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實驗室速寫

4
約莫67年前,在交大實驗室的一幕影像,直到現在都還印在腦海裡──一個悶熱的小 房間,兩個研究生打著赤膊,專心凝視電腦螢幕。這兩位從南京大學到台灣來進行短期 研究的交換學生,因為當時實驗室資源不足,我們只能提供稍嫌老舊的機器和位於地下 室的小研究間。時值酷暑,問他們要不要去比較舒服的地方工作,他們卻 微笑拒絕:「甭麻煩,有這麼多網路資源,還有全天能用的研究室,太 足夠了。」 開發中國家的學生比我們努力,那麼,已開發國家的頂尖學生們又是如何 呢?抱著這樣的疑問,我踏上YEF的旅程,走訪電機、資 訊領域的聖殿,尋找我心中的疑惑。 「媒體實驗室」 整合能力驚人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edia Lab.),這個被 譽為「創意泉源」的實驗室,出乎意料地迷你,僅有 46位教職學者,及包含80名碩士、50名博士在內的 130位研究生(註1),分成30個研究群,負責 超過3百個專案。小小的實驗室,卻引領世界資 訊科技爆炸性的創意,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學生的組成背景更令人驚訝,來自不同 國家就算了,居然有些人的研究領 域與資訊科技毫不相干。能想像一 位建築系學生從事智慧廚房的研究 嗎?來自台灣成大建築系的博士生 李佳勳,就是一個例子。 除了研究的多元化,「整合能力」 是媒體實驗室最令人讓佩服之處。 以智慧廚房為例,他們希望未來的 家庭都不需買餐具,改由「餐具製 145 用紙摺出的椅子,放在CASIL研究室一角。 與頂尖 學府相遇 頂尖實驗室速寫 M IT 文/彭念劬 二次大戰時,美國政府委託MIT研製雷達,以便捕捉飛機的蹤跡。

Upload: young-entrepreneurs-of-the-future

Post on 28-Oct-2014

1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6 download

Tags:

DESCRIPTION

 

TRANSCRIPT

Page 1: 頂尖實驗室速寫

約莫6、7年前,在交大實驗室的一幕影像,直到現在都還印在腦海裡──一個悶熱的小

房間,兩個研究生打著赤膊,專心凝視電腦螢幕。這兩位從南京大學到台灣來進行短期

研究的交換學生,因為當時實驗室資源不足,我們只能提供稍嫌老舊的機器和位於地下

室的小研究間。時值酷暑,問他們要不要去比較舒服的地方工作,他們卻

微笑拒絕:「甭麻煩,有這麼多網路資源,還有全天能用的研究室,太

足夠了。」

開發中國家的學生比我們努力,那麼,已開發國家的頂尖學生們又是如何

呢?抱著這樣的疑問,我踏上YEF的旅程,走訪電機、資

訊領域的聖殿,尋找我心中的疑惑。

「媒體實驗室」 整合能力驚人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edia Lab.),這個被

譽為「創意泉源」的實驗室,出乎意料地迷你,僅有

46位教職學者,及包含80名碩士、50名博士在內的

近130位研究生(註1),分成30個研究群,負責

超過3百個專案。小小的實驗室,卻引領世界資

訊科技爆炸性的創意,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學生的組成背景更令人驚訝,來自不同

國家就算了,居然有些人的研究領

域與資訊科技毫不相干。能想像一

位建築系學生從事智慧廚房的研究

嗎?來自台灣成大建築系的博士生

李佳勳,就是一個例子。

除了研究的多元化,「整合能力」

是媒體實驗室最令人讓佩服之處。

以智慧廚房為例,他們希望未來的

家庭都不需買餐具,改由「餐具製

145

用紙摺出的椅子,放在CASIL研究室一角。

與頂尖學府相遇

頂尖實驗室速寫參觀

過MIT兩所頂尖實驗室、在史丹

佛聽過一場發人深省的演講之後,

我只

想對國內的同學說:值得拼

到這些頂尖學術機構取經!

文/彭念劬

二次大戰時,美國政府委託MIT研製雷達,以便捕捉飛機的蹤跡。

Page 2: 頂尖實驗室速寫

147

跳脫框架的思考

而「室館」(Stata Center)的形狀令人「驚駭」,原來是當代建築大師蓋瑞(Frank O. Gehry)

的傑作!試著詢問史代塔中心(Stata Center)為什麼要蓋得這麼奇形怪狀,得到的答案是「如果

你要跳脫方框思考,那怎麼能住在盒子裡呢?(If you wanna think outside-the-box, how can you

live in a box?)」

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的確給我這種感覺,許多大家視為理所當然的常識在這裡都不適用,也許就是

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作風,才能帶給他們這麼多創意吧。此次熱情接待我們的舒維都(Victor

Zue)教授告訴我們,在這個環境裡,最令人振奮的是,你永遠知道在下面聽講的學生,有人比你

聰明、能想出更有創意的方法,並且刺激大家不斷進步。

於是,CSAIL只要世界排名第一的老師、只收頂尖的學生,也就理所當然成為頂尖。而CSAIL的

創業實力也是全MIT排名前茅的,已創立的企業洋洋灑灑一大串,其中包括 3Com Corporation、

Cirrus Logic, Inc.、Lotus Development Corportation、Open Market, Inc. 、 RSA Data Security,

Inc、Akamai 等,其資本額總計超過上兆美元。

史丹佛大學產、學合作的典範

踏入史丹佛大學,那濃濃的西班牙風格和東岸學校完全不相同,在加州的和煦陽光下,我造訪了資

訊系館。所有資訊工程系的學生,想必一定認識《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的作者──高德納教授

(Donald E. Knuth),他的辦公室就在史丹佛資訊系館

中。雖然我們沒有機會進去參觀,但來到這裡,真有種

朝聖的心情。

緊臨矽谷的史丹佛大學是許多科技

企業的發源地,在電機系館的一樓

迴廊,精緻的海報牆訴說著HP的

創業故事及對矽谷的影響。而在

裡面聽取無線感測網路(Wireless

Sensor Network)的簡報時,可以

科學和人文在實驗室的公布欄相遇。

頂尖實驗室速寫 與頂尖學府相遇

造機」依據使用者需求產生尺寸適當的餐盤,智慧餐盤使用後,回收還原成原

料,供下次製作其他餐具之用。為了這個目標,找來機械系學生幫忙,用車床

造出各式模具;找材料系學生幫忙尋找適合的塑料,然後再配合撰寫的程式,

共同完成一個專案。這種多系所協同合作的模式,在國內極為少見。

「電腦暨人工智慧實驗

室」自期世界第一

在麻省理工學院參觀的另一

個實驗室是「電腦暨人工

智慧實驗室」(C o m p u t e r

Science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oratory, CSAIL),這個

實驗室一直走在電機、資訊科

技研究的尖端,並以兼顧科技

與人性為其研究特色,許多

資訊史上的里程碑皆在此完

成,像ARPANET、網際網路

(Internet)、乙太網路(Ethernet)、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分時多工電腦、RSA 加密技術以及無數創新科技皆為 CSAIL歷

任研究人員的心血結晶。

CSAIL座落於史代塔中心(Stata Center),是麻省理工學院裡規模最大的實

驗室,於2003年由電腦科學實驗室(Laboratory of Computer Science)和人

工智慧實驗室(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oratory)合併而成,目前有93位教

師、471位研究生。這93位教師簡直是奇人高士的大集合,有一位千禧年科技

獎得主、好幾位杜林獎得主、更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如果在CSAIL網站上

打下「Award」,將會噴出洋洋灑灑、綿延數個電腦螢幕的各式科技獎。

我們走在CSAIL的長廊時,就巧遇網際網路(Internet)的發明人(Inventor)──

David Clark,大家興奮不已!

在CSAIL的走廊,巧遇網際網

路發明人David Clark。

Page 3: 頂尖實驗室速寫

149

惡性循環的結果,學術界只好不斷撰寫研究論文,以證明學術界的能力以及提升國際知名度,在同

儕檢閱(peer review,註3)的世界中求生存。

持續加油、接軌國際是唯一的選擇

回應參訪之初,自己內心的疑惑,事實是──在頂尖的實驗室裡,這些優秀的學生比我們努力!頂

尖實驗室為什麼頂尖?因為他們努力、因為他們不認為自己優秀、因為他們不以現有成果而自滿、

因為他們追求自我突破。

身為一個學生、研究人員,如果自認有挑戰金字塔頂端的本事,請試著為我們這片土地的未來出外

取經;留在國內努力的學子,也請不要氣餒,國內學術界需要你我的共同努力。

紀念CSAIL前主任Michael Dertouzos的希臘小劇場。

頂尖實驗室速寫 與頂尖學府相遇

感受到學術界和產業界協同研究的無限魅力;學者幫助業界解

決問題,而科技公司幫助實驗室實現理想。

其實,我相信台灣最頂尖的學生並不會比這些知名實驗室的學

生遜色許多,否則不會在這些頂尖實驗室見到台灣同學的身

影。若要深究差異,我想學生的心態不同。而造成不同的原

因,可能就是所謂的「危機感」。「危機感」之一就是財源,

以學費來說,麻省理工學院大學部的學費一年約3萬美元,史

丹佛大學採學季制(quarter),每個學季要1萬美元,加上生

活費,算算一年沒有新台幣150萬到兩百萬是沒辦法繼續研究

的,龐大的經濟壓力讓學生更珍惜所有的學習機會,也更努力

參與研究計畫以獲得補助。

而同儕間的競爭壓力更是激烈,如果沒有辦法得到一個可以交

待的成績(通常要求平均成績要得到B),學校會毫不留情地

把學生掃地出門;而史丹佛大學的博士資格考(註2)會刪去

三分之一的博士生。所以,能在這麼嚴苛的環境下生存,自然

會被激發潛能,成為一等一的高手。

邀請業界來檢視研發成果

靠著知名大學的學術聲望,這些頂尖實驗室當然人才濟濟。但是它們善用這些

腦力資源直接與業界打交道,營造一個由企業發展需求來檢視的運作模式,必

須有精準眼光和極大的勇氣;如果提出的新創意連業界都覺得不具前瞻性,研

究就顯得毫無價值。在可以靠政府補助經費生存的學術界,仍堅持不斷挑戰自

己,並證明科技創意也能回應業界需求,難怪他們能夠獨步全球。

近年來常見到國內知名企業與麻省理工學院進行產學合作,共同研發下一世代

的產品。其實這是台灣學術界既羨慕又無奈的地方,台灣學術界並不是沒有研

發能力,而是研究成果與業界積極合作的機制未成熟;再者,政府的補助經費

逐年減少,使得國內學界資源極度貧乏,研究成熟度也將降低,企業可能就更

不願意合作了。

YEF代表參觀各頂尖實驗室。

Page 4: 頂尖實驗室速寫

151

作者

彭念劬2005年YEF「好人生小隊」小隊成員,創業計畫

為「iHear─紙類留聲產品」,該年為台灣大學資

訊工程所博士班,2006年畢業,現在於創惟科技

技術行銷部擔任行銷副理。

管理大師大前研一不久前提出第四波創新革命時

指出:「豐富的人生,才是創新的法寶。」這或

許值得國內研究生參考,在課餘時多方涉獵,相

信在解決研究題目時更能夠跳出窠臼來思考。

走進麻省理工學院,一定會發現另一項「設備」──就是隨處可見的校園討論黑板。不論是教室

旁、走廊上、餐廳裡,只要你想和別人討論課業,無時無刻你都可以在身邊找到大黑板和粉筆,即

刻就可以圖文並茂地討論起來。

電影「心靈捕手」中,夜間打掃時幫人家解開困難習題的清潔工童話,大概也只會在這個到處都設

有討論黑板的校園發生吧。

註1、台大資工所共有54名教師,碩士生230名、博士生

90名。交大資工所共有70名教師,碩士生540名、

博士生250名。

註2、依各校規定不同,進入博士班後必須通過數個科目

的博士資格考,若無法在規定年限、次數內通過即

會被取銷學藉。

註3、國際會議、國際期刊通常由國際學術單位主辦,各

地的學者將他們希望發表的論文登錄至該單位,再

由該單位邀請相關學者幫忙審核論文,最後再依據

審核意見選出適當的論文發表、刊登。

頂尖實驗室速寫 與頂尖學府相遇

國內電機資訊研究起步迄今不過30多年,距離國外百年知名大學仍有一段距離,目前雖已有相當的

成績,但仍有許多進步空間。做得好是第一步,國際肯定是下一個挑戰。我們繼續往前加油,在學

習他人長處的同時,整合現有資源,務必給這個社會一個不一樣的未來。

因為閱讀和討論 思考變得深刻

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曾公開呼籲學生勤於閱讀。學生不愛看文學書,因此喪失豐富想像力、觀察

力與深刻思索的能力。其實,國內的學生並不是不肯看書,而是都把時間花在閱讀專業科目上,對

於不是自己主修的科目多半興趣缺缺。

此行,我在CSAIL一角的「公眾書籍交換(Community Book Exchange)」櫥櫃看到架上有不少管

理、文學方面的書籍,更不乏各式小說。這個櫥櫃的設立,應是希望學生能夠藉由書籍交換獲得更

多知識。

MIT教授的教學講義、教學品質評鑑都公開在網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