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0609-亞洲區域主義

40
亞洲區域主義 報告學生:徐雍-601341019 指導教授:李佩珊

Upload: -

Post on 06-Jul-2015

4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2013 0609-亞洲區域主義

亞洲區域主義報告學生:徐雍-601341019

指導教授:李佩珊

Page 2: 2013 0609-亞洲區域主義

金融區域主義的戰略政治經濟The Strategic Political Economy of Financial Regionalism

Page 3: 2013 0609-亞洲區域主義

了解經濟區域主義的途徑• 政治持續對立與猜疑讓人對於東亞經濟整吅感到不安,有三種途徑使用:

•新自由制度主義認為如何管理互賴為基本問題,協調困難且容易產生分配問題

• 政治層面的對立讓整體協調更為複雜,需要透過國家來解決

•現實主義認為經濟區域主義反映出政治因素造成的結果

• 國家政策所要獲得的相對利益中不僅是經濟面向,也包括安全因素以及政治影響力等

建構主義不僅僅是利益以及權利所影響,國家的信念以及慾望也是關鍵因素之一

• 體制下所產生的機會有限、但也可能產生出新的機會,

• 在其論述、認同以及信念都可能為其所考量的範圍

新自由以及建構主義的動作可以被規範住,但不代表國家會一定理性的運作,現實主義即是在一個自助的世界裡若不能有效處理權力轉移則遲早都會受到損害

• 而國家在處理議題時,通常是三種途徑混和運用,但比例不一定相同

Page 4: 2013 0609-亞洲區域主義

錢、金融以及權力

• 金錢的影響力可以讓單一國家在開發中國家間以及整體區

域可以造成政治力的影響

• 貿易政治-主要由國內的複合體透過利益團體謹慎分析後,

視其與政府的偏好、力量以及連結去做操作並產生影響

• 金融吅作-則是透過政府內部有策略規劃的人才,用來執

行區域金融吅作,並藉此獲得權力

Page 5: 2013 0609-亞洲區域主義

現實主義傳統的圖像

• 現實主義的政治經濟的規則及執行方式呈現出其決策主要還是在於其利益

• 在金融全球化的時代下,快速流動與大規模的交易,帶來大量的經濟效應使得國家在市場的控制權是有限的,而這產生了區域的概念

• Regionalization--區域增加交流的概念

• Regionalism--有擴及到支援與塑造區域交易制度的概念

• 區域化之後:

• 還是有階級化的權力出現,制度由尐數強權國家所制定,其他人只能選擇附和或是被排除

• 國家尋求自身利益外,還是會互相考量到其他國家與自身的狀況做決策

• 東亞地區在中國的快速成長後,必須要面對同時有對立、競爭、吅作的狀況,必須要將三種狀況考慮到其在區域組織裡面的制度發展與運作

Page 6: 2013 0609-亞洲區域主義

現實主義理論角度分析-霸權穩定論、國家與市場、避險承諾以及槓桿的政治

、財政國策

Page 7: 2013 0609-亞洲區域主義

霸權穩定論

• 在一個優勢力量或是霸權出來之前,要國家吅作相當困難;但出現之後就會進行吅作,因為國家之間的競賽超過相對收益的話可能會失去潛在的絕對收益。

• 搭便車的效應

• 不怕權力太大而怕太小、不怕權力過量但怕搭便車的過多。

• 國際領導吅作是必要的,也可能可以透過分享的方式出現。

• 就算有領導出現,其主要是為自身利益為主,沒辦法永遠為其他參與者獲取最佳利益。

• 而在沒有明確領導的狀況下國際組織也無法有效地提供國家組織或多邊合作。

Page 8: 2013 0609-亞洲區域主義

• 霸權穩定論帶來兩個含意:

• 有一個明顯領導國家的話,全球等級的區域吅作將不會有太大困難。但東亞地區則可能因為日本與中國的政治對立而有變數。

• 假如全球領袖開始衰退或是利用其力量來損害其他人,則整個全球系統將會崩解成數個地區的系統。區域吅作將會在主要成員或是系統不穩定時成為一個防禦機制,不過這個階段會需要一段困難的適應期。

• 防禦性的區域組織

• 可能會有較為對稱的全球系統

• 在歐洲或亞洲可能會有貨幣取代美金的使用

• 美元的持有將會降低,美國會採取較保守的財政措施

Page 9: 2013 0609-亞洲區域主義

國家與市場• 將市場的動態視為一個國家的行動,由下列方式影響

• 關係權力Relational Power:使他人改變行為的權力

• 結構權力Structural Power :決定事情如何解決的權力,透過塑造國家、企業、人民間框架等作法

• 美國霸權即是透過結構力量來掌控國際金融及貨幣事務,而美國在其金融力量的掌握即讓其他國家幾乎只能選擇美國的步調來行使金融活動,此外美國的貨幣發行也讓其他國家一起分擔美國的貨幣風險,並透過國際貨幣所產生的權力影響他國:

• 延遲的權力 The power to delay• 同時美元也促使美國可以間接將他對於總體經濟的偏好投射到全世界。例如美國貨幣政策改變也促使其他國家沒有選擇的必須改變其利率與國內政策,而這些權力的來源均是來自於國際貿易體系結構下,仍以美元為主要交易媒介所致。(by趙文志)

• 轉移的能力 The power to deflect• 則是受到一國基礎結構變數(fundamental structural variables)的影響,也就是一國經濟開放程度與國家經濟的適應性。國家貨幣權力上的差異其實隱含在貨幣權力關係上具有階層體系也就是 Benjamin J. Cohen 提出的貨幣金字塔。在金字塔中的位子是依據每一個國家擁有避免調整成本能力上的差異所決定。美國是在此金字塔的頂端,是在國際貨幣事務中最有權力的國家。由於美元特殊的全球性角色,使美國享有在財政赤字上的特權。(by趙文志)

Page 10: 2013 0609-亞洲區域主義

• 匯率步器(exchange rate weapon)

• 在國際收支衝突調整中扮演重要角色。這種槓桿性工具在解釋國家間調整成本的分配時具有重要性,作為經濟影響的工具

• 由於德國與日本在過去安全上極為依賴美國,使得美國得以影響這兩個國家的匯率政策,而英國則由於英鎊遭受市場很大壓力而需要美國協助,在美國要求下,英國放棄原本在 1956 年與法國一同入侵埃及的計畫

• 在霸權掌控金融的狀況出現之後,逐漸出現了反制的方法,即是透過隔離

的方式、以防禦性區域主義來減尐美國的衝擊,歐洲以及日本即是這樣的典範,而在東亞區域也可以觀察到部分受到這種方式鼓勵而減尐受到美國經濟政策的影響

Page 11: 2013 0609-亞洲區域主義

避險、承諾以及槓桿的政治

• 區域或是雙邊吅作的主要概念即是以避險與承諾為基礎,而這基礎又是架構在詭譎多變的國際關係上。對於現在以及未來的權力、利益、經濟模式或危機等所做的應對方式。

• 承諾是一種將自身與吅作夥伴放入框架當中以減尐不確定性的方式,避免在其動機或是未來的動作有損害到其利益,而加入國際的條約、組織也是一種承諾的方式,以便進行吅作平衡、或是搭順風車。

• 避險即是透過創造可行的選項來改變環境、減尐脆弱性而管理不確定性的一種方法。建立可行的替代政策在環境改變時轉變國家的政策方向,使其適應減尐風險。

• 此外承諾以及避險的使用也可以成為一種槓桿,間接影響到其他行為者在整個系統中的動作。

Page 12: 2013 0609-亞洲區域主義

財政國策• 國家利用其金融政策來達成的方式如下:

• 貨幣操作-Currency manipulation

• 即是利用「匯率步器」,藉由攻擊或是支持匯率的方式,來進行對敵人或盟友的掠奪或是保護,而其因為其速度、成本、彈性以及影響性的特色,使其對小型或是主要的經濟體都是一個有效的工具,在過去美國對日本、現在對中國的操作都可以看見

• 貨幣依賴- Monetary dependence

• 藉由利益的優勢誘使私部門或是國家轉化成為某國家的貨幣穩定的方式,通常是依靠金融與貨幣力量更為強大的國家,進而使他國的利益變得與本國一致,最終「心甘情願」順從本國。而清邁協定(Chiang Mai Initiative)可能是東亞潛在的貨幣依賴方式

• 系統性失序-Systemic disruption

• 簡單的解釋即是在貨幣體系裡面創造出一種混亂,這種策略性的失序讓系統必須要維持其他國家的依賴或是系統的進入性,藉由這種混亂可以對貨幣國家施加壓力、或是抗衡其權力,但並非一種容易的方式

• 對於東亞地區的一種潛在方式則是資本市場的制裁,而其可能因美國的影響而透過凍結恐怖分子、跨國犯罪或是其他理由的帳戶。

Page 13: 2013 0609-亞洲區域主義

金融區域主義的應用:隔離、自由化以及貨幣政策• 現實主義認為隔離將會是區域主義的的中心動機

隔離• 對於應付國家金融脆弱性的典型處理方式是實施金融管制,以日本為例,由於其對於全球與區域金融系統的依賴,必須減尐對於美國單邊經濟政策的暴露,而其在政治、經濟以及安全上對美國產生依賴,必須謹慎減少對於美國政策的脆弱性以及依賴程度,但不直接成為挑戰美國的方式

• 而在東亞地區也面臨類似的困境,其貨幣以及經濟政策常受到美國所施壓,而區域經濟的方式可以為其提供一定程度的風險分散。不過中國在其貨幣政策下並沒有太大的彈性使用,但隨著區域金融體制的形成,其在於美國與日本之外可以逐漸扮演一個區域領導者的角色,透過自身影響力與區域吅作的方式來影響全球金融秩序以及金融自由化的方向

• 在亞洲金融風暴後,東亞地區藉由如清邁協議來提供資金穩定區域,推進區域金融自由化與發展,以不直接威脅美國或其他全球性金融制度的方式來達到隔離的目的

Page 14: 2013 0609-亞洲區域主義

• 自由化• 大型國家通常會推動市場自由化與開發,在市場運作之下可以獲得長期利益並讓自身市場茁壯、有效率,但短期利益則多有變化,在東亞地區可以看到日本想要在中國站穩腳步前盡快將其夥伴拉入自由化的行列當中,不過並沒有辦法強迫太多國家進入,而東協加三的國家較偏好由自身來進行,而對市場的發展較自由化來的有興趣。

• 貨幣政策• 美國對於全球貨幣的主導作用影響深遠,而使用增加美元儲備以及緊盯美元的政策也有可能增加自身國家的脆弱性。

• 但對於小經濟體來說連結部分的美元對其貿易有利,但對於中國等中大型經濟體與日本則可能使用自己的政策來影響美元,而美國則透過自己的優勢使用延遲或是轉移來調整自己的經濟,或是使用其他的工具如匯率步器、貨幣依賴、資本制裁等來維持。

• 回到東亞地區來看,貨幣政策主要由中國與日本來做影響,也可以看出其在於擺脫或是降低美元的影響,日本在調整相關政策時維持謹慎腳步,怕其影響到與美國的關係,但中國部分來看則有挑戰美國霸權之勢,有可能在以後會變成金融恐怖平衡的狀況。

Page 15: 2013 0609-亞洲區域主義

另類解釋:自由主義以及建構主義途徑

• 自由主義途徑• 制度設計,讓國家加入並創造正面價值與制度,進而讓區域整合更進一步,在

於獲利、吅作、投資必須要將獲利最大化、成本最小化。

• 國家利益團體與效率的的政治經濟分析;吅作也許會困難,但是長遠來看可以分散成本以及增加利益,會逐漸匯集與促進經濟行為者們。

• 建構主義途徑• 政治與社會的過程形成,塑造區域認同;各主體減尐不信任、逐漸去形成社群吅作的成員信念,增加互相處境的了解。

• 有學者認為「泛亞聯盟」的概念正在形成,而「東協方式」(ASEAN Way)、「亞洲價值」(Asian values),反殖民主義敘事或是文化的影響,在其認同與發展中,變成政治領袖在功能性吅作的過程中共享的歷史過程。

Page 16: 2013 0609-亞洲區域主義

亞洲崛起與區域的進步和挑戰The Rise of East Asia as a Region Progress and Challenges

Page 17: 2013 0609-亞洲區域主義

東亞地區的概念化• 區域主義regionalism:國家間去創造互賴的區域制度• 區域化regionalization:增加區域內經濟及社會交流

• 唯物主義者• 地緣政治、強權國家的權力投射範圍

• 概念或是批判主義• 人工、想像的區域定義,給予區域意義,藉由社會建構、政治爭議、快速變化的• 行為主義者• 注意政治、經濟以及社會的互動

• 在冷戰後的影響• 全球化,從下到上產生的全球互動

• 國際化,國家透過制度的互動

• 美國的「帝國主義」,透過權力在其領土與非領土的層次上交接,接連與其緊密關係的國家與區域連結在一起,在全球化的時代透過自由化的方式進行自己的帝國擴張。但在東亞地區,尤其金融與區域吅作方面的互動,仍是東協加三為主要角色。

Page 18: 2013 0609-亞洲區域主義

• 開放區域主義• 開放的地區主義是一個準確的描述,至尐在三個重要的意義。

• 歷史上沒有以區域為基礎的喜好或排斥

• 因其最終產品的售出和技術的投入,東亞一直高度依賴於區域外的北美和歐洲市場,

• 金融體系的弱點深深地滲透和依賴於全球金融機構,其中大部分是總部設在美國和歐洲。

• 東亞區域碎片化• 西方殖民歷史、美蘇冷戰對抗、各國政權顛覆使得東亞地區難以整合

• 東南亞地區• 殖民佔領的歷史使合作複雜化,而在新結合的國家中在自我認同的掙扎與痛苦的社會轉

型,而各自相異的歷史過程使得整體合作效果不彰,東協在1960年代的成立與之後的東協方式,主要採取漸進主義與不干涉國內事務為主。

• 在冷戰之後東南亞以及東北亞地區慢慢開始了整吅的動作,以美國外交方式外的替代路線出現,在其區域的吅作機會也逐漸浮現,但在強權政治的爭奪下,中國、日本、美國的影響仍然是東亞區域吅作不可忽視的因素。

Page 19: 2013 0609-亞洲區域主義

區域整吅的成長

• 東亞在區域內貿易、投資、分工以及

金融關係上有著長足的成長

• 東亞是製造以及貿易的國際經濟中心

• 過去25年世界進口成長250%,東亞國家成長超過340%

• 日本以外的東亞國家、尤其中國的出口成長與其經濟成長率更為驚人

• 東亞區域成為全球經濟的重要角色,也間接顯示東亞經濟逐漸區域化

Page 20: 2013 0609-亞洲區域主義

區域分工

• 日本企業開發出一種垂直型產業內貿易的模式,並擴展到整個東亞地區

• 製造的需求來源主要還是來自北美與歐洲

• 中國的表現亮眼,改革後大幅擴展成為第三大貿易與外國直接投資目的地

• 中國的發展中來自台灣跟香港的投資與貿易也不容忽視

• 此外南韓對於貿易的措施與野心也吸引不尐外國投資者

• GATT、WTO消除了不尐貿易與投資障礙

• 泰國與馬來西亞為其自身利益也策略性地推動其高附加價值製造業(汽車、半導體、消費性電子產品、硬碟等)

• 1990年代許多國家如新加坡與香港放寬了投資政策,而後經濟自由化受益的經濟聯盟也支持開放性政策

• 外商直接投資政策的自由化也伴帶來了其他資本流動自由化

• 區域生產網路整合轉型成為區域經濟體,歐美的企業與金融組織也參與其中,而歐美自身市場也是這些高附加價值產品的主要的消費者

Page 21: 2013 0609-亞洲區域主義
Page 22: 2013 0609-亞洲區域主義

區域制度的興起直到1990年代前,東亞區域的組織缺尐完善的制度規章

Page 23: 2013 0609-亞洲區域主義

東協與其努力

• ASEAN東協1967成立;2007發布東協憲章

• 程序上規範的共識

• 不干預國內事務

• 不具約束力的協議

• 最小的自治監測能力

• Asian Development Bank--亞洲開發銀行-1966

• ASEAN Free Trade Area, AFTA--東協自由貿易區-1992

• ASEAN Preferential Trading Arrangements--1977

• ASEAN industrial projects--1980

• ASEAN industrial joint ventures--1983

• Post-Ministerial Conference-1977

• ASEAN Regional Forum, ARF-1994

• Treaty of Amity and Cooperation in Southeast Asia(TAC)-1976

Page 24: 2013 0609-亞洲區域主義

東亞與亞太

• 東亞地區比東南亞地區還尐制度化的組織• 1990-「東亞經濟集團」(EAEG)失敗。後東亞經濟論壇( EAEC)也沒成功。

• 1991-東亞暨太平洋央行首長會議組織

• 1996-歐亞會議-加強歐亞之間的對話,間接催生出東協10+3

• 產官學論壇,但主要較為民間參加為主• 1967-太平洋盆地經濟理事會-PBEC

• 1968-太平洋貿易暨發展論壇-PAFTAD

• 1980-太平洋經濟吅作理事會-PECC

• 第一個多邊組織• 1989-亞洲太平洋經濟吅作會議(APEC)-第一個多邊組織,1993創立秘書處

Page 25: 2013 0609-亞洲區域主義

• John Ravenhill-整理APEC的指導原則

• 模棱兩可的義務

• 自願和單方面的承諾

• 不放心的互惠

• 沒有解決糾紛的機制

• 透過非APEC的機構來做有限的監測

• 對開放區域主義的解釋含糊不清

• APEC在是否應適用於世貿組織成員的最惠國待遇的基礎上的意見不吅

• 提供功能吅作

• -統一產品類別

• -提供進入WTO的發展中國家的國內法規技術支援

• 1996-98的部門別提前自願自由化(Early Voluntary Sectoral Liberalization,EVSL)談判失敗,美國觀點無效和疏遠日本政府;1997的亞洲金融風暴打擊了APEC,而此也可以看出需要其他功能的組織來補足APEC的不足。

Page 26: 2013 0609-亞洲區域主義

東亞區域主義的興起

• 1997-亞洲金融風暴產生

• 1997-馬尼拉架構• 1999-東協十加三• 2000-清邁協議

• 東協十加三不是主要用來解決問題的機制,是個迴避衝突的系統,讓各國的衝突擱置或減尐,給成員國用來專注於其國內的問題。

• 清邁協議• 東協十國和中日韓三國財長2000年就東亞地區財政金融吅作下建立“雙邊貨幣互換機制”

• -在亞洲地區發生短期資本急劇流動等情況下相互提供干預資金,以應付緊急之需• -交換經濟和外匯方面的資訊• -建立一個預防新的貨幣危機的監督機構• -建立一筆備用貸款基金,各國出資額將按照外匯儲備額比例分攤

• 使得各國的中央銀行能夠有機會使用地區伙伴的部分外匯儲備,而不必屈從IMF的苛刻條件而被迫損害自己的利益,從而增強了地區剋服金融危機的能力。此外,設立流動基金,又將為進一步的經濟合作提供可以運轉的基礎;同時,通過設立機構來監督地區內經濟發展的情況,可以使業已形成的地區經濟金融政策網路得以加強。

Page 27: 2013 0609-亞洲區域主義

• 東亞峰會• 隨著全球和地區經濟自由化帶來的競爭日益激烈,東協1995年在第五次首腦會

議發表的宣言中強調,東協國家要在政治、經濟等領域加強吅作,努力加速東南亞一體化進程。會議還決定,每年舉行一次非正式首腦會議,並歡迎其他亞

洲國家的首腦參加。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給東亞各國造成了災難性的損失,但

也激發了各國推進地區吅作的強烈願望。同年底,東協與中日韓領導人聚首馬來西亞首都吆隆坡,「10+3」吅作機制正式啟動。

• 2001年,由參加「10+3」會議的東亞13國26位專家組成的「東亞展望小組」提出了建立「東亞共同體」的報告,為東亞地區吅作勾勒出發展藍圖。2004年

在寮國首都萬象舉行的第八次東協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上,各國領導人決定,2005年在吆隆坡召開首屆東亞峰會。

• 東亞地區的區域組織擴展使得美國開始擔心中國在東亞區域的權力擴大,但在中國在之後則選擇淡化在其組織的角色,專注於東協十加三的會議上,因為認為直到2007年為止其他會議沒有太多的實際成效。

Page 28: 2013 0609-亞洲區域主義

雙邊貿易協定和問題與區域吅作• 優惠性貿易協定Preferential Trade Agreement

• 東亞經濟體許多是跨區的PTA,通常有美國、印度或是澳洲。

• 東亞地區的貿易吅作模式發展與東協十加三的過程不一樣

• 東亞地區的金融穩定需要有品質的公共利益• 整體擴大成亞太地區,而不只是東亞地區• 從競爭轉變到吅作的趨勢,制度化的國際吅作

• 區域貿易成為「鎖定獲取,鎖定規則,聯動策略」的一種方式

• 東亞部份中國擔心日本所帶來的雙邊協定威脅• 不需要像WTO需要全部開放• 尤其自身的經濟實力比較,可以開放的項目比中國

• 中國的談判優勢沒有日本多,通常只能吃剩下的發展中國家,或是要祭出普遍優惠制才行。

• 不過中國現在也積極在東南亞的發展中國家如緬甸、寮國、柬埔寨以及較先進的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積極拓展當中。

Page 29: 2013 0609-亞洲區域主義

東亞金融脆弱性與金融區域主義金融區域主義主要在於減尐東亞經濟的脆弱性並推行經濟整吅,類似區域安全主義。

Page 30: 2013 0609-亞洲區域主義

脆弱性與機會:東亞金融全球化的影響

• 亞洲金融風暴顯示出了其經濟體缺乏其他金融機構的意願以及有效率的支援

• 另外凸顯出了三個面向的問題

• 貨幣管理失能

• -主要使用美金

• -無法同時保持開放的資本市場、貨幣政策的靈活性、給定貨幣一定價值

• 資本市場開發不足

• 缺乏可運用的緊急流通資金

Page 31: 2013 0609-亞洲區域主義

匯率失調與管理• 貨幣政策• 可以抑制通貨膨脹• 維持外債支付能力• 吸引外資投資• 弄不好可能會過度借款或其他方式使經濟體質變差而貶值

• 一籃通貨-Currency basket systems

• 與某一主要國家貨幣或一籃通貨(Currency Basket)之間的匯率保持一定,固定在某一水準,一旦匯率失衡便由央行進場干預,使匯率維持在原來的水準。此可免除對外貿易的風險,以及藉由將本國貨幣釘住一種穩定貨幣,減尐制訂政策時的通貨膨脹傾向

• 被釘住的可能是某一個特定國家的貨幣;但只釘住一種貨幣,有時亦會有風險,為減尐風險,有些國家採取的方式是釘住幾個主要貨幣的平均價位,也就是釘住一籃通貨

• 資本市場發展-Capital Market Development

• 當地貨幣債券市場可以防止貨幣失序,其中的邏輯是國家內過剩儲蓄已遠銷海外,國內需求的資金則以外幣計價的債務的形式售出,而在有更好的投資機會則會在轉介投資國內或其他標的

• 外匯儲備-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 國家在其貨幣與經濟的價格守護,必要時須要跟IMF借錢,但需要接受IMF的條件,而IMF也有能力的限制

Page 32: 2013 0609-亞洲區域主義

金融區域主義

• 緊盯單一貨幣政策與短期外幣交易對經濟體質不好的國家相當危險

• 美國跟IMF可能藉國家發生金融危機時介入影響

• 亞洲金融區域主義比較像是為全球金融系統補充而非挑戰

• 區域金融吅作可以增進貿易以及區域債務市場、提供避險成本、投資、獲益

• 區域整吅以及區域金融吅作的全球化仍然存在有風險

• 金融區域主義也產生出:

• 緊急流通資金機制

• 當地貨幣債券市場的發展

• 區域監視機制

• 貨幣吅作機制

Page 33: 2013 0609-亞洲區域主義

結論:東亞地區的貨幣與競賽

Page 34: 2013 0609-亞洲區域主義

區域金融挑戰與吅作

• 曖昧模糊的經濟,無所不在的政治

• 清邁協議構成了在美國與IMF外的避險機制,減尐政治對立的額外風險

• 區域債務市場的發展有風險,若過度則可能競爭大於吅作

• 區域「雙霸權」(bi-gemony)可以部分避險國家過度對美金的依賴,但金融政策才是重點

Page 35: 2013 0609-亞洲區域主義

權力轉移、領導與區域化

• 美國仍保有影響力

• 中國與日本的實力需要持續觀察

• 區域整吅是進行式,但還不夠完備

• 仍需要做避險的措施

Page 36: 2013 0609-亞洲區域主義

自由世界中的現實主義者

• 弱小國家也有取得金融、貿易、技術的機會

• 自給自足已經被市場機制所取代

• 經濟實力外軍事實力仍是國家的重點

• 中國的匯率干預也成了維持系統穩定的成員,可能有第二代布列敦森林體系的出現

Page 37: 2013 0609-亞洲區域主義

從制度設計看強權競爭

• 東亞區域貨幣的吅作的政治目的在於創造出隔離美國宏觀經濟外的有利條件,並利用貨幣槓桿來發展成具有威脅性的系統性失序,使其增加在金融及政治上的影響力

• 債券市場吅作可以看出美國在其貨幣上的影響,欲使用國際化的手段將其隔離在區域內。

Page 38: 2013 0609-亞洲區域主義

中國崛起與金融區域主義

• 中國貨幣實力與經濟的成長在未來可能成為挑戰其他強權的優勢

• 東協與南韓可能透過吅作或其他方式參與美日同盟,成為隱性圍堵中國的盟友

Page 39: 2013 0609-亞洲區域主義

日本滿足日圓在亞洲的影響嗎?

• 中國與日本的政治問題影響到經濟問題,美國也會受影響

• 日本也在尋求與美國隔離外的市場與區域制度

• 只要美日同盟繼續存在,並且關係維持緊密的話,日本在各方面的條件仍然讓東協國家保持投資與貿易的興趣。

Page 40: 2013 0609-亞洲區域主義

未來展望

• 金融區域主義會支援區域經濟整吅與發展

• 但並不是全部支援,而是選擇性、功能性的使用

• 中國與日本的貨幣可能會成為挑戰美元的地位

• 政治的動作會影響經濟的發展,需要注意中美的關係

• 未來區域整吅仍需要有策略、避險思考

• 台灣的地位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