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比賽 家庭 愛 - hong kong public libraries ·...

5
Hong Kong 高中組 中四 (S4)  中六 (S6) Senior Secondary · 作者藉流暢的文筆和個人的經驗,表達自己對生活 教育的獨特看法。(EDB) · 主題獨特,一幕幕作者兒時學習的場景確能突出父 母的教育方法,最精采是以寶玉的浸潤來比喻教育。 (HKTLA) · 平實不造作,感染力高。 (HKPTU) 媽媽說,小時候,家中常常貼滿大大小小的小紙條,各式各樣,五彩繽 紛。冰箱上貼上了紅彤彤的「冰箱」二字,椅背上就貼上了棕色「椅子」, 甚至,連天花板也被貼上了大大的「天花板」。「那時候,我和你爸爸就是 希望讓你多認識不同的字,誰知道,你還未上小學,就把那些字全部認識 了!」媽媽興奮地說。然後,媽媽和爸爸就把一些琅琅上口的唐詩、宋詞貼 在書桌旁或掛在飯廳,又在我那些繁體字課本上標上一些簡體字,「最後, 你連簡體字也學會了。」媽媽回想道。 媽媽還說,她和爸爸常常跟我玩「查字」遊戲:她們先寫一個錯的字給 我,然後,要我自己查字典,自己去證明那個字是錯的,找出正確的寫法。 「其實,這是希望能增強你的記憶力。因為,當你證明了爸媽寫錯字,就會 十分得意、十分自豪,在腦海中便形成了一種『閃光燈記憶』,那你以後就 能牢牢記住這個字了。」。媽媽解釋。 從小到大,爸爸媽媽給我的都是一種「生活教育」。他們從不逼我背字 典,只會讓我看喜歡的電影和小說,聽我喜愛的音樂。他們用了一種另類的 教育方法—「耳濡目染」,也就是從生活小節出發的教育,用遊戲的方式學 習。 相反,在急功近利的社會下,教育最基本的目的往往被忽略。學習,成 為了謀生賺錢的工具,「求學」往往變成「求分數」。因為,只有「高」 分,才能獲得一張「耀目」的畢業證書;只有「高」學歷,才能找到一份 「安穩」的工作。因而,造就了無數的「高分低能」。 吳宇穎 伊利沙伯中學 題 目 另類的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生活」—充實生活,知識要活學活用。如果,學 懂的知識,不能拓闊我們的視野,不能改變我們對待事情的態度,那麼,那 些「知識」是死的,那樣的「教育」也是失敗的。 教育不是填鴨,而是「浸潤」。每個人都是一塊寶玉,只有隨身帶著、 不斷地把玩,不斷的浸潤,讓油氣、水氣,一點一點的滲透到寶玉的深層, 才能讓寶玉變得更加通透,更加有光澤。然而,把寶玉放在櫃子裡,長期用 大燈照著,久而久之,寶玉反而會變得暗沉,缺乏光澤。 看電影,聽歌曲,看小說,玩遊戲,都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而且,更重 要的是,這樣的教育,有趣而很生活化,實用而又非常持久。 評判 話: · 筆下濃濃情意,善於用文字營造氣氛。(HKTLA) · 感情真摰,結構亦見用心。(HKPTU) 張嘉慧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二中學 題 目 代代親情 評判 話: · 文筆流暢自然,情感真摯。(EDB) · 抓住了中港家庭長年分隔兩地的問題,分享了自己 的經驗及觀點。(HKTLA) · 文字優美,感情真摰,亦能反映時下分隔異地父母 子女的情況與內心世界,可讀性高。(HKPTU) 報章上不時出現有關家庭問題的報導。家庭出問題原因可以很多,不過 其中總有的是由於父母為了生計,長時間不在家中,難免疏於管教子女,最 終引發問題。父母未能和子女多相處,隔膜就會出現。久而久之,這層隔膜 會變成一條鴻溝,把子女與父母的心靈分開。子女少了與父母交流,便少了 父母對自己的支持;嚴重的會偏離正軌,就是沒有出事的,感覺也不好受。 對此,我深有體會。 在我五歲那年,父母把我送到香港。他們認為在這兒我可以得到更好的 教育,但他們倆仍然需要留在內地工作,所以便由姑姑照顧我。還記得那時 候,我只能藉著每次周末到內地探望父母。每一次,我總是帶著滿心歡喜返 去;卻又沮喪失落的回來。一次爸爸送我回香港的時候,我問他:「為什麼 一定要到香港念書?不去可以嗎?」爸爸只是皺著眉頭,輕輕一笑地回答 我:「因為想你得到更好的教育,將來的生活可以過得更好啊!」那時候我 還小,不知道如何反駁他,也就默不作聲。爸爸那裡知道這沉默中又混雜了 多少的失望和失落呢。 在那段日子,爸爸每晚都會打電話到姑姑家和我聊天。他會說:「吃飯 了嗎?」、「寫好作業了嗎?」或者「天氣冷了,要多穿幾件衣服喔。」雖 然來來去去也是那幾句說話,但每一次我也會認真的回答他,希望能跟他多 聊一會。那時候我多渴望爸爸可以就在我身邊,而不是電話的另一端,可是 世事並不盡如人意。因此,每當我掛念父母的時候,也會自己一個人默默流 淚,暗地裡抱怨他們為什麼要把我送到香港。 想著、想著,轉眼間便過了十年。而在這十年間,母親也帶著弟弟來到 香港和我一起生活;只是爸爸仍然需留在內地。 吳雪怡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二中學 題 目 代代親情 溝通中的愛 現在的我,並不像從前般愛哭,也不會抱怨父母「棄我不顧」。因為在 這些年來,看到媽媽放下一切到香港來照顧我和弟弟;她也是有空才能回去 和爸爸團聚。爸爸雖然還是和從前一樣忙碌,但他也會抽空來香港看望我, 他很珍惜和我一起的有限時光。他不在時,仍會和我用電郵、電話來保持聯 繫、溝通,盡量維持彼此之間的親密關係。而我亦長大了,也學會跟父母溝 通。我明白當年他們把我送走的時候,也是懷著極之不捨的心情。今天我釋 懷了。爸爸媽媽從來都是愛我的,他們對我的愛就像春天的暖風,吹拂著我 的心,溫暖著我的心田。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及中港的融合,港人在內地或外地工作的人數只會 越來越多。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的資料指出,單在香港,有約三萬個家庭和我 的情況大同小異。我想其中一定有不少家庭因此出現疏離。現實生活中,恐 怕沒有像童話故事般十全十美的家庭,但我相信只要本著與生俱來的那份血 脈之情,父母和子女雙方努力在有限的客觀條件下維繫彼此親密的關係,所 有的問題都可迎刃而解,兩代之間的鴻溝亦不難躍過。 評判 話: 作品排名不分先後,以獲獎者姓名筆劃為序。 Works arranged in the order of the winners names. EDB: 教育局 Education Bureau HKPTU: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Hong Kong Professional TeachersUnion HKRA: 香港閱讀學會 Hong Kong Reading Association HKTLA: 香港學校圖書館主任協會 Hong Kong Teacher-LibrariansAssociation 4 23 World Book Day Creative Competition in 2013 家庭 Love and Affection in Family 創作比賽 2013年 血脈是一條無形的臍帶,編織出了一個又一個家庭,支撐起了一個又一 個生命。歲月讓人的腳步越來越堅實,漸漸不再回望身後那目送的視線。父 母長輩的身影,沉澱在久違的過去裏,定格成一卷卷美好的回憶。在那暖黃 色的童年影像中,那一雙牽著我們一路走來的手,變得粗糙;但那份溫暖, 卻絲毫不減。 我的成長中,除了母親,最親近的就是外婆和外公了。在父母外出打工 的漫長歲月中,他們完美地充當了父母的角色,是我生命中第一任導師。在 我遙遠的兒時記憶中,永遠有著外婆那把舊蒲扇和外公高大的身影。 悶熱的夏夜,家中仍未裝上冷氣,風扇「嘎嘎」地低鳴著,我總愛固執 地嚷著要外婆給我搧涼,那我便可愜意地蜷伏在涼席上,嗅著輕風中那淡淡 的竹草味入夢。 外婆年輕時教過幾年書,而我就是她教學生涯中最後一位學生。我初進 幼稚園,熱心的外婆便買了一本《詩詞三百首》,教我背誦她最喜歡的《長 歌行》。往後外婆亦給我買過各類成語、諺語書,笑著說總有一天會用得 上。她買的書,我現在還留著。 外公家親戚眾多,經常會到大姑家聚舊。大姑家的樓梯是我最害怕的地 方。它建得又長又陡又窄,樓層與樓層之間的照明又偶爾失效。那黑漆漆的 樓梯頓成了我兒時發揮想像力的完美舞台,我深信在黑暗中隱藏著一些龐然 怪物,正瞪著血紅的眼睛,朝我齜牙咧嘴。實在太可怕了,我總是哭鬧著要 外公背著我上樓;只要趴在外公寬厚溫暖的背上,再黑也不怕了。 外公少言寡語,卻是家中最勤勞的。退休後,他仍堅持賣菜減輕母親的 負擔。有一次清晨破曉,我偶然看見外公踩著他親自改裝的三輪車出門,才 知道原來外公每日都要很早出門運貨。外公的吃苦耐勞,給幼小的我樹立了 良好的榜樣。長大後,每次腳步慢下來,我總想起外公的身影,那個微彎著 腰,全力蹬著三輪車的身影。 家庭就是給孩子成長的土壤,父母和祖父母就是那一把保護傘,為孩子遮 風擋雨,好使他們能夠慢慢發芽,漸漸茁壯。有一天,他們成長了,不用再躲 藏於保護傘的庇蔭下,各自成家立室;輸到他們為自己的下一代打傘了。不要 小看這些小傘,它是社會的基石,生命就是這樣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是幸運的,有的孩子像掉在曠野的種子,受盡風吹雨 打;有的要在石縫中掙扎求存;亦有的任性妄為,毫不珍惜長輩的關懷。他 們在成長中失去了重要的指路明燈,極易誤入歧途,結果誤了自己一生,社 會上不乏這樣的案例。 過去的年月裡,父母雖不在身邊,卻沒有留下任何遺憾,因為在外祖父母 的支撐培育下,我的世界總是暖洋洋的,能夠有他們陪伴,是何其的幸運!

Upload: others

Post on 01-Nov-2019

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香 港Hong Kong

高中組中四 (S4)  中六 (S6)Senior Secondary

· 作者藉流暢的文筆和個人的經驗,表達自己對生活 教育的獨特看法。(EDB)

· 主題獨特,一幕幕作者兒時學習的場景確能突出父 母的教育方法,最精采是以寶玉的浸潤來比喻教育。 (HKTLA)

· 平實不造作,感染力高。 (HKPTU)

媽媽說,小時候,家中常常貼滿大大小小的小紙條,各式各樣,五彩繽

紛。冰箱上貼上了紅彤彤的「冰箱」二字,椅背上就貼上了棕色「椅子」,

甚至,連天花板也被貼上了大大的「天花板」。「那時候,我和你爸爸就是

希望讓你多認識不同的字,誰知道,你還未上小學,就把那些字全部認識

了!」媽媽興奮地說。然後,媽媽和爸爸就把一些琅琅上口的唐詩、宋詞貼

在書桌旁或掛在飯廳,又在我那些繁體字課本上標上一些簡體字,「最後,

你連簡體字也學會了。」媽媽回想道。

媽媽還說,她和爸爸常常跟我玩「查字」遊戲:她們先寫一個錯的字給

我,然後,要我自己查字典,自己去證明那個字是錯的,找出正確的寫法。

「其實,這是希望能增強你的記憶力。因為,當你證明了爸媽寫錯字,就會

十分得意、十分自豪,在腦海中便形成了一種『閃光燈記憶』,那你以後就

能牢牢記住這個字了。」。媽媽解釋。

從小到大,爸爸媽媽給我的都是一種「生活教育」。他們從不逼我背字

典,只會讓我看喜歡的電影和小說,聽我喜愛的音樂。他們用了一種另類的

教育方法—「耳濡目染」,也就是從生活小節出發的教育,用遊戲的方式學

習。

相反,在急功近利的社會下,教育最基本的目的往往被忽略。學習,成

為了謀生賺錢的工具,「求學」往往變成「求分數」。因為,只有「高」

分,才能獲得一張「耀目」的畢業證書;只有「高」學歷,才能找到一份

「安穩」的工作。因而,造就了無數的「高分低能」。

吳宇穎伊利沙伯中學 題 目 另類的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生活」—充實生活,知識要活學活用。如果,學

懂的知識,不能拓闊我們的視野,不能改變我們對待事情的態度,那麼,那

些「知識」是死的,那樣的「教育」也是失敗的。

教育不是填鴨,而是「浸潤」。每個人都是一塊寶玉,只有隨身帶著、

不斷地把玩,不斷的浸潤,讓油氣、水氣,一點一點的滲透到寶玉的深層,

才能讓寶玉變得更加通透,更加有光澤。然而,把寶玉放在櫃子裡,長期用

大燈照著,久而久之,寶玉反而會變得暗沉,缺乏光澤。

看電影,聽歌曲,看小說,玩遊戲,都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而且,更重

要的是,這樣的教育,有趣而很生活化,實用而又非常持久。

評判的話:

· 筆下濃濃情意,善於用文字營造氣氛。(HKTLA)

· 感情真摰,結構亦見用心。(HKPTU)

張嘉慧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二中學 題 目 代代親情

評判的話:

· 文筆流暢自然,情感真摯。(EDB)

· 抓住了中港家庭長年分隔兩地的問題,分享了自己 的經驗及觀點。(HKTLA)

· 文字優美,感情真摰,亦能反映時下分隔異地父母 子女的情況與內心世界,可讀性高。(HKPTU)

報章上不時出現有關家庭問題的報導。家庭出問題原因可以很多,不過

其中總有的是由於父母為了生計,長時間不在家中,難免疏於管教子女,最

終引發問題。父母未能和子女多相處,隔膜就會出現。久而久之,這層隔膜

會變成一條鴻溝,把子女與父母的心靈分開。子女少了與父母交流,便少了

父母對自己的支持;嚴重的會偏離正軌,就是沒有出事的,感覺也不好受。

對此,我深有體會。

在我五歲那年,父母把我送到香港。他們認為在這兒我可以得到更好的

教育,但他們倆仍然需要留在內地工作,所以便由姑姑照顧我。還記得那時

候,我只能藉著每次周末到內地探望父母。每一次,我總是帶著滿心歡喜返

去;卻又沮喪失落的回來。一次爸爸送我回香港的時候,我問他:「為什麼

一定要到香港念書?不去可以嗎?」爸爸只是皺著眉頭,輕輕一笑地回答

我:「因為想你得到更好的教育,將來的生活可以過得更好啊!」那時候我

還小,不知道如何反駁他,也就默不作聲。爸爸那裡知道這沉默中又混雜了

多少的失望和失落呢。

在那段日子,爸爸每晚都會打電話到姑姑家和我聊天。他會說:「吃飯

了嗎?」、「寫好作業了嗎?」或者「天氣冷了,要多穿幾件衣服喔。」雖

然來來去去也是那幾句說話,但每一次我也會認真的回答他,希望能跟他多

聊一會。那時候我多渴望爸爸可以就在我身邊,而不是電話的另一端,可是

世事並不盡如人意。因此,每當我掛念父母的時候,也會自己一個人默默流

淚,暗地裡抱怨他們為什麼要把我送到香港。

想著、想著,轉眼間便過了十年。而在這十年間,母親也帶著弟弟來到

香港和我一起生活;只是爸爸仍然需留在內地。

吳雪怡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二中學 題 目 代代親情—溝通中的愛

現在的我,並不像從前般愛哭,也不會抱怨父母「棄我不顧」。因為在

這些年來,看到媽媽放下一切到香港來照顧我和弟弟;她也是有空才能回去

和爸爸團聚。爸爸雖然還是和從前一樣忙碌,但他也會抽空來香港看望我,

他很珍惜和我一起的有限時光。他不在時,仍會和我用電郵、電話來保持聯

繫、溝通,盡量維持彼此之間的親密關係。而我亦長大了,也學會跟父母溝

通。我明白當年他們把我送走的時候,也是懷著極之不捨的心情。今天我釋

懷了。爸爸媽媽從來都是愛我的,他們對我的愛就像春天的暖風,吹拂著我

的心,溫暖著我的心田。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及中港的融合,港人在內地或外地工作的人數只會

越來越多。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的資料指出,單在香港,有約三萬個家庭和我

的情況大同小異。我想其中一定有不少家庭因此出現疏離。現實生活中,恐

怕沒有像童話故事般十全十美的家庭,但我相信只要本著與生俱來的那份血

脈之情,父母和子女雙方努力在有限的客觀條件下維繫彼此親密的關係,所

有的問題都可迎刃而解,兩代之間的鴻溝亦不難躍過。

評判的話:

作品排名不分先後,以獲獎者姓名筆劃為序。Works arranged in the order of the winner’s names.

EDB: 教育局 Education BureauHKPTU: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Hong Kong Professional Teachers’ UnionHKRA: 香港閱讀學會 Hong Kong Reading AssociationHKTLA: 香港學校圖書館主任協會 Hong Kong Teacher-Librarians’ Association

4.23 World Book Day Creative Competition in 2013

家庭有愛Love

and Affection in Family

創作比賽

2013年

血脈是一條無形的臍帶,編織出了一個又一個家庭,支撐起了一個又一

個生命。歲月讓人的腳步越來越堅實,漸漸不再回望身後那目送的視線。父

母長輩的身影,沉澱在久違的過去裏,定格成一卷卷美好的回憶。在那暖黃

色的童年影像中,那一雙牽著我們一路走來的手,變得粗糙;但那份溫暖,

卻絲毫不減。

我的成長中,除了母親,最親近的就是外婆和外公了。在父母外出打工

的漫長歲月中,他們完美地充當了父母的角色,是我生命中第一任導師。在

我遙遠的兒時記憶中,永遠有著外婆那把舊蒲扇和外公高大的身影。

悶熱的夏夜,家中仍未裝上冷氣,風扇「嘎嘎」地低鳴著,我總愛固執

地嚷著要外婆給我搧涼,那我便可愜意地蜷伏在涼席上,嗅著輕風中那淡淡

的竹草味入夢。

外婆年輕時教過幾年書,而我就是她教學生涯中最後一位學生。我初進

幼稚園,熱心的外婆便買了一本《詩詞三百首》,教我背誦她最喜歡的《長

歌行》。往後外婆亦給我買過各類成語、諺語書,笑著說總有一天會用得

上。她買的書,我現在還留著。

外公家親戚眾多,經常會到大姑家聚舊。大姑家的樓梯是我最害怕的地

方。它建得又長又陡又窄,樓層與樓層之間的照明又偶爾失效。那黑漆漆的

樓梯頓成了我兒時發揮想像力的完美舞台,我深信在黑暗中隱藏著一些龐然

怪物,正瞪著血紅的眼睛,朝我齜牙咧嘴。實在太可怕了,我總是哭鬧著要

外公背著我上樓;只要趴在外公寬厚溫暖的背上,再黑也不怕了。

外公少言寡語,卻是家中最勤勞的。退休後,他仍堅持賣菜減輕母親的

負擔。有一次清晨破曉,我偶然看見外公踩著他親自改裝的三輪車出門,才

知道原來外公每日都要很早出門運貨。外公的吃苦耐勞,給幼小的我樹立了

良好的榜樣。長大後,每次腳步慢下來,我總想起外公的身影,那個微彎著

腰,全力蹬著三輪車的身影。

家庭就是給孩子成長的土壤,父母和祖父母就是那一把保護傘,為孩子遮

風擋雨,好使他們能夠慢慢發芽,漸漸茁壯。有一天,他們成長了,不用再躲

藏於保護傘的庇蔭下,各自成家立室;輸到他們為自己的下一代打傘了。不要

小看這些小傘,它是社會的基石,生命就是這樣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是幸運的,有的孩子像掉在曠野的種子,受盡風吹雨

打;有的要在石縫中掙扎求存;亦有的任性妄為,毫不珍惜長輩的關懷。他

們在成長中失去了重要的指路明燈,極易誤入歧途,結果誤了自己一生,社

會上不乏這樣的案例。

過去的年月裡,父母雖不在身邊,卻沒有留下任何遺憾,因為在外祖父母

的支撐培育下,我的世界總是暖洋洋的,能夠有他們陪伴,是何其的幸運!

香 港Hong Kong

高中組中四 (S4)  中六 (S6)Senior Secondary

· 作者以輕鬆的筆調,清潔地指出教導孩子負責任是 十分重要的。(EDB)

· 作者兒時跟外公、外婆的生活片段,溫馨細膩,能 反映祖父輩在現今家庭所扮演的角色,帶出「港孩」 這個社會議題。(HKTLA)

· 感情真摰,創作用心。(HKPTU)

每一個家庭都有不一樣的生活故事。我和長輩們訪談,了解了很多我與

他們的有趣生活故事。在這些故事背後,當然還有一份濃濃的愛在燃燒,永

不止息。

「你小時候,很喜歡吃龍眼。」外公說。原來,我小時候是很喜歡吃龍

眼。看到院子裡那棵龍眼樹的果實又大又圓,我就叫外公摘給我吃,但外公

卻說要我自己親手摘,這怎麼可能呢?外公把我抱起來,騎在他的肩膀上,

我剛好碰到最矮處的龍眼。我使勁一摘,一小串龍眼就成為了我的美餐。剝

龍眼殼起初我是不會的,外公外婆要我自己學著剝。

除了吃龍眼,餵雞是我小時候最愛做的事情。外婆會給我一小勺雞飼

料,我邊走邊撒,旁邊的雞就跟著過來。不料壞事發生了,我不小心把飼料

撒到魚池裡。外公知道後,沒有立即責備我,而是叫我協助他清理魚池裡浮

起來的飼料。外公訓示我下一次餵雞時要小心一點。

外婆每逢過年會給孩子們縫新毛衣。在那個較為貧窮的年代,有一件新

毛衣已經是一份大禮物了。現在是一個物質豐盛的年代,媽媽也承繼了外婆

的手藝,不過是縫製新手袖套。一件衣服,一件手袖套起了三代人的濃濃情

意。外婆不單是手藝好,廚藝也很了得,別看一道普通農家小菜,製作過程

絕不簡單。媽媽和外婆一樣疼惜子女,不單會烹調美味食物,還會手把手教

子女如何烹調,讓我一試下廚滋味。

外公之所以要我自己摘龍眼,是要讓我體會經過勞動後獲得成果的滋

味。不親自嘗試,不知道當中的道理。現在社會上出現一個叫「港孩」的群

體。這些孩子大多是父母寵壞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上一些技能不

自理,連橙也不會切。外公要我自己剝龍眼殼,是不想讓我養成依賴心態,

梁嘉莉聖公會諸聖中學 題 目 愛延續

要獨立解決問題。「港孩」在父母的指導下,解決課本問題不是難事,但生

活上的問題卻把他們難倒。

很多家庭的孩子都計較物質的生活。父母長時間工作,為了補償孩子便

會買各種名牌物品給孩子。只為疼惜孩子,很少解釋為甚麼給他們買這些東

西。媽媽也要工作也很疼惜我,但不會給我買名牌物品,會煮有營養好吃的

食物給我吃。我吃完,她還會教我怎樣煮。有句話叫「給你魚吃不如給你魚

杆,給你魚杆不如教你如何釣魚。」父母給孩子買名牌,孩子可能誤以為拿

來炫耀的或只是玩的。就像剛才那句話的擴展版本,「給了你魚杆,你可能

用來作武術用,晾衣杆用,還不如教你如何釣魚更好嗎?」父母往往缺少了

這一點。

外公,外婆還有媽媽爸爸,都本看「要孩子獨立,負責」的目標教導

我。這是我家的價值觀念。這愛,仍然在燃燒,暖看我心。

評判的話:

· 語言流暢,能有條理地表達觀點。 (EDB)

· 文章格調親切,感情醇厚。說理部分簡潔直接。 (HKTLA)

· 引文自然流暢。 (HKPTU)

中國傳統社會一直以來都是以家族為本位的,所以親情便自然成為倫理

道德的基礎。提起「親情」,很多人都以「難能可貴」、「舐犢情深」、

「海闊天高」等字眼來形容,可見親情是一股無窮無盡的力量,是一種不可

忽視的影響。親情在我們的生命中至關重要。

「親情」絕對經得起時間、地域,甚至困難的考驗。當您感到消極時,

家人會默默鼓勵您、支持您;當您面對挑戰時,他們會不斷守護您、幫助

您;即使您百年歸老時,他們仍然會思念您、供奉您。

三年前,和爸媽隨團到西歐旅行,這是他們一直以來的心願,但是可能

我不太適應當地的氣候和食水,在行程首幾天上吐下瀉,只好留在酒店房間

休息,怎料,媽媽便立刻取消行程,留在房間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呵護我,

即使我從她的眉宇間看到絲絲失落,但是她亦沒有任何怨言,連一向嚴肅,

一直希望我學會獨立的爸爸也放下旅遊書,拿起藥物和一杯暖水給我,陪伴

我「共同進退」,這就是偉大而無私的親情的可貴。每人付了一萬多元團

費,誰不想漫步歐洲繁榮先進的都市和欣賞壯麗幽美的湖光山色?特意告了

數天假,誰不願到訪不勝枚舉的歷史古蹟?久久的心願終於達成,誰願意呆

在房間,只透過玻璃窗窺視夢寐以求的樂土?我相信只有親情才能推動自

己,為親人毫不計較地付出。

雖然家人不會把「希望孩子將來可以好好養活我」之類的說話掛在口

邊,但是反哺是親情的一部份,是中國孝道文化裏重要的一環,據吳延環先

生的《三十六孝》提及到:「父不待子孝而慈,子不待父慈而孝。道德不是

買賣,並非拿多少錢給多少貨。」由此見得,親情是為人的根本,是世上最

自然的,可以創造歡樂、和諧和繽紛的世界;它不會講求風險和回報,即使

梁樂彥聖公會聖三一堂中學 題 目 只有親情最可貴

生活如何艱苦,只要有親情,很多難題都迎刃而解,甚至可以影響現今社會

的價值觀。

如果人人都重視親情,整個社會都會變得井然有序,因為重視親情的

人,會清楚自己在家庭中的崗位,懂得分尊卑,愛護長幼。同時,倘若社會

上的人講究親情,人們的道德觀念便會更趨高尚,因為講究親情的人,會為

家人作無私的付出,而且家庭是社會的縮影,它有助個人成長,使自己勇於

為社會作出貢獻。

今時今日,我擁有的品德和情操,學校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是親情亦是

我學會去愛和欣賞別人的原動力。我的家人並不是甚麼偉大的名人,但在我

心目中,他們永遠都是最崇高、最值得我疼惜、敬愛的人。在這裏,我很想

和我的父母說一聲:謝謝,孩子永遠都會那麼愛您們的!

評判的話:

作品排名不分先後,以獲獎者姓名筆劃為序。Works arranged in the order of the winner’s names.

EDB: 教育局 Education BureauHKPTU: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Hong Kong Professional Teachers’ UnionHKRA: 香港閱讀學會 Hong Kong Reading AssociationHKTLA: 香港學校圖書館主任協會 Hong Kong Teacher-Librarians’ Association

4.23 World Book Day Creative Competition in 2013

家庭有愛Love

and Affection in Family

創作比賽

2013年

香 港Hong Kong

高中組中四 (S4)  中六 (S6)Senior Secondary

· 文筆平暢,結構井然有序,並能善用資料,支持觀 點。(EDB)

· 由一本好書開始,引發出作者對親情的感悟,以自 身經歷及其他作品去印証,並反思現今社會的親子 關係,情理兼融,表達流暢,資料整理恰當。 (HKTLA)

· 結構回應題目要求,年紀輕便親情厚感染力不俗。 (HKPTU)

「媽,想不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外面的世界?怎麼看?」

「我用三輪車載著您啊。」

「兒子啊,我們能走到西藏嗎?」

就這樣,「現代大孝子」當時七十四歲的王一民先生,毅然而然帶著高

齡一百歲的母親,踩踏著簡陋的三輪車,從塔河出發,展開一段為期900

天,撼動人心的旅程。在旅途中,王老先生雖然備嘗艱辛,卻憑著一顆孝

心,和無比的動力完成了母親的心願,譜下了這段令人感動的母子之旅。

《和媽媽一起度過的900天旅行》一書中,王先生與母親之間的親情,

是溫馨的、可貴的、令人懷念的。為了報答母親一生為家庭奔波的辛勞與無

私的母愛,作者對於母親最誠摯、純真的孝心真情流露。閱讀這本書時,書

中的一字一句,王老先生的一舉一動,無不讓人感懷親情而熱淚盈眶。

我的外公是台灣人,從小生長在傳統大家族裡,父親在二次世界大戰陣

亡,由於母親是長媳,而身為長子的他,在當時「父權」社會中,必須肩負

起父親的責任,不但要照顧母親以及年幼的弟弟們,更要犧牲自己的理想,

繼承家中的產業。一路以來,我的外公與堅忍的母親互相扶持、照顧,是傳

統「母慈子孝」、「侍母至孝」的最佳寫照。我想,如果外曾祖母提出要到

西藏去,外公一定也會和王老先生一樣,不管用哪一種方式,他都會願意幫

母親實現願望,因為,我印象中的外公,就是這樣一個人。

外公雖然在傳統的家庭長大,可是,他的觀念一點也不守舊,他對子女

採用愛的教育,讓孩子自由地發展自己,教育出一對出色的子女。他更曾獲

得由政府頒發的「模範父親獎」的殊榮呢!在那個充滿愛與信任的家庭中,

陳品安保良局蔡繼有學校 題 目 代代永續的親情—綿長而細密

孕育出我深深敬愛的母親,我的母親孝順父母、友愛弟弟,更是賢妻良母,

我很慶幸能夠浸潤在如此綿密而細長的親情細流裡,也更有自信把家人之間

的濃厚親情一代接著一代地傳承下去。

台彎知名作家吳晟,在他的詩作《向孩子說》中,一共有三十六首,包

括了吳晟對子女、學生甚至是自己民族的後代的諄諄叮嚀,熱切的期待和關

切,也召喚著人們反省的心。其中《番薯地圖》道出祖先在數百年風吹雨打

的墾荒生活中,含辛茹苦為子孫開路,看似平凡卻動人心魄,多少辛酸換來

今日的安定?《堤上》寫的是詩人記憶中與父親牽手走在河堤的往事,在同

一地點不同的時空,卻上演著同一幕溫馨父子情。即使歲月隨著河水流逝,

可是親情血脈的傳承,卻在時間的長河裡源遠流長。在《負荷》中作者明白

點出「負荷」是世代相承的,一旦升格為人父母,馬上成為孩子仰賴的對

象,愛孩子就必然有關懷,父母對孩子的愛就成了作者所說的「生命中最沉

重也是最甜蜜的負荷」了。作者用詩向孩子們表達了深摯的父愛。他教導孩

子要感念這樣的愛,並知恩惜福、懂得去愛,愛自己也要愛家人。

評判的話:

· 文章以富有心思的鋪排和流暢平實的語言,寫出家 庭的相處之道。 (EDB)

· 作者的家就是幸福家庭的寫照,由作者來拆解〈幸 福家庭密碼〉是最適合不過了。(HKTLA)

愛是無分年齡限制,愛讓人甜在心頭,愛是無價。

正當我埋頭苦幹做我的專題報告的時候,媽媽興高采烈地拿著一幅圖畫

給我看,說這是我在一年級的母親節送給她的,至今她仍好好保存。我放下

手上的工作,瞄了一瞄那張畫,毫不美麗,可是媽媽臉上依舊掛上甜美笑

容,令我有些詫異。原來她想起我小時候的趣事,一些揮之不去的回憶。

媽媽告訴我自小便很黏人,特別是她,每次出街亦要和她手拖手,猶如

糖黐豆般親密。有一次,我被櫥窗裡的玩具吸引著,過了一會,回頭看不見

她便啕嚎大哭,一邊抹眼淚,一邊喊著說:「媽媽不要離開我!」隨之媽媽

發現了我,我緊緊地攬著她,恐怕會再次不見。聽畢後我輕笑一下,發現兒

時是那麼愚昧的,可是媽媽卻樂在其中,繼續說下去。之後我和她打勾勾,

承諾要永遠在一起。說到這裡她會心微笑,及後又補充多句:我多希望能再

次聽見呢!

我感奇怪,媽媽為何會突然有感而發?追問下去原來她正在閱讀有關家

庭的書目,名叫《幸福家庭密碼》。一個和諧家庭需要互相包容、接納及體

諒,家人之間要互相支持,才能共融。傳統的家庭重視一體感,以家作為單

位,歸屬感強烈,可謂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反觀,今天有很多人忙於工

作,加上資訊科技發達,令人容易忽略了家庭這個重要的精神支柱。與家人

聚會時間少了,閒談少了,關係難免會有疏離。有些人更可能認為與父母出

現代溝,難以溝通,逐漸對家變得愛理不理。媽媽續說,其實家人之間並沒

有隔夜仇,只要坦誠相對,只要一方能踏出一步,就算是多困難的事都可以

迎刃而解。

陳嘉慧王肇枝中學 題 目 家中真摯的愛

她又舉例說以前經常與家人爭執,認為家人不了解她,曾嘗試逃走。但

想深入點,問題還是不可解決,她並不希望自己會後悔莫及。於是便找機會

跟家人詳談自己看法,藉此消除彼此間的隔膜。現在有些年青人就算父母在

旁,仍會對他們不瞅不睬,只顧低頭玩手機。若有天「樹欲靜而風不息,子

欲養而親不在」該怎辦呢?有時候我們需要多與家人溝通及聆聽,其實一個

問候總比一則訊息來得更親切。當家人關係良好後,便可以樂在家庭生活

中,感受家人所給你的真摯的愛。

媽媽的話滿有道理。家中所給的愛是無可取替,但先要的條件是要有緊

密的關係。就像兒時般,每每都放家人在第一位,是不可劃分的部分。閒時

多互動、多談天、多關心,家庭的凝聚力才可上升。

「你愛家人嗎?」媽媽問我,我堅定地回答:「當然愛啊!」

評判的話:

作品排名不分先後,以獲獎者姓名筆劃為序。Works arranged in the order of the winner’s names.

EDB: 教育局 Education BureauHKPTU: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Hong Kong Professional Teachers’ UnionHKRA: 香港閱讀學會 Hong Kong Reading AssociationHKTLA: 香港學校圖書館主任協會 Hong Kong Teacher-Librarians’ Association

4.23 World Book Day Creative Competition in 2013

家庭有愛Love

and Affection in Family

創作比賽

2013年

香 港Hong Kong

高中組中四 (S4)  中六 (S6)Senior Secondary

· 文筆平暢自然,能清晰地闡述看法。 (EDB)

· 以自身經歷引出及結束作者對「孝」的演繹,主題 清晰;難得的是能點出「金錢」並不是用來衡量 「盡孝」的指標。(HKTLA)

· 借用得當,文化層面理解深刻。(HKPTU)

冬天已至,天氣愈漸寒冷。媽媽總會在我出門前為我圍上頸巾,邊說:

「小心別著涼啊。」

我不禁想起我小時候身體虛弱,經常生病,要父母為我擔憂。媽媽時常

提起我三歲時發高熱,凌晨時分衝進急症室的事。她說當時她跟爸爸急得像

熱鍋上的螞蟻,不敢離開我寸步間。

爸媽常叮囑我要小心身體,但我卻沒有向他們問候一句。這是多不孝的

行為啊!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父母疼愛子女之心比天高:嬰孩時期擔

憂兒女溫飽,即使到成年時亦會擔心兒女能否有個好家庭。我們總不能舉翅

不回顧,隨風四散飛啊!

中國傳統文化以「孝」為本,孝道是一切德行的基礎,亦非常重視家庭

觀念。從《大學》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見,「家」是社會中

最基本的。而「國」與「天下」皆建於「家」之上。因此在中國傳統文化

中,有「百行以孝為先」的說法。學者錢穆曾稱中國文化為「孝的文化」;

哲學家謝幼偉撰寫的《孝與中國文化》一書亦強調中國文化乃是以孝為主,

以孝為根本的文化。可見孝的觀念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正所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實踐孝行應先好好愛惜自己的身體。

近年香港青年吸毒濫藥問題嚴重;毒品荼毒人身心,如此殘害自身的行為絕

對是不孝之行。同樣而言,酗酒、吸煙、沉迷賭博、輕生等自甘墮落的行為

亦不應出現在孝子身上。

在另一方面,隨著人口老化,獨居老人的出現也某程度上揭示孝道文化

受到挑戰。部分獨居老人的出現是因為與家人不和睦或遭拋棄。其兒女連最

基本關愛父母也未能做到,實在有違孝道。

黃杏兒王肇枝中學 題 目 中國孝道應重視 敬愛之情宣揚去

也許有人會誤解「孝」是物質上的支援,認為自己沒有金錢供養父母,

未能為其買大屋,便無法孝敬父母。其實孝義是一種精神,只要懷著敬愛父

母的心情,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也是孝、親情的表現。即使在生活上遇到

多大的挫折,你絕不會想要去輕生,因為你會知道若果他們失去了你,他們

會如何地傷心。你也會知道無論有甚麼困難,你還有重視你的家人會支持

你、安慰你。

其實,孝行無分大小,最重要的是有敬愛父母之心,小至愛惜自己身體

已是孝的表現。在父親節、母親節裡送上一張卡片,少少的關愛之心、親情

的表現也足以使父母感到喜悅。

現在,我也要為父母圍上頸巾,在寒風砭骨的天氣下,用我的孝心為他

們添上一點暖意。

此外,我還要把我的關愛精神推及社會。我計劃去參加一些社區組織去

當義工,關心社區內弱勢群體,如獨居老人、單親家庭等,藉著互助互愛,

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評判的話:

· 以一些小片段,生動自然地展示了親厚的家庭關係。 (EDB)

· 作者舉出兒時患病的例子來說明父母之愛,具震撼 力,如再加入別人的觀點作佐證,效果更佳。 (HKTLA)

家庭對我們很重要。血緣關係和婚姻關係是建立家庭的基礎。

家庭並不是人人能夠擁有的,並不是每個人都真正能夠體驗父母的愛

護。有些孤兒自小便缺乏父母的愛護,亦有些家庭,是父母忽略了子女,因

此這種幸福並不是必然的。

家庭對整個社會有很多影響,家庭培育社會未來人才。我們自少就在家

庭內成長,由我們出生開始,家庭就為我們提供生活所需,用愛心把我們撫

養成人,教育我們,家庭是指引我們的明燈。家庭對我們的影響深遠,家庭

影響我們人的品格。若家庭本身存有問題,將會影響孩子的成長過程,令孩

子有機會誤入歧途,比如:若家庭中的成員大多也說粗言穢語,孩子長期在

這種環境下成長,令孩子習慣了這種生活模式,將來長大與人相處會出現問

題,若每個家庭亦存有這些問題,將會影響整個社會的秩序。因此,家庭對

我們的成長十分重要!

十分慶幸我能夠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父母真心對我的愛,正因為我們

每天習慣了生活在一個幸福家庭中,所以不會明白失去了家庭的感受,亦不

懂去珍惜。肯定的是,父母對子女的愛一定是真心的愛,是永恆的,人們經

常亦這樣說,起初我並不相信的,但後來經過我和家人的一次閒談,令我真

正感受,明白到家人對我的愛。有次我跟父母閒談的時候,回想起往事,在

我三至四歲的時候,我不幸患上氣管炎,頑痰積聚於身體中,十分痛苦,入

院經醫生為我拍痰後,仍然十分痛苦,爸爸看見我如此辛苦的模樣,他竟然

替我把塞在鼻子裡的頑痰全部用口吸出來,爸爸還不小心把它們吞了下肚

子,雖然的確十分噁心,但卻充分體驗了父母對我的愛。

另一次,雙親外出公幹,那一個星期被親戚照顧,但仍難以平定我對父

母的思念之苦,想起母親每日對我的催促、提醒,我總覺得煩厭;父親的貼

熊寶淇聖公會聖三一堂中學 題 目 代代親情

身保護,感到討厭,但在父母出外公幹時,缺乏了父母平日對我的一切,既

不習慣之餘,亦感到十分懷念父母平日的囉嗦,這樣的感覺今我很失落。沒

有父母那短短一星期,生活感到十分空虛,有一種「不見一日,如隔三秋」

的感覺。因此,自那漫長的一星期,我深深感受到父母,家庭對我的重要。

世上並不是人人也能擁有這種福氣的,因此若我們能擁有這種幸福,務

必要珍惜,珍惜愛你的家人,珍惜這個完整的家,珍惜父母與我們相處的日

子,時光。

家庭是可以維持社會的穩定。缺少了家庭,社會會凌亂。「代代親

情」,一代傳去下一代,若我們懂得珍惜,愛惜父母,下一代亦一定照這樣

做。

家庭是中國人傳統最重視的,因此,我們亦需要重視,珍惜家庭。

評判的話:

作品排名不分先後,以獲獎者姓名筆劃為序。Works arranged in the order of the winner’s names.

EDB: 教育局 Education BureauHKPTU: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Hong Kong Professional Teachers’ UnionHKRA: 香港閱讀學會 Hong Kong Reading AssociationHKTLA: 香港學校圖書館主任協會 Hong Kong Teacher-Librarians’ Association

4.23 World Book Day Creative Competition in 2013

家庭有愛Love

and Affection in Family

創作比賽

2013年

香 港Hong Kong

高中組中四 (S4)  中六 (S6)Senior Secondary

· 作者綜合分析的能力不錯,能有條理地探討家庭的 價值觀念對社會的影響。(EDB)

· 善於說理,能引用不同的資料支持自己的觀點。如 能在文章中多分享一些「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溫 馨生活片段,那就能情理兼融了。(HKTLA)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跟媽媽談起這個問題,她說這個觀念在以前是普

遍得到認同,她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當我出生時,她和爸爸都要上班工作

賺錢,就是全賴奶奶日間在家中照顧我,所以老人家一向都會被尊重。中華

五千年的文化,除了依靠古書的記載外,一代一代之間的傳承,長輩對後輩

的言傳身教,才是關鍵。例如,父母對上一輩的孝順,尊重和供養,即使自

己對子女的模範,令百行以孝為先的傳統觀念得以流傳,成為社會上每個人

品德的保證。長者也是社會上充滿人生和社會經驗的一群,他們把自己在社

會上多年的待人處事技巧傳授給自己的子女甚至是孫子,俗話有云老人「食

鹽多過我們食米」,「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些都是提醒我們不可

輕視長者的金石良言。一個社會的成功,需要的不僅是經濟的基礎,還有文

化的涵養和前人對後人經驗的傳授,避免他們重蹈覆轍,有助促進社會進步。

古今中外的社會中,家庭都是一個社會的基礎,每一個家庭都是一塊拼

圖,組合起來就是一個社會。家庭價值觀念的社會意義可以從組成家庭的三

類人中看到:夫婦,孩子和老人家。

有夫有婦,然後為家,家庭的其中一個價值就是傳宗接代,使人類得以

繁衍,社會得以延續。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足以證明傳宗接代的重

要性。除了讓社會得以延續外,一夫一妻的家庭組合也可維持社會的秩序。

家庭觀念是性伴侶的約束。中國內地因為一孩政策,造成了男女比例失衡。

每一百名男子中,只有七十五個可結婚,即有四分之一的男性欠缺正常的婚

姻生活。在這樣的情況下,濫交的情況很可能就會出現,娼業也可能會有上

升的趨勢,危害社會的和諧。家庭的觀念是一種性的約束,也可以讓性行為

下的新生命冠以家族的姓氏,為他們提供一個適當的成長環境,為他們的品

潘泳保良局第一張永慶中學 題 目 代代親情

德護航。因此,家庭中「夫婦」的價值觀念是維持社會秩序,讓社會得以延

續的關鍵。

香港的人口老化情況嚴重,長者在醫療等方面的福利開支將會為庫房帶

來沉重的負擔。現時平均每一千名勞動人口撫養一百七十二名非勞動人口。

因此,政府鼓勵生育,增加就業市場的年輕勞動力,亦希望他們從小接受的

家庭教育和被灌輸的價值觀可以引領他們肩負起照顧長輩的責任,減輕政府

和平均每名勞動人口的負擔。

組織家庭生育孩子,孩子長大後反哺年老的父母,父母年老後把傳統觀

念人生經驗傳遞給子女,子女長大後組織家庭,形成了維持社會平衡的循

環,因此衍生了人類社會悠長的歷史。由此可見,家庭價值觀念對於社會有

著深遠的意義。

評判的話:

· 能明確地表達重男輕女觀念應早日摒棄的中心思想。 (EDB)

· 表達手法自然。如能集中討論「重男輕女」對男性 的影響,主題會更突出。(HKTLA)

· 由個人經歷出發,附之以社會現實,傳統與現代間 對親情的理解感受深刻。 (HKPTU)

我的母親,是一個傳統的家庭婦女。重男輕女這個觀念已經在她的腦中

萌芽,根深蒂固。有一回,我詢問母親為何如此的疼愛哥哥,只有小學學歷

的她認真地回答我:「因為一直以來的長輩都是這樣啊!」

在現今社會中,不少人反對重男輕女這個過時的觀念,反對者尤以女性

為主。她們認為這個觀念對女性非常不公平。可是,這個觀念何嘗沒有為男

性卸下重擔,使他們被壓得喘不過氣來?我曾閱讀白先勇先生所著的《寂寞

的十七歲》,當中有一篇散文與書名同名。主角楊雲峰家中有四個兄弟,哥

哥們和弟弟皆成績優異,是眾人的榜樣;相反,雲峰不僅成績差劣,更是眾

人的欺凌對象。嚴苛的父親和軟弱的母親從來都不支持他,一個只懂罵打,

另一個只懂喊求。這種生活令雲峰倍感壓力,一度逃離這個家庭,並認為

「人生是無聊的」。這個故事咋看與「重男輕女」沒大關係,其實故事中的

幾個人物均在此觀念下鑄造出來。傳統社會重男輕女,使被看重的男性突然

肩負多一份責任。父母對兒子加以厚愛,悉心栽培,希望他能夠成為典型的

男性:有男子氣概並能承擔責任,強大並能保護一切。雲峰的父親正正是這

樣的人,對任何事都瑧求完美,非常嚴格。故當擁有雲峰如此「失敗」的兒

子,便嚴加懲罰,因為他未能肩負那巨大的責任。而在重男輕女的觀念下培

養的女性,甚至未能完成學業,只能做家務或做工幫補家計,造就了一種現

象:男主外,女主內。從小就被忽視的女性,未能掌握任何大權,因而個性

較為軟弱。對於雲峰,他的母親只能以哭喊為武器,哀求他悔改。於是,未

能承擔他人對他的期望及「重男」的責任感的雲峰,便崩潰了,釀成慘劇。

「重男輕女」不僅傷害女性,亦傷害男性,使無數個家庭破裂。香港小

鄭曉怡王肇枝中學 題 目 我看重男輕女觀

童群益會青少年服務社工何錦洪表示,若女兒受到祖父母重男輕女式的對

待,久而久之會在她們心中積存壓力,更認為自己沒有用處,導致焦慮、抑

鬱,甚至輕生等問題。

我的家庭深受此觀念的影響:姐姐與我常為母親偏心問題而感到失望;

哥哥則常因未能達到父母的期望而感壓力。雖然至今仍沒有任何大波濤出

現,但此惡種留在心中一天,終究會結出鬱結的果實。

中國以前以農業為生,重男輕女是無可奈何的問題,但在現今知識型經

濟社會上,此觀念並沒有帶來任何好處,反而造成惡性循環。既然「重男輕

女」在社會上已經毫無意義,何不早日摒棄,讓大家少受額外的痛苦呢?

評判的話:

· 小故事,大啟發,有自省能力。若能加入別人的觀 點及實証,你的文章便成為別人的啟發。 (HKPTU)

親情,對我們而言是彌足珍貴的,不論是古代,還是現在,它對我們來

說是沒有其他東西可以取代的。

有一本小說就曾寫到關於親情的故事。小說講述一位兒子徘徊在妻子和

母親之間。妻子自私自利,希望主人公將母親送往老人院,好讓自己母親可

以搬進他夫婦兩的屋裡居住。懦弱的兒子最初不敢違背以離婚作為威脅的妻

子,但有一晚他作了一個夢,勾起了他對母親的回憶:小時,母親因事需要

把他送往親戚家裡暫住數天,但他知道後,卻哇哇啼哭,並大聲說:「母親

不要走!不要扔下我!」聽到他的吶喊,母親不忍,最終沒有按原定計劃把

他留在親戚家,從此更沒有放開過他的手。但現在他卻要如此狠心地為了相

處數年的妻子而要趕走含辛茹苦,養育他數十年的母親。他最終明白到母親

對自己而言是最重要的,他跪在她的跟前央求原諒,並接母親回家。

從以上故事,可以明白到我們與家人的關係是永恆的,而且難以分割。

雖然主人公曾因眼前的威脅而蒙蔽了與母親之間的親情,但驀然回首,終於

明白到親情的可貴和親人間永不離棄的特點。兒子請求母親不要離開他,就

如同母親也不願兒子離開她一樣,親情正是在自己和寶貴的家人互相扶持下

而產生的。

看完這意義深重的故事後,緬懷過去,細味與家人經歷的時光,發現原

來親人的愛已成為我生命的原動力,不論什麼時候也鼓舞著我。每當我成績

謝文鳳聖公會聖三一堂中學 題 目 親情

受挫或跟朋友吵架而心情低落時,第一個安慰我、鼓勵我的就是家人。記得

他們曾對我說,每當看見我偷偷拭淚時,他們的心也會發痛。就算我常犯

錯,惹怒他們,但他們也沒有記恨,還希望我可以改過自新,不放棄我。

「無論你做什麼事,只要是對的,我們一定會支持你。」我就是依靠著家人

對我的信任和支持,渡過了一重又一重的難關,因為我知道縱然一切也會轉

變,但家人對我的愛卻是永恆不改的。

親情是我們出生後所擁有的第一份愛,它今我們感受到被愛,也令我們

明白如何去愛人,如果每個人都靠著這份單純真摯的愛去感染他人,整個社

會和世界都會變得更美好。

你希望世界更美好嗎?那就從愛你的家人開始吧!

評判的話:

作品排名不分先後,以獲獎者姓名筆劃為序。Works arranged in the order of the winner’s names.

EDB: 教育局 Education BureauHKPTU: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Hong Kong Professional Teachers’ UnionHKRA: 香港閱讀學會 Hong Kong Reading AssociationHKTLA: 香港學校圖書館主任協會 Hong Kong Teacher-Librarians’ Association

4.23 World Book Day Creative Competition in 2013

家庭有愛Love

and Affection in Family

創作比賽

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