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自然資源教學模組的發展研究 · 國小自然資源教學模組的發展研究....

32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四期(九十年九月)673704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673 國小自然資源教學模組的發展研究 賴慶三、楊繼正 本研究之目的,係針對國小階段「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中的自然資源 主題,進行教學模組的開發、設計、與試教,協助國小教師體驗「自然與生活科 技」學習領域的「課程統整」、「協同教學」、「自編教材」的新課程特性,作為國 小發展更成熟的「學校本位課程」的參考。參與本研究的國小教師有 6 位,及國 小學生 44 位。有關本研究的研發工作程序及教學模組的品質與適切性,則兼採質 性資料與量化資料混合分析。 本研究之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本研究發展出一套教學模組活動設計的模式 與程序,並完成一個自然資源教學模組,這個教學模組包括有教學設計理念、概 念展示圖、單元能力架構表、教學活動流程與內容、和學習活動單等內容;(2)本 研究建立出一套教學模組之試教與評量模式,評量所得結果可作為未來發展相關 教學模組的重要參考;(3)模組化之教學活動設計品質良好,教師與學生對試教的 回饋意見,均呈現肯定一致的結果。 關鍵詞:科學課程、科學教學、課程設計、課程標準 賴慶三:自然科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楊繼正:自然科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Upload: others

Post on 01-Mar-2020

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四期(九十年九月)673~704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673

    國小自然資源教學模組的發展研究

    賴慶三、楊繼正∗

    摘 要

    本研究之目的,係針對國小階段「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中的自然資源

    主題,進行教學模組的開發、設計、與試教,協助國小教師體驗「自然與生活科

    技」學習領域的「課程統整」、「協同教學」、「自編教材」的新課程特性,作為國

    小發展更成熟的「學校本位課程」的參考。參與本研究的國小教師有 6 位,及國

    小學生 44 位。有關本研究的研發工作程序及教學模組的品質與適切性,則兼採質

    性資料與量化資料混合分析。

    本研究之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本研究發展出一套教學模組活動設計的模式

    與程序,並完成一個自然資源教學模組,這個教學模組包括有教學設計理念、概

    念展示圖、單元能力架構表、教學活動流程與內容、和學習活動單等內容;(2)本

    研究建立出一套教學模組之試教與評量模式,評量所得結果可作為未來發展相關

    教學模組的重要參考;(3)模組化之教學活動設計品質良好,教師與學生對試教的

    回饋意見,均呈現肯定一致的結果。

    關鍵詞:科學課程、科學教學、課程設計、課程標準

    ∗ 賴慶三:自然科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楊繼正:自然科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 674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四期

  •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四期(九十年九月)673~704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675

    國小自然資源教學模組的發展研究

    賴慶三、楊繼正∗

    壹、緒論

    近十餘年來我國政府與民間對教育改革的推動,均十分積極投入,隨著國內

    政治與社會環境的轉型,更有著突飛猛進的發展,就本(八十九)學年度而言,更可稱之為「教育狂飆的年代」。因為本學年度國民小學所使用的課程,有三套不同

    的課程標準同時併行實施。其中,國小六年級使用國民小學第八次課程標準,國

    小一至五年級使用國民小學第九次課程標準,而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學校的國小一

    年級,已開始使用國民中小學暫行課程綱要。由於三種課程標準的同時併行實施,

    使得國民小學的教學環境,呈現多元蓬勃的景象。 教育部於民國八十七年公佈國民中小學暫行課程綱要總綱,為我國二十一世

    紀的教育革新掀開新的一頁,其內涵與特色包括:(1)培養學生具備能帶著走的能力--「十大基本能力」;(2)以「七大學習領域」取代原有繁雜的科目,來減輕學生的學習負荷;(3)區分「基本教學節數」和「彈性教學節數」,以落實「學校本位課程」的發展;(4)融入「六大重大議題」於各學習領域的教學活動之中,以符合當前進步社會的需求;(5)藉「學習領域」與「重大議題」的互動,來發展「課程統整」與「協同教學」,以提升教學的品質與學習的成效(教育部,民 87)。

    其次,就國小自然科而言,在「教育狂飆的年代」中,也呈現多元嶄新的風

    貌。在國民小學第八次課程標準中,國小自然科稱之為「自然科學」,到了國民小

    ∗ 賴慶三:自然科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楊繼正:自然科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 676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四期

    學第九次課程標準,國小自然科經修訂成為「自然」,最新的國民中小學暫行課程

    綱要,則為因應二十一世紀高度資訊化與科技化的社會的需求,國小自然科擴展

    為「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 教育部(民 89)所公佈的「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宣示「自然

    與生活科技」的學習,應以探究及實作的方式來進行,強調手腦並用、活動導向、

    設計與製作兼顧、知能與態度並重。同時,針對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培養,要

    求應協助學生發展具備充足的分段能力指標,包括:(1)過程技能,(2)科學與技術認知,(3)科學本質,(4)科技的發展,(5)科學態度,(6)思考智能,(7)科學應用,和(8)設計與製作。

    綜觀上述,國民中小學暫行課程綱要中,有許多新的內涵與特色,而且國小

    自然科課程也有若干轉變。雖然有關新課程的論述不斷增多,但是對不少國小教

    師而言,他們對新課程仍感陌生而缺乏實務的體驗。因此,在九十學年度正式實

    施國民中小學暫行課程綱要之前,有必要針對國小階段的新課程進行研究,檢討

    新課程試辦的成效,以作為國民中小學暫行課程綱要實施的基礎。 因此,本研究乃選定國小階段「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進行自然資源

    教學模組的發展研究,擬將發展研究所得之經驗,提供國小教師參考,協助國小

    教師體驗新課程的特性,以便能將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的內涵落實,俾有助

    於國小階段「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綱要的實施。 本研究「國小自然資源教學模組的發展研究」之目的,係為因應我國國民中

    小學暫行課程綱要的實施,就國小「學校本位課程」與「課程統整」的發展,針

    對國小階段「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中的自然資源主題,進行教學模組的開

    發、設計、與試教,透過研究所得結果,協助國小教師體驗「自然與生活科技」

    學習領域的「課程統整」、「協同教學」、「自編教材」的新課程特性,作為國小發

    展更成熟的「學校本位課程」的參考,大家一起致力於提升國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貳、文獻探討 我國當前處在科學、科技、與資訊快速發展的世界潮流中,如何保持並增進

    國家競爭力,是我們邁入二十一世紀最首要的課題。教育部當前推行新的國民中

    小學暫行課程綱要,即是希望確保提升國民的科學素養,藉培育出具有「十大基

    本能力」的新世紀國民,來增進國家的競爭優勢,以開創出更輝煌的台灣經驗。

  • 國小自然資源教學模組的發展研究 677

    以下將針對國民中小學暫行課程綱要、單元模組的研發設計、自然資源教學

    模組的相關探討等主題,進行探討陳述。

    一、國民中小學暫行課程綱要 教育部(民 87)所公佈的「國民中小學暫行課程綱要總綱」,具有許多重要特

    色,諸如「十大基本能力」、「七大學習領域」、「六大重大議題」、「基本、彈性教

    學節數」等等。新課程綱要同時宣示,各校教師在依循課程綱要的原則下,可自

    主的進行教材編選及教學活動規劃。然而,國民小學課程長久以來都是所謂「統

    編本」課程,國小教師大都已習慣於將課本或教學指引,當作是食譜來照本宣科。

    所以國民中小學暫行課程綱要公佈的初期,曾造成不小的衝擊,有不少教師面對

    「學校本位課程」、「課程統整」、「協同教學」、「自編教材」等議題時,感到驚慌

    而不知所措,更有傳播媒體報導,九年一貫新課程的即將實施,誘發國小教師的

    退休潮。 由於上述不利新課程實施的困境,促使許多師資培育機構與研究者,紛紛投

    入新課程相關議題的研究,並提供相關研習活動或工作坊,以協助國小教師充電

    或恢復武功,增進國小教師對新課程綱要的認識與瞭解,並提升其教學活動設計

    能力(賴慶三,民 89)。 賴慶三(民 89)指出,上述研習活動或工作坊,透過適當實務的安排與體驗,

    大部分的教師均能快速的充實新課程知能,並體認設計教學活動並不是可怕的

    事,而且透過小組的合作與分享,均能迅速有效完成課程統整之教學活動設計。

    賴慶三(民 89)進一步說明,適當設計的研習活動或工作坊,透過對新課程理論的闡述與實務的體驗演練,將有助於消除國小教師對實施國民中小學暫行課程綱要

    的疑慮,能轉化國小教師的畏懼與抗拒,形成推動國民中小學暫行課程綱要的動

    力。 國民中小學暫行課程綱要的重要理念之一,在於強調「學校本位」和「課程

    統整」。學校本位課程的要旨,在於強調「學校是教育改革的基點與主體」和「學

    校本位課程是教育專業自主的建立與實踐」。課程統整的要旨,在於消除繁雜的

    科目,減輕學生學習課業負荷,幫助學生建立起更有意義的學習。所以,對於未

    來新課程的實施,我們一方面要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另一方面則要建立學校本位

    課程的特色。因此,如何提供國小教師體驗「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的「課

    程統整」、「協同教學」、「自編教材」的新課程特性,是非常的重要。唯有如此,

    才能有效落實課程統整的精神,發揮學校本位課程的功效,達成國民中小學暫行

  • 678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四期

    課程綱要的教育目標。

    二、單元模組的研發設計 國民中小學暫行課程綱要總綱(教育部,民 87)公佈後,由於課程綱要中,有

    關「基本、彈性教學節數」和「教師可自主進行教材編選」的訂定,促成該(87)年國立台北師院會同台北市立師院和國立台東師院等校的自然系所,共同進行

    「自然與生活科技」單元模組的發展研究,希望發展出具有理論基礎的模組化的

    教學活動設計,提供國小師生參考利用。 上述所謂「單元模組」、「模組化的教學活動設計」,指的是一種現代化、適

    性化的教學活動設計,它的特性是目標比較明確,方法比較多樣性,教學資源更

    充足。其次,「單元模組」的本質是教材內容解構教科書的刻板化與僵化,它能

    夠以實用性、生活化、趣味性的內容為主軸來呈現,重新建構具有知能情意的完

    整學習教材。另外,模組教學也不同於傳統的教學,它採用更多元、更多樣性的

    教學活動,來提供學生參與、動手作、寫報告、看科展、小組討論、戶外教學等

    等。同時評量方面,也會應用多元真實性評量技術來進行(賴慶三,民 90)。 針對「單元模組」的特性,因和以往的教學活動設計有所不同,茲再用一類

    比的方式,來說明「單元模組」的特性。如果把「設計與使用單元模組」作一比

    喻,則可將其與「採購電腦的行為」來作比較,二者的關係如下面表 1 所述。

    表 1 「設計與使用單元模組」與「採購電腦的行為」比較對照表

    設計與使用單元模組 採購電腦的行為

    目標 根據課程目標、學生特性、學校教育願景等,來決定單元模組的內容。

    根據使用電腦的需求、

    經費預算等,來決定

    採購電腦的內容。

    單元

    活動

    內容

    (硬體)選擇

    根據教學主題、十大基本能力、分段能力指標

    等,來設計單元模組的教學活動(組件)。根據預期教學目標,來選擇單元模組中的組件(教學活動),以進行教學。

    例如:小菜農(何小曼,民 89) 模組名稱:植物的生長。(以種菜為例,先考慮蔬

    菜的生長,影響生長的因素,…等等。) 單元模組:小菜農。教學活動(組件):包括我最

    喜歡的蔬菜,蔬菜種植計畫,種植計畫評審

    根據使用電腦的需求(記憶體容量、速度、特

    殊功能、…)、經費預算等,針對電腦的軟

    硬體組件,選擇合適

    的硬體設備。 例如: 1.CPU 的種類等級。 2.RAM:64M 或 128M

  • 國小自然資源教學模組的發展研究 679

    會,種植實作,製作蔬菜小書,籌備蔬菜嘉年

    華會,舉辦蔬菜嘉年華會等七個活動(組件)。教學者可根據預期教學目標、學生的特性、教學

    節數等,來選擇合適的組件(教學活動),以進行教學。

    以上 3.硬碟:10G 或 20G 或

    30G 4.顯示器:15 吋或 17

    吋 5.光碟機:24*VCD 或

    52*VCD 或 10*DVD 6.軟碟機:1.44M 7.其他配件:燒錄機、

    印表機、數位相機、

    繪圖板、數據機、網

    路卡、…。

    執行 (軟體)選擇

    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特性等,決定教學方法與策

    略,來實施教學活動。例如選擇合作學習、小

    組討論、角色扮演、…等。 同時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特性等,來選擇評量項

    目與工具,進行教學與學習評量。

    依工作需求,選擇作業

    軟體、文書軟體、繪

    圖軟體、其他應用程

    式等,來執行電腦作

    業。

    特性 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育專業判斷,來決定所要進行的教學活動(選擇組件)與策略(進行教學),及實施教學評量。

    採購者根據使用需求、

    經費預算、組件的功

    能等,來決定所要的

    軟硬體設備。

    (註:根據賴慶三 90.1.3 於廣福國小演講整理所得)

    由上述對單元模組的描述,可以說明單元模組在「學校本位課程」和「課程

    統整」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功能。其中,最重要的表徵是「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

    教育專業判斷,來決定所要進行的教學活動(選擇組件)與策略(進行教學),及實施教學評量。」。換言之,對教學模組的設計者而言,可以根據教學主題的特性及

    其概念知識架構,參酌相關的教學學習理論,設計出更多元更豐富的教學活動;

    對教學模組的使用者而言,國小教師可以依自己的教育專業與教學經驗,並衡酌

    教學目標、學生特性、學校教育願景、教學時數等因素,來決定選擇教學模組中

    的組件(教學活動),並選擇適當的教學策略與方法,來進行教學活動及教學評量,以求達到最佳的教學成效,協助學生增進其科學素養。因此,單元模組的呈現與

    使用方式,可以解構傳統教科書的刻板化與僵化的狀況,將有助於提供學生進行

    更多元、更有意義的學習,以充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及「十大基本能力」。

  • 680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四期

    其次,就課程的設計發展歷程而言,莊明貞(民 90)指出九年一貫課程的教學活動設計,至少可以包含下列步驟,(1)決定組織中心,(2)發展概念網路,(3)編選教材及學習內容,(4)建立引導式問題,(5)設計學習活動,(6)決定評量方式。根據莊明貞對九年一貫課程的教學活動設計的建議,及以往國內外有關自然科課

    程的發展模式與經驗,可以將教學模組的研發設計流程歸納如下面圖 1(賴慶三、楊繼正、林王椅,民 89)。

    製作概念展示圖 分析九年一貫「自然

    與生活科技」綱要

    擬定「自然資源」教學

    模組名稱、綱要、目標

    共同批評 研擬教學活動設計 共同批評 修正

    修正(教學模組試教版)

    成品:1.概念展示圖

    2.單元能力架構表

    3.教學活動設計

    4.學習活動單

    檢 討 (試教教學評量)

    Ⅰ教學者:1.教學活動自我評鑑表

    Ⅱ觀察者:1.教學活動評鑑表

    2.教學活動紀錄表

    3.教學觀察意見表

    Ⅲ學生:1.學習活動單

    2.學習意見調查表

    IV 其他:1.教學檢討會會議紀錄

    試教

    第二次 檢討

    (試教教學評量) 第二次試教 修訂 最後修訂(正式版的教學模組)

    圖 1 單元模組的設計流程圖

  • 國小自然資源教學模組的發展研究 681

    三、自然資源教學模組的相關探討 針對自然資源教學模組的內容設計而言,先進行以往國內外的相關課程單元

    的內容分析,將有助於本自然資源教學模組的規劃設計。經過文獻分析後,以往

    國小自然課程中,有關地球和自然環境的單元,包括: 1.國小第八次課程標準初版:(1-4)玩石頭,(5-6)泥沙,(7-6)美麗的山川,(7-10)

    礦物,(9-8)我在哪裡,(11-7)地層。(註:括號內數字,表示第 a 冊-第 b 單元。例如玩石頭是第 1 冊-第 4 單元,以下各版本皆同)

    2.國小第八次課程標準改編版:(1-2)玩石頭,(4-7)沙和泥土,(6-7)雨水和山川,(7-8)岩石和礦物,(9-8)我在哪裡,(11-3)地層,(12-4)資源利用與環境,(12-5)生活環境,(12-6)我們的地球。

    3.國小第九次課程標準牛頓版(牛頓出版公司,民 86):(1-4)石頭真好玩,(3-6)泥土,(6-6)流水的作用,(8-5)地層下陷了,(10-6)地層岩石礦物,(12-3)人與環境。

    4.國小第九次課程標準南一版(南一書局,民 89):(3-4)玩泥沙,(6-1)指出位置來,(6-5)水流的作用,(9-5)岩石,(12-1)我們的生活環境,(12-2)飲水思源,(12-3)空氣和我們的生活。

    5.國小第九次課程標準新學友版(新學友書局,民 89):(5-2)你在哪裡,(6-6)雨水哪裡去,(8-3)地下水,(9-2)地層與礦物,(12-2)水的循環,(12-4)保護環境,(12-5)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

    6.國小第九次課程標準國編版(國立編譯館,民 90):(4-5)砂土,(6-4)指出位置來,(6-)水流的力量,(7-5)無孔不入的水,(10-7)我們身邊的大地,(12-1)生活環境,(12-2)環境問題的探討,(12-4)我們的家園:地球,(12-5)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7.美國 Merrill 1989 年版的國小科學課程:(1-3)古老地質年代以前,(1-4)我們身邊的大地,(2-2)地球上的改變,(3-5)岩石如何形成,(3-6)大自然改變岩石,(4-7)地球的組成,(4-8)使用岩石記錄,(5-14)地球的構造,(5-15)地表的變化,(6-13)量測地球的表面,(6-14)地殼的變動,(6-15)地球的歷史,(6-22)土壤與土地。

    其次,國民中小學暫行課程綱要「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綱要中,針對

    自然資源應探討的內容,係呈現於該課程綱要的附錄一之教材內容要項,其內容

    包括: 1.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附錄一之「教材內容要項」:(110)

    組成地球的物質,(111)地球和太空,(210)地表與地殼的變動,(320)地層與化石,(420)天然災害與防治,(421)環境污染與防治,(512)資源的保育與利用,(513)能

  • 682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四期

    源的開發與利用。(註:括號內的數字 abc,表示第 a 課題-第 b 主題-第 c 次主題。例如組成地球的物質是第 1 課題-第 1 主題-第 0 次主題)。

    因此,當我們要進行自然資源教學模組的內容設計時,除了宜參考以往國小

    自然課程中有關的概念單元之外,更需考量九年一貫課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課

    程綱要之教材內容要項的概念關係架構,以便能適切的選擇相關主題內容,進行

    教學模組之設計編製。 其次,進行自然資源教學模組的內容設計時,並需考慮教學模組是否符合九

    年一貫自然與生活科技的理念與精神。有關「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綱要的教育

    理念與內涵,包括(教育部,民 89): 1.對自然與生活科技的基本認識: (1)自然與生活科技的學習應為國民教育必需的基本課程。 (2)自然與生活科技的學習應以探究及實作的方式來進行,強調手腦並用、活

    動導向、設計與製作兼顧、知能與態度並重。 (3)自然與生活科技的學習應以學習者的活動為主體,重視開放架構和專題本

    位的方法。 (4)自然與生活科技的學習應該培養國民的科學與技術的精神及素養。 2.自然與生活科技的課程目標: (1)培養探索科學的興趣與熱忱,並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2)學習科學與技術的探究方法及其基本知能,並能應用所學於當前和未來的

    生活。 (3)培養愛護環境、珍惜資源及尊重生命的態度。 (4)培養與人溝通表達、團隊合作以及和諧相處的能力。 (5)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並激發創造潛能。 (6)察覺和試探人與科技的互動關係。 3.自然與生活科技的分段能力指標:分段能力指標之制定,係用於提示如何

    經由學校教育,安排適當的教學情境及教材,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學

    習,以增進知識及培養處理問題的能力。有關自然與生活科技的分段能力指標,

    共分為 8 項,包括: (1)過程技能:科學探究過程之心智運作能力。 (2)科學與技術認知:科學概念與技術的習得。 (3)科學本質:對科學本質之認識。 (4)科技的發展:瞭解科技如何創生與發展的過程。

  • 國小自然資源教學模組的發展研究 683

    (5)科學態度:處事求真求實、感受科學之美與力及喜愛探究等之科學精神與態度。

    (6)思考智能:資訊統整、對事物作推論與批判、解決問題等整合性的科學思維能力。

    (7)科學應用:應用科學探究方法、科學知識以處理問題的能力。 (8)設計與製作:如何運用個人與團體合作的創意來製作科技的產品。 此外,關於「自然與生活科技」的教育理念,除了參酌課程綱要中的陳述之

    外,美國科學教育學者 Bybee 等(1989)所提出的科學/技學/社會的教育理念與架構,也極具參考價值,其內涵更與我國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

    名稱與內涵不謀而合,Bybee 等的科學/技學/社會的教育理念關係圖,如下面圖 2所示。

    圖 2 Bybee 等的科學/技學/社會的教育理念關係圖(引自 Bybee 等,1989)

    科 學 對自然世界產

    生疑問

    技 學 對生存環境產

    生問題

    新疑問

    新問題

    提出解釋 (針對自然界現象)

    「解釋」和「解決方案」 的社會運用

    由「解釋」和「解決方案」 來下決定或進行行動

    運用科學探討方法 運用解決問題策略

    提出解決方案 (針對人類適應問題)

  • 684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四期

    接著,當我們要進行教學模組之「自然資源」的細部內容規劃設計時,並應

    考慮自然資源的相關特性,包括: 1.自然資源的分類:黃朝恩(民 81)對自然資源的分類指出,自然資源可區

    分為以下的項目。 (1)耗竭性資源:

    A 持續性資源: a.再生性資源:例如:土地、土壤、水力、森林、農牧、水產、人力。 b.非再生性資源:例如:野生動物、野生植物。

    B.非持續性資源: a.再用性資源:例如:寶石礦物、非消耗性金屬。 b.非再用性資源:例如:化石燃料、消耗性金屬、非金屬礦物。

    (2)非耗竭性資源: A.恆定性資源:例如:原子能、潮汐能、風能、降水、地熱能。 B.非恆定性資源:例如:大氣、水資源、太陽能、自然風光。

    2.自然資源的功能和利用:自然資源是人類生存的基礎,它具有生產功能、承載的功能、資訊的功能、制衡的功能、和淨化的功能(王鑫,民 78;黃朝恩,民 81)。

    3.自然資源利用的方法:透過科技,自然資源為人類提供美好的生活,是人類社會存在與發展的基礎。

    4.自然資源的濫用誤用:很多自然資源是有限的,人類如果毫無節制的濫用誤用自然資源,則將造成地球浩劫及產生令人擔憂的後果。

    5.自然資源的管理: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將提供人類與地球永續發展的基礎。因此,合理的開發、利用、和保護自然資源,是現今全體人類的當務之急。

    6.台灣地區的自然環境與資源:台灣地區地理環境特殊,自然環境與資源甚具特色,王鑫(民 80a,民 80b)將台灣地區的自然環境與資源區分成七大類型,包含地理特徵、地形特徵、氣候特徵(包含氣溫、雨量、溼度、日照與蒸發、風

    等)、海水環境(包含海流、潮汐、波浪與沿岸流等)、水資源、土地資源、能源

    及礦產資源等。有關台灣地區的自然環境與資源內容,將可作為進行自然資源教

    學探討的重要主題,協助學生認識我們生活的環境,並覺知台灣地區環境之美及

    環境所遭受的威脅,藉以激發學生關懷自然環境、愛護自然資源的態度與行動。 7.永續發展教育:基於自然資源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因此在我們利用自然

    資源的同時,也必須顧及不損及後代子孫對自然資源的依存與需求,並積極推動

  • 國小自然資源教學模組的發展研究 685

    永續發展的理念,呼籲政府、學術界、企業界、社區團體、乃至全民共同參與,

    讓自然資源與環境能永續經營利用(王鑫,民 88;孫志鴻,民 88),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綜合以上的討論可知,國民中小學暫行課程綱要的即將實施,在「基本、彈

    性教學節數」、「七大學習領域」、「六大重大議題」的設計下,其實留給國小教師

    有相當大的教育自主揮灑空間。所以,模組化的教學活動設計,正好可以提供國

    小教師選擇的需求,是一種很值得選擇的方式。藉由教學模組的多元與彈性,可

    以提供更充實與適性的學習,能達成「教師樂意教、學生喜愛學」的雙贏局面。

    同時,藉由自然資源教育、地球環境教育、和永續發展教育的落實,將能有助於

    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的課程目標,並確保我們在跨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在全球科

    學、科技、與資訊的競爭中,能持續進步創新,以保有美好的台灣、美好的地球,

    並再創更亮麗耀眼的台灣經驗。

    參、研究步驟與方法 本研究主題「國小自然資源教學模組的發展」,分成二階段進行。第一階段

    由國民中小學暫行課程綱要中,研擬有關自然資源的主題,依教學模組的發展程

    序與步驟,設計出自然資源教學模組。第二階段則將設計完成的教學模組,選擇

    其中一個教學活動(組件),進行實際教學,並檢驗教學成效。關於成效的評估則採用質性(教室觀察、學習活動單內容分析)和量化(問卷調查)分析研究。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探討重點以「教學模組的研發設計」與「試教成效評量」為主,在第

    一階段的研究工作,係以教學模組的設計發展為主,所以探討的對象是國小自然

    科教師。 第二階段的研究工作,在於進行實際教學與教學成效之評量。因為教室中的

    教學與學習,是檢驗教學活動設計的品質與成效的最佳場所與途徑。所以利用教

    學活動與學生參與學習的活動,詳加觀察並分析,探討的對象,包括國小教師和

    國小學生。 研究樣本係由台中縣市的國民小學中選取,有 5 位資深優秀國小教師(均曾

    擔任多年縣市國小自然科輔導團輔導員或國校教師研習會種子教師),參與第一

  • 686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四期

    階段的研究工作,進行教學模組的設計發展,另有 6 位資深優秀國小教師和 44位國小六年級學生,參與第二階段的研究工作,進行實際教學與評量。

    二、研究工具與資料搜集 本研究的研究工作及資料搜集,依研究需要,分為二個階段進行。 (一)第一階段的研究重點為進行教學模組的研發與設計,其步驟與流程包

    括:(1)決定組織中心(分析九年一貫「自然與生活科技」綱要、擬定「自然資源」教學模組名稱、綱要、目標),(2)發展概念網路(製作概念展示圖、共同批評、修正),(3)編選教材及學習內容(研擬教學活動設計、共同批評),(4)設計學習活動(修正「教學模組試教版」)( 莊明貞,民 90;賴慶三、楊繼正、林王椅,民 89)。

    第一階段的資料搜集,於本研究第一階段研究歷程中進行。主要項目包括: 1.教學模組設計者的教學設計歷程檔案:包括教學設計理念,設計討論記錄,

    屬於質性資料。 2.教學模組之內容分析,屬於質性資料。 (二)第二階段的研究重點為進行教學模組的試教與評量,其步驟與流程包

    括:(1)決定評量方式(試教、檢討「試教教學評量」、修訂、第二次試教、第二次檢討、最後修訂「正式版的教學模組」) ( 莊明貞,民 90;賴慶三、楊繼正、林王椅,民 89)。

    第二階段的資料搜集,於本研究第二階段研究歷程中進行。主要項目包括: 1.教學活動之教室觀察錄影。教學活動由原設計者擔任教學,有其他五位教

    師擔任觀察員,進行觀察記錄,教學活動並錄影經轉錄文字後,供事後分析,屬

    於質性資料。 2.教學活動記錄表,屬於質性資料,由觀察員進行觀察記錄。 3.教學活動評鑑與建議表,由觀察員填寫,分為三個分量表,分量表一「教

    學活動設計分量表」有 6 題,其信度為.87;分量表二「教師教學過程分量表」有13 題,其信度為.89;分量表三「學生反應分量表」有 5 題,其信度為.89;全量表共 24 題,信度為.94(請參見附錄一)。

    4.教學活動自我評鑑表,題型與教學活動評鑑與建議表相同,但由教學者填寫。

    5.教學觀察意見表,由觀察員填寫,分為三個分量表,分量表一「教學活動分量表」有 10 題,其信度為.89;分量表二「學生學習地球環境成效分量表」有3 題,其信度為.85;分量表三「對教學模組反應分量表」有 4 題,其信度為.89;

  • 國小自然資源教學模組的發展研究 687

    全量表共 17 題,信度為.93(請參見附錄二)。 6.教學後研討會議記錄,由教學者與觀察員共同針對教學歷程進行討論,研

    討會議後整理成會議記錄,屬於質性資料。 7.學生學習活動單之內容分析,學生於學習活動完成後,隨即填寫學習活動

    單,學習活動單的內容亦作為學習成效的指標之一,屬於質性資料。 8.學生學習意見表,學生於學習活動完成後,除填寫學習活動單之外,並填

    寫學生學習意見表,用以反應學生對整體教學活動的意見與看法,學習意見表共

    有 9 題,信度為.81,計有 44 位學生填答。

    三、資料分析 教室教學錄影所得資料,先經轉錄成為文字資料後,併同其他質性資料,由

    三位研究者先進行三角校正及作交叉個案歸納分析(Guba & Lincoln, 1989; Patton, 1990; Silverman, 1993),藉由搜集與分析不同種類資料,及不同研究人員進行資料分析,以確保資料分析與發現的可靠性與一致性。其次,有關教師填答的三種

    量表和學生填答的一種量表的反應意見,經輸入電腦後,以教育部計算機中心的

    IBM RS6K 的 SPSS 統計套裝軟體,進行次數分佈統計程序,並計算平均數與標準差。

    肆、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章將對本研究「國小自然資源教學模組的發展研究」,就研究所得結果依

    二個階段進行陳述與討論。參與本研究的國小教師,為台中縣市的國小教師有 6位,接受教學的學生,為台中市某一國小六年級的學生,共有 44 位。研究所得結果,將依研究歷程,分二階段陳述報告如下。

    一、第一階段研究結果 第一階段的研究重點為進行自然資源教學模組的研發與設計,經 5 位國小教

    師參與研發設計。研究歷程顯示,教學模組的研發設計的步驟與流程,確實能協助

    國小教師有效發展教學模組。研究所得結果,主要為完成自然資源教學模組之設

    計。自然資源教學模組之內容,包括:教學設計理念、概念展示圖(請參見附錄三)、

    單元能力架構表(請參見附錄四)、教學活動流程與內容、學習活動單等研究結果。

  • 688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四期

    以下茲將自然資源教學模組之教學設計理念,陳述如下面表 2,以供參考。

    表 2 教學設計理念架構表

    單元模組名稱:人類與地球的未來 教學模組名稱:自然資源 (適用年級:高年級 預估時間:240 分)

    科學素養 教學設計理念

    活動內容

    活動目標

    十大基本能力

    過程技能

    科學與技術認知

    科學本質

    科技的發展

    科學態度

    思考智能

    科學應用

    設計與製作

    一.古老的寶藏

    ★ 認 識 因

    地 區 不

    同 , 岩

    石 的 用

    途 也 不

    同。

    ★ 能 認 識

    並 知 道

    岩 石 的

    用途。

    八 . 了 解 電 腦網 路 概 念

    及 應 用 來

    蒐集資料。

    二.我們的鄰居

    ★ 體 認 大

    自 然 之

    美 並 善

    待 大 自

    然。

    ★ 能 說 出

    植 物 和

    人 類 的

    關係。

    ★ 能 懂 得

    善 待 大

    自然。

    二 . 能 欣 賞 生命成長、物

    質 變 化 等

    自 然 現 象

    的奧妙。

    大自然是個最

    最無私、最最

    慷 慨 的 大 善

    人,總是將自

    己 所 有 的 東

    西,毫不吝惜

    的提供給萬物

    利用,人類更

    是將大自然的

    資源利用的最

    徹底。也因此

    人類與大自然

    的關係更是密

    不可分。我們

    要學習如何利

    用科技使資源

    有效用於生活

    中,也要懂得

    珍 惜 自 然 資

    源,感謝大自

    然的恩賜。

    三.彩繪自然

    ★ 以 寫 生

    大 自 然

    之 美 ,

    加 深 愛

    護 自 然

    的 態 度

    ★ 大 自 然

    寫生。

    ★ 能 體 驗

    大 自 然

    之美。

    三 . 能 經 由 創意 與 製 作

    完成作品,

    得到興趣。

  • 國小自然資源教學模組的發展研究 689

    四.大地的恩賜

    ★ 討 論 水

    在 生 活

    中 的 功

    能 及 重

    要性。

    ★ 能 知 道

    水 的 功

    用 和 生

    活 上 的

    重 要

    性。

    九 . 能 運 用 觀察、蒐集資

    料、歸類與

    解 釋 資 料

    等 作 有 計

    劃的探索。

    五.爭一口氣

    ★ 認 識 空

    氣 的 本

    質 並 討

    論 人 類

    科 技 對

    空 氣 的

    影響。

    ★ 能 說 出

    人 類 科

    技 對 空

    氣 品 質

    的 影

    響。

    四 . 能 與 同 儕相 互 溝

    通,共享活

    動的樂趣。

    六.最便宜的能源

    ★ 討 論 太

    陽 能 在

    生 物 及

    科 技 上

    的 功 能

    ★ 認 識 太

    陽 能 在

    科 技 上

    的 應 用

    及 其 對

    生 物 的

    影響。

    四 . 能 利 用 網路 資 源 及

    與 人 分 享

    資訊。

    七.我們的省思

    ★ 能 知 福

    惜 福 ,

    愛 惜 自

    然 資 源

    ★ 了 解 人

    類 和 大

    自 然 是

    生 命 共

    同 體 的

    關係。

    五 . 能 愛 惜 生命,並珍惜

    資源、善用

    資源。

    其次,本研究之自然資源教學模組的設計,係採由下而上的學校本位的發展

    模式,以台中縣市地區資深優秀的國小自然科教師為對象,進行模組教材的規劃設

    計。教學模組內容設計以學生生活世界中的關鍵議題作為導引,藉以激發學生積極

  • 690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四期

    主動的學習。自然資源教學模組主要設計者,○○○老師在 89.1.19 的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研討會上,說明如何以學生生活世界中的觀點,來發展整個教學模組。

    ○○○老師說:「….。我曾在前年跟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科教組的一位主任,做過 STS 模組的活動設計,當時我們曾找了兩組的學生,來畫這個概

    念圖。那今年□□□老師要我加入這個列車裡,我也一樣找了兩組的學

    生,用了差不多一個小時的時間,我跟他們說,現在,我的中心是自然資

    源,那看你們能想到什麼。我給他們每一組一張全開的道林紙,就在圖書

    室,因為我想說,大人來想這件事,跟小孩來想這件事,可能會不一樣,

    所以就由這兩組的學生在那張全開的道林紙上,他們用鉛筆畫畫畫,由這

    個東西會想到什麼。那我根據他們畫出來的,我就把他整理出一個這樣

    的。有黑影的部分是他們畫出來的,很多很多東西,每一個黑影部分等於

    是一個小集團,那這個小集團的外面,又有很多更小的的東西,比方說「古

    老的寶藏-岩石」有關於岩石的部分,他們想很多,當然,比這個更多。

    比方說,他們還想到化石,想到恐龍,很多很多。針對我們教學上的需要,

    我們可以把學生想的,跟這教學比較無關的把它剔除掉。我以這個「古老

    的寶藏」來講,事實上他是很多啦,每一個黑影部分延伸出去的小圈圈有

    20 幾個小圈圈,那我是把他大概的選一下子。那這樣子之後,我就把這每

    一個黑影的部分設計一個活動,這個單元總共有七個活動,其中有一個活

    動把它編到美勞科,請美勞科配合。因為我發現這個課程設計裡有一些教

    學活動可以借重,可以利用別的科目的老師來達成這個目的。在美化自然

    這裡,我編了一個單元叫彩繪大地,那就由美勞科這邊來完成。整個單元

    是 240 分鐘,用 6節課完成。我想說,應該教自然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

    透過○○○老師的說明,讓我們知道教學模組的設計,並不是很困難或很可

    怕的事,特別是經由學生的參與,更能讓教學活動設計更符合教學的實際需求。

    學生繪製出的概念圖,經由○○○老師初步修正後,便成了整個教學活動設計的

    藍圖。最後,再經由研究小組作最後的修訂,就成為地球資源教學模組的概念展

    示圖(請參見附錄三)。 此外,地球資源教學模組為求符合九年一貫課程之需求,在單元能力架構表

    (請參見附錄四)中,列舉各教學活動所對應的「十大基本能力」和「分段能力

    指標」,以作為教學與評量的基準。有關地球資源教學模組所列之「十大基本能

    力」和「分段能力指標」,經配合本研究所屬之整合型計畫,由多位長期擔任國

  • 國小自然資源教學模組的發展研究 691

    小自然科課程編製的學者、專家,進行評鑑。本地球資源教學模組各教學活動經

    評鑑結果,各教學活動與所設定的「十大基本能力」和「分段能力指標」,均屬

    相符(熊召弟,民 90)。因此,地球資源教學模組的品質,可以獲得確認。

    二、第二階段研究結果 本階段的主要研究重點,係於自然資源教學模組完成設計後,選定台中市某

    一國小六年級的一班學生,進行實際教學活動。試教評量所採用的工具與資料蒐

    集,包括:教學活動之教室觀察錄影、教學活動記錄表、教學活動評鑑與建議表、

    教學活動自我評鑑表、教學觀察意見表、教學後研討會議記錄、學生學習活動單、

    學生學習意見表等。試教評量的單元活動為自然資源教學模組的「活動二:我們

    的鄰居」,其教學活動流程與內容及學習活動單,請參見附錄五和附錄六。 教學活動試教評量所得各項回饋意見,即作為評量教學模組成效的指標,並

    作為教學模組修訂的參考依據。以下便就第二階段教學回饋資料,整理陳述如下。 1.教學後研討會中,教學者表示「有關生態環境的觀察,也可以在植物園或

    其他地點舉行,活動時間可以延長」,及「一節之內更換場地也許比較浪費時間,

    如果在生態觀察後,就在原地找適當的地方,繼續學習活動,結果可能會比較活

    潑。」。學生在「學生學習意見表」的開放性問題的回答,也有相同的反應,有

    多位學生表示「這次上課要是時間更多的話,那就更好了。」。由教師與學生的

    回答顯示,教學過程中的生態環境觀察,須要有較充裕的時間,以供學生仔細觀

    察、記錄與討論。如此才能有效達成學生與自然環境接觸、認識與瞭解的目標,

    也才能真正培養學生關懷大地、熱愛自然。 2.教師們對「教學活動評鑑與建議表」的回答顯示,擔任觀察員的教師們,

    對整體教學活動的表現感到滿意,結果如表 3。

    表 3 教學活動評鑑與建議表之結果摘要表

    量表名稱 平均數 標準差

    1.教學活動設計分量表 3.467 .139

    2.教師教學過程分量表 3.513 .118

    3.學生反應分量表 3.280 .335

    4.全量表 3.386 .092

    註:本量表為 4 分量表,極大值與極小值為(4, 1)。

  • 692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四期

    3. 教師們對「教學觀察意見表」的回答顯示,擔任觀察員的教師們,對整體教學活動的表現及教學模組的型態感到非常滿意,結果如表 4。

    表 4 教學觀察意見表之結果摘要表

    量表名稱 平均數 標準差

    1.教學活動分量表 4.500 .294

    2.學生學習地球環境成效分量表 4.400 .641

    3.對教學模組反應分量表 4.550 .512

    4.全量表 4.318 .633

    註:1.本量表為 5 分量表,極大值與極小值為(5, 1)。 2.因為有缺失值(missing value),所以全量表的值略低。

    由表 2 和表 3 的結果的一致性,顯示參與教師對教學模組的教學活動成效感

    到滿意,且持正面肯定的看法。由這項結果可以說明,該教學模組的內容與教學

    活動的實施,是具有正面成效的。 4.學生對「學生學習意見表」的回答顯示,參與本教學模組學習的學生,對

    整體教學與學習活動感到非常滿意,此一結果和教師的反應意見一致,各題的次

    數分佈結果如表 5。

    表 5 學生學習意見表之次數分配摘要表

    非常 同意 同意 不確定 不同意

    非常 不同意 題 目

    N ﹪ N ﹪ N ﹪ N ﹪ N ﹪

    平 均 數

    標 準 差

    我喜歡這次的學習活動 9 20.5 27 61.4 8 18.2 0 0 0 0 4.023 .628

    我覺得這次的學習活動,內容生動活潑

    5 11.4 24 54.5 13 29.5 2 4.5 0 0 3.727 .727

    我覺得這次的學習活動,我學到很多好玩的東西

    12 27.3 17 38.6 13 29.5 2 4.5 0 0 3.886 .868

    我覺得這次的學習活動內容不難,我都學會了

    16 36.4 20 45.5 7 15.9 1 2.3 0 0 4.159 .776

  • 國小自然資源教學模組的發展研究 693

    上完這次的學習活動,我覺得對地球有更進一步瞭解

    14 31.8 22 50.0 7 15.9 1 2.3 0 0 4.114 .754

    上完這次的學習活動,我覺得我的自然科學能力有進步

    5 11.4 18 40.9 18 40.9 1 2.3 2 4.5 3.523 .902

    上完這次的學習活動,我覺得我會對地球更關心

    13 29.5 19 43.2 12 27.3 0 0 0 0 4.023 .762

    從今以後,我會常做關懷地球與珍惜地球資源的活動

    11 25.0 18 40.9 13 29.5 2 4.5 0 0 3.864 .852

    整體而言,我滿意這次的學習活動

    16 36.4 21 47.7 6 13.6 1 2.3 0 0 4.182 .756

    5.學生在學習活動單的填寫方面,對每一題的作答也均能填寫出正確答案,

    顯示本教學活動的學習成效,值得肯定。

    伍、結論與建議 我國當前正處在科學、科技、與資訊快速發展的世界潮流中,國小學生對科

    學、科技、與資訊的需求,將比過去更加殷切,因此如何提供國小學生對「自然

    與生活科技」領域的學習,增進國小學生的科學素養,以求保持並增進國家競爭

    力,是我們邁入二十一世紀最首要的課題。教育部當前推行新的國民中小學暫行

    課程綱要,即是希望確保增進國小學生的科學素養,藉培育出具有「十大基本能

    力」的新世紀國民,來增進國家的競爭優勢,以便開創出更輝煌的台灣經驗。 本研究「國小自然資源教學模組的發展研究」之目的,係為因應我國國民中

    小學暫行課程綱要的實施,就國小「學校本位課程」與「課程統整」的發展,針

    對國小階段「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中的自然資源主題,進行教學模組的開

    發、設計、與試教,透過研究所得結果,協助國小教師體驗「自然與生活科技」

    學習領域的「課程統整」、「協同教學」、「自編教材」的新課程特性,作為國小發

    展更成熟的「學校本位課程」的參考,大家一起致力於提升國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本研究之研究結果,已於前一章陳述。以下將就本研究之重要結果,作進一

  • 694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四期

    步的討論。首先,就自然資源教學模組的設計而言,本研究參酌國內外科學課程

    設計模式,建立自然資源教學模組活動設計的模式與程序,其重要步驟與程序包

    括:(1)分析九年一貫「自然與生活科技」綱要,(2)擬定「自然資源」教學模組之名稱、綱要、及教學目標,(3)製作概念展示圖,(4)研擬教學活動設計,(5)完成教學模組試教版(包括概念展示圖、單元能力架構表、教學活動流程與內容、學習活動單),(6)進行試教,(7)試教教學評量(包括教學活動自我評鑑表、教學活動評鑑表、教學活動紀錄表、教學觀察意見表、學習活動單、學習意見調查表、教學

    檢討會會議紀錄),(8)修訂教學模組,(9)第二次試教,(10)第二次試教教學評量,(11)最後修訂成正式版的教學模組。由前一章研究結果顯示,這項教學模組活動設計的模式與程序,確實有效協助國小教師進行教學活動之設計,可提供國小教

    師未來編選教學活動設計的參考。 其次,本研究之自然資源教學模組的設計,係採由下而上的學校本位的發展

    模式,以台中縣市地區資深優秀的國小自然科教師為對象,進行模組教材的規劃

    設計。教學模組內容設計以學生生活世界中的關鍵議題作為導引,激發學生積極

    主動的學習,學習型態與內容多元且富有彈性,可供教學者充分選擇。教學模組

    的學習歷程藉適當的學習活動,導入相關的科學概念與知能,並適時融入科學發

    現的過程,透過「十大基本能力」和「分段能力指標」的導引,協助學生充分體

    驗科學探究的方法和精神、獲得發現的樂趣、培養出正向的科學態度。 本研究之自然資源教學模組的內容,已於前一章陳述。教學模組的重要架構

    與項目,包含:(1)教學設計理念,(2)概念展示圖,(3)單元能力架構表,(4)教學活動流程與內容,(5)學習活動單。其中,所規劃安排的教學活動,可供教師作彈性選擇使用,亦即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育專業判斷,衡量教學需求,來

    決定所要進行的教學活動(選擇組件)與策略(進行教學),及實施教學評量。 有關教學模組的設計,在模組教材的學習過程,鼓勵學生發展自發主動的學

    習,藉由體驗自然、瞭解自然,促使學生同時發展出「科學概念」、「分段能力指

    標」、「十大基本能力」等多重知能,以期幫助學生「發展出能帶著走的能力與概

    念」,而不會造成只有「背不動的書包」的窘境。教學活動設計並採用多元化的

    方式呈現,除了提供主要的學習內容與教學策略建議外,並提示各教學活動的十

    大基本能力與分段能力指標,讓教學者可以自行選擇最適當的教學組合,以適應

    不同地區、不同興趣和經驗、不同學習進展等的需求,以落實發揮教師專業自主,

    並符合九年一貫課程「把每位學生都帶上來」的目標。 本研究的另一重要結果,就是教學模組的試教與評量活動。自然資源教學模

  • 國小自然資源教學模組的發展研究 695

    組的教學活動設計完成後,為評估該教學模組的適切性與可行性,便選擇其中一

    個教學活動進行試教與評量。經進行試教與評量的活動為「活動二、我們的鄰

    居」,此項試教與評量結果,已於上一章陳述報告。由試教評量結果顯示,模組

    化之教學活動設計良好,教師與學生對試教的回饋意見,均呈現一致正面肯定的

    結果。 由上述研究結果顯示,本研究之教學模組教學活動設計的適切性與可行性值

    得肯定。尤其由學生的反應結果,更顯示學生高度的樂於參與學習。所以,本研

    究建議,有關自然資源教學模組的教學活動設計與試教評量的模式與內容,值得

    進一步研究推廣實施,作為國小推行九年一貫「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參考。

    誌 謝 本研究為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國民小學九十年代『自然與

    科技』新課程單元模組發展研究:地球與資源(NSC-89-2511-S-152-012)」的一部分,茲感謝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給予研究經費的補助,並感謝整合型計畫的

    研究同仁們(熊召弟、何小曼、王美芬、張敬宜、盧玉玲、全中平教授)的啟發

    與協助,更要感謝林王椅老師、陳日頌老師、游建邦老師、劉漢維老師、黃美華

    老師、及賴秀君實習老師的參與和協助,使我們得以完成本研究報告。

    參考文獻

    王鑫(民 78):自然資源保育。環境教育季刊,1,18-28。

    王鑫(民 80a):台灣的自然環境與資源(上)。環境教育季刊,10,3-11。

    王鑫(民 80b):台灣的自然環境與資源(下)。環境教育季刊,11,21-32。

    王鑫(民 88):地球環境教育與永續發展教育。環境教育季刊,37,87-103。

    牛頓出版公司(民 86):國小自然教學指引第三冊。

    何小曼 (民 89):國民小學九十年代「自然與科技」新課程單元模組發展研究--地球上的

    生物--植物(NSC-89-2511-S152-008)。

    南一書局(民 89):國小自然教學指引第九冊。

    孫志鴻(民 88):永續發展研究。環境教育季刊,37,75-81。

  • 696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四期

    黃朝恩(民 81):自然資源的利用與濫用。環境教育季刊,12,2-14。

    莊明貞(民 90):九年一貫能力指標的轉化策略。北區九年一貫課程工作坊,專題演講。

    教育部 (民 87):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

    教育部 (民 89):國民中小學暫行課程綱要。

    國立編譯館(民 90):國小自然教學指引第十冊。

    新學友書局(民 89):國小自然教學指引第一冊。

    熊召弟(民 90):國民小學九十年代「自然與科技」新課程單元模組發展研究(二)。

    賴慶三 (民 89):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的課程統整之探討。國民教育,40(5),40-46。

    賴慶三 (民 90):台北縣廣福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統整」工作坊(三)專題演講。

    賴慶三、楊繼正、林王椅(民 89):「地球與資源」單元模組發展研究第一期報告。國立台

    北師院,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科技」課程發展研究國際研討會。

    Bybee, R. W., Buchwald, C. E., Crissman, S., Heil, D. R., Kuerbis, P. H., Matsumoto, C., &

    McInerney, J. D. (1989).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for the elementary years:

    Framework for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Andover, MA: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Improving Science Education.

    Guba, E. G. & Lincoln, Y. S. (1989). Fourth generation evaluation. Newbury Park, CA: Sage.

    Patton, M. Q. (1990).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2nd ed.). Newbury Park,

    CA: Sage.

    Silverman, D. (1993). Interpreting qualitative data. Thousand Oaks, CA: Sage.

  • 國小自然資源教學模組的發展研究 697

    附錄一、教學活動評鑑與建議表 單元模組教學活動評鑑與建議表 模組名稱 教學日期 年 月 日 單元名稱 活動名稱 教學學校 教 學 者 教學班級 年 班 評 鑑 者 填

    評 鑑 結 果 評鑑項目 評 鑑 細 目

    優 良 可 劣 備 註

    1.教學目標明確 2.兼顧基本能力與技能、態度 3.教學活動設計生動活潑 4.教學活動單設計適當 5.能結合其他科目教學

    教 學 活 動 設 計 6.內容難易適中

    1.能引起學生學習動機 2.儀態從容和善 3.表達清晰明確 4.妥善運用發問技巧 5.善於引導學生討論 6.用心傾聽學生發表 7.營造和諧愉快的班級氣氛 8.建立並維持積極的學習情境 9.兼顧學生個別差異 10.適當運用教學媒體 11.適度巡視行間 12.板書端正有系統

    13.教學時間掌控得宜 1.學習動機強烈 2.學習興趣濃厚 3.學習反應熱烈 4.能自發主動學習

    學 生 反 應

    5.能達成預期學習效果 1. 其

    他 2. 建 議 事 項

  • 698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四期

    附錄二、教學觀察意見表 國民小學九十年代「自然與科技」課程 教學觀察意見表

    動名稱____________ 教學年級_____________ 活 謝謝你參觀今天的教學活動。 這份教學觀察意見表,是我們為了要瞭解你對這個教學活動的意見與看法,以作

    為將來改進教學活動設計的參考。 請你在下面的問題後面,勾出你自己的意見。謝謝你! 敬

    非常 非常 同意 同意 不確定 不同意 不同意 1.這次的教學活動設計,生動活潑。 ___ ___ ___ ___ ___ 2.這次的教學活動設計,內容難易適中。 ___ ___ ___ ___ ___ 3.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策略運用良好。 ___ ___ ___ ___ ___ 4.教學過程中,教學時間掌握恰當。 ___ ___ ___ ___ ___ 5.教學過程中,教室班級經營與常規掌握良好。 ___ ___ ___ ___ ___ 6.教學過程中,教學表達與溝通良好。 ___ ___ ___ ___ ___ 7.教學過程中,能建立與維持積極的學習情境。 ___ ___ ___ ___ ___ 8.教學有關「地球」的概念之敘述與示範正確。 ___ ___ ___ ___ ___ 9.教學活動中,教學評量的安排與實施恰當。 ___ ___ ___ ___ ___ 10.教學活動中,學生反應積極、顯露學習興趣。___ ___ ___ ___ ___ 11.本教學活動,能增進學生對「地球」的瞭解。___ ___ ___ ___ ___ 12.本教學活動,能培養學生關心地球愛護地球。___ ___ ___ ___ ___ 13.整體而言,我滿意這次的教學活動。 ___ ___ ___ ___ ___ 14.教學模組的呈現方式,設計良好。 ___ ___ ___ ___ ___ 15.教學模組「雙向細目表」的設計。 ___ ___ ___ ___ ___ 16.教學模組「教學概念展示圖」的設計。 ___ ___ ___ ___ ___ 17.教學模組「教案格式」的設計。 ___ ___ ___ ___ ___ 18.其他意見或建議:(若正面不夠書寫,請於背面繼續書寫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註:教學觀察意見表之分量表

    量表 題數 題號 教學觀察意見表 17 1-17 1.教學活動分量表 10 1,2,3,4,5,6,7,9,10,13 2.學生學習地球環境成效分量表 3 8,11,12 3.對教學模組反應分量表 4 14,15,16,17

  • 國小自然資源教學模組的發展研究 699

    附錄三、概念展示圖

  • 700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四期

    附錄四、單元能力架構表 單元模組名稱:人類與地球的未來 教學模組名稱:自然資源

    活動名稱及重點 十大基本能力細目 科學素養

    活動一:古老的寶藏 認識因地區不同,岩石的

    用途也不同。

    八、了解電腦網路概念及

    應用來蒐集資料。

    5-3-1-1 能依據自己所理解的知識,作最佳抉

    擇。

    活動二:我們的鄰居 體認大自然之美並善待

    大自然。

    二、能欣賞生命成長、物

    質變化等 自然現象

    的奧妙。

    5-3-1-3 相信現象的變化有其原因,要獲得什麼

    結果,需營造什麼原

    因。

    活動三:彩繪自然 以寫生大自然之美,加深

    愛護自然的態度。

    三、能經由創意與製作完

    成作品,得到興趣。

    6-3-2-2 相信自己能想出好主意來完成一件作

    品。

    活動四:大地的恩賜 討論水在生活中的功能

    及重要性。

    九、能運用觀察、蒐集資

    料、歸類與解釋資料

    等作有計劃的探索。

    1-3-4-1 能由各不同來源的資料整理出一個整

    體性的看法。

    活動五:爭一口氣 認識空氣的本質並討論

    人類科技對空氣的影響。

    四、能與同儕相互溝通,

    共享活動的樂趣。

    1-3-5-4 願意與同儕互相溝通,共享活動樂趣。

    活動六:最便宜的能源 討論太陽能在生物及科

    技上的功能。

    四、能利用網路資源及與

    人分享資訊。 1-4-5-6 能利用網路資源及

    與人分享資訊。

    活動七:我們的省思 能知福惜福,愛惜自然資

    源。

    五、能愛惜生命,並珍惜

    資源、善用資源。

    1-3-5-4 願意與同儕互相溝通,共享活動樂趣。

  • 國小自然資源教學模組的發展研究 701

    附錄五、教學活動流程與內容 活動

    名稱 教學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資源時間

    分配 效果 評量

    看一看: 1.觀察動植物在

    自然界的生態

    (1) 學生到校園裡或植物園

    觀察植物生長及棲息於

    其中動物活躍的情形。 (2) 觀察動、植物生長過程中

    的互動及對大自然生態

    的影響。

    放大鏡 望遠鏡 筆記簿

    15 分鐘

    能 用 心

    觀 察 並

    交 換 意

    見。

    2.動植物在自然界與人類的關

    (3) 學生觀察植物存在於人類周遭,是生活上離不開

    的朋友。 (4) 人類的生活直接或間接

    受惠於植物的存在 (5) 認識動物從實用、工作、

    到朋友、寵物,是人類生

    活當中不可少的資源。

    個人資料 10 分鐘

    能 說 出

    植 物 和

    人 類 的

    關係

    討論報告: 3.動植物的共生

    現象

    (6) 學生討論動植物在自然

    構成食物鏈的狀態。 (7) 認識綠色植物行光合作

    用吸收二氧化碳生氧氣

    的重要。

    錄影帶

    10 分鐘

    能 充 分

    參 與 討

    論。

    4.人類對動植物資源的多重利

    (8) 深入瞭解植物在人類日常生活的廣被使用。

    (9) 學生蒐集各方面的資料在分組上與同學分享。

    圖片 資料

    能 參 與分 享 討

    二 、 我 們 的 鄰 居

    5.善待鄰居 (10) 體認自然資源之美 (11) 認識大自然之美 (12) 以愛心對待我的鄰居

    本活動結束

    5 分鐘

    能 表 達

    愛 護 自

    然 的 態

  • 702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四期

    附錄六、學習活動單 「自然資源」學習活動單

    班級: 年 班 座號: 號 姓名: 二、我們的鄰居

    讓我們看一看 (一) 動植物在自然界的生態

    1.校園裡觀察植物生長的情形 (1)陸地 (2)水中

    2.植物和動物在生活中對大自然有什麼影響?

    (二)植物和動物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扮演什麼角色?

    觀察與討論 (一) 動、植物之間可以看出食物鏈的關係嗎?請舉一個例子:

    ( 二) 動物為什麼不能沒有植物?植物在哪方面依賴動物的幫助?

    (三) 人類如何把動、植物應用於科技的發展?

  • Journal of National Taipei Teachers College, Vol. ⅩⅣ(Sep. 2001) 673~704 NATIONAL TAIPEI TEACHERS COLLEGE 703

    A Study of A Teaching Module

    of Natural Resources for the Elementary School Science Curriculum

    Ching-san Lai & Ji-jeng Yang∗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n instructional module for the field of "

    Nature and Living Technology", especially focusing on the major topics of the natural resource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A model and a set of proced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structional module was established, with which an instructional module of natrual resources was completed.

    2.A set of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procedures for evaluating the instructional modules of natural resources was set up.

    3. Results from the evaluation indicate that the instructional module natural resources was well-prepared, thereby suggesting that this instructional module natural resources can be applied in the primary schools. Key words:science curriculum, science instruction, curriculum design,

    curriculum standard

    ∗ Ching-san Lai: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Natural Science Education

    Ji-jeng Yang: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Natural Science Education

  • 704 Journal of National Taipei Teachers College, Vol. ⅩⅣ

    A Study of A Teaching Module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