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am notes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new quanta...

18
New Quanta, New Music, New Vision 、年2011 Quanta Music Fesval Love and Life of Tchaikovsky 一位偉家的斯基愛與生

Upload: others

Post on 31-Oct-2019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Program Notes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New Quanta ...»£藝愛樂/2011廣藝愛樂節目單.pdf · 時間過得好快,在節目冊付梓催促聲中,才猛然醒覺,「廣藝愛樂」已經滿週歲,堂堂

New Quanta, New Music, New Vision

、年輕、創意 新視界

2011 Quanta Music Festival

Love and Life of Tchaikovsky

一位偉大藝術家的回憶

柴科夫斯基的愛與生

2

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

柴科夫斯基

協奏曲之夜柴科夫斯基

室內樂之夜

8.318:30週三 8.418:30

週四

柴科夫斯基

小提琴協奏曲、第四號交響曲、

弦樂四重奏、鋼琴三重奏

廣藝愛樂首席弦樂四重奏+

吉他博士柯懿芳

黃東漢指揮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

張惠妮:吉他五重奏《五言詩》

首席Alexey Bruni大提琴首席Alexander Gotgelf鋼琴家Leonid Ogrinchuck跨海激情演出

柴科夫斯基經典力作

兩部台灣作曲家新作+

1

三步併作兩步;急促而踏實。

寫於廣藝愛樂一週歲

時間過得好快,在節目冊付梓催促聲中,才猛然醒覺,「廣藝愛樂」已經滿週歲,堂堂

跨入第二年。當初模糊的、衝動的理念,綻放出第一朵令人驚豔的花朵,而第二年則要昂

首展枝、証明延續發展的生命力。

「廣藝愛樂節」是廣藝愛樂每年活動的高峰。除推出每年最精華的主場節目之外,也與

國外大師相聚,琢磨精進,更是委託創作發表亮相的時機,可說充滿了緊張、精采與期待。

去年音樂節結束後,蒙來訪音樂大師,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Russian National Orchestra)首席布魯尼(Alexey Bruni)首肯,同意擔任廣藝愛樂藝術顧問,為樂團藝術水準的提昇,提供了

有力的支持。今年他特地與大提琴首席(Alexander Gotgelf)一同來台助陣,可謂如虎添翼。

今年音樂會以永恆的柴科夫斯基為題,他的作品不管是對樂團、對聽眾、對音樂節而言,都

是必經的洗禮。我也希望透過幾部經典作品的排練和演出,能讓樂團脫胎換骨。

委託創作,是廣藝愛樂的另一個重頭戲。繼去年第一部作品王倩婷的《舞動四季》之後,

今年一共有四部委託創作問世。除巨彥博為2011年世界管樂年會(2011 WASBE Conference)寫作

的中西樂器管弦樂曲《華彩》,已經於7月17日在嘉義發表之外,在愛樂節期間還要發

表洪千惠的管弦樂曲《紅顏》、張惠妮的吉他五重奏《五言詩》以及冉天豪的管弦樂曲

《大稻埕進行曲》。對於每部作品,我都抱著極高的期望,希望每部作品都有永續的生

命力,並盼望當中出現足以和歷史經典等量齊觀的作品,那就是比中樂透還開心的事情。

雖然急促,但是廣藝愛樂今年的活動量和去年相較,是呈幾倍數成長的。藝術是千年

大業,但人生苦短,夜遊尚待秉燭;三步併作兩步,不是踉蹌,而是逐興而行。今年花苞已

點放,且待明年花團錦簇,吾等舉杯悠遊。

廣藝基金會 執行長

執行長的話

2

2011 Quanta Music Festival

New Quanta, New Music, New Vision

、年輕、創意 新視界

23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柴科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f小調,作品36P. I. Tchaikovsky : Symphony No.4, in f minor, Op. 36

Hong Qian-Hui: Orchestral Overture(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

張惠妮:吉他五重奏《五言詩》(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柴科夫斯基:鋼琴三重奏《 紀念一位偉大藝術家 》,a小調,作品50

演出者:

布魯尼,小提琴 / 奧格林丘克,鋼琴 / 戈特蓋爾夫,大提琴

Alexey Bruni, Violin / Leonid Ogrinchuk, Piano / Alexander Gotgelf, cello

柴科夫斯基:第一號弦樂四重奏,D大調,作品11

演出者:

柯懿芳,吉他

廣藝愛樂首席四重奏(蔡耿銘+吳宏哲+趙怡雯+黃盈媛)

P. I. Tchaikovsky: String Quartet No.1, in D major, Op.11

Yifang Ko,Guitar Quanta Philharmonic String Quarte

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5

中場休息

中場休息

P. I. Tchaikovsky :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35

Alexey Bruni, Violin / Tony Huang, Conductor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曲目 Programme

柴科夫斯基協奏曲之夜

18:30 廣藝廳8/3 三

演出者:

Encore:

布魯尼,小提琴 / 黃東漢 指揮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18:30 廣藝廳

柴科夫斯基室內樂之夜

8/4 四

P. I. Tchaikovsky: Piano Trio 〝In Memory of a Great Artist〞, in a minor, Op. 50

(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Chang Hui-Ni: Quintet for Guitar & String Quartet “Five-character Poem”

Tienhao Jan : Dadaocheng March冉天豪:《大稻埕進行曲》(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

4

柴科夫斯基1840年出生於伏爾加河流域的沃特金斯克,少年時被母親送入聖彼得堡

的法律學校就讀預備班。他在學校的成績不差,但是合唱團的演唱以及指揮活動、彈

奏鋼琴更讓他著迷。

法律學校畢業後,柴科夫斯基進入司法部工作,雖然表現稱職,但是音樂對他的誘

惑力愈來愈大。1862年,柴科夫斯基決定進入剛成立的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就讀。1865年,

從音樂學院畢業的柴科夫斯基得到院長尼可萊‧魯賓斯坦的青睞,成為剛成立的莫斯

科音樂學院音樂理論教師。

學者把柴科夫斯基的音樂創作約略分成四個時期。在音樂學院四年裡,柴科夫斯基

創作不少室內樂、管弦樂曲與鋼琴小品。雖然沒有什麼重要的作品,但是已經出現迥

異於前輩的旋律與風格特色。

1866年起,在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書的11年是柴科夫斯基音樂創作第二階段。

尼可萊‧魯賓斯坦知道柴科夫斯基的經濟拮据,不但讓柴科夫斯基暫時借住自己的寓

所,還鼓勵俄羅斯音樂協會多多演出柴科夫斯基的作品。

1876年12月,一個重要的女性出現在柴科夫斯基的生命中。當時柴科夫斯基的創作

遇到瓶頸,經濟上債台高築。在安東‧魯賓斯坦的引薦下,陌生的富孀梅克夫人決定

資助這個年輕人。

第二個影響柴科夫斯基一生的女人在次年4月出現。當時柴科夫斯基對自己的生活

非常不滿,而他認為改變的方式是建立家庭。曾經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唸書的米留科娃

出現了。她崇拜柴科夫斯基,給柴科夫斯基寫了一封又一封熱情洋溢的求愛信,兩個

月後,渴望改變生活的柴科夫斯基決定與米留科娃結婚。

撰文:陳效真

柴科夫斯基的愛與生Love and Life of Tchaikovsky

大自然對於俄羅斯的藝術家有著無法抵抗的誘惑力,柴

科夫斯基也不例外。「在每一片葉子,每一朵花兒裡,我看

見而且理解到某種無法接近的美。這種美能讓人平靜下來,而

且對生命充滿了熱愛。」柴科夫斯基說。

柴科夫斯基以他的感性、天生敏感的個性,以抒情眼光

去感受、看待大自然,把個人最原始的體會與情感寫進音樂。

這些直接來自內心的真誠聲音讓柴科夫斯基在俄羅斯作曲家

中獨樹一格;提到俄羅斯作曲家,許多人首先想到的名字,

就是柴科夫斯基。

5

新婚生活只維持兩個月,柴科夫斯基就因為受不了米留科娃的精神病徵兆而逃家。

梅克夫人應允提供一筆錢讓柴科夫斯基的生活無虞,安排柴科夫斯基到國外旅行、養

病與開拓視野,建議他離開教職。梅克夫人的資助讓柴科夫斯基在1880年代開創出耀眼

的成績,成為聞名於歐美的知名作曲家。但是,梅克夫人突然在1890年9月寫了封冷漠

的信給柴科夫斯基,表明自己破產,無法再資助柴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驚訝萬分,完

全不明白為什麼。他緊急給梅克夫人回信,但是收不到任何回音。

當時柴科夫斯基的收入已經相當不錯,根本不需要梅克夫人的錢。但是對於柴科夫

斯基來說,與十多年來未曾正式謀面的梅克夫人往來,精神意義遠高於金錢上的意義。

梅克夫人為什麼要突然斷絕與柴科夫斯基的關係呢?真正的原因至今仍然是個謎。

喜愛大自然的柴科夫斯基在鄰近莫斯科的克林租了一棟房子,過著忙碌的創作與旅

行生活。1893年11月2日,柴科夫斯基的弟弟發現躺在床上的哥哥有些不對勁兒。柴科

夫斯基說,似乎是涼水喝多的老毛病,拒絕弟弟請醫生的提議。那天中午,依舊不舒

服的柴科夫斯基沒有吃午餐,只是倒了杯冷水來喝。但是這杯水出了問題,柴科夫斯

基從傍晚開始發高燒。1893年11月6日清晨,柴科夫斯基死於霍亂。

柴科夫斯基出生在俄羅斯社會急速變化的年代。音樂上,結合音樂家與愛好者的組

織「愛樂社」讓音樂進入平民的生活,葛令卡與「五人團」把俄羅斯傳統歌曲結合了

西歐音樂創作手法,開啟俄羅斯國民樂派的先河。

離開莫斯科音樂學院前,柴科夫斯基的方向與「五人團」非常相近,但是相較於當

時崇尚比較樸素的配器手法,柴科夫斯基明顯偏向浪漫的配器方法讓他在當時俄羅斯

作曲家獨樹一格,不認同的人批評他「太歐洲化了」。

離開莫斯科音樂學院後,柴科夫斯基的方向出現重大轉變。雖然第四號交響曲仍然

引用俄羅斯民謠,但是內容卻愈來愈個人化,不是「五人團」追求以「客觀」來表現

俄羅斯的素材。

柴科夫斯基個性敏感而且神經質,但是這樣的特質讓他有能力仔細觀察與體會生活

中的各種情感,把他的感性與抒情化為音符。這也是柴科夫斯基之所以為柴科夫斯基,

以及他帶給後世俄羅斯作曲家無法磨滅的影響。

6

曲目解說 撰文:陳效真Program Notes

「紅顏」---也許可說是一種美好的容顏,也可能是一段珍貴的友誼,但,對我而言,

那就是一種真、善、美的象徵。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形容的是紅顏的美貌,而

俄羅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一生受著梅克夫人的照顧,則是紅顏知己的經典。

希望透過散文式的音樂結構與東方式的音樂語彙,將這樣的精神傳達出來。在此,

感謝廣藝基金會的委託創作,更因他們為藝文界所做的努力而感動,對我而言,那亦

是一種真、善、美的境界。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

1877年末,柴科夫斯基在瑞士聽到拉羅《西班牙交響曲》後,深深被小提琴與管弦

樂團的組合吸引,試著也來寫一首小提琴協奏曲。作品完成後,柴科夫斯基把手稿寄

給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小提琴教授奧爾,沒想到奧爾把手稿退回,表示這是一部無法演

奏的作品。

小提琴家布羅茨基是第一個願意接受挑戰的人,他說服指揮家漢斯‧李希特在

1881年把樂曲排入維也納愛樂的樂季節目裡。不過,這次演出只有一次彩排,而且大

部分時間都花在訂正抄譜員犯的錯誤上。演出後,聽眾為布羅茨基的表現鼓掌,作品

本身卻招來噓聲。布羅茨基仍舊不放棄,他帶著它繼續到歐洲各地巡迴演出。漸漸地,

它開始得到愛樂人士的青睞,連一開始不看好的奧爾也把它納入自己的曲目。

奧爾一開始評估這部小提琴協奏曲「無法演奏」的說法雖然稍嫌誇張,但也不是沒

有理由。美國音樂理論家維努斯指出,與其說是美妙的旋律,欣賞柴科夫斯基小提琴

協奏曲的樂趣其實是在觀看小提琴家的技巧。這部協奏曲交融了抒情性與使人目眩的

技巧,使得它在20世紀以降的小提琴曲目裡佔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樂章沒有完整的呈示部。獨奏在一小段引奏後,輕描淡寫的唱出著名的主題。經

過逐漸複雜緊湊的變奏後,富歌唱性的第二主題接著登場。接著是令人瞠目結舌的發

展部,柴科夫斯基使用了衝擊性的小提琴技巧。在海飛茲時代,這段音樂常被演奏成

不可思議的混合音塊,但現代多用更細巧的手法把它演奏得華美而不刺耳。

第二樂章相當優美,深情的木管透露出濃厚的悲歌情調。小提琴獨奏在弦樂和法國

號伴奏下,幽幽唱出瞑想般的樂句。

在樂聲沒有中斷的情況下,樂團幾近粗野的帶入一個激烈、狂熱的舞蹈般的節奏,

小提琴獨奏在輪旋曲式上翻轉跳躍,整個第三樂章充分顯示柴科夫斯基運小提琴用技

巧的靈巧和光彩。樂曲在令人目眩神迷的快板中,乾淨俐落的以強奏結束。

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5

7

柴科夫斯基:F小調第四號交響曲,作品36

冉天豪:《大稻埕進行曲》

「仁慈的娜捷日達‧菲拉列托芙娜女士:我由衷感謝您所寫那麼慈愛動聽的話語。一個音樂家,一個失望和失敗阻礙著他的前途的音樂家,知道世上竟然有像您這樣的少數人,如此忠誠愛好著音樂,這是一種安慰。」1876年12月30日,幾乎因為貧困而打算放棄音樂的柴科夫斯基收到一位陌生女士的來信後,立刻給她回覆這封短箋,開始兩人長達14年的書信往來。 這位女士就是梅克夫人。在安東‧魯賓斯坦的引薦下,她決定資助這個能用音樂「使我生活愉快且舒適」的年輕人。

第四號交響曲,這是今冬開始的,這部曲子我非常想獻給您,因為我知道您在裡面一定能發現您內心的情感和思想的回聲。」梅克夫人同意接受題獻,卻不願意名字標在樂譜上,因此柴科夫斯基應允只在上面題著「獻給我最好的朋友」。

寫給梅克夫人的長信中親自剖析這一部交響曲。

在柴科夫斯基的構思裡,第一樂章的銅管就像讓人無法幸福的命運之神。雖然生活中也有甜蜜美妙的夢幻,但是命運之神會毫不留情的把你喚醒。第二樂章則是表現另一方面的苦難,就像黃昏的時想起青年時期,「知道這些回憶已經一去不復返……你悔恨著過去……記起許多事情……但這些都已經沉浸到過去裡。」

「第三樂章沒有表現什麼特定的情感,」柴科夫斯基表示。就像喝酒後既不快樂、也不憂愁的情感,「心靈是空空的,忽然看到一些奇怪的圖案……他們都和現實沒有關係。」而第四樂章「如果你在自己身上找不到快樂時,那就到別處去找吧,到人民中間去,他們知道麼好好利用時間,怎麼去享受。我寫出了農民的節日。而你剛在快樂的情景中忘記自己時,無情的命運之神又出現了,他讓你想起自己……你在這裡看到單純的快樂,你走到這些快樂裡,於是生活就變得好受了。」

波麗露啊山水亭,自由的思想尚時興, 文學歌謠美術和電影,無論啥麼,阮是攏莫驚。 攏莫驚,攏莫驚,文明的腳步踏乎定, 汝是台北城外,繁華世界的現代大稻埕。 二十世紀向前行,文明走入台北城, 美麗花都的形影,要和東京拼輸贏!

受到1932年電影「桃花泣血記」同名主題曲的啟發,青年作曲家鄧雨賢決定開始譜寫屬於台灣人的現代歌謠,歷史性的《大稻埕進行曲》於焉誕生。此曲在2007年之前長期失傳,而在《四月望雨》這齣台灣音樂劇中,由作曲家冉天豪重新譜寫,描繪對早年繁華花都台北的遙想之情。2011年,受廣藝基金會委託,冉天豪將自己創作的《大稻埕進行曲》歌曲改寫成管弦樂版本。

1877年5月13日,柴科夫斯基在向梅克夫人借貸的信中順帶提到「我現在正忙著寫

交響曲於次年2月22日在莫斯科首演,由安東‧魯賓斯坦指揮。柴科夫斯基在事後

曲目解說 Program Notes

8

曲目解說

張惠妮:五重奏-為吉他與弦樂四重奏《五言詩》

柴科夫斯基:D大調第一號弦樂四重奏,作品11

1871年3月28日,莫斯科音樂學院年輕教授柴科夫斯基因為經濟拮据,籌辦了一場音

樂會向聽眾介紹自己新近完成的作品。除了期望能吸引愛樂者的注意,柴科夫斯基也渴

望這場音樂會能為自己微薄的收入增加一點點及時雨。音樂會的反應相當好,曲目包括

幾首歌曲、鋼琴小品以及第一號弦樂四重奏。第一號弦樂四重奏是柴科夫斯基早年的佳

作,也是柴科夫斯基三首弦樂四重奏裡,最受愛樂者喜愛的一首。雖然從中可以聽出舒

伯特的影響,但是音樂語言完完全全屬於柴科夫斯基,充滿濃濃的俄羅斯風味。

第一樂章以傳統的奏鳴曲式寫成,兩個主題都帶有當時柴科夫斯基相當著迷,而且

下功夫搜羅的俄羅斯民謠風格。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是柴科夫斯基最受喜愛的作品

之一,現在經常被改編成樂團搭配各種獨奏樂器的版本。當尼可萊‧魯賓斯坦在1876年12月演奏這個樂章給大文豪托爾斯泰聽的時候,托爾斯泰還流下感動的淚水。樂章一開

始是一段簡單但是憂鬱的旋律。據說,這段旋律來自兩年前,柴科夫斯基在妹妹位於卡

明卡的家中聽到的俄羅斯民謠。在大提琴半音撥奏下,由第一小提琴吟唱出的第二主題

則是由柴科夫斯基原創。

第三樂章以舞曲般的節奏寫成,中段部分的旋律雖然更加嬉鬧諧謔,和弦依舊保持

著先前的張力。第四樂章同樣由兩個主題組成,第一主題比前三樂章的任一主題都更歡

樂,甚至帶有節慶的氣氛。抒情而且帶有典型俄羅斯風格的第二主題由中提琴奏出,與

第一主題形成強烈的對比。

五言(five-character)是中國詩主要創作形式之一,透過五個字的組合,詩人們適切

的傳達心情、意境,欣賞者藉著簡潔而富律動感的文字,勾勒出空間、時間,成為生

動的畫面。在本作品中,作曲者從唐詩節錄取材,將詩中的情境轉化成音樂的素材,

成為五幅用樂音描繪的畫面。而全曲又以G-R-A-C-E一字串聯,成為五個情景主題發

想的核心,分述如下:

Garden Rain Aroma Couple Eternity

Program Notes

八月蝴蝶來 雙飛西園草(李 白)

星垂平野闊 月湧大江流(杜 甫)

荷風送香氣 竹露滴清響(孟浩然)

微雨靄芳原 春鳩鳴何處(韋應物)

蘭葉春葳蕤 桂華秋皎潔(張九齡)

Quintet for Guitar & String Quartet “Five-character Poem”

情景(一)scene 1 :情景(二)scene 2 :情景(三)scene 3 :情景(四)scene 4 :情景(五)scene 5 :

9

曲目解說

柴科夫斯基:A小調鋼琴三重奏《紀念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作品50

莫斯科音樂學院創辦人尼可萊‧魯賓斯坦是柴科夫斯基的老師,也是早年推廣柴科

夫斯基作品的重要人物之一。由於尼可萊‧魯賓斯坦的引薦,梅克夫人才答應幫助決定

全力投入音樂工作的柴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曾經告訴尼可萊‧魯賓斯坦:「如果俄羅

斯沒有你,我的作品就註定要受到曲解了。」因此,當45歲的尼可萊‧魯賓斯坦於1881年逝世巴黎時,對於柴科夫斯基不啻為重大的打擊,他立刻從莫斯科奔到巴黎只為了見

恩師最後一面。

在寫給梅克夫人的信中,柴科夫斯基提到:「您還記得有一次向我提議寫一部鋼琴、

小提琴與大提琴的三重奏嗎?也許您還記得當時我的回覆,我說我討厭這樣的組合。但

是現在,我決定試一試。我已經寫了一點,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完成,也不知道會不會成

功,但是我希望能照著草稿繼續寫下去。」「希望您相信,我之所以向自己不喜歡的樂

器組合讓步,唯一的理由就是希望您快樂,並且嘗試把我的樂思以陌生的方式表現出來,

克服一切困難。再加上我知道這樣做您一定很高興,這就更加讓我產生靈感。」

「當然,開始要花點心思才能熟悉這樣的組合,但是這個工作卻讓我感到興趣,而且我

心裡想著這一定會讓您高興。」

1882年2月9日,柴科夫斯基以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完成這部「為了使梅克夫人感高

興」的鋼琴三重奏,上面題著「紀念一位偉大的藝術家」。雖然柴科夫斯基沒有寫明這

位藝術家是誰,但是大家都明白是紀念逝世將滿一年的尼可萊‧魯賓斯坦。輓歌般的曲

調彷彿在訴說失去朋友的悲傷。經過幾次修改後,作品於1882年3月2日在莫斯科由塔涅

耶夫(鋼琴)、格爾季馬利(小提琴)與費茨恩哈根(大提琴)做私人演出,同年10月18日正式公開亮相。

Program Notes

10

大賽與巴黎提博國際小提琴大賽中獲獎,1979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任教。他能演奏的小提琴協奏曲多達35首,曾經以獨奏家身份在世界各地與著名樂團合作或舉辦獨奏會。蘇聯解體前,布魯尼擔任由斯韋特拉諾夫(Evgeny Fyodorovich Svetlanov,1928-2002)出掌音樂總監的蘇聯國立交響樂團(USSR State Symphony Orchestra)首席長達九年,1990年與普雷特涅夫一同創辦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目前為該團首席。

收錄他從1980年到其中一支在十八世紀末移居俄羅斯。在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俄羅斯

期間,安東尼奧‧巴洛弗歐‧布魯尼(Antonio Baroffio Bruni,1762-1825)因為參與設計聖彼得堡一些著名的建築物來到俄羅斯,目前在聖彼得堡附近的帕弗洛斯克還可以看到

安東尼奧‧巴洛弗歐‧布魯尼設計的建築物。安東尼奧的兒子菲奧多爾‧布魯尼

(Fyodor Antonovich Bruni,1799-1875)的成就比父親更高。聖彼得堡聖以撒大教堂圓頂上的油畫就是菲奧多爾‧布魯尼的作品。

詩人,1999年出版個人詩集《在我面前的一張白紙》,收錄他從1980年到1990年代末期的詩作。

布魯尼(Alexey Bruni)

曾經在全俄羅斯、全蘇聯與國際音樂比賽中獲獎。

合作,包括莫斯科交響樂團、莫斯科愛樂,也是「莫

斯科名家室內樂團」創團團員,1990年加入俄羅斯國

家管弦樂團。

戈特蓋爾夫(Alexander Gotgelf)

琴,1963年來到莫斯科,在莫斯科音樂學院附屬中央

音樂學校認識幾年後接著入學的普雷特涅夫(Mikhail Vasil'yevich Pletnev,1957-),兩人常在一起合奏。當年布

魯尼和普雷特涅夫不像一般年輕人把微薄的薪水花

在享樂上,而是拿來購買新的樂譜。對音樂的狂熱

也讓兩人興起組織學校樂團的念頭,或許這個經驗

對於創辦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 (Russ ian Nat iona l Orches t ra )有所幫助。

1954年出生於俄羅斯坦波夫,6歲開始學習小提

演奏家簡歷

布魯尼於1984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獲得學位,曾經在義大利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

布魯尼出身俄羅斯聲望十分顯赫的家族。這支家族原本居住在瑞士的義大利家庭,

布魯尼是俄羅斯政府所頒授的「俄羅斯功勳藝術家」。除了音樂,布魯尼也是位

1948年出生於莫斯科,畢業於格涅辛音樂學校,

戈特格爾夫從1969年開始與俄羅斯各大重要樂團

11

1951年出生於俄羅斯莫斯科,奧格林丘克五歲開始

學習鋼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師從瑙莫夫 ( Lev Naumov,1925-2005),並且在音樂學院完成研究生課程。

  

奧格林丘克經常在俄羅斯、歐洲各地演出與教學,

並且在1998年擔任日內瓦國際音樂演奏大賽(Concours International d'Execution Musicale, Geneve)評審。1978年起,奧格林丘克開始與布魯尼在獨奏會上合作,至今長

達三十多年。目前奧格林丘克任教於莫斯科格涅辛音

樂學校,1990年起擔任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鍵盤手。

自幼受教於方銘健教授,於1998年以優異的成績

甄試保送進入天主教輔仁大學音樂系,期間曾獲全國

吉他大賽重奏組第二名以及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吉他獨

奏組第三名。在順利取得音樂學士及碩士學位後赴美

深造,2009年取得音樂藝術博士學位。是國內少數的

女性新銳古典吉他演奏家,也是台灣目前最年輕的吉

他博士。現任教於桃園縣立南崁高中音樂班,並積極

參與不同類型演出。

奧格林丘克(Leonid Ogrinchuk)

柯懿芳(Yifang Ko)

  在室內樂演出上,戈特格爾夫合作過的夥伴包括伊格爾‧奧伊斯特拉赫

(Igor Oistrakh,1931-)普雷特涅夫、布魯尼、奧格林丘克、沙霍夫斯卡雅(Natal ia Shakhovskaya,1935-)等人。英國唱片公司「Cello Classics」曾經在2002年發行「大提琴

演奏的偉大片刻」專輯,收錄卡薩爾斯 (Pablo Casals,1876-1973)、佛爾曼 (Emanuel Feuermann,1902-1942)、皮亞季格爾斯基 (Gregor Piat igorsky,1903-1976)、沙弗蘭

(Daniel Shafran,1923-1997)、麥斯基 (Mischa Maisky,1948-) 等人,以及戈特格爾夫在第五

屆柴科夫斯基大賽演奏的沙波林 (Yuri Shaporin,1887-1966)《詼諧曲》錄音。

目前戈特格爾夫任教於國立伊波利托夫─伊凡諾夫音樂學校樂團弦樂器教研室,並

且擔任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大提琴首席。

重要作品:

2011年與紅樹林弦樂四重奏與迷火佛朗明哥舞團在台中中興堂、台北中山堂演出

吉他五重奏。2010年四月於國家演奏廳舉行「吉他?有懿思!」之古典吉他音樂會,

大獲好評,被日本之《現代吉他雜誌》關注並刊登於六月號。2005年錄製呂昭炫老師

吉他三重奏作品「三個女孩的探戈」之有聲出版品。

12

洪千惠(Chien-Hui Hung)

冉天豪(Tienhao Jan)

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原國立藝術專科學校),

曾隨馬水龍教授、盧炎教授修習理論作曲,隨朱宗

慶教授、郭光遠老師學習打擊樂。1987年獲教育部

留法獎學金,赴法國巴黎師範音樂學院 (L’Ecloe Normale de Musique de Paris)深造,師事日裔作曲家

平義久(Yoshihisa Taïra)先生,並於1991年獲得高級作

曲家文憑(Diplôme Supérieur de Composition)。1991年10月考入法國國立布隆尼音樂院 (Conservato i re National de Boulogne)

1969年生於台灣彰化。1995年畢業於國立藝術學

院(現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研究所作曲組。先

後跟隨作曲家林進祐、潘皇龍、盧炎學習作曲。

2000年8月,獲教育部遴選為巴黎國際藝術村駐村人

員,赴法創作進修一年,並跟隨國立巴黎高等音樂

學院(CNSM de Paris)作曲教授Guy Reibel學習。目前

任教於台灣神學院,並擔任華岡藝校及蘭陽女中舞

蹈班音樂伴奏老師、士林靈糧堂崇拜部節慶組音樂

同工。

1973年生於台北,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英語系,

現為全職音樂創作者。2001年開始投入中文音樂劇

作曲與監製,至今已完成七部原創作品與三部改

編作品,原創作品包括音樂時代《四月望雨》、

《世紀回眸.宋美齡》、《隔壁親家》、《渭水

春風》等,改編作品包括《魔笛狂想》、《小紅

帽狂想曲》、《睡美人》。戲劇配樂作品則有果

陀劇場《公寓春光》。2006年底與劇場同好成立「

天作之合」,首創華人世界中文音樂劇沙龍,演

唱全場冉天豪音樂劇作品選粹。1994年開始從事合

唱編曲,至今已有超過六十首作品發表,現為台

北愛樂合唱團特約編曲。

樂院(Conservatoire National Supérieur de Musique de Paris)作曲班,隨邦卡(Alain Bancquart)先生和梅凡諾(Paul Méfano)先生學習理論作曲,並隨肯尼(Laurent Cuniot)先生

學習電子音樂。1995年獲頒作曲家文憑(Diplôme Supérieur de Composition)。

張惠妮(Huini Chang)

隨札巴爾(Zbar)先生學習電子音樂。1992年考入法國國立巴黎音

作曲家簡歷

13

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畢業後赴美攻讀管弦樂指揮

碩士,先後進入University of Michigan以及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指揮班就讀,2007年取得管弦樂指揮

碩士返台

2009 -10年受邀擔任國家交響樂團客席助理指揮

2010年獲選擔任兩廳院歌劇坊指揮

現任廣藝愛樂管弦樂團常任指揮並致力於新世代華

人音樂的探索。

黃東漢 樂團指揮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碩士班碩士,主修小

提琴及指揮。小提琴師事林勝雄、楊仁傑、饒佳林、

涂惠民及王彥驊老師;指揮師事張大勝教授與廖年

賦教授。曾任台北縣交響樂團及台北世紀交響樂團

首席,並曾獲選擔任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及國家交響

樂團協演團員。目前為台北世紀交響樂團及新北市

交響樂團團員,並擔任台北世紀青少年管弦樂團、

台北世紀少年弦樂團、凡響管絃樂團、台北市大安

國中絃樂團及台北市新生國小絃樂團指揮。

吳宏哲 第二小提琴首席

目前任教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及國立台灣藝術大

學現為普羅藝術家樂團首席、世紀交響樂團首席、

廣藝愛樂管弦樂團首席

2009年

擔任維也納太平洋青年樂團首席兼任

團長,期間與維也納愛樂首席Rainer Honeck在維也納音樂節合作演出巴哈d小調雙小提琴協奏曲,並受邀華沙夏

季音樂節擔任獨奏演出Vivaldi《四季》

2009年9月

2002-2008年

與鋼琴家盧易之和台北縣立交響樂團合

作演出孟德爾頌雙協奏曲

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

小提琴演奏博士

2006年與凡響音樂工作室合作,演出並錄製舞劇【水鬼與城隍爺】,入圍2007年金曲獎最佳演奏專輯獎項。2011年擔任音樂劇【木蘭少女】樂團首席。

蔡耿銘 樂團首席

14

趙怡雯為茱莉亞學院一百年以來首位華人中提

琴博士。2000年她赴紐約攻讀碩士及博士,成為紐

約愛樂前中提琴首席Paul Neubauer及茱莉亞中提琴

部門主席Samuel Rhodes門下弟子,室內樂師承Toby Appel與茱莉亞弦樂四重奏。2005年趙怡雯以最低

年限三年取得博士學位;在台灣求學期間她受教

於恩師陳永清、黃國寶、楊瑞瑟、何君恆、梁建

楓教授。

八歲由湯平正老師啟蒙,先後師事高不平、張

正傑老師。1997年赴德國深造,於 2002年取得德

國國立岱特摩音樂院(Hochschule fuer Musik Detmold)演奏家碩士文憑,師承1966年柴可夫斯基大賽首

獎得主,俄籍Karine Georgian教授。接著於2004年取得舒曼音樂院(R.Schumann Hochschule Düsseldorf)最高演奏家文憑(Konzertexamen)師承德籍

Johannes Goritzki教授。

黃盈媛 大提琴首席

返台後趙怡雯積極投入國內外音樂體系:2007年應邀出席中國「中提琴藝術節」,

於上海音樂院、北京中央音樂院舉行一系列演講、大師課與獨奏會;2008年受邀赴紐

約大學(NYU)及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OU)音樂及表演藝術系指導大師課;2009年9月擔

任台北愛樂管弦樂團中提琴首席,赴中國巡演;2010年為奇美「數位典藏計畫」第三

期錄製唱片,並擔任廣藝愛樂中提琴首席。2011年9月起將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

任教。

返國後即擔任長榮交響樂團大提琴副首席一職(2004年至2009年),除隨團常態性演

出之外,並定期舉辦個人獨奏會,更受邀參與許多音樂團隊演出:廣藝愛樂管弦樂團、台

北愛樂、樂興之時管絃樂團、台灣弦樂團、普羅藝術家室內樂團等常任客席演奏家。

2008年與長榮交響樂團協奏演出柴科夫斯基 -《洛可可主題變奏曲》。

2011年與春之聲管弦樂團協奏演出愛爾加大提琴協奏曲。

目前任教於各大音樂班,並致力於古典、流行跨界多元化的各類演出形態。

2011年7月發行首張個人演奏專輯

趙怡雯 中提琴首席

-「弦轉俄羅斯」。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15

黃東漢樂團指揮

蔡耿銘

吳宏哲

趙怡雯

廖珮如

林巧兒

陳怡君 孫慧學

第一小提琴

第二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黃盈媛

張友瑞 王致翔 林文惠 唐 震 路耀祖 陳又寧 張暐姍 曾臺衍 李承宗 許家誠 沈韶杰 郭庭竹 林姮妤

蘇子茵 蘇堯君 黃圓媛 林麥麥 洪麥軒 吳思潔 郭洹佐 吳建鋒 張涵昀 蔡曜宇 戴佑如

徐曉虹 楊凱甯 袁繹晴 曾怡嘉 藍玉青 何佳珍 曾慶琳 甘威鵬 涂弦慶

劉涵 丁莉齡 周彥華 李毓寧 楊于萱 顏瑋廷 楊雅如

倉明靜 林聖蓓 羅琬臻 林韋滇 賴彥嘉

低音大提琴

短 笛

長 笛

李斐雯 朱貞吟雙簧管

謝介豪 邱嘉怡豎 笛

陳郁潔 陳冠蓉低音管

楊朝翔低音號

鄭凱文

王瑋婷 廖韋旭 鄭雅心

定音鼓

擊 樂

程筑卿 陳映築 邱怡屏 賴人瑄

陳建安 黃盈綺

法國號

小 號

劉怡真 林瑤婷 郭沐盈長 號

樂團首席 聲部首席

16

榮譽團長:

團長兼藝術總監:

副 團 長:

行政總監:

專案執行:

行政專員:

特約文案:

音響執行:

技術執行:

董 事 長:

董 事:

執 行 長:

副執行長:

技術顧問:

樂團組織

廣藝基金會

行政部

節目部

行銷部

網路媒體部

主辦單位

特別感謝

經理 陳郁敏

專員 羅秀蘭 簡榕君

主任 黃乃娟

專員 鄭涵文 陳思婷

經理 楊佩芬

專員 盧崇瑋 李珮銓

總監 胡福財

專員 陳偉溢

林百里

楊忠衡

徐昭宇

陳志昇

陳思婷

林蕙潔、劉珈儀、林素寬、鍾季原、李良傑

陳效真

唐宋專業舞台音響燈光工程公司

太和藝術製作有限公司

林百里

朱宗慶 林懷民 林谷芳 胡乃元 劉岠渭 賴聲川(依筆畫排列)

楊忠衡

徐昭宇

劉培能

2011廣藝愛樂節

Page 2: Program Notes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New Quanta ...»£藝愛樂/2011廣藝愛樂節目單.pdf · 時間過得好快,在節目冊付梓催促聲中,才猛然醒覺,「廣藝愛樂」已經滿週歲,堂堂

New Quanta, New Music, New Vision

、年輕、創意 新視界

2011 Quanta Music Festival

Love and Life of Tchaikovsky

一位偉大藝術家的回憶

柴科夫斯基的愛與生

2

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

柴科夫斯基

協奏曲之夜柴科夫斯基

室內樂之夜

8.318:30週三 8.418:30

週四

柴科夫斯基

小提琴協奏曲、第四號交響曲、

弦樂四重奏、鋼琴三重奏

廣藝愛樂首席弦樂四重奏+

吉他博士柯懿芳

黃東漢指揮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

張惠妮:吉他五重奏《五言詩》

首席Alexey Bruni大提琴首席Alexander Gotgelf鋼琴家Leonid Ogrinchuck跨海激情演出

柴科夫斯基經典力作

兩部台灣作曲家新作+

1

三步併作兩步;急促而踏實。

寫於廣藝愛樂一週歲

時間過得好快,在節目冊付梓催促聲中,才猛然醒覺,「廣藝愛樂」已經滿週歲,堂堂

跨入第二年。當初模糊的、衝動的理念,綻放出第一朵令人驚豔的花朵,而第二年則要昂

首展枝、証明延續發展的生命力。

「廣藝愛樂節」是廣藝愛樂每年活動的高峰。除推出每年最精華的主場節目之外,也與

國外大師相聚,琢磨精進,更是委託創作發表亮相的時機,可說充滿了緊張、精采與期待。

去年音樂節結束後,蒙來訪音樂大師,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Russian National Orchestra)首席布魯尼(Alexey Bruni)首肯,同意擔任廣藝愛樂藝術顧問,為樂團藝術水準的提昇,提供了

有力的支持。今年他特地與大提琴首席(Alexander Gotgelf)一同來台助陣,可謂如虎添翼。

今年音樂會以永恆的柴科夫斯基為題,他的作品不管是對樂團、對聽眾、對音樂節而言,都

是必經的洗禮。我也希望透過幾部經典作品的排練和演出,能讓樂團脫胎換骨。

委託創作,是廣藝愛樂的另一個重頭戲。繼去年第一部作品王倩婷的《舞動四季》之後,

今年一共有四部委託創作問世。除巨彥博為2011年世界管樂年會(2011 WASBE Conference)寫作

的中西樂器管弦樂曲《華彩》,已經於7月17日在嘉義發表之外,在愛樂節期間還要發

表洪千惠的管弦樂曲《紅顏》、張惠妮的吉他五重奏《五言詩》以及冉天豪的管弦樂曲

《大稻埕進行曲》。對於每部作品,我都抱著極高的期望,希望每部作品都有永續的生

命力,並盼望當中出現足以和歷史經典等量齊觀的作品,那就是比中樂透還開心的事情。

雖然急促,但是廣藝愛樂今年的活動量和去年相較,是呈幾倍數成長的。藝術是千年

大業,但人生苦短,夜遊尚待秉燭;三步併作兩步,不是踉蹌,而是逐興而行。今年花苞已

點放,且待明年花團錦簇,吾等舉杯悠遊。

廣藝基金會 執行長

執行長的話

2

2011 Quanta Music Festival

New Quanta, New Music, New Vision

、年輕、創意 新視界

23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柴科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f小調,作品36P. I. Tchaikovsky : Symphony No.4, in f minor, Op. 36

Hong Qian-Hui: Orchestral Overture(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

張惠妮:吉他五重奏《五言詩》(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柴科夫斯基:鋼琴三重奏《 紀念一位偉大藝術家 》,a小調,作品50

演出者:

布魯尼,小提琴 / 奧格林丘克,鋼琴 / 戈特蓋爾夫,大提琴

Alexey Bruni, Violin / Leonid Ogrinchuk, Piano / Alexander Gotgelf, cello

柴科夫斯基:第一號弦樂四重奏,D大調,作品11

演出者:

柯懿芳,吉他

廣藝愛樂首席四重奏(蔡耿銘+吳宏哲+趙怡雯+黃盈媛)

P. I. Tchaikovsky: String Quartet No.1, in D major, Op.11

Yifang Ko,Guitar Quanta Philharmonic String Quarte

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5

中場休息

中場休息

P. I. Tchaikovsky :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35

Alexey Bruni, Violin / Tony Huang, Conductor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曲目 Programme

柴科夫斯基協奏曲之夜

18:30 廣藝廳8/3 三

演出者:

Encore:

布魯尼,小提琴 / 黃東漢 指揮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18:30 廣藝廳

柴科夫斯基室內樂之夜

8/4 四

P. I. Tchaikovsky: Piano Trio 〝In Memory of a Great Artist〞, in a minor, Op. 50

(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Chang Hui-Ni: Quintet for Guitar & String Quartet “Five-character Poem”

Tienhao Jan : Dadaocheng March冉天豪:《大稻埕進行曲》(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

4

柴科夫斯基1840年出生於伏爾加河流域的沃特金斯克,少年時被母親送入聖彼得堡

的法律學校就讀預備班。他在學校的成績不差,但是合唱團的演唱以及指揮活動、彈

奏鋼琴更讓他著迷。

法律學校畢業後,柴科夫斯基進入司法部工作,雖然表現稱職,但是音樂對他的誘

惑力愈來愈大。1862年,柴科夫斯基決定進入剛成立的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就讀。1865年,

從音樂學院畢業的柴科夫斯基得到院長尼可萊‧魯賓斯坦的青睞,成為剛成立的莫斯

科音樂學院音樂理論教師。

學者把柴科夫斯基的音樂創作約略分成四個時期。在音樂學院四年裡,柴科夫斯基

創作不少室內樂、管弦樂曲與鋼琴小品。雖然沒有什麼重要的作品,但是已經出現迥

異於前輩的旋律與風格特色。

1866年起,在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書的11年是柴科夫斯基音樂創作第二階段。

尼可萊‧魯賓斯坦知道柴科夫斯基的經濟拮据,不但讓柴科夫斯基暫時借住自己的寓

所,還鼓勵俄羅斯音樂協會多多演出柴科夫斯基的作品。

1876年12月,一個重要的女性出現在柴科夫斯基的生命中。當時柴科夫斯基的創作

遇到瓶頸,經濟上債台高築。在安東‧魯賓斯坦的引薦下,陌生的富孀梅克夫人決定

資助這個年輕人。

第二個影響柴科夫斯基一生的女人在次年4月出現。當時柴科夫斯基對自己的生活

非常不滿,而他認為改變的方式是建立家庭。曾經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唸書的米留科娃

出現了。她崇拜柴科夫斯基,給柴科夫斯基寫了一封又一封熱情洋溢的求愛信,兩個

月後,渴望改變生活的柴科夫斯基決定與米留科娃結婚。

撰文:陳效真

柴科夫斯基的愛與生Love and Life of Tchaikovsky

大自然對於俄羅斯的藝術家有著無法抵抗的誘惑力,柴

科夫斯基也不例外。「在每一片葉子,每一朵花兒裡,我看

見而且理解到某種無法接近的美。這種美能讓人平靜下來,而

且對生命充滿了熱愛。」柴科夫斯基說。

柴科夫斯基以他的感性、天生敏感的個性,以抒情眼光

去感受、看待大自然,把個人最原始的體會與情感寫進音樂。

這些直接來自內心的真誠聲音讓柴科夫斯基在俄羅斯作曲家

中獨樹一格;提到俄羅斯作曲家,許多人首先想到的名字,

就是柴科夫斯基。

5

新婚生活只維持兩個月,柴科夫斯基就因為受不了米留科娃的精神病徵兆而逃家。

梅克夫人應允提供一筆錢讓柴科夫斯基的生活無虞,安排柴科夫斯基到國外旅行、養

病與開拓視野,建議他離開教職。梅克夫人的資助讓柴科夫斯基在1880年代開創出耀眼

的成績,成為聞名於歐美的知名作曲家。但是,梅克夫人突然在1890年9月寫了封冷漠

的信給柴科夫斯基,表明自己破產,無法再資助柴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驚訝萬分,完

全不明白為什麼。他緊急給梅克夫人回信,但是收不到任何回音。

當時柴科夫斯基的收入已經相當不錯,根本不需要梅克夫人的錢。但是對於柴科夫

斯基來說,與十多年來未曾正式謀面的梅克夫人往來,精神意義遠高於金錢上的意義。

梅克夫人為什麼要突然斷絕與柴科夫斯基的關係呢?真正的原因至今仍然是個謎。

喜愛大自然的柴科夫斯基在鄰近莫斯科的克林租了一棟房子,過著忙碌的創作與旅

行生活。1893年11月2日,柴科夫斯基的弟弟發現躺在床上的哥哥有些不對勁兒。柴科

夫斯基說,似乎是涼水喝多的老毛病,拒絕弟弟請醫生的提議。那天中午,依舊不舒

服的柴科夫斯基沒有吃午餐,只是倒了杯冷水來喝。但是這杯水出了問題,柴科夫斯

基從傍晚開始發高燒。1893年11月6日清晨,柴科夫斯基死於霍亂。

柴科夫斯基出生在俄羅斯社會急速變化的年代。音樂上,結合音樂家與愛好者的組

織「愛樂社」讓音樂進入平民的生活,葛令卡與「五人團」把俄羅斯傳統歌曲結合了

西歐音樂創作手法,開啟俄羅斯國民樂派的先河。

離開莫斯科音樂學院前,柴科夫斯基的方向與「五人團」非常相近,但是相較於當

時崇尚比較樸素的配器手法,柴科夫斯基明顯偏向浪漫的配器方法讓他在當時俄羅斯

作曲家獨樹一格,不認同的人批評他「太歐洲化了」。

離開莫斯科音樂學院後,柴科夫斯基的方向出現重大轉變。雖然第四號交響曲仍然

引用俄羅斯民謠,但是內容卻愈來愈個人化,不是「五人團」追求以「客觀」來表現

俄羅斯的素材。

柴科夫斯基個性敏感而且神經質,但是這樣的特質讓他有能力仔細觀察與體會生活

中的各種情感,把他的感性與抒情化為音符。這也是柴科夫斯基之所以為柴科夫斯基,

以及他帶給後世俄羅斯作曲家無法磨滅的影響。

6

曲目解說 撰文:陳效真Program Notes

「紅顏」---也許可說是一種美好的容顏,也可能是一段珍貴的友誼,但,對我而言,

那就是一種真、善、美的象徵。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形容的是紅顏的美貌,而

俄羅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一生受著梅克夫人的照顧,則是紅顏知己的經典。

希望透過散文式的音樂結構與東方式的音樂語彙,將這樣的精神傳達出來。在此,

感謝廣藝基金會的委託創作,更因他們為藝文界所做的努力而感動,對我而言,那亦

是一種真、善、美的境界。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

1877年末,柴科夫斯基在瑞士聽到拉羅《西班牙交響曲》後,深深被小提琴與管弦

樂團的組合吸引,試著也來寫一首小提琴協奏曲。作品完成後,柴科夫斯基把手稿寄

給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小提琴教授奧爾,沒想到奧爾把手稿退回,表示這是一部無法演

奏的作品。

小提琴家布羅茨基是第一個願意接受挑戰的人,他說服指揮家漢斯‧李希特在

1881年把樂曲排入維也納愛樂的樂季節目裡。不過,這次演出只有一次彩排,而且大

部分時間都花在訂正抄譜員犯的錯誤上。演出後,聽眾為布羅茨基的表現鼓掌,作品

本身卻招來噓聲。布羅茨基仍舊不放棄,他帶著它繼續到歐洲各地巡迴演出。漸漸地,

它開始得到愛樂人士的青睞,連一開始不看好的奧爾也把它納入自己的曲目。

奧爾一開始評估這部小提琴協奏曲「無法演奏」的說法雖然稍嫌誇張,但也不是沒

有理由。美國音樂理論家維努斯指出,與其說是美妙的旋律,欣賞柴科夫斯基小提琴

協奏曲的樂趣其實是在觀看小提琴家的技巧。這部協奏曲交融了抒情性與使人目眩的

技巧,使得它在20世紀以降的小提琴曲目裡佔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樂章沒有完整的呈示部。獨奏在一小段引奏後,輕描淡寫的唱出著名的主題。經

過逐漸複雜緊湊的變奏後,富歌唱性的第二主題接著登場。接著是令人瞠目結舌的發

展部,柴科夫斯基使用了衝擊性的小提琴技巧。在海飛茲時代,這段音樂常被演奏成

不可思議的混合音塊,但現代多用更細巧的手法把它演奏得華美而不刺耳。

第二樂章相當優美,深情的木管透露出濃厚的悲歌情調。小提琴獨奏在弦樂和法國

號伴奏下,幽幽唱出瞑想般的樂句。

在樂聲沒有中斷的情況下,樂團幾近粗野的帶入一個激烈、狂熱的舞蹈般的節奏,

小提琴獨奏在輪旋曲式上翻轉跳躍,整個第三樂章充分顯示柴科夫斯基運小提琴用技

巧的靈巧和光彩。樂曲在令人目眩神迷的快板中,乾淨俐落的以強奏結束。

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5

7

柴科夫斯基:F小調第四號交響曲,作品36

冉天豪:《大稻埕進行曲》

「仁慈的娜捷日達‧菲拉列托芙娜女士:我由衷感謝您所寫那麼慈愛動聽的話語。一個音樂家,一個失望和失敗阻礙著他的前途的音樂家,知道世上竟然有像您這樣的少數人,如此忠誠愛好著音樂,這是一種安慰。」1876年12月30日,幾乎因為貧困而打算放棄音樂的柴科夫斯基收到一位陌生女士的來信後,立刻給她回覆這封短箋,開始兩人長達14年的書信往來。 這位女士就是梅克夫人。在安東‧魯賓斯坦的引薦下,她決定資助這個能用音樂「使我生活愉快且舒適」的年輕人。

第四號交響曲,這是今冬開始的,這部曲子我非常想獻給您,因為我知道您在裡面一定能發現您內心的情感和思想的回聲。」梅克夫人同意接受題獻,卻不願意名字標在樂譜上,因此柴科夫斯基應允只在上面題著「獻給我最好的朋友」。

寫給梅克夫人的長信中親自剖析這一部交響曲。

在柴科夫斯基的構思裡,第一樂章的銅管就像讓人無法幸福的命運之神。雖然生活中也有甜蜜美妙的夢幻,但是命運之神會毫不留情的把你喚醒。第二樂章則是表現另一方面的苦難,就像黃昏的時想起青年時期,「知道這些回憶已經一去不復返……你悔恨著過去……記起許多事情……但這些都已經沉浸到過去裡。」

「第三樂章沒有表現什麼特定的情感,」柴科夫斯基表示。就像喝酒後既不快樂、也不憂愁的情感,「心靈是空空的,忽然看到一些奇怪的圖案……他們都和現實沒有關係。」而第四樂章「如果你在自己身上找不到快樂時,那就到別處去找吧,到人民中間去,他們知道麼好好利用時間,怎麼去享受。我寫出了農民的節日。而你剛在快樂的情景中忘記自己時,無情的命運之神又出現了,他讓你想起自己……你在這裡看到單純的快樂,你走到這些快樂裡,於是生活就變得好受了。」

波麗露啊山水亭,自由的思想尚時興, 文學歌謠美術和電影,無論啥麼,阮是攏莫驚。 攏莫驚,攏莫驚,文明的腳步踏乎定, 汝是台北城外,繁華世界的現代大稻埕。 二十世紀向前行,文明走入台北城, 美麗花都的形影,要和東京拼輸贏!

受到1932年電影「桃花泣血記」同名主題曲的啟發,青年作曲家鄧雨賢決定開始譜寫屬於台灣人的現代歌謠,歷史性的《大稻埕進行曲》於焉誕生。此曲在2007年之前長期失傳,而在《四月望雨》這齣台灣音樂劇中,由作曲家冉天豪重新譜寫,描繪對早年繁華花都台北的遙想之情。2011年,受廣藝基金會委託,冉天豪將自己創作的《大稻埕進行曲》歌曲改寫成管弦樂版本。

1877年5月13日,柴科夫斯基在向梅克夫人借貸的信中順帶提到「我現在正忙著寫

交響曲於次年2月22日在莫斯科首演,由安東‧魯賓斯坦指揮。柴科夫斯基在事後

曲目解說 Program Notes

8

曲目解說

張惠妮:五重奏-為吉他與弦樂四重奏《五言詩》

柴科夫斯基:D大調第一號弦樂四重奏,作品11

1871年3月28日,莫斯科音樂學院年輕教授柴科夫斯基因為經濟拮据,籌辦了一場音

樂會向聽眾介紹自己新近完成的作品。除了期望能吸引愛樂者的注意,柴科夫斯基也渴

望這場音樂會能為自己微薄的收入增加一點點及時雨。音樂會的反應相當好,曲目包括

幾首歌曲、鋼琴小品以及第一號弦樂四重奏。第一號弦樂四重奏是柴科夫斯基早年的佳

作,也是柴科夫斯基三首弦樂四重奏裡,最受愛樂者喜愛的一首。雖然從中可以聽出舒

伯特的影響,但是音樂語言完完全全屬於柴科夫斯基,充滿濃濃的俄羅斯風味。

第一樂章以傳統的奏鳴曲式寫成,兩個主題都帶有當時柴科夫斯基相當著迷,而且

下功夫搜羅的俄羅斯民謠風格。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是柴科夫斯基最受喜愛的作品

之一,現在經常被改編成樂團搭配各種獨奏樂器的版本。當尼可萊‧魯賓斯坦在1876年12月演奏這個樂章給大文豪托爾斯泰聽的時候,托爾斯泰還流下感動的淚水。樂章一開

始是一段簡單但是憂鬱的旋律。據說,這段旋律來自兩年前,柴科夫斯基在妹妹位於卡

明卡的家中聽到的俄羅斯民謠。在大提琴半音撥奏下,由第一小提琴吟唱出的第二主題

則是由柴科夫斯基原創。

第三樂章以舞曲般的節奏寫成,中段部分的旋律雖然更加嬉鬧諧謔,和弦依舊保持

著先前的張力。第四樂章同樣由兩個主題組成,第一主題比前三樂章的任一主題都更歡

樂,甚至帶有節慶的氣氛。抒情而且帶有典型俄羅斯風格的第二主題由中提琴奏出,與

第一主題形成強烈的對比。

五言(five-character)是中國詩主要創作形式之一,透過五個字的組合,詩人們適切

的傳達心情、意境,欣賞者藉著簡潔而富律動感的文字,勾勒出空間、時間,成為生

動的畫面。在本作品中,作曲者從唐詩節錄取材,將詩中的情境轉化成音樂的素材,

成為五幅用樂音描繪的畫面。而全曲又以G-R-A-C-E一字串聯,成為五個情景主題發

想的核心,分述如下:

Garden Rain Aroma Couple Eternity

Program Notes

八月蝴蝶來 雙飛西園草(李 白)

星垂平野闊 月湧大江流(杜 甫)

荷風送香氣 竹露滴清響(孟浩然)

微雨靄芳原 春鳩鳴何處(韋應物)

蘭葉春葳蕤 桂華秋皎潔(張九齡)

Quintet for Guitar & String Quartet “Five-character Poem”

情景(一)scene 1 :情景(二)scene 2 :情景(三)scene 3 :情景(四)scene 4 :情景(五)scene 5 :

9

曲目解說

柴科夫斯基:A小調鋼琴三重奏《紀念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作品50

莫斯科音樂學院創辦人尼可萊‧魯賓斯坦是柴科夫斯基的老師,也是早年推廣柴科

夫斯基作品的重要人物之一。由於尼可萊‧魯賓斯坦的引薦,梅克夫人才答應幫助決定

全力投入音樂工作的柴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曾經告訴尼可萊‧魯賓斯坦:「如果俄羅

斯沒有你,我的作品就註定要受到曲解了。」因此,當45歲的尼可萊‧魯賓斯坦於1881年逝世巴黎時,對於柴科夫斯基不啻為重大的打擊,他立刻從莫斯科奔到巴黎只為了見

恩師最後一面。

在寫給梅克夫人的信中,柴科夫斯基提到:「您還記得有一次向我提議寫一部鋼琴、

小提琴與大提琴的三重奏嗎?也許您還記得當時我的回覆,我說我討厭這樣的組合。但

是現在,我決定試一試。我已經寫了一點,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完成,也不知道會不會成

功,但是我希望能照著草稿繼續寫下去。」「希望您相信,我之所以向自己不喜歡的樂

器組合讓步,唯一的理由就是希望您快樂,並且嘗試把我的樂思以陌生的方式表現出來,

克服一切困難。再加上我知道這樣做您一定很高興,這就更加讓我產生靈感。」

「當然,開始要花點心思才能熟悉這樣的組合,但是這個工作卻讓我感到興趣,而且我

心裡想著這一定會讓您高興。」

1882年2月9日,柴科夫斯基以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完成這部「為了使梅克夫人感高

興」的鋼琴三重奏,上面題著「紀念一位偉大的藝術家」。雖然柴科夫斯基沒有寫明這

位藝術家是誰,但是大家都明白是紀念逝世將滿一年的尼可萊‧魯賓斯坦。輓歌般的曲

調彷彿在訴說失去朋友的悲傷。經過幾次修改後,作品於1882年3月2日在莫斯科由塔涅

耶夫(鋼琴)、格爾季馬利(小提琴)與費茨恩哈根(大提琴)做私人演出,同年10月18日正式公開亮相。

Program Notes

10

大賽與巴黎提博國際小提琴大賽中獲獎,1979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任教。他能演奏的小提琴協奏曲多達35首,曾經以獨奏家身份在世界各地與著名樂團合作或舉辦獨奏會。蘇聯解體前,布魯尼擔任由斯韋特拉諾夫(Evgeny Fyodorovich Svetlanov,1928-2002)出掌音樂總監的蘇聯國立交響樂團(USSR State Symphony Orchestra)首席長達九年,1990年與普雷特涅夫一同創辦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目前為該團首席。

收錄他從1980年到其中一支在十八世紀末移居俄羅斯。在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俄羅斯

期間,安東尼奧‧巴洛弗歐‧布魯尼(Antonio Baroffio Bruni,1762-1825)因為參與設計聖彼得堡一些著名的建築物來到俄羅斯,目前在聖彼得堡附近的帕弗洛斯克還可以看到

安東尼奧‧巴洛弗歐‧布魯尼設計的建築物。安東尼奧的兒子菲奧多爾‧布魯尼

(Fyodor Antonovich Bruni,1799-1875)的成就比父親更高。聖彼得堡聖以撒大教堂圓頂上的油畫就是菲奧多爾‧布魯尼的作品。

詩人,1999年出版個人詩集《在我面前的一張白紙》,收錄他從1980年到1990年代末期的詩作。

布魯尼(Alexey Bruni)

曾經在全俄羅斯、全蘇聯與國際音樂比賽中獲獎。

合作,包括莫斯科交響樂團、莫斯科愛樂,也是「莫

斯科名家室內樂團」創團團員,1990年加入俄羅斯國

家管弦樂團。

戈特蓋爾夫(Alexander Gotgelf)

琴,1963年來到莫斯科,在莫斯科音樂學院附屬中央

音樂學校認識幾年後接著入學的普雷特涅夫(Mikhail Vasil'yevich Pletnev,1957-),兩人常在一起合奏。當年布

魯尼和普雷特涅夫不像一般年輕人把微薄的薪水花

在享樂上,而是拿來購買新的樂譜。對音樂的狂熱

也讓兩人興起組織學校樂團的念頭,或許這個經驗

對於創辦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 (Russ ian Nat iona l Orches t ra )有所幫助。

1954年出生於俄羅斯坦波夫,6歲開始學習小提

演奏家簡歷

布魯尼於1984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獲得學位,曾經在義大利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

布魯尼出身俄羅斯聲望十分顯赫的家族。這支家族原本居住在瑞士的義大利家庭,

布魯尼是俄羅斯政府所頒授的「俄羅斯功勳藝術家」。除了音樂,布魯尼也是位

1948年出生於莫斯科,畢業於格涅辛音樂學校,

戈特格爾夫從1969年開始與俄羅斯各大重要樂團

11

1951年出生於俄羅斯莫斯科,奧格林丘克五歲開始

學習鋼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師從瑙莫夫 ( Lev Naumov,1925-2005),並且在音樂學院完成研究生課程。

  

奧格林丘克經常在俄羅斯、歐洲各地演出與教學,

並且在1998年擔任日內瓦國際音樂演奏大賽(Concours International d'Execution Musicale, Geneve)評審。1978年起,奧格林丘克開始與布魯尼在獨奏會上合作,至今長

達三十多年。目前奧格林丘克任教於莫斯科格涅辛音

樂學校,1990年起擔任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鍵盤手。

自幼受教於方銘健教授,於1998年以優異的成績

甄試保送進入天主教輔仁大學音樂系,期間曾獲全國

吉他大賽重奏組第二名以及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吉他獨

奏組第三名。在順利取得音樂學士及碩士學位後赴美

深造,2009年取得音樂藝術博士學位。是國內少數的

女性新銳古典吉他演奏家,也是台灣目前最年輕的吉

他博士。現任教於桃園縣立南崁高中音樂班,並積極

參與不同類型演出。

奧格林丘克(Leonid Ogrinchuk)

柯懿芳(Yifang Ko)

  在室內樂演出上,戈特格爾夫合作過的夥伴包括伊格爾‧奧伊斯特拉赫

(Igor Oistrakh,1931-)普雷特涅夫、布魯尼、奧格林丘克、沙霍夫斯卡雅(Natal ia Shakhovskaya,1935-)等人。英國唱片公司「Cello Classics」曾經在2002年發行「大提琴

演奏的偉大片刻」專輯,收錄卡薩爾斯 (Pablo Casals,1876-1973)、佛爾曼 (Emanuel Feuermann,1902-1942)、皮亞季格爾斯基 (Gregor Piat igorsky,1903-1976)、沙弗蘭

(Daniel Shafran,1923-1997)、麥斯基 (Mischa Maisky,1948-) 等人,以及戈特格爾夫在第五

屆柴科夫斯基大賽演奏的沙波林 (Yuri Shaporin,1887-1966)《詼諧曲》錄音。

目前戈特格爾夫任教於國立伊波利托夫─伊凡諾夫音樂學校樂團弦樂器教研室,並

且擔任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大提琴首席。

重要作品:

2011年與紅樹林弦樂四重奏與迷火佛朗明哥舞團在台中中興堂、台北中山堂演出

吉他五重奏。2010年四月於國家演奏廳舉行「吉他?有懿思!」之古典吉他音樂會,

大獲好評,被日本之《現代吉他雜誌》關注並刊登於六月號。2005年錄製呂昭炫老師

吉他三重奏作品「三個女孩的探戈」之有聲出版品。

12

洪千惠(Chien-Hui Hung)

冉天豪(Tienhao Jan)

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原國立藝術專科學校),

曾隨馬水龍教授、盧炎教授修習理論作曲,隨朱宗

慶教授、郭光遠老師學習打擊樂。1987年獲教育部

留法獎學金,赴法國巴黎師範音樂學院 (L’Ecloe Normale de Musique de Paris)深造,師事日裔作曲家

平義久(Yoshihisa Taïra)先生,並於1991年獲得高級作

曲家文憑(Diplôme Supérieur de Composition)。1991年10月考入法國國立布隆尼音樂院 (Conservato i re National de Boulogne)

1969年生於台灣彰化。1995年畢業於國立藝術學

院(現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研究所作曲組。先

後跟隨作曲家林進祐、潘皇龍、盧炎學習作曲。

2000年8月,獲教育部遴選為巴黎國際藝術村駐村人

員,赴法創作進修一年,並跟隨國立巴黎高等音樂

學院(CNSM de Paris)作曲教授Guy Reibel學習。目前

任教於台灣神學院,並擔任華岡藝校及蘭陽女中舞

蹈班音樂伴奏老師、士林靈糧堂崇拜部節慶組音樂

同工。

1973年生於台北,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英語系,

現為全職音樂創作者。2001年開始投入中文音樂劇

作曲與監製,至今已完成七部原創作品與三部改

編作品,原創作品包括音樂時代《四月望雨》、

《世紀回眸.宋美齡》、《隔壁親家》、《渭水

春風》等,改編作品包括《魔笛狂想》、《小紅

帽狂想曲》、《睡美人》。戲劇配樂作品則有果

陀劇場《公寓春光》。2006年底與劇場同好成立「

天作之合」,首創華人世界中文音樂劇沙龍,演

唱全場冉天豪音樂劇作品選粹。1994年開始從事合

唱編曲,至今已有超過六十首作品發表,現為台

北愛樂合唱團特約編曲。

樂院(Conservatoire National Supérieur de Musique de Paris)作曲班,隨邦卡(Alain Bancquart)先生和梅凡諾(Paul Méfano)先生學習理論作曲,並隨肯尼(Laurent Cuniot)先生

學習電子音樂。1995年獲頒作曲家文憑(Diplôme Supérieur de Composition)。

張惠妮(Huini Chang)

隨札巴爾(Zbar)先生學習電子音樂。1992年考入法國國立巴黎音

作曲家簡歷

13

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畢業後赴美攻讀管弦樂指揮

碩士,先後進入University of Michigan以及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指揮班就讀,2007年取得管弦樂指揮

碩士返台

2009 -10年受邀擔任國家交響樂團客席助理指揮

2010年獲選擔任兩廳院歌劇坊指揮

現任廣藝愛樂管弦樂團常任指揮並致力於新世代華

人音樂的探索。

黃東漢 樂團指揮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碩士班碩士,主修小

提琴及指揮。小提琴師事林勝雄、楊仁傑、饒佳林、

涂惠民及王彥驊老師;指揮師事張大勝教授與廖年

賦教授。曾任台北縣交響樂團及台北世紀交響樂團

首席,並曾獲選擔任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及國家交響

樂團協演團員。目前為台北世紀交響樂團及新北市

交響樂團團員,並擔任台北世紀青少年管弦樂團、

台北世紀少年弦樂團、凡響管絃樂團、台北市大安

國中絃樂團及台北市新生國小絃樂團指揮。

吳宏哲 第二小提琴首席

目前任教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及國立台灣藝術大

學現為普羅藝術家樂團首席、世紀交響樂團首席、

廣藝愛樂管弦樂團首席

2009年

擔任維也納太平洋青年樂團首席兼任

團長,期間與維也納愛樂首席Rainer Honeck在維也納音樂節合作演出巴哈d小調雙小提琴協奏曲,並受邀華沙夏

季音樂節擔任獨奏演出Vivaldi《四季》

2009年9月

2002-2008年

與鋼琴家盧易之和台北縣立交響樂團合

作演出孟德爾頌雙協奏曲

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

小提琴演奏博士

2006年與凡響音樂工作室合作,演出並錄製舞劇【水鬼與城隍爺】,入圍2007年金曲獎最佳演奏專輯獎項。2011年擔任音樂劇【木蘭少女】樂團首席。

蔡耿銘 樂團首席

14

趙怡雯為茱莉亞學院一百年以來首位華人中提

琴博士。2000年她赴紐約攻讀碩士及博士,成為紐

約愛樂前中提琴首席Paul Neubauer及茱莉亞中提琴

部門主席Samuel Rhodes門下弟子,室內樂師承Toby Appel與茱莉亞弦樂四重奏。2005年趙怡雯以最低

年限三年取得博士學位;在台灣求學期間她受教

於恩師陳永清、黃國寶、楊瑞瑟、何君恆、梁建

楓教授。

八歲由湯平正老師啟蒙,先後師事高不平、張

正傑老師。1997年赴德國深造,於 2002年取得德

國國立岱特摩音樂院(Hochschule fuer Musik Detmold)演奏家碩士文憑,師承1966年柴可夫斯基大賽首

獎得主,俄籍Karine Georgian教授。接著於2004年取得舒曼音樂院(R.Schumann Hochschule Düsseldorf)最高演奏家文憑(Konzertexamen)師承德籍

Johannes Goritzki教授。

黃盈媛 大提琴首席

返台後趙怡雯積極投入國內外音樂體系:2007年應邀出席中國「中提琴藝術節」,

於上海音樂院、北京中央音樂院舉行一系列演講、大師課與獨奏會;2008年受邀赴紐

約大學(NYU)及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OU)音樂及表演藝術系指導大師課;2009年9月擔

任台北愛樂管弦樂團中提琴首席,赴中國巡演;2010年為奇美「數位典藏計畫」第三

期錄製唱片,並擔任廣藝愛樂中提琴首席。2011年9月起將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

任教。

返國後即擔任長榮交響樂團大提琴副首席一職(2004年至2009年),除隨團常態性演

出之外,並定期舉辦個人獨奏會,更受邀參與許多音樂團隊演出:廣藝愛樂管弦樂團、台

北愛樂、樂興之時管絃樂團、台灣弦樂團、普羅藝術家室內樂團等常任客席演奏家。

2008年與長榮交響樂團協奏演出柴科夫斯基 -《洛可可主題變奏曲》。

2011年與春之聲管弦樂團協奏演出愛爾加大提琴協奏曲。

目前任教於各大音樂班,並致力於古典、流行跨界多元化的各類演出形態。

2011年7月發行首張個人演奏專輯

趙怡雯 中提琴首席

-「弦轉俄羅斯」。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15

黃東漢樂團指揮

蔡耿銘

吳宏哲

趙怡雯

廖珮如

林巧兒

陳怡君 孫慧學

第一小提琴

第二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黃盈媛

張友瑞 王致翔 林文惠 唐 震 路耀祖 陳又寧 張暐姍 曾臺衍 李承宗 許家誠 沈韶杰 郭庭竹 林姮妤

蘇子茵 蘇堯君 黃圓媛 林麥麥 洪麥軒 吳思潔 郭洹佐 吳建鋒 張涵昀 蔡曜宇 戴佑如

徐曉虹 楊凱甯 袁繹晴 曾怡嘉 藍玉青 何佳珍 曾慶琳 甘威鵬 涂弦慶

劉涵 丁莉齡 周彥華 李毓寧 楊于萱 顏瑋廷 楊雅如

倉明靜 林聖蓓 羅琬臻 林韋滇 賴彥嘉

低音大提琴

短 笛

長 笛

李斐雯 朱貞吟雙簧管

謝介豪 邱嘉怡豎 笛

陳郁潔 陳冠蓉低音管

楊朝翔低音號

鄭凱文

王瑋婷 廖韋旭 鄭雅心

定音鼓

擊 樂

程筑卿 陳映築 邱怡屏 賴人瑄

陳建安 黃盈綺

法國號

小 號

劉怡真 林瑤婷 郭沐盈長 號

樂團首席 聲部首席

16

榮譽團長:

團長兼藝術總監:

副 團 長:

行政總監:

專案執行:

行政專員:

特約文案:

音響執行:

技術執行:

董 事 長:

董 事:

執 行 長:

副執行長:

技術顧問:

樂團組織

廣藝基金會

行政部

節目部

行銷部

網路媒體部

主辦單位

特別感謝

經理 陳郁敏

專員 羅秀蘭 簡榕君

主任 黃乃娟

專員 鄭涵文 陳思婷

經理 楊佩芬

專員 盧崇瑋 李珮銓

總監 胡福財

專員 陳偉溢

林百里

楊忠衡

徐昭宇

陳志昇

陳思婷

林蕙潔、劉珈儀、林素寬、鍾季原、李良傑

陳效真

唐宋專業舞台音響燈光工程公司

太和藝術製作有限公司

林百里

朱宗慶 林懷民 林谷芳 胡乃元 劉岠渭 賴聲川(依筆畫排列)

楊忠衡

徐昭宇

劉培能

2011廣藝愛樂節

Page 3: Program Notes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New Quanta ...»£藝愛樂/2011廣藝愛樂節目單.pdf · 時間過得好快,在節目冊付梓催促聲中,才猛然醒覺,「廣藝愛樂」已經滿週歲,堂堂

New Quanta, New Music, New Vision

、年輕、創意 新視界

2011 Quanta Music Festival

Love and Life of Tchaikovsky

一位偉大藝術家的回憶

柴科夫斯基的愛與生

2

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

柴科夫斯基

協奏曲之夜柴科夫斯基

室內樂之夜

8.318:30週三 8.418:30

週四

柴科夫斯基

小提琴協奏曲、第四號交響曲、

弦樂四重奏、鋼琴三重奏

廣藝愛樂首席弦樂四重奏+

吉他博士柯懿芳

黃東漢指揮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

張惠妮:吉他五重奏《五言詩》

首席Alexey Bruni大提琴首席Alexander Gotgelf鋼琴家Leonid Ogrinchuck跨海激情演出

柴科夫斯基經典力作

兩部台灣作曲家新作+

1

三步併作兩步;急促而踏實。

寫於廣藝愛樂一週歲

時間過得好快,在節目冊付梓催促聲中,才猛然醒覺,「廣藝愛樂」已經滿週歲,堂堂

跨入第二年。當初模糊的、衝動的理念,綻放出第一朵令人驚豔的花朵,而第二年則要昂

首展枝、証明延續發展的生命力。

「廣藝愛樂節」是廣藝愛樂每年活動的高峰。除推出每年最精華的主場節目之外,也與

國外大師相聚,琢磨精進,更是委託創作發表亮相的時機,可說充滿了緊張、精采與期待。

去年音樂節結束後,蒙來訪音樂大師,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Russian National Orchestra)首席布魯尼(Alexey Bruni)首肯,同意擔任廣藝愛樂藝術顧問,為樂團藝術水準的提昇,提供了

有力的支持。今年他特地與大提琴首席(Alexander Gotgelf)一同來台助陣,可謂如虎添翼。

今年音樂會以永恆的柴科夫斯基為題,他的作品不管是對樂團、對聽眾、對音樂節而言,都

是必經的洗禮。我也希望透過幾部經典作品的排練和演出,能讓樂團脫胎換骨。

委託創作,是廣藝愛樂的另一個重頭戲。繼去年第一部作品王倩婷的《舞動四季》之後,

今年一共有四部委託創作問世。除巨彥博為2011年世界管樂年會(2011 WASBE Conference)寫作

的中西樂器管弦樂曲《華彩》,已經於7月17日在嘉義發表之外,在愛樂節期間還要發

表洪千惠的管弦樂曲《紅顏》、張惠妮的吉他五重奏《五言詩》以及冉天豪的管弦樂曲

《大稻埕進行曲》。對於每部作品,我都抱著極高的期望,希望每部作品都有永續的生

命力,並盼望當中出現足以和歷史經典等量齊觀的作品,那就是比中樂透還開心的事情。

雖然急促,但是廣藝愛樂今年的活動量和去年相較,是呈幾倍數成長的。藝術是千年

大業,但人生苦短,夜遊尚待秉燭;三步併作兩步,不是踉蹌,而是逐興而行。今年花苞已

點放,且待明年花團錦簇,吾等舉杯悠遊。

廣藝基金會 執行長

執行長的話

2

2011 Quanta Music Festival

New Quanta, New Music, New Vision

、年輕、創意 新視界

23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柴科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f小調,作品36P. I. Tchaikovsky : Symphony No.4, in f minor, Op. 36

Hong Qian-Hui: Orchestral Overture(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

張惠妮:吉他五重奏《五言詩》(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柴科夫斯基:鋼琴三重奏《 紀念一位偉大藝術家 》,a小調,作品50

演出者:

布魯尼,小提琴 / 奧格林丘克,鋼琴 / 戈特蓋爾夫,大提琴

Alexey Bruni, Violin / Leonid Ogrinchuk, Piano / Alexander Gotgelf, cello

柴科夫斯基:第一號弦樂四重奏,D大調,作品11

演出者:

柯懿芳,吉他

廣藝愛樂首席四重奏(蔡耿銘+吳宏哲+趙怡雯+黃盈媛)

P. I. Tchaikovsky: String Quartet No.1, in D major, Op.11

Yifang Ko,Guitar Quanta Philharmonic String Quarte

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5

中場休息

中場休息

P. I. Tchaikovsky :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35

Alexey Bruni, Violin / Tony Huang, Conductor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曲目 Programme

柴科夫斯基協奏曲之夜

18:30 廣藝廳8/3 三

演出者:

Encore:

布魯尼,小提琴 / 黃東漢 指揮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18:30 廣藝廳

柴科夫斯基室內樂之夜

8/4 四

P. I. Tchaikovsky: Piano Trio 〝In Memory of a Great Artist〞, in a minor, Op. 50

(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Chang Hui-Ni: Quintet for Guitar & String Quartet “Five-character Poem”

Tienhao Jan : Dadaocheng March冉天豪:《大稻埕進行曲》(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

4

柴科夫斯基1840年出生於伏爾加河流域的沃特金斯克,少年時被母親送入聖彼得堡

的法律學校就讀預備班。他在學校的成績不差,但是合唱團的演唱以及指揮活動、彈

奏鋼琴更讓他著迷。

法律學校畢業後,柴科夫斯基進入司法部工作,雖然表現稱職,但是音樂對他的誘

惑力愈來愈大。1862年,柴科夫斯基決定進入剛成立的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就讀。1865年,

從音樂學院畢業的柴科夫斯基得到院長尼可萊‧魯賓斯坦的青睞,成為剛成立的莫斯

科音樂學院音樂理論教師。

學者把柴科夫斯基的音樂創作約略分成四個時期。在音樂學院四年裡,柴科夫斯基

創作不少室內樂、管弦樂曲與鋼琴小品。雖然沒有什麼重要的作品,但是已經出現迥

異於前輩的旋律與風格特色。

1866年起,在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書的11年是柴科夫斯基音樂創作第二階段。

尼可萊‧魯賓斯坦知道柴科夫斯基的經濟拮据,不但讓柴科夫斯基暫時借住自己的寓

所,還鼓勵俄羅斯音樂協會多多演出柴科夫斯基的作品。

1876年12月,一個重要的女性出現在柴科夫斯基的生命中。當時柴科夫斯基的創作

遇到瓶頸,經濟上債台高築。在安東‧魯賓斯坦的引薦下,陌生的富孀梅克夫人決定

資助這個年輕人。

第二個影響柴科夫斯基一生的女人在次年4月出現。當時柴科夫斯基對自己的生活

非常不滿,而他認為改變的方式是建立家庭。曾經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唸書的米留科娃

出現了。她崇拜柴科夫斯基,給柴科夫斯基寫了一封又一封熱情洋溢的求愛信,兩個

月後,渴望改變生活的柴科夫斯基決定與米留科娃結婚。

撰文:陳效真

柴科夫斯基的愛與生Love and Life of Tchaikovsky

大自然對於俄羅斯的藝術家有著無法抵抗的誘惑力,柴

科夫斯基也不例外。「在每一片葉子,每一朵花兒裡,我看

見而且理解到某種無法接近的美。這種美能讓人平靜下來,而

且對生命充滿了熱愛。」柴科夫斯基說。

柴科夫斯基以他的感性、天生敏感的個性,以抒情眼光

去感受、看待大自然,把個人最原始的體會與情感寫進音樂。

這些直接來自內心的真誠聲音讓柴科夫斯基在俄羅斯作曲家

中獨樹一格;提到俄羅斯作曲家,許多人首先想到的名字,

就是柴科夫斯基。

5

新婚生活只維持兩個月,柴科夫斯基就因為受不了米留科娃的精神病徵兆而逃家。

梅克夫人應允提供一筆錢讓柴科夫斯基的生活無虞,安排柴科夫斯基到國外旅行、養

病與開拓視野,建議他離開教職。梅克夫人的資助讓柴科夫斯基在1880年代開創出耀眼

的成績,成為聞名於歐美的知名作曲家。但是,梅克夫人突然在1890年9月寫了封冷漠

的信給柴科夫斯基,表明自己破產,無法再資助柴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驚訝萬分,完

全不明白為什麼。他緊急給梅克夫人回信,但是收不到任何回音。

當時柴科夫斯基的收入已經相當不錯,根本不需要梅克夫人的錢。但是對於柴科夫

斯基來說,與十多年來未曾正式謀面的梅克夫人往來,精神意義遠高於金錢上的意義。

梅克夫人為什麼要突然斷絕與柴科夫斯基的關係呢?真正的原因至今仍然是個謎。

喜愛大自然的柴科夫斯基在鄰近莫斯科的克林租了一棟房子,過著忙碌的創作與旅

行生活。1893年11月2日,柴科夫斯基的弟弟發現躺在床上的哥哥有些不對勁兒。柴科

夫斯基說,似乎是涼水喝多的老毛病,拒絕弟弟請醫生的提議。那天中午,依舊不舒

服的柴科夫斯基沒有吃午餐,只是倒了杯冷水來喝。但是這杯水出了問題,柴科夫斯

基從傍晚開始發高燒。1893年11月6日清晨,柴科夫斯基死於霍亂。

柴科夫斯基出生在俄羅斯社會急速變化的年代。音樂上,結合音樂家與愛好者的組

織「愛樂社」讓音樂進入平民的生活,葛令卡與「五人團」把俄羅斯傳統歌曲結合了

西歐音樂創作手法,開啟俄羅斯國民樂派的先河。

離開莫斯科音樂學院前,柴科夫斯基的方向與「五人團」非常相近,但是相較於當

時崇尚比較樸素的配器手法,柴科夫斯基明顯偏向浪漫的配器方法讓他在當時俄羅斯

作曲家獨樹一格,不認同的人批評他「太歐洲化了」。

離開莫斯科音樂學院後,柴科夫斯基的方向出現重大轉變。雖然第四號交響曲仍然

引用俄羅斯民謠,但是內容卻愈來愈個人化,不是「五人團」追求以「客觀」來表現

俄羅斯的素材。

柴科夫斯基個性敏感而且神經質,但是這樣的特質讓他有能力仔細觀察與體會生活

中的各種情感,把他的感性與抒情化為音符。這也是柴科夫斯基之所以為柴科夫斯基,

以及他帶給後世俄羅斯作曲家無法磨滅的影響。

6

曲目解說 撰文:陳效真Program Notes

「紅顏」---也許可說是一種美好的容顏,也可能是一段珍貴的友誼,但,對我而言,

那就是一種真、善、美的象徵。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形容的是紅顏的美貌,而

俄羅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一生受著梅克夫人的照顧,則是紅顏知己的經典。

希望透過散文式的音樂結構與東方式的音樂語彙,將這樣的精神傳達出來。在此,

感謝廣藝基金會的委託創作,更因他們為藝文界所做的努力而感動,對我而言,那亦

是一種真、善、美的境界。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

1877年末,柴科夫斯基在瑞士聽到拉羅《西班牙交響曲》後,深深被小提琴與管弦

樂團的組合吸引,試著也來寫一首小提琴協奏曲。作品完成後,柴科夫斯基把手稿寄

給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小提琴教授奧爾,沒想到奧爾把手稿退回,表示這是一部無法演

奏的作品。

小提琴家布羅茨基是第一個願意接受挑戰的人,他說服指揮家漢斯‧李希特在

1881年把樂曲排入維也納愛樂的樂季節目裡。不過,這次演出只有一次彩排,而且大

部分時間都花在訂正抄譜員犯的錯誤上。演出後,聽眾為布羅茨基的表現鼓掌,作品

本身卻招來噓聲。布羅茨基仍舊不放棄,他帶著它繼續到歐洲各地巡迴演出。漸漸地,

它開始得到愛樂人士的青睞,連一開始不看好的奧爾也把它納入自己的曲目。

奧爾一開始評估這部小提琴協奏曲「無法演奏」的說法雖然稍嫌誇張,但也不是沒

有理由。美國音樂理論家維努斯指出,與其說是美妙的旋律,欣賞柴科夫斯基小提琴

協奏曲的樂趣其實是在觀看小提琴家的技巧。這部協奏曲交融了抒情性與使人目眩的

技巧,使得它在20世紀以降的小提琴曲目裡佔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樂章沒有完整的呈示部。獨奏在一小段引奏後,輕描淡寫的唱出著名的主題。經

過逐漸複雜緊湊的變奏後,富歌唱性的第二主題接著登場。接著是令人瞠目結舌的發

展部,柴科夫斯基使用了衝擊性的小提琴技巧。在海飛茲時代,這段音樂常被演奏成

不可思議的混合音塊,但現代多用更細巧的手法把它演奏得華美而不刺耳。

第二樂章相當優美,深情的木管透露出濃厚的悲歌情調。小提琴獨奏在弦樂和法國

號伴奏下,幽幽唱出瞑想般的樂句。

在樂聲沒有中斷的情況下,樂團幾近粗野的帶入一個激烈、狂熱的舞蹈般的節奏,

小提琴獨奏在輪旋曲式上翻轉跳躍,整個第三樂章充分顯示柴科夫斯基運小提琴用技

巧的靈巧和光彩。樂曲在令人目眩神迷的快板中,乾淨俐落的以強奏結束。

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5

7

柴科夫斯基:F小調第四號交響曲,作品36

冉天豪:《大稻埕進行曲》

「仁慈的娜捷日達‧菲拉列托芙娜女士:我由衷感謝您所寫那麼慈愛動聽的話語。一個音樂家,一個失望和失敗阻礙著他的前途的音樂家,知道世上竟然有像您這樣的少數人,如此忠誠愛好著音樂,這是一種安慰。」1876年12月30日,幾乎因為貧困而打算放棄音樂的柴科夫斯基收到一位陌生女士的來信後,立刻給她回覆這封短箋,開始兩人長達14年的書信往來。 這位女士就是梅克夫人。在安東‧魯賓斯坦的引薦下,她決定資助這個能用音樂「使我生活愉快且舒適」的年輕人。

第四號交響曲,這是今冬開始的,這部曲子我非常想獻給您,因為我知道您在裡面一定能發現您內心的情感和思想的回聲。」梅克夫人同意接受題獻,卻不願意名字標在樂譜上,因此柴科夫斯基應允只在上面題著「獻給我最好的朋友」。

寫給梅克夫人的長信中親自剖析這一部交響曲。

在柴科夫斯基的構思裡,第一樂章的銅管就像讓人無法幸福的命運之神。雖然生活中也有甜蜜美妙的夢幻,但是命運之神會毫不留情的把你喚醒。第二樂章則是表現另一方面的苦難,就像黃昏的時想起青年時期,「知道這些回憶已經一去不復返……你悔恨著過去……記起許多事情……但這些都已經沉浸到過去裡。」

「第三樂章沒有表現什麼特定的情感,」柴科夫斯基表示。就像喝酒後既不快樂、也不憂愁的情感,「心靈是空空的,忽然看到一些奇怪的圖案……他們都和現實沒有關係。」而第四樂章「如果你在自己身上找不到快樂時,那就到別處去找吧,到人民中間去,他們知道麼好好利用時間,怎麼去享受。我寫出了農民的節日。而你剛在快樂的情景中忘記自己時,無情的命運之神又出現了,他讓你想起自己……你在這裡看到單純的快樂,你走到這些快樂裡,於是生活就變得好受了。」

波麗露啊山水亭,自由的思想尚時興, 文學歌謠美術和電影,無論啥麼,阮是攏莫驚。 攏莫驚,攏莫驚,文明的腳步踏乎定, 汝是台北城外,繁華世界的現代大稻埕。 二十世紀向前行,文明走入台北城, 美麗花都的形影,要和東京拼輸贏!

受到1932年電影「桃花泣血記」同名主題曲的啟發,青年作曲家鄧雨賢決定開始譜寫屬於台灣人的現代歌謠,歷史性的《大稻埕進行曲》於焉誕生。此曲在2007年之前長期失傳,而在《四月望雨》這齣台灣音樂劇中,由作曲家冉天豪重新譜寫,描繪對早年繁華花都台北的遙想之情。2011年,受廣藝基金會委託,冉天豪將自己創作的《大稻埕進行曲》歌曲改寫成管弦樂版本。

1877年5月13日,柴科夫斯基在向梅克夫人借貸的信中順帶提到「我現在正忙著寫

交響曲於次年2月22日在莫斯科首演,由安東‧魯賓斯坦指揮。柴科夫斯基在事後

曲目解說 Program Notes

8

曲目解說

張惠妮:五重奏-為吉他與弦樂四重奏《五言詩》

柴科夫斯基:D大調第一號弦樂四重奏,作品11

1871年3月28日,莫斯科音樂學院年輕教授柴科夫斯基因為經濟拮据,籌辦了一場音

樂會向聽眾介紹自己新近完成的作品。除了期望能吸引愛樂者的注意,柴科夫斯基也渴

望這場音樂會能為自己微薄的收入增加一點點及時雨。音樂會的反應相當好,曲目包括

幾首歌曲、鋼琴小品以及第一號弦樂四重奏。第一號弦樂四重奏是柴科夫斯基早年的佳

作,也是柴科夫斯基三首弦樂四重奏裡,最受愛樂者喜愛的一首。雖然從中可以聽出舒

伯特的影響,但是音樂語言完完全全屬於柴科夫斯基,充滿濃濃的俄羅斯風味。

第一樂章以傳統的奏鳴曲式寫成,兩個主題都帶有當時柴科夫斯基相當著迷,而且

下功夫搜羅的俄羅斯民謠風格。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是柴科夫斯基最受喜愛的作品

之一,現在經常被改編成樂團搭配各種獨奏樂器的版本。當尼可萊‧魯賓斯坦在1876年12月演奏這個樂章給大文豪托爾斯泰聽的時候,托爾斯泰還流下感動的淚水。樂章一開

始是一段簡單但是憂鬱的旋律。據說,這段旋律來自兩年前,柴科夫斯基在妹妹位於卡

明卡的家中聽到的俄羅斯民謠。在大提琴半音撥奏下,由第一小提琴吟唱出的第二主題

則是由柴科夫斯基原創。

第三樂章以舞曲般的節奏寫成,中段部分的旋律雖然更加嬉鬧諧謔,和弦依舊保持

著先前的張力。第四樂章同樣由兩個主題組成,第一主題比前三樂章的任一主題都更歡

樂,甚至帶有節慶的氣氛。抒情而且帶有典型俄羅斯風格的第二主題由中提琴奏出,與

第一主題形成強烈的對比。

五言(five-character)是中國詩主要創作形式之一,透過五個字的組合,詩人們適切

的傳達心情、意境,欣賞者藉著簡潔而富律動感的文字,勾勒出空間、時間,成為生

動的畫面。在本作品中,作曲者從唐詩節錄取材,將詩中的情境轉化成音樂的素材,

成為五幅用樂音描繪的畫面。而全曲又以G-R-A-C-E一字串聯,成為五個情景主題發

想的核心,分述如下:

Garden Rain Aroma Couple Eternity

Program Notes

八月蝴蝶來 雙飛西園草(李 白)

星垂平野闊 月湧大江流(杜 甫)

荷風送香氣 竹露滴清響(孟浩然)

微雨靄芳原 春鳩鳴何處(韋應物)

蘭葉春葳蕤 桂華秋皎潔(張九齡)

Quintet for Guitar & String Quartet “Five-character Poem”

情景(一)scene 1 :情景(二)scene 2 :情景(三)scene 3 :情景(四)scene 4 :情景(五)scene 5 :

9

曲目解說

柴科夫斯基:A小調鋼琴三重奏《紀念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作品50

莫斯科音樂學院創辦人尼可萊‧魯賓斯坦是柴科夫斯基的老師,也是早年推廣柴科

夫斯基作品的重要人物之一。由於尼可萊‧魯賓斯坦的引薦,梅克夫人才答應幫助決定

全力投入音樂工作的柴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曾經告訴尼可萊‧魯賓斯坦:「如果俄羅

斯沒有你,我的作品就註定要受到曲解了。」因此,當45歲的尼可萊‧魯賓斯坦於1881年逝世巴黎時,對於柴科夫斯基不啻為重大的打擊,他立刻從莫斯科奔到巴黎只為了見

恩師最後一面。

在寫給梅克夫人的信中,柴科夫斯基提到:「您還記得有一次向我提議寫一部鋼琴、

小提琴與大提琴的三重奏嗎?也許您還記得當時我的回覆,我說我討厭這樣的組合。但

是現在,我決定試一試。我已經寫了一點,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完成,也不知道會不會成

功,但是我希望能照著草稿繼續寫下去。」「希望您相信,我之所以向自己不喜歡的樂

器組合讓步,唯一的理由就是希望您快樂,並且嘗試把我的樂思以陌生的方式表現出來,

克服一切困難。再加上我知道這樣做您一定很高興,這就更加讓我產生靈感。」

「當然,開始要花點心思才能熟悉這樣的組合,但是這個工作卻讓我感到興趣,而且我

心裡想著這一定會讓您高興。」

1882年2月9日,柴科夫斯基以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完成這部「為了使梅克夫人感高

興」的鋼琴三重奏,上面題著「紀念一位偉大的藝術家」。雖然柴科夫斯基沒有寫明這

位藝術家是誰,但是大家都明白是紀念逝世將滿一年的尼可萊‧魯賓斯坦。輓歌般的曲

調彷彿在訴說失去朋友的悲傷。經過幾次修改後,作品於1882年3月2日在莫斯科由塔涅

耶夫(鋼琴)、格爾季馬利(小提琴)與費茨恩哈根(大提琴)做私人演出,同年10月18日正式公開亮相。

Program Notes

10

大賽與巴黎提博國際小提琴大賽中獲獎,1979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任教。他能演奏的小提琴協奏曲多達35首,曾經以獨奏家身份在世界各地與著名樂團合作或舉辦獨奏會。蘇聯解體前,布魯尼擔任由斯韋特拉諾夫(Evgeny Fyodorovich Svetlanov,1928-2002)出掌音樂總監的蘇聯國立交響樂團(USSR State Symphony Orchestra)首席長達九年,1990年與普雷特涅夫一同創辦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目前為該團首席。

收錄他從1980年到其中一支在十八世紀末移居俄羅斯。在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俄羅斯

期間,安東尼奧‧巴洛弗歐‧布魯尼(Antonio Baroffio Bruni,1762-1825)因為參與設計聖彼得堡一些著名的建築物來到俄羅斯,目前在聖彼得堡附近的帕弗洛斯克還可以看到

安東尼奧‧巴洛弗歐‧布魯尼設計的建築物。安東尼奧的兒子菲奧多爾‧布魯尼

(Fyodor Antonovich Bruni,1799-1875)的成就比父親更高。聖彼得堡聖以撒大教堂圓頂上的油畫就是菲奧多爾‧布魯尼的作品。

詩人,1999年出版個人詩集《在我面前的一張白紙》,收錄他從1980年到1990年代末期的詩作。

布魯尼(Alexey Bruni)

曾經在全俄羅斯、全蘇聯與國際音樂比賽中獲獎。

合作,包括莫斯科交響樂團、莫斯科愛樂,也是「莫

斯科名家室內樂團」創團團員,1990年加入俄羅斯國

家管弦樂團。

戈特蓋爾夫(Alexander Gotgelf)

琴,1963年來到莫斯科,在莫斯科音樂學院附屬中央

音樂學校認識幾年後接著入學的普雷特涅夫(Mikhail Vasil'yevich Pletnev,1957-),兩人常在一起合奏。當年布

魯尼和普雷特涅夫不像一般年輕人把微薄的薪水花

在享樂上,而是拿來購買新的樂譜。對音樂的狂熱

也讓兩人興起組織學校樂團的念頭,或許這個經驗

對於創辦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 (Russ ian Nat iona l Orches t ra )有所幫助。

1954年出生於俄羅斯坦波夫,6歲開始學習小提

演奏家簡歷

布魯尼於1984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獲得學位,曾經在義大利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

布魯尼出身俄羅斯聲望十分顯赫的家族。這支家族原本居住在瑞士的義大利家庭,

布魯尼是俄羅斯政府所頒授的「俄羅斯功勳藝術家」。除了音樂,布魯尼也是位

1948年出生於莫斯科,畢業於格涅辛音樂學校,

戈特格爾夫從1969年開始與俄羅斯各大重要樂團

11

1951年出生於俄羅斯莫斯科,奧格林丘克五歲開始

學習鋼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師從瑙莫夫 ( Lev Naumov,1925-2005),並且在音樂學院完成研究生課程。

  

奧格林丘克經常在俄羅斯、歐洲各地演出與教學,

並且在1998年擔任日內瓦國際音樂演奏大賽(Concours International d'Execution Musicale, Geneve)評審。1978年起,奧格林丘克開始與布魯尼在獨奏會上合作,至今長

達三十多年。目前奧格林丘克任教於莫斯科格涅辛音

樂學校,1990年起擔任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鍵盤手。

自幼受教於方銘健教授,於1998年以優異的成績

甄試保送進入天主教輔仁大學音樂系,期間曾獲全國

吉他大賽重奏組第二名以及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吉他獨

奏組第三名。在順利取得音樂學士及碩士學位後赴美

深造,2009年取得音樂藝術博士學位。是國內少數的

女性新銳古典吉他演奏家,也是台灣目前最年輕的吉

他博士。現任教於桃園縣立南崁高中音樂班,並積極

參與不同類型演出。

奧格林丘克(Leonid Ogrinchuk)

柯懿芳(Yifang Ko)

  在室內樂演出上,戈特格爾夫合作過的夥伴包括伊格爾‧奧伊斯特拉赫

(Igor Oistrakh,1931-)普雷特涅夫、布魯尼、奧格林丘克、沙霍夫斯卡雅(Natal ia Shakhovskaya,1935-)等人。英國唱片公司「Cello Classics」曾經在2002年發行「大提琴

演奏的偉大片刻」專輯,收錄卡薩爾斯 (Pablo Casals,1876-1973)、佛爾曼 (Emanuel Feuermann,1902-1942)、皮亞季格爾斯基 (Gregor Piat igorsky,1903-1976)、沙弗蘭

(Daniel Shafran,1923-1997)、麥斯基 (Mischa Maisky,1948-) 等人,以及戈特格爾夫在第五

屆柴科夫斯基大賽演奏的沙波林 (Yuri Shaporin,1887-1966)《詼諧曲》錄音。

目前戈特格爾夫任教於國立伊波利托夫─伊凡諾夫音樂學校樂團弦樂器教研室,並

且擔任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大提琴首席。

重要作品:

2011年與紅樹林弦樂四重奏與迷火佛朗明哥舞團在台中中興堂、台北中山堂演出

吉他五重奏。2010年四月於國家演奏廳舉行「吉他?有懿思!」之古典吉他音樂會,

大獲好評,被日本之《現代吉他雜誌》關注並刊登於六月號。2005年錄製呂昭炫老師

吉他三重奏作品「三個女孩的探戈」之有聲出版品。

12

洪千惠(Chien-Hui Hung)

冉天豪(Tienhao Jan)

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原國立藝術專科學校),

曾隨馬水龍教授、盧炎教授修習理論作曲,隨朱宗

慶教授、郭光遠老師學習打擊樂。1987年獲教育部

留法獎學金,赴法國巴黎師範音樂學院 (L’Ecloe Normale de Musique de Paris)深造,師事日裔作曲家

平義久(Yoshihisa Taïra)先生,並於1991年獲得高級作

曲家文憑(Diplôme Supérieur de Composition)。1991年10月考入法國國立布隆尼音樂院 (Conservato i re National de Boulogne)

1969年生於台灣彰化。1995年畢業於國立藝術學

院(現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研究所作曲組。先

後跟隨作曲家林進祐、潘皇龍、盧炎學習作曲。

2000年8月,獲教育部遴選為巴黎國際藝術村駐村人

員,赴法創作進修一年,並跟隨國立巴黎高等音樂

學院(CNSM de Paris)作曲教授Guy Reibel學習。目前

任教於台灣神學院,並擔任華岡藝校及蘭陽女中舞

蹈班音樂伴奏老師、士林靈糧堂崇拜部節慶組音樂

同工。

1973年生於台北,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英語系,

現為全職音樂創作者。2001年開始投入中文音樂劇

作曲與監製,至今已完成七部原創作品與三部改

編作品,原創作品包括音樂時代《四月望雨》、

《世紀回眸.宋美齡》、《隔壁親家》、《渭水

春風》等,改編作品包括《魔笛狂想》、《小紅

帽狂想曲》、《睡美人》。戲劇配樂作品則有果

陀劇場《公寓春光》。2006年底與劇場同好成立「

天作之合」,首創華人世界中文音樂劇沙龍,演

唱全場冉天豪音樂劇作品選粹。1994年開始從事合

唱編曲,至今已有超過六十首作品發表,現為台

北愛樂合唱團特約編曲。

樂院(Conservatoire National Supérieur de Musique de Paris)作曲班,隨邦卡(Alain Bancquart)先生和梅凡諾(Paul Méfano)先生學習理論作曲,並隨肯尼(Laurent Cuniot)先生

學習電子音樂。1995年獲頒作曲家文憑(Diplôme Supérieur de Composition)。

張惠妮(Huini Chang)

隨札巴爾(Zbar)先生學習電子音樂。1992年考入法國國立巴黎音

作曲家簡歷

13

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畢業後赴美攻讀管弦樂指揮

碩士,先後進入University of Michigan以及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指揮班就讀,2007年取得管弦樂指揮

碩士返台

2009 -10年受邀擔任國家交響樂團客席助理指揮

2010年獲選擔任兩廳院歌劇坊指揮

現任廣藝愛樂管弦樂團常任指揮並致力於新世代華

人音樂的探索。

黃東漢 樂團指揮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碩士班碩士,主修小

提琴及指揮。小提琴師事林勝雄、楊仁傑、饒佳林、

涂惠民及王彥驊老師;指揮師事張大勝教授與廖年

賦教授。曾任台北縣交響樂團及台北世紀交響樂團

首席,並曾獲選擔任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及國家交響

樂團協演團員。目前為台北世紀交響樂團及新北市

交響樂團團員,並擔任台北世紀青少年管弦樂團、

台北世紀少年弦樂團、凡響管絃樂團、台北市大安

國中絃樂團及台北市新生國小絃樂團指揮。

吳宏哲 第二小提琴首席

目前任教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及國立台灣藝術大

學現為普羅藝術家樂團首席、世紀交響樂團首席、

廣藝愛樂管弦樂團首席

2009年

擔任維也納太平洋青年樂團首席兼任

團長,期間與維也納愛樂首席Rainer Honeck在維也納音樂節合作演出巴哈d小調雙小提琴協奏曲,並受邀華沙夏

季音樂節擔任獨奏演出Vivaldi《四季》

2009年9月

2002-2008年

與鋼琴家盧易之和台北縣立交響樂團合

作演出孟德爾頌雙協奏曲

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

小提琴演奏博士

2006年與凡響音樂工作室合作,演出並錄製舞劇【水鬼與城隍爺】,入圍2007年金曲獎最佳演奏專輯獎項。2011年擔任音樂劇【木蘭少女】樂團首席。

蔡耿銘 樂團首席

14

趙怡雯為茱莉亞學院一百年以來首位華人中提

琴博士。2000年她赴紐約攻讀碩士及博士,成為紐

約愛樂前中提琴首席Paul Neubauer及茱莉亞中提琴

部門主席Samuel Rhodes門下弟子,室內樂師承Toby Appel與茱莉亞弦樂四重奏。2005年趙怡雯以最低

年限三年取得博士學位;在台灣求學期間她受教

於恩師陳永清、黃國寶、楊瑞瑟、何君恆、梁建

楓教授。

八歲由湯平正老師啟蒙,先後師事高不平、張

正傑老師。1997年赴德國深造,於 2002年取得德

國國立岱特摩音樂院(Hochschule fuer Musik Detmold)演奏家碩士文憑,師承1966年柴可夫斯基大賽首

獎得主,俄籍Karine Georgian教授。接著於2004年取得舒曼音樂院(R.Schumann Hochschule Düsseldorf)最高演奏家文憑(Konzertexamen)師承德籍

Johannes Goritzki教授。

黃盈媛 大提琴首席

返台後趙怡雯積極投入國內外音樂體系:2007年應邀出席中國「中提琴藝術節」,

於上海音樂院、北京中央音樂院舉行一系列演講、大師課與獨奏會;2008年受邀赴紐

約大學(NYU)及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OU)音樂及表演藝術系指導大師課;2009年9月擔

任台北愛樂管弦樂團中提琴首席,赴中國巡演;2010年為奇美「數位典藏計畫」第三

期錄製唱片,並擔任廣藝愛樂中提琴首席。2011年9月起將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

任教。

返國後即擔任長榮交響樂團大提琴副首席一職(2004年至2009年),除隨團常態性演

出之外,並定期舉辦個人獨奏會,更受邀參與許多音樂團隊演出:廣藝愛樂管弦樂團、台

北愛樂、樂興之時管絃樂團、台灣弦樂團、普羅藝術家室內樂團等常任客席演奏家。

2008年與長榮交響樂團協奏演出柴科夫斯基 -《洛可可主題變奏曲》。

2011年與春之聲管弦樂團協奏演出愛爾加大提琴協奏曲。

目前任教於各大音樂班,並致力於古典、流行跨界多元化的各類演出形態。

2011年7月發行首張個人演奏專輯

趙怡雯 中提琴首席

-「弦轉俄羅斯」。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15

黃東漢樂團指揮

蔡耿銘

吳宏哲

趙怡雯

廖珮如

林巧兒

陳怡君 孫慧學

第一小提琴

第二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黃盈媛

張友瑞 王致翔 林文惠 唐 震 路耀祖 陳又寧 張暐姍 曾臺衍 李承宗 許家誠 沈韶杰 郭庭竹 林姮妤

蘇子茵 蘇堯君 黃圓媛 林麥麥 洪麥軒 吳思潔 郭洹佐 吳建鋒 張涵昀 蔡曜宇 戴佑如

徐曉虹 楊凱甯 袁繹晴 曾怡嘉 藍玉青 何佳珍 曾慶琳 甘威鵬 涂弦慶

劉涵 丁莉齡 周彥華 李毓寧 楊于萱 顏瑋廷 楊雅如

倉明靜 林聖蓓 羅琬臻 林韋滇 賴彥嘉

低音大提琴

短 笛

長 笛

李斐雯 朱貞吟雙簧管

謝介豪 邱嘉怡豎 笛

陳郁潔 陳冠蓉低音管

楊朝翔低音號

鄭凱文

王瑋婷 廖韋旭 鄭雅心

定音鼓

擊 樂

程筑卿 陳映築 邱怡屏 賴人瑄

陳建安 黃盈綺

法國號

小 號

劉怡真 林瑤婷 郭沐盈長 號

樂團首席 聲部首席

16

榮譽團長:

團長兼藝術總監:

副 團 長:

行政總監:

專案執行:

行政專員:

特約文案:

音響執行:

技術執行:

董 事 長:

董 事:

執 行 長:

副執行長:

技術顧問:

樂團組織

廣藝基金會

行政部

節目部

行銷部

網路媒體部

主辦單位

特別感謝

經理 陳郁敏

專員 羅秀蘭 簡榕君

主任 黃乃娟

專員 鄭涵文 陳思婷

經理 楊佩芬

專員 盧崇瑋 李珮銓

總監 胡福財

專員 陳偉溢

林百里

楊忠衡

徐昭宇

陳志昇

陳思婷

林蕙潔、劉珈儀、林素寬、鍾季原、李良傑

陳效真

唐宋專業舞台音響燈光工程公司

太和藝術製作有限公司

林百里

朱宗慶 林懷民 林谷芳 胡乃元 劉岠渭 賴聲川(依筆畫排列)

楊忠衡

徐昭宇

劉培能

2011廣藝愛樂節

Page 4: Program Notes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New Quanta ...»£藝愛樂/2011廣藝愛樂節目單.pdf · 時間過得好快,在節目冊付梓催促聲中,才猛然醒覺,「廣藝愛樂」已經滿週歲,堂堂

New Quanta, New Music, New Vision

、年輕、創意 新視界

2011 Quanta Music Festival

Love and Life of Tchaikovsky

一位偉大藝術家的回憶

柴科夫斯基的愛與生

2

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

柴科夫斯基

協奏曲之夜柴科夫斯基

室內樂之夜

8.318:30週三 8.418:30

週四

柴科夫斯基

小提琴協奏曲、第四號交響曲、

弦樂四重奏、鋼琴三重奏

廣藝愛樂首席弦樂四重奏+

吉他博士柯懿芳

黃東漢指揮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

張惠妮:吉他五重奏《五言詩》

首席Alexey Bruni大提琴首席Alexander Gotgelf鋼琴家Leonid Ogrinchuck跨海激情演出

柴科夫斯基經典力作

兩部台灣作曲家新作+

1

三步併作兩步;急促而踏實。

寫於廣藝愛樂一週歲

時間過得好快,在節目冊付梓催促聲中,才猛然醒覺,「廣藝愛樂」已經滿週歲,堂堂

跨入第二年。當初模糊的、衝動的理念,綻放出第一朵令人驚豔的花朵,而第二年則要昂

首展枝、証明延續發展的生命力。

「廣藝愛樂節」是廣藝愛樂每年活動的高峰。除推出每年最精華的主場節目之外,也與

國外大師相聚,琢磨精進,更是委託創作發表亮相的時機,可說充滿了緊張、精采與期待。

去年音樂節結束後,蒙來訪音樂大師,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Russian National Orchestra)首席布魯尼(Alexey Bruni)首肯,同意擔任廣藝愛樂藝術顧問,為樂團藝術水準的提昇,提供了

有力的支持。今年他特地與大提琴首席(Alexander Gotgelf)一同來台助陣,可謂如虎添翼。

今年音樂會以永恆的柴科夫斯基為題,他的作品不管是對樂團、對聽眾、對音樂節而言,都

是必經的洗禮。我也希望透過幾部經典作品的排練和演出,能讓樂團脫胎換骨。

委託創作,是廣藝愛樂的另一個重頭戲。繼去年第一部作品王倩婷的《舞動四季》之後,

今年一共有四部委託創作問世。除巨彥博為2011年世界管樂年會(2011 WASBE Conference)寫作

的中西樂器管弦樂曲《華彩》,已經於7月17日在嘉義發表之外,在愛樂節期間還要發

表洪千惠的管弦樂曲《紅顏》、張惠妮的吉他五重奏《五言詩》以及冉天豪的管弦樂曲

《大稻埕進行曲》。對於每部作品,我都抱著極高的期望,希望每部作品都有永續的生

命力,並盼望當中出現足以和歷史經典等量齊觀的作品,那就是比中樂透還開心的事情。

雖然急促,但是廣藝愛樂今年的活動量和去年相較,是呈幾倍數成長的。藝術是千年

大業,但人生苦短,夜遊尚待秉燭;三步併作兩步,不是踉蹌,而是逐興而行。今年花苞已

點放,且待明年花團錦簇,吾等舉杯悠遊。

廣藝基金會 執行長

執行長的話

2

2011 Quanta Music Festival

New Quanta, New Music, New Vision

、年輕、創意 新視界

23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柴科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f小調,作品36P. I. Tchaikovsky : Symphony No.4, in f minor, Op. 36

Hong Qian-Hui: Orchestral Overture(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

張惠妮:吉他五重奏《五言詩》(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柴科夫斯基:鋼琴三重奏《 紀念一位偉大藝術家 》,a小調,作品50

演出者:

布魯尼,小提琴 / 奧格林丘克,鋼琴 / 戈特蓋爾夫,大提琴

Alexey Bruni, Violin / Leonid Ogrinchuk, Piano / Alexander Gotgelf, cello

柴科夫斯基:第一號弦樂四重奏,D大調,作品11

演出者:

柯懿芳,吉他

廣藝愛樂首席四重奏(蔡耿銘+吳宏哲+趙怡雯+黃盈媛)

P. I. Tchaikovsky: String Quartet No.1, in D major, Op.11

Yifang Ko,Guitar Quanta Philharmonic String Quarte

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5

中場休息

中場休息

P. I. Tchaikovsky :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35

Alexey Bruni, Violin / Tony Huang, Conductor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曲目 Programme

柴科夫斯基協奏曲之夜

18:30 廣藝廳8/3 三

演出者:

Encore:

布魯尼,小提琴 / 黃東漢 指揮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18:30 廣藝廳

柴科夫斯基室內樂之夜

8/4 四

P. I. Tchaikovsky: Piano Trio 〝In Memory of a Great Artist〞, in a minor, Op. 50

(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Chang Hui-Ni: Quintet for Guitar & String Quartet “Five-character Poem”

Tienhao Jan : Dadaocheng March冉天豪:《大稻埕進行曲》(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

4

柴科夫斯基1840年出生於伏爾加河流域的沃特金斯克,少年時被母親送入聖彼得堡

的法律學校就讀預備班。他在學校的成績不差,但是合唱團的演唱以及指揮活動、彈

奏鋼琴更讓他著迷。

法律學校畢業後,柴科夫斯基進入司法部工作,雖然表現稱職,但是音樂對他的誘

惑力愈來愈大。1862年,柴科夫斯基決定進入剛成立的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就讀。1865年,

從音樂學院畢業的柴科夫斯基得到院長尼可萊‧魯賓斯坦的青睞,成為剛成立的莫斯

科音樂學院音樂理論教師。

學者把柴科夫斯基的音樂創作約略分成四個時期。在音樂學院四年裡,柴科夫斯基

創作不少室內樂、管弦樂曲與鋼琴小品。雖然沒有什麼重要的作品,但是已經出現迥

異於前輩的旋律與風格特色。

1866年起,在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書的11年是柴科夫斯基音樂創作第二階段。

尼可萊‧魯賓斯坦知道柴科夫斯基的經濟拮据,不但讓柴科夫斯基暫時借住自己的寓

所,還鼓勵俄羅斯音樂協會多多演出柴科夫斯基的作品。

1876年12月,一個重要的女性出現在柴科夫斯基的生命中。當時柴科夫斯基的創作

遇到瓶頸,經濟上債台高築。在安東‧魯賓斯坦的引薦下,陌生的富孀梅克夫人決定

資助這個年輕人。

第二個影響柴科夫斯基一生的女人在次年4月出現。當時柴科夫斯基對自己的生活

非常不滿,而他認為改變的方式是建立家庭。曾經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唸書的米留科娃

出現了。她崇拜柴科夫斯基,給柴科夫斯基寫了一封又一封熱情洋溢的求愛信,兩個

月後,渴望改變生活的柴科夫斯基決定與米留科娃結婚。

撰文:陳效真

柴科夫斯基的愛與生Love and Life of Tchaikovsky

大自然對於俄羅斯的藝術家有著無法抵抗的誘惑力,柴

科夫斯基也不例外。「在每一片葉子,每一朵花兒裡,我看

見而且理解到某種無法接近的美。這種美能讓人平靜下來,而

且對生命充滿了熱愛。」柴科夫斯基說。

柴科夫斯基以他的感性、天生敏感的個性,以抒情眼光

去感受、看待大自然,把個人最原始的體會與情感寫進音樂。

這些直接來自內心的真誠聲音讓柴科夫斯基在俄羅斯作曲家

中獨樹一格;提到俄羅斯作曲家,許多人首先想到的名字,

就是柴科夫斯基。

5

新婚生活只維持兩個月,柴科夫斯基就因為受不了米留科娃的精神病徵兆而逃家。

梅克夫人應允提供一筆錢讓柴科夫斯基的生活無虞,安排柴科夫斯基到國外旅行、養

病與開拓視野,建議他離開教職。梅克夫人的資助讓柴科夫斯基在1880年代開創出耀眼

的成績,成為聞名於歐美的知名作曲家。但是,梅克夫人突然在1890年9月寫了封冷漠

的信給柴科夫斯基,表明自己破產,無法再資助柴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驚訝萬分,完

全不明白為什麼。他緊急給梅克夫人回信,但是收不到任何回音。

當時柴科夫斯基的收入已經相當不錯,根本不需要梅克夫人的錢。但是對於柴科夫

斯基來說,與十多年來未曾正式謀面的梅克夫人往來,精神意義遠高於金錢上的意義。

梅克夫人為什麼要突然斷絕與柴科夫斯基的關係呢?真正的原因至今仍然是個謎。

喜愛大自然的柴科夫斯基在鄰近莫斯科的克林租了一棟房子,過著忙碌的創作與旅

行生活。1893年11月2日,柴科夫斯基的弟弟發現躺在床上的哥哥有些不對勁兒。柴科

夫斯基說,似乎是涼水喝多的老毛病,拒絕弟弟請醫生的提議。那天中午,依舊不舒

服的柴科夫斯基沒有吃午餐,只是倒了杯冷水來喝。但是這杯水出了問題,柴科夫斯

基從傍晚開始發高燒。1893年11月6日清晨,柴科夫斯基死於霍亂。

柴科夫斯基出生在俄羅斯社會急速變化的年代。音樂上,結合音樂家與愛好者的組

織「愛樂社」讓音樂進入平民的生活,葛令卡與「五人團」把俄羅斯傳統歌曲結合了

西歐音樂創作手法,開啟俄羅斯國民樂派的先河。

離開莫斯科音樂學院前,柴科夫斯基的方向與「五人團」非常相近,但是相較於當

時崇尚比較樸素的配器手法,柴科夫斯基明顯偏向浪漫的配器方法讓他在當時俄羅斯

作曲家獨樹一格,不認同的人批評他「太歐洲化了」。

離開莫斯科音樂學院後,柴科夫斯基的方向出現重大轉變。雖然第四號交響曲仍然

引用俄羅斯民謠,但是內容卻愈來愈個人化,不是「五人團」追求以「客觀」來表現

俄羅斯的素材。

柴科夫斯基個性敏感而且神經質,但是這樣的特質讓他有能力仔細觀察與體會生活

中的各種情感,把他的感性與抒情化為音符。這也是柴科夫斯基之所以為柴科夫斯基,

以及他帶給後世俄羅斯作曲家無法磨滅的影響。

6

曲目解說 撰文:陳效真Program Notes

「紅顏」---也許可說是一種美好的容顏,也可能是一段珍貴的友誼,但,對我而言,

那就是一種真、善、美的象徵。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形容的是紅顏的美貌,而

俄羅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一生受著梅克夫人的照顧,則是紅顏知己的經典。

希望透過散文式的音樂結構與東方式的音樂語彙,將這樣的精神傳達出來。在此,

感謝廣藝基金會的委託創作,更因他們為藝文界所做的努力而感動,對我而言,那亦

是一種真、善、美的境界。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

1877年末,柴科夫斯基在瑞士聽到拉羅《西班牙交響曲》後,深深被小提琴與管弦

樂團的組合吸引,試著也來寫一首小提琴協奏曲。作品完成後,柴科夫斯基把手稿寄

給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小提琴教授奧爾,沒想到奧爾把手稿退回,表示這是一部無法演

奏的作品。

小提琴家布羅茨基是第一個願意接受挑戰的人,他說服指揮家漢斯‧李希特在

1881年把樂曲排入維也納愛樂的樂季節目裡。不過,這次演出只有一次彩排,而且大

部分時間都花在訂正抄譜員犯的錯誤上。演出後,聽眾為布羅茨基的表現鼓掌,作品

本身卻招來噓聲。布羅茨基仍舊不放棄,他帶著它繼續到歐洲各地巡迴演出。漸漸地,

它開始得到愛樂人士的青睞,連一開始不看好的奧爾也把它納入自己的曲目。

奧爾一開始評估這部小提琴協奏曲「無法演奏」的說法雖然稍嫌誇張,但也不是沒

有理由。美國音樂理論家維努斯指出,與其說是美妙的旋律,欣賞柴科夫斯基小提琴

協奏曲的樂趣其實是在觀看小提琴家的技巧。這部協奏曲交融了抒情性與使人目眩的

技巧,使得它在20世紀以降的小提琴曲目裡佔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樂章沒有完整的呈示部。獨奏在一小段引奏後,輕描淡寫的唱出著名的主題。經

過逐漸複雜緊湊的變奏後,富歌唱性的第二主題接著登場。接著是令人瞠目結舌的發

展部,柴科夫斯基使用了衝擊性的小提琴技巧。在海飛茲時代,這段音樂常被演奏成

不可思議的混合音塊,但現代多用更細巧的手法把它演奏得華美而不刺耳。

第二樂章相當優美,深情的木管透露出濃厚的悲歌情調。小提琴獨奏在弦樂和法國

號伴奏下,幽幽唱出瞑想般的樂句。

在樂聲沒有中斷的情況下,樂團幾近粗野的帶入一個激烈、狂熱的舞蹈般的節奏,

小提琴獨奏在輪旋曲式上翻轉跳躍,整個第三樂章充分顯示柴科夫斯基運小提琴用技

巧的靈巧和光彩。樂曲在令人目眩神迷的快板中,乾淨俐落的以強奏結束。

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5

7

柴科夫斯基:F小調第四號交響曲,作品36

冉天豪:《大稻埕進行曲》

「仁慈的娜捷日達‧菲拉列托芙娜女士:我由衷感謝您所寫那麼慈愛動聽的話語。一個音樂家,一個失望和失敗阻礙著他的前途的音樂家,知道世上竟然有像您這樣的少數人,如此忠誠愛好著音樂,這是一種安慰。」1876年12月30日,幾乎因為貧困而打算放棄音樂的柴科夫斯基收到一位陌生女士的來信後,立刻給她回覆這封短箋,開始兩人長達14年的書信往來。 這位女士就是梅克夫人。在安東‧魯賓斯坦的引薦下,她決定資助這個能用音樂「使我生活愉快且舒適」的年輕人。

第四號交響曲,這是今冬開始的,這部曲子我非常想獻給您,因為我知道您在裡面一定能發現您內心的情感和思想的回聲。」梅克夫人同意接受題獻,卻不願意名字標在樂譜上,因此柴科夫斯基應允只在上面題著「獻給我最好的朋友」。

寫給梅克夫人的長信中親自剖析這一部交響曲。

在柴科夫斯基的構思裡,第一樂章的銅管就像讓人無法幸福的命運之神。雖然生活中也有甜蜜美妙的夢幻,但是命運之神會毫不留情的把你喚醒。第二樂章則是表現另一方面的苦難,就像黃昏的時想起青年時期,「知道這些回憶已經一去不復返……你悔恨著過去……記起許多事情……但這些都已經沉浸到過去裡。」

「第三樂章沒有表現什麼特定的情感,」柴科夫斯基表示。就像喝酒後既不快樂、也不憂愁的情感,「心靈是空空的,忽然看到一些奇怪的圖案……他們都和現實沒有關係。」而第四樂章「如果你在自己身上找不到快樂時,那就到別處去找吧,到人民中間去,他們知道麼好好利用時間,怎麼去享受。我寫出了農民的節日。而你剛在快樂的情景中忘記自己時,無情的命運之神又出現了,他讓你想起自己……你在這裡看到單純的快樂,你走到這些快樂裡,於是生活就變得好受了。」

波麗露啊山水亭,自由的思想尚時興, 文學歌謠美術和電影,無論啥麼,阮是攏莫驚。 攏莫驚,攏莫驚,文明的腳步踏乎定, 汝是台北城外,繁華世界的現代大稻埕。 二十世紀向前行,文明走入台北城, 美麗花都的形影,要和東京拼輸贏!

受到1932年電影「桃花泣血記」同名主題曲的啟發,青年作曲家鄧雨賢決定開始譜寫屬於台灣人的現代歌謠,歷史性的《大稻埕進行曲》於焉誕生。此曲在2007年之前長期失傳,而在《四月望雨》這齣台灣音樂劇中,由作曲家冉天豪重新譜寫,描繪對早年繁華花都台北的遙想之情。2011年,受廣藝基金會委託,冉天豪將自己創作的《大稻埕進行曲》歌曲改寫成管弦樂版本。

1877年5月13日,柴科夫斯基在向梅克夫人借貸的信中順帶提到「我現在正忙著寫

交響曲於次年2月22日在莫斯科首演,由安東‧魯賓斯坦指揮。柴科夫斯基在事後

曲目解說 Program Notes

8

曲目解說

張惠妮:五重奏-為吉他與弦樂四重奏《五言詩》

柴科夫斯基:D大調第一號弦樂四重奏,作品11

1871年3月28日,莫斯科音樂學院年輕教授柴科夫斯基因為經濟拮据,籌辦了一場音

樂會向聽眾介紹自己新近完成的作品。除了期望能吸引愛樂者的注意,柴科夫斯基也渴

望這場音樂會能為自己微薄的收入增加一點點及時雨。音樂會的反應相當好,曲目包括

幾首歌曲、鋼琴小品以及第一號弦樂四重奏。第一號弦樂四重奏是柴科夫斯基早年的佳

作,也是柴科夫斯基三首弦樂四重奏裡,最受愛樂者喜愛的一首。雖然從中可以聽出舒

伯特的影響,但是音樂語言完完全全屬於柴科夫斯基,充滿濃濃的俄羅斯風味。

第一樂章以傳統的奏鳴曲式寫成,兩個主題都帶有當時柴科夫斯基相當著迷,而且

下功夫搜羅的俄羅斯民謠風格。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是柴科夫斯基最受喜愛的作品

之一,現在經常被改編成樂團搭配各種獨奏樂器的版本。當尼可萊‧魯賓斯坦在1876年12月演奏這個樂章給大文豪托爾斯泰聽的時候,托爾斯泰還流下感動的淚水。樂章一開

始是一段簡單但是憂鬱的旋律。據說,這段旋律來自兩年前,柴科夫斯基在妹妹位於卡

明卡的家中聽到的俄羅斯民謠。在大提琴半音撥奏下,由第一小提琴吟唱出的第二主題

則是由柴科夫斯基原創。

第三樂章以舞曲般的節奏寫成,中段部分的旋律雖然更加嬉鬧諧謔,和弦依舊保持

著先前的張力。第四樂章同樣由兩個主題組成,第一主題比前三樂章的任一主題都更歡

樂,甚至帶有節慶的氣氛。抒情而且帶有典型俄羅斯風格的第二主題由中提琴奏出,與

第一主題形成強烈的對比。

五言(five-character)是中國詩主要創作形式之一,透過五個字的組合,詩人們適切

的傳達心情、意境,欣賞者藉著簡潔而富律動感的文字,勾勒出空間、時間,成為生

動的畫面。在本作品中,作曲者從唐詩節錄取材,將詩中的情境轉化成音樂的素材,

成為五幅用樂音描繪的畫面。而全曲又以G-R-A-C-E一字串聯,成為五個情景主題發

想的核心,分述如下:

Garden Rain Aroma Couple Eternity

Program Notes

八月蝴蝶來 雙飛西園草(李 白)

星垂平野闊 月湧大江流(杜 甫)

荷風送香氣 竹露滴清響(孟浩然)

微雨靄芳原 春鳩鳴何處(韋應物)

蘭葉春葳蕤 桂華秋皎潔(張九齡)

Quintet for Guitar & String Quartet “Five-character Poem”

情景(一)scene 1 :情景(二)scene 2 :情景(三)scene 3 :情景(四)scene 4 :情景(五)scene 5 :

9

曲目解說

柴科夫斯基:A小調鋼琴三重奏《紀念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作品50

莫斯科音樂學院創辦人尼可萊‧魯賓斯坦是柴科夫斯基的老師,也是早年推廣柴科

夫斯基作品的重要人物之一。由於尼可萊‧魯賓斯坦的引薦,梅克夫人才答應幫助決定

全力投入音樂工作的柴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曾經告訴尼可萊‧魯賓斯坦:「如果俄羅

斯沒有你,我的作品就註定要受到曲解了。」因此,當45歲的尼可萊‧魯賓斯坦於1881年逝世巴黎時,對於柴科夫斯基不啻為重大的打擊,他立刻從莫斯科奔到巴黎只為了見

恩師最後一面。

在寫給梅克夫人的信中,柴科夫斯基提到:「您還記得有一次向我提議寫一部鋼琴、

小提琴與大提琴的三重奏嗎?也許您還記得當時我的回覆,我說我討厭這樣的組合。但

是現在,我決定試一試。我已經寫了一點,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完成,也不知道會不會成

功,但是我希望能照著草稿繼續寫下去。」「希望您相信,我之所以向自己不喜歡的樂

器組合讓步,唯一的理由就是希望您快樂,並且嘗試把我的樂思以陌生的方式表現出來,

克服一切困難。再加上我知道這樣做您一定很高興,這就更加讓我產生靈感。」

「當然,開始要花點心思才能熟悉這樣的組合,但是這個工作卻讓我感到興趣,而且我

心裡想著這一定會讓您高興。」

1882年2月9日,柴科夫斯基以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完成這部「為了使梅克夫人感高

興」的鋼琴三重奏,上面題著「紀念一位偉大的藝術家」。雖然柴科夫斯基沒有寫明這

位藝術家是誰,但是大家都明白是紀念逝世將滿一年的尼可萊‧魯賓斯坦。輓歌般的曲

調彷彿在訴說失去朋友的悲傷。經過幾次修改後,作品於1882年3月2日在莫斯科由塔涅

耶夫(鋼琴)、格爾季馬利(小提琴)與費茨恩哈根(大提琴)做私人演出,同年10月18日正式公開亮相。

Program Notes

10

大賽與巴黎提博國際小提琴大賽中獲獎,1979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任教。他能演奏的小提琴協奏曲多達35首,曾經以獨奏家身份在世界各地與著名樂團合作或舉辦獨奏會。蘇聯解體前,布魯尼擔任由斯韋特拉諾夫(Evgeny Fyodorovich Svetlanov,1928-2002)出掌音樂總監的蘇聯國立交響樂團(USSR State Symphony Orchestra)首席長達九年,1990年與普雷特涅夫一同創辦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目前為該團首席。

收錄他從1980年到其中一支在十八世紀末移居俄羅斯。在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俄羅斯

期間,安東尼奧‧巴洛弗歐‧布魯尼(Antonio Baroffio Bruni,1762-1825)因為參與設計聖彼得堡一些著名的建築物來到俄羅斯,目前在聖彼得堡附近的帕弗洛斯克還可以看到

安東尼奧‧巴洛弗歐‧布魯尼設計的建築物。安東尼奧的兒子菲奧多爾‧布魯尼

(Fyodor Antonovich Bruni,1799-1875)的成就比父親更高。聖彼得堡聖以撒大教堂圓頂上的油畫就是菲奧多爾‧布魯尼的作品。

詩人,1999年出版個人詩集《在我面前的一張白紙》,收錄他從1980年到1990年代末期的詩作。

布魯尼(Alexey Bruni)

曾經在全俄羅斯、全蘇聯與國際音樂比賽中獲獎。

合作,包括莫斯科交響樂團、莫斯科愛樂,也是「莫

斯科名家室內樂團」創團團員,1990年加入俄羅斯國

家管弦樂團。

戈特蓋爾夫(Alexander Gotgelf)

琴,1963年來到莫斯科,在莫斯科音樂學院附屬中央

音樂學校認識幾年後接著入學的普雷特涅夫(Mikhail Vasil'yevich Pletnev,1957-),兩人常在一起合奏。當年布

魯尼和普雷特涅夫不像一般年輕人把微薄的薪水花

在享樂上,而是拿來購買新的樂譜。對音樂的狂熱

也讓兩人興起組織學校樂團的念頭,或許這個經驗

對於創辦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 (Russ ian Nat iona l Orches t ra )有所幫助。

1954年出生於俄羅斯坦波夫,6歲開始學習小提

演奏家簡歷

布魯尼於1984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獲得學位,曾經在義大利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

布魯尼出身俄羅斯聲望十分顯赫的家族。這支家族原本居住在瑞士的義大利家庭,

布魯尼是俄羅斯政府所頒授的「俄羅斯功勳藝術家」。除了音樂,布魯尼也是位

1948年出生於莫斯科,畢業於格涅辛音樂學校,

戈特格爾夫從1969年開始與俄羅斯各大重要樂團

11

1951年出生於俄羅斯莫斯科,奧格林丘克五歲開始

學習鋼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師從瑙莫夫 ( Lev Naumov,1925-2005),並且在音樂學院完成研究生課程。

  

奧格林丘克經常在俄羅斯、歐洲各地演出與教學,

並且在1998年擔任日內瓦國際音樂演奏大賽(Concours International d'Execution Musicale, Geneve)評審。1978年起,奧格林丘克開始與布魯尼在獨奏會上合作,至今長

達三十多年。目前奧格林丘克任教於莫斯科格涅辛音

樂學校,1990年起擔任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鍵盤手。

自幼受教於方銘健教授,於1998年以優異的成績

甄試保送進入天主教輔仁大學音樂系,期間曾獲全國

吉他大賽重奏組第二名以及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吉他獨

奏組第三名。在順利取得音樂學士及碩士學位後赴美

深造,2009年取得音樂藝術博士學位。是國內少數的

女性新銳古典吉他演奏家,也是台灣目前最年輕的吉

他博士。現任教於桃園縣立南崁高中音樂班,並積極

參與不同類型演出。

奧格林丘克(Leonid Ogrinchuk)

柯懿芳(Yifang Ko)

  在室內樂演出上,戈特格爾夫合作過的夥伴包括伊格爾‧奧伊斯特拉赫

(Igor Oistrakh,1931-)普雷特涅夫、布魯尼、奧格林丘克、沙霍夫斯卡雅(Natal ia Shakhovskaya,1935-)等人。英國唱片公司「Cello Classics」曾經在2002年發行「大提琴

演奏的偉大片刻」專輯,收錄卡薩爾斯 (Pablo Casals,1876-1973)、佛爾曼 (Emanuel Feuermann,1902-1942)、皮亞季格爾斯基 (Gregor Piat igorsky,1903-1976)、沙弗蘭

(Daniel Shafran,1923-1997)、麥斯基 (Mischa Maisky,1948-) 等人,以及戈特格爾夫在第五

屆柴科夫斯基大賽演奏的沙波林 (Yuri Shaporin,1887-1966)《詼諧曲》錄音。

目前戈特格爾夫任教於國立伊波利托夫─伊凡諾夫音樂學校樂團弦樂器教研室,並

且擔任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大提琴首席。

重要作品:

2011年與紅樹林弦樂四重奏與迷火佛朗明哥舞團在台中中興堂、台北中山堂演出

吉他五重奏。2010年四月於國家演奏廳舉行「吉他?有懿思!」之古典吉他音樂會,

大獲好評,被日本之《現代吉他雜誌》關注並刊登於六月號。2005年錄製呂昭炫老師

吉他三重奏作品「三個女孩的探戈」之有聲出版品。

12

洪千惠(Chien-Hui Hung)

冉天豪(Tienhao Jan)

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原國立藝術專科學校),

曾隨馬水龍教授、盧炎教授修習理論作曲,隨朱宗

慶教授、郭光遠老師學習打擊樂。1987年獲教育部

留法獎學金,赴法國巴黎師範音樂學院 (L’Ecloe Normale de Musique de Paris)深造,師事日裔作曲家

平義久(Yoshihisa Taïra)先生,並於1991年獲得高級作

曲家文憑(Diplôme Supérieur de Composition)。1991年10月考入法國國立布隆尼音樂院 (Conservato i re National de Boulogne)

1969年生於台灣彰化。1995年畢業於國立藝術學

院(現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研究所作曲組。先

後跟隨作曲家林進祐、潘皇龍、盧炎學習作曲。

2000年8月,獲教育部遴選為巴黎國際藝術村駐村人

員,赴法創作進修一年,並跟隨國立巴黎高等音樂

學院(CNSM de Paris)作曲教授Guy Reibel學習。目前

任教於台灣神學院,並擔任華岡藝校及蘭陽女中舞

蹈班音樂伴奏老師、士林靈糧堂崇拜部節慶組音樂

同工。

1973年生於台北,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英語系,

現為全職音樂創作者。2001年開始投入中文音樂劇

作曲與監製,至今已完成七部原創作品與三部改

編作品,原創作品包括音樂時代《四月望雨》、

《世紀回眸.宋美齡》、《隔壁親家》、《渭水

春風》等,改編作品包括《魔笛狂想》、《小紅

帽狂想曲》、《睡美人》。戲劇配樂作品則有果

陀劇場《公寓春光》。2006年底與劇場同好成立「

天作之合」,首創華人世界中文音樂劇沙龍,演

唱全場冉天豪音樂劇作品選粹。1994年開始從事合

唱編曲,至今已有超過六十首作品發表,現為台

北愛樂合唱團特約編曲。

樂院(Conservatoire National Supérieur de Musique de Paris)作曲班,隨邦卡(Alain Bancquart)先生和梅凡諾(Paul Méfano)先生學習理論作曲,並隨肯尼(Laurent Cuniot)先生

學習電子音樂。1995年獲頒作曲家文憑(Diplôme Supérieur de Composition)。

張惠妮(Huini Chang)

隨札巴爾(Zbar)先生學習電子音樂。1992年考入法國國立巴黎音

作曲家簡歷

13

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畢業後赴美攻讀管弦樂指揮

碩士,先後進入University of Michigan以及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指揮班就讀,2007年取得管弦樂指揮

碩士返台

2009 -10年受邀擔任國家交響樂團客席助理指揮

2010年獲選擔任兩廳院歌劇坊指揮

現任廣藝愛樂管弦樂團常任指揮並致力於新世代華

人音樂的探索。

黃東漢 樂團指揮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碩士班碩士,主修小

提琴及指揮。小提琴師事林勝雄、楊仁傑、饒佳林、

涂惠民及王彥驊老師;指揮師事張大勝教授與廖年

賦教授。曾任台北縣交響樂團及台北世紀交響樂團

首席,並曾獲選擔任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及國家交響

樂團協演團員。目前為台北世紀交響樂團及新北市

交響樂團團員,並擔任台北世紀青少年管弦樂團、

台北世紀少年弦樂團、凡響管絃樂團、台北市大安

國中絃樂團及台北市新生國小絃樂團指揮。

吳宏哲 第二小提琴首席

目前任教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及國立台灣藝術大

學現為普羅藝術家樂團首席、世紀交響樂團首席、

廣藝愛樂管弦樂團首席

2009年

擔任維也納太平洋青年樂團首席兼任

團長,期間與維也納愛樂首席Rainer Honeck在維也納音樂節合作演出巴哈d小調雙小提琴協奏曲,並受邀華沙夏

季音樂節擔任獨奏演出Vivaldi《四季》

2009年9月

2002-2008年

與鋼琴家盧易之和台北縣立交響樂團合

作演出孟德爾頌雙協奏曲

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

小提琴演奏博士

2006年與凡響音樂工作室合作,演出並錄製舞劇【水鬼與城隍爺】,入圍2007年金曲獎最佳演奏專輯獎項。2011年擔任音樂劇【木蘭少女】樂團首席。

蔡耿銘 樂團首席

14

趙怡雯為茱莉亞學院一百年以來首位華人中提

琴博士。2000年她赴紐約攻讀碩士及博士,成為紐

約愛樂前中提琴首席Paul Neubauer及茱莉亞中提琴

部門主席Samuel Rhodes門下弟子,室內樂師承Toby Appel與茱莉亞弦樂四重奏。2005年趙怡雯以最低

年限三年取得博士學位;在台灣求學期間她受教

於恩師陳永清、黃國寶、楊瑞瑟、何君恆、梁建

楓教授。

八歲由湯平正老師啟蒙,先後師事高不平、張

正傑老師。1997年赴德國深造,於 2002年取得德

國國立岱特摩音樂院(Hochschule fuer Musik Detmold)演奏家碩士文憑,師承1966年柴可夫斯基大賽首

獎得主,俄籍Karine Georgian教授。接著於2004年取得舒曼音樂院(R.Schumann Hochschule Düsseldorf)最高演奏家文憑(Konzertexamen)師承德籍

Johannes Goritzki教授。

黃盈媛 大提琴首席

返台後趙怡雯積極投入國內外音樂體系:2007年應邀出席中國「中提琴藝術節」,

於上海音樂院、北京中央音樂院舉行一系列演講、大師課與獨奏會;2008年受邀赴紐

約大學(NYU)及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OU)音樂及表演藝術系指導大師課;2009年9月擔

任台北愛樂管弦樂團中提琴首席,赴中國巡演;2010年為奇美「數位典藏計畫」第三

期錄製唱片,並擔任廣藝愛樂中提琴首席。2011年9月起將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

任教。

返國後即擔任長榮交響樂團大提琴副首席一職(2004年至2009年),除隨團常態性演

出之外,並定期舉辦個人獨奏會,更受邀參與許多音樂團隊演出:廣藝愛樂管弦樂團、台

北愛樂、樂興之時管絃樂團、台灣弦樂團、普羅藝術家室內樂團等常任客席演奏家。

2008年與長榮交響樂團協奏演出柴科夫斯基 -《洛可可主題變奏曲》。

2011年與春之聲管弦樂團協奏演出愛爾加大提琴協奏曲。

目前任教於各大音樂班,並致力於古典、流行跨界多元化的各類演出形態。

2011年7月發行首張個人演奏專輯

趙怡雯 中提琴首席

-「弦轉俄羅斯」。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15

黃東漢樂團指揮

蔡耿銘

吳宏哲

趙怡雯

廖珮如

林巧兒

陳怡君 孫慧學

第一小提琴

第二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黃盈媛

張友瑞 王致翔 林文惠 唐 震 路耀祖 陳又寧 張暐姍 曾臺衍 李承宗 許家誠 沈韶杰 郭庭竹 林姮妤

蘇子茵 蘇堯君 黃圓媛 林麥麥 洪麥軒 吳思潔 郭洹佐 吳建鋒 張涵昀 蔡曜宇 戴佑如

徐曉虹 楊凱甯 袁繹晴 曾怡嘉 藍玉青 何佳珍 曾慶琳 甘威鵬 涂弦慶

劉涵 丁莉齡 周彥華 李毓寧 楊于萱 顏瑋廷 楊雅如

倉明靜 林聖蓓 羅琬臻 林韋滇 賴彥嘉

低音大提琴

短 笛

長 笛

李斐雯 朱貞吟雙簧管

謝介豪 邱嘉怡豎 笛

陳郁潔 陳冠蓉低音管

楊朝翔低音號

鄭凱文

王瑋婷 廖韋旭 鄭雅心

定音鼓

擊 樂

程筑卿 陳映築 邱怡屏 賴人瑄

陳建安 黃盈綺

法國號

小 號

劉怡真 林瑤婷 郭沐盈長 號

樂團首席 聲部首席

16

榮譽團長:

團長兼藝術總監:

副 團 長:

行政總監:

專案執行:

行政專員:

特約文案:

音響執行:

技術執行:

董 事 長:

董 事:

執 行 長:

副執行長:

技術顧問:

樂團組織

廣藝基金會

行政部

節目部

行銷部

網路媒體部

主辦單位

特別感謝

經理 陳郁敏

專員 羅秀蘭 簡榕君

主任 黃乃娟

專員 鄭涵文 陳思婷

經理 楊佩芬

專員 盧崇瑋 李珮銓

總監 胡福財

專員 陳偉溢

林百里

楊忠衡

徐昭宇

陳志昇

陳思婷

林蕙潔、劉珈儀、林素寬、鍾季原、李良傑

陳效真

唐宋專業舞台音響燈光工程公司

太和藝術製作有限公司

林百里

朱宗慶 林懷民 林谷芳 胡乃元 劉岠渭 賴聲川(依筆畫排列)

楊忠衡

徐昭宇

劉培能

2011廣藝愛樂節

Page 5: Program Notes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New Quanta ...»£藝愛樂/2011廣藝愛樂節目單.pdf · 時間過得好快,在節目冊付梓催促聲中,才猛然醒覺,「廣藝愛樂」已經滿週歲,堂堂

New Quanta, New Music, New Vision

、年輕、創意 新視界

2011 Quanta Music Festival

Love and Life of Tchaikovsky

一位偉大藝術家的回憶

柴科夫斯基的愛與生

2

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

柴科夫斯基

協奏曲之夜柴科夫斯基

室內樂之夜

8.318:30週三 8.418:30

週四

柴科夫斯基

小提琴協奏曲、第四號交響曲、

弦樂四重奏、鋼琴三重奏

廣藝愛樂首席弦樂四重奏+

吉他博士柯懿芳

黃東漢指揮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

張惠妮:吉他五重奏《五言詩》

首席Alexey Bruni大提琴首席Alexander Gotgelf鋼琴家Leonid Ogrinchuck跨海激情演出

柴科夫斯基經典力作

兩部台灣作曲家新作+

1

三步併作兩步;急促而踏實。

寫於廣藝愛樂一週歲

時間過得好快,在節目冊付梓催促聲中,才猛然醒覺,「廣藝愛樂」已經滿週歲,堂堂

跨入第二年。當初模糊的、衝動的理念,綻放出第一朵令人驚豔的花朵,而第二年則要昂

首展枝、証明延續發展的生命力。

「廣藝愛樂節」是廣藝愛樂每年活動的高峰。除推出每年最精華的主場節目之外,也與

國外大師相聚,琢磨精進,更是委託創作發表亮相的時機,可說充滿了緊張、精采與期待。

去年音樂節結束後,蒙來訪音樂大師,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Russian National Orchestra)首席布魯尼(Alexey Bruni)首肯,同意擔任廣藝愛樂藝術顧問,為樂團藝術水準的提昇,提供了

有力的支持。今年他特地與大提琴首席(Alexander Gotgelf)一同來台助陣,可謂如虎添翼。

今年音樂會以永恆的柴科夫斯基為題,他的作品不管是對樂團、對聽眾、對音樂節而言,都

是必經的洗禮。我也希望透過幾部經典作品的排練和演出,能讓樂團脫胎換骨。

委託創作,是廣藝愛樂的另一個重頭戲。繼去年第一部作品王倩婷的《舞動四季》之後,

今年一共有四部委託創作問世。除巨彥博為2011年世界管樂年會(2011 WASBE Conference)寫作

的中西樂器管弦樂曲《華彩》,已經於7月17日在嘉義發表之外,在愛樂節期間還要發

表洪千惠的管弦樂曲《紅顏》、張惠妮的吉他五重奏《五言詩》以及冉天豪的管弦樂曲

《大稻埕進行曲》。對於每部作品,我都抱著極高的期望,希望每部作品都有永續的生

命力,並盼望當中出現足以和歷史經典等量齊觀的作品,那就是比中樂透還開心的事情。

雖然急促,但是廣藝愛樂今年的活動量和去年相較,是呈幾倍數成長的。藝術是千年

大業,但人生苦短,夜遊尚待秉燭;三步併作兩步,不是踉蹌,而是逐興而行。今年花苞已

點放,且待明年花團錦簇,吾等舉杯悠遊。

廣藝基金會 執行長

執行長的話

2

2011 Quanta Music Festival

New Quanta, New Music, New Vision

、年輕、創意 新視界

23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柴科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f小調,作品36P. I. Tchaikovsky : Symphony No.4, in f minor, Op. 36

Hong Qian-Hui: Orchestral Overture(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

張惠妮:吉他五重奏《五言詩》(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柴科夫斯基:鋼琴三重奏《 紀念一位偉大藝術家 》,a小調,作品50

演出者:

布魯尼,小提琴 / 奧格林丘克,鋼琴 / 戈特蓋爾夫,大提琴

Alexey Bruni, Violin / Leonid Ogrinchuk, Piano / Alexander Gotgelf, cello

柴科夫斯基:第一號弦樂四重奏,D大調,作品11

演出者:

柯懿芳,吉他

廣藝愛樂首席四重奏(蔡耿銘+吳宏哲+趙怡雯+黃盈媛)

P. I. Tchaikovsky: String Quartet No.1, in D major, Op.11

Yifang Ko,Guitar Quanta Philharmonic String Quarte

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5

中場休息

中場休息

P. I. Tchaikovsky :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35

Alexey Bruni, Violin / Tony Huang, Conductor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曲目 Programme

柴科夫斯基協奏曲之夜

18:30 廣藝廳8/3 三

演出者:

Encore:

布魯尼,小提琴 / 黃東漢 指揮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18:30 廣藝廳

柴科夫斯基室內樂之夜

8/4 四

P. I. Tchaikovsky: Piano Trio 〝In Memory of a Great Artist〞, in a minor, Op. 50

(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Chang Hui-Ni: Quintet for Guitar & String Quartet “Five-character Poem”

Tienhao Jan : Dadaocheng March冉天豪:《大稻埕進行曲》(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

4

柴科夫斯基1840年出生於伏爾加河流域的沃特金斯克,少年時被母親送入聖彼得堡

的法律學校就讀預備班。他在學校的成績不差,但是合唱團的演唱以及指揮活動、彈

奏鋼琴更讓他著迷。

法律學校畢業後,柴科夫斯基進入司法部工作,雖然表現稱職,但是音樂對他的誘

惑力愈來愈大。1862年,柴科夫斯基決定進入剛成立的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就讀。1865年,

從音樂學院畢業的柴科夫斯基得到院長尼可萊‧魯賓斯坦的青睞,成為剛成立的莫斯

科音樂學院音樂理論教師。

學者把柴科夫斯基的音樂創作約略分成四個時期。在音樂學院四年裡,柴科夫斯基

創作不少室內樂、管弦樂曲與鋼琴小品。雖然沒有什麼重要的作品,但是已經出現迥

異於前輩的旋律與風格特色。

1866年起,在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書的11年是柴科夫斯基音樂創作第二階段。

尼可萊‧魯賓斯坦知道柴科夫斯基的經濟拮据,不但讓柴科夫斯基暫時借住自己的寓

所,還鼓勵俄羅斯音樂協會多多演出柴科夫斯基的作品。

1876年12月,一個重要的女性出現在柴科夫斯基的生命中。當時柴科夫斯基的創作

遇到瓶頸,經濟上債台高築。在安東‧魯賓斯坦的引薦下,陌生的富孀梅克夫人決定

資助這個年輕人。

第二個影響柴科夫斯基一生的女人在次年4月出現。當時柴科夫斯基對自己的生活

非常不滿,而他認為改變的方式是建立家庭。曾經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唸書的米留科娃

出現了。她崇拜柴科夫斯基,給柴科夫斯基寫了一封又一封熱情洋溢的求愛信,兩個

月後,渴望改變生活的柴科夫斯基決定與米留科娃結婚。

撰文:陳效真

柴科夫斯基的愛與生Love and Life of Tchaikovsky

大自然對於俄羅斯的藝術家有著無法抵抗的誘惑力,柴

科夫斯基也不例外。「在每一片葉子,每一朵花兒裡,我看

見而且理解到某種無法接近的美。這種美能讓人平靜下來,而

且對生命充滿了熱愛。」柴科夫斯基說。

柴科夫斯基以他的感性、天生敏感的個性,以抒情眼光

去感受、看待大自然,把個人最原始的體會與情感寫進音樂。

這些直接來自內心的真誠聲音讓柴科夫斯基在俄羅斯作曲家

中獨樹一格;提到俄羅斯作曲家,許多人首先想到的名字,

就是柴科夫斯基。

5

新婚生活只維持兩個月,柴科夫斯基就因為受不了米留科娃的精神病徵兆而逃家。

梅克夫人應允提供一筆錢讓柴科夫斯基的生活無虞,安排柴科夫斯基到國外旅行、養

病與開拓視野,建議他離開教職。梅克夫人的資助讓柴科夫斯基在1880年代開創出耀眼

的成績,成為聞名於歐美的知名作曲家。但是,梅克夫人突然在1890年9月寫了封冷漠

的信給柴科夫斯基,表明自己破產,無法再資助柴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驚訝萬分,完

全不明白為什麼。他緊急給梅克夫人回信,但是收不到任何回音。

當時柴科夫斯基的收入已經相當不錯,根本不需要梅克夫人的錢。但是對於柴科夫

斯基來說,與十多年來未曾正式謀面的梅克夫人往來,精神意義遠高於金錢上的意義。

梅克夫人為什麼要突然斷絕與柴科夫斯基的關係呢?真正的原因至今仍然是個謎。

喜愛大自然的柴科夫斯基在鄰近莫斯科的克林租了一棟房子,過著忙碌的創作與旅

行生活。1893年11月2日,柴科夫斯基的弟弟發現躺在床上的哥哥有些不對勁兒。柴科

夫斯基說,似乎是涼水喝多的老毛病,拒絕弟弟請醫生的提議。那天中午,依舊不舒

服的柴科夫斯基沒有吃午餐,只是倒了杯冷水來喝。但是這杯水出了問題,柴科夫斯

基從傍晚開始發高燒。1893年11月6日清晨,柴科夫斯基死於霍亂。

柴科夫斯基出生在俄羅斯社會急速變化的年代。音樂上,結合音樂家與愛好者的組

織「愛樂社」讓音樂進入平民的生活,葛令卡與「五人團」把俄羅斯傳統歌曲結合了

西歐音樂創作手法,開啟俄羅斯國民樂派的先河。

離開莫斯科音樂學院前,柴科夫斯基的方向與「五人團」非常相近,但是相較於當

時崇尚比較樸素的配器手法,柴科夫斯基明顯偏向浪漫的配器方法讓他在當時俄羅斯

作曲家獨樹一格,不認同的人批評他「太歐洲化了」。

離開莫斯科音樂學院後,柴科夫斯基的方向出現重大轉變。雖然第四號交響曲仍然

引用俄羅斯民謠,但是內容卻愈來愈個人化,不是「五人團」追求以「客觀」來表現

俄羅斯的素材。

柴科夫斯基個性敏感而且神經質,但是這樣的特質讓他有能力仔細觀察與體會生活

中的各種情感,把他的感性與抒情化為音符。這也是柴科夫斯基之所以為柴科夫斯基,

以及他帶給後世俄羅斯作曲家無法磨滅的影響。

6

曲目解說 撰文:陳效真Program Notes

「紅顏」---也許可說是一種美好的容顏,也可能是一段珍貴的友誼,但,對我而言,

那就是一種真、善、美的象徵。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形容的是紅顏的美貌,而

俄羅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一生受著梅克夫人的照顧,則是紅顏知己的經典。

希望透過散文式的音樂結構與東方式的音樂語彙,將這樣的精神傳達出來。在此,

感謝廣藝基金會的委託創作,更因他們為藝文界所做的努力而感動,對我而言,那亦

是一種真、善、美的境界。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

1877年末,柴科夫斯基在瑞士聽到拉羅《西班牙交響曲》後,深深被小提琴與管弦

樂團的組合吸引,試著也來寫一首小提琴協奏曲。作品完成後,柴科夫斯基把手稿寄

給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小提琴教授奧爾,沒想到奧爾把手稿退回,表示這是一部無法演

奏的作品。

小提琴家布羅茨基是第一個願意接受挑戰的人,他說服指揮家漢斯‧李希特在

1881年把樂曲排入維也納愛樂的樂季節目裡。不過,這次演出只有一次彩排,而且大

部分時間都花在訂正抄譜員犯的錯誤上。演出後,聽眾為布羅茨基的表現鼓掌,作品

本身卻招來噓聲。布羅茨基仍舊不放棄,他帶著它繼續到歐洲各地巡迴演出。漸漸地,

它開始得到愛樂人士的青睞,連一開始不看好的奧爾也把它納入自己的曲目。

奧爾一開始評估這部小提琴協奏曲「無法演奏」的說法雖然稍嫌誇張,但也不是沒

有理由。美國音樂理論家維努斯指出,與其說是美妙的旋律,欣賞柴科夫斯基小提琴

協奏曲的樂趣其實是在觀看小提琴家的技巧。這部協奏曲交融了抒情性與使人目眩的

技巧,使得它在20世紀以降的小提琴曲目裡佔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樂章沒有完整的呈示部。獨奏在一小段引奏後,輕描淡寫的唱出著名的主題。經

過逐漸複雜緊湊的變奏後,富歌唱性的第二主題接著登場。接著是令人瞠目結舌的發

展部,柴科夫斯基使用了衝擊性的小提琴技巧。在海飛茲時代,這段音樂常被演奏成

不可思議的混合音塊,但現代多用更細巧的手法把它演奏得華美而不刺耳。

第二樂章相當優美,深情的木管透露出濃厚的悲歌情調。小提琴獨奏在弦樂和法國

號伴奏下,幽幽唱出瞑想般的樂句。

在樂聲沒有中斷的情況下,樂團幾近粗野的帶入一個激烈、狂熱的舞蹈般的節奏,

小提琴獨奏在輪旋曲式上翻轉跳躍,整個第三樂章充分顯示柴科夫斯基運小提琴用技

巧的靈巧和光彩。樂曲在令人目眩神迷的快板中,乾淨俐落的以強奏結束。

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5

7

柴科夫斯基:F小調第四號交響曲,作品36

冉天豪:《大稻埕進行曲》

「仁慈的娜捷日達‧菲拉列托芙娜女士:我由衷感謝您所寫那麼慈愛動聽的話語。一個音樂家,一個失望和失敗阻礙著他的前途的音樂家,知道世上竟然有像您這樣的少數人,如此忠誠愛好著音樂,這是一種安慰。」1876年12月30日,幾乎因為貧困而打算放棄音樂的柴科夫斯基收到一位陌生女士的來信後,立刻給她回覆這封短箋,開始兩人長達14年的書信往來。 這位女士就是梅克夫人。在安東‧魯賓斯坦的引薦下,她決定資助這個能用音樂「使我生活愉快且舒適」的年輕人。

第四號交響曲,這是今冬開始的,這部曲子我非常想獻給您,因為我知道您在裡面一定能發現您內心的情感和思想的回聲。」梅克夫人同意接受題獻,卻不願意名字標在樂譜上,因此柴科夫斯基應允只在上面題著「獻給我最好的朋友」。

寫給梅克夫人的長信中親自剖析這一部交響曲。

在柴科夫斯基的構思裡,第一樂章的銅管就像讓人無法幸福的命運之神。雖然生活中也有甜蜜美妙的夢幻,但是命運之神會毫不留情的把你喚醒。第二樂章則是表現另一方面的苦難,就像黃昏的時想起青年時期,「知道這些回憶已經一去不復返……你悔恨著過去……記起許多事情……但這些都已經沉浸到過去裡。」

「第三樂章沒有表現什麼特定的情感,」柴科夫斯基表示。就像喝酒後既不快樂、也不憂愁的情感,「心靈是空空的,忽然看到一些奇怪的圖案……他們都和現實沒有關係。」而第四樂章「如果你在自己身上找不到快樂時,那就到別處去找吧,到人民中間去,他們知道麼好好利用時間,怎麼去享受。我寫出了農民的節日。而你剛在快樂的情景中忘記自己時,無情的命運之神又出現了,他讓你想起自己……你在這裡看到單純的快樂,你走到這些快樂裡,於是生活就變得好受了。」

波麗露啊山水亭,自由的思想尚時興, 文學歌謠美術和電影,無論啥麼,阮是攏莫驚。 攏莫驚,攏莫驚,文明的腳步踏乎定, 汝是台北城外,繁華世界的現代大稻埕。 二十世紀向前行,文明走入台北城, 美麗花都的形影,要和東京拼輸贏!

受到1932年電影「桃花泣血記」同名主題曲的啟發,青年作曲家鄧雨賢決定開始譜寫屬於台灣人的現代歌謠,歷史性的《大稻埕進行曲》於焉誕生。此曲在2007年之前長期失傳,而在《四月望雨》這齣台灣音樂劇中,由作曲家冉天豪重新譜寫,描繪對早年繁華花都台北的遙想之情。2011年,受廣藝基金會委託,冉天豪將自己創作的《大稻埕進行曲》歌曲改寫成管弦樂版本。

1877年5月13日,柴科夫斯基在向梅克夫人借貸的信中順帶提到「我現在正忙著寫

交響曲於次年2月22日在莫斯科首演,由安東‧魯賓斯坦指揮。柴科夫斯基在事後

曲目解說 Program Notes

8

曲目解說

張惠妮:五重奏-為吉他與弦樂四重奏《五言詩》

柴科夫斯基:D大調第一號弦樂四重奏,作品11

1871年3月28日,莫斯科音樂學院年輕教授柴科夫斯基因為經濟拮据,籌辦了一場音

樂會向聽眾介紹自己新近完成的作品。除了期望能吸引愛樂者的注意,柴科夫斯基也渴

望這場音樂會能為自己微薄的收入增加一點點及時雨。音樂會的反應相當好,曲目包括

幾首歌曲、鋼琴小品以及第一號弦樂四重奏。第一號弦樂四重奏是柴科夫斯基早年的佳

作,也是柴科夫斯基三首弦樂四重奏裡,最受愛樂者喜愛的一首。雖然從中可以聽出舒

伯特的影響,但是音樂語言完完全全屬於柴科夫斯基,充滿濃濃的俄羅斯風味。

第一樂章以傳統的奏鳴曲式寫成,兩個主題都帶有當時柴科夫斯基相當著迷,而且

下功夫搜羅的俄羅斯民謠風格。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是柴科夫斯基最受喜愛的作品

之一,現在經常被改編成樂團搭配各種獨奏樂器的版本。當尼可萊‧魯賓斯坦在1876年12月演奏這個樂章給大文豪托爾斯泰聽的時候,托爾斯泰還流下感動的淚水。樂章一開

始是一段簡單但是憂鬱的旋律。據說,這段旋律來自兩年前,柴科夫斯基在妹妹位於卡

明卡的家中聽到的俄羅斯民謠。在大提琴半音撥奏下,由第一小提琴吟唱出的第二主題

則是由柴科夫斯基原創。

第三樂章以舞曲般的節奏寫成,中段部分的旋律雖然更加嬉鬧諧謔,和弦依舊保持

著先前的張力。第四樂章同樣由兩個主題組成,第一主題比前三樂章的任一主題都更歡

樂,甚至帶有節慶的氣氛。抒情而且帶有典型俄羅斯風格的第二主題由中提琴奏出,與

第一主題形成強烈的對比。

五言(five-character)是中國詩主要創作形式之一,透過五個字的組合,詩人們適切

的傳達心情、意境,欣賞者藉著簡潔而富律動感的文字,勾勒出空間、時間,成為生

動的畫面。在本作品中,作曲者從唐詩節錄取材,將詩中的情境轉化成音樂的素材,

成為五幅用樂音描繪的畫面。而全曲又以G-R-A-C-E一字串聯,成為五個情景主題發

想的核心,分述如下:

Garden Rain Aroma Couple Eternity

Program Notes

八月蝴蝶來 雙飛西園草(李 白)

星垂平野闊 月湧大江流(杜 甫)

荷風送香氣 竹露滴清響(孟浩然)

微雨靄芳原 春鳩鳴何處(韋應物)

蘭葉春葳蕤 桂華秋皎潔(張九齡)

Quintet for Guitar & String Quartet “Five-character Poem”

情景(一)scene 1 :情景(二)scene 2 :情景(三)scene 3 :情景(四)scene 4 :情景(五)scene 5 :

9

曲目解說

柴科夫斯基:A小調鋼琴三重奏《紀念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作品50

莫斯科音樂學院創辦人尼可萊‧魯賓斯坦是柴科夫斯基的老師,也是早年推廣柴科

夫斯基作品的重要人物之一。由於尼可萊‧魯賓斯坦的引薦,梅克夫人才答應幫助決定

全力投入音樂工作的柴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曾經告訴尼可萊‧魯賓斯坦:「如果俄羅

斯沒有你,我的作品就註定要受到曲解了。」因此,當45歲的尼可萊‧魯賓斯坦於1881年逝世巴黎時,對於柴科夫斯基不啻為重大的打擊,他立刻從莫斯科奔到巴黎只為了見

恩師最後一面。

在寫給梅克夫人的信中,柴科夫斯基提到:「您還記得有一次向我提議寫一部鋼琴、

小提琴與大提琴的三重奏嗎?也許您還記得當時我的回覆,我說我討厭這樣的組合。但

是現在,我決定試一試。我已經寫了一點,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完成,也不知道會不會成

功,但是我希望能照著草稿繼續寫下去。」「希望您相信,我之所以向自己不喜歡的樂

器組合讓步,唯一的理由就是希望您快樂,並且嘗試把我的樂思以陌生的方式表現出來,

克服一切困難。再加上我知道這樣做您一定很高興,這就更加讓我產生靈感。」

「當然,開始要花點心思才能熟悉這樣的組合,但是這個工作卻讓我感到興趣,而且我

心裡想著這一定會讓您高興。」

1882年2月9日,柴科夫斯基以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完成這部「為了使梅克夫人感高

興」的鋼琴三重奏,上面題著「紀念一位偉大的藝術家」。雖然柴科夫斯基沒有寫明這

位藝術家是誰,但是大家都明白是紀念逝世將滿一年的尼可萊‧魯賓斯坦。輓歌般的曲

調彷彿在訴說失去朋友的悲傷。經過幾次修改後,作品於1882年3月2日在莫斯科由塔涅

耶夫(鋼琴)、格爾季馬利(小提琴)與費茨恩哈根(大提琴)做私人演出,同年10月18日正式公開亮相。

Program Notes

10

大賽與巴黎提博國際小提琴大賽中獲獎,1979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任教。他能演奏的小提琴協奏曲多達35首,曾經以獨奏家身份在世界各地與著名樂團合作或舉辦獨奏會。蘇聯解體前,布魯尼擔任由斯韋特拉諾夫(Evgeny Fyodorovich Svetlanov,1928-2002)出掌音樂總監的蘇聯國立交響樂團(USSR State Symphony Orchestra)首席長達九年,1990年與普雷特涅夫一同創辦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目前為該團首席。

收錄他從1980年到其中一支在十八世紀末移居俄羅斯。在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俄羅斯

期間,安東尼奧‧巴洛弗歐‧布魯尼(Antonio Baroffio Bruni,1762-1825)因為參與設計聖彼得堡一些著名的建築物來到俄羅斯,目前在聖彼得堡附近的帕弗洛斯克還可以看到

安東尼奧‧巴洛弗歐‧布魯尼設計的建築物。安東尼奧的兒子菲奧多爾‧布魯尼

(Fyodor Antonovich Bruni,1799-1875)的成就比父親更高。聖彼得堡聖以撒大教堂圓頂上的油畫就是菲奧多爾‧布魯尼的作品。

詩人,1999年出版個人詩集《在我面前的一張白紙》,收錄他從1980年到1990年代末期的詩作。

布魯尼(Alexey Bruni)

曾經在全俄羅斯、全蘇聯與國際音樂比賽中獲獎。

合作,包括莫斯科交響樂團、莫斯科愛樂,也是「莫

斯科名家室內樂團」創團團員,1990年加入俄羅斯國

家管弦樂團。

戈特蓋爾夫(Alexander Gotgelf)

琴,1963年來到莫斯科,在莫斯科音樂學院附屬中央

音樂學校認識幾年後接著入學的普雷特涅夫(Mikhail Vasil'yevich Pletnev,1957-),兩人常在一起合奏。當年布

魯尼和普雷特涅夫不像一般年輕人把微薄的薪水花

在享樂上,而是拿來購買新的樂譜。對音樂的狂熱

也讓兩人興起組織學校樂團的念頭,或許這個經驗

對於創辦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 (Russ ian Nat iona l Orches t ra )有所幫助。

1954年出生於俄羅斯坦波夫,6歲開始學習小提

演奏家簡歷

布魯尼於1984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獲得學位,曾經在義大利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

布魯尼出身俄羅斯聲望十分顯赫的家族。這支家族原本居住在瑞士的義大利家庭,

布魯尼是俄羅斯政府所頒授的「俄羅斯功勳藝術家」。除了音樂,布魯尼也是位

1948年出生於莫斯科,畢業於格涅辛音樂學校,

戈特格爾夫從1969年開始與俄羅斯各大重要樂團

11

1951年出生於俄羅斯莫斯科,奧格林丘克五歲開始

學習鋼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師從瑙莫夫 ( Lev Naumov,1925-2005),並且在音樂學院完成研究生課程。

  

奧格林丘克經常在俄羅斯、歐洲各地演出與教學,

並且在1998年擔任日內瓦國際音樂演奏大賽(Concours International d'Execution Musicale, Geneve)評審。1978年起,奧格林丘克開始與布魯尼在獨奏會上合作,至今長

達三十多年。目前奧格林丘克任教於莫斯科格涅辛音

樂學校,1990年起擔任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鍵盤手。

自幼受教於方銘健教授,於1998年以優異的成績

甄試保送進入天主教輔仁大學音樂系,期間曾獲全國

吉他大賽重奏組第二名以及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吉他獨

奏組第三名。在順利取得音樂學士及碩士學位後赴美

深造,2009年取得音樂藝術博士學位。是國內少數的

女性新銳古典吉他演奏家,也是台灣目前最年輕的吉

他博士。現任教於桃園縣立南崁高中音樂班,並積極

參與不同類型演出。

奧格林丘克(Leonid Ogrinchuk)

柯懿芳(Yifang Ko)

  在室內樂演出上,戈特格爾夫合作過的夥伴包括伊格爾‧奧伊斯特拉赫

(Igor Oistrakh,1931-)普雷特涅夫、布魯尼、奧格林丘克、沙霍夫斯卡雅(Natal ia Shakhovskaya,1935-)等人。英國唱片公司「Cello Classics」曾經在2002年發行「大提琴

演奏的偉大片刻」專輯,收錄卡薩爾斯 (Pablo Casals,1876-1973)、佛爾曼 (Emanuel Feuermann,1902-1942)、皮亞季格爾斯基 (Gregor Piat igorsky,1903-1976)、沙弗蘭

(Daniel Shafran,1923-1997)、麥斯基 (Mischa Maisky,1948-) 等人,以及戈特格爾夫在第五

屆柴科夫斯基大賽演奏的沙波林 (Yuri Shaporin,1887-1966)《詼諧曲》錄音。

目前戈特格爾夫任教於國立伊波利托夫─伊凡諾夫音樂學校樂團弦樂器教研室,並

且擔任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大提琴首席。

重要作品:

2011年與紅樹林弦樂四重奏與迷火佛朗明哥舞團在台中中興堂、台北中山堂演出

吉他五重奏。2010年四月於國家演奏廳舉行「吉他?有懿思!」之古典吉他音樂會,

大獲好評,被日本之《現代吉他雜誌》關注並刊登於六月號。2005年錄製呂昭炫老師

吉他三重奏作品「三個女孩的探戈」之有聲出版品。

12

洪千惠(Chien-Hui Hung)

冉天豪(Tienhao Jan)

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原國立藝術專科學校),

曾隨馬水龍教授、盧炎教授修習理論作曲,隨朱宗

慶教授、郭光遠老師學習打擊樂。1987年獲教育部

留法獎學金,赴法國巴黎師範音樂學院 (L’Ecloe Normale de Musique de Paris)深造,師事日裔作曲家

平義久(Yoshihisa Taïra)先生,並於1991年獲得高級作

曲家文憑(Diplôme Supérieur de Composition)。1991年10月考入法國國立布隆尼音樂院 (Conservato i re National de Boulogne)

1969年生於台灣彰化。1995年畢業於國立藝術學

院(現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研究所作曲組。先

後跟隨作曲家林進祐、潘皇龍、盧炎學習作曲。

2000年8月,獲教育部遴選為巴黎國際藝術村駐村人

員,赴法創作進修一年,並跟隨國立巴黎高等音樂

學院(CNSM de Paris)作曲教授Guy Reibel學習。目前

任教於台灣神學院,並擔任華岡藝校及蘭陽女中舞

蹈班音樂伴奏老師、士林靈糧堂崇拜部節慶組音樂

同工。

1973年生於台北,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英語系,

現為全職音樂創作者。2001年開始投入中文音樂劇

作曲與監製,至今已完成七部原創作品與三部改

編作品,原創作品包括音樂時代《四月望雨》、

《世紀回眸.宋美齡》、《隔壁親家》、《渭水

春風》等,改編作品包括《魔笛狂想》、《小紅

帽狂想曲》、《睡美人》。戲劇配樂作品則有果

陀劇場《公寓春光》。2006年底與劇場同好成立「

天作之合」,首創華人世界中文音樂劇沙龍,演

唱全場冉天豪音樂劇作品選粹。1994年開始從事合

唱編曲,至今已有超過六十首作品發表,現為台

北愛樂合唱團特約編曲。

樂院(Conservatoire National Supérieur de Musique de Paris)作曲班,隨邦卡(Alain Bancquart)先生和梅凡諾(Paul Méfano)先生學習理論作曲,並隨肯尼(Laurent Cuniot)先生

學習電子音樂。1995年獲頒作曲家文憑(Diplôme Supérieur de Composition)。

張惠妮(Huini Chang)

隨札巴爾(Zbar)先生學習電子音樂。1992年考入法國國立巴黎音

作曲家簡歷

13

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畢業後赴美攻讀管弦樂指揮

碩士,先後進入University of Michigan以及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指揮班就讀,2007年取得管弦樂指揮

碩士返台

2009 -10年受邀擔任國家交響樂團客席助理指揮

2010年獲選擔任兩廳院歌劇坊指揮

現任廣藝愛樂管弦樂團常任指揮並致力於新世代華

人音樂的探索。

黃東漢 樂團指揮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碩士班碩士,主修小

提琴及指揮。小提琴師事林勝雄、楊仁傑、饒佳林、

涂惠民及王彥驊老師;指揮師事張大勝教授與廖年

賦教授。曾任台北縣交響樂團及台北世紀交響樂團

首席,並曾獲選擔任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及國家交響

樂團協演團員。目前為台北世紀交響樂團及新北市

交響樂團團員,並擔任台北世紀青少年管弦樂團、

台北世紀少年弦樂團、凡響管絃樂團、台北市大安

國中絃樂團及台北市新生國小絃樂團指揮。

吳宏哲 第二小提琴首席

目前任教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及國立台灣藝術大

學現為普羅藝術家樂團首席、世紀交響樂團首席、

廣藝愛樂管弦樂團首席

2009年

擔任維也納太平洋青年樂團首席兼任

團長,期間與維也納愛樂首席Rainer Honeck在維也納音樂節合作演出巴哈d小調雙小提琴協奏曲,並受邀華沙夏

季音樂節擔任獨奏演出Vivaldi《四季》

2009年9月

2002-2008年

與鋼琴家盧易之和台北縣立交響樂團合

作演出孟德爾頌雙協奏曲

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

小提琴演奏博士

2006年與凡響音樂工作室合作,演出並錄製舞劇【水鬼與城隍爺】,入圍2007年金曲獎最佳演奏專輯獎項。2011年擔任音樂劇【木蘭少女】樂團首席。

蔡耿銘 樂團首席

14

趙怡雯為茱莉亞學院一百年以來首位華人中提

琴博士。2000年她赴紐約攻讀碩士及博士,成為紐

約愛樂前中提琴首席Paul Neubauer及茱莉亞中提琴

部門主席Samuel Rhodes門下弟子,室內樂師承Toby Appel與茱莉亞弦樂四重奏。2005年趙怡雯以最低

年限三年取得博士學位;在台灣求學期間她受教

於恩師陳永清、黃國寶、楊瑞瑟、何君恆、梁建

楓教授。

八歲由湯平正老師啟蒙,先後師事高不平、張

正傑老師。1997年赴德國深造,於 2002年取得德

國國立岱特摩音樂院(Hochschule fuer Musik Detmold)演奏家碩士文憑,師承1966年柴可夫斯基大賽首

獎得主,俄籍Karine Georgian教授。接著於2004年取得舒曼音樂院(R.Schumann Hochschule Düsseldorf)最高演奏家文憑(Konzertexamen)師承德籍

Johannes Goritzki教授。

黃盈媛 大提琴首席

返台後趙怡雯積極投入國內外音樂體系:2007年應邀出席中國「中提琴藝術節」,

於上海音樂院、北京中央音樂院舉行一系列演講、大師課與獨奏會;2008年受邀赴紐

約大學(NYU)及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OU)音樂及表演藝術系指導大師課;2009年9月擔

任台北愛樂管弦樂團中提琴首席,赴中國巡演;2010年為奇美「數位典藏計畫」第三

期錄製唱片,並擔任廣藝愛樂中提琴首席。2011年9月起將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

任教。

返國後即擔任長榮交響樂團大提琴副首席一職(2004年至2009年),除隨團常態性演

出之外,並定期舉辦個人獨奏會,更受邀參與許多音樂團隊演出:廣藝愛樂管弦樂團、台

北愛樂、樂興之時管絃樂團、台灣弦樂團、普羅藝術家室內樂團等常任客席演奏家。

2008年與長榮交響樂團協奏演出柴科夫斯基 -《洛可可主題變奏曲》。

2011年與春之聲管弦樂團協奏演出愛爾加大提琴協奏曲。

目前任教於各大音樂班,並致力於古典、流行跨界多元化的各類演出形態。

2011年7月發行首張個人演奏專輯

趙怡雯 中提琴首席

-「弦轉俄羅斯」。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15

黃東漢樂團指揮

蔡耿銘

吳宏哲

趙怡雯

廖珮如

林巧兒

陳怡君 孫慧學

第一小提琴

第二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黃盈媛

張友瑞 王致翔 林文惠 唐 震 路耀祖 陳又寧 張暐姍 曾臺衍 李承宗 許家誠 沈韶杰 郭庭竹 林姮妤

蘇子茵 蘇堯君 黃圓媛 林麥麥 洪麥軒 吳思潔 郭洹佐 吳建鋒 張涵昀 蔡曜宇 戴佑如

徐曉虹 楊凱甯 袁繹晴 曾怡嘉 藍玉青 何佳珍 曾慶琳 甘威鵬 涂弦慶

劉涵 丁莉齡 周彥華 李毓寧 楊于萱 顏瑋廷 楊雅如

倉明靜 林聖蓓 羅琬臻 林韋滇 賴彥嘉

低音大提琴

短 笛

長 笛

李斐雯 朱貞吟雙簧管

謝介豪 邱嘉怡豎 笛

陳郁潔 陳冠蓉低音管

楊朝翔低音號

鄭凱文

王瑋婷 廖韋旭 鄭雅心

定音鼓

擊 樂

程筑卿 陳映築 邱怡屏 賴人瑄

陳建安 黃盈綺

法國號

小 號

劉怡真 林瑤婷 郭沐盈長 號

樂團首席 聲部首席

16

榮譽團長:

團長兼藝術總監:

副 團 長:

行政總監:

專案執行:

行政專員:

特約文案:

音響執行:

技術執行:

董 事 長:

董 事:

執 行 長:

副執行長:

技術顧問:

樂團組織

廣藝基金會

行政部

節目部

行銷部

網路媒體部

主辦單位

特別感謝

經理 陳郁敏

專員 羅秀蘭 簡榕君

主任 黃乃娟

專員 鄭涵文 陳思婷

經理 楊佩芬

專員 盧崇瑋 李珮銓

總監 胡福財

專員 陳偉溢

林百里

楊忠衡

徐昭宇

陳志昇

陳思婷

林蕙潔、劉珈儀、林素寬、鍾季原、李良傑

陳效真

唐宋專業舞台音響燈光工程公司

太和藝術製作有限公司

林百里

朱宗慶 林懷民 林谷芳 胡乃元 劉岠渭 賴聲川(依筆畫排列)

楊忠衡

徐昭宇

劉培能

2011廣藝愛樂節

Page 6: Program Notes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New Quanta ...»£藝愛樂/2011廣藝愛樂節目單.pdf · 時間過得好快,在節目冊付梓催促聲中,才猛然醒覺,「廣藝愛樂」已經滿週歲,堂堂

New Quanta, New Music, New Vision

、年輕、創意 新視界

2011 Quanta Music Festival

Love and Life of Tchaikovsky

一位偉大藝術家的回憶

柴科夫斯基的愛與生

2

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

柴科夫斯基

協奏曲之夜柴科夫斯基

室內樂之夜

8.318:30週三 8.418:30

週四

柴科夫斯基

小提琴協奏曲、第四號交響曲、

弦樂四重奏、鋼琴三重奏

廣藝愛樂首席弦樂四重奏+

吉他博士柯懿芳

黃東漢指揮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

張惠妮:吉他五重奏《五言詩》

首席Alexey Bruni大提琴首席Alexander Gotgelf鋼琴家Leonid Ogrinchuck跨海激情演出

柴科夫斯基經典力作

兩部台灣作曲家新作+

1

三步併作兩步;急促而踏實。

寫於廣藝愛樂一週歲

時間過得好快,在節目冊付梓催促聲中,才猛然醒覺,「廣藝愛樂」已經滿週歲,堂堂

跨入第二年。當初模糊的、衝動的理念,綻放出第一朵令人驚豔的花朵,而第二年則要昂

首展枝、証明延續發展的生命力。

「廣藝愛樂節」是廣藝愛樂每年活動的高峰。除推出每年最精華的主場節目之外,也與

國外大師相聚,琢磨精進,更是委託創作發表亮相的時機,可說充滿了緊張、精采與期待。

去年音樂節結束後,蒙來訪音樂大師,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Russian National Orchestra)首席布魯尼(Alexey Bruni)首肯,同意擔任廣藝愛樂藝術顧問,為樂團藝術水準的提昇,提供了

有力的支持。今年他特地與大提琴首席(Alexander Gotgelf)一同來台助陣,可謂如虎添翼。

今年音樂會以永恆的柴科夫斯基為題,他的作品不管是對樂團、對聽眾、對音樂節而言,都

是必經的洗禮。我也希望透過幾部經典作品的排練和演出,能讓樂團脫胎換骨。

委託創作,是廣藝愛樂的另一個重頭戲。繼去年第一部作品王倩婷的《舞動四季》之後,

今年一共有四部委託創作問世。除巨彥博為2011年世界管樂年會(2011 WASBE Conference)寫作

的中西樂器管弦樂曲《華彩》,已經於7月17日在嘉義發表之外,在愛樂節期間還要發

表洪千惠的管弦樂曲《紅顏》、張惠妮的吉他五重奏《五言詩》以及冉天豪的管弦樂曲

《大稻埕進行曲》。對於每部作品,我都抱著極高的期望,希望每部作品都有永續的生

命力,並盼望當中出現足以和歷史經典等量齊觀的作品,那就是比中樂透還開心的事情。

雖然急促,但是廣藝愛樂今年的活動量和去年相較,是呈幾倍數成長的。藝術是千年

大業,但人生苦短,夜遊尚待秉燭;三步併作兩步,不是踉蹌,而是逐興而行。今年花苞已

點放,且待明年花團錦簇,吾等舉杯悠遊。

廣藝基金會 執行長

執行長的話

2

2011 Quanta Music Festival

New Quanta, New Music, New Vision

、年輕、創意 新視界

23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柴科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f小調,作品36P. I. Tchaikovsky : Symphony No.4, in f minor, Op. 36

Hong Qian-Hui: Orchestral Overture(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

張惠妮:吉他五重奏《五言詩》(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柴科夫斯基:鋼琴三重奏《 紀念一位偉大藝術家 》,a小調,作品50

演出者:

布魯尼,小提琴 / 奧格林丘克,鋼琴 / 戈特蓋爾夫,大提琴

Alexey Bruni, Violin / Leonid Ogrinchuk, Piano / Alexander Gotgelf, cello

柴科夫斯基:第一號弦樂四重奏,D大調,作品11

演出者:

柯懿芳,吉他

廣藝愛樂首席四重奏(蔡耿銘+吳宏哲+趙怡雯+黃盈媛)

P. I. Tchaikovsky: String Quartet No.1, in D major, Op.11

Yifang Ko,Guitar Quanta Philharmonic String Quarte

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5

中場休息

中場休息

P. I. Tchaikovsky :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35

Alexey Bruni, Violin / Tony Huang, Conductor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曲目 Programme

柴科夫斯基協奏曲之夜

18:30 廣藝廳8/3 三

演出者:

Encore:

布魯尼,小提琴 / 黃東漢 指揮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18:30 廣藝廳

柴科夫斯基室內樂之夜

8/4 四

P. I. Tchaikovsky: Piano Trio 〝In Memory of a Great Artist〞, in a minor, Op. 50

(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Chang Hui-Ni: Quintet for Guitar & String Quartet “Five-character Poem”

Tienhao Jan : Dadaocheng March冉天豪:《大稻埕進行曲》(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

4

柴科夫斯基1840年出生於伏爾加河流域的沃特金斯克,少年時被母親送入聖彼得堡

的法律學校就讀預備班。他在學校的成績不差,但是合唱團的演唱以及指揮活動、彈

奏鋼琴更讓他著迷。

法律學校畢業後,柴科夫斯基進入司法部工作,雖然表現稱職,但是音樂對他的誘

惑力愈來愈大。1862年,柴科夫斯基決定進入剛成立的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就讀。1865年,

從音樂學院畢業的柴科夫斯基得到院長尼可萊‧魯賓斯坦的青睞,成為剛成立的莫斯

科音樂學院音樂理論教師。

學者把柴科夫斯基的音樂創作約略分成四個時期。在音樂學院四年裡,柴科夫斯基

創作不少室內樂、管弦樂曲與鋼琴小品。雖然沒有什麼重要的作品,但是已經出現迥

異於前輩的旋律與風格特色。

1866年起,在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書的11年是柴科夫斯基音樂創作第二階段。

尼可萊‧魯賓斯坦知道柴科夫斯基的經濟拮据,不但讓柴科夫斯基暫時借住自己的寓

所,還鼓勵俄羅斯音樂協會多多演出柴科夫斯基的作品。

1876年12月,一個重要的女性出現在柴科夫斯基的生命中。當時柴科夫斯基的創作

遇到瓶頸,經濟上債台高築。在安東‧魯賓斯坦的引薦下,陌生的富孀梅克夫人決定

資助這個年輕人。

第二個影響柴科夫斯基一生的女人在次年4月出現。當時柴科夫斯基對自己的生活

非常不滿,而他認為改變的方式是建立家庭。曾經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唸書的米留科娃

出現了。她崇拜柴科夫斯基,給柴科夫斯基寫了一封又一封熱情洋溢的求愛信,兩個

月後,渴望改變生活的柴科夫斯基決定與米留科娃結婚。

撰文:陳效真

柴科夫斯基的愛與生Love and Life of Tchaikovsky

大自然對於俄羅斯的藝術家有著無法抵抗的誘惑力,柴

科夫斯基也不例外。「在每一片葉子,每一朵花兒裡,我看

見而且理解到某種無法接近的美。這種美能讓人平靜下來,而

且對生命充滿了熱愛。」柴科夫斯基說。

柴科夫斯基以他的感性、天生敏感的個性,以抒情眼光

去感受、看待大自然,把個人最原始的體會與情感寫進音樂。

這些直接來自內心的真誠聲音讓柴科夫斯基在俄羅斯作曲家

中獨樹一格;提到俄羅斯作曲家,許多人首先想到的名字,

就是柴科夫斯基。

5

新婚生活只維持兩個月,柴科夫斯基就因為受不了米留科娃的精神病徵兆而逃家。

梅克夫人應允提供一筆錢讓柴科夫斯基的生活無虞,安排柴科夫斯基到國外旅行、養

病與開拓視野,建議他離開教職。梅克夫人的資助讓柴科夫斯基在1880年代開創出耀眼

的成績,成為聞名於歐美的知名作曲家。但是,梅克夫人突然在1890年9月寫了封冷漠

的信給柴科夫斯基,表明自己破產,無法再資助柴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驚訝萬分,完

全不明白為什麼。他緊急給梅克夫人回信,但是收不到任何回音。

當時柴科夫斯基的收入已經相當不錯,根本不需要梅克夫人的錢。但是對於柴科夫

斯基來說,與十多年來未曾正式謀面的梅克夫人往來,精神意義遠高於金錢上的意義。

梅克夫人為什麼要突然斷絕與柴科夫斯基的關係呢?真正的原因至今仍然是個謎。

喜愛大自然的柴科夫斯基在鄰近莫斯科的克林租了一棟房子,過著忙碌的創作與旅

行生活。1893年11月2日,柴科夫斯基的弟弟發現躺在床上的哥哥有些不對勁兒。柴科

夫斯基說,似乎是涼水喝多的老毛病,拒絕弟弟請醫生的提議。那天中午,依舊不舒

服的柴科夫斯基沒有吃午餐,只是倒了杯冷水來喝。但是這杯水出了問題,柴科夫斯

基從傍晚開始發高燒。1893年11月6日清晨,柴科夫斯基死於霍亂。

柴科夫斯基出生在俄羅斯社會急速變化的年代。音樂上,結合音樂家與愛好者的組

織「愛樂社」讓音樂進入平民的生活,葛令卡與「五人團」把俄羅斯傳統歌曲結合了

西歐音樂創作手法,開啟俄羅斯國民樂派的先河。

離開莫斯科音樂學院前,柴科夫斯基的方向與「五人團」非常相近,但是相較於當

時崇尚比較樸素的配器手法,柴科夫斯基明顯偏向浪漫的配器方法讓他在當時俄羅斯

作曲家獨樹一格,不認同的人批評他「太歐洲化了」。

離開莫斯科音樂學院後,柴科夫斯基的方向出現重大轉變。雖然第四號交響曲仍然

引用俄羅斯民謠,但是內容卻愈來愈個人化,不是「五人團」追求以「客觀」來表現

俄羅斯的素材。

柴科夫斯基個性敏感而且神經質,但是這樣的特質讓他有能力仔細觀察與體會生活

中的各種情感,把他的感性與抒情化為音符。這也是柴科夫斯基之所以為柴科夫斯基,

以及他帶給後世俄羅斯作曲家無法磨滅的影響。

6

曲目解說 撰文:陳效真Program Notes

「紅顏」---也許可說是一種美好的容顏,也可能是一段珍貴的友誼,但,對我而言,

那就是一種真、善、美的象徵。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形容的是紅顏的美貌,而

俄羅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一生受著梅克夫人的照顧,則是紅顏知己的經典。

希望透過散文式的音樂結構與東方式的音樂語彙,將這樣的精神傳達出來。在此,

感謝廣藝基金會的委託創作,更因他們為藝文界所做的努力而感動,對我而言,那亦

是一種真、善、美的境界。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

1877年末,柴科夫斯基在瑞士聽到拉羅《西班牙交響曲》後,深深被小提琴與管弦

樂團的組合吸引,試著也來寫一首小提琴協奏曲。作品完成後,柴科夫斯基把手稿寄

給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小提琴教授奧爾,沒想到奧爾把手稿退回,表示這是一部無法演

奏的作品。

小提琴家布羅茨基是第一個願意接受挑戰的人,他說服指揮家漢斯‧李希特在

1881年把樂曲排入維也納愛樂的樂季節目裡。不過,這次演出只有一次彩排,而且大

部分時間都花在訂正抄譜員犯的錯誤上。演出後,聽眾為布羅茨基的表現鼓掌,作品

本身卻招來噓聲。布羅茨基仍舊不放棄,他帶著它繼續到歐洲各地巡迴演出。漸漸地,

它開始得到愛樂人士的青睞,連一開始不看好的奧爾也把它納入自己的曲目。

奧爾一開始評估這部小提琴協奏曲「無法演奏」的說法雖然稍嫌誇張,但也不是沒

有理由。美國音樂理論家維努斯指出,與其說是美妙的旋律,欣賞柴科夫斯基小提琴

協奏曲的樂趣其實是在觀看小提琴家的技巧。這部協奏曲交融了抒情性與使人目眩的

技巧,使得它在20世紀以降的小提琴曲目裡佔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樂章沒有完整的呈示部。獨奏在一小段引奏後,輕描淡寫的唱出著名的主題。經

過逐漸複雜緊湊的變奏後,富歌唱性的第二主題接著登場。接著是令人瞠目結舌的發

展部,柴科夫斯基使用了衝擊性的小提琴技巧。在海飛茲時代,這段音樂常被演奏成

不可思議的混合音塊,但現代多用更細巧的手法把它演奏得華美而不刺耳。

第二樂章相當優美,深情的木管透露出濃厚的悲歌情調。小提琴獨奏在弦樂和法國

號伴奏下,幽幽唱出瞑想般的樂句。

在樂聲沒有中斷的情況下,樂團幾近粗野的帶入一個激烈、狂熱的舞蹈般的節奏,

小提琴獨奏在輪旋曲式上翻轉跳躍,整個第三樂章充分顯示柴科夫斯基運小提琴用技

巧的靈巧和光彩。樂曲在令人目眩神迷的快板中,乾淨俐落的以強奏結束。

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5

7

柴科夫斯基:F小調第四號交響曲,作品36

冉天豪:《大稻埕進行曲》

「仁慈的娜捷日達‧菲拉列托芙娜女士:我由衷感謝您所寫那麼慈愛動聽的話語。一個音樂家,一個失望和失敗阻礙著他的前途的音樂家,知道世上竟然有像您這樣的少數人,如此忠誠愛好著音樂,這是一種安慰。」1876年12月30日,幾乎因為貧困而打算放棄音樂的柴科夫斯基收到一位陌生女士的來信後,立刻給她回覆這封短箋,開始兩人長達14年的書信往來。 這位女士就是梅克夫人。在安東‧魯賓斯坦的引薦下,她決定資助這個能用音樂「使我生活愉快且舒適」的年輕人。

第四號交響曲,這是今冬開始的,這部曲子我非常想獻給您,因為我知道您在裡面一定能發現您內心的情感和思想的回聲。」梅克夫人同意接受題獻,卻不願意名字標在樂譜上,因此柴科夫斯基應允只在上面題著「獻給我最好的朋友」。

寫給梅克夫人的長信中親自剖析這一部交響曲。

在柴科夫斯基的構思裡,第一樂章的銅管就像讓人無法幸福的命運之神。雖然生活中也有甜蜜美妙的夢幻,但是命運之神會毫不留情的把你喚醒。第二樂章則是表現另一方面的苦難,就像黃昏的時想起青年時期,「知道這些回憶已經一去不復返……你悔恨著過去……記起許多事情……但這些都已經沉浸到過去裡。」

「第三樂章沒有表現什麼特定的情感,」柴科夫斯基表示。就像喝酒後既不快樂、也不憂愁的情感,「心靈是空空的,忽然看到一些奇怪的圖案……他們都和現實沒有關係。」而第四樂章「如果你在自己身上找不到快樂時,那就到別處去找吧,到人民中間去,他們知道麼好好利用時間,怎麼去享受。我寫出了農民的節日。而你剛在快樂的情景中忘記自己時,無情的命運之神又出現了,他讓你想起自己……你在這裡看到單純的快樂,你走到這些快樂裡,於是生活就變得好受了。」

波麗露啊山水亭,自由的思想尚時興, 文學歌謠美術和電影,無論啥麼,阮是攏莫驚。 攏莫驚,攏莫驚,文明的腳步踏乎定, 汝是台北城外,繁華世界的現代大稻埕。 二十世紀向前行,文明走入台北城, 美麗花都的形影,要和東京拼輸贏!

受到1932年電影「桃花泣血記」同名主題曲的啟發,青年作曲家鄧雨賢決定開始譜寫屬於台灣人的現代歌謠,歷史性的《大稻埕進行曲》於焉誕生。此曲在2007年之前長期失傳,而在《四月望雨》這齣台灣音樂劇中,由作曲家冉天豪重新譜寫,描繪對早年繁華花都台北的遙想之情。2011年,受廣藝基金會委託,冉天豪將自己創作的《大稻埕進行曲》歌曲改寫成管弦樂版本。

1877年5月13日,柴科夫斯基在向梅克夫人借貸的信中順帶提到「我現在正忙著寫

交響曲於次年2月22日在莫斯科首演,由安東‧魯賓斯坦指揮。柴科夫斯基在事後

曲目解說 Program Notes

8

曲目解說

張惠妮:五重奏-為吉他與弦樂四重奏《五言詩》

柴科夫斯基:D大調第一號弦樂四重奏,作品11

1871年3月28日,莫斯科音樂學院年輕教授柴科夫斯基因為經濟拮据,籌辦了一場音

樂會向聽眾介紹自己新近完成的作品。除了期望能吸引愛樂者的注意,柴科夫斯基也渴

望這場音樂會能為自己微薄的收入增加一點點及時雨。音樂會的反應相當好,曲目包括

幾首歌曲、鋼琴小品以及第一號弦樂四重奏。第一號弦樂四重奏是柴科夫斯基早年的佳

作,也是柴科夫斯基三首弦樂四重奏裡,最受愛樂者喜愛的一首。雖然從中可以聽出舒

伯特的影響,但是音樂語言完完全全屬於柴科夫斯基,充滿濃濃的俄羅斯風味。

第一樂章以傳統的奏鳴曲式寫成,兩個主題都帶有當時柴科夫斯基相當著迷,而且

下功夫搜羅的俄羅斯民謠風格。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是柴科夫斯基最受喜愛的作品

之一,現在經常被改編成樂團搭配各種獨奏樂器的版本。當尼可萊‧魯賓斯坦在1876年12月演奏這個樂章給大文豪托爾斯泰聽的時候,托爾斯泰還流下感動的淚水。樂章一開

始是一段簡單但是憂鬱的旋律。據說,這段旋律來自兩年前,柴科夫斯基在妹妹位於卡

明卡的家中聽到的俄羅斯民謠。在大提琴半音撥奏下,由第一小提琴吟唱出的第二主題

則是由柴科夫斯基原創。

第三樂章以舞曲般的節奏寫成,中段部分的旋律雖然更加嬉鬧諧謔,和弦依舊保持

著先前的張力。第四樂章同樣由兩個主題組成,第一主題比前三樂章的任一主題都更歡

樂,甚至帶有節慶的氣氛。抒情而且帶有典型俄羅斯風格的第二主題由中提琴奏出,與

第一主題形成強烈的對比。

五言(five-character)是中國詩主要創作形式之一,透過五個字的組合,詩人們適切

的傳達心情、意境,欣賞者藉著簡潔而富律動感的文字,勾勒出空間、時間,成為生

動的畫面。在本作品中,作曲者從唐詩節錄取材,將詩中的情境轉化成音樂的素材,

成為五幅用樂音描繪的畫面。而全曲又以G-R-A-C-E一字串聯,成為五個情景主題發

想的核心,分述如下:

Garden Rain Aroma Couple Eternity

Program Notes

八月蝴蝶來 雙飛西園草(李 白)

星垂平野闊 月湧大江流(杜 甫)

荷風送香氣 竹露滴清響(孟浩然)

微雨靄芳原 春鳩鳴何處(韋應物)

蘭葉春葳蕤 桂華秋皎潔(張九齡)

Quintet for Guitar & String Quartet “Five-character Poem”

情景(一)scene 1 :情景(二)scene 2 :情景(三)scene 3 :情景(四)scene 4 :情景(五)scene 5 :

9

曲目解說

柴科夫斯基:A小調鋼琴三重奏《紀念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作品50

莫斯科音樂學院創辦人尼可萊‧魯賓斯坦是柴科夫斯基的老師,也是早年推廣柴科

夫斯基作品的重要人物之一。由於尼可萊‧魯賓斯坦的引薦,梅克夫人才答應幫助決定

全力投入音樂工作的柴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曾經告訴尼可萊‧魯賓斯坦:「如果俄羅

斯沒有你,我的作品就註定要受到曲解了。」因此,當45歲的尼可萊‧魯賓斯坦於1881年逝世巴黎時,對於柴科夫斯基不啻為重大的打擊,他立刻從莫斯科奔到巴黎只為了見

恩師最後一面。

在寫給梅克夫人的信中,柴科夫斯基提到:「您還記得有一次向我提議寫一部鋼琴、

小提琴與大提琴的三重奏嗎?也許您還記得當時我的回覆,我說我討厭這樣的組合。但

是現在,我決定試一試。我已經寫了一點,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完成,也不知道會不會成

功,但是我希望能照著草稿繼續寫下去。」「希望您相信,我之所以向自己不喜歡的樂

器組合讓步,唯一的理由就是希望您快樂,並且嘗試把我的樂思以陌生的方式表現出來,

克服一切困難。再加上我知道這樣做您一定很高興,這就更加讓我產生靈感。」

「當然,開始要花點心思才能熟悉這樣的組合,但是這個工作卻讓我感到興趣,而且我

心裡想著這一定會讓您高興。」

1882年2月9日,柴科夫斯基以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完成這部「為了使梅克夫人感高

興」的鋼琴三重奏,上面題著「紀念一位偉大的藝術家」。雖然柴科夫斯基沒有寫明這

位藝術家是誰,但是大家都明白是紀念逝世將滿一年的尼可萊‧魯賓斯坦。輓歌般的曲

調彷彿在訴說失去朋友的悲傷。經過幾次修改後,作品於1882年3月2日在莫斯科由塔涅

耶夫(鋼琴)、格爾季馬利(小提琴)與費茨恩哈根(大提琴)做私人演出,同年10月18日正式公開亮相。

Program Notes

10

大賽與巴黎提博國際小提琴大賽中獲獎,1979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任教。他能演奏的小提琴協奏曲多達35首,曾經以獨奏家身份在世界各地與著名樂團合作或舉辦獨奏會。蘇聯解體前,布魯尼擔任由斯韋特拉諾夫(Evgeny Fyodorovich Svetlanov,1928-2002)出掌音樂總監的蘇聯國立交響樂團(USSR State Symphony Orchestra)首席長達九年,1990年與普雷特涅夫一同創辦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目前為該團首席。

收錄他從1980年到其中一支在十八世紀末移居俄羅斯。在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俄羅斯

期間,安東尼奧‧巴洛弗歐‧布魯尼(Antonio Baroffio Bruni,1762-1825)因為參與設計聖彼得堡一些著名的建築物來到俄羅斯,目前在聖彼得堡附近的帕弗洛斯克還可以看到

安東尼奧‧巴洛弗歐‧布魯尼設計的建築物。安東尼奧的兒子菲奧多爾‧布魯尼

(Fyodor Antonovich Bruni,1799-1875)的成就比父親更高。聖彼得堡聖以撒大教堂圓頂上的油畫就是菲奧多爾‧布魯尼的作品。

詩人,1999年出版個人詩集《在我面前的一張白紙》,收錄他從1980年到1990年代末期的詩作。

布魯尼(Alexey Bruni)

曾經在全俄羅斯、全蘇聯與國際音樂比賽中獲獎。

合作,包括莫斯科交響樂團、莫斯科愛樂,也是「莫

斯科名家室內樂團」創團團員,1990年加入俄羅斯國

家管弦樂團。

戈特蓋爾夫(Alexander Gotgelf)

琴,1963年來到莫斯科,在莫斯科音樂學院附屬中央

音樂學校認識幾年後接著入學的普雷特涅夫(Mikhail Vasil'yevich Pletnev,1957-),兩人常在一起合奏。當年布

魯尼和普雷特涅夫不像一般年輕人把微薄的薪水花

在享樂上,而是拿來購買新的樂譜。對音樂的狂熱

也讓兩人興起組織學校樂團的念頭,或許這個經驗

對於創辦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 (Russ ian Nat iona l Orches t ra )有所幫助。

1954年出生於俄羅斯坦波夫,6歲開始學習小提

演奏家簡歷

布魯尼於1984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獲得學位,曾經在義大利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

布魯尼出身俄羅斯聲望十分顯赫的家族。這支家族原本居住在瑞士的義大利家庭,

布魯尼是俄羅斯政府所頒授的「俄羅斯功勳藝術家」。除了音樂,布魯尼也是位

1948年出生於莫斯科,畢業於格涅辛音樂學校,

戈特格爾夫從1969年開始與俄羅斯各大重要樂團

11

1951年出生於俄羅斯莫斯科,奧格林丘克五歲開始

學習鋼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師從瑙莫夫 ( Lev Naumov,1925-2005),並且在音樂學院完成研究生課程。

  

奧格林丘克經常在俄羅斯、歐洲各地演出與教學,

並且在1998年擔任日內瓦國際音樂演奏大賽(Concours International d'Execution Musicale, Geneve)評審。1978年起,奧格林丘克開始與布魯尼在獨奏會上合作,至今長

達三十多年。目前奧格林丘克任教於莫斯科格涅辛音

樂學校,1990年起擔任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鍵盤手。

自幼受教於方銘健教授,於1998年以優異的成績

甄試保送進入天主教輔仁大學音樂系,期間曾獲全國

吉他大賽重奏組第二名以及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吉他獨

奏組第三名。在順利取得音樂學士及碩士學位後赴美

深造,2009年取得音樂藝術博士學位。是國內少數的

女性新銳古典吉他演奏家,也是台灣目前最年輕的吉

他博士。現任教於桃園縣立南崁高中音樂班,並積極

參與不同類型演出。

奧格林丘克(Leonid Ogrinchuk)

柯懿芳(Yifang Ko)

  在室內樂演出上,戈特格爾夫合作過的夥伴包括伊格爾‧奧伊斯特拉赫

(Igor Oistrakh,1931-)普雷特涅夫、布魯尼、奧格林丘克、沙霍夫斯卡雅(Natal ia Shakhovskaya,1935-)等人。英國唱片公司「Cello Classics」曾經在2002年發行「大提琴

演奏的偉大片刻」專輯,收錄卡薩爾斯 (Pablo Casals,1876-1973)、佛爾曼 (Emanuel Feuermann,1902-1942)、皮亞季格爾斯基 (Gregor Piat igorsky,1903-1976)、沙弗蘭

(Daniel Shafran,1923-1997)、麥斯基 (Mischa Maisky,1948-) 等人,以及戈特格爾夫在第五

屆柴科夫斯基大賽演奏的沙波林 (Yuri Shaporin,1887-1966)《詼諧曲》錄音。

目前戈特格爾夫任教於國立伊波利托夫─伊凡諾夫音樂學校樂團弦樂器教研室,並

且擔任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大提琴首席。

重要作品:

2011年與紅樹林弦樂四重奏與迷火佛朗明哥舞團在台中中興堂、台北中山堂演出

吉他五重奏。2010年四月於國家演奏廳舉行「吉他?有懿思!」之古典吉他音樂會,

大獲好評,被日本之《現代吉他雜誌》關注並刊登於六月號。2005年錄製呂昭炫老師

吉他三重奏作品「三個女孩的探戈」之有聲出版品。

12

洪千惠(Chien-Hui Hung)

冉天豪(Tienhao Jan)

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原國立藝術專科學校),

曾隨馬水龍教授、盧炎教授修習理論作曲,隨朱宗

慶教授、郭光遠老師學習打擊樂。1987年獲教育部

留法獎學金,赴法國巴黎師範音樂學院 (L’Ecloe Normale de Musique de Paris)深造,師事日裔作曲家

平義久(Yoshihisa Taïra)先生,並於1991年獲得高級作

曲家文憑(Diplôme Supérieur de Composition)。1991年10月考入法國國立布隆尼音樂院 (Conservato i re National de Boulogne)

1969年生於台灣彰化。1995年畢業於國立藝術學

院(現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研究所作曲組。先

後跟隨作曲家林進祐、潘皇龍、盧炎學習作曲。

2000年8月,獲教育部遴選為巴黎國際藝術村駐村人

員,赴法創作進修一年,並跟隨國立巴黎高等音樂

學院(CNSM de Paris)作曲教授Guy Reibel學習。目前

任教於台灣神學院,並擔任華岡藝校及蘭陽女中舞

蹈班音樂伴奏老師、士林靈糧堂崇拜部節慶組音樂

同工。

1973年生於台北,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英語系,

現為全職音樂創作者。2001年開始投入中文音樂劇

作曲與監製,至今已完成七部原創作品與三部改

編作品,原創作品包括音樂時代《四月望雨》、

《世紀回眸.宋美齡》、《隔壁親家》、《渭水

春風》等,改編作品包括《魔笛狂想》、《小紅

帽狂想曲》、《睡美人》。戲劇配樂作品則有果

陀劇場《公寓春光》。2006年底與劇場同好成立「

天作之合」,首創華人世界中文音樂劇沙龍,演

唱全場冉天豪音樂劇作品選粹。1994年開始從事合

唱編曲,至今已有超過六十首作品發表,現為台

北愛樂合唱團特約編曲。

樂院(Conservatoire National Supérieur de Musique de Paris)作曲班,隨邦卡(Alain Bancquart)先生和梅凡諾(Paul Méfano)先生學習理論作曲,並隨肯尼(Laurent Cuniot)先生

學習電子音樂。1995年獲頒作曲家文憑(Diplôme Supérieur de Composition)。

張惠妮(Huini Chang)

隨札巴爾(Zbar)先生學習電子音樂。1992年考入法國國立巴黎音

作曲家簡歷

13

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畢業後赴美攻讀管弦樂指揮

碩士,先後進入University of Michigan以及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指揮班就讀,2007年取得管弦樂指揮

碩士返台

2009 -10年受邀擔任國家交響樂團客席助理指揮

2010年獲選擔任兩廳院歌劇坊指揮

現任廣藝愛樂管弦樂團常任指揮並致力於新世代華

人音樂的探索。

黃東漢 樂團指揮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碩士班碩士,主修小

提琴及指揮。小提琴師事林勝雄、楊仁傑、饒佳林、

涂惠民及王彥驊老師;指揮師事張大勝教授與廖年

賦教授。曾任台北縣交響樂團及台北世紀交響樂團

首席,並曾獲選擔任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及國家交響

樂團協演團員。目前為台北世紀交響樂團及新北市

交響樂團團員,並擔任台北世紀青少年管弦樂團、

台北世紀少年弦樂團、凡響管絃樂團、台北市大安

國中絃樂團及台北市新生國小絃樂團指揮。

吳宏哲 第二小提琴首席

目前任教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及國立台灣藝術大

學現為普羅藝術家樂團首席、世紀交響樂團首席、

廣藝愛樂管弦樂團首席

2009年

擔任維也納太平洋青年樂團首席兼任

團長,期間與維也納愛樂首席Rainer Honeck在維也納音樂節合作演出巴哈d小調雙小提琴協奏曲,並受邀華沙夏

季音樂節擔任獨奏演出Vivaldi《四季》

2009年9月

2002-2008年

與鋼琴家盧易之和台北縣立交響樂團合

作演出孟德爾頌雙協奏曲

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

小提琴演奏博士

2006年與凡響音樂工作室合作,演出並錄製舞劇【水鬼與城隍爺】,入圍2007年金曲獎最佳演奏專輯獎項。2011年擔任音樂劇【木蘭少女】樂團首席。

蔡耿銘 樂團首席

14

趙怡雯為茱莉亞學院一百年以來首位華人中提

琴博士。2000年她赴紐約攻讀碩士及博士,成為紐

約愛樂前中提琴首席Paul Neubauer及茱莉亞中提琴

部門主席Samuel Rhodes門下弟子,室內樂師承Toby Appel與茱莉亞弦樂四重奏。2005年趙怡雯以最低

年限三年取得博士學位;在台灣求學期間她受教

於恩師陳永清、黃國寶、楊瑞瑟、何君恆、梁建

楓教授。

八歲由湯平正老師啟蒙,先後師事高不平、張

正傑老師。1997年赴德國深造,於 2002年取得德

國國立岱特摩音樂院(Hochschule fuer Musik Detmold)演奏家碩士文憑,師承1966年柴可夫斯基大賽首

獎得主,俄籍Karine Georgian教授。接著於2004年取得舒曼音樂院(R.Schumann Hochschule Düsseldorf)最高演奏家文憑(Konzertexamen)師承德籍

Johannes Goritzki教授。

黃盈媛 大提琴首席

返台後趙怡雯積極投入國內外音樂體系:2007年應邀出席中國「中提琴藝術節」,

於上海音樂院、北京中央音樂院舉行一系列演講、大師課與獨奏會;2008年受邀赴紐

約大學(NYU)及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OU)音樂及表演藝術系指導大師課;2009年9月擔

任台北愛樂管弦樂團中提琴首席,赴中國巡演;2010年為奇美「數位典藏計畫」第三

期錄製唱片,並擔任廣藝愛樂中提琴首席。2011年9月起將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

任教。

返國後即擔任長榮交響樂團大提琴副首席一職(2004年至2009年),除隨團常態性演

出之外,並定期舉辦個人獨奏會,更受邀參與許多音樂團隊演出:廣藝愛樂管弦樂團、台

北愛樂、樂興之時管絃樂團、台灣弦樂團、普羅藝術家室內樂團等常任客席演奏家。

2008年與長榮交響樂團協奏演出柴科夫斯基 -《洛可可主題變奏曲》。

2011年與春之聲管弦樂團協奏演出愛爾加大提琴協奏曲。

目前任教於各大音樂班,並致力於古典、流行跨界多元化的各類演出形態。

2011年7月發行首張個人演奏專輯

趙怡雯 中提琴首席

-「弦轉俄羅斯」。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15

黃東漢樂團指揮

蔡耿銘

吳宏哲

趙怡雯

廖珮如

林巧兒

陳怡君 孫慧學

第一小提琴

第二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黃盈媛

張友瑞 王致翔 林文惠 唐 震 路耀祖 陳又寧 張暐姍 曾臺衍 李承宗 許家誠 沈韶杰 郭庭竹 林姮妤

蘇子茵 蘇堯君 黃圓媛 林麥麥 洪麥軒 吳思潔 郭洹佐 吳建鋒 張涵昀 蔡曜宇 戴佑如

徐曉虹 楊凱甯 袁繹晴 曾怡嘉 藍玉青 何佳珍 曾慶琳 甘威鵬 涂弦慶

劉涵 丁莉齡 周彥華 李毓寧 楊于萱 顏瑋廷 楊雅如

倉明靜 林聖蓓 羅琬臻 林韋滇 賴彥嘉

低音大提琴

短 笛

長 笛

李斐雯 朱貞吟雙簧管

謝介豪 邱嘉怡豎 笛

陳郁潔 陳冠蓉低音管

楊朝翔低音號

鄭凱文

王瑋婷 廖韋旭 鄭雅心

定音鼓

擊 樂

程筑卿 陳映築 邱怡屏 賴人瑄

陳建安 黃盈綺

法國號

小 號

劉怡真 林瑤婷 郭沐盈長 號

樂團首席 聲部首席

16

榮譽團長:

團長兼藝術總監:

副 團 長:

行政總監:

專案執行:

行政專員:

特約文案:

音響執行:

技術執行:

董 事 長:

董 事:

執 行 長:

副執行長:

技術顧問:

樂團組織

廣藝基金會

行政部

節目部

行銷部

網路媒體部

主辦單位

特別感謝

經理 陳郁敏

專員 羅秀蘭 簡榕君

主任 黃乃娟

專員 鄭涵文 陳思婷

經理 楊佩芬

專員 盧崇瑋 李珮銓

總監 胡福財

專員 陳偉溢

林百里

楊忠衡

徐昭宇

陳志昇

陳思婷

林蕙潔、劉珈儀、林素寬、鍾季原、李良傑

陳效真

唐宋專業舞台音響燈光工程公司

太和藝術製作有限公司

林百里

朱宗慶 林懷民 林谷芳 胡乃元 劉岠渭 賴聲川(依筆畫排列)

楊忠衡

徐昭宇

劉培能

2011廣藝愛樂節

Page 7: Program Notes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New Quanta ...»£藝愛樂/2011廣藝愛樂節目單.pdf · 時間過得好快,在節目冊付梓催促聲中,才猛然醒覺,「廣藝愛樂」已經滿週歲,堂堂

New Quanta, New Music, New Vision

、年輕、創意 新視界

2011 Quanta Music Festival

Love and Life of Tchaikovsky

一位偉大藝術家的回憶

柴科夫斯基的愛與生

2

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

柴科夫斯基

協奏曲之夜柴科夫斯基

室內樂之夜

8.318:30週三 8.418:30

週四

柴科夫斯基

小提琴協奏曲、第四號交響曲、

弦樂四重奏、鋼琴三重奏

廣藝愛樂首席弦樂四重奏+

吉他博士柯懿芳

黃東漢指揮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

張惠妮:吉他五重奏《五言詩》

首席Alexey Bruni大提琴首席Alexander Gotgelf鋼琴家Leonid Ogrinchuck跨海激情演出

柴科夫斯基經典力作

兩部台灣作曲家新作+

1

三步併作兩步;急促而踏實。

寫於廣藝愛樂一週歲

時間過得好快,在節目冊付梓催促聲中,才猛然醒覺,「廣藝愛樂」已經滿週歲,堂堂

跨入第二年。當初模糊的、衝動的理念,綻放出第一朵令人驚豔的花朵,而第二年則要昂

首展枝、証明延續發展的生命力。

「廣藝愛樂節」是廣藝愛樂每年活動的高峰。除推出每年最精華的主場節目之外,也與

國外大師相聚,琢磨精進,更是委託創作發表亮相的時機,可說充滿了緊張、精采與期待。

去年音樂節結束後,蒙來訪音樂大師,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Russian National Orchestra)首席布魯尼(Alexey Bruni)首肯,同意擔任廣藝愛樂藝術顧問,為樂團藝術水準的提昇,提供了

有力的支持。今年他特地與大提琴首席(Alexander Gotgelf)一同來台助陣,可謂如虎添翼。

今年音樂會以永恆的柴科夫斯基為題,他的作品不管是對樂團、對聽眾、對音樂節而言,都

是必經的洗禮。我也希望透過幾部經典作品的排練和演出,能讓樂團脫胎換骨。

委託創作,是廣藝愛樂的另一個重頭戲。繼去年第一部作品王倩婷的《舞動四季》之後,

今年一共有四部委託創作問世。除巨彥博為2011年世界管樂年會(2011 WASBE Conference)寫作

的中西樂器管弦樂曲《華彩》,已經於7月17日在嘉義發表之外,在愛樂節期間還要發

表洪千惠的管弦樂曲《紅顏》、張惠妮的吉他五重奏《五言詩》以及冉天豪的管弦樂曲

《大稻埕進行曲》。對於每部作品,我都抱著極高的期望,希望每部作品都有永續的生

命力,並盼望當中出現足以和歷史經典等量齊觀的作品,那就是比中樂透還開心的事情。

雖然急促,但是廣藝愛樂今年的活動量和去年相較,是呈幾倍數成長的。藝術是千年

大業,但人生苦短,夜遊尚待秉燭;三步併作兩步,不是踉蹌,而是逐興而行。今年花苞已

點放,且待明年花團錦簇,吾等舉杯悠遊。

廣藝基金會 執行長

執行長的話

2

2011 Quanta Music Festival

New Quanta, New Music, New Vision

、年輕、創意 新視界

23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柴科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f小調,作品36P. I. Tchaikovsky : Symphony No.4, in f minor, Op. 36

Hong Qian-Hui: Orchestral Overture(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

張惠妮:吉他五重奏《五言詩》(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柴科夫斯基:鋼琴三重奏《 紀念一位偉大藝術家 》,a小調,作品50

演出者:

布魯尼,小提琴 / 奧格林丘克,鋼琴 / 戈特蓋爾夫,大提琴

Alexey Bruni, Violin / Leonid Ogrinchuk, Piano / Alexander Gotgelf, cello

柴科夫斯基:第一號弦樂四重奏,D大調,作品11

演出者:

柯懿芳,吉他

廣藝愛樂首席四重奏(蔡耿銘+吳宏哲+趙怡雯+黃盈媛)

P. I. Tchaikovsky: String Quartet No.1, in D major, Op.11

Yifang Ko,Guitar Quanta Philharmonic String Quarte

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5

中場休息

中場休息

P. I. Tchaikovsky :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35

Alexey Bruni, Violin / Tony Huang, Conductor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曲目 Programme

柴科夫斯基協奏曲之夜

18:30 廣藝廳8/3 三

演出者:

Encore:

布魯尼,小提琴 / 黃東漢 指揮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18:30 廣藝廳

柴科夫斯基室內樂之夜

8/4 四

P. I. Tchaikovsky: Piano Trio 〝In Memory of a Great Artist〞, in a minor, Op. 50

(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Chang Hui-Ni: Quintet for Guitar & String Quartet “Five-character Poem”

Tienhao Jan : Dadaocheng March冉天豪:《大稻埕進行曲》(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

4

柴科夫斯基1840年出生於伏爾加河流域的沃特金斯克,少年時被母親送入聖彼得堡

的法律學校就讀預備班。他在學校的成績不差,但是合唱團的演唱以及指揮活動、彈

奏鋼琴更讓他著迷。

法律學校畢業後,柴科夫斯基進入司法部工作,雖然表現稱職,但是音樂對他的誘

惑力愈來愈大。1862年,柴科夫斯基決定進入剛成立的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就讀。1865年,

從音樂學院畢業的柴科夫斯基得到院長尼可萊‧魯賓斯坦的青睞,成為剛成立的莫斯

科音樂學院音樂理論教師。

學者把柴科夫斯基的音樂創作約略分成四個時期。在音樂學院四年裡,柴科夫斯基

創作不少室內樂、管弦樂曲與鋼琴小品。雖然沒有什麼重要的作品,但是已經出現迥

異於前輩的旋律與風格特色。

1866年起,在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書的11年是柴科夫斯基音樂創作第二階段。

尼可萊‧魯賓斯坦知道柴科夫斯基的經濟拮据,不但讓柴科夫斯基暫時借住自己的寓

所,還鼓勵俄羅斯音樂協會多多演出柴科夫斯基的作品。

1876年12月,一個重要的女性出現在柴科夫斯基的生命中。當時柴科夫斯基的創作

遇到瓶頸,經濟上債台高築。在安東‧魯賓斯坦的引薦下,陌生的富孀梅克夫人決定

資助這個年輕人。

第二個影響柴科夫斯基一生的女人在次年4月出現。當時柴科夫斯基對自己的生活

非常不滿,而他認為改變的方式是建立家庭。曾經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唸書的米留科娃

出現了。她崇拜柴科夫斯基,給柴科夫斯基寫了一封又一封熱情洋溢的求愛信,兩個

月後,渴望改變生活的柴科夫斯基決定與米留科娃結婚。

撰文:陳效真

柴科夫斯基的愛與生Love and Life of Tchaikovsky

大自然對於俄羅斯的藝術家有著無法抵抗的誘惑力,柴

科夫斯基也不例外。「在每一片葉子,每一朵花兒裡,我看

見而且理解到某種無法接近的美。這種美能讓人平靜下來,而

且對生命充滿了熱愛。」柴科夫斯基說。

柴科夫斯基以他的感性、天生敏感的個性,以抒情眼光

去感受、看待大自然,把個人最原始的體會與情感寫進音樂。

這些直接來自內心的真誠聲音讓柴科夫斯基在俄羅斯作曲家

中獨樹一格;提到俄羅斯作曲家,許多人首先想到的名字,

就是柴科夫斯基。

5

新婚生活只維持兩個月,柴科夫斯基就因為受不了米留科娃的精神病徵兆而逃家。

梅克夫人應允提供一筆錢讓柴科夫斯基的生活無虞,安排柴科夫斯基到國外旅行、養

病與開拓視野,建議他離開教職。梅克夫人的資助讓柴科夫斯基在1880年代開創出耀眼

的成績,成為聞名於歐美的知名作曲家。但是,梅克夫人突然在1890年9月寫了封冷漠

的信給柴科夫斯基,表明自己破產,無法再資助柴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驚訝萬分,完

全不明白為什麼。他緊急給梅克夫人回信,但是收不到任何回音。

當時柴科夫斯基的收入已經相當不錯,根本不需要梅克夫人的錢。但是對於柴科夫

斯基來說,與十多年來未曾正式謀面的梅克夫人往來,精神意義遠高於金錢上的意義。

梅克夫人為什麼要突然斷絕與柴科夫斯基的關係呢?真正的原因至今仍然是個謎。

喜愛大自然的柴科夫斯基在鄰近莫斯科的克林租了一棟房子,過著忙碌的創作與旅

行生活。1893年11月2日,柴科夫斯基的弟弟發現躺在床上的哥哥有些不對勁兒。柴科

夫斯基說,似乎是涼水喝多的老毛病,拒絕弟弟請醫生的提議。那天中午,依舊不舒

服的柴科夫斯基沒有吃午餐,只是倒了杯冷水來喝。但是這杯水出了問題,柴科夫斯

基從傍晚開始發高燒。1893年11月6日清晨,柴科夫斯基死於霍亂。

柴科夫斯基出生在俄羅斯社會急速變化的年代。音樂上,結合音樂家與愛好者的組

織「愛樂社」讓音樂進入平民的生活,葛令卡與「五人團」把俄羅斯傳統歌曲結合了

西歐音樂創作手法,開啟俄羅斯國民樂派的先河。

離開莫斯科音樂學院前,柴科夫斯基的方向與「五人團」非常相近,但是相較於當

時崇尚比較樸素的配器手法,柴科夫斯基明顯偏向浪漫的配器方法讓他在當時俄羅斯

作曲家獨樹一格,不認同的人批評他「太歐洲化了」。

離開莫斯科音樂學院後,柴科夫斯基的方向出現重大轉變。雖然第四號交響曲仍然

引用俄羅斯民謠,但是內容卻愈來愈個人化,不是「五人團」追求以「客觀」來表現

俄羅斯的素材。

柴科夫斯基個性敏感而且神經質,但是這樣的特質讓他有能力仔細觀察與體會生活

中的各種情感,把他的感性與抒情化為音符。這也是柴科夫斯基之所以為柴科夫斯基,

以及他帶給後世俄羅斯作曲家無法磨滅的影響。

6

曲目解說 撰文:陳效真Program Notes

「紅顏」---也許可說是一種美好的容顏,也可能是一段珍貴的友誼,但,對我而言,

那就是一種真、善、美的象徵。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形容的是紅顏的美貌,而

俄羅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一生受著梅克夫人的照顧,則是紅顏知己的經典。

希望透過散文式的音樂結構與東方式的音樂語彙,將這樣的精神傳達出來。在此,

感謝廣藝基金會的委託創作,更因他們為藝文界所做的努力而感動,對我而言,那亦

是一種真、善、美的境界。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

1877年末,柴科夫斯基在瑞士聽到拉羅《西班牙交響曲》後,深深被小提琴與管弦

樂團的組合吸引,試著也來寫一首小提琴協奏曲。作品完成後,柴科夫斯基把手稿寄

給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小提琴教授奧爾,沒想到奧爾把手稿退回,表示這是一部無法演

奏的作品。

小提琴家布羅茨基是第一個願意接受挑戰的人,他說服指揮家漢斯‧李希特在

1881年把樂曲排入維也納愛樂的樂季節目裡。不過,這次演出只有一次彩排,而且大

部分時間都花在訂正抄譜員犯的錯誤上。演出後,聽眾為布羅茨基的表現鼓掌,作品

本身卻招來噓聲。布羅茨基仍舊不放棄,他帶著它繼續到歐洲各地巡迴演出。漸漸地,

它開始得到愛樂人士的青睞,連一開始不看好的奧爾也把它納入自己的曲目。

奧爾一開始評估這部小提琴協奏曲「無法演奏」的說法雖然稍嫌誇張,但也不是沒

有理由。美國音樂理論家維努斯指出,與其說是美妙的旋律,欣賞柴科夫斯基小提琴

協奏曲的樂趣其實是在觀看小提琴家的技巧。這部協奏曲交融了抒情性與使人目眩的

技巧,使得它在20世紀以降的小提琴曲目裡佔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樂章沒有完整的呈示部。獨奏在一小段引奏後,輕描淡寫的唱出著名的主題。經

過逐漸複雜緊湊的變奏後,富歌唱性的第二主題接著登場。接著是令人瞠目結舌的發

展部,柴科夫斯基使用了衝擊性的小提琴技巧。在海飛茲時代,這段音樂常被演奏成

不可思議的混合音塊,但現代多用更細巧的手法把它演奏得華美而不刺耳。

第二樂章相當優美,深情的木管透露出濃厚的悲歌情調。小提琴獨奏在弦樂和法國

號伴奏下,幽幽唱出瞑想般的樂句。

在樂聲沒有中斷的情況下,樂團幾近粗野的帶入一個激烈、狂熱的舞蹈般的節奏,

小提琴獨奏在輪旋曲式上翻轉跳躍,整個第三樂章充分顯示柴科夫斯基運小提琴用技

巧的靈巧和光彩。樂曲在令人目眩神迷的快板中,乾淨俐落的以強奏結束。

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5

7

柴科夫斯基:F小調第四號交響曲,作品36

冉天豪:《大稻埕進行曲》

「仁慈的娜捷日達‧菲拉列托芙娜女士:我由衷感謝您所寫那麼慈愛動聽的話語。一個音樂家,一個失望和失敗阻礙著他的前途的音樂家,知道世上竟然有像您這樣的少數人,如此忠誠愛好著音樂,這是一種安慰。」1876年12月30日,幾乎因為貧困而打算放棄音樂的柴科夫斯基收到一位陌生女士的來信後,立刻給她回覆這封短箋,開始兩人長達14年的書信往來。 這位女士就是梅克夫人。在安東‧魯賓斯坦的引薦下,她決定資助這個能用音樂「使我生活愉快且舒適」的年輕人。

第四號交響曲,這是今冬開始的,這部曲子我非常想獻給您,因為我知道您在裡面一定能發現您內心的情感和思想的回聲。」梅克夫人同意接受題獻,卻不願意名字標在樂譜上,因此柴科夫斯基應允只在上面題著「獻給我最好的朋友」。

寫給梅克夫人的長信中親自剖析這一部交響曲。

在柴科夫斯基的構思裡,第一樂章的銅管就像讓人無法幸福的命運之神。雖然生活中也有甜蜜美妙的夢幻,但是命運之神會毫不留情的把你喚醒。第二樂章則是表現另一方面的苦難,就像黃昏的時想起青年時期,「知道這些回憶已經一去不復返……你悔恨著過去……記起許多事情……但這些都已經沉浸到過去裡。」

「第三樂章沒有表現什麼特定的情感,」柴科夫斯基表示。就像喝酒後既不快樂、也不憂愁的情感,「心靈是空空的,忽然看到一些奇怪的圖案……他們都和現實沒有關係。」而第四樂章「如果你在自己身上找不到快樂時,那就到別處去找吧,到人民中間去,他們知道麼好好利用時間,怎麼去享受。我寫出了農民的節日。而你剛在快樂的情景中忘記自己時,無情的命運之神又出現了,他讓你想起自己……你在這裡看到單純的快樂,你走到這些快樂裡,於是生活就變得好受了。」

波麗露啊山水亭,自由的思想尚時興, 文學歌謠美術和電影,無論啥麼,阮是攏莫驚。 攏莫驚,攏莫驚,文明的腳步踏乎定, 汝是台北城外,繁華世界的現代大稻埕。 二十世紀向前行,文明走入台北城, 美麗花都的形影,要和東京拼輸贏!

受到1932年電影「桃花泣血記」同名主題曲的啟發,青年作曲家鄧雨賢決定開始譜寫屬於台灣人的現代歌謠,歷史性的《大稻埕進行曲》於焉誕生。此曲在2007年之前長期失傳,而在《四月望雨》這齣台灣音樂劇中,由作曲家冉天豪重新譜寫,描繪對早年繁華花都台北的遙想之情。2011年,受廣藝基金會委託,冉天豪將自己創作的《大稻埕進行曲》歌曲改寫成管弦樂版本。

1877年5月13日,柴科夫斯基在向梅克夫人借貸的信中順帶提到「我現在正忙著寫

交響曲於次年2月22日在莫斯科首演,由安東‧魯賓斯坦指揮。柴科夫斯基在事後

曲目解說 Program Notes

8

曲目解說

張惠妮:五重奏-為吉他與弦樂四重奏《五言詩》

柴科夫斯基:D大調第一號弦樂四重奏,作品11

1871年3月28日,莫斯科音樂學院年輕教授柴科夫斯基因為經濟拮据,籌辦了一場音

樂會向聽眾介紹自己新近完成的作品。除了期望能吸引愛樂者的注意,柴科夫斯基也渴

望這場音樂會能為自己微薄的收入增加一點點及時雨。音樂會的反應相當好,曲目包括

幾首歌曲、鋼琴小品以及第一號弦樂四重奏。第一號弦樂四重奏是柴科夫斯基早年的佳

作,也是柴科夫斯基三首弦樂四重奏裡,最受愛樂者喜愛的一首。雖然從中可以聽出舒

伯特的影響,但是音樂語言完完全全屬於柴科夫斯基,充滿濃濃的俄羅斯風味。

第一樂章以傳統的奏鳴曲式寫成,兩個主題都帶有當時柴科夫斯基相當著迷,而且

下功夫搜羅的俄羅斯民謠風格。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是柴科夫斯基最受喜愛的作品

之一,現在經常被改編成樂團搭配各種獨奏樂器的版本。當尼可萊‧魯賓斯坦在1876年12月演奏這個樂章給大文豪托爾斯泰聽的時候,托爾斯泰還流下感動的淚水。樂章一開

始是一段簡單但是憂鬱的旋律。據說,這段旋律來自兩年前,柴科夫斯基在妹妹位於卡

明卡的家中聽到的俄羅斯民謠。在大提琴半音撥奏下,由第一小提琴吟唱出的第二主題

則是由柴科夫斯基原創。

第三樂章以舞曲般的節奏寫成,中段部分的旋律雖然更加嬉鬧諧謔,和弦依舊保持

著先前的張力。第四樂章同樣由兩個主題組成,第一主題比前三樂章的任一主題都更歡

樂,甚至帶有節慶的氣氛。抒情而且帶有典型俄羅斯風格的第二主題由中提琴奏出,與

第一主題形成強烈的對比。

五言(five-character)是中國詩主要創作形式之一,透過五個字的組合,詩人們適切

的傳達心情、意境,欣賞者藉著簡潔而富律動感的文字,勾勒出空間、時間,成為生

動的畫面。在本作品中,作曲者從唐詩節錄取材,將詩中的情境轉化成音樂的素材,

成為五幅用樂音描繪的畫面。而全曲又以G-R-A-C-E一字串聯,成為五個情景主題發

想的核心,分述如下:

Garden Rain Aroma Couple Eternity

Program Notes

八月蝴蝶來 雙飛西園草(李 白)

星垂平野闊 月湧大江流(杜 甫)

荷風送香氣 竹露滴清響(孟浩然)

微雨靄芳原 春鳩鳴何處(韋應物)

蘭葉春葳蕤 桂華秋皎潔(張九齡)

Quintet for Guitar & String Quartet “Five-character Poem”

情景(一)scene 1 :情景(二)scene 2 :情景(三)scene 3 :情景(四)scene 4 :情景(五)scene 5 :

9

曲目解說

柴科夫斯基:A小調鋼琴三重奏《紀念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作品50

莫斯科音樂學院創辦人尼可萊‧魯賓斯坦是柴科夫斯基的老師,也是早年推廣柴科

夫斯基作品的重要人物之一。由於尼可萊‧魯賓斯坦的引薦,梅克夫人才答應幫助決定

全力投入音樂工作的柴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曾經告訴尼可萊‧魯賓斯坦:「如果俄羅

斯沒有你,我的作品就註定要受到曲解了。」因此,當45歲的尼可萊‧魯賓斯坦於1881年逝世巴黎時,對於柴科夫斯基不啻為重大的打擊,他立刻從莫斯科奔到巴黎只為了見

恩師最後一面。

在寫給梅克夫人的信中,柴科夫斯基提到:「您還記得有一次向我提議寫一部鋼琴、

小提琴與大提琴的三重奏嗎?也許您還記得當時我的回覆,我說我討厭這樣的組合。但

是現在,我決定試一試。我已經寫了一點,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完成,也不知道會不會成

功,但是我希望能照著草稿繼續寫下去。」「希望您相信,我之所以向自己不喜歡的樂

器組合讓步,唯一的理由就是希望您快樂,並且嘗試把我的樂思以陌生的方式表現出來,

克服一切困難。再加上我知道這樣做您一定很高興,這就更加讓我產生靈感。」

「當然,開始要花點心思才能熟悉這樣的組合,但是這個工作卻讓我感到興趣,而且我

心裡想著這一定會讓您高興。」

1882年2月9日,柴科夫斯基以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完成這部「為了使梅克夫人感高

興」的鋼琴三重奏,上面題著「紀念一位偉大的藝術家」。雖然柴科夫斯基沒有寫明這

位藝術家是誰,但是大家都明白是紀念逝世將滿一年的尼可萊‧魯賓斯坦。輓歌般的曲

調彷彿在訴說失去朋友的悲傷。經過幾次修改後,作品於1882年3月2日在莫斯科由塔涅

耶夫(鋼琴)、格爾季馬利(小提琴)與費茨恩哈根(大提琴)做私人演出,同年10月18日正式公開亮相。

Program Notes

10

大賽與巴黎提博國際小提琴大賽中獲獎,1979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任教。他能演奏的小提琴協奏曲多達35首,曾經以獨奏家身份在世界各地與著名樂團合作或舉辦獨奏會。蘇聯解體前,布魯尼擔任由斯韋特拉諾夫(Evgeny Fyodorovich Svetlanov,1928-2002)出掌音樂總監的蘇聯國立交響樂團(USSR State Symphony Orchestra)首席長達九年,1990年與普雷特涅夫一同創辦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目前為該團首席。

收錄他從1980年到其中一支在十八世紀末移居俄羅斯。在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俄羅斯

期間,安東尼奧‧巴洛弗歐‧布魯尼(Antonio Baroffio Bruni,1762-1825)因為參與設計聖彼得堡一些著名的建築物來到俄羅斯,目前在聖彼得堡附近的帕弗洛斯克還可以看到

安東尼奧‧巴洛弗歐‧布魯尼設計的建築物。安東尼奧的兒子菲奧多爾‧布魯尼

(Fyodor Antonovich Bruni,1799-1875)的成就比父親更高。聖彼得堡聖以撒大教堂圓頂上的油畫就是菲奧多爾‧布魯尼的作品。

詩人,1999年出版個人詩集《在我面前的一張白紙》,收錄他從1980年到1990年代末期的詩作。

布魯尼(Alexey Bruni)

曾經在全俄羅斯、全蘇聯與國際音樂比賽中獲獎。

合作,包括莫斯科交響樂團、莫斯科愛樂,也是「莫

斯科名家室內樂團」創團團員,1990年加入俄羅斯國

家管弦樂團。

戈特蓋爾夫(Alexander Gotgelf)

琴,1963年來到莫斯科,在莫斯科音樂學院附屬中央

音樂學校認識幾年後接著入學的普雷特涅夫(Mikhail Vasil'yevich Pletnev,1957-),兩人常在一起合奏。當年布

魯尼和普雷特涅夫不像一般年輕人把微薄的薪水花

在享樂上,而是拿來購買新的樂譜。對音樂的狂熱

也讓兩人興起組織學校樂團的念頭,或許這個經驗

對於創辦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 (Russ ian Nat iona l Orches t ra )有所幫助。

1954年出生於俄羅斯坦波夫,6歲開始學習小提

演奏家簡歷

布魯尼於1984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獲得學位,曾經在義大利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

布魯尼出身俄羅斯聲望十分顯赫的家族。這支家族原本居住在瑞士的義大利家庭,

布魯尼是俄羅斯政府所頒授的「俄羅斯功勳藝術家」。除了音樂,布魯尼也是位

1948年出生於莫斯科,畢業於格涅辛音樂學校,

戈特格爾夫從1969年開始與俄羅斯各大重要樂團

11

1951年出生於俄羅斯莫斯科,奧格林丘克五歲開始

學習鋼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師從瑙莫夫 ( Lev Naumov,1925-2005),並且在音樂學院完成研究生課程。

  

奧格林丘克經常在俄羅斯、歐洲各地演出與教學,

並且在1998年擔任日內瓦國際音樂演奏大賽(Concours International d'Execution Musicale, Geneve)評審。1978年起,奧格林丘克開始與布魯尼在獨奏會上合作,至今長

達三十多年。目前奧格林丘克任教於莫斯科格涅辛音

樂學校,1990年起擔任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鍵盤手。

自幼受教於方銘健教授,於1998年以優異的成績

甄試保送進入天主教輔仁大學音樂系,期間曾獲全國

吉他大賽重奏組第二名以及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吉他獨

奏組第三名。在順利取得音樂學士及碩士學位後赴美

深造,2009年取得音樂藝術博士學位。是國內少數的

女性新銳古典吉他演奏家,也是台灣目前最年輕的吉

他博士。現任教於桃園縣立南崁高中音樂班,並積極

參與不同類型演出。

奧格林丘克(Leonid Ogrinchuk)

柯懿芳(Yifang Ko)

  在室內樂演出上,戈特格爾夫合作過的夥伴包括伊格爾‧奧伊斯特拉赫

(Igor Oistrakh,1931-)普雷特涅夫、布魯尼、奧格林丘克、沙霍夫斯卡雅(Natal ia Shakhovskaya,1935-)等人。英國唱片公司「Cello Classics」曾經在2002年發行「大提琴

演奏的偉大片刻」專輯,收錄卡薩爾斯 (Pablo Casals,1876-1973)、佛爾曼 (Emanuel Feuermann,1902-1942)、皮亞季格爾斯基 (Gregor Piat igorsky,1903-1976)、沙弗蘭

(Daniel Shafran,1923-1997)、麥斯基 (Mischa Maisky,1948-) 等人,以及戈特格爾夫在第五

屆柴科夫斯基大賽演奏的沙波林 (Yuri Shaporin,1887-1966)《詼諧曲》錄音。

目前戈特格爾夫任教於國立伊波利托夫─伊凡諾夫音樂學校樂團弦樂器教研室,並

且擔任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大提琴首席。

重要作品:

2011年與紅樹林弦樂四重奏與迷火佛朗明哥舞團在台中中興堂、台北中山堂演出

吉他五重奏。2010年四月於國家演奏廳舉行「吉他?有懿思!」之古典吉他音樂會,

大獲好評,被日本之《現代吉他雜誌》關注並刊登於六月號。2005年錄製呂昭炫老師

吉他三重奏作品「三個女孩的探戈」之有聲出版品。

12

洪千惠(Chien-Hui Hung)

冉天豪(Tienhao Jan)

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原國立藝術專科學校),

曾隨馬水龍教授、盧炎教授修習理論作曲,隨朱宗

慶教授、郭光遠老師學習打擊樂。1987年獲教育部

留法獎學金,赴法國巴黎師範音樂學院 (L’Ecloe Normale de Musique de Paris)深造,師事日裔作曲家

平義久(Yoshihisa Taïra)先生,並於1991年獲得高級作

曲家文憑(Diplôme Supérieur de Composition)。1991年10月考入法國國立布隆尼音樂院 (Conservato i re National de Boulogne)

1969年生於台灣彰化。1995年畢業於國立藝術學

院(現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研究所作曲組。先

後跟隨作曲家林進祐、潘皇龍、盧炎學習作曲。

2000年8月,獲教育部遴選為巴黎國際藝術村駐村人

員,赴法創作進修一年,並跟隨國立巴黎高等音樂

學院(CNSM de Paris)作曲教授Guy Reibel學習。目前

任教於台灣神學院,並擔任華岡藝校及蘭陽女中舞

蹈班音樂伴奏老師、士林靈糧堂崇拜部節慶組音樂

同工。

1973年生於台北,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英語系,

現為全職音樂創作者。2001年開始投入中文音樂劇

作曲與監製,至今已完成七部原創作品與三部改

編作品,原創作品包括音樂時代《四月望雨》、

《世紀回眸.宋美齡》、《隔壁親家》、《渭水

春風》等,改編作品包括《魔笛狂想》、《小紅

帽狂想曲》、《睡美人》。戲劇配樂作品則有果

陀劇場《公寓春光》。2006年底與劇場同好成立「

天作之合」,首創華人世界中文音樂劇沙龍,演

唱全場冉天豪音樂劇作品選粹。1994年開始從事合

唱編曲,至今已有超過六十首作品發表,現為台

北愛樂合唱團特約編曲。

樂院(Conservatoire National Supérieur de Musique de Paris)作曲班,隨邦卡(Alain Bancquart)先生和梅凡諾(Paul Méfano)先生學習理論作曲,並隨肯尼(Laurent Cuniot)先生

學習電子音樂。1995年獲頒作曲家文憑(Diplôme Supérieur de Composition)。

張惠妮(Huini Chang)

隨札巴爾(Zbar)先生學習電子音樂。1992年考入法國國立巴黎音

作曲家簡歷

13

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畢業後赴美攻讀管弦樂指揮

碩士,先後進入University of Michigan以及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指揮班就讀,2007年取得管弦樂指揮

碩士返台

2009 -10年受邀擔任國家交響樂團客席助理指揮

2010年獲選擔任兩廳院歌劇坊指揮

現任廣藝愛樂管弦樂團常任指揮並致力於新世代華

人音樂的探索。

黃東漢 樂團指揮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碩士班碩士,主修小

提琴及指揮。小提琴師事林勝雄、楊仁傑、饒佳林、

涂惠民及王彥驊老師;指揮師事張大勝教授與廖年

賦教授。曾任台北縣交響樂團及台北世紀交響樂團

首席,並曾獲選擔任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及國家交響

樂團協演團員。目前為台北世紀交響樂團及新北市

交響樂團團員,並擔任台北世紀青少年管弦樂團、

台北世紀少年弦樂團、凡響管絃樂團、台北市大安

國中絃樂團及台北市新生國小絃樂團指揮。

吳宏哲 第二小提琴首席

目前任教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及國立台灣藝術大

學現為普羅藝術家樂團首席、世紀交響樂團首席、

廣藝愛樂管弦樂團首席

2009年

擔任維也納太平洋青年樂團首席兼任

團長,期間與維也納愛樂首席Rainer Honeck在維也納音樂節合作演出巴哈d小調雙小提琴協奏曲,並受邀華沙夏

季音樂節擔任獨奏演出Vivaldi《四季》

2009年9月

2002-2008年

與鋼琴家盧易之和台北縣立交響樂團合

作演出孟德爾頌雙協奏曲

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

小提琴演奏博士

2006年與凡響音樂工作室合作,演出並錄製舞劇【水鬼與城隍爺】,入圍2007年金曲獎最佳演奏專輯獎項。2011年擔任音樂劇【木蘭少女】樂團首席。

蔡耿銘 樂團首席

14

趙怡雯為茱莉亞學院一百年以來首位華人中提

琴博士。2000年她赴紐約攻讀碩士及博士,成為紐

約愛樂前中提琴首席Paul Neubauer及茱莉亞中提琴

部門主席Samuel Rhodes門下弟子,室內樂師承Toby Appel與茱莉亞弦樂四重奏。2005年趙怡雯以最低

年限三年取得博士學位;在台灣求學期間她受教

於恩師陳永清、黃國寶、楊瑞瑟、何君恆、梁建

楓教授。

八歲由湯平正老師啟蒙,先後師事高不平、張

正傑老師。1997年赴德國深造,於 2002年取得德

國國立岱特摩音樂院(Hochschule fuer Musik Detmold)演奏家碩士文憑,師承1966年柴可夫斯基大賽首

獎得主,俄籍Karine Georgian教授。接著於2004年取得舒曼音樂院(R.Schumann Hochschule Düsseldorf)最高演奏家文憑(Konzertexamen)師承德籍

Johannes Goritzki教授。

黃盈媛 大提琴首席

返台後趙怡雯積極投入國內外音樂體系:2007年應邀出席中國「中提琴藝術節」,

於上海音樂院、北京中央音樂院舉行一系列演講、大師課與獨奏會;2008年受邀赴紐

約大學(NYU)及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OU)音樂及表演藝術系指導大師課;2009年9月擔

任台北愛樂管弦樂團中提琴首席,赴中國巡演;2010年為奇美「數位典藏計畫」第三

期錄製唱片,並擔任廣藝愛樂中提琴首席。2011年9月起將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

任教。

返國後即擔任長榮交響樂團大提琴副首席一職(2004年至2009年),除隨團常態性演

出之外,並定期舉辦個人獨奏會,更受邀參與許多音樂團隊演出:廣藝愛樂管弦樂團、台

北愛樂、樂興之時管絃樂團、台灣弦樂團、普羅藝術家室內樂團等常任客席演奏家。

2008年與長榮交響樂團協奏演出柴科夫斯基 -《洛可可主題變奏曲》。

2011年與春之聲管弦樂團協奏演出愛爾加大提琴協奏曲。

目前任教於各大音樂班,並致力於古典、流行跨界多元化的各類演出形態。

2011年7月發行首張個人演奏專輯

趙怡雯 中提琴首席

-「弦轉俄羅斯」。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15

黃東漢樂團指揮

蔡耿銘

吳宏哲

趙怡雯

廖珮如

林巧兒

陳怡君 孫慧學

第一小提琴

第二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黃盈媛

張友瑞 王致翔 林文惠 唐 震 路耀祖 陳又寧 張暐姍 曾臺衍 李承宗 許家誠 沈韶杰 郭庭竹 林姮妤

蘇子茵 蘇堯君 黃圓媛 林麥麥 洪麥軒 吳思潔 郭洹佐 吳建鋒 張涵昀 蔡曜宇 戴佑如

徐曉虹 楊凱甯 袁繹晴 曾怡嘉 藍玉青 何佳珍 曾慶琳 甘威鵬 涂弦慶

劉涵 丁莉齡 周彥華 李毓寧 楊于萱 顏瑋廷 楊雅如

倉明靜 林聖蓓 羅琬臻 林韋滇 賴彥嘉

低音大提琴

短 笛

長 笛

李斐雯 朱貞吟雙簧管

謝介豪 邱嘉怡豎 笛

陳郁潔 陳冠蓉低音管

楊朝翔低音號

鄭凱文

王瑋婷 廖韋旭 鄭雅心

定音鼓

擊 樂

程筑卿 陳映築 邱怡屏 賴人瑄

陳建安 黃盈綺

法國號

小 號

劉怡真 林瑤婷 郭沐盈長 號

樂團首席 聲部首席

16

榮譽團長:

團長兼藝術總監:

副 團 長:

行政總監:

專案執行:

行政專員:

特約文案:

音響執行:

技術執行:

董 事 長:

董 事:

執 行 長:

副執行長:

技術顧問:

樂團組織

廣藝基金會

行政部

節目部

行銷部

網路媒體部

主辦單位

特別感謝

經理 陳郁敏

專員 羅秀蘭 簡榕君

主任 黃乃娟

專員 鄭涵文 陳思婷

經理 楊佩芬

專員 盧崇瑋 李珮銓

總監 胡福財

專員 陳偉溢

林百里

楊忠衡

徐昭宇

陳志昇

陳思婷

林蕙潔、劉珈儀、林素寬、鍾季原、李良傑

陳效真

唐宋專業舞台音響燈光工程公司

太和藝術製作有限公司

林百里

朱宗慶 林懷民 林谷芳 胡乃元 劉岠渭 賴聲川(依筆畫排列)

楊忠衡

徐昭宇

劉培能

2011廣藝愛樂節

Page 8: Program Notes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New Quanta ...»£藝愛樂/2011廣藝愛樂節目單.pdf · 時間過得好快,在節目冊付梓催促聲中,才猛然醒覺,「廣藝愛樂」已經滿週歲,堂堂

New Quanta, New Music, New Vision

、年輕、創意 新視界

2011 Quanta Music Festival

Love and Life of Tchaikovsky

一位偉大藝術家的回憶

柴科夫斯基的愛與生

2

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

柴科夫斯基

協奏曲之夜柴科夫斯基

室內樂之夜

8.318:30週三 8.418:30

週四

柴科夫斯基

小提琴協奏曲、第四號交響曲、

弦樂四重奏、鋼琴三重奏

廣藝愛樂首席弦樂四重奏+

吉他博士柯懿芳

黃東漢指揮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

張惠妮:吉他五重奏《五言詩》

首席Alexey Bruni大提琴首席Alexander Gotgelf鋼琴家Leonid Ogrinchuck跨海激情演出

柴科夫斯基經典力作

兩部台灣作曲家新作+

1

三步併作兩步;急促而踏實。

寫於廣藝愛樂一週歲

時間過得好快,在節目冊付梓催促聲中,才猛然醒覺,「廣藝愛樂」已經滿週歲,堂堂

跨入第二年。當初模糊的、衝動的理念,綻放出第一朵令人驚豔的花朵,而第二年則要昂

首展枝、証明延續發展的生命力。

「廣藝愛樂節」是廣藝愛樂每年活動的高峰。除推出每年最精華的主場節目之外,也與

國外大師相聚,琢磨精進,更是委託創作發表亮相的時機,可說充滿了緊張、精采與期待。

去年音樂節結束後,蒙來訪音樂大師,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Russian National Orchestra)首席布魯尼(Alexey Bruni)首肯,同意擔任廣藝愛樂藝術顧問,為樂團藝術水準的提昇,提供了

有力的支持。今年他特地與大提琴首席(Alexander Gotgelf)一同來台助陣,可謂如虎添翼。

今年音樂會以永恆的柴科夫斯基為題,他的作品不管是對樂團、對聽眾、對音樂節而言,都

是必經的洗禮。我也希望透過幾部經典作品的排練和演出,能讓樂團脫胎換骨。

委託創作,是廣藝愛樂的另一個重頭戲。繼去年第一部作品王倩婷的《舞動四季》之後,

今年一共有四部委託創作問世。除巨彥博為2011年世界管樂年會(2011 WASBE Conference)寫作

的中西樂器管弦樂曲《華彩》,已經於7月17日在嘉義發表之外,在愛樂節期間還要發

表洪千惠的管弦樂曲《紅顏》、張惠妮的吉他五重奏《五言詩》以及冉天豪的管弦樂曲

《大稻埕進行曲》。對於每部作品,我都抱著極高的期望,希望每部作品都有永續的生

命力,並盼望當中出現足以和歷史經典等量齊觀的作品,那就是比中樂透還開心的事情。

雖然急促,但是廣藝愛樂今年的活動量和去年相較,是呈幾倍數成長的。藝術是千年

大業,但人生苦短,夜遊尚待秉燭;三步併作兩步,不是踉蹌,而是逐興而行。今年花苞已

點放,且待明年花團錦簇,吾等舉杯悠遊。

廣藝基金會 執行長

執行長的話

2

2011 Quanta Music Festival

New Quanta, New Music, New Vision

、年輕、創意 新視界

23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柴科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f小調,作品36P. I. Tchaikovsky : Symphony No.4, in f minor, Op. 36

Hong Qian-Hui: Orchestral Overture(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

張惠妮:吉他五重奏《五言詩》(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柴科夫斯基:鋼琴三重奏《 紀念一位偉大藝術家 》,a小調,作品50

演出者:

布魯尼,小提琴 / 奧格林丘克,鋼琴 / 戈特蓋爾夫,大提琴

Alexey Bruni, Violin / Leonid Ogrinchuk, Piano / Alexander Gotgelf, cello

柴科夫斯基:第一號弦樂四重奏,D大調,作品11

演出者:

柯懿芳,吉他

廣藝愛樂首席四重奏(蔡耿銘+吳宏哲+趙怡雯+黃盈媛)

P. I. Tchaikovsky: String Quartet No.1, in D major, Op.11

Yifang Ko,Guitar Quanta Philharmonic String Quarte

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5

中場休息

中場休息

P. I. Tchaikovsky :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35

Alexey Bruni, Violin / Tony Huang, Conductor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曲目 Programme

柴科夫斯基協奏曲之夜

18:30 廣藝廳8/3 三

演出者:

Encore:

布魯尼,小提琴 / 黃東漢 指揮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18:30 廣藝廳

柴科夫斯基室內樂之夜

8/4 四

P. I. Tchaikovsky: Piano Trio 〝In Memory of a Great Artist〞, in a minor, Op. 50

(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Chang Hui-Ni: Quintet for Guitar & String Quartet “Five-character Poem”

Tienhao Jan : Dadaocheng March冉天豪:《大稻埕進行曲》(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

4

柴科夫斯基1840年出生於伏爾加河流域的沃特金斯克,少年時被母親送入聖彼得堡

的法律學校就讀預備班。他在學校的成績不差,但是合唱團的演唱以及指揮活動、彈

奏鋼琴更讓他著迷。

法律學校畢業後,柴科夫斯基進入司法部工作,雖然表現稱職,但是音樂對他的誘

惑力愈來愈大。1862年,柴科夫斯基決定進入剛成立的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就讀。1865年,

從音樂學院畢業的柴科夫斯基得到院長尼可萊‧魯賓斯坦的青睞,成為剛成立的莫斯

科音樂學院音樂理論教師。

學者把柴科夫斯基的音樂創作約略分成四個時期。在音樂學院四年裡,柴科夫斯基

創作不少室內樂、管弦樂曲與鋼琴小品。雖然沒有什麼重要的作品,但是已經出現迥

異於前輩的旋律與風格特色。

1866年起,在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書的11年是柴科夫斯基音樂創作第二階段。

尼可萊‧魯賓斯坦知道柴科夫斯基的經濟拮据,不但讓柴科夫斯基暫時借住自己的寓

所,還鼓勵俄羅斯音樂協會多多演出柴科夫斯基的作品。

1876年12月,一個重要的女性出現在柴科夫斯基的生命中。當時柴科夫斯基的創作

遇到瓶頸,經濟上債台高築。在安東‧魯賓斯坦的引薦下,陌生的富孀梅克夫人決定

資助這個年輕人。

第二個影響柴科夫斯基一生的女人在次年4月出現。當時柴科夫斯基對自己的生活

非常不滿,而他認為改變的方式是建立家庭。曾經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唸書的米留科娃

出現了。她崇拜柴科夫斯基,給柴科夫斯基寫了一封又一封熱情洋溢的求愛信,兩個

月後,渴望改變生活的柴科夫斯基決定與米留科娃結婚。

撰文:陳效真

柴科夫斯基的愛與生Love and Life of Tchaikovsky

大自然對於俄羅斯的藝術家有著無法抵抗的誘惑力,柴

科夫斯基也不例外。「在每一片葉子,每一朵花兒裡,我看

見而且理解到某種無法接近的美。這種美能讓人平靜下來,而

且對生命充滿了熱愛。」柴科夫斯基說。

柴科夫斯基以他的感性、天生敏感的個性,以抒情眼光

去感受、看待大自然,把個人最原始的體會與情感寫進音樂。

這些直接來自內心的真誠聲音讓柴科夫斯基在俄羅斯作曲家

中獨樹一格;提到俄羅斯作曲家,許多人首先想到的名字,

就是柴科夫斯基。

5

新婚生活只維持兩個月,柴科夫斯基就因為受不了米留科娃的精神病徵兆而逃家。

梅克夫人應允提供一筆錢讓柴科夫斯基的生活無虞,安排柴科夫斯基到國外旅行、養

病與開拓視野,建議他離開教職。梅克夫人的資助讓柴科夫斯基在1880年代開創出耀眼

的成績,成為聞名於歐美的知名作曲家。但是,梅克夫人突然在1890年9月寫了封冷漠

的信給柴科夫斯基,表明自己破產,無法再資助柴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驚訝萬分,完

全不明白為什麼。他緊急給梅克夫人回信,但是收不到任何回音。

當時柴科夫斯基的收入已經相當不錯,根本不需要梅克夫人的錢。但是對於柴科夫

斯基來說,與十多年來未曾正式謀面的梅克夫人往來,精神意義遠高於金錢上的意義。

梅克夫人為什麼要突然斷絕與柴科夫斯基的關係呢?真正的原因至今仍然是個謎。

喜愛大自然的柴科夫斯基在鄰近莫斯科的克林租了一棟房子,過著忙碌的創作與旅

行生活。1893年11月2日,柴科夫斯基的弟弟發現躺在床上的哥哥有些不對勁兒。柴科

夫斯基說,似乎是涼水喝多的老毛病,拒絕弟弟請醫生的提議。那天中午,依舊不舒

服的柴科夫斯基沒有吃午餐,只是倒了杯冷水來喝。但是這杯水出了問題,柴科夫斯

基從傍晚開始發高燒。1893年11月6日清晨,柴科夫斯基死於霍亂。

柴科夫斯基出生在俄羅斯社會急速變化的年代。音樂上,結合音樂家與愛好者的組

織「愛樂社」讓音樂進入平民的生活,葛令卡與「五人團」把俄羅斯傳統歌曲結合了

西歐音樂創作手法,開啟俄羅斯國民樂派的先河。

離開莫斯科音樂學院前,柴科夫斯基的方向與「五人團」非常相近,但是相較於當

時崇尚比較樸素的配器手法,柴科夫斯基明顯偏向浪漫的配器方法讓他在當時俄羅斯

作曲家獨樹一格,不認同的人批評他「太歐洲化了」。

離開莫斯科音樂學院後,柴科夫斯基的方向出現重大轉變。雖然第四號交響曲仍然

引用俄羅斯民謠,但是內容卻愈來愈個人化,不是「五人團」追求以「客觀」來表現

俄羅斯的素材。

柴科夫斯基個性敏感而且神經質,但是這樣的特質讓他有能力仔細觀察與體會生活

中的各種情感,把他的感性與抒情化為音符。這也是柴科夫斯基之所以為柴科夫斯基,

以及他帶給後世俄羅斯作曲家無法磨滅的影響。

6

曲目解說 撰文:陳效真Program Notes

「紅顏」---也許可說是一種美好的容顏,也可能是一段珍貴的友誼,但,對我而言,

那就是一種真、善、美的象徵。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形容的是紅顏的美貌,而

俄羅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一生受著梅克夫人的照顧,則是紅顏知己的經典。

希望透過散文式的音樂結構與東方式的音樂語彙,將這樣的精神傳達出來。在此,

感謝廣藝基金會的委託創作,更因他們為藝文界所做的努力而感動,對我而言,那亦

是一種真、善、美的境界。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

1877年末,柴科夫斯基在瑞士聽到拉羅《西班牙交響曲》後,深深被小提琴與管弦

樂團的組合吸引,試著也來寫一首小提琴協奏曲。作品完成後,柴科夫斯基把手稿寄

給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小提琴教授奧爾,沒想到奧爾把手稿退回,表示這是一部無法演

奏的作品。

小提琴家布羅茨基是第一個願意接受挑戰的人,他說服指揮家漢斯‧李希特在

1881年把樂曲排入維也納愛樂的樂季節目裡。不過,這次演出只有一次彩排,而且大

部分時間都花在訂正抄譜員犯的錯誤上。演出後,聽眾為布羅茨基的表現鼓掌,作品

本身卻招來噓聲。布羅茨基仍舊不放棄,他帶著它繼續到歐洲各地巡迴演出。漸漸地,

它開始得到愛樂人士的青睞,連一開始不看好的奧爾也把它納入自己的曲目。

奧爾一開始評估這部小提琴協奏曲「無法演奏」的說法雖然稍嫌誇張,但也不是沒

有理由。美國音樂理論家維努斯指出,與其說是美妙的旋律,欣賞柴科夫斯基小提琴

協奏曲的樂趣其實是在觀看小提琴家的技巧。這部協奏曲交融了抒情性與使人目眩的

技巧,使得它在20世紀以降的小提琴曲目裡佔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樂章沒有完整的呈示部。獨奏在一小段引奏後,輕描淡寫的唱出著名的主題。經

過逐漸複雜緊湊的變奏後,富歌唱性的第二主題接著登場。接著是令人瞠目結舌的發

展部,柴科夫斯基使用了衝擊性的小提琴技巧。在海飛茲時代,這段音樂常被演奏成

不可思議的混合音塊,但現代多用更細巧的手法把它演奏得華美而不刺耳。

第二樂章相當優美,深情的木管透露出濃厚的悲歌情調。小提琴獨奏在弦樂和法國

號伴奏下,幽幽唱出瞑想般的樂句。

在樂聲沒有中斷的情況下,樂團幾近粗野的帶入一個激烈、狂熱的舞蹈般的節奏,

小提琴獨奏在輪旋曲式上翻轉跳躍,整個第三樂章充分顯示柴科夫斯基運小提琴用技

巧的靈巧和光彩。樂曲在令人目眩神迷的快板中,乾淨俐落的以強奏結束。

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5

7

柴科夫斯基:F小調第四號交響曲,作品36

冉天豪:《大稻埕進行曲》

「仁慈的娜捷日達‧菲拉列托芙娜女士:我由衷感謝您所寫那麼慈愛動聽的話語。一個音樂家,一個失望和失敗阻礙著他的前途的音樂家,知道世上竟然有像您這樣的少數人,如此忠誠愛好著音樂,這是一種安慰。」1876年12月30日,幾乎因為貧困而打算放棄音樂的柴科夫斯基收到一位陌生女士的來信後,立刻給她回覆這封短箋,開始兩人長達14年的書信往來。 這位女士就是梅克夫人。在安東‧魯賓斯坦的引薦下,她決定資助這個能用音樂「使我生活愉快且舒適」的年輕人。

第四號交響曲,這是今冬開始的,這部曲子我非常想獻給您,因為我知道您在裡面一定能發現您內心的情感和思想的回聲。」梅克夫人同意接受題獻,卻不願意名字標在樂譜上,因此柴科夫斯基應允只在上面題著「獻給我最好的朋友」。

寫給梅克夫人的長信中親自剖析這一部交響曲。

在柴科夫斯基的構思裡,第一樂章的銅管就像讓人無法幸福的命運之神。雖然生活中也有甜蜜美妙的夢幻,但是命運之神會毫不留情的把你喚醒。第二樂章則是表現另一方面的苦難,就像黃昏的時想起青年時期,「知道這些回憶已經一去不復返……你悔恨著過去……記起許多事情……但這些都已經沉浸到過去裡。」

「第三樂章沒有表現什麼特定的情感,」柴科夫斯基表示。就像喝酒後既不快樂、也不憂愁的情感,「心靈是空空的,忽然看到一些奇怪的圖案……他們都和現實沒有關係。」而第四樂章「如果你在自己身上找不到快樂時,那就到別處去找吧,到人民中間去,他們知道麼好好利用時間,怎麼去享受。我寫出了農民的節日。而你剛在快樂的情景中忘記自己時,無情的命運之神又出現了,他讓你想起自己……你在這裡看到單純的快樂,你走到這些快樂裡,於是生活就變得好受了。」

波麗露啊山水亭,自由的思想尚時興, 文學歌謠美術和電影,無論啥麼,阮是攏莫驚。 攏莫驚,攏莫驚,文明的腳步踏乎定, 汝是台北城外,繁華世界的現代大稻埕。 二十世紀向前行,文明走入台北城, 美麗花都的形影,要和東京拼輸贏!

受到1932年電影「桃花泣血記」同名主題曲的啟發,青年作曲家鄧雨賢決定開始譜寫屬於台灣人的現代歌謠,歷史性的《大稻埕進行曲》於焉誕生。此曲在2007年之前長期失傳,而在《四月望雨》這齣台灣音樂劇中,由作曲家冉天豪重新譜寫,描繪對早年繁華花都台北的遙想之情。2011年,受廣藝基金會委託,冉天豪將自己創作的《大稻埕進行曲》歌曲改寫成管弦樂版本。

1877年5月13日,柴科夫斯基在向梅克夫人借貸的信中順帶提到「我現在正忙著寫

交響曲於次年2月22日在莫斯科首演,由安東‧魯賓斯坦指揮。柴科夫斯基在事後

曲目解說 Program Notes

8

曲目解說

張惠妮:五重奏-為吉他與弦樂四重奏《五言詩》

柴科夫斯基:D大調第一號弦樂四重奏,作品11

1871年3月28日,莫斯科音樂學院年輕教授柴科夫斯基因為經濟拮据,籌辦了一場音

樂會向聽眾介紹自己新近完成的作品。除了期望能吸引愛樂者的注意,柴科夫斯基也渴

望這場音樂會能為自己微薄的收入增加一點點及時雨。音樂會的反應相當好,曲目包括

幾首歌曲、鋼琴小品以及第一號弦樂四重奏。第一號弦樂四重奏是柴科夫斯基早年的佳

作,也是柴科夫斯基三首弦樂四重奏裡,最受愛樂者喜愛的一首。雖然從中可以聽出舒

伯特的影響,但是音樂語言完完全全屬於柴科夫斯基,充滿濃濃的俄羅斯風味。

第一樂章以傳統的奏鳴曲式寫成,兩個主題都帶有當時柴科夫斯基相當著迷,而且

下功夫搜羅的俄羅斯民謠風格。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是柴科夫斯基最受喜愛的作品

之一,現在經常被改編成樂團搭配各種獨奏樂器的版本。當尼可萊‧魯賓斯坦在1876年12月演奏這個樂章給大文豪托爾斯泰聽的時候,托爾斯泰還流下感動的淚水。樂章一開

始是一段簡單但是憂鬱的旋律。據說,這段旋律來自兩年前,柴科夫斯基在妹妹位於卡

明卡的家中聽到的俄羅斯民謠。在大提琴半音撥奏下,由第一小提琴吟唱出的第二主題

則是由柴科夫斯基原創。

第三樂章以舞曲般的節奏寫成,中段部分的旋律雖然更加嬉鬧諧謔,和弦依舊保持

著先前的張力。第四樂章同樣由兩個主題組成,第一主題比前三樂章的任一主題都更歡

樂,甚至帶有節慶的氣氛。抒情而且帶有典型俄羅斯風格的第二主題由中提琴奏出,與

第一主題形成強烈的對比。

五言(five-character)是中國詩主要創作形式之一,透過五個字的組合,詩人們適切

的傳達心情、意境,欣賞者藉著簡潔而富律動感的文字,勾勒出空間、時間,成為生

動的畫面。在本作品中,作曲者從唐詩節錄取材,將詩中的情境轉化成音樂的素材,

成為五幅用樂音描繪的畫面。而全曲又以G-R-A-C-E一字串聯,成為五個情景主題發

想的核心,分述如下:

Garden Rain Aroma Couple Eternity

Program Notes

八月蝴蝶來 雙飛西園草(李 白)

星垂平野闊 月湧大江流(杜 甫)

荷風送香氣 竹露滴清響(孟浩然)

微雨靄芳原 春鳩鳴何處(韋應物)

蘭葉春葳蕤 桂華秋皎潔(張九齡)

Quintet for Guitar & String Quartet “Five-character Poem”

情景(一)scene 1 :情景(二)scene 2 :情景(三)scene 3 :情景(四)scene 4 :情景(五)scene 5 :

9

曲目解說

柴科夫斯基:A小調鋼琴三重奏《紀念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作品50

莫斯科音樂學院創辦人尼可萊‧魯賓斯坦是柴科夫斯基的老師,也是早年推廣柴科

夫斯基作品的重要人物之一。由於尼可萊‧魯賓斯坦的引薦,梅克夫人才答應幫助決定

全力投入音樂工作的柴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曾經告訴尼可萊‧魯賓斯坦:「如果俄羅

斯沒有你,我的作品就註定要受到曲解了。」因此,當45歲的尼可萊‧魯賓斯坦於1881年逝世巴黎時,對於柴科夫斯基不啻為重大的打擊,他立刻從莫斯科奔到巴黎只為了見

恩師最後一面。

在寫給梅克夫人的信中,柴科夫斯基提到:「您還記得有一次向我提議寫一部鋼琴、

小提琴與大提琴的三重奏嗎?也許您還記得當時我的回覆,我說我討厭這樣的組合。但

是現在,我決定試一試。我已經寫了一點,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完成,也不知道會不會成

功,但是我希望能照著草稿繼續寫下去。」「希望您相信,我之所以向自己不喜歡的樂

器組合讓步,唯一的理由就是希望您快樂,並且嘗試把我的樂思以陌生的方式表現出來,

克服一切困難。再加上我知道這樣做您一定很高興,這就更加讓我產生靈感。」

「當然,開始要花點心思才能熟悉這樣的組合,但是這個工作卻讓我感到興趣,而且我

心裡想著這一定會讓您高興。」

1882年2月9日,柴科夫斯基以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完成這部「為了使梅克夫人感高

興」的鋼琴三重奏,上面題著「紀念一位偉大的藝術家」。雖然柴科夫斯基沒有寫明這

位藝術家是誰,但是大家都明白是紀念逝世將滿一年的尼可萊‧魯賓斯坦。輓歌般的曲

調彷彿在訴說失去朋友的悲傷。經過幾次修改後,作品於1882年3月2日在莫斯科由塔涅

耶夫(鋼琴)、格爾季馬利(小提琴)與費茨恩哈根(大提琴)做私人演出,同年10月18日正式公開亮相。

Program Notes

10

大賽與巴黎提博國際小提琴大賽中獲獎,1979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任教。他能演奏的小提琴協奏曲多達35首,曾經以獨奏家身份在世界各地與著名樂團合作或舉辦獨奏會。蘇聯解體前,布魯尼擔任由斯韋特拉諾夫(Evgeny Fyodorovich Svetlanov,1928-2002)出掌音樂總監的蘇聯國立交響樂團(USSR State Symphony Orchestra)首席長達九年,1990年與普雷特涅夫一同創辦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目前為該團首席。

收錄他從1980年到其中一支在十八世紀末移居俄羅斯。在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俄羅斯

期間,安東尼奧‧巴洛弗歐‧布魯尼(Antonio Baroffio Bruni,1762-1825)因為參與設計聖彼得堡一些著名的建築物來到俄羅斯,目前在聖彼得堡附近的帕弗洛斯克還可以看到

安東尼奧‧巴洛弗歐‧布魯尼設計的建築物。安東尼奧的兒子菲奧多爾‧布魯尼

(Fyodor Antonovich Bruni,1799-1875)的成就比父親更高。聖彼得堡聖以撒大教堂圓頂上的油畫就是菲奧多爾‧布魯尼的作品。

詩人,1999年出版個人詩集《在我面前的一張白紙》,收錄他從1980年到1990年代末期的詩作。

布魯尼(Alexey Bruni)

曾經在全俄羅斯、全蘇聯與國際音樂比賽中獲獎。

合作,包括莫斯科交響樂團、莫斯科愛樂,也是「莫

斯科名家室內樂團」創團團員,1990年加入俄羅斯國

家管弦樂團。

戈特蓋爾夫(Alexander Gotgelf)

琴,1963年來到莫斯科,在莫斯科音樂學院附屬中央

音樂學校認識幾年後接著入學的普雷特涅夫(Mikhail Vasil'yevich Pletnev,1957-),兩人常在一起合奏。當年布

魯尼和普雷特涅夫不像一般年輕人把微薄的薪水花

在享樂上,而是拿來購買新的樂譜。對音樂的狂熱

也讓兩人興起組織學校樂團的念頭,或許這個經驗

對於創辦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 (Russ ian Nat iona l Orches t ra )有所幫助。

1954年出生於俄羅斯坦波夫,6歲開始學習小提

演奏家簡歷

布魯尼於1984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獲得學位,曾經在義大利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

布魯尼出身俄羅斯聲望十分顯赫的家族。這支家族原本居住在瑞士的義大利家庭,

布魯尼是俄羅斯政府所頒授的「俄羅斯功勳藝術家」。除了音樂,布魯尼也是位

1948年出生於莫斯科,畢業於格涅辛音樂學校,

戈特格爾夫從1969年開始與俄羅斯各大重要樂團

11

1951年出生於俄羅斯莫斯科,奧格林丘克五歲開始

學習鋼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師從瑙莫夫 ( Lev Naumov,1925-2005),並且在音樂學院完成研究生課程。

  

奧格林丘克經常在俄羅斯、歐洲各地演出與教學,

並且在1998年擔任日內瓦國際音樂演奏大賽(Concours International d'Execution Musicale, Geneve)評審。1978年起,奧格林丘克開始與布魯尼在獨奏會上合作,至今長

達三十多年。目前奧格林丘克任教於莫斯科格涅辛音

樂學校,1990年起擔任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鍵盤手。

自幼受教於方銘健教授,於1998年以優異的成績

甄試保送進入天主教輔仁大學音樂系,期間曾獲全國

吉他大賽重奏組第二名以及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吉他獨

奏組第三名。在順利取得音樂學士及碩士學位後赴美

深造,2009年取得音樂藝術博士學位。是國內少數的

女性新銳古典吉他演奏家,也是台灣目前最年輕的吉

他博士。現任教於桃園縣立南崁高中音樂班,並積極

參與不同類型演出。

奧格林丘克(Leonid Ogrinchuk)

柯懿芳(Yifang Ko)

  在室內樂演出上,戈特格爾夫合作過的夥伴包括伊格爾‧奧伊斯特拉赫

(Igor Oistrakh,1931-)普雷特涅夫、布魯尼、奧格林丘克、沙霍夫斯卡雅(Natal ia Shakhovskaya,1935-)等人。英國唱片公司「Cello Classics」曾經在2002年發行「大提琴

演奏的偉大片刻」專輯,收錄卡薩爾斯 (Pablo Casals,1876-1973)、佛爾曼 (Emanuel Feuermann,1902-1942)、皮亞季格爾斯基 (Gregor Piat igorsky,1903-1976)、沙弗蘭

(Daniel Shafran,1923-1997)、麥斯基 (Mischa Maisky,1948-) 等人,以及戈特格爾夫在第五

屆柴科夫斯基大賽演奏的沙波林 (Yuri Shaporin,1887-1966)《詼諧曲》錄音。

目前戈特格爾夫任教於國立伊波利托夫─伊凡諾夫音樂學校樂團弦樂器教研室,並

且擔任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大提琴首席。

重要作品:

2011年與紅樹林弦樂四重奏與迷火佛朗明哥舞團在台中中興堂、台北中山堂演出

吉他五重奏。2010年四月於國家演奏廳舉行「吉他?有懿思!」之古典吉他音樂會,

大獲好評,被日本之《現代吉他雜誌》關注並刊登於六月號。2005年錄製呂昭炫老師

吉他三重奏作品「三個女孩的探戈」之有聲出版品。

12

洪千惠(Chien-Hui Hung)

冉天豪(Tienhao Jan)

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原國立藝術專科學校),

曾隨馬水龍教授、盧炎教授修習理論作曲,隨朱宗

慶教授、郭光遠老師學習打擊樂。1987年獲教育部

留法獎學金,赴法國巴黎師範音樂學院 (L’Ecloe Normale de Musique de Paris)深造,師事日裔作曲家

平義久(Yoshihisa Taïra)先生,並於1991年獲得高級作

曲家文憑(Diplôme Supérieur de Composition)。1991年10月考入法國國立布隆尼音樂院 (Conservato i re National de Boulogne)

1969年生於台灣彰化。1995年畢業於國立藝術學

院(現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研究所作曲組。先

後跟隨作曲家林進祐、潘皇龍、盧炎學習作曲。

2000年8月,獲教育部遴選為巴黎國際藝術村駐村人

員,赴法創作進修一年,並跟隨國立巴黎高等音樂

學院(CNSM de Paris)作曲教授Guy Reibel學習。目前

任教於台灣神學院,並擔任華岡藝校及蘭陽女中舞

蹈班音樂伴奏老師、士林靈糧堂崇拜部節慶組音樂

同工。

1973年生於台北,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英語系,

現為全職音樂創作者。2001年開始投入中文音樂劇

作曲與監製,至今已完成七部原創作品與三部改

編作品,原創作品包括音樂時代《四月望雨》、

《世紀回眸.宋美齡》、《隔壁親家》、《渭水

春風》等,改編作品包括《魔笛狂想》、《小紅

帽狂想曲》、《睡美人》。戲劇配樂作品則有果

陀劇場《公寓春光》。2006年底與劇場同好成立「

天作之合」,首創華人世界中文音樂劇沙龍,演

唱全場冉天豪音樂劇作品選粹。1994年開始從事合

唱編曲,至今已有超過六十首作品發表,現為台

北愛樂合唱團特約編曲。

樂院(Conservatoire National Supérieur de Musique de Paris)作曲班,隨邦卡(Alain Bancquart)先生和梅凡諾(Paul Méfano)先生學習理論作曲,並隨肯尼(Laurent Cuniot)先生

學習電子音樂。1995年獲頒作曲家文憑(Diplôme Supérieur de Composition)。

張惠妮(Huini Chang)

隨札巴爾(Zbar)先生學習電子音樂。1992年考入法國國立巴黎音

作曲家簡歷

13

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畢業後赴美攻讀管弦樂指揮

碩士,先後進入University of Michigan以及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指揮班就讀,2007年取得管弦樂指揮

碩士返台

2009 -10年受邀擔任國家交響樂團客席助理指揮

2010年獲選擔任兩廳院歌劇坊指揮

現任廣藝愛樂管弦樂團常任指揮並致力於新世代華

人音樂的探索。

黃東漢 樂團指揮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碩士班碩士,主修小

提琴及指揮。小提琴師事林勝雄、楊仁傑、饒佳林、

涂惠民及王彥驊老師;指揮師事張大勝教授與廖年

賦教授。曾任台北縣交響樂團及台北世紀交響樂團

首席,並曾獲選擔任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及國家交響

樂團協演團員。目前為台北世紀交響樂團及新北市

交響樂團團員,並擔任台北世紀青少年管弦樂團、

台北世紀少年弦樂團、凡響管絃樂團、台北市大安

國中絃樂團及台北市新生國小絃樂團指揮。

吳宏哲 第二小提琴首席

目前任教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及國立台灣藝術大

學現為普羅藝術家樂團首席、世紀交響樂團首席、

廣藝愛樂管弦樂團首席

2009年

擔任維也納太平洋青年樂團首席兼任

團長,期間與維也納愛樂首席Rainer Honeck在維也納音樂節合作演出巴哈d小調雙小提琴協奏曲,並受邀華沙夏

季音樂節擔任獨奏演出Vivaldi《四季》

2009年9月

2002-2008年

與鋼琴家盧易之和台北縣立交響樂團合

作演出孟德爾頌雙協奏曲

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

小提琴演奏博士

2006年與凡響音樂工作室合作,演出並錄製舞劇【水鬼與城隍爺】,入圍2007年金曲獎最佳演奏專輯獎項。2011年擔任音樂劇【木蘭少女】樂團首席。

蔡耿銘 樂團首席

14

趙怡雯為茱莉亞學院一百年以來首位華人中提

琴博士。2000年她赴紐約攻讀碩士及博士,成為紐

約愛樂前中提琴首席Paul Neubauer及茱莉亞中提琴

部門主席Samuel Rhodes門下弟子,室內樂師承Toby Appel與茱莉亞弦樂四重奏。2005年趙怡雯以最低

年限三年取得博士學位;在台灣求學期間她受教

於恩師陳永清、黃國寶、楊瑞瑟、何君恆、梁建

楓教授。

八歲由湯平正老師啟蒙,先後師事高不平、張

正傑老師。1997年赴德國深造,於 2002年取得德

國國立岱特摩音樂院(Hochschule fuer Musik Detmold)演奏家碩士文憑,師承1966年柴可夫斯基大賽首

獎得主,俄籍Karine Georgian教授。接著於2004年取得舒曼音樂院(R.Schumann Hochschule Düsseldorf)最高演奏家文憑(Konzertexamen)師承德籍

Johannes Goritzki教授。

黃盈媛 大提琴首席

返台後趙怡雯積極投入國內外音樂體系:2007年應邀出席中國「中提琴藝術節」,

於上海音樂院、北京中央音樂院舉行一系列演講、大師課與獨奏會;2008年受邀赴紐

約大學(NYU)及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OU)音樂及表演藝術系指導大師課;2009年9月擔

任台北愛樂管弦樂團中提琴首席,赴中國巡演;2010年為奇美「數位典藏計畫」第三

期錄製唱片,並擔任廣藝愛樂中提琴首席。2011年9月起將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

任教。

返國後即擔任長榮交響樂團大提琴副首席一職(2004年至2009年),除隨團常態性演

出之外,並定期舉辦個人獨奏會,更受邀參與許多音樂團隊演出:廣藝愛樂管弦樂團、台

北愛樂、樂興之時管絃樂團、台灣弦樂團、普羅藝術家室內樂團等常任客席演奏家。

2008年與長榮交響樂團協奏演出柴科夫斯基 -《洛可可主題變奏曲》。

2011年與春之聲管弦樂團協奏演出愛爾加大提琴協奏曲。

目前任教於各大音樂班,並致力於古典、流行跨界多元化的各類演出形態。

2011年7月發行首張個人演奏專輯

趙怡雯 中提琴首席

-「弦轉俄羅斯」。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15

黃東漢樂團指揮

蔡耿銘

吳宏哲

趙怡雯

廖珮如

林巧兒

陳怡君 孫慧學

第一小提琴

第二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黃盈媛

張友瑞 王致翔 林文惠 唐 震 路耀祖 陳又寧 張暐姍 曾臺衍 李承宗 許家誠 沈韶杰 郭庭竹 林姮妤

蘇子茵 蘇堯君 黃圓媛 林麥麥 洪麥軒 吳思潔 郭洹佐 吳建鋒 張涵昀 蔡曜宇 戴佑如

徐曉虹 楊凱甯 袁繹晴 曾怡嘉 藍玉青 何佳珍 曾慶琳 甘威鵬 涂弦慶

劉涵 丁莉齡 周彥華 李毓寧 楊于萱 顏瑋廷 楊雅如

倉明靜 林聖蓓 羅琬臻 林韋滇 賴彥嘉

低音大提琴

短 笛

長 笛

李斐雯 朱貞吟雙簧管

謝介豪 邱嘉怡豎 笛

陳郁潔 陳冠蓉低音管

楊朝翔低音號

鄭凱文

王瑋婷 廖韋旭 鄭雅心

定音鼓

擊 樂

程筑卿 陳映築 邱怡屏 賴人瑄

陳建安 黃盈綺

法國號

小 號

劉怡真 林瑤婷 郭沐盈長 號

樂團首席 聲部首席

16

榮譽團長:

團長兼藝術總監:

副 團 長:

行政總監:

專案執行:

行政專員:

特約文案:

音響執行:

技術執行:

董 事 長:

董 事:

執 行 長:

副執行長:

技術顧問:

樂團組織

廣藝基金會

行政部

節目部

行銷部

網路媒體部

主辦單位

特別感謝

經理 陳郁敏

專員 羅秀蘭 簡榕君

主任 黃乃娟

專員 鄭涵文 陳思婷

經理 楊佩芬

專員 盧崇瑋 李珮銓

總監 胡福財

專員 陳偉溢

林百里

楊忠衡

徐昭宇

陳志昇

陳思婷

林蕙潔、劉珈儀、林素寬、鍾季原、李良傑

陳效真

唐宋專業舞台音響燈光工程公司

太和藝術製作有限公司

林百里

朱宗慶 林懷民 林谷芳 胡乃元 劉岠渭 賴聲川(依筆畫排列)

楊忠衡

徐昭宇

劉培能

2011廣藝愛樂節

Page 9: Program Notes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New Quanta ...»£藝愛樂/2011廣藝愛樂節目單.pdf · 時間過得好快,在節目冊付梓催促聲中,才猛然醒覺,「廣藝愛樂」已經滿週歲,堂堂

New Quanta, New Music, New Vision

、年輕、創意 新視界

2011 Quanta Music Festival

Love and Life of Tchaikovsky

一位偉大藝術家的回憶

柴科夫斯基的愛與生

2

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

柴科夫斯基

協奏曲之夜柴科夫斯基

室內樂之夜

8.318:30週三 8.418:30

週四

柴科夫斯基

小提琴協奏曲、第四號交響曲、

弦樂四重奏、鋼琴三重奏

廣藝愛樂首席弦樂四重奏+

吉他博士柯懿芳

黃東漢指揮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

張惠妮:吉他五重奏《五言詩》

首席Alexey Bruni大提琴首席Alexander Gotgelf鋼琴家Leonid Ogrinchuck跨海激情演出

柴科夫斯基經典力作

兩部台灣作曲家新作+

1

三步併作兩步;急促而踏實。

寫於廣藝愛樂一週歲

時間過得好快,在節目冊付梓催促聲中,才猛然醒覺,「廣藝愛樂」已經滿週歲,堂堂

跨入第二年。當初模糊的、衝動的理念,綻放出第一朵令人驚豔的花朵,而第二年則要昂

首展枝、証明延續發展的生命力。

「廣藝愛樂節」是廣藝愛樂每年活動的高峰。除推出每年最精華的主場節目之外,也與

國外大師相聚,琢磨精進,更是委託創作發表亮相的時機,可說充滿了緊張、精采與期待。

去年音樂節結束後,蒙來訪音樂大師,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Russian National Orchestra)首席布魯尼(Alexey Bruni)首肯,同意擔任廣藝愛樂藝術顧問,為樂團藝術水準的提昇,提供了

有力的支持。今年他特地與大提琴首席(Alexander Gotgelf)一同來台助陣,可謂如虎添翼。

今年音樂會以永恆的柴科夫斯基為題,他的作品不管是對樂團、對聽眾、對音樂節而言,都

是必經的洗禮。我也希望透過幾部經典作品的排練和演出,能讓樂團脫胎換骨。

委託創作,是廣藝愛樂的另一個重頭戲。繼去年第一部作品王倩婷的《舞動四季》之後,

今年一共有四部委託創作問世。除巨彥博為2011年世界管樂年會(2011 WASBE Conference)寫作

的中西樂器管弦樂曲《華彩》,已經於7月17日在嘉義發表之外,在愛樂節期間還要發

表洪千惠的管弦樂曲《紅顏》、張惠妮的吉他五重奏《五言詩》以及冉天豪的管弦樂曲

《大稻埕進行曲》。對於每部作品,我都抱著極高的期望,希望每部作品都有永續的生

命力,並盼望當中出現足以和歷史經典等量齊觀的作品,那就是比中樂透還開心的事情。

雖然急促,但是廣藝愛樂今年的活動量和去年相較,是呈幾倍數成長的。藝術是千年

大業,但人生苦短,夜遊尚待秉燭;三步併作兩步,不是踉蹌,而是逐興而行。今年花苞已

點放,且待明年花團錦簇,吾等舉杯悠遊。

廣藝基金會 執行長

執行長的話

2

2011 Quanta Music Festival

New Quanta, New Music, New Vision

、年輕、創意 新視界

23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柴科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f小調,作品36P. I. Tchaikovsky : Symphony No.4, in f minor, Op. 36

Hong Qian-Hui: Orchestral Overture(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

張惠妮:吉他五重奏《五言詩》(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柴科夫斯基:鋼琴三重奏《 紀念一位偉大藝術家 》,a小調,作品50

演出者:

布魯尼,小提琴 / 奧格林丘克,鋼琴 / 戈特蓋爾夫,大提琴

Alexey Bruni, Violin / Leonid Ogrinchuk, Piano / Alexander Gotgelf, cello

柴科夫斯基:第一號弦樂四重奏,D大調,作品11

演出者:

柯懿芳,吉他

廣藝愛樂首席四重奏(蔡耿銘+吳宏哲+趙怡雯+黃盈媛)

P. I. Tchaikovsky: String Quartet No.1, in D major, Op.11

Yifang Ko,Guitar Quanta Philharmonic String Quarte

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5

中場休息

中場休息

P. I. Tchaikovsky :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35

Alexey Bruni, Violin / Tony Huang, Conductor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曲目 Programme

柴科夫斯基協奏曲之夜

18:30 廣藝廳8/3 三

演出者:

Encore:

布魯尼,小提琴 / 黃東漢 指揮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18:30 廣藝廳

柴科夫斯基室內樂之夜

8/4 四

P. I. Tchaikovsky: Piano Trio 〝In Memory of a Great Artist〞, in a minor, Op. 50

(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Chang Hui-Ni: Quintet for Guitar & String Quartet “Five-character Poem”

Tienhao Jan : Dadaocheng March冉天豪:《大稻埕進行曲》(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

4

柴科夫斯基1840年出生於伏爾加河流域的沃特金斯克,少年時被母親送入聖彼得堡

的法律學校就讀預備班。他在學校的成績不差,但是合唱團的演唱以及指揮活動、彈

奏鋼琴更讓他著迷。

法律學校畢業後,柴科夫斯基進入司法部工作,雖然表現稱職,但是音樂對他的誘

惑力愈來愈大。1862年,柴科夫斯基決定進入剛成立的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就讀。1865年,

從音樂學院畢業的柴科夫斯基得到院長尼可萊‧魯賓斯坦的青睞,成為剛成立的莫斯

科音樂學院音樂理論教師。

學者把柴科夫斯基的音樂創作約略分成四個時期。在音樂學院四年裡,柴科夫斯基

創作不少室內樂、管弦樂曲與鋼琴小品。雖然沒有什麼重要的作品,但是已經出現迥

異於前輩的旋律與風格特色。

1866年起,在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書的11年是柴科夫斯基音樂創作第二階段。

尼可萊‧魯賓斯坦知道柴科夫斯基的經濟拮据,不但讓柴科夫斯基暫時借住自己的寓

所,還鼓勵俄羅斯音樂協會多多演出柴科夫斯基的作品。

1876年12月,一個重要的女性出現在柴科夫斯基的生命中。當時柴科夫斯基的創作

遇到瓶頸,經濟上債台高築。在安東‧魯賓斯坦的引薦下,陌生的富孀梅克夫人決定

資助這個年輕人。

第二個影響柴科夫斯基一生的女人在次年4月出現。當時柴科夫斯基對自己的生活

非常不滿,而他認為改變的方式是建立家庭。曾經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唸書的米留科娃

出現了。她崇拜柴科夫斯基,給柴科夫斯基寫了一封又一封熱情洋溢的求愛信,兩個

月後,渴望改變生活的柴科夫斯基決定與米留科娃結婚。

撰文:陳效真

柴科夫斯基的愛與生Love and Life of Tchaikovsky

大自然對於俄羅斯的藝術家有著無法抵抗的誘惑力,柴

科夫斯基也不例外。「在每一片葉子,每一朵花兒裡,我看

見而且理解到某種無法接近的美。這種美能讓人平靜下來,而

且對生命充滿了熱愛。」柴科夫斯基說。

柴科夫斯基以他的感性、天生敏感的個性,以抒情眼光

去感受、看待大自然,把個人最原始的體會與情感寫進音樂。

這些直接來自內心的真誠聲音讓柴科夫斯基在俄羅斯作曲家

中獨樹一格;提到俄羅斯作曲家,許多人首先想到的名字,

就是柴科夫斯基。

5

新婚生活只維持兩個月,柴科夫斯基就因為受不了米留科娃的精神病徵兆而逃家。

梅克夫人應允提供一筆錢讓柴科夫斯基的生活無虞,安排柴科夫斯基到國外旅行、養

病與開拓視野,建議他離開教職。梅克夫人的資助讓柴科夫斯基在1880年代開創出耀眼

的成績,成為聞名於歐美的知名作曲家。但是,梅克夫人突然在1890年9月寫了封冷漠

的信給柴科夫斯基,表明自己破產,無法再資助柴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驚訝萬分,完

全不明白為什麼。他緊急給梅克夫人回信,但是收不到任何回音。

當時柴科夫斯基的收入已經相當不錯,根本不需要梅克夫人的錢。但是對於柴科夫

斯基來說,與十多年來未曾正式謀面的梅克夫人往來,精神意義遠高於金錢上的意義。

梅克夫人為什麼要突然斷絕與柴科夫斯基的關係呢?真正的原因至今仍然是個謎。

喜愛大自然的柴科夫斯基在鄰近莫斯科的克林租了一棟房子,過著忙碌的創作與旅

行生活。1893年11月2日,柴科夫斯基的弟弟發現躺在床上的哥哥有些不對勁兒。柴科

夫斯基說,似乎是涼水喝多的老毛病,拒絕弟弟請醫生的提議。那天中午,依舊不舒

服的柴科夫斯基沒有吃午餐,只是倒了杯冷水來喝。但是這杯水出了問題,柴科夫斯

基從傍晚開始發高燒。1893年11月6日清晨,柴科夫斯基死於霍亂。

柴科夫斯基出生在俄羅斯社會急速變化的年代。音樂上,結合音樂家與愛好者的組

織「愛樂社」讓音樂進入平民的生活,葛令卡與「五人團」把俄羅斯傳統歌曲結合了

西歐音樂創作手法,開啟俄羅斯國民樂派的先河。

離開莫斯科音樂學院前,柴科夫斯基的方向與「五人團」非常相近,但是相較於當

時崇尚比較樸素的配器手法,柴科夫斯基明顯偏向浪漫的配器方法讓他在當時俄羅斯

作曲家獨樹一格,不認同的人批評他「太歐洲化了」。

離開莫斯科音樂學院後,柴科夫斯基的方向出現重大轉變。雖然第四號交響曲仍然

引用俄羅斯民謠,但是內容卻愈來愈個人化,不是「五人團」追求以「客觀」來表現

俄羅斯的素材。

柴科夫斯基個性敏感而且神經質,但是這樣的特質讓他有能力仔細觀察與體會生活

中的各種情感,把他的感性與抒情化為音符。這也是柴科夫斯基之所以為柴科夫斯基,

以及他帶給後世俄羅斯作曲家無法磨滅的影響。

6

曲目解說 撰文:陳效真Program Notes

「紅顏」---也許可說是一種美好的容顏,也可能是一段珍貴的友誼,但,對我而言,

那就是一種真、善、美的象徵。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形容的是紅顏的美貌,而

俄羅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一生受著梅克夫人的照顧,則是紅顏知己的經典。

希望透過散文式的音樂結構與東方式的音樂語彙,將這樣的精神傳達出來。在此,

感謝廣藝基金會的委託創作,更因他們為藝文界所做的努力而感動,對我而言,那亦

是一種真、善、美的境界。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

1877年末,柴科夫斯基在瑞士聽到拉羅《西班牙交響曲》後,深深被小提琴與管弦

樂團的組合吸引,試著也來寫一首小提琴協奏曲。作品完成後,柴科夫斯基把手稿寄

給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小提琴教授奧爾,沒想到奧爾把手稿退回,表示這是一部無法演

奏的作品。

小提琴家布羅茨基是第一個願意接受挑戰的人,他說服指揮家漢斯‧李希特在

1881年把樂曲排入維也納愛樂的樂季節目裡。不過,這次演出只有一次彩排,而且大

部分時間都花在訂正抄譜員犯的錯誤上。演出後,聽眾為布羅茨基的表現鼓掌,作品

本身卻招來噓聲。布羅茨基仍舊不放棄,他帶著它繼續到歐洲各地巡迴演出。漸漸地,

它開始得到愛樂人士的青睞,連一開始不看好的奧爾也把它納入自己的曲目。

奧爾一開始評估這部小提琴協奏曲「無法演奏」的說法雖然稍嫌誇張,但也不是沒

有理由。美國音樂理論家維努斯指出,與其說是美妙的旋律,欣賞柴科夫斯基小提琴

協奏曲的樂趣其實是在觀看小提琴家的技巧。這部協奏曲交融了抒情性與使人目眩的

技巧,使得它在20世紀以降的小提琴曲目裡佔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樂章沒有完整的呈示部。獨奏在一小段引奏後,輕描淡寫的唱出著名的主題。經

過逐漸複雜緊湊的變奏後,富歌唱性的第二主題接著登場。接著是令人瞠目結舌的發

展部,柴科夫斯基使用了衝擊性的小提琴技巧。在海飛茲時代,這段音樂常被演奏成

不可思議的混合音塊,但現代多用更細巧的手法把它演奏得華美而不刺耳。

第二樂章相當優美,深情的木管透露出濃厚的悲歌情調。小提琴獨奏在弦樂和法國

號伴奏下,幽幽唱出瞑想般的樂句。

在樂聲沒有中斷的情況下,樂團幾近粗野的帶入一個激烈、狂熱的舞蹈般的節奏,

小提琴獨奏在輪旋曲式上翻轉跳躍,整個第三樂章充分顯示柴科夫斯基運小提琴用技

巧的靈巧和光彩。樂曲在令人目眩神迷的快板中,乾淨俐落的以強奏結束。

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5

7

柴科夫斯基:F小調第四號交響曲,作品36

冉天豪:《大稻埕進行曲》

「仁慈的娜捷日達‧菲拉列托芙娜女士:我由衷感謝您所寫那麼慈愛動聽的話語。一個音樂家,一個失望和失敗阻礙著他的前途的音樂家,知道世上竟然有像您這樣的少數人,如此忠誠愛好著音樂,這是一種安慰。」1876年12月30日,幾乎因為貧困而打算放棄音樂的柴科夫斯基收到一位陌生女士的來信後,立刻給她回覆這封短箋,開始兩人長達14年的書信往來。 這位女士就是梅克夫人。在安東‧魯賓斯坦的引薦下,她決定資助這個能用音樂「使我生活愉快且舒適」的年輕人。

第四號交響曲,這是今冬開始的,這部曲子我非常想獻給您,因為我知道您在裡面一定能發現您內心的情感和思想的回聲。」梅克夫人同意接受題獻,卻不願意名字標在樂譜上,因此柴科夫斯基應允只在上面題著「獻給我最好的朋友」。

寫給梅克夫人的長信中親自剖析這一部交響曲。

在柴科夫斯基的構思裡,第一樂章的銅管就像讓人無法幸福的命運之神。雖然生活中也有甜蜜美妙的夢幻,但是命運之神會毫不留情的把你喚醒。第二樂章則是表現另一方面的苦難,就像黃昏的時想起青年時期,「知道這些回憶已經一去不復返……你悔恨著過去……記起許多事情……但這些都已經沉浸到過去裡。」

「第三樂章沒有表現什麼特定的情感,」柴科夫斯基表示。就像喝酒後既不快樂、也不憂愁的情感,「心靈是空空的,忽然看到一些奇怪的圖案……他們都和現實沒有關係。」而第四樂章「如果你在自己身上找不到快樂時,那就到別處去找吧,到人民中間去,他們知道麼好好利用時間,怎麼去享受。我寫出了農民的節日。而你剛在快樂的情景中忘記自己時,無情的命運之神又出現了,他讓你想起自己……你在這裡看到單純的快樂,你走到這些快樂裡,於是生活就變得好受了。」

波麗露啊山水亭,自由的思想尚時興, 文學歌謠美術和電影,無論啥麼,阮是攏莫驚。 攏莫驚,攏莫驚,文明的腳步踏乎定, 汝是台北城外,繁華世界的現代大稻埕。 二十世紀向前行,文明走入台北城, 美麗花都的形影,要和東京拼輸贏!

受到1932年電影「桃花泣血記」同名主題曲的啟發,青年作曲家鄧雨賢決定開始譜寫屬於台灣人的現代歌謠,歷史性的《大稻埕進行曲》於焉誕生。此曲在2007年之前長期失傳,而在《四月望雨》這齣台灣音樂劇中,由作曲家冉天豪重新譜寫,描繪對早年繁華花都台北的遙想之情。2011年,受廣藝基金會委託,冉天豪將自己創作的《大稻埕進行曲》歌曲改寫成管弦樂版本。

1877年5月13日,柴科夫斯基在向梅克夫人借貸的信中順帶提到「我現在正忙著寫

交響曲於次年2月22日在莫斯科首演,由安東‧魯賓斯坦指揮。柴科夫斯基在事後

曲目解說 Program Notes

8

曲目解說

張惠妮:五重奏-為吉他與弦樂四重奏《五言詩》

柴科夫斯基:D大調第一號弦樂四重奏,作品11

1871年3月28日,莫斯科音樂學院年輕教授柴科夫斯基因為經濟拮据,籌辦了一場音

樂會向聽眾介紹自己新近完成的作品。除了期望能吸引愛樂者的注意,柴科夫斯基也渴

望這場音樂會能為自己微薄的收入增加一點點及時雨。音樂會的反應相當好,曲目包括

幾首歌曲、鋼琴小品以及第一號弦樂四重奏。第一號弦樂四重奏是柴科夫斯基早年的佳

作,也是柴科夫斯基三首弦樂四重奏裡,最受愛樂者喜愛的一首。雖然從中可以聽出舒

伯特的影響,但是音樂語言完完全全屬於柴科夫斯基,充滿濃濃的俄羅斯風味。

第一樂章以傳統的奏鳴曲式寫成,兩個主題都帶有當時柴科夫斯基相當著迷,而且

下功夫搜羅的俄羅斯民謠風格。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是柴科夫斯基最受喜愛的作品

之一,現在經常被改編成樂團搭配各種獨奏樂器的版本。當尼可萊‧魯賓斯坦在1876年12月演奏這個樂章給大文豪托爾斯泰聽的時候,托爾斯泰還流下感動的淚水。樂章一開

始是一段簡單但是憂鬱的旋律。據說,這段旋律來自兩年前,柴科夫斯基在妹妹位於卡

明卡的家中聽到的俄羅斯民謠。在大提琴半音撥奏下,由第一小提琴吟唱出的第二主題

則是由柴科夫斯基原創。

第三樂章以舞曲般的節奏寫成,中段部分的旋律雖然更加嬉鬧諧謔,和弦依舊保持

著先前的張力。第四樂章同樣由兩個主題組成,第一主題比前三樂章的任一主題都更歡

樂,甚至帶有節慶的氣氛。抒情而且帶有典型俄羅斯風格的第二主題由中提琴奏出,與

第一主題形成強烈的對比。

五言(five-character)是中國詩主要創作形式之一,透過五個字的組合,詩人們適切

的傳達心情、意境,欣賞者藉著簡潔而富律動感的文字,勾勒出空間、時間,成為生

動的畫面。在本作品中,作曲者從唐詩節錄取材,將詩中的情境轉化成音樂的素材,

成為五幅用樂音描繪的畫面。而全曲又以G-R-A-C-E一字串聯,成為五個情景主題發

想的核心,分述如下:

Garden Rain Aroma Couple Eternity

Program Notes

八月蝴蝶來 雙飛西園草(李 白)

星垂平野闊 月湧大江流(杜 甫)

荷風送香氣 竹露滴清響(孟浩然)

微雨靄芳原 春鳩鳴何處(韋應物)

蘭葉春葳蕤 桂華秋皎潔(張九齡)

Quintet for Guitar & String Quartet “Five-character Poem”

情景(一)scene 1 :情景(二)scene 2 :情景(三)scene 3 :情景(四)scene 4 :情景(五)scene 5 :

9

曲目解說

柴科夫斯基:A小調鋼琴三重奏《紀念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作品50

莫斯科音樂學院創辦人尼可萊‧魯賓斯坦是柴科夫斯基的老師,也是早年推廣柴科

夫斯基作品的重要人物之一。由於尼可萊‧魯賓斯坦的引薦,梅克夫人才答應幫助決定

全力投入音樂工作的柴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曾經告訴尼可萊‧魯賓斯坦:「如果俄羅

斯沒有你,我的作品就註定要受到曲解了。」因此,當45歲的尼可萊‧魯賓斯坦於1881年逝世巴黎時,對於柴科夫斯基不啻為重大的打擊,他立刻從莫斯科奔到巴黎只為了見

恩師最後一面。

在寫給梅克夫人的信中,柴科夫斯基提到:「您還記得有一次向我提議寫一部鋼琴、

小提琴與大提琴的三重奏嗎?也許您還記得當時我的回覆,我說我討厭這樣的組合。但

是現在,我決定試一試。我已經寫了一點,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完成,也不知道會不會成

功,但是我希望能照著草稿繼續寫下去。」「希望您相信,我之所以向自己不喜歡的樂

器組合讓步,唯一的理由就是希望您快樂,並且嘗試把我的樂思以陌生的方式表現出來,

克服一切困難。再加上我知道這樣做您一定很高興,這就更加讓我產生靈感。」

「當然,開始要花點心思才能熟悉這樣的組合,但是這個工作卻讓我感到興趣,而且我

心裡想著這一定會讓您高興。」

1882年2月9日,柴科夫斯基以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完成這部「為了使梅克夫人感高

興」的鋼琴三重奏,上面題著「紀念一位偉大的藝術家」。雖然柴科夫斯基沒有寫明這

位藝術家是誰,但是大家都明白是紀念逝世將滿一年的尼可萊‧魯賓斯坦。輓歌般的曲

調彷彿在訴說失去朋友的悲傷。經過幾次修改後,作品於1882年3月2日在莫斯科由塔涅

耶夫(鋼琴)、格爾季馬利(小提琴)與費茨恩哈根(大提琴)做私人演出,同年10月18日正式公開亮相。

Program Notes

10

大賽與巴黎提博國際小提琴大賽中獲獎,1979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任教。他能演奏的小提琴協奏曲多達35首,曾經以獨奏家身份在世界各地與著名樂團合作或舉辦獨奏會。蘇聯解體前,布魯尼擔任由斯韋特拉諾夫(Evgeny Fyodorovich Svetlanov,1928-2002)出掌音樂總監的蘇聯國立交響樂團(USSR State Symphony Orchestra)首席長達九年,1990年與普雷特涅夫一同創辦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目前為該團首席。

收錄他從1980年到其中一支在十八世紀末移居俄羅斯。在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俄羅斯

期間,安東尼奧‧巴洛弗歐‧布魯尼(Antonio Baroffio Bruni,1762-1825)因為參與設計聖彼得堡一些著名的建築物來到俄羅斯,目前在聖彼得堡附近的帕弗洛斯克還可以看到

安東尼奧‧巴洛弗歐‧布魯尼設計的建築物。安東尼奧的兒子菲奧多爾‧布魯尼

(Fyodor Antonovich Bruni,1799-1875)的成就比父親更高。聖彼得堡聖以撒大教堂圓頂上的油畫就是菲奧多爾‧布魯尼的作品。

詩人,1999年出版個人詩集《在我面前的一張白紙》,收錄他從1980年到1990年代末期的詩作。

布魯尼(Alexey Bruni)

曾經在全俄羅斯、全蘇聯與國際音樂比賽中獲獎。

合作,包括莫斯科交響樂團、莫斯科愛樂,也是「莫

斯科名家室內樂團」創團團員,1990年加入俄羅斯國

家管弦樂團。

戈特蓋爾夫(Alexander Gotgelf)

琴,1963年來到莫斯科,在莫斯科音樂學院附屬中央

音樂學校認識幾年後接著入學的普雷特涅夫(Mikhail Vasil'yevich Pletnev,1957-),兩人常在一起合奏。當年布

魯尼和普雷特涅夫不像一般年輕人把微薄的薪水花

在享樂上,而是拿來購買新的樂譜。對音樂的狂熱

也讓兩人興起組織學校樂團的念頭,或許這個經驗

對於創辦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 (Russ ian Nat iona l Orches t ra )有所幫助。

1954年出生於俄羅斯坦波夫,6歲開始學習小提

演奏家簡歷

布魯尼於1984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獲得學位,曾經在義大利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

布魯尼出身俄羅斯聲望十分顯赫的家族。這支家族原本居住在瑞士的義大利家庭,

布魯尼是俄羅斯政府所頒授的「俄羅斯功勳藝術家」。除了音樂,布魯尼也是位

1948年出生於莫斯科,畢業於格涅辛音樂學校,

戈特格爾夫從1969年開始與俄羅斯各大重要樂團

11

1951年出生於俄羅斯莫斯科,奧格林丘克五歲開始

學習鋼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師從瑙莫夫 ( Lev Naumov,1925-2005),並且在音樂學院完成研究生課程。

  

奧格林丘克經常在俄羅斯、歐洲各地演出與教學,

並且在1998年擔任日內瓦國際音樂演奏大賽(Concours International d'Execution Musicale, Geneve)評審。1978年起,奧格林丘克開始與布魯尼在獨奏會上合作,至今長

達三十多年。目前奧格林丘克任教於莫斯科格涅辛音

樂學校,1990年起擔任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鍵盤手。

自幼受教於方銘健教授,於1998年以優異的成績

甄試保送進入天主教輔仁大學音樂系,期間曾獲全國

吉他大賽重奏組第二名以及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吉他獨

奏組第三名。在順利取得音樂學士及碩士學位後赴美

深造,2009年取得音樂藝術博士學位。是國內少數的

女性新銳古典吉他演奏家,也是台灣目前最年輕的吉

他博士。現任教於桃園縣立南崁高中音樂班,並積極

參與不同類型演出。

奧格林丘克(Leonid Ogrinchuk)

柯懿芳(Yifang Ko)

  在室內樂演出上,戈特格爾夫合作過的夥伴包括伊格爾‧奧伊斯特拉赫

(Igor Oistrakh,1931-)普雷特涅夫、布魯尼、奧格林丘克、沙霍夫斯卡雅(Natal ia Shakhovskaya,1935-)等人。英國唱片公司「Cello Classics」曾經在2002年發行「大提琴

演奏的偉大片刻」專輯,收錄卡薩爾斯 (Pablo Casals,1876-1973)、佛爾曼 (Emanuel Feuermann,1902-1942)、皮亞季格爾斯基 (Gregor Piat igorsky,1903-1976)、沙弗蘭

(Daniel Shafran,1923-1997)、麥斯基 (Mischa Maisky,1948-) 等人,以及戈特格爾夫在第五

屆柴科夫斯基大賽演奏的沙波林 (Yuri Shaporin,1887-1966)《詼諧曲》錄音。

目前戈特格爾夫任教於國立伊波利托夫─伊凡諾夫音樂學校樂團弦樂器教研室,並

且擔任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大提琴首席。

重要作品:

2011年與紅樹林弦樂四重奏與迷火佛朗明哥舞團在台中中興堂、台北中山堂演出

吉他五重奏。2010年四月於國家演奏廳舉行「吉他?有懿思!」之古典吉他音樂會,

大獲好評,被日本之《現代吉他雜誌》關注並刊登於六月號。2005年錄製呂昭炫老師

吉他三重奏作品「三個女孩的探戈」之有聲出版品。

12

洪千惠(Chien-Hui Hung)

冉天豪(Tienhao Jan)

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原國立藝術專科學校),

曾隨馬水龍教授、盧炎教授修習理論作曲,隨朱宗

慶教授、郭光遠老師學習打擊樂。1987年獲教育部

留法獎學金,赴法國巴黎師範音樂學院 (L’Ecloe Normale de Musique de Paris)深造,師事日裔作曲家

平義久(Yoshihisa Taïra)先生,並於1991年獲得高級作

曲家文憑(Diplôme Supérieur de Composition)。1991年10月考入法國國立布隆尼音樂院 (Conservato i re National de Boulogne)

1969年生於台灣彰化。1995年畢業於國立藝術學

院(現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研究所作曲組。先

後跟隨作曲家林進祐、潘皇龍、盧炎學習作曲。

2000年8月,獲教育部遴選為巴黎國際藝術村駐村人

員,赴法創作進修一年,並跟隨國立巴黎高等音樂

學院(CNSM de Paris)作曲教授Guy Reibel學習。目前

任教於台灣神學院,並擔任華岡藝校及蘭陽女中舞

蹈班音樂伴奏老師、士林靈糧堂崇拜部節慶組音樂

同工。

1973年生於台北,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英語系,

現為全職音樂創作者。2001年開始投入中文音樂劇

作曲與監製,至今已完成七部原創作品與三部改

編作品,原創作品包括音樂時代《四月望雨》、

《世紀回眸.宋美齡》、《隔壁親家》、《渭水

春風》等,改編作品包括《魔笛狂想》、《小紅

帽狂想曲》、《睡美人》。戲劇配樂作品則有果

陀劇場《公寓春光》。2006年底與劇場同好成立「

天作之合」,首創華人世界中文音樂劇沙龍,演

唱全場冉天豪音樂劇作品選粹。1994年開始從事合

唱編曲,至今已有超過六十首作品發表,現為台

北愛樂合唱團特約編曲。

樂院(Conservatoire National Supérieur de Musique de Paris)作曲班,隨邦卡(Alain Bancquart)先生和梅凡諾(Paul Méfano)先生學習理論作曲,並隨肯尼(Laurent Cuniot)先生

學習電子音樂。1995年獲頒作曲家文憑(Diplôme Supérieur de Composition)。

張惠妮(Huini Chang)

隨札巴爾(Zbar)先生學習電子音樂。1992年考入法國國立巴黎音

作曲家簡歷

13

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畢業後赴美攻讀管弦樂指揮

碩士,先後進入University of Michigan以及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指揮班就讀,2007年取得管弦樂指揮

碩士返台

2009 -10年受邀擔任國家交響樂團客席助理指揮

2010年獲選擔任兩廳院歌劇坊指揮

現任廣藝愛樂管弦樂團常任指揮並致力於新世代華

人音樂的探索。

黃東漢 樂團指揮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碩士班碩士,主修小

提琴及指揮。小提琴師事林勝雄、楊仁傑、饒佳林、

涂惠民及王彥驊老師;指揮師事張大勝教授與廖年

賦教授。曾任台北縣交響樂團及台北世紀交響樂團

首席,並曾獲選擔任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及國家交響

樂團協演團員。目前為台北世紀交響樂團及新北市

交響樂團團員,並擔任台北世紀青少年管弦樂團、

台北世紀少年弦樂團、凡響管絃樂團、台北市大安

國中絃樂團及台北市新生國小絃樂團指揮。

吳宏哲 第二小提琴首席

目前任教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及國立台灣藝術大

學現為普羅藝術家樂團首席、世紀交響樂團首席、

廣藝愛樂管弦樂團首席

2009年

擔任維也納太平洋青年樂團首席兼任

團長,期間與維也納愛樂首席Rainer Honeck在維也納音樂節合作演出巴哈d小調雙小提琴協奏曲,並受邀華沙夏

季音樂節擔任獨奏演出Vivaldi《四季》

2009年9月

2002-2008年

與鋼琴家盧易之和台北縣立交響樂團合

作演出孟德爾頌雙協奏曲

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

小提琴演奏博士

2006年與凡響音樂工作室合作,演出並錄製舞劇【水鬼與城隍爺】,入圍2007年金曲獎最佳演奏專輯獎項。2011年擔任音樂劇【木蘭少女】樂團首席。

蔡耿銘 樂團首席

14

趙怡雯為茱莉亞學院一百年以來首位華人中提

琴博士。2000年她赴紐約攻讀碩士及博士,成為紐

約愛樂前中提琴首席Paul Neubauer及茱莉亞中提琴

部門主席Samuel Rhodes門下弟子,室內樂師承Toby Appel與茱莉亞弦樂四重奏。2005年趙怡雯以最低

年限三年取得博士學位;在台灣求學期間她受教

於恩師陳永清、黃國寶、楊瑞瑟、何君恆、梁建

楓教授。

八歲由湯平正老師啟蒙,先後師事高不平、張

正傑老師。1997年赴德國深造,於 2002年取得德

國國立岱特摩音樂院(Hochschule fuer Musik Detmold)演奏家碩士文憑,師承1966年柴可夫斯基大賽首

獎得主,俄籍Karine Georgian教授。接著於2004年取得舒曼音樂院(R.Schumann Hochschule Düsseldorf)最高演奏家文憑(Konzertexamen)師承德籍

Johannes Goritzki教授。

黃盈媛 大提琴首席

返台後趙怡雯積極投入國內外音樂體系:2007年應邀出席中國「中提琴藝術節」,

於上海音樂院、北京中央音樂院舉行一系列演講、大師課與獨奏會;2008年受邀赴紐

約大學(NYU)及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OU)音樂及表演藝術系指導大師課;2009年9月擔

任台北愛樂管弦樂團中提琴首席,赴中國巡演;2010年為奇美「數位典藏計畫」第三

期錄製唱片,並擔任廣藝愛樂中提琴首席。2011年9月起將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

任教。

返國後即擔任長榮交響樂團大提琴副首席一職(2004年至2009年),除隨團常態性演

出之外,並定期舉辦個人獨奏會,更受邀參與許多音樂團隊演出:廣藝愛樂管弦樂團、台

北愛樂、樂興之時管絃樂團、台灣弦樂團、普羅藝術家室內樂團等常任客席演奏家。

2008年與長榮交響樂團協奏演出柴科夫斯基 -《洛可可主題變奏曲》。

2011年與春之聲管弦樂團協奏演出愛爾加大提琴協奏曲。

目前任教於各大音樂班,並致力於古典、流行跨界多元化的各類演出形態。

2011年7月發行首張個人演奏專輯

趙怡雯 中提琴首席

-「弦轉俄羅斯」。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15

黃東漢樂團指揮

蔡耿銘

吳宏哲

趙怡雯

廖珮如

林巧兒

陳怡君 孫慧學

第一小提琴

第二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黃盈媛

張友瑞 王致翔 林文惠 唐 震 路耀祖 陳又寧 張暐姍 曾臺衍 李承宗 許家誠 沈韶杰 郭庭竹 林姮妤

蘇子茵 蘇堯君 黃圓媛 林麥麥 洪麥軒 吳思潔 郭洹佐 吳建鋒 張涵昀 蔡曜宇 戴佑如

徐曉虹 楊凱甯 袁繹晴 曾怡嘉 藍玉青 何佳珍 曾慶琳 甘威鵬 涂弦慶

劉涵 丁莉齡 周彥華 李毓寧 楊于萱 顏瑋廷 楊雅如

倉明靜 林聖蓓 羅琬臻 林韋滇 賴彥嘉

低音大提琴

短 笛

長 笛

李斐雯 朱貞吟雙簧管

謝介豪 邱嘉怡豎 笛

陳郁潔 陳冠蓉低音管

楊朝翔低音號

鄭凱文

王瑋婷 廖韋旭 鄭雅心

定音鼓

擊 樂

程筑卿 陳映築 邱怡屏 賴人瑄

陳建安 黃盈綺

法國號

小 號

劉怡真 林瑤婷 郭沐盈長 號

樂團首席 聲部首席

16

榮譽團長:

團長兼藝術總監:

副 團 長:

行政總監:

專案執行:

行政專員:

特約文案:

音響執行:

技術執行:

董 事 長:

董 事:

執 行 長:

副執行長:

技術顧問:

樂團組織

廣藝基金會

行政部

節目部

行銷部

網路媒體部

主辦單位

特別感謝

經理 陳郁敏

專員 羅秀蘭 簡榕君

主任 黃乃娟

專員 鄭涵文 陳思婷

經理 楊佩芬

專員 盧崇瑋 李珮銓

總監 胡福財

專員 陳偉溢

林百里

楊忠衡

徐昭宇

陳志昇

陳思婷

林蕙潔、劉珈儀、林素寬、鍾季原、李良傑

陳效真

唐宋專業舞台音響燈光工程公司

太和藝術製作有限公司

林百里

朱宗慶 林懷民 林谷芳 胡乃元 劉岠渭 賴聲川(依筆畫排列)

楊忠衡

徐昭宇

劉培能

2011廣藝愛樂節

Page 10: Program Notes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New Quanta ...»£藝愛樂/2011廣藝愛樂節目單.pdf · 時間過得好快,在節目冊付梓催促聲中,才猛然醒覺,「廣藝愛樂」已經滿週歲,堂堂

New Quanta, New Music, New Vision

、年輕、創意 新視界

2011 Quanta Music Festival

Love and Life of Tchaikovsky

一位偉大藝術家的回憶

柴科夫斯基的愛與生

2

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

柴科夫斯基

協奏曲之夜柴科夫斯基

室內樂之夜

8.318:30週三 8.418:30

週四

柴科夫斯基

小提琴協奏曲、第四號交響曲、

弦樂四重奏、鋼琴三重奏

廣藝愛樂首席弦樂四重奏+

吉他博士柯懿芳

黃東漢指揮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

張惠妮:吉他五重奏《五言詩》

首席Alexey Bruni大提琴首席Alexander Gotgelf鋼琴家Leonid Ogrinchuck跨海激情演出

柴科夫斯基經典力作

兩部台灣作曲家新作+

1

三步併作兩步;急促而踏實。

寫於廣藝愛樂一週歲

時間過得好快,在節目冊付梓催促聲中,才猛然醒覺,「廣藝愛樂」已經滿週歲,堂堂

跨入第二年。當初模糊的、衝動的理念,綻放出第一朵令人驚豔的花朵,而第二年則要昂

首展枝、証明延續發展的生命力。

「廣藝愛樂節」是廣藝愛樂每年活動的高峰。除推出每年最精華的主場節目之外,也與

國外大師相聚,琢磨精進,更是委託創作發表亮相的時機,可說充滿了緊張、精采與期待。

去年音樂節結束後,蒙來訪音樂大師,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Russian National Orchestra)首席布魯尼(Alexey Bruni)首肯,同意擔任廣藝愛樂藝術顧問,為樂團藝術水準的提昇,提供了

有力的支持。今年他特地與大提琴首席(Alexander Gotgelf)一同來台助陣,可謂如虎添翼。

今年音樂會以永恆的柴科夫斯基為題,他的作品不管是對樂團、對聽眾、對音樂節而言,都

是必經的洗禮。我也希望透過幾部經典作品的排練和演出,能讓樂團脫胎換骨。

委託創作,是廣藝愛樂的另一個重頭戲。繼去年第一部作品王倩婷的《舞動四季》之後,

今年一共有四部委託創作問世。除巨彥博為2011年世界管樂年會(2011 WASBE Conference)寫作

的中西樂器管弦樂曲《華彩》,已經於7月17日在嘉義發表之外,在愛樂節期間還要發

表洪千惠的管弦樂曲《紅顏》、張惠妮的吉他五重奏《五言詩》以及冉天豪的管弦樂曲

《大稻埕進行曲》。對於每部作品,我都抱著極高的期望,希望每部作品都有永續的生

命力,並盼望當中出現足以和歷史經典等量齊觀的作品,那就是比中樂透還開心的事情。

雖然急促,但是廣藝愛樂今年的活動量和去年相較,是呈幾倍數成長的。藝術是千年

大業,但人生苦短,夜遊尚待秉燭;三步併作兩步,不是踉蹌,而是逐興而行。今年花苞已

點放,且待明年花團錦簇,吾等舉杯悠遊。

廣藝基金會 執行長

執行長的話

2

2011 Quanta Music Festival

New Quanta, New Music, New Vision

、年輕、創意 新視界

23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柴科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f小調,作品36P. I. Tchaikovsky : Symphony No.4, in f minor, Op. 36

Hong Qian-Hui: Orchestral Overture(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

張惠妮:吉他五重奏《五言詩》(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柴科夫斯基:鋼琴三重奏《 紀念一位偉大藝術家 》,a小調,作品50

演出者:

布魯尼,小提琴 / 奧格林丘克,鋼琴 / 戈特蓋爾夫,大提琴

Alexey Bruni, Violin / Leonid Ogrinchuk, Piano / Alexander Gotgelf, cello

柴科夫斯基:第一號弦樂四重奏,D大調,作品11

演出者:

柯懿芳,吉他

廣藝愛樂首席四重奏(蔡耿銘+吳宏哲+趙怡雯+黃盈媛)

P. I. Tchaikovsky: String Quartet No.1, in D major, Op.11

Yifang Ko,Guitar Quanta Philharmonic String Quarte

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5

中場休息

中場休息

P. I. Tchaikovsky :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35

Alexey Bruni, Violin / Tony Huang, Conductor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曲目 Programme

柴科夫斯基協奏曲之夜

18:30 廣藝廳8/3 三

演出者:

Encore:

布魯尼,小提琴 / 黃東漢 指揮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18:30 廣藝廳

柴科夫斯基室內樂之夜

8/4 四

P. I. Tchaikovsky: Piano Trio 〝In Memory of a Great Artist〞, in a minor, Op. 50

(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Chang Hui-Ni: Quintet for Guitar & String Quartet “Five-character Poem”

Tienhao Jan : Dadaocheng March冉天豪:《大稻埕進行曲》(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

4

柴科夫斯基1840年出生於伏爾加河流域的沃特金斯克,少年時被母親送入聖彼得堡

的法律學校就讀預備班。他在學校的成績不差,但是合唱團的演唱以及指揮活動、彈

奏鋼琴更讓他著迷。

法律學校畢業後,柴科夫斯基進入司法部工作,雖然表現稱職,但是音樂對他的誘

惑力愈來愈大。1862年,柴科夫斯基決定進入剛成立的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就讀。1865年,

從音樂學院畢業的柴科夫斯基得到院長尼可萊‧魯賓斯坦的青睞,成為剛成立的莫斯

科音樂學院音樂理論教師。

學者把柴科夫斯基的音樂創作約略分成四個時期。在音樂學院四年裡,柴科夫斯基

創作不少室內樂、管弦樂曲與鋼琴小品。雖然沒有什麼重要的作品,但是已經出現迥

異於前輩的旋律與風格特色。

1866年起,在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書的11年是柴科夫斯基音樂創作第二階段。

尼可萊‧魯賓斯坦知道柴科夫斯基的經濟拮据,不但讓柴科夫斯基暫時借住自己的寓

所,還鼓勵俄羅斯音樂協會多多演出柴科夫斯基的作品。

1876年12月,一個重要的女性出現在柴科夫斯基的生命中。當時柴科夫斯基的創作

遇到瓶頸,經濟上債台高築。在安東‧魯賓斯坦的引薦下,陌生的富孀梅克夫人決定

資助這個年輕人。

第二個影響柴科夫斯基一生的女人在次年4月出現。當時柴科夫斯基對自己的生活

非常不滿,而他認為改變的方式是建立家庭。曾經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唸書的米留科娃

出現了。她崇拜柴科夫斯基,給柴科夫斯基寫了一封又一封熱情洋溢的求愛信,兩個

月後,渴望改變生活的柴科夫斯基決定與米留科娃結婚。

撰文:陳效真

柴科夫斯基的愛與生Love and Life of Tchaikovsky

大自然對於俄羅斯的藝術家有著無法抵抗的誘惑力,柴

科夫斯基也不例外。「在每一片葉子,每一朵花兒裡,我看

見而且理解到某種無法接近的美。這種美能讓人平靜下來,而

且對生命充滿了熱愛。」柴科夫斯基說。

柴科夫斯基以他的感性、天生敏感的個性,以抒情眼光

去感受、看待大自然,把個人最原始的體會與情感寫進音樂。

這些直接來自內心的真誠聲音讓柴科夫斯基在俄羅斯作曲家

中獨樹一格;提到俄羅斯作曲家,許多人首先想到的名字,

就是柴科夫斯基。

5

新婚生活只維持兩個月,柴科夫斯基就因為受不了米留科娃的精神病徵兆而逃家。

梅克夫人應允提供一筆錢讓柴科夫斯基的生活無虞,安排柴科夫斯基到國外旅行、養

病與開拓視野,建議他離開教職。梅克夫人的資助讓柴科夫斯基在1880年代開創出耀眼

的成績,成為聞名於歐美的知名作曲家。但是,梅克夫人突然在1890年9月寫了封冷漠

的信給柴科夫斯基,表明自己破產,無法再資助柴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驚訝萬分,完

全不明白為什麼。他緊急給梅克夫人回信,但是收不到任何回音。

當時柴科夫斯基的收入已經相當不錯,根本不需要梅克夫人的錢。但是對於柴科夫

斯基來說,與十多年來未曾正式謀面的梅克夫人往來,精神意義遠高於金錢上的意義。

梅克夫人為什麼要突然斷絕與柴科夫斯基的關係呢?真正的原因至今仍然是個謎。

喜愛大自然的柴科夫斯基在鄰近莫斯科的克林租了一棟房子,過著忙碌的創作與旅

行生活。1893年11月2日,柴科夫斯基的弟弟發現躺在床上的哥哥有些不對勁兒。柴科

夫斯基說,似乎是涼水喝多的老毛病,拒絕弟弟請醫生的提議。那天中午,依舊不舒

服的柴科夫斯基沒有吃午餐,只是倒了杯冷水來喝。但是這杯水出了問題,柴科夫斯

基從傍晚開始發高燒。1893年11月6日清晨,柴科夫斯基死於霍亂。

柴科夫斯基出生在俄羅斯社會急速變化的年代。音樂上,結合音樂家與愛好者的組

織「愛樂社」讓音樂進入平民的生活,葛令卡與「五人團」把俄羅斯傳統歌曲結合了

西歐音樂創作手法,開啟俄羅斯國民樂派的先河。

離開莫斯科音樂學院前,柴科夫斯基的方向與「五人團」非常相近,但是相較於當

時崇尚比較樸素的配器手法,柴科夫斯基明顯偏向浪漫的配器方法讓他在當時俄羅斯

作曲家獨樹一格,不認同的人批評他「太歐洲化了」。

離開莫斯科音樂學院後,柴科夫斯基的方向出現重大轉變。雖然第四號交響曲仍然

引用俄羅斯民謠,但是內容卻愈來愈個人化,不是「五人團」追求以「客觀」來表現

俄羅斯的素材。

柴科夫斯基個性敏感而且神經質,但是這樣的特質讓他有能力仔細觀察與體會生活

中的各種情感,把他的感性與抒情化為音符。這也是柴科夫斯基之所以為柴科夫斯基,

以及他帶給後世俄羅斯作曲家無法磨滅的影響。

6

曲目解說 撰文:陳效真Program Notes

「紅顏」---也許可說是一種美好的容顏,也可能是一段珍貴的友誼,但,對我而言,

那就是一種真、善、美的象徵。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形容的是紅顏的美貌,而

俄羅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一生受著梅克夫人的照顧,則是紅顏知己的經典。

希望透過散文式的音樂結構與東方式的音樂語彙,將這樣的精神傳達出來。在此,

感謝廣藝基金會的委託創作,更因他們為藝文界所做的努力而感動,對我而言,那亦

是一種真、善、美的境界。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

1877年末,柴科夫斯基在瑞士聽到拉羅《西班牙交響曲》後,深深被小提琴與管弦

樂團的組合吸引,試著也來寫一首小提琴協奏曲。作品完成後,柴科夫斯基把手稿寄

給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小提琴教授奧爾,沒想到奧爾把手稿退回,表示這是一部無法演

奏的作品。

小提琴家布羅茨基是第一個願意接受挑戰的人,他說服指揮家漢斯‧李希特在

1881年把樂曲排入維也納愛樂的樂季節目裡。不過,這次演出只有一次彩排,而且大

部分時間都花在訂正抄譜員犯的錯誤上。演出後,聽眾為布羅茨基的表現鼓掌,作品

本身卻招來噓聲。布羅茨基仍舊不放棄,他帶著它繼續到歐洲各地巡迴演出。漸漸地,

它開始得到愛樂人士的青睞,連一開始不看好的奧爾也把它納入自己的曲目。

奧爾一開始評估這部小提琴協奏曲「無法演奏」的說法雖然稍嫌誇張,但也不是沒

有理由。美國音樂理論家維努斯指出,與其說是美妙的旋律,欣賞柴科夫斯基小提琴

協奏曲的樂趣其實是在觀看小提琴家的技巧。這部協奏曲交融了抒情性與使人目眩的

技巧,使得它在20世紀以降的小提琴曲目裡佔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樂章沒有完整的呈示部。獨奏在一小段引奏後,輕描淡寫的唱出著名的主題。經

過逐漸複雜緊湊的變奏後,富歌唱性的第二主題接著登場。接著是令人瞠目結舌的發

展部,柴科夫斯基使用了衝擊性的小提琴技巧。在海飛茲時代,這段音樂常被演奏成

不可思議的混合音塊,但現代多用更細巧的手法把它演奏得華美而不刺耳。

第二樂章相當優美,深情的木管透露出濃厚的悲歌情調。小提琴獨奏在弦樂和法國

號伴奏下,幽幽唱出瞑想般的樂句。

在樂聲沒有中斷的情況下,樂團幾近粗野的帶入一個激烈、狂熱的舞蹈般的節奏,

小提琴獨奏在輪旋曲式上翻轉跳躍,整個第三樂章充分顯示柴科夫斯基運小提琴用技

巧的靈巧和光彩。樂曲在令人目眩神迷的快板中,乾淨俐落的以強奏結束。

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5

7

柴科夫斯基:F小調第四號交響曲,作品36

冉天豪:《大稻埕進行曲》

「仁慈的娜捷日達‧菲拉列托芙娜女士:我由衷感謝您所寫那麼慈愛動聽的話語。一個音樂家,一個失望和失敗阻礙著他的前途的音樂家,知道世上竟然有像您這樣的少數人,如此忠誠愛好著音樂,這是一種安慰。」1876年12月30日,幾乎因為貧困而打算放棄音樂的柴科夫斯基收到一位陌生女士的來信後,立刻給她回覆這封短箋,開始兩人長達14年的書信往來。 這位女士就是梅克夫人。在安東‧魯賓斯坦的引薦下,她決定資助這個能用音樂「使我生活愉快且舒適」的年輕人。

第四號交響曲,這是今冬開始的,這部曲子我非常想獻給您,因為我知道您在裡面一定能發現您內心的情感和思想的回聲。」梅克夫人同意接受題獻,卻不願意名字標在樂譜上,因此柴科夫斯基應允只在上面題著「獻給我最好的朋友」。

寫給梅克夫人的長信中親自剖析這一部交響曲。

在柴科夫斯基的構思裡,第一樂章的銅管就像讓人無法幸福的命運之神。雖然生活中也有甜蜜美妙的夢幻,但是命運之神會毫不留情的把你喚醒。第二樂章則是表現另一方面的苦難,就像黃昏的時想起青年時期,「知道這些回憶已經一去不復返……你悔恨著過去……記起許多事情……但這些都已經沉浸到過去裡。」

「第三樂章沒有表現什麼特定的情感,」柴科夫斯基表示。就像喝酒後既不快樂、也不憂愁的情感,「心靈是空空的,忽然看到一些奇怪的圖案……他們都和現實沒有關係。」而第四樂章「如果你在自己身上找不到快樂時,那就到別處去找吧,到人民中間去,他們知道麼好好利用時間,怎麼去享受。我寫出了農民的節日。而你剛在快樂的情景中忘記自己時,無情的命運之神又出現了,他讓你想起自己……你在這裡看到單純的快樂,你走到這些快樂裡,於是生活就變得好受了。」

波麗露啊山水亭,自由的思想尚時興, 文學歌謠美術和電影,無論啥麼,阮是攏莫驚。 攏莫驚,攏莫驚,文明的腳步踏乎定, 汝是台北城外,繁華世界的現代大稻埕。 二十世紀向前行,文明走入台北城, 美麗花都的形影,要和東京拼輸贏!

受到1932年電影「桃花泣血記」同名主題曲的啟發,青年作曲家鄧雨賢決定開始譜寫屬於台灣人的現代歌謠,歷史性的《大稻埕進行曲》於焉誕生。此曲在2007年之前長期失傳,而在《四月望雨》這齣台灣音樂劇中,由作曲家冉天豪重新譜寫,描繪對早年繁華花都台北的遙想之情。2011年,受廣藝基金會委託,冉天豪將自己創作的《大稻埕進行曲》歌曲改寫成管弦樂版本。

1877年5月13日,柴科夫斯基在向梅克夫人借貸的信中順帶提到「我現在正忙著寫

交響曲於次年2月22日在莫斯科首演,由安東‧魯賓斯坦指揮。柴科夫斯基在事後

曲目解說 Program Notes

8

曲目解說

張惠妮:五重奏-為吉他與弦樂四重奏《五言詩》

柴科夫斯基:D大調第一號弦樂四重奏,作品11

1871年3月28日,莫斯科音樂學院年輕教授柴科夫斯基因為經濟拮据,籌辦了一場音

樂會向聽眾介紹自己新近完成的作品。除了期望能吸引愛樂者的注意,柴科夫斯基也渴

望這場音樂會能為自己微薄的收入增加一點點及時雨。音樂會的反應相當好,曲目包括

幾首歌曲、鋼琴小品以及第一號弦樂四重奏。第一號弦樂四重奏是柴科夫斯基早年的佳

作,也是柴科夫斯基三首弦樂四重奏裡,最受愛樂者喜愛的一首。雖然從中可以聽出舒

伯特的影響,但是音樂語言完完全全屬於柴科夫斯基,充滿濃濃的俄羅斯風味。

第一樂章以傳統的奏鳴曲式寫成,兩個主題都帶有當時柴科夫斯基相當著迷,而且

下功夫搜羅的俄羅斯民謠風格。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是柴科夫斯基最受喜愛的作品

之一,現在經常被改編成樂團搭配各種獨奏樂器的版本。當尼可萊‧魯賓斯坦在1876年12月演奏這個樂章給大文豪托爾斯泰聽的時候,托爾斯泰還流下感動的淚水。樂章一開

始是一段簡單但是憂鬱的旋律。據說,這段旋律來自兩年前,柴科夫斯基在妹妹位於卡

明卡的家中聽到的俄羅斯民謠。在大提琴半音撥奏下,由第一小提琴吟唱出的第二主題

則是由柴科夫斯基原創。

第三樂章以舞曲般的節奏寫成,中段部分的旋律雖然更加嬉鬧諧謔,和弦依舊保持

著先前的張力。第四樂章同樣由兩個主題組成,第一主題比前三樂章的任一主題都更歡

樂,甚至帶有節慶的氣氛。抒情而且帶有典型俄羅斯風格的第二主題由中提琴奏出,與

第一主題形成強烈的對比。

五言(five-character)是中國詩主要創作形式之一,透過五個字的組合,詩人們適切

的傳達心情、意境,欣賞者藉著簡潔而富律動感的文字,勾勒出空間、時間,成為生

動的畫面。在本作品中,作曲者從唐詩節錄取材,將詩中的情境轉化成音樂的素材,

成為五幅用樂音描繪的畫面。而全曲又以G-R-A-C-E一字串聯,成為五個情景主題發

想的核心,分述如下:

Garden Rain Aroma Couple Eternity

Program Notes

八月蝴蝶來 雙飛西園草(李 白)

星垂平野闊 月湧大江流(杜 甫)

荷風送香氣 竹露滴清響(孟浩然)

微雨靄芳原 春鳩鳴何處(韋應物)

蘭葉春葳蕤 桂華秋皎潔(張九齡)

Quintet for Guitar & String Quartet “Five-character Poem”

情景(一)scene 1 :情景(二)scene 2 :情景(三)scene 3 :情景(四)scene 4 :情景(五)scene 5 :

9

曲目解說

柴科夫斯基:A小調鋼琴三重奏《紀念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作品50

莫斯科音樂學院創辦人尼可萊‧魯賓斯坦是柴科夫斯基的老師,也是早年推廣柴科

夫斯基作品的重要人物之一。由於尼可萊‧魯賓斯坦的引薦,梅克夫人才答應幫助決定

全力投入音樂工作的柴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曾經告訴尼可萊‧魯賓斯坦:「如果俄羅

斯沒有你,我的作品就註定要受到曲解了。」因此,當45歲的尼可萊‧魯賓斯坦於1881年逝世巴黎時,對於柴科夫斯基不啻為重大的打擊,他立刻從莫斯科奔到巴黎只為了見

恩師最後一面。

在寫給梅克夫人的信中,柴科夫斯基提到:「您還記得有一次向我提議寫一部鋼琴、

小提琴與大提琴的三重奏嗎?也許您還記得當時我的回覆,我說我討厭這樣的組合。但

是現在,我決定試一試。我已經寫了一點,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完成,也不知道會不會成

功,但是我希望能照著草稿繼續寫下去。」「希望您相信,我之所以向自己不喜歡的樂

器組合讓步,唯一的理由就是希望您快樂,並且嘗試把我的樂思以陌生的方式表現出來,

克服一切困難。再加上我知道這樣做您一定很高興,這就更加讓我產生靈感。」

「當然,開始要花點心思才能熟悉這樣的組合,但是這個工作卻讓我感到興趣,而且我

心裡想著這一定會讓您高興。」

1882年2月9日,柴科夫斯基以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完成這部「為了使梅克夫人感高

興」的鋼琴三重奏,上面題著「紀念一位偉大的藝術家」。雖然柴科夫斯基沒有寫明這

位藝術家是誰,但是大家都明白是紀念逝世將滿一年的尼可萊‧魯賓斯坦。輓歌般的曲

調彷彿在訴說失去朋友的悲傷。經過幾次修改後,作品於1882年3月2日在莫斯科由塔涅

耶夫(鋼琴)、格爾季馬利(小提琴)與費茨恩哈根(大提琴)做私人演出,同年10月18日正式公開亮相。

Program Notes

10

大賽與巴黎提博國際小提琴大賽中獲獎,1979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任教。他能演奏的小提琴協奏曲多達35首,曾經以獨奏家身份在世界各地與著名樂團合作或舉辦獨奏會。蘇聯解體前,布魯尼擔任由斯韋特拉諾夫(Evgeny Fyodorovich Svetlanov,1928-2002)出掌音樂總監的蘇聯國立交響樂團(USSR State Symphony Orchestra)首席長達九年,1990年與普雷特涅夫一同創辦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目前為該團首席。

收錄他從1980年到其中一支在十八世紀末移居俄羅斯。在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俄羅斯

期間,安東尼奧‧巴洛弗歐‧布魯尼(Antonio Baroffio Bruni,1762-1825)因為參與設計聖彼得堡一些著名的建築物來到俄羅斯,目前在聖彼得堡附近的帕弗洛斯克還可以看到

安東尼奧‧巴洛弗歐‧布魯尼設計的建築物。安東尼奧的兒子菲奧多爾‧布魯尼

(Fyodor Antonovich Bruni,1799-1875)的成就比父親更高。聖彼得堡聖以撒大教堂圓頂上的油畫就是菲奧多爾‧布魯尼的作品。

詩人,1999年出版個人詩集《在我面前的一張白紙》,收錄他從1980年到1990年代末期的詩作。

布魯尼(Alexey Bruni)

曾經在全俄羅斯、全蘇聯與國際音樂比賽中獲獎。

合作,包括莫斯科交響樂團、莫斯科愛樂,也是「莫

斯科名家室內樂團」創團團員,1990年加入俄羅斯國

家管弦樂團。

戈特蓋爾夫(Alexander Gotgelf)

琴,1963年來到莫斯科,在莫斯科音樂學院附屬中央

音樂學校認識幾年後接著入學的普雷特涅夫(Mikhail Vasil'yevich Pletnev,1957-),兩人常在一起合奏。當年布

魯尼和普雷特涅夫不像一般年輕人把微薄的薪水花

在享樂上,而是拿來購買新的樂譜。對音樂的狂熱

也讓兩人興起組織學校樂團的念頭,或許這個經驗

對於創辦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 (Russ ian Nat iona l Orches t ra )有所幫助。

1954年出生於俄羅斯坦波夫,6歲開始學習小提

演奏家簡歷

布魯尼於1984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獲得學位,曾經在義大利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

布魯尼出身俄羅斯聲望十分顯赫的家族。這支家族原本居住在瑞士的義大利家庭,

布魯尼是俄羅斯政府所頒授的「俄羅斯功勳藝術家」。除了音樂,布魯尼也是位

1948年出生於莫斯科,畢業於格涅辛音樂學校,

戈特格爾夫從1969年開始與俄羅斯各大重要樂團

11

1951年出生於俄羅斯莫斯科,奧格林丘克五歲開始

學習鋼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師從瑙莫夫 ( Lev Naumov,1925-2005),並且在音樂學院完成研究生課程。

  

奧格林丘克經常在俄羅斯、歐洲各地演出與教學,

並且在1998年擔任日內瓦國際音樂演奏大賽(Concours International d'Execution Musicale, Geneve)評審。1978年起,奧格林丘克開始與布魯尼在獨奏會上合作,至今長

達三十多年。目前奧格林丘克任教於莫斯科格涅辛音

樂學校,1990年起擔任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鍵盤手。

自幼受教於方銘健教授,於1998年以優異的成績

甄試保送進入天主教輔仁大學音樂系,期間曾獲全國

吉他大賽重奏組第二名以及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吉他獨

奏組第三名。在順利取得音樂學士及碩士學位後赴美

深造,2009年取得音樂藝術博士學位。是國內少數的

女性新銳古典吉他演奏家,也是台灣目前最年輕的吉

他博士。現任教於桃園縣立南崁高中音樂班,並積極

參與不同類型演出。

奧格林丘克(Leonid Ogrinchuk)

柯懿芳(Yifang Ko)

  在室內樂演出上,戈特格爾夫合作過的夥伴包括伊格爾‧奧伊斯特拉赫

(Igor Oistrakh,1931-)普雷特涅夫、布魯尼、奧格林丘克、沙霍夫斯卡雅(Natal ia Shakhovskaya,1935-)等人。英國唱片公司「Cello Classics」曾經在2002年發行「大提琴

演奏的偉大片刻」專輯,收錄卡薩爾斯 (Pablo Casals,1876-1973)、佛爾曼 (Emanuel Feuermann,1902-1942)、皮亞季格爾斯基 (Gregor Piat igorsky,1903-1976)、沙弗蘭

(Daniel Shafran,1923-1997)、麥斯基 (Mischa Maisky,1948-) 等人,以及戈特格爾夫在第五

屆柴科夫斯基大賽演奏的沙波林 (Yuri Shaporin,1887-1966)《詼諧曲》錄音。

目前戈特格爾夫任教於國立伊波利托夫─伊凡諾夫音樂學校樂團弦樂器教研室,並

且擔任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大提琴首席。

重要作品:

2011年與紅樹林弦樂四重奏與迷火佛朗明哥舞團在台中中興堂、台北中山堂演出

吉他五重奏。2010年四月於國家演奏廳舉行「吉他?有懿思!」之古典吉他音樂會,

大獲好評,被日本之《現代吉他雜誌》關注並刊登於六月號。2005年錄製呂昭炫老師

吉他三重奏作品「三個女孩的探戈」之有聲出版品。

12

洪千惠(Chien-Hui Hung)

冉天豪(Tienhao Jan)

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原國立藝術專科學校),

曾隨馬水龍教授、盧炎教授修習理論作曲,隨朱宗

慶教授、郭光遠老師學習打擊樂。1987年獲教育部

留法獎學金,赴法國巴黎師範音樂學院 (L’Ecloe Normale de Musique de Paris)深造,師事日裔作曲家

平義久(Yoshihisa Taïra)先生,並於1991年獲得高級作

曲家文憑(Diplôme Supérieur de Composition)。1991年10月考入法國國立布隆尼音樂院 (Conservato i re National de Boulogne)

1969年生於台灣彰化。1995年畢業於國立藝術學

院(現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研究所作曲組。先

後跟隨作曲家林進祐、潘皇龍、盧炎學習作曲。

2000年8月,獲教育部遴選為巴黎國際藝術村駐村人

員,赴法創作進修一年,並跟隨國立巴黎高等音樂

學院(CNSM de Paris)作曲教授Guy Reibel學習。目前

任教於台灣神學院,並擔任華岡藝校及蘭陽女中舞

蹈班音樂伴奏老師、士林靈糧堂崇拜部節慶組音樂

同工。

1973年生於台北,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英語系,

現為全職音樂創作者。2001年開始投入中文音樂劇

作曲與監製,至今已完成七部原創作品與三部改

編作品,原創作品包括音樂時代《四月望雨》、

《世紀回眸.宋美齡》、《隔壁親家》、《渭水

春風》等,改編作品包括《魔笛狂想》、《小紅

帽狂想曲》、《睡美人》。戲劇配樂作品則有果

陀劇場《公寓春光》。2006年底與劇場同好成立「

天作之合」,首創華人世界中文音樂劇沙龍,演

唱全場冉天豪音樂劇作品選粹。1994年開始從事合

唱編曲,至今已有超過六十首作品發表,現為台

北愛樂合唱團特約編曲。

樂院(Conservatoire National Supérieur de Musique de Paris)作曲班,隨邦卡(Alain Bancquart)先生和梅凡諾(Paul Méfano)先生學習理論作曲,並隨肯尼(Laurent Cuniot)先生

學習電子音樂。1995年獲頒作曲家文憑(Diplôme Supérieur de Composition)。

張惠妮(Huini Chang)

隨札巴爾(Zbar)先生學習電子音樂。1992年考入法國國立巴黎音

作曲家簡歷

13

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畢業後赴美攻讀管弦樂指揮

碩士,先後進入University of Michigan以及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指揮班就讀,2007年取得管弦樂指揮

碩士返台

2009 -10年受邀擔任國家交響樂團客席助理指揮

2010年獲選擔任兩廳院歌劇坊指揮

現任廣藝愛樂管弦樂團常任指揮並致力於新世代華

人音樂的探索。

黃東漢 樂團指揮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碩士班碩士,主修小

提琴及指揮。小提琴師事林勝雄、楊仁傑、饒佳林、

涂惠民及王彥驊老師;指揮師事張大勝教授與廖年

賦教授。曾任台北縣交響樂團及台北世紀交響樂團

首席,並曾獲選擔任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及國家交響

樂團協演團員。目前為台北世紀交響樂團及新北市

交響樂團團員,並擔任台北世紀青少年管弦樂團、

台北世紀少年弦樂團、凡響管絃樂團、台北市大安

國中絃樂團及台北市新生國小絃樂團指揮。

吳宏哲 第二小提琴首席

目前任教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及國立台灣藝術大

學現為普羅藝術家樂團首席、世紀交響樂團首席、

廣藝愛樂管弦樂團首席

2009年

擔任維也納太平洋青年樂團首席兼任

團長,期間與維也納愛樂首席Rainer Honeck在維也納音樂節合作演出巴哈d小調雙小提琴協奏曲,並受邀華沙夏

季音樂節擔任獨奏演出Vivaldi《四季》

2009年9月

2002-2008年

與鋼琴家盧易之和台北縣立交響樂團合

作演出孟德爾頌雙協奏曲

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

小提琴演奏博士

2006年與凡響音樂工作室合作,演出並錄製舞劇【水鬼與城隍爺】,入圍2007年金曲獎最佳演奏專輯獎項。2011年擔任音樂劇【木蘭少女】樂團首席。

蔡耿銘 樂團首席

14

趙怡雯為茱莉亞學院一百年以來首位華人中提

琴博士。2000年她赴紐約攻讀碩士及博士,成為紐

約愛樂前中提琴首席Paul Neubauer及茱莉亞中提琴

部門主席Samuel Rhodes門下弟子,室內樂師承Toby Appel與茱莉亞弦樂四重奏。2005年趙怡雯以最低

年限三年取得博士學位;在台灣求學期間她受教

於恩師陳永清、黃國寶、楊瑞瑟、何君恆、梁建

楓教授。

八歲由湯平正老師啟蒙,先後師事高不平、張

正傑老師。1997年赴德國深造,於 2002年取得德

國國立岱特摩音樂院(Hochschule fuer Musik Detmold)演奏家碩士文憑,師承1966年柴可夫斯基大賽首

獎得主,俄籍Karine Georgian教授。接著於2004年取得舒曼音樂院(R.Schumann Hochschule Düsseldorf)最高演奏家文憑(Konzertexamen)師承德籍

Johannes Goritzki教授。

黃盈媛 大提琴首席

返台後趙怡雯積極投入國內外音樂體系:2007年應邀出席中國「中提琴藝術節」,

於上海音樂院、北京中央音樂院舉行一系列演講、大師課與獨奏會;2008年受邀赴紐

約大學(NYU)及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OU)音樂及表演藝術系指導大師課;2009年9月擔

任台北愛樂管弦樂團中提琴首席,赴中國巡演;2010年為奇美「數位典藏計畫」第三

期錄製唱片,並擔任廣藝愛樂中提琴首席。2011年9月起將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

任教。

返國後即擔任長榮交響樂團大提琴副首席一職(2004年至2009年),除隨團常態性演

出之外,並定期舉辦個人獨奏會,更受邀參與許多音樂團隊演出:廣藝愛樂管弦樂團、台

北愛樂、樂興之時管絃樂團、台灣弦樂團、普羅藝術家室內樂團等常任客席演奏家。

2008年與長榮交響樂團協奏演出柴科夫斯基 -《洛可可主題變奏曲》。

2011年與春之聲管弦樂團協奏演出愛爾加大提琴協奏曲。

目前任教於各大音樂班,並致力於古典、流行跨界多元化的各類演出形態。

2011年7月發行首張個人演奏專輯

趙怡雯 中提琴首席

-「弦轉俄羅斯」。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15

黃東漢樂團指揮

蔡耿銘

吳宏哲

趙怡雯

廖珮如

林巧兒

陳怡君 孫慧學

第一小提琴

第二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黃盈媛

張友瑞 王致翔 林文惠 唐 震 路耀祖 陳又寧 張暐姍 曾臺衍 李承宗 許家誠 沈韶杰 郭庭竹 林姮妤

蘇子茵 蘇堯君 黃圓媛 林麥麥 洪麥軒 吳思潔 郭洹佐 吳建鋒 張涵昀 蔡曜宇 戴佑如

徐曉虹 楊凱甯 袁繹晴 曾怡嘉 藍玉青 何佳珍 曾慶琳 甘威鵬 涂弦慶

劉涵 丁莉齡 周彥華 李毓寧 楊于萱 顏瑋廷 楊雅如

倉明靜 林聖蓓 羅琬臻 林韋滇 賴彥嘉

低音大提琴

短 笛

長 笛

李斐雯 朱貞吟雙簧管

謝介豪 邱嘉怡豎 笛

陳郁潔 陳冠蓉低音管

楊朝翔低音號

鄭凱文

王瑋婷 廖韋旭 鄭雅心

定音鼓

擊 樂

程筑卿 陳映築 邱怡屏 賴人瑄

陳建安 黃盈綺

法國號

小 號

劉怡真 林瑤婷 郭沐盈長 號

樂團首席 聲部首席

16

榮譽團長:

團長兼藝術總監:

副 團 長:

行政總監:

專案執行:

行政專員:

特約文案:

音響執行:

技術執行:

董 事 長:

董 事:

執 行 長:

副執行長:

技術顧問:

樂團組織

廣藝基金會

行政部

節目部

行銷部

網路媒體部

主辦單位

特別感謝

經理 陳郁敏

專員 羅秀蘭 簡榕君

主任 黃乃娟

專員 鄭涵文 陳思婷

經理 楊佩芬

專員 盧崇瑋 李珮銓

總監 胡福財

專員 陳偉溢

林百里

楊忠衡

徐昭宇

陳志昇

陳思婷

林蕙潔、劉珈儀、林素寬、鍾季原、李良傑

陳效真

唐宋專業舞台音響燈光工程公司

太和藝術製作有限公司

林百里

朱宗慶 林懷民 林谷芳 胡乃元 劉岠渭 賴聲川(依筆畫排列)

楊忠衡

徐昭宇

劉培能

2011廣藝愛樂節

Page 11: Program Notes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New Quanta ...»£藝愛樂/2011廣藝愛樂節目單.pdf · 時間過得好快,在節目冊付梓催促聲中,才猛然醒覺,「廣藝愛樂」已經滿週歲,堂堂

New Quanta, New Music, New Vision

、年輕、創意 新視界

2011 Quanta Music Festival

Love and Life of Tchaikovsky

一位偉大藝術家的回憶

柴科夫斯基的愛與生

2

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

柴科夫斯基

協奏曲之夜柴科夫斯基

室內樂之夜

8.318:30週三 8.418:30

週四

柴科夫斯基

小提琴協奏曲、第四號交響曲、

弦樂四重奏、鋼琴三重奏

廣藝愛樂首席弦樂四重奏+

吉他博士柯懿芳

黃東漢指揮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

張惠妮:吉他五重奏《五言詩》

首席Alexey Bruni大提琴首席Alexander Gotgelf鋼琴家Leonid Ogrinchuck跨海激情演出

柴科夫斯基經典力作

兩部台灣作曲家新作+

1

三步併作兩步;急促而踏實。

寫於廣藝愛樂一週歲

時間過得好快,在節目冊付梓催促聲中,才猛然醒覺,「廣藝愛樂」已經滿週歲,堂堂

跨入第二年。當初模糊的、衝動的理念,綻放出第一朵令人驚豔的花朵,而第二年則要昂

首展枝、証明延續發展的生命力。

「廣藝愛樂節」是廣藝愛樂每年活動的高峰。除推出每年最精華的主場節目之外,也與

國外大師相聚,琢磨精進,更是委託創作發表亮相的時機,可說充滿了緊張、精采與期待。

去年音樂節結束後,蒙來訪音樂大師,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Russian National Orchestra)首席布魯尼(Alexey Bruni)首肯,同意擔任廣藝愛樂藝術顧問,為樂團藝術水準的提昇,提供了

有力的支持。今年他特地與大提琴首席(Alexander Gotgelf)一同來台助陣,可謂如虎添翼。

今年音樂會以永恆的柴科夫斯基為題,他的作品不管是對樂團、對聽眾、對音樂節而言,都

是必經的洗禮。我也希望透過幾部經典作品的排練和演出,能讓樂團脫胎換骨。

委託創作,是廣藝愛樂的另一個重頭戲。繼去年第一部作品王倩婷的《舞動四季》之後,

今年一共有四部委託創作問世。除巨彥博為2011年世界管樂年會(2011 WASBE Conference)寫作

的中西樂器管弦樂曲《華彩》,已經於7月17日在嘉義發表之外,在愛樂節期間還要發

表洪千惠的管弦樂曲《紅顏》、張惠妮的吉他五重奏《五言詩》以及冉天豪的管弦樂曲

《大稻埕進行曲》。對於每部作品,我都抱著極高的期望,希望每部作品都有永續的生

命力,並盼望當中出現足以和歷史經典等量齊觀的作品,那就是比中樂透還開心的事情。

雖然急促,但是廣藝愛樂今年的活動量和去年相較,是呈幾倍數成長的。藝術是千年

大業,但人生苦短,夜遊尚待秉燭;三步併作兩步,不是踉蹌,而是逐興而行。今年花苞已

點放,且待明年花團錦簇,吾等舉杯悠遊。

廣藝基金會 執行長

執行長的話

2

2011 Quanta Music Festival

New Quanta, New Music, New Vision

、年輕、創意 新視界

23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柴科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f小調,作品36P. I. Tchaikovsky : Symphony No.4, in f minor, Op. 36

Hong Qian-Hui: Orchestral Overture(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

張惠妮:吉他五重奏《五言詩》(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柴科夫斯基:鋼琴三重奏《 紀念一位偉大藝術家 》,a小調,作品50

演出者:

布魯尼,小提琴 / 奧格林丘克,鋼琴 / 戈特蓋爾夫,大提琴

Alexey Bruni, Violin / Leonid Ogrinchuk, Piano / Alexander Gotgelf, cello

柴科夫斯基:第一號弦樂四重奏,D大調,作品11

演出者:

柯懿芳,吉他

廣藝愛樂首席四重奏(蔡耿銘+吳宏哲+趙怡雯+黃盈媛)

P. I. Tchaikovsky: String Quartet No.1, in D major, Op.11

Yifang Ko,Guitar Quanta Philharmonic String Quarte

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5

中場休息

中場休息

P. I. Tchaikovsky :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35

Alexey Bruni, Violin / Tony Huang, Conductor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曲目 Programme

柴科夫斯基協奏曲之夜

18:30 廣藝廳8/3 三

演出者:

Encore:

布魯尼,小提琴 / 黃東漢 指揮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18:30 廣藝廳

柴科夫斯基室內樂之夜

8/4 四

P. I. Tchaikovsky: Piano Trio 〝In Memory of a Great Artist〞, in a minor, Op. 50

(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Chang Hui-Ni: Quintet for Guitar & String Quartet “Five-character Poem”

Tienhao Jan : Dadaocheng March冉天豪:《大稻埕進行曲》(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

4

柴科夫斯基1840年出生於伏爾加河流域的沃特金斯克,少年時被母親送入聖彼得堡

的法律學校就讀預備班。他在學校的成績不差,但是合唱團的演唱以及指揮活動、彈

奏鋼琴更讓他著迷。

法律學校畢業後,柴科夫斯基進入司法部工作,雖然表現稱職,但是音樂對他的誘

惑力愈來愈大。1862年,柴科夫斯基決定進入剛成立的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就讀。1865年,

從音樂學院畢業的柴科夫斯基得到院長尼可萊‧魯賓斯坦的青睞,成為剛成立的莫斯

科音樂學院音樂理論教師。

學者把柴科夫斯基的音樂創作約略分成四個時期。在音樂學院四年裡,柴科夫斯基

創作不少室內樂、管弦樂曲與鋼琴小品。雖然沒有什麼重要的作品,但是已經出現迥

異於前輩的旋律與風格特色。

1866年起,在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書的11年是柴科夫斯基音樂創作第二階段。

尼可萊‧魯賓斯坦知道柴科夫斯基的經濟拮据,不但讓柴科夫斯基暫時借住自己的寓

所,還鼓勵俄羅斯音樂協會多多演出柴科夫斯基的作品。

1876年12月,一個重要的女性出現在柴科夫斯基的生命中。當時柴科夫斯基的創作

遇到瓶頸,經濟上債台高築。在安東‧魯賓斯坦的引薦下,陌生的富孀梅克夫人決定

資助這個年輕人。

第二個影響柴科夫斯基一生的女人在次年4月出現。當時柴科夫斯基對自己的生活

非常不滿,而他認為改變的方式是建立家庭。曾經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唸書的米留科娃

出現了。她崇拜柴科夫斯基,給柴科夫斯基寫了一封又一封熱情洋溢的求愛信,兩個

月後,渴望改變生活的柴科夫斯基決定與米留科娃結婚。

撰文:陳效真

柴科夫斯基的愛與生Love and Life of Tchaikovsky

大自然對於俄羅斯的藝術家有著無法抵抗的誘惑力,柴

科夫斯基也不例外。「在每一片葉子,每一朵花兒裡,我看

見而且理解到某種無法接近的美。這種美能讓人平靜下來,而

且對生命充滿了熱愛。」柴科夫斯基說。

柴科夫斯基以他的感性、天生敏感的個性,以抒情眼光

去感受、看待大自然,把個人最原始的體會與情感寫進音樂。

這些直接來自內心的真誠聲音讓柴科夫斯基在俄羅斯作曲家

中獨樹一格;提到俄羅斯作曲家,許多人首先想到的名字,

就是柴科夫斯基。

5

新婚生活只維持兩個月,柴科夫斯基就因為受不了米留科娃的精神病徵兆而逃家。

梅克夫人應允提供一筆錢讓柴科夫斯基的生活無虞,安排柴科夫斯基到國外旅行、養

病與開拓視野,建議他離開教職。梅克夫人的資助讓柴科夫斯基在1880年代開創出耀眼

的成績,成為聞名於歐美的知名作曲家。但是,梅克夫人突然在1890年9月寫了封冷漠

的信給柴科夫斯基,表明自己破產,無法再資助柴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驚訝萬分,完

全不明白為什麼。他緊急給梅克夫人回信,但是收不到任何回音。

當時柴科夫斯基的收入已經相當不錯,根本不需要梅克夫人的錢。但是對於柴科夫

斯基來說,與十多年來未曾正式謀面的梅克夫人往來,精神意義遠高於金錢上的意義。

梅克夫人為什麼要突然斷絕與柴科夫斯基的關係呢?真正的原因至今仍然是個謎。

喜愛大自然的柴科夫斯基在鄰近莫斯科的克林租了一棟房子,過著忙碌的創作與旅

行生活。1893年11月2日,柴科夫斯基的弟弟發現躺在床上的哥哥有些不對勁兒。柴科

夫斯基說,似乎是涼水喝多的老毛病,拒絕弟弟請醫生的提議。那天中午,依舊不舒

服的柴科夫斯基沒有吃午餐,只是倒了杯冷水來喝。但是這杯水出了問題,柴科夫斯

基從傍晚開始發高燒。1893年11月6日清晨,柴科夫斯基死於霍亂。

柴科夫斯基出生在俄羅斯社會急速變化的年代。音樂上,結合音樂家與愛好者的組

織「愛樂社」讓音樂進入平民的生活,葛令卡與「五人團」把俄羅斯傳統歌曲結合了

西歐音樂創作手法,開啟俄羅斯國民樂派的先河。

離開莫斯科音樂學院前,柴科夫斯基的方向與「五人團」非常相近,但是相較於當

時崇尚比較樸素的配器手法,柴科夫斯基明顯偏向浪漫的配器方法讓他在當時俄羅斯

作曲家獨樹一格,不認同的人批評他「太歐洲化了」。

離開莫斯科音樂學院後,柴科夫斯基的方向出現重大轉變。雖然第四號交響曲仍然

引用俄羅斯民謠,但是內容卻愈來愈個人化,不是「五人團」追求以「客觀」來表現

俄羅斯的素材。

柴科夫斯基個性敏感而且神經質,但是這樣的特質讓他有能力仔細觀察與體會生活

中的各種情感,把他的感性與抒情化為音符。這也是柴科夫斯基之所以為柴科夫斯基,

以及他帶給後世俄羅斯作曲家無法磨滅的影響。

6

曲目解說 撰文:陳效真Program Notes

「紅顏」---也許可說是一種美好的容顏,也可能是一段珍貴的友誼,但,對我而言,

那就是一種真、善、美的象徵。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形容的是紅顏的美貌,而

俄羅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一生受著梅克夫人的照顧,則是紅顏知己的經典。

希望透過散文式的音樂結構與東方式的音樂語彙,將這樣的精神傳達出來。在此,

感謝廣藝基金會的委託創作,更因他們為藝文界所做的努力而感動,對我而言,那亦

是一種真、善、美的境界。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

1877年末,柴科夫斯基在瑞士聽到拉羅《西班牙交響曲》後,深深被小提琴與管弦

樂團的組合吸引,試著也來寫一首小提琴協奏曲。作品完成後,柴科夫斯基把手稿寄

給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小提琴教授奧爾,沒想到奧爾把手稿退回,表示這是一部無法演

奏的作品。

小提琴家布羅茨基是第一個願意接受挑戰的人,他說服指揮家漢斯‧李希特在

1881年把樂曲排入維也納愛樂的樂季節目裡。不過,這次演出只有一次彩排,而且大

部分時間都花在訂正抄譜員犯的錯誤上。演出後,聽眾為布羅茨基的表現鼓掌,作品

本身卻招來噓聲。布羅茨基仍舊不放棄,他帶著它繼續到歐洲各地巡迴演出。漸漸地,

它開始得到愛樂人士的青睞,連一開始不看好的奧爾也把它納入自己的曲目。

奧爾一開始評估這部小提琴協奏曲「無法演奏」的說法雖然稍嫌誇張,但也不是沒

有理由。美國音樂理論家維努斯指出,與其說是美妙的旋律,欣賞柴科夫斯基小提琴

協奏曲的樂趣其實是在觀看小提琴家的技巧。這部協奏曲交融了抒情性與使人目眩的

技巧,使得它在20世紀以降的小提琴曲目裡佔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樂章沒有完整的呈示部。獨奏在一小段引奏後,輕描淡寫的唱出著名的主題。經

過逐漸複雜緊湊的變奏後,富歌唱性的第二主題接著登場。接著是令人瞠目結舌的發

展部,柴科夫斯基使用了衝擊性的小提琴技巧。在海飛茲時代,這段音樂常被演奏成

不可思議的混合音塊,但現代多用更細巧的手法把它演奏得華美而不刺耳。

第二樂章相當優美,深情的木管透露出濃厚的悲歌情調。小提琴獨奏在弦樂和法國

號伴奏下,幽幽唱出瞑想般的樂句。

在樂聲沒有中斷的情況下,樂團幾近粗野的帶入一個激烈、狂熱的舞蹈般的節奏,

小提琴獨奏在輪旋曲式上翻轉跳躍,整個第三樂章充分顯示柴科夫斯基運小提琴用技

巧的靈巧和光彩。樂曲在令人目眩神迷的快板中,乾淨俐落的以強奏結束。

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5

7

柴科夫斯基:F小調第四號交響曲,作品36

冉天豪:《大稻埕進行曲》

「仁慈的娜捷日達‧菲拉列托芙娜女士:我由衷感謝您所寫那麼慈愛動聽的話語。一個音樂家,一個失望和失敗阻礙著他的前途的音樂家,知道世上竟然有像您這樣的少數人,如此忠誠愛好著音樂,這是一種安慰。」1876年12月30日,幾乎因為貧困而打算放棄音樂的柴科夫斯基收到一位陌生女士的來信後,立刻給她回覆這封短箋,開始兩人長達14年的書信往來。 這位女士就是梅克夫人。在安東‧魯賓斯坦的引薦下,她決定資助這個能用音樂「使我生活愉快且舒適」的年輕人。

第四號交響曲,這是今冬開始的,這部曲子我非常想獻給您,因為我知道您在裡面一定能發現您內心的情感和思想的回聲。」梅克夫人同意接受題獻,卻不願意名字標在樂譜上,因此柴科夫斯基應允只在上面題著「獻給我最好的朋友」。

寫給梅克夫人的長信中親自剖析這一部交響曲。

在柴科夫斯基的構思裡,第一樂章的銅管就像讓人無法幸福的命運之神。雖然生活中也有甜蜜美妙的夢幻,但是命運之神會毫不留情的把你喚醒。第二樂章則是表現另一方面的苦難,就像黃昏的時想起青年時期,「知道這些回憶已經一去不復返……你悔恨著過去……記起許多事情……但這些都已經沉浸到過去裡。」

「第三樂章沒有表現什麼特定的情感,」柴科夫斯基表示。就像喝酒後既不快樂、也不憂愁的情感,「心靈是空空的,忽然看到一些奇怪的圖案……他們都和現實沒有關係。」而第四樂章「如果你在自己身上找不到快樂時,那就到別處去找吧,到人民中間去,他們知道麼好好利用時間,怎麼去享受。我寫出了農民的節日。而你剛在快樂的情景中忘記自己時,無情的命運之神又出現了,他讓你想起自己……你在這裡看到單純的快樂,你走到這些快樂裡,於是生活就變得好受了。」

波麗露啊山水亭,自由的思想尚時興, 文學歌謠美術和電影,無論啥麼,阮是攏莫驚。 攏莫驚,攏莫驚,文明的腳步踏乎定, 汝是台北城外,繁華世界的現代大稻埕。 二十世紀向前行,文明走入台北城, 美麗花都的形影,要和東京拼輸贏!

受到1932年電影「桃花泣血記」同名主題曲的啟發,青年作曲家鄧雨賢決定開始譜寫屬於台灣人的現代歌謠,歷史性的《大稻埕進行曲》於焉誕生。此曲在2007年之前長期失傳,而在《四月望雨》這齣台灣音樂劇中,由作曲家冉天豪重新譜寫,描繪對早年繁華花都台北的遙想之情。2011年,受廣藝基金會委託,冉天豪將自己創作的《大稻埕進行曲》歌曲改寫成管弦樂版本。

1877年5月13日,柴科夫斯基在向梅克夫人借貸的信中順帶提到「我現在正忙著寫

交響曲於次年2月22日在莫斯科首演,由安東‧魯賓斯坦指揮。柴科夫斯基在事後

曲目解說 Program Notes

8

曲目解說

張惠妮:五重奏-為吉他與弦樂四重奏《五言詩》

柴科夫斯基:D大調第一號弦樂四重奏,作品11

1871年3月28日,莫斯科音樂學院年輕教授柴科夫斯基因為經濟拮据,籌辦了一場音

樂會向聽眾介紹自己新近完成的作品。除了期望能吸引愛樂者的注意,柴科夫斯基也渴

望這場音樂會能為自己微薄的收入增加一點點及時雨。音樂會的反應相當好,曲目包括

幾首歌曲、鋼琴小品以及第一號弦樂四重奏。第一號弦樂四重奏是柴科夫斯基早年的佳

作,也是柴科夫斯基三首弦樂四重奏裡,最受愛樂者喜愛的一首。雖然從中可以聽出舒

伯特的影響,但是音樂語言完完全全屬於柴科夫斯基,充滿濃濃的俄羅斯風味。

第一樂章以傳統的奏鳴曲式寫成,兩個主題都帶有當時柴科夫斯基相當著迷,而且

下功夫搜羅的俄羅斯民謠風格。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是柴科夫斯基最受喜愛的作品

之一,現在經常被改編成樂團搭配各種獨奏樂器的版本。當尼可萊‧魯賓斯坦在1876年12月演奏這個樂章給大文豪托爾斯泰聽的時候,托爾斯泰還流下感動的淚水。樂章一開

始是一段簡單但是憂鬱的旋律。據說,這段旋律來自兩年前,柴科夫斯基在妹妹位於卡

明卡的家中聽到的俄羅斯民謠。在大提琴半音撥奏下,由第一小提琴吟唱出的第二主題

則是由柴科夫斯基原創。

第三樂章以舞曲般的節奏寫成,中段部分的旋律雖然更加嬉鬧諧謔,和弦依舊保持

著先前的張力。第四樂章同樣由兩個主題組成,第一主題比前三樂章的任一主題都更歡

樂,甚至帶有節慶的氣氛。抒情而且帶有典型俄羅斯風格的第二主題由中提琴奏出,與

第一主題形成強烈的對比。

五言(five-character)是中國詩主要創作形式之一,透過五個字的組合,詩人們適切

的傳達心情、意境,欣賞者藉著簡潔而富律動感的文字,勾勒出空間、時間,成為生

動的畫面。在本作品中,作曲者從唐詩節錄取材,將詩中的情境轉化成音樂的素材,

成為五幅用樂音描繪的畫面。而全曲又以G-R-A-C-E一字串聯,成為五個情景主題發

想的核心,分述如下:

Garden Rain Aroma Couple Eternity

Program Notes

八月蝴蝶來 雙飛西園草(李 白)

星垂平野闊 月湧大江流(杜 甫)

荷風送香氣 竹露滴清響(孟浩然)

微雨靄芳原 春鳩鳴何處(韋應物)

蘭葉春葳蕤 桂華秋皎潔(張九齡)

Quintet for Guitar & String Quartet “Five-character Poem”

情景(一)scene 1 :情景(二)scene 2 :情景(三)scene 3 :情景(四)scene 4 :情景(五)scene 5 :

9

曲目解說

柴科夫斯基:A小調鋼琴三重奏《紀念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作品50

莫斯科音樂學院創辦人尼可萊‧魯賓斯坦是柴科夫斯基的老師,也是早年推廣柴科

夫斯基作品的重要人物之一。由於尼可萊‧魯賓斯坦的引薦,梅克夫人才答應幫助決定

全力投入音樂工作的柴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曾經告訴尼可萊‧魯賓斯坦:「如果俄羅

斯沒有你,我的作品就註定要受到曲解了。」因此,當45歲的尼可萊‧魯賓斯坦於1881年逝世巴黎時,對於柴科夫斯基不啻為重大的打擊,他立刻從莫斯科奔到巴黎只為了見

恩師最後一面。

在寫給梅克夫人的信中,柴科夫斯基提到:「您還記得有一次向我提議寫一部鋼琴、

小提琴與大提琴的三重奏嗎?也許您還記得當時我的回覆,我說我討厭這樣的組合。但

是現在,我決定試一試。我已經寫了一點,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完成,也不知道會不會成

功,但是我希望能照著草稿繼續寫下去。」「希望您相信,我之所以向自己不喜歡的樂

器組合讓步,唯一的理由就是希望您快樂,並且嘗試把我的樂思以陌生的方式表現出來,

克服一切困難。再加上我知道這樣做您一定很高興,這就更加讓我產生靈感。」

「當然,開始要花點心思才能熟悉這樣的組合,但是這個工作卻讓我感到興趣,而且我

心裡想著這一定會讓您高興。」

1882年2月9日,柴科夫斯基以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完成這部「為了使梅克夫人感高

興」的鋼琴三重奏,上面題著「紀念一位偉大的藝術家」。雖然柴科夫斯基沒有寫明這

位藝術家是誰,但是大家都明白是紀念逝世將滿一年的尼可萊‧魯賓斯坦。輓歌般的曲

調彷彿在訴說失去朋友的悲傷。經過幾次修改後,作品於1882年3月2日在莫斯科由塔涅

耶夫(鋼琴)、格爾季馬利(小提琴)與費茨恩哈根(大提琴)做私人演出,同年10月18日正式公開亮相。

Program Notes

10

大賽與巴黎提博國際小提琴大賽中獲獎,1979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任教。他能演奏的小提琴協奏曲多達35首,曾經以獨奏家身份在世界各地與著名樂團合作或舉辦獨奏會。蘇聯解體前,布魯尼擔任由斯韋特拉諾夫(Evgeny Fyodorovich Svetlanov,1928-2002)出掌音樂總監的蘇聯國立交響樂團(USSR State Symphony Orchestra)首席長達九年,1990年與普雷特涅夫一同創辦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目前為該團首席。

收錄他從1980年到其中一支在十八世紀末移居俄羅斯。在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俄羅斯

期間,安東尼奧‧巴洛弗歐‧布魯尼(Antonio Baroffio Bruni,1762-1825)因為參與設計聖彼得堡一些著名的建築物來到俄羅斯,目前在聖彼得堡附近的帕弗洛斯克還可以看到

安東尼奧‧巴洛弗歐‧布魯尼設計的建築物。安東尼奧的兒子菲奧多爾‧布魯尼

(Fyodor Antonovich Bruni,1799-1875)的成就比父親更高。聖彼得堡聖以撒大教堂圓頂上的油畫就是菲奧多爾‧布魯尼的作品。

詩人,1999年出版個人詩集《在我面前的一張白紙》,收錄他從1980年到1990年代末期的詩作。

布魯尼(Alexey Bruni)

曾經在全俄羅斯、全蘇聯與國際音樂比賽中獲獎。

合作,包括莫斯科交響樂團、莫斯科愛樂,也是「莫

斯科名家室內樂團」創團團員,1990年加入俄羅斯國

家管弦樂團。

戈特蓋爾夫(Alexander Gotgelf)

琴,1963年來到莫斯科,在莫斯科音樂學院附屬中央

音樂學校認識幾年後接著入學的普雷特涅夫(Mikhail Vasil'yevich Pletnev,1957-),兩人常在一起合奏。當年布

魯尼和普雷特涅夫不像一般年輕人把微薄的薪水花

在享樂上,而是拿來購買新的樂譜。對音樂的狂熱

也讓兩人興起組織學校樂團的念頭,或許這個經驗

對於創辦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 (Russ ian Nat iona l Orches t ra )有所幫助。

1954年出生於俄羅斯坦波夫,6歲開始學習小提

演奏家簡歷

布魯尼於1984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獲得學位,曾經在義大利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

布魯尼出身俄羅斯聲望十分顯赫的家族。這支家族原本居住在瑞士的義大利家庭,

布魯尼是俄羅斯政府所頒授的「俄羅斯功勳藝術家」。除了音樂,布魯尼也是位

1948年出生於莫斯科,畢業於格涅辛音樂學校,

戈特格爾夫從1969年開始與俄羅斯各大重要樂團

11

1951年出生於俄羅斯莫斯科,奧格林丘克五歲開始

學習鋼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師從瑙莫夫 ( Lev Naumov,1925-2005),並且在音樂學院完成研究生課程。

  

奧格林丘克經常在俄羅斯、歐洲各地演出與教學,

並且在1998年擔任日內瓦國際音樂演奏大賽(Concours International d'Execution Musicale, Geneve)評審。1978年起,奧格林丘克開始與布魯尼在獨奏會上合作,至今長

達三十多年。目前奧格林丘克任教於莫斯科格涅辛音

樂學校,1990年起擔任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鍵盤手。

自幼受教於方銘健教授,於1998年以優異的成績

甄試保送進入天主教輔仁大學音樂系,期間曾獲全國

吉他大賽重奏組第二名以及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吉他獨

奏組第三名。在順利取得音樂學士及碩士學位後赴美

深造,2009年取得音樂藝術博士學位。是國內少數的

女性新銳古典吉他演奏家,也是台灣目前最年輕的吉

他博士。現任教於桃園縣立南崁高中音樂班,並積極

參與不同類型演出。

奧格林丘克(Leonid Ogrinchuk)

柯懿芳(Yifang Ko)

  在室內樂演出上,戈特格爾夫合作過的夥伴包括伊格爾‧奧伊斯特拉赫

(Igor Oistrakh,1931-)普雷特涅夫、布魯尼、奧格林丘克、沙霍夫斯卡雅(Natal ia Shakhovskaya,1935-)等人。英國唱片公司「Cello Classics」曾經在2002年發行「大提琴

演奏的偉大片刻」專輯,收錄卡薩爾斯 (Pablo Casals,1876-1973)、佛爾曼 (Emanuel Feuermann,1902-1942)、皮亞季格爾斯基 (Gregor Piat igorsky,1903-1976)、沙弗蘭

(Daniel Shafran,1923-1997)、麥斯基 (Mischa Maisky,1948-) 等人,以及戈特格爾夫在第五

屆柴科夫斯基大賽演奏的沙波林 (Yuri Shaporin,1887-1966)《詼諧曲》錄音。

目前戈特格爾夫任教於國立伊波利托夫─伊凡諾夫音樂學校樂團弦樂器教研室,並

且擔任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大提琴首席。

重要作品:

2011年與紅樹林弦樂四重奏與迷火佛朗明哥舞團在台中中興堂、台北中山堂演出

吉他五重奏。2010年四月於國家演奏廳舉行「吉他?有懿思!」之古典吉他音樂會,

大獲好評,被日本之《現代吉他雜誌》關注並刊登於六月號。2005年錄製呂昭炫老師

吉他三重奏作品「三個女孩的探戈」之有聲出版品。

12

洪千惠(Chien-Hui Hung)

冉天豪(Tienhao Jan)

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原國立藝術專科學校),

曾隨馬水龍教授、盧炎教授修習理論作曲,隨朱宗

慶教授、郭光遠老師學習打擊樂。1987年獲教育部

留法獎學金,赴法國巴黎師範音樂學院 (L’Ecloe Normale de Musique de Paris)深造,師事日裔作曲家

平義久(Yoshihisa Taïra)先生,並於1991年獲得高級作

曲家文憑(Diplôme Supérieur de Composition)。1991年10月考入法國國立布隆尼音樂院 (Conservato i re National de Boulogne)

1969年生於台灣彰化。1995年畢業於國立藝術學

院(現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研究所作曲組。先

後跟隨作曲家林進祐、潘皇龍、盧炎學習作曲。

2000年8月,獲教育部遴選為巴黎國際藝術村駐村人

員,赴法創作進修一年,並跟隨國立巴黎高等音樂

學院(CNSM de Paris)作曲教授Guy Reibel學習。目前

任教於台灣神學院,並擔任華岡藝校及蘭陽女中舞

蹈班音樂伴奏老師、士林靈糧堂崇拜部節慶組音樂

同工。

1973年生於台北,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英語系,

現為全職音樂創作者。2001年開始投入中文音樂劇

作曲與監製,至今已完成七部原創作品與三部改

編作品,原創作品包括音樂時代《四月望雨》、

《世紀回眸.宋美齡》、《隔壁親家》、《渭水

春風》等,改編作品包括《魔笛狂想》、《小紅

帽狂想曲》、《睡美人》。戲劇配樂作品則有果

陀劇場《公寓春光》。2006年底與劇場同好成立「

天作之合」,首創華人世界中文音樂劇沙龍,演

唱全場冉天豪音樂劇作品選粹。1994年開始從事合

唱編曲,至今已有超過六十首作品發表,現為台

北愛樂合唱團特約編曲。

樂院(Conservatoire National Supérieur de Musique de Paris)作曲班,隨邦卡(Alain Bancquart)先生和梅凡諾(Paul Méfano)先生學習理論作曲,並隨肯尼(Laurent Cuniot)先生

學習電子音樂。1995年獲頒作曲家文憑(Diplôme Supérieur de Composition)。

張惠妮(Huini Chang)

隨札巴爾(Zbar)先生學習電子音樂。1992年考入法國國立巴黎音

作曲家簡歷

13

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畢業後赴美攻讀管弦樂指揮

碩士,先後進入University of Michigan以及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指揮班就讀,2007年取得管弦樂指揮

碩士返台

2009 -10年受邀擔任國家交響樂團客席助理指揮

2010年獲選擔任兩廳院歌劇坊指揮

現任廣藝愛樂管弦樂團常任指揮並致力於新世代華

人音樂的探索。

黃東漢 樂團指揮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碩士班碩士,主修小

提琴及指揮。小提琴師事林勝雄、楊仁傑、饒佳林、

涂惠民及王彥驊老師;指揮師事張大勝教授與廖年

賦教授。曾任台北縣交響樂團及台北世紀交響樂團

首席,並曾獲選擔任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及國家交響

樂團協演團員。目前為台北世紀交響樂團及新北市

交響樂團團員,並擔任台北世紀青少年管弦樂團、

台北世紀少年弦樂團、凡響管絃樂團、台北市大安

國中絃樂團及台北市新生國小絃樂團指揮。

吳宏哲 第二小提琴首席

目前任教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及國立台灣藝術大

學現為普羅藝術家樂團首席、世紀交響樂團首席、

廣藝愛樂管弦樂團首席

2009年

擔任維也納太平洋青年樂團首席兼任

團長,期間與維也納愛樂首席Rainer Honeck在維也納音樂節合作演出巴哈d小調雙小提琴協奏曲,並受邀華沙夏

季音樂節擔任獨奏演出Vivaldi《四季》

2009年9月

2002-2008年

與鋼琴家盧易之和台北縣立交響樂團合

作演出孟德爾頌雙協奏曲

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

小提琴演奏博士

2006年與凡響音樂工作室合作,演出並錄製舞劇【水鬼與城隍爺】,入圍2007年金曲獎最佳演奏專輯獎項。2011年擔任音樂劇【木蘭少女】樂團首席。

蔡耿銘 樂團首席

14

趙怡雯為茱莉亞學院一百年以來首位華人中提

琴博士。2000年她赴紐約攻讀碩士及博士,成為紐

約愛樂前中提琴首席Paul Neubauer及茱莉亞中提琴

部門主席Samuel Rhodes門下弟子,室內樂師承Toby Appel與茱莉亞弦樂四重奏。2005年趙怡雯以最低

年限三年取得博士學位;在台灣求學期間她受教

於恩師陳永清、黃國寶、楊瑞瑟、何君恆、梁建

楓教授。

八歲由湯平正老師啟蒙,先後師事高不平、張

正傑老師。1997年赴德國深造,於 2002年取得德

國國立岱特摩音樂院(Hochschule fuer Musik Detmold)演奏家碩士文憑,師承1966年柴可夫斯基大賽首

獎得主,俄籍Karine Georgian教授。接著於2004年取得舒曼音樂院(R.Schumann Hochschule Düsseldorf)最高演奏家文憑(Konzertexamen)師承德籍

Johannes Goritzki教授。

黃盈媛 大提琴首席

返台後趙怡雯積極投入國內外音樂體系:2007年應邀出席中國「中提琴藝術節」,

於上海音樂院、北京中央音樂院舉行一系列演講、大師課與獨奏會;2008年受邀赴紐

約大學(NYU)及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OU)音樂及表演藝術系指導大師課;2009年9月擔

任台北愛樂管弦樂團中提琴首席,赴中國巡演;2010年為奇美「數位典藏計畫」第三

期錄製唱片,並擔任廣藝愛樂中提琴首席。2011年9月起將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

任教。

返國後即擔任長榮交響樂團大提琴副首席一職(2004年至2009年),除隨團常態性演

出之外,並定期舉辦個人獨奏會,更受邀參與許多音樂團隊演出:廣藝愛樂管弦樂團、台

北愛樂、樂興之時管絃樂團、台灣弦樂團、普羅藝術家室內樂團等常任客席演奏家。

2008年與長榮交響樂團協奏演出柴科夫斯基 -《洛可可主題變奏曲》。

2011年與春之聲管弦樂團協奏演出愛爾加大提琴協奏曲。

目前任教於各大音樂班,並致力於古典、流行跨界多元化的各類演出形態。

2011年7月發行首張個人演奏專輯

趙怡雯 中提琴首席

-「弦轉俄羅斯」。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15

黃東漢樂團指揮

蔡耿銘

吳宏哲

趙怡雯

廖珮如

林巧兒

陳怡君 孫慧學

第一小提琴

第二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黃盈媛

張友瑞 王致翔 林文惠 唐 震 路耀祖 陳又寧 張暐姍 曾臺衍 李承宗 許家誠 沈韶杰 郭庭竹 林姮妤

蘇子茵 蘇堯君 黃圓媛 林麥麥 洪麥軒 吳思潔 郭洹佐 吳建鋒 張涵昀 蔡曜宇 戴佑如

徐曉虹 楊凱甯 袁繹晴 曾怡嘉 藍玉青 何佳珍 曾慶琳 甘威鵬 涂弦慶

劉涵 丁莉齡 周彥華 李毓寧 楊于萱 顏瑋廷 楊雅如

倉明靜 林聖蓓 羅琬臻 林韋滇 賴彥嘉

低音大提琴

短 笛

長 笛

李斐雯 朱貞吟雙簧管

謝介豪 邱嘉怡豎 笛

陳郁潔 陳冠蓉低音管

楊朝翔低音號

鄭凱文

王瑋婷 廖韋旭 鄭雅心

定音鼓

擊 樂

程筑卿 陳映築 邱怡屏 賴人瑄

陳建安 黃盈綺

法國號

小 號

劉怡真 林瑤婷 郭沐盈長 號

樂團首席 聲部首席

16

榮譽團長:

團長兼藝術總監:

副 團 長:

行政總監:

專案執行:

行政專員:

特約文案:

音響執行:

技術執行:

董 事 長:

董 事:

執 行 長:

副執行長:

技術顧問:

樂團組織

廣藝基金會

行政部

節目部

行銷部

網路媒體部

主辦單位

特別感謝

經理 陳郁敏

專員 羅秀蘭 簡榕君

主任 黃乃娟

專員 鄭涵文 陳思婷

經理 楊佩芬

專員 盧崇瑋 李珮銓

總監 胡福財

專員 陳偉溢

林百里

楊忠衡

徐昭宇

陳志昇

陳思婷

林蕙潔、劉珈儀、林素寬、鍾季原、李良傑

陳效真

唐宋專業舞台音響燈光工程公司

太和藝術製作有限公司

林百里

朱宗慶 林懷民 林谷芳 胡乃元 劉岠渭 賴聲川(依筆畫排列)

楊忠衡

徐昭宇

劉培能

2011廣藝愛樂節

Page 12: Program Notes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New Quanta ...»£藝愛樂/2011廣藝愛樂節目單.pdf · 時間過得好快,在節目冊付梓催促聲中,才猛然醒覺,「廣藝愛樂」已經滿週歲,堂堂

New Quanta, New Music, New Vision

、年輕、創意 新視界

2011 Quanta Music Festival

Love and Life of Tchaikovsky

一位偉大藝術家的回憶

柴科夫斯基的愛與生

2

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

柴科夫斯基

協奏曲之夜柴科夫斯基

室內樂之夜

8.318:30週三 8.418:30

週四

柴科夫斯基

小提琴協奏曲、第四號交響曲、

弦樂四重奏、鋼琴三重奏

廣藝愛樂首席弦樂四重奏+

吉他博士柯懿芳

黃東漢指揮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

張惠妮:吉他五重奏《五言詩》

首席Alexey Bruni大提琴首席Alexander Gotgelf鋼琴家Leonid Ogrinchuck跨海激情演出

柴科夫斯基經典力作

兩部台灣作曲家新作+

1

三步併作兩步;急促而踏實。

寫於廣藝愛樂一週歲

時間過得好快,在節目冊付梓催促聲中,才猛然醒覺,「廣藝愛樂」已經滿週歲,堂堂

跨入第二年。當初模糊的、衝動的理念,綻放出第一朵令人驚豔的花朵,而第二年則要昂

首展枝、証明延續發展的生命力。

「廣藝愛樂節」是廣藝愛樂每年活動的高峰。除推出每年最精華的主場節目之外,也與

國外大師相聚,琢磨精進,更是委託創作發表亮相的時機,可說充滿了緊張、精采與期待。

去年音樂節結束後,蒙來訪音樂大師,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Russian National Orchestra)首席布魯尼(Alexey Bruni)首肯,同意擔任廣藝愛樂藝術顧問,為樂團藝術水準的提昇,提供了

有力的支持。今年他特地與大提琴首席(Alexander Gotgelf)一同來台助陣,可謂如虎添翼。

今年音樂會以永恆的柴科夫斯基為題,他的作品不管是對樂團、對聽眾、對音樂節而言,都

是必經的洗禮。我也希望透過幾部經典作品的排練和演出,能讓樂團脫胎換骨。

委託創作,是廣藝愛樂的另一個重頭戲。繼去年第一部作品王倩婷的《舞動四季》之後,

今年一共有四部委託創作問世。除巨彥博為2011年世界管樂年會(2011 WASBE Conference)寫作

的中西樂器管弦樂曲《華彩》,已經於7月17日在嘉義發表之外,在愛樂節期間還要發

表洪千惠的管弦樂曲《紅顏》、張惠妮的吉他五重奏《五言詩》以及冉天豪的管弦樂曲

《大稻埕進行曲》。對於每部作品,我都抱著極高的期望,希望每部作品都有永續的生

命力,並盼望當中出現足以和歷史經典等量齊觀的作品,那就是比中樂透還開心的事情。

雖然急促,但是廣藝愛樂今年的活動量和去年相較,是呈幾倍數成長的。藝術是千年

大業,但人生苦短,夜遊尚待秉燭;三步併作兩步,不是踉蹌,而是逐興而行。今年花苞已

點放,且待明年花團錦簇,吾等舉杯悠遊。

廣藝基金會 執行長

執行長的話

2

2011 Quanta Music Festival

New Quanta, New Music, New Vision

、年輕、創意 新視界

23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柴科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f小調,作品36P. I. Tchaikovsky : Symphony No.4, in f minor, Op. 36

Hong Qian-Hui: Orchestral Overture(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

張惠妮:吉他五重奏《五言詩》(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柴科夫斯基:鋼琴三重奏《 紀念一位偉大藝術家 》,a小調,作品50

演出者:

布魯尼,小提琴 / 奧格林丘克,鋼琴 / 戈特蓋爾夫,大提琴

Alexey Bruni, Violin / Leonid Ogrinchuk, Piano / Alexander Gotgelf, cello

柴科夫斯基:第一號弦樂四重奏,D大調,作品11

演出者:

柯懿芳,吉他

廣藝愛樂首席四重奏(蔡耿銘+吳宏哲+趙怡雯+黃盈媛)

P. I. Tchaikovsky: String Quartet No.1, in D major, Op.11

Yifang Ko,Guitar Quanta Philharmonic String Quarte

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5

中場休息

中場休息

P. I. Tchaikovsky :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35

Alexey Bruni, Violin / Tony Huang, Conductor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曲目 Programme

柴科夫斯基協奏曲之夜

18:30 廣藝廳8/3 三

演出者:

Encore:

布魯尼,小提琴 / 黃東漢 指揮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18:30 廣藝廳

柴科夫斯基室內樂之夜

8/4 四

P. I. Tchaikovsky: Piano Trio 〝In Memory of a Great Artist〞, in a minor, Op. 50

(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Chang Hui-Ni: Quintet for Guitar & String Quartet “Five-character Poem”

Tienhao Jan : Dadaocheng March冉天豪:《大稻埕進行曲》(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

4

柴科夫斯基1840年出生於伏爾加河流域的沃特金斯克,少年時被母親送入聖彼得堡

的法律學校就讀預備班。他在學校的成績不差,但是合唱團的演唱以及指揮活動、彈

奏鋼琴更讓他著迷。

法律學校畢業後,柴科夫斯基進入司法部工作,雖然表現稱職,但是音樂對他的誘

惑力愈來愈大。1862年,柴科夫斯基決定進入剛成立的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就讀。1865年,

從音樂學院畢業的柴科夫斯基得到院長尼可萊‧魯賓斯坦的青睞,成為剛成立的莫斯

科音樂學院音樂理論教師。

學者把柴科夫斯基的音樂創作約略分成四個時期。在音樂學院四年裡,柴科夫斯基

創作不少室內樂、管弦樂曲與鋼琴小品。雖然沒有什麼重要的作品,但是已經出現迥

異於前輩的旋律與風格特色。

1866年起,在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書的11年是柴科夫斯基音樂創作第二階段。

尼可萊‧魯賓斯坦知道柴科夫斯基的經濟拮据,不但讓柴科夫斯基暫時借住自己的寓

所,還鼓勵俄羅斯音樂協會多多演出柴科夫斯基的作品。

1876年12月,一個重要的女性出現在柴科夫斯基的生命中。當時柴科夫斯基的創作

遇到瓶頸,經濟上債台高築。在安東‧魯賓斯坦的引薦下,陌生的富孀梅克夫人決定

資助這個年輕人。

第二個影響柴科夫斯基一生的女人在次年4月出現。當時柴科夫斯基對自己的生活

非常不滿,而他認為改變的方式是建立家庭。曾經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唸書的米留科娃

出現了。她崇拜柴科夫斯基,給柴科夫斯基寫了一封又一封熱情洋溢的求愛信,兩個

月後,渴望改變生活的柴科夫斯基決定與米留科娃結婚。

撰文:陳效真

柴科夫斯基的愛與生Love and Life of Tchaikovsky

大自然對於俄羅斯的藝術家有著無法抵抗的誘惑力,柴

科夫斯基也不例外。「在每一片葉子,每一朵花兒裡,我看

見而且理解到某種無法接近的美。這種美能讓人平靜下來,而

且對生命充滿了熱愛。」柴科夫斯基說。

柴科夫斯基以他的感性、天生敏感的個性,以抒情眼光

去感受、看待大自然,把個人最原始的體會與情感寫進音樂。

這些直接來自內心的真誠聲音讓柴科夫斯基在俄羅斯作曲家

中獨樹一格;提到俄羅斯作曲家,許多人首先想到的名字,

就是柴科夫斯基。

5

新婚生活只維持兩個月,柴科夫斯基就因為受不了米留科娃的精神病徵兆而逃家。

梅克夫人應允提供一筆錢讓柴科夫斯基的生活無虞,安排柴科夫斯基到國外旅行、養

病與開拓視野,建議他離開教職。梅克夫人的資助讓柴科夫斯基在1880年代開創出耀眼

的成績,成為聞名於歐美的知名作曲家。但是,梅克夫人突然在1890年9月寫了封冷漠

的信給柴科夫斯基,表明自己破產,無法再資助柴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驚訝萬分,完

全不明白為什麼。他緊急給梅克夫人回信,但是收不到任何回音。

當時柴科夫斯基的收入已經相當不錯,根本不需要梅克夫人的錢。但是對於柴科夫

斯基來說,與十多年來未曾正式謀面的梅克夫人往來,精神意義遠高於金錢上的意義。

梅克夫人為什麼要突然斷絕與柴科夫斯基的關係呢?真正的原因至今仍然是個謎。

喜愛大自然的柴科夫斯基在鄰近莫斯科的克林租了一棟房子,過著忙碌的創作與旅

行生活。1893年11月2日,柴科夫斯基的弟弟發現躺在床上的哥哥有些不對勁兒。柴科

夫斯基說,似乎是涼水喝多的老毛病,拒絕弟弟請醫生的提議。那天中午,依舊不舒

服的柴科夫斯基沒有吃午餐,只是倒了杯冷水來喝。但是這杯水出了問題,柴科夫斯

基從傍晚開始發高燒。1893年11月6日清晨,柴科夫斯基死於霍亂。

柴科夫斯基出生在俄羅斯社會急速變化的年代。音樂上,結合音樂家與愛好者的組

織「愛樂社」讓音樂進入平民的生活,葛令卡與「五人團」把俄羅斯傳統歌曲結合了

西歐音樂創作手法,開啟俄羅斯國民樂派的先河。

離開莫斯科音樂學院前,柴科夫斯基的方向與「五人團」非常相近,但是相較於當

時崇尚比較樸素的配器手法,柴科夫斯基明顯偏向浪漫的配器方法讓他在當時俄羅斯

作曲家獨樹一格,不認同的人批評他「太歐洲化了」。

離開莫斯科音樂學院後,柴科夫斯基的方向出現重大轉變。雖然第四號交響曲仍然

引用俄羅斯民謠,但是內容卻愈來愈個人化,不是「五人團」追求以「客觀」來表現

俄羅斯的素材。

柴科夫斯基個性敏感而且神經質,但是這樣的特質讓他有能力仔細觀察與體會生活

中的各種情感,把他的感性與抒情化為音符。這也是柴科夫斯基之所以為柴科夫斯基,

以及他帶給後世俄羅斯作曲家無法磨滅的影響。

6

曲目解說 撰文:陳效真Program Notes

「紅顏」---也許可說是一種美好的容顏,也可能是一段珍貴的友誼,但,對我而言,

那就是一種真、善、美的象徵。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形容的是紅顏的美貌,而

俄羅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一生受著梅克夫人的照顧,則是紅顏知己的經典。

希望透過散文式的音樂結構與東方式的音樂語彙,將這樣的精神傳達出來。在此,

感謝廣藝基金會的委託創作,更因他們為藝文界所做的努力而感動,對我而言,那亦

是一種真、善、美的境界。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

1877年末,柴科夫斯基在瑞士聽到拉羅《西班牙交響曲》後,深深被小提琴與管弦

樂團的組合吸引,試著也來寫一首小提琴協奏曲。作品完成後,柴科夫斯基把手稿寄

給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小提琴教授奧爾,沒想到奧爾把手稿退回,表示這是一部無法演

奏的作品。

小提琴家布羅茨基是第一個願意接受挑戰的人,他說服指揮家漢斯‧李希特在

1881年把樂曲排入維也納愛樂的樂季節目裡。不過,這次演出只有一次彩排,而且大

部分時間都花在訂正抄譜員犯的錯誤上。演出後,聽眾為布羅茨基的表現鼓掌,作品

本身卻招來噓聲。布羅茨基仍舊不放棄,他帶著它繼續到歐洲各地巡迴演出。漸漸地,

它開始得到愛樂人士的青睞,連一開始不看好的奧爾也把它納入自己的曲目。

奧爾一開始評估這部小提琴協奏曲「無法演奏」的說法雖然稍嫌誇張,但也不是沒

有理由。美國音樂理論家維努斯指出,與其說是美妙的旋律,欣賞柴科夫斯基小提琴

協奏曲的樂趣其實是在觀看小提琴家的技巧。這部協奏曲交融了抒情性與使人目眩的

技巧,使得它在20世紀以降的小提琴曲目裡佔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樂章沒有完整的呈示部。獨奏在一小段引奏後,輕描淡寫的唱出著名的主題。經

過逐漸複雜緊湊的變奏後,富歌唱性的第二主題接著登場。接著是令人瞠目結舌的發

展部,柴科夫斯基使用了衝擊性的小提琴技巧。在海飛茲時代,這段音樂常被演奏成

不可思議的混合音塊,但現代多用更細巧的手法把它演奏得華美而不刺耳。

第二樂章相當優美,深情的木管透露出濃厚的悲歌情調。小提琴獨奏在弦樂和法國

號伴奏下,幽幽唱出瞑想般的樂句。

在樂聲沒有中斷的情況下,樂團幾近粗野的帶入一個激烈、狂熱的舞蹈般的節奏,

小提琴獨奏在輪旋曲式上翻轉跳躍,整個第三樂章充分顯示柴科夫斯基運小提琴用技

巧的靈巧和光彩。樂曲在令人目眩神迷的快板中,乾淨俐落的以強奏結束。

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5

7

柴科夫斯基:F小調第四號交響曲,作品36

冉天豪:《大稻埕進行曲》

「仁慈的娜捷日達‧菲拉列托芙娜女士:我由衷感謝您所寫那麼慈愛動聽的話語。一個音樂家,一個失望和失敗阻礙著他的前途的音樂家,知道世上竟然有像您這樣的少數人,如此忠誠愛好著音樂,這是一種安慰。」1876年12月30日,幾乎因為貧困而打算放棄音樂的柴科夫斯基收到一位陌生女士的來信後,立刻給她回覆這封短箋,開始兩人長達14年的書信往來。 這位女士就是梅克夫人。在安東‧魯賓斯坦的引薦下,她決定資助這個能用音樂「使我生活愉快且舒適」的年輕人。

第四號交響曲,這是今冬開始的,這部曲子我非常想獻給您,因為我知道您在裡面一定能發現您內心的情感和思想的回聲。」梅克夫人同意接受題獻,卻不願意名字標在樂譜上,因此柴科夫斯基應允只在上面題著「獻給我最好的朋友」。

寫給梅克夫人的長信中親自剖析這一部交響曲。

在柴科夫斯基的構思裡,第一樂章的銅管就像讓人無法幸福的命運之神。雖然生活中也有甜蜜美妙的夢幻,但是命運之神會毫不留情的把你喚醒。第二樂章則是表現另一方面的苦難,就像黃昏的時想起青年時期,「知道這些回憶已經一去不復返……你悔恨著過去……記起許多事情……但這些都已經沉浸到過去裡。」

「第三樂章沒有表現什麼特定的情感,」柴科夫斯基表示。就像喝酒後既不快樂、也不憂愁的情感,「心靈是空空的,忽然看到一些奇怪的圖案……他們都和現實沒有關係。」而第四樂章「如果你在自己身上找不到快樂時,那就到別處去找吧,到人民中間去,他們知道麼好好利用時間,怎麼去享受。我寫出了農民的節日。而你剛在快樂的情景中忘記自己時,無情的命運之神又出現了,他讓你想起自己……你在這裡看到單純的快樂,你走到這些快樂裡,於是生活就變得好受了。」

波麗露啊山水亭,自由的思想尚時興, 文學歌謠美術和電影,無論啥麼,阮是攏莫驚。 攏莫驚,攏莫驚,文明的腳步踏乎定, 汝是台北城外,繁華世界的現代大稻埕。 二十世紀向前行,文明走入台北城, 美麗花都的形影,要和東京拼輸贏!

受到1932年電影「桃花泣血記」同名主題曲的啟發,青年作曲家鄧雨賢決定開始譜寫屬於台灣人的現代歌謠,歷史性的《大稻埕進行曲》於焉誕生。此曲在2007年之前長期失傳,而在《四月望雨》這齣台灣音樂劇中,由作曲家冉天豪重新譜寫,描繪對早年繁華花都台北的遙想之情。2011年,受廣藝基金會委託,冉天豪將自己創作的《大稻埕進行曲》歌曲改寫成管弦樂版本。

1877年5月13日,柴科夫斯基在向梅克夫人借貸的信中順帶提到「我現在正忙著寫

交響曲於次年2月22日在莫斯科首演,由安東‧魯賓斯坦指揮。柴科夫斯基在事後

曲目解說 Program Notes

8

曲目解說

張惠妮:五重奏-為吉他與弦樂四重奏《五言詩》

柴科夫斯基:D大調第一號弦樂四重奏,作品11

1871年3月28日,莫斯科音樂學院年輕教授柴科夫斯基因為經濟拮据,籌辦了一場音

樂會向聽眾介紹自己新近完成的作品。除了期望能吸引愛樂者的注意,柴科夫斯基也渴

望這場音樂會能為自己微薄的收入增加一點點及時雨。音樂會的反應相當好,曲目包括

幾首歌曲、鋼琴小品以及第一號弦樂四重奏。第一號弦樂四重奏是柴科夫斯基早年的佳

作,也是柴科夫斯基三首弦樂四重奏裡,最受愛樂者喜愛的一首。雖然從中可以聽出舒

伯特的影響,但是音樂語言完完全全屬於柴科夫斯基,充滿濃濃的俄羅斯風味。

第一樂章以傳統的奏鳴曲式寫成,兩個主題都帶有當時柴科夫斯基相當著迷,而且

下功夫搜羅的俄羅斯民謠風格。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是柴科夫斯基最受喜愛的作品

之一,現在經常被改編成樂團搭配各種獨奏樂器的版本。當尼可萊‧魯賓斯坦在1876年12月演奏這個樂章給大文豪托爾斯泰聽的時候,托爾斯泰還流下感動的淚水。樂章一開

始是一段簡單但是憂鬱的旋律。據說,這段旋律來自兩年前,柴科夫斯基在妹妹位於卡

明卡的家中聽到的俄羅斯民謠。在大提琴半音撥奏下,由第一小提琴吟唱出的第二主題

則是由柴科夫斯基原創。

第三樂章以舞曲般的節奏寫成,中段部分的旋律雖然更加嬉鬧諧謔,和弦依舊保持

著先前的張力。第四樂章同樣由兩個主題組成,第一主題比前三樂章的任一主題都更歡

樂,甚至帶有節慶的氣氛。抒情而且帶有典型俄羅斯風格的第二主題由中提琴奏出,與

第一主題形成強烈的對比。

五言(five-character)是中國詩主要創作形式之一,透過五個字的組合,詩人們適切

的傳達心情、意境,欣賞者藉著簡潔而富律動感的文字,勾勒出空間、時間,成為生

動的畫面。在本作品中,作曲者從唐詩節錄取材,將詩中的情境轉化成音樂的素材,

成為五幅用樂音描繪的畫面。而全曲又以G-R-A-C-E一字串聯,成為五個情景主題發

想的核心,分述如下:

Garden Rain Aroma Couple Eternity

Program Notes

八月蝴蝶來 雙飛西園草(李 白)

星垂平野闊 月湧大江流(杜 甫)

荷風送香氣 竹露滴清響(孟浩然)

微雨靄芳原 春鳩鳴何處(韋應物)

蘭葉春葳蕤 桂華秋皎潔(張九齡)

Quintet for Guitar & String Quartet “Five-character Poem”

情景(一)scene 1 :情景(二)scene 2 :情景(三)scene 3 :情景(四)scene 4 :情景(五)scene 5 :

9

曲目解說

柴科夫斯基:A小調鋼琴三重奏《紀念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作品50

莫斯科音樂學院創辦人尼可萊‧魯賓斯坦是柴科夫斯基的老師,也是早年推廣柴科

夫斯基作品的重要人物之一。由於尼可萊‧魯賓斯坦的引薦,梅克夫人才答應幫助決定

全力投入音樂工作的柴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曾經告訴尼可萊‧魯賓斯坦:「如果俄羅

斯沒有你,我的作品就註定要受到曲解了。」因此,當45歲的尼可萊‧魯賓斯坦於1881年逝世巴黎時,對於柴科夫斯基不啻為重大的打擊,他立刻從莫斯科奔到巴黎只為了見

恩師最後一面。

在寫給梅克夫人的信中,柴科夫斯基提到:「您還記得有一次向我提議寫一部鋼琴、

小提琴與大提琴的三重奏嗎?也許您還記得當時我的回覆,我說我討厭這樣的組合。但

是現在,我決定試一試。我已經寫了一點,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完成,也不知道會不會成

功,但是我希望能照著草稿繼續寫下去。」「希望您相信,我之所以向自己不喜歡的樂

器組合讓步,唯一的理由就是希望您快樂,並且嘗試把我的樂思以陌生的方式表現出來,

克服一切困難。再加上我知道這樣做您一定很高興,這就更加讓我產生靈感。」

「當然,開始要花點心思才能熟悉這樣的組合,但是這個工作卻讓我感到興趣,而且我

心裡想著這一定會讓您高興。」

1882年2月9日,柴科夫斯基以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完成這部「為了使梅克夫人感高

興」的鋼琴三重奏,上面題著「紀念一位偉大的藝術家」。雖然柴科夫斯基沒有寫明這

位藝術家是誰,但是大家都明白是紀念逝世將滿一年的尼可萊‧魯賓斯坦。輓歌般的曲

調彷彿在訴說失去朋友的悲傷。經過幾次修改後,作品於1882年3月2日在莫斯科由塔涅

耶夫(鋼琴)、格爾季馬利(小提琴)與費茨恩哈根(大提琴)做私人演出,同年10月18日正式公開亮相。

Program Notes

10

大賽與巴黎提博國際小提琴大賽中獲獎,1979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任教。他能演奏的小提琴協奏曲多達35首,曾經以獨奏家身份在世界各地與著名樂團合作或舉辦獨奏會。蘇聯解體前,布魯尼擔任由斯韋特拉諾夫(Evgeny Fyodorovich Svetlanov,1928-2002)出掌音樂總監的蘇聯國立交響樂團(USSR State Symphony Orchestra)首席長達九年,1990年與普雷特涅夫一同創辦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目前為該團首席。

收錄他從1980年到其中一支在十八世紀末移居俄羅斯。在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俄羅斯

期間,安東尼奧‧巴洛弗歐‧布魯尼(Antonio Baroffio Bruni,1762-1825)因為參與設計聖彼得堡一些著名的建築物來到俄羅斯,目前在聖彼得堡附近的帕弗洛斯克還可以看到

安東尼奧‧巴洛弗歐‧布魯尼設計的建築物。安東尼奧的兒子菲奧多爾‧布魯尼

(Fyodor Antonovich Bruni,1799-1875)的成就比父親更高。聖彼得堡聖以撒大教堂圓頂上的油畫就是菲奧多爾‧布魯尼的作品。

詩人,1999年出版個人詩集《在我面前的一張白紙》,收錄他從1980年到1990年代末期的詩作。

布魯尼(Alexey Bruni)

曾經在全俄羅斯、全蘇聯與國際音樂比賽中獲獎。

合作,包括莫斯科交響樂團、莫斯科愛樂,也是「莫

斯科名家室內樂團」創團團員,1990年加入俄羅斯國

家管弦樂團。

戈特蓋爾夫(Alexander Gotgelf)

琴,1963年來到莫斯科,在莫斯科音樂學院附屬中央

音樂學校認識幾年後接著入學的普雷特涅夫(Mikhail Vasil'yevich Pletnev,1957-),兩人常在一起合奏。當年布

魯尼和普雷特涅夫不像一般年輕人把微薄的薪水花

在享樂上,而是拿來購買新的樂譜。對音樂的狂熱

也讓兩人興起組織學校樂團的念頭,或許這個經驗

對於創辦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 (Russ ian Nat iona l Orches t ra )有所幫助。

1954年出生於俄羅斯坦波夫,6歲開始學習小提

演奏家簡歷

布魯尼於1984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獲得學位,曾經在義大利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

布魯尼出身俄羅斯聲望十分顯赫的家族。這支家族原本居住在瑞士的義大利家庭,

布魯尼是俄羅斯政府所頒授的「俄羅斯功勳藝術家」。除了音樂,布魯尼也是位

1948年出生於莫斯科,畢業於格涅辛音樂學校,

戈特格爾夫從1969年開始與俄羅斯各大重要樂團

11

1951年出生於俄羅斯莫斯科,奧格林丘克五歲開始

學習鋼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師從瑙莫夫 ( Lev Naumov,1925-2005),並且在音樂學院完成研究生課程。

  

奧格林丘克經常在俄羅斯、歐洲各地演出與教學,

並且在1998年擔任日內瓦國際音樂演奏大賽(Concours International d'Execution Musicale, Geneve)評審。1978年起,奧格林丘克開始與布魯尼在獨奏會上合作,至今長

達三十多年。目前奧格林丘克任教於莫斯科格涅辛音

樂學校,1990年起擔任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鍵盤手。

自幼受教於方銘健教授,於1998年以優異的成績

甄試保送進入天主教輔仁大學音樂系,期間曾獲全國

吉他大賽重奏組第二名以及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吉他獨

奏組第三名。在順利取得音樂學士及碩士學位後赴美

深造,2009年取得音樂藝術博士學位。是國內少數的

女性新銳古典吉他演奏家,也是台灣目前最年輕的吉

他博士。現任教於桃園縣立南崁高中音樂班,並積極

參與不同類型演出。

奧格林丘克(Leonid Ogrinchuk)

柯懿芳(Yifang Ko)

  在室內樂演出上,戈特格爾夫合作過的夥伴包括伊格爾‧奧伊斯特拉赫

(Igor Oistrakh,1931-)普雷特涅夫、布魯尼、奧格林丘克、沙霍夫斯卡雅(Natal ia Shakhovskaya,1935-)等人。英國唱片公司「Cello Classics」曾經在2002年發行「大提琴

演奏的偉大片刻」專輯,收錄卡薩爾斯 (Pablo Casals,1876-1973)、佛爾曼 (Emanuel Feuermann,1902-1942)、皮亞季格爾斯基 (Gregor Piat igorsky,1903-1976)、沙弗蘭

(Daniel Shafran,1923-1997)、麥斯基 (Mischa Maisky,1948-) 等人,以及戈特格爾夫在第五

屆柴科夫斯基大賽演奏的沙波林 (Yuri Shaporin,1887-1966)《詼諧曲》錄音。

目前戈特格爾夫任教於國立伊波利托夫─伊凡諾夫音樂學校樂團弦樂器教研室,並

且擔任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大提琴首席。

重要作品:

2011年與紅樹林弦樂四重奏與迷火佛朗明哥舞團在台中中興堂、台北中山堂演出

吉他五重奏。2010年四月於國家演奏廳舉行「吉他?有懿思!」之古典吉他音樂會,

大獲好評,被日本之《現代吉他雜誌》關注並刊登於六月號。2005年錄製呂昭炫老師

吉他三重奏作品「三個女孩的探戈」之有聲出版品。

12

洪千惠(Chien-Hui Hung)

冉天豪(Tienhao Jan)

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原國立藝術專科學校),

曾隨馬水龍教授、盧炎教授修習理論作曲,隨朱宗

慶教授、郭光遠老師學習打擊樂。1987年獲教育部

留法獎學金,赴法國巴黎師範音樂學院 (L’Ecloe Normale de Musique de Paris)深造,師事日裔作曲家

平義久(Yoshihisa Taïra)先生,並於1991年獲得高級作

曲家文憑(Diplôme Supérieur de Composition)。1991年10月考入法國國立布隆尼音樂院 (Conservato i re National de Boulogne)

1969年生於台灣彰化。1995年畢業於國立藝術學

院(現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研究所作曲組。先

後跟隨作曲家林進祐、潘皇龍、盧炎學習作曲。

2000年8月,獲教育部遴選為巴黎國際藝術村駐村人

員,赴法創作進修一年,並跟隨國立巴黎高等音樂

學院(CNSM de Paris)作曲教授Guy Reibel學習。目前

任教於台灣神學院,並擔任華岡藝校及蘭陽女中舞

蹈班音樂伴奏老師、士林靈糧堂崇拜部節慶組音樂

同工。

1973年生於台北,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英語系,

現為全職音樂創作者。2001年開始投入中文音樂劇

作曲與監製,至今已完成七部原創作品與三部改

編作品,原創作品包括音樂時代《四月望雨》、

《世紀回眸.宋美齡》、《隔壁親家》、《渭水

春風》等,改編作品包括《魔笛狂想》、《小紅

帽狂想曲》、《睡美人》。戲劇配樂作品則有果

陀劇場《公寓春光》。2006年底與劇場同好成立「

天作之合」,首創華人世界中文音樂劇沙龍,演

唱全場冉天豪音樂劇作品選粹。1994年開始從事合

唱編曲,至今已有超過六十首作品發表,現為台

北愛樂合唱團特約編曲。

樂院(Conservatoire National Supérieur de Musique de Paris)作曲班,隨邦卡(Alain Bancquart)先生和梅凡諾(Paul Méfano)先生學習理論作曲,並隨肯尼(Laurent Cuniot)先生

學習電子音樂。1995年獲頒作曲家文憑(Diplôme Supérieur de Composition)。

張惠妮(Huini Chang)

隨札巴爾(Zbar)先生學習電子音樂。1992年考入法國國立巴黎音

作曲家簡歷

13

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畢業後赴美攻讀管弦樂指揮

碩士,先後進入University of Michigan以及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指揮班就讀,2007年取得管弦樂指揮

碩士返台

2009 -10年受邀擔任國家交響樂團客席助理指揮

2010年獲選擔任兩廳院歌劇坊指揮

現任廣藝愛樂管弦樂團常任指揮並致力於新世代華

人音樂的探索。

黃東漢 樂團指揮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碩士班碩士,主修小

提琴及指揮。小提琴師事林勝雄、楊仁傑、饒佳林、

涂惠民及王彥驊老師;指揮師事張大勝教授與廖年

賦教授。曾任台北縣交響樂團及台北世紀交響樂團

首席,並曾獲選擔任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及國家交響

樂團協演團員。目前為台北世紀交響樂團及新北市

交響樂團團員,並擔任台北世紀青少年管弦樂團、

台北世紀少年弦樂團、凡響管絃樂團、台北市大安

國中絃樂團及台北市新生國小絃樂團指揮。

吳宏哲 第二小提琴首席

目前任教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及國立台灣藝術大

學現為普羅藝術家樂團首席、世紀交響樂團首席、

廣藝愛樂管弦樂團首席

2009年

擔任維也納太平洋青年樂團首席兼任

團長,期間與維也納愛樂首席Rainer Honeck在維也納音樂節合作演出巴哈d小調雙小提琴協奏曲,並受邀華沙夏

季音樂節擔任獨奏演出Vivaldi《四季》

2009年9月

2002-2008年

與鋼琴家盧易之和台北縣立交響樂團合

作演出孟德爾頌雙協奏曲

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

小提琴演奏博士

2006年與凡響音樂工作室合作,演出並錄製舞劇【水鬼與城隍爺】,入圍2007年金曲獎最佳演奏專輯獎項。2011年擔任音樂劇【木蘭少女】樂團首席。

蔡耿銘 樂團首席

14

趙怡雯為茱莉亞學院一百年以來首位華人中提

琴博士。2000年她赴紐約攻讀碩士及博士,成為紐

約愛樂前中提琴首席Paul Neubauer及茱莉亞中提琴

部門主席Samuel Rhodes門下弟子,室內樂師承Toby Appel與茱莉亞弦樂四重奏。2005年趙怡雯以最低

年限三年取得博士學位;在台灣求學期間她受教

於恩師陳永清、黃國寶、楊瑞瑟、何君恆、梁建

楓教授。

八歲由湯平正老師啟蒙,先後師事高不平、張

正傑老師。1997年赴德國深造,於 2002年取得德

國國立岱特摩音樂院(Hochschule fuer Musik Detmold)演奏家碩士文憑,師承1966年柴可夫斯基大賽首

獎得主,俄籍Karine Georgian教授。接著於2004年取得舒曼音樂院(R.Schumann Hochschule Düsseldorf)最高演奏家文憑(Konzertexamen)師承德籍

Johannes Goritzki教授。

黃盈媛 大提琴首席

返台後趙怡雯積極投入國內外音樂體系:2007年應邀出席中國「中提琴藝術節」,

於上海音樂院、北京中央音樂院舉行一系列演講、大師課與獨奏會;2008年受邀赴紐

約大學(NYU)及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OU)音樂及表演藝術系指導大師課;2009年9月擔

任台北愛樂管弦樂團中提琴首席,赴中國巡演;2010年為奇美「數位典藏計畫」第三

期錄製唱片,並擔任廣藝愛樂中提琴首席。2011年9月起將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

任教。

返國後即擔任長榮交響樂團大提琴副首席一職(2004年至2009年),除隨團常態性演

出之外,並定期舉辦個人獨奏會,更受邀參與許多音樂團隊演出:廣藝愛樂管弦樂團、台

北愛樂、樂興之時管絃樂團、台灣弦樂團、普羅藝術家室內樂團等常任客席演奏家。

2008年與長榮交響樂團協奏演出柴科夫斯基 -《洛可可主題變奏曲》。

2011年與春之聲管弦樂團協奏演出愛爾加大提琴協奏曲。

目前任教於各大音樂班,並致力於古典、流行跨界多元化的各類演出形態。

2011年7月發行首張個人演奏專輯

趙怡雯 中提琴首席

-「弦轉俄羅斯」。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15

黃東漢樂團指揮

蔡耿銘

吳宏哲

趙怡雯

廖珮如

林巧兒

陳怡君 孫慧學

第一小提琴

第二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黃盈媛

張友瑞 王致翔 林文惠 唐 震 路耀祖 陳又寧 張暐姍 曾臺衍 李承宗 許家誠 沈韶杰 郭庭竹 林姮妤

蘇子茵 蘇堯君 黃圓媛 林麥麥 洪麥軒 吳思潔 郭洹佐 吳建鋒 張涵昀 蔡曜宇 戴佑如

徐曉虹 楊凱甯 袁繹晴 曾怡嘉 藍玉青 何佳珍 曾慶琳 甘威鵬 涂弦慶

劉涵 丁莉齡 周彥華 李毓寧 楊于萱 顏瑋廷 楊雅如

倉明靜 林聖蓓 羅琬臻 林韋滇 賴彥嘉

低音大提琴

短 笛

長 笛

李斐雯 朱貞吟雙簧管

謝介豪 邱嘉怡豎 笛

陳郁潔 陳冠蓉低音管

楊朝翔低音號

鄭凱文

王瑋婷 廖韋旭 鄭雅心

定音鼓

擊 樂

程筑卿 陳映築 邱怡屏 賴人瑄

陳建安 黃盈綺

法國號

小 號

劉怡真 林瑤婷 郭沐盈長 號

樂團首席 聲部首席

16

榮譽團長:

團長兼藝術總監:

副 團 長:

行政總監:

專案執行:

行政專員:

特約文案:

音響執行:

技術執行:

董 事 長:

董 事:

執 行 長:

副執行長:

技術顧問:

樂團組織

廣藝基金會

行政部

節目部

行銷部

網路媒體部

主辦單位

特別感謝

經理 陳郁敏

專員 羅秀蘭 簡榕君

主任 黃乃娟

專員 鄭涵文 陳思婷

經理 楊佩芬

專員 盧崇瑋 李珮銓

總監 胡福財

專員 陳偉溢

林百里

楊忠衡

徐昭宇

陳志昇

陳思婷

林蕙潔、劉珈儀、林素寬、鍾季原、李良傑

陳效真

唐宋專業舞台音響燈光工程公司

太和藝術製作有限公司

林百里

朱宗慶 林懷民 林谷芳 胡乃元 劉岠渭 賴聲川(依筆畫排列)

楊忠衡

徐昭宇

劉培能

2011廣藝愛樂節

Page 13: Program Notes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New Quanta ...»£藝愛樂/2011廣藝愛樂節目單.pdf · 時間過得好快,在節目冊付梓催促聲中,才猛然醒覺,「廣藝愛樂」已經滿週歲,堂堂

New Quanta, New Music, New Vision

、年輕、創意 新視界

2011 Quanta Music Festival

Love and Life of Tchaikovsky

一位偉大藝術家的回憶

柴科夫斯基的愛與生

2

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

柴科夫斯基

協奏曲之夜柴科夫斯基

室內樂之夜

8.318:30週三 8.418:30

週四

柴科夫斯基

小提琴協奏曲、第四號交響曲、

弦樂四重奏、鋼琴三重奏

廣藝愛樂首席弦樂四重奏+

吉他博士柯懿芳

黃東漢指揮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

張惠妮:吉他五重奏《五言詩》

首席Alexey Bruni大提琴首席Alexander Gotgelf鋼琴家Leonid Ogrinchuck跨海激情演出

柴科夫斯基經典力作

兩部台灣作曲家新作+

1

三步併作兩步;急促而踏實。

寫於廣藝愛樂一週歲

時間過得好快,在節目冊付梓催促聲中,才猛然醒覺,「廣藝愛樂」已經滿週歲,堂堂

跨入第二年。當初模糊的、衝動的理念,綻放出第一朵令人驚豔的花朵,而第二年則要昂

首展枝、証明延續發展的生命力。

「廣藝愛樂節」是廣藝愛樂每年活動的高峰。除推出每年最精華的主場節目之外,也與

國外大師相聚,琢磨精進,更是委託創作發表亮相的時機,可說充滿了緊張、精采與期待。

去年音樂節結束後,蒙來訪音樂大師,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Russian National Orchestra)首席布魯尼(Alexey Bruni)首肯,同意擔任廣藝愛樂藝術顧問,為樂團藝術水準的提昇,提供了

有力的支持。今年他特地與大提琴首席(Alexander Gotgelf)一同來台助陣,可謂如虎添翼。

今年音樂會以永恆的柴科夫斯基為題,他的作品不管是對樂團、對聽眾、對音樂節而言,都

是必經的洗禮。我也希望透過幾部經典作品的排練和演出,能讓樂團脫胎換骨。

委託創作,是廣藝愛樂的另一個重頭戲。繼去年第一部作品王倩婷的《舞動四季》之後,

今年一共有四部委託創作問世。除巨彥博為2011年世界管樂年會(2011 WASBE Conference)寫作

的中西樂器管弦樂曲《華彩》,已經於7月17日在嘉義發表之外,在愛樂節期間還要發

表洪千惠的管弦樂曲《紅顏》、張惠妮的吉他五重奏《五言詩》以及冉天豪的管弦樂曲

《大稻埕進行曲》。對於每部作品,我都抱著極高的期望,希望每部作品都有永續的生

命力,並盼望當中出現足以和歷史經典等量齊觀的作品,那就是比中樂透還開心的事情。

雖然急促,但是廣藝愛樂今年的活動量和去年相較,是呈幾倍數成長的。藝術是千年

大業,但人生苦短,夜遊尚待秉燭;三步併作兩步,不是踉蹌,而是逐興而行。今年花苞已

點放,且待明年花團錦簇,吾等舉杯悠遊。

廣藝基金會 執行長

執行長的話

2

2011 Quanta Music Festival

New Quanta, New Music, New Vision

、年輕、創意 新視界

23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柴科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f小調,作品36P. I. Tchaikovsky : Symphony No.4, in f minor, Op. 36

Hong Qian-Hui: Orchestral Overture(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

張惠妮:吉他五重奏《五言詩》(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柴科夫斯基:鋼琴三重奏《 紀念一位偉大藝術家 》,a小調,作品50

演出者:

布魯尼,小提琴 / 奧格林丘克,鋼琴 / 戈特蓋爾夫,大提琴

Alexey Bruni, Violin / Leonid Ogrinchuk, Piano / Alexander Gotgelf, cello

柴科夫斯基:第一號弦樂四重奏,D大調,作品11

演出者:

柯懿芳,吉他

廣藝愛樂首席四重奏(蔡耿銘+吳宏哲+趙怡雯+黃盈媛)

P. I. Tchaikovsky: String Quartet No.1, in D major, Op.11

Yifang Ko,Guitar Quanta Philharmonic String Quarte

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5

中場休息

中場休息

P. I. Tchaikovsky :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35

Alexey Bruni, Violin / Tony Huang, Conductor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曲目 Programme

柴科夫斯基協奏曲之夜

18:30 廣藝廳8/3 三

演出者:

Encore:

布魯尼,小提琴 / 黃東漢 指揮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18:30 廣藝廳

柴科夫斯基室內樂之夜

8/4 四

P. I. Tchaikovsky: Piano Trio 〝In Memory of a Great Artist〞, in a minor, Op. 50

(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Chang Hui-Ni: Quintet for Guitar & String Quartet “Five-character Poem”

Tienhao Jan : Dadaocheng March冉天豪:《大稻埕進行曲》(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

4

柴科夫斯基1840年出生於伏爾加河流域的沃特金斯克,少年時被母親送入聖彼得堡

的法律學校就讀預備班。他在學校的成績不差,但是合唱團的演唱以及指揮活動、彈

奏鋼琴更讓他著迷。

法律學校畢業後,柴科夫斯基進入司法部工作,雖然表現稱職,但是音樂對他的誘

惑力愈來愈大。1862年,柴科夫斯基決定進入剛成立的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就讀。1865年,

從音樂學院畢業的柴科夫斯基得到院長尼可萊‧魯賓斯坦的青睞,成為剛成立的莫斯

科音樂學院音樂理論教師。

學者把柴科夫斯基的音樂創作約略分成四個時期。在音樂學院四年裡,柴科夫斯基

創作不少室內樂、管弦樂曲與鋼琴小品。雖然沒有什麼重要的作品,但是已經出現迥

異於前輩的旋律與風格特色。

1866年起,在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書的11年是柴科夫斯基音樂創作第二階段。

尼可萊‧魯賓斯坦知道柴科夫斯基的經濟拮据,不但讓柴科夫斯基暫時借住自己的寓

所,還鼓勵俄羅斯音樂協會多多演出柴科夫斯基的作品。

1876年12月,一個重要的女性出現在柴科夫斯基的生命中。當時柴科夫斯基的創作

遇到瓶頸,經濟上債台高築。在安東‧魯賓斯坦的引薦下,陌生的富孀梅克夫人決定

資助這個年輕人。

第二個影響柴科夫斯基一生的女人在次年4月出現。當時柴科夫斯基對自己的生活

非常不滿,而他認為改變的方式是建立家庭。曾經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唸書的米留科娃

出現了。她崇拜柴科夫斯基,給柴科夫斯基寫了一封又一封熱情洋溢的求愛信,兩個

月後,渴望改變生活的柴科夫斯基決定與米留科娃結婚。

撰文:陳效真

柴科夫斯基的愛與生Love and Life of Tchaikovsky

大自然對於俄羅斯的藝術家有著無法抵抗的誘惑力,柴

科夫斯基也不例外。「在每一片葉子,每一朵花兒裡,我看

見而且理解到某種無法接近的美。這種美能讓人平靜下來,而

且對生命充滿了熱愛。」柴科夫斯基說。

柴科夫斯基以他的感性、天生敏感的個性,以抒情眼光

去感受、看待大自然,把個人最原始的體會與情感寫進音樂。

這些直接來自內心的真誠聲音讓柴科夫斯基在俄羅斯作曲家

中獨樹一格;提到俄羅斯作曲家,許多人首先想到的名字,

就是柴科夫斯基。

5

新婚生活只維持兩個月,柴科夫斯基就因為受不了米留科娃的精神病徵兆而逃家。

梅克夫人應允提供一筆錢讓柴科夫斯基的生活無虞,安排柴科夫斯基到國外旅行、養

病與開拓視野,建議他離開教職。梅克夫人的資助讓柴科夫斯基在1880年代開創出耀眼

的成績,成為聞名於歐美的知名作曲家。但是,梅克夫人突然在1890年9月寫了封冷漠

的信給柴科夫斯基,表明自己破產,無法再資助柴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驚訝萬分,完

全不明白為什麼。他緊急給梅克夫人回信,但是收不到任何回音。

當時柴科夫斯基的收入已經相當不錯,根本不需要梅克夫人的錢。但是對於柴科夫

斯基來說,與十多年來未曾正式謀面的梅克夫人往來,精神意義遠高於金錢上的意義。

梅克夫人為什麼要突然斷絕與柴科夫斯基的關係呢?真正的原因至今仍然是個謎。

喜愛大自然的柴科夫斯基在鄰近莫斯科的克林租了一棟房子,過著忙碌的創作與旅

行生活。1893年11月2日,柴科夫斯基的弟弟發現躺在床上的哥哥有些不對勁兒。柴科

夫斯基說,似乎是涼水喝多的老毛病,拒絕弟弟請醫生的提議。那天中午,依舊不舒

服的柴科夫斯基沒有吃午餐,只是倒了杯冷水來喝。但是這杯水出了問題,柴科夫斯

基從傍晚開始發高燒。1893年11月6日清晨,柴科夫斯基死於霍亂。

柴科夫斯基出生在俄羅斯社會急速變化的年代。音樂上,結合音樂家與愛好者的組

織「愛樂社」讓音樂進入平民的生活,葛令卡與「五人團」把俄羅斯傳統歌曲結合了

西歐音樂創作手法,開啟俄羅斯國民樂派的先河。

離開莫斯科音樂學院前,柴科夫斯基的方向與「五人團」非常相近,但是相較於當

時崇尚比較樸素的配器手法,柴科夫斯基明顯偏向浪漫的配器方法讓他在當時俄羅斯

作曲家獨樹一格,不認同的人批評他「太歐洲化了」。

離開莫斯科音樂學院後,柴科夫斯基的方向出現重大轉變。雖然第四號交響曲仍然

引用俄羅斯民謠,但是內容卻愈來愈個人化,不是「五人團」追求以「客觀」來表現

俄羅斯的素材。

柴科夫斯基個性敏感而且神經質,但是這樣的特質讓他有能力仔細觀察與體會生活

中的各種情感,把他的感性與抒情化為音符。這也是柴科夫斯基之所以為柴科夫斯基,

以及他帶給後世俄羅斯作曲家無法磨滅的影響。

6

曲目解說 撰文:陳效真Program Notes

「紅顏」---也許可說是一種美好的容顏,也可能是一段珍貴的友誼,但,對我而言,

那就是一種真、善、美的象徵。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形容的是紅顏的美貌,而

俄羅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一生受著梅克夫人的照顧,則是紅顏知己的經典。

希望透過散文式的音樂結構與東方式的音樂語彙,將這樣的精神傳達出來。在此,

感謝廣藝基金會的委託創作,更因他們為藝文界所做的努力而感動,對我而言,那亦

是一種真、善、美的境界。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

1877年末,柴科夫斯基在瑞士聽到拉羅《西班牙交響曲》後,深深被小提琴與管弦

樂團的組合吸引,試著也來寫一首小提琴協奏曲。作品完成後,柴科夫斯基把手稿寄

給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小提琴教授奧爾,沒想到奧爾把手稿退回,表示這是一部無法演

奏的作品。

小提琴家布羅茨基是第一個願意接受挑戰的人,他說服指揮家漢斯‧李希特在

1881年把樂曲排入維也納愛樂的樂季節目裡。不過,這次演出只有一次彩排,而且大

部分時間都花在訂正抄譜員犯的錯誤上。演出後,聽眾為布羅茨基的表現鼓掌,作品

本身卻招來噓聲。布羅茨基仍舊不放棄,他帶著它繼續到歐洲各地巡迴演出。漸漸地,

它開始得到愛樂人士的青睞,連一開始不看好的奧爾也把它納入自己的曲目。

奧爾一開始評估這部小提琴協奏曲「無法演奏」的說法雖然稍嫌誇張,但也不是沒

有理由。美國音樂理論家維努斯指出,與其說是美妙的旋律,欣賞柴科夫斯基小提琴

協奏曲的樂趣其實是在觀看小提琴家的技巧。這部協奏曲交融了抒情性與使人目眩的

技巧,使得它在20世紀以降的小提琴曲目裡佔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樂章沒有完整的呈示部。獨奏在一小段引奏後,輕描淡寫的唱出著名的主題。經

過逐漸複雜緊湊的變奏後,富歌唱性的第二主題接著登場。接著是令人瞠目結舌的發

展部,柴科夫斯基使用了衝擊性的小提琴技巧。在海飛茲時代,這段音樂常被演奏成

不可思議的混合音塊,但現代多用更細巧的手法把它演奏得華美而不刺耳。

第二樂章相當優美,深情的木管透露出濃厚的悲歌情調。小提琴獨奏在弦樂和法國

號伴奏下,幽幽唱出瞑想般的樂句。

在樂聲沒有中斷的情況下,樂團幾近粗野的帶入一個激烈、狂熱的舞蹈般的節奏,

小提琴獨奏在輪旋曲式上翻轉跳躍,整個第三樂章充分顯示柴科夫斯基運小提琴用技

巧的靈巧和光彩。樂曲在令人目眩神迷的快板中,乾淨俐落的以強奏結束。

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5

7

柴科夫斯基:F小調第四號交響曲,作品36

冉天豪:《大稻埕進行曲》

「仁慈的娜捷日達‧菲拉列托芙娜女士:我由衷感謝您所寫那麼慈愛動聽的話語。一個音樂家,一個失望和失敗阻礙著他的前途的音樂家,知道世上竟然有像您這樣的少數人,如此忠誠愛好著音樂,這是一種安慰。」1876年12月30日,幾乎因為貧困而打算放棄音樂的柴科夫斯基收到一位陌生女士的來信後,立刻給她回覆這封短箋,開始兩人長達14年的書信往來。 這位女士就是梅克夫人。在安東‧魯賓斯坦的引薦下,她決定資助這個能用音樂「使我生活愉快且舒適」的年輕人。

第四號交響曲,這是今冬開始的,這部曲子我非常想獻給您,因為我知道您在裡面一定能發現您內心的情感和思想的回聲。」梅克夫人同意接受題獻,卻不願意名字標在樂譜上,因此柴科夫斯基應允只在上面題著「獻給我最好的朋友」。

寫給梅克夫人的長信中親自剖析這一部交響曲。

在柴科夫斯基的構思裡,第一樂章的銅管就像讓人無法幸福的命運之神。雖然生活中也有甜蜜美妙的夢幻,但是命運之神會毫不留情的把你喚醒。第二樂章則是表現另一方面的苦難,就像黃昏的時想起青年時期,「知道這些回憶已經一去不復返……你悔恨著過去……記起許多事情……但這些都已經沉浸到過去裡。」

「第三樂章沒有表現什麼特定的情感,」柴科夫斯基表示。就像喝酒後既不快樂、也不憂愁的情感,「心靈是空空的,忽然看到一些奇怪的圖案……他們都和現實沒有關係。」而第四樂章「如果你在自己身上找不到快樂時,那就到別處去找吧,到人民中間去,他們知道麼好好利用時間,怎麼去享受。我寫出了農民的節日。而你剛在快樂的情景中忘記自己時,無情的命運之神又出現了,他讓你想起自己……你在這裡看到單純的快樂,你走到這些快樂裡,於是生活就變得好受了。」

波麗露啊山水亭,自由的思想尚時興, 文學歌謠美術和電影,無論啥麼,阮是攏莫驚。 攏莫驚,攏莫驚,文明的腳步踏乎定, 汝是台北城外,繁華世界的現代大稻埕。 二十世紀向前行,文明走入台北城, 美麗花都的形影,要和東京拼輸贏!

受到1932年電影「桃花泣血記」同名主題曲的啟發,青年作曲家鄧雨賢決定開始譜寫屬於台灣人的現代歌謠,歷史性的《大稻埕進行曲》於焉誕生。此曲在2007年之前長期失傳,而在《四月望雨》這齣台灣音樂劇中,由作曲家冉天豪重新譜寫,描繪對早年繁華花都台北的遙想之情。2011年,受廣藝基金會委託,冉天豪將自己創作的《大稻埕進行曲》歌曲改寫成管弦樂版本。

1877年5月13日,柴科夫斯基在向梅克夫人借貸的信中順帶提到「我現在正忙著寫

交響曲於次年2月22日在莫斯科首演,由安東‧魯賓斯坦指揮。柴科夫斯基在事後

曲目解說 Program Notes

8

曲目解說

張惠妮:五重奏-為吉他與弦樂四重奏《五言詩》

柴科夫斯基:D大調第一號弦樂四重奏,作品11

1871年3月28日,莫斯科音樂學院年輕教授柴科夫斯基因為經濟拮据,籌辦了一場音

樂會向聽眾介紹自己新近完成的作品。除了期望能吸引愛樂者的注意,柴科夫斯基也渴

望這場音樂會能為自己微薄的收入增加一點點及時雨。音樂會的反應相當好,曲目包括

幾首歌曲、鋼琴小品以及第一號弦樂四重奏。第一號弦樂四重奏是柴科夫斯基早年的佳

作,也是柴科夫斯基三首弦樂四重奏裡,最受愛樂者喜愛的一首。雖然從中可以聽出舒

伯特的影響,但是音樂語言完完全全屬於柴科夫斯基,充滿濃濃的俄羅斯風味。

第一樂章以傳統的奏鳴曲式寫成,兩個主題都帶有當時柴科夫斯基相當著迷,而且

下功夫搜羅的俄羅斯民謠風格。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是柴科夫斯基最受喜愛的作品

之一,現在經常被改編成樂團搭配各種獨奏樂器的版本。當尼可萊‧魯賓斯坦在1876年12月演奏這個樂章給大文豪托爾斯泰聽的時候,托爾斯泰還流下感動的淚水。樂章一開

始是一段簡單但是憂鬱的旋律。據說,這段旋律來自兩年前,柴科夫斯基在妹妹位於卡

明卡的家中聽到的俄羅斯民謠。在大提琴半音撥奏下,由第一小提琴吟唱出的第二主題

則是由柴科夫斯基原創。

第三樂章以舞曲般的節奏寫成,中段部分的旋律雖然更加嬉鬧諧謔,和弦依舊保持

著先前的張力。第四樂章同樣由兩個主題組成,第一主題比前三樂章的任一主題都更歡

樂,甚至帶有節慶的氣氛。抒情而且帶有典型俄羅斯風格的第二主題由中提琴奏出,與

第一主題形成強烈的對比。

五言(five-character)是中國詩主要創作形式之一,透過五個字的組合,詩人們適切

的傳達心情、意境,欣賞者藉著簡潔而富律動感的文字,勾勒出空間、時間,成為生

動的畫面。在本作品中,作曲者從唐詩節錄取材,將詩中的情境轉化成音樂的素材,

成為五幅用樂音描繪的畫面。而全曲又以G-R-A-C-E一字串聯,成為五個情景主題發

想的核心,分述如下:

Garden Rain Aroma Couple Eternity

Program Notes

八月蝴蝶來 雙飛西園草(李 白)

星垂平野闊 月湧大江流(杜 甫)

荷風送香氣 竹露滴清響(孟浩然)

微雨靄芳原 春鳩鳴何處(韋應物)

蘭葉春葳蕤 桂華秋皎潔(張九齡)

Quintet for Guitar & String Quartet “Five-character Poem”

情景(一)scene 1 :情景(二)scene 2 :情景(三)scene 3 :情景(四)scene 4 :情景(五)scene 5 :

9

曲目解說

柴科夫斯基:A小調鋼琴三重奏《紀念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作品50

莫斯科音樂學院創辦人尼可萊‧魯賓斯坦是柴科夫斯基的老師,也是早年推廣柴科

夫斯基作品的重要人物之一。由於尼可萊‧魯賓斯坦的引薦,梅克夫人才答應幫助決定

全力投入音樂工作的柴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曾經告訴尼可萊‧魯賓斯坦:「如果俄羅

斯沒有你,我的作品就註定要受到曲解了。」因此,當45歲的尼可萊‧魯賓斯坦於1881年逝世巴黎時,對於柴科夫斯基不啻為重大的打擊,他立刻從莫斯科奔到巴黎只為了見

恩師最後一面。

在寫給梅克夫人的信中,柴科夫斯基提到:「您還記得有一次向我提議寫一部鋼琴、

小提琴與大提琴的三重奏嗎?也許您還記得當時我的回覆,我說我討厭這樣的組合。但

是現在,我決定試一試。我已經寫了一點,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完成,也不知道會不會成

功,但是我希望能照著草稿繼續寫下去。」「希望您相信,我之所以向自己不喜歡的樂

器組合讓步,唯一的理由就是希望您快樂,並且嘗試把我的樂思以陌生的方式表現出來,

克服一切困難。再加上我知道這樣做您一定很高興,這就更加讓我產生靈感。」

「當然,開始要花點心思才能熟悉這樣的組合,但是這個工作卻讓我感到興趣,而且我

心裡想著這一定會讓您高興。」

1882年2月9日,柴科夫斯基以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完成這部「為了使梅克夫人感高

興」的鋼琴三重奏,上面題著「紀念一位偉大的藝術家」。雖然柴科夫斯基沒有寫明這

位藝術家是誰,但是大家都明白是紀念逝世將滿一年的尼可萊‧魯賓斯坦。輓歌般的曲

調彷彿在訴說失去朋友的悲傷。經過幾次修改後,作品於1882年3月2日在莫斯科由塔涅

耶夫(鋼琴)、格爾季馬利(小提琴)與費茨恩哈根(大提琴)做私人演出,同年10月18日正式公開亮相。

Program Notes

10

大賽與巴黎提博國際小提琴大賽中獲獎,1979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任教。他能演奏的小提琴協奏曲多達35首,曾經以獨奏家身份在世界各地與著名樂團合作或舉辦獨奏會。蘇聯解體前,布魯尼擔任由斯韋特拉諾夫(Evgeny Fyodorovich Svetlanov,1928-2002)出掌音樂總監的蘇聯國立交響樂團(USSR State Symphony Orchestra)首席長達九年,1990年與普雷特涅夫一同創辦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目前為該團首席。

收錄他從1980年到其中一支在十八世紀末移居俄羅斯。在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俄羅斯

期間,安東尼奧‧巴洛弗歐‧布魯尼(Antonio Baroffio Bruni,1762-1825)因為參與設計聖彼得堡一些著名的建築物來到俄羅斯,目前在聖彼得堡附近的帕弗洛斯克還可以看到

安東尼奧‧巴洛弗歐‧布魯尼設計的建築物。安東尼奧的兒子菲奧多爾‧布魯尼

(Fyodor Antonovich Bruni,1799-1875)的成就比父親更高。聖彼得堡聖以撒大教堂圓頂上的油畫就是菲奧多爾‧布魯尼的作品。

詩人,1999年出版個人詩集《在我面前的一張白紙》,收錄他從1980年到1990年代末期的詩作。

布魯尼(Alexey Bruni)

曾經在全俄羅斯、全蘇聯與國際音樂比賽中獲獎。

合作,包括莫斯科交響樂團、莫斯科愛樂,也是「莫

斯科名家室內樂團」創團團員,1990年加入俄羅斯國

家管弦樂團。

戈特蓋爾夫(Alexander Gotgelf)

琴,1963年來到莫斯科,在莫斯科音樂學院附屬中央

音樂學校認識幾年後接著入學的普雷特涅夫(Mikhail Vasil'yevich Pletnev,1957-),兩人常在一起合奏。當年布

魯尼和普雷特涅夫不像一般年輕人把微薄的薪水花

在享樂上,而是拿來購買新的樂譜。對音樂的狂熱

也讓兩人興起組織學校樂團的念頭,或許這個經驗

對於創辦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 (Russ ian Nat iona l Orches t ra )有所幫助。

1954年出生於俄羅斯坦波夫,6歲開始學習小提

演奏家簡歷

布魯尼於1984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獲得學位,曾經在義大利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

布魯尼出身俄羅斯聲望十分顯赫的家族。這支家族原本居住在瑞士的義大利家庭,

布魯尼是俄羅斯政府所頒授的「俄羅斯功勳藝術家」。除了音樂,布魯尼也是位

1948年出生於莫斯科,畢業於格涅辛音樂學校,

戈特格爾夫從1969年開始與俄羅斯各大重要樂團

11

1951年出生於俄羅斯莫斯科,奧格林丘克五歲開始

學習鋼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師從瑙莫夫 ( Lev Naumov,1925-2005),並且在音樂學院完成研究生課程。

  

奧格林丘克經常在俄羅斯、歐洲各地演出與教學,

並且在1998年擔任日內瓦國際音樂演奏大賽(Concours International d'Execution Musicale, Geneve)評審。1978年起,奧格林丘克開始與布魯尼在獨奏會上合作,至今長

達三十多年。目前奧格林丘克任教於莫斯科格涅辛音

樂學校,1990年起擔任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鍵盤手。

自幼受教於方銘健教授,於1998年以優異的成績

甄試保送進入天主教輔仁大學音樂系,期間曾獲全國

吉他大賽重奏組第二名以及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吉他獨

奏組第三名。在順利取得音樂學士及碩士學位後赴美

深造,2009年取得音樂藝術博士學位。是國內少數的

女性新銳古典吉他演奏家,也是台灣目前最年輕的吉

他博士。現任教於桃園縣立南崁高中音樂班,並積極

參與不同類型演出。

奧格林丘克(Leonid Ogrinchuk)

柯懿芳(Yifang Ko)

  在室內樂演出上,戈特格爾夫合作過的夥伴包括伊格爾‧奧伊斯特拉赫

(Igor Oistrakh,1931-)普雷特涅夫、布魯尼、奧格林丘克、沙霍夫斯卡雅(Natal ia Shakhovskaya,1935-)等人。英國唱片公司「Cello Classics」曾經在2002年發行「大提琴

演奏的偉大片刻」專輯,收錄卡薩爾斯 (Pablo Casals,1876-1973)、佛爾曼 (Emanuel Feuermann,1902-1942)、皮亞季格爾斯基 (Gregor Piat igorsky,1903-1976)、沙弗蘭

(Daniel Shafran,1923-1997)、麥斯基 (Mischa Maisky,1948-) 等人,以及戈特格爾夫在第五

屆柴科夫斯基大賽演奏的沙波林 (Yuri Shaporin,1887-1966)《詼諧曲》錄音。

目前戈特格爾夫任教於國立伊波利托夫─伊凡諾夫音樂學校樂團弦樂器教研室,並

且擔任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大提琴首席。

重要作品:

2011年與紅樹林弦樂四重奏與迷火佛朗明哥舞團在台中中興堂、台北中山堂演出

吉他五重奏。2010年四月於國家演奏廳舉行「吉他?有懿思!」之古典吉他音樂會,

大獲好評,被日本之《現代吉他雜誌》關注並刊登於六月號。2005年錄製呂昭炫老師

吉他三重奏作品「三個女孩的探戈」之有聲出版品。

12

洪千惠(Chien-Hui Hung)

冉天豪(Tienhao Jan)

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原國立藝術專科學校),

曾隨馬水龍教授、盧炎教授修習理論作曲,隨朱宗

慶教授、郭光遠老師學習打擊樂。1987年獲教育部

留法獎學金,赴法國巴黎師範音樂學院 (L’Ecloe Normale de Musique de Paris)深造,師事日裔作曲家

平義久(Yoshihisa Taïra)先生,並於1991年獲得高級作

曲家文憑(Diplôme Supérieur de Composition)。1991年10月考入法國國立布隆尼音樂院 (Conservato i re National de Boulogne)

1969年生於台灣彰化。1995年畢業於國立藝術學

院(現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研究所作曲組。先

後跟隨作曲家林進祐、潘皇龍、盧炎學習作曲。

2000年8月,獲教育部遴選為巴黎國際藝術村駐村人

員,赴法創作進修一年,並跟隨國立巴黎高等音樂

學院(CNSM de Paris)作曲教授Guy Reibel學習。目前

任教於台灣神學院,並擔任華岡藝校及蘭陽女中舞

蹈班音樂伴奏老師、士林靈糧堂崇拜部節慶組音樂

同工。

1973年生於台北,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英語系,

現為全職音樂創作者。2001年開始投入中文音樂劇

作曲與監製,至今已完成七部原創作品與三部改

編作品,原創作品包括音樂時代《四月望雨》、

《世紀回眸.宋美齡》、《隔壁親家》、《渭水

春風》等,改編作品包括《魔笛狂想》、《小紅

帽狂想曲》、《睡美人》。戲劇配樂作品則有果

陀劇場《公寓春光》。2006年底與劇場同好成立「

天作之合」,首創華人世界中文音樂劇沙龍,演

唱全場冉天豪音樂劇作品選粹。1994年開始從事合

唱編曲,至今已有超過六十首作品發表,現為台

北愛樂合唱團特約編曲。

樂院(Conservatoire National Supérieur de Musique de Paris)作曲班,隨邦卡(Alain Bancquart)先生和梅凡諾(Paul Méfano)先生學習理論作曲,並隨肯尼(Laurent Cuniot)先生

學習電子音樂。1995年獲頒作曲家文憑(Diplôme Supérieur de Composition)。

張惠妮(Huini Chang)

隨札巴爾(Zbar)先生學習電子音樂。1992年考入法國國立巴黎音

作曲家簡歷

13

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畢業後赴美攻讀管弦樂指揮

碩士,先後進入University of Michigan以及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指揮班就讀,2007年取得管弦樂指揮

碩士返台

2009 -10年受邀擔任國家交響樂團客席助理指揮

2010年獲選擔任兩廳院歌劇坊指揮

現任廣藝愛樂管弦樂團常任指揮並致力於新世代華

人音樂的探索。

黃東漢 樂團指揮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碩士班碩士,主修小

提琴及指揮。小提琴師事林勝雄、楊仁傑、饒佳林、

涂惠民及王彥驊老師;指揮師事張大勝教授與廖年

賦教授。曾任台北縣交響樂團及台北世紀交響樂團

首席,並曾獲選擔任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及國家交響

樂團協演團員。目前為台北世紀交響樂團及新北市

交響樂團團員,並擔任台北世紀青少年管弦樂團、

台北世紀少年弦樂團、凡響管絃樂團、台北市大安

國中絃樂團及台北市新生國小絃樂團指揮。

吳宏哲 第二小提琴首席

目前任教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及國立台灣藝術大

學現為普羅藝術家樂團首席、世紀交響樂團首席、

廣藝愛樂管弦樂團首席

2009年

擔任維也納太平洋青年樂團首席兼任

團長,期間與維也納愛樂首席Rainer Honeck在維也納音樂節合作演出巴哈d小調雙小提琴協奏曲,並受邀華沙夏

季音樂節擔任獨奏演出Vivaldi《四季》

2009年9月

2002-2008年

與鋼琴家盧易之和台北縣立交響樂團合

作演出孟德爾頌雙協奏曲

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

小提琴演奏博士

2006年與凡響音樂工作室合作,演出並錄製舞劇【水鬼與城隍爺】,入圍2007年金曲獎最佳演奏專輯獎項。2011年擔任音樂劇【木蘭少女】樂團首席。

蔡耿銘 樂團首席

14

趙怡雯為茱莉亞學院一百年以來首位華人中提

琴博士。2000年她赴紐約攻讀碩士及博士,成為紐

約愛樂前中提琴首席Paul Neubauer及茱莉亞中提琴

部門主席Samuel Rhodes門下弟子,室內樂師承Toby Appel與茱莉亞弦樂四重奏。2005年趙怡雯以最低

年限三年取得博士學位;在台灣求學期間她受教

於恩師陳永清、黃國寶、楊瑞瑟、何君恆、梁建

楓教授。

八歲由湯平正老師啟蒙,先後師事高不平、張

正傑老師。1997年赴德國深造,於 2002年取得德

國國立岱特摩音樂院(Hochschule fuer Musik Detmold)演奏家碩士文憑,師承1966年柴可夫斯基大賽首

獎得主,俄籍Karine Georgian教授。接著於2004年取得舒曼音樂院(R.Schumann Hochschule Düsseldorf)最高演奏家文憑(Konzertexamen)師承德籍

Johannes Goritzki教授。

黃盈媛 大提琴首席

返台後趙怡雯積極投入國內外音樂體系:2007年應邀出席中國「中提琴藝術節」,

於上海音樂院、北京中央音樂院舉行一系列演講、大師課與獨奏會;2008年受邀赴紐

約大學(NYU)及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OU)音樂及表演藝術系指導大師課;2009年9月擔

任台北愛樂管弦樂團中提琴首席,赴中國巡演;2010年為奇美「數位典藏計畫」第三

期錄製唱片,並擔任廣藝愛樂中提琴首席。2011年9月起將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

任教。

返國後即擔任長榮交響樂團大提琴副首席一職(2004年至2009年),除隨團常態性演

出之外,並定期舉辦個人獨奏會,更受邀參與許多音樂團隊演出:廣藝愛樂管弦樂團、台

北愛樂、樂興之時管絃樂團、台灣弦樂團、普羅藝術家室內樂團等常任客席演奏家。

2008年與長榮交響樂團協奏演出柴科夫斯基 -《洛可可主題變奏曲》。

2011年與春之聲管弦樂團協奏演出愛爾加大提琴協奏曲。

目前任教於各大音樂班,並致力於古典、流行跨界多元化的各類演出形態。

2011年7月發行首張個人演奏專輯

趙怡雯 中提琴首席

-「弦轉俄羅斯」。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15

黃東漢樂團指揮

蔡耿銘

吳宏哲

趙怡雯

廖珮如

林巧兒

陳怡君 孫慧學

第一小提琴

第二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黃盈媛

張友瑞 王致翔 林文惠 唐 震 路耀祖 陳又寧 張暐姍 曾臺衍 李承宗 許家誠 沈韶杰 郭庭竹 林姮妤

蘇子茵 蘇堯君 黃圓媛 林麥麥 洪麥軒 吳思潔 郭洹佐 吳建鋒 張涵昀 蔡曜宇 戴佑如

徐曉虹 楊凱甯 袁繹晴 曾怡嘉 藍玉青 何佳珍 曾慶琳 甘威鵬 涂弦慶

劉涵 丁莉齡 周彥華 李毓寧 楊于萱 顏瑋廷 楊雅如

倉明靜 林聖蓓 羅琬臻 林韋滇 賴彥嘉

低音大提琴

短 笛

長 笛

李斐雯 朱貞吟雙簧管

謝介豪 邱嘉怡豎 笛

陳郁潔 陳冠蓉低音管

楊朝翔低音號

鄭凱文

王瑋婷 廖韋旭 鄭雅心

定音鼓

擊 樂

程筑卿 陳映築 邱怡屏 賴人瑄

陳建安 黃盈綺

法國號

小 號

劉怡真 林瑤婷 郭沐盈長 號

樂團首席 聲部首席

16

榮譽團長:

團長兼藝術總監:

副 團 長:

行政總監:

專案執行:

行政專員:

特約文案:

音響執行:

技術執行:

董 事 長:

董 事:

執 行 長:

副執行長:

技術顧問:

樂團組織

廣藝基金會

行政部

節目部

行銷部

網路媒體部

主辦單位

特別感謝

經理 陳郁敏

專員 羅秀蘭 簡榕君

主任 黃乃娟

專員 鄭涵文 陳思婷

經理 楊佩芬

專員 盧崇瑋 李珮銓

總監 胡福財

專員 陳偉溢

林百里

楊忠衡

徐昭宇

陳志昇

陳思婷

林蕙潔、劉珈儀、林素寬、鍾季原、李良傑

陳效真

唐宋專業舞台音響燈光工程公司

太和藝術製作有限公司

林百里

朱宗慶 林懷民 林谷芳 胡乃元 劉岠渭 賴聲川(依筆畫排列)

楊忠衡

徐昭宇

劉培能

2011廣藝愛樂節

Page 14: Program Notes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New Quanta ...»£藝愛樂/2011廣藝愛樂節目單.pdf · 時間過得好快,在節目冊付梓催促聲中,才猛然醒覺,「廣藝愛樂」已經滿週歲,堂堂

New Quanta, New Music, New Vision

、年輕、創意 新視界

2011 Quanta Music Festival

Love and Life of Tchaikovsky

一位偉大藝術家的回憶

柴科夫斯基的愛與生

2

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

柴科夫斯基

協奏曲之夜柴科夫斯基

室內樂之夜

8.318:30週三 8.418:30

週四

柴科夫斯基

小提琴協奏曲、第四號交響曲、

弦樂四重奏、鋼琴三重奏

廣藝愛樂首席弦樂四重奏+

吉他博士柯懿芳

黃東漢指揮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

張惠妮:吉他五重奏《五言詩》

首席Alexey Bruni大提琴首席Alexander Gotgelf鋼琴家Leonid Ogrinchuck跨海激情演出

柴科夫斯基經典力作

兩部台灣作曲家新作+

1

三步併作兩步;急促而踏實。

寫於廣藝愛樂一週歲

時間過得好快,在節目冊付梓催促聲中,才猛然醒覺,「廣藝愛樂」已經滿週歲,堂堂

跨入第二年。當初模糊的、衝動的理念,綻放出第一朵令人驚豔的花朵,而第二年則要昂

首展枝、証明延續發展的生命力。

「廣藝愛樂節」是廣藝愛樂每年活動的高峰。除推出每年最精華的主場節目之外,也與

國外大師相聚,琢磨精進,更是委託創作發表亮相的時機,可說充滿了緊張、精采與期待。

去年音樂節結束後,蒙來訪音樂大師,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Russian National Orchestra)首席布魯尼(Alexey Bruni)首肯,同意擔任廣藝愛樂藝術顧問,為樂團藝術水準的提昇,提供了

有力的支持。今年他特地與大提琴首席(Alexander Gotgelf)一同來台助陣,可謂如虎添翼。

今年音樂會以永恆的柴科夫斯基為題,他的作品不管是對樂團、對聽眾、對音樂節而言,都

是必經的洗禮。我也希望透過幾部經典作品的排練和演出,能讓樂團脫胎換骨。

委託創作,是廣藝愛樂的另一個重頭戲。繼去年第一部作品王倩婷的《舞動四季》之後,

今年一共有四部委託創作問世。除巨彥博為2011年世界管樂年會(2011 WASBE Conference)寫作

的中西樂器管弦樂曲《華彩》,已經於7月17日在嘉義發表之外,在愛樂節期間還要發

表洪千惠的管弦樂曲《紅顏》、張惠妮的吉他五重奏《五言詩》以及冉天豪的管弦樂曲

《大稻埕進行曲》。對於每部作品,我都抱著極高的期望,希望每部作品都有永續的生

命力,並盼望當中出現足以和歷史經典等量齊觀的作品,那就是比中樂透還開心的事情。

雖然急促,但是廣藝愛樂今年的活動量和去年相較,是呈幾倍數成長的。藝術是千年

大業,但人生苦短,夜遊尚待秉燭;三步併作兩步,不是踉蹌,而是逐興而行。今年花苞已

點放,且待明年花團錦簇,吾等舉杯悠遊。

廣藝基金會 執行長

執行長的話

2

2011 Quanta Music Festival

New Quanta, New Music, New Vision

、年輕、創意 新視界

23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柴科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f小調,作品36P. I. Tchaikovsky : Symphony No.4, in f minor, Op. 36

Hong Qian-Hui: Orchestral Overture(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

張惠妮:吉他五重奏《五言詩》(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柴科夫斯基:鋼琴三重奏《 紀念一位偉大藝術家 》,a小調,作品50

演出者:

布魯尼,小提琴 / 奧格林丘克,鋼琴 / 戈特蓋爾夫,大提琴

Alexey Bruni, Violin / Leonid Ogrinchuk, Piano / Alexander Gotgelf, cello

柴科夫斯基:第一號弦樂四重奏,D大調,作品11

演出者:

柯懿芳,吉他

廣藝愛樂首席四重奏(蔡耿銘+吳宏哲+趙怡雯+黃盈媛)

P. I. Tchaikovsky: String Quartet No.1, in D major, Op.11

Yifang Ko,Guitar Quanta Philharmonic String Quarte

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5

中場休息

中場休息

P. I. Tchaikovsky :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35

Alexey Bruni, Violin / Tony Huang, Conductor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曲目 Programme

柴科夫斯基協奏曲之夜

18:30 廣藝廳8/3 三

演出者:

Encore:

布魯尼,小提琴 / 黃東漢 指揮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18:30 廣藝廳

柴科夫斯基室內樂之夜

8/4 四

P. I. Tchaikovsky: Piano Trio 〝In Memory of a Great Artist〞, in a minor, Op. 50

(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Chang Hui-Ni: Quintet for Guitar & String Quartet “Five-character Poem”

Tienhao Jan : Dadaocheng March冉天豪:《大稻埕進行曲》(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

4

柴科夫斯基1840年出生於伏爾加河流域的沃特金斯克,少年時被母親送入聖彼得堡

的法律學校就讀預備班。他在學校的成績不差,但是合唱團的演唱以及指揮活動、彈

奏鋼琴更讓他著迷。

法律學校畢業後,柴科夫斯基進入司法部工作,雖然表現稱職,但是音樂對他的誘

惑力愈來愈大。1862年,柴科夫斯基決定進入剛成立的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就讀。1865年,

從音樂學院畢業的柴科夫斯基得到院長尼可萊‧魯賓斯坦的青睞,成為剛成立的莫斯

科音樂學院音樂理論教師。

學者把柴科夫斯基的音樂創作約略分成四個時期。在音樂學院四年裡,柴科夫斯基

創作不少室內樂、管弦樂曲與鋼琴小品。雖然沒有什麼重要的作品,但是已經出現迥

異於前輩的旋律與風格特色。

1866年起,在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書的11年是柴科夫斯基音樂創作第二階段。

尼可萊‧魯賓斯坦知道柴科夫斯基的經濟拮据,不但讓柴科夫斯基暫時借住自己的寓

所,還鼓勵俄羅斯音樂協會多多演出柴科夫斯基的作品。

1876年12月,一個重要的女性出現在柴科夫斯基的生命中。當時柴科夫斯基的創作

遇到瓶頸,經濟上債台高築。在安東‧魯賓斯坦的引薦下,陌生的富孀梅克夫人決定

資助這個年輕人。

第二個影響柴科夫斯基一生的女人在次年4月出現。當時柴科夫斯基對自己的生活

非常不滿,而他認為改變的方式是建立家庭。曾經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唸書的米留科娃

出現了。她崇拜柴科夫斯基,給柴科夫斯基寫了一封又一封熱情洋溢的求愛信,兩個

月後,渴望改變生活的柴科夫斯基決定與米留科娃結婚。

撰文:陳效真

柴科夫斯基的愛與生Love and Life of Tchaikovsky

大自然對於俄羅斯的藝術家有著無法抵抗的誘惑力,柴

科夫斯基也不例外。「在每一片葉子,每一朵花兒裡,我看

見而且理解到某種無法接近的美。這種美能讓人平靜下來,而

且對生命充滿了熱愛。」柴科夫斯基說。

柴科夫斯基以他的感性、天生敏感的個性,以抒情眼光

去感受、看待大自然,把個人最原始的體會與情感寫進音樂。

這些直接來自內心的真誠聲音讓柴科夫斯基在俄羅斯作曲家

中獨樹一格;提到俄羅斯作曲家,許多人首先想到的名字,

就是柴科夫斯基。

5

新婚生活只維持兩個月,柴科夫斯基就因為受不了米留科娃的精神病徵兆而逃家。

梅克夫人應允提供一筆錢讓柴科夫斯基的生活無虞,安排柴科夫斯基到國外旅行、養

病與開拓視野,建議他離開教職。梅克夫人的資助讓柴科夫斯基在1880年代開創出耀眼

的成績,成為聞名於歐美的知名作曲家。但是,梅克夫人突然在1890年9月寫了封冷漠

的信給柴科夫斯基,表明自己破產,無法再資助柴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驚訝萬分,完

全不明白為什麼。他緊急給梅克夫人回信,但是收不到任何回音。

當時柴科夫斯基的收入已經相當不錯,根本不需要梅克夫人的錢。但是對於柴科夫

斯基來說,與十多年來未曾正式謀面的梅克夫人往來,精神意義遠高於金錢上的意義。

梅克夫人為什麼要突然斷絕與柴科夫斯基的關係呢?真正的原因至今仍然是個謎。

喜愛大自然的柴科夫斯基在鄰近莫斯科的克林租了一棟房子,過著忙碌的創作與旅

行生活。1893年11月2日,柴科夫斯基的弟弟發現躺在床上的哥哥有些不對勁兒。柴科

夫斯基說,似乎是涼水喝多的老毛病,拒絕弟弟請醫生的提議。那天中午,依舊不舒

服的柴科夫斯基沒有吃午餐,只是倒了杯冷水來喝。但是這杯水出了問題,柴科夫斯

基從傍晚開始發高燒。1893年11月6日清晨,柴科夫斯基死於霍亂。

柴科夫斯基出生在俄羅斯社會急速變化的年代。音樂上,結合音樂家與愛好者的組

織「愛樂社」讓音樂進入平民的生活,葛令卡與「五人團」把俄羅斯傳統歌曲結合了

西歐音樂創作手法,開啟俄羅斯國民樂派的先河。

離開莫斯科音樂學院前,柴科夫斯基的方向與「五人團」非常相近,但是相較於當

時崇尚比較樸素的配器手法,柴科夫斯基明顯偏向浪漫的配器方法讓他在當時俄羅斯

作曲家獨樹一格,不認同的人批評他「太歐洲化了」。

離開莫斯科音樂學院後,柴科夫斯基的方向出現重大轉變。雖然第四號交響曲仍然

引用俄羅斯民謠,但是內容卻愈來愈個人化,不是「五人團」追求以「客觀」來表現

俄羅斯的素材。

柴科夫斯基個性敏感而且神經質,但是這樣的特質讓他有能力仔細觀察與體會生活

中的各種情感,把他的感性與抒情化為音符。這也是柴科夫斯基之所以為柴科夫斯基,

以及他帶給後世俄羅斯作曲家無法磨滅的影響。

6

曲目解說 撰文:陳效真Program Notes

「紅顏」---也許可說是一種美好的容顏,也可能是一段珍貴的友誼,但,對我而言,

那就是一種真、善、美的象徵。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形容的是紅顏的美貌,而

俄羅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一生受著梅克夫人的照顧,則是紅顏知己的經典。

希望透過散文式的音樂結構與東方式的音樂語彙,將這樣的精神傳達出來。在此,

感謝廣藝基金會的委託創作,更因他們為藝文界所做的努力而感動,對我而言,那亦

是一種真、善、美的境界。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

1877年末,柴科夫斯基在瑞士聽到拉羅《西班牙交響曲》後,深深被小提琴與管弦

樂團的組合吸引,試著也來寫一首小提琴協奏曲。作品完成後,柴科夫斯基把手稿寄

給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小提琴教授奧爾,沒想到奧爾把手稿退回,表示這是一部無法演

奏的作品。

小提琴家布羅茨基是第一個願意接受挑戰的人,他說服指揮家漢斯‧李希特在

1881年把樂曲排入維也納愛樂的樂季節目裡。不過,這次演出只有一次彩排,而且大

部分時間都花在訂正抄譜員犯的錯誤上。演出後,聽眾為布羅茨基的表現鼓掌,作品

本身卻招來噓聲。布羅茨基仍舊不放棄,他帶著它繼續到歐洲各地巡迴演出。漸漸地,

它開始得到愛樂人士的青睞,連一開始不看好的奧爾也把它納入自己的曲目。

奧爾一開始評估這部小提琴協奏曲「無法演奏」的說法雖然稍嫌誇張,但也不是沒

有理由。美國音樂理論家維努斯指出,與其說是美妙的旋律,欣賞柴科夫斯基小提琴

協奏曲的樂趣其實是在觀看小提琴家的技巧。這部協奏曲交融了抒情性與使人目眩的

技巧,使得它在20世紀以降的小提琴曲目裡佔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樂章沒有完整的呈示部。獨奏在一小段引奏後,輕描淡寫的唱出著名的主題。經

過逐漸複雜緊湊的變奏後,富歌唱性的第二主題接著登場。接著是令人瞠目結舌的發

展部,柴科夫斯基使用了衝擊性的小提琴技巧。在海飛茲時代,這段音樂常被演奏成

不可思議的混合音塊,但現代多用更細巧的手法把它演奏得華美而不刺耳。

第二樂章相當優美,深情的木管透露出濃厚的悲歌情調。小提琴獨奏在弦樂和法國

號伴奏下,幽幽唱出瞑想般的樂句。

在樂聲沒有中斷的情況下,樂團幾近粗野的帶入一個激烈、狂熱的舞蹈般的節奏,

小提琴獨奏在輪旋曲式上翻轉跳躍,整個第三樂章充分顯示柴科夫斯基運小提琴用技

巧的靈巧和光彩。樂曲在令人目眩神迷的快板中,乾淨俐落的以強奏結束。

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5

7

柴科夫斯基:F小調第四號交響曲,作品36

冉天豪:《大稻埕進行曲》

「仁慈的娜捷日達‧菲拉列托芙娜女士:我由衷感謝您所寫那麼慈愛動聽的話語。一個音樂家,一個失望和失敗阻礙著他的前途的音樂家,知道世上竟然有像您這樣的少數人,如此忠誠愛好著音樂,這是一種安慰。」1876年12月30日,幾乎因為貧困而打算放棄音樂的柴科夫斯基收到一位陌生女士的來信後,立刻給她回覆這封短箋,開始兩人長達14年的書信往來。 這位女士就是梅克夫人。在安東‧魯賓斯坦的引薦下,她決定資助這個能用音樂「使我生活愉快且舒適」的年輕人。

第四號交響曲,這是今冬開始的,這部曲子我非常想獻給您,因為我知道您在裡面一定能發現您內心的情感和思想的回聲。」梅克夫人同意接受題獻,卻不願意名字標在樂譜上,因此柴科夫斯基應允只在上面題著「獻給我最好的朋友」。

寫給梅克夫人的長信中親自剖析這一部交響曲。

在柴科夫斯基的構思裡,第一樂章的銅管就像讓人無法幸福的命運之神。雖然生活中也有甜蜜美妙的夢幻,但是命運之神會毫不留情的把你喚醒。第二樂章則是表現另一方面的苦難,就像黃昏的時想起青年時期,「知道這些回憶已經一去不復返……你悔恨著過去……記起許多事情……但這些都已經沉浸到過去裡。」

「第三樂章沒有表現什麼特定的情感,」柴科夫斯基表示。就像喝酒後既不快樂、也不憂愁的情感,「心靈是空空的,忽然看到一些奇怪的圖案……他們都和現實沒有關係。」而第四樂章「如果你在自己身上找不到快樂時,那就到別處去找吧,到人民中間去,他們知道麼好好利用時間,怎麼去享受。我寫出了農民的節日。而你剛在快樂的情景中忘記自己時,無情的命運之神又出現了,他讓你想起自己……你在這裡看到單純的快樂,你走到這些快樂裡,於是生活就變得好受了。」

波麗露啊山水亭,自由的思想尚時興, 文學歌謠美術和電影,無論啥麼,阮是攏莫驚。 攏莫驚,攏莫驚,文明的腳步踏乎定, 汝是台北城外,繁華世界的現代大稻埕。 二十世紀向前行,文明走入台北城, 美麗花都的形影,要和東京拼輸贏!

受到1932年電影「桃花泣血記」同名主題曲的啟發,青年作曲家鄧雨賢決定開始譜寫屬於台灣人的現代歌謠,歷史性的《大稻埕進行曲》於焉誕生。此曲在2007年之前長期失傳,而在《四月望雨》這齣台灣音樂劇中,由作曲家冉天豪重新譜寫,描繪對早年繁華花都台北的遙想之情。2011年,受廣藝基金會委託,冉天豪將自己創作的《大稻埕進行曲》歌曲改寫成管弦樂版本。

1877年5月13日,柴科夫斯基在向梅克夫人借貸的信中順帶提到「我現在正忙著寫

交響曲於次年2月22日在莫斯科首演,由安東‧魯賓斯坦指揮。柴科夫斯基在事後

曲目解說 Program Notes

8

曲目解說

張惠妮:五重奏-為吉他與弦樂四重奏《五言詩》

柴科夫斯基:D大調第一號弦樂四重奏,作品11

1871年3月28日,莫斯科音樂學院年輕教授柴科夫斯基因為經濟拮据,籌辦了一場音

樂會向聽眾介紹自己新近完成的作品。除了期望能吸引愛樂者的注意,柴科夫斯基也渴

望這場音樂會能為自己微薄的收入增加一點點及時雨。音樂會的反應相當好,曲目包括

幾首歌曲、鋼琴小品以及第一號弦樂四重奏。第一號弦樂四重奏是柴科夫斯基早年的佳

作,也是柴科夫斯基三首弦樂四重奏裡,最受愛樂者喜愛的一首。雖然從中可以聽出舒

伯特的影響,但是音樂語言完完全全屬於柴科夫斯基,充滿濃濃的俄羅斯風味。

第一樂章以傳統的奏鳴曲式寫成,兩個主題都帶有當時柴科夫斯基相當著迷,而且

下功夫搜羅的俄羅斯民謠風格。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是柴科夫斯基最受喜愛的作品

之一,現在經常被改編成樂團搭配各種獨奏樂器的版本。當尼可萊‧魯賓斯坦在1876年12月演奏這個樂章給大文豪托爾斯泰聽的時候,托爾斯泰還流下感動的淚水。樂章一開

始是一段簡單但是憂鬱的旋律。據說,這段旋律來自兩年前,柴科夫斯基在妹妹位於卡

明卡的家中聽到的俄羅斯民謠。在大提琴半音撥奏下,由第一小提琴吟唱出的第二主題

則是由柴科夫斯基原創。

第三樂章以舞曲般的節奏寫成,中段部分的旋律雖然更加嬉鬧諧謔,和弦依舊保持

著先前的張力。第四樂章同樣由兩個主題組成,第一主題比前三樂章的任一主題都更歡

樂,甚至帶有節慶的氣氛。抒情而且帶有典型俄羅斯風格的第二主題由中提琴奏出,與

第一主題形成強烈的對比。

五言(five-character)是中國詩主要創作形式之一,透過五個字的組合,詩人們適切

的傳達心情、意境,欣賞者藉著簡潔而富律動感的文字,勾勒出空間、時間,成為生

動的畫面。在本作品中,作曲者從唐詩節錄取材,將詩中的情境轉化成音樂的素材,

成為五幅用樂音描繪的畫面。而全曲又以G-R-A-C-E一字串聯,成為五個情景主題發

想的核心,分述如下:

Garden Rain Aroma Couple Eternity

Program Notes

八月蝴蝶來 雙飛西園草(李 白)

星垂平野闊 月湧大江流(杜 甫)

荷風送香氣 竹露滴清響(孟浩然)

微雨靄芳原 春鳩鳴何處(韋應物)

蘭葉春葳蕤 桂華秋皎潔(張九齡)

Quintet for Guitar & String Quartet “Five-character Poem”

情景(一)scene 1 :情景(二)scene 2 :情景(三)scene 3 :情景(四)scene 4 :情景(五)scene 5 :

9

曲目解說

柴科夫斯基:A小調鋼琴三重奏《紀念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作品50

莫斯科音樂學院創辦人尼可萊‧魯賓斯坦是柴科夫斯基的老師,也是早年推廣柴科

夫斯基作品的重要人物之一。由於尼可萊‧魯賓斯坦的引薦,梅克夫人才答應幫助決定

全力投入音樂工作的柴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曾經告訴尼可萊‧魯賓斯坦:「如果俄羅

斯沒有你,我的作品就註定要受到曲解了。」因此,當45歲的尼可萊‧魯賓斯坦於1881年逝世巴黎時,對於柴科夫斯基不啻為重大的打擊,他立刻從莫斯科奔到巴黎只為了見

恩師最後一面。

在寫給梅克夫人的信中,柴科夫斯基提到:「您還記得有一次向我提議寫一部鋼琴、

小提琴與大提琴的三重奏嗎?也許您還記得當時我的回覆,我說我討厭這樣的組合。但

是現在,我決定試一試。我已經寫了一點,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完成,也不知道會不會成

功,但是我希望能照著草稿繼續寫下去。」「希望您相信,我之所以向自己不喜歡的樂

器組合讓步,唯一的理由就是希望您快樂,並且嘗試把我的樂思以陌生的方式表現出來,

克服一切困難。再加上我知道這樣做您一定很高興,這就更加讓我產生靈感。」

「當然,開始要花點心思才能熟悉這樣的組合,但是這個工作卻讓我感到興趣,而且我

心裡想著這一定會讓您高興。」

1882年2月9日,柴科夫斯基以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完成這部「為了使梅克夫人感高

興」的鋼琴三重奏,上面題著「紀念一位偉大的藝術家」。雖然柴科夫斯基沒有寫明這

位藝術家是誰,但是大家都明白是紀念逝世將滿一年的尼可萊‧魯賓斯坦。輓歌般的曲

調彷彿在訴說失去朋友的悲傷。經過幾次修改後,作品於1882年3月2日在莫斯科由塔涅

耶夫(鋼琴)、格爾季馬利(小提琴)與費茨恩哈根(大提琴)做私人演出,同年10月18日正式公開亮相。

Program Notes

10

大賽與巴黎提博國際小提琴大賽中獲獎,1979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任教。他能演奏的小提琴協奏曲多達35首,曾經以獨奏家身份在世界各地與著名樂團合作或舉辦獨奏會。蘇聯解體前,布魯尼擔任由斯韋特拉諾夫(Evgeny Fyodorovich Svetlanov,1928-2002)出掌音樂總監的蘇聯國立交響樂團(USSR State Symphony Orchestra)首席長達九年,1990年與普雷特涅夫一同創辦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目前為該團首席。

收錄他從1980年到其中一支在十八世紀末移居俄羅斯。在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俄羅斯

期間,安東尼奧‧巴洛弗歐‧布魯尼(Antonio Baroffio Bruni,1762-1825)因為參與設計聖彼得堡一些著名的建築物來到俄羅斯,目前在聖彼得堡附近的帕弗洛斯克還可以看到

安東尼奧‧巴洛弗歐‧布魯尼設計的建築物。安東尼奧的兒子菲奧多爾‧布魯尼

(Fyodor Antonovich Bruni,1799-1875)的成就比父親更高。聖彼得堡聖以撒大教堂圓頂上的油畫就是菲奧多爾‧布魯尼的作品。

詩人,1999年出版個人詩集《在我面前的一張白紙》,收錄他從1980年到1990年代末期的詩作。

布魯尼(Alexey Bruni)

曾經在全俄羅斯、全蘇聯與國際音樂比賽中獲獎。

合作,包括莫斯科交響樂團、莫斯科愛樂,也是「莫

斯科名家室內樂團」創團團員,1990年加入俄羅斯國

家管弦樂團。

戈特蓋爾夫(Alexander Gotgelf)

琴,1963年來到莫斯科,在莫斯科音樂學院附屬中央

音樂學校認識幾年後接著入學的普雷特涅夫(Mikhail Vasil'yevich Pletnev,1957-),兩人常在一起合奏。當年布

魯尼和普雷特涅夫不像一般年輕人把微薄的薪水花

在享樂上,而是拿來購買新的樂譜。對音樂的狂熱

也讓兩人興起組織學校樂團的念頭,或許這個經驗

對於創辦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 (Russ ian Nat iona l Orches t ra )有所幫助。

1954年出生於俄羅斯坦波夫,6歲開始學習小提

演奏家簡歷

布魯尼於1984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獲得學位,曾經在義大利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

布魯尼出身俄羅斯聲望十分顯赫的家族。這支家族原本居住在瑞士的義大利家庭,

布魯尼是俄羅斯政府所頒授的「俄羅斯功勳藝術家」。除了音樂,布魯尼也是位

1948年出生於莫斯科,畢業於格涅辛音樂學校,

戈特格爾夫從1969年開始與俄羅斯各大重要樂團

11

1951年出生於俄羅斯莫斯科,奧格林丘克五歲開始

學習鋼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師從瑙莫夫 ( Lev Naumov,1925-2005),並且在音樂學院完成研究生課程。

  

奧格林丘克經常在俄羅斯、歐洲各地演出與教學,

並且在1998年擔任日內瓦國際音樂演奏大賽(Concours International d'Execution Musicale, Geneve)評審。1978年起,奧格林丘克開始與布魯尼在獨奏會上合作,至今長

達三十多年。目前奧格林丘克任教於莫斯科格涅辛音

樂學校,1990年起擔任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鍵盤手。

自幼受教於方銘健教授,於1998年以優異的成績

甄試保送進入天主教輔仁大學音樂系,期間曾獲全國

吉他大賽重奏組第二名以及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吉他獨

奏組第三名。在順利取得音樂學士及碩士學位後赴美

深造,2009年取得音樂藝術博士學位。是國內少數的

女性新銳古典吉他演奏家,也是台灣目前最年輕的吉

他博士。現任教於桃園縣立南崁高中音樂班,並積極

參與不同類型演出。

奧格林丘克(Leonid Ogrinchuk)

柯懿芳(Yifang Ko)

  在室內樂演出上,戈特格爾夫合作過的夥伴包括伊格爾‧奧伊斯特拉赫

(Igor Oistrakh,1931-)普雷特涅夫、布魯尼、奧格林丘克、沙霍夫斯卡雅(Natal ia Shakhovskaya,1935-)等人。英國唱片公司「Cello Classics」曾經在2002年發行「大提琴

演奏的偉大片刻」專輯,收錄卡薩爾斯 (Pablo Casals,1876-1973)、佛爾曼 (Emanuel Feuermann,1902-1942)、皮亞季格爾斯基 (Gregor Piat igorsky,1903-1976)、沙弗蘭

(Daniel Shafran,1923-1997)、麥斯基 (Mischa Maisky,1948-) 等人,以及戈特格爾夫在第五

屆柴科夫斯基大賽演奏的沙波林 (Yuri Shaporin,1887-1966)《詼諧曲》錄音。

目前戈特格爾夫任教於國立伊波利托夫─伊凡諾夫音樂學校樂團弦樂器教研室,並

且擔任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大提琴首席。

重要作品:

2011年與紅樹林弦樂四重奏與迷火佛朗明哥舞團在台中中興堂、台北中山堂演出

吉他五重奏。2010年四月於國家演奏廳舉行「吉他?有懿思!」之古典吉他音樂會,

大獲好評,被日本之《現代吉他雜誌》關注並刊登於六月號。2005年錄製呂昭炫老師

吉他三重奏作品「三個女孩的探戈」之有聲出版品。

12

洪千惠(Chien-Hui Hung)

冉天豪(Tienhao Jan)

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原國立藝術專科學校),

曾隨馬水龍教授、盧炎教授修習理論作曲,隨朱宗

慶教授、郭光遠老師學習打擊樂。1987年獲教育部

留法獎學金,赴法國巴黎師範音樂學院 (L’Ecloe Normale de Musique de Paris)深造,師事日裔作曲家

平義久(Yoshihisa Taïra)先生,並於1991年獲得高級作

曲家文憑(Diplôme Supérieur de Composition)。1991年10月考入法國國立布隆尼音樂院 (Conservato i re National de Boulogne)

1969年生於台灣彰化。1995年畢業於國立藝術學

院(現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研究所作曲組。先

後跟隨作曲家林進祐、潘皇龍、盧炎學習作曲。

2000年8月,獲教育部遴選為巴黎國際藝術村駐村人

員,赴法創作進修一年,並跟隨國立巴黎高等音樂

學院(CNSM de Paris)作曲教授Guy Reibel學習。目前

任教於台灣神學院,並擔任華岡藝校及蘭陽女中舞

蹈班音樂伴奏老師、士林靈糧堂崇拜部節慶組音樂

同工。

1973年生於台北,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英語系,

現為全職音樂創作者。2001年開始投入中文音樂劇

作曲與監製,至今已完成七部原創作品與三部改

編作品,原創作品包括音樂時代《四月望雨》、

《世紀回眸.宋美齡》、《隔壁親家》、《渭水

春風》等,改編作品包括《魔笛狂想》、《小紅

帽狂想曲》、《睡美人》。戲劇配樂作品則有果

陀劇場《公寓春光》。2006年底與劇場同好成立「

天作之合」,首創華人世界中文音樂劇沙龍,演

唱全場冉天豪音樂劇作品選粹。1994年開始從事合

唱編曲,至今已有超過六十首作品發表,現為台

北愛樂合唱團特約編曲。

樂院(Conservatoire National Supérieur de Musique de Paris)作曲班,隨邦卡(Alain Bancquart)先生和梅凡諾(Paul Méfano)先生學習理論作曲,並隨肯尼(Laurent Cuniot)先生

學習電子音樂。1995年獲頒作曲家文憑(Diplôme Supérieur de Composition)。

張惠妮(Huini Chang)

隨札巴爾(Zbar)先生學習電子音樂。1992年考入法國國立巴黎音

作曲家簡歷

13

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畢業後赴美攻讀管弦樂指揮

碩士,先後進入University of Michigan以及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指揮班就讀,2007年取得管弦樂指揮

碩士返台

2009 -10年受邀擔任國家交響樂團客席助理指揮

2010年獲選擔任兩廳院歌劇坊指揮

現任廣藝愛樂管弦樂團常任指揮並致力於新世代華

人音樂的探索。

黃東漢 樂團指揮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碩士班碩士,主修小

提琴及指揮。小提琴師事林勝雄、楊仁傑、饒佳林、

涂惠民及王彥驊老師;指揮師事張大勝教授與廖年

賦教授。曾任台北縣交響樂團及台北世紀交響樂團

首席,並曾獲選擔任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及國家交響

樂團協演團員。目前為台北世紀交響樂團及新北市

交響樂團團員,並擔任台北世紀青少年管弦樂團、

台北世紀少年弦樂團、凡響管絃樂團、台北市大安

國中絃樂團及台北市新生國小絃樂團指揮。

吳宏哲 第二小提琴首席

目前任教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及國立台灣藝術大

學現為普羅藝術家樂團首席、世紀交響樂團首席、

廣藝愛樂管弦樂團首席

2009年

擔任維也納太平洋青年樂團首席兼任

團長,期間與維也納愛樂首席Rainer Honeck在維也納音樂節合作演出巴哈d小調雙小提琴協奏曲,並受邀華沙夏

季音樂節擔任獨奏演出Vivaldi《四季》

2009年9月

2002-2008年

與鋼琴家盧易之和台北縣立交響樂團合

作演出孟德爾頌雙協奏曲

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

小提琴演奏博士

2006年與凡響音樂工作室合作,演出並錄製舞劇【水鬼與城隍爺】,入圍2007年金曲獎最佳演奏專輯獎項。2011年擔任音樂劇【木蘭少女】樂團首席。

蔡耿銘 樂團首席

14

趙怡雯為茱莉亞學院一百年以來首位華人中提

琴博士。2000年她赴紐約攻讀碩士及博士,成為紐

約愛樂前中提琴首席Paul Neubauer及茱莉亞中提琴

部門主席Samuel Rhodes門下弟子,室內樂師承Toby Appel與茱莉亞弦樂四重奏。2005年趙怡雯以最低

年限三年取得博士學位;在台灣求學期間她受教

於恩師陳永清、黃國寶、楊瑞瑟、何君恆、梁建

楓教授。

八歲由湯平正老師啟蒙,先後師事高不平、張

正傑老師。1997年赴德國深造,於 2002年取得德

國國立岱特摩音樂院(Hochschule fuer Musik Detmold)演奏家碩士文憑,師承1966年柴可夫斯基大賽首

獎得主,俄籍Karine Georgian教授。接著於2004年取得舒曼音樂院(R.Schumann Hochschule Düsseldorf)最高演奏家文憑(Konzertexamen)師承德籍

Johannes Goritzki教授。

黃盈媛 大提琴首席

返台後趙怡雯積極投入國內外音樂體系:2007年應邀出席中國「中提琴藝術節」,

於上海音樂院、北京中央音樂院舉行一系列演講、大師課與獨奏會;2008年受邀赴紐

約大學(NYU)及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OU)音樂及表演藝術系指導大師課;2009年9月擔

任台北愛樂管弦樂團中提琴首席,赴中國巡演;2010年為奇美「數位典藏計畫」第三

期錄製唱片,並擔任廣藝愛樂中提琴首席。2011年9月起將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

任教。

返國後即擔任長榮交響樂團大提琴副首席一職(2004年至2009年),除隨團常態性演

出之外,並定期舉辦個人獨奏會,更受邀參與許多音樂團隊演出:廣藝愛樂管弦樂團、台

北愛樂、樂興之時管絃樂團、台灣弦樂團、普羅藝術家室內樂團等常任客席演奏家。

2008年與長榮交響樂團協奏演出柴科夫斯基 -《洛可可主題變奏曲》。

2011年與春之聲管弦樂團協奏演出愛爾加大提琴協奏曲。

目前任教於各大音樂班,並致力於古典、流行跨界多元化的各類演出形態。

2011年7月發行首張個人演奏專輯

趙怡雯 中提琴首席

-「弦轉俄羅斯」。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15

黃東漢樂團指揮

蔡耿銘

吳宏哲

趙怡雯

廖珮如

林巧兒

陳怡君 孫慧學

第一小提琴

第二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黃盈媛

張友瑞 王致翔 林文惠 唐 震 路耀祖 陳又寧 張暐姍 曾臺衍 李承宗 許家誠 沈韶杰 郭庭竹 林姮妤

蘇子茵 蘇堯君 黃圓媛 林麥麥 洪麥軒 吳思潔 郭洹佐 吳建鋒 張涵昀 蔡曜宇 戴佑如

徐曉虹 楊凱甯 袁繹晴 曾怡嘉 藍玉青 何佳珍 曾慶琳 甘威鵬 涂弦慶

劉涵 丁莉齡 周彥華 李毓寧 楊于萱 顏瑋廷 楊雅如

倉明靜 林聖蓓 羅琬臻 林韋滇 賴彥嘉

低音大提琴

短 笛

長 笛

李斐雯 朱貞吟雙簧管

謝介豪 邱嘉怡豎 笛

陳郁潔 陳冠蓉低音管

楊朝翔低音號

鄭凱文

王瑋婷 廖韋旭 鄭雅心

定音鼓

擊 樂

程筑卿 陳映築 邱怡屏 賴人瑄

陳建安 黃盈綺

法國號

小 號

劉怡真 林瑤婷 郭沐盈長 號

樂團首席 聲部首席

16

榮譽團長:

團長兼藝術總監:

副 團 長:

行政總監:

專案執行:

行政專員:

特約文案:

音響執行:

技術執行:

董 事 長:

董 事:

執 行 長:

副執行長:

技術顧問:

樂團組織

廣藝基金會

行政部

節目部

行銷部

網路媒體部

主辦單位

特別感謝

經理 陳郁敏

專員 羅秀蘭 簡榕君

主任 黃乃娟

專員 鄭涵文 陳思婷

經理 楊佩芬

專員 盧崇瑋 李珮銓

總監 胡福財

專員 陳偉溢

林百里

楊忠衡

徐昭宇

陳志昇

陳思婷

林蕙潔、劉珈儀、林素寬、鍾季原、李良傑

陳效真

唐宋專業舞台音響燈光工程公司

太和藝術製作有限公司

林百里

朱宗慶 林懷民 林谷芳 胡乃元 劉岠渭 賴聲川(依筆畫排列)

楊忠衡

徐昭宇

劉培能

2011廣藝愛樂節

Page 15: Program Notes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New Quanta ...»£藝愛樂/2011廣藝愛樂節目單.pdf · 時間過得好快,在節目冊付梓催促聲中,才猛然醒覺,「廣藝愛樂」已經滿週歲,堂堂

New Quanta, New Music, New Vision

、年輕、創意 新視界

2011 Quanta Music Festival

Love and Life of Tchaikovsky

一位偉大藝術家的回憶

柴科夫斯基的愛與生

2

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

柴科夫斯基

協奏曲之夜柴科夫斯基

室內樂之夜

8.318:30週三 8.418:30

週四

柴科夫斯基

小提琴協奏曲、第四號交響曲、

弦樂四重奏、鋼琴三重奏

廣藝愛樂首席弦樂四重奏+

吉他博士柯懿芳

黃東漢指揮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

張惠妮:吉他五重奏《五言詩》

首席Alexey Bruni大提琴首席Alexander Gotgelf鋼琴家Leonid Ogrinchuck跨海激情演出

柴科夫斯基經典力作

兩部台灣作曲家新作+

1

三步併作兩步;急促而踏實。

寫於廣藝愛樂一週歲

時間過得好快,在節目冊付梓催促聲中,才猛然醒覺,「廣藝愛樂」已經滿週歲,堂堂

跨入第二年。當初模糊的、衝動的理念,綻放出第一朵令人驚豔的花朵,而第二年則要昂

首展枝、証明延續發展的生命力。

「廣藝愛樂節」是廣藝愛樂每年活動的高峰。除推出每年最精華的主場節目之外,也與

國外大師相聚,琢磨精進,更是委託創作發表亮相的時機,可說充滿了緊張、精采與期待。

去年音樂節結束後,蒙來訪音樂大師,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Russian National Orchestra)首席布魯尼(Alexey Bruni)首肯,同意擔任廣藝愛樂藝術顧問,為樂團藝術水準的提昇,提供了

有力的支持。今年他特地與大提琴首席(Alexander Gotgelf)一同來台助陣,可謂如虎添翼。

今年音樂會以永恆的柴科夫斯基為題,他的作品不管是對樂團、對聽眾、對音樂節而言,都

是必經的洗禮。我也希望透過幾部經典作品的排練和演出,能讓樂團脫胎換骨。

委託創作,是廣藝愛樂的另一個重頭戲。繼去年第一部作品王倩婷的《舞動四季》之後,

今年一共有四部委託創作問世。除巨彥博為2011年世界管樂年會(2011 WASBE Conference)寫作

的中西樂器管弦樂曲《華彩》,已經於7月17日在嘉義發表之外,在愛樂節期間還要發

表洪千惠的管弦樂曲《紅顏》、張惠妮的吉他五重奏《五言詩》以及冉天豪的管弦樂曲

《大稻埕進行曲》。對於每部作品,我都抱著極高的期望,希望每部作品都有永續的生

命力,並盼望當中出現足以和歷史經典等量齊觀的作品,那就是比中樂透還開心的事情。

雖然急促,但是廣藝愛樂今年的活動量和去年相較,是呈幾倍數成長的。藝術是千年

大業,但人生苦短,夜遊尚待秉燭;三步併作兩步,不是踉蹌,而是逐興而行。今年花苞已

點放,且待明年花團錦簇,吾等舉杯悠遊。

廣藝基金會 執行長

執行長的話

2

2011 Quanta Music Festival

New Quanta, New Music, New Vision

、年輕、創意 新視界

23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柴科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f小調,作品36P. I. Tchaikovsky : Symphony No.4, in f minor, Op. 36

Hong Qian-Hui: Orchestral Overture(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

張惠妮:吉他五重奏《五言詩》(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柴科夫斯基:鋼琴三重奏《 紀念一位偉大藝術家 》,a小調,作品50

演出者:

布魯尼,小提琴 / 奧格林丘克,鋼琴 / 戈特蓋爾夫,大提琴

Alexey Bruni, Violin / Leonid Ogrinchuk, Piano / Alexander Gotgelf, cello

柴科夫斯基:第一號弦樂四重奏,D大調,作品11

演出者:

柯懿芳,吉他

廣藝愛樂首席四重奏(蔡耿銘+吳宏哲+趙怡雯+黃盈媛)

P. I. Tchaikovsky: String Quartet No.1, in D major, Op.11

Yifang Ko,Guitar Quanta Philharmonic String Quarte

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5

中場休息

中場休息

P. I. Tchaikovsky :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35

Alexey Bruni, Violin / Tony Huang, Conductor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曲目 Programme

柴科夫斯基協奏曲之夜

18:30 廣藝廳8/3 三

演出者:

Encore:

布魯尼,小提琴 / 黃東漢 指揮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18:30 廣藝廳

柴科夫斯基室內樂之夜

8/4 四

P. I. Tchaikovsky: Piano Trio 〝In Memory of a Great Artist〞, in a minor, Op. 50

(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Chang Hui-Ni: Quintet for Guitar & String Quartet “Five-character Poem”

Tienhao Jan : Dadaocheng March冉天豪:《大稻埕進行曲》(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

4

柴科夫斯基1840年出生於伏爾加河流域的沃特金斯克,少年時被母親送入聖彼得堡

的法律學校就讀預備班。他在學校的成績不差,但是合唱團的演唱以及指揮活動、彈

奏鋼琴更讓他著迷。

法律學校畢業後,柴科夫斯基進入司法部工作,雖然表現稱職,但是音樂對他的誘

惑力愈來愈大。1862年,柴科夫斯基決定進入剛成立的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就讀。1865年,

從音樂學院畢業的柴科夫斯基得到院長尼可萊‧魯賓斯坦的青睞,成為剛成立的莫斯

科音樂學院音樂理論教師。

學者把柴科夫斯基的音樂創作約略分成四個時期。在音樂學院四年裡,柴科夫斯基

創作不少室內樂、管弦樂曲與鋼琴小品。雖然沒有什麼重要的作品,但是已經出現迥

異於前輩的旋律與風格特色。

1866年起,在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書的11年是柴科夫斯基音樂創作第二階段。

尼可萊‧魯賓斯坦知道柴科夫斯基的經濟拮据,不但讓柴科夫斯基暫時借住自己的寓

所,還鼓勵俄羅斯音樂協會多多演出柴科夫斯基的作品。

1876年12月,一個重要的女性出現在柴科夫斯基的生命中。當時柴科夫斯基的創作

遇到瓶頸,經濟上債台高築。在安東‧魯賓斯坦的引薦下,陌生的富孀梅克夫人決定

資助這個年輕人。

第二個影響柴科夫斯基一生的女人在次年4月出現。當時柴科夫斯基對自己的生活

非常不滿,而他認為改變的方式是建立家庭。曾經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唸書的米留科娃

出現了。她崇拜柴科夫斯基,給柴科夫斯基寫了一封又一封熱情洋溢的求愛信,兩個

月後,渴望改變生活的柴科夫斯基決定與米留科娃結婚。

撰文:陳效真

柴科夫斯基的愛與生Love and Life of Tchaikovsky

大自然對於俄羅斯的藝術家有著無法抵抗的誘惑力,柴

科夫斯基也不例外。「在每一片葉子,每一朵花兒裡,我看

見而且理解到某種無法接近的美。這種美能讓人平靜下來,而

且對生命充滿了熱愛。」柴科夫斯基說。

柴科夫斯基以他的感性、天生敏感的個性,以抒情眼光

去感受、看待大自然,把個人最原始的體會與情感寫進音樂。

這些直接來自內心的真誠聲音讓柴科夫斯基在俄羅斯作曲家

中獨樹一格;提到俄羅斯作曲家,許多人首先想到的名字,

就是柴科夫斯基。

5

新婚生活只維持兩個月,柴科夫斯基就因為受不了米留科娃的精神病徵兆而逃家。

梅克夫人應允提供一筆錢讓柴科夫斯基的生活無虞,安排柴科夫斯基到國外旅行、養

病與開拓視野,建議他離開教職。梅克夫人的資助讓柴科夫斯基在1880年代開創出耀眼

的成績,成為聞名於歐美的知名作曲家。但是,梅克夫人突然在1890年9月寫了封冷漠

的信給柴科夫斯基,表明自己破產,無法再資助柴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驚訝萬分,完

全不明白為什麼。他緊急給梅克夫人回信,但是收不到任何回音。

當時柴科夫斯基的收入已經相當不錯,根本不需要梅克夫人的錢。但是對於柴科夫

斯基來說,與十多年來未曾正式謀面的梅克夫人往來,精神意義遠高於金錢上的意義。

梅克夫人為什麼要突然斷絕與柴科夫斯基的關係呢?真正的原因至今仍然是個謎。

喜愛大自然的柴科夫斯基在鄰近莫斯科的克林租了一棟房子,過著忙碌的創作與旅

行生活。1893年11月2日,柴科夫斯基的弟弟發現躺在床上的哥哥有些不對勁兒。柴科

夫斯基說,似乎是涼水喝多的老毛病,拒絕弟弟請醫生的提議。那天中午,依舊不舒

服的柴科夫斯基沒有吃午餐,只是倒了杯冷水來喝。但是這杯水出了問題,柴科夫斯

基從傍晚開始發高燒。1893年11月6日清晨,柴科夫斯基死於霍亂。

柴科夫斯基出生在俄羅斯社會急速變化的年代。音樂上,結合音樂家與愛好者的組

織「愛樂社」讓音樂進入平民的生活,葛令卡與「五人團」把俄羅斯傳統歌曲結合了

西歐音樂創作手法,開啟俄羅斯國民樂派的先河。

離開莫斯科音樂學院前,柴科夫斯基的方向與「五人團」非常相近,但是相較於當

時崇尚比較樸素的配器手法,柴科夫斯基明顯偏向浪漫的配器方法讓他在當時俄羅斯

作曲家獨樹一格,不認同的人批評他「太歐洲化了」。

離開莫斯科音樂學院後,柴科夫斯基的方向出現重大轉變。雖然第四號交響曲仍然

引用俄羅斯民謠,但是內容卻愈來愈個人化,不是「五人團」追求以「客觀」來表現

俄羅斯的素材。

柴科夫斯基個性敏感而且神經質,但是這樣的特質讓他有能力仔細觀察與體會生活

中的各種情感,把他的感性與抒情化為音符。這也是柴科夫斯基之所以為柴科夫斯基,

以及他帶給後世俄羅斯作曲家無法磨滅的影響。

6

曲目解說 撰文:陳效真Program Notes

「紅顏」---也許可說是一種美好的容顏,也可能是一段珍貴的友誼,但,對我而言,

那就是一種真、善、美的象徵。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形容的是紅顏的美貌,而

俄羅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一生受著梅克夫人的照顧,則是紅顏知己的經典。

希望透過散文式的音樂結構與東方式的音樂語彙,將這樣的精神傳達出來。在此,

感謝廣藝基金會的委託創作,更因他們為藝文界所做的努力而感動,對我而言,那亦

是一種真、善、美的境界。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

1877年末,柴科夫斯基在瑞士聽到拉羅《西班牙交響曲》後,深深被小提琴與管弦

樂團的組合吸引,試著也來寫一首小提琴協奏曲。作品完成後,柴科夫斯基把手稿寄

給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小提琴教授奧爾,沒想到奧爾把手稿退回,表示這是一部無法演

奏的作品。

小提琴家布羅茨基是第一個願意接受挑戰的人,他說服指揮家漢斯‧李希特在

1881年把樂曲排入維也納愛樂的樂季節目裡。不過,這次演出只有一次彩排,而且大

部分時間都花在訂正抄譜員犯的錯誤上。演出後,聽眾為布羅茨基的表現鼓掌,作品

本身卻招來噓聲。布羅茨基仍舊不放棄,他帶著它繼續到歐洲各地巡迴演出。漸漸地,

它開始得到愛樂人士的青睞,連一開始不看好的奧爾也把它納入自己的曲目。

奧爾一開始評估這部小提琴協奏曲「無法演奏」的說法雖然稍嫌誇張,但也不是沒

有理由。美國音樂理論家維努斯指出,與其說是美妙的旋律,欣賞柴科夫斯基小提琴

協奏曲的樂趣其實是在觀看小提琴家的技巧。這部協奏曲交融了抒情性與使人目眩的

技巧,使得它在20世紀以降的小提琴曲目裡佔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樂章沒有完整的呈示部。獨奏在一小段引奏後,輕描淡寫的唱出著名的主題。經

過逐漸複雜緊湊的變奏後,富歌唱性的第二主題接著登場。接著是令人瞠目結舌的發

展部,柴科夫斯基使用了衝擊性的小提琴技巧。在海飛茲時代,這段音樂常被演奏成

不可思議的混合音塊,但現代多用更細巧的手法把它演奏得華美而不刺耳。

第二樂章相當優美,深情的木管透露出濃厚的悲歌情調。小提琴獨奏在弦樂和法國

號伴奏下,幽幽唱出瞑想般的樂句。

在樂聲沒有中斷的情況下,樂團幾近粗野的帶入一個激烈、狂熱的舞蹈般的節奏,

小提琴獨奏在輪旋曲式上翻轉跳躍,整個第三樂章充分顯示柴科夫斯基運小提琴用技

巧的靈巧和光彩。樂曲在令人目眩神迷的快板中,乾淨俐落的以強奏結束。

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5

7

柴科夫斯基:F小調第四號交響曲,作品36

冉天豪:《大稻埕進行曲》

「仁慈的娜捷日達‧菲拉列托芙娜女士:我由衷感謝您所寫那麼慈愛動聽的話語。一個音樂家,一個失望和失敗阻礙著他的前途的音樂家,知道世上竟然有像您這樣的少數人,如此忠誠愛好著音樂,這是一種安慰。」1876年12月30日,幾乎因為貧困而打算放棄音樂的柴科夫斯基收到一位陌生女士的來信後,立刻給她回覆這封短箋,開始兩人長達14年的書信往來。 這位女士就是梅克夫人。在安東‧魯賓斯坦的引薦下,她決定資助這個能用音樂「使我生活愉快且舒適」的年輕人。

第四號交響曲,這是今冬開始的,這部曲子我非常想獻給您,因為我知道您在裡面一定能發現您內心的情感和思想的回聲。」梅克夫人同意接受題獻,卻不願意名字標在樂譜上,因此柴科夫斯基應允只在上面題著「獻給我最好的朋友」。

寫給梅克夫人的長信中親自剖析這一部交響曲。

在柴科夫斯基的構思裡,第一樂章的銅管就像讓人無法幸福的命運之神。雖然生活中也有甜蜜美妙的夢幻,但是命運之神會毫不留情的把你喚醒。第二樂章則是表現另一方面的苦難,就像黃昏的時想起青年時期,「知道這些回憶已經一去不復返……你悔恨著過去……記起許多事情……但這些都已經沉浸到過去裡。」

「第三樂章沒有表現什麼特定的情感,」柴科夫斯基表示。就像喝酒後既不快樂、也不憂愁的情感,「心靈是空空的,忽然看到一些奇怪的圖案……他們都和現實沒有關係。」而第四樂章「如果你在自己身上找不到快樂時,那就到別處去找吧,到人民中間去,他們知道麼好好利用時間,怎麼去享受。我寫出了農民的節日。而你剛在快樂的情景中忘記自己時,無情的命運之神又出現了,他讓你想起自己……你在這裡看到單純的快樂,你走到這些快樂裡,於是生活就變得好受了。」

波麗露啊山水亭,自由的思想尚時興, 文學歌謠美術和電影,無論啥麼,阮是攏莫驚。 攏莫驚,攏莫驚,文明的腳步踏乎定, 汝是台北城外,繁華世界的現代大稻埕。 二十世紀向前行,文明走入台北城, 美麗花都的形影,要和東京拼輸贏!

受到1932年電影「桃花泣血記」同名主題曲的啟發,青年作曲家鄧雨賢決定開始譜寫屬於台灣人的現代歌謠,歷史性的《大稻埕進行曲》於焉誕生。此曲在2007年之前長期失傳,而在《四月望雨》這齣台灣音樂劇中,由作曲家冉天豪重新譜寫,描繪對早年繁華花都台北的遙想之情。2011年,受廣藝基金會委託,冉天豪將自己創作的《大稻埕進行曲》歌曲改寫成管弦樂版本。

1877年5月13日,柴科夫斯基在向梅克夫人借貸的信中順帶提到「我現在正忙著寫

交響曲於次年2月22日在莫斯科首演,由安東‧魯賓斯坦指揮。柴科夫斯基在事後

曲目解說 Program Notes

8

曲目解說

張惠妮:五重奏-為吉他與弦樂四重奏《五言詩》

柴科夫斯基:D大調第一號弦樂四重奏,作品11

1871年3月28日,莫斯科音樂學院年輕教授柴科夫斯基因為經濟拮据,籌辦了一場音

樂會向聽眾介紹自己新近完成的作品。除了期望能吸引愛樂者的注意,柴科夫斯基也渴

望這場音樂會能為自己微薄的收入增加一點點及時雨。音樂會的反應相當好,曲目包括

幾首歌曲、鋼琴小品以及第一號弦樂四重奏。第一號弦樂四重奏是柴科夫斯基早年的佳

作,也是柴科夫斯基三首弦樂四重奏裡,最受愛樂者喜愛的一首。雖然從中可以聽出舒

伯特的影響,但是音樂語言完完全全屬於柴科夫斯基,充滿濃濃的俄羅斯風味。

第一樂章以傳統的奏鳴曲式寫成,兩個主題都帶有當時柴科夫斯基相當著迷,而且

下功夫搜羅的俄羅斯民謠風格。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是柴科夫斯基最受喜愛的作品

之一,現在經常被改編成樂團搭配各種獨奏樂器的版本。當尼可萊‧魯賓斯坦在1876年12月演奏這個樂章給大文豪托爾斯泰聽的時候,托爾斯泰還流下感動的淚水。樂章一開

始是一段簡單但是憂鬱的旋律。據說,這段旋律來自兩年前,柴科夫斯基在妹妹位於卡

明卡的家中聽到的俄羅斯民謠。在大提琴半音撥奏下,由第一小提琴吟唱出的第二主題

則是由柴科夫斯基原創。

第三樂章以舞曲般的節奏寫成,中段部分的旋律雖然更加嬉鬧諧謔,和弦依舊保持

著先前的張力。第四樂章同樣由兩個主題組成,第一主題比前三樂章的任一主題都更歡

樂,甚至帶有節慶的氣氛。抒情而且帶有典型俄羅斯風格的第二主題由中提琴奏出,與

第一主題形成強烈的對比。

五言(five-character)是中國詩主要創作形式之一,透過五個字的組合,詩人們適切

的傳達心情、意境,欣賞者藉著簡潔而富律動感的文字,勾勒出空間、時間,成為生

動的畫面。在本作品中,作曲者從唐詩節錄取材,將詩中的情境轉化成音樂的素材,

成為五幅用樂音描繪的畫面。而全曲又以G-R-A-C-E一字串聯,成為五個情景主題發

想的核心,分述如下:

Garden Rain Aroma Couple Eternity

Program Notes

八月蝴蝶來 雙飛西園草(李 白)

星垂平野闊 月湧大江流(杜 甫)

荷風送香氣 竹露滴清響(孟浩然)

微雨靄芳原 春鳩鳴何處(韋應物)

蘭葉春葳蕤 桂華秋皎潔(張九齡)

Quintet for Guitar & String Quartet “Five-character Poem”

情景(一)scene 1 :情景(二)scene 2 :情景(三)scene 3 :情景(四)scene 4 :情景(五)scene 5 :

9

曲目解說

柴科夫斯基:A小調鋼琴三重奏《紀念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作品50

莫斯科音樂學院創辦人尼可萊‧魯賓斯坦是柴科夫斯基的老師,也是早年推廣柴科

夫斯基作品的重要人物之一。由於尼可萊‧魯賓斯坦的引薦,梅克夫人才答應幫助決定

全力投入音樂工作的柴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曾經告訴尼可萊‧魯賓斯坦:「如果俄羅

斯沒有你,我的作品就註定要受到曲解了。」因此,當45歲的尼可萊‧魯賓斯坦於1881年逝世巴黎時,對於柴科夫斯基不啻為重大的打擊,他立刻從莫斯科奔到巴黎只為了見

恩師最後一面。

在寫給梅克夫人的信中,柴科夫斯基提到:「您還記得有一次向我提議寫一部鋼琴、

小提琴與大提琴的三重奏嗎?也許您還記得當時我的回覆,我說我討厭這樣的組合。但

是現在,我決定試一試。我已經寫了一點,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完成,也不知道會不會成

功,但是我希望能照著草稿繼續寫下去。」「希望您相信,我之所以向自己不喜歡的樂

器組合讓步,唯一的理由就是希望您快樂,並且嘗試把我的樂思以陌生的方式表現出來,

克服一切困難。再加上我知道這樣做您一定很高興,這就更加讓我產生靈感。」

「當然,開始要花點心思才能熟悉這樣的組合,但是這個工作卻讓我感到興趣,而且我

心裡想著這一定會讓您高興。」

1882年2月9日,柴科夫斯基以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完成這部「為了使梅克夫人感高

興」的鋼琴三重奏,上面題著「紀念一位偉大的藝術家」。雖然柴科夫斯基沒有寫明這

位藝術家是誰,但是大家都明白是紀念逝世將滿一年的尼可萊‧魯賓斯坦。輓歌般的曲

調彷彿在訴說失去朋友的悲傷。經過幾次修改後,作品於1882年3月2日在莫斯科由塔涅

耶夫(鋼琴)、格爾季馬利(小提琴)與費茨恩哈根(大提琴)做私人演出,同年10月18日正式公開亮相。

Program Notes

10

大賽與巴黎提博國際小提琴大賽中獲獎,1979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任教。他能演奏的小提琴協奏曲多達35首,曾經以獨奏家身份在世界各地與著名樂團合作或舉辦獨奏會。蘇聯解體前,布魯尼擔任由斯韋特拉諾夫(Evgeny Fyodorovich Svetlanov,1928-2002)出掌音樂總監的蘇聯國立交響樂團(USSR State Symphony Orchestra)首席長達九年,1990年與普雷特涅夫一同創辦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目前為該團首席。

收錄他從1980年到其中一支在十八世紀末移居俄羅斯。在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俄羅斯

期間,安東尼奧‧巴洛弗歐‧布魯尼(Antonio Baroffio Bruni,1762-1825)因為參與設計聖彼得堡一些著名的建築物來到俄羅斯,目前在聖彼得堡附近的帕弗洛斯克還可以看到

安東尼奧‧巴洛弗歐‧布魯尼設計的建築物。安東尼奧的兒子菲奧多爾‧布魯尼

(Fyodor Antonovich Bruni,1799-1875)的成就比父親更高。聖彼得堡聖以撒大教堂圓頂上的油畫就是菲奧多爾‧布魯尼的作品。

詩人,1999年出版個人詩集《在我面前的一張白紙》,收錄他從1980年到1990年代末期的詩作。

布魯尼(Alexey Bruni)

曾經在全俄羅斯、全蘇聯與國際音樂比賽中獲獎。

合作,包括莫斯科交響樂團、莫斯科愛樂,也是「莫

斯科名家室內樂團」創團團員,1990年加入俄羅斯國

家管弦樂團。

戈特蓋爾夫(Alexander Gotgelf)

琴,1963年來到莫斯科,在莫斯科音樂學院附屬中央

音樂學校認識幾年後接著入學的普雷特涅夫(Mikhail Vasil'yevich Pletnev,1957-),兩人常在一起合奏。當年布

魯尼和普雷特涅夫不像一般年輕人把微薄的薪水花

在享樂上,而是拿來購買新的樂譜。對音樂的狂熱

也讓兩人興起組織學校樂團的念頭,或許這個經驗

對於創辦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 (Russ ian Nat iona l Orches t ra )有所幫助。

1954年出生於俄羅斯坦波夫,6歲開始學習小提

演奏家簡歷

布魯尼於1984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獲得學位,曾經在義大利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

布魯尼出身俄羅斯聲望十分顯赫的家族。這支家族原本居住在瑞士的義大利家庭,

布魯尼是俄羅斯政府所頒授的「俄羅斯功勳藝術家」。除了音樂,布魯尼也是位

1948年出生於莫斯科,畢業於格涅辛音樂學校,

戈特格爾夫從1969年開始與俄羅斯各大重要樂團

11

1951年出生於俄羅斯莫斯科,奧格林丘克五歲開始

學習鋼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師從瑙莫夫 ( Lev Naumov,1925-2005),並且在音樂學院完成研究生課程。

  

奧格林丘克經常在俄羅斯、歐洲各地演出與教學,

並且在1998年擔任日內瓦國際音樂演奏大賽(Concours International d'Execution Musicale, Geneve)評審。1978年起,奧格林丘克開始與布魯尼在獨奏會上合作,至今長

達三十多年。目前奧格林丘克任教於莫斯科格涅辛音

樂學校,1990年起擔任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鍵盤手。

自幼受教於方銘健教授,於1998年以優異的成績

甄試保送進入天主教輔仁大學音樂系,期間曾獲全國

吉他大賽重奏組第二名以及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吉他獨

奏組第三名。在順利取得音樂學士及碩士學位後赴美

深造,2009年取得音樂藝術博士學位。是國內少數的

女性新銳古典吉他演奏家,也是台灣目前最年輕的吉

他博士。現任教於桃園縣立南崁高中音樂班,並積極

參與不同類型演出。

奧格林丘克(Leonid Ogrinchuk)

柯懿芳(Yifang Ko)

  在室內樂演出上,戈特格爾夫合作過的夥伴包括伊格爾‧奧伊斯特拉赫

(Igor Oistrakh,1931-)普雷特涅夫、布魯尼、奧格林丘克、沙霍夫斯卡雅(Natal ia Shakhovskaya,1935-)等人。英國唱片公司「Cello Classics」曾經在2002年發行「大提琴

演奏的偉大片刻」專輯,收錄卡薩爾斯 (Pablo Casals,1876-1973)、佛爾曼 (Emanuel Feuermann,1902-1942)、皮亞季格爾斯基 (Gregor Piat igorsky,1903-1976)、沙弗蘭

(Daniel Shafran,1923-1997)、麥斯基 (Mischa Maisky,1948-) 等人,以及戈特格爾夫在第五

屆柴科夫斯基大賽演奏的沙波林 (Yuri Shaporin,1887-1966)《詼諧曲》錄音。

目前戈特格爾夫任教於國立伊波利托夫─伊凡諾夫音樂學校樂團弦樂器教研室,並

且擔任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大提琴首席。

重要作品:

2011年與紅樹林弦樂四重奏與迷火佛朗明哥舞團在台中中興堂、台北中山堂演出

吉他五重奏。2010年四月於國家演奏廳舉行「吉他?有懿思!」之古典吉他音樂會,

大獲好評,被日本之《現代吉他雜誌》關注並刊登於六月號。2005年錄製呂昭炫老師

吉他三重奏作品「三個女孩的探戈」之有聲出版品。

12

洪千惠(Chien-Hui Hung)

冉天豪(Tienhao Jan)

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原國立藝術專科學校),

曾隨馬水龍教授、盧炎教授修習理論作曲,隨朱宗

慶教授、郭光遠老師學習打擊樂。1987年獲教育部

留法獎學金,赴法國巴黎師範音樂學院 (L’Ecloe Normale de Musique de Paris)深造,師事日裔作曲家

平義久(Yoshihisa Taïra)先生,並於1991年獲得高級作

曲家文憑(Diplôme Supérieur de Composition)。1991年10月考入法國國立布隆尼音樂院 (Conservato i re National de Boulogne)

1969年生於台灣彰化。1995年畢業於國立藝術學

院(現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研究所作曲組。先

後跟隨作曲家林進祐、潘皇龍、盧炎學習作曲。

2000年8月,獲教育部遴選為巴黎國際藝術村駐村人

員,赴法創作進修一年,並跟隨國立巴黎高等音樂

學院(CNSM de Paris)作曲教授Guy Reibel學習。目前

任教於台灣神學院,並擔任華岡藝校及蘭陽女中舞

蹈班音樂伴奏老師、士林靈糧堂崇拜部節慶組音樂

同工。

1973年生於台北,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英語系,

現為全職音樂創作者。2001年開始投入中文音樂劇

作曲與監製,至今已完成七部原創作品與三部改

編作品,原創作品包括音樂時代《四月望雨》、

《世紀回眸.宋美齡》、《隔壁親家》、《渭水

春風》等,改編作品包括《魔笛狂想》、《小紅

帽狂想曲》、《睡美人》。戲劇配樂作品則有果

陀劇場《公寓春光》。2006年底與劇場同好成立「

天作之合」,首創華人世界中文音樂劇沙龍,演

唱全場冉天豪音樂劇作品選粹。1994年開始從事合

唱編曲,至今已有超過六十首作品發表,現為台

北愛樂合唱團特約編曲。

樂院(Conservatoire National Supérieur de Musique de Paris)作曲班,隨邦卡(Alain Bancquart)先生和梅凡諾(Paul Méfano)先生學習理論作曲,並隨肯尼(Laurent Cuniot)先生

學習電子音樂。1995年獲頒作曲家文憑(Diplôme Supérieur de Composition)。

張惠妮(Huini Chang)

隨札巴爾(Zbar)先生學習電子音樂。1992年考入法國國立巴黎音

作曲家簡歷

13

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畢業後赴美攻讀管弦樂指揮

碩士,先後進入University of Michigan以及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指揮班就讀,2007年取得管弦樂指揮

碩士返台

2009 -10年受邀擔任國家交響樂團客席助理指揮

2010年獲選擔任兩廳院歌劇坊指揮

現任廣藝愛樂管弦樂團常任指揮並致力於新世代華

人音樂的探索。

黃東漢 樂團指揮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碩士班碩士,主修小

提琴及指揮。小提琴師事林勝雄、楊仁傑、饒佳林、

涂惠民及王彥驊老師;指揮師事張大勝教授與廖年

賦教授。曾任台北縣交響樂團及台北世紀交響樂團

首席,並曾獲選擔任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及國家交響

樂團協演團員。目前為台北世紀交響樂團及新北市

交響樂團團員,並擔任台北世紀青少年管弦樂團、

台北世紀少年弦樂團、凡響管絃樂團、台北市大安

國中絃樂團及台北市新生國小絃樂團指揮。

吳宏哲 第二小提琴首席

目前任教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及國立台灣藝術大

學現為普羅藝術家樂團首席、世紀交響樂團首席、

廣藝愛樂管弦樂團首席

2009年

擔任維也納太平洋青年樂團首席兼任

團長,期間與維也納愛樂首席Rainer Honeck在維也納音樂節合作演出巴哈d小調雙小提琴協奏曲,並受邀華沙夏

季音樂節擔任獨奏演出Vivaldi《四季》

2009年9月

2002-2008年

與鋼琴家盧易之和台北縣立交響樂團合

作演出孟德爾頌雙協奏曲

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

小提琴演奏博士

2006年與凡響音樂工作室合作,演出並錄製舞劇【水鬼與城隍爺】,入圍2007年金曲獎最佳演奏專輯獎項。2011年擔任音樂劇【木蘭少女】樂團首席。

蔡耿銘 樂團首席

14

趙怡雯為茱莉亞學院一百年以來首位華人中提

琴博士。2000年她赴紐約攻讀碩士及博士,成為紐

約愛樂前中提琴首席Paul Neubauer及茱莉亞中提琴

部門主席Samuel Rhodes門下弟子,室內樂師承Toby Appel與茱莉亞弦樂四重奏。2005年趙怡雯以最低

年限三年取得博士學位;在台灣求學期間她受教

於恩師陳永清、黃國寶、楊瑞瑟、何君恆、梁建

楓教授。

八歲由湯平正老師啟蒙,先後師事高不平、張

正傑老師。1997年赴德國深造,於 2002年取得德

國國立岱特摩音樂院(Hochschule fuer Musik Detmold)演奏家碩士文憑,師承1966年柴可夫斯基大賽首

獎得主,俄籍Karine Georgian教授。接著於2004年取得舒曼音樂院(R.Schumann Hochschule Düsseldorf)最高演奏家文憑(Konzertexamen)師承德籍

Johannes Goritzki教授。

黃盈媛 大提琴首席

返台後趙怡雯積極投入國內外音樂體系:2007年應邀出席中國「中提琴藝術節」,

於上海音樂院、北京中央音樂院舉行一系列演講、大師課與獨奏會;2008年受邀赴紐

約大學(NYU)及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OU)音樂及表演藝術系指導大師課;2009年9月擔

任台北愛樂管弦樂團中提琴首席,赴中國巡演;2010年為奇美「數位典藏計畫」第三

期錄製唱片,並擔任廣藝愛樂中提琴首席。2011年9月起將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

任教。

返國後即擔任長榮交響樂團大提琴副首席一職(2004年至2009年),除隨團常態性演

出之外,並定期舉辦個人獨奏會,更受邀參與許多音樂團隊演出:廣藝愛樂管弦樂團、台

北愛樂、樂興之時管絃樂團、台灣弦樂團、普羅藝術家室內樂團等常任客席演奏家。

2008年與長榮交響樂團協奏演出柴科夫斯基 -《洛可可主題變奏曲》。

2011年與春之聲管弦樂團協奏演出愛爾加大提琴協奏曲。

目前任教於各大音樂班,並致力於古典、流行跨界多元化的各類演出形態。

2011年7月發行首張個人演奏專輯

趙怡雯 中提琴首席

-「弦轉俄羅斯」。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15

黃東漢樂團指揮

蔡耿銘

吳宏哲

趙怡雯

廖珮如

林巧兒

陳怡君 孫慧學

第一小提琴

第二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黃盈媛

張友瑞 王致翔 林文惠 唐 震 路耀祖 陳又寧 張暐姍 曾臺衍 李承宗 許家誠 沈韶杰 郭庭竹 林姮妤

蘇子茵 蘇堯君 黃圓媛 林麥麥 洪麥軒 吳思潔 郭洹佐 吳建鋒 張涵昀 蔡曜宇 戴佑如

徐曉虹 楊凱甯 袁繹晴 曾怡嘉 藍玉青 何佳珍 曾慶琳 甘威鵬 涂弦慶

劉涵 丁莉齡 周彥華 李毓寧 楊于萱 顏瑋廷 楊雅如

倉明靜 林聖蓓 羅琬臻 林韋滇 賴彥嘉

低音大提琴

短 笛

長 笛

李斐雯 朱貞吟雙簧管

謝介豪 邱嘉怡豎 笛

陳郁潔 陳冠蓉低音管

楊朝翔低音號

鄭凱文

王瑋婷 廖韋旭 鄭雅心

定音鼓

擊 樂

程筑卿 陳映築 邱怡屏 賴人瑄

陳建安 黃盈綺

法國號

小 號

劉怡真 林瑤婷 郭沐盈長 號

樂團首席 聲部首席

16

榮譽團長:

團長兼藝術總監:

副 團 長:

行政總監:

專案執行:

行政專員:

特約文案:

音響執行:

技術執行:

董 事 長:

董 事:

執 行 長:

副執行長:

技術顧問:

樂團組織

廣藝基金會

行政部

節目部

行銷部

網路媒體部

主辦單位

特別感謝

經理 陳郁敏

專員 羅秀蘭 簡榕君

主任 黃乃娟

專員 鄭涵文 陳思婷

經理 楊佩芬

專員 盧崇瑋 李珮銓

總監 胡福財

專員 陳偉溢

林百里

楊忠衡

徐昭宇

陳志昇

陳思婷

林蕙潔、劉珈儀、林素寬、鍾季原、李良傑

陳效真

唐宋專業舞台音響燈光工程公司

太和藝術製作有限公司

林百里

朱宗慶 林懷民 林谷芳 胡乃元 劉岠渭 賴聲川(依筆畫排列)

楊忠衡

徐昭宇

劉培能

2011廣藝愛樂節

Page 16: Program Notes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New Quanta ...»£藝愛樂/2011廣藝愛樂節目單.pdf · 時間過得好快,在節目冊付梓催促聲中,才猛然醒覺,「廣藝愛樂」已經滿週歲,堂堂

New Quanta, New Music, New Vision

、年輕、創意 新視界

2011 Quanta Music Festival

Love and Life of Tchaikovsky

一位偉大藝術家的回憶

柴科夫斯基的愛與生

2

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

柴科夫斯基

協奏曲之夜柴科夫斯基

室內樂之夜

8.318:30週三 8.418:30

週四

柴科夫斯基

小提琴協奏曲、第四號交響曲、

弦樂四重奏、鋼琴三重奏

廣藝愛樂首席弦樂四重奏+

吉他博士柯懿芳

黃東漢指揮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

張惠妮:吉他五重奏《五言詩》

首席Alexey Bruni大提琴首席Alexander Gotgelf鋼琴家Leonid Ogrinchuck跨海激情演出

柴科夫斯基經典力作

兩部台灣作曲家新作+

1

三步併作兩步;急促而踏實。

寫於廣藝愛樂一週歲

時間過得好快,在節目冊付梓催促聲中,才猛然醒覺,「廣藝愛樂」已經滿週歲,堂堂

跨入第二年。當初模糊的、衝動的理念,綻放出第一朵令人驚豔的花朵,而第二年則要昂

首展枝、証明延續發展的生命力。

「廣藝愛樂節」是廣藝愛樂每年活動的高峰。除推出每年最精華的主場節目之外,也與

國外大師相聚,琢磨精進,更是委託創作發表亮相的時機,可說充滿了緊張、精采與期待。

去年音樂節結束後,蒙來訪音樂大師,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Russian National Orchestra)首席布魯尼(Alexey Bruni)首肯,同意擔任廣藝愛樂藝術顧問,為樂團藝術水準的提昇,提供了

有力的支持。今年他特地與大提琴首席(Alexander Gotgelf)一同來台助陣,可謂如虎添翼。

今年音樂會以永恆的柴科夫斯基為題,他的作品不管是對樂團、對聽眾、對音樂節而言,都

是必經的洗禮。我也希望透過幾部經典作品的排練和演出,能讓樂團脫胎換骨。

委託創作,是廣藝愛樂的另一個重頭戲。繼去年第一部作品王倩婷的《舞動四季》之後,

今年一共有四部委託創作問世。除巨彥博為2011年世界管樂年會(2011 WASBE Conference)寫作

的中西樂器管弦樂曲《華彩》,已經於7月17日在嘉義發表之外,在愛樂節期間還要發

表洪千惠的管弦樂曲《紅顏》、張惠妮的吉他五重奏《五言詩》以及冉天豪的管弦樂曲

《大稻埕進行曲》。對於每部作品,我都抱著極高的期望,希望每部作品都有永續的生

命力,並盼望當中出現足以和歷史經典等量齊觀的作品,那就是比中樂透還開心的事情。

雖然急促,但是廣藝愛樂今年的活動量和去年相較,是呈幾倍數成長的。藝術是千年

大業,但人生苦短,夜遊尚待秉燭;三步併作兩步,不是踉蹌,而是逐興而行。今年花苞已

點放,且待明年花團錦簇,吾等舉杯悠遊。

廣藝基金會 執行長

執行長的話

2

2011 Quanta Music Festival

New Quanta, New Music, New Vision

、年輕、創意 新視界

23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柴科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f小調,作品36P. I. Tchaikovsky : Symphony No.4, in f minor, Op. 36

Hong Qian-Hui: Orchestral Overture(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

張惠妮:吉他五重奏《五言詩》(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柴科夫斯基:鋼琴三重奏《 紀念一位偉大藝術家 》,a小調,作品50

演出者:

布魯尼,小提琴 / 奧格林丘克,鋼琴 / 戈特蓋爾夫,大提琴

Alexey Bruni, Violin / Leonid Ogrinchuk, Piano / Alexander Gotgelf, cello

柴科夫斯基:第一號弦樂四重奏,D大調,作品11

演出者:

柯懿芳,吉他

廣藝愛樂首席四重奏(蔡耿銘+吳宏哲+趙怡雯+黃盈媛)

P. I. Tchaikovsky: String Quartet No.1, in D major, Op.11

Yifang Ko,Guitar Quanta Philharmonic String Quarte

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5

中場休息

中場休息

P. I. Tchaikovsky :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35

Alexey Bruni, Violin / Tony Huang, Conductor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曲目 Programme

柴科夫斯基協奏曲之夜

18:30 廣藝廳8/3 三

演出者:

Encore:

布魯尼,小提琴 / 黃東漢 指揮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18:30 廣藝廳

柴科夫斯基室內樂之夜

8/4 四

P. I. Tchaikovsky: Piano Trio 〝In Memory of a Great Artist〞, in a minor, Op. 50

(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Chang Hui-Ni: Quintet for Guitar & String Quartet “Five-character Poem”

Tienhao Jan : Dadaocheng March冉天豪:《大稻埕進行曲》(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

4

柴科夫斯基1840年出生於伏爾加河流域的沃特金斯克,少年時被母親送入聖彼得堡

的法律學校就讀預備班。他在學校的成績不差,但是合唱團的演唱以及指揮活動、彈

奏鋼琴更讓他著迷。

法律學校畢業後,柴科夫斯基進入司法部工作,雖然表現稱職,但是音樂對他的誘

惑力愈來愈大。1862年,柴科夫斯基決定進入剛成立的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就讀。1865年,

從音樂學院畢業的柴科夫斯基得到院長尼可萊‧魯賓斯坦的青睞,成為剛成立的莫斯

科音樂學院音樂理論教師。

學者把柴科夫斯基的音樂創作約略分成四個時期。在音樂學院四年裡,柴科夫斯基

創作不少室內樂、管弦樂曲與鋼琴小品。雖然沒有什麼重要的作品,但是已經出現迥

異於前輩的旋律與風格特色。

1866年起,在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書的11年是柴科夫斯基音樂創作第二階段。

尼可萊‧魯賓斯坦知道柴科夫斯基的經濟拮据,不但讓柴科夫斯基暫時借住自己的寓

所,還鼓勵俄羅斯音樂協會多多演出柴科夫斯基的作品。

1876年12月,一個重要的女性出現在柴科夫斯基的生命中。當時柴科夫斯基的創作

遇到瓶頸,經濟上債台高築。在安東‧魯賓斯坦的引薦下,陌生的富孀梅克夫人決定

資助這個年輕人。

第二個影響柴科夫斯基一生的女人在次年4月出現。當時柴科夫斯基對自己的生活

非常不滿,而他認為改變的方式是建立家庭。曾經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唸書的米留科娃

出現了。她崇拜柴科夫斯基,給柴科夫斯基寫了一封又一封熱情洋溢的求愛信,兩個

月後,渴望改變生活的柴科夫斯基決定與米留科娃結婚。

撰文:陳效真

柴科夫斯基的愛與生Love and Life of Tchaikovsky

大自然對於俄羅斯的藝術家有著無法抵抗的誘惑力,柴

科夫斯基也不例外。「在每一片葉子,每一朵花兒裡,我看

見而且理解到某種無法接近的美。這種美能讓人平靜下來,而

且對生命充滿了熱愛。」柴科夫斯基說。

柴科夫斯基以他的感性、天生敏感的個性,以抒情眼光

去感受、看待大自然,把個人最原始的體會與情感寫進音樂。

這些直接來自內心的真誠聲音讓柴科夫斯基在俄羅斯作曲家

中獨樹一格;提到俄羅斯作曲家,許多人首先想到的名字,

就是柴科夫斯基。

5

新婚生活只維持兩個月,柴科夫斯基就因為受不了米留科娃的精神病徵兆而逃家。

梅克夫人應允提供一筆錢讓柴科夫斯基的生活無虞,安排柴科夫斯基到國外旅行、養

病與開拓視野,建議他離開教職。梅克夫人的資助讓柴科夫斯基在1880年代開創出耀眼

的成績,成為聞名於歐美的知名作曲家。但是,梅克夫人突然在1890年9月寫了封冷漠

的信給柴科夫斯基,表明自己破產,無法再資助柴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驚訝萬分,完

全不明白為什麼。他緊急給梅克夫人回信,但是收不到任何回音。

當時柴科夫斯基的收入已經相當不錯,根本不需要梅克夫人的錢。但是對於柴科夫

斯基來說,與十多年來未曾正式謀面的梅克夫人往來,精神意義遠高於金錢上的意義。

梅克夫人為什麼要突然斷絕與柴科夫斯基的關係呢?真正的原因至今仍然是個謎。

喜愛大自然的柴科夫斯基在鄰近莫斯科的克林租了一棟房子,過著忙碌的創作與旅

行生活。1893年11月2日,柴科夫斯基的弟弟發現躺在床上的哥哥有些不對勁兒。柴科

夫斯基說,似乎是涼水喝多的老毛病,拒絕弟弟請醫生的提議。那天中午,依舊不舒

服的柴科夫斯基沒有吃午餐,只是倒了杯冷水來喝。但是這杯水出了問題,柴科夫斯

基從傍晚開始發高燒。1893年11月6日清晨,柴科夫斯基死於霍亂。

柴科夫斯基出生在俄羅斯社會急速變化的年代。音樂上,結合音樂家與愛好者的組

織「愛樂社」讓音樂進入平民的生活,葛令卡與「五人團」把俄羅斯傳統歌曲結合了

西歐音樂創作手法,開啟俄羅斯國民樂派的先河。

離開莫斯科音樂學院前,柴科夫斯基的方向與「五人團」非常相近,但是相較於當

時崇尚比較樸素的配器手法,柴科夫斯基明顯偏向浪漫的配器方法讓他在當時俄羅斯

作曲家獨樹一格,不認同的人批評他「太歐洲化了」。

離開莫斯科音樂學院後,柴科夫斯基的方向出現重大轉變。雖然第四號交響曲仍然

引用俄羅斯民謠,但是內容卻愈來愈個人化,不是「五人團」追求以「客觀」來表現

俄羅斯的素材。

柴科夫斯基個性敏感而且神經質,但是這樣的特質讓他有能力仔細觀察與體會生活

中的各種情感,把他的感性與抒情化為音符。這也是柴科夫斯基之所以為柴科夫斯基,

以及他帶給後世俄羅斯作曲家無法磨滅的影響。

6

曲目解說 撰文:陳效真Program Notes

「紅顏」---也許可說是一種美好的容顏,也可能是一段珍貴的友誼,但,對我而言,

那就是一種真、善、美的象徵。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形容的是紅顏的美貌,而

俄羅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一生受著梅克夫人的照顧,則是紅顏知己的經典。

希望透過散文式的音樂結構與東方式的音樂語彙,將這樣的精神傳達出來。在此,

感謝廣藝基金會的委託創作,更因他們為藝文界所做的努力而感動,對我而言,那亦

是一種真、善、美的境界。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

1877年末,柴科夫斯基在瑞士聽到拉羅《西班牙交響曲》後,深深被小提琴與管弦

樂團的組合吸引,試著也來寫一首小提琴協奏曲。作品完成後,柴科夫斯基把手稿寄

給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小提琴教授奧爾,沒想到奧爾把手稿退回,表示這是一部無法演

奏的作品。

小提琴家布羅茨基是第一個願意接受挑戰的人,他說服指揮家漢斯‧李希特在

1881年把樂曲排入維也納愛樂的樂季節目裡。不過,這次演出只有一次彩排,而且大

部分時間都花在訂正抄譜員犯的錯誤上。演出後,聽眾為布羅茨基的表現鼓掌,作品

本身卻招來噓聲。布羅茨基仍舊不放棄,他帶著它繼續到歐洲各地巡迴演出。漸漸地,

它開始得到愛樂人士的青睞,連一開始不看好的奧爾也把它納入自己的曲目。

奧爾一開始評估這部小提琴協奏曲「無法演奏」的說法雖然稍嫌誇張,但也不是沒

有理由。美國音樂理論家維努斯指出,與其說是美妙的旋律,欣賞柴科夫斯基小提琴

協奏曲的樂趣其實是在觀看小提琴家的技巧。這部協奏曲交融了抒情性與使人目眩的

技巧,使得它在20世紀以降的小提琴曲目裡佔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樂章沒有完整的呈示部。獨奏在一小段引奏後,輕描淡寫的唱出著名的主題。經

過逐漸複雜緊湊的變奏後,富歌唱性的第二主題接著登場。接著是令人瞠目結舌的發

展部,柴科夫斯基使用了衝擊性的小提琴技巧。在海飛茲時代,這段音樂常被演奏成

不可思議的混合音塊,但現代多用更細巧的手法把它演奏得華美而不刺耳。

第二樂章相當優美,深情的木管透露出濃厚的悲歌情調。小提琴獨奏在弦樂和法國

號伴奏下,幽幽唱出瞑想般的樂句。

在樂聲沒有中斷的情況下,樂團幾近粗野的帶入一個激烈、狂熱的舞蹈般的節奏,

小提琴獨奏在輪旋曲式上翻轉跳躍,整個第三樂章充分顯示柴科夫斯基運小提琴用技

巧的靈巧和光彩。樂曲在令人目眩神迷的快板中,乾淨俐落的以強奏結束。

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5

7

柴科夫斯基:F小調第四號交響曲,作品36

冉天豪:《大稻埕進行曲》

「仁慈的娜捷日達‧菲拉列托芙娜女士:我由衷感謝您所寫那麼慈愛動聽的話語。一個音樂家,一個失望和失敗阻礙著他的前途的音樂家,知道世上竟然有像您這樣的少數人,如此忠誠愛好著音樂,這是一種安慰。」1876年12月30日,幾乎因為貧困而打算放棄音樂的柴科夫斯基收到一位陌生女士的來信後,立刻給她回覆這封短箋,開始兩人長達14年的書信往來。 這位女士就是梅克夫人。在安東‧魯賓斯坦的引薦下,她決定資助這個能用音樂「使我生活愉快且舒適」的年輕人。

第四號交響曲,這是今冬開始的,這部曲子我非常想獻給您,因為我知道您在裡面一定能發現您內心的情感和思想的回聲。」梅克夫人同意接受題獻,卻不願意名字標在樂譜上,因此柴科夫斯基應允只在上面題著「獻給我最好的朋友」。

寫給梅克夫人的長信中親自剖析這一部交響曲。

在柴科夫斯基的構思裡,第一樂章的銅管就像讓人無法幸福的命運之神。雖然生活中也有甜蜜美妙的夢幻,但是命運之神會毫不留情的把你喚醒。第二樂章則是表現另一方面的苦難,就像黃昏的時想起青年時期,「知道這些回憶已經一去不復返……你悔恨著過去……記起許多事情……但這些都已經沉浸到過去裡。」

「第三樂章沒有表現什麼特定的情感,」柴科夫斯基表示。就像喝酒後既不快樂、也不憂愁的情感,「心靈是空空的,忽然看到一些奇怪的圖案……他們都和現實沒有關係。」而第四樂章「如果你在自己身上找不到快樂時,那就到別處去找吧,到人民中間去,他們知道麼好好利用時間,怎麼去享受。我寫出了農民的節日。而你剛在快樂的情景中忘記自己時,無情的命運之神又出現了,他讓你想起自己……你在這裡看到單純的快樂,你走到這些快樂裡,於是生活就變得好受了。」

波麗露啊山水亭,自由的思想尚時興, 文學歌謠美術和電影,無論啥麼,阮是攏莫驚。 攏莫驚,攏莫驚,文明的腳步踏乎定, 汝是台北城外,繁華世界的現代大稻埕。 二十世紀向前行,文明走入台北城, 美麗花都的形影,要和東京拼輸贏!

受到1932年電影「桃花泣血記」同名主題曲的啟發,青年作曲家鄧雨賢決定開始譜寫屬於台灣人的現代歌謠,歷史性的《大稻埕進行曲》於焉誕生。此曲在2007年之前長期失傳,而在《四月望雨》這齣台灣音樂劇中,由作曲家冉天豪重新譜寫,描繪對早年繁華花都台北的遙想之情。2011年,受廣藝基金會委託,冉天豪將自己創作的《大稻埕進行曲》歌曲改寫成管弦樂版本。

1877年5月13日,柴科夫斯基在向梅克夫人借貸的信中順帶提到「我現在正忙著寫

交響曲於次年2月22日在莫斯科首演,由安東‧魯賓斯坦指揮。柴科夫斯基在事後

曲目解說 Program Notes

8

曲目解說

張惠妮:五重奏-為吉他與弦樂四重奏《五言詩》

柴科夫斯基:D大調第一號弦樂四重奏,作品11

1871年3月28日,莫斯科音樂學院年輕教授柴科夫斯基因為經濟拮据,籌辦了一場音

樂會向聽眾介紹自己新近完成的作品。除了期望能吸引愛樂者的注意,柴科夫斯基也渴

望這場音樂會能為自己微薄的收入增加一點點及時雨。音樂會的反應相當好,曲目包括

幾首歌曲、鋼琴小品以及第一號弦樂四重奏。第一號弦樂四重奏是柴科夫斯基早年的佳

作,也是柴科夫斯基三首弦樂四重奏裡,最受愛樂者喜愛的一首。雖然從中可以聽出舒

伯特的影響,但是音樂語言完完全全屬於柴科夫斯基,充滿濃濃的俄羅斯風味。

第一樂章以傳統的奏鳴曲式寫成,兩個主題都帶有當時柴科夫斯基相當著迷,而且

下功夫搜羅的俄羅斯民謠風格。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是柴科夫斯基最受喜愛的作品

之一,現在經常被改編成樂團搭配各種獨奏樂器的版本。當尼可萊‧魯賓斯坦在1876年12月演奏這個樂章給大文豪托爾斯泰聽的時候,托爾斯泰還流下感動的淚水。樂章一開

始是一段簡單但是憂鬱的旋律。據說,這段旋律來自兩年前,柴科夫斯基在妹妹位於卡

明卡的家中聽到的俄羅斯民謠。在大提琴半音撥奏下,由第一小提琴吟唱出的第二主題

則是由柴科夫斯基原創。

第三樂章以舞曲般的節奏寫成,中段部分的旋律雖然更加嬉鬧諧謔,和弦依舊保持

著先前的張力。第四樂章同樣由兩個主題組成,第一主題比前三樂章的任一主題都更歡

樂,甚至帶有節慶的氣氛。抒情而且帶有典型俄羅斯風格的第二主題由中提琴奏出,與

第一主題形成強烈的對比。

五言(five-character)是中國詩主要創作形式之一,透過五個字的組合,詩人們適切

的傳達心情、意境,欣賞者藉著簡潔而富律動感的文字,勾勒出空間、時間,成為生

動的畫面。在本作品中,作曲者從唐詩節錄取材,將詩中的情境轉化成音樂的素材,

成為五幅用樂音描繪的畫面。而全曲又以G-R-A-C-E一字串聯,成為五個情景主題發

想的核心,分述如下:

Garden Rain Aroma Couple Eternity

Program Notes

八月蝴蝶來 雙飛西園草(李 白)

星垂平野闊 月湧大江流(杜 甫)

荷風送香氣 竹露滴清響(孟浩然)

微雨靄芳原 春鳩鳴何處(韋應物)

蘭葉春葳蕤 桂華秋皎潔(張九齡)

Quintet for Guitar & String Quartet “Five-character Poem”

情景(一)scene 1 :情景(二)scene 2 :情景(三)scene 3 :情景(四)scene 4 :情景(五)scene 5 :

9

曲目解說

柴科夫斯基:A小調鋼琴三重奏《紀念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作品50

莫斯科音樂學院創辦人尼可萊‧魯賓斯坦是柴科夫斯基的老師,也是早年推廣柴科

夫斯基作品的重要人物之一。由於尼可萊‧魯賓斯坦的引薦,梅克夫人才答應幫助決定

全力投入音樂工作的柴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曾經告訴尼可萊‧魯賓斯坦:「如果俄羅

斯沒有你,我的作品就註定要受到曲解了。」因此,當45歲的尼可萊‧魯賓斯坦於1881年逝世巴黎時,對於柴科夫斯基不啻為重大的打擊,他立刻從莫斯科奔到巴黎只為了見

恩師最後一面。

在寫給梅克夫人的信中,柴科夫斯基提到:「您還記得有一次向我提議寫一部鋼琴、

小提琴與大提琴的三重奏嗎?也許您還記得當時我的回覆,我說我討厭這樣的組合。但

是現在,我決定試一試。我已經寫了一點,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完成,也不知道會不會成

功,但是我希望能照著草稿繼續寫下去。」「希望您相信,我之所以向自己不喜歡的樂

器組合讓步,唯一的理由就是希望您快樂,並且嘗試把我的樂思以陌生的方式表現出來,

克服一切困難。再加上我知道這樣做您一定很高興,這就更加讓我產生靈感。」

「當然,開始要花點心思才能熟悉這樣的組合,但是這個工作卻讓我感到興趣,而且我

心裡想著這一定會讓您高興。」

1882年2月9日,柴科夫斯基以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完成這部「為了使梅克夫人感高

興」的鋼琴三重奏,上面題著「紀念一位偉大的藝術家」。雖然柴科夫斯基沒有寫明這

位藝術家是誰,但是大家都明白是紀念逝世將滿一年的尼可萊‧魯賓斯坦。輓歌般的曲

調彷彿在訴說失去朋友的悲傷。經過幾次修改後,作品於1882年3月2日在莫斯科由塔涅

耶夫(鋼琴)、格爾季馬利(小提琴)與費茨恩哈根(大提琴)做私人演出,同年10月18日正式公開亮相。

Program Notes

10

大賽與巴黎提博國際小提琴大賽中獲獎,1979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任教。他能演奏的小提琴協奏曲多達35首,曾經以獨奏家身份在世界各地與著名樂團合作或舉辦獨奏會。蘇聯解體前,布魯尼擔任由斯韋特拉諾夫(Evgeny Fyodorovich Svetlanov,1928-2002)出掌音樂總監的蘇聯國立交響樂團(USSR State Symphony Orchestra)首席長達九年,1990年與普雷特涅夫一同創辦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目前為該團首席。

收錄他從1980年到其中一支在十八世紀末移居俄羅斯。在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俄羅斯

期間,安東尼奧‧巴洛弗歐‧布魯尼(Antonio Baroffio Bruni,1762-1825)因為參與設計聖彼得堡一些著名的建築物來到俄羅斯,目前在聖彼得堡附近的帕弗洛斯克還可以看到

安東尼奧‧巴洛弗歐‧布魯尼設計的建築物。安東尼奧的兒子菲奧多爾‧布魯尼

(Fyodor Antonovich Bruni,1799-1875)的成就比父親更高。聖彼得堡聖以撒大教堂圓頂上的油畫就是菲奧多爾‧布魯尼的作品。

詩人,1999年出版個人詩集《在我面前的一張白紙》,收錄他從1980年到1990年代末期的詩作。

布魯尼(Alexey Bruni)

曾經在全俄羅斯、全蘇聯與國際音樂比賽中獲獎。

合作,包括莫斯科交響樂團、莫斯科愛樂,也是「莫

斯科名家室內樂團」創團團員,1990年加入俄羅斯國

家管弦樂團。

戈特蓋爾夫(Alexander Gotgelf)

琴,1963年來到莫斯科,在莫斯科音樂學院附屬中央

音樂學校認識幾年後接著入學的普雷特涅夫(Mikhail Vasil'yevich Pletnev,1957-),兩人常在一起合奏。當年布

魯尼和普雷特涅夫不像一般年輕人把微薄的薪水花

在享樂上,而是拿來購買新的樂譜。對音樂的狂熱

也讓兩人興起組織學校樂團的念頭,或許這個經驗

對於創辦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 (Russ ian Nat iona l Orches t ra )有所幫助。

1954年出生於俄羅斯坦波夫,6歲開始學習小提

演奏家簡歷

布魯尼於1984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獲得學位,曾經在義大利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

布魯尼出身俄羅斯聲望十分顯赫的家族。這支家族原本居住在瑞士的義大利家庭,

布魯尼是俄羅斯政府所頒授的「俄羅斯功勳藝術家」。除了音樂,布魯尼也是位

1948年出生於莫斯科,畢業於格涅辛音樂學校,

戈特格爾夫從1969年開始與俄羅斯各大重要樂團

11

1951年出生於俄羅斯莫斯科,奧格林丘克五歲開始

學習鋼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師從瑙莫夫 ( Lev Naumov,1925-2005),並且在音樂學院完成研究生課程。

  

奧格林丘克經常在俄羅斯、歐洲各地演出與教學,

並且在1998年擔任日內瓦國際音樂演奏大賽(Concours International d'Execution Musicale, Geneve)評審。1978年起,奧格林丘克開始與布魯尼在獨奏會上合作,至今長

達三十多年。目前奧格林丘克任教於莫斯科格涅辛音

樂學校,1990年起擔任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鍵盤手。

自幼受教於方銘健教授,於1998年以優異的成績

甄試保送進入天主教輔仁大學音樂系,期間曾獲全國

吉他大賽重奏組第二名以及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吉他獨

奏組第三名。在順利取得音樂學士及碩士學位後赴美

深造,2009年取得音樂藝術博士學位。是國內少數的

女性新銳古典吉他演奏家,也是台灣目前最年輕的吉

他博士。現任教於桃園縣立南崁高中音樂班,並積極

參與不同類型演出。

奧格林丘克(Leonid Ogrinchuk)

柯懿芳(Yifang Ko)

  在室內樂演出上,戈特格爾夫合作過的夥伴包括伊格爾‧奧伊斯特拉赫

(Igor Oistrakh,1931-)普雷特涅夫、布魯尼、奧格林丘克、沙霍夫斯卡雅(Natal ia Shakhovskaya,1935-)等人。英國唱片公司「Cello Classics」曾經在2002年發行「大提琴

演奏的偉大片刻」專輯,收錄卡薩爾斯 (Pablo Casals,1876-1973)、佛爾曼 (Emanuel Feuermann,1902-1942)、皮亞季格爾斯基 (Gregor Piat igorsky,1903-1976)、沙弗蘭

(Daniel Shafran,1923-1997)、麥斯基 (Mischa Maisky,1948-) 等人,以及戈特格爾夫在第五

屆柴科夫斯基大賽演奏的沙波林 (Yuri Shaporin,1887-1966)《詼諧曲》錄音。

目前戈特格爾夫任教於國立伊波利托夫─伊凡諾夫音樂學校樂團弦樂器教研室,並

且擔任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大提琴首席。

重要作品:

2011年與紅樹林弦樂四重奏與迷火佛朗明哥舞團在台中中興堂、台北中山堂演出

吉他五重奏。2010年四月於國家演奏廳舉行「吉他?有懿思!」之古典吉他音樂會,

大獲好評,被日本之《現代吉他雜誌》關注並刊登於六月號。2005年錄製呂昭炫老師

吉他三重奏作品「三個女孩的探戈」之有聲出版品。

12

洪千惠(Chien-Hui Hung)

冉天豪(Tienhao Jan)

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原國立藝術專科學校),

曾隨馬水龍教授、盧炎教授修習理論作曲,隨朱宗

慶教授、郭光遠老師學習打擊樂。1987年獲教育部

留法獎學金,赴法國巴黎師範音樂學院 (L’Ecloe Normale de Musique de Paris)深造,師事日裔作曲家

平義久(Yoshihisa Taïra)先生,並於1991年獲得高級作

曲家文憑(Diplôme Supérieur de Composition)。1991年10月考入法國國立布隆尼音樂院 (Conservato i re National de Boulogne)

1969年生於台灣彰化。1995年畢業於國立藝術學

院(現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研究所作曲組。先

後跟隨作曲家林進祐、潘皇龍、盧炎學習作曲。

2000年8月,獲教育部遴選為巴黎國際藝術村駐村人

員,赴法創作進修一年,並跟隨國立巴黎高等音樂

學院(CNSM de Paris)作曲教授Guy Reibel學習。目前

任教於台灣神學院,並擔任華岡藝校及蘭陽女中舞

蹈班音樂伴奏老師、士林靈糧堂崇拜部節慶組音樂

同工。

1973年生於台北,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英語系,

現為全職音樂創作者。2001年開始投入中文音樂劇

作曲與監製,至今已完成七部原創作品與三部改

編作品,原創作品包括音樂時代《四月望雨》、

《世紀回眸.宋美齡》、《隔壁親家》、《渭水

春風》等,改編作品包括《魔笛狂想》、《小紅

帽狂想曲》、《睡美人》。戲劇配樂作品則有果

陀劇場《公寓春光》。2006年底與劇場同好成立「

天作之合」,首創華人世界中文音樂劇沙龍,演

唱全場冉天豪音樂劇作品選粹。1994年開始從事合

唱編曲,至今已有超過六十首作品發表,現為台

北愛樂合唱團特約編曲。

樂院(Conservatoire National Supérieur de Musique de Paris)作曲班,隨邦卡(Alain Bancquart)先生和梅凡諾(Paul Méfano)先生學習理論作曲,並隨肯尼(Laurent Cuniot)先生

學習電子音樂。1995年獲頒作曲家文憑(Diplôme Supérieur de Composition)。

張惠妮(Huini Chang)

隨札巴爾(Zbar)先生學習電子音樂。1992年考入法國國立巴黎音

作曲家簡歷

13

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畢業後赴美攻讀管弦樂指揮

碩士,先後進入University of Michigan以及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指揮班就讀,2007年取得管弦樂指揮

碩士返台

2009 -10年受邀擔任國家交響樂團客席助理指揮

2010年獲選擔任兩廳院歌劇坊指揮

現任廣藝愛樂管弦樂團常任指揮並致力於新世代華

人音樂的探索。

黃東漢 樂團指揮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碩士班碩士,主修小

提琴及指揮。小提琴師事林勝雄、楊仁傑、饒佳林、

涂惠民及王彥驊老師;指揮師事張大勝教授與廖年

賦教授。曾任台北縣交響樂團及台北世紀交響樂團

首席,並曾獲選擔任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及國家交響

樂團協演團員。目前為台北世紀交響樂團及新北市

交響樂團團員,並擔任台北世紀青少年管弦樂團、

台北世紀少年弦樂團、凡響管絃樂團、台北市大安

國中絃樂團及台北市新生國小絃樂團指揮。

吳宏哲 第二小提琴首席

目前任教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及國立台灣藝術大

學現為普羅藝術家樂團首席、世紀交響樂團首席、

廣藝愛樂管弦樂團首席

2009年

擔任維也納太平洋青年樂團首席兼任

團長,期間與維也納愛樂首席Rainer Honeck在維也納音樂節合作演出巴哈d小調雙小提琴協奏曲,並受邀華沙夏

季音樂節擔任獨奏演出Vivaldi《四季》

2009年9月

2002-2008年

與鋼琴家盧易之和台北縣立交響樂團合

作演出孟德爾頌雙協奏曲

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

小提琴演奏博士

2006年與凡響音樂工作室合作,演出並錄製舞劇【水鬼與城隍爺】,入圍2007年金曲獎最佳演奏專輯獎項。2011年擔任音樂劇【木蘭少女】樂團首席。

蔡耿銘 樂團首席

14

趙怡雯為茱莉亞學院一百年以來首位華人中提

琴博士。2000年她赴紐約攻讀碩士及博士,成為紐

約愛樂前中提琴首席Paul Neubauer及茱莉亞中提琴

部門主席Samuel Rhodes門下弟子,室內樂師承Toby Appel與茱莉亞弦樂四重奏。2005年趙怡雯以最低

年限三年取得博士學位;在台灣求學期間她受教

於恩師陳永清、黃國寶、楊瑞瑟、何君恆、梁建

楓教授。

八歲由湯平正老師啟蒙,先後師事高不平、張

正傑老師。1997年赴德國深造,於 2002年取得德

國國立岱特摩音樂院(Hochschule fuer Musik Detmold)演奏家碩士文憑,師承1966年柴可夫斯基大賽首

獎得主,俄籍Karine Georgian教授。接著於2004年取得舒曼音樂院(R.Schumann Hochschule Düsseldorf)最高演奏家文憑(Konzertexamen)師承德籍

Johannes Goritzki教授。

黃盈媛 大提琴首席

返台後趙怡雯積極投入國內外音樂體系:2007年應邀出席中國「中提琴藝術節」,

於上海音樂院、北京中央音樂院舉行一系列演講、大師課與獨奏會;2008年受邀赴紐

約大學(NYU)及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OU)音樂及表演藝術系指導大師課;2009年9月擔

任台北愛樂管弦樂團中提琴首席,赴中國巡演;2010年為奇美「數位典藏計畫」第三

期錄製唱片,並擔任廣藝愛樂中提琴首席。2011年9月起將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

任教。

返國後即擔任長榮交響樂團大提琴副首席一職(2004年至2009年),除隨團常態性演

出之外,並定期舉辦個人獨奏會,更受邀參與許多音樂團隊演出:廣藝愛樂管弦樂團、台

北愛樂、樂興之時管絃樂團、台灣弦樂團、普羅藝術家室內樂團等常任客席演奏家。

2008年與長榮交響樂團協奏演出柴科夫斯基 -《洛可可主題變奏曲》。

2011年與春之聲管弦樂團協奏演出愛爾加大提琴協奏曲。

目前任教於各大音樂班,並致力於古典、流行跨界多元化的各類演出形態。

2011年7月發行首張個人演奏專輯

趙怡雯 中提琴首席

-「弦轉俄羅斯」。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15

黃東漢樂團指揮

蔡耿銘

吳宏哲

趙怡雯

廖珮如

林巧兒

陳怡君 孫慧學

第一小提琴

第二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黃盈媛

張友瑞 王致翔 林文惠 唐 震 路耀祖 陳又寧 張暐姍 曾臺衍 李承宗 許家誠 沈韶杰 郭庭竹 林姮妤

蘇子茵 蘇堯君 黃圓媛 林麥麥 洪麥軒 吳思潔 郭洹佐 吳建鋒 張涵昀 蔡曜宇 戴佑如

徐曉虹 楊凱甯 袁繹晴 曾怡嘉 藍玉青 何佳珍 曾慶琳 甘威鵬 涂弦慶

劉涵 丁莉齡 周彥華 李毓寧 楊于萱 顏瑋廷 楊雅如

倉明靜 林聖蓓 羅琬臻 林韋滇 賴彥嘉

低音大提琴

短 笛

長 笛

李斐雯 朱貞吟雙簧管

謝介豪 邱嘉怡豎 笛

陳郁潔 陳冠蓉低音管

楊朝翔低音號

鄭凱文

王瑋婷 廖韋旭 鄭雅心

定音鼓

擊 樂

程筑卿 陳映築 邱怡屏 賴人瑄

陳建安 黃盈綺

法國號

小 號

劉怡真 林瑤婷 郭沐盈長 號

樂團首席 聲部首席

16

榮譽團長:

團長兼藝術總監:

副 團 長:

行政總監:

專案執行:

行政專員:

特約文案:

音響執行:

技術執行:

董 事 長:

董 事:

執 行 長:

副執行長:

技術顧問:

樂團組織

廣藝基金會

行政部

節目部

行銷部

網路媒體部

主辦單位

特別感謝

經理 陳郁敏

專員 羅秀蘭 簡榕君

主任 黃乃娟

專員 鄭涵文 陳思婷

經理 楊佩芬

專員 盧崇瑋 李珮銓

總監 胡福財

專員 陳偉溢

林百里

楊忠衡

徐昭宇

陳志昇

陳思婷

林蕙潔、劉珈儀、林素寬、鍾季原、李良傑

陳效真

唐宋專業舞台音響燈光工程公司

太和藝術製作有限公司

林百里

朱宗慶 林懷民 林谷芳 胡乃元 劉岠渭 賴聲川(依筆畫排列)

楊忠衡

徐昭宇

劉培能

2011廣藝愛樂節

Page 17: Program Notes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New Quanta ...»£藝愛樂/2011廣藝愛樂節目單.pdf · 時間過得好快,在節目冊付梓催促聲中,才猛然醒覺,「廣藝愛樂」已經滿週歲,堂堂

New Quanta, New Music, New Vision

、年輕、創意 新視界

2011 Quanta Music Festival

Love and Life of Tchaikovsky

一位偉大藝術家的回憶

柴科夫斯基的愛與生

2

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

柴科夫斯基

協奏曲之夜柴科夫斯基

室內樂之夜

8.318:30週三 8.418:30

週四

柴科夫斯基

小提琴協奏曲、第四號交響曲、

弦樂四重奏、鋼琴三重奏

廣藝愛樂首席弦樂四重奏+

吉他博士柯懿芳

黃東漢指揮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

張惠妮:吉他五重奏《五言詩》

首席Alexey Bruni大提琴首席Alexander Gotgelf鋼琴家Leonid Ogrinchuck跨海激情演出

柴科夫斯基經典力作

兩部台灣作曲家新作+

1

三步併作兩步;急促而踏實。

寫於廣藝愛樂一週歲

時間過得好快,在節目冊付梓催促聲中,才猛然醒覺,「廣藝愛樂」已經滿週歲,堂堂

跨入第二年。當初模糊的、衝動的理念,綻放出第一朵令人驚豔的花朵,而第二年則要昂

首展枝、証明延續發展的生命力。

「廣藝愛樂節」是廣藝愛樂每年活動的高峰。除推出每年最精華的主場節目之外,也與

國外大師相聚,琢磨精進,更是委託創作發表亮相的時機,可說充滿了緊張、精采與期待。

去年音樂節結束後,蒙來訪音樂大師,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Russian National Orchestra)首席布魯尼(Alexey Bruni)首肯,同意擔任廣藝愛樂藝術顧問,為樂團藝術水準的提昇,提供了

有力的支持。今年他特地與大提琴首席(Alexander Gotgelf)一同來台助陣,可謂如虎添翼。

今年音樂會以永恆的柴科夫斯基為題,他的作品不管是對樂團、對聽眾、對音樂節而言,都

是必經的洗禮。我也希望透過幾部經典作品的排練和演出,能讓樂團脫胎換骨。

委託創作,是廣藝愛樂的另一個重頭戲。繼去年第一部作品王倩婷的《舞動四季》之後,

今年一共有四部委託創作問世。除巨彥博為2011年世界管樂年會(2011 WASBE Conference)寫作

的中西樂器管弦樂曲《華彩》,已經於7月17日在嘉義發表之外,在愛樂節期間還要發

表洪千惠的管弦樂曲《紅顏》、張惠妮的吉他五重奏《五言詩》以及冉天豪的管弦樂曲

《大稻埕進行曲》。對於每部作品,我都抱著極高的期望,希望每部作品都有永續的生

命力,並盼望當中出現足以和歷史經典等量齊觀的作品,那就是比中樂透還開心的事情。

雖然急促,但是廣藝愛樂今年的活動量和去年相較,是呈幾倍數成長的。藝術是千年

大業,但人生苦短,夜遊尚待秉燭;三步併作兩步,不是踉蹌,而是逐興而行。今年花苞已

點放,且待明年花團錦簇,吾等舉杯悠遊。

廣藝基金會 執行長

執行長的話

2

2011 Quanta Music Festival

New Quanta, New Music, New Vision

、年輕、創意 新視界

23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柴科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f小調,作品36P. I. Tchaikovsky : Symphony No.4, in f minor, Op. 36

Hong Qian-Hui: Orchestral Overture(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

張惠妮:吉他五重奏《五言詩》(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柴科夫斯基:鋼琴三重奏《 紀念一位偉大藝術家 》,a小調,作品50

演出者:

布魯尼,小提琴 / 奧格林丘克,鋼琴 / 戈特蓋爾夫,大提琴

Alexey Bruni, Violin / Leonid Ogrinchuk, Piano / Alexander Gotgelf, cello

柴科夫斯基:第一號弦樂四重奏,D大調,作品11

演出者:

柯懿芳,吉他

廣藝愛樂首席四重奏(蔡耿銘+吳宏哲+趙怡雯+黃盈媛)

P. I. Tchaikovsky: String Quartet No.1, in D major, Op.11

Yifang Ko,Guitar Quanta Philharmonic String Quarte

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5

中場休息

中場休息

P. I. Tchaikovsky :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35

Alexey Bruni, Violin / Tony Huang, Conductor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曲目 Programme

柴科夫斯基協奏曲之夜

18:30 廣藝廳8/3 三

演出者:

Encore:

布魯尼,小提琴 / 黃東漢 指揮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18:30 廣藝廳

柴科夫斯基室內樂之夜

8/4 四

P. I. Tchaikovsky: Piano Trio 〝In Memory of a Great Artist〞, in a minor, Op. 50

(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Chang Hui-Ni: Quintet for Guitar & String Quartet “Five-character Poem”

Tienhao Jan : Dadaocheng March冉天豪:《大稻埕進行曲》(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

4

柴科夫斯基1840年出生於伏爾加河流域的沃特金斯克,少年時被母親送入聖彼得堡

的法律學校就讀預備班。他在學校的成績不差,但是合唱團的演唱以及指揮活動、彈

奏鋼琴更讓他著迷。

法律學校畢業後,柴科夫斯基進入司法部工作,雖然表現稱職,但是音樂對他的誘

惑力愈來愈大。1862年,柴科夫斯基決定進入剛成立的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就讀。1865年,

從音樂學院畢業的柴科夫斯基得到院長尼可萊‧魯賓斯坦的青睞,成為剛成立的莫斯

科音樂學院音樂理論教師。

學者把柴科夫斯基的音樂創作約略分成四個時期。在音樂學院四年裡,柴科夫斯基

創作不少室內樂、管弦樂曲與鋼琴小品。雖然沒有什麼重要的作品,但是已經出現迥

異於前輩的旋律與風格特色。

1866年起,在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書的11年是柴科夫斯基音樂創作第二階段。

尼可萊‧魯賓斯坦知道柴科夫斯基的經濟拮据,不但讓柴科夫斯基暫時借住自己的寓

所,還鼓勵俄羅斯音樂協會多多演出柴科夫斯基的作品。

1876年12月,一個重要的女性出現在柴科夫斯基的生命中。當時柴科夫斯基的創作

遇到瓶頸,經濟上債台高築。在安東‧魯賓斯坦的引薦下,陌生的富孀梅克夫人決定

資助這個年輕人。

第二個影響柴科夫斯基一生的女人在次年4月出現。當時柴科夫斯基對自己的生活

非常不滿,而他認為改變的方式是建立家庭。曾經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唸書的米留科娃

出現了。她崇拜柴科夫斯基,給柴科夫斯基寫了一封又一封熱情洋溢的求愛信,兩個

月後,渴望改變生活的柴科夫斯基決定與米留科娃結婚。

撰文:陳效真

柴科夫斯基的愛與生Love and Life of Tchaikovsky

大自然對於俄羅斯的藝術家有著無法抵抗的誘惑力,柴

科夫斯基也不例外。「在每一片葉子,每一朵花兒裡,我看

見而且理解到某種無法接近的美。這種美能讓人平靜下來,而

且對生命充滿了熱愛。」柴科夫斯基說。

柴科夫斯基以他的感性、天生敏感的個性,以抒情眼光

去感受、看待大自然,把個人最原始的體會與情感寫進音樂。

這些直接來自內心的真誠聲音讓柴科夫斯基在俄羅斯作曲家

中獨樹一格;提到俄羅斯作曲家,許多人首先想到的名字,

就是柴科夫斯基。

5

新婚生活只維持兩個月,柴科夫斯基就因為受不了米留科娃的精神病徵兆而逃家。

梅克夫人應允提供一筆錢讓柴科夫斯基的生活無虞,安排柴科夫斯基到國外旅行、養

病與開拓視野,建議他離開教職。梅克夫人的資助讓柴科夫斯基在1880年代開創出耀眼

的成績,成為聞名於歐美的知名作曲家。但是,梅克夫人突然在1890年9月寫了封冷漠

的信給柴科夫斯基,表明自己破產,無法再資助柴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驚訝萬分,完

全不明白為什麼。他緊急給梅克夫人回信,但是收不到任何回音。

當時柴科夫斯基的收入已經相當不錯,根本不需要梅克夫人的錢。但是對於柴科夫

斯基來說,與十多年來未曾正式謀面的梅克夫人往來,精神意義遠高於金錢上的意義。

梅克夫人為什麼要突然斷絕與柴科夫斯基的關係呢?真正的原因至今仍然是個謎。

喜愛大自然的柴科夫斯基在鄰近莫斯科的克林租了一棟房子,過著忙碌的創作與旅

行生活。1893年11月2日,柴科夫斯基的弟弟發現躺在床上的哥哥有些不對勁兒。柴科

夫斯基說,似乎是涼水喝多的老毛病,拒絕弟弟請醫生的提議。那天中午,依舊不舒

服的柴科夫斯基沒有吃午餐,只是倒了杯冷水來喝。但是這杯水出了問題,柴科夫斯

基從傍晚開始發高燒。1893年11月6日清晨,柴科夫斯基死於霍亂。

柴科夫斯基出生在俄羅斯社會急速變化的年代。音樂上,結合音樂家與愛好者的組

織「愛樂社」讓音樂進入平民的生活,葛令卡與「五人團」把俄羅斯傳統歌曲結合了

西歐音樂創作手法,開啟俄羅斯國民樂派的先河。

離開莫斯科音樂學院前,柴科夫斯基的方向與「五人團」非常相近,但是相較於當

時崇尚比較樸素的配器手法,柴科夫斯基明顯偏向浪漫的配器方法讓他在當時俄羅斯

作曲家獨樹一格,不認同的人批評他「太歐洲化了」。

離開莫斯科音樂學院後,柴科夫斯基的方向出現重大轉變。雖然第四號交響曲仍然

引用俄羅斯民謠,但是內容卻愈來愈個人化,不是「五人團」追求以「客觀」來表現

俄羅斯的素材。

柴科夫斯基個性敏感而且神經質,但是這樣的特質讓他有能力仔細觀察與體會生活

中的各種情感,把他的感性與抒情化為音符。這也是柴科夫斯基之所以為柴科夫斯基,

以及他帶給後世俄羅斯作曲家無法磨滅的影響。

6

曲目解說 撰文:陳效真Program Notes

「紅顏」---也許可說是一種美好的容顏,也可能是一段珍貴的友誼,但,對我而言,

那就是一種真、善、美的象徵。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形容的是紅顏的美貌,而

俄羅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一生受著梅克夫人的照顧,則是紅顏知己的經典。

希望透過散文式的音樂結構與東方式的音樂語彙,將這樣的精神傳達出來。在此,

感謝廣藝基金會的委託創作,更因他們為藝文界所做的努力而感動,對我而言,那亦

是一種真、善、美的境界。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

1877年末,柴科夫斯基在瑞士聽到拉羅《西班牙交響曲》後,深深被小提琴與管弦

樂團的組合吸引,試著也來寫一首小提琴協奏曲。作品完成後,柴科夫斯基把手稿寄

給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小提琴教授奧爾,沒想到奧爾把手稿退回,表示這是一部無法演

奏的作品。

小提琴家布羅茨基是第一個願意接受挑戰的人,他說服指揮家漢斯‧李希特在

1881年把樂曲排入維也納愛樂的樂季節目裡。不過,這次演出只有一次彩排,而且大

部分時間都花在訂正抄譜員犯的錯誤上。演出後,聽眾為布羅茨基的表現鼓掌,作品

本身卻招來噓聲。布羅茨基仍舊不放棄,他帶著它繼續到歐洲各地巡迴演出。漸漸地,

它開始得到愛樂人士的青睞,連一開始不看好的奧爾也把它納入自己的曲目。

奧爾一開始評估這部小提琴協奏曲「無法演奏」的說法雖然稍嫌誇張,但也不是沒

有理由。美國音樂理論家維努斯指出,與其說是美妙的旋律,欣賞柴科夫斯基小提琴

協奏曲的樂趣其實是在觀看小提琴家的技巧。這部協奏曲交融了抒情性與使人目眩的

技巧,使得它在20世紀以降的小提琴曲目裡佔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樂章沒有完整的呈示部。獨奏在一小段引奏後,輕描淡寫的唱出著名的主題。經

過逐漸複雜緊湊的變奏後,富歌唱性的第二主題接著登場。接著是令人瞠目結舌的發

展部,柴科夫斯基使用了衝擊性的小提琴技巧。在海飛茲時代,這段音樂常被演奏成

不可思議的混合音塊,但現代多用更細巧的手法把它演奏得華美而不刺耳。

第二樂章相當優美,深情的木管透露出濃厚的悲歌情調。小提琴獨奏在弦樂和法國

號伴奏下,幽幽唱出瞑想般的樂句。

在樂聲沒有中斷的情況下,樂團幾近粗野的帶入一個激烈、狂熱的舞蹈般的節奏,

小提琴獨奏在輪旋曲式上翻轉跳躍,整個第三樂章充分顯示柴科夫斯基運小提琴用技

巧的靈巧和光彩。樂曲在令人目眩神迷的快板中,乾淨俐落的以強奏結束。

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5

7

柴科夫斯基:F小調第四號交響曲,作品36

冉天豪:《大稻埕進行曲》

「仁慈的娜捷日達‧菲拉列托芙娜女士:我由衷感謝您所寫那麼慈愛動聽的話語。一個音樂家,一個失望和失敗阻礙著他的前途的音樂家,知道世上竟然有像您這樣的少數人,如此忠誠愛好著音樂,這是一種安慰。」1876年12月30日,幾乎因為貧困而打算放棄音樂的柴科夫斯基收到一位陌生女士的來信後,立刻給她回覆這封短箋,開始兩人長達14年的書信往來。 這位女士就是梅克夫人。在安東‧魯賓斯坦的引薦下,她決定資助這個能用音樂「使我生活愉快且舒適」的年輕人。

第四號交響曲,這是今冬開始的,這部曲子我非常想獻給您,因為我知道您在裡面一定能發現您內心的情感和思想的回聲。」梅克夫人同意接受題獻,卻不願意名字標在樂譜上,因此柴科夫斯基應允只在上面題著「獻給我最好的朋友」。

寫給梅克夫人的長信中親自剖析這一部交響曲。

在柴科夫斯基的構思裡,第一樂章的銅管就像讓人無法幸福的命運之神。雖然生活中也有甜蜜美妙的夢幻,但是命運之神會毫不留情的把你喚醒。第二樂章則是表現另一方面的苦難,就像黃昏的時想起青年時期,「知道這些回憶已經一去不復返……你悔恨著過去……記起許多事情……但這些都已經沉浸到過去裡。」

「第三樂章沒有表現什麼特定的情感,」柴科夫斯基表示。就像喝酒後既不快樂、也不憂愁的情感,「心靈是空空的,忽然看到一些奇怪的圖案……他們都和現實沒有關係。」而第四樂章「如果你在自己身上找不到快樂時,那就到別處去找吧,到人民中間去,他們知道麼好好利用時間,怎麼去享受。我寫出了農民的節日。而你剛在快樂的情景中忘記自己時,無情的命運之神又出現了,他讓你想起自己……你在這裡看到單純的快樂,你走到這些快樂裡,於是生活就變得好受了。」

波麗露啊山水亭,自由的思想尚時興, 文學歌謠美術和電影,無論啥麼,阮是攏莫驚。 攏莫驚,攏莫驚,文明的腳步踏乎定, 汝是台北城外,繁華世界的現代大稻埕。 二十世紀向前行,文明走入台北城, 美麗花都的形影,要和東京拼輸贏!

受到1932年電影「桃花泣血記」同名主題曲的啟發,青年作曲家鄧雨賢決定開始譜寫屬於台灣人的現代歌謠,歷史性的《大稻埕進行曲》於焉誕生。此曲在2007年之前長期失傳,而在《四月望雨》這齣台灣音樂劇中,由作曲家冉天豪重新譜寫,描繪對早年繁華花都台北的遙想之情。2011年,受廣藝基金會委託,冉天豪將自己創作的《大稻埕進行曲》歌曲改寫成管弦樂版本。

1877年5月13日,柴科夫斯基在向梅克夫人借貸的信中順帶提到「我現在正忙著寫

交響曲於次年2月22日在莫斯科首演,由安東‧魯賓斯坦指揮。柴科夫斯基在事後

曲目解說 Program Notes

8

曲目解說

張惠妮:五重奏-為吉他與弦樂四重奏《五言詩》

柴科夫斯基:D大調第一號弦樂四重奏,作品11

1871年3月28日,莫斯科音樂學院年輕教授柴科夫斯基因為經濟拮据,籌辦了一場音

樂會向聽眾介紹自己新近完成的作品。除了期望能吸引愛樂者的注意,柴科夫斯基也渴

望這場音樂會能為自己微薄的收入增加一點點及時雨。音樂會的反應相當好,曲目包括

幾首歌曲、鋼琴小品以及第一號弦樂四重奏。第一號弦樂四重奏是柴科夫斯基早年的佳

作,也是柴科夫斯基三首弦樂四重奏裡,最受愛樂者喜愛的一首。雖然從中可以聽出舒

伯特的影響,但是音樂語言完完全全屬於柴科夫斯基,充滿濃濃的俄羅斯風味。

第一樂章以傳統的奏鳴曲式寫成,兩個主題都帶有當時柴科夫斯基相當著迷,而且

下功夫搜羅的俄羅斯民謠風格。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是柴科夫斯基最受喜愛的作品

之一,現在經常被改編成樂團搭配各種獨奏樂器的版本。當尼可萊‧魯賓斯坦在1876年12月演奏這個樂章給大文豪托爾斯泰聽的時候,托爾斯泰還流下感動的淚水。樂章一開

始是一段簡單但是憂鬱的旋律。據說,這段旋律來自兩年前,柴科夫斯基在妹妹位於卡

明卡的家中聽到的俄羅斯民謠。在大提琴半音撥奏下,由第一小提琴吟唱出的第二主題

則是由柴科夫斯基原創。

第三樂章以舞曲般的節奏寫成,中段部分的旋律雖然更加嬉鬧諧謔,和弦依舊保持

著先前的張力。第四樂章同樣由兩個主題組成,第一主題比前三樂章的任一主題都更歡

樂,甚至帶有節慶的氣氛。抒情而且帶有典型俄羅斯風格的第二主題由中提琴奏出,與

第一主題形成強烈的對比。

五言(five-character)是中國詩主要創作形式之一,透過五個字的組合,詩人們適切

的傳達心情、意境,欣賞者藉著簡潔而富律動感的文字,勾勒出空間、時間,成為生

動的畫面。在本作品中,作曲者從唐詩節錄取材,將詩中的情境轉化成音樂的素材,

成為五幅用樂音描繪的畫面。而全曲又以G-R-A-C-E一字串聯,成為五個情景主題發

想的核心,分述如下:

Garden Rain Aroma Couple Eternity

Program Notes

八月蝴蝶來 雙飛西園草(李 白)

星垂平野闊 月湧大江流(杜 甫)

荷風送香氣 竹露滴清響(孟浩然)

微雨靄芳原 春鳩鳴何處(韋應物)

蘭葉春葳蕤 桂華秋皎潔(張九齡)

Quintet for Guitar & String Quartet “Five-character Poem”

情景(一)scene 1 :情景(二)scene 2 :情景(三)scene 3 :情景(四)scene 4 :情景(五)scene 5 :

9

曲目解說

柴科夫斯基:A小調鋼琴三重奏《紀念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作品50

莫斯科音樂學院創辦人尼可萊‧魯賓斯坦是柴科夫斯基的老師,也是早年推廣柴科

夫斯基作品的重要人物之一。由於尼可萊‧魯賓斯坦的引薦,梅克夫人才答應幫助決定

全力投入音樂工作的柴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曾經告訴尼可萊‧魯賓斯坦:「如果俄羅

斯沒有你,我的作品就註定要受到曲解了。」因此,當45歲的尼可萊‧魯賓斯坦於1881年逝世巴黎時,對於柴科夫斯基不啻為重大的打擊,他立刻從莫斯科奔到巴黎只為了見

恩師最後一面。

在寫給梅克夫人的信中,柴科夫斯基提到:「您還記得有一次向我提議寫一部鋼琴、

小提琴與大提琴的三重奏嗎?也許您還記得當時我的回覆,我說我討厭這樣的組合。但

是現在,我決定試一試。我已經寫了一點,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完成,也不知道會不會成

功,但是我希望能照著草稿繼續寫下去。」「希望您相信,我之所以向自己不喜歡的樂

器組合讓步,唯一的理由就是希望您快樂,並且嘗試把我的樂思以陌生的方式表現出來,

克服一切困難。再加上我知道這樣做您一定很高興,這就更加讓我產生靈感。」

「當然,開始要花點心思才能熟悉這樣的組合,但是這個工作卻讓我感到興趣,而且我

心裡想著這一定會讓您高興。」

1882年2月9日,柴科夫斯基以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完成這部「為了使梅克夫人感高

興」的鋼琴三重奏,上面題著「紀念一位偉大的藝術家」。雖然柴科夫斯基沒有寫明這

位藝術家是誰,但是大家都明白是紀念逝世將滿一年的尼可萊‧魯賓斯坦。輓歌般的曲

調彷彿在訴說失去朋友的悲傷。經過幾次修改後,作品於1882年3月2日在莫斯科由塔涅

耶夫(鋼琴)、格爾季馬利(小提琴)與費茨恩哈根(大提琴)做私人演出,同年10月18日正式公開亮相。

Program Notes

10

大賽與巴黎提博國際小提琴大賽中獲獎,1979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任教。他能演奏的小提琴協奏曲多達35首,曾經以獨奏家身份在世界各地與著名樂團合作或舉辦獨奏會。蘇聯解體前,布魯尼擔任由斯韋特拉諾夫(Evgeny Fyodorovich Svetlanov,1928-2002)出掌音樂總監的蘇聯國立交響樂團(USSR State Symphony Orchestra)首席長達九年,1990年與普雷特涅夫一同創辦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目前為該團首席。

收錄他從1980年到其中一支在十八世紀末移居俄羅斯。在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俄羅斯

期間,安東尼奧‧巴洛弗歐‧布魯尼(Antonio Baroffio Bruni,1762-1825)因為參與設計聖彼得堡一些著名的建築物來到俄羅斯,目前在聖彼得堡附近的帕弗洛斯克還可以看到

安東尼奧‧巴洛弗歐‧布魯尼設計的建築物。安東尼奧的兒子菲奧多爾‧布魯尼

(Fyodor Antonovich Bruni,1799-1875)的成就比父親更高。聖彼得堡聖以撒大教堂圓頂上的油畫就是菲奧多爾‧布魯尼的作品。

詩人,1999年出版個人詩集《在我面前的一張白紙》,收錄他從1980年到1990年代末期的詩作。

布魯尼(Alexey Bruni)

曾經在全俄羅斯、全蘇聯與國際音樂比賽中獲獎。

合作,包括莫斯科交響樂團、莫斯科愛樂,也是「莫

斯科名家室內樂團」創團團員,1990年加入俄羅斯國

家管弦樂團。

戈特蓋爾夫(Alexander Gotgelf)

琴,1963年來到莫斯科,在莫斯科音樂學院附屬中央

音樂學校認識幾年後接著入學的普雷特涅夫(Mikhail Vasil'yevich Pletnev,1957-),兩人常在一起合奏。當年布

魯尼和普雷特涅夫不像一般年輕人把微薄的薪水花

在享樂上,而是拿來購買新的樂譜。對音樂的狂熱

也讓兩人興起組織學校樂團的念頭,或許這個經驗

對於創辦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 (Russ ian Nat iona l Orches t ra )有所幫助。

1954年出生於俄羅斯坦波夫,6歲開始學習小提

演奏家簡歷

布魯尼於1984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獲得學位,曾經在義大利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

布魯尼出身俄羅斯聲望十分顯赫的家族。這支家族原本居住在瑞士的義大利家庭,

布魯尼是俄羅斯政府所頒授的「俄羅斯功勳藝術家」。除了音樂,布魯尼也是位

1948年出生於莫斯科,畢業於格涅辛音樂學校,

戈特格爾夫從1969年開始與俄羅斯各大重要樂團

11

1951年出生於俄羅斯莫斯科,奧格林丘克五歲開始

學習鋼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師從瑙莫夫 ( Lev Naumov,1925-2005),並且在音樂學院完成研究生課程。

  

奧格林丘克經常在俄羅斯、歐洲各地演出與教學,

並且在1998年擔任日內瓦國際音樂演奏大賽(Concours International d'Execution Musicale, Geneve)評審。1978年起,奧格林丘克開始與布魯尼在獨奏會上合作,至今長

達三十多年。目前奧格林丘克任教於莫斯科格涅辛音

樂學校,1990年起擔任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鍵盤手。

自幼受教於方銘健教授,於1998年以優異的成績

甄試保送進入天主教輔仁大學音樂系,期間曾獲全國

吉他大賽重奏組第二名以及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吉他獨

奏組第三名。在順利取得音樂學士及碩士學位後赴美

深造,2009年取得音樂藝術博士學位。是國內少數的

女性新銳古典吉他演奏家,也是台灣目前最年輕的吉

他博士。現任教於桃園縣立南崁高中音樂班,並積極

參與不同類型演出。

奧格林丘克(Leonid Ogrinchuk)

柯懿芳(Yifang Ko)

  在室內樂演出上,戈特格爾夫合作過的夥伴包括伊格爾‧奧伊斯特拉赫

(Igor Oistrakh,1931-)普雷特涅夫、布魯尼、奧格林丘克、沙霍夫斯卡雅(Natal ia Shakhovskaya,1935-)等人。英國唱片公司「Cello Classics」曾經在2002年發行「大提琴

演奏的偉大片刻」專輯,收錄卡薩爾斯 (Pablo Casals,1876-1973)、佛爾曼 (Emanuel Feuermann,1902-1942)、皮亞季格爾斯基 (Gregor Piat igorsky,1903-1976)、沙弗蘭

(Daniel Shafran,1923-1997)、麥斯基 (Mischa Maisky,1948-) 等人,以及戈特格爾夫在第五

屆柴科夫斯基大賽演奏的沙波林 (Yuri Shaporin,1887-1966)《詼諧曲》錄音。

目前戈特格爾夫任教於國立伊波利托夫─伊凡諾夫音樂學校樂團弦樂器教研室,並

且擔任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大提琴首席。

重要作品:

2011年與紅樹林弦樂四重奏與迷火佛朗明哥舞團在台中中興堂、台北中山堂演出

吉他五重奏。2010年四月於國家演奏廳舉行「吉他?有懿思!」之古典吉他音樂會,

大獲好評,被日本之《現代吉他雜誌》關注並刊登於六月號。2005年錄製呂昭炫老師

吉他三重奏作品「三個女孩的探戈」之有聲出版品。

12

洪千惠(Chien-Hui Hung)

冉天豪(Tienhao Jan)

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原國立藝術專科學校),

曾隨馬水龍教授、盧炎教授修習理論作曲,隨朱宗

慶教授、郭光遠老師學習打擊樂。1987年獲教育部

留法獎學金,赴法國巴黎師範音樂學院 (L’Ecloe Normale de Musique de Paris)深造,師事日裔作曲家

平義久(Yoshihisa Taïra)先生,並於1991年獲得高級作

曲家文憑(Diplôme Supérieur de Composition)。1991年10月考入法國國立布隆尼音樂院 (Conservato i re National de Boulogne)

1969年生於台灣彰化。1995年畢業於國立藝術學

院(現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研究所作曲組。先

後跟隨作曲家林進祐、潘皇龍、盧炎學習作曲。

2000年8月,獲教育部遴選為巴黎國際藝術村駐村人

員,赴法創作進修一年,並跟隨國立巴黎高等音樂

學院(CNSM de Paris)作曲教授Guy Reibel學習。目前

任教於台灣神學院,並擔任華岡藝校及蘭陽女中舞

蹈班音樂伴奏老師、士林靈糧堂崇拜部節慶組音樂

同工。

1973年生於台北,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英語系,

現為全職音樂創作者。2001年開始投入中文音樂劇

作曲與監製,至今已完成七部原創作品與三部改

編作品,原創作品包括音樂時代《四月望雨》、

《世紀回眸.宋美齡》、《隔壁親家》、《渭水

春風》等,改編作品包括《魔笛狂想》、《小紅

帽狂想曲》、《睡美人》。戲劇配樂作品則有果

陀劇場《公寓春光》。2006年底與劇場同好成立「

天作之合」,首創華人世界中文音樂劇沙龍,演

唱全場冉天豪音樂劇作品選粹。1994年開始從事合

唱編曲,至今已有超過六十首作品發表,現為台

北愛樂合唱團特約編曲。

樂院(Conservatoire National Supérieur de Musique de Paris)作曲班,隨邦卡(Alain Bancquart)先生和梅凡諾(Paul Méfano)先生學習理論作曲,並隨肯尼(Laurent Cuniot)先生

學習電子音樂。1995年獲頒作曲家文憑(Diplôme Supérieur de Composition)。

張惠妮(Huini Chang)

隨札巴爾(Zbar)先生學習電子音樂。1992年考入法國國立巴黎音

作曲家簡歷

13

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畢業後赴美攻讀管弦樂指揮

碩士,先後進入University of Michigan以及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指揮班就讀,2007年取得管弦樂指揮

碩士返台

2009 -10年受邀擔任國家交響樂團客席助理指揮

2010年獲選擔任兩廳院歌劇坊指揮

現任廣藝愛樂管弦樂團常任指揮並致力於新世代華

人音樂的探索。

黃東漢 樂團指揮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碩士班碩士,主修小

提琴及指揮。小提琴師事林勝雄、楊仁傑、饒佳林、

涂惠民及王彥驊老師;指揮師事張大勝教授與廖年

賦教授。曾任台北縣交響樂團及台北世紀交響樂團

首席,並曾獲選擔任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及國家交響

樂團協演團員。目前為台北世紀交響樂團及新北市

交響樂團團員,並擔任台北世紀青少年管弦樂團、

台北世紀少年弦樂團、凡響管絃樂團、台北市大安

國中絃樂團及台北市新生國小絃樂團指揮。

吳宏哲 第二小提琴首席

目前任教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及國立台灣藝術大

學現為普羅藝術家樂團首席、世紀交響樂團首席、

廣藝愛樂管弦樂團首席

2009年

擔任維也納太平洋青年樂團首席兼任

團長,期間與維也納愛樂首席Rainer Honeck在維也納音樂節合作演出巴哈d小調雙小提琴協奏曲,並受邀華沙夏

季音樂節擔任獨奏演出Vivaldi《四季》

2009年9月

2002-2008年

與鋼琴家盧易之和台北縣立交響樂團合

作演出孟德爾頌雙協奏曲

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

小提琴演奏博士

2006年與凡響音樂工作室合作,演出並錄製舞劇【水鬼與城隍爺】,入圍2007年金曲獎最佳演奏專輯獎項。2011年擔任音樂劇【木蘭少女】樂團首席。

蔡耿銘 樂團首席

14

趙怡雯為茱莉亞學院一百年以來首位華人中提

琴博士。2000年她赴紐約攻讀碩士及博士,成為紐

約愛樂前中提琴首席Paul Neubauer及茱莉亞中提琴

部門主席Samuel Rhodes門下弟子,室內樂師承Toby Appel與茱莉亞弦樂四重奏。2005年趙怡雯以最低

年限三年取得博士學位;在台灣求學期間她受教

於恩師陳永清、黃國寶、楊瑞瑟、何君恆、梁建

楓教授。

八歲由湯平正老師啟蒙,先後師事高不平、張

正傑老師。1997年赴德國深造,於 2002年取得德

國國立岱特摩音樂院(Hochschule fuer Musik Detmold)演奏家碩士文憑,師承1966年柴可夫斯基大賽首

獎得主,俄籍Karine Georgian教授。接著於2004年取得舒曼音樂院(R.Schumann Hochschule Düsseldorf)最高演奏家文憑(Konzertexamen)師承德籍

Johannes Goritzki教授。

黃盈媛 大提琴首席

返台後趙怡雯積極投入國內外音樂體系:2007年應邀出席中國「中提琴藝術節」,

於上海音樂院、北京中央音樂院舉行一系列演講、大師課與獨奏會;2008年受邀赴紐

約大學(NYU)及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OU)音樂及表演藝術系指導大師課;2009年9月擔

任台北愛樂管弦樂團中提琴首席,赴中國巡演;2010年為奇美「數位典藏計畫」第三

期錄製唱片,並擔任廣藝愛樂中提琴首席。2011年9月起將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

任教。

返國後即擔任長榮交響樂團大提琴副首席一職(2004年至2009年),除隨團常態性演

出之外,並定期舉辦個人獨奏會,更受邀參與許多音樂團隊演出:廣藝愛樂管弦樂團、台

北愛樂、樂興之時管絃樂團、台灣弦樂團、普羅藝術家室內樂團等常任客席演奏家。

2008年與長榮交響樂團協奏演出柴科夫斯基 -《洛可可主題變奏曲》。

2011年與春之聲管弦樂團協奏演出愛爾加大提琴協奏曲。

目前任教於各大音樂班,並致力於古典、流行跨界多元化的各類演出形態。

2011年7月發行首張個人演奏專輯

趙怡雯 中提琴首席

-「弦轉俄羅斯」。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15

黃東漢樂團指揮

蔡耿銘

吳宏哲

趙怡雯

廖珮如

林巧兒

陳怡君 孫慧學

第一小提琴

第二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黃盈媛

張友瑞 王致翔 林文惠 唐 震 路耀祖 陳又寧 張暐姍 曾臺衍 李承宗 許家誠 沈韶杰 郭庭竹 林姮妤

蘇子茵 蘇堯君 黃圓媛 林麥麥 洪麥軒 吳思潔 郭洹佐 吳建鋒 張涵昀 蔡曜宇 戴佑如

徐曉虹 楊凱甯 袁繹晴 曾怡嘉 藍玉青 何佳珍 曾慶琳 甘威鵬 涂弦慶

劉涵 丁莉齡 周彥華 李毓寧 楊于萱 顏瑋廷 楊雅如

倉明靜 林聖蓓 羅琬臻 林韋滇 賴彥嘉

低音大提琴

短 笛

長 笛

李斐雯 朱貞吟雙簧管

謝介豪 邱嘉怡豎 笛

陳郁潔 陳冠蓉低音管

楊朝翔低音號

鄭凱文

王瑋婷 廖韋旭 鄭雅心

定音鼓

擊 樂

程筑卿 陳映築 邱怡屏 賴人瑄

陳建安 黃盈綺

法國號

小 號

劉怡真 林瑤婷 郭沐盈長 號

樂團首席 聲部首席

16

榮譽團長:

團長兼藝術總監:

副 團 長:

行政總監:

專案執行:

行政專員:

特約文案:

音響執行:

技術執行:

董 事 長:

董 事:

執 行 長:

副執行長:

技術顧問:

樂團組織

廣藝基金會

行政部

節目部

行銷部

網路媒體部

主辦單位

特別感謝

經理 陳郁敏

專員 羅秀蘭 簡榕君

主任 黃乃娟

專員 鄭涵文 陳思婷

經理 楊佩芬

專員 盧崇瑋 李珮銓

總監 胡福財

專員 陳偉溢

林百里

楊忠衡

徐昭宇

陳志昇

陳思婷

林蕙潔、劉珈儀、林素寬、鍾季原、李良傑

陳效真

唐宋專業舞台音響燈光工程公司

太和藝術製作有限公司

林百里

朱宗慶 林懷民 林谷芳 胡乃元 劉岠渭 賴聲川(依筆畫排列)

楊忠衡

徐昭宇

劉培能

2011廣藝愛樂節

Page 18: Program Notes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New Quanta ...»£藝愛樂/2011廣藝愛樂節目單.pdf · 時間過得好快,在節目冊付梓催促聲中,才猛然醒覺,「廣藝愛樂」已經滿週歲,堂堂

New Quanta, New Music, New Vision

、年輕、創意 新視界

2011 Quanta Music Festival

Love and Life of Tchaikovsky

一位偉大藝術家的回憶

柴科夫斯基的愛與生

2

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

柴科夫斯基

協奏曲之夜柴科夫斯基

室內樂之夜

8.318:30週三 8.418:30

週四

柴科夫斯基

小提琴協奏曲、第四號交響曲、

弦樂四重奏、鋼琴三重奏

廣藝愛樂首席弦樂四重奏+

吉他博士柯懿芳

黃東漢指揮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

張惠妮:吉他五重奏《五言詩》

首席Alexey Bruni大提琴首席Alexander Gotgelf鋼琴家Leonid Ogrinchuck跨海激情演出

柴科夫斯基經典力作

兩部台灣作曲家新作+

1

三步併作兩步;急促而踏實。

寫於廣藝愛樂一週歲

時間過得好快,在節目冊付梓催促聲中,才猛然醒覺,「廣藝愛樂」已經滿週歲,堂堂

跨入第二年。當初模糊的、衝動的理念,綻放出第一朵令人驚豔的花朵,而第二年則要昂

首展枝、証明延續發展的生命力。

「廣藝愛樂節」是廣藝愛樂每年活動的高峰。除推出每年最精華的主場節目之外,也與

國外大師相聚,琢磨精進,更是委託創作發表亮相的時機,可說充滿了緊張、精采與期待。

去年音樂節結束後,蒙來訪音樂大師,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Russian National Orchestra)首席布魯尼(Alexey Bruni)首肯,同意擔任廣藝愛樂藝術顧問,為樂團藝術水準的提昇,提供了

有力的支持。今年他特地與大提琴首席(Alexander Gotgelf)一同來台助陣,可謂如虎添翼。

今年音樂會以永恆的柴科夫斯基為題,他的作品不管是對樂團、對聽眾、對音樂節而言,都

是必經的洗禮。我也希望透過幾部經典作品的排練和演出,能讓樂團脫胎換骨。

委託創作,是廣藝愛樂的另一個重頭戲。繼去年第一部作品王倩婷的《舞動四季》之後,

今年一共有四部委託創作問世。除巨彥博為2011年世界管樂年會(2011 WASBE Conference)寫作

的中西樂器管弦樂曲《華彩》,已經於7月17日在嘉義發表之外,在愛樂節期間還要發

表洪千惠的管弦樂曲《紅顏》、張惠妮的吉他五重奏《五言詩》以及冉天豪的管弦樂曲

《大稻埕進行曲》。對於每部作品,我都抱著極高的期望,希望每部作品都有永續的生

命力,並盼望當中出現足以和歷史經典等量齊觀的作品,那就是比中樂透還開心的事情。

雖然急促,但是廣藝愛樂今年的活動量和去年相較,是呈幾倍數成長的。藝術是千年

大業,但人生苦短,夜遊尚待秉燭;三步併作兩步,不是踉蹌,而是逐興而行。今年花苞已

點放,且待明年花團錦簇,吾等舉杯悠遊。

廣藝基金會 執行長

執行長的話

2

2011 Quanta Music Festival

New Quanta, New Music, New Vision

、年輕、創意 新視界

23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柴科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f小調,作品36P. I. Tchaikovsky : Symphony No.4, in f minor, Op. 36

Hong Qian-Hui: Orchestral Overture(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

張惠妮:吉他五重奏《五言詩》(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柴科夫斯基:鋼琴三重奏《 紀念一位偉大藝術家 》,a小調,作品50

演出者:

布魯尼,小提琴 / 奧格林丘克,鋼琴 / 戈特蓋爾夫,大提琴

Alexey Bruni, Violin / Leonid Ogrinchuk, Piano / Alexander Gotgelf, cello

柴科夫斯基:第一號弦樂四重奏,D大調,作品11

演出者:

柯懿芳,吉他

廣藝愛樂首席四重奏(蔡耿銘+吳宏哲+趙怡雯+黃盈媛)

P. I. Tchaikovsky: String Quartet No.1, in D major, Op.11

Yifang Ko,Guitar Quanta Philharmonic String Quarte

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5

中場休息

中場休息

P. I. Tchaikovsky :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35

Alexey Bruni, Violin / Tony Huang, Conductor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曲目 Programme

柴科夫斯基協奏曲之夜

18:30 廣藝廳8/3 三

演出者:

Encore:

布魯尼,小提琴 / 黃東漢 指揮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18:30 廣藝廳

柴科夫斯基室內樂之夜

8/4 四

P. I. Tchaikovsky: Piano Trio 〝In Memory of a Great Artist〞, in a minor, Op. 50

(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Chang Hui-Ni: Quintet for Guitar & String Quartet “Five-character Poem”

Tienhao Jan : Dadaocheng March冉天豪:《大稻埕進行曲》(委託創作,世界首演)

(World Premiere, commissioned by QAF)

4

柴科夫斯基1840年出生於伏爾加河流域的沃特金斯克,少年時被母親送入聖彼得堡

的法律學校就讀預備班。他在學校的成績不差,但是合唱團的演唱以及指揮活動、彈

奏鋼琴更讓他著迷。

法律學校畢業後,柴科夫斯基進入司法部工作,雖然表現稱職,但是音樂對他的誘

惑力愈來愈大。1862年,柴科夫斯基決定進入剛成立的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就讀。1865年,

從音樂學院畢業的柴科夫斯基得到院長尼可萊‧魯賓斯坦的青睞,成為剛成立的莫斯

科音樂學院音樂理論教師。

學者把柴科夫斯基的音樂創作約略分成四個時期。在音樂學院四年裡,柴科夫斯基

創作不少室內樂、管弦樂曲與鋼琴小品。雖然沒有什麼重要的作品,但是已經出現迥

異於前輩的旋律與風格特色。

1866年起,在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書的11年是柴科夫斯基音樂創作第二階段。

尼可萊‧魯賓斯坦知道柴科夫斯基的經濟拮据,不但讓柴科夫斯基暫時借住自己的寓

所,還鼓勵俄羅斯音樂協會多多演出柴科夫斯基的作品。

1876年12月,一個重要的女性出現在柴科夫斯基的生命中。當時柴科夫斯基的創作

遇到瓶頸,經濟上債台高築。在安東‧魯賓斯坦的引薦下,陌生的富孀梅克夫人決定

資助這個年輕人。

第二個影響柴科夫斯基一生的女人在次年4月出現。當時柴科夫斯基對自己的生活

非常不滿,而他認為改變的方式是建立家庭。曾經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唸書的米留科娃

出現了。她崇拜柴科夫斯基,給柴科夫斯基寫了一封又一封熱情洋溢的求愛信,兩個

月後,渴望改變生活的柴科夫斯基決定與米留科娃結婚。

撰文:陳效真

柴科夫斯基的愛與生Love and Life of Tchaikovsky

大自然對於俄羅斯的藝術家有著無法抵抗的誘惑力,柴

科夫斯基也不例外。「在每一片葉子,每一朵花兒裡,我看

見而且理解到某種無法接近的美。這種美能讓人平靜下來,而

且對生命充滿了熱愛。」柴科夫斯基說。

柴科夫斯基以他的感性、天生敏感的個性,以抒情眼光

去感受、看待大自然,把個人最原始的體會與情感寫進音樂。

這些直接來自內心的真誠聲音讓柴科夫斯基在俄羅斯作曲家

中獨樹一格;提到俄羅斯作曲家,許多人首先想到的名字,

就是柴科夫斯基。

5

新婚生活只維持兩個月,柴科夫斯基就因為受不了米留科娃的精神病徵兆而逃家。

梅克夫人應允提供一筆錢讓柴科夫斯基的生活無虞,安排柴科夫斯基到國外旅行、養

病與開拓視野,建議他離開教職。梅克夫人的資助讓柴科夫斯基在1880年代開創出耀眼

的成績,成為聞名於歐美的知名作曲家。但是,梅克夫人突然在1890年9月寫了封冷漠

的信給柴科夫斯基,表明自己破產,無法再資助柴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驚訝萬分,完

全不明白為什麼。他緊急給梅克夫人回信,但是收不到任何回音。

當時柴科夫斯基的收入已經相當不錯,根本不需要梅克夫人的錢。但是對於柴科夫

斯基來說,與十多年來未曾正式謀面的梅克夫人往來,精神意義遠高於金錢上的意義。

梅克夫人為什麼要突然斷絕與柴科夫斯基的關係呢?真正的原因至今仍然是個謎。

喜愛大自然的柴科夫斯基在鄰近莫斯科的克林租了一棟房子,過著忙碌的創作與旅

行生活。1893年11月2日,柴科夫斯基的弟弟發現躺在床上的哥哥有些不對勁兒。柴科

夫斯基說,似乎是涼水喝多的老毛病,拒絕弟弟請醫生的提議。那天中午,依舊不舒

服的柴科夫斯基沒有吃午餐,只是倒了杯冷水來喝。但是這杯水出了問題,柴科夫斯

基從傍晚開始發高燒。1893年11月6日清晨,柴科夫斯基死於霍亂。

柴科夫斯基出生在俄羅斯社會急速變化的年代。音樂上,結合音樂家與愛好者的組

織「愛樂社」讓音樂進入平民的生活,葛令卡與「五人團」把俄羅斯傳統歌曲結合了

西歐音樂創作手法,開啟俄羅斯國民樂派的先河。

離開莫斯科音樂學院前,柴科夫斯基的方向與「五人團」非常相近,但是相較於當

時崇尚比較樸素的配器手法,柴科夫斯基明顯偏向浪漫的配器方法讓他在當時俄羅斯

作曲家獨樹一格,不認同的人批評他「太歐洲化了」。

離開莫斯科音樂學院後,柴科夫斯基的方向出現重大轉變。雖然第四號交響曲仍然

引用俄羅斯民謠,但是內容卻愈來愈個人化,不是「五人團」追求以「客觀」來表現

俄羅斯的素材。

柴科夫斯基個性敏感而且神經質,但是這樣的特質讓他有能力仔細觀察與體會生活

中的各種情感,把他的感性與抒情化為音符。這也是柴科夫斯基之所以為柴科夫斯基,

以及他帶給後世俄羅斯作曲家無法磨滅的影響。

6

曲目解說 撰文:陳效真Program Notes

「紅顏」---也許可說是一種美好的容顏,也可能是一段珍貴的友誼,但,對我而言,

那就是一種真、善、美的象徵。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形容的是紅顏的美貌,而

俄羅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一生受著梅克夫人的照顧,則是紅顏知己的經典。

希望透過散文式的音樂結構與東方式的音樂語彙,將這樣的精神傳達出來。在此,

感謝廣藝基金會的委託創作,更因他們為藝文界所做的努力而感動,對我而言,那亦

是一種真、善、美的境界。

洪千惠:管弦樂曲《紅顏》

1877年末,柴科夫斯基在瑞士聽到拉羅《西班牙交響曲》後,深深被小提琴與管弦

樂團的組合吸引,試著也來寫一首小提琴協奏曲。作品完成後,柴科夫斯基把手稿寄

給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小提琴教授奧爾,沒想到奧爾把手稿退回,表示這是一部無法演

奏的作品。

小提琴家布羅茨基是第一個願意接受挑戰的人,他說服指揮家漢斯‧李希特在

1881年把樂曲排入維也納愛樂的樂季節目裡。不過,這次演出只有一次彩排,而且大

部分時間都花在訂正抄譜員犯的錯誤上。演出後,聽眾為布羅茨基的表現鼓掌,作品

本身卻招來噓聲。布羅茨基仍舊不放棄,他帶著它繼續到歐洲各地巡迴演出。漸漸地,

它開始得到愛樂人士的青睞,連一開始不看好的奧爾也把它納入自己的曲目。

奧爾一開始評估這部小提琴協奏曲「無法演奏」的說法雖然稍嫌誇張,但也不是沒

有理由。美國音樂理論家維努斯指出,與其說是美妙的旋律,欣賞柴科夫斯基小提琴

協奏曲的樂趣其實是在觀看小提琴家的技巧。這部協奏曲交融了抒情性與使人目眩的

技巧,使得它在20世紀以降的小提琴曲目裡佔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樂章沒有完整的呈示部。獨奏在一小段引奏後,輕描淡寫的唱出著名的主題。經

過逐漸複雜緊湊的變奏後,富歌唱性的第二主題接著登場。接著是令人瞠目結舌的發

展部,柴科夫斯基使用了衝擊性的小提琴技巧。在海飛茲時代,這段音樂常被演奏成

不可思議的混合音塊,但現代多用更細巧的手法把它演奏得華美而不刺耳。

第二樂章相當優美,深情的木管透露出濃厚的悲歌情調。小提琴獨奏在弦樂和法國

號伴奏下,幽幽唱出瞑想般的樂句。

在樂聲沒有中斷的情況下,樂團幾近粗野的帶入一個激烈、狂熱的舞蹈般的節奏,

小提琴獨奏在輪旋曲式上翻轉跳躍,整個第三樂章充分顯示柴科夫斯基運小提琴用技

巧的靈巧和光彩。樂曲在令人目眩神迷的快板中,乾淨俐落的以強奏結束。

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5

7

柴科夫斯基:F小調第四號交響曲,作品36

冉天豪:《大稻埕進行曲》

「仁慈的娜捷日達‧菲拉列托芙娜女士:我由衷感謝您所寫那麼慈愛動聽的話語。一個音樂家,一個失望和失敗阻礙著他的前途的音樂家,知道世上竟然有像您這樣的少數人,如此忠誠愛好著音樂,這是一種安慰。」1876年12月30日,幾乎因為貧困而打算放棄音樂的柴科夫斯基收到一位陌生女士的來信後,立刻給她回覆這封短箋,開始兩人長達14年的書信往來。 這位女士就是梅克夫人。在安東‧魯賓斯坦的引薦下,她決定資助這個能用音樂「使我生活愉快且舒適」的年輕人。

第四號交響曲,這是今冬開始的,這部曲子我非常想獻給您,因為我知道您在裡面一定能發現您內心的情感和思想的回聲。」梅克夫人同意接受題獻,卻不願意名字標在樂譜上,因此柴科夫斯基應允只在上面題著「獻給我最好的朋友」。

寫給梅克夫人的長信中親自剖析這一部交響曲。

在柴科夫斯基的構思裡,第一樂章的銅管就像讓人無法幸福的命運之神。雖然生活中也有甜蜜美妙的夢幻,但是命運之神會毫不留情的把你喚醒。第二樂章則是表現另一方面的苦難,就像黃昏的時想起青年時期,「知道這些回憶已經一去不復返……你悔恨著過去……記起許多事情……但這些都已經沉浸到過去裡。」

「第三樂章沒有表現什麼特定的情感,」柴科夫斯基表示。就像喝酒後既不快樂、也不憂愁的情感,「心靈是空空的,忽然看到一些奇怪的圖案……他們都和現實沒有關係。」而第四樂章「如果你在自己身上找不到快樂時,那就到別處去找吧,到人民中間去,他們知道麼好好利用時間,怎麼去享受。我寫出了農民的節日。而你剛在快樂的情景中忘記自己時,無情的命運之神又出現了,他讓你想起自己……你在這裡看到單純的快樂,你走到這些快樂裡,於是生活就變得好受了。」

波麗露啊山水亭,自由的思想尚時興, 文學歌謠美術和電影,無論啥麼,阮是攏莫驚。 攏莫驚,攏莫驚,文明的腳步踏乎定, 汝是台北城外,繁華世界的現代大稻埕。 二十世紀向前行,文明走入台北城, 美麗花都的形影,要和東京拼輸贏!

受到1932年電影「桃花泣血記」同名主題曲的啟發,青年作曲家鄧雨賢決定開始譜寫屬於台灣人的現代歌謠,歷史性的《大稻埕進行曲》於焉誕生。此曲在2007年之前長期失傳,而在《四月望雨》這齣台灣音樂劇中,由作曲家冉天豪重新譜寫,描繪對早年繁華花都台北的遙想之情。2011年,受廣藝基金會委託,冉天豪將自己創作的《大稻埕進行曲》歌曲改寫成管弦樂版本。

1877年5月13日,柴科夫斯基在向梅克夫人借貸的信中順帶提到「我現在正忙著寫

交響曲於次年2月22日在莫斯科首演,由安東‧魯賓斯坦指揮。柴科夫斯基在事後

曲目解說 Program Notes

8

曲目解說

張惠妮:五重奏-為吉他與弦樂四重奏《五言詩》

柴科夫斯基:D大調第一號弦樂四重奏,作品11

1871年3月28日,莫斯科音樂學院年輕教授柴科夫斯基因為經濟拮据,籌辦了一場音

樂會向聽眾介紹自己新近完成的作品。除了期望能吸引愛樂者的注意,柴科夫斯基也渴

望這場音樂會能為自己微薄的收入增加一點點及時雨。音樂會的反應相當好,曲目包括

幾首歌曲、鋼琴小品以及第一號弦樂四重奏。第一號弦樂四重奏是柴科夫斯基早年的佳

作,也是柴科夫斯基三首弦樂四重奏裡,最受愛樂者喜愛的一首。雖然從中可以聽出舒

伯特的影響,但是音樂語言完完全全屬於柴科夫斯基,充滿濃濃的俄羅斯風味。

第一樂章以傳統的奏鳴曲式寫成,兩個主題都帶有當時柴科夫斯基相當著迷,而且

下功夫搜羅的俄羅斯民謠風格。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是柴科夫斯基最受喜愛的作品

之一,現在經常被改編成樂團搭配各種獨奏樂器的版本。當尼可萊‧魯賓斯坦在1876年12月演奏這個樂章給大文豪托爾斯泰聽的時候,托爾斯泰還流下感動的淚水。樂章一開

始是一段簡單但是憂鬱的旋律。據說,這段旋律來自兩年前,柴科夫斯基在妹妹位於卡

明卡的家中聽到的俄羅斯民謠。在大提琴半音撥奏下,由第一小提琴吟唱出的第二主題

則是由柴科夫斯基原創。

第三樂章以舞曲般的節奏寫成,中段部分的旋律雖然更加嬉鬧諧謔,和弦依舊保持

著先前的張力。第四樂章同樣由兩個主題組成,第一主題比前三樂章的任一主題都更歡

樂,甚至帶有節慶的氣氛。抒情而且帶有典型俄羅斯風格的第二主題由中提琴奏出,與

第一主題形成強烈的對比。

五言(five-character)是中國詩主要創作形式之一,透過五個字的組合,詩人們適切

的傳達心情、意境,欣賞者藉著簡潔而富律動感的文字,勾勒出空間、時間,成為生

動的畫面。在本作品中,作曲者從唐詩節錄取材,將詩中的情境轉化成音樂的素材,

成為五幅用樂音描繪的畫面。而全曲又以G-R-A-C-E一字串聯,成為五個情景主題發

想的核心,分述如下:

Garden Rain Aroma Couple Eternity

Program Notes

八月蝴蝶來 雙飛西園草(李 白)

星垂平野闊 月湧大江流(杜 甫)

荷風送香氣 竹露滴清響(孟浩然)

微雨靄芳原 春鳩鳴何處(韋應物)

蘭葉春葳蕤 桂華秋皎潔(張九齡)

Quintet for Guitar & String Quartet “Five-character Poem”

情景(一)scene 1 :情景(二)scene 2 :情景(三)scene 3 :情景(四)scene 4 :情景(五)scene 5 :

9

曲目解說

柴科夫斯基:A小調鋼琴三重奏《紀念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作品50

莫斯科音樂學院創辦人尼可萊‧魯賓斯坦是柴科夫斯基的老師,也是早年推廣柴科

夫斯基作品的重要人物之一。由於尼可萊‧魯賓斯坦的引薦,梅克夫人才答應幫助決定

全力投入音樂工作的柴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曾經告訴尼可萊‧魯賓斯坦:「如果俄羅

斯沒有你,我的作品就註定要受到曲解了。」因此,當45歲的尼可萊‧魯賓斯坦於1881年逝世巴黎時,對於柴科夫斯基不啻為重大的打擊,他立刻從莫斯科奔到巴黎只為了見

恩師最後一面。

在寫給梅克夫人的信中,柴科夫斯基提到:「您還記得有一次向我提議寫一部鋼琴、

小提琴與大提琴的三重奏嗎?也許您還記得當時我的回覆,我說我討厭這樣的組合。但

是現在,我決定試一試。我已經寫了一點,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完成,也不知道會不會成

功,但是我希望能照著草稿繼續寫下去。」「希望您相信,我之所以向自己不喜歡的樂

器組合讓步,唯一的理由就是希望您快樂,並且嘗試把我的樂思以陌生的方式表現出來,

克服一切困難。再加上我知道這樣做您一定很高興,這就更加讓我產生靈感。」

「當然,開始要花點心思才能熟悉這樣的組合,但是這個工作卻讓我感到興趣,而且我

心裡想著這一定會讓您高興。」

1882年2月9日,柴科夫斯基以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完成這部「為了使梅克夫人感高

興」的鋼琴三重奏,上面題著「紀念一位偉大的藝術家」。雖然柴科夫斯基沒有寫明這

位藝術家是誰,但是大家都明白是紀念逝世將滿一年的尼可萊‧魯賓斯坦。輓歌般的曲

調彷彿在訴說失去朋友的悲傷。經過幾次修改後,作品於1882年3月2日在莫斯科由塔涅

耶夫(鋼琴)、格爾季馬利(小提琴)與費茨恩哈根(大提琴)做私人演出,同年10月18日正式公開亮相。

Program Notes

10

大賽與巴黎提博國際小提琴大賽中獲獎,1979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任教。他能演奏的小提琴協奏曲多達35首,曾經以獨奏家身份在世界各地與著名樂團合作或舉辦獨奏會。蘇聯解體前,布魯尼擔任由斯韋特拉諾夫(Evgeny Fyodorovich Svetlanov,1928-2002)出掌音樂總監的蘇聯國立交響樂團(USSR State Symphony Orchestra)首席長達九年,1990年與普雷特涅夫一同創辦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目前為該團首席。

收錄他從1980年到其中一支在十八世紀末移居俄羅斯。在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俄羅斯

期間,安東尼奧‧巴洛弗歐‧布魯尼(Antonio Baroffio Bruni,1762-1825)因為參與設計聖彼得堡一些著名的建築物來到俄羅斯,目前在聖彼得堡附近的帕弗洛斯克還可以看到

安東尼奧‧巴洛弗歐‧布魯尼設計的建築物。安東尼奧的兒子菲奧多爾‧布魯尼

(Fyodor Antonovich Bruni,1799-1875)的成就比父親更高。聖彼得堡聖以撒大教堂圓頂上的油畫就是菲奧多爾‧布魯尼的作品。

詩人,1999年出版個人詩集《在我面前的一張白紙》,收錄他從1980年到1990年代末期的詩作。

布魯尼(Alexey Bruni)

曾經在全俄羅斯、全蘇聯與國際音樂比賽中獲獎。

合作,包括莫斯科交響樂團、莫斯科愛樂,也是「莫

斯科名家室內樂團」創團團員,1990年加入俄羅斯國

家管弦樂團。

戈特蓋爾夫(Alexander Gotgelf)

琴,1963年來到莫斯科,在莫斯科音樂學院附屬中央

音樂學校認識幾年後接著入學的普雷特涅夫(Mikhail Vasil'yevich Pletnev,1957-),兩人常在一起合奏。當年布

魯尼和普雷特涅夫不像一般年輕人把微薄的薪水花

在享樂上,而是拿來購買新的樂譜。對音樂的狂熱

也讓兩人興起組織學校樂團的念頭,或許這個經驗

對於創辦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 (Russ ian Nat iona l Orches t ra )有所幫助。

1954年出生於俄羅斯坦波夫,6歲開始學習小提

演奏家簡歷

布魯尼於1984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獲得學位,曾經在義大利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

布魯尼出身俄羅斯聲望十分顯赫的家族。這支家族原本居住在瑞士的義大利家庭,

布魯尼是俄羅斯政府所頒授的「俄羅斯功勳藝術家」。除了音樂,布魯尼也是位

1948年出生於莫斯科,畢業於格涅辛音樂學校,

戈特格爾夫從1969年開始與俄羅斯各大重要樂團

11

1951年出生於俄羅斯莫斯科,奧格林丘克五歲開始

學習鋼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師從瑙莫夫 ( Lev Naumov,1925-2005),並且在音樂學院完成研究生課程。

  

奧格林丘克經常在俄羅斯、歐洲各地演出與教學,

並且在1998年擔任日內瓦國際音樂演奏大賽(Concours International d'Execution Musicale, Geneve)評審。1978年起,奧格林丘克開始與布魯尼在獨奏會上合作,至今長

達三十多年。目前奧格林丘克任教於莫斯科格涅辛音

樂學校,1990年起擔任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鍵盤手。

自幼受教於方銘健教授,於1998年以優異的成績

甄試保送進入天主教輔仁大學音樂系,期間曾獲全國

吉他大賽重奏組第二名以及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吉他獨

奏組第三名。在順利取得音樂學士及碩士學位後赴美

深造,2009年取得音樂藝術博士學位。是國內少數的

女性新銳古典吉他演奏家,也是台灣目前最年輕的吉

他博士。現任教於桃園縣立南崁高中音樂班,並積極

參與不同類型演出。

奧格林丘克(Leonid Ogrinchuk)

柯懿芳(Yifang Ko)

  在室內樂演出上,戈特格爾夫合作過的夥伴包括伊格爾‧奧伊斯特拉赫

(Igor Oistrakh,1931-)普雷特涅夫、布魯尼、奧格林丘克、沙霍夫斯卡雅(Natal ia Shakhovskaya,1935-)等人。英國唱片公司「Cello Classics」曾經在2002年發行「大提琴

演奏的偉大片刻」專輯,收錄卡薩爾斯 (Pablo Casals,1876-1973)、佛爾曼 (Emanuel Feuermann,1902-1942)、皮亞季格爾斯基 (Gregor Piat igorsky,1903-1976)、沙弗蘭

(Daniel Shafran,1923-1997)、麥斯基 (Mischa Maisky,1948-) 等人,以及戈特格爾夫在第五

屆柴科夫斯基大賽演奏的沙波林 (Yuri Shaporin,1887-1966)《詼諧曲》錄音。

目前戈特格爾夫任教於國立伊波利托夫─伊凡諾夫音樂學校樂團弦樂器教研室,並

且擔任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大提琴首席。

重要作品:

2011年與紅樹林弦樂四重奏與迷火佛朗明哥舞團在台中中興堂、台北中山堂演出

吉他五重奏。2010年四月於國家演奏廳舉行「吉他?有懿思!」之古典吉他音樂會,

大獲好評,被日本之《現代吉他雜誌》關注並刊登於六月號。2005年錄製呂昭炫老師

吉他三重奏作品「三個女孩的探戈」之有聲出版品。

12

洪千惠(Chien-Hui Hung)

冉天豪(Tienhao Jan)

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原國立藝術專科學校),

曾隨馬水龍教授、盧炎教授修習理論作曲,隨朱宗

慶教授、郭光遠老師學習打擊樂。1987年獲教育部

留法獎學金,赴法國巴黎師範音樂學院 (L’Ecloe Normale de Musique de Paris)深造,師事日裔作曲家

平義久(Yoshihisa Taïra)先生,並於1991年獲得高級作

曲家文憑(Diplôme Supérieur de Composition)。1991年10月考入法國國立布隆尼音樂院 (Conservato i re National de Boulogne)

1969年生於台灣彰化。1995年畢業於國立藝術學

院(現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研究所作曲組。先

後跟隨作曲家林進祐、潘皇龍、盧炎學習作曲。

2000年8月,獲教育部遴選為巴黎國際藝術村駐村人

員,赴法創作進修一年,並跟隨國立巴黎高等音樂

學院(CNSM de Paris)作曲教授Guy Reibel學習。目前

任教於台灣神學院,並擔任華岡藝校及蘭陽女中舞

蹈班音樂伴奏老師、士林靈糧堂崇拜部節慶組音樂

同工。

1973年生於台北,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英語系,

現為全職音樂創作者。2001年開始投入中文音樂劇

作曲與監製,至今已完成七部原創作品與三部改

編作品,原創作品包括音樂時代《四月望雨》、

《世紀回眸.宋美齡》、《隔壁親家》、《渭水

春風》等,改編作品包括《魔笛狂想》、《小紅

帽狂想曲》、《睡美人》。戲劇配樂作品則有果

陀劇場《公寓春光》。2006年底與劇場同好成立「

天作之合」,首創華人世界中文音樂劇沙龍,演

唱全場冉天豪音樂劇作品選粹。1994年開始從事合

唱編曲,至今已有超過六十首作品發表,現為台

北愛樂合唱團特約編曲。

樂院(Conservatoire National Supérieur de Musique de Paris)作曲班,隨邦卡(Alain Bancquart)先生和梅凡諾(Paul Méfano)先生學習理論作曲,並隨肯尼(Laurent Cuniot)先生

學習電子音樂。1995年獲頒作曲家文憑(Diplôme Supérieur de Composition)。

張惠妮(Huini Chang)

隨札巴爾(Zbar)先生學習電子音樂。1992年考入法國國立巴黎音

作曲家簡歷

13

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畢業後赴美攻讀管弦樂指揮

碩士,先後進入University of Michigan以及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指揮班就讀,2007年取得管弦樂指揮

碩士返台

2009 -10年受邀擔任國家交響樂團客席助理指揮

2010年獲選擔任兩廳院歌劇坊指揮

現任廣藝愛樂管弦樂團常任指揮並致力於新世代華

人音樂的探索。

黃東漢 樂團指揮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碩士班碩士,主修小

提琴及指揮。小提琴師事林勝雄、楊仁傑、饒佳林、

涂惠民及王彥驊老師;指揮師事張大勝教授與廖年

賦教授。曾任台北縣交響樂團及台北世紀交響樂團

首席,並曾獲選擔任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及國家交響

樂團協演團員。目前為台北世紀交響樂團及新北市

交響樂團團員,並擔任台北世紀青少年管弦樂團、

台北世紀少年弦樂團、凡響管絃樂團、台北市大安

國中絃樂團及台北市新生國小絃樂團指揮。

吳宏哲 第二小提琴首席

目前任教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及國立台灣藝術大

學現為普羅藝術家樂團首席、世紀交響樂團首席、

廣藝愛樂管弦樂團首席

2009年

擔任維也納太平洋青年樂團首席兼任

團長,期間與維也納愛樂首席Rainer Honeck在維也納音樂節合作演出巴哈d小調雙小提琴協奏曲,並受邀華沙夏

季音樂節擔任獨奏演出Vivaldi《四季》

2009年9月

2002-2008年

與鋼琴家盧易之和台北縣立交響樂團合

作演出孟德爾頌雙協奏曲

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

小提琴演奏博士

2006年與凡響音樂工作室合作,演出並錄製舞劇【水鬼與城隍爺】,入圍2007年金曲獎最佳演奏專輯獎項。2011年擔任音樂劇【木蘭少女】樂團首席。

蔡耿銘 樂團首席

14

趙怡雯為茱莉亞學院一百年以來首位華人中提

琴博士。2000年她赴紐約攻讀碩士及博士,成為紐

約愛樂前中提琴首席Paul Neubauer及茱莉亞中提琴

部門主席Samuel Rhodes門下弟子,室內樂師承Toby Appel與茱莉亞弦樂四重奏。2005年趙怡雯以最低

年限三年取得博士學位;在台灣求學期間她受教

於恩師陳永清、黃國寶、楊瑞瑟、何君恆、梁建

楓教授。

八歲由湯平正老師啟蒙,先後師事高不平、張

正傑老師。1997年赴德國深造,於 2002年取得德

國國立岱特摩音樂院(Hochschule fuer Musik Detmold)演奏家碩士文憑,師承1966年柴可夫斯基大賽首

獎得主,俄籍Karine Georgian教授。接著於2004年取得舒曼音樂院(R.Schumann Hochschule Düsseldorf)最高演奏家文憑(Konzertexamen)師承德籍

Johannes Goritzki教授。

黃盈媛 大提琴首席

返台後趙怡雯積極投入國內外音樂體系:2007年應邀出席中國「中提琴藝術節」,

於上海音樂院、北京中央音樂院舉行一系列演講、大師課與獨奏會;2008年受邀赴紐

約大學(NYU)及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OU)音樂及表演藝術系指導大師課;2009年9月擔

任台北愛樂管弦樂團中提琴首席,赴中國巡演;2010年為奇美「數位典藏計畫」第三

期錄製唱片,並擔任廣藝愛樂中提琴首席。2011年9月起將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

任教。

返國後即擔任長榮交響樂團大提琴副首席一職(2004年至2009年),除隨團常態性演

出之外,並定期舉辦個人獨奏會,更受邀參與許多音樂團隊演出:廣藝愛樂管弦樂團、台

北愛樂、樂興之時管絃樂團、台灣弦樂團、普羅藝術家室內樂團等常任客席演奏家。

2008年與長榮交響樂團協奏演出柴科夫斯基 -《洛可可主題變奏曲》。

2011年與春之聲管弦樂團協奏演出愛爾加大提琴協奏曲。

目前任教於各大音樂班,並致力於古典、流行跨界多元化的各類演出形態。

2011年7月發行首張個人演奏專輯

趙怡雯 中提琴首席

-「弦轉俄羅斯」。

Quanta Philharmonic Orchestra廣藝愛樂管弦樂團

15

黃東漢樂團指揮

蔡耿銘

吳宏哲

趙怡雯

廖珮如

林巧兒

陳怡君 孫慧學

第一小提琴

第二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黃盈媛

張友瑞 王致翔 林文惠 唐 震 路耀祖 陳又寧 張暐姍 曾臺衍 李承宗 許家誠 沈韶杰 郭庭竹 林姮妤

蘇子茵 蘇堯君 黃圓媛 林麥麥 洪麥軒 吳思潔 郭洹佐 吳建鋒 張涵昀 蔡曜宇 戴佑如

徐曉虹 楊凱甯 袁繹晴 曾怡嘉 藍玉青 何佳珍 曾慶琳 甘威鵬 涂弦慶

劉涵 丁莉齡 周彥華 李毓寧 楊于萱 顏瑋廷 楊雅如

倉明靜 林聖蓓 羅琬臻 林韋滇 賴彥嘉

低音大提琴

短 笛

長 笛

李斐雯 朱貞吟雙簧管

謝介豪 邱嘉怡豎 笛

陳郁潔 陳冠蓉低音管

楊朝翔低音號

鄭凱文

王瑋婷 廖韋旭 鄭雅心

定音鼓

擊 樂

程筑卿 陳映築 邱怡屏 賴人瑄

陳建安 黃盈綺

法國號

小 號

劉怡真 林瑤婷 郭沐盈長 號

樂團首席 聲部首席

16

榮譽團長:

團長兼藝術總監:

副 團 長:

行政總監:

專案執行:

行政專員:

特約文案:

音響執行:

技術執行:

董 事 長:

董 事:

執 行 長:

副執行長:

技術顧問:

樂團組織

廣藝基金會

行政部

節目部

行銷部

網路媒體部

主辦單位

特別感謝

經理 陳郁敏

專員 羅秀蘭 簡榕君

主任 黃乃娟

專員 鄭涵文 陳思婷

經理 楊佩芬

專員 盧崇瑋 李珮銓

總監 胡福財

專員 陳偉溢

林百里

楊忠衡

徐昭宇

陳志昇

陳思婷

林蕙潔、劉珈儀、林素寬、鍾季原、李良傑

陳效真

唐宋專業舞台音響燈光工程公司

太和藝術製作有限公司

林百里

朱宗慶 林懷民 林谷芳 胡乃元 劉岠渭 賴聲川(依筆畫排列)

楊忠衡

徐昭宇

劉培能

2011廣藝愛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