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llaboration

15
2015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llab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23rd Annual Conference of CAST-USA 科技创新与合作发展论坛 ---- 暨中国旅美科技协会第 23 届年会 2015 10 9-11 Hyatt Dulles at Dulles International Airport 2300 Dulles Corner Blvd Herndon, VA 20171

Upload: buikhanh

Post on 14-Feb-2017

21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3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2015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llaboration

2015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llab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23rd Annual Conference of CAST-USA

科技创新与合作发展论坛

---- 暨中国旅美科技协会第 23 届年会

2015 年 10 月 9-11 日

Hyatt Dulles at Dulles International Airport 2300 Dulles Corner Blvd

Herndon, VA 20171

Page 2: 2015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llaboration

主办单位

中国旅美科技协会(CAST-USA)

承办单位

华盛顿分会(CAST-DC)

网络信息学会(CAST-NIS)

协办和支持单位:

康州分会 佛罗里达分会 大纽约分会(创始分会)

北卡分会 匹兹堡分会 华盛顿特区分会

亚利桑那分会 加州洛杉矶分会 加州圣地亚哥分会

加州硅谷分会 德州分会 犹他分会

波士顿分会筹备组 休斯顿分会筹备组 亚特兰大分会筹备组

费城分会筹备组 内布拉斯加分会筹备组 西弗吉尼亚分会筹备组

南佛州分会筹备组

上海办事处 北京办事处 成都联络处

东莞联络处 济南联络处 重庆联络处

广州联络处 沈阳联络处 海口联络处

武汉联络处 青岛联络处

组织机构

组委会(OC, Organizing Committee):全体 EC 和 BOG 成员。

组委会执委会(SCOC, Standing Committee of Organizing Committee):宋云明,陈志雄,

于浩,蔡逸强,薄智泉,盛晓明,方彤,潘星华,万乐,郭旭光,蔡路凯,蒋为民,陆强,郭光,张永志,谢长春。

组委会共同主席(Co-Chairs):宋云明,陈志雄,薄智泉

各专题分论坛共同主席:

¾ 生物医药(潘星华和盛晓明)

¾ 电子信息(肖继忠和曾大军)

¾ 能源环保(郭光和孙友顺)

¾ 国际人才合作(郭玉贵)

Page 3: 2015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llaboration

中国旅美科技协会介绍

中国旅美科技协会(旅美科协)是 1992 年夏在纽约成立的非政治性,非盈利性的民间团体。旅美科协的三大宗旨是:促进中美之间文化、科技、教育、经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加强旅美学人、华人专业人士之间的团结、合作与交流。

旅美科协是一个跨地区(美国)、跨行业的综合性科技团体,会员主要由来自科技、文化、教育、法律、金融、人文等各个领域的中国旅美专业人士组成,现有会员八千人。许多会员在世界 500

强跨国企业或美国知名大公司、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从事科技开发和研究工作,部分会员已经成为了中、高层管理人员。目前在全美有十几个分会及专业学会,会员分布在美国几十个州,并在中国国内几个城市设立了办事处联络处。总会设执行委员会负责日常工作,还设有董事会、理事会、学术协调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旅美科协的知名荣誉顾问包括宋健教授,杨振宁教授,陈香梅女士,周光召教授,朱丽兰教授,路甬祥教授,邓文中先生,及诺贝尔奖获得者达尼埃尔·谢赫特曼教授,马里奥•卡佩奇教授等学术及社会知名人士。

旅美科协总会及各分会举行定期学术研讨活动,为会员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旅美科协总会定期出版《海外学人》杂志及实时通讯,内容包括介绍协会的学术活动与中美科技界、工商界的最新动态及各种工作与投资机会等许多会员们切身关心的内容。

每年总会及各分会举办包括全国年会及分会年会、学术讲座等在内的几十次大中型学术研讨活动,活动中旅美科协邀请中美各界知名人士对所关心的学术及社会问题进行探讨。旅美科协注重与其他专业协会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不同学科华人的交流,同时促进中美之间科技人才的沟通和科技的发展。旅美科协各分会也注重参加当地的华人社区活动,与所在地的其它侨团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旅美科协总会现任会长宋云明,董事会主席于浩,理事会主席蔡逸强,候任会长陈志雄。旅美科协历任会长为周华康、章球、徐震春、陆重庆、马启元、周孟初、谢家叶、肖水根、石宏、邹有所、林民跃、王飞跃、李百炼、左力、沈陆、陆强、曾大军、方彤、盛晓明、蔡逸强、于浩。

网站和出版刊物

总会网站:www.cast-usa.net;《海外学人》杂志及《实时通讯(网络版)》。

Page 4: 2015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llaboration

大会简介

在当今全球化发展迅速,高科技领域日新月异,各国之间既紧密合作又相互竞争的背景下,许多高科技领域的新挑战如绿色环保,新能源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生物科技及制药新技术与疾病防治,以及相关行业高科技人才的政策、教育和流动等等,对推动各国在科技领域的合作与双赢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而如何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创新项目的产业化,加强国际间的科技与人才的交流和合作以期共赢,也是高科技人员,企业以至各国政府所共同面临的新课题。

中国旅美科技协会(CAST-USA)注重与其他专业协会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不同学科华人的交流,同时促进中美之间科技人才的沟通和科技的发展。中国旅美科技协会作为一个活跃在美国

本土并在中国也有一定的知名度的民间科技团体,秉承以往在上述科技领域紧密参与的传统,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民间科技团体的桥梁和平台的作用,于 2015 年 10 月 9 日(星期五)到 11

日(星期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科技创新与合作发展论坛 ---- 暨中国旅美科技协会第 23 届年会”。

此次大会将以“科技创新与合作发展”为主题,将邀请一批国际知名学者和科技产业界人士,中美政府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投资界人士,在专业的层面上介绍最新信息,以专业的视角进行交流,共享科技创新创业的智慧和经验。大会还将组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能源环保和国际人才合作等方面的专题讨论。以期促进与会各方面人士和单位的深入交流,创造进一步合作的机会,以获共赢的结果。

此次大会特别增加了创新项目和资金对接,以及人才交流板块,对有意在中美创业的人士和资本市场提供智力和项目合作和资金对接及人才交流平台。

Page 5: 2015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llaboration

大会日程

10/9 10:00 – 20:00:报到

下午 1:00 – 3:00:Networking

下午 3:00 – 5:30:开幕式及高层次主题报告

主题报告:2006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约翰.马瑟博士

美国工程院院长 C. Daniel Mote, Jr.教授(Invited)

美国工程院院士李凯教授

拟邀请美国联邦部长或州长

晚上 5:30 – 6:30:展示厅开放

晚上 6:30 – 8:30:晚宴,并首次颁发年度

“美国华人科技创新卓越领袖奖” “美国华人卓越科技企业领袖奖” 和“美国华人卓越科学家奖” 主题演讲:飞马旅创始人兼 CEO 袁岳博士

10/10 上午 8:00 – 9:00:注册,早餐

上午 9:00 – 10:15:主题报告

微软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微软在线服务集团总裁陆奇博士

10:15 – 18:45:展示厅开放

上午 10:15 – 10:30:Break

上午 10:30 – 12:20:分设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专题论坛讨论

中午 12:20 – 1:20:Lunch,展示和 Networking

下午 1:20 – 3:10:分设能源环保、国际人才合作专题论坛讨论

下午 3:10 – 3:30:Break

下午 3:30 – 4:00:主题报告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物理学教授庄小威博士

下午 4:00 - 6:00:创新项目决赛和资金对接,以及人才交流

下午 6:00 - 6:45:Networking

晚上 6:45 – 8:45:晚宴、旅美科协颁奖典礼和闭幕式

10/11 上午:华盛顿参观和考察

中午:会议结束

Page 6: 2015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llaboration

大会主题报告嘉宾

约翰·马瑟(John C. Mather,1945 年 8 月 7 日-)博士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航天中心的高级天体物理学家。约翰·马瑟于 1968

年在史瓦斯摩学院(Swarthmore College)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1974 年在伯克利加州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2006 年 10 月 3 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约翰·马瑟 (John C. Mather) 和乔治·斯穆特 (George F. Smoot),颁奖者认为他们发现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的研究有助于人类了解宇宙的开始及星系、恒星的起源,并使得宇宙形成的大爆炸理论得到进一步支持。

丹尼尔·莫特教授,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长。从 1998 年 9 月至 2010

年 8 月,他曾担任马里兰大学校长。从 1967 年到 1991 年,莫特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机械工程教授,并于 1991〜1998 年担任伯克利分校副校长。

莫特博士获得过包括 NAE 创始人奖,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勋章,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洪堡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他获得过杰出教学奖,杰出工程校友奖等奖项。他是一个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的荣誉会士,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会士,美国机械学院,美国力学协会和美国科学推进协会会士。他拥有三个名誉博士学位和两个荣誉教授。

陆奇博士是微软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毕业于复旦大学,获学士、硕士学位,此后就读于卡耐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陆奇历任复旦大学教员、卡耐基梅隆大学助理研究员和 IBM 艾曼登研究中心研究员,并于 1998 年加盟雅虎,曾任搜索与广告技术集团高级副总裁,负责开发网络搜索和商业化平台。2008 年 8 月,陆奇从雅虎离职,于 2009 年 1 月 5 日正式加盟微软任网络服务集团总裁,主要负责搜索、网络广告、网络信息和通信服务等互联网业务,这是大陆华人在外资科技公司总部所任职位的最高级别。

Page 7: 2015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llaboration

庄小威博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化学和化学生物学及物理学终身教授。她在超分辨率显微技术研究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她开发的超灵敏的光学成像技术—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 (STORM) 首次直接监测记录到单一生物分子和联合体在体外及活细胞内的瞬时行为,极大地推动了亚细胞微观结构的研究。近年来她在单分子动力学、核酸与蛋白的相互作用、基因表达机制、细胞核病毒的相互作用等领域不断有杰出成果涌现,在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等学科里都获得了出色的成就。她曾荣获美国麦克阿瑟基金“天才奖”及斯隆奖,获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学奖,被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列入全球 Top 100 青年发明家。

李凯博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 在计算机领域特别是分布式计算取得杰出的研究成就,提出了分布式存储(Distributed Shared Memory)的设计思想, 对后来的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甚至今天的云计算都有深远的影响。他共同创办了 Data

Domain 公司,在 2009 年被 EMC 以 21 亿美元高价收购。

他于 1998 年被选为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会士,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Fellow)会士。他于 2008 年被中国计算机学会授予海外杰出贡献奖。

袁岳博士

�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

� 飞马旅创始人兼 CEO

� 零点青年公益创业发展中心理事长

Page 8: 2015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llaboration

� 独立媒体人

� 天使会理事

� 新沪商大商学院院长

� 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

�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 MPA

�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硕士

� 2007 年耶鲁世界学者

� 2013-2015 年美国 Aspen 学者

� 中国市场研究协会副会长

� 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南交大、中国传媒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高校的兼职教授,EMBA/MBA/MPA 兼职导师。

� 出版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方面论著 40 多部,逾一千两百万字。

Page 9: 2015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llaboration

专题分论坛演讲嘉宾

A. 生物医药专题分论坛:

陈列平博士,耶鲁大学肿瘤免疫学部主任、教授, 2014 年肿瘤免疫学界国际顶级大奖—威廉·科利奖(William B. Coley Award)获得者。他发现癌细胞上有一个 PD-1 的结合子 PD-L1,当 PD-1 和 PD-L1 结合时,本来应该“吃掉”癌细胞的免疫细胞,就会“束手就擒”,不再攻击癌细胞。这样,癌细胞得以不断增长, 从而扩展了“免疫耐受型”癌症的发病机理。根据他的发现所开发的抗癌新药已经在临床试验中获得巨大成功。

戴卫国,博士,SAPA-HQ(总会)候任会长(届时将是应届会长),世界 500 强美国强生制药公司(Johnson & Johnson)药物研发部技术总监。戴博士于 1996 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有 16 年的技术和药品研发经验,曾在吉尔福德制药公司、安进公司和强生公司等多家生物技术或制药公司工作。曾经获得强生 2011 年度 Philip B.

Hofmann 研究科学家奖等多项奖项, 和美国制药协会(AAPS)会士等多种荣誉。

Page 10: 2015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llaboration

B. 电子信息专题分论坛:

理查德.Voyles:美国普渡大学负责研究的副院长, 白宫科学和技术政策(OSTP)办公室负责机器人和物联网的助理主任。

做为普渡大学协作机器人实验室主任和机器人加速器主管,Voyles 教授是机器人专家!他在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有丰富的专业经验,Voyles 博士的研究兴趣包括新颖机器人机构,传感器,自适应软件,实时控制和基于手势的人/机交互。他的职业生涯包括在IBM,阿凡提光学,集成系统和飞镖控制等公司任职;在明尼苏达大学,丹佛大学,和普度大学获得终身教职;以及在联邦政府机构任职,包

括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领导国家机器人计划,任职白宫科学和技术政策(OSTP)办公室负责机器人和物联网的助理主任;在伊斯顿家族基金会,明尼苏达虚拟仿真和 Mark V 自动化董事会任董事职位。

张良杰博士现担任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高级副总裁,负责国家云计算重大专项“中小企业管理云”示范工程的建设项目,是中组部“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广东省领军人才。并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大数据产学研联盟理事长、贵州省大数据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IEEE Fellow)和ACM 杰出科学家。张博士曾任美国IBM华生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和商业应用架构及实现的重大专项总监、IBM软件集团工业化标准的首席架构师、IBM第一代互联网技术的产品经理(1996-

1997)、IEEE服务计算汇刊(IEEE Transactions on Services Computing)的创刊主编,获得过IBM杰出创新奖、IBM杰出技术成就奖、IBM杰出研究成果奖等,为IBM创造了数十亿美元的项目业绩。受邀担任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客座教授和深圳大学特约教

授,发表过160篇论文,并获得过50个专利。

Page 11: 2015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llaboration

方彤博士,梦宇三维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致力于打造先进的基于

动作捕捉 3D 数字内容智能制作技术。在此之前,任职于西门子美国研究院计算机视觉和 3D 几何建模技术研发部经理和高级重要专家级科学家,负责领导计算机视觉、工业及医疗影像处理、模式识别、几何建模及 3D 图形图像可视化等领域研发和创新管理。在他的领导下,他的研发团队为西门子的包括 X 光机,核磁共振机,B 超和 CT 等医疗影像设备的图像质量增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在西门子研究院创立了计算机三维几何建模研发领域,成功地将计算机三维几何建模和三维图形图像应用到助听器数字化生产、血管支架骨骼矫正手术仿真、人工关节数字仿真和生产等应用领域。他以发表了 50 多篇学术论文,并拥有 100 多项国际专利,其中包括 64 项美国专利。

在 1995-1999 年美国罗格斯大学博士研究期间,主研 3D 打印技术,是世界第一个多种材料 3D

打印机的主要研发者之一。他还拥有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工业与系统工程以及管理工程三个硕士学位。方彤博士是中国旅美科技协会终身会员和 2011 年总会会长。

倪凯博士,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本科、计算机系硕士,佐治亚理工学院计算机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机视觉以及 机器人。求学期间曾在 Adobe、美国微软研究院、英国剑桥微软研究院实习,毕业以后在微软雷德蒙德总部担任研究员。期间参与过多项关于同步定位和地图构建、室内及室外三维场景重建、深度传感器、摄像头姿态估计、增强现实等的研究项目。现任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高级架构师,负责 3D 视觉以及机器人领域的研究。

Page 12: 2015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llaboration

C. 能源与环保专题分论坛:

杨明博士,世界银行能源与气候变化专家。2008 年12 月,杨明博士正式加入世行旗下的全球环境基金(GEF),担任资深环境经济学家,主要从事GEF资金分配系统(STAR)的开发和管理工作,该系统是一种用来给资金接收国分配GEF资金的新系统。目前,他的职务是GEF资深气候变化专家,主要负责与气候变化减缓有关的GEF中国项目。加入GEF前,他在巴黎的OECD旗下的国际能源署(IEA)工作了4年,职务是能源环境经济学家及能源技术经济学家。此前,他还作为能源顾问及气候变化专家在亚洲开发银行工作了2年。

Mr. Knut Stamnes 是 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物理和工程物理系的教授和系主任。Stamnes 教授是著名的环境和气候、大气辐射、大气卫星遥感专家。他发表了 200 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了三部学术专著。Stamnes 教授 2009 年被选为挪威技术科学研究院院士。他还是美国光学学会和国际光学工程学会的会士。

Page 13: 2015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llaboration

安锋博士,能源和交通创新中心创始人,总裁。中美清洁技术中心执行主任安锋博士作为低碳技术、汽车能源经济战略及气候变化政策研究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拥有二十多年的学术、商业、政府及非政府组织工作经验。他在中国北京和美国加州成立的能源和创新中心,是非盈利的智库机构,旨在研究低碳发展及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在他的领导下,能源和交通创新中心已经发展成为碳管理、清洁能源和能效,低碳交通领域的专业研究机构。最近,能源和交通创新中心与美国

商务部建立了中美清洁技术中心。并参与了中美清洁能源合作项目中的清洁汽车项目。

龚宇阳博士,伊世特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龚宇阳博士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后前往美国深造并获得工程博士学位。在美国工作和生活十多年后,于 2001 年回国工作,现任伊世特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龚博士长期从事污染场地调查、风险评估与修复工程项目,及相关政策法规和机构管理的研究,并积极致力于大量社会公益工作。

Page 14: 2015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llaboration

D. 国际人才合作专题分论坛

Robert Daly (戴博,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主任)。自 2013 年以来,罗伯特•戴博先生担任美国伍德罗•威尔逊中心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主任。19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初,他曾作为文化交流官员在美国驻华大使馆工作,后分别在康奈尔大学任教、在南京大学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共同创办的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任主任、在马里兰大学美华中心任主任。作为外交官、管理者、公共教育家和资深顾问,在美中政府、文化、教育合作领域服务 24 年。1993-2001 年作为美中政府顾问翻译,曾协助美国前总统 Jimmy Carter,前国务卿基辛格、黑格,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等领导人的美中互访活动。曾在“北京人在纽约”中出演男二号戴维一角为中国人所熟知。此外,戴博先生同时兼任美中关系国家委员会成员,自然资源组织成员,世界野生动物基金成员、亚洲研究协会会员、马里兰州安徽省姐妹城市执行委员会成员等职。

Carola McGiffert (卡罗拉·麦基弗特,美国国务院十万强基金会主席)。

卡罗拉·麦基弗特目前担任十万强基金会主席(负责美国十万学生赴中国留学)。此前,她在美国国务院作为高级国务卿顾问助理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同时担任负责十万强基金会项目主任,以提高美国赴华学者数量和多样性。此前,她共同创办 StratAsia 精品咨询公司,帮助美国公司处理亚洲商务事宜。从 2002 年到 2009 年,曾在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华盛顿特区的智囊团,担任高级研究员和 CEO 的参谋长。麦吉弗特的职业生涯开始于克林顿入主白宫时期,作为美国商务部和美国贸易代表,效力于中国 WTO 工作组。麦吉弗特致力于对中国的研究,并获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研究学士学位,卫斯理大学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

Page 15: 2015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llaboration

Dr. William Chang,(章义本,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东亚与太平洋地区主管)。

章义本博士目前担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东亚与太平洋地区主管。此前在 2005 年-2008 年期间,他曾先后担任美国驻中国大使馆科技专员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北京办事处首任主任。章博士自 1988 年任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以来,他先后担任国际处的中国项目经理、国际科学和工程办公室和负责中国、中国台湾、蒙古和东南亚项目主任。作为一位素有盛名的生态学专家,他参与和主持了亚洲许多生态和环境保护项目。章博士还应邀担任许多科研机构和委员会的资深顾问和专业学会的理事,发表 90 余篇专业文章。

郭玉贵教授现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985

工程”特聘教授、原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全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同时担任美国亚洲文化学院国际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参政议政特邀研究员、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行政文化委员会理事、中国国际人才专家委员会特邀研究员、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咨询顾问

和美国智库 Bridging Nations 学术顾问等国内外多个学术职务。主要研究领域为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有关的科技、教育和人才发展战略研究、中美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战略性问题以及知识经济时代城市与地区发展的制约性因素等研究。凭借通晓英语和俄语的特殊优势,他对中国和国际人力资源的众多课题进行了研究发展,其成果和观点不仅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也得到了中美两国国家最高决策层的重视。包括亚洲和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美国国务院、美国商务部,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总统科技和教育顾问委员会、美国竞争力委员会、美国工业研究院、法国外交部等均邀请郭玉贵教授作主旨演讲或从事合作研究。近年回国工作期间,已向中央领导提交了多篇有价值的政策研究报告,得到了多位中央最高层领导的认可和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