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新婦」之地理圖像 - ang ui-jin · 等,漢字標寫形式的分...

36
客家「新婦」之地理圖像 客家「新婦」之地理圖像 提交 2014 語言文化分佈與族群遷徙工作坊 中央大學 2014/4/19 臺中教育大學 臺灣語文學系 程俊源 [email protected] 論文提要 臺灣客家話中有一親屬稱謂,其表「兒媳婦」義時讀 [sim 1 -khiu 1 ] ,可能的漢字書寫模式亦有多種,例如:新 臼、心舅、辛舅、薪臼……等,漢字標寫形式的不同,也 同時暗示了學者對客語兒媳婦義一詞,「詞源」上的認識 仍有所擺蕩。本文藉由檢視客、贛兩語,及其他諸多語言 的例證,認為這些乍似零散不群的例外現象,仍是份屬於 條件音變的層次,而促成音變的條件正是滑音 [-u-] [-i-] 的雙向力量,因此我們發現縱然是「規律」中的明顯「例 外」,往深一層挖掘時,「例外」仍可能有一致性的「規律」。 準此,我們的觀察為客話「新婦」 sim 1 -khiu 1 一詞,找到 較合理可行的音韻詮釋之道。以下茲分五小節論述之: 一﹑緒 二、新婦的「歷史」與「地理」 三﹑客、贛語的「新婦」 四﹑「新婦」 sim 1 -khiu 1 的音變機制 五、結 關鍵詞 客家話、方言、新婦、音韻規律、音變例外、 音韻條件、音變機制

Upload: others

Post on 29-Sep-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客家「新婦」之地理圖像 - Ang Ui-jin · 等,漢字標寫形式的分 c,相對地亦暗示了學者間對兒媳婦義一詞的「詞 源」(etymon)認定,認識上仍有所擺蕩,並非那麼灼然無疑,立可遽然

客家「新婦」之地理圖像

客家「新婦」之地理圖像 提交 2014語言文化分佈與族群遷徙工作坊

中央大學 2014/4/19

臺中教育大學 臺灣語文學系

程俊源

[email protected]

論文提要

臺灣客家話中有一親屬稱謂,其表「兒媳婦」義時讀

[ s im1- kh iu

1],可能的漢字書寫模式亦有多種,例如:新

臼、心舅、辛舅、薪臼……等,漢字標寫形式的不同,也

同時暗示了學者對客語兒媳婦義一詞,「詞源」上的認識

仍有所擺蕩。本文藉由檢視客、贛兩語,及其他諸多語言

的例證,認為這些乍似零散不群的例外現象,仍是份屬於

條件音變的層次,而促成音變的條件正是滑音 [ -u - ]與 [ - i - ]

的雙向力量,因此我們發現縱然是「規律」中的明顯「例

外」,往深一層挖掘時,「例外」仍可能有一致性的「規律」。

準此,我們的觀察為客話「新婦」 s im1-k h i u

1 一詞,找到

較合理可行的音韻詮釋之道。以下茲分五小節論述之:

一﹑緒 說

二、新婦的「歷史」與「地理」

三﹑客、贛語的「新婦」

四﹑「新婦」 s i m1-k h i u

1 的音變機制

五、結 論

關鍵詞:客家話、方言、新婦、音韻規律、音變例外、

音韻條件、音變機制

Page 2: 客家「新婦」之地理圖像 - Ang Ui-jin · 等,漢字標寫形式的分 c,相對地亦暗示了學者間對兒媳婦義一詞的「詞 源」(etymon)認定,認識上仍有所擺蕩,並非那麼灼然無疑,立可遽然

程俊源

2

一﹑緒 說

(一)「規律」與「例外」

語音演變(phonetic change / sound change)是否具有嚴整的規律性

(regularity),在歷史語言學初興的十九世紀時空,學者間其實還未曾

有過真正的共識(R. L. Trask 1996:224)。不過自從丹麥語言學家拉斯克

(R. Rask 1787-1832)邁開了第一步,到德國人格林 (Jacob Grimm

1785-1863)為日耳曼語的輔音轉移 (First Germanic Consonant Shift)建

立起有名的「格林規律」(Grimm’s law)後,終於一舉鑿破混沌,從此

條件(condition)的探討與規律(rule)的設立,毋寧深化了人們對語言的

認識。

祇不過再嚴整的「規律」都免不了出現規律所難能概括的「例外」,

故而格林規律所無法解釋的例外,反倒是留給了後人步武踵繼、接續努

力 的 空 間 , 因 此 從 羅 德 納 (C. Lottner)到 格 拉 斯 曼 (H. Grassman

1809-1877),這些溢出於格林規律之外的「例外」,一步步地被學者重

新檢證與詮釋,最後由丹麥人維爾納 (Karl Verner 1846-1896)解決了格

林規律的最後一組例外。維爾納規律 (Verner’s law)的建立,象徵了語

言研究走向科學化與精緻化的道路,從而也鼓舞了當時的青年語法學者

(Junggrammatiker)們,倡言「音變規律無例外」 (Every sound change

takes place according to laws that admit no exception)此一假說的信心。

(W. P. Lehmann 1992:155, R. L. Trask 1996:227, W. Labov 1994/2001)而

「音變規律無例外」也因之成了歷史比較法理論推衍的假設基礎。 (H.

Hoenigswald 1960)。

「規律」與「例外」貌似對立卻又相生,格林規律的確立,讓我們

Page 3: 客家「新婦」之地理圖像 - Ang Ui-jin · 等,漢字標寫形式的分 c,相對地亦暗示了學者間對兒媳婦義一詞的「詞 源」(etymon)認定,認識上仍有所擺蕩,並非那麼灼然無疑,立可遽然

「規律」的「例外」、「例外」的「規律」--

論客家的“新婦”

3

認識到「沒有一條『規律』是沒有『例外』的。」然而,維爾納規律的

設立,卻又讓我們更進一步地體認到「沒有一個『例外』是沒有『規律』

的。」(徐通鏘 1991/1996:111)當然凡事走向極端後,崇高的理想便可

能反過來變成了桎梏的教條,真理與謬誤之間無乃一步之遙,越過了該

有的限際,理論也祇是種專業的信念 (professional commitment),未必

皆能諳合於事實,故最終不得不促使後人另謀出路(王士元 Wang 1969,

1997、王士元&連金發 Wang & Lian 1993, W. Labov 1975/2001)。總之,

「所有例外都有規律」此等高屋建瓴式的說帖,也許是話鋒說得太盡

了,縱有逾情之處或即任其凍結在十九世紀的時空,但其追求解釋、尋

繹音變內在肌理的精神則無疑仍是嚴肅、進取的。

(二)客語中的一個「例外」

臺灣的客家話裡有一個親屬稱謂 (kinship term)其所表現的音韻形

式,從歷史來源上觀察,顯得不同於一般,比方:臺灣四縣客語中把「兒

媳婦」稱做 sim1-khiu

1(新臼)(羅肇錦 1985/1988:313),以下先參看臺

灣各地客語「媳婦」一詞的讀法。

表Ⅰ 臺灣各地客語之「兒媳婦」 1

兒媳婦

苗栗銅鑼 高雄美濃 屏東長治 桃園楊梅 臺中東勢 臺語

sim1 khiu

1

辛 舅

sim1 khiu

1

心 舅

sim1 khiu

1

心 舅

sim1 khiu

1

心 舅

sim1 khiu

1

心 舅

sim1 pu

6

新 婦

表Ⅰ為臺灣各地客語中表「兒媳婦」義一詞之讀法,基本上臺灣客

1 語料來源:「苗栗銅鑼」-羅肇錦 (2000:308)、「高雄美濃」-楊時逢 (1971:454)、

「屏東長治」-鍾榮富 等 (2001:166)表例摘自「老弟心舅(弟媳)」一詞權用之、

「桃園楊梅」-楊時逢 (1957:318)、「臺中東勢」-江俊龍 (2003:108)。

Page 4: 客家「新婦」之地理圖像 - Ang Ui-jin · 等,漢字標寫形式的分 c,相對地亦暗示了學者間對兒媳婦義一詞的「詞 源」(etymon)認定,認識上仍有所擺蕩,並非那麼灼然無疑,立可遽然

程俊源

4

語表兒媳婦義一詞,各地語音上的對應關係 (correspondence)極為齊

整,換言之,兒媳婦這一親屬稱謂在臺灣客語中理應同出一源,不過有

意思的是其漢字的標記形式,第一音節的 [sim1]可能標記為「新」、「心」

或「辛」……等,第二音節的 [khiu1]則可能標記為「臼」或「舅」……

等,漢字標寫形式的分歧,相對地亦暗示了學者間對兒媳婦義一詞的「詞

源」(etymon)認定,認識上仍有所擺蕩,並非那麼灼然無疑,立可遽然

說定 2。此外我們還可由客家謠諺裡所標記的形式,見到與此相彷的例

子。

1.「『心舅』多,懶洗碗;艄公多,打爛船。」(中原週刊社 1993:87)

2.「不孝『心舅』從子起。」(涂春景 2003:59)

3.「肯做鄉村女,毋肯做閒『心舅』。」(涂春景 2003:123)

4.「家娘毋食茶,『心舅』肚渴死。」(涂春景 2003:163)

5.「懶『薪臼』賭到惡家娘。」(鄧榮坤 1999:33)

6.「『薪臼仔』做媒人。」(鄧榮坤 1999:53)

上述客家謠諺的例子多少反應了客家人的家庭制度及女性觀念(練

春招 1995),不過與本文論旨直接相關的是,鄧榮坤 (1999:33)除將「媳

婦」一詞標記為「薪臼」外,並註解曰:「『薪臼』:媳婦,農業社會時

的媳婦必須協助丈夫上山砍柴,在家以石臼磨稻穀,所以稱媳婦為『薪

臼』。」此類訓釋的切入角度雖別有意致,但本質上毋寧仍屬典型的「俗

2 這種因詞源認定上的困難,從而有著多種漢字標記形式的例子,在漢語史上實不

乏見,例如:現代漢語的複數標記 (plural marker)「們」,歷史上即曾有過「懣、滿、

瞞、門、每、們」等多種寫法;近指代詞「這」,歷史上亦曾有過「者、遮、赭、

這」等諸多形式。(太田辰夫 1958/2003:108, 115、蔣紹愚 2005:119)然而即便「們」

與「這」在現代漢語有了統一的書面形式,但究其詞源當若何?學者間雖論考多所,

然未必即臻定見達詁。「們」可參呂叔湘 (1947/1992:54-61)、張惠英 (2001:67),江

藍生 (1995/2002)、羅杰瑞 (Norman 1988:120)而「這」可參呂叔湘 (1947/1992:185),

王力 (1958/1996:282)、張惠英 (2001:172-191)等學者的相關論述。

Page 5: 客家「新婦」之地理圖像 - Ang Ui-jin · 等,漢字標寫形式的分 c,相對地亦暗示了學者間對兒媳婦義一詞的「詞 源」(etymon)認定,認識上仍有所擺蕩,並非那麼灼然無疑,立可遽然

「規律」的「例外」、「例外」的「規律」--

論客家的“新婦”

5

詞源學/流俗詞源學」(folk etymology/popular etymology)式的詮解方式

(俞敏 1988/1992:51),其想當然爾的程度常大於問題的本身。

客家兒媳婦義一詞有著如上述這幾種不同的漢字標記形式,可能的

形式也許還有,然而,揭示的問題核心皆指向同一點,即客語兒媳婦義

一詞的「詞源」為何?無論其 [sim1]是標寫成「新」、「辛」、「心」或「薪」……

等,[khiu1]是標寫成「臼」或「舅」……等,畢竟都僅是種「同音替代」

式的,臨時性「假借」行為而已,不過如果我們參考表Ⅰ臺灣閩南語(臺

語)中「兒媳婦」一詞有「新婦 sim1-pu

6」的讀法,聯繫兩者或許能提

供我們一些認識上的經驗基礎,準此,我們不妨暫以擬設客語的

[sim1-khiu

1]亦可能源自「新婦」。有意思的是,自來傳統辭典的編纂取

向,總是多少偏向「規範性」的價值思考(黃建華 2000:9),而中原週

刊社所編(1992:568)的《客話辭典》中,即明確地表達了「心舅」源自

「新婦」一詞的立場。

祇是當我們假設或說相信客語的 [sim1-khiu

1],語源上應是源自「新

婦」一詞時,我們將面臨幾個「音韻對應」上的問題需另行探討,首先

「新」字屬古臻攝轄字,現今四縣客語依例韻尾當收「 -n 尾」而非「 -m

尾」,再者「婦」字中古為奉母,四縣客語今讀聲母依例當為 [f-/ph-]而

非 [kh-],當然「新」字還比較好解釋,其雖具有 -m 尾,但可以認為是

因為後接的「婦」字屬脣音聲母,從而預期發音 (anticipatory),是逆向

同化(regressive assimilation)的作用使然(R. L. Trask 1996:54),事實上

臺灣閩南語「新婦」的讀法亦正是運作了「 sim1-pu

6 ← sin

1-pu

6」此

一規律,不過如此解釋縱令能妥適地解決了前字的「新」,我們仍然未

能盡得驪珠,因為問題的癥結點在於後字「婦」的聲母其表示的語音形

式是「kh-」,從客語古今對應的角度看,這將是一饒富興味的「例外」。

Page 6: 客家「新婦」之地理圖像 - Ang Ui-jin · 等,漢字標寫形式的分 c,相對地亦暗示了學者間對兒媳婦義一詞的「詞 源」(etymon)認定,認識上仍有所擺蕩,並非那麼灼然無疑,立可遽然

程俊源

6

二﹑新婦的「歷史」與「地理」

人類的「親屬關係」(kinship)是所有社群關係中最原初的出發點,

由出生、撫養到婚配甚或死亡等生命現象交織而成,在初民社會

(primitive society)中,由於人類的交際社群還不十分廣泛,因此幾乎所

有的社會活動都得透過親屬關係以求實踐(石磊 1972:129)。社會活動

的運作仰賴親代與子代間的互助合作,由人際的合作關係中,衍生成族

群,發展出一套的行為模式,長久爾後便積澱成一文化傳統(陳靜芳

1998:5),然則,由於親子間的交流,隨之而來的問題是,親代與子代

之間,兩造的關係彼此如何認識?如何稱說?為了認識這一親屬觀念,

類分(classify)這一親屬關係,組織這一親屬結構,於是人們形成了一

套「親屬制度」,同時,也相應地發展出一套「親屬稱謂」,成為世代傳

承的體系。

語言詞彙的形成有其相應的文化背景及歷史傳承,兒媳婦義一詞的

產生,毋寧是建立在婚姻關係與婚姻制度的基礎上,因此客語兒媳婦義

一詞,若果我們假設其「詞源」,歷史上應是來自於「新婦」,那麼我們

亦將期待其能在歷史縱斷面的傳承上,及地理橫斷面的擴散上皆能有所

體現。

(一)「新婦」的歷史變化

張民權(1998)、張惠英(2001)、余延(2003)曾對「新婦」、「媳婦」

兩詞作了一歷史考源的工作,指出由諸多漢語的歷史文獻顯示,早期漢

Page 7: 客家「新婦」之地理圖像 - Ang Ui-jin · 等,漢字標寫形式的分 c,相對地亦暗示了學者間對兒媳婦義一詞的「詞 源」(etymon)認定,認識上仍有所擺蕩,並非那麼灼然無疑,立可遽然

「規律」的「例外」、「例外」的「規律」--

論客家的“新婦”

7

人的女子,其未嫁時僅稱為「女」或「子」 3,婚後嫁至夫家時才通稱

為「婦」。例如《詩經‧衛風‧氓》:「三歲為婦,靡室勞矣。」這裡的

「婦」指的正是嫁為人婦的「婦」,亦即「妻子」的意思。(張惠英

2001:76-78)

「新婦」的詞形最早見於《戰國策》及《呂氏春秋》等,新婦意為

「新娶之婦」,最初僅限於「新嫁」,後來或許由於語義的擴大

(broadening)或泛化 /泛指化 (generalization)才漸漸可以代稱婚後的年

輕女子,不再僅限於新婚,例如唐代的敦煌變文,口語性極強,相當程

度能反映當時的語言實況,而當其言及兒媳婦義時,詞形皆作新婦,例

如《破鏡變文》:「父母嫌伊門卑,不令教作『新婦』」。4(張民權 1998)

「媳婦」這一詞形同「新婦」相較時,年代上較為晚近,早期寫作

「息婦」多見於宋人文集等,「息」早期於古漢語中具有「子」義 5,故

「息婦」的構詞表達的正是「兒媳婦」義 6,今人於字形上書作「媳」,

實是緣於文字使用者心理上的類化 (analogy)所致,有類「展轉」書作

「輾轉」、「家具」書作「傢俱」、「鳳皇」書作「鳳凰」或「蛾眉山」書

作「峨嵋山」……等(王力 1946/1980:407-408、裘錫圭 1988/1999:235),

換言之「媳」當是後起的俗字。元代時「媳婦」這一詞形的用法,已完

3 唐五代時亦能以 「兒 /女兒」當自稱,語用上帶有明顯的謙稱色彩。(張惠英

2001:73-76) 4 語言中語義的擴大或引申,雖絲貫繩牽,然亦可能愈走愈遠。以「婦」字為例,

在漢語方言間,興許還有更多的可能,比如徽語的績溪、黟縣方言稱「祖母」為 [u5 5

]

或 [vun3 2 4

](兒化形式),若考慮古奉母在績溪、黟縣能讀零聲母的話,那麼究其「詞

源」毋寧可以是「婦」(趙日新 2003:363)。 5 「息」於中國的戰國時代即具有「子」義的用法,例如《戰國策‧卷廿一‧趙策

四》:「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魏德勝 2000:39) 6 現代漢語中「媳婦」的詞形,除表「兒媳婦」義外,在一些北方方言中兼可表「妻

子」義,後者義項的生成當是由前者而來,由於「媳婦」成詞後,語言使用者未必

盡知「息 /媳」本為「子」義,相習不察後,遂使得「息 /媳」字語義褪色 (semantic

fading),造成原為偏正結構之「媳婦」,祇餘下「婦」義,從而得以兼表「妻子」。

(董秀芳 2002:93-94)

Page 8: 客家「新婦」之地理圖像 - Ang Ui-jin · 等,漢字標寫形式的分 c,相對地亦暗示了學者間對兒媳婦義一詞的「詞 源」(etymon)認定,認識上仍有所擺蕩,並非那麼灼然無疑,立可遽然

程俊源

8

全替代了「新婦」的詞義職能,「新婦」反而成為古語詞和方言詞。(張

民權 1998)

(二)「新婦」的地理分布

由上述張民權(1998)等學者的研究,我們知道從新婦到媳婦在主流

的漢語中,有過一段遞嬗凌替的變化過程,詞形上新婦早而媳婦晚,但

在主流漢語裡媳婦最終取得了競爭上的優勢,從而取代了新婦一詞。

漢語地理類型學的經驗常提醒我們,漢語在「時」、「空」中發展變

化,無論是在音韻層面、詞彙層面甚或是句法等層面上,「縱(時間)

的演變」(longitudinal change)與「橫(區域)的推移」(latitudinal change)

恰可構成相對而又互可驗證的模式,亦即漢語中較古早的成份,常保存

於「南方」,因此南方語言的語彙或語音形式常表現得較為「保守」

(retention),質言之,北方世界的語彙或語音形式,相對上則較為「創

新 」 (innovation), 其 模 式 概 念 或 可 表 述 如 表 Ⅱ:( 橋 本 萬 太 郎

1978/1985:46、徐丹 2004:3)

表Ⅱ 古今南北的存古與創新

古代 中古 現代

創新成份

存古成份

南方 中部 北方

Page 9: 客家「新婦」之地理圖像 - Ang Ui-jin · 等,漢字標寫形式的分 c,相對地亦暗示了學者間對兒媳婦義一詞的「詞 源」(etymon)認定,認識上仍有所擺蕩,並非那麼灼然無疑,立可遽然

「規律」的「例外」、「例外」的「規律」--

論客家的“新婦”

9

那麼在這「南方:早期」V.S.「北方:晚近」的經驗模式下,映射

以「新婦」:「媳婦」的比例式,我們期待它們在地理上的分佈亦能符應

此等模式,以強化我們對客語 [sim1-khiu

1]源自「新婦」的假設基礎。表

Ⅲ為兒媳婦義這一親屬稱謂在漢語方言中的體現。

表Ⅲ 現代漢語方言的兒媳婦7

北京 1.[兒]媳婦兒

2.媳婦 蘇州 新婦 sin vu

濟南 [兒]媳婦 溫州 新婦 saN vy

西安 1.媳婦子

2.[兒]媳婦兒 南昌

新婦 Cin fu

媳婦 Cit fu

太原 1.媳婦子

2.兒媳婦 梅縣 心舅 sim khiu

武漢 媳婦[伢] 廣州 心抱 Sm phou < 婦

成都 媳婦兒 陽江 新府n fu < 婦

合肥 媳婦 廈門 新婦 sim pu

揚州 媳婦 潮州 sim pu < 婦

長沙 媳婦 福州 新婦 siN mou

雙峰 媳婦 建甌 新婦 seiN py

表Ⅲ清楚地顯示出「新婦」這一詞形的用法,較大程度分佈於吳、

閩、粵……等地,反之北方的世界則由「媳婦」取得獨佔的地位。粵語

的廣州、陽江及閩語潮州的漢字標記形式,亦皆是出於權充借音的替代

「假借字」,若克究其來源亦皆是「婦」字,由此客家的 [khiu1]是否為

「婦」?或許已不難揣測一二。

若古屬「奉母」的「婦」字,客語的今讀能讀作 [kh-],那麼此一「例

7 語料來源:北大中文系語言學教研室 (1995:305)

Page 10: 客家「新婦」之地理圖像 - Ang Ui-jin · 等,漢字標寫形式的分 c,相對地亦暗示了學者間對兒媳婦義一詞的「詞 源」(etymon)認定,認識上仍有所擺蕩,並非那麼灼然無疑,立可遽然

程俊源

10

外」形式在漢語方言的表現上將顯得極為瑰麗而有特色,這一「例外」

所表現的,其實不僅是個「語言事實」問題,更是個「理論設定」的問

題,亦即[ph-]如何變成 [kh-]?或者說我們將如何面對 [ph-]: [kh-]對應

的問題?漢語各方言中確實難免出現一些從「古今對應」或「方言對應」

上 看 , 極 似 不 合 條 例 的 「 特 字 / 特 別 字 」( 趙 元 任 1948:1494,

1980/2000:107、李榮 1965b:434、丁邦新 2002:1),特字的條例,誠然

較為隱諱不彰,但這並不就代表其毫無理據可尋,那麼我們怎麼面對客

語中「婦」讀 [khiu1]這一「例外」的「特字」?

規律與例外自是相對而言的,對任何門類的學科皆是如此,系統與

規律祇是我們工作上的假定 (working hypothesis),因此建立規律後,難

免會產生些不能完全概括的例外。然而該思考的是,「異常現象」

(anomalies)反倒是科學社群在學科「典範」(paradigms)外,更應關注

與深究的課題(孔恩 T. S. Kuhn 1962/1994),因此若能有效地尋繹出這

些「例外」當中所隱含的條例,那麼由之所建立的「規律」勢必將更為

可靠堅實,故誠如李榮(1965a:116)所言的:「例外考驗規律。通過例外

的分析研究,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掌握規律。」

三﹑客、贛語的「新婦」

(一)客語「新婦」的地理考察

「客」、「贛」兩語的分合問題,歷來學者討論多所,但不論是主分

或主合,結論卻猶在疑似之間(羅常培 1942/1996、羅杰瑞 J. Norman

1988:222-223, 1989/2003、 沙 加 爾 L. Sagart 1988, 1998 、 何 大 安

1988/2004:99-102、王福堂 1998, 1999/2005:67-77、劉鎮發 2002),不過,

Page 11: 客家「新婦」之地理圖像 - Ang Ui-jin · 等,漢字標寫形式的分 c,相對地亦暗示了學者間對兒媳婦義一詞的「詞 源」(etymon)認定,認識上仍有所擺蕩,並非那麼灼然無疑,立可遽然

「規律」的「例外」、「例外」的「規律」--

論客家的“新婦”

11

由其討論的「標的」定為客、贛兩語時,已然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這二

個語言的關係,有著如千絲萬縷般剪不斷、理還亂的糾葛,無論這層關

係是發生學上的關係,抑或是移民接觸使然。因此下文我們將客、贛兩

語統合觀之,一體呈現,觀察「兒媳婦」義一詞,在客、贛兩語中的詞

形表現,俾利作為以下討論的張本。

表Ⅳ 廣東客語

梅縣8 上饒9 新豐10 翁源11 連南 清溪 揭西

香港

西貢

南雄12

珠璣巷

sim

1 khiu

1

心 舅

sim1 phe

1

心 批

sim1 phu

1

心 鋪

sin1 pu

1

新 婦

sin1 phu

1

新 婦

sim1 khiu

1

新 婦

sEn1 pEi

1

新 婦

sim1 khiu

1

新 婦

CiN1 fu

1

新 婦

兒 陽西13

塘口

陽春

三甲

信宜

思賀

信宜

錢排

高州

新垌

電白

沙琅

化州

新安

廉江

石角

廉江

青平

im1

khiu1

心 舅

in1 fu

3

新 婦

sin1 phu

1

新 婦

sim1 phu

1

新 婦

im1 phu

1

新 婦

Wm1 phu

1

新 婦

Wm1 bu

1

新 婦

sim1 pu

1

sim1 khiu

1

心婦/舅

im1 pu

1

新 婦

媳 惠州14

市區

東莞

清溪

深圳

沙頭角

從化

呂田

中山

南琅合水 中山15

大埔16

桃源

大埔

楓朗

大埔

高陂

sim

1 pu

5

心 布

sim1 khiu

1

心 舅

sim1 khiu

1

心 舅

sim1 phu

1

心 婦

sim1 khiu

1

心 舅

sim1 khiu

1

心 舅

sWm1 phe

1

心 婦

sm1

phe35

心 婦

sWm1 phe

1

心 婦

婦 增城17 興寧18

惠東 曲江 連山

8 「梅縣」-黃雪貞 (1995:137)

9 「上饒」-詹伯慧 (1993:139)

10 「新豐」-周日健 (1990:121)

11 「翁源」至「香港(西貢)」五地-李如龍、張雙慶 (1992:342)

12 「南雄(珠磯巷)」-林立芳、莊初升 (1995:111)

13 「陽西(塘口)」至「廉江(青平)」九地-李如龍 (1999:158-159)

14 「惠州(市區)」至「中山(南琅合水)」五地-詹伯慧、張日昇 (1988:165)

15 「中山」-甘甲才 (2003:177)

16 「大埔(桃源)」至「大埔(高陂)」三地-江俊龍 (2003:108)

17 「增城(長寧)」-王李英 (1998)

18 「興寧」至「連山(三江)」四地-羅美珍、林立芳、饒長溶 等編 (2004:183)

Page 12: 客家「新婦」之地理圖像 - Ang Ui-jin · 等,漢字標寫形式的分 c,相對地亦暗示了學者間對兒媳婦義一詞的「詞 源」(etymon)認定,認識上仍有所擺蕩,並非那麼灼然無疑,立可遽然

程俊源

12

長寧 馬壩 三江

sim

1 phu

1

心 普

siuN1khiu

1

心 舅

sim1 khiu

1

心 舅

sin1 phu

1

心 舅

seN1 phoi

1

心 舅

廣東的「嘉應州」一帶曾是現代世界客家人的輸出源,因此「梅縣

話」常被推為「客家話」的代表。(袁家驊 1960/2001:148-175、羅杰瑞

J. Norman 1988:224、劉鎮發 2001:113)。無意外的是粵東梅縣「心舅

sim1-khiu

1」的詞形,一如臺灣的客家話,不過僅比較臺、粵兩地的客

語四縣話,以「新婦」為 [sim1-khiu

1]之「詞源」的想法,暫時還難能遽

以論定,然而,觀察其他各地表兒媳婦義的詞形表現時,如:新豐、連

南……等地,[ph-]的表現正合於「婦」的設想,那麼我們或許能較有把

握地指出,「新婦」應即是客語各地形式的共同詞源。方言的比較,若

真的核實了我們以「新婦」當 [sim1-khiu

1]的詞源之看法,也就是說此一

「假設」若是真正的歷史實相的話,我們將期望除廣東客語外還能涵括

Page 13: 客家「新婦」之地理圖像 - Ang Ui-jin · 等,漢字標寫形式的分 c,相對地亦暗示了學者間對兒媳婦義一詞的「詞 源」(etymon)認定,認識上仍有所擺蕩,並非那麼灼然無疑,立可遽然

「規律」的「例外」、「例外」的「規律」--

論客家的“新婦”

13

更多的客家方言,以期使我們的假設得到更大的保證。

表Ⅴ 福建客語

兒 武平19

坪畬

武平20

平川

武平21

岩前

長汀 寧化 詔安

秀篆

詔安22

寧化 23

翠江鎮

平和24

九峰

媳 Cin

1 hu

1

新 婦

sEN1 mi

1

生 娓

sEN1 mEi

1

新 瓕

seN1 pe

1

新 婦

siN1 ph6

新 婦

a1 sOu

35

阿 嫂

sin1 phe

1

新 妃

siN1 ph1

新 婦

sin1 phe

1

新 妃

婦 南靖25

永定26

城關

永定27

下洋

連城 28

城關

連城 29

莒溪璧州

連城

莒溪莒蓮

清流

長校江坊

清流 30

城關

seiN1

phei1

新 婦

sE$1 phei1

新 婢

sEN1 phei

1

生 批

seN1 phoi

1

新 婦

seN1 phuei

1

新 婦

saN1 phie

3

新 婦

sWN1 phW1

新 婦

sN1 ph1

新 婦

19

「武平(坪畬)」-羅美珍、林立芬、饒長溶 等編 (2004:183) 20

「武平(平川)」-武平縣志編委會 (1993:792, 777) 21

「武平(岩前)」至「詔安(秀篆)」四地-李如龍、張雙慶 (1992:342) 22

「詔安」-詔安縣志編委會 (1999:1092) 23

「寧化(翠江鎮)」-寧化縣志編委會 (1992:832)。「新婦」一詞之「婦」字 P.832

標作「 ph5」,同頁「細新婦(童養媳)」之「婦」,則標作「 ph1」,然 P.813 之〈同

音字表〉「婦 ( 新 ~ )」亦作「陰平」,故正之。 24

「平和(九峰)」-平和縣志編委會 (1994:870) 25

「南靖」-南靖縣志編委會 (1997:1194) 26

「永定(城關)」-永定縣志編委會 (1994:962)。原文標作「 sE$44 phei

1」,「新」字

作 [44]是陰平連調變化時的形式,今擇其本調之調類標示之。(永定縣志編委會

1994:936) 27

「永定(下洋)」-黃雪貞 (1983:236) 28

「連城(城關)」-連城縣志編委會 (1993:876) 29

「連城(莒溪璧州)」至「清流(長校江坊)」-項夢冰 (2003:238) 30

「清流(城關)」-清流縣志編委會 (1994:720)

Page 14: 客家「新婦」之地理圖像 - Ang Ui-jin · 等,漢字標寫形式的分 c,相對地亦暗示了學者間對兒媳婦義一詞的「詞 源」(etymon)認定,認識上仍有所擺蕩,並非那麼灼然無疑,立可遽然

程俊源

14

「閩西」一帶曾是客家人南遷的中繼站(周振鶴 1997:32-34、羅肇

錦 2000:190),從閩西各地客語看來,「婦」仍可設定為共同的源頭,望

南而行「閩南」一帶的閩、客混居縣如「南靖」、「平和」表現的行為仍

屬一致,祇有詔安(秀篆)一地讀為「阿嫂 a sOu」表現得較不同於一

般,詔安(秀篆)的「阿嫂」或許表現的是另有一源。以下我們將視野

延伸至江西的客語。

Page 15: 客家「新婦」之地理圖像 - Ang Ui-jin · 等,漢字標寫形式的分 c,相對地亦暗示了學者間對兒媳婦義一詞的「詞 源」(etymon)認定,認識上仍有所擺蕩,並非那麼灼然無疑,立可遽然

「規律」的「例外」、「例外」的「規律」--

論客家的“新婦”

15

表Ⅵ 江西客語

兒 雩都 31 修水 32

黃沙橋鄉

銅鼓 33

三都

贛縣

蟠龍鎮 大余 寧都

寧都 34

梅江鎮

寧都 35

城關鎮

上猶

社溪

媳 se $1 pu

0

新 婦

sin1 tChiu

1

新 舅

sin1 tChiu

1

新 婦

CiN1 fu

1

新 婦

CiWN1 fu

1

新 婦

sin1 phu

1

新 婦

Cin1 phu

1

新 婦

Cin1 phu

1

新 婦

CiN1 fu

1

新 婦

婦 南康

蓉江鎮 安遠

雩都

貢江鎮

龍南

龍南鎮

全南

城廂鎮

定南

歷市鎮

銅鼓

豐田鄉

奉新

澡溪

井崗山

CiN1

fu1

新 婦

siN1 pu

1

新 婦

se $1 pu1

新 婦

Cin1 pu

1

新 婦

Cin1 pu

1

新 婦

Cin1 pu

1

新 婦

sin1 khiu

1

新 舅

sin1 phu

1

新 婦

Cin1 khieu

1

新 舅

石城

琴江鎮 瑞金 36

Cin

1 pu

1

新 婦

CiN1 pu

1

新 婦

31

「雩都」-謝留文 (1998:197) 32

「修水(黃沙橋鄉)」-劉綸鑫 (2001:266) 33

「銅鼓(三都)」至「寧都」四地-李如龍、張雙慶 (1992:342) 34

「寧都(梅江鎮)」-劉綸鑫 (2001:269)。「新婦」一詞之「婦」字 P.269 標作「 phu1」,

然 P.214 之〈同音字表〉「婦 ( 新 ~ )」則標作「 pu3」,由 P.86 作者對寧都奉母讀 ph-之

說明中著錄「婦」字,及考慮此方言中存有「濁上歸陰平」例,故以「 phu1」表列

之。 35

「寧都(城關鎮)」至「石城」十二地-劉綸鑫 (1999:401) 36

「瑞金」-羅美珍、林立芬、饒長溶 等編 (2004:183)

Page 16: 客家「新婦」之地理圖像 - Ang Ui-jin · 等,漢字標寫形式的分 c,相對地亦暗示了學者間對兒媳婦義一詞的「詞 源」(etymon)認定,認識上仍有所擺蕩,並非那麼灼然無疑,立可遽然

程俊源

16

江西客語所鉤勒的圖像更為齊整,差別祇在於「婦」字唸「輕脣」

的現象較多,江西之地理位置相對近北,故其輕脣化量多的肇因,從地

理鄰接性(geographical proximity)上求索(張光宇 1993:33),興許可得

其的解。除此之外「新舅」的語音形式仍是隨可捃摭,乃至修水(黃沙

橋鄉)及銅鼓(三都)的 [tChiu1]形式亦不意外,應當祇是 [khiu

1]的後續

形式,歷經「顎化作用」(palatalization)後始生成的。

Page 17: 客家「新婦」之地理圖像 - Ang Ui-jin · 等,漢字標寫形式的分 c,相對地亦暗示了學者間對兒媳婦義一詞的「詞 源」(etymon)認定,認識上仍有所擺蕩,並非那麼灼然無疑,立可遽然

「規律」的「例外」、「例外」的「規律」--

論客家的“新婦”

17

表Ⅶ 廣西客語

兒 福綿 37

新沙村

興業

木棉村

北流

黃沙橋

容縣

底村

博白

村頭村

陸川

四和村

陸川 38 蒙山

西河

im1 khiu

1

心 舅

sim1 khiu

1

心 舅

im1 khiu

1

心 舅

im1 khiu

1

心 舅

sim1 phu

1

sim1 pu

1

sin1 khiu

1

新 婦

in1 khiu

1

新 婦

廣西客語「新婦(p-/ph-系)」與「新舅(kh-系)」兩式並行,因此我

們仍相信它們的來源應是一致的。

表Ⅷ 畬話的「兒媳婦」39

福安 福鼎 羅源 三明 順昌 華安 貴溪

兒 in1

phiu6

新 婦

sin1 phiu

6

新 婦

iN1 phiu

6

新 婦

suN1 phiu

6

□ 婦

Cin1 phiu

6

新 婦

Cin1 phiu

6

新 婦

Cin1 phiu

6

新 婦

媳 蒼南 景寧 麗水 龍游 潮州 豐順

婦 Cin

1 phiu

6

新 婦

Cin1 phiu

6

新 婦

Cin1 phiu

6

新 婦

Cin1 phiu

6

新 婦

Cim1 phiu

6

新 婦

Cin1 phiu

6

新 婦

「客」與「畬」歷史上曾是血脈相承、枝葉連根,「客家」可能是畬

化的漢人,而「畬族」亦盡可以是漢化的畬人(趙桐茂 等 1991、張光

宇 1996:263-268, 2001:10-12、潘悟云 2005)。從其語言的表現上看,確然

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羅美珍、鄧曉華 1995/1997:72、游文良

2002:13),上表的各地「畬話」40,地理差異雖天遙水隔,但 [phiu1]的表

現卻更形一致,來源上明確地共同指向「婦」,而潮州畬話 [Cim1-phiu

6]

的詞形,其中「新」的「 -m 尾」正足堪同梅縣等地的「 sim1」比對。

37

「福綿(新沙村)」至「陸川(四和村)」六地-陳曉錦 (2004:299) 38

「陸川」至「蒙山(西河)」二地-李如龍、張雙慶 (1992:342) 39

語料來源:游文良 (2002:319) 40

「畬族」保有二種類型的語言,一種屬苗瑤語族、另一種類似客家話,(游文良

2002:2)我們依學術界的習慣將前者稱之為「畬語」,後者則謂之「畬話」。

Page 18: 客家「新婦」之地理圖像 - Ang Ui-jin · 等,漢字標寫形式的分 c,相對地亦暗示了學者間對兒媳婦義一詞的「詞 源」(etymon)認定,認識上仍有所擺蕩,並非那麼灼然無疑,立可遽然

程俊源

18

表Ⅸ 畬話的「弟媳婦」41

福安 福鼎 羅源 三明 順昌 華安 貴溪

弟 thai

6 in1

phiu6

弟 新 婦

thai6 sin

1

phiu6

弟 新 婦

thai6 iN1

phiu6

弟 新 婦

thai6 CiN1

phiu6

弟 新 婦

a1 sou

3 tsue

3

阿 嫂 仔

ai1 tsOi

1

阿 □

thi6 Cin

1 hu

6

弟 新 婦

媳 蒼南 景寧 麗水 龍游 潮州 豐順

婦 Cin

1 pu

3

新 婦

tie6 fu6

弟 婦

ti6 fu6

弟 婦

ti6 fu6

弟 婦

thai6 Cin

1 phiu

6

弟 新 婦

thai6 Cin

1

phiu6

弟 新 婦

表Ⅸ我們參看「弟媳婦」義在各地畬話的反映,蒼南顯然利用了「婦」

字的二個不同層次,使其職能分工擔負不同的意義,以 [phiu6]表「兒媳婦

義」,以 [pu3]表「弟媳婦」義,順昌「嫂」的形式,看來正與表Ⅴ詔安

(秀篆)的「嫂」遙相呼應。附帶一提的是,此處「嫂」字的價值,在

於同漢語親屬稱謂比較時方顯,從漢語親屬稱謂的系統上看,「兄嫂」

始得謂之「嫂」,然而這裡卻是「弟媳婦」義與「兒媳婦」義兩者皆運

用「嫂」,這或許是緣自一不同的文化傳承或文化行為,換言之,客語

表「兒媳婦」義一詞,除「新婦」的來源外,可能還有另一系統如「嫂」

的來源,因為此一文化行為延續到了臺灣的大溪客話仍如此(參表Ⅹ),

不過因與本文論旨暫不相侔,故以下將不討論「嫂」此一來源,先且將

眼光聚焦於「婦」的系統。

表Ⅹ 臺灣其他各地客語42

大溪 崙背 石門 紙寮窩 桄榔村 頭份 藍埔

41

語料來源:游文良 (2002:317) 42

語料來源:張屏生 (2003:81-82)

Page 19: 客家「新婦」之地理圖像 - Ang Ui-jin · 等,漢字標寫形式的分 c,相對地亦暗示了學者間對兒媳婦義一詞的「詞 源」(etymon)認定,認識上仍有所擺蕩,並非那麼灼然無疑,立可遽然

「規律」的「例外」、「例外」的「規律」--

論客家的“新婦”

19

兒媳婦 a33 so

31

阿 嫂

sim1 phe

11

新 婦

sin11 khiu13

新 婦

sim11

khiu11

新 婦

sim55

khiu55

新 婦

sim11 khiu13

新 婦

sim53 khiu55

新 婦

(二)贛語「新婦」的地理考察

表ⅩⅠ所列「江西贛語」中「新婦」詞形的表現,比之表Ⅵ的「江

西客語」,輕脣化的規律,進行地更為澈底,「婦」贛語的「輕脣」形式

與客語「重脣」形式,是否可適切地作為「客」、「贛」兩語語言分群

(subgrouping)時的歷史依據(項夢冰 2003),倒是另一個值得深思的議

題。

表ⅩⅠ 江西贛語

兒 永新43 吉水

螺田鄉

新余

沙土 宜豐 修水 安義 都昌 餘干 弋陽

媳 sE$i1

mN0

新 □

Cin1 fu

0

新 婦

sWn1 fu

0

新 婦

Cin1 fu

0

新 婦

Cin1 fu

1

新 婦

Cin1 fu

0

新 婦

sin1 Fu

0

新 婦

sWn1 fu

0

新 婦

Cin1 fu

0

新 婦

婦 南城 南昌 44 黎川 45 湖口 46

雙鐘鎮 星子

永修

江益鄉

修水

義寧鎮

南昌

塔城鄉

波陽

鄱陽鎮

Cin

1 fu

0

新 婦

Cin1 fu

0

新 婦

Cim1 fu

0

新 婦

Cin1 fu

6 tE

新婦得

sin1 fu

6 tE

新婦得

Cin1 fu

7 tE

新婦得

Cin1 fu

7

新 婦

Cin1 u1

新 婦

Cin1 fu

1

ts

新婦子

樂平 橫峰 高安 奉新

馮川鎮

上高

敖陽鎮

萬載

康樂鎮

新余

渝水區 東鄉

臨川

上頓渡鄉

Cin

1 fu

5 lEi

新婦仂

Cin1 fu

5

新 婦

sin1 fu

5

新 婦

sin1 u

5

新 婦

Cin1 fu

4

新 婦

sau3 te? 5

嫂 得

sn1 fu

5

新 婦

Cin1 fu

5

新 婦

sn1 fu

5

新 婦

南豐

琴城鎮

宜黃

鳳凰鎮

黎川

日峰鎮 萍鄉

蓮花

琴亭鎮 吉安

永豐

恩江鎮

泰和

上圯鄉

Cn1 fu

5 Cin

1 fu

5 Cin

1 fu

5 Cin

1 fu

4 Ci$1 mWN1

Cin1 fu

4 Ci$1 fu4

Ci$1 fu4

43

「永新」至「南城」十地-李如龍、張雙慶 (1992:342) 44

「南昌」-熊正輝 (1995:199) 45

「黎川」-顏森 (1995:124) 46

「湖口(雙鐘鎮)」至「泰和」二十三地-劉綸鑫 (1999:401)

Page 20: 客家「新婦」之地理圖像 - Ang Ui-jin · 等,漢字標寫形式的分 c,相對地亦暗示了學者間對兒媳婦義一詞的「詞 源」(etymon)認定,認識上仍有所擺蕩,並非那麼灼然無疑,立可遽然

程俊源

20

新 婦 新 婦 新 婦 新 婦 新 嫫 新 婦 新 婦 新 婦

表ⅩⅡ 其他贛語

兒 建寧 47 邵武 茶陵

醴陵

白兔潭鎮

平江

南江鎮

陽新

國和鄉

宿松

河塔鄉 宿松 48

47

「建寧」至「宿松(河塔鄉)」七地-李如龍、張雙慶 (1992:342) 48「宿松」-唐愛華 (2005:143)

Page 21: 客家「新婦」之地理圖像 - Ang Ui-jin · 等,漢字標寫形式的分 c,相對地亦暗示了學者間對兒媳婦義一詞的「詞 源」(etymon)認定,認識上仍有所擺蕩,並非那麼灼然無疑,立可遽然

「規律」的「例外」、「例外」的「規律」--

論客家的“新婦”

21

sin1 fu

6

新 婦

sN1 phy

6

新 婦

Ci$1 fu0

新 婦

Ci7 fu

0

媳 婦

sit7 fu

0

媳 婦

z2 si7

兒 媳

Ci7 fu

6

媳 婦

Ci7 fu

0 (Na

0)

媳 婦(伢)

湖南醴陵(白兔潭鎮)、平江(南江鎮)與湖北陽新(國和鄉),安

徽宿松……等,詞形上已見「媳婦」或「兒媳」的北方形式,這顯然仍

是地理位置鄰近北方使然。

上文對客、贛兩語的語料掌握容或未盡纖微畢現,然已足堪作為討

論時的資據,比較上述客、贛兩語「新婦」一詞的語音表現形式,我們

可以發現以「新婦」當成方言間各形式的共同源頭,並無大礙,克實而

論,較有問題之處,僅在於各方言間其各自內部的音韻系統上,並無明

顯的「ph-:kh-」對應之例子,換言之,要確認 [sim1-khiu

1]亦是「新婦」

的一種表現形式時,我們所剩下的問題是如何在音理上求得一完滿的解

釋?

四﹑「新婦」sim1-khiu1的音變機制

(一)「脣音異化」說

我們將上文諸多客語中「婦」字可能的語音表現形式,擇要示之如

表ⅩⅢ:

表ⅩⅢ 客、贛語的「新婦」

兒媳婦

瑞金 奉新

澡溪

武平

岩前

修水 梅縣 蒙山

西河

修水

黃沙橋鄉

武平

坪畬

CiN1 pu

1

新 婦

sin1 phu

1

新 婦

sEN1 mEi

1

新 瓕

Cin1 fu

1

新 婦

sim1 khiu

1

新 舅

in1 khiu

1

新 婦

sin1 tChiu

1

新 舅

Cin1 hu

1

新 婦

Page 22: 客家「新婦」之地理圖像 - Ang Ui-jin · 等,漢字標寫形式的分 c,相對地亦暗示了學者間對兒媳婦義一詞的「詞 源」(etymon)認定,認識上仍有所擺蕩,並非那麼灼然無疑,立可遽然

程俊源

22

「客」、「贛」兩語中,「婦」的表現形式乍似繳繞紛雜,不過我們

不妨先截斷眾流地大體將之分為兩組看待:「脣音組」同「非脣音組」。

脣音組的 [p-/ph-]形式較易處理,表現的顯然僅是一存古的樣態,而相

應的 [f-]形式則是輕脣化後的創新樣貌。較有疑難的是非脣音組的 [kh-]

等形式,項夢冰(2003:239, 260)嘗試為其尋找音理上可能的變化模式與

路徑。

A) (1)sin-phu→(2)sim-phiu→(3)sim-khiu→(4)sim-tChiu

B) (1)sin-phu→(2)sim-phu→(3)sim-khu→(4)sim-khiu→(5)sim-tChiu

A)式的(1)到(2)的階段是「逆向同化」,造成了「 -m 尾」的出現,

(2)到 (3)的階段則是由於運作「脣音異化」律所致( sim-phiu →

sim-khiu),使得 [ph-]變成了 [kh-],而至於(3)到(4)的階段則僅是一般的

「顎化作用」而已。

B)式的設想祇是將 [-i-]介音的出現推遲,但對「ph- → kh-」的音

變理解,亦可仿造異化說的詮釋角度。

對於上述項夢冰(2003:239, 260)的解釋,我們得作兩方面的述評,

以作為我們抉擇規律憑藉時的參考。第一、「顎化」階段的說明理有應

然、洵屬的解,我們還可以舉另一平行發展的形式相參看,例如上表Ⅹ

Ⅲ中福建武平(坪畬)的「新婦」一詞其表現為 [Cin1-hu

1],後字「婦」

讀為舌面塞音 [h-]的形式 49,形式上看乍似溢出上述規律概括之外,然

49

四川華陽涼水井客話亦作 [h-],「新婦」 [C in1-hiWu

1](董同龢 1981:225)

Page 23: 客家「新婦」之地理圖像 - Ang Ui-jin · 等,漢字標寫形式的分 c,相對地亦暗示了學者間對兒媳婦義一詞的「詞 源」(etymon)認定,認識上仍有所擺蕩,並非那麼灼然無疑,立可遽然

「規律」的「例外」、「例外」的「規律」--

論客家的“新婦”

23

而從下表ⅩⅣ顯示的語料比對看,將不難推得此一舌面塞音 [h-]的形

式,亦是經歷「顎化作用」後才產生的結果,與前文表Ⅵ的江西修水(黃

沙橋鄉)、銅鼓(三都)的 [tChiu1]相仿,其前身都是 [khiu

1],其顎化規

律的運作情形,併參考表ⅩⅣ。

表ⅩⅣ 各地「肩」、「共」、「響」的語音形式50

梅縣 興寧 惠東 曲江

馬壩 寧化 上猶

武平

縣城

武平

坪畬

肩 kin1 kin

1 ken

1 kin

1 tCieN1

tCie$1 kEN1 an

5

共 khiuN5 khiuN5

khuN5 khuN5

tChiWN6 tChiN6

tshiuN3 huN5

響 hioN3 ON3

hin3 - CioN3

- sioN3 CiON3

第二、項夢冰(2003:239, 260)所提出的 A)、B)式的設想,原亦有

一定程度的解釋能力,過程亦顯得簡潔而有效力。不過無論是 A)式抑

或 B)式若將 sim-phiu → sim-khiu 音變產生的「邏輯過程」委諸於「脣

音異化」(labial dissimilation),如此的設想勢必亦得面臨另一個疑難需

要作更進一步地澄清,因為要運作脣音異化律的前提 (premise)是,徵

性上首先得具備一對「脣音」,那麼當我們遇見如廣西蒙山(西河)「新

婦」一詞唸 [in1-khiu

1]之形式時,這顯然將會是個溢出「脣音異化律」

覆蓋面外的「反例」(counter instance),因為詞項的前字「新」並未變

成「 -m 尾」,但後字「婦」的聲母卻已然變成 [kh-]了,這類理論技術與

未能與預測相合的現象 (violations of expectation)所在多有,隨可捃

摭,諸如:銅鼓(三都)的 [sin1-tChiu

1],此難免與「脣音異化」說相扞

格,這亦正是脣音異化說未竟全功之處。 51

50

語料來源:羅美珍、林立芬、饒長溶 等編 (2004:202, 210, 214) 51

當然我們亦不妨暫時設想,也許這是因為廣西蒙山(西河)客語的音韻系統裡,

根本不允許收「 -m 尾」,因此「新」字不讀「 im1」是服從於該語言之音韻系統,

然而事實是蒙山(西河)仍存有「 -m 尾」,例如:「金 kim1」、「衫 am

1」(李如龍、

Page 24: 客家「新婦」之地理圖像 - Ang Ui-jin · 等,漢字標寫形式的分 c,相對地亦暗示了學者間對兒媳婦義一詞的「詞 源」(etymon)認定,認識上仍有所擺蕩,並非那麼灼然無疑,立可遽然

程俊源

24

培根(Bacon 1869:210)在方法論上曾有一睿語:「真理易從錯誤中

浮現,而很難從混亂中獲得!」52既然語料本身的反映(reflex)對脣音異

化說的概括而言,是個明顯的失序現象 (disorder),使其較難成為此議

題 本 身 的 理 論 奧 援 , 那 麼 出 於 方 法 論 的 否 證 論 (methodological

stereotype of falsification),我們實有必要另行為這些例外形式設想出較

為一致的詮釋之道,以尋繹出其誘發音變的真正機制 (mechanism),這

毋寧才是我們工作的首要目標,因此我們得調整思維,採取不同切入

點,以期能夠更逼近問題的核心。

(二)「特徵同化」說

「婦」字讀 [kh-]、 [tCh-]或 [h-]……等的形式,在漢語方言中確然

卓爾不群,瑰麗異常,不過如果我們的眼界就僅限於觀察「婦」字本身

的語音形式表現,那麼所作出的解釋難免「假設」有餘,而「實證」不

足,難以概括問題的全貌,因此我們擬跳高一層,從實際語音所具備的

「區別徵性」(distinctive features)之影響力若何來思考,也許反而能找

到此問題的突破口。(程俊源 2004)

1.「 i」的影響

首先前文提及的福建武平(坪畬)「婦」讀 [hu1]其聲母產生過程,

我們可以藉由比較廣東梅縣的「婦」 [khiu1]與江西修水(黃沙橋鄉)、

銅鼓(三都)的「婦」[tChiu1]後,作出如下的設定「kh- → tCh- → h-

張雙慶 1992:81,89),再退一步說,即便蒙山(西河)客語是個不具「 -m 尾」的語

言,不過此反倒更證明了「脣音異化」之說尚可斟酌,因為其前字既然不產成「 -m

尾」,其後字如何可以變成 [kh-],這終究與「脣音異化」的邏輯相悖。 52

轉引自孔恩 (T. S. Kuhn 1962/1994:62)。

Page 25: 客家「新婦」之地理圖像 - Ang Ui-jin · 等,漢字標寫形式的分 c,相對地亦暗示了學者間對兒媳婦義一詞的「詞 源」(etymon)認定,認識上仍有所擺蕩,並非那麼灼然無疑,立可遽然

「規律」的「例外」、「例外」的「規律」--

論客家的“新婦”

25

/ -i(u)」,當然假設為「kh- → h- / -i(u)」,[kh-]、[h-]之間一步到位,

亦非絕然不可,不過我們設立此過程的方法,乃是築基於方言比較的基

礎上所作的判準,蓋因語言比較時,地域空間的差別,往往即暗示了時

間發展上的序列,正如趙元任(1980/2000:104)所謂:「原則上大概地理

上看得見差別往往也代表歷史演變上的階段。所以橫裡頭的差別往往就

代表豎裡頭的差別。」因此我們演示的「邏輯過程」中,每一階段的演

變進程皆有方言語料填實,以避免空思玄想,整體上「kh- → tCh- →

h- / -i(u)」的音變鏈鎖中,從邏輯程序的漸進性 (graduality)看,方言

上呈現的毋寧是一倫序有致的連續體(continuum),而此中「 -i-介音」,

正是左右這一語音形式變化的關鍵與條件。

然而可供再檢證的是,武平(坪畬)的「婦」讀 [hu1],乍看之下

似乎不具備「 -i-介音」的條件,不過由上表ⅩⅣ客語中各方言「肩」、

「共」、「響」等字的比較上看,武平(坪畬)表面上看不見的 [-i-]介音,

在早一階段的歷史過程仍是存在的,祇不過在聲母變成 [h-]後,介音 [-i-]

也因為「徵性」相近而跟著異化消失。此類由於徵性相似從而相互排擠

的「異化」語證,在世界各地的語言中亦所在多有,例如:拉丁語 (Latin

language)的 「五」作 quinque[kwinkwe],但在羅曼語 (Romance

language) 中 則 作 [kinkwe] ( 布 龍 菲 爾 德 L. Bloomfield

1933/1997:482),東、西兩相比較,相互輝映,理據一致。而這樣的演

變動機 (phonetic motivation)如若屬實,我們也不難在漢語中尋繹到平

行發展(parallel development)的例證,例如下表ⅩⅤ湖南桂陽縣敖泉土

話的語例:

Page 26: 客家「新婦」之地理圖像 - Ang Ui-jin · 等,漢字標寫形式的分 c,相對地亦暗示了學者間對兒媳婦義一詞的「詞 源」(etymon)認定,認識上仍有所擺蕩,並非那麼灼然無疑,立可遽然

程俊源

26

表ⅩⅤ 湖南桂陽縣敖泉土話 53

an33

家、加、嘉 au33

ha12

茄、尺 hau12

o21 角 au

35 教、照

ho21

確 au213

湖南桂陽縣敖泉土話 [-]聲母的產生,仍然是「顎化作用」使然,

而其前一階段也必然曾有過一「 -i-介音」存在的歷史過程,從上舉諸例

字中北京話的讀法,已可思過半了。其地理上雖與福建武平(坪畬)的

[h-]異地相隔,不相統涉,然音變的「行為」與音韻的「動機」卻又不

謀而合、聲氣相通,此或即謂「如有理據,必屬能產」(If a phonological

rule is well-grounded phonetically, this rule must be a productive rule.)之

證矣。(張光宇 2004:513)

2.「u」的力量

說明了福建武平(坪畬)「婦」讀 [hu1]的邏輯過程是「kh- → tCh-

→ h- / -i(u)」,那麼 [kh-]的前一階段又是甚麼?更是本文論旨的中

心,上文的檢討無論是從歷史文獻或方言比較,我們相信「婦」才是梅

縣 [khiu1]的詞源,「聲調」讀陰平出於客語中「濁上歸陰平」的規律(橋

本萬太郎 M. Hashimoto 1973、羅杰瑞 J. Norman 1988:225、黃雪貞 1988,

1989)並不意外,「韻母」出於聲母脣音的制約唸為 [-iu]形式,或許較

為少見(項夢冰 2003:239),但未必就有違客語古流攝三等來源的唸法,

例如:梅縣「柳 liu3」、「久 kiu

3」(李如龍、張雙慶 1992:73, 76),上杭、

武平「九 tsiu3」、「有 iu

1」(藍小玲 1999:18, 154),因此最後要解決的

祇剩「聲母」如何由 [ph-]變成 [kh-],若脣音異化說,猶有疑誤未足之

53

語料轉引自張光宇 (2000:445)。

Page 27: 客家「新婦」之地理圖像 - Ang Ui-jin · 等,漢字標寫形式的分 c,相對地亦暗示了學者間對兒媳婦義一詞的「詞 源」(etymon)認定,認識上仍有所擺蕩,並非那麼灼然無疑,立可遽然

「規律」的「例外」、「例外」的「規律」--

論客家的“新婦”

27

處,但這毋寧亦留予我們改進的空間,職是之故,我們以同屬客語所具

有的另一個音韻現象,作為本論題思考上的切入點。

閩西客話中,有一特殊的「k-音變」 54現象,即中古舌齒音聲母如

知、章組字在部份合口三等韻前唸「k-/kh-」的現象,例如:豬=姑,

煮=古,鼠=苦,吹=虧,川=圈,傳=拳、權,春=菌,朱=孤等。

例見下表ⅩⅥ:

表ⅩⅥ 閩西客話 55

四堡 連城 四堡 連城

錘 khu tShye 喙 kue kvi

吹 khue khvi 傳 khuN khue

專 kuN kue 穿 khuN khue

煮 ku tSye 出 khui? tSh

鼠 khu tSye 伸 khuiN khueN

「章組」讀「k-/kh-」的現象,閩南語雖然亦不乏其例,例如「枝」

讀 [ki1]、「齒」讀 [khi

3]……,不過這同閩西客語的現象並不一致,閩南

語祇限於古章組且轄字畢竟不多,理論上應是演變之後的殘餘

(residue),屬於存古的現象(董同龢 1944/1991:16-17、羅杰瑞 J. Norman

1988:211、梅祖麟 1983),但是閩西客語尚包含了「知組」,顯然應是知、

章合流後再一齊變為「k-/kh-」的(徐通鏘 1994/2004:143-146),換言

之,這是新生的後起變化,而變化的條件正在於「合口三等」,亦即

「*-iu-」,這一條件與我們擬討論的「婦」 [*phiu]字何其相似?

54

這一現象其實不限於閩西客語,江西贛語的樂平、永豐(劉綸鑫 1999:275),湖

南醴陵、平江(李如龍、張雙慶 1992、蔣希文 1992/2005:187-188),甚或甘肅張掖

(劉伶 1986)等皆如此。 55

語料轉引自羅美珍、鄧曉華 (1995/1997:46-47)。

Page 28: 客家「新婦」之地理圖像 - Ang Ui-jin · 等,漢字標寫形式的分 c,相對地亦暗示了學者間對兒媳婦義一詞的「詞 源」(etymon)認定,認識上仍有所擺蕩,並非那麼灼然無疑,立可遽然

程俊源

28

「合口」 [-u-]的徵性,除了「圓脣」 [+round]外,「後位」 [+back]

亦是一鮮明的特徵,而正是這「後位」 [+back]的徵性,使得閩西客語

的知、章組發音部位由「前」移「後」,例如:「 t- → k- / -(j)u」,同

理,「婦」的音變條件仍在於 [-u-],亦是由於 [-u-]的「後位」 [+back]性

質,使得「婦」的 [ph-]聲母由前移後「ph- → kh- / -(i)u」,統合以上

所提及的一些可能的形式,我們或可將「婦」的邏輯過程大體分劃為兩

個主要階段,其音變的歷史程序表述如下:

A) (1)sin-phu → (2)sim-phiu → (3)sim-khiu

B) (4)sim-khiu → (5)sim-tChiu → (6)sim-hu

R1:ph- → kh- / -(i)u

R2:kh- → tCh- → h- / -i(u)

A)的邏輯過程我們可以進一步地形式化表述為 R1,當中觸發音變

的動力源是正是 [-u-],而 B)階段的邏輯過程亦可以形式化地表述為

R2,演變上則是以 [-i-]為條件參項,由「前位」[+front]特徵影響使然,

規律次序(rule order)上 R1 早於 R2,並饋入(feed)R2。(P. Kiparsky

1982、Wang 1969:18-20)

此外我們還能往前再思考的是,上述 R1 中原屬發音部位兩歧的 [ph]

~ [kh]之變,因何演變時選擇了 [u]當其生成之條件項?除了藉助 SPE

以來所發展的「衍生音韻學」(generative phonology)之徵性分析來考慮

外(謝三福 Sanford A. Schane 1982:31-59),我們還可藉由雅柯布遜、方

特、哈勒等人(R. Jakobson, G. Fant, M. Halle1952/2001:225-227)從聲

Page 29: 客家「新婦」之地理圖像 - Ang Ui-jin · 等,漢字標寫形式的分 c,相對地亦暗示了學者間對兒媳婦義一詞的「詞 源」(etymon)認定,認識上仍有所擺蕩,並非那麼灼然無疑,立可遽然

「規律」的「例外」、「例外」的「規律」--

論客家的“新婦”

29

學特徵等分析向度,所歸納出的「區別徵性」,來作為論證時判斷之資

助,以期使我們能從另一個理論維度向問題本身靠近。

雅氏等人利用頻譜中共振峰的高低,畫分出「鈍音」(grave)與「銳

音」(acute)兩個對立的徵性,所謂的「鈍音」指的是聲學特徵反應在

頻譜上時,有一明顯較低的共振峰,用以表示外圍的發音動作(諸如:

脣音、舌根音、小舌音等),而「銳音」則反之(克里斯特爾 D. Crystal

2000:165-166、特拉斯克 R.L.Trask 2000:8,120-121),以下表ⅩⅦ可以

明白顯示出 [p]、 [k]、 [u]三者間共同享有「鈍音」這一區別徵性。

表ⅩⅦ u、p、k 的「徵性」

u p k

鈍音 + + +

銳音 - - -

科學規律的價值,除基於「解釋層面」的需求外,總還需滿足於「可

證成」、「可證偽」、「可推演」及「可預測」等面向的要求 (徐通鏘

1991/1996:2-3、馮勝利 2005:12)。是故我們或可將觀察的視野再行擴

大,進行檢證,橋本萬太郎 (1978/1985:80-81)即已指出 p~k 的變化和

替換,幾乎總是與後續元音 u 或半元音 w 有關,因此 p~k 轉換的音變

類型在世界語言中實不乏見,例如日語的「果子(糕點)」有 quaxi~

paxi 的變化;韓語的「柿」慶山方言讀 ggwe-yaN,金海方言讀 gge-yam;

數詞「四」印歐祖語*kwetwer,拉丁語作 quattuor,日耳曼則作*petwor,

那麼基於同一理據,漢語東干方言的「豬」有 pfu~kfu 的變異形式,

自亦不出規律所能覆蓋的預測之外。

Page 30: 客家「新婦」之地理圖像 - Ang Ui-jin · 等,漢字標寫形式的分 c,相對地亦暗示了學者間對兒媳婦義一詞的「詞 源」(etymon)認定,認識上仍有所擺蕩,並非那麼灼然無疑,立可遽然

程俊源

30

因此「規律」的設置總是需要禁受得起「經驗事實」的考驗,以上

我們的論據除較能正確地認識「婦」字的音變外,解釋上對另一些與此

相仿的事例仍具理論約束的效力,例如福建閩西的連城(新泉)方言,

「飯」讀 [khui6](項夢冰 2003:260),乃至江西安義的「斧」讀 [khu

3]

(高福生 1988/1999:70),變化「條件」的抉擇與識別,顯然亦將作如

是觀。

五﹑結 論

「音變規律無例外」的口號(W. P. Lehmann 1992:155, R. L. Trask

1996:227),雖是「青年語法學派」過於極端化的假說與堅持,不過從

另一角度看,其表現的精神仍是嚴肅的,亦即對音變條件的絕對尊重,

因此推求「音變」時,得溯及「條件」,便成了後世語言學者觀察音韻

歷史變遷時的工作原則。換言之,發掘音韻變遷的「條件」,毋寧能夠

讓我們更易於明瞭音韻變化時的「動機」,此也將有利於讓人們觀察出

人類語言類型上的「共性」(linguistic universal)。(I. Maddieson 1984)

尋找出音韻變遷的模式及內在的理據(motivated),我們將會發現語

言正是一規則的系統,而非完全任意的 (arbitrary),因此縱然是溢出常

規的例外,往深一層探究時尚可能還有另一待發掘的音變理據。「理據」

通常是有其「一致性」(uniformities)的,即令是地理懸隔遠遙,抑或起

變音類的徵性遠異,但祇要賦予相同的條件,仍可能運作相同的音變規

律,體現相同的邏輯過程(張光宇 2004)。「新婦」一詞在客、贛語中

走過的歷史程序正是如此的展現,這恰如羅曼‧雅柯布森(R. Jakobson

Page 31: 客家「新婦」之地理圖像 - Ang Ui-jin · 等,漢字標寫形式的分 c,相對地亦暗示了學者間對兒媳婦義一詞的「詞 源」(etymon)認定,認識上仍有所擺蕩,並非那麼灼然無疑,立可遽然

「規律」的「例外」、「例外」的「規律」--

論客家的“新婦”

31

1958/2001:66)引用索墨菲爾特 (Alf Sommerfelt 1928)所言的一段話:

「世界上的語音系統之間原則上沒有差異。」

Page 32: 客家「新婦」之地理圖像 - Ang Ui-jin · 等,漢字標寫形式的分 c,相對地亦暗示了學者間對兒媳婦義一詞的「詞 源」(etymon)認定,認識上仍有所擺蕩,並非那麼灼然無疑,立可遽然

程俊源

32

引用書目 丁邦新 2002 〈漢語方言中的「特字」-一致的例外〉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 30.1:1-15

千島英一、通口靖(1986)〈台灣南部客家方言概要〉《麗澤大學紀要》42:95-148 千葉

中原週刊社 編 1992 《客話辭典》苗栗:中原週刊社 初版。

編 1993 《客家諺語》苗栗:中原週刊社 初版。

太田辰夫 1958/2003 《中國語歷史文法》蔣紹愚、徐昌華 譯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 版 1

刷。

王 力 1946/1980 〈漢字的形體及其音讀的類化法〉,《龍蟲並雕齋文集》1:407-412 北京:中

華書局

1958/1996 《漢語史稿》北京:中華書局 新 1 版 3 刷。

王士元 1997 〈詞彙擴散理論:回顧和前瞻〉,《中國語言學論叢》1:154-158 北京:北京語言

文化大學出版社。

王李英 1998 《增城方言志‧第二分冊》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1 版 1 刷。

王福堂 1998 〈關於客家話和贛方言的分合問題〉,《方言》1:14-19。

1999/2005 《漢語方言語音的演變和層次(修訂本)》北京:語文出版社 2 版 2 刷

北大中文系語言學教研室 編 1995 《漢語方言詞彙》北京:語文出版社 2 版 2 刷

平和縣志編委會 1994 《平和縣志‧卷 34‧方言》北京:群眾出版社 1 版 1 刷。

永定縣志編委會 1994 《永定縣志‧卷 37‧方言》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1 版 1 刷。

甘甲才 2003 《中山客家話研究》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 1 版 1 刷。

石 磊 1972 〈最近幾年來親屬研究的一般趨勢〉,《思與言》10.3:129-139。

江俊龍 2003 「兩岸大埔客家話研究」民雄:中正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

江藍生 1995/2002 〈說“麼”與“們”同源〉,《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江藍生卷》1-22 桂

林:廣西師範大學 1 版 1 刷。

何大安 1988/2004 《規律與方向:變遷中的音韻結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 版 1 刷。

余 延 2003 〈說“新婦”、“媳婦”〉,《漢字文化》3:40-43。

呂叔湘 1947/1992 〈近代漢語指代詞〉,《呂叔湘文集‧第三卷》1-406 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 玉 1998 〈連城四保客家話的語音系統及歷史音變〉,《語言研究》專刊 326-337。

李 榮 1965a 〈語音演變規律的例外〉,《中國語文》2:116-126。

1965b 〈方言語音對應關係的例外〉,《中國語文》6:432-438。

李如龍 1990/1996a 〈客家方言本字考〉,《方言與音韻論集》333-356 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張雙慶 1992 《客贛方言調查報告》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1 版 1 刷。

1993/1996b 〈從詞彙看閩南話和客家話的關係〉,《方言與音韻論集》236-247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學。

2001 〈閩西客家方言語音詞彙的異同〉,《漢語方言的比較研究》239-269 北京:商務

印書館。

1999《粵西客家方言調查報告》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1 版 1 刷。

沙加爾 2001 〈南雄方言與客家話〉,《方言》2:142-151。

Page 33: 客家「新婦」之地理圖像 - Ang Ui-jin · 等,漢字標寫形式的分 c,相對地亦暗示了學者間對兒媳婦義一詞的「詞 源」(etymon)認定,認識上仍有所擺蕩,並非那麼灼然無疑,立可遽然

「規律」的「例外」、「例外」的「規律」--

論客家的“新婦”

33

周日健 1990 《新豐方言志》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1 版 1 刷。

1992 〈廣東新豐客家方言記略〉,《方言》1:31-44。

周振鶴 1997 《中國歷史文化區域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1 版 1 刷。

林立芳、莊初升 1995 《南雄珠璣方言志》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1 版 1 刷。

武平縣志編委會 1993 《武平縣志‧卷 33‧方言》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 版 1 刷。

邵武市志編委會 1993 《邵武市志‧卷 38‧方言》北京:群眾出版社 1 版 1 刷。

長汀縣志編委會 1993 《長汀縣志‧卷 37‧方言》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 版 1

刷。

俞 敏 1988/1992 〈北京話本字劄記〉,《俞敏語言學論文二集》51-56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

出版社。

南靖縣志編委會 1997 《南靖縣志‧卷 42‧方言》北京:方志出版社 1 版 1 刷。

建寧縣志編委會 1994 《建寧縣志‧卷 30‧方言》北京:新華出版社 1 版 1 刷。

唐愛華 2005 《宿松方言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 版 1 刷。

徐 丹 2004 《漢語句法引論》張祖建 譯 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1 版 1 刷。

徐通鏘 1990/2004a 〈結構的不平衡性和語言演變的原因〉,《漢語研究方法論初探》99-128 北

京:商務印書館。

1991/1996 《歷史語言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1 版 2 刷。

1994/2004 〈音系的結構格局和內部擬測法〉,《漢語研究方法論初探》129-163 北京:

商務印書館。

泰寧縣志編委會 1993 《泰寧縣志‧卷 36‧方言》北京:群眾出版社 1 版 1 刷。

袁家驊 1960/2001 《漢語方言概要》北京:語文出版社 2 版 1 刷。

高福生 1988/1999 〈安義方言同音字彙〉,《語言文字論稿》62-88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涂春景 2003 《形象化客家俗語 1,200 句》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初版 1 刷。

張民權 1998 〈「媳婦」考源〉,《中國語文通訊》47:46-54。

張光宇 1993 〈漢語方言見系二等文白讀的幾種類型〉,《語文研究》2:26-36 。

1996 《閩客方言史稿》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初版 1 刷。

2000 〈論條件音變〉,《清華學報》新 30.4:427-475。

2001 〈論客家原義〉,《客家文化研究通訊》4:6-16 中壢: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2004 〈漢語方言音系的地理考察:韻母篇〉,《清華學報》新 34.2:513-550。

張屏生 2001 〈臺北縣石門鄉的武平腔客家話的語音變化〉,《聲韻論叢》11:217-242。

2003a 〈臺灣客家部份次方言的語音差異〉,「第八屆國際暨第廿一屆全國聲韻學學術

研討會」論文集 373-403 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

2003 〈雲林縣崙背詔安腔客家話的語音和詞彙變化〉,《臺灣語文研究》1.1:69-89。

張惠英 2001 《漢語方言代詞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 1 版 1 刷。

梅祖麟 1983〈跟見系諸聲的照三系字〉,《中國語言學報》1:114-126 北京:商務印書館。

清流縣志編委會 1994 《清流縣志‧卷 29‧方言》北京:中華書局 1 版 1 刷。

連城縣志編委會 1993 《連城縣志‧卷 33‧方言》北京:群眾出版社 1 版 1 刷。

陳昌儀 1991 《贛方言概要》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 版 1 刷。

Page 34: 客家「新婦」之地理圖像 - Ang Ui-jin · 等,漢字標寫形式的分 c,相對地亦暗示了學者間對兒媳婦義一詞的「詞 源」(etymon)認定,認識上仍有所擺蕩,並非那麼灼然無疑,立可遽然

程俊源

34

陳曉錦 2003 《馬來西亞的三個漢語方言》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 版 1 刷。

2004 《廣西玉林市客家方言調查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 版 1 刷。

陳靜芳 1998 「漢語親屬稱謂詞的語義分析」臺北:臺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游文良 2002 《畬族語言》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 版 1 刷。

程俊源 2004 〈「相同」與「相反」、「條件」與「方向」-臺灣閩南語中[g-]聲母的新生〉,「第

五屆臺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27 沙鹿:靜宜大學中文系。

詔安縣志編委會 1999 《詔安縣志‧卷 37‧方言》北京:方志出版社 1 版 1 刷。

項夢冰 1997 《連城客家話語法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 1 版 1 刷。

2003 〈客家話古非組字的今讀〉,《語言學論叢》28:214-263 北京:商務印書館。

、曹 暉 2005 《漢語方言地理學-入門與實踐》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1 版 1 刷。

順昌縣志編委會 1994 《順昌縣志‧卷 31‧方言》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1 版 1 刷。

馮勝利 2005 《漢語韻律語法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 版 1 刷。

黃建華 2000 《辭典論》臺北:正展出版公司 初版。

黃雪貞 1983 〈永定(下洋)方言詞彙〉,《方言》2:148-160, 3:220-240, 4:297-304。

1988 〈客家方言聲調的特點〉,《方言》4:241-246。

1989 〈客家方言聲調的特點續論〉,《方言》1:121-124。

1995 《梅縣方言詞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 版 1 刷。

楊時逢 1957 《臺灣桃園客家方言》臺北:中研院史語所單刊甲種之 22 初版。

1971 〈臺灣美濃客家方言〉,《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2.3: 405-465。

董同龢 1944/1991 《上古音韻表稿》臺北:中研院史語所單刊甲種之 21 臺 4 版。

1981 〈華陽涼水井客家話記音〉,《董同龢先生語言學論文選集》153-273 臺北:食貨

出版社。

董秀芳 2002 《詞彙化:漢語雙音詞的衍生和發展》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1 版 1 刷。

裘錫圭 1988/1999 《文字學概要》北京:商務印書館 1 版 5 刷。

詹伯慧、張日昇 1988 《珠江三角洲方言詞彙對照》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 1 版 1 刷。

1992 〈饒平上饒客家話語言特點說略〉,《中國語文研究》10:153-158。

1993 〈廣東省饒平方言記音〉,《方言》2:129-141。

寧化縣志編委會 1992 《寧化縣志‧卷 33‧方言》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 版 1 刷。

熊正輝 1995 《南昌方言詞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 版 1 刷。

福建省地方志編委會 1998 《福建省志‧方言志》北京:方志出版社 1 版 1 刷。

趙元任 等 1948 《湖北方言調查報告》臺北:中研院史語所專刊 18。

1980/2000 《語言問題》北京:商務印書館 1 版 4 刷。

趙日新 2003 〈徽語中的幾個本字〉《吳語研究:第二屆國際吳方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62-366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趙桐茂 等 1991 〈中國人免疫球蛋白同種異型的研究:中華民族起源的一個假說〉,《遺傳學

報》1:97-108 北京:科學出版社。

劉 伶 1986 〈甘肅張掖方言聲母 t, th, , 與 k, kh, f, v 的分合〉,《亞非計數研究》26:75-84 東

京:東京外國語大學。

Page 35: 客家「新婦」之地理圖像 - Ang Ui-jin · 等,漢字標寫形式的分 c,相對地亦暗示了學者間對兒媳婦義一詞的「詞 源」(etymon)認定,認識上仍有所擺蕩,並非那麼灼然無疑,立可遽然

「規律」的「例外」、「例外」的「規律」--

論客家的“新婦”

35

劉綸鑫 1999 《客贛方言比較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 版 1 刷。

2001 《江西客家方言概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1 版 1 刷。

劉澤民 2005 《客贛方言歷史層次研究》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 1 版 1 刷。

劉鎮發 2001 《客家-誤會的歷史、歷史的誤會》學術研究雜誌社 1 版 1 刷。

2002 〈漢語方言的分類標準與“客家話”在漢語方言分類上的問題〉,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 30:82-96。

潘悟云 2005 〈客家話的性質-兼論南方漢語方言的形成歷史〉,《語言研究集刊》2:18-29 上

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練春招 1995 〈從客家諺語看客家的家庭觀和家庭制〉,《福建師範大學學報》4:75-80。

蔣希文 1992/2005 〈湘贛語裡中古知、莊、章三組聲母的讀音〉,《漢語音韻方言論文集》貴

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1 版 1 刷。

蔣紹愚 2005 《近代漢語研究概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 版 1 刷。

鄧榮坤 1999 《生趣客家話》臺北:武陵出版社 1 版 1 刷。

橋本萬太郎 1978/1985 《語言地理類型學》余志鴻 譯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 版 1 刷。

龍巖市志編委會 1993 《龍巖市志‧卷 36‧方言》福州: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1 版 1 刷。

謝留文 1998 《雩都方言詞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 版 1 刷。

2003 《客家方言語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 版 1 刷。

鍾榮富 等 2001a 《六堆客家社會發展與變遷之研究‧語言篇》屏東:六堆文化教育基金會 初

版。

2001b 《福爾摩沙的烙印-臺灣客家話導論》臺北:行政院文建會出版 1 版 2 刷。

藍小玲 1999 《閩西客家方言》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1 版 1 刷。

顏 森 1995 《黎川方言詞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 版 1 刷。

魏德勝 2000 《《睡虎地秦墓竹簡》語法研究》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1 版 1 刷。

羅杰瑞 1989/2003 〈何謂客家話?〉,《語言學論叢》28:341-365 項夢冰 譯 北京:商務印書

館。

羅美珍、鄧曉華 1995/1997 《客家方言》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1 版 2 刷。

、林立芳、饒長溶 等編 2004 《客家話通用詞典》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1 版 1 刷。

羅常培 1942/1996 〈從客家遷徙的蹤跡論客家方言的關係〉,《語言與文化》150-161 北京:

語文出版社 2 版 1 刷。

羅肇錦 1985/1988 《客語語法》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修訂再版。

2000 《臺灣客家族群史‧語言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初版。

D. Crystal 2000 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 1 版 1 刷。

Ian Maddieson 1984 “Patterns of sounds”New York :Cambridge Language Surveys Press

Jerry Norman 1988 “Chinese” New York :Cambridge Language Surveys Press

Laurent Sagart 1988“On GAN-HAKKA”《清華學報》新 18.1:161-177。

1998 “On Distinguishing Hakka and Non-Hakka Dialect”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 28:

Page 36: 客家「新婦」之地理圖像 - Ang Ui-jin · 等,漢字標寫形式的分 c,相對地亦暗示了學者間對兒媳婦義一詞的「詞 源」(etymon)認定,認識上仍有所擺蕩,並非那麼灼然無疑,立可遽然

程俊源

36

L. Bloomfield 1933/1997《語言論》袁家驊、趙世開、甘世福 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 1 版 3 刷。

Mantaro Hashimoto 1973 “The Hakka Dialect” New York: Cambridge Language Surveys Press

R. Jakobson 1958/2001 〈類型學研究及其對歷史比較語言學的貢獻〉,《雅柯布森文集》66-76 長

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 版 1 刷。

, G. Fant, M. Halle 1952/2001 〈語音分析初探──區別特徵及其相互關係〉,《雅柯布

森文集》王力 譯 186-247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 版 1 刷。

R. L. Trask 1996 “Historical Linguistics”Edward Arnold Publishers Limited Press

2000 《語音學和音系學詞典》編譯組 譯 北京:語文出版社 1 版 1 刷。

S. A. Schane 1982《孳生音韻學》黎明光 譯 臺北:文鶴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1 版 1 刷。

T. S. Kuhn 1962/1994 《科學革命的結構》程樹德、傅大為、王道還、錢永祥 譯 臺北:遠流

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新 1 版 1 刷。

W. P. Lehmann 1992 “Historical Linguistics : An introduction”New York:Routledge London Press

William Labov 1975/2001“On the Use of the Present To Explain the Past”《拉波夫自選集》328-374

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1 版 1 刷。

1994/2001 “Expanding the Neogrammarian Viewpoint”《拉波夫自選集》396-440

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1 版 1 刷。

William S-Y. Wang 1969 “Competing Changes as Cause of Residue”Language 45.1:9-25

& C. F. Lian 1993 “Bidirectional diffusion in soun chang : an interactional

approach”Historical Linguistics : Problems and Prospectives .345-400 London

& New York :Longman Press

P. Kiparsky 1982“Explanation in phonology”New Jersey : Foris Publications Press

H. M. Hoenigswald 1960“Language change and linguistic reconstruction ”Chicago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