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課 桃花源記

107
第第第 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

Upload: tashya-prince

Post on 03-Jan-2016

5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 download

DESCRIPTION

第九課 桃花源記. 陶淵明. 頤和園長廊的蘇式彩畫,桃花源. 課前引導. 影片名稱:桃花源記 影片介紹:改編自陶淵明桃花源記的動畫,以電影動畫技術,模擬中國皮影戲。曾榮獲 2006 年度中國動畫學會獎「優秀短片獎」、 2006 年日本東京電視台數位影展中「最優秀賞」。片長約 16 分鐘。 影片來源:環球數碼創意控股公司 http://www.gdc-world.com/index.php. 願言躡輕風,高舉尋吾契 —— 陶淵明.桃花源詩. 桃花源象徵 理想世界的追尋 追尋 烏托邦世界 …. 世外桃源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第九課  桃花源記

第九課 桃花源記陶淵明

頤和園長廊的蘇式彩畫,桃花源

Page 2: 第九課  桃花源記

• 影片名稱:桃花源記• 影片介紹:改編自陶淵明桃花源記的動畫,以電影動畫技術,模擬中國皮影戲。曾榮獲 2006 年度中國動畫學會獎「優秀短片獎」、 2006 年日本東京電視台數位影展中「最優秀賞」。片長約 16 分鐘。

• 影片來源:環球數碼創意控股公司 http://www.gdc-world.com/index.php

課前引導

Page 3: 第九課  桃花源記

願言躡輕風,高舉尋吾契 ——陶淵明.桃花源詩

世外桃源 本專輯是以陶淵明《桃花源記》為構想,鋼琴詩人紀華麟與編曲大師蔡志展,嘗試為中國古典文學裡的故事配上有畫面音樂,其曲風淡雅恬靜而生動,有如來自於世外桃源的天籟。

線上試聽: http://www.asia-records.com.tw/product_info.php?info=p48

桃花源象徵理想世界的追尋 追尋 烏托邦世界…

桃花源象徵理想世界的追尋 追尋 烏托邦世界…

Page 4: 第九課  桃花源記

東方理想世界的追尋儒家《禮記.禮運大同篇》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Page 5: 第九課  桃花源記

  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禮記.禮運大同篇》

Page 6: 第九課  桃花源記

東方理想世界的追尋道家 老子第八十章〈小國寡民〉: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Page 7: 第九課  桃花源記

西方—烏托邦( Utopia)

• 烏托邦的理念,來自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理想國」一書,以對話方式呈現由哲學家治理的理想國度。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018460

Page 8: 第九課  桃花源記

• 烏托邦的原詞來自兩個希臘語的詞根:ou 是沒有的意思,另一個說法是 eu 是好的意思, topos 是地方的意思,合在一起是「沒有的地方」或「好地方」的意思,是一種理想國,並非一個真實的國家,而是一個虛構的國度,有著至美有著至美的一切,沒有糾紛的一切,沒有糾紛。

• 今天烏托邦往往有一個更加廣泛的意義。它一般用來描寫任何想象的、理想的社會。

Page 9: 第九課  桃花源記

落英繽紛~電影篇  陶淵明用文字召喚讀者走入桃花源,後人用電影追尋美好的理想境地。

• 黑澤明—夢「水車村」

• 賴聲川表演工作坊—暗戀桃花源

• 詹姆士柯麥隆—阿凡達

Page 10: 第九課  桃花源記

黑澤明—夢「水車村」

http://tw.myblog.yahoo.com/belle_kimo/article?mid=1875&prev=1895&next=1874

「水車村」是夢的第八段片段,為黑澤明理想中的桃花源, 拍攝於大王山葵農場。

線上觀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RYSRzyDAVY

Page 11: 第九課  桃花源記

賴聲川表演工作坊暗戀桃花源

桃花源舞台劇 1991 年、 1999 年、 2006 年三度推出舞臺, 1992 年曾改編為電影版本演出 http://www.yzu.edu.tw/e_news/424/pic/art/01s.jpg http://pics16.webs-tv.net/5/userfile/p/prettyjoy/blog/14531b7f53ad55.jpg

Page 12: 第九課  桃花源記

詹姆士柯麥隆—阿凡達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98%BF%E5%87%A1%E8%BE%BE

追尋桃花源

~潘朵拉星球

Page 13: 第九課  桃花源記

讓我們一起走入 桃花源…

http://www.jxgdw.com/jxgd/tour/jlb/dvzrx/userobject1ai772761.html

Page 14: 第九課  桃花源記

目次一、題解 七、語文萬花筒

二、作者 八、延伸學習

三、文學探究 九、問題與討論

四、補充資料 十、牛刀小試

五、課文賞析 十一、好站連結

六、文章結構表 十二、圖片來源

Page 15: 第九課  桃花源記

題 解出處

背景

題意

Page 16: 第九課  桃花源記

出處• 本文選自《靖節先生集》(版本:臺灣商務印書館印行的四部叢刊本元李公煥箋注陶淵明集)

• 原文分為兩部分,前面 是記,後面是詩,題目 作桃花源記并詩。

Page 17: 第九課  桃花源記

背景• 本文一般認為在東晉末年所作。桃花源為

作者假想理想之樂土,非真有其地。• 陶淵明生長於東晉末年,時國家偏安於長江流域,政治紊亂,官僚驕侈淫佚。繼之桓玄變亂,劉裕兵起,文化教養甚低,復以南征北伐,賦稅重,人民生活窮苦,陶淵明無法依其理想,改變現實社會,唯有託言避秦,自闢一理想世界,以慰其懷。

Page 18: 第九課  桃花源記

  桃花源並非實有其地,而是作者在厭棄現實社會混亂之下,所虛構的理想樂土,用以寄託他對於安定社會、美好生活的嚮往。

題意

桃花源記出水畫梅瓶

Page 19: 第九課  桃花源記

  本文記敘一位漁人無意中發現了一處環境優美、生活安樂的地方,由於這個地方位於桃花林盡頭、溪水發源地的山洞內,因此稱該地為桃花源。

Page 20: 第九課  桃花源記

體例• 本文記似詩前之序,體例與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相當。

• 〈桃花源記〉篇幅字數較多,內容敘述詩的本事,又是一篇絕佳散文,故往往單行,遠較詩為人所知曉。

• 這種韻散結合又 可分立的方式, 是較特殊的現象。

Page 21: 第九課  桃花源記

作者介紹

出身世家,重視廉潔

少懷壯志,終不為五斗米折腰

率性真誠,在困窮中堅持自我

無絃琴聖 陶淵明

Page 22: 第九課  桃花源記

生平  陶淵明,一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生於東晉哀帝興寧三年,卒於南朝宋文帝元嘉四年( 365 ~

427),年六十三。

Page 23: 第九課  桃花源記

當年有個陶淵明,不惜性命只貪酒。骨硬不能深折腰,棄官歸來空兩手。甕中無米琴無絃,老妻嬌兒赤腳走。先生吟詩自嘲諷,笑指籬邊五株柳。看它風裡儘低昂,這樣腰肢我無有。

  〈陶淵明和他的五柳〉—胡適

Page 24: 第九課  桃花源記

出身世家,重視廉潔• 陶淵明曾祖陶侃,官至大司馬。祖父

陶茂,父陶逸,官至太守,外祖孟 嘉,任征西大將軍。

• 陶淵明祖先與親戚,都胸懷廣闊、品 格高尚,雖居高位,但能清貧自守, 沒有虛浮驕傲氣息。

• 在先人良好遺傳及家庭環境的薰陶 下,因而培養出陶潛廉潔不阿,卓然 獨立之人格。

Page 25: 第九課  桃花源記

• 擬古詩云:「少時壯且厲,撫劍獨行遊」

• 雜詩云:「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

• 《晉書.隱逸傳》: 「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

少懷壯志,終不為五斗米折腰

Page 26: 第九課  桃花源記

率性真誠—在困窮中堅持自我—

• 東坡:「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飢則扣門而乞食,飽則雞黍以迎客。古今賢之,貴其真也」

• 朱子語錄:「晉宋人物,雖曰尚清高,然個個要官職,這邊一面清談,那邊一面招權納貨,陶淵明真個能不要,所以高於晉宋人物」

Page 27: 第九課  桃花源記

文學探究思想成就

詩歌成就

文章成就

陶淵明的文學評價流變

陶淵明的文學評價與地位

Page 28: 第九課  桃花源記

思想成就─ 兼融儒、釋、道

道家

  自我鎔鑄、截長補短,不屬一派。以其獨有之性格,調融各家哲理精華,自成一種特殊典型,乃其可貴之處。

律己嚴正,而不受虛偽禮法、拘束。

具老、莊清靜逍遙之自由精神,而不與當代頹廢之士同流。

有佛家之慈悲空觀,而絕不迷信。

釋家

儒家

Page 29: 第九課  桃花源記

詩歌成就• 內容豐富,感情真摯,描寫田園風光、 隱逸生活著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 善用白描,語言樸素凝鍊,意境深遠,具有平淡、自然、省淨、淳厚之風。

• 詩中常借秋菊、青松、孤雲等物像,表現傲岸的品格和高潔的志向。其田園詩,表現厭惡現實、摯愛田園,看似平凡,卻極富內蘊、有意境,達到極高的 藝術境界。

Page 30: 第九課  桃花源記

文章成就• 其文思想感情真實,文筆樸素簡潔,

風格清新雋永。〈五柳先生傳〉是陶 淵明自身形象的鮮明寫照,〈桃花源 記〉則是他心目中理想社會的描繪。

• 辭賦現存三篇,〈歸去來辭并序〉描 寫辭官歸田之喜悅及對田園生活之熱 愛,表現高潔之志趣。宋.歐陽脩: 「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 篇而已。」

Page 31: 第九課  桃花源記

陶淵明的文學評價流變

• 劉勰《文心雕龍》隻字未提。

• 鍾嶸《詩品》列於中品。• 蕭統《昭明文選》,曾編定陶淵明集八卷,並親自寫序,是使其聞名於後世的一大功臣。

• 如李白、杜甫等都曾推崇他的人品、氣節和詩文。

• 王維、孟浩然等人都模仿其詩風,開創唐代自然詩派。

提昇南朝南朝

(不受重視)(不受重視)唐代唐代

(大受推崇)(大受推崇)

Page 32: 第九課  桃花源記

陶淵明的文學評價與地位• 鍾嶸《詩品》:「文體省淨,殆無長 語;篤意真古,辭興婉愜」並推許他為「古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今隱逸詩人之宗」

• 昭明太子蕭統對陶淵明推崇備至:「其文章不群,詞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

Page 33: 第九課  桃花源記

• 白居易:「常愛陶彭澤,文思何高玄」。

• 蘇軾:「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質而實綺,癯而實腴」,作109 篇和陶詩,可見陶淵明對蘇東坡影響之深。

• 元好問:「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情盡見真情」。

• 後世譽陶淵明為田園詩人之祖田園詩人之祖。

Page 34: 第九課  桃花源記

補充資料責子詩

乞食詩

無絃琴、虎溪三笑

錢寄酒家

白衣送酒

陶淵明紀念館楹聯

桃花源在何處?

臺灣的桃花源

Page 35: 第九課  桃花源記

白髮被兩鬢,肌膚不復實。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

責子詩愛之深,責之切的慈父

Page 36: 第九課  桃花源記

乞食詩窘困的隱士

飢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主人解我意,遺贈豈虛來。談諧終日夕,觴至輒傾杯;情欣新知歡,言詠遂賦詩。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韓才。銜戢知何謝,冥報以相貽。

Page 37: 第九課  桃花源記

無絃琴:但識琴中趣,何勞絃上聲?

虎溪三笑 :慧遠送客不過虎溪,踰之,虎輒號鳴。陶潛居栗里山,山南陸靜修亦有道之士,慧遠嘗送此二人,與語合道,不覺過之,虎鳴,三人相與大笑。後世常以此象徵儒、釋、道三家相契匯通。

Page 38: 第九課  桃花源記

  顏延之當始安郡太守,路過潯陽,天天到陶淵明家喝酒,每酣飲必醉。臨去,以二萬錢送陶淵明,陶淵明卻將錢全部寄放酒家,以便隨時可以去取酒。

陶淵明紀念館詩歌碑廊

錢寄酒家:

Page 39: 第九課  桃花源記

• 陶淵明曾於某次重陽節沒有酒喝,忽然望見一位白衣人,原來是江州刺史王弘派人送酒給他。他馬上迫不及待將酒打開,當場喝了起來,直到喝醉才回到屋子裡。

• 白衣送酒:後人用以形容友人「雪中送炭」。

白衣送酒 :

Page 40: 第九課  桃花源記

陶淵明紀念館 楹聯• 棄彭澤微官,松翠菊黃,琴書而外醉三斗;開田園詩派,韻真辭樸,千百年來第一人。

• 運甓亦真言,氣接永新垂後裔;辭官歸故里,風靡高爵仰前賢。

• 浩歌傳三經;傲菊自韆鞦。

• 質而綺,真且醇,自可傳之千古;樽中酒,籬下詩,豈甘了此一生。

Page 41: 第九課  桃花源記

陶淵明紀念館

Page 42: 第九課  桃花源記

桃花源在何處?1. 1. 在今湖南省桃源縣在今湖南省桃源縣今湖南省常德市西南部有一桃源縣,縣西南有一座桃源山,桃源洞即在桃源山之下。洞口今有碑堵之,上題「古桃花潭」四字,洞的最高處有「桃花觀」。但考證後,皆是附會而來,並不可信。

Page 43: 第九課  桃花源記

2. 2. 在北方的弘農,或上洛在北方的弘農,或上洛近人陳寅恪著《桃花源記旁證》,考證出「桃花源」在北方的弘農(今河南省靈寶縣),或上洛(今河南省洛陽市),是魏晉避亂的一種「壁塢生活」。

湖南省桃源縣

Page 44: 第九課  桃花源記

臺灣的桃花源高雄縣桃源鄉:高雄縣桃源鄉:桃源鄉是南橫公路西段的一站,南橫健行多以此為起點。由此可達風光優美的少年溪風景區,景觀原始自然,非常怡人。區內有黃金瀑布直瀉而下,蔚為奇觀,是全台唯一的金色瀑布。

桃源鄉 梅樹

Page 45: 第九課  桃花源記

臺中縣武陵農場位於和平鄉山區,經過果園區、菜園區,農田阡陌,綠意盎然,再加上七家灣溪潺潺相隨,有名的國寶魚櫻花鉤吻鮭在此復育成功。

Page 46: 第九課  桃花源記

臺灣北部的桃園市與桃花源無關,初稱「虎茅莊」,因有移民在此遍植桃樹,花期紅雲搖曳,改稱「桃仔園」,簡稱「桃園」。

桃源鄉 梅樹

Page 47: 第九課  桃花源記

課文賞析

圖文欣賞

段落分析

寫作三特點

清.八大山人桃花源記書畫合卷 陶淵明紀念館 陶淵明銅像

Page 48: 第九課  桃花源記

晉太原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方草鮮美,落英繽紛。

Page 49: 第九課  桃花源記

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Page 50: 第九課  桃花源記

便邀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問所從來,具答之。

Page 51: 第九課  桃花源記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Page 52: 第九課  桃花源記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

Page 53: 第九課  桃花源記

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

聞之,欣然規往,末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Page 54: 第九課  桃花源記

段落分析—第一段• 段旨:寫漁人發現桃花源的時間、經過和沿途所見的奇麗景色。

• 作者以生花妙筆,描繪桃花源的優美環境,使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作品開始就以特有的魅力緊緊抓住讀者,使讀者樂於跟漁人一路走下去。

Page 55: 第九課  桃花源記

段落分析—第二段• 段旨:寫漁人在桃花源裡的所見所聞,以及和其中人們接觸、交往的情況,具體而逼真地描繪出桃花源勝境。

• 映襯:寫風景之美是為了襯托人情之美,寫桃花源生活的美好,是反襯外界社會的醜惡。

• 借古諷今:作者藉人民不滿秦皇暴政這歷史事實,抒發對當時政治的不滿,並由此產生對理想境界的熱烈追求。

Page 56: 第九課  桃花源記

段落分析—第三段• 有無之間:作者寫漁人「無意」間進入桃花源,而最後那些「有心」人卻是遍尋不著,這「有無」之間,正是道家旨趣。太守當知好好順民無為而治,則可造就實有的桃花源,隱士當知「此境自在人心,何勞外求」,「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即是此意。作者追求一個反璞歸真,沒有心機的理想社會,由此亦可見一斑。

Page 57: 第九課  桃花源記

• 段旨:寫漁人離開桃花源後,數人聞訊再訪而不可得的種種情形。以此作結,說明了桃花源是一個虛無縹緲的地方;也給讀者留下一個想像的空間,增加了作品的神祕色彩和無窮的韻味。

Page 58: 第九課  桃花源記

寫作三特點

一、真實與虛構結合,善於寄托

二、主線分明,時空安排有序

三、語言精鍊,平淡中富有詩意

Page 59: 第九課  桃花源記

一、真實與虛構結合, 善於寄托

真假結合真假結合:出自作者虛構,但卻以記實的方式寫成。幻想、虛構建立在現實生活基礎之上,植根於真實的生活,文章新奇而不荒誕,讓讀者信其真有,而神往,具有極大的藝術力量。

真實真實時間:晉太元地點:武陵人物:南陽劉子驥風俗:現實生活經驗

虛構虛構桃花源

Page 60: 第九課  桃花源記

• 作者運用想像所構造的桃花源,雖 然多少受到老子「小國寡民小國寡民」思想的影響,但其主要是針對當時的社會現實而發的。

• 陶淵明所處的時代,政治黑暗,兵禍連年,民不聊生;因此藉桃花源寄託他的藉桃花源寄託他的理想理想,希望建造一個沒有禍亂、沒有壓迫,人民相處和諧、生活豐足的社會。

Page 61: 第九課  桃花源記

二、主線分明,時空安排有序

• 順敘法:從「晉太元中」,到「停數日」,及末段「後遂無問津者」。

• 倒敘法:桃花源裡的人物,自言來桃花源的時間:「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 插敘法:「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點出桃花源裡的人,不受政治干涉,自由逍遙。

Page 62: 第九課  桃花源記

• 空間轉換有秩序:第一段寫洞外,第二段寫洞內,第三段則又回到洞外,層層開展,極有秩序。

• 空間設計巧妙:寫洞內的過程是:「極狹→小徑僅通人→土地平曠,屋舍儼然→各戶人家」。從狹隘的通道,到「豁然開朗」的寬闊景象,使人心胸一快的空間處理效果,給後人無限遐思,嚮往那一方自在祥和的天地。

Page 63: 第九課  桃花源記

三、語言精鍊,平淡中富有詩意

善用白描手法:「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僅僅用二十二個字,就描繪出一幅迷人的暮春桃林圖,看似平淡,卻富有詩意。

Page 64: 第九課  桃花源記

• 語言精鍊:如桃花源裡的人初見漁人的情景,只寫「見漁人,乃大驚。」後面三個字不僅寫出桃花源裡的人見到漁人的神色,而且也體現了他們與外界隔絕之久。

• 語句後世多所沿用:「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怡然自樂」、「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不足為外人道也」等等。

Page 65: 第九課  桃花源記

清.八大山人桃花源記書畫合卷

26×211cm 紙本墨筆

局部圖

Page 66: 第九課  桃花源記

文章結構表

Page 67: 第九課  桃花源記

語文萬花筒

與桃花(桃)相關成語

桃花源記謎語

本課「屬」字用法

借代修辭簡介

「雞犬相聞」用典出處

Page 68: 第九課  桃花源記

桃花(桃)的相關成語• 投桃報李:投桃報李:詩經:「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後比喻彼此間的贈答。

• 夭桃穠李:夭桃穠李:喻新娘容貌美麗,多為祝人嫁娶之詞。「穠」也作「襛」。

• 李代桃僵:李代桃僵:李樹代替桃樹受蟲咬而枯死,用以諷刺兄弟間不能互助互愛。後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過。

Page 69: 第九課  桃花源記

• 命帶桃花:命帶桃花:術數用語,指容易受異性垂青或戀慕。

• 鬼畫桃符:鬼畫桃符:人們在桃木板上書寫類似狂草的文字,釘於大門,藉以驅邪避鬼。後遂用鬼畫桃符來譏笑人書畫潦草拙劣。也作「鬼畫符」。

• 桃李滿天下:桃李滿天下:指門下學生眾多。白居易詩:「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Page 70: 第九課  桃花源記

• 桃腮杏臉:桃腮杏臉:形容女子臉白腮紅,姿色非常豔美。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樹、李樹不會說話,但因花朵美豔,果實可口,人們為摘取,在樹下踩出路來。喻人真誠篤實,感召人心。

• 二桃殺三士:二桃殺三士:以二桃賜三勇士,欲其自相殘殺。後三人因此自殺。後喻運用計謀殺人。

Page 71: 第九課  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謎語肥水不落外人田—便邀還家西裝、洋裝—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食也由之,病也由之—從口入女兒國—乃不知有漢葬儀社前置作業—尋病終落英繽紛(臺語口語兩字) —多謝

Page 72: 第九課  桃花源記

本課「屬」字用法字形 字音 字義 舉例

屬 ㄕㄨˇㄕㄨˇ 類 1. 本課: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2.金屬

有血緣關係 家屬

屬 ㄕㄨˇㄕㄨˇ隸屬 琵琶行「名屬教坊第一部」

統治或管轄關係 部屬部屬

屬 ㄓㄨˇㄓㄨˇ勸酒 前赤壁賦「舉酒屬客」連接 典論論文「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託付,同囑 岳陽樓記「屬予作文以記之」

Page 73: 第九課  桃花源記

借代修辭簡介• 借代修辭:敘說事物時,放棄一般常用的本名或語句,而另找其他相關名稱或語句代替,達到新穎的目的。

• 借代用法舉例:1 、垂髫借代兒童2 、黃髮借代老者3 、東宮借代太子4 、杜康借代酒5 、雙鯉魚借代書信

Page 74: 第九課  桃花源記

典出老子八十章老子八十章

• 原文:小國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 語譯:國家要小,人民要少。即使有各種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重視死亡而不向遠方遷徙。

「雞犬相聞」用典出處

Page 75: 第九課  桃花源記

• 原文: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而用之。

• 語譯:雖有船隻車輛,卻沒有必要去乘坐。雖有鎧甲兵器,卻沒有機會去陳列。使人民再用古代結繩記事的方法。

Page 76: 第九課  桃花源記

• 原文: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 語譯:人民以其飲食為香甜,以其衣服為美麗,以其居所為安適,以其習俗為歡樂。鄰國互相望得見,雞鳴狗吠的聲音互相聽得見,而人民從生到死,互相不往來。

Page 77: 第九課  桃花源記

延伸學習雜記體簡介

與桃花源相關的詩

與桃花相關故事

延伸閱讀—「桃花源詩」桃

花在文學中的象徵意義

北京桃花林

Page 78: 第九課  桃花源記

雜記體簡介• 主要內容主要內容—以敘事、記事為主以敘事、記事為主雜記文主要指以「記」名篇的文章。它是以敘事、記事為主以敘事、記事為主的文體,範圍幾乎包括了傳狀、碑誌、敘記以外的一切記敘文。

• 主要類別主要類別——四大類四大類參考曾國藩、林琴南分法,可將雜記大體分為四類:亭臺名勝記、遊覽山水記、圖畫器物記、人物事件記。

Page 79: 第九課  桃花源記

與桃花源相關的詩桃花溪 張旭桃花溪 張旭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題水洞二首之一 劉商題水洞二首之一 劉商桃花流出武陵洞,夢想仙家雲樹春。今看水入洞中去,卻是桃花源裡人。

Page 80: 第九課  桃花源記

〈〈桃源行桃源行 〉 〉 王安石王安石

望夷宮中鹿爲馬,秦人半死長城下。避時不獨商山翁,亦有桃源種桃者。此來種桃經幾春,採花食實枝爲薪。兒孫生長與世隔,雖有父子無君臣。漁郞漾舟迷逺近,花間相見因相問。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豈料今爲晉。聞道長安吹戰塵,春風迴首一霑巾。重華一去寧復得,天下紛紛經幾秦。

Page 81: 第九課  桃花源記

〈〈桃花源詩桃花源詩〉〉    梅堯臣    梅堯臣鹿爲馬,龍爲虵,鳯皇避羅麟避罥。天下逃難不知數,入海居嵓皆是家。武陵源中深隱人,共將雞犬栽桃花。花開記春不記歳,金椎自刼愽浪沙。亦殊商顏採芝草,唯與少長親胡麻。豈意異時漁者入,各各因問人閒賖。秦已非秦孰爲漢,奚論魏晉如割瓜。英雄滅盡有石闕,智惠屏去無年華。俗骨思歸一相送,愼勿與世言雲霞。出洞沿溪夢寐覺,物景都失同廻槎。心寄草樹欲復徃,山幽水亂尋無涯。

Page 82: 第九課  桃花源記

與桃花相關故事• 人面桃花人面桃花• 唐詩人崔護清明出遊,見一村舍四周桃花盛開,於是前往造訪。應門的是一位豔麗絕倫的女子。這次奇遇使他念念不忘。第二年清明,崔護又再次造訪那戶人家,卻見大門深鎖,因此在門上題詩:「去年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

• 後人以「人面桃花」用在景物依舊,而人事已非的場合,特別是指與美人只見一面,無再見之緣。

Page 83: 第九課  桃花源記

• 桃花花神(男花神劉晨、阮肇 女花桃花花神(男花神劉晨、阮肇 女花神息夫人)神息夫人)

• 三月是桃花盛開的季節,晚清學者俞樾十二月花神議裡,以劉晨、阮肇為桃花的男花神。南朝劉義慶的幽明錄,記載這麼一則故事:漢明帝 永平五年,劉晨和阮肇相偕上天臺山採藥,不幸迷路。忽見桃花林,在摘食桃子時,巧遇仙女,締結良緣。半年後兩人求去,反回塵世,已過七代。

Page 84: 第九課  桃花源記

• 俞樾另以息夫人為女花神。春秋時期,楚文王滅息後,擄回息侯夫婦。息夫人貌美,楚文王強占為妻。息夫人為了見息侯一面,忍辱偷生。某天,趁文王外出打獵,溜出宮與息侯見面,然後雙雙殉情,此時正是桃花盛開的三月。楚人為之動容,立祠祭拜,並稱祂為桃花神。

Page 85: 第九課  桃花源記

延伸閱讀—「桃花源詩」欣賞

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黃綺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跡浸復湮,來逕遂蕪廢。

語譯:秦始皇暴虐無道,破壞人倫綱紀,賢良之人紛紛躲避。夏黃公、綺里季等人到商山隱居,桃花源居民的先人也逃離秦的統治;初來桃花源的蹤跡逐漸湮沒,來時道路也荒蕪了。

Page 86: 第九課  桃花源記

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桑竹垂餘蔭,菽稷隨時藝。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

語譯:大家相互勉勵,努力耕種,太陽西下,回家休息。桑竹繁茂,散布許多樹影,農作物隨著時令種植。春天收蠶絲,秋天收糧食,都不必向君王繳納賦稅。

Page 87: 第九課  桃花源記

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製。童孺縱行歌,斑白歡游詣。

語譯:田野小路若有若無,彼此相通,狗吠雞鳴此起彼應。祭祀仍舊沿用古代的儀式,衣裳並無新的樣式。兒童盡情地歌唱,老人高興地到處遊玩。

Page 88: 第九課  桃花源記

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雖無紀曆誌,四時自成歲。怡然有餘樂,於何勞智慧?

語譯:從草的茂盛,知道和暖的春天來了,看見樹木的凋零,知道是到了寒風淒厲的冬天。雖然沒有曆書的推算記載,四季終了,自成一年。這種簡樸的生活有享受不盡的歡樂,哪裡還用得到什麼智慧?

Page 89: 第九課  桃花源記

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

語譯:桃花源中人的神奇蹤跡隱蔽了五百年,如今一旦顯露出這個神仙般的世界。桃花源的淳樸風氣和澆薄的世風既然不同,所以這種神仙般的世界顯現之後,馬上又回到幽深隱蔽的狀態。

Page 90: 第九課  桃花源記

借問游方士,焉測塵囂外?願言躡輕風,高舉尋吾契。

語譯:請問世俗之士,你們哪裡知道世外桃源的事情呢?但願我能乘著輕風,高飛去找尋與我志同道合的人。

Page 91: 第九課  桃花源記

桃花在文學中的象徵意義

(一)象徵春天(一)象徵春天

春天桃花鮮紅豔麗,因此文人經常將它視為春天的化身。如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一詩寫道:「人間四月芳菲盡,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不知轉入此中來」

Page 92: 第九課  桃花源記

(二)象徵女色(二)象徵女色

從《詩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開始,就由桃花聯想到新娘的豔麗,以桃花暗比女色。如曹植〈雜詩〉:「南國有佳人,榮華若桃李」,都是用桃花明比女色。

Page 93: 第九課  桃花源記

(三)象徵仙境(三)象徵仙境

從陶淵明所塑造的桃花源開始,桃花便讓人聯想到避世的樂土。從此再提升,便是出世修道的桃花巖、桃花觀,將桃花與仙人聯想在一起。如:

1. 唐 李嶠〈桃〉:「獨有成蹊處,穠華 發井旁。…隱士顏應改,仙人路漸 長。」2. 唐 徐彥伯的〈桃花行〉:「源水叢花  無數開,丹跗紅萼間青梅。從今結子  三千歲,預喜仙遊復摘來」

Page 94: 第九課  桃花源記

一、作者創作本文的動機何在?

答: 陶淵明生於東晉末年,目睹時代巨變,社會汙濁,因為厭棄虛偽 黑暗、戰亂頻仍的現實,便透過 想像,以平淡精鍊的筆墨,描繪 出一幅美好的社會圖景,用來寄 託個人的理想。

問題與討論

Page 95: 第九課  桃花源記

二、請說一說桃花源中人民的生活情形。

答:1.桃花源裡有良田、美池,人民往來種作,

生活悠閒自在,怡然自樂。 2.待人真誠、熱情,看到外來的漁人,便邀請回家,設酒、殺雞款待客人。

3.原是為了避秦暴政而來此,桃花源中沒有政治的迫害與剝削,所以人民「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不必受到改朝換代戰亂的侵擾。

Page 96: 第九課  桃花源記

三、本文為作者所虛構,為何要提到「晉太元」、「武陵」、「南陽劉子驥」等實有的年號、地名、人物呢?

答:作者故意將這些實有的年號、地名、人物,參雜在虛構的故事中,將真假結合在一起,使讀者信以為真,增加作品的吸引力。

Page 97: 第九課  桃花源記

四、如果你是漁人,你會選擇  留在桃花源或回到外面世  界?為什麼?答:

(請鼓勵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Page 98: 第九課  桃花源記

牛刀小試

陶淵明紀念館 歸來亭

Page 99: 第九課  桃花源記

歌詠歷史人物是古今詩歌創作的絕佳題材,試判斷下列現代詩,何者的主題人物並非陶淵明? (A)搞了半天,這是一個需要彎腰的工作!不行!我骨頭不好,我得再回去喝喝我的桃花酒 (B)這是命中註定,這也是祖先的遺訓:名中有個陶,就註定一輩子要逃;即使逃不向那個落英繽紛的世界,只要有五棵柳樹在宅邊,也是逍遙 (C)一個古老的詩國,有一個白髮的詩人,拈一片霜的月光,凝成一首小詩,給所有的孩子們唱……老詩人撈月去了,小詩留在月光裡悠揚,在故鄉悠揚,在他鄉悠揚 (D) 我切切驅動綿綿細長的鬢髮,哪裡有桃花的香氣,我便往哪裡去!

第一題

Page 100: 第九課  桃花源記

第二題桃花源記一文中表現的社會形態與下列何者相合?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B) 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C) 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D)得道成仙,不死復不老。

Page 101: 第九課  桃花源記

古人常以特定語詞指稱年齡,下列各組皆是年齡的代稱:( 甲 )黃髮  ( 乙 )垂髫  ( 丙 )強仕之年 ( 丁 )及笄  ( 戊 ) 而立之年 從年少排序至年長的順序,正確的選項是:

(A)乙丁戊丙甲  (B)乙丙丁戊甲(C) 甲丙丁戊乙  (D)乙丁丙戊甲。

第三題解析: ( 甲 ) 老人  ( 乙 ) 兒童 ( 丙 ) 四十歲 ( 丁 ) 十五歲  ( 戊 ) 三十歲

Page 102: 第九課  桃花源記

第四題【多選】關於桃花源記的修辭,下列說明何者為是?(A)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映襯 (B) 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頂針 (C)黃髮垂髫:借代 (D)忘路之「遠近」:偏指「遠」字 (E) 無問津者:典出論語。

解析: (A)對偶

Page 103: 第九課  桃花源記

第五題以下何句最足以顯示桃花源的特質而令人欣羨? (A)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B)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C)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D)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Page 104: 第九課  桃花源記

• 詩中的隱—桃花源記的矛盾底蘊http://life.fhl.net/Literature/culture/peotry/poetry02.htm

剖析陶淵明矛盾的人生底蘊,如對清廉與卑屈間的兩難、對聲名的淡泊與熱衷等等。

好站連結

Page 105: 第九課  桃花源記

圖片來源P1 維基百科(簡)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A1%83%E8%8A%B1%E6%BA%90&variant=zh-tw

P3 壁紙酷 (簡)花卉壁纸 - 花卉摄影 / 本辑目录 / 桃花朵朵开 - 桃花摄影图片(一) 1 http://www.wallcoo.com/flower/peach_blossom_01/html/image1.html

P4 http://www.lib.u-tokyo.ac.jp/tenjikai/tenjikai95/g/k18b.gif ( http://www.lib.u-tokyo.ac.jp/tenjikai/tenjikai95/k18.html)P6 簡山人草堂 http://vpcdavid.idv.tw/html/modules/ipboard//index.php?showtopic=1652&st=0&#entry10311

P7 2006 中國常州國際動漫藝術周(簡) http://www.cicdaf.com/2006chinese/access/Article_Show.asp?ArticleID=534

P8 維基百科 (簡)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99%B6%E6%B8%8A%E6%98%8E&variant=zh-tw

P9 、 10 百度貼吧(簡) / 陶淵明吧 http://bbs.baidu.com/f?kz=141506022

P14 桃花源 · 陶渊明纪念馆(簡) http://mem.netor.com/m/photos/adindex.asp?boardid=30&fileID=11949

Page 106: 第九課  桃花源記

• P20 桃花源 · 陶渊明纪念馆(簡) http://mem.netor.com/m/photos/adindex.asp?boardid=30&fileID=11951

• P25 九江縣人民政府(簡) http://www.jjx.gov.cn/uploadfile/200675101249171.jpg ( http://www.jjx.gov.cn/ReadNews.asp?NewsID=1619)

• P26 九江縣人民政府(簡) http://www.jjx.gov.cn/uploadfile/20067510922896.jpg ( http://www.jjx.gov.cn/ReadNews.asp?NewsID=1619)

• P27 九江縣人民政府(簡) http://www.liuyehu.gov.cn/image20010518/33928.jpg ( http://www.liuyehu.gov.cn/cdlyh/5839200590885814272/20060613/124730.html )

• P29 旗山稽徵所 http://www.ntas.gov.tw/county/chishan_c/culture.jsp 、 http://gofuntaiwan.net/columnpage/travel/image/TaiwanView/img333.jpg ( http://gofuntaiwan.net/columnpage/travel/news_taiwanview_list.asp?CitySel= 高雄縣)

圖片來源

Page 107: 第九課  桃花源記

圖片來源• P30 https://travel.taiwan.net.tw/pictures/images/wl-060717-1.jpg ( https://travel.taiwan.net.tw/pictures/images

/)• P33 、 35~38 、 40 新華網 /讀書頻道 / 重磅閱讀 /書中畫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book/2005-04/21/content_2858862.htm

• P45 ETtoday 旅遊玩家 / 來去台中/武陵農場 大地調色盤 http://www.ettoday.com/2005/01/15/11054-1741771.htm

• P47 中國書畫中國經濟網 / 中國書畫 / 古風經典 / 古代書畫 /繪畫 / 八大石濤書畫精品展二(簡) http://shuhua.ce.cn/paint/gfjd/sh/hh/200608/28/t20060828_8322165.shtml

• P57 、 71 新華網北京頻道 /玩轉北京 (簡) http://www.bj.xinhuanet.com/bjpd_ly/2007-04/23/content_9862766.htm

• P77 九江縣人民政府(簡) http://www.jjx.gov.cn/uploadfile/200675101045834.jpg

  ( http://www.jjx.gov.cn/ReadNews.asp?NewsID=1619)• P81 大關農業信息網(簡) 古物圖片第三 http://www.ztdgagri.gov.cn/nyzy.asp

• P83 九江縣人民政府(簡) http://www.jjx.gov.cn/uploadfile/20067510113622.jpg   ( http://www.jjx.gov.cn/ReadNews.asp?NewsID=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