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學(一)教會學(一) 單元一、二 導言 2015.11.30...

24
教會學(一) 單元一、二 導言 2015.11.30 1130-1211日聯合國巴黎全球氣候高峰會 能成功達成具體大量減排的有效協議祈禱

Upload: others

Post on 10-Feb-2020

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教會學(一)教會學(一) 單元一、二 導言 2015.11.30 為11月30日-12月11日聯合國巴黎全球氣候高峰會 能成功達成具體大量減排的有效協議祈禱

教會學(一)單元一、二 導言

2015.11.30

為11月30日-12月11日聯合國巴黎全球氣候高峰會能成功達成具體大量減排的有效協議祈禱

Page 2: 教會學(一)教會學(一) 單元一、二 導言 2015.11.30 為11月30日-12月11日聯合國巴黎全球氣候高峰會 能成功達成具體大量減排的有效協議祈禱

為大地祈禱全能的天主,祢臨在於整個宇宙,

也臨在於至細至小的受造物。

祢以慈愛環抱天地萬物。

求祢賜予我們祢仁愛的力量,

讓我們以這力量守護生命,維護美善。

求祢將和平灌注我們心中,

讓我們彼此以手足相待,不會傷害任何人。

貧窮人的天主,

求你幫助我們拯救這大地上遭人遺棄和遺忘的一群,

因為在祢眼中,他們都珍貴無比。

Page 3: 教會學(一)教會學(一) 單元一、二 導言 2015.11.30 為11月30日-12月11日聯合國巴黎全球氣候高峰會 能成功達成具體大量減排的有效協議祈禱

求祢醫治我們,

讓我們懂得保護世界,不以世界為獵物,

也讓我們播種美善,不會散播污染和破壞。

求祢打動人心,

改變那些只求一己私利的人,

免得他們傷害窮人,破壞地球。

在我們邁向你永恆光輝的旅途上,

求你教導我們看到每一事物的價值,

為此感到驚訝,默然祈禱,

並明白我們與一切受造物深深地融為一體。

我們感謝祢每天都與我們同在。

求祢激勵我們,

努力為正義、仁愛與和平,積極奮鬥。

Page 4: 教會學(一)教會學(一) 單元一、二 導言 2015.11.30 為11月30日-12月11日聯合國巴黎全球氣候高峰會 能成功達成具體大量減排的有效協議祈禱
Page 5: 教會學(一)教會學(一) 單元一、二 導言 2015.11.30 為11月30日-12月11日聯合國巴黎全球氣候高峰會 能成功達成具體大量減排的有效協議祈禱

教會學(ecclesiology)

•名稱及涵義

•一所聖堂,一個組織,司鐸帶領的一群人?

•字源學(Etymological)的角度,在希臘文中「教會」一詞,ecclesia + logos

• assembly,會眾、 團體、聚會,信仰天主的人,聚在一起。教會學是指研究基督徒的聚會,或是天主的會眾的一種學問,一個活的組織(living community),一個動態的團體。

•教會學為教會對自我的理解

Page 6: 教會學(一)教會學(一) 單元一、二 導言 2015.11.30 為11月30日-12月11日聯合國巴黎全球氣候高峰會 能成功達成具體大量減排的有效協議祈禱

方法論 由上而下

客觀而系統的研究方法,助我們對教會有更深認識教會學。傳統,三個步驟:

1. 出發點(starting point):由概念出發,教會訓導──信條(dogma)作基石。如:教會由耶穌基督所立。

2. 證據(evidence):從聖經和歷史文獻中,找出相關證據,支持提出的出發點可信。

3. 結論(conclusion):從證據中看出發點正確無誤。

Page 7: 教會學(一)教會學(一) 單元一、二 導言 2015.11.30 為11月30日-12月11日聯合國巴黎全球氣候高峰會 能成功達成具體大量減排的有效協議祈禱

方法論 自下而上

•出發點由歷史事實

•可靠歷史文獻:(i)經外文件;(ii)聖經文件。

•經外文件不是教會本身的自我反省,是證明聖經本身的歷史性。

•聖經是教會團體內最重要的反省成果,是首要。

•由下而上方法,整合聖經、歷史與神學反省三者的關係,整合,實證與推理同用,互相滲透,相輔相成。

Page 8: 教會學(一)教會學(一) 單元一、二 導言 2015.11.30 為11月30日-12月11日聯合國巴黎全球氣候高峰會 能成功達成具體大量減排的有效協議祈禱

從新約中找歷史根據

從教會學角度:保祿書信、宗徒大事錄和福音

1. 第一代宗徒(如保祿)如何看教會;

2. 路加如何看教會;

3. 耶路撒冷教會如何看自己。

耶路撒冷教會自稱為教會(ekklesia),保祿稱格林多用教會(ekklesia),猶太人及外邦人為主的教會,都自稱為教會。

…教會學的歷史發展

Page 9: 教會學(一)教會學(一) 單元一、二 導言 2015.11.30 為11月30日-12月11日聯合國巴黎全球氣候高峰會 能成功達成具體大量減排的有效協議祈禱

新約時代的教會觀•「圖像的教會學」

•教會組織及制度,有「十二人」這專有名詞

•當時有「長老」及「監督」兩種職務,但沒清楚劃分; 鐸1:5-9,宗20:17-18 及 弟前3:1。

•執事職務 –宗徒大事錄有提,弟前3:8-13

•職務權力源自團體需要,權力為服務而存在,這概念一直都是教會內職務的核心。

Page 10: 教會學(一)教會學(一) 單元一、二 導言 2015.11.30 為11月30日-12月11日聯合國巴黎全球氣候高峰會 能成功達成具體大量減排的有效協議祈禱

教父時代的教會觀

•安提約基雅聖依納爵,聖體聖事教會觀及三層教會結構。

•首用「大公」(catholic)的神學家,普遍(universal)。

•整個教會在地方教會,地方教會有普世教會特色。

•即使細小的餅,同時是基督全部,教會是個奧蹟。

•教會是共融團體,圍祭台,耶穌基督是教會中心。

•三層教會結構。監督的職務為主教,長老是神父。

•第二世紀開始,有君主式的主教(monarchical episcopate)。

Page 11: 教會學(一)教會學(一) 單元一、二 導言 2015.11.30 為11月30日-12月11日聯合國巴黎全球氣候高峰會 能成功達成具體大量減排的有效協議祈禱

中世紀的教會觀

•教會最混亂時期,黑暗時期,後士林神學興起。

•強調外在有形可見的教會

•教會是一個組織,或是一個完備的社會。

•聖多瑪斯仍能平衡有形與無形,兼顧到初期教會的圖像與當時重法律的有形取向。

•對教會的探討未完整,教會學的真正出現,是梵二後。

•後期的教會觀極制度化,注重討論權力問題,是聖統學多於教會學。神學研究脫離生活,沒有力量帶動教會的生活。

Page 12: 教會學(一)教會學(一) 單元一、二 導言 2015.11.30 為11月30日-12月11日聯合國巴黎全球氣候高峰會 能成功達成具體大量減排的有效協議祈禱

宗教改革期的教會觀

•馬丁路德:團體以聖言為中心,是最高權力所在。

•職務獲得與否,在於領受者,是否忠於聖言,與覆手禮無關。完全否定天主教聖統制,也不承認聖秩作為聖事。

•團體內職務,基於需要產生,所以沒職務來自神律,也不認為耶穌基督建立了聖統制。

•天主教召開特倫多大公會議(Council of Trent, 1545-1563),全面檢討教義, 更新神職的生活。思想上,反更強調聖統制,抗衡馬丁路德看法。

Page 13: 教會學(一)教會學(一) 單元一、二 導言 2015.11.30 為11月30日-12月11日聯合國巴黎全球氣候高峰會 能成功達成具體大量減排的有效協議祈禱

19世紀-梵一大公會議的教會觀

• 17-19世紀,教會較多討論教宗與主教權力的分野。•梵一面對現代主義與理性主義的異端,衝擊,令教會更走向護教方向。•梵一《永遠牧人》文件,與教會學的關係密切,但由於要面對反對教會內外對教會權威的懷疑,文件的首要目的,要說明教宗的權威,也就成就了「教宗不能錯」的訓導權。

…單元二

Page 14: 教會學(一)教會學(一) 單元一、二 導言 2015.11.30 為11月30日-12月11日聯合國巴黎全球氣候高峰會 能成功達成具體大量減排的有效協議祈禱

梵二的教會學發展 -- 社會因素

•梵一至梵二70多年,教會內與外面的世界,都大變教會對自身看法,與過去有很大的不同。

•梵一是法律口吻;梵二就強調開放、交談。

•社會因素:兩世界大戰。教會開始從內裡特質認識自我。

•教會內基督奧體的概念復甦。信友因與主結合,成為一個身體。這身體是奧蹟,教會觀不再強調制度和組織。

•心理的轉變,人轉向尋找內在的平安。

Page 15: 教會學(一)教會學(一) 單元一、二 導言 2015.11.30 為11月30日-12月11日聯合國巴黎全球氣候高峰會 能成功達成具體大量減排的有效協議祈禱

梵二的教會學發展 -- 教會的內在因素

•聖經批判學重點原文批判,例,學者發現馬爾谷福音16:9-20不是原文,是後添的。如果仍然以此為權威,就欠說服力了。

•教父學研究引入詮釋學(hermeneutics,解釋學)方法。研究課題先看文本(text),即作者寫了什麼,後看語境(context),即文字是在怎樣的書寫背景下表達的意思,語境可分為文字、社會、文化。

•明白到文件在當時的意義,才可發掘出文本對今日的意義。有助理解初期教會中,是哪些因素構成了教會。

Page 16: 教會學(一)教會學(一) 單元一、二 導言 2015.11.30 為11月30日-12月11日聯合國巴黎全球氣候高峰會 能成功達成具體大量減排的有效協議祈禱

梵二的教會學發展 – 不同運動

• 禮儀革新運動

• 本篤會士,反省被動、單向式禮儀。望彌撒,拉丁文

• 負責地、主動地、自由地、積極地、有意識參與禮儀。

•互動的、同心圓式vs金字塔式,耶穌基督為中心。

• 基督教派的合一運動

• 普世基督教協會(WCC)以對話促成合一,求同存異。為天主教示範天主教內部走向交談,理性方法來理解自己/對方神學方法轉由下而上,影響教會觀。

• 「公教進行會」(Catholic Action)• 強調平信徒參與,教友對自身與教會,有更深認識。

• Newman

不同運動促使教會內在改變,放下護教意識,轉強調交談。

Page 17: 教會學(一)教會學(一) 單元一、二 導言 2015.11.30 為11月30日-12月11日聯合國巴黎全球氣候高峰會 能成功達成具體大量減排的有效協議祈禱

梵二大公會議後的趨勢

•主要《教會》及《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梵一《永遠牧人》的延續和完善。以共融的角度來理解教宗與主教關係,解決教會權力的問題。

•幾個特點:

(1)採用一般言語,較易明白;

(2)重視地方教會的概念;

(3)平衡教會有形與無形部分的表達;

(4)視教會在世界內;

(5)教會光榮、淨化及旅途三幅度,三者是一體。

Page 18: 教會學(一)教會學(一) 單元一、二 導言 2015.11.30 為11月30日-12月11日聯合國巴黎全球氣候高峰會 能成功達成具體大量減排的有效協議祈禱

地方教會 (Local church)

•普世教會並不是地方教會相加的總和,而是整個普世教會存在於個別的地方教會之中。

•聖依納爵 –地方教會與普世教會的關係,就如麵餅是基督的奧體,每一片碎塊也是基督完整的奧體一樣。

•「個別教會」(particular church)側重行政的意思,等同「教區」

•「地方教會」(local church)較具彈性,傾向是對應「普世教會」 (universal church)的概念。

Page 19: 教會學(一)教會學(一) 單元一、二 導言 2015.11.30 為11月30日-12月11日聯合國巴黎全球氣候高峰會 能成功達成具體大量減排的有效協議祈禱

教會結構(Collegiality)

•「共治」之意。教會專名詞,主教的集體管治。

•歷史悠久的教會學問題:教會的最高管治者,究竟是教宗本人,還是教宗偕同全體主教呢?

•梵一大公會議,傾向教宗本人

•梵二的文件中,看到大會傾向以教宗偕同全體主教,但沒有提出具體建議

•以教宗為獨尊的思想近年捲土重來,幸未成為教會內的主流。

如何可以建立一個具實踐性的「共治」,是教會學要反省的課題。

Page 20: 教會學(一)教會學(一) 單元一、二 導言 2015.11.30 為11月30日-12月11日聯合國巴黎全球氣候高峰會 能成功達成具體大量減排的有效協議祈禱

主教團(bishops conference)

•教會初期,同一區域主教定期聚會,討論信仰和教會紀律,互相支持。後變為教省會議或全國性會議,對教律和信理的發展都重要。

•中世紀,會議在歐洲不盛行,仍有定期的特別會議以進行改革。

•十六世紀,教廷為免政權控制教會,規定沒事先許可,主教不得召開此類會議。有主教以「主教團」方式聚會,不過會議結果對未能出席的主教沒約束力。

•後不同國家發展具規模的類似會議,漸成慣例。

Page 21: 教會學(一)教會學(一) 單元一、二 導言 2015.11.30 為11月30日-12月11日聯合國巴黎全球氣候高峰會 能成功達成具體大量減排的有效協議祈禱

主教團制度• 梵二中,主教為「共同執行牧靈職務」(《主教在教會內牧靈職務》法令38)成立主教團,成今教會重要成分,因為現代「主教們往往不能適當地盡自己的職務,除非與其他主教密切地合作」(#37)。

• 主教團是教會臨在國家層面的一種形式,支持個別主教在其教區內的努力,亦促進與國內及國外其他主教間的溝通和照顧。梵二以後,亞洲、歐洲及非洲多國的主教團協會先後成立。

• 主教團制度漸確立,但主教團在訓導方面與教廷的在某些事上有出入,身分一直受爭論。

主教團這個制度,應在教會內扮演什麼角色?它與教宗的關係應該如何?仍在探討中。

Page 22: 教會學(一)教會學(一) 單元一、二 導言 2015.11.30 為11月30日-12月11日聯合國巴黎全球氣候高峰會 能成功達成具體大量減排的有效協議祈禱

教宗權力的問題

梵一教宗不能錯的訓導,今天兩種主張:

•強調教宗本身的權威,傾向以教宗本身為主,認為每一份通諭都有不能錯的本質;

•強調教宗作為主教共融的首領的身分,不能錯的訓導是源自這個身分,如沒有主教的共融,則身分不能突顯。

有關討論到今天仍然,未有具體的結論,將在有關教會組織的單元中,再詳細探討。

Page 23: 教會學(一)教會學(一) 單元一、二 導言 2015.11.30 為11月30日-12月11日聯合國巴黎全球氣候高峰會 能成功達成具體大量減排的有效協議祈禱

基督徒基層團體 (BCC)

•簡稱「基基團」或稱為「信仰小團體」

•有認為宗徒大事錄中初期教會「挨戶擘餅」,一同祈禱聚會,是最早的基基團。

•近代不同人認為有不同起源,它真正成為主流,是在20世紀60年代的拉丁美洲。

•在香港和中國,基基團也有一定的發展。

Page 24: 教會學(一)教會學(一) 單元一、二 導言 2015.11.30 為11月30日-12月11日聯合國巴黎全球氣候高峰會 能成功達成具體大量減排的有效協議祈禱

小結

•有關教會學的課題甚多,且爭議不少。相信這是一個嶄新教會觀在出生前的產痛,雖痛苦,卻可帶來新的生命。

•希望大家在學習教會學的過程中,也投入思考,為我們嶄新的教會觀帶來一點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