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84
ISSUE 22 壬辰年十二月 - 癸巳年正月 Jan-Feb 2013 「藝術不能言之無物。」 安迪華荷:WHY NOT? 張頌仁 在西方舞台建立中國的想像 知識改變命運? ——《中國門》 100 分的小提琴家 ﹣寧峰 我的偶像 The Pancakes —— 《中國學生周報 談起 文藝雜誌的力量 + + 暴力是甚麼? ——文晶瑩 Delta Zhi

Upload: prism-creation-ltd

Post on 23-Mar-2016

29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5 download

DESCRIPTION

文藝雜誌的力量﹣﹣從《中國學生周報》談起我的偶像 The Pancakes「藝術不能言之無物。」安迪華荷:WHY NOT ?張頌仁 在西方舞台建立中國的想像100分的小提琴家﹣寧峰暴力是甚麼?——文晶瑩知識改變命運?——《中國門》

TRANSCRIPT

Page 1: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ISSUE 22壬辰年十二月 - 癸巳年正月Jan-Feb 2013

「藝術不能言之無物。」 安迪華荷:WHY NOT?

張頌仁在西方舞台建立中國的想像

知識改變命運?——《中國門》

100 分的小提琴家 ﹣寧峰

我的偶像 The Pancakes

—— 從《中國學生周報》談起文藝雜誌的力量

文化 +

藝術 +

報道

暴力是甚麼?——文晶瑩

D e l t a Z h i文化 +

藝術 +

報道

ISSUE 22/壬

辰年

十二

月-癸

巳年

正月

Jan-Feb 2013

Page 2: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Page 3: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DZ04-13_Greensnake_215x230_OP 1 8/1/13 6:45 PM

Page 4: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網上電子版 www.AMCNN.com/DeltaZhi

出版人 林達生 George Lam [email protected]高級編輯 吳嘉慧 Michelle [email protected] 助理編輯 梁安琦 Angel [email protected]設計及插圖師 鍾凱飛 Chung Hoi [email protected]編務聯絡 高慧明 Olivia [email protected]夥伴計劃韓雪婷 Michelle [email protected]廣告代理陳民威 Peter Chan(852) 9138 [email protected]廣州辦業務經理葉飈 Billy Yip(86) 130 0517 5393名譽顧問 謝宏中 Philip Tse印刷 基亞印刷有限公司 Gear Printing Ltd發行 青揚書報社有限公司 Great Expect Development Ltd出版 、編輯及廣告稜創意有限公司 Prism Creation Ltd地址:香港灣仔港灣道 2 號香港藝術中心 7 樓 704 室電話:(852) 2111 1192傳真:(852) 2975 3146電郵:[email protected]

刊號ISSN 2221-8041

版權屬仨思有限公司所有 。 歡迎轉載引用 ,敬請註明出處 。

封面是安迪華荷的作品 。

編者的話 Editorial04 要保留的是哪些? 藝術 Q﹠A Letters from Readers

06 藝術要聞 Local Art News

特輯 Special Feature12 文藝雜誌的力量 ——從《中國學生周報》談起

現在上映 Now Showing20 成功男人背後的女人 ——《驚慄大師:希治閣》

藝人談 @ 裝置藝術 Interview @ Installation22 暴力是甚麼?——文晶瑩

藝人談 @ 音樂 Interview @ Music26 100 分的小提琴家——寧峰

藝人談 @ 電影 Interview @ Film30 知識改變命運?——《中國門》

藝人談 @ 音樂 Interview @ Music34 我的偶像ThePancakes

藝人談 @ 當代藝術 Interview @ Contemporary Art38 張頌仁在西方舞台建立中國的想像

創意學堂 Imagination42 當陶康瑞遇上莫札特

展覽全紀錄 Exhibition44「藝術不能言之無物。」 安迪華荷:WHYNOT ?

舊日足跡 Traces46 重溫戲棚舊夢——西九大戲棚

49 藝托邦Artalk

藝術人隨筆 Artists’ Columns58 朱事八卦 ﹣哈爾不能移59 天仁囈語 ﹣「伙炭」——開放給什麼人看?

藝民公社 People's Commune60《羽爺》62 舉重若輕與舉輕若重 ——三地的香港故事

64 本月節目精選 Highlights

71 節目大晒冷 Programmes

80 西九印記 WKCD Snapshot

特輯Special Feature02

目錄Contents

2013ISSUE.22

壬辰年十二月 - 癸巳年正月Jan-Feb

Page 5: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03

Page 6: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要保留的是哪些?小編最近搬家。有搬家經驗的人都知,這實在是一件煩事。

要離開熟悉的,遺棄不再需要的,在一個地方收拾整理完,

再到另一個地方重新收拾整理。不過總是這時,你才有機會

認真仔細檢視自己的物件,就像梳理一次過去的生命,然後

要決定哪些要保留,哪些要丟棄。不過這個也傷腦筋吧。比

方我有一個伴隨多年音樂盒,打開蓋中間有一個隨音樂轉呀

轉的芭蕾舞孃。其實舞孃不止褪了色,腿也斷了,但我是怎

樣也不捨得拋棄她的。

這使我想起最近商舖租金上漲,令到不了老舖被迫結業,受

災的包括紫羅蘭和利苑。一間是專售文史哲書類的獨立書

店,一間是經營多年的老牌麵店,最近都被無情又功利的業

主加租至結業。我們如何不捨也無能為力,硬生生看著老店

(也有我們的回憶)逐一消失,又要接受越來越多的金舖和

藥房。香港街頭風景也變得越來越怪,也怪不得市面上多了

很多關於「如何學習說再見」的書籍了。

舊事人情令人懷念,或許因為箇中的精神令人嚮往。編輯部

今期也非常幸運,邀得兩位文壇老前輩——羅卡和陸離分享

當年在《中國學生周報》工作的點滴。當我們看著卡叔和陸

離老師你一言我一語談著舊日在《周報》的開心歲月,又不

斷指出這份刊物實在是很多人的共同心血,我和同事更深刻

感受到這一份在五十至六十年代、風靡了一代文藝青年的刊

物,在思想上是怎樣激勵著年輕一代要「負起時代的責任」

的精神。在這個已經無法更功利的香港社會,我們這一代,

其實仍然需要這類提倡精神價值的刊物存在啊。

小編

你有藝術方面的疑難嗎?想問又唔知問邊位專家好?希望這個欄目可以幫到你 !

藝術 Q&A 歡迎讀者們詢問有關藝術學習上的問題,編輯部每期均就相關問題邀請本地藝術家們代為解答。讀者可將問題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讀者問:《南方小羊牧場》的對白寫得很活潑生動,我很喜歡!其實

我正在學習寫劇本,但寫出來每個人物的語氣、用字也跟自己一模一

樣……對白要寫得好有甚麼秘訣?

寫好對白的根本在於對角色性格要能夠了解,要寫好角色,

最重要的功夫在於觀察與經驗。平常多留心觀察身邊人的言

行舉止,坐地鐵時也可以觀察坐在你對面的陌生人,仔細的

分析她的髮型、服裝、正在看的書、說的話 ... 常常這樣去仔

細的觀察他人,做筆記,甚至讓自己去做不同的工作,接觸

更多生活圈之外的人,都會拓展自己對人物的瞭解。

by《有一天》、《南方小羊牧場》導演 侯季然

讀者問:對你來說,紀錄片的真實性比較重要,還是戲劇性比較重要?

我認為紀錄片最重要的是觀點,屬於作者自己的,對於紀錄

事務的角度和眼光。有了獨特的觀點,不論你的手法選擇真

實性還是戲劇性,都才會有意義。

by《有一天》、《南方小羊牧場》導演 侯季然

讀者問:我很喜歡無伴奏合唱,想問有甚麼好方法去鍛練自己的節奏

感?扮演器樂聲音的竅門?從哪裡可找到樂譜?

其實最快捷的方法,你可以上 youtube 找音樂跟著唱,比如

是森巴音樂,或 R&B 音樂,你要跟著節奏唱,唱出整首歌的

groove,你自然便可唱出比如像江南 style 般歌曲的拍子感。

關於怎樣扮樂器聲,一個比較普遍的做法,比如可參考放在

網上的錄影教學,又或你可細聽某一種你想扮的樂器聲,比

如小提琴,它那原本的聲音,針對樂器,唱出它原本的音域。

通常學得不太像的,多因為唱不到這種樂器的高音。你要再

找一個合適的字音來唱,比如鼓的聲音是「咚」,找出一個

正確的字音便會扮得越似。至於在哪裡找樂譜,其實在香港

還未有這方面的出版,你可嘗試找美國專門出版 accapella 樂

譜的 CASA 協會 (A Cappella Society of America) 的書,有一

些簡單的練習曲可以練習,我建議你去練可出去表演的簡單

歌曲,練習起來比較有趣味。

by 香港合唱藝術家 趙伯承

05 04 編者的話Editorial

藝術Q﹠A Letters from Readers

香港藝術節的資助來自The Hong Kong Arts Festival is made possible with the funding support of

DZ03_v4.indd 1 12年12月19日 下午4:02

Page 7: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05

香港藝術節的資助來自The Hong Kong Arts Festival is made possible with the funding support of

DZ03_v4.indd 1 12年12月19日 下午4:02

Page 8: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Awards

Call for entries

藝發局與德國音樂機構推實習計劃

藝 發 局 與 德 國 House of World

Cultures 合作的藝術管理人員實

習計劃,正公開接受有相關經驗

的人士申請,資助額達 8,200 歐

元(約 85,000 港元)。獲選者將

於今年 6 月至 8 月間在 House of

World Cultures 實習 3 個月,助其籌備 Wassermusik

夏季戶外音樂節,以及參與節目策劃、教育及觀眾拓

展等方面的工作。位於德國柏林的 House of World

Cultures 為國際知名藝術機構,以傳揚發展各地多元

文化藝術為目標。申請截止日期為今年 2 月 22 日。

「光的藝術」學界創作比賽正接受參加由香港美術教育協會主辦的「光的藝術」創作比賽正

接受報名,分為「高幼組」、「小學組」、「中學組」

和「大專及公開組」四個組別,以光為題創作藝術作

品,藉此推廣環保及節能的訊息。作為全港性大型光

影藝術教育計劃,「光的藝

術」亦包括專題講座、設計

思維教室、工作坊及作品展

覽等活動。報名截止日期為

今年 2 月 18 日,入圍者需於

3 月 28 日提交作品實樣。

東華三院「我圓我夢」資助計劃正接受申請

由東華三院愛不同藝術主辦的

「我圓我夢」藝苗資助計劃現

正接受申請,為有志開展藝術

專業或提高藝術水平的殘疾人

士提供資助,助其舉辦展覽、

出版、創作、表演或進修藝術課程,資助額最高為港

幣 25,000 元。申請者需為年滿 15 歲或以上的本地殘

疾人士,並需在一年內完成其項目。第一階段截止日

期為今年 2 月 28 日,第二期則為 5 月 31 日。

藝術,協助其專業發展。此計劃每年會挑選三位得主,

以最高港幣二十萬資助額、最多三年為限,提供所需

學習支援及配套(如助手、傳譯員、導師費用等),

預計於三年間合共資助最多九名展能藝術家,並即日

起公開予所有 25 歲以下、有意於藝術發展的殘疾人士

申請。計劃共分為三個部份,除第一部份的學習計劃

以外,獎學金得主將

需參與第二部份的「文

化大使活動」及第三

部份的「社區藝術共

融活動」,促進傷建

間的交流。截止日期

為今年 3 月 28 日。

「展能藝術發展計劃」助殘疾人士發展藝術才華香港展能藝術會獲利希慎基金贊助,成立「展能藝術

發展計劃」,資助具藝術才華及水準的殘疾人士進修

Cultural scene

「反轉天橋底」日前終開動作為「起動九龍東」計劃一部份的「反轉天橋底一號

場」,在被多支本地樂隊杯葛,以致原定舉行的搖滾

音樂會延期及更改地點後,終於在日前開幕。位於觀

塘海濱道天橋底的「反轉天橋底一號場」,設置舞台、

後台室、燈光等設施,除可作為表演及展覽場地外,

亦開放予公眾使用,毋須事前申請。不過,同區的音

樂表演場地及團

體則質疑,發展

計劃或令區內租

金飈升,令民間

音樂場地及樂團

被迫遷走,破壞

該地原有獨立音

樂生態。

「伙炭藝術工作室開放計劃」2013 完滿完成 2013 年的開放日於1月連續三個週六及週日舉行,比

往年更多出一個星期。是年更獲得民政局首屆「藝能

發展資助計劃」的資助,提供更多元的項目。當中包

括「藝遊城市」,89 個參與計劃的工作室中,新加入

Event

著名藝術家宋冬來港舉行展覽中國著名當代藝術家宋冬的 《宋冬:三十六 曆》展

覽日前開幕,透過繪製掛牆年曆,敍述藝術家記憶中

的 1978 年至 2013 年,並邀請了 400 多位觀眾於開幕

日一起加入、編改及註解年曆中三十六年的內容。是

次展覽,除了是香港藝術文獻庫的年度藝術家駐場計

劃外,亦是 M+ 在

博 物 館 於 2017 年

前成前的「游擊」

展覽系列之一。展

覽由即日至今年 2

月 8 日間於太古坊

ArtisTree 舉行。

有 18 個。藝術家背景各異,

有不同國籍及不同藝術形式。

還有「Art on Road 遊街」的

流動展覽,四部設計改裝的貨

車,在計劃期間於數個地點作

停駐展覽及「推薦及搜尋」手

機程式,讓參加者能輕易地搜

索藝術項目、路線圖及工作室

的資訊。藝術家對談及座談會

系列則以「藝遊城市」為題,探討藝術在城市中的關

係、脈絡和影響。另外,舉行了 7 場藝術家研討會、2

場座談會、2 場有關藝術治療的電影分享、3 場馬拉松

式長達 6 小時的伙炭藝術家介紹、行為藝術及特備展

覽及 78 個導賞團。

Education

亞洲首間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理工大學早前成立「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宣布

任命 12 名海外設計專才及學者組成國際顧問團。設計

院將設於 2013 年中落成的「賽馬會創新樓」內,預料

將集合設計師、學者、公共知識分子及活躍分子,通

過想像、辯論、建構場景,提供策略建設香港及以外

地方。設計師則於環境、健康、青少年、創業、媒體

等方面作跨學科探討及實踐。「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

院」已夥拍 Helen Hamlyn 設計中心,舉辦首屆社會

創新設計節。透過展覽、專題討論及工作坊,展示最

佳的社會創新設計。總監葉長安表示會在 7 月舉辦社

區大型活動,推動創意文化。

第 19 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結果公佈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日前公佈 2012 年

度「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五個

獎項及八部推薦電影。最佳電影由

鄭保瑞《車手》奪得,同時鄭保瑞

亦憑此片與《逆戰》導演林超賢分

別獲頒最佳導演獎,最佳編劇由《高

海拔之戀 II》的韋家輝、游乃海、陳傑斌、歐文傑獲得,

最佳男演員為《華麗之後》的杜汶澤,而最佳女主角

則從缺。同時獲學會推薦的八部電影分別為:《高舉

愛》、《逆戰》、《三生三世聶華苓》、《我老婆唔

夠秤 2 之我老公唔生性》、《高海拔之戀 II》、《消失

的子彈》、《四大名捕》以及《麥兜.噹噹伴我心》。

07 06 藝術要聞Local Art News

Page 9: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07

Page 10: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Macau

澳門設計師連奪兩國際創意獎項澳門設計師張國偉分別憑為澳門出版社設計的《孫

蔣濤——「山高水長」畫展畫冊》及為澳門美術教

師交流協會設計的畫冊,連奪第 42 屆國際創意獎

(Creativity International Awards)的白金獎和金獎

(印刷品內部設計界別)

兩項殊榮。創立於 1970

年的國際創意獎,每年

均從世界各地徵集的專

業設計中,按照各個界

別評選出白金大獎、金

獎、銀獎和入選提名獎。

城市當代舞蹈團赴歐洲 14 城市巡演城市當代舞蹈團(CCDC)在一、二月期間到德國、

盧森堡、瑞士及意大利共十四個城市巡迴演出作品《銀

雨》,與當地觀眾交流。《銀雨》糅合了 CCDC 過往

多齣經典舞作選段,包括曹誠淵的《逍遙遊》、《中

國風.中國火》及《三千寵愛》、黎海寧的《九歌》、

《女書》及《給你一點顏色》、梅卓燕的《獨步》以

及邢亮的《鏡.花.圓》。

Outside HK

進念《半生緣》獲邀到新加坡「華藝節」演出進念二十面體與上海話劇

藝術中心去年合作的劇目

《半生緣》,將應邀參與

2013 年 度 新 加 坡「 華 藝

節」。一眾上海話劇藝術中

心的演員,將聯同金燕玲、

蘇州評彈大師金麗生在二月底到新加坡作兩晚演出。

著名詩人也斯病逝本港著名詩人也斯(原名梁秉鈞)(1949-2013),早前

因病逝世,他是本港戰後出生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自

七十年代起活躍於文壇,著有《雷聲與蟬鳴》、《半

途:梁秉鈞詩集》(得第四屆中文文學雙年獎)、《帶

一枚苦瓜旅行》、《普羅旺斯的漢詩》、《島和大陸》、

《布拉格的明信片》(得第一屆中文文學雙年獎)、

《後殖民食物與愛情》(得第十一屆中文文學雙年獎)

等,以及多本散文集及對談論述著作。他的文字細膩

生動 、富本土特色,更一直致力推動文學藝術教育及

文化交流。最後,也斯的遺願仍惦念本土文學:「寄

望香港文學能得到本地以至世界的廣泛關注,香港文

學多年來處於

邊緣地位,其

實本地有很多

優秀作家受到

忽略,希望香

港文學地位將

來得到平反。」

People

韋志菲出任亞洲文化協會香港分會總監亞洲文化協會日前公佈,委聘前藝發

局藝術支援總監藝韋志菲為其香港分

會總監,接替剛退休的前總監華敏臻。

韋志菲擁有逾 15 年藝術行政管理經

驗,在藝發局工作期間負責發展藝術

支援政策及資助機制,並協助推動藝

發局成為本地藝團及藝術家獲取資助的主要來源。亞

洲文化協會一直資助亞洲與美國的藝術工作者到兩地

互相深造交流,過往香港分會的獎學金得主包括王無

邪、鄧樹榮、韓志勳、梅卓燕及謝俊興等。

Policies

施政報告中的文化藝術路向2013 年《施政報告》中提出數項對文化藝術的施政方

針。特首表示推動文化藝術的公共開支超過 30 億元。

香港文化監察回應施政報告:承諾空泛由全職藝術家、學者、藝術行政人

員、研究員於去年 10 月組成的香

港文化監察,就剛發表之施政報告

的文化藝術發展部份作出回應,指

出雖政府較以往重視文化藝術值

得嘉許,但施政承諾卻流於空泛、

守舊,未能就言論自由、創作空間、資助政策、人才

培訓、活化工厦、文物保育、保障多元文化及其權利

等多方面作出具體政策。香港文化監察建議,應重設

文化委員會、加強政策研究及貫徹民間主導,以培養

多元化的文化環境之餘,令政策更有方向及切合所需。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宣佈五月底舉行往 年 的 香 港 藝 術 展

(ArtHK),今年將成

為世界級巴塞爾藝術

展旗下的藝展之一,

更名為香港巴塞爾藝

術展(Art Basel Hong

Kong),並將於今年 5 月 23 至 26 日間假香港會議展

覽中心舉行。屆時,超過 245 間來自世界各地的參展

畫廊,將展出逾3000位中外藝術家的作品,並分為「畫

廊薈萃」、「亞洲視野」、「藝術探新」及「藝眾空間」

四部份。大會將從「藝術探新」展區中,挑選一位優

秀新晉藝術家頒予 25,000 美元的獎項。巴塞爾藝術展

1970 年首辦於瑞士巴塞爾,後來分別加入邁阿密及香

港兩個城市,為全球最重要的藝術展之一。

召集「最高人士」參與「澎湃鼓樂迎新春」開幕禮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及香港中

樂團舉行之「澎湃鼓樂迎新

春」將於年初八(二月十七

日)假西九文化區海濱長廊,

免費入場。市民可於即日起

到香港中樂團辦事處、民政

事務署油尖旺區諮詢服務中心及通利琴行指定門市索

取門票。屆時,除了可親身敲響 3.47 米祈福大鼓賀新

歲,當日亦安排了「鼓樂嘉年華」,節目包括鼓樂表演、

賀年遊戲及傳統民間手藝學堂等。大會表示歡迎市民

帶備食品及坐墊進場。而主辦單位特別招募「最高人

士」參與開幕禮,有興趣之人士可將身高、姓名及聯

絡方法,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Festival

Affordable Art Fair:負擔得起的藝術藏品

收藏藝術品並不只是

百萬富翁的玩意!來

自倫敦的 Affordable

Art Fair,將於今年三

月來到香港。屆時超

過八十間本地及國際

畫廊,將展出並發售價格從一千至十萬港元不等的藝

術品。讓參觀者在輕鬆的環境中,深入認識不同的藝

術作品,找到適合自己的收藏。展會將於今年 3 月 14

日起一連四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

政府將支持藝發局在黄竹

坑一座工廠大廈,向年青

藝術家提供優惠租金及正

物色合適的空置校舍,提

供更多場地。康文署正改

建位於北角油街成為視覺

藝術展覽及活動中心。政府會額外撥款 1 億 5,000 萬

元,在未來 5 年加強培訓不同資歷的藝術行政人才,

為他們提供實習、進修及多元化的專業培訓機會。於

「創意智優計劃」中會額外注資 3 億元及透過「電影

發展基金」支援電影業及培育香港新一代電影製作人

才,推出「首部劇情電影計劃」,比賽選拔新秀,資

助勝出的電影計劃。而「動漫基地」及「元創方」亦

會於今年內落成。

09 08 藝術要聞Local Art News

Page 11: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09

Page 12: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攝 影 達 人”攝影×創作專題講座

馬耀平,著名攝影師、設計師。曾任香港大學與中文大學之兼任講

師,以及悉尼科技大學客席講師,現為悉尼大學電影及數碼藝術博

士候選人。曾經為香港多間廣告公司擔任美術指導及設計顧問,及

後遠赴悉尼為CGS Creative Design P/L出任高級美術指導,亦曾為

多間知名廣告或製作公司工作,包括Tony Dunford Studios、Tiffany

Advertising Group、Underline Design Group、Marketing and Then Some,客戶包括Ampo、Arnott's 、ANZ

McCaughan、Hanimex、Carlton & United Breweries、Nestle、Fujitisu等,獲獎無數。此外,亦曾為多齣香港

電影擔任美術指導一職,合作導演包括吳宇森等。除商業創作外,他亦熱衷於藝術創作,其攝影及數碼媒體作

品亦曾分別於香港及澳洲展出。

about 馬耀平

認識攝影師馬耀平,始自一幀把悉尼大橋,連上香港維港夜景的作品,製造了一種分不清是澳洲還是香港的迷惑。「攝影對我來說,是一個利用鏡頭說故事的工具。」他在香港理工唸設計,後來傳奇地在澳洲成了著名設計師。這些年來,他深深感受到兩地文化的相同與迴異,結合其獨特的設計背景以及對生命的感悟,俱化成他今天豐富的攝影創作。「不過我的作品最終都是想帶出一個信息,攝影最重要的始終是意念,而我想說的都是人的故事。」

Page 13: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攝是藝術的一種造型手段

有光便有影每張圖片都傳達一個故事

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

今時今日,全民皆影的世代,如何

由一張「照片」,成為一張富藝術

或商業價值的「作品」,已是大家

的目標。

Alex Ma (馬耀平) 憑藉出色而多元化

的設計、插圖、攝影及學術背景,以

“攝”“影”“達”“人” 四大主題

與你分享其豐富經驗及專業知識,透

過攝影藝術的認知,成就藝術攝影的

創作。

主辦機構:

日期: 2013年3月2日(星期六)

時間: 下午2時

地址: 香港藝術中心何鴻章排練室 Hong Kong Arts Centre Eric Hotung Studio

費用: 免費

語言: 粵語

查詢: 稜創意 電話 2111 1192 香港藝術中心7樓704室

Alex Ma (馬耀平),澳洲著名華籍創作人/藝術/攝影家,近作 在澳港兩地展出,

得到極高評價及回響。部分作品將在本講座再度展出並有創作心得分享。www.alexma.com.au

攝影X創作專題講座

HK Artalk.indd 1 23/01/13 5:29 PM

攝是藝術的一種造型手段

有光便有影每張圖片都傳達一個故事

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

今時今日,全民皆影的世代,如何

由一張「照片」,成為一張富藝術

或商業價值的「作品」,已是大家

的目標。

Alex Ma (馬耀平) 憑藉出色而多元化

的設計、插圖、攝影及學術背景,以

“攝”“影”“達”“人” 四大主題

與你分享其豐富經驗及專業知識,透

過攝影藝術的認知,成就藝術攝影的

創作。

主辦機構:

日期: 2013年3月2日(星期六)

時間: 下午2時

地址: 香港藝術中心何鴻章排練室 Hong Kong Arts Centre Eric Hotung Studio

費用: 免費

語言: 粵語

查詢: 稜創意 電話 2111 1192 香港藝術中心7樓704室

Alex Ma (馬耀平),澳洲著名華籍創作人/藝術/攝影家,近作 在澳港兩地展出,

得到極高評價及回響。部分作品將在本講座再度展出並有創作心得分享。www.alexma.com.au

攝影X創作專題講座

HK Artalk.indd 1 23/01/13 5:29 PM

攝是藝術的一種造型手段

有光便有影每張圖片都傳達一個故事

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

今時今日,全民皆影的世代,如何

由一張「照片」,成為一張富藝術

或商業價值的「作品」,已是大家

的目標。

Alex Ma (馬耀平) 憑藉出色而多元化

的設計、插圖、攝影及學術背景,以

“攝”“影”“達”“人” 四大主題

與你分享其豐富經驗及專業知識,透

過攝影藝術的認知,成就藝術攝影的

創作。

主辦機構:

日期: 2013年3月2日(星期六)

時間: 下午2時

地址: 香港藝術中心何鴻章排練室 Hong Kong Arts Centre Eric Hotung Studio

費用: 免費

語言: 粵語

查詢: 稜創意 電話 2111 1192 香港藝術中心7樓704室

Alex Ma (馬耀平),澳洲著名華籍創作人/藝術/攝影家,近作 在澳港兩地展出,

得到極高評價及回響。部分作品將在本講座再度展出並有創作心得分享。www.alexma.com.au

攝影X創作專題講座

HK Artalk.indd 1 23/01/13 5:29 PM

攝是藝術的一種造型手段

有光便有影每張圖片都傳達一個故事

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

今時今日,全民皆影的世代,如何

由一張「照片」,成為一張富藝術

或商業價值的「作品」,已是大家

的目標。

Alex Ma (馬耀平) 憑藉出色而多元化

的設計、插圖、攝影及學術背景,以

“攝”“影”“達”“人” 四大主題

與你分享其豐富經驗及專業知識,透

過攝影藝術的認知,成就藝術攝影的

創作。

主辦機構:

日期: 2013年3月2日(星期六)

時間: 下午2時

地址: 香港藝術中心何鴻章排練室 Hong Kong Arts Centre Eric Hotung Studio

費用: 免費

語言: 粵語

查詢: 稜創意 電話 2111 1192 香港藝術中心7樓704室

Alex Ma (馬耀平),澳洲著名華籍創作人/藝術/攝影家,近作 在澳港兩地展出,

得到極高評價及回響。部分作品將在本講座再度展出並有創作心得分享。www.alexma.com.au

攝影X創作專題講座

HK Artalk.indd 1 23/01/13 5:29 PM

(座位有限,先到先得。)

Page 14: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文藝雜誌的力量—— 從《中國學生周報》談起

特輯Special Feature12

Page 15: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 文:《△志》編輯部

■ 圖片提供:羅卡

■ 鳴謝:羅卡、陸離、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我們對《中國學生周報》(以下簡稱《周報》)的好奇,

源於每當訪問一些資深本地藝術家、創作人,談他們對文

藝的啟蒙,他們就會不經意提到《周報》。生於 52 年的

它究竟有何魅力?為何上一輩文藝青年都是它的粉絲?翻

閱有關資料,始發現《周報》真是文藝雜誌一個傳奇——

出版了 22 年,至 1974 年停刊,對比現今許多文藝雜誌

難以長久經營,它,是一個奇蹟。據說《周報》當年最高

峰、每周銷量多達兩萬份,每逢周四就有很多讀者到報攤

詢問「《周報》出左未」?

是《周報》囊括了太多文壇裡閃閃發亮的名字?* 當

中有太多膾炙人口的版面?還是它的新思維,引進很多新

事物?抑或,它已成了一個培育藝術家、作家的搖籃?

雖然不是生於那個年代,本刊卻有幸邀得羅卡和陸離,

分享在《周報》工作的點滴,從而了解文藝雜誌,其實可

以併發怎樣的力量。

*61年後,曾任社長﹣胡菊人、陳特、林悅恆等;曾任總編輯﹣黃碩儒、姚拓、

羅卡等;編輯﹣陸離、張浚華、吳平、何法端、蔡廣等;寫作者﹣唐君毅、

崑南、余光中、柏楊、朱西寧、戴天、金炳興、小思、西西、石琪、譚家明、

許鞍華、亦舒、李國威、杜杜、綠騎士、劉天賜等。

13

Page 16: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可否談談當日加入《周報》的原因?當時的工作

情況又是怎樣的?羅:我加入《周報》時,原沒甚麼抱負,繼續做下去才走出

一條路來。我記得我在 1961 年加入友聯(出版社),那時已出

版一系列刊物,比如《兒童樂園》、《中國學生周報》、《大學

生活》,還有一個「友聯研究所」,是一個頗大的文化機構。我

在當中認識一些人,比如是林悅恆,我在崇基唸書時已認識他。

不過我進入《周報》前,還未看過《周報》,可說是很臨時的情

況下找工作,才進去做見習編輯,因我本來打算崇基畢業後去做

老師,教書卻臨時沒得教,八月底才知,九月卻已經開課了。於

是找林悅恆暫時找份工作來做。

不比現時,很多後生仔可以揀工作,但我們那時不可能不工

作,家中居住環境是那樣擠逼,我要為屋企分擔。我於是找跟我

亦師亦友的林悅恆,他當時是《大學生活》的社長和主編,他給

我一張咭片,叫我嘗試去《中國學生周報》見社長胡菊人。當時

《大學生活》只得他和另一個人做,《周報》有四五個人,若我

進去或可嘗試做見習編輯,兼做記者。我於是帶張咭片去見胡菊

人,然後就這樣上班了,第二日已經要出去做採訪。其實我唸數

理的,只不過那時我喜歡電影,喜歡寫作。當時我第一份差使是

去香港大學一個醫學 conference 做採訪,可以想像我是如何『踢

腳』了,但我終於寫了篇稿來交差。

當時《周報》有幾個版本,有印尼、星馬版本,我當日幫手

編<讀書研究>、<科學版>、也為<電影版>寫短稿。當時電

影版是總編輯黃碩儒編的,我也幫他改稿。我每星期也要出去做

一些採訪,無論用不用也好。在這裡工作了第二年,因為總編輯

移民,自 62 年開始,我接替他編<電影版>,然後開始聚集多

一些人。總之入《周報》工作,對我來說是一件很偶然的事。當

然進去之後,慢慢改變了。

這個機構充滿文化,有很多撰稿人、編輯,都跟大陸的文化

人一脈相承,比如陸離就是唐君毅、牟宗三的學生;林悅恆是台

灣殷海光的弟子,還有兩三個都是殷海光的弟子,有些搞邏輯,

有些搞社會學。一班人喜歡講傳統、中國心性哲學,一班人

講西方文化、民主自由科學,要將中國文化推進。我比較喜

歡科學、哲學等題目,比較接近林悅恆,但卻也去聽唐君毅、牟

宗三講課。很少有一個出版社,這麼有文化氣息,去聽大師的課,

做記者卻同時又可去進修。

我們也不停看台灣和大陸的出版物,以一個批判性的角度來

看。比如台灣出版的《自由中國》,發現一樣有冤案冤獄,殷海

光、雷震入獄。為了留意台灣的動向,我們也看《文星雜誌》,

因為友聯也有做代理。

羅:羅卡

陸:陸離

香港著名電影學者、影評人。61 年 -67 年在《中國學生周報》先後

擔任「電影版」編輯以及整份刊物的總編輯。1971 年到意大利遊

學,後返香港在電視界做編導、創作。80 年代中期在香港演藝學

院任教,1991-2000 年任香港國際電影節節目策劃、編輯,2001-

2005 年任職香港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並從事香港和中國電影歷

史的研究。合著有《香港電影類型論》(1997),Hong Kong Cinema-

A Cross Cultural View (2004), From Artform to Platform, Hong Kong

Plays and Performances 1900-1941(1999);著有《香港電影點與線》

(2006),《黎民偉--人.時代.電影》(1999),《電影之旅》(1986)等。

羅卡

香港著名文化人。畢業於中大前身新亞書院中文系,大學一年班(約

1958 年)已開始參與《中國學生周報》的編輯工作,一待十四年。

後來加入文化雜誌《文林》,亦在《星島日報》專欄「七好文集」

筆耕多年,近年撰寫雜文、劇評、影評。她鍾愛花生漫畫、杜魯福、

艾倫圖靈,故大力推介、翻譯和撰寫有關文章至人人認識。她熱愛

電影,曾自掏腰包讓杜魯福電影有機會在香港上映,參與創辦香港

國際電影節,並大力支持中文「反減邊運動」。

陸離

《中國學生周報》編輯群像,左:張浚華、陸離、王篆雅、黃碩儒、

楊啟樵、羅卡(1962 年)

特輯Special Feature14

Page 17: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周報》會為讀者提供課餘活動,有學術講座、文藝創作班、

戲劇和音樂小組、體育、旅行等,這些都會邀請編者和作者一同

參加。另一方面,我們也做些小事情,比如每星期摺報紙、接訂

戶,跟你們一樣要做很多雜務,然後校對,要出去做很多採訪,

向別人借東西,開編輯會議。慶幸我們不需返夜班,只上日班,

一星期裡只有校對即出版前一兩日要開夜班。

我認識到很多前輩,和很多有名的文化學者和教育界的人。

當時友聯創辦人都是從國內出來的大學生,他們來到香港後,有

些繼續唸大學,有些卻只能做低下工作,在鑽石山打石仔。有些

人偷渡出來,很窮的。後來他們成立了友

聯,不過友聯是成立了一、兩年,才得到

美國基金會資助,而《周報》是友聯出版

社第一份期刊。雖然友聯得到他們的資助,

但又不至於是做美國的喉舌,《周報》宣

揚的仍是中國文化、中國的民主自由,也

不傾向於台灣,跟美國又保持一個距離。

總之沒有很強的政治立場,主要是推廣文

化,不過它是反共的。除了友聯研究所,

友聯出版物都是宣揚文化。比如《兒童樂

園》重視文化和教育;《大學生活》也著

重文化,談論哲學、文學和藝術,間中也

有一些政論。《中國學生周報》主要為中

學生提供思想和文化上的啟蒙。

我因為《周報》認識了許多前輩,胡菊人、司馬長風等,他

們每星期會主持編輯會議,當中很多行政人員,比如做印刷廠廠

長的都是文化人,有些甚至太重文化而不懂生意方面的問題。

那時一星期的銷量多達兩萬多份,有些可能是一份幾個人

一起看,所以這個銷量數字可算非常高,當時的日報也只銷數千

份。但廣告還是不理想,如果廣告部建立得好,做下去應該有錢

賺,尤其1966、67年是《周報》的高峰期,那時如果建立到廣告,

71、72 年就不會這麼慘,當時因為沒有補助,便維持不下去了。

你們眼中的《周報》是一份怎樣的刊物?陸:開始時替《周報》做兼職,當時我還在讀書。我一星期

返出版社一次,後來全職變得更投入。那段經歷現在談起也相隔

多年了。如果要說現在的感覺,譬如像不斷有人提及《周報》,

這個我們是想像不到的。我們在《周報》時,只是每星期不斷寫

不斷趕,當時也沒甚麼經驗。我一邊讀書一邊做《周報》也有四

年的時間。後來我到羅富國唸一年,當我畢業的時候,羅卡、張

浚華也剛好畢業,一起入《周報》,彷彿有一種新力量。當時三

個人剛好是比較年輕,和舊編輯們完全不同,所以羅卡的〈電影

版〉,像忽然改頭換面,也不是刻意去改,只是不經不覺加了新

元素進去。1962 年可算是巧合,就是大會堂誕生、第一映室誕

生,而羅卡是 61 年進去的。

大會堂的誕生,表示有很多演出和電影可看啦。那時有很多

外國雜誌,比如《Sight and Sound》,都

在 1963 年出版,他們都被法國新浪潮影

響。卡叔和我們一起逛書局,那時候有很

多新事物吸收。使<電影版>有些新鮮的

東西出現,跟十幾年前的前輩所創辦的《周

報》是有些改變。我們作為編輯,會嘗試

俾很多自由,最初自由也沒有這麼大,但

後來林悅恆老師來到,那份自由大得無法

想像。而我最初進去時,左派的《紅樓夢》

是不可以提的。記得我曾大膽地寫過一篇

關於越劇電影《紅樓夢》,最後被總編輯

在排字房抽稿,我當時哭得很厲害。這次

之後開始懂得避忌,因為那段時間左派右

派鬥爭得很厲害。總之最初其實有限制,

就是左派的事情不准提,無論他們的藝術有多出色。不過當林悅

恆來到的時候,就真是你想編甚麼也可以。

羅:談《周報》也不止是談<電影版>吧。其實我覺得<快

活谷>、<藝叢>、<英文版>、<生活與思想>也很好看。當

中有很多出色的作者,比如<英文版>內崑南寫的專欄,寫得真

好。<生活與思想﹣大孩子信箱>用親切的文字與讀者談生活上

的思想和問題,很有啓發性。甚至那些書院女生男生投稿的文章

也寫得很好,《周報》整體的文字水準非常高。

<快活谷>是以小品和漫畫為主,以比較嘻笑怒罵的形式

來發聲,後來卻慢慢成了代表民間發聲的平台。劉天賜是核心作

者,他以後寫了很多喜劇,都是受到<快活谷>的啟發。陳冠中

也說<快活谷>對他的啟發很大,那種風格,是由張浚華樹立的。

15

Page 18: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周報》的文藝版也很有影響力,當中的詩、散文、小說,還有

全版登的短篇小說,是由名家帶領去寫。名字是星光熠熠的,有

司馬中原、余光中、柏楊、朱西寧…。<詩之頁>有不少當年的

詩壇名家投稿,也斯、蔡炎培、西西也有編過。當你閱讀當中的

詩,你會發現有很多好詩,包括有戴天、崑南、金炳興,台灣周

夢蝶等的詩作。

我估計整個文藝風氣,由六十年代、嬰兒潮那一代,他們喜

歡現代化、現代主義的東西,所以帶來了很多新力量、新念頭,

年輕人有一顆跳躍的心,《周報》介紹的新事物能刺激到他們,

看完以後可以買書看,和老師談論,《周報》確實成了這樣的橋

樑。也不是灌輸,只是起了刺激或啟發作用,最大的作為是帶讀

者們走上現代的道路。

以往都有前人將中國文化現代化,藉科學、民主,和參考西

方的東西,嘗試將中國豐富的文化現代化,注入新的活力,其實

五四已開始這樣做。也有很多人努力在海外建立所謂海外中華,

這當然是最高的理想,《周報》未去到這種高度,但希望做到基

礎的工作。

我也是加入《周報》才真正認識多點中國文化,被他們感染。

因為我本來喜愛西方事物,不喜舊文化。我在大學唸殷海光、羅

素的哲學,本來對中國的文化了解很少,自從入友聯後慢慢被感

染。

具體一點,我做得很開心啦,做得不錯啦,坦白說做過不同

工作,還是第一份工作最有滿足感,最具啟發性,甚至比在無線

電視台受更多啟發。我覺得在《周報》工作,能幫我把根基紮穩,

在《周報》認識了中國的傳統,同時也認識宏觀的事物。跟一班

朋友看電影,看有關文化的書和雜誌,總是很興奮,看完後又可

以一起談一起編。這份工作,上司不會跟你說,這些賣不到紙,

拍電影也要顧市場,做《周報》就沒有這方面的壓力。你更發覺

行這條路不會有錯,因為很多人也是一路走來,並且越來越多人

去研究。這些年來我們一直互相砥礪,一起傾一起發表,有感性

也有理性。我們受人啟發,同時也啟發人,經歷這樣一個學習階

段,我覺得是很滿足的,這是一個比讀大學更有趣的園地。

陸:其實我當時只是做做做,有甚麼放甚麼,當然有時也預

先想一想,也有即興的,因為《周報》也講時間性。公司為何准

我們可晚一點返工,因為夜晚經常要看話劇、聽音樂、看電影,

於是我們的上班時間很自由,只要你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試過

看西班牙舞蹈團,連續看五晚,我會捉住羅冠樵看一晚,然後請

他畫一些速寫,這些是不能預先計劃的。比如那星期在第一映室

看了甚麼,就寫出來。

我在新亞和羅富國唸書時,都是幫手做一版<英文版>。當

有人辭職,他們也不怎麼請新人,就找我編多一版,又一版。當

卡叔去意大利,我和吳平捱了兩年,每人要編六版,甚麼也不用

想了,就只有做做做。事隔多年每當有人提起《周報》,我的感

覺是很安慰、很開心也很奇怪,因為感覺已經像前世的事。

有一件事也很開心,就是日本東京有一位學者,增田真結

子,她寫了一篇很長的論文關於《周報》,說這是香港第一份有

很強本土意識的刊物,這個是李念慈告訴我的。我們做的時候完

全不知,做了多年後才慢慢知道。其實也不是我們做了些甚麼,

比如說劉天賜或其他作者,不一定受我們的影響,《周報》只是

一個平台,他們在這裡往往磨鍊過自己。卡叔也說得對,我們也

是受別人啟發,或不自覺地啟發了別人。

我在這裡做了十四年,卡叔做了七年,不過我有五年是兼

職,但這是完全不自覺的。等於你現在寫稿,一路忙著,雖然有

稿來,但有三份一要自己寫,並且你要報道一些新聞。剛才卡叔

也說,我們都是記者、編輯兼校對,所以到現在,我年紀大了,

還是有一個癮,就是校對癮,我看報紙時,還是拎住支筆,每當

看見一個錯字,我直情病態地,好開心,嘩有錯字,這是很不應

該,但我校對了幾十年,我是不想有一隻錯字。但你問我是否自

己就沒有錯字呢,當然不是。因為有時是看五次也看不到,印出

來才特別清醒。

上圖 ﹣陸離、西西、陳任、舒明

攝於 1960 年代中。

右圖 ﹣當年社長林悅恆、石琪、

由美回港的吳宇森、陸離合攝於約

2003 年。

17 特輯Special Feature16

Page 19: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周報》的內容題材怎樣構思?編輯之間會否因

為意見不合有爭執,後來又怎樣達成共識?羅:這個可分幾個情況來說。比如我們分版來編輯,一個

總編輯下面有四、五個編輯。編輯除了有我、還有陸離、吳平,

何法端、張浚華(後來去了兒童樂園任主編)和蔡廣,每人負責

編兩、三版,比如,吳平之前是王篆雅編<文藝版>,其實不同

編輯有不同特色,總之是各版不同,每一個時期也不同,有些編

輯揸得緊,有些揸得鬆,也有一些互通聲氣,前期後期也不同。

我自己會一早安排稿件,也限了多少字,如果我向你約稿是五百

字、六百字、八百字,超過二三百字我會刪減你的字數,然後跟

你說原因,也不能像月刊或學術刊物般,改完後可給你看,這是

不可能的。那時大家都是年輕人,沒有甚麼大問題,不會有甚麼

落唔到台。吳平也很有系統,印所有稿又留下些空位,給人畫插

圖。有人喜歡即興的,總之我們之間是有交流的,看<電影版>

或<文藝版>也好,我們有交流,有不同意見和作風,卻很少爭

執。

陸:我們早期的總編輯,只是說不准提左派。後來京劇《楊

門女將》上映,那時已可以整版去寫。只是說剛才那位總編輯,

雖然嚴格但人很好。我記得有一次吳平刊登了人民公社的評論和

插圖,也被抽出來,因為發行公司,友聯有很多部門,他們十分

忠貞。我們出《周報》也是計中華民國曆法。後期由也斯、劉天

賜他們接手編年幾,他們有沒有用公曆,我也忘記了。我記得我

離開周報時,都是用中華民國的。發行公司當時看到這些圖片是

很嬲的,以為點解要報道人民公社,直頭整份報紙抽起,不准出

街。那天是沒有報紙的。後來我們在第二期交待整件事,並將

兩期編作一期出版。因為當時 1971、72 年,中共加入聯合國前

夕,還有很多人是很忠貞的。到中共入了聯合國,很多事情便一

直變。1976 年文革方才完結,當時點解文革,主要整個竹幕我

們不知,是奪權還是文化的大革命?看到有很多死屍從內地漂下

來,我們才知。我記得《明報月刊》有一個座談會是談論究竟奪

權還是文化大革命,有人估是毛澤東奪權要打倒劉少奇。當時是

竹幕,而蘇聯是鐵幕。中共 1949 年立國,一群知識份子走難來

香港,然後錢穆先生、唐君毅先生成立新亞書院(新亞書院跟《周

報》的關係很密切),《周報》1952 年創刊時唐君毅先生有為

它題字,恭賀創刊。

我自己也是讀新亞的。我也像一個目擊者,看它一直在變。

我自己的深刻印象,當中共入聯合國之後,很多事情都變了。

1976 年毛澤東去世,和你們談起,也勾起一些回憶。中共立國

頭三十年,是很亂的,死了很多人,大躍進、大飢荒,不斷鬥爭。

《周報》受時代影響當然很厲害。

羅:我這樣想,時代對我們一定有影響,但不是友聯的政策

直接影響我們。我們能夠在那段時期,搞了這麼多現代派、現代

主義,是因為 1963、64 年前後,友聯行政上比較亂。《周報》

又換社長,又換總編輯,有一段時期也沒有社長,司馬長風和胡

菊人也離開友聯。

我覺得當時友聯給我們這班新人搞那麼多,是因為 1964、

65、66 年,他們已經變身,一派著重文化理想,一派著重業務,

比如推廣發行銷路,要自給自足。我在 66 年當了總編輯,中間

並沒有人跟我們談政策。65、66 年之間,林悅恆來了當社長,

開始有明確的編輯方向,給了編輯很大的自由度。我在 67 年,

下半年的時候離開周報,便看到它的資源越來越少,以前一個人

編兩至三版,現在是四版,真的很辛苦。

陸:那時候開始,香港有示威,有社會運動,我們跟不上了,

我們只能報道,有讀者怨我們為何只報道,而不去做些甚麼?但

我們有甚麼可以做?加上我們編的,有些人會幾喜歡,有人會很

不喜歡,所以那個壓力也很大,後來 1972 年我就離開《周報》

了。

17

Page 20: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羅:我覺得周報跟得上時代,1967 年後《周報》更多關注

香港社會、關心公民權益,也有更多文化教育的篇幅,報道學運,

講新思潮、哲古華拉,甚至是馬克思的思想,因為年輕人要了解

這些。現在你看香港也沒有這些刊物,會為你解釋甚麼是左甚麼

是右。

1968 年後岑逸飛寫甚麼是新馬克思主義,甚至人民公社。

我覺得《周報》了解時潮,不是

有心去煽動人,我覺得一份刊物

應該如此,立場應該是解釋給人

知,我們現在的形勢如何,是給

人知識,開導人,而不是煽動。

《周報》的內容到後期還是好的,

它還是著重報道和啟發,啟發人

做一個關心香港社會的公民。

《周報》介紹這麼多新的

電影、音樂、文藝,當時

從哪裡得到這些資料?羅:這主要是編輯允許你,

上頭開放一個平台,自然就有人

會寫,除非說這份刊物一定要談

比如是宋明理學,不給你機會說

其他事物。而且我們是開放的,

最難得是這份雜誌可以由哲學大

師唐君毅至中學生也可以為《周報》寫稿。《周報》接受各式各

樣的投稿,研究生、大學生、中學生、職業青年也可投稿。

除了開放一個平台,還有甚麼路線這些?羅:至於路線,我們還是堅持中國的傳統文化,跟西方文化

與科學民主自由的結合,推動中國走上現代化的路,跟中國文化

的復興。後期嘗試變成音樂流行雜誌那種,發現此路不可行。即

使到後期,《周報》還是沒有脫離這種路線。香港出現暴動,內

地有文化大革命,一方面它批評國內文革,揭發香港社會的不合

理性,批評港英的教育制度,探討青少年問題。它也支持中文運

動,不以煽動的態度去做。

陸:後來友聯似乎有兩條路線,說我們要自立,不要再倚賴

美金。他們有一部份是對的,我們應該商業一點。但商業一點又

弊,直情是另一條路線。剛剛卡叔說政治跟文化一起,對我來說

文藝就是文藝,不要政治。雖然那時暴動我也有寫一點東西,但

那是很直接、很直覺的反應,我不是太喜歡真正政治的東西。

當時司馬長風先生的影響力是很大的,讀者會仰望一個作

者,但那個作者,不見了,而他本來是磐石來的。他的<生活與

思想版>教我們很多東西、人

生道理,有時我看看,這些是

我寫不出的。他忽然不見了,

然後知道一路在換人,但我又

不理,因為這個不出奇,一間

機構,有些鬥爭是很正常的。

但你知道有些東西忽然不見

了,剩下你在這兒,剩下卡叔、

我和吳平。最後剩下我和吳平

兩個人……真的是越來越有種

孤兒的感覺。

或者我會縮窄了在文藝

上,好像鴕鳥一樣。但現在回

頭望,原來我不是很積極去投

入社會、沒甚麼社會性,仍然

是很安慰滿足。特別是久不久

又有人提起,又看見《影評十

年》(《60 風尚─中國學生周

報影評十年》)那兒,陳冠中會說……嘩,原來《號外》早期,

是很受《周報》影響,他們最初那幾期直情是《周報》的大小……

感到很安慰,有一種抽象的滿足,一種悲與喜的滿足,因為回頭

望,《周報》其實也很慘——但當時整個香港都很慘,當然香港

現在也很慘。

《周報》內哪一版是你最喜歡的?羅:你這個問題應該問讀者,不是問我。編者當然喜歡自己

編的那一版,會關注多一點,好不好也要。我們編者本身很難說

的,做總編輯更加每一版也要看,看它的內容平不平衡。我覺得

看得多你便不覺得「喜不喜歡」,等於一個導演,你拍完一套戲,

特輯Special Feature18

Page 21: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可能因為剪片,已經看了幾十次,感覺已經很麻木,沒甚麼喜不

喜歡的。可能幾十年後重看,便覺得:啊,喜歡這個多一點,這

部份落多一點心力,這個特別辛苦,這個出來效果特別好……你

問我,我當然特別關注<電影版>,因為是我自己編的,自然特

別注意,比如<快活谷>,經常看的,覺得它是很生動有趣的,

跟現實很接近的。或者<生活與思想>我也看的,看它在說甚

麼,有些前輩用很精簡的言語去寫出來。<文藝版>,遇到好的

文藝小說、新人寫的東西,我也有看,也喜歡。很難說哪一欄或

哪一版特別喜歡,除了我自己編的之外。

陸:其實真的差不多,但卡叔你不要謙虛,你的<大特寫>

專欄其實寫得很好,一期一個明星,有一些詩的感覺,以及這麼

短又寫到那個明星出來,無論是資料還是感覺,真的很不錯。

也想問一下,為甚麼那麼多種藝術形式,你們會

如此喜歡電影?羅:六十年代成長、當時十來廿歲的人,喜歡文藝也會喜歡

電影。因為當時青年人的文藝風氣相當勁,而電影是一項比較新

的媒體,剛好是文字過渡到電影的年代,所以那時我們同時會喜

歡文藝,也喜歡電影。那時所謂的文藝青年便是這樣,喜歡文學

和藝術。當時年輕人受到很多壓抑,家裡又壓抑,縱使對社會、

政權有很多不滿,卻也不像現時的人罵政府,罵當權者,只能用

一種婉轉方式去表現,這也成就了很多文藝和創作。

面對文化大革命,面對香港一個大暴動,文藝青年起初很徬

徨,對港英或港左不滿,也不能 take side。於是我們在電影裏找

一些論題來講,我們反覆討論《春光乍洩》(Blow Up),因為

它便是說藝術和現實,一個人如何面對一個新的環境,他的徬徨

與虛無,我們看到這一點便不停討論…然後便被人罵了:「大暴

動了,你還在說《春光乍洩》!?你應該有政治立場。」面對這

樣的環境,我也難以抉擇,但有很多自省和自我懷疑。67 年後,

我和一班朋友開始用 8 米厘機,開始拍些短片,表達內心的徬徨

與無助。文藝青年的苦悶,終可在藝術世界找到寄托。

陸:補充一句,卡叔說:「因為喜歡文藝,所以喜歡電影。」

這是對的,但我也要強調,第一映室有著時間上的影響,因為它

提供了很多市面上看不到的好電影,那段時間是歐洲——其實日

本和美國也是——特別多電影文藝創作。一向喜歡文藝的,便自

然會被電影吸引,因為電影這個媒介,是可以用攝影機去寫小

說。現在也是,拿個手機便可以拍,現在很多人也拿手機去拍短

片和微電影,去寫詩也可以的,現在年輕一輩拍的電影,有不少

真的拍得很好,好像詩一樣。那時法國新浪潮和英國的新導演

(德國便遲了十年)他們真的是用電影去創作,不止是拍商業電

影。但是商業電影本身,甚至是荷里活電影,拍得好的時候,即

使出發點是商業,其實也是藝術品來的,不是說你拍藝術片、創

作文藝才是藝術品。如果你出發點是創作文藝,但拍得不好,它

也不是藝術品,而只是一個很糟糕的文藝創作。

曾任《中國學生周報》的社長林悅恒(圖右),將於 2 月 22 日至 26

日,假香港中央圖書館一至三號展覽館舉行「師友書法及手稿展」,

屆時將展出林悅恒書法近作過百件,內容包括「四時讀書樂」(元翁

森作品)、「紫玉書藝」(紫砂銘壺書法)、「茅龍妙動」(龍年書

法)等主題;書體包括甲骨文、篆書、隸書、行書及草書;形式通景

巨幅、瓦當對聯、小字手卷及壓鏡小品等。

19

Page 22: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說到拍驚慄片,有誰及得上希治閣?明明沒鬼、沒怪獸、沒特技 CG、沒血肉橫飛,卻能令觀

眾看得頭皮發麻:會啄死人的鳥群(《鳥》1963 年)、迫陌生人殺人的偏執狂(《火車怪

客》1951 年)、窗前的陰森老婦剪影(《觸目驚心》1959 年)……希治閣是偉大的電影家,

但成功背後還有賴一位才情洋溢的創作夥伴——他的太太艾瑪(AlmaReville)。

導演:沙查謝華斯

主演:安東尼鶴健士、海

倫美雲、施嘉莉祖安遜、

東妮歌莉蒂

上映日期:14/2/2013

《驚慄大師:希治閣》

■ 文:阿角

■ 圖片提供:二十世紀霍士影片

愛美女更愛才女機智冷艷的金髮美女,是希治閣在電影裏投射

的完美女性形像,他銀幕外的靈魂伴侶艾瑪,跟這

「理想標準」倒不一樣:栗子髮色、愛笑,但同樣

充滿智慧,更是大導演創作生涯中不可或缺的軍師。

幾乎希治閣所有的電影,故事、劇本、分鏡、剪接,

通通都會經她過目。她的意見,也是希治閣最信任

的指標(有說他對工作夥伴最好的讚美是:「艾瑪

喜歡這個。」)。

成功男人背後的女人——《驚慄大師:希治閣》

21 20 現在上映Now Showing

Page 23: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希治閣和艾瑪。

她本身亦是個出色的電影人,婚前是電影剪接

師,婚後也繼續編劇的工作,但通常都以不記名的

方式參與丈夫的作品。為了拍攝因為意識大膽而被

電影公司拒絕的《觸目驚心》,希治閣夫婦押上積

蓄自資開拍,結果此片除了大受觀眾歡迎以外,更

是希治閣電影生涯最重要的電影之一:從懸疑緊湊

的風格轉入心理恐怖層面。易服癖、戀母情結、人

格分裂……片末兇手詭異微笑的畫面,到今天依然

震撼。

完美的靈魂伴侶不過,正因為這部電影與他過往的作品、甚至

當時所有電影都不同,《觸目驚心》從籌備、拍攝

到發行都非常艱難,整個過程中妻子艾瑪的支持起

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沙查謝華斯的《驚慄大師:

希治閣》便從拍攝《觸目驚心》期間背後的故事,

聚焦在這對「影壇神鵰俠侶」成熟而深刻的愛情上,

更找來影帝安東尼鶴健士及影后海倫美雲扮演希治

閣夫婦。

拍攝是艱難的,對追求完美、準確的希治閣來

說尤是,例如片中著名的浴室兇殺場面,佔全片只

有短短一分鐘不到,卻拍了整整七天,當中的壓力

可想而知。除了要幫助精神繃緊的天才丈夫達成夢

想外,作為妻子,艾瑪還要常常面對片場中女星對

丈夫的仰慕,還有他一直對美女的迷戀。

當然,沒有人能取代艾瑪的地位。出生只相距

一天的希治閣夫婦廝守一生,直到 1980 年希治閣

逝世,兩年後艾瑪亦隨他而去,留下 50 多部經典驚

慄片傑作,作為二人愛情的見證。

有趣的是,網上找到的艾瑪照片,都看到她旁

邊的希治閣在笑。

21

Page 24: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暴力是甚麼?——文晶瑩

22 22 Interview @ Installation藝人談 @ 裝置藝術

Page 25: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a

兩年前,文晶瑩(Phoebe)在伙炭展出了一

個《重寫歷史》系列,探討性侵犯以及受害

人的狀態;去年,她在伙炭中重做了 Suzzanne

Lacy 1972 年的《強姦是》(Rape Is),並邀

請觀眾寫下他們自己對「強姦是(甚麼)」的

定義;今年,她從這些回應中創作出《強姦是》

系列作品,既是呼應觀眾的聲音,也是探討生

活暴力的一個延續。

■ 文:阿角

■ 圖片提供:文晶瑩

a 《重寫歷史》2011 年

23

Page 26: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香港藝術家、策展人 ,現

為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

助理教授。常以食物、女

性、社會作主題,除裝置

作品外,亦有創作錄像及

網絡作品。作品曾於香港、

台灣、中國大陸、韓國、

意大利、德國、巴西、阿

根廷等地展出。曾獲獎項

及獎學金包括:第六屆香

港獨立短片及錄像比賽公

開組優異獎、香港藝術館

市政局藝術獎、夏利豪基

金會藝術比賽雕塑組季軍,

以及亞洲文化協會獎助金。

文晶瑩 小檔案

溫柔地對暴力說不在去年的展覽中,觀眾除了詮釋「強姦」作為

性暴力的定義外,也有很多人把它擴展到不同層面,

有人寫下「交作品集」、有人覺得政治的謊言便是

「強姦」,Phoebe說:「我覺得觀眾這些回應很有趣,

所以今年也去做一些作品,去回應觀眾。」於是,

她拿了三件備受公眾關注的新聞事件,來詮釋我們

在生活中面對權力與不公,被迫接受種種「啞子吃

黃蓮」之事。

「例如特首選舉:很多人都投了白票,其實大

家都覺得三個也不合格,但最後我們被迫要接受一

個小圈子選出來的特首。」其餘兩件,是去年的國

民教育爭議及李旺陽事件。原來,當別人把說話塞

入我們的嘴巴,其實也是一種意識上的暴力,一種

精神上的傷害,她解釋道:「其實除了『性暴力』,

生活上也有很多其他的暴力,我希望大家會有一個

互相尊重的文化。」

猶如村上春樹用「以卵擊石」來比喻強權與弱

勢 *,Phoebe 亦以脆弱的紙張表達對各種暴力的控

訴:「我會覺得它是我的一種表達形式,其實對於

這種暴力,我便用了一種相反的對比,一種內斂的

手法去表達。」她解釋道,在最初創作《重寫歷史》

時,她把自己的經歷寫在紙上,然後再重寫事件的

結局:「我看著這些故事,便想:該如何去表達自

己的感覺?」同時,由於《重寫歷史》與女性關係

密切(性侵犯受害人多為女性),故她便選擇了剪

紙——一種中國傳統女性藝術——作為媒介:「她

們(傳統上的中國婦女)剪了一些新款式,便會互

相交流,有時會通過剪紙去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感覺。

這種傳統的女性藝術,很適合我去說一些關於女性

的議題。」

(*村上春樹 2009 年領耶路撒冷文學獎時,得獎感言《我永

遠站在「雞蛋」的那方》,說道:「『以卵擊石,在高大堅硬

的牆和雞蛋之間,我永遠站在雞蛋那方。』無論高牆是多麼正

確,雞蛋是多麼地錯誤,我永遠站在雞蛋這邊。」回應對於以

巴衝突的立場。)

與空間對話Phoebe 對女性、社會甚至是食物的題目特別感

興趣,在她眼中藝術每每來自生活:「從自己開始,

自己的身份、自己處於這個社會的感覺,也是來自

於生活。」她覺得,藝術既是一種自我表達,也是

一種社會力量。因為社會本身,便是由人去組成的:

「從個人的事情,其實也可以看見一些社會的現象

或文化,既是個人也是社會。」作品與背景文化、

歷史及觀眾緊緊相連,也是為甚麼她常常以裝置形

式創作的原因之一。

她說,裝置藝術講求作品和空間的關係:「這

個空間不止是一個物理性的空間,還代表了它的歷

史、文化,以及空間內的觀眾、時間。」這一點,

很多時都跟她作品的理念一脈相承:「因為我的作

品很多時除了形式,還有內容 (content),注重脈絡,

所以裝置藝術是較適合我去表達一些意念上的東

西。」

「例如時間,展覽的過程中可以有一些變化,

因為有觀眾的介入,它不是一個固定的作品;有時

觀眾也可以是創作者,整個空間也可以成為作品的

b 2012 年的《重做蘇珊

娜尼斯的作品《強姦

是》》,讓觀眾自行表述他們

對「暴力」的想法和故事,

從而延伸出今年的同名剪紙

作品系列。

c 《強姦是》2013 年

25 24 24 Interview @ Installation藝人談 @ 裝置藝術

Page 27: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一個部份。」裝置藝術,絕非只是比較大型而已,

作品與現場空間的關係,比任可其他藝術形式都強,

也更容易呼應作品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比如說我

這次的作品,我覺得在伙炭擺意義比較大,因為是

回應上次展出觀眾(在這兒)給我的回應。」

靈感來自生活以衞生巾和紅雞蛋作花、以女性私處為形象

的布娃娃、以蛋糕來盛載既甜蜜又傷人的情話……

Phoebe 的作品很多時給人的第一印象是輕鬆的,想

深一層卻殊不簡單。這跟她的性格有關嗎?「我想

做作品一定會跟性格有關。我喜歡簡單、背景卻很

豐富的作品,所以我的作品傾向抽象,希望可以用

一個簡單的方式,留一個想像空間給觀眾。」

她覺得,有時觀眾對作品的想法、意見,也是

創作靈感的來源,帶來一些不同的東西。這種碰撞

與衝擊是有趣的,正如她的學生也會給她很多意想

不到的意念:「其實我也頗喜歡教書。我覺得跟學

生的交往,有時跟他們說一些概念上的東西,他們

實踐出來其實有很多 surprise。雖然這是我份工,但

也是我的興趣。」

「其實創作也是我的興趣。另外還有文化、電

影、電視那些……有時透過這些東西去觀察,也會

給我靈感。我也喜歡行山,這些自然界的東西,亦

會成為創作的來源。」

b

25

c

Page 28: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100 分的小提琴家 —— 寧峰

26 Interview @ Music藝人談 @ 音樂

Page 29: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 文:小米

■ 圖片提供:香港國際室內

樂音樂節 2013

很開心寧峰近年來港演出的次數越來越多。

最近一次,是在香港國際室內樂音樂節,他

與一眾名家比試琴技。作為一位世界級的中

國小提琴家,除了屢獲國際級大獎,寧峰還

真有不少傳奇故事,包括在倫敦皇家音樂學

院以滿分畢業(近 200 年來從沒發生過的

事),以及還是學生身份,第一次參加小提

琴大師梅紐因的巴赫大師班,結果演奏完

畢,被大師走上前擁抱,並說:「幾乎和他

想像一樣完美!」不過這位深具才華的音樂

家,最為人稱頌的,還是他的性情——為人

憨厚,待人謙遜平和,一如他視為學習對像

的 David Oistrakh (大衛.奧伊斯特拉赫)。

27

Page 30: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你在很多國際大賽中屢獲殊榮。請問你參加

不同大賽的心態和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寧:我覺得比賽是有幾種目的。也像買彩票,

靠自己的運氣,和臨場發揮吧。因為你有可能練習

時很好,但臨場發揮差一點點的情況出現。有時是

比賽中其他人的發揮和表現這些未知因素,還有比

賽中評判的個人喜好問題。我覺得比賽有一種很大

的不確定性;一般來說我參加比賽都沒抱著一種得

獎目的,其實比賽對我來說,最重要是鍛鍊吧。

對一名學生來說,學校學到的東西,可能只是

比賽用到的三分之一,甚至是四分之一。比起學生

的練習進度,比賽的進度是一種更大的鍛鍊,需要

在很短時間之內,一兩個禮拜內至少練八、九個作

品。另外,我覺得比賽到現在為止是一種最嚴格的

舞台鍛鍊。對表演專業的學生,他們會經歷的三種

舞台,分別是考試的舞台、比賽的舞台,和音樂會

的舞台。考試的話呢,老師帶著的是一種批判性,

因為老師的目的是要找出你的不足,為了讓你進步。

音樂會則是觀眾花錢買票來欣賞你。但比賽就不同

了,評判是一些很有名的前輩,都是為了找出你的

不足,判斷你的好與壞,這是最嚴格的考驗。我老

師常對我說,將比賽儘可能當成一個音樂會的舞台

吧,但事實上很難做到,這個需要很多的心理鍛鍊。

第二個比賽的目的,我覺得可看作一種學習過

程,因為畢竟你會聽到很多同齡音樂家的演奏,聽

到他們的好與壞,同時比賽的評委,會作出一些簡

批,有時只有一兩句話,但你會從中得到很大的啟

發。第三個,針對我個人來說,當然也是很現實的

一件事,就是得獎後的獎金,因為留學都是很苦的,

經濟上也是很拮据,如果我能得到獎金的話,對自

己的經濟也有改善和幫助吧。

分享音樂路上最令你感動的一個時刻?

寧:可以講很多啊,不如給我說幾個吧。比如

說,剛剛在倫敦上學後,參加梅紐因的巴赫大師班。

當時我剛演奏完,他沒有給我任何評論,只是走過

來,給我一個擁抱。然後過了一個星期,他傳真了

一封信給我,邀請我到德國,在他的音樂會上演出。

這算是比較深刻的一件事。

另一件事,當我在英國考畢業試,當時的系主

任、評委主任的表情很奇怪,很想笑的,但我還看

不出是一種 positive 的笑,還是 negative 的笑。然

後過了幾天,學校把成績單發給我,給我打了一個

滿分,滿分是很難的,因為一般考試得 80 分已經很

難得,90 分已經很少,拿滿分是這間學校這 200 年

來從未有過的。這件事對我也很深刻。再說的話,

便是比賽時得獎的心情吧。

作為一個音樂演奏家,你怎樣判斷如何演

奏作曲家的作品?

寧:我已經畢業多年了,對每一位作曲家本身

的風格大致有一種了解吧。比較籠統來說,就好比

巴羅克時期的作品,揉弦的用法跟浪漫時期肯定是

不一樣的。這個時期的應用是少很多,而且不可有

任何形式的滑音,但在浪漫時期的作品,你可適量

用滑音,而且揉弦可以密一些。又比如說貝多芬,

他早期有一種莫札特風格,中期大部分是一種很重

質的古典風格,但他到了晚期,相對來說他會有一

種自己的風格,特別創作在耳聾之後的作品,大多

為自己創作,沒有想要為聽者寫悅耳的音樂,沒太

考慮觀眾能否接受。

第一點是從客觀的事物來觀察,給作曲家的作

品帶出一種概念。不過,本身音樂的旋律出來時,

相對是感性的,在演出時都是用感性的感受去體會

它。然後要理性的思維與感性的感受兼備。比如說,

我對這樂曲的處理是否符合作曲家的時代和風格,

要理性分析。最終作真正的演奏時,要這樣的去詮

釋和演奏,要音樂感人的話,需要不斷推敲,要把

國際著名的中國小提琴家。

生於中國成都,曾於四川

音樂學院及倫敦皇家音樂

學院學習。於 2006 年贏得

國際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

第一名,又曾獲漢諾威國

際小提琴大賽、伊麗莎白

女皇音樂大賽、曼奴軒國

際小提琴大賽的獎項,以

及希爾國際小提琴大賽的

第一名。他曾與世界各地

許多知名樂團合作,並與

著名指揮尤洛夫斯基、梵

志登、艾爾達爵士等合作,

其中最為人樂道的,是與

布達佩斯節日樂團及名指

揮家費殊於 2010 年的中國

巡迴演出。他現時定居柏

林,使用的小提琴是製琴

名家格雷納的作品 (2007

年波恩製 )。

寧峰 小檔案

28 Interview @ Music藝人談 @ 音樂

Page 31: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音樂處理得很感人,聽起來觀眾很感動,是否應這樣

處理,是否過火,這些真是需要一種平衡的。

你自己最喜歡的作曲家是誰?又喜歡演奏那

位作曲家的作品?

寧:這是非常難講的,因為每位作曲家都有自己

的風格,就好像中國有這麼多地道特色的菜,你最喜

歡吃哪一種菜?如果就小提琴協奏曲這範圍來講,我

會選貝多芬的小提琴協奏曲,從作曲家方面來說這個

真的幾乎沒得講。

你的演奏有沒有說受到哪位音樂家的影響?

寧:從一個學生的學習經歷來講,那最大的影響

肯定是自己的老師,這個是一定的了。尤其是我在英

國的老師 Andrew。對於從沒有見過的小提琴大師來

說,影響過我的有兩位,一位是 David Oistrakh(大

衛.奧伊斯特拉赫)和 Jascha Heifetz(雅沙.海飛

茲)。至於哪方面的影響很難說得具體,我只是憑一

些錄音或少量的錄像聽他們演奏,只是一種潛移默化

的啟發,很難用言語去形容出來。

你在音樂方面有甚麼夢想呢?

寧:這個是簡單的,我希望盡自己努力把小提琴

做好。每個人的能力都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可能記住

作品的能力比你好,要我跟別人比的話是比不了的。

我只能跟自己比,盡自己的能力今天比昨天好,明天

比今天好,然後呢,因為我自己很喜歡音樂,我想從

音樂中感受很多,然後我想用自己雙手,把我這種感

受傳達給觀眾。

除了音樂,你還有沒有其他興趣呢?

寧:我挺喜歡照相,也喜歡做飯呢。

29

Page 32: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知識改變命運?——《中國門》

30 30 Interview @ Film藝人談 @ 電影

Page 33: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政府宣傳片大喊「求學不是求分數」,但不論

喜歡與否,分數本身有其意義。透過努力讀書,

不論出身的莘莘學子都能一起競爭,以成績論英

雄,以知識改變命運…… 至少,本來是這樣的。

今時今日,單靠個人努力改變命運愈來愈難。

在紀錄片導演王楊的作品《中國門》中,我們

看見城鄉間高不可攀的門檻,看見社會制度畸

型的絕望,還有,在孩子身上僅存的一絲希望。

■ 文:阿角

■ 圖片提供:CNEX 香港

31

Page 34: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教育是努力的方式「我覺得教育是一個跟每個人的生活、人生都

有關係的東西,每個人也有自己的教育經歷,不管是

多還是少。」王楊說,他起初想拍一個以教育為主題

的影片,怎料卻發掘出一個關連整個社會的問題。

會寧,一個曾被稱為「全世界最不適合人類生

存」的區域,雖為農村,但土地貧瘠,教育資源自

然不多,卻同時是中國著名的高考(高等學校全國

統一招生考試)狀元縣,大學升學率傲視同儕:「他

們(會寧居民)有一個傳統,就是非常希望孩子能夠

考出去,通過考試離開這個地方。」早上五時半上

課、天天埋首書堆、在操場自發群讀的會寧學生們,

背負著整個家庭的希望,背負著擺脫貧困的夢:「這

樣就很好理解了,這些動力來自哪裏?這些孩子為

33 32 32 32 Interview @ Film藝人談 @ 電影

a

Page 35: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中國導演、影評人、策展

人。2007 年 創 立《 青 年

電影手冊》系列圖書,擔

任主編至今。同年創建王

楊電影工作室及「收割─

電影制作小組」,希望通

過紀錄片記錄當代中國的

現實。作品包括《地上空

間》、《寂靜之聲》、《畢

業生》以及《中國門》。

王楊 小檔案

a 會寧的學生們為預備

高考,整天埋首書堆

中,唸書、背書。王楊說:「當

然我不敢去打擾他們的學習

生活,因為他們的學習節奏、

生活節奏非常的快。這讓我

覺得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它

的反思性必須要通過影片來

呈現,所以那個時候就覺得

需要拍了。」

天還未亮,縣城高中的學生們已經在苦讀。無數的學生和家長

把希望投向教育,為了能改變自己的人生,通過考試走進城市

的大學。北京,一位來自農村的大學畢業生面臨一次重大的抉

擇,是留下還是離開?上海繁華的夜景如夢似幻,一位音樂學

院的畢業生談起初入社會的阻力;高級早教機構裏,孩子稚嫩

的臉上充滿了疑惑。新式教育向孩子們提出新的期盼,黃浦江

上夜航的船隻已悄悄遁入幽深的黑暗。

有關《中國門》:

甚麼要改變,就是要離開這兒。」這個想法,令他

首次踏足會寧,了解學生、老師背後的想法和故事。

最初他打算拍會寧學生整個高考的過程,愈發

掘卻愈發現,背後的問題比想像中還要根深蒂固,

同時也是整個中國的故事。「我們身邊有很多來自

農村的、來自貧困地區的孩子。事實上,我的生活

中已經看到過很多了,但我覺得最難過是…… 因為

社會發展不夠完善,存在很多社會問題,這些孩子

出來以後,面對的東西我是清楚的,可是他們是不清

楚的。那時候我就想,可不可以利用我的攝影機——

我的眼睛——去幫助這些孩子去看一看,未來他們

可能面對的社會現實是甚麼 」於是他去了北京,拍

來自農村的大學畢業生: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住

在使費高昂的城市裏,為去或留苦苦掙扎。

一種奮鬥的無效為甚麼會找不到工作呢?不是因為表現不夠好,

而是因為家裏沒有人脈。「知識改變命運」這句咒

語,在這兒失效了:「社會慢慢形成一些社會資源

分配的問題,出現一些既得利益的階層,這些階層

佔有資源和人脈,所以在社會不夠公平的狀況下,

反而變得更加不公平。不公平會帶來很多別的問題,

比如說人尊嚴的缺失,包括社會階層之間的仇恨、

衡突……這兩個地方走完以後,其實我內心很沉重

啊,這個沉重甚至超過我在會寧看到的東西,因為

這預視了一種奮鬥的無效。」

「回來我就想,這已經不是教育的問題了,

事實上它反映出來的是,中國大陸的社會有某種斷

裂。」但比起讓影片流於一種指控、憤怒,王楊更

關注的,是人心裏的狀態。然後他到了上海,看看

中產階層的狀況:比較富裕,是否便不受這場消磨

戰的拖累?「雖然他們零到四歲就接受早期教育,

一開始就用美式英語教學,但我覺得他們普遍內心

也有一種非常沉重的東西,這種沉重也是一種壓力

吧,是一種內心的惶恐和不安。」對不公平懵懂的

人注定要失望,知道的人更深怕落後於人,這個戰

場誰也逃離不了,這是一種絕望。

是絕望也是希望不禁問,王楊自己對此悲觀嗎?他引用魯迅《希

望》一文中最後一句話回答:「絕望之為虛妄,正

與希望相同。」是絕望也是希望,不止是所謂的有

危才有機,而是察覺到問題本身,才有改變的可能。

「我後來在剪接的時候在想,一個影片一定要

有一個意像,那我想到底是甚麼。我閉上眼睛、反

覆的覺得還是會寧的孩子在天還沒亮、五點半的時

候,拿著手電筒去上學,這一個鏡頭、手電筒微微

的光芒。」黎明前是最黑暗的,但漆黑中還有希望。

不過,改變不是單靠等待就會出現,而是需要很多

的努力、推動,這也是他對《中國門》的小小寄望:

「我個人來說覺得:確實是絕望,這個絕望是肯定的,

確實是有問題。因為紀錄片就是對社會問題的一個反

思和理解,批判是一定有的。但我想避免一種直接

的批判,這往往會流於一種憤怒,一種對抗的東西。

拍這個是一種退一步的心態:我發現這個問題,但

我有這個希望在,但這個希望是來自批判本身的。」

如果成年人的世界令人失望,那真正的盼望在

哪兒?王楊把電影分為過去、現在與未來三個部份,

會寧孩子的苦讀是「過去」,北京大學生的徬徨是

「現在」,上海學前教育的催谷是「未來」,彼此

環環相扣。不過在他心目中,真正的未來,在於這

些將會成為社會棟樑的孩子。「但最後(影片)從

上海回去會寧的時候,其實未來是在會寧這些年輕

的孩子身上的。」

33 33

Page 36: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我的偶像The Pancakes

35 34 34 Interview @ Music藝人談 @ 音樂

Page 37: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 文:阿角

■ 圖片提供:The Pancakes

很 多 人 記 得 The Pancakes 是 麥 兜 動

畫的 Miss Chan Chan,或是近年的首

本名曲《我容易中六合彩嗎我》,甚

至早前在電視上熱播的廣告歌《笨

nana》。稱她為偶像,不僅是粉絲們對

她的稱呼,而是她真箇是我中學時期

的偶像。在懵懂無知的中學時期,看

見這個女孩子,一手包辦作曲、作詞、

樂器、唱歌、編曲、錄音、出碟,是

很令人仰慕的。也許,當把喜愛的事

變成了工作,是總有點點令人羡慕的。

35

Page 38: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志

戟:The Pancakes

△:最初為甚麼會學結他、開始自己作歌?

戟:其實學結他之前已經想夾 band,因為有很多

喜歡的喜歡的樂隊,所以自己也想組一隊樂隊。但

夾 band 不是要唱歌,便要識玩樂器,我從小音樂堂

的成績也不好,便沒想過可以做主音,所以一定要

找些東西來學。打鼓好像很貴,我小時候又不懂聽

bass 的聲音,唯有學結他。學了才知道原來懂得寫

歌,所以便開始了。

△:你甚麼時候發現自己其實也可以唱?

戟:其實也不是覺得自己可以唱。如果很客觀地去

說,其實我的唱法是很不入流的。因為我自己一個

人做,所以我不需唱得很好才可以唱。如果是一隊

band,你會覺得只有唱得很好、或者有很吸引人的

特質的人,才可以做主音。或者一個歌星,其他人

b 以前 The Pancakes 會

介意別人喊她的本名,

現在已不介意了:「我覺得一

個人其實是會不斷轉變的,

可能我十年前介意,其實我

現在也不介意了。或者可能

以前不介意,現在又介意。」

便期望你唱得好。

但當我不覺得我是歌星,或者不是一隊樂隊的主音

的時候,一個人做晒所有嘢,便不需要做得很好才

可以唱。我現在也不覺得自己做得很好或者改善了。

或者可以這麼說,因為我沒有隊友,所以我不用唱

得很好,其他人也不會說:「她唱得很渣,踢走她。」

我只需要跟自己交代,所以我覺得沒有所謂。

△:通常你作曲的過程是怎樣的?

戟:一路在學結他、彈 chord 的時候,便有些旋律

在我腦中出現,於是便開始寫旋律。其實到現在這

一刻,我亦不敢肯定自己懂不懂寫歌。因為有很多

歌是在很小的時候聽過,或者只聽過一次,可能潛

意識中記得而自己也不知道。我很怕自己原來沒有

作曲的能力,只不過是把別人的歌抄出來。

香港一人樂隊、獨立唱作

人,2000 年推出首張唱片

《les bonbons sont bons》

至2011年的《腦殘遊記》,

已出版了九張大碟。曾經

憑《麥兜菠蘿油王子》的

主題曲《咁咁咁》獲第 24

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

創電影歌曲,作品亦為多

個廣告所採用。此外,她

亦曾創作短片《尋找真愛》

及散文集《班門弄戟》。

小檔案The Pancakes (Dejay)

a 沒有簽名會、握手會、

抱抱會,取而代之是

The Pancakes 在 Facebook

上與近二萬位「隊友」生活

化對話,她說:「因為這在我

控制範圍以內,我喜歡說話

就說話,我喜歡不說話便不

說話。我亦可以選擇說些甚

麼,完全沒有我跟人面對面

的問題。」

a

b

37 36 36 Interview @ Music藝人談 @ 音樂

Page 39: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近年可能用得太多彈 chord 來寫歌這個方法,開始久

不久會不用樂器、哼一兩句歌出來,喜歡的話才發

展這首歌的其他部份。有很多廣東歌反而是有詞才

有曲,所以可能有人聽到後便覺得很「夏金城」、

很「尹光」。其他時候,歌詞通常之後才決定。但

在寫歌時,偶爾會有很零碎的字不知為甚麼出現了,

便會看一看沿著這些字,會否令我想寫一個 topic。

△:起初你做英文歌為主,但好像上一隻

碟《腦殘遊記》大部份也是中文歌,為甚

麼會有這個轉變?

戟:其實開頭寫英文歌,是因為我覺得自己不會懂

得寫中文歌,覺得寫中文歌很難。但「群得」謝立

文(麥兜作者)多,便開始有少少影響到我喜歡寫

中文歌。

中文歌跟英文歌對我來說,永遠是不可以互相取替

的,兩種語言對我來說有不同的意義和功能。不過

好像買了新玩具回來玩——一直沒寫中文歌,突然

開始寫便會寫餐飽。我覺得既然有一隻全部也是英

文的碟,不如也做一隻全部也是中文的碟。但不等

於我從此由英文轉去中文,因為兩樣語言對我來說

也很重要。

△:你的旋律很開心,但歌詞悲觀的比較

多,為甚麼呢?

戟:其實寫英文歌我便會寫一些悲觀點的東西,中

文便會寫一些開心一點、奇怪一點、勵志一點的東

西。因為英文不是我的母語,直接去說一些不開心

的東西,便沒那麼赤裸。但用中文的時候,我覺得

中文跟廣東話有它得意的地方,適合拿來寫另外一

些東西。而勵志來說,當我、當大部份聽眾也是說

中文的時候,用中文來寫好像有作用一點。

音樂方面,可能我自己「渣」,其實我也想寫一些很

傷心的音樂,但因為我不懂得做,所以便變了很開

心。因為我只懂得作開心的歌,其實開心的歌很容

易做,只要你做一些簡單的東西,便好像很開心。

△:你最想做到的音樂是怎樣的?

戟:其實我一開始也打算做 pop,英式流行曲,一

隊 band 嘈嘈地那些。我以前是想這樣做,不過我做

不到,所以便沒做。

有錢便會試,因為這些東西是我一個人做不了的,

可能要找一些適合的人回來。但是也有一個成本在,

假如未中六合彩……可能我也會有足夠的錢,但捨

不捨得是另外一回事。比如說,可能我不會捨得用

賣一千隻碟賺得的錢來做這件事。

△:當初為甚麼會想組一人樂隊?

戟:其實我性格不是很適合跟別人夾 band,因為我

一來很心急……一隊 band 基本上有三、四個人,要

約時間夾 band 不難,但如果要夾時間做一件事出來

是很難的。比如說要做一隻唱片,如果次次也要等

大家有時間,便可以拖很久。我覺得一個人可以很

快攪掂,因為不用約,隨時也可以做。第二是,我

不是很擅於表達自己的意見,比如一班人的時候,

我會不敢把自己心裏的想法表達出來,亦不夠膽去

反對其他人的東西,即使我不喜歡也好。加上我實

在有太多自己的想法,如果其他人在,他們一定會

做一些我不喜歡的東西,所以我便喜歡一個人做。

△:有沒有一些東西你現在很想做到?

戟:我很想發達囉。其實這麼多年,雖然我可以用

音樂賺到錢,但始終是心態問題,我不會很「豪」

地做製作,賺到的錢我會留給自己,不會去做一隻

很貴的碟,或者一個很正的 concert,因為常常都怕

把錢花光。如果做一些自己真的很想做的東西,無

論是人力物力,一定需要錢的。但以我現在賺錢的

方法,便不捨得這樣用,所以唯有發了達,突然間

有很多錢,一世也花不完,才會夠膽用。在香港你

連間屋也沒有,便會想:如果一天我駛晒啲錢,便

連屋也沒得住了!所以我才覺得錢是這樣重要,因

為連自己住的地方也未搞掂。

37

Page 40: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39 38 Interview @ Contemporary Art藝人談 @ 當代藝術

張頌仁 在西方舞台建立中國的想像

Page 41: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 文:小米

■ 圖片提供:Sutton PR Asia

張頌仁說,自己小時候已喜歡藝術,卻沒有走藝術家這條

路。「我覺得藝術最重要,是令人有一種新的想像,新的開

心,新的興奮。」雖然他在美國唸的是數學和哲學,對中國

文化藝術始終有種情意結,喜愛思考有關藝術的事情。所以

最終是「入了行,先寫藝術家介紹,然後寫藝評、成立漢雅

軒、做策展人」。「因為香港的藝術平台太少了,所以有畫

廊可以辦展覽,變相有一個身份。」一切是如此順理成章,

自策劃「星星十年展」、「後 89:中國新藝術」系列展開始,

往後的展覽俱成了一個個支援中國藝術家的重要平台,讓世

界看見中國當代藝術的價值,他也成了重要的藝術推手。。。

張頌仁熱愛儒家文化,他

的個人項目「嘉禮堂」,

就是為了推動儒家文化中

的禮樂文化。他透露今年

將和城大合作,拍攝關於

三禮:《周禮》、《儀禮》、

《禮記》三本書的內容。

39

Page 42: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41 40 藝人談 @

Interview @

Page 43: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著名策展人,中國美術學

院客座教授,漢雅軒畫廊

藝術總監,香港亞洲藝術

文獻庫聯合創辦人,國際

藝術批評家委員會(AICA)

香港分會聯合創辦人。自

1990 年代以來,張的文化

思考與策展實踐推動了中

國當代藝術在國際上的發

展。張頌仁的策展專案包

括:「後 89:中國新藝術」

系列展、1994 聖保羅雙年

展 中 國 特 展、1996 聖 保

羅雙年展中國特展及香港

館、2001 威尼斯雙年展香

港館、「文字的力量」系

列展、「幻影天堂:中國

新攝影」展、「開放的亞

洲:2005 威尼斯國際雕塑

年展」、「黃盒子:當代

藝術與中國空間」系列研

究計劃、「2007 聖保羅建

築雙年展」、「漆藝的精

神空間」及 2008「第三屆

廣州三年展:與後殖民說

再見」等重要藝術活動。

張頌仁 小檔案

讓世界看見中國當代藝術的價值「我當時發現,無論香港或台灣,有些藝術家

絕對可以在國際舞台站得穩,但他們卻又做不到什

麼」。這種弔詭的狀況令他不斷思考文化政治、資

本主義,以及殖民機制等問題。「我覺得最可悲的,

就是當時大家以為在西方定位,才算是有地位的藝

術家。即任何一個亞洲或香港的中國藝術家,想做

藝術時必先將自己變成一個西人的想法。」

基於這個複雜的問題,廿多年前的張頌仁決

定要先從解決創作人的心結開始,這也成了他成立

漢雅軒的契機。「我想將亞洲藝術家,放在重要的

西方平台,當大家平起平坐,才開始對話,才開始

各式各樣的角逐和鬥爭。」成為佳話的,就是當

日香港漢雅軒還未開業,他在海外搞美術館的 solo

show,便首推香港陳福善和台灣朱銘的作品,可見

他獨到的藝術眼光。而漢雅軒在本港所舉辦過的展

覽,就曾被本土藝評人喻為「有公立博物館的質素

和推動作用」。

以藝術推動中國文化但張的眼光相信比公立博物館走得更前吧。比

如「後 89:中國新藝術」,在 1993 年舉辦,先後

在澳洲、美國、加拿大巡迴展出了五年,成為西方

社會認識中國當代藝術的一扇窗。「其實我覺得做

策展,首先對藝術必須有一些想法。而我覺得,通

過新藝術,我可以知道這個世界是怎樣的。」這也

是他對美術史有興趣的原因——能助他開通現在擁

有的東西,也更了解這個時代和文化。

張頌仁多年來忙於將藝術放在國際平台,近十年

做更多的,卻集中思考中港台的關係,以及對文化及

未來的想像。比如最近他成了《Hong Kong Eye 計劃》

香港方面的唯一策展人以及出版物的編輯,目標是

帶本土藝術家作品走進國際藝術殿堂,但他今次把

視野放得更遠一點 ﹣為香港建立一個文化地位。

「我的角色,主要是召集一些專家來,找他們

推薦所有香港當代藝術家。」在當中他也親自揀選

了十個重要藝術家,「雖然這十個人大部分也過身

了,有幾個甚至或不可視為當代藝術家,比如宣統

皇帝的老師。」不過他覺得,基於香港作為一個文

化點、要推展至外國來看,香港當代藝術的價值,

也不能單從幾個年輕藝術家所做的新作品便看得出

來。

「我想,要建立一個這樣的地位,才可將中國

現代文化的論述方式扭轉。其實中港台三地,最現

代的是大陸,因為他們曾經有一個很極端的改造文

化計劃(文革)。」而香港那時候是一個殖民地,

自然成了一個可以透氣的地方。「香港提供了一個

共同平衡的實驗空間。我們的前現代、早期現代,

到民國,到極端現代,到後來的資本自由主義,香

港通統也有。」他主張,要建立香港的地位,必須

先去推出在香港文化上有表現的人物,才可作為重

新促使中台兩地,改寫他們對中國現代文化論述的

觀點。

新一代藝術家:抗拒國家民族論調問張頌仁對香港新一代藝術家有何看法,他覺

得他們跟台灣或大陸的分別,是香港那種對國家民

族論調的抗拒感,「社會普遍上對國家有一種抗拒,

即使對台灣的也有。有人說這是因為殖民教育的影

響,我覺得不單如此。這個國家觀念,無論對民國

或共產,其實是一種所謂新潮二十世紀一個國家的

想像。但這兩種其實都不屬於傳統的中國,於是香

港對這兩種都有保留,但他們對以往朝代的中國卻

也不太了解。不過他們都以一種比較開放的態度來

看。我覺得香港藝術家對於不同的極端的東西,反

應比台灣或大陸不一樣。」

問張頌仁,他的藝術眼光

是怎樣鍛鍊的?「藝術是

主觀的,因為審美首先是

主觀的。你也必須了解自

己喜歡或不喜歡。然後我

相信這也需要知識的培養,

也經過鍛鍊,然而所有鍛

鍊還是由從直觀開始。我

覺得很多藝術家開始時也

不知自己為何喜歡藝術,

總言之要靠自己摸索。」

張頌仁覺得,一個藝術家能否成功,很講運氣:「我覺得最重

要是好運。第二是他本身有執著的東西。無論憤怒、仇恨、歡

樂,他一定要有一些很執著的特質,不能放開的,並只有通過

藝術才能解決的。這種人才能成為真正的藝術家。」

41

Page 44: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不想神化陶康瑞(Conrad Tao),但他的音樂才華卻叫人吃驚:一歲半坐在鋼琴前彈兒歌,

四歲在獨奏會表演,八歲和一班年紀比自己大很多的樂師演出協奏曲…這位不是生於音

樂世家的天才少年,卻擁有如莫札特一般的驚人天賦。自十一歲起周遊列國,與世界一

流的樂團和指揮家同台演出,最怕,卻是被人喚作「音樂神童」:「這稱呼令我很不自

在啊,幹嗎要暗示我超出了本來的年紀?我還很年輕,我還需要累積很多經驗啊。」

「還未決定是否當音樂演奏家」真的,Conrad 還不過十八歲。他與一般年輕人無

異,平日喜歡看書,還有上網。但十八歲可以做的事

其實相當多:他已兩度與猶他交響樂團合作,又舉行

過歐洲巡迴獨奏會,也在墨西哥、巴西和波蘭與當地

樂團演出,以獨奏鋼琴家身份合作過的樂團有費城樂

團、俄羅斯國家樂團、巴爾的摩、達拉斯和三藩市交

響樂團…「不過說真的,我還未決定我的人生必須要

當一名音樂演奏家。我覺得現在還未是時機,或許這

樣說,我希望這一刻永不要來臨,於是我便可對人生

永遠有一點不確定,也可以常常去找答案。」

年輕嘛,當然不希望生命這麼快被定型,總想著

還可怎麼再拉闊自己。其實 Conrad 除了專心鋼琴,也

拉小提琴,並且作曲。不會太多心?「我只是容易感

到悶,也怕自己就此滿足了。可以同時做這做那,我

覺得剛剛好。又正如我現在同時在茱利亞(音樂學院)

和哥倫比亞(大學)讀音樂。我想,我不是要怎樣平

衡自己,我多猜想他們之間可以怎麼『合作』。」

當陶康瑞遇上莫札特

陶康瑞:「音樂是一個抽象的空間,

與它聯繫的經驗是不能言傳的。」

■ 文:小米

■ 圖片提供:香港管弦樂團

43 42 Imagination創意學堂

Page 45: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雖然鋼琴才是「本修科」,但 Conrad 的小提琴水準,

是那種「八歲贏得了沃爾格林全國協奏曲大賽」的。至於作

曲,一年前港樂便委約他創作,一首《盤古》由剛擔任港樂

新總監的指揮大師梵志登作全球首演。但 Conrad 的作曲資

歷可推得更早 ﹣除了是連續八年莫爾頓.古德青年作曲家

大獎得主,也曾擔任芝加哥閣樓音樂會系列駐場作曲家。他

的第二弦樂四重奏,便由布魯克林室樂之友委約創作。「其

實我五歲時已開始有正式的作曲訓練了。一次一隊弦樂四重

奏演出我的音樂,我記得我的想法是:它聽來比我預期的好

啊。這些年來,這種感覺,幾乎也是我每次聽到自己寫的曲

子的反應。」說來不是不習以為常的。

「最開心就是趕著去演出」提起 Conrad 的演出經歷,很多人也知的一次,就是去

年他只有一天時間去準備代替洛提演出獨奏會,結果嗎?是

得到很多讚譽了。「其實我覺得作為一個音樂家,最開心就

是趕著去演出,並知道沒有兩個演出是相同的。不過也有最

難的,就是要不間斷去作自我定義了。」對於二月頭即將和

港樂並梵志登演出莫札特的樂曲,有甚麼想說嗎?「今次我

演奏莫札特的音樂,我會嘗試以一種直接、單純的感覺來彈

奏,我想這也不能避免帶點懷舊的玩味吧。」

十八歲美籍華裔鋼琴家,

曾被《音樂美國》雜誌樂

評人盛讚為「我所見過的

天才兒童當中,最令人振

奮的一位」。他是 2011 年

吉爾摩藝術家大獎得主,

也是唯一一位獲選為《福

布 斯 》「30 Under 30」 青

年領袖的古典音樂家。 陶

康瑞於 2011 年獲選為美國

總統藝術學者,又獲美國

國家藝術發展基金會的「年

輕藝術」計劃頒發音樂金

獎。他現於哥倫比亞大學

及茱莉亞音樂學院攻讀音

樂,於茱莉亞接受鋼琴訓

練、於耶魯大學學習作曲,

又曾於茱莉亞學習小提琴。

陶康瑞 小檔案

談 及 Conrad 最 喜 愛 的 作

曲家和作品,新人類的口

味充滿變化,他說最近喜

歡 的 有 Michael Gordon 的

<Trance> 和 Laurel Halo2012

唱片 <Quarantine>。

43

Page 46: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藝術不能言之無物。」

安迪華荷:WHY NOT?

安迪華荷絕對是近代影響力最大的

藝術家之一,不是因為他有多深奧難

明,而是他有多直接淺白。你甚至不

需要看「明」他的作品:金寶湯畫像、

女星肖像、運貨紙箱的複製品、對

帝國大厦長達八小時的凝視、連綿

不斷的吻——他要你看的,就是事

物本身,事物本身就值得我們讚歎。

去年是這位天才逝世的 25 周年,本

地兩個展覽便從不同領域出發,走進

華荷既反叛又有趣的「普普」世界。

8:05:00

■ 文:阿角

■ 圖片提供:香港藝術館、

Osage Art Foundation

a Andy Warhol《Empire》1964, 16mm film, black and white, silent, 8 hours 5 minutes at 16 frames per

second

© 2012 The Andy Warhol Museum, Pittsburgh, PA, a museum of Carnegie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Film still courtesy of The Andy Warhol Museum

a

45 44 Exhibition展覽全紀錄

Page 47: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商業藝術 --> 甚麼是藝術?香港藝術館「安迪華荷.十五分鐘的永恆」展

覽,回顧了這位天才一生的創作歷程。大學畢業後,

像很多同期的藝術家一樣,安迪華荷做了很多商業

的圖像設計,成為一個非常成功的商業插畫家,其

中為 I. Miller 公司繪畫的鞋履更是大受歡迎。不過,

他的才華絕對不止於此。

六十年代起,他開始了「普普藝術」的創作,

把日常生活裏出現的東西變成藝術:每天的午餐《金

寶湯》、性感女神《瑪莉蓮.夢露》,還有一次,

他製作了一批印上 Brillo(美國肥皂品牌)商標的木

箱——外表跟運送這些肥皂的紙箱完全一樣——然

後嘗試在展覽上賣出,想當然,那時沒有甚麼人願

意買,但以大眾牌子來創作,明顯已是他的特色。

華荷的肖像作品很多,因為他喜愛派對、喜愛

為朋友拍照,也得到很多名人肖像畫的委托。他的

作品通通有價有市,利用這一點他創作了「時間囊」

系列:把日常物件,書信、雜誌、照片甚至藝術作

品用紙箱密封起來,打算將來出售,買家事前則完

全不知道自己會得到甚麼。今天,觀賞著玻璃箱內

的雜誌、字條、行李牌……「甚麼是藝術?」這位

藝術頑童向我們拋出了一個非常弔詭的問題哩。

華荷的電影工廠幾乎人人都聽過他的「15 分鐘成名論」,這

句說話與當時冒起的電視媒界不可分割,而他本人

在八十年代亦製作過兩個電視節目《Andy Warhol's

TV》及《Andy Warhol' s Fifteen Minutes》。

自小為電影著迷的他,在六十至八十年代間拍

了 650 部電影,觀塘 Osage 的展覽便展出了當中部

份作品。這些作品與他的畫一樣直白,甚至有點太

直白:把詩人 John Giorno 5 小時 20 分鐘睡眠直接

搬上螢幕的《Sleep》、由接吻片段組成的 1 小時長

片《Kiss》、一鏡直落拍攝帝國大厦 6 小時(後來更

慢速播放成 8 小時)的《Empire》、以一黑一白畫

面呈現人物日常活動的《Chelsea Girls》……

華荷電影的主角(如 Nico、Edie Sedgwick)大

都是他現實中的好友,他稱他們為「Superstars」。

作為派對動物,華荷常常邀請巨星好友、文化人到

訪他的工作室「銀色工廠」(Silver Factory),而

他們也成為了他一系列黑白短片《Screen Test》的

主角:Bob Dylan、Susan Sontag、Ondine……在攝影

機的凝視之下,他們的名人光環竟褪去一點點了。

「我的畫、我的電影和我本人表面看起來是甚

麼,那便是我,沒有甚麼藏在背後。」他曾如此形容

自己。(Just look at the surface of my paintings and films

and me, and there I am. There's nothing behind it.)

b 安迪‧華荷《$ (9)》

1982, 網印紙板本

Collection of The Andy Warhol Museum, Pittsburgh© 2012 The Andy Warhol Foundation for the Visual Arts, Inc./ Artist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c 「記得到霍震霆和朱玲

玲的『城堡』與他們下

午茶」安迪‧華荷《時間囊

-23》中包含了他到香港旅遊

時的便條、地圖、旅遊書等。

Collection of The Andy Warhol Museum, Pittsburgh© 2012 The Andy Warhol Foundation for the Visual Arts, Inc./ Artist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d Andy Warhol《Sleep》1963, 16mm film,

black and white, silent, 5 hours 21 minutes at 16 frames per second© 2012 The Andy Warhol Museum, Pittsburgh, PA, a museum of Carnegie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Film still courtesy of The Andy Warhol Museum

e Andy Warhol《Screen Test: Bob Dylan》

1966, 16mm film, black and white, silent, 4 minutes at 16 frames per second© 2012 The Andy Warhol Museum, Pittsburgh, PA, a museum of Carnegie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Film still courtesy of The Andy Warhol Museum

b c

d

e

45

Page 48: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小時候每逢天后誕,家旁邊的空地也會搭起一座戲棚,演出神功戲酬神,棚

外聚集一個個小攤檔,當母親看戲時,孩子便拿著麥芽糖、風車穿梭其中,

這總有點令人懷念。今年農曆新年間,戲棚氣氛也將重臨廣東道,讓我們等

待戲曲中心落成以前,也別忘了在竹棚間聽著「督督督撐」、走走跳跳的日子。

民間智慧傳統戲棚以竹枝、木條、木板及鋅鐵皮搭成,

搭棚師傅只要預計好座位數目(如西九大戲棚便能

容納 800 人),打好腹稿,便可動手興建,需時大

概一至三星期。為月底西九大戲棚設計空間概念的

建築師林偉而 (William) 坦言,其實戲棚建築本身已

很美,不過今年為配合新年的喜慶氣氛,參考了中

國古代建築,鋪上橙色棚頂,與棚外的市集及展覽

空間融為一體 :「我們用了一些中國傳統建築的概

念,做了一個好像『墟市』的環境。所以除了戲棚

以外,還有展覽和市集的部份,中間還有一些像平

台的獨立建築,變了一個建築群,讓參觀的人除了

來看戲以外,還有一個豐富的活動場所。」

—— 西九大戲棚 ■ 文:阿角

■ 部份圖片提供:西九文化區管理局

47 46 Traces舊日足跡

重溫戲棚舊夢

Page 49: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香港著名建築師,參與過

多個公共藝術裝置項目。

裝置作品包括《彩燈大觀

園》、《動感之娛》、《竹

梯》、《春秧街》、《遊亭》

等。曾參加威尼斯國際建築

雙 年 展(2006 年 及 2010

年)、香港及深圳城市/

建築雙城雙年展(2007年、

2009 年及 2012 年),作

品亦曾於成都、香港、美

國及荷蘭展出。

林偉而 小檔案

戲棚建築中間無柱,只靠竹橫樑構成拱形,透

過精巧的力學原理支撐整個棚,十分堅固安全。底

部以斜坡設計,座位愈後愈高,讓觀眾看戲時無遮

無擋,體現民間智慧。William 希望,這次能夠原汁

原味地把傳統戲棚帶到公眾眼前:「其實戲棚真的

很靚。現在香港地愈來愈少,搭如此大型戲棚的機

會也愈來愈少。所以我也希望把入戲棚看戲的經驗,

以有少少懷舊的方法呈現,讓人們,特別是年長一

點的人,來到會覺得:當年的戲棚也是這樣搭。」

他覺得,其實戲棚建築也有很「現代」的地方,例

如現在我們講求環保概念,其實竹棚的材料完全可

以循環再用,搭建過程也快速省時,零破壞,零噪

音,這些都很值得今天的建築師借鏡。

竹的趣味「 我很喜歡用竹這種材料。」 Willaim 過往也

做過不少以竹為材料的裝置作品,如 2003 年的《彩

燈大觀園》、2011 年中秋展出的《動感之娛》、曾

參加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竹梯》等等,除考慮到

展期較短以外,也是因為竹棚的環保特性:「我覺

得整個自然環境愈來愈多污染,建造業也產生很多

廢料。一些看起來比較原始的建築元素,反而很值

得參照。為甚麼我們每個建築都要有玻璃幕牆?為

甚麼每一幢都要是封閉的?當我們把竹棚技術帶到

國外,當地人其實很感興趣,也令他們感到香港文

化特別的地方。」事實上,戲棚不只是嶺南的獨特

文化,竹棚現在也幾乎是香港獨有的風景了。

不只是老一輩,其實年輕人對傳統文化也很感

興趣,所以他期望這次西九大戲棚能夠帶來一種完

整的體驗,大家除來這兒看大戲以外,也會逛逛市

集、看看戲棚:「希望人們不是只為睇戲才來這個

地方。尤其是過年可能放很多日假,希望大家把握

這個機會來參觀一下。」

a 10 名 搭 棚

師傅將利用

1000 條 杉 木 及 過

萬支竹,預計在兩

個 多 星 期 的 時 間

內,搭建今年的西

九大戲棚。戲棚將

包括 800 個座位及

舞台設施。a

47

Page 50: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欣賞及贊助刊登

PACE Publishing Ltd

創作:劉機雪性別 : 女年齡 : 20原居地 : 香港身份 : 學生

作品:《瞬逝》 形式 : 攝影 呎吋 : 8R( 每款 )

賜教鼓動作品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

* 原創者 - 姓名、性別、年齡、原居地、身份(學生 /業餘 / 專職)、聯絡電話;作品 - 名稱、形式、尺寸

請將作品連同基本資料* 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接受作品條款1. 創作形式不限。2. 作品必需原創。3. 作品版權屬原創者擁有,除「扶植計劃」外,

不會用作他途。4. 作品一經贊助刊登原創者(如超過一人以一人

為代表)可獲本刊 HK$500.00 以茲鼓勵。5. 本刊保留最終刊登權利。6. 來稿必須註明 : 作品為原創並不侵犯第三者的

版權並授權《△志》出版。

作品投遞規格1. 靜態 - jpg2. 音像 - MP4 (贊助版面將會印上有關音像作品之鏈結

及 QR-Code 資料)

其他贊助者如欲聯絡原創人或購買作品,本刊只代轉達,其他事項概不參與。

今期部分投稿作品

今期支持作品

49 48 鼓勵推動藝術創作扶植計劃

歡迎提供作品hkartalk.com

第五期(隨 印行)

“ 專題

deTour2012–我們曾經如此「摺」過文 / 陳大明

“ 專訪

僭建的藝術––專訪黃國才文 / 茵蔯

“ 藝術評論

這裡從來都是我的遊樂場This used to be my playground ( 這裡原是我的遊樂場 )

文 / 詹木

就這樣消失了嗎?消失記事

文 / 嵐六

當蒙娜麗莎遇上 Facebook,我們還會 Like 嗎?顫‧動‧感 –台灣數位藝術新視野文 /Hing

( )關 於 我 們

《 藝 托 邦 》 是 一 個 以 藝 術 評 論 為 主 題 的 網 站 + 月 刊

媒 體 計 劃 。 由 一 夥 相 信 藝 術 與 人 和 社 會 應 緊 密 連 繫

的 青 年 , 於 2 0 1 2 年 6 月 創 辦 , 目 標 是 透 過 藝 術 ,

評 論 自 己 和 安 心 立 命 的 世 界 。 我 們 鼓 勵 公 眾 投 稿 ,

以 個 人 視 角 評 論 藝 術 , 也 推 動 作 者 和 讀 者 交 流 , 分

享 彼 此 看 法 , 從 而 達 至 我 們 的 目 標 : 藝 道 大 同 。

尺金寸土生存法 透視僭建的藝術

尺金寸土生存法 探討如何活用公共空間透視僭建的藝術

1

Artalk Vol5.indd 1 24/1/13 5:01 PM

Page 51: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49 hkartalk.com第五期(隨 印行)

“ 專題

deTour2012–我們曾經如此「摺」過文 / 陳大明

“ 專訪

僭建的藝術––專訪黃國才文 / 茵蔯

“ 藝術評論

這裡從來都是我的遊樂場This used to be my playground ( 這裡原是我的遊樂場 )

文 / 詹木

就這樣消失了嗎?消失記事

文 / 嵐六

當蒙娜麗莎遇上 Facebook,我們還會 Like 嗎?顫‧動‧感 –台灣數位藝術新視野文 /Hing

( )關 於 我 們

《 藝 托 邦 》 是 一 個 以 藝 術 評 論 為 主 題 的 網 站 + 月 刊

媒 體 計 劃 。 由 一 夥 相 信 藝 術 與 人 和 社 會 應 緊 密 連 繫

的 青 年 , 於 2 0 1 2 年 6 月 創 辦 , 目 標 是 透 過 藝 術 ,

評 論 自 己 和 安 心 立 命 的 世 界 。 我 們 鼓 勵 公 眾 投 稿 ,

以 個 人 視 角 評 論 藝 術 , 也 推 動 作 者 和 讀 者 交 流 , 分

享 彼 此 看 法 , 從 而 達 至 我 們 的 目 標 : 藝 道 大 同 。

尺金寸土生存法 透視僭建的藝術

尺金寸土生存法 探討如何活用公共空間透視僭建的藝術

1

Artalk Vol5.indd 1 24/1/13 5:01 PM

Page 52: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現時每平方公里人數為 6544 人。全世界

人口最密集的島嶼是鴨脷洲,每平方公里

人數超過 60000 人。而旺角則是各區密度

之冠,每平方公里 13 萬人。

這樣的狹逼環境並不是近年才從石頭爆出

來的。早在二十世紀中期,因為偷渡和移

民潮,香港人口迅速膨脹,為了盡量在人

煙稠密的環境中舒適生活,一種獨特的生

活態度應運而生──「摺的美學」。摺凳、

摺枱、摺床……舉凡所有生活用品,都可以

摺起來,減低所佔空間。街頭巷尾,只要

誰家打開一張摺枱兩張摺凳,鄰人聚首串

門閒坐,一個自由舒適的公共空間便在不

費吹灰之力下誕生。天下間再沒有哪種生

活美學比這更適合香港了。

然而昔日這種在狹小空間中優渥生活的藝

術,在政策、資本主義、社會文化的多重

衝擊下,竟病變成僭建問題、 房問題,

這是很可惜的。到底我們該如何整理、重

新活用這昔日的「摺的美學」? deTour

中展示的李民偉作品「開展所能 XII」提

供了絕佳答案。他在位於前灣仔警署二樓

的展廳地板,舖上草皮,上面擱三兩張紅

白藍帆布床,任遊人休憩。展廳一角是藝

上月舉辦的 deTour 在籌備之初,一定

沒料及梁振英會助他們一臂之力。他那像

牙膏一樣擠出來的僭建醜聞,連同歷史建

築保育、新界東北發展、 房、 工廈等

不一而足的事件,讓 deTour 的主題──

城市空間──當之無愧成為過去一年最熱

門的公共議題之一。

空間,從來都在香港社會問題首列。若請

一位本地人以最簡單的方式介紹這個城

市,首先提出的四個字可能是「東西交

匯」,再來便只有「地小人多」。確實,

香港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

“專題

文 : 陳 大 明

deTour 2012 – 我們曾經如此「摺」過

李民偉作品「開展所能 XII」 躺在灣仔街頭望天讀書,你試過嗎? 今年 detour 首次引入外國策展人,圖為John Bela

Artalk Vol5.indd 2 24/1/13 5:01 PM

理者,更是自己的社會。Civic Center 作

品 Crying In Public 便利用藝術,嘗試讓

社會發現公共空間的可能。他們把街道化

成民主牆,設立一塊塊黑板,上面貼問題,

如「你最後一次在哪裏感覺棒極?」並提

供粉筆讓公眾在牆上隨意寫畫,內容不經

審查,完全自由──你可看到正經答案如

「山頂」和「香港機場」,也當然會出現

「時鐘酒店」或「馬桶」,乃至答非所問

的「I love you」。作品的重點從來就不

是問題的正確答案,而是讓每一個人重新

看見本應一目了然的事:「街道不僅是通

路,也是人們溝通的地方。」

如果說 Civic Center 把公共空間視為社區

論壇,那王天仁則把它視為表演場所了。

他的「靈蛇手推車」,意念來自手機遊戲

貪食蛇。一條木造的長蛇底部由三架手推

車承托,推車的人可隨意改變方向,讓

「靈蛇」靈活轉動。藝術家的意念,是讓

人們在熱鬧的灣仔街頭,像花車一樣推動

「靈蛇」巡遊。為甚麼無端要巡遊?因為

只有這樣,巡遊者和觀眾才肯在忙碌的生

活中稍為放慢腳步,注視對方,以及一直

在身邊卻從來未曾看見的一事一物。「靈

蛇」讓你知道,如果你願意花時間,站在

任何一個街角,看車看人,那你便會發現,

每天我們的城市確實上演著一幕幕即興演

出。誠如莎士比亞所言:世界是一個大舞

台,而男男女女,不過是演員而已。如果

一齣電影能讓我們感動或反省,那我們的

城市、我們的公共空間,為甚麼不行呢?

deTour 的場刊中,大刺刺地寫着人類及

地理學家 David Harvey 的話:「擁有創

造及改變我們的城市及自己⋯是世上最珍

貴、亦是人經常忽視的權利。」香港無疑

是有很多阻礙人自由使用街道的條例,可

我們,作為這個城市的主人,又準備好主

動擁抱它的每一個角落了嗎?

術家 2010 年為「添馬艦公眾藝術計劃」

製作的模型。模型中是一片半橢圓形的草

地,上有零落幾棵大樹,每棵樹下是三兩

張紅白藍帆布床。白色的人偶在床沿坐著

閒談,另一些則圍坐草地上,或散步、遛

狗,一派閒適氣。

的確,本來只要帶張帆布床,在香港哪片

草地、公園都可以就地躺臥。然而現在卻

不行,因為我們的社會充滿著規範。這規

範有兩方面:一方面源於管理者不允許;

另一方面是連公眾自己也不允許自己這樣

做──香港人早已習慣香港的公共空間禁

止這個禁止那個,以至除了購物和行走

外,不知還有何用途。很多人看見街頭藝

術和音樂表演會報警;公園即使有草地也

不敢踐踏,甚至若不舖設石屎,竟不知路

該如何走下去。

所以,要突破規範,我們面對的不僅是管

文 : 陳 大 明

王天仁作品「靈蛇手推車」 去年的 detour 在灣仔舊警署展開香港城市空間的討論

Civic Center 作品 Crying In Public

3

Artalk Vol5.indd 3 24/1/13 5:01 PM

Page 53: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現時每平方公里人數為 6544 人。全世界

人口最密集的島嶼是鴨脷洲,每平方公里

人數超過 60000 人。而旺角則是各區密度

之冠,每平方公里 13 萬人。

這樣的狹逼環境並不是近年才從石頭爆出

來的。早在二十世紀中期,因為偷渡和移

民潮,香港人口迅速膨脹,為了盡量在人

煙稠密的環境中舒適生活,一種獨特的生

活態度應運而生──「摺的美學」。摺凳、

摺枱、摺床……舉凡所有生活用品,都可以

摺起來,減低所佔空間。街頭巷尾,只要

誰家打開一張摺枱兩張摺凳,鄰人聚首串

門閒坐,一個自由舒適的公共空間便在不

費吹灰之力下誕生。天下間再沒有哪種生

活美學比這更適合香港了。

然而昔日這種在狹小空間中優渥生活的藝

術,在政策、資本主義、社會文化的多重

衝擊下,竟病變成僭建問題、 房問題,

這是很可惜的。到底我們該如何整理、重

新活用這昔日的「摺的美學」? deTour

中展示的李民偉作品「開展所能 XII」提

供了絕佳答案。他在位於前灣仔警署二樓

的展廳地板,舖上草皮,上面擱三兩張紅

白藍帆布床,任遊人休憩。展廳一角是藝

上月舉辦的 deTour 在籌備之初,一定

沒料及梁振英會助他們一臂之力。他那像

牙膏一樣擠出來的僭建醜聞,連同歷史建

築保育、新界東北發展、 房、 工廈等

不一而足的事件,讓 deTour 的主題──

城市空間──當之無愧成為過去一年最熱

門的公共議題之一。

空間,從來都在香港社會問題首列。若請

一位本地人以最簡單的方式介紹這個城

市,首先提出的四個字可能是「東西交

匯」,再來便只有「地小人多」。確實,

香港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

“專題

文 : 陳 大 明

deTour 2012 – 我們曾經如此「摺」過

李民偉作品「開展所能 XII」 躺在灣仔街頭望天讀書,你試過嗎? 今年 detour 首次引入外國策展人,圖為John Bela

Artalk Vol5.indd 2 24/1/13 5:01 PM

理者,更是自己的社會。Civic Center 作

品 Crying In Public 便利用藝術,嘗試讓

社會發現公共空間的可能。他們把街道化

成民主牆,設立一塊塊黑板,上面貼問題,

如「你最後一次在哪裏感覺棒極?」並提

供粉筆讓公眾在牆上隨意寫畫,內容不經

審查,完全自由──你可看到正經答案如

「山頂」和「香港機場」,也當然會出現

「時鐘酒店」或「馬桶」,乃至答非所問

的「I love you」。作品的重點從來就不

是問題的正確答案,而是讓每一個人重新

看見本應一目了然的事:「街道不僅是通

路,也是人們溝通的地方。」

如果說 Civic Center 把公共空間視為社區

論壇,那王天仁則把它視為表演場所了。

他的「靈蛇手推車」,意念來自手機遊戲

貪食蛇。一條木造的長蛇底部由三架手推

車承托,推車的人可隨意改變方向,讓

「靈蛇」靈活轉動。藝術家的意念,是讓

人們在熱鬧的灣仔街頭,像花車一樣推動

「靈蛇」巡遊。為甚麼無端要巡遊?因為

只有這樣,巡遊者和觀眾才肯在忙碌的生

活中稍為放慢腳步,注視對方,以及一直

在身邊卻從來未曾看見的一事一物。「靈

蛇」讓你知道,如果你願意花時間,站在

任何一個街角,看車看人,那你便會發現,

每天我們的城市確實上演著一幕幕即興演

出。誠如莎士比亞所言:世界是一個大舞

台,而男男女女,不過是演員而已。如果

一齣電影能讓我們感動或反省,那我們的

城市、我們的公共空間,為甚麼不行呢?

deTour 的場刊中,大刺刺地寫着人類及

地理學家 David Harvey 的話:「擁有創

造及改變我們的城市及自己⋯是世上最珍

貴、亦是人經常忽視的權利。」香港無疑

是有很多阻礙人自由使用街道的條例,可

我們,作為這個城市的主人,又準備好主

動擁抱它的每一個角落了嗎?

術家 2010 年為「添馬艦公眾藝術計劃」

製作的模型。模型中是一片半橢圓形的草

地,上有零落幾棵大樹,每棵樹下是三兩

張紅白藍帆布床。白色的人偶在床沿坐著

閒談,另一些則圍坐草地上,或散步、遛

狗,一派閒適氣。

的確,本來只要帶張帆布床,在香港哪片

草地、公園都可以就地躺臥。然而現在卻

不行,因為我們的社會充滿著規範。這規

範有兩方面:一方面源於管理者不允許;

另一方面是連公眾自己也不允許自己這樣

做──香港人早已習慣香港的公共空間禁

止這個禁止那個,以至除了購物和行走

外,不知還有何用途。很多人看見街頭藝

術和音樂表演會報警;公園即使有草地也

不敢踐踏,甚至若不舖設石屎,竟不知路

該如何走下去。

所以,要突破規範,我們面對的不僅是管

文 : 陳 大 明

王天仁作品「靈蛇手推車」 去年的 detour 在灣仔舊警署展開香港城市空間的討論

Civic Center 作品 Crying In Public

3

Artalk Vol5.indd 3 24/1/13 5:01 PM

Page 54: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11 號》,鐵皮人打開即成流浪

者的床舖,他對伸縮空間的鍾

愛,其來有自。

僭建不僭建,可能是關乎空間

和貪欲的戰爭;跟活用空間的

草根智慧,往往只差一線。在

法,有人指過分擴張恐有道路

擁擠甚至火災之虞;在理在情,

排檔卻又是極有本土特色的零

售生態,而且養活不少家庭。

他怎樣看呢?「優質的文化不

應止於法治,否則會變法家;

可是放任不管又會淪為無法無

天,所以要平衡:究竟是誰僭

建?大眾的反應如何?如果是

警察僭建的話,情況便大大不

同。」歸根究柢,還是地價昂

貴的禍:「其實連藝術空間也

面對相似的難題,需要政府資

助,才有足夠地方收藏和保存

本土的創作,不致丟失。」多

年來我們喃喃唸著香港寸金尺

土,所謂「多一吋得一吋」,

無法地盡其利,對在夾縫中求

存的商販來說也許一樣不道

德。其實,我們跟這種集體焦

慮早已共生共榮。

可是,習慣了以地鐵代步,一

出閘直入全天候冷氣開放的商

場「逛街」的人們,早已將日

曬雨淋的排檔市集留給遊客

了。本地人不聞不問,哪裏會

看到排檔逐漸消亡的危機。黃

國才指出,自七十年代起,礙

於露天商販「有損市容」、「影

響國際城市形象」,政府已凍

結排檔牌照,不但限制轉讓,

還停止發牌,希望行業自然流

失。他卻大唱反調:「全球化

說穿了就是同質化。你必須建

立自己獨特的文化,才會得人

尊重… … 多元、國際化的背後,

會否犧牲已有的東西?」他朗

聲補充:「大中華底下其實有

很多不同的華人,有不少文化

值得我們保存和慶祝。」

假使我們同意「香港是我家」,

那麼除了清潔,我們可有一同

塑造這個城市的權利和責任?

對香港來說,2012年關心

的除了末日,便是僭建。僭建

者,未經批准而進行的樓宇加

建或改裝工程也。先是梁振英

先生成功把僭建跟領袖誠信掛

勾,打擊對手晉身特區首長之

位;誰料這個潘朵拉匣子一打

開猶如惡靈纏身,報刊追查之

下,大家恍然:原來特首本人

也難言清白。

今次訪問黃國才和他策劃的

「排檔藝術嘉年華」,竟也不

由自主的聯繫到這上來。身兼

建築師、藝術家和理大設計學

院助理教授的他,伙同排檔商

户、設計師和義工,去年七月

及十二月先後在旺角花園街和

灣仔太原街辦了兩次嘉年華,

支起「假排檔」賣果汁、算命,

希望喚起大眾關注這項將沒落

的街道文化。排檔以靈活見稱,

可以打開合攏,加上層架,更

可以向上向外擴展,活脫脫是

個變形機械人。不禁想起他從

前的作品《流浪家居與大鐵人

談到香港的城市規劃,他不諱

言:「仍然處於玩 SIM CITY

(模擬城市)的狀態,而不是

tailor made(度身訂造)。」

一味用設定好的元件砌砌砌,

遠未能追上人們不一而足的生

活需要。故此,黃國才在早前

一個公開論壇討論策略性城市

化(tactical urbanism)的概念:

非政府團體和設計師聯手在路

旁種花平空創造休憩點也好,

或如好心市民在鄉郊巴士站擺

放舊沙發讓老者等車時可以歇

歇腳也罷,全都指向優化城市

生活空間的小方案,有趣而不

失人味;倘要實行,就要挑戰

我們對空間用途有多少想像力

和包容了。

「排檔衍生出的街道設置,肌

理豐富,各種聲音混雜,加起

來就是我們說的『街味』。」

那是什麼味道?我一時記不

確切。但見黃國才說時一臉雀

躍,我想該找天去花園街逛

一圈。

文:茵 蔯

僭建的藝術 -專訪黃國才“專訪

Artalk Vol5.indd 4 24/1/13 5:01 PM

一年又過,即使是如何不捨,

要消逝的終歸會消逝。過去

365 天的每一天,我們每一刻

都在經歷失去:看,那些愈搬

愈高的樓上書店、那間於尖沙

咀經營數十載的傳統文具店,

噢,還有那上星期才張貼於地

鐵站內的某電影海報,何時又

忽然被換下了?

就在 2012 年快將消失之際,我

逛了《消失記事》這展覽。是

次展覽由五位藝術家一起探討

現實裡事物的「消失」和「意

義」,採用的手法和風格迥然

不同,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

是林愷倩和黃敏音的作品。

林愷倩的每組作品全是由一幅

雜誌圖像和一幅鉛筆畫並排而

置,驟眼看來,兩者內容如出

一轍,其實不然。其中一組作

品的主角是一名小女孩,彩色

圖像上的小女孩抱著一隻純

白熊娃娃站著,活脫脫是雜誌

常見的可愛孩子彩照;相反,

黑白繪圖上的小女孩,雖然樣

貌、打扮和姿態都和彩圖的一

樣,可是小女孩手握的卻是

一根黑色物體,相同的握物動

作,卻令該根黑色物體直指她

的私處,頃刻,腦海浮現「兒

童性暴力」的聯想。

近景則是一大片茂密的叢林。

那一刻,我有點懷疑如斯境

貌還可在香港哪處尋覓得到?

或許這早已被我們遺忘、被我

們接受了「已消失」的景色,

正是黃敏音對我們的當頭棒

喝。作品經她修改後只剩下大

自然景色,一再提醒我曾經擁

有的,現今卻只能在記憶中出

現,讓我們知道大家失去了甚

麼,需要擁有的又是甚麼。

身處這個小城市中,失去的東

西很多,失去的速度很快,就

像是次展覽的作品,我感到熟

悉卻陌生,因為這許多是我們

曾擁有過、經歷過,或被忽略

的存在。人不能抵抗失去,但

至少,可以記下失去的是甚

麼,以防止更多地失去;同樣

地,人永遠容易被眼前的現實

所束縛,但可以記著,現實從

來都不只一個。

就這樣消失了嗎?

圖像與繪圖並置而令人產生內

容上的混淆,或許正是林愷倩

的目的;藉著淡化和改動圖像

的表象,以超現實手法賦予圖

像另一種與現實密不可分的意

義。雜誌上刊登的兒童圖像代

表著美好、純真和快樂,但現

實中,他們的生活是否全然幸

福和完美?大眾一廂情願地把

性和兒童完全分割,以致兒

童性暴力成為社會上的敏感議

題,年幼受害人所受的心靈創

傷比成人來得更為深遠,家人

隱瞞不去正視的比率亦更高。

作品彷彿提醒我們,要把眼光

聚焦事物的本質,別只著眼於

圖像本身彰顯的美好。

黃敏音的作品亦令我甚為欣

賞。刻意朦朧處理下,只能大

約看出是一幅風景作品。作品

隱約浮現數道大橋的遠景風

貌,有點像青馬大橋的風景,

日期:2012 年 11 月 24 日

至2013 年1月10 日

展場:SOUTHSITE

地址:香港仔田灣

興和街 25 號

大生工業大廈 3 樓

“藝術評論

-專訪黃國才

消 失 記 事

5

Artalk Vol5.indd 5 24/1/13 5:01 PM

Page 55: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11 號》,鐵皮人打開即成流浪

者的床舖,他對伸縮空間的鍾

愛,其來有自。

僭建不僭建,可能是關乎空間

和貪欲的戰爭;跟活用空間的

草根智慧,往往只差一線。在

法,有人指過分擴張恐有道路

擁擠甚至火災之虞;在理在情,

排檔卻又是極有本土特色的零

售生態,而且養活不少家庭。

他怎樣看呢?「優質的文化不

應止於法治,否則會變法家;

可是放任不管又會淪為無法無

天,所以要平衡:究竟是誰僭

建?大眾的反應如何?如果是

警察僭建的話,情況便大大不

同。」歸根究柢,還是地價昂

貴的禍:「其實連藝術空間也

面對相似的難題,需要政府資

助,才有足夠地方收藏和保存

本土的創作,不致丟失。」多

年來我們喃喃唸著香港寸金尺

土,所謂「多一吋得一吋」,

無法地盡其利,對在夾縫中求

存的商販來說也許一樣不道

德。其實,我們跟這種集體焦

慮早已共生共榮。

可是,習慣了以地鐵代步,一

出閘直入全天候冷氣開放的商

場「逛街」的人們,早已將日

曬雨淋的排檔市集留給遊客

了。本地人不聞不問,哪裏會

看到排檔逐漸消亡的危機。黃

國才指出,自七十年代起,礙

於露天商販「有損市容」、「影

響國際城市形象」,政府已凍

結排檔牌照,不但限制轉讓,

還停止發牌,希望行業自然流

失。他卻大唱反調:「全球化

說穿了就是同質化。你必須建

立自己獨特的文化,才會得人

尊重… … 多元、國際化的背後,

會否犧牲已有的東西?」他朗

聲補充:「大中華底下其實有

很多不同的華人,有不少文化

值得我們保存和慶祝。」

假使我們同意「香港是我家」,

那麼除了清潔,我們可有一同

塑造這個城市的權利和責任?

對香港來說,2012年關心

的除了末日,便是僭建。僭建

者,未經批准而進行的樓宇加

建或改裝工程也。先是梁振英

先生成功把僭建跟領袖誠信掛

勾,打擊對手晉身特區首長之

位;誰料這個潘朵拉匣子一打

開猶如惡靈纏身,報刊追查之

下,大家恍然:原來特首本人

也難言清白。

今次訪問黃國才和他策劃的

「排檔藝術嘉年華」,竟也不

由自主的聯繫到這上來。身兼

建築師、藝術家和理大設計學

院助理教授的他,伙同排檔商

户、設計師和義工,去年七月

及十二月先後在旺角花園街和

灣仔太原街辦了兩次嘉年華,

支起「假排檔」賣果汁、算命,

希望喚起大眾關注這項將沒落

的街道文化。排檔以靈活見稱,

可以打開合攏,加上層架,更

可以向上向外擴展,活脫脫是

個變形機械人。不禁想起他從

前的作品《流浪家居與大鐵人

談到香港的城市規劃,他不諱

言:「仍然處於玩 SIM CITY

(模擬城市)的狀態,而不是

tailor made(度身訂造)。」

一味用設定好的元件砌砌砌,

遠未能追上人們不一而足的生

活需要。故此,黃國才在早前

一個公開論壇討論策略性城市

化(tactical urbanism)的概念:

非政府團體和設計師聯手在路

旁種花平空創造休憩點也好,

或如好心市民在鄉郊巴士站擺

放舊沙發讓老者等車時可以歇

歇腳也罷,全都指向優化城市

生活空間的小方案,有趣而不

失人味;倘要實行,就要挑戰

我們對空間用途有多少想像力

和包容了。

「排檔衍生出的街道設置,肌

理豐富,各種聲音混雜,加起

來就是我們說的『街味』。」

那是什麼味道?我一時記不

確切。但見黃國才說時一臉雀

躍,我想該找天去花園街逛

一圈。

文:茵 蔯

僭建的藝術 -專訪黃國才“專訪

Artalk Vol5.indd 4 24/1/13 5:01 PM

一年又過,即使是如何不捨,

要消逝的終歸會消逝。過去

365 天的每一天,我們每一刻

都在經歷失去:看,那些愈搬

愈高的樓上書店、那間於尖沙

咀經營數十載的傳統文具店,

噢,還有那上星期才張貼於地

鐵站內的某電影海報,何時又

忽然被換下了?

就在 2012 年快將消失之際,我

逛了《消失記事》這展覽。是

次展覽由五位藝術家一起探討

現實裡事物的「消失」和「意

義」,採用的手法和風格迥然

不同,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

是林愷倩和黃敏音的作品。

林愷倩的每組作品全是由一幅

雜誌圖像和一幅鉛筆畫並排而

置,驟眼看來,兩者內容如出

一轍,其實不然。其中一組作

品的主角是一名小女孩,彩色

圖像上的小女孩抱著一隻純

白熊娃娃站著,活脫脫是雜誌

常見的可愛孩子彩照;相反,

黑白繪圖上的小女孩,雖然樣

貌、打扮和姿態都和彩圖的一

樣,可是小女孩手握的卻是

一根黑色物體,相同的握物動

作,卻令該根黑色物體直指她

的私處,頃刻,腦海浮現「兒

童性暴力」的聯想。

近景則是一大片茂密的叢林。

那一刻,我有點懷疑如斯境

貌還可在香港哪處尋覓得到?

或許這早已被我們遺忘、被我

們接受了「已消失」的景色,

正是黃敏音對我們的當頭棒

喝。作品經她修改後只剩下大

自然景色,一再提醒我曾經擁

有的,現今卻只能在記憶中出

現,讓我們知道大家失去了甚

麼,需要擁有的又是甚麼。

身處這個小城市中,失去的東

西很多,失去的速度很快,就

像是次展覽的作品,我感到熟

悉卻陌生,因為這許多是我們

曾擁有過、經歷過,或被忽略

的存在。人不能抵抗失去,但

至少,可以記下失去的是甚

麼,以防止更多地失去;同樣

地,人永遠容易被眼前的現實

所束縛,但可以記著,現實從

來都不只一個。

就這樣消失了嗎?

圖像與繪圖並置而令人產生內

容上的混淆,或許正是林愷倩

的目的;藉著淡化和改動圖像

的表象,以超現實手法賦予圖

像另一種與現實密不可分的意

義。雜誌上刊登的兒童圖像代

表著美好、純真和快樂,但現

實中,他們的生活是否全然幸

福和完美?大眾一廂情願地把

性和兒童完全分割,以致兒

童性暴力成為社會上的敏感議

題,年幼受害人所受的心靈創

傷比成人來得更為深遠,家人

隱瞞不去正視的比率亦更高。

作品彷彿提醒我們,要把眼光

聚焦事物的本質,別只著眼於

圖像本身彰顯的美好。

黃敏音的作品亦令我甚為欣

賞。刻意朦朧處理下,只能大

約看出是一幅風景作品。作品

隱約浮現數道大橋的遠景風

貌,有點像青馬大橋的風景,

日期:2012 年 11 月 24 日

至2013 年1月10 日

展場:SOUTHSITE

地址:香港仔田灣

興和街 25 號

大生工業大廈 3 樓

“藝術評論

-專訪黃國才

消 失 記 事

5

Artalk Vol5.indd 5 24/1/13 5:01 PM

Page 56: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我的遊樂場這裡從來都是

“藝術評論

Artalk Vol5.indd 6 24/1/13 5:01 PM

日期:2012 年 12 月 6 日至

2013 年 1 月 24 日

展場:Artify Gallery

地址:柴灣嘉業街 18 號

明報工業中心 A 座 10 樓

上周出差去廣州。當地司機領我遊車河,

用帶著四川口音的廣東話問我,廣州好不

好?我想,又想,居然想不出一個形容詞。

說好,或者不好,都顯得草率,只能說這

裡,和不論哪裡,都沒什麼不同。

一樣的商場、一樣的車站、一樣的頭抵車

窗昏昏欲睡的男人、一樣的煙塵嘈亂汽車

喇叭垃圾箱、一樣的穿耐克吃漢堡順便

叫一杯加冰可樂……

「一樣」,在全球化語境中,從來

都是個讓人擔憂的詞。我們害怕這

樣的趨同將所有裂痕都抹平,所有

縫隙都塞滿,到最後,一切空間環

境都像卡爾維諾在《看不見的城市》

中所說的,變成「一樣」。

柴灣 Artify 畫廊正在展出的十二幅相片

似乎也含著這樣的擔憂。相片統統標著

Untitled,身份性別俱模糊。若非畫廊工

作人員提醒,筆者很難從這些相片中認

出,哪些取景自攝影師 Eiffel Chong 出生

長大的馬來西亞,哪些來自他偶爾路經的

香港。

生鏽的鐵皮椅,蒙了灰的白瓷

碗,角落裡不見了主人的一箱麻

將。靜默著,俱是荒涼,俱是被

遺忘的哀怨。

其實,拆或建,搬離或遺棄,像

人體新陳代謝一樣,是城市化進

程中再正常不過的交錯和更迭。

不必哀怨,也無需以弗洛伊德的

所謂「死亡」理論來詮釋解構。

大到一座城的五十年,小到一場

戀愛,過去也就過去了,耽溺其

中不停追問為什麼,反倒顯得不

夠豁達。

城市環境的改變,或許因為身處其中的個

體快餐式消費式的慾望,又或許,它只是

像高中畢業的女孩一樣,脫下穿了許久的

學生裝,想多試兩條花裙子。當然,前提

是,這裙子得好看。

筆者曾問一位上海作家如何看待日益消逝

的弄堂景觀。住慣又寫慣弄堂的她,竟回

答得出奇淡定。她說,弄堂的拆建應置於

整個城市的發展中考量。該拆的,不能為

滿足我們懷舊或憑弔的私慾,而放棄。

在地文化,從不會因為拆了一棟不合時宜

的危樓,或多建一間西餐廳而日益邊緣

化。若干年後這餐廳舊了老了,說不定也

成了這城市的地標,成了遊客合影留念的

地方。

重要的不是景,是看景人的心。你不會因

為吃多了漢堡,便忘記魚蛋粉和雲吞麵的

味道。就像那司機,廣州住了二十多年,

講粵語依舊帶著濃重的四川口音。別擔

心,總有不變。

窗前擱著的那個電飯煲十年沒用過了,或

許更久。可說不定哪天你再來,站在那扇

油膩窗外,又能聞到陣陣飯香。

人來人往。這裡從來都是我的遊樂場。

THIS USED TO BE MY PLAYGROUND (這裡原是我的遊樂場)

7

Artalk Vol5.indd 7 24/1/13 5:01 PM

Page 57: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我的遊樂場這裡從來都是

“藝術評論

Artalk Vol5.indd 6 24/1/13 5:01 PM

日期:2012 年 12 月 6 日至

2013 年 1 月 24 日

展場:Artify Gallery

地址:柴灣嘉業街 18 號

明報工業中心 A 座 10 樓

上周出差去廣州。當地司機領我遊車河,

用帶著四川口音的廣東話問我,廣州好不

好?我想,又想,居然想不出一個形容詞。

說好,或者不好,都顯得草率,只能說這

裡,和不論哪裡,都沒什麼不同。

一樣的商場、一樣的車站、一樣的頭抵車

窗昏昏欲睡的男人、一樣的煙塵嘈亂汽車

喇叭垃圾箱、一樣的穿耐克吃漢堡順便

叫一杯加冰可樂……

「一樣」,在全球化語境中,從來

都是個讓人擔憂的詞。我們害怕這

樣的趨同將所有裂痕都抹平,所有

縫隙都塞滿,到最後,一切空間環

境都像卡爾維諾在《看不見的城市》

中所說的,變成「一樣」。

柴灣 Artify 畫廊正在展出的十二幅相片

似乎也含著這樣的擔憂。相片統統標著

Untitled,身份性別俱模糊。若非畫廊工

作人員提醒,筆者很難從這些相片中認

出,哪些取景自攝影師 Eiffel Chong 出生

長大的馬來西亞,哪些來自他偶爾路經的

香港。

生鏽的鐵皮椅,蒙了灰的白瓷

碗,角落裡不見了主人的一箱麻

將。靜默著,俱是荒涼,俱是被

遺忘的哀怨。

其實,拆或建,搬離或遺棄,像

人體新陳代謝一樣,是城市化進

程中再正常不過的交錯和更迭。

不必哀怨,也無需以弗洛伊德的

所謂「死亡」理論來詮釋解構。

大到一座城的五十年,小到一場

戀愛,過去也就過去了,耽溺其

中不停追問為什麼,反倒顯得不

夠豁達。

城市環境的改變,或許因為身處其中的個

體快餐式消費式的慾望,又或許,它只是

像高中畢業的女孩一樣,脫下穿了許久的

學生裝,想多試兩條花裙子。當然,前提

是,這裙子得好看。

筆者曾問一位上海作家如何看待日益消逝

的弄堂景觀。住慣又寫慣弄堂的她,竟回

答得出奇淡定。她說,弄堂的拆建應置於

整個城市的發展中考量。該拆的,不能為

滿足我們懷舊或憑弔的私慾,而放棄。

在地文化,從不會因為拆了一棟不合時宜

的危樓,或多建一間西餐廳而日益邊緣

化。若干年後這餐廳舊了老了,說不定也

成了這城市的地標,成了遊客合影留念的

地方。

重要的不是景,是看景人的心。你不會因

為吃多了漢堡,便忘記魚蛋粉和雲吞麵的

味道。就像那司機,廣州住了二十多年,

講粵語依舊帶著濃重的四川口音。別擔

心,總有不變。

窗前擱著的那個電飯煲十年沒用過了,或

許更久。可說不定哪天你再來,站在那扇

油膩窗外,又能聞到陣陣飯香。

人來人往。這裡從來都是我的遊樂場。

THIS USED TO BE MY PLAYGROUND (這裡原是我的遊樂場)

7

Artalk Vol5.indd 7 24/1/13 5:01 PM

Page 58: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投 稿 須 知 《藝托邦》歡迎有興趣撰寫藝評的人士來稿。稿件要求:800-1000 字。並附有展覽相片 3-5 張,寄至電郵 in fo@hka r t a l k . com詳情請瀏覽 hka r t a l k . com

台 灣 新 銳 數 位藝 術 裝 置 展

《 顫 動 感 》

當蒙娜麗莎遇上Facebook,我們還會Like嗎? 文:Hing

覺中淡出了我們的生活圈子。

即使在城市規劃的層面,傳統

的人際交流也不復存在。儘管

先進的建築技術和完善的交通

系統早已滲入了千家萬戶,讓

人類的社區獲得空前的緊密融

合,但是不知何時開始,左鄰

右里卻不再噓寒問暖,小孩子

們成群結隊在露天嘻哈玩樂的

笑聲也已成絕響。市民熱切上

街抗議郊區的自然環境遭到破

壞,但很少積極爭取在摩天大

廈之間甚至裏面增加綠化的公

用空間;即使擁有室外的一隅

綠地,政府怪誕的公園規章卻

以「保護花草樹木」之名把渴

望親近大自然的一家大小拒諸

園外。在這個電子科技日新

月異、線上媒體叱吒風雲的

年代,線下的交流反而日漸

式微了。

在這次展覽中,策展人希望探

討科技的功能性被排除後,還

能夠如何透過身體對人產生感

官和情感上的影響。在某種意

義上,科技似乎將我們的私人

空間和公眾空間都變得日益局

促,最後反而驅使我們更加依

賴數位科技來突破這局促的限

制,以獲得認知與認同。聽上

去雖然可悲,但這或許才是人

們寧可透過小小的手機屏幕來

窺看世界的真正原因吧?

尖沙咀的人潮讓你心煩氣躁,

那麼不妨由「憤怒的鳥兒」上

演一場狂亂的交響樂。

是的,藝術不再一成不變了,

而是能夠呼應欣賞者的心情呈

現不一樣的演繹。

可惜在人機互動如此盛行的時

代,人與人、甚至與大自然及

其他生物的互動卻跌入了前所

未有的低谷。我們樂此不疲

地 透 過 Facebook、Twitter 和

Instagram 窺看並評論朋友生

活的一切,但和朋友們透過有

趣線下活動一同歡笑、一同流

淚的珍貴回憶卻越來越少。微

信、Whatsapp 和 Line 讓 我 們

隨時隨地能夠和好友保持聯

繫,但是那些不常使用這些應

用程式的朋友呢,卻在不知不

藝術曾經僅僅是創作者和欣賞

者之間的單向傳播。《蒙娜麗

莎》不願因為欣賞者心情低落

收起她那詭異而曖昧的微笑,

蒙克的《呐喊者》也不會察覺

人們對他的惡搞而放棄誇張的

表情。電腦時代降臨後,生物

與死物的「互動」卻變成了

常態。不僅有人對電子寵物

二十四小時呵護備至,也有人

在大街小巷不要臉地和 Siri 打

情罵俏。現在連藝術好像也已

步入了科技和互動的殿堂。在

K11 藝術館展出的《顫 ‧ 動 ‧

感 – 台灣數位藝術新視野》

之中,台灣的年輕藝術家們就

嘗試利用數位藝術來探索科技

和人類感知的關係。展品能夠

透過數字媒介和欣賞者展開互

動,讓不同的欣賞者獲得獨一

無二的體驗。例如名為《雨林》

的作品中,當欣賞者雙手觸及

由導電油墨所繪的「樹木」時,

連接的喇叭就會隨著雙手的移

動節奏發出像鳥鳴般的聲音。

如果心情舒暢,輕撫樹木可以

編織出靈動的奏鳴曲;但如果

“藝術評論

日期:2012 年 12 月 1 日

至 2013 年1月6日

展場:K11 (L108-109)

地址:尖沙咀河內道 18 號

8

Artalk Vol5.indd 8 24/1/13 5:01 PM

Page 59: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也斯

投 稿 須 知 《藝托邦》歡迎有興趣撰寫藝評的人士來稿。稿件要求:800-1000 字。並附有展覽相片 3-5 張,寄至電郵 in fo@hka r t a l k . com詳情請瀏覽 hka r t a l k . com

台 灣 新 銳 數 位藝 術 裝 置 展

《 顫 動 感 》

當蒙娜麗莎遇上Facebook,我們還會Like嗎? 文:Hing

覺中淡出了我們的生活圈子。

即使在城市規劃的層面,傳統

的人際交流也不復存在。儘管

先進的建築技術和完善的交通

系統早已滲入了千家萬戶,讓

人類的社區獲得空前的緊密融

合,但是不知何時開始,左鄰

右里卻不再噓寒問暖,小孩子

們成群結隊在露天嘻哈玩樂的

笑聲也已成絕響。市民熱切上

街抗議郊區的自然環境遭到破

壞,但很少積極爭取在摩天大

廈之間甚至裏面增加綠化的公

用空間;即使擁有室外的一隅

綠地,政府怪誕的公園規章卻

以「保護花草樹木」之名把渴

望親近大自然的一家大小拒諸

園外。在這個電子科技日新

月異、線上媒體叱吒風雲的

年代,線下的交流反而日漸

式微了。

在這次展覽中,策展人希望探

討科技的功能性被排除後,還

能夠如何透過身體對人產生感

官和情感上的影響。在某種意

義上,科技似乎將我們的私人

空間和公眾空間都變得日益局

促,最後反而驅使我們更加依

賴數位科技來突破這局促的限

制,以獲得認知與認同。聽上

去雖然可悲,但這或許才是人

們寧可透過小小的手機屏幕來

窺看世界的真正原因吧?

尖沙咀的人潮讓你心煩氣躁,

那麼不妨由「憤怒的鳥兒」上

演一場狂亂的交響樂。

是的,藝術不再一成不變了,

而是能夠呼應欣賞者的心情呈

現不一樣的演繹。

可惜在人機互動如此盛行的時

代,人與人、甚至與大自然及

其他生物的互動卻跌入了前所

未有的低谷。我們樂此不疲

地 透 過 Facebook、Twitter 和

Instagram 窺看並評論朋友生

活的一切,但和朋友們透過有

趣線下活動一同歡笑、一同流

淚的珍貴回憶卻越來越少。微

信、Whatsapp 和 Line 讓 我 們

隨時隨地能夠和好友保持聯

繫,但是那些不常使用這些應

用程式的朋友呢,卻在不知不

藝術曾經僅僅是創作者和欣賞

者之間的單向傳播。《蒙娜麗

莎》不願因為欣賞者心情低落

收起她那詭異而曖昧的微笑,

蒙克的《呐喊者》也不會察覺

人們對他的惡搞而放棄誇張的

表情。電腦時代降臨後,生物

與死物的「互動」卻變成了

常態。不僅有人對電子寵物

二十四小時呵護備至,也有人

在大街小巷不要臉地和 Siri 打

情罵俏。現在連藝術好像也已

步入了科技和互動的殿堂。在

K11 藝術館展出的《顫 ‧ 動 ‧

感 – 台灣數位藝術新視野》

之中,台灣的年輕藝術家們就

嘗試利用數位藝術來探索科技

和人類感知的關係。展品能夠

透過數字媒介和欣賞者展開互

動,讓不同的欣賞者獲得獨一

無二的體驗。例如名為《雨林》

的作品中,當欣賞者雙手觸及

由導電油墨所繪的「樹木」時,

連接的喇叭就會隨著雙手的移

動節奏發出像鳥鳴般的聲音。

如果心情舒暢,輕撫樹木可以

編織出靈動的奏鳴曲;但如果

“藝術評論

日期:2012 年 12 月 1 日

至 2013 年1月6日

展場:K11 (L108-109)

地址:尖沙咀河內道 18 號

8

Artalk Vol5.indd 8 24/1/13 5:01 PM

從陌生的穹蒼伸出

馬賽克的反映鑲嵌

密匝匝的混凝土的圍城。

那異色花崗拱廊樓閣是

光纖藤蔓的盤纏,

勾、皺、點、染,扭結出詩人的城。

停泊,白日吹起頂上的毛髮。

酸醙的溝渠是道,

灌溉那火紅的石森之炎,

在花布影下叢生塵煙把枝養肥,荊地棘天。

視覺的角度在過度,

那鏡片後彎彎的眉眼,

流連。

沒西沒東,沒結沒端—

島中的島,是迷宮。

詩人的城在輪迴。

挖個洞吞噬了老母的囈語輕言。

尖峭的懸崖作地核的邊,湧出

蜿蜒曲折的小人兒連綿奔天,

如溪如軌如蛇如鱔,奏出人聲的

梵曲。

喧囂讓夜走了電,霓虹戳破了黑。

無日無夜,無地無天—

虛構與記憶變賣,

迷途在逆行的時擺中。

詩人老矣,去也。

是城的循環,那命,是重生是傳承。

寂滅歸於涅槃—

讓苦澀的瓜生出粉黃的花,

在細碎的石隙間守望,我城。

〈詩人的城〉

對詩人的認識始於詩與城市,而他一直在那,這次就

嘗試把也斯先生的作品名目放進詩中。我認為今時今

日的這個城市是迷了,是亂了,如果「輪迴」這兩個

字太沉重,也許「循環」會不缺積極。我不是樂觀的人,

但到底對正面的事物心存盼望,相信也是斯人所願。

■ 詩、文字:黃穎婷

57

Page 60: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我應該是第五次看〈哈爾移動城堡〉,每次看

的時候宮崎駿也問我同一樣的問題,而那些問題在

任何時候也是非常重要。

宮崎駿問我 :

你有因為想得到很高的能力而放棄你純真的本

心?

你為什麼你想要那麼高的能力?

你很想擁有能(權)力嗎?若果是,你也想運

用你的能力而不負責任嗎?你是否隨時隨地幻想能

像哈爾般能有隨時的逃生門嗎?你是否想學似哈爾

般能為自己建成一個嚇人又能走遍天涯的城堡來保

護自己嗎?

你人生有否經歷一些你認為不應受的痛苦?這

些痛苦過後你變得聰明嗎?聰明是否令你練成一些

對那種痛苦的獨有逃避方法嗎?那你有發覺其實那

些痛苦由此至終仍然存在?那些你一貫常用的逃避

方法不就是最好的證明,証明那些痛苦至今還存在

嗎?動畫中女主角蘇菲被下咒變成老人,每當她勇

敢及放開時都會變回年青一點,但每當她逃避時就

會變回老人,然後她會說:「做老人的好處就是再

沒有多少東西可以失去。」

當你遇到你愛的人,你會向那人坦白嗎?你會

否跟那人分享你那純真的本心?但當你想坦誠分享

那本心時卻發現原來那本心早已變心質,你會怎麼

做?

你相信因果嗎?如果相信,甚至接受,那就會

沒有痛苦嗎?你能像動畫中的角色那麼勇敢平常地

哈爾不能移

朱事八卦

接受突如奇來的好運及惡運嗎?你能像女主角那麼

勇敢去尋找萬事的因由嗎?

你想回到當初嗎?你能夠返回當初嗎?就算你

能像哈爾最終能夠尋回自己的本心,但一切就能夠

回復嗎?你能像哈爾用樂觀的心去重新定義軟弱跟

痛苦?你會否像哈爾般跟那個因為遇上你而得到一

頭白髮的年輕愛人說:「妳的頭髮染了星光。」?

無常,太無常,

問誰又會知蒼天怎去想?

無常,太無常,

問誰又會知他朝的路向。

種花得花,種豆得豆,

任誰亦會知收割不知過秋。

那真的嗎?

偏偏初夏,種蓮就有花,多一棵蓮藕。

藕寓偶遇,好壞也是緣份。

■ 文:朱栢謙

朱栢謙自稱玩開表演偽術,其

實一生也被表演偽術玩

謝。朱凌凌樂隊成員,

中英劇團全職演員,好

想藝術。

59 58 藝術人隨筆Columns

Page 61: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筆者自 2000 年從中大藝術系畢業後,除第一

年和朋友在大埔合租一村屋當工作室外,之後便在

火炭工廠租用單位,曾一起合租的朋友前前後後起

碼五十人,印象中我由第二屆開放日正式參與後,

至今該剛剛十個年頭。「伙炭」由最初小規模朋友

間互訪般的形式,之後地產商贊助宣傳及部份配套,

及從藝術發展局申請到資助,至今年因申請到較大

筆資助而能聘任專責人手處理開放日事宜,更把開

放的日子首次增加至三個周六和周日,究竟十多年

來,「伙炭」開放給什麼人看?

說實在,藝術家的工作室和 Band 友的 Band 房、

酒家的廚房、或時裝店的製衣廠性質接近,甚至和

你與我的家無異,內裏的都是創作過程和個人喜好。

未看過的,總心思思想探過究竟;探訪過了,拍下

和上載到此一遊的相片後,也似乎不外如是。一座

座本來隨著工業北移變得了無生氣的工廈,在藝術

家進駐後越來越受關注的代價,換來了政府多此一

舉的「活化工廈」,破壞有餘、毫無貢獻的四個大

字。身在其中,有時也免不了唏噓,藝術家開放自

己的工作室予大眾參觀,為的是什麼?

每年小弟都會留守自己的工作室,一方面想多

和前來的朋友談話,亦想看看究竟前來的會是什麼

人,總括而言參觀者可分為五類:

業界相關人士 ── 即直接或間接和藝術或設

計工作有關者。

學界 ── 中小學為主、幼稚園師生亦不乏。

家庭 ── 扶老攜幼,享受假日。

「伙炭」——開放給什麼人看?

天仁囈語

朋輩 ── 一團團相約前來消遣和聚首。

單拖 ── 疑惑而來、沉默而去。

五類人士當中,因第一類似乎直接和藝術家

的工作有潛在關係,故不少慕名進駐火炭、或一年

一度才於工作室出現的藝術家都希望能撈獲此類觀

眾。對我而言,唯一使我有動力繼續開放下去的觀

眾,卻是第二和第三類,因只有和孩子、學生和家

長溝通,才能使他們了解本地藝術的生態,明白創

意如何成就不一樣,但不一定「揸兜」的人生,逐

漸破除大眾對藝術家的迷思。我相信唯有這樣,「伙

炭」的火才能燃點下去。至於那些只顧嘻哈玩笑、

不斷自拍的「卡哇兒」… 就當筆者時運高,看不見

吧!

■ 文:王天仁

王天仁香港雕塑藝術家,一直

從事雕塑創作,擅將檢

得的廢棄木材,以傳統

榫卯或螺絲組裝,拼砌

出卡通動物造型的木雕

作品,形象親切易懂,

亦 蘊 含 有 用 無 用 的 哲

思。同時擁有超過十年

的藝術教育經驗,學生

年齡由幼兒到大專生。

59

Page 62: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歡迎各位讀者向《△志》投稿、發表藝術創作、報道或評論:電郵 :[email protected]電話 :+85221111192傳真 :+85229753146地址 : 香港灣仔港灣道 2 號 香港藝術中心 7 樓 704 室

《羽爺》

■ 文:心苗

( 自由身藝術工作者。)

此文由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

(香港分會)協助統籌,該

會由專業藝評人組成,網址:

www.iatc.com.hk

一)

「天邊外劇團」的自由劇場,是一間位於大角

咀工業區一棟唐樓的小劇場。非正規的表演場地、

簡單的設備,卻沒有使《羽爺》的演出失色。大概

因為日本的小劇場都習慣了在類似的場地演出。

網上的簡介說演出的概念來自馬奎斯的 A Very

Old Man with Enormous Wings。從來沒有看過這小

說。觀賞演出很多時都「看不懂」,不明白為何某

些段落會出現。這種情況大抵顯示作品的內容很大

程度上都以小說的情節為依歸,但並未影響演出的

可觀性。

簡約的劇場中出現了簡約的舞台設計,除了幾

張椅子外,甚麼都沒有,可說是一個「空的空間」。

舞台盡處的右方有一扇窗,是單位建築的一部分;

左方則有一類似更衣室的空間,本身是通往單位洗

手間及化妝間的必經之路。

演出可說是相當精煉,沒有多餘的段落;燈光、

音樂、道具及空間的運用也相當成熟,畢竟是 2006

年首演的作品。當觀眾開場入場時,松島誠便以一

身流浪漢的裝扮混入其中,開始建立「羽爺」這個

角色。襤褸的大衣下藏著一雙羽毛、一雙凋零的羽

翼、一位天使──它墮落在劇場的牆上。

61 60 People's Commune藝民公社

Page 63: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二)

看過小說,知道原著故事中,收留「羽爺」的

夫婦曾經捕蟹殺蟹。明白了松島誠為何把兩顆小燈

泡帶在手上,相當佩服創作者的想象力。再仔細想,

《羽爺》這演出其實不單呈現原著,而是暗中創造

了一個平衡的文本。在這個文本中,「羽爺」以流

浪漢的身分,生活於我們的身邊。劇場中的一切道

具變得抽象、當代,目的是把故事與我們拉近。原

著中夫婦對天使的嫌棄,是否也是我們對其他人嫌

棄的寫照?

演出甚至不止一個平衡文本,松島誠的日語口

白和吟唱、橋本禮的段段獨舞;《羽爺》的每個章

節彷彿都可以被理解為一個新的故事──正因為我

都沒有看懂。若果以這種想像去理解這演出,《羽

爺》有兩個美中不足的地方:雙人舞及結尾。

演出中多次出現雙人舞,但舞蹈性有餘,卻叫

想像力中斷。原因是這些雙人舞過分重視動作的編

排和走位,只呼應音樂的變化,而似乎未有要表現

的故事。這些雙人舞本該是演出中的高潮,卻因編

排落於俗套而可觀性大減。

在結尾,「羽爺」把幾張椅子疊起,並爬上最

高點來呈現原著中天使飛走的一幕。若我們把這一

幕和「羽爺」作為流浪漢這處理一併考慮,演出要

說的到底是甚麼?若果在呈現原著的結局後,再加

上一段讓「羽爺」從魔幻回歸現實,也許演出會更

震撼。

三)

也許場地本身,和「羽爺」流浪漢的設定也

有相沖。香港的劇場,儘管是簡單的小劇場,都不

是流浪漢可以隨意出入的地方。如果《羽爺》的靈

感真的是來自一個流浪漢,那這演出是為他而作的

嗎?抑或我們的劇場,從來都只是有閒階級的劇

場?

61

Page 64: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歡迎各位讀者向《△志》投稿、發表藝術創作、報道或評論:電郵 :[email protected]電話 :+85221111192傳真 :+85229753146地址 : 香港灣仔港灣道 2 號 香港藝術中心 7 樓 704 室

舉重若輕與舉輕若重—— 三地的香港故事

■ 文:張綺霞

( 畢業自中大中文系,喜愛文

字和不同的藝術形式,偶爾寫

小說和詩。)

此文由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

(香港分會)協助統籌,該

會由專業藝評人組成,網址:

www.iatc.com.hk

舉重若輕一個人與城市的聯繫太多,看法或感情往往太

沉重,不少劇作均能抓住重心,「舉重若輕」,以

簡單或平實的手法,透出濃厚的人情以及深刻的觀

察,讓人有餘音外的意味。就說香港的情感而言,

〈送別〉與〈祠堂筆記〉的主題與手法有不少相通

之處,同是以平實的鋪敘為主,卻充滿深情。前者

在兩代人回港選擇的自述中,細細道出了對港人「愛

開玩笑,因為壓力很大」、「很容易開心,很容易

不開心」、「生命力很強,跑得很快」等充滿包容

的觀察;後者以移民英國的兩代人的選擇——母親

希望在此長眠,子女好奇又陌生的印象,及父親放

開懷抱、以兩地為家,不用點明,已讓人明白香港

就是他們生命無法割捨的一部分。

一個城市內容太龐雜,若要說城市的故事,也多是在說自身的經歷罷

了。儘管如此,只要能深刻地表現當中的看法情感,也可以小見大。

《2012-1997:香港印象》邀請三地劇場工作者合作,企圖構建一個較

全面的香港故事。但大部分表演都沒有把重心放在命題中「十年」的

時間性,反而多觸及香港的特質及與之的連繫。就效果而言,不同劇

作者之間還是有「舉重若輕」與「舉輕若重」的分別。

b 倫敦的創作〈祠堂筆

記〉,講述一家五口由

香港移民到英國,有人想念

香港的親友,有人懷念電視

劇集,劇情感人。

a 香港的創作〈送別〉,

由白耀燦飾演董雲;

離港三十年,景物依舊,愛

人卻已長眠黃土下。

a b

63 62 People's Commune藝民公社

Page 65: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關於對香港的觀察,〈C 煞〉、〈i 瘋〉、〈酸〉

同能在簡單中把一些本質深刻呈現。〈C 煞〉表現

的只是一個會談經過,卻火力十足,每分鐘都有衝

突的高潮。以上市的戲劇集團為喻,將劇場商業化

的現象推至極致,三個角色都塑造得非常鮮明,演

員亦將編劇的掙扎、藝術總監的屈從,以及劇團主

席的自我陶醉表現得恰到好處,非常淋漓暢快。但

當為其光怪陸離忍俊不禁,甚至為「戲劇成分指數」

甚高的荒謬劇目而捧腹大笑後,卻有一種濃重的壓

抑滲透。凡事向錢看是這個城市無可逆轉的大趨勢,

而藝術工作者要生存,是否一定要順從這邏輯?如

果連藝術這塊守護精神的餘地都棄守,那城市的未

來還剩下甚麼?〈i 瘋〉抓住香港人愛時時刻刻通話

的特點,手法充滿睿智:在此起彼落的通話流中,

有些甚無意義,有些搭錯線,有些甚至在見面前已

經把話說盡了,反映在急速變化的生活中,港人怕

斷絕聯繫的焦慮。〈酸〉說的是香港本土低層家庭

的故事,雖然中英夾雜的語言運用讓人有少許錯置

感,但居住在壓迫的空間與城市內,年輕人近乎瘋

狂的孤獨的心理,卻刻畫得非常有力。

舉輕若重也有一些劇作「舉輕若重」,太著重形式的表

現,顧此失彼,在其他劇作的對比下,更顯得力有

不足。〈飲勝!〉企圖從語言的角度分析文化,以

飲宴上兩個男人的嬉笑怒罵推展劇情,間中更插進

歌舞,然而各種思考總是點到即止。而北京的三個

作品或許因為編導皆為同一人,風格和所說的故事

也相差無幾。三者皆以香港流行文化為主體,〈粵

語學堂〉學的是香港電影常見的語言,〈愛在香港〉

及〈香港歡迎你〉都以大量香港流行歌穿插,並以

許多華麗的象徵堆砌出香港的印象。然而在上述劇

作中,香港是缺席的,只是一堆抽象元素。正因為

如此,劇中往往會用上更多誇張的表現手法,造成

漫無邊際,愈說愈亂的效果。

《2012-1997:香港印象》以多套劇相加而成,

自然是希望有對話的效果,但由於處理命題的方式

不同,力度相近的固然能彼此呼應,力有不足的卻

予人格格不入之感,削弱了共同協作的效果。如果

多元的觀點正是全劇的重心,盼望將來再有類似演

出時,不同地域的劇作者能多互相交流,以深化各

自的表現風格。

c 倫敦的創作〈酸〉,講

述少年自小被欺凌,

心理陰影令他做出傷害公眾

的行為。

d 倫敦的創作〈飲勝!〉,

兩位「搭枱」賓客由

互不相識到相助相惜,對話

有趣詼諧,搏得觀眾不少笑

聲。

e 北京的創作〈粵語學

堂〉,演員以活潑搞笑

的方法學習廣東話。

c d e

63

Page 66: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志歡迎各藝術團體提供表演展覽訊息。節目資料可電郵至:[email protected]

此節目表只供讀者作參考之用。△志盡力確保節目資料無誤,但對其準確性不作任何保證。

Highlights本月節目精選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27 28 29 30 31 1 2 3 4 5 6 7 8 9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24 25 26 27 28 1 2 3 4 5 6 7 8 9三

一月

二月

Jan 一月SUN27

Mar 三月SAT2

Page 67: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香港

KIDFEST!

2013《The Gruffalo》

由 Julia Donaldson 及 Axel

Scheffler 原著圖書改編而成的

《The Gruffalo》,讓觀眾一同加

入小老鼠的奇妙冒險之旅!小老

鼠以幻想出來的生物 Gruffalo 嚇

唬飢餓的動物,萬料不到,牠竟

然遇見真正的 Gruffalo !小老鼠

該怎辦呢?大家不妨以想像力一

起享受這個充滿歌聲、笑聲及樂

趣的驚險刺激旅程!

日期:30/1 - 1,3,6,8/2/2013

(17:00),

2,9/2/2013 (10:00),

(12:00)

3,8/2/2013(15:00)

地點:香港演藝學院戲劇院(香

港灣仔告士打道 1 號)

票價:HK$395/$345/$295/$195

香港藝術節 2013

《怪誕城的動物與孩子》

兩母女來到怪誕城的貧民窟,住

進一座破舊陰沉的神秘大廈,危

機四伏的環境藏着不可告人的秘

密,還有偷窺狂徒及豺狼出沒,

上街遊行的街童一一失踪,連串

怪事陸續展開……1927 劇團以

默片、動畫、現場琴音及歌聲,

創造音樂廳嬉鬧風格,打造老幼

咸宜的怪誕音樂劇場。(英語演

出,附中文字幕。適合 8 歲或以

上觀眾欣賞)

日期:21-24/2/2013(20:15),

23-24/2/2013(15:00)

地點:香港大會堂劇院(香港中

環愛丁堡廣場 5 號)

票價:HK$350/$240/$180

南蓮園池音樂系列

「日本箏樂演奏會」

日本箏演奏家小谷惠子、帶名久

仁子及野田美香,聯同尺八演奏

家坂田梁山及結他演奏家及作

曲家香登稔,演出多首的動人

歌曲,包括《似水流年》、《愛

慕》、《櫻花變奏曲》等,展現

獨特的日本風味。

日期:1/2/2013(20:00)

地點:上環文娛中心劇院(香港

皇后大道中 345 號)

票價:HK$220/$150

日期:2/2/2013(14:30*)

地點:南蓮園池香海軒(香港鑽

石山鳳德道 60 號)

票價:HK$220

* 設有演後藝人談 ( 日語主講,

附以粵語翻譯 )

香港管弦樂團

「梵志登的馬勒」

被冠以「巨人」之名,不無原因,

對於任何一位指揮家,馬勒的第

一交響曲確是一項艱鉅任務。然

而,梵志登作為真正的指揮巨

人,他的馬勒一,早已公認為典

堂級的權威。同場,十七歲美籍

華裔鋼琴「小巨人」陶康瑞,將

為我們獻上令人難忘的莫扎特。

日期:15-16/2/2013(20:00)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香

港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號)

票價:HK$400/$300/$220/$140

65 本月節目精選Highlights

Page 68: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香港

西九大戲棚 2013

「西九大戲棚」今年除繼續雲集

眾多名伶,上演經典粵劇(1 月

30 至 2 月 8 日 , 19:00)如《蟠

龍令》、《樓台會》、《獅吼記》

等共十場外,更帶來青年粵劇演

出及折子戲導賞(2 月 12 及 16

日 , 14:30/19:00)、 香 港 舞 蹈

團《腳尖上的中國》(2 月 9 日 ,

19:15/20:45)、當代音樂演出

《A cappella 中樂瘋》(2 月 13

日 , 19:00)及 SIU2《大戲棚音

樂會》(2 月 15 日 , 19:30),

加上戲棚外的新年市集與戲曲中

心展覽,與大家一同歡度新春!

日期:30/1-16/2/2013

地點:西九文化區廣東道入口

票價:粵劇表演—HK$150/$100

《A cappella 中樂瘋》、《大戲棚

音樂會》—HK$100

《腳尖上的中國》、青年粵劇演出、

展覽及市集均免費入場

Hello It's Me, Goodbye:

Andy Warhol's Cinema

作為 20 世紀後期最具影響力的

藝術家,安迪.華荷的電影創作

亦非常豐富。展覽集中於他的

精華電影作品,從其結構主義

的 傑 作《Empire》、《Sleep》

及《Chelsea Girls》,到概念實

驗 電 影 如《Screen Tests》、 以

至對敘事、名人及史料存檔的

探索如《Imitation of Christ》和

《Factory Diaries》等。 (《Blow

Job》Andy Warhol, 1964 ©2012 The

Andy Warhol Museum, Pittsburgh, PA,

a museum of Carnegie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Film still courtesy of

The Andy Warhol Museum)

展期:即日至 14/2/2013(公眾

假期休館)

地點:Osage Kwun Tong(香港

九龍觀塘鴻圖道 73-75 號

建大工業大廈 5 樓)

免費入場

「俄國仕女圖」– 俄羅

斯新銳攝影師聯展

這次展覽,展出十多幅四位俄

羅斯女攝影師的作品:從 Sasha

Rudensky 照片中既紀實又富戲

劇 性 的 莫 斯 科 女 子, 到 Olga

Chagaoutdinova 鏡 頭 下 的 在 囚

人 仕、Anastasia Khoroshilova

拍攝的歸隱修道者,還是 Alla

Esipovich 在美醜間徘徊的長者

造像。在這些尋常百姓身上,多

角度展現了俄羅斯女性的形象,

也藉此一窺這遠東國度變幻莫測

的社會氣候。

展期:即日至 24/3/2013(逢星

期一至三及公眾假期休館)

地點:The Salt Yard(香港九

龍觀塘偉業街 169 號中懋

工業大廈 4 樓 B1 室)

免費入場

胡畫.一通

——胡金銓畫中傳奇

展覽展示了胡金銓導演約三百多

幅畫,包括時事漫畫、水彩、人

物速寫、素描、水墨、書畫、未

能面世的動畫《張羽煮海》手

稿,還有《空山靈雨》和《山中

傳奇》空鏡構想圖、人物造型草

圖和勘景筆記。而著名漫畫家尊

子亦精心將胡導演筆下的政治漫

畫人物肖像重新演繹,成為生動

活潑的立體人藝術裝置。

展期:即日至 10/3/2013(逢星

期二休館)

地點:香港電影資料館(香港西

灣河鯉景道 50 號)

免費入場

67 本月節目精選Highlights66

Page 69: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香港

香港舞蹈團《風水行》

山東秧歌(鼓子秧歌、膠州秧

歌、海陽秧歌)是中國最具代表

性的漢族民間舞蹈。秧歌隊在表

演時各種角色的舞姿迥異,「傘

頭」動作穩健,「鼓子」動作粗

獷,「棒槌」動作輕巧,「花

扇」動作婀娜,穿插行走之間,

場面宏大,氣勢磅礴。舞團以其

富含韻味的肢體動作,配合當代

審美角度,重塑漢民族與天地、

祖輩、父母之間,那一脈相承和

血濃於水的中華情懷。

日期:22-23/2/2013(19:45),

24/2/2013(15:00)

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香港葵

涌興寧路 12 號)

票價:HK$260/$180/$120

香港藝術節 2013

「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

平台系列」

本地編舞創意十足!是次舞蹈系

列再次邀請胡頌威、楊浩的團

隊,加上李健偉,王丹琦、方家

諾的組合,分別帶來全新編舞作

品。還有三位女編舞李思颺、郭

曉靈及梁秀妍的新篇,配合本地

作曲家的音樂,組成兩套節目。

年青編舞與本地音樂家之間的交

流互動,原來可以如此動人。

日期:21-24/3/2013(20:15),

23-24/3/2013(15:00)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香港

尖沙咀梳士巴利道 10號)

票價:HK$200/$160/$100

Theatre Noir

《動物農莊》

改篇自英國作家 George Orwell

的同名寓言小說:一群動物舉

「耙」起義,推翻農莊主人,建

立「理想新國度」,成為自由、

富足的個體。怎料豬群貪戀人類

的享樂,把弄權力,把昔日的熱

情與理想拋諸腦後……理想的國

度真的存在嗎?「所有動物皆平

等,只是有些動物比其他的更平

等罷了。」

日期:9-10/3/2013(15:00*,

20:00)

地點:元朗劇院演藝廳(新界元

朗體育路 9 號)

票價:HK$240/$180/$140

*9/3/2013 15:00 場次為英語版

本,其他為粵語版本

香港話劇團

《都是龍袍惹的禍》

1869 年的秋天,安德海奉慈禧

之命,以採購龍袍及宮中用物為

藉口出了京城,沿途張揚跋扈,

招權納賄,卻被山東巡撫丁寶楨

以「太監出都門者斬」處斬於濟

南,慈禧欲救無從。破格編劇潘

惠森重回史實創作系列,繼《親

愛的,胡雪巖》、《大刀王五》

後,夥拍香港話劇團導演司徒慧

焯,借古諷今,窺探歷史的荒誕

與權力慾望的迷思。

日期:16-17,20-23, 26-

30/3/2013(19:45),

17,23-24,31/3/2013

(14:45)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香

港灣仔港灣道 2 號)

票價:HK$260/$160(星期二至

四場次:HK$230/$130)

67

Page 70: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北京 上海

「送你一朵玫瑰花」

中國廣播民族樂團慶新

春音樂會

這次演出,將由國家一級指揮張

列聯同中國廣播民族樂團,為觀

眾帶來一次富民族色彩與新春氣

氛的音樂會,除演出多首經典曲

目如民謠《掀起你的頭蓋來》、

廣東音樂《旱天雷》、台灣老歌

《望春風》、《香江花月夜》、

《火車托卡塔》等外,更特意選

演多首《菊花台》、《北京一夜》

等流行樂曲,與眾同樂。

日期:14/2/2013(19:30)

地點:國家大劇院音樂廳(北京

市西城區西長安街 2 號)

票價:¥580/¥500/¥420/

¥320/¥240/¥180

劉小東在和田

2012 年 6 月,劉小東和一支小

團隊來到新疆,開始了為期兩個

月記錄採玉工人生活的計劃「劉

小東在和田」。這次延續了他逐

步建立的現場繪畫方式,在帳篷

裡建立了臨時工作室,使用素

描、日記、油畫和攝影等手法,

展開這個漫長的項目。展覽除了

展出劉小東在新疆創作的四幅新

作及紀錄片外,還會展示他在北

京後續新創作的作品以及劉小東

珍貴的手稿、日記等豐富的文獻

資料。

展期:即日至 23/2/2013(逢星

期二休館)

地點:今日美術館(北京市朝陽

區百子灣路 32 號蘋果社

區 4 號樓)

票價:¥20

《電場:超越超現實》

法國蓬皮杜中心藏品展

超現實主義提出對創作材料、方

法、目的的問題,既是對當時社

會制度和生存條件的懷疑,也是

一場求新求變的「精神革命」。

這次展覽分為「相遇」、「愛

神」、「自動主義」、「夜」、

「詩的物象」、「文象」6 個部

份,展出的蓬皮杜中心藏品共

119 件作品,包括杜尚、馬格利

特、曼雷、米羅、畢加索、雷斯、

安迪華荷、波爾坦斯基等大師,

以及中國藝術家陳箴、蔡國強、

王度、黃永砯、張洹、嚴培明的

作品。

展期:即日至 15/3/2013(逢星

期一休館)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上

海市黃浦區花園港路 200

號)

票價:¥20

上海大劇院版現代芭蕾

《簡.愛》

根據夏洛蒂.勃朗特同名小說改

編,現在與過去,英國與西班

牙,莊園與城市,室內的奢華與

野性的荒原,相映成趣。劇中最

大的亮點莫過於加重了原著中作

為背景出現的貝莎夫人的戲份。

在三位主角貝莎、簡與羅徹斯特

的思念與想象中,現代芭蕾的神

韻傳達了他們的所思、所感、所

想、所欲、所念。

日期:6/2/2013(19:15)

地點:上海大劇院大劇場(上海

市黃浦區人民大道 300號)

票價:¥580/¥400/¥300/

¥200/¥120

69 本月節目精選Highlights68

Page 71: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廣州 深圳

We Shot The Moon

2013 中國巡演廣州站

來美國自加州 San Diego 的流行

搖滾樂隊,We Shot The Moon 的

音樂是電子樂與傳統搖滾樂的混

合體。主唱 Jonathan Jones 在前

樂隊 Waking Ashland 解散後,組

成了 We Shot The Moon。除了悅

耳的聲音和熟悉的面孔,Jones

帶來的,是比 Waking Ashland 走

得更遠、走得更好的音樂。

日期:3/3/2013(20:00)

地點:TU 凸空間(廣州市越秀區

下塘西路 545 號雕塑公園

內)

票價:¥100(預售:¥70)

中國女紅第一季:

暨在地時尚活化實驗展

中國女紅是一項非常珍貴的傳統

民間藝術。婦女從小熟練紡織、

縫紉、繡、剪花等技巧,透過天

生的美術觸覺、靈巧的雙手縫製

嫁衣、繡荷包或童玩,以針線寄

入祝福與關愛。這次展覽聯合了

中國女紅坊創辦人陳曹倩、廣繡

大師陳少芳及擅長首飾設計的

「小川工作室」,展出或古或今

的精緻女紅作品。

展期:即日至 24/2/2013(逢星

期一休館)

地點:歌莉婭 225(廣州市越秀

區北京路 225 號)

免費入場

深圳獨立動畫雙年展

這次展覽由深圳華僑城創意文化

園主辦,共分為「用心靈世界的

超驗圖像」、「網絡世界的信息

與編碼」、「走向真實的虛擬工

程」、「復活的水墨世界」、「青

春的意志」、「全球化視野」及

「國際動畫」七個部份,展出國

內外共 57 位藝術家、近 100 件

獨立動畫藝術作品。

展期:即日至 21/3/2013

地點:B10 藝術空間(深圳南山

區華僑城恩平街創意文化

園北區 B10 棟)

免費入場

《戀愛的犀牛》

性感神秘的女孩明明在年輕人馬

路面前出現的一瞬間,馬路的生

活徹底改變了。明明有著不可思

議的鐵石心腸,無論是鮮花、誓

言、還是肉體的親昵都不能改

變。馬路的瘋狂使戀愛指導員的

理論徹底崩潰。在一個犀牛嚎叫

的夜晚,馬路以愛情的名義將明

明綁架……

日期:1-2/2/2013(20:00)

地點:深圳保利劇院(深圳市南

山區後海濱路保利文化廣

場)

票價:¥580/¥480/¥380/

¥280/¥180/¥100

69

Page 72: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更多精彩節目,盡在「節目大晒冷」

澳門 台北

開箱作業

《小精靈物語》

改編自日本著名兒童文學家松谷

美代子的經典兒童劇《綠色精靈

之歌》,講述小女孩阿乃如何幫

助小精靈一家拯救森林家園。佈

景、服裝、道具通通採用綠色環

保製作,加上一班「大老鼠」在

現場又唱又跳、結合木偶及小丑

等元素,無論大朋友、小朋友都

看得盡興!

日期:23-24/2/2013(15:00)

地點:澳門文化中心「.ART」(澳

門新口岸新填海區冼星海

大馬路)

票價:MOP$120

君子比德──故宮珍藏

清代玉器精品展

是次展覽,將從禮制、宗教、生

活等層面分六大專題、超過一百

件故宮珍藏清代宮廷玉器,展現

清代用玉文化。配合相關的繪

畫、圖書、文獻等圖片,介紹不

同器物的用途,從中展示傳統

「比德於玉」觀念在清宮的華麗

體現。

展期:即日至 10/3/2013(逢星

期一休館)

地點:澳門藝術博物館(澳門新

口岸新填海區冼星海大馬

路)

票價:MOP$5

薪傳歌仔戲劇團

《鐵面情》

以鐵面無私聞名的欽差吳振坤,

奉旨到嶺南濟災,竟不見兩廣官

員前來接糧,令賑糧險些遇劫。

細查之下,發現官員皆往賀劉提

督招婿。吳到督府追查此事,發

現劉提督新婿丁瑞安為人可疑。

原來丁早於家鄉娶妻,其髮妻張

碧娥帶著丁母千里尋夫,更遭他

活活打死。張碧娥枉死冤魂不

散,以鬼火引路,引導丁母前往

欽差驛館告狀……

日期:24/2/2013(14:30)

地點:大稻埕戲苑(台北市迪化

街一段 21 號 9 樓)

票價:NT$500/$300/$200/$100

「2012 台北美術獎」

展覽

2001年開辦的「台北美術獎」,

是台灣當代藝術最重要的指標競

賽展之一,不僅展現了多元精彩

的台灣當代藝術,更是新一代藝

術創作者展現實力的舞台。13

位藝術家:朱駿騰、李欣哲、周

育正、許怡慈、莊哲瑋、陳雲、

莊榮哲、黃彥超、楊子弘、劉玗

+ 吳思嶔、蔡士弘、戴翰泓和羅

智信,將在此展出自己的入選作

品,評審將從中選出「2012 台

北美術獎」得主及「優選獎」五

名。

展期:即日至 10/3/2013(逢星

期一休館)

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市

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 181

號)

票價:NT$30

本月節目精選Highlights70

Page 73: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71 Classified Board

系列編號

(1) CNEX 主題紀錄片巡展 (2) KidsFest 2013 (3) 世界電影經典回顧 2012: 費立茲. 朗與茂瑙 (4) 任劍輝名劇百回賞 (5) 任劍輝百載情永在

(6) 俠影禪章 - 話說金銓 (7) 南蓮園池音樂系列 (8) 台灣國際藝術節 2013 (9) 月影紀錄片有約 (10) 香港藝術節 2013

《啟點.動象空間》廣東美術館廣州大劇院當代館第一回展

展覽 ● 廣州大劇院 ☼ ☼ ☼ ☼ ☼ ☼ ☼

問陶之旅 展覽 ● 深圳博物館藝術自然館 ☼ ☼ ☼ ☼ ☼ ☼

世紀先驅 - 吳大羽作品展 展覽 ● 紅專廠 ☼ ☼ ☼ ☼ ☼ ☼ ☼

禮重情隆:回歸賀禮精選 展覽 ● 香港文化博物館 ☼ ☼ ☼ ☼ ☼ ☼

葉挺故居展覽 展覽 ● 葉挺故居 ☼ ☼ ☼ ☼ ☼ ☼ ☼

萬象逍遙 - 歐豪年書畫展 展覽 ● 香港文化博物館 ☼ ☼ ☼ ☼ ☼ ☼

收藏五十年 - 故人故事 展覽 ● 香港藝術館 ☼ ☼ ☼ ☼ ☼ ☼

20 / 20 - 虛白齋藏中國書畫館二十周年特展 展覽 ● 香港藝術館 ☼ ☼ ☼ ☼ ☼ ☼

種田陽平的電影世界 展覽 ● 松山文創園區 3 號倉庫 ☼ ☼ ☼ ☼ ☼ ☼ ☼

「漫」遊中環 展覽 ● 香港藝術中心 ☼ ☼ ☼ ☼ ☼ ☼ ☼

亞洲玻璃雕塑展 展覽 ● Koru Contemporary Art ☼ ☼

甲子顏彩:林鎮輝繪畫 展覽 ●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 ☼ ☼ ☼ ☼ ☼ ☼

物化 - 靳埭强與學生海報創作展 展覽 ● 香港中央圖書館 ☼ ☼ ☼ ☼

韓家英設計個展 展覽 ● 華.美術館 ☼

盛世之風 - 四川博物院藏漢代畫像磚珍品展 展覽 ● 民政總署畫廊 ☼ ☼ ☼ ☼ ☼ ☼ ☼

安迪.華荷︰十五分鐘的永恆 展覽 ● 香港藝術館 ☼ ☼ ☼ ☼ ☼ ☼

幸褔大廈 I - 陳界仁 展覽 ● Hanart Gallery ☼ ☼ ☼ ☼ ☼ ☼

「無題」- 林明弘 展覽 ● 誠品 ☼ ☼ ☼ ☼ ☼ ☼ ☼

夢幻樂園 : 葛輝個展 展覽 ● Art Experience Gallery ☼ ☼ ☼ ☼ ☼

那個時代叫做 - 漢 展覽 ● 大乾藝術中心 ☼ ☼ ☼ ☼

Hello It's Me, Goodbye: Andy Warhol's Cinema 展覽 ● Osage Kwun Tong ☼ ☼ ☼ ☼ ☼ ☼ ☼

中國女紅第一季:暨在地時尚活化實驗展 展覽 ● 歌莉婭 225 ☼ ☼ ☼ ☼ ☼ ☼

2012 台北美術獎 展覽 ● 台北市立美術館 ☼ ☼ ☼ ☼ ☼ ☼

君子比德 - 故宮珍藏清代玉器精品展 展覽 ● 澳門藝術博物館 ☼ ☼ ☼ ☼ ☼ ☼

胡畫.一通 - 胡金銓畫中傳奇 展覽 ● 香港電影資料館 ☼ ☼ ☼ ☼ ☼ ☼

深圳獨立動畫雙年展 展覽 ● B10 藝術空間 ☼ ☼ ☼ ☼ ☼ ☼ ☼

「俄國仕女圖」- 俄羅斯新銳攝影師聯展 展覽 ● The Salt Yard ☼ ☼ ☼ ☼

後設風景 - 吳世傑個人攝影展 展覽 ● Osage Open ☼ ☼ ☼ ☼ ☼ ☼ ☼

文藝復興巨匠再現 - 米開朗基羅特展 展覽 ● 國立歷史博物館 ☼ ☼ ☼ ☼ ☼ ☼

平面介入空間的真實體現 - 王鼎超繪畫創作個展 展覽 ● 新樂園藝術空間 ☼ ☼ ☼ ☼ ☼ ☼ ☼

Number 展 展覽 ● K11 ☼ ☼ ☼ ☼ ☼ ☼ ☼

Horrible Histories Ruthless Romans(2) 合家歡 ● 香港演藝學院 10:00 12:00

東邊舞蹈團「熱血」 舞蹈 ● 牛池灣文娛中心 14:30 16:30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膚色的時光》 戲劇 ● 香港文化中心 14:30 19:30

Room on the Broom(2) 合家歡 ● 香港演藝學院 15:00 17:00

蝶影紅梨記 (5) 電影 ● 百老匯電影中心 13:50

動藝「M 事件」 舞蹈 ●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20:00 15:0020:00

27/1 28/1 29/1 30/1 31/1 1/2 2/2

種 類節 目 名 稱

地 區

北 日一二三四五六

場 地 時 間~Jan Feb一月 二月

27 2

節目大晒冷Programmes

Page 74: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Classified Board72 節目大晒冷Programmes

系列編號

(1) CNEX 主題紀錄片巡展 (2) KidsFest 2013 (3) 世界電影經典回顧 2012: 費立茲. 朗與茂瑙 (4) 任劍輝名劇百回賞 (5) 任劍輝百載情永在

(6) 俠影禪章 - 話說金銓 (7) 南蓮園池音樂系列 (8) 台灣國際藝術節 2013 (9) 月影紀錄片有約 (10) 香港藝術節 2013

燕子盜 (6) 電影 ● 香港電影資料館 14:30

光影劇場《青蛙新郎》 合家歡 ● 荃灣大會堂 14:30 19:45 19:45

香港城市中樂團《中樂名曲齊齊賞》音樂會 音樂 ● 元朗劇院 15:00 20:00

香港小交響樂團《我的音樂日記》:海盜大派對 音樂 ● 香港大會堂 15:00

香港話劇團《喃叱哆嘍呵》 戲劇 ● 上環文娛中心 15:00

竹韻小集「「風花雪月四重奏」音樂會 」 音樂 ● 沙田大會堂 16:00

畸人艷婦 (6) 電影 ● 香港電影資料館 17:30

上海芭蕾舞團《白毛女》 舞蹈 ● 香港文化中心 19:30

大公的錢財 (3) 電影 ● 香港科學館 19:30

春燈羽扇恨 (5) 電影 ● 香港電影資料館 19:30

紐時風暴 (1) 電影 ● 香港科技大學 18:00

夜祭金嬌 (5) 電影 ● 香港電影資料館 19:00

魂縈舊曲之友「相約寶島情懷 II」 音樂 ● 荃灣大會堂 19:30

慕廸與芝加哥交響樂團 (10) 音樂 ● 香港文化中心 20:00 20:00

蝶影紅梨記 (5) 電影 ● 香港電影資料館 19:00

帝女花 (4) 中國戲曲 ● 香港大會堂 19:30

The Gruffalo(2) 合家歡 ● 香港演藝學院 17:00 17:00 10:00 12:00

金英華粵劇團「福星高照喜迎春」 中國戲曲 ● 西九大戲棚 19:00

再世紅梅記 (4) 中國戲曲 ● 香港大會堂 19:30

Mr Benn(2) 合家歡 ● 香港演藝學院 17:00 15:00 17:00

金英華粵劇團「蟠龍令」 中國戲曲 ● 西九大戲棚 19:00

Michael Morpurgo's Kensuke's Kingdom 戲劇 ● 香港演藝學院 19:45 14:30 19:30

屯門之友「經典英文金曲夜 2013 」 音樂 ● 屯門大會堂 20:00

龍飛劇團「白兔會」 中國戲曲 ● 西九大戲棚 19:00

火網梵宮十四年 (4) 中國戲曲 ● 高山劇場 19:30

香港芭蕾舞團「仙履奇緣篇」 舞蹈 ● 香港文化中心 19:30 14:30 17:00 19:30

《身體、空間與身份 V- 身體戰場》 舞蹈 ● 香港醫學博物館 20:00 20:00

劇場空間《舞步青雲》 音樂劇 ● 沙田大會堂 20:00 20:00

戀愛的犀牛 音樂劇 ● 深圳保利劇院 20:00 20:00

日本箏樂演奏會 (7) 音樂 ● 上環文娛中心 20:00

開箱作業「迷走都市 II」 戲劇 ● 澳門文化中心 20:00 20:00

香港管弦樂團「交響舞曲」 音樂 ● 香港文化中心 20:00 20:00

古典布袋戲《桃花山 - 龍虎鬥》 戲劇 ● 大稻埕戲苑 14:00

青春啦啦隊 (9) 電影 ● 香港藝術中心 14:30

被遺忘的時光 (9) 電影 ● 香港藝術中心 16:30

龍飛劇團「雙仙拜月訂亭」 中國戲曲 ● 西九大戲棚 19:00

獅吼記 中國戲曲 ● 國家戲劇院 19:30

遊戲魂.電玩交響夜 音樂 ● 國父紀念館 19:30

27/1 28/1 29/1 30/1 31/1 1/2 2/2

種 類節 目 名 稱

地 區

北 日一二三四五六

場 地 時 間~Jan Feb一月 二月

27 2

Page 75: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73

系列編號

(1) CNEX 主題紀錄片巡展 (2) KidsFest 2013 (3) 世界電影經典回顧 2012: 費立茲. 朗與茂瑙 (4) 任劍輝名劇百回賞 (5) 任劍輝百載情永在

(6) 俠影禪章 - 話說金銓 (7) 南蓮園池音樂系列 (8) 台灣國際藝術節 2013 (9) 月影紀錄片有約 (10) 香港藝術節 2013

《啟點.動象空間》廣東美術館廣州大劇院當代館第一回展

展覽 ● 廣州大劇院 ☼ ☼ ☼ ☼ ☼ ☼ ☼

問陶之旅 展覽 ● 深圳博物館藝術自然館 ☼ ☼ ☼ ☼ ☼ ☼

世紀先驅 - 吳大羽作品展 展覽 ● 紅專廠 ☼ ☼ ☼ ☼ ☼ ☼ ☼

禮重情隆:回歸賀禮精選 展覽 ● 香港文化博物館 ☼ ☼ ☼ ☼ ☼ ☼

葉挺故居展覽 展覽 ● 葉挺故居 ☼ ☼ ☼ ☼ ☼ ☼ ☼

萬象逍遙 - 歐豪年書畫展 展覽 ● 香港文化博物館 ☼ ☼ ☼ ☼ ☼ ☼

收藏五十年 - 故人故事 展覽 ● 香港藝術館 ☼ ☼ ☼ ☼ ☼ ☼

20 / 20 - 虛白齋藏中國書畫館二十周年特展 展覽 ● 香港藝術館 ☼ ☼ ☼ ☼ ☼ ☼

種田陽平的電影世界 展覽 ● 松山文創園區 3 號倉庫 ☼ ☼ ☼ ☼ ☼ ☼ ☼

「漫」遊中環 展覽 ● 香港藝術中心 ☼ ☼ ☼ ☼ ☼ ☼ ☼

甲子顏彩:林鎮輝繪畫 展覽 ●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 ☼ ☼ ☼ ☼ ☼ ☼

盛世之風 - 四川博物院藏漢代畫像磚珍品展 展覽 ● 民政總署畫廊 ☼ ☼ ☼ ☼ ☼ ☼ ☼

安迪.華荷︰十五分鐘的永恆 展覽 ● 香港藝術館 ☼ ☼ ☼ ☼ ☼ ☼

幸褔大廈 I - 陳界仁 展覽 ● Hanart Gallery ☼ ☼ ☼ ☼ ☼ ☼

「無題」- 林明弘 展覽 ● 誠品 ☼ ☼ ☼ ☼ ☼ ☼ ☼

夢幻樂園 : 葛輝個展 展覽 ● Art Experience Gallery ☼ ☼ ☼ ☼

Hello It's Me, Goodbye: Andy Warhol's Cinema 展覽 ● Osage Kwun Tong ☼ ☼ ☼ ☼ ☼ ☼ ☼

中國女紅第一季:暨在地時尚活化實驗展 展覽 ● 歌莉婭 225 ☼ ☼ ☼ ☼ ☼ ☼

2012 台北美術獎 展覽 ● 台北市立美術館 ☼ ☼ ☼ ☼ ☼ ☼

君子比德 - 故宮珍藏清代玉器精品展 展覽 ● 澳門藝術博物館 ☼ ☼ ☼ ☼ ☼ ☼

胡畫.一通 - 胡金銓畫中傳奇 展覽 ● 香港電影資料館 ☼ ☼ ☼ ☼ ☼ ☼

深圳獨立動畫雙年展 展覽 ● B10 藝術空間 ☼ ☼ ☼ ☼ ☼ ☼ ☼

「俄國仕女圖」- 俄羅斯新銳攝影師聯展 展覽 ● The Salt Yard ☼ ☼ ☼ ☼

後設風景 - 吳世傑個人攝影展 展覽 ● Osage Open ☼ ☼ ☼ ☼ ☼ ☼

文藝復興巨匠再現 - 米開朗基羅特展 展覽 ● 國立歷史博物館 ☼ ☼ ☼ ☼ ☼ ☼

平面介入空間的真實體現 - 王鼎超繪畫創作個展 展覽 ● 新樂園藝術空間 ☼ ☼ ☼ ☼ ☼ ☼ ☼

日本之景 - 山野宏個展 展覽 ● Koru Contemporary Art ☼ ☼ ☼ ☼ ☼

Number 展 展覽 ● K11 ☼ ☼ ☼ ☼ ☼ ☼ ☼

Mr Benn(2) 合家歡 ● 香港演藝學院 10:00 12:00

17:00 17:00 19:00

15:00 17:00

香港芭蕾舞團「仙履奇緣篇」 舞蹈 ● 香港文化中心 12:00 14:30 17:00

The Gruffalo(2) 合家歡 ● 香港演藝學院 15:00 17:00

17:00 17:00 10:00 12:00

Michael Morpurgo's Kensuke's Kingdom 戲劇 ● 香港演藝學院 14:30

光影劇場《青蛙新郎》 合家歡 ● 荃灣大會堂 14:30

劇場空間《舞步青雲》 音樂劇 ● 沙田大會堂 15:00

3/2 4/2 5/2 6/2 7/2 8/2 9/2

種 類節 目 名 稱

地 區

北 日一二三四五六

場 地 時 間~ Feb二月

3 9

Page 76: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Classified Board74 節目大晒冷Programmes

系列編號

(1) CNEX 主題紀錄片巡展 (2) KidsFest 2013 (3) 世界電影經典回顧 2012: 費立茲. 朗與茂瑙 (4) 任劍輝名劇百回賞 (5) 任劍輝百載情永在

(6) 俠影禪章 - 話說金銓 (7) 南蓮園池音樂系列 (8) 台灣國際藝術節 2013 (9) 月影紀錄片有約 (10) 香港藝術節 2013

《啟點.動象空間》廣東美術館廣州大劇院當代館第一回展

展覽 ● 廣州大劇院 ☼ ☼ ☼

問陶之旅 展覽 ● 深圳博物館藝術自然館 ☼ ☼ ☼

世紀先驅 - 吳大羽作品展 展覽 ● 紅專廠 ☼ ☼ ☼

禮重情隆:回歸賀禮精選 展覽 ● 香港文化博物館 ☼ ☼ ☼

葉挺故居展覽 展覽 ● 葉挺故居 ☼ ☼ ☼

萬象逍遙 - 歐豪年書畫展 展覽 ● 香港文化博物館 ☼ ☼ ☼

收藏五十年 - 故人故事 展覽 ● 香港藝術館 ☼ ☼

20 / 20 - 虛白齋藏中國書畫館二十周年特展 展覽 ● 香港藝術館 ☼ ☼

種田陽平的電影世界 展覽 ● 松山文創園區 3 號倉庫 ☼ ☼ ☼

「漫」遊中環 展覽 ● 香港藝術中心 ☼ ☼ ☼

甲子顏彩:林鎮輝繪畫 展覽 ●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 ☼ ☼

盛世之風 - 四川博物院藏漢代畫像磚珍品展 展覽 ● 民政總署畫廊 ☼ ☼ ☼

安迪.華荷︰十五分鐘的永恆 展覽 ● 香港藝術館 ☼ ☼

幸褔大廈 I - 陳界仁 展覽 ● Hanart Gallery ☼ ☼ ☼

「無題」- 林明弘 展覽 ● 誠品 ☼ ☼ ☼

中國女紅第一季:暨在地時尚活化實驗展 展覽 ● 歌莉婭 225 ☼ ☼ ☼

2012 台北美術獎 展覽 ● 台北市立美術館 ☼ ☼ ☼

君子比德 - 故宮珍藏清代玉器精品展 展覽 ● 澳門藝術博物館 ☼ ☼ ☼

胡畫.一通 - 胡金銓畫中傳奇 展覽 ● 香港電影資料館 ☼ ☼ ☼

深圳獨立動畫雙年展 展覽 ● B10 藝術空間 ☼ ☼ ☼

日月星粵劇團「樓台會」 中國戲曲 ● 西九大戲棚 19:00

邯鄲夢 中國戲曲 ● 國家戲劇院 19:30

《身體、空間與身份 V- 身體戰場》 舞蹈 ● 香港醫學博物館 20:00

日月星粵劇團「大紅袍」 中國戲曲 ● 西九大戲棚 19:00

金龍劇團「梟雄虎將美人威」 中國戲曲 ● 西九大戲棚 19:00

金龍劇團「獅吼記」 中國戲曲 ● 西九大戲棚 19:00

天下第一 (6) 電影 ● 香港電影資料館 14:30

資本主義的陷阱 (1) 電影 ● 香港大學 18:00

心美粵劇團「周瑜」 中國戲曲 ● 西九大戲棚 19:00

心美粵劇團「洛神」 中國戲曲 ● 西九大戲棚 19:00

香港舞蹈團「腳尖上的中國 - 視覺品嚐的風味」 舞蹈 ● 西九大戲棚 19:15 20:45

晴朗的天空 (1) 電影 ● 好單位小劇場 19:30

3/2 4/2 5/2 6/2 7/2 8/2 9/2

種 類節 目 名 稱

地 區

北 日一二三四五六

場 地 時 間~ Feb二月

3 9

10/2 11/2 12/2 13/2 14/2 15/2 16/2

種 類節 目 名 稱

地 區

北 日一二三四五六

場 地 時 間~ Feb二月

10 16

Page 77: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75

系列編號

(1) CNEX 主題紀錄片巡展 (2) KidsFest 2013 (3) 世界電影經典回顧 2012: 費立茲. 朗與茂瑙 (4) 任劍輝名劇百回賞 (5) 任劍輝百載情永在

(6) 俠影禪章 - 話說金銓 (7) 南蓮園池音樂系列 (8) 台灣國際藝術節 2013 (9) 月影紀錄片有約 (10) 香港藝術節 2013

「俄國仕女圖」- 俄羅斯新銳攝影師聯展 展覽 ● The Salt Yard ☼ ☼ ☼ ☼

亞洲玻璃雕塑展 展覽 ● Koru Contemporary Art ☼ ☼ ☼ ☼ ☼

日本之景 - 山野宏個展 展覽 ● Koru Contemporary Art ☼ ☼ ☼ ☼ ☼

夢幻樂園 : 葛輝個展 展覽 ● Art Experience Gallery ☼ ☼ ☼ ☼ ☼

幸褔大廈 I - 陳界仁 展覽 ● Hanart Gallery ☼ ☼ ☼ ☼ ☼ ☼

韓家英設計個展 展覽 ● 華.美術館 ☼ ☼ ☼ ☼ ☼ ☼

那個時代叫做 - 漢 展覽 ● 大乾藝術中心 ☼ ☼ ☼ ☼ ☼ ☼

2012 台北美術獎 展覽 ● 台北市立美術館 ☼ ☼ ☼ ☼ ☼ ☼

君子比德 - 故宮珍藏清代玉器精品展 展覽 ● 澳門藝術博物館 ☼ ☼ ☼ ☼ ☼ ☼

問陶之旅 展覽 ● 深圳博物館藝術自然館 ☼ ☼ ☼ ☼ ☼ ☼

文藝復興巨匠再現 - 米開朗基羅特展 展覽 ● 國立歷史博物館 ☼ ☼ ☼ ☼ ☼ ☼

「走向現代 - 英國美術三百年」 展覽 ● 廣東美術館 ☼ ☼ ☼ ☼ ☼ ☼

中國女紅第一季:暨在地時尚活化實驗展 展覽 ● 歌莉婭 225 ☼ ☼ ☼ ☼ ☼ ☼

禮重情隆:回歸賀禮精選 展覽 ● 香港文化博物館 ☼ ☼ ☼ ☼ ☼ ☼

胡畫.一通 - 胡金銓畫中傳奇 展覽 ● 香港電影資料館 ☼ ☼ ☼ ☼ ☼ ☼

「俄國仕女圖」- 俄羅斯新銳攝影師聯展 展覽 ● The Salt Yard ☼ ☼ ☼

文藝復興巨匠再現 - 米開朗基羅特展 展覽 ● 國立歷史博物館 ☼ ☼ ☼

平面介入空間的真實體現 - 王鼎超繪畫創作個展 展覽 ● 新樂園藝術空間 ☼ ☼ ☼

日本之景 - 山野宏個展 展覽 ● Koru Contemporary Art ☼ ☼ ☼

Number 展 展覽 ● K11 ☼ ☼ ☼ ☼ ☼ ☼ ☼

香港青苗粵劇團「粵劇折子戲」 中國戲曲 ● 西九大戲棚 14:15

萬花迎春 (6) 電影 ● 香港電影資料館 14:30

福星高照 (6) 電影 ● 香港電影資料館 17:30

香港青苗粵劇團「蓋世隻雄霸楚城」 中國戲曲 ● 西九大戲棚 19:00

妙人妙事 (6) 電影 ● 香港電影資料館 19:30

無伴奏策動《A CAPPELLA 中樂瘋》 音樂 ● 西九大戲棚 19:30

SIU2 《大戲棚音樂會》 音樂 ● 西九大戲棚 19:30

英國國家劇團《一僕二主》(10) 戲劇 ● 香港演藝學院 19:30 14:30 19:30

馬歇爾舞蹈劇場《金雞》(8) 舞蹈 ● 國家戲劇院 19:30 19:30

香港管弦樂團「梵志登的馬勒」 音樂 ● 香港文化中心 20:00 20:00

演藝青年粵劇團「粵劇折子戲」 中國戲曲 ● 西九大戲棚 14:15

演藝青年粵劇團「馬上良緣」 中國戲曲 ● 西九大戲棚 19:00

宮崎千佳 長笛獨奏會 音樂 ● 國家演奏廳 19:30

春天實驗劇團《富貴逼人》 音樂 ● 屯門大會堂 20:00

17/2 18/2 19/2 20/2 21/2 22/2 23/2

種 類節 目 名 稱

地 區

北 日一二三四五六

場 地 時 間~ Feb二月

17 23

10/2 11/2 12/2 13/2 14/2 15/2 16/2

種 類節 目 名 稱

地 區

北 日一二三四五六

場 地 時 間~ Feb二月

10 16

Page 78: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Classified Board76 節目大晒冷Programmes

系列編號

(1) CNEX 主題紀錄片巡展 (2) KidsFest 2013 (3) 世界電影經典回顧 2012: 費立茲. 朗與茂瑙 (4) 任劍輝名劇百回賞 (5) 任劍輝百載情永在

(6) 俠影禪章 - 話說金銓 (7) 南蓮園池音樂系列 (8) 台灣國際藝術節 2013 (9) 月影紀錄片有約 (10) 香港藝術節 2013

萬象逍遙 - 歐豪年書畫展 展覽 ● 香港文化博物館 ☼ ☼ ☼ ☼ ☼ ☼

安迪.華荷︰十五分鐘的永恆 展覽 ● 香港藝術館 ☼ ☼ ☼ ☼ ☼ ☼

收藏五十年 - 故人故事 展覽 ● 香港藝術館 ☼ ☼ ☼ ☼ ☼ ☼

20 / 20 - 虛白齋藏中國書畫館二十周年特展 展覽 ● 香港藝術館 ☼ ☼ ☼ ☼ ☼ ☼

物化 - 靳埭强與學生海報創作展 展覽 ● 香港中央圖書館 ☼ ☼ ☼ ☼ ☼ ☼ ☼

後設風景 - 吳世傑個人攝影展 展覽 ● Osage Open ☼ ☼ ☼ ☼ ☼ ☼ ☼

種田陽平的電影世界 展覽 ● 松山文創園區 3 號倉庫 ☼ ☼ ☼ ☼ ☼ ☼ ☼

平面介入空間的真實體現 - 王鼎超繪畫創作個展 展覽 ● 新樂園藝術空間 ☼ ☼ ☼ ☼ ☼ ☼ ☼

盛世之風 - 四川博物院藏漢代畫像磚珍品展 展覽 ● 民政總署畫廊 ☼ ☼ ☼ ☼ ☼ ☼ ☼

「無題」- 林明弘 展覽 ● 誠品 ☼ ☼ ☼ ☼ ☼ ☼ ☼

深圳獨立動畫雙年展 展覽 ● B10 藝術空間 ☼ ☼ ☼ ☼ ☼ ☼ ☼

世紀先驅 - 吳大羽作品展 展覽 ● 紅專廠 ☼ ☼ ☼ ☼ ☼ ☼ ☼

「漫」遊中環 展覽 ● 香港藝術中心 ☼ ☼ ☼ ☼ ☼ ☼ ☼

《啟點.動象空間》廣東美術館廣州大劇院當代館第一回展

展覽 ● 廣州大劇院 ☼ ☼ ☼ ☼ ☼ ☼ ☼

葉挺故居展覽 展覽 ● 葉挺故居 ☼ ☼ ☼ ☼ ☼ ☼ ☼

Hello It's Me, Goodbye: Andy Warhol's Cinema 展覽 ● Osage Kwun Tong ☼ ☼ ☼ ☼ ☼ ☼ ☼

甲子顏彩:林鎮輝繪畫 展覽 ●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 ☼ ☼ ☼ ☼ ☼ ☼

Number 展 展覽 ● K11 ☼

張力文中提琴獨奏會 音樂 ● 國家演奏廳 14:30

春天實驗劇團《富貴逼人》 音樂 ● 屯門大會堂 15:00 20:00 20:00

英國國家劇團《一僕二主》(10) 戲劇 ● 香港演藝學院 14:30 19:30

19:30 19:30 19:30 19:30 14:30 19:30

馬歇爾舞蹈劇場《金雞》(8) 舞蹈 ● 國家戲劇院 14:30

金屬與憂鬱的國度 (1) 電影 ● 香港中文大學 18:30

古風雅集演奏會 (7) 音樂 ● 香港大會堂 20:00 14:30

好戲量「女兒紅」 戲劇 ● 香港文化中心 20:00 20:00 20:00 15:0020:00

垃圾圍城 (1) 電影 ● 香港大學 18:00

智利猴厲害劇團《魚不會飛》(8) 戲劇 ● 國家戲劇院 19:30 19:30 19:30

美國芭蕾舞劇院 - 精選舞薈節目一 (10) 舞蹈 ● 香港文化中心 19:30

雲門舞集與喬治亞魯斯塔維合唱團《流浪者之歌》(8) 舞蹈 ● 國家戲劇院 19:45 19:45 19:45

1927 劇團《怪誕城的動物與孩子》 (10) 戲劇 ● 香港大會堂 20:15 20:15 15:00 20:15

焦媛實驗劇團《Mr. o 靚模》 戲劇 ● 上環文娛中心 20:15 19:30 21:45

16:30 20:30

《吉普賽靈魂》手風琴與大提琴二重奏 (8) 音樂 ● 國家演奏廳 19:30 19:30

當岳母刺字時…媳婦是不贊成的! 戲劇 ● 台北市社教館 19:30 14:30 19:30

美國芭蕾舞劇院 - 精選舞薈節目二 (10) 舞蹈 ● 香港文化中心 19:30 19:30

香港舞蹈團《風水行》 舞蹈 ● 葵青劇院 19:45 19:45

神氣舞團《信靠》(10) 舞蹈 ● 香港演藝學院 20:00 14:00 20:00

開箱作業「電梯的鑰匙」 戲劇 ● 澳門文化中心 20:00 20:00

17/2 18/2 19/2 20/2 21/2 22/2 23/2

種 類節 目 名 稱

地 區

北 日一二三四五六

場 地 時 間~ Feb二月

17 23

Page 79: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77

系列編號

(1) CNEX 主題紀錄片巡展 (2) KidsFest 2013 (3) 世界電影經典回顧 2012: 費立茲. 朗與茂瑙 (4) 任劍輝名劇百回賞 (5) 任劍輝百載情永在

(6) 俠影禪章 - 話說金銓 (7) 南蓮園池音樂系列 (8) 台灣國際藝術節 2013 (9) 月影紀錄片有約 (10) 香港藝術節 2013

《啟點.動象空間》廣東美術館廣州大劇院當代館第一回展

展覽 ● 廣州大劇院 ☼ ☼ ☼ ☼ ☼ ☼ ☼

問陶之旅 展覽 ● 深圳博物館藝術自然館 ☼ ☼ ☼ ☼ ☼ ☼

世紀先驅 - 吳大羽作品展 展覽 ● 紅專廠 ☼ ☼ ☼ ☼ ☼ ☼ ☼

禮重情隆:回歸賀禮精選 展覽 ● 香港文化博物館 ☼ ☼

葉挺故居展覽 展覽 ● 葉挺故居 ☼ ☼ ☼ ☼ ☼ ☼ ☼

萬象逍遙 - 歐豪年書畫展 展覽 ● 香港文化博物館 ☼ ☼ ☼ ☼ ☼ ☼

收藏五十年 - 故人故事 展覽 ● 香港藝術館 ☼ ☼ ☼ ☼ ☼ ☼

20 / 20 - 虛白齋藏中國書畫館二十周年特展 展覽 ● 香港藝術館 ☼ ☼ ☼ ☼ ☼ ☼

「漫」遊中環 展覽 ● 香港藝術中心 ☼ ☼ ☼ ☼ ☼ ☼ ☼

甲子顏彩:林鎮輝繪畫 展覽 ●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 ☼ ☼ ☼ ☼ ☼ ☼

盛世之風 - 四川博物院藏漢代畫像磚珍品展 展覽 ● 民政總署畫廊 ☼ ☼ ☼ ☼ ☼ ☼ ☼

安迪.華荷︰十五分鐘的永恆 展覽 ● 香港藝術館 ☼ ☼ ☼ ☼ ☼ ☼

幸褔大廈 I - 陳界仁 展覽 ● Hanart Gallery ☼ ☼ ☼ ☼

「無題」- 林明弘 展覽 ● 誠品 ☼ ☼ ☼ ☼ ☼ ☼ ☼

中國女紅第一季:暨在地時尚活化實驗展 展覽 ● 歌莉婭 225 ☼

2012 台北美術獎 展覽 ● 台北市立美術館 ☼ ☼ ☼ ☼ ☼ ☼

君子比德 - 故宮珍藏清代玉器精品展 展覽 ● 澳門藝術博物館 ☼ ☼ ☼ ☼ ☼ ☼

胡畫.一通 - 胡金銓畫中傳奇 展覽 ● 香港電影資料館 ☼ ☼ ☼ ☼ ☼ ☼

深圳獨立動畫雙年展 展覽 ● B10 藝術空間 ☼ ☼ ☼ ☼ ☼ ☼ ☼

「俄國仕女圖」- 俄羅斯新銳攝影師聯展 展覽 ● The Salt Yard ☼ ☼ ☼ ☼

文藝復興巨匠再現 - 米開朗基羅特展 展覽 ● 國立歷史博物館 ☼ ☼ ☼ ☼ ☼ ☼

17/2 18/2 19/2 20/2 21/2 22/2 23/2

種 類節 目 名 稱

地 區

北 日一二三四五六

場 地 時 間~ Feb二月

17 23

第 3 屆香港國際聾人電影節 電影 ● 香港藝術中心 20:00 14:3017:3020:00

幻想古提琴室樂團 (10) 音樂 ● 香港演藝學院 20:15 16:00

福星高照 (6) 電影 ● 香港電影資料館 14:30

開箱作業「小精靈物語」 合家歡 ● 澳門文化中心 15:00

恰恰姑娘 (6) 電影 ● 香港電影資料館 16:30

以色列變色龍擊樂二重奏與國家交響樂團-《無限之旅》(8)

音樂 ● 國家音樂廳 19:30

卡到了! (1) 電影 ● 好單位小劇場 19:30

拉維香卡的黎明 ~ 長笛和吉他 音樂 ● 新舞臺 19:30

樂旅中國 VII (10) 音樂 ● 香港大會堂 20:00

布列頓百歲誕辰紀念音樂會 (10) 音樂 ● 香港演藝學院 20:15

24/2 25/2 26/2 27/2 28/2 1/3 2/3

種 類節 目 名 稱

地 區

北 日一二三四五六

場 地 時 間~Feb Mar二月 三月

24 2

Page 80: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Classified Board78 節目大晒冷Programmes

系列編號

(1) CNEX 主題紀錄片巡展 (2) KidsFest 2013 (3) 世界電影經典回顧 2012: 費立茲. 朗與茂瑙 (4) 任劍輝名劇百回賞 (5) 任劍輝百載情永在

(6) 俠影禪章 - 話說金銓 (7) 南蓮園池音樂系列 (8) 台灣國際藝術節 2013 (9) 月影紀錄片有約 (10) 香港藝術節 2013

平面介入空間的真實體現 - 王鼎超繪畫創作個展 展覽 ● 新樂園藝術空間 ☼

日本之景 - 山野宏個展 展覽 ● Koru Contemporary Art ☼ ☼ ☼ ☼ ☼

山中傳奇 (6) 電影 ● 香港電影資料館 14:00

智利猴厲害劇團《魚不會飛》(8) 戲劇 ● 國家戲劇院 14:30

焦媛實驗劇團《Mr. o 靚模》 戲劇 ● 上環文娛中心 14:30 17:00

20:15 20:15 20:15

當岳母刺字時…媳婦是不贊成的! 戲劇 ● 台北市社教館 14:30 19:30

19:30 19:30 19:30

薪傳歌仔戲劇團《鐵面情》 中國戲曲 ● 大稻埕戲苑 14:30

第 3 屆香港國際聾人電影節 電影 ● 香港藝術中心 14:3017:00

開箱作業「小精靈物語」 合家歡 ● 澳門文化中心 15:00

香港舞蹈團《風水行》 舞蹈 ● 葵青劇院 15:00

妙人妙事 (6) 電影 ● 香港電影資料館 17:30

好戲量「女兒紅」 戲劇 ● 香港文化中心 20:00

1927 劇團《怪誕城的動物與孩子》 (10) 戲劇 ● 香港大會堂 20:15

夢響管弦樂團 - 《夢幻之間》 音樂 ● 國家音樂廳 19:30

布列頓百歲誕辰紀念音樂會 (10) 音樂 ● 南蓮園池 19:30

美國芭蕾舞劇院《羅密歐與茱麗葉》(10) 音樂 ● 香港文化中心 19:30 19:30 19:30 14:30 19:30

柏林人民劇院《賭徒》(8) 戲劇 ● 國家戲劇院 14:30 14:30

愛的進化論 (1) 電影 ● 香港科技大學 18:00

萬靜伶大提琴獨奏會 音樂 ● 國家演奏廳 19:30

飛人集社《消失 - 神木下的夢》(8) 戲劇 ● 國家戲劇院 19:30 11:00 14:30

《中式英語》(10) 戲劇 ● 香港演藝學院 20:00 15:00 20:00

優獸舞團《足跡》(10) 舞蹈 ● 葵青劇院 20:00 20:00

羅浮宮音樂家古樂團 (10) 音樂 ● 香港文化中心 20:00

新銳舞台系列:《蕭紅》(10) 戲劇 ● 香港大會堂 20:15 20:15

艾班另一面 (10) 音樂 ● 香港演藝學院 20:15

焦媛實驗劇團《我的快樂時代》 戲劇 ● 上環文娛中心 19:30 21:45

16:30 20:15

小李子 (9) 電影 ● 香港藝術中心 14:30

長巷 (6) 電影 ● 香港電影資料館 14:30

佛陀墕 (9) 電影 ● 香港藝術中心 16:30

笑聲淚痕 (6) 電影 ● 香港電影資料館 16:30

燕子盜 (6) 電影 ● 香港電影資料館 19:00

江之翠劇場《望明月》南管音樂會 (8) 音樂 ● 國家演奏廳 19:30

落葉.傾城.張愛玲 (8) 音樂 ● 國家音樂廳 19:30

荷迪.薩巴爾《人的聲音》 (10) 音樂 ● 香港大會堂 20:00

艾班四重奏 (10) 音樂 ● 香港演藝學院 20:15

(852) 2111 1192 或 (852) 9138 8148廣告查詢 :

24/2 25/2 26/2 27/2 28/2 1/3 2/3

種 類節 目 名 稱

地 區

北 日一二三四五六

場 地 時 間~Feb Mar二月 三月

24 2

Page 81: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Page 82: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10/12/2012西九管理局公佈戲曲中心設計比賽結果,由香港

建築師譚秉榮及呂元祥合資組成的「譚秉榮建築

事務所及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有限公司」的設計

方案勝出。設計採用了波浪式外觀,整座建築均

被半透明的垂直條紋覆蓋。戲曲中心包括兩個分

別可提供 1100 及 400 個座位的劇場,佔地 2000

平方米的培訓及教育設施,一個可供表演的茶館,

以及大型的室外廣場,並預計於 2016 年落成。

而 M +設計比賽的入圍名單亦同日出爐,六支入

圍隊伍包括: Herzog & de Meuron + TFP Farrells、

Kazuyo Sejima + Ryue Nishizawa/SANAA、Renzo

Piano Building Workshop、坂茂建築設計 + 周德年

建築設計、SNOHETTA 以及 Toyo Ito & Associates,

Architects +Benoy Limited。 入 圍 團 隊 將 為 佔 地

62,000 平方米、並預計於 2017 年落成的 M +提

交設計方案。

壬辰年十一月某日

80 西九印記WKCD Snapshot

Page 83: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Page 84: 三角志 第22期 DeltaZhi vol. 22

文化 +

藝術 +

報道

ISSUE 22Jan-Feb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