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組 報告人 : 何冠諭 組員 : 盧瑄 . 王璒琪 . 許沛恩 . 鄭伊淳 . 郭于甄...

19
第第第 : 第第第 第第 : 第第 . 第第第 . 第第第 . 第第第 . 第第第 . 第第第 . 第第第 . 第第第

Upload: ronia

Post on 16-Mar-2016

7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6 download

DESCRIPTION

道 教. 第一組 報告人 : 何冠諭 組員 : 盧瑄 . 王璒琪 . 許沛恩 . 鄭伊淳 . 郭于甄 . 譚凱丞 . 林玟勻 . 賴薏如. 目錄. 一、道教 二、宗教的目的 三、道教的源由 四、道教的教義 五、道教有五大派 六、道教的信仰 七、道德經 八、道教的民間崇道習俗 九、道教的影響 十、道教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 道教. 道教是中國固有的一種宗教,距今已有 1800 餘年的歷史。它的教義與中華本土文化緊密相連,深深紮根于中華沃土之中,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並對中華文化的各個層面產生了深遠影響。 所以, 胡適先生說:「中國根底在於道!」.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第一組 報告人 :  何冠諭 組員 :  盧瑄 .  王璒琪 .  許沛恩 .  鄭伊淳 . 郭于甄 .  譚凱丞 .  林玟勻 .  賴薏如

第一組報告人 : 何冠諭

組員 : 盧瑄 . 王璒琪 . 許沛恩 . 鄭伊淳 .

郭于甄 . 譚凱丞 . 林玟勻 . 賴薏如

Page 2: 第一組 報告人 :  何冠諭 組員 :  盧瑄 .  王璒琪 .  許沛恩 .  鄭伊淳 . 郭于甄 .  譚凱丞 .  林玟勻 .  賴薏如

目錄• 一、道教• 二、宗教的目的• 三、道教的源由• 四、道教的教義• 五、道教有五大派• 六、道教的信仰• 七、道德經• 八、道教的民間崇道習俗• 九、道教的影響• 十、道教需要改進的地方

Page 3: 第一組 報告人 :  何冠諭 組員 :  盧瑄 .  王璒琪 .  許沛恩 .  鄭伊淳 . 郭于甄 .  譚凱丞 .  林玟勻 .  賴薏如

一、道教 • 道教是中國固有的一種宗教,距今已有 1800餘年的歷史。它的教義與中華本土文化緊密相連,深深紮根于中華沃土之中,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並對中華文化的各個層面產生了深遠影響。所以,胡適先生說:「中國根底在於道!」

Page 4: 第一組 報告人 :  何冠諭 組員 :  盧瑄 .  王璒琪 .  許沛恩 .  鄭伊淳 . 郭于甄 .  譚凱丞 .  林玟勻 .  賴薏如

二、宗教的目的宗教的目的是在撫慰人心,提高生活品質!唯一能獲得的是心靈的寄託!

Page 5: 第一組 報告人 :  何冠諭 組員 :  盧瑄 .  王璒琪 .  許沛恩 .  鄭伊淳 . 郭于甄 .  譚凱丞 .  林玟勻 .  賴薏如

三、道教源由 • 道教的淵源,以長生不老為目的,但真正有組織卻晚於佛教。道教真正的創始人是東漢晚期 << 張陵 >> ,他在四川傳教,自號為天師,要入他的教的人必需付五斗米,所以又稱五斗米道,張陵的曾孫 << 張盛 >> ,又繼續傳此道,一般人都叫他「張天師」,後來道教受到佛教的刺激才慢慢建立自己的一套理論。• 中國封建社會中地位僅次於佛教﹑儒學的傳統意識形態和宗教信仰﹐因以“道”為最高信仰﹐故得名。所謂“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無處不在﹐可知而不可見。道教產生於東漢﹐延續至今﹐在歷史上起過重要作用。

Page 6: 第一組 報告人 :  何冠諭 組員 :  盧瑄 .  王璒琪 .  許沛恩 .  鄭伊淳 . 郭于甄 .  譚凱丞 .  林玟勻 .  賴薏如

四、道教的教義 • 道教以 " 道 "名教,或言老莊學說,或言內外修煉,或言符籙方術,其教義就是以 " 道 " 或 "道德 "為核心,認為天地萬物都有 " 道 "而派生,即所

謂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社會人生都應法 " 道 "而行,最後回歸自然。具體而言,是從 " 天 " 、 " 地 " 、 " 人 " 、 " 鬼 "四個方面展開教義系統的。A.天,既指現實的宇宙,又指神仙所居之所。其奉行者為天道。B. 地,既指現實的地球和萬物,又指鬼魂受難之地獄。其運行受之於 地道。C.人,既指總稱之人類,也指局限之個人。人之一言一行當奉行人道、人德。D.鬼,指人之所歸。人能修善德,即可陰中超脫,脫離苦海。E.神仙,也是道教教義思想的偶像體現。

Page 7: 第一組 報告人 :  何冠諭 組員 :  盧瑄 .  王璒琪 .  許沛恩 .  鄭伊淳 . 郭于甄 .  譚凱丞 .  林玟勻 .  賴薏如

五、道教有五大派 1. 積善派:旨在以積善為重,故守「做好人」、「行好事」的本份,安身立命,以增其造詣。主張「忠、孝、和、順、仁、信」六字真訣。

2. 經典派:能知行「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3. 丹鼎派重在修煉,用吐納、胎息、內丹、道引…,以達其養生延年本老之目的,與我國醫學有密切關係。

4. 占驗派重在吉凶禍福與各種應驗,常用五行、八卦、乾坤、陰陽、生剋制化、天人感應。5.符籙派:重在科儀、法術兩門,一則保存敬神,祈禱諸科教,以祀天祭祖之指導,正一派天師教以此為主。

Page 8: 第一組 報告人 :  何冠諭 組員 :  盧瑄 .  王璒琪 .  許沛恩 .  鄭伊淳 . 郭于甄 .  譚凱丞 .  林玟勻 .  賴薏如

六、道教的信仰• 我國古代先民認為萬物有靈,進而產生了對自然的崇拜,圖騰的崇拜,靈魂的崇拜,祖先的崇拜,慢慢發展到祖先與天神合一,成為至上神的雛形。鬼神崇拜早在原始社會時期便已存在。先民們將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山川河嶽,皆視為有神主宰,因而產生敬畏感,乃對之頂禮膜拜。• 道教是多神信仰,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提倡「偶像崇拜」!(佛教和基督教皆反對),外來宗教傳入中國後,一方面打壓反對道教的「偶像崇拜」,另一方面又塑起了大大小小的佛像、神像!

Page 9: 第一組 報告人 :  何冠諭 組員 :  盧瑄 .  王璒琪 .  許沛恩 .  鄭伊淳 . 郭于甄 .  譚凱丞 .  林玟勻 .  賴薏如

七、道德經 『道德經』,不只是一本道教氣功的經典,而是所有道教弟子都必須了解尊奉的經典之一。

道德經為道教氣功的必修經典,大致是因為經中所言『自然無為』的思想而衍生的。自然即是真常之道,由道而生神明、太和,進而化生天地萬物,這種思想,在後世東漢時期衍生為治生養身之道,倡導以除情去欲,懷道抱一,內以守五臟之神氣,呼吸精和之氣,存神養性,是為自然長生之道。

Page 10: 第一組 報告人 :  何冠諭 組員 :  盧瑄 .  王璒琪 .  許沛恩 .  鄭伊淳 . 郭于甄 .  譚凱丞 .  林玟勻 .  賴薏如

八、道教的民間崇道習俗 燒香與拜神接玉皇迎財神送灶和接灶上元張燈中元節掛鍾馗和雄黃酒太平清醮延生醮道門葬禮

Page 11: 第一組 報告人 :  何冠諭 組員 :  盧瑄 .  王璒琪 .  許沛恩 .  鄭伊淳 . 郭于甄 .  譚凱丞 .  林玟勻 .  賴薏如

九、道教的影響1. 包容力特強:不毀謗其他宗教,不否定其他宗教 。2. 愛護自然。 3. 信道不一定上天堂。4. 神明職務分門別類。5. 對醫學、科學、音樂、藝術 .... 的貢獻音樂、道教藝術 ....6. 人可成神,鼓勵了世人透過修為來實現對於永生天堂的理想。

Page 12: 第一組 報告人 :  何冠諭 組員 :  盧瑄 .  王璒琪 .  許沛恩 .  鄭伊淳 . 郭于甄 .  譚凱丞 .  林玟勻 .  賴薏如

1. 包容力特強 • 不毀謗其他宗教,不否定其他宗教;只有 別的宗教攻擊道教的偶像崇拜,道教的教義裡卻沒有批評任何宗教的敬拜形式,沒有宗教戰爭的疑慮。

Page 13: 第一組 報告人 :  何冠諭 組員 :  盧瑄 .  王璒琪 .  許沛恩 .  鄭伊淳 . 郭于甄 .  譚凱丞 .  林玟勻 .  賴薏如

2. 愛護自然 • 道教教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再再說明了道教要人敬重自然、愛護自然、學習自然。

Page 14: 第一組 報告人 :  何冠諭 組員 :  盧瑄 .  王璒琪 .  許沛恩 .  鄭伊淳 . 郭于甄 .  譚凱丞 .  林玟勻 .  賴薏如

3. 信道不一定上天堂 • 道教不是信了就上天堂,而是要靠人自己努力於言行、生活、濟世利人,累積功德、遠離慾望 .... 才有機會升天,否則,必須針對在世時的言行來做審判。

Page 15: 第一組 報告人 :  何冠諭 組員 :  盧瑄 .  王璒琪 .  許沛恩 .  鄭伊淳 . 郭于甄 .  譚凱丞 .  林玟勻 .  賴薏如

4. 神明職務分門別類 • 道教是男女平等的信仰,有以男相顯聖的神,例如 玄天上帝,也有女相顯聖的神例如 天上聖母,宇宙萬物、諸天神聖神都由道教最高信仰 三清所化,女信徒可拜女神,男信徒可拜男神,求愛情有月老,求學業有文昌,道教主張萬物有靈,落花流水皆學問。

Page 16: 第一組 報告人 :  何冠諭 組員 :  盧瑄 .  王璒琪 .  許沛恩 .  鄭伊淳 . 郭于甄 .  譚凱丞 .  林玟勻 .  賴薏如

5. 對醫學、科學、音樂、藝術 .... 的貢獻 • 從呼吸吐吶到太極拳,道教在七百年前就透過呼吸與氣功發現人體的經絡,不管是針灸、方劑、按摩、養生氣功 .... 不勝枚舉。道教也研究礦物、煉丹術、冶金等科學技術,天文、地理、道教音樂、道教藝術 ....

Page 17: 第一組 報告人 :  何冠諭 組員 :  盧瑄 .  王璒琪 .  許沛恩 .  鄭伊淳 . 郭于甄 .  譚凱丞 .  林玟勻 .  賴薏如

6. 人可成神 • 道教對於神明的論點是人只要透過修為即可成仙,拉進了人與神的距離,也鼓勵了世人透過修為來實現對於永生天堂的理想,而不是信了什麼宗教就能白拿天堂門票。

Page 18: 第一組 報告人 :  何冠諭 組員 :  盧瑄 .  王璒琪 .  許沛恩 .  鄭伊淳 . 郭于甄 .  譚凱丞 .  林玟勻 .  賴薏如

十、道教「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般人觀念相反,導致祭祀重於修為:要找出〝道教徒〞很難,因為現代人對於道教已經沒有概念了,取而代之的是以物質祭祀來換取願望實現的習俗,所以衍生出鋪張的祭祀方式,浪費食物也浪費資源。

Page 19: 第一組 報告人 :  何冠諭 組員 :  盧瑄 .  王璒琪 .  許沛恩 .  鄭伊淳 . 郭于甄 .  譚凱丞 .  林玟勻 .  賴薏如

參考資料• 玄武道門 道教研究中心 •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

question?qid=1508082200634• http://140.128.103.1/web/Content.asp?

ID=51069&Query=1• http://tw.myblog.yahoo.com/jw!

DQDhWHCCERiP5N.alSSh•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

qid=1008091808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