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72

目次

2 术语、符号和代号 ............................................................................................ 74

2.1 术语 ............................................................................................................. 74

3 基本规定 ............................................................................................................ 75

4 建筑物与构筑物监测 ........................................................................................ 77

4.1 一般规定 ..................................................................................................... 77

4.2 监测基准网 ................................................................................................. 77

4.3 水平位移监测 ............................................................................................. 78

4.4 垂直位移监测 ............................................................................................. 78

4.5 倾斜监测 ..................................................................................................... 79

4.6 裂缝与挠度监测 ......................................................................................... 79

4.7 数据处理分析 ............................................................................................. 79

5 边坡与滑坡监测 ................................................................................................ 82

5.1 一般规定 ..................................................................................................... 82

5.3 水平位移监测 ............................................................................................. 82

5.5 其它监测 ..................................................................................................... 82

6 尾矿库监测 ........................................................................................................ 84

6.1 一般规定 ..................................................................................................... 84

6.2 巡视检查 ..................................................................................................... 84

6.3 坝体位移监测 ............................................................................................. 84

6.4 渗流监测......................................................................................................85

6.6 雨量监测.... ................................................................................................. 85

6.8 视频监控 ..................................................................................................... 85

6.9 数据处理分析............................................................................................85

7 基坑监测... ......................................................................................................... 86

7.1 一般规定 ..................................................................................................... 86

7.2 巡视检查 ..................................................................................................... 86

7.3 水平位移监测 ............................................................................................. 87

7.4 垂直位移监测 ............................................................................................. 87

7.5 其它监测 ..................................................................................................... 87

7.6 数据处理分析 ............................................................................................. 88

8 拦水坝与拦砂坝监测 ........................................................................................ 89

8.1 一般规定 ..................................................................................................... 89

8.4 其它监测 ..................................................................................................... 89

9 采空区与井巷监测 ............................................................................................ 90

Page 81: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73

9.2 采空区监测 ................................................................................................. 90

9.3 巷道监测 ..................................................................................................... 90

9.4 有害气体及粉尘监测 ................................................................................. 90

9.5 地下水渗流监测 ......................................................................................... 90

10 排土场监测 ...................................................................................................... 91

10.1 一般规定 ................................................................................................... 91

10.2 水平位移监测 ........................................................................................... 91

10.4 其它监测 ................................................................................................... 91

11 特殊土监测 ...................................................................................................... 92

11.1 一般规定....................................................................................................922

11.2 湿陷性黄土监测 ....................................................................................... 92

11.3 膨胀土监测 ............................................................................................... 92

11.4 冻土监测 ................................................................................................... 92

附录 B 深层位移监测设备的安装与埋设 .......................................................... 93

附录 D 渗流监测仪器的安装与埋设 .................................................................. 94

附录 G 温湿计的安装与埋设 .............................................................................. 95

Page 82: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74

2 术语、符号和代号

2.1 术语

2.1.61″级仪器包括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光学经纬仪;0.5″级仪器和 2″级仪器的定义方

法与 1″级仪器定义相同。

2.1.75mm 级仪器包括测距仪、全站仪;1mm 级仪器和 10mm 级仪器的定义方法 5mm 级

仪器定义相同。

Page 83: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75

3 基本规定

3.0.2 本条对岩土工程变形监测等级做出规定。

1 变形监测的精度等级是根据我国的经验,并参考国外标准中有关变形监测的资料,

根据变形点水平位移的点位中误差、垂直位移的高程中误差或相邻变形监测点的高差中

误差划分的,确定。其中,相邻点高差中误差指标是为了适应某些只要求相对沉降量的

监测项目而规定的;

2 变形监测的精度指标值的规定,考虑了设计和施工已确定了的允许变形量的 1/20

作为测量精度值,这样,在允许变形范围之内,能够确保建筑物与筑筑物的安全使用,

且每个周期的监测值能够反映监测体的变形情况。

3 特定方向指根据监测对象特征确定的变形位移方向,如垂直于建筑物边缘的方向、

边坡滑移方向等。水平位移有两个方向,水平位移中误差是矢量方向中误差。特定方向

是一个方向,特定方向水平位移中误差根据误差传播定理是点位中误差的 1/ 2 倍。

3.0.3 中误差是最常用的衡量测量精度的指标,由观测数据按相应的公式计算所得,也称

均方根差。极限误差指在一定观测条件下,测量误差的绝对值不能超过的最大值。极限

误差出现的或然率一般不大于 5%,所以,以二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的规定是合理的。

3.0.4 岩土工程变形监测主要以监测对象变形特征为目的,变形特征具有相对意义,因此

监测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采用独立系统。

3.0.5 水文气象资料、周边环境资料、危险源、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设计文件和施工方案

是编制监测方案的基础资料,通过资料的分析才能编制有针对性的监测方案。

3.0.6 监测方案是实施监测的重要技术依据和文件,为规范岩土工程监测方案,保证监测

成果质量,指导现场监测工作,本条明确了岩土工程监测方案的 7 个主要内容。

第 7 款变形异常指监测数据的单次变形值大于 2 倍中误差,或是单次变形值持续变

大,该概念适用于本规范相应条款。变形异常由监测数据、图表、相关经验等综合判断

的。

3.0.8 基准点是变形监测项目监测数据的起算点,基准点要求在整个项目监测期间保持不

变,第 1 款中的稳定位置指相对无变化,不受环境影响,在项目监测期间不会发生变动。

由于岩土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大量监测点都不能在基准点上直接监测,所以需要布

设工作基点。

3.0.9 监测点位布设对获取和分析变形特征有重要影响。在具体布设时,要与基础设计、

结构设计及岩土工程勘察等专业人员进行必要的沟通。

3.0.10 监测点埋设稳固指监测点的标志需与监测对象牢固连接,以保证监测获得的数据

能够准确反映监测对象本身的变化情况,该稳固概念适用于本规范相应条款;标志能辨

识指要便于区分不同类型的监测点。

3.0.11 基准点、工作基点和监测点的编号唯一、不重号,是为了便于变形分析。

Page 84: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76

3.0.12 监测设施包括基准点、工作基点和监测点,监测设施的完好直接影响监测数据的

真实可靠性,所以需做好监测设施的保护工作。

3.0.13 岩土工程监测使用的专业仪器是岩土监测工作的主要工具,仪器状态良好与否对

监测作业非常重要,所以要检测所用仪器要在检定有效期内,同时要加强维护保养和检

查校正工作。

3.0.14 当监测体的变形受多因子影响时,一般以最短的周期为监测周期。监测周期并非

一成不变,作业过程中可以依据监测体变形量的变化情况适当调整,以便确保监测结果

和监测预报的适时准确。

3.0.15 本条是各期变形监测的作业原则,主要是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降至最小,达

到提高精度的目的。

3.0.16 变形监测的时间性很强,它反映某一时刻变形对象相对于基点的变形程度或变形

趋势,因此,首次监测值是整个变形监测的基础数据,应该认真监测,仔细复核,增加

观测量,进行 2 次同精度独立监测,以保证首次监测成果有足够的精度和可靠性。

3.0.18 由于新技术、新设备在可靠性和精度上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在使用前,要进行

方法验证,并作专项方案设计,进行专家评审。

Page 85: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77

4 建筑物与构筑物监测

4.1 一般规定

4.1.2 本条适用范围中的甲级、乙级、丙级建筑物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

规范》GB50007 划分。精密工程建筑物与构筑物指设备安装精度要求达到 1mm 的建筑

物与构筑物。

4.1.4 变形监测周期是在现行有关标准和工程实践经验基础上得出的,由于观测目的不同,

荷载和地基土类型不同,执行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4.2 监测基准网

4.2.2 根据实际经验和理论验证,由于变形监测区域面积较小,采用一次独立布网形式是

保证点位精度比较均匀的方法。采用边角网时,网形的结构很关键,可靠性越大,抵抗

粗差的能力越强。一般采用多余观测量作为衡量监测网可靠性的度量,多余观测量指超

过确定未知量所必须的观测数量的观测量,多余观测量与观测总量之比大于 0.4 已经经

过多年工程实践证明是合理可行的。

4.2.4、4.2.5 这两条对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做出规定。

1 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是制定相关技术指标的依据,与本规范表 3.0.2 中变形监

测点的点位中误差系列数值亦相同,但变形监测点的点位中误差是相对于邻近基准点,

而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是相对于相邻基准点。理论上,监测基准网的精度应当采用高于

或等于监测网的精度,如果提高监测基准网点的精度,无疑会增加高精度监测的难度,

加大工程成本,故本条规定采用相同的点位的中误差系列数值;

2 平均边长是根据工程测量部门在不同行业的变形监测项目中的实践经验得出的数

据,可以满足大多数监测项目需求;本次修订对平均边长的长度有所调整,以适应三角

形网、GNSS 网的不同情况;测角中误差采用了三角形网传统的精度系列;测边相对中

误差参照了三角形网、导线网的测边相对中误差精度系列,并根据监测网的特点做了适

当调整;

3 相邻基准点点位中误差是根据平均边长、测角中误差和测边精度估算后确定的(见

表 1)。

表 1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相邻基准点测量中误差估算

监测

等级

平均边长

(m)

测角中误

差(″)

测边相对

中误差

纵向误

横向误

相邻基准点的点位

中误差(mm)

估算值 规定值

一等 300 0.7 ≤1/300000 1.00 1.02 1.43

1.5 200 1.0 ≤1/200000 1.00 0.97 1.39

二等 400 1.0 ≤1/200000 2.00 1.94 2.79

3.0 200 1.8 ≤1/100000 2.00 1.75 2.66

Page 86: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78

续表 1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相邻基准点测量中误差估算

监测

等级

平均边长

(m)

测角中误

差(″)

测边相对

中误差

纵向误

横向误

相邻基准点的点位

中误差(mm)

估算值 规定值

三等 450 1.8 ≤1/100000 4.50 3.93 5.97

6.0 350 2.5 ≤1/80000 4.38 4.24 6.10

四等 600 2.5 ≤1/80000 7.50 7.27 10.50 12.0

4 对于测角中误差为 0.7″和 1.0″的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其水平角观测测回数分别

规定为 12 测回和 9 测回(1″级仪器),主要是由于变形监测网边长较短,目标成像清晰,

加之采用强制对中装置,根据理论分析并结合工程测量部门的变形监测基准网的观测经

验,制定出相应等级的测回数。另外,在国家大地测量中,测角中误差为 0.7″时,将 1″

级仪器的测回数规定为:三角网 21 测回,导线网 15 测回;本次修订将监测基准网的测

回数规定为 12 测回,较国家导线测量的测回数 15 略少。测角中误差为 1.0″时,在国家

大地测量中,将 1″级仪器的测回数规定为:三角网 15 测回,导线网 10 测回。

4.2.6 距离测量主要技术要求是根据多数测量部门多年来的工程实践经验,按下列各项综

合制定的。

1 一测回读数较差是根据各级仪器每公里的标称精度规定的;

2 单程测回间较差为一测回较差乘以 ;

3 往返较差的限差,取相应距离仪器标称精度的 2 倍;

4 仪器的选型、测回次数及总测回数,是根据相应等级平面控制网要求达到距离测

量精度规定的。

4.2.9 本条对垂直位移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做出规定。

1 相邻基准点的高差中误差是制定相关技术指标的依据,该数据与本规范表 3.0.2

中变形监测点的高程中误差系列数值相同,但变形监测点的高程中误差是相对于邻近基

准点,与相邻基准点的高差中误差概念不同;

2 每站高差中误差规定的数值,经多年工程实践证明是合理可行的,可以保证各级

监测网的观测精度;

3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为每站高差中误差的 2 n 倍,检测已测高差较差为

每站高差中误差的 2 n 倍。

4.2.10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7-2006 和《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 有关规定制定的。

4.3 水平位移监测

4.3.3 不同监测类别的监测方法,一般根据监测项目的特点、精度要求、变形速率以及监

测体的安全性等指标选用。

4.3.6 第 4 款中的最佳监测时段指通过星历预报,能接受到的卫星数最多、位置分布最后

的时间段。

2

2

Page 87: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79

4.4 垂直位移监测

4.4.1 本条是建筑物与构筑物垂直位移监测点布设的一般原则,重点考虑了结构特征和地

质条件。

4.4.3 垂直位移监测一般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当不便使用水准测量或需要进行自动监测时,

可以采用静力水准测量、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4.4.5 静力水准测量是利用相连容器中静止液面在重力作用下保持同一水平这一特征来

测量各监测点间的高差。静力水准测量仪器种类较多,作业时要严格按仪器的操作手册

进行测量。

4.4.6 使用中丝双照准法可以满足垂直位移监测的精度要求,中丝双照准法是垂直角观

测的一种方法,使用仪器望远镜中的中丝两次照准观测目标。

4.5 倾斜监测

4.5.6 投点法是倾斜监测较常用的方法,此方法具有直观取得倾斜值得优点,第 1 款规定

测站至监测点的距离是为了减少仪器垂轴不垂直的影响。

4.5.8 切线测角法位移值的计算,除按条文推荐的计算方法外,还可以把水平方向值归算

到圆形建筑物与构筑物的中心上,采用前方交会或方位交会法计算出中心的坐标作为位

移观测值。

4.5.9 采用差异沉降推算法推求建筑物与构筑物的倾斜值较为简捷,对于一般建筑物与构

筑物,重要的是垂直位移观测,只要建筑物与构筑物刚度较好、且为整体基础,采用垂

直位移的观测数据,就可以计算出主体倾斜成果。

4.6 裂缝与挠度监测

4.6.2 裂缝监测点要求成对布设,两点连线垂直于裂缝是为了能正确地反映出裂缝的宽度

和变化情况。

4.6.5 第 1 款中的变化异常指突然发现新增裂缝,裂缝长度快速发展、宽度增宽。

4.7 数据处理分析

4.7.1 不同监测项目记录的数据内容不尽相同,要求所有内容都要完整记录,且记录的数

据要符合实际情况,要与监测设备显示的数据一致,相关图表的注记大小、字体既不能

影响图表所表达的内容,又要能看清楚、逼真;监测项目中产生的所有过程资料、最终

资料都要保存完整。该监测内容的数据记录要求适用于本规范相应条款。

4.7.3 监测点的位移值总是相对于某一个坐标系而言。在不同的坐标系下,同一监测点的

位移值会有不同的结果,但监测点间的相对位移量是相同的。目前建立监测网的坐标系

有固定、拟稳、重心三种。选择坐标系后,对应选择非秩亏网严密平差方法、拟稳平差

方法、秩亏网平差方法,进行基准网平差计算。

4.7.5 稳定性检验是检验基准点稳定与否的有效方法,为方便使用,列出几种简单实用的

Page 88: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80

方法。

1 采用比较检验法时,两次观测的监测网点的位移显著性比较判断按下式进行:

(1)

(2)

式中:μ——两次观测的监测网的单位权中误差;

(VTPV)I、(V

TPV)II

——分别为两次观测的监测网带权改正数平方和;

γⅠ、γⅡ——分别为两次观测的监测网多余观测量;

△——两次观测的监测网中某点的坐标或高程较差;

Q——监测点变形量的协因数(权系数)。

当式(2)满足时,认为被检验点是稳定的,否则认为该点有位移。

2 采用 t 检验法,t 检验统计量按下式计算:

(3)

式中:t——t 检验统计量;

Δ——两次观测的监测网中某点的坐标或高程较差;

μ——监测网的单元中误差,按式 1 计算;

Q——监测点变形量的协因数(权系数)。

t 检验按显著水平 α=0.05 和 t 的自由度 查取 。当 时,认为被检

验点无位移,否则,认为该点位移显著。

3 采用 F 检验法,F 检验统计量按下式计算:

F= (4)

式中:F——F 检验统计量;

、 ——两次观测的子样单位权方差。

采用 F 检验法时,根据两次观测监测网点的坐标或高程较差的大小分为两组,较差

较小的点为第一组,较差较大的为第二组。

对监测点进行 F 检验,先计算 F 检验统计量。再按显著水平 α=0.05 和第一组点中

互相独立的变量数,两次观测的监测网多余观测量之和为自由度,查取 Fα。当 F<Fα

检验通过时,检验的监测点为稳定点。

4 当多数监测网点之间的观测关系不少于 3 个时,可以采用模糊聚类变形分析法。

稳定水平相似系数按下式计算:

(5)

PVVPVV TT

Q22

Qt

2

2

t2

tt

21

Page 89: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81

式中:λ——稳定水平相似系数;

∣Δ∣——两次观测的监测网点间高差或边长绝对值最大的较差;

μ——监测网的单位权中误差,按式(1)计算;

当点 i 和点 j 的 时,聚类为稳定点; 时,聚类为非稳定点,根据

多个观测关系,可以判断出稳定点和非稳定点。

4.7.6 由于监测基准点和监测点的观测并不同时进行,监测点的观测时间,是在某两次观

测基准点的时间当中进行,监测基准点有线性位移时,就有必要对测定监测点时所使用

的监测基准点进行区间改正,使用有位移的基准网点的动态位置计算监测点,以使监测

点的位移值符合实际。有位移的基准网点的动态位置按下式计算:

(6)

式中:ηt——在观测监测点的时刻 t 时,有位移基准点的动态坐标或高程;

t1、t2——分别为两次观测监测基准点的时刻;

t——观测监测点的时刻(t1≤t≤t2);

ηt1、ηt2——分别为两次观测有位移监测基准点的坐标或高程。

4.7.7 严密平差是一种平差计算的方法,即按照最小二乘法原理处理各种观测数据,计算

待定量的最或然值及精度。平差计算要求观测数据和起算数据正确,不能有错误。

4.7.9 变形值与相关因素曲线图能直观反映变形要素的变化趋势,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回归

分析方法,建立变形值与相关因素的函数关系,作为预报监测点变形值的数学模型。

4.7.11 第 4 款相关图表包含基准点、工作基点和监测点分布图,水平位移量曲线图,等

垂直位移曲线图,有关荷载、温度、水平位移量相关曲线图,荷载、时间、垂直位移相

关曲线图,以及变形速率、时间、位移量曲线图等。

*ij *

ij

Page 90: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82

5 边坡与滑坡监测

5.1 一般规定

5.1.4 本条对监测周期做出规定,施工区间的监测周期要求短,主要是为了保证施工作业

的安全。汛期、雨季、地震等气候、环境因素极易引发边坡、滑坡的失稳,是重点监测

时期,因此要加密监测,以确保能够及时获得被监测对象的变形情况,及时预警、及时

处理,将损失降到最低。

第 2 款中的数小时指根据监测的变化情况,加密为 4h~8h 监测 1 次。

5.3 水平位移监测

5.3.2 不良地质作用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确定。

5.3.5 差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DInSAR)技术一般用于大面积滑坡的地表形变监测,

短基线差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DInSAR)技术、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

量(GB-InSAR)技术一般用于长时间缓慢地表形变的大面积滑坡的地表形变监测;生

成干涉纹图的影像要根据 SAR 数据的时间间隔、季节、气候等因素选择像对。

5.5 其它监测

5.5.1 其它监测项目在边坡与滑坡监测中的应用,是整个监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对系统

的变形形态分析和预测有重要参考价值,本节仅规定了几种主要监测项目的作业要求。

点位布设在监测断面线上是为了更好的与位移监测形成一体,起到相互补充、相互映证

的作用,提高变形预判的可靠性。

第 1 款中的深层位移主要指深层土体发生的变形。

5.5.2 边坡与滑坡监测中的深层位移监测是工程监测中的重要项目,它与表面位移监测内

外联动,互为一体,能从表面与内部共同反映监测对象的整体变形情况。本条规定了深

层位移监测利用人工测量时的操作要求,监测结果取两次测量的平均值是为了保证测量

结果的可靠性。

第 4 款中的测斜管底部稳定指测斜管底部已埋入滑坡滑面以下土层中,位置不会发

生变化。

5.5.4 本条规定主要针对边坡、滑坡治理支护结构中的锚杆、锚索、支护挡墙、支护桩受

力变形监测,通过监测,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角度判断边坡、滑坡的变形和预变形情况,

以指导应对措施的制订与实施。

5.5.6 本条第 3 款中的水位线指施工前的自然水位线,即监测井开挖时的水位线,以此作

为水位监测的基准线,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下,井深根据现场情况作相应的调整,防止

出现因施工导致地下水干涸的情况。

5.5.7 巡视检查属于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条列出的巡视检查主要内容直接威胁边

Page 91: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83

坡、滑坡的稳定性。有时也能在巡视过程发现被监测对象的显著变形情况,对预防、采

取措施具有指导意义。

Page 92: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84

6 尾矿库监测

6.1 一般规定

6.1.6 尾矿库一般建在较为偏远、地质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较少,因

而布设在尾矿库周边的基准点稳定性较好,故本条第 1 款规定基准点 1 年复测 1 次是适

当的。

6.2 巡视检查

6.2.1 尾矿库的巡视检查属于常规性、规范化安全管理工作,日常巡查、年度巡查属于生

产例行安全检查,特别巡查属于专项安全检查。

日常巡查重在依据经验和主观感受进行尾矿库全面巡视检查。

年度巡查是对尾矿库安全运行状态进行定期的全面巡视检查、复核和评价。

特别巡查是对尾矿库出现险情时有针对性对一些重点内容进行巡视检查。险情包括:

尾矿坝贯穿性横向裂缝、管涌、坡面沼泽化,尾矿坝坝体浸润线显著升高,尾矿库调洪

库容严重不足,排水系统不能排水或排水能力急剧下降、排水井显著倾斜等。

6.2.2 尾矿库巡视检查要根据尾矿库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巡视检查制度,

明确巡视检查的内容、方法、要求及时间。

6.2.7 周边环境检查中,对尾矿库安全有影响的项目包括:影响尾矿库安全的违章爆破、

违章取水,未经批准的外来尾矿、废石、废水和废弃物排放,放牧和开垦等。

6.3 坝体位移监测

6.3.1 坝体表面位移监测技术指标是根据现阶段的仪器性能、参数、监测技术水平确定的。

在进行技术设计及实施时,所选用的监测仪器标称精度要满足本条所列技术指标要求。

6.3.3 地质条件复杂指地质灾害发育强烈,或地形地貌类型复杂,或地质构造复杂,岩性

岩相变化大,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不良,或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不良,或破坏地质

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强烈。

尾矿库运行有变化处指尾矿库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表面裂缝、剥落、隆起、塌坑、渗

流出溢的地方。

监测点的布设要尽可能地反映尾矿库坝体的变形状况,以保证对监测对象变化状况

作出准确判断。在尾矿库安全薄弱区域及重点监控部位,特别是在尾矿坝地质条件变化

较大的地段以及尾矿库运行有变形异常反应处,需要加密布设监测点,以便更加准确的

反映尾矿库监测对象的变化特征以及重点监测部位的安全状况。

6.3.4 视准线法一般适用于山谷型尾矿库的直线式尾矿坝坝体表面水平位移监测,极坐标

法、GNSS 法适用于各类尾矿库坝体表面的水平位移监测。

Page 93: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85

6.4 渗流监测

6.4.2 设计控制浸润线深度指尾矿库设计时,为了保证安全,设计方给出的浸润线深度。

6.6 雨量监测

6.6.1、6.6.2 雨量计安装时,基座入土深度要能够保证雨量计安装牢固,遇暴风雨时不发

生抖动或倾斜。

6.8 视频监控

6.8.2 视频监控设备要结合监测部位、监控范围、监控内容、监控视距、夜间监控等要求

对设备的变焦、设备的功率、功能等进行合理选型。

6.8.4 第 1 款转动平稳指均匀转动,转动过程中无抖动。

6.8.5 摄像机调试时,先打开控制台、监视器电源开关,若设备指示灯亮起,即可以打开

摄像机电源开关,监视屏幕上便会显示图像,调节光圈,使图像清晰,改变变焦镜头的

焦距,并观察变焦过程中图像清晰度,以确认摄像机工作是否正常。

6.9 数据处理分析

6.9.3 第 2 款为了保证监测成果的时效性,规定经分析判定出现变形异常情况时,要立即

上报。

第 3 款内容齐全指原始监测资料、平差计算资料、监测报告书、日常巡查记录、和

年度巡查及特殊巡查报告不能有缺项。

Page 94: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86

7 基坑监测

7.1 一般规定

7.1.1 有色金属行业工程基坑监测范围的界定,是依照建筑基坑监测范围确定的。基坑支

护结构以及周边环境的变形和稳定与基坑的开挖深度有关,相同条件下,基坑开挖深度

越深,支护结构变形及对周边环境影响越大,基坑工程的安全还与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

以及环境的复杂程度密切相关。

周边环境复杂指基坑四周存在重要建筑物与构筑物、设施、管线、道路及水系,且

分布较多、交叉杂乱。

7.1.3 基坑类别按表 2 划分。

表 2 基坑类别

基坑类别 破坏后果 基坑及周边环境要素

一级

支护结构失效、土体过大变

形对基坑周边环境或主体结

构施工安全的影响很严重

1 重要工程或支护结构做主体结构的一部分

2 开挖深度大于 10m

3 与临近建筑物,重要设施的距离在开挖深度

以内的基坑

4 基坑范围内有历史文物、近代优秀建筑、重

要管线等需严加保护的基坑

二级

支护结构失效、土体过大变

形对基坑周边环境或主体结

构施工安全的影响严重

除一级和三级外的基坑属二级基坑

三级

支护结构失效、土体过大变

形对基坑周边环境或主体结

构施工安全的影响不严重

三级基坑为开挖深度小于 7m,且周围环境无特

别要求时的基坑

7.1.4 基坑开挖至设计深度后,土体变形与应力、支护结构的变形与内力并非保持不变,

而是继续发展变化,因此,监测工作要贯穿于基坑开挖和地下工程施工的全过程。

7.1.5 基坑监测报警是基坑工程监测的目的之一,是预防基坑工程事故发生、确保基坑工

程施工安全的重要措施。报警值是监测工作的实施前提,是监测期间对基坑工程正常、

变形异常和危险状态进行判断的依据,因此基坑工程监测需确定报警值。报警值由基坑

工程设计方根据设计计算结果、周边环境条件及变形控制要求、地下结构设计要求综合

考虑后提出。

7.1.7 本条规定了基坑监测方案需要专门论证的几种情况。

重要建筑和管线指地基基础设计为甲级的建筑和城市主干供水、供气管线。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是指尚未被现行标准和有关文件认可的建筑技术、

施工工艺、建筑材料和施工设备。

7.2 巡视检查

Page 95: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87

7.2.1 基坑工程施工期间的各种变化具有时效性和突发性,加强巡视检查是预防基坑工程

事故非常便捷、经济适用的方法,本条要求应当由有经验的监测人员定期对基坑工程进

行巡视检查。

7.2.3 巡视检查主要以目测为主,配以简单的工器具,这样的检查方法速度快、周期短,

可以及时弥补仪器监测的不足。

7.2.4 巡视检查项目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做好详细的记录工作,是为了对基坑工程监

测分析提供完整的资料,通过巡视检查和仪器监测,把定性、定量资料结合起来,更加

全面的分析基坑变化的状态,以便做出正确判断。

7.3 水平位移监测

7.3.1 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布设,一是要便于监测作业,二是监测

数据要能反映基坑的变化,三是监测点不易被损坏。

7.3.2 当能判断出建筑物的水平位移方向时,只需要监测此方向上的位移,因此本条规定

一侧墙体水平位移监测点不少于 3 点。

7.3.4 在满足监测要求的情况下,监测点应当不妨碍结构的正常受力、降低结构的变形刚

度和承载能力,管线监测点布设应当不影响管线的正常使用和安全。

7.4 垂直位移监测

7.4.2 工程实践数据表明,立柱沉降 20mm~30mm,支撑轴力将增大 1 倍,因此,对支

撑体系有立柱情况,需要加强对立柱的垂直位移监测。

7.4.3 垂直位移监测点布设在建筑物垂直位移差异大的位置,可以反映建筑物的垂直位移

特征,便于分析建筑物基础倾斜。

新、旧建筑交接处指两个不同时期修建的建筑连接处。高、低建筑交接处指不同楼

层、不同高度建筑物的连接处。

7.4.6 由于基坑坑底隆起监测往往需要进行高程传递,精度较难保证,因此,适当调低了

精度要求,这样既兼顾了监测的难易程度,又能满足基坑安全控制的要求。

7.5 其它监测

7.5.1 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不同内容的监测工作,是为了保证基坑的安全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7.5.2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是监测基坑围护体系变形最直接的手段,监测点布设在基坑平面

上挠曲计算值最大的位置。

7.5.3 围护墙内力受力及变形最大、支撑内力最大、锚杆(索)拉力最大的位置,均根据

基坑支护结构计算书确定。监测点布设在这些位置有利于为基坑支护设计提供资料。

竖向指铅垂线方向。

7.5.5 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是地层位移的前兆,对控制基坑施工引起地层位移具有十分重要

作用。

Page 96: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88

7.5.7 地下水位监测主要是通过水位观测孔进行,地下水位监测点的作用一是检验降水井

的降水效果,二是监测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7.5.11、7.5.12 进行土体分层垂直位移监测,是为了掌握不同深度处土的沉降与隆起。目

前监测方法多采用磁环式分层沉降标监测、磁环锤式深层标或测杆式深层标监测。采用

磁环式分层沉降标监测时为一空多标,采用磁锤式和测杆式分层标监测时为一空一标。

7.6 数据处理分析

7.6.3 基坑监测是一个系统,系统内的各项目监测有着必然、内在的联系,某一项的监测

结果不能揭示和反映整体变化情况,需要结合相关的监测数据和自然环境、施工工况等

情况以及以往数据进行分析,才能通过相互印证,去伪存真,以便正确掌握基坑及周边

环境的真实状态,提供出高质量的分析报告。

7.6.4 基坑监测成果种类繁多,为了能准确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要求提供完整的成果

资料和准确的数据。

7.6.5 期报表是信息化施工的重要依据,每次监测完成后,监测人员要及时进行数据处理

和分析,形成当日报表,提供给委托方、监理方和相关方面。期报表强调及时性和准确

性。

7.6.7 总结报告是基坑监测工作全部完成后监测单位提交给委托单位的竣工报告。总结报

告一是要提供完整的监测资料,二是要总结监测工作经验与教训,为以后的基坑设计、

基坑施工和监测提供参考。

Page 97: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89

8 拦水坝与拦砂坝监测

8.1 一般规定

8.1.2 根据多年拦水坝与拦砂坝施工和安全监测经验,拦水坝与拦砂坝监测精度采用三等、

四等既满足监测要求,又经济实用。

8.4 其它监测

8.4.4 竖向监测线指铅垂线方向的监测线。

Page 98: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90

9 采空区与井巷监测

9.2 采空区监测

9.2.3 急倾斜矿体指矿体倾角大于 55°的矿体。在开采急倾斜层状矿体时,周围岩体容

易沿节理面滑动,危及地表安全,所以,在该区域上方增加 1 条监测线很有必要。

9.3 巷道监测

9.3.3 巷道监测的目的是掌握井巷围岩破坏、变形过程及应力分布规律;分析井巷支护与

围岩相互作用关系,为选择合理支护方式、确定合理参数、改进巷道支护提供依据。

9.3.6 拱顶沉降指巷道拱顶部位的垂直变形,净空收敛指在巷道拱顶、拱脚及侧墙之间的

相对位移,拱顶沉降及净空收敛监测数据直接反映了初期支护结构和围岩的变形特征。

拱顶沉降监测点一般要布设 1 个或多个,监测点同时作为净空收敛的监测点。

9.4 有害气体及粉尘监测

9.4.1 有害气体指井巷围岩涌出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气体。

9.5 地下水渗流监测

9.5.1 巷道地下水渗流监测是指对地下巷道围岩中和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水压力的量测。

Page 99: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91

10 排土场监测

10.1 一般规定

10.1.2 排土场设计等级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有色金属矿山排土场设计规范》GB50421 确

定。

10.1.4 影响排土场安全运行的情况包括排土场周边的建设活动、开采作业、临时加载作

业,场地内的建设施工、开挖填埋等活动。

10.2 水平位移监测

10.2.1 监测点的布设要尽可能地反映排土场的变形情况。

10.4 其它监测

10.4.4 日常巡查重在依据经验和主观感受进行排土场的全面巡视,可以采用眼看、手摸、

脚踩等直观方法,或使用钢卷尺等简单工具进行工作。

年度巡查工作是对排土场安全运行状态进行的定期全面检查、复核和评价。

排土场出现险情指排土场在遭遇暴雨、洪水、地震、强热带风暴等自然灾害后,发

生较严重的破坏情况。

Page 100: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92

11 特殊土监测

11.1 一般规定

11.1.1 由于资料有限,其它特殊土的监测暂不单独列出,待后续积累足够的工程经验后

补充相关内容。

11.1.3 监测时间指针对本规范的 3 种特殊土所需的最少监测时间,与监测周期、监测

频率不同。

11.1.4 本条规定的变形稳定是指最后 100d 的最大变化速率小于 0.01mm/d~0.04mm/d。

11.2 湿陷性黄土监测

11.2.2 湿陷性黄土地区地面变形监测点间距根据地基湿陷等级和建筑类别确定。地基

湿陷等级和建筑类别按现行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 划分。

11.2.6 地基基础设计为甲级的建筑物与构筑物根据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 确定。

11.3 膨胀土监测

11.3.2 膨胀土地区地面变形监测点间距根据地基胀缩等级和工程重要性等级确定。地基

胀缩等级按现行国家标准《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 划分,工程重要性等级

按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划分。

11.4 冻土监测

11.4.2 冻土地区地面变形监测点间距根据地基冻胀类别和工程重要性等级确定。地基冻

胀类别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划分,工程重要性等级按现

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划分。

Page 101: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93

附录 B 深层位移监测设备的安装与埋设

B.1 测斜管的安装与埋设

B.1.2 砂子分类按细度模数和平均粒径确定(见表 3)。

表 3 砂子分类

名称 细度模数 平均粒径(mm)

粗砂 3.7~3.0 ≥0.5

中砂 3.0~2.0 0.5~0.35

细砂 2.2~1.5 0.35~0.25

特细砂 1.5~0.7 ≤0.25

Page 102: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94

附录 D 渗流监测仪器的安装与埋设

D.1 测压管的安装与埋设

D.1.5 库水位稳定指库水位没有变化,无降雨或干旱引起库水位发生变化。每米测

压管容积指 1米长度的测压管正常情况下装入水的体积。

Page 103: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 standardcn.com ·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有色金 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1

95

附录 G 温湿计的安装与埋设

G.0.1 特殊土影响深度指湿陷性黄土的湿陷影响深度、膨胀土的大气影响深度和冻土的

冻胀影响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