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12月9日 星期六 玺印知识讲座(之四)...

1
主讲人介绍张国维教授字效 在北京市文博系统工作主要从 事文物鉴定及金石篆刻自上世纪 九十年代开始陆续编辑出版士一 居印存》《 金石字汇》《 国维印稿书籍其篆刻作品风格以汉印为宗严谨深邃古朴大方北京奥运会 ,“罗格之印即出自其手张国 维先生家学渊源其祖父张樾丞是 清末著名篆刻家铁笔圣手曾为宣统皇帝制过八枚玺印中国成立之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 央人民政府之印”, 即开国大印出自张樾丞之手其父张幼丞也是 京城金石治印名家近年来张国 维先生热心公益积极努力弘扬传 统文化 多次为北京市总工会职 工国学培训班授课受到职工欢迎14 2017129星期六 鉴藏印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 于书画鉴赏审定与收藏的印章 一类 是用于图书典籍收藏的印章自唐宋以 同一幅书画经过历代收藏家的鉴 可能在上面钤盖了大量的鉴藏印 形成了传承有序的印章系统—— 也就成了鉴定书画真赝的一个艺术 元素历代书画鉴藏印 最早的书画鉴藏印据史书记载是 在东晋时期但我们今天能够见到的最早是在唐代 唐太宗李世民收藏钟 张芝王羲之等人的书画作品几百 装帧为卷帙他请虞世南褚遂良等 书画家鉴别真伪然后以贞观印钤盖 中缝作为识别标记后来还有贞观”、 集贤印”、“ 翰林之印都是皇家鉴 藏印章皇帝带头 群臣动手 私人鉴藏印 也大量涌现 著名者有魏王恭 龟益 ”, 太平公主驸马武延秀 三藐毋驮 梵书玉印虞世南虞世南 褚遂良 褚氏张彦远河东张氏等等五代及宋承前启后鉴藏印更多两宋以宋徽宗宋高宗最为著名 金以 金章宗为最宋徽宗赵佶是独创瘦金 的大书法家花鸟画大家徽宗朝内 府常见的书画鉴藏印达十余方 葫芦印、“ 双龙图印、“ 内府图书之 等七方连用最具特色 每方印都有 固定的位置金章宗内府也用此法秘府”“明昌等七印连钤靖康之难中 金兵攻入东京 掳走 钦二帝内府图书名迹散失殆尽宋高宗位后广泛搜罗 使绍兴 内府 的收藏不减宣和高宗的鉴藏印也有20 多方绍兴最为常见宋代的私人书画收藏也很发简易苏蓍苏舜苏泌 等一 门四 均好收藏今的唐怀叙帖上就有许国”“ 等五方 家藏印米芾的自用印有上百方几个档次辛卯米芾”、“米芾”、“米芾氏印方玉印最上档次南宋以赵令畴赵与 贾似道 的鉴 藏印为最著名有宋一代私人书画鉴 藏印已数不胜数后世更是浩如烟海元代元宗有天历之”“等印 鲁国 公主有 今天常见 私人有 孟頫子昂等等明代有 礼纪察司”, 是内 监掌管 印记 私人有文徵文彭文嘉父子 停云馆项笃寿汴兄弟等等乾隆 皇帝有在 藏书画上 钤印的癖好鉴藏印数不胜数。“乾隆 ”“石渠宝芨”“希堂精常见收藏于乾清宫宁寿宫养心殿御书地点 会加 方的鉴藏印他是中历史上 寿命的皇帝以还有古希寿等印章代的私人收藏印 梁清 曹溶士奇怡亲永祥安岐缪曰藻谢希曾吴荣光毕泷等人的 书画上有他们的收藏 大都多于到了现代就多到 举例印章的书画鉴定功能 宋元以后一幅书画作品上面少不 了作者的斋馆 和闲 就是 历朝历代的鉴藏印作者的印章多的达 几百方鉴藏印章也有的体系过印章来鉴定书画 是一 门学 书画鉴定包括艺术鉴定术鉴定 和学术鉴定印章 虽小 的鉴定 却涵 盖了三大方面1. 无论 是书画 印还是鉴藏印 印形 印色 钤盖 等方面个时代都有一 些变化 文从唐宋到元明多为 小篆 但明 末和 则喜 古篆 缪篆 印形一 方形方形 椭圆 葫芦 明时代还有 奇异 式如 又不易见到了玉等 材质 文笔 比较凝重 光滑 呆板 初出 现了 浙江青田 福建寿山 石材软硬适 各种刀 所侧重不说清 皖派 ”、 浙派等印章风格当地石材 质不 影响 到印 文笔 画的效果 帮助 我们识别用 的东西翻刻伪印了印色五代大都用后来使 模糊 不清南宋多于到元代印就迹了印色以大为主有带 深红色的印色可见火爆气光四夺目有的作伪者用烧酒浸湿燃火有的用印 酱油 钤盖 可以 有的书画保存特别使八宝”,印色经据印色可以帮助我们鉴别书画真 要参考别的艺术元素印章比较的东西但同 一方印章在钤印时 可以 同的效果为印湿垫底还有的印章使用的头太 磨损而前后一致的情况都为印章鉴定了难提供鉴藏印的钤盖 位是有一定 规律 手卷大都在 幅前后 有钤在上 边角 上的 卷的 往往有鉴藏家的 缝印 挂轴 册页 钤在右下角或兼及上裱边 上的 位置 就有 问题 宣和 乾隆 更是有 严格 规格 还有一 私人收藏家 也有自 的钤印 习惯 这些 都可以 帮助 我们 鉴别书画的真伪2. 书画印章的做假方法 有三一是翻刻二是臆造三是锌版翻刻就是依照书画上的印己摹刻一方同的印章是最使翻刻者手印有特别是时要完全仿效十分而且翻刻 的印章要亦步亦趋地模仿脉贯难现神韵现在这种手法在高仿赝品中很少见到了臆造 就是 凭空 一方印章 往往 是名家的 字号或诗句 使 鉴定 造成困 只要 一个时代一个作家的印章看熟真伪 法是有 发展 可能 超越 时代 种技 作伪者 会不 觉地 法带留下蛛丝马迹这种 手法在今天 信息 的时代更 蒙住买家了锌版 是在现代 相技 明之 现的 印章 样本 打下或照), 复制锌版液腐蚀做 做得 比较呆板 同真印 往往 微妙3. 学术鉴定 印章在一位书画家收藏家是在个时期 个时期用 个时期以后就难 一见 这些 鉴定大有以印章来辅助鉴别 书画的真伪作用与使是真印章保证该件必为真迹为印章可以为 同时代人也可以 留给 后世 保险用印章来例子很历史上 丁辅 把丁敬 当做 收藏章盖在自 的书画上 津市艺术 物馆 有一 》, 中有印章盖在经修补后的完全 合乎 用印 来是 他的 孙子 祖干 名画 续录 卷三王 在王武花 卉册 中也 王武 用的印章 在他 后为 其曾孙 曾孙 用在他 冒充 王武的伪作上 以上都 明后人可以使用前人的一幅书画作品上的收藏印 往往 多方 有的 有的 的有真有伪 具体分 但收藏 印还是有 大作用的 可以前代收 藏家的 帮助 我们 作品 确认 也可以收藏印 定书画作品 的时代 下限 使 无款 作品也可以 它不会于收藏者的时代双龙圆印北宋徽宗鉴藏印乾隆御览之宝 清乾隆鉴藏印天水郡图书印 元赵孟頫收藏印贞观 唐太宗鉴藏印玺印知识讲座(之四) 主讲人:张国维

Upload: others

Post on 05-Nov-2019

1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2017 12月9日 星期六 玺印知识讲座(之四) 鉴藏印里学问多ldwb.workerbj.cn/content/1/2017-12/09/14/2017120914_pdf.pdf · 主讲人介绍:张国维教授,字效

主讲人介绍:张国维教授,字效丞,在北京市文博系统工作,主要从事文物鉴定及金石篆刻,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陆续编辑出版《士一居印存》《金石字汇》《国维印稿》等书籍。其篆刻作品风格以汉印为宗,严谨深邃, 古朴大方, 北京奥运会时,“罗格之印” 即出自其手。 张国维先生家学渊源, 其祖父张樾丞是清末著名篆刻家,有“铁笔圣手”之誉,曾为宣统皇帝制过八枚玺印。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即开国大印,也出自张樾丞之手; 其父张幼丞也是京城金石治印名家。 近年来, 张国维先生热心公益,积极努力弘扬传统文化 ,多次为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国学培训班授课,受到职工欢迎。

142017年12月9日星期六

劳动者周末

职工大讲堂

版式校对

刘芳

版式设计

刘红颖

责任编辑

杨琳琳

鉴藏印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书画鉴赏、审定与收藏的印章;一类是用于图书典籍收藏的印章。自唐宋以降, 同一幅书画经过历代收藏家的鉴藏, 可能在上面钤盖了大量的鉴藏印章,形成了传承有序的印章系统———印章,也就成了鉴定书画真赝的一个艺术元素。

历代书画鉴藏印

最早的书画鉴藏印,据史书记载是在东晋时期, 但我们今天能够见到的,最早是在唐代。 唐太宗李世民收藏钟繇、张芝、王羲之等人的书画作品几百卷,装帧为卷帙,他请虞世南、褚遂良等书画家鉴别真伪,然后以“贞观”印钤盖中缝,作为识别标记。后来还有“贞观”、“集贤印”、“翰林之印”等,都是皇家鉴藏印章。

皇帝带头,群臣动手,私人鉴藏印也大量涌现, 著名者有魏王恭 “龟益印”,太平公主驸马武延秀“三藐毋驮”梵书玉印,虞世南“虞世南”印,褚遂良“褚氏”印,张彦远“河东张氏”印,等等。

五代及宋,承前启后,鉴藏印更多。两宋以宋徽宗、宋高宗最为著名,金以金章宗为最。 宋徽宗赵佶是独创“瘦金体”的大书法家,花鸟画大家,徽宗朝内府常见的书画鉴藏印达十余方,有“御书”葫芦印、“双龙”图印、“内府图书之印”等七方连用最具特色,每方印都有固定的位置。 金章宗内府也用此法,用“秘府”“明昌”等七印连钤。

靖康之难中,金兵攻入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内府图书名迹散失殆尽。南宋高宗即位后,广泛搜罗,使绍兴内府的收藏不减宣和,高宗的鉴藏印也有20多方,以“绍兴”引最为常见。

宋代的私人书画收藏也很发达,苏简易、苏蓍、苏舜钦、苏泌等一门四代,均好收藏,流传至今的唐怀素《自叙帖》上就有“许国后裔”“四代相印”等五方家藏印。 米芾的自用印有上百方,分好几个档次, 其中 “辛卯米芾”、“米芾之印”、“米芾氏印”等六方玉印最上档次。南宋则以赵令畴、赵与懋、贾似道的鉴藏印为最著名。 有宋一代,私人书画鉴藏印已数不胜数,后世更是浩如烟海。

元代元文宗有“天历之宝”“奎章阁宝”等印。 鲁国大长公主有 “皇姊图书 ”印,今天常见。 私人有郭天锡 “佑之”印,赵孟頫“子昂”印,等等。 明代有“典礼纪察司印”,是内监掌管藏物的印记 。 私人有文徵明、文彭、文嘉父子“停云馆”印,项笃寿、项元汴兄弟“天籁阁”印,等等。

清代乾隆皇帝有在所藏书画上题款钤印的癖好,鉴藏印数不胜数。 “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芨”“三希堂精鉴玺”等八方较常见,收藏于乾清宫、宁寿宫、养心殿、御书房等不同地点的,还会加盖那个地方的鉴藏印。他是中国历史上

寿命最长的皇帝,所以还有“古希天子”“寿”等印章。

清代的私人收藏印,有陈定、梁清标、孙承泽、曹溶、高士奇、怡亲王永祥、安岐、缪曰藻、谢希曾、吴荣光、毕泷、毕沅等人的, 但凡书画上有他们的收藏印,大都优多于劣。到了近现代,就多到无法举例了。

印章的书画鉴定功能

宋元以后,一幅书画作品上面少不了作者的款印、斋馆印和闲章,再就是历朝历代的鉴藏印。作者的印章多的达几百方, 鉴藏印章也有它自身的体系,所以通过印章来鉴定书画, 是一门学问。 书画鉴定包括艺术鉴定、技术鉴定和学术鉴定,印章虽小,它的鉴定却涵盖了这三大方面。

1.文、形、质、色、钤无论是书画款印还是鉴藏印, 在

印文、 印形、 印质、 印色和钤盖部位等方面, 各个时代都有一些变化。 印文从唐宋到元明多为小篆, 但明末和清代则喜用古篆、 缪篆。 印形一般是方形、 长方形、 圆形、 椭圆形、 葫芦形, 宋、 明时代还有奇异形式如钟鼎形, 到清代又不易见到了。

印质 , 古有铜 、 牙 、 玉等材质 ,印文笔画比较凝重、 光滑、 呆板。 元末明初出现了浙江青田、 福建寿山等石材软硬适中, 能表现各种刀法, 但又有所侧重。 不能不说清代 “皖派”、“浙派” 等印章风格, 与当地所产石材没有关系。 印质不同会影响到印文笔画的效果, 能帮助我们识别用不同质的东西来翻刻伪印了。

印色,唐、五代大都用水印,后来又有白芨水印和蜜印,使印文走样,模糊不清。 南宋油印渐多于水印,到元代水印就绝迹了。 印色以大红为主,兼有带深红色或带紫色、黄色的。印色可见新、旧,旧色无火爆气,新的则油光四射,朱色夺目。 有的作伪者用烧酒浸湿燃火,有的用印泥和以酱油再钤盖, 可以做旧。有的书画保存特别好,旧印如新。清代宫廷多使用“八宝印泥”,印色经久不褪。根据印色可以帮助我们鉴别书画真伪,但又要参考别的艺术元素。

印章似乎是比较刻板的东西,但同一方印章在钤印时却可以出现许多不同的效果。 因为印泥有干有湿,用力有轻有重,垫底有厚有薄,纸有光、毛、粗、细的不同,还有的印章因使用的年头太久, 出现磨损而前后不一致的情况,这些都为印章鉴定增加了难度,又提供了机会。

鉴藏印的钤盖部位是有一定规律的 , 手卷大都在本幅前后下方角上 ,偶有钤在上边角上的。 长卷的接缝处往往有鉴藏家的骑缝印。 挂轴、 册页等总钤在本幅左、 右下角或兼及上角、裱边上的 , 位置如果不对就有问题 。

像宣和七玺、 乾隆五玺更是有严格的规格。 还有一些私人收藏家, 也有自己的钤印习惯, 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鉴别书画的真伪。

2.书画印章的做假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翻刻,二是臆造,

三是锌版。翻刻, 就是依照书画上的印文,自

己摹刻一方同样的印章,这是最容易识破的。 即使翻刻者手段再高,笔法部位总与原印有异,特别是时轻时重的运刀技法,要完全仿效十分困难。 而且翻刻的印章因为要亦步亦趋地模仿,很难气脉贯通,难现原印神韵。 现在这种作假手法在高仿赝品中很少见到了。

臆造 , 就是凭空篆刻一方印章 ,印文往往是名家的字号或诗句, 使人无法对比, 给鉴定造成困难。 但只要对一个时代、 一个作家的印章看熟了,也容易辨其真伪。 篆刻技法是有发展过程的, 篆刻家不可能超越时代掌握某种技法, 而作伪者总是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技法带出来, 留下蛛丝马迹。这种作假手法在今天信息化的时代更难蒙住买家了。

锌版, 是在现代照相技术发明之后才出现的, 是把印章样本 (如用原印打下或照相), 复制在锌版上, 通过酸溶液腐蚀做出假印。 其特点是不容易走样, 做得好的很难辨别, 但其破绽是比较呆板。 同真印对比, 往往能辨别其中微妙的不同。

3.学术鉴定一枚印章在一位书画家、收藏家那

里,是在哪个时期才出现,哪个时期用得多,哪个时期以后就难得一见,这些都对鉴定大有裨益。以印章来辅助鉴别书画的真伪和断代, 其作用与款字、题跋同样重要。 但即使是真印章,也不能保证该件必为真迹,因为印章既可以为同时代人窃用,也可以留给后世,所以不能保险。用印章来断代,也只能断前,不能断后,这样的例子很多。

历史上丁辅之曾把丁敬、 金农的印当做收藏章盖在自己的书画上。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有一本 《法若真山水册》, 其中有些印章盖在经修补后的破洞上, 完全不合乎用印格式, 原来是他的孙子法光祖干的事。 《虚斋名画续录》 卷三王芑孙在王武花卉册后题跋中也说, 王武所用的印章, 在他死后为其曾孙世坤、 从曾孙世泳用在他们冒充王武的伪作上。 以上都足以说明后人可以使用前人的遗印。

一幅书画作品上的收藏印, 往往有许多方, 有的全真, 有的全伪, 有的有真有伪, 都要具体分析。 但收藏印还是有很大作用的。 它可以前代收藏家的眼光帮助我们坚定对作品确认的信心, 也可以收藏印确定书画作品的时代下限, 即使是无款作品也可以确定它不会晚于收藏者的时代。

“双龙圆印” (北宋徽宗鉴藏印)

乾隆御览之宝 (清乾隆鉴藏印)

天水郡图书印 (元赵孟頫收藏印)

贞观 (唐太宗鉴藏印)

■玺印知识讲座(之四)

□主讲人:张国维

鉴鉴藏藏印印里里学学问问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