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課教師:林蓬榮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國際企業系博士候選人 大葉大學...

25
授授授授 授授授 授授授授授授授授 授授授授授授授授授授 授授授授 授授授授授授 授授 授授授授 授授授 授授授授授授授授 - 授授授授授授 授授授授授授授 ( )

Upload: arnon

Post on 24-Feb-2016

22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授課教師:林蓬榮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國際企業系博士候選人 大葉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教師 教材編輯:李若妤. 台灣當代社會分析 - 台灣的國際化、全球化與世界觀 ( 一 ). 全球化 (globalization). 1. 「意味了以全世界為範圍的社會關係之增強。它連接相距遙遠的異地,在此情況下,地方上所發生的事件會被遠方所發生的事件所影響,反之亦然。」 (Giddens , 1990:64) 2. 「全球化是一種觀念,通過源自西方的技術、商業與文化的同時擴散,使得世界逐漸地趨於一致與標準化,而與現代性聯繫在一起。」 (Pieterse,1995:45)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授課教師:林蓬榮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國際企業系博士候選人       大葉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教師 教材編輯:李若妤

授課教師:林蓬榮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國際企業系博士候選人 大葉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教師教材編輯:李若妤

台灣當代社會分析- 台灣的國際化、全球化與世界觀( 一 )

Page 2: 授課教師:林蓬榮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國際企業系博士候選人       大葉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教師 教材編輯:李若妤

全球化 (globalization)1. 「意味了以全世界為範圍的社會關係之增強。它連接相距遙遠的異地,在此情況下,地方上所發生的事件會被遠方所發生的事件所影響,反之亦然。」

(Giddens , 1990:64)2. 「全球化是一種觀念,通過源自西方的技術、商業與文化的同時擴散,使得世界逐漸地趨於一致與標準化,而與現代性聯繫在一起。」 (Pieterse,1995:45)

Giddens, Anthony, ( 1990 ) , 《 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 》 , Cambridge ,Polity Press 。 Pieterse, Jan N., Globalization as Hybridization, in Featherstone 、 Lash and Robertson ( eds. ) ,( 1995 ) , 《 Global Modernities 》 , London, Sage 。

2

Page 3: 授課教師:林蓬榮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國際企業系博士候選人       大葉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教師 教材編輯:李若妤

全球化的發展階段 Thomas Friedman 認為全球化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

版本 時間 推動的力量 備註全球化 1.0

1492 年 (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1800 年前後

國家大航海時代( 捨陸路走海路 )

全球化 2.0 1800 年前後 ~2000年

企業 ( 或跨國公司 ) 與硬體 工業革命

全球化 3.0 2000 年 ~ 個人與軟體 資訊革命《世界是平的》 ( 台北,雅言文化: pp12~13)

Charles Haynes

3

Page 4: 授課教師:林蓬榮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國際企業系博士候選人       大葉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教師 教材編輯:李若妤

企業全球化原因 : 外部環境壓力 競爭 區域經濟與政治整合 技術發展 交通與通訊的改良 經濟成長 經濟體制的變化 消費者需求(聚合化)相似化

Page 5: 授課教師:林蓬榮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國際企業系博士候選人       大葉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教師 教材編輯:李若妤

企業全球化的原因:個別情況的需求 延續產品的生命週期 分擔高額的研究開發成本 為了尋找更便宜的原物料,更廉價的勞工成本,尋求生產更有效率,更規模經濟生產,更廣大的消費市場,為過剩的產能尋找出路,這些都是發展國際化、全球化很重要的動機。 移轉經驗

Page 6: 授課教師:林蓬榮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國際企業系博士候選人       大葉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教師 教材編輯:李若妤

發展全球化企業的策略全球化策略( Global strategy )採用全球化策略,可以用標準化生產,標準化產品,進入各區域市場。如 MTV , Channel V 流行音樂頻道,好萊塢電影片

當地適應性策略( Adaptation strategy )找出進入當地市場最有效方法。國際企業的擴張,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可以同時存在不同的進入方式。

「全球性思考,當地化作為」( Thinking globally, acting locally )

Page 7: 授課教師:林蓬榮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國際企業系博士候選人       大葉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教師 教材編輯:李若妤

 1. 頻繁的跨國商業、貿易行為。 2. 跨國文化的交流日增。3. 人才的跨國移動。4. 國家與國家的相互依存度 (relative dependency) 升高  

全球化社會有那些現象

7

Page 8: 授課教師:林蓬榮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國際企業系博士候選人       大葉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教師 教材編輯:李若妤

台灣的全球化從 1990 年代以來,全球化一詞已成為社會科學最主要的概念。指一種過程,將全球的社會關係整合起來的現象。台灣現今正邁入已開發的先進國家。過去以勞動力密集的簡單加工出口發展型態,由於全球資本主義的轉變,現今逐漸走向以高科技和技術密集產業的發展型態走向世界。

Page 9: 授課教師:林蓬榮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國際企業系博士候選人       大葉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教師 教材編輯:李若妤

全球化與在地化的合作Globalization vs. Localization合作

(Globalization + Localization) / 2 = Glocalization 走向了全球在地化 ≒ Hybridization混種

Page 10: 授課教師:林蓬榮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國際企業系博士候選人       大葉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教師 教材編輯:李若妤

屏東萬金天主堂 拍攝:莊明哲

莊明哲老師

莊明哲老師

Page 11: 授課教師:林蓬榮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國際企業系博士候選人       大葉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教師 教材編輯:李若妤

台南鹽水天主堂

SHENGYI

拍攝:莊明哲

Page 12: 授課教師:林蓬榮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國際企業系博士候選人       大葉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教師 教材編輯:李若妤

台南鹽水天主堂 摘自:黑皮的天空

Page 13: 授課教師:林蓬榮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國際企業系博士候選人       大葉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教師 教材編輯:李若妤

中西合璧

左 :內灣臨時市集射箭攤位右 : 上海快餐店作者自行拍攝

莊明哲老師莊明哲老師

拍攝:莊明哲

Page 14: 授課教師:林蓬榮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國際企業系博士候選人       大葉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教師 教材編輯:李若妤

全球化與在地化的對抗(Globalization - Localization)

= Glocalization ≒ Hybridization

Page 15: 授課教師:林蓬榮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國際企業系博士候選人       大葉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教師 教材編輯:李若妤

資訊全球化

Page 16: 授課教師:林蓬榮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國際企業系博士候選人       大葉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教師 教材編輯:李若妤

全球化所帶來的貧富差距

社會學家紀登斯( Giddens,1990 )認為全球化是現代化的深化,取決於全球不同勢力的擴張和影響,因此需要以較大範疇的角度來研究 。全球化的確改變了世界,但並不是所有人或所有地區都受惠

但是全球化並不表示所有國家都已經一致化,相反的由於科技水準的差距愈來愈大,落後國家在這個過程中,愈來愈難趕上這個新的趨勢

Page 17: 授課教師:林蓬榮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國際企業系博士候選人       大葉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教師 教材編輯:李若妤

為何反全球化 ?  全球化意味著地理限制的瓦解,透過通訊資訊科技,瞬間的資訊流動可以克服地理的限制,因此全球化也是一個時空壓縮的過程( Harvey, 1989 ),或是一個空間與時間分化的過程( Giddens,

1990 )。全球化理論的爭議主要是「全球化對第三世界國家有利或不利?」。經驗資料說明了全球化只有少數的國家,特別是東亞國家和中國,受惠這波全球化最多,其餘第三世界國家,則仍經濟停滯或甚至更為落後(王振寰, 2003 )。

Page 18: 授課教師:林蓬榮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國際企業系博士候選人       大葉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教師 教材編輯:李若妤

首先,跨國公司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和占據市

場,而大量投資海外和尋求代工廠商,這使得跨國生產網絡形成,開發中國家也由於這波的對外投資而受惠。

第二,由於跨國公司全球生產網絡的形成,將低技術勞動力密集和標準化產品往開發中國家生產,帶動開發中國家快速的工業化和經濟成長,以及在出口工業產品比

重上大幅增加。

第三, 相同的,假如以貿易出口結構中工業產品的技術密級的程度和比例,開發中國家在中、高技術密集工業產品出口比例也從 1980年代之後,快速

上升。

目前全球外資仍集中於先進國家和東亞、這些國家經濟持續成長、國民所得持續增加;但反過來,其餘國家則經濟停滯、國民所得與先進和東亞國家之間的差距

因此變大。

在有利的部分,全球化特別表現在幾個面向:

在不利的部分

全球化浪潮的襲擊 –利、弊

Page 19: 授課教師:林蓬榮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國際企業系博士候選人       大葉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教師 教材編輯:李若妤

台灣如何走向國際、世界

Page 20: 授課教師:林蓬榮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國際企業系博士候選人       大葉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教師 教材編輯:李若妤

全球化帶來的議題 (1/5)1.民族國家與全球化是當代全球化進程中一對重要關系,也是一對根本性矛盾。一方面,民族國家以主權者的身份成為國際活動的主要行為者﹔另一方面民族國家又依靠政治國家實現對國內暴力的合法壟斷,從而成為國內社會經濟諸關系的調節者和塑造者。

2. 20 世紀 60 年代以來,借助通信技術的革命以及國家權威的支持,資本擴張衍生出多種形式,這些形式一方面提高了資本流動的自由度,另一方面也為資本獲取剩余價值提供了新的途徑,保証了資本的活力。在很大程度上,資本依然是全球化,尤其是經濟全球化的核心推動者,並在與國家、勞工的關系上佔據優勢。

Page 21: 授課教師:林蓬榮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國際企業系博士候選人       大葉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教師 教材編輯:李若妤

全球化帶來的議題 (2/5)3. 國際交往的多樣化和復雜化。除了公司、國家這些傳統主體外,還產生了大量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和非政府組織。交往的內容涉及到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諸多領域,相互學習、模仿的可能性和現實性都增加了,同時相互依存程度也加深了,這使矛盾、衝突以及鬥爭必須降低或轉化形式。

4. 階級關系的復雜化。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影響收入分配因素的增多、新社會運動的興起以及國際公民社會的發育,內部階級關系、跨國階級關系更加復雜。這一方面造成了對於階級以及階級鬥爭認識上的分歧,另一方面在實踐中也難以通過階級形成共同意識,並達成有效的共同行動。

Page 22: 授課教師:林蓬榮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國際企業系博士候選人       大葉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教師 教材編輯:李若妤

全球化帶來的議題 (3/5)

5.民族間關系的復雜化。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民族之間的關系受到了三個重要因素的影響:一是國際秩序對於單一民族成立自己國家的限制﹔二是大部分民族國家都是多種民族組成的﹔三是有些民族建立了多個國家。這樣,影響民族關系的主要因素不再是階級關系,而是國家間關系、宗教關系以及種族關系。6. 不發達國家的發展問題。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各國發展已經不再是獨立進行的,必須借助其他國家以及國際力量,包括資本、技術等諸多生產要素。而各國經濟、政治、文化等聯系的日益緊密,以及各種跨國界乃至全球性問題的出現又使它們之間形成了相互依賴和相互支持的關系。

Page 23: 授課教師:林蓬榮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國際企業系博士候選人       大葉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教師 教材編輯:李若妤

全球化帶來的議題 (4/5)7. 技術變革給時代賦予了新的特徵,最突出的兩大類新技術是信息技術和基因技術。信息技術實現了信息流動的全球化,推動著“地球村”的出現。但也需要看到技術變革的潛在危險。技術變革還難以超越制度約束,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現有的各種社會問題。如隱私問題。

8. 認同問題。宗教、地方性、種族、自發團體等成為個人新的認同。原教旨主義、環保主義、新地方主義、各種公民社會組織等成為認同政治的具體形式。對傳統政治的組織形式、社會的團結形式、文化的歸屬方式以及主流意識形態等既有的社會整合系統提出了挑戰,同時也誘發了各種潛在的沖突。

Page 24: 授課教師:林蓬榮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國際企業系博士候選人       大葉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教師 教材編輯:李若妤

全球化帶來的議題 (5/5)9. 20 世紀 60 年代以來,現代科技發展帶來的負面效應逐漸明顯起來,環境污染、核威脅等問題開始引起人們的注意。在隨後的時間裡全球問題的種類也從科技文明的負面影響擴展到現代文明的消極後果方面,包括了失業、難民、人口、糧食、能源、環境、債務、毒品、愛滋病、恐怖主義、國際人權等諸多問題。

10. 社會主義的前途問題。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個更不確定的社會。一方面,人類有了更清晰的全球社會意識﹔另一方面,在發達的交往工具的支撐下,更深刻體會人群之間的差距更大,不平等與苦難依然存在,相互依存依然脆弱。全球化給我們帶來了重新反思社會主義的機會。

Page 25: 授課教師:林蓬榮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國際企業系博士候選人       大葉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教師 教材編輯:李若妤

全球化與台灣的挑戰

第一,科技生產提升能力的挑戰。當中國逐漸變成世界工廠,成為吸引投資的主要地區,台灣如何提升工業的科技能力,成為重要的挑戰。

第二,失業率的節節升高,造成嚴重的發展問題。失業現象特別表現在中南部農業縣和過去中小企業集結的縣市,對政治社會發展造成壓力。第三,所得分配的持續惡化,形成社會問題的根源。另方面,傳統產業的勞工不是失業就是轉業到低薪的服務業部門。再加上近年來政府由於企圖透過減低稅賦來刺激投資,更使得高所得的人大量免稅,使得所得分配惡化。

台灣經濟發展的其中一項特色就是既有高度經濟成長,又同時兼顧了所得的平等。但是這樣的現象,隨著全球化的深化而消失,這因此也是台灣在邁向後工業社會的同時,所面對的嚴肅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