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附理論 attachment theory 東海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副教授張利中. 依附型態...

33
依依依依 Attachment Theory 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 東東東 東東東

Post on 21-Dec-2015

23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依附理論 Attachment Theory 東海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副教授張利中. 依附型態 對精神分析學派過度重視「性」的反思 ( John Bowlby ) 重視早期(

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

東海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副教授 張利中

Page 2: 依附理論 Attachment Theory 東海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副教授張利中. 依附型態 對精神分析學派過度重視「性」的反思 ( John Bowlby ) 重視早期(

依附型態

對精神分析學派過度重視「性」的反思( John Bowlby )

重視早期( 0 至 3 歲)家庭生活經驗 重視嬰兒與主要照顧者( primary care-

giver )的互動關係 新生兒的氣質( temperament ) 主要照顧者的養育型態

Page 3: 依附理論 Attachment Theory 東海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副教授張利中. 依附型態 對精神分析學派過度重視「性」的反思 ( John Bowlby ) 重視早期(

依附型態 常態性的理論( normative theory ) 描述普世共有的原理原則:

新生兒與母親之間的連結( bondage )具有演化上競爭的優勢 (動物行為學)

個別差異理論( individual difference theory ) 偏重於描述群體中的個體之間相互差異表現的

理論常模、集中與分散情形、個體的相對位置、智力、性格、性別角色

Page 4: 依附理論 Attachment Theory 東海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副教授張利中. 依附型態 對精神分析學派過度重視「性」的反思 ( John Bowlby ) 重視早期(

陌生情境測驗( strange situation test )幼兒的壓力測驗( Mary Ainsworth, 1978 ) 12 月大的嬰兒, 8 個情節

1. 母親、幼兒、實驗觀察者 30 秒 2. 母親、幼兒 3 分鐘 3. 陌生人、母親、幼兒 3 分鐘 4. 陌生人、幼兒 1st separation episode 3 分鐘 - 5. 母親、幼兒 1st reunion episode 3 分鐘 + 6. 幼兒 2nd separation episode 3 分鐘 - 7. 陌生人、幼兒 2nd reunion episode 3 分鐘 - 8. 母親、幼兒 3 分鐘

Page 5: 依附理論 Attachment Theory 東海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副教授張利中. 依附型態 對精神分析學派過度重視「性」的反思 ( John Bowlby ) 重視早期(

依附型態類別

安全型( secure ) 65-70 % upset, exploration, welcome 焦慮逃避型( anxious avoidant ) 20% little distress, little exploration, avoidant 焦慮型抗拒( anxious resistant ) 10-15 % remain near, resent, resistant 矛盾、曖昧、混亂型( anxious ambivalent )

Page 6: 依附理論 Attachment Theory 東海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副教授張利中. 依附型態 對精神分析學派過度重視「性」的反思 ( John Bowlby ) 重視早期(

Care-giving hypothesis 養育型態假說 (Mary Ainsworth)

安全型: responsive, quick to encourage, emotional expressive

逃避型 / 抗拒型: impatient, unresponsive, self-centered, rigid…

焦慮矛盾型: inconsistent, overzealous, rejected, neglected, abused…

Page 7: 依附理論 Attachment Theory 東海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副教授張利中. 依附型態 對精神分析學派過度重視「性」的反思 ( John Bowlby ) 重視早期(

依附型態

預測孩童後續的社會心理發展 愈是早期的生命經驗,對於生命發展愈

是由長遠與重大的影響 兒童的友伴關係、群性、攻擊性、敵意、

學業成績、同儕的評量、老師的評量

Page 8: 依附理論 Attachment Theory 東海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副教授張利中. 依附型態 對精神分析學派過度重視「性」的反思 ( John Bowlby ) 重視早期(

成人依附型態( Hazan & Shaver, 1987 ) 與個人之人際互動與關係息息相關;嫉

妒心、兩性關係(滿意度)、自尊感、尋求支持、酗酒、幸福感、友伴數目、人際知覺正確性…

( Hazan & Shaver, 1999 )

Page 9: 依附理論 Attachment Theory 東海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副教授張利中. 依附型態 對精神分析學派過度重視「性」的反思 ( John Bowlby ) 重視早期(

依戀型態 : working model Griffin and Bartholomew‘s (1994)

內在工作模式的概念,持續使用 以對自己的評價及對別人的評價等兩個

向度,來劃分成年人的依附型態,在對自己與他人兩個向度上分別有「好、壞」評價等兩極,交叉形成四個類別,分別為 :

Page 10: 依附理論 Attachment Theory 東海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副教授張利中. 依附型態 對精神分析學派過度重視「性」的反思 ( John Bowlby ) 重視早期(

依戀型態 : working model Griffin and Bartholomew‘s (1994)

Self

+ --

+ secured preoccupied

(57.4%) (17.8%)

Others

-- avoidant fearful

(19.8%) (4.9%)

Page 11: 依附理論 Attachment Theory 東海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副教授張利中. 依附型態 對精神分析學派過度重視「性」的反思 ( John Bowlby ) 重視早期(

台北市五專五年級青少年之依附型態與婚前性經驗與行為之相關

研究

張利中 林燕卿 洪素珍

Page 12: 依附理論 Attachment Theory 東海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副教授張利中. 依附型態 對精神分析學派過度重視「性」的反思 ( John Bowlby ) 重視早期(

依附型態

核心特質與傾向( trait, propensity ) 可以用來預測許多「人的適應與行為」 預測自尊、孤單感、快樂、 預測婚前性行為? 男生? 女生?

Page 13: 依附理論 Attachment Theory 東海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副教授張利中. 依附型態 對精神分析學派過度重視「性」的反思 ( John Bowlby ) 重視早期(

導論 Ainsworth, et al. ( 1978 )的研究結果發現,嬰兒的行為表現可以被區分為三種類別 :

1. 「安全型」( secure ) 2. 「焦慮逃避型」( anxious/avoidant ) 3. 「焦慮矛盾型」( anxious/resistant ) 長期追蹤研究的結果大多能夠支持上述的三個類型的依附型態分類,且發現依附型態可以有效的預測研究對象後續的心理與社會發展。

Page 14: 依附理論 Attachment Theory 東海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副教授張利中. 依附型態 對精神分析學派過度重視「性」的反思 ( John Bowlby ) 重視早期(

Shaver and Hazan (1987) 應用依附型態的概念來測量成年人,結果發現成年人的依附型態與其人際互動行為有關連。安全依附的人比較不會有嫉妒的感受,幸福感比較高,人際關係的滿意度也必較高,而且比較會主動的尋求社會支持。

Page 15: 依附理論 Attachment Theory 東海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副教授張利中. 依附型態 對精神分析學派過度重視「性」的反思 ( John Bowlby ) 重視早期(

兩性行為是人際行為與關係中極為重要的一環,青少年的兩性交往與行為,是其人生發展上的一件重要的任務。McDabe ( 1984 )指出青少年兩性互動與邀約具備了六項重要的功能;分別為:

( 1 )獲得樂趣 ( 2 )維繫地位 ( 3 )促進個人之成長 ( 4 )性的實驗、探索與滿足 ( 5 )建立與異性的情誼 ( 6 )尋找婚姻的對象 上述的六項功能基本上指出性的探索與成熟、個人之社會與人際成長及為未來的婚姻生活作準備等功能。

Page 16: 依附理論 Attachment Theory 東海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副教授張利中. 依附型態 對精神分析學派過度重視「性」的反思 ( John Bowlby ) 重視早期(

整體而言,本研究之具體目標包括: ( 1 )編製一測量青少年依附型態之測量工具,並檢定此一工具之信度與效度。包含校標關連效度、建構效度及內部一致性信度等指標將被用來撿定所編製之依附型態測量工具的有效性與可信程度。

( 2 )本研究的另一個重要的目標為探索青少年的依附型態與其婚前性行為之間的關係。

Page 17: 依附理論 Attachment Theory 東海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副教授張利中. 依附型態 對精神分析學派過度重視「性」的反思 ( John Bowlby ) 重視早期(

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1. 以台北市全部的七所五專五年級學生共計 4945 位學生為研究之母群。

2. 年紀介於 18-21 歲之間。3. 研究以比率集束抽樣的方法,劃分為以男生為多數(佔 75% 及以上者)、男女比率平均者(各佔約 50% 者)及以女生為多數(女生佔 75% 及以上者)等三類 。

4. 計算出上述學校人數之比率為 5:3:3 ,因此隨機抽取五班、三班及三班的學生,共計 438 位。

5. 經去除已非青少年者 38 位,本研究實際分析的樣本為 408 位。

Page 18: 依附理論 Attachment Theory 東海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副教授張利中. 依附型態 對精神分析學派過度重視「性」的反思 ( John Bowlby ) 重視早期(

研究工具1. 依附型態量表 :

為根據 Hazan and Shaver (1987) 對於三類依附型態的簡短描述,經過研究者加以斷句之後形成 13 個問句。

2.加州孤寂量表 :

為採用 Russel 與 Cutrona 所編定第三版量表 。3. 婚前性行為態度 :

為採用王鴻經 (1976) 所編製的項目。

Page 19: 依附理論 Attachment Theory 東海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副教授張利中. 依附型態 對精神分析學派過度重視「性」的反思 ( John Bowlby ) 重視早期(

  因素一 因素二 因素三

  安全 逃避 矛盾

(1) 就我的習慣而言﹐與他人親近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815    

(2) 我可以很自在的請求別人的幫忙。 .687    

(3) 我可以很自在的被別人依靠。 .727    

(4) 我不會擔心與他人疏離,或是不被他人接受。 .455    

(11) 我常主動與他人親近﹐但對方的反應總是遲疑與冷淡。 -.531    

(5) 與別人保持適當的距離﹐我反而覺得輕鬆自在。   .667  

(6) 沒有親密關係﹐可以省去許多麻煩。   .771  

(7) 與其與他人相互依賴﹐我寧願獨立而自給自足。   .559  

(13) 對我而言,不論是依賴別人,或是被別人依賴,都是一件不愉快的事

  .348  

(8) 與他人交往時,我常覺得自己空有熱情熱性﹐卻換得對方的冷淡與冷漠。

    .933

(9) 對我而言,試圖親近他人是一件困難,不自在的事情     .721

(10) 我常主動與他人親近,但對方的反應卻是冷淡與逃避     .456

(12) 我常擔心自己太易伸出友誼的觸角﹐而易受傷害。     .491

表一 依附型態之因素分析表

Page 20: 依附理論 Attachment Theory 東海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副教授張利中. 依附型態 對精神分析學派過度重視「性」的反思 ( John Bowlby ) 重視早期(

表二研究對象性經驗與行為之描述統計

性別

經驗與行為男 女 全體

人數 百分比 人數 百分比

曾否性交 是 48 27.2 44 21.7 92 22.8

  否 132 72.8 183 79.3 315 77.8

初次性交年齡 13 歲 -16 歲 4 2.4 5 2.2 9 2.1

  17 歲 7 3.9 6 2.6 13 3.2

  18 歲 21 11.7 10 4.4 31 7.6

  19 歲 14 7.8 13 5.7 27 6.6

  20 歲 ( 未曾性交 ) 134 74.4 193 85.5 317  

性伴侶之人數 無性伴侶 134 74.4 186 81.0 321 78.7

  1 位 28 15.6 32 14.1 60 14.7

  2 位 9 5.0 6 2.6 15 3.7

  3 位 3 1.7 1 0.4 4 1.0

  4 位 2 1.1 1 0.4 3 0.7

  5 位 4 2.2 0 0 4 1.0

性行為之頻率 未曾 133 73.9 182 80.2 315 77.2

  很少 14 7.8 12 5.3 26 6.4

  偶而 22 12.2 23 10.1 45 11.0

人數 百分比

  6 位 0 0 1 0.4 1 0.2

  經常 11 6.1 10 4.4 21 5.6

全體   180   227   407 100.0

Page 21: 依附理論 Attachment Theory 東海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副教授張利中. 依附型態 對精神分析學派過度重視「性」的反思 ( John Bowlby ) 重視早期(

性行為的性別差異

性行為 性別 人數 % 卡方

搭肩摟腰 MF

174192

83.779.4

0.89

接吻 MF

174192

70.569.1

0.07

輕度愛撫 MF

174192

64.856.4

2.16

重度愛撫 MF

174192

51.242.4

2.22

性交 MF

174192

37.526.7

3.93*

自慰 MF

174192

1.5/week0.3/week

t=9.46***

Page 22: 依附理論 Attachment Theory 東海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副教授張利中. 依附型態 對精神分析學派過度重視「性」的反思 ( John Bowlby ) 重視早期(

安全 逃避 矛盾 性行為態度

初次性年齡

性伴侶人數

性行為頻率

安全              

逃避 -.21**           

矛盾 -.45** .32**         

性行為態度 .11* -.07 -.09       

初次性年齡 .12* -.09 -.10 .35**     

性伴侶人數 -.13** .07 .13** -.38** -.68**   

性行為頻率 -.12* .08 .15** -.41** -.76** .81** 

表三 全體研究對象依附型態與性經驗與行為之相關矩陣

Page 23: 依附理論 Attachment Theory 東海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副教授張利中. 依附型態 對精神分析學派過度重視「性」的反思 ( John Bowlby ) 重視早期(

表四 男性研究對象依附型態與性經驗與行為之相關矩陣( n=180 )

安全 逃避 矛盾 性行為態度

初次性年齡

性伴侶人數

性行為頻率

安全              

逃避           

矛盾         

性行為態度 .15* -.12 -.19**       

初次性年齡 .18** -.12 -.25** .30**     

性伴侶人數 -.20** .09 .25** -.32** -.66**   

性行為頻率 -.18** .08 .19** -.35** -.75** .81** 

Page 24: 依附理論 Attachment Theory 東海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副教授張利中. 依附型態 對精神分析學派過度重視「性」的反思 ( John Bowlby ) 重視早期(

表五 女性研究對象依附型態與性經驗與行為之相關矩陣( n=224 )

安全 逃避 矛盾 性行為態度

初次性年齡

性伴侶人數

性行為頻率

安全              

逃避            

矛盾         

性行為態度 .10 -.12 -.03       

初次性年齡 .05 -.10 .06 .38**     

性伴侶人數 -.05 .09 -.02 -.43** -.73**   

性行為頻率 -.08 .11 .01 -.46** -.77** .76** 

Page 25: 依附理論 Attachment Theory 東海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副教授張利中. 依附型態 對精神分析學派過度重視「性」的反思 ( John Bowlby ) 重視早期(

男性學生之研究結果

  安全 逃避 佔有

安全      

逃避    

佔有  

自尊 .09 .10 .25*

孤單 -.40* -.05 .55**

性態度 .16* -.14 -.19*

性頻率 -.05 .02 .28*

性年齡 .10 .06 -.24*

Page 26: 依附理論 Attachment Theory 東海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副教授張利中. 依附型態 對精神分析學派過度重視「性」的反思 ( John Bowlby ) 重視早期(

女性學生之研究結果

  安全 逃避 佔有

安全    

逃避  

佔有

自尊 .02 .16 .09

孤單 -.46* .07 .55*

性態度 .16 -.09 .04

性頻率 -0.3 .09 .04

性年齡 .04 -.11 -.02

Page 27: 依附理論 Attachment Theory 東海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副教授張利中. 依附型態 對精神分析學派過度重視「性」的反思 ( John Bowlby ) 重視早期(

結果與討論相關係數的顯著與否常會受到樣本數目大小的影響,本研究女性青少年的依附型態與性態度、經驗與行為之間相關不顯著的結果應該與樣本人數的多寡無關,因為本研究女性樣本的統計分析人數有 224 位,男性樣本數則較少,僅有 180 位。然而男性樣本的相關係數有顯著,而女性樣本則無,顯示不是受到樣本數的影響。

Page 28: 依附理論 Attachment Theory 東海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副教授張利中. 依附型態 對精神分析學派過度重視「性」的反思 ( John Bowlby ) 重視早期(

整體而言,本研究發現性別是青少年依附型態與性經驗與行為之間的一個修飾變項,男性的依附關係與其性行為有關,在女性則無關。

男性青少年是否會有婚前性行為與其「性格」因素有關;而女性青少年的依附關係與其性經驗之間相關不顯著 。

女性青少年是否會有婚前性行為,並不能由其「性格」因素來預測的原因是 ?

Page 29: 依附理論 Attachment Theory 東海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副教授張利中. 依附型態 對精神分析學派過度重視「性」的反思 ( John Bowlby ) 重視早期(

傳統的性別角色期望,男性有可能在性行為「發生」的過程中扮演主動安排的角色,而女性就比較不會提出性行為的明確要求。

因此,一名男性青少年是否會有性行為,會受到他個人的個性、態度與需求的影響;而女性青少年是否發生婚前性行為則可能與她個人的因素無關,反而會與其男朋友的個性、態度與需求等個人因素有關。

Page 30: 依附理論 Attachment Theory 東海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副教授張利中. 依附型態 對精神分析學派過度重視「性」的反思 ( John Bowlby ) 重視早期(

以往的研究發現依附型態與兩性關係品質與滿意度之間的關係,且找出「衝突處理」及「人際知覺正確性」等中介變項,發現安全依附者處理衝突的態度較為支持且溫暖( Simpson, Rholes & Phillips, 1996 );且較能正確的知覺到伴侶的支持與愛意的行為( Tucker & Anders, 1999 ),安全依附者因而享有較佳的關係滿意度。

Page 31: 依附理論 Attachment Theory 東海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副教授張利中. 依附型態 對精神分析學派過度重視「性」的反思 ( John Bowlby ) 重視早期(

一個人的依附型態應該是以對「母性」為主的一項建構,而對於男性者之間的依附型態則可能來至於稍後與父親之間的互動。表示在人群中會有因性別而特定的依附型態( gender specific attachment style )的現象存在。

有可能有女性對於女性是安全依附的,有男性對於女性是拒絕的,亦可能有人不論對於男性及女性都是安全依附的。此一性別特定的依附型態及其與青少年性行為之間的關係,也值得未來進一步的研究。

Page 32: 依附理論 Attachment Theory 東海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副教授張利中. 依附型態 對精神分析學派過度重視「性」的反思 ( John Bowlby ) 重視早期(

學習如何與異性交往是青少年發展上一項極為重要的任務,依附型態是影響青少年人際互動的一個重要的心理特質,本研究則發現依附型態會影響一名青少年與異性的交往,因此也建議未來進行以改變依附型態為目的的教育介入研究,以期經由又對青少年不安全依附的導正,讓青少年建立更正向與積極的人際關係與兩性關係,並且減少青少年婚前性行為以至於懷孕、墮胎等不幸事件的發生。

Page 33: 依附理論 Attachment Theory 東海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副教授張利中. 依附型態 對精神分析學派過度重視「性」的反思 ( John Bowlby ) 重視早期(

性自主的議題拒絕受到性格的影響拒絕受到環境的影響性的自覺性的溝通自我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