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服務設施

24
管管管管 管管管 管管管管管管

Upload: perry-sloan

Post on 01-Jan-2016

2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2 download

DESCRIPTION

管理服務設施. 管理中心、管理站. 順向坡與逆向坡的判斷. 順向坡與逆向坡. 管理服務設施. 管理服務設施包括 管理中心(管理站) 及 遊客中心 ,主要為國家公園行政人員駐守之空間,以處理國家公園行政及遊客服務事宜為主,因目的不同,其設置條件需求亦不相同,如非對遊客開放使用目的,其設置應更為低調、不凸顯,如為提供遊客資訊服務使用,則宜接近遊客使用區域,以遊客易達之區位、形式建構之。. 管理中心與管理站.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管理服務設施

管理中心、管理站

管理服務設施

Page 2: 管理服務設施

順向坡與逆向坡

順向坡與逆向坡的判斷

Page 3: 管理服務設施

管理服務設施包括管理中心(管理站)及遊客中心,主要為國家公園行政人員駐守之空間,以處理國家公園行政及遊客服務事宜為主,因目的不同,其設置條件需求亦不相同,如非對遊客開放使用目的,其設置應更為低調、不凸顯,如為提供遊客資訊服務使用,則宜接近遊客使用區域,以遊客易達之區位、形式建構之。

管理服務設施

Page 4: 管理服務設施

管理中心主要為提供國家公園管理處人員之行政、辦公空間,基本上並非對外開放之單位空間,舉凡企畫、遊客服務、解說、保育、工務等一切與國家公園有關之事務由管理中心統籌負責與執行,但為巡守、修繕、保育、急難救助等特殊目的需求,可於必要地點設置小型之管理站,供必要之行政人員使用空間。

管理中心與管理站

Page 5: 管理服務設施

管理中心功能

管理中心

詢問、資訊提供

管理、修繕

管制人車

行政辦公

緊急急救

管理站

簡易資訊、諮詢

緊急通報功能

管制人車功能

巡守功能

Page 6: 管理服務設施

應避免事項量體過大、空間閒置。 造型、材料繁複、過度設計。 無反應地方特色及環境條件。

設計重點提醒需確認已完成土地之取得。 確認使用人數、規模及合理使用型式。 管理中心與遊客中心宜分別設置、以降低量體規模。 應符合綠建築指標及建築法規之相關規定。

應避免事項、設計重點提醒

Page 7: 管理服務設施

高斜率屋頂造型之管理中心易融合於針葉樹林環境中

Page 8: 管理服務設施

遊客中心

Page 9: 管理服務設施

選址考量安全性

無潛在地質地形脆弱危險(如易崩塌地形、土石流路徑、活動斷層帶、順向坡等)。

便利性 儘量為車輛可及之地點。

環境結合性 不宜設置於制高點,以免破壞山稜線之完整。 不宜緊鄰特殊地貌景觀或歷史文化遺跡。

發展可行性 具足夠發展之腹地空間。 坡度不得大於 30 %之地區。

規劃原則 - 選址考量

Page 10: 管理服務設施

應配合地形、地貌進行配置規劃,以最少環境改變達成建設目的。

景觀、大地、動植物專業諮詢現地踏勘、檢視

規劃原則 - 環境檢視方面

Page 11: 管理服務設施

宜注意事項 :氣候屬性、氣候特性、風土建築熱帶地區

應注意通風、遮陽等考量。 亞熱帶地區 通風、遮陽等考量外,應視該地區條件考量溫差大所造成之影響。 溫帶地區

應考量防潮、防霜、雪影響之設計。

規劃原則 -氣候檢視方面

Page 12: 管理服務設施

確認使用規模、人數 空間規劃應以常設人員編組規模為基礎,並具彈性使用之便利性及未來發展可能性。

確認使用機能 管理中心應有之空間機能,以行政、會議空間為主、住宿功能提供與否等應先行釐清。

閒置空間再利用評估 可利用既有之建物修整變更或擴建後使用,但不得為具歷史、紀念價質之重要古蹟建物。

規劃原則 - 配置計畫

Page 13: 管理服務設施

管理中心配置範例

Page 14: 管理服務設施

管理站配置範例

Page 15: 管理服務設施

物理環境 地理調查:坡度、坡向、順向坡、地表逕流、地下水等。 地質調查:地層結構、土壤組成。 景觀元素調查:環境造型、色彩、質感。

生物環境 植生調查:現地喬木規格、位置、種類、重要珍貴物種。 動物昆蟲調查:規劃範圍內重要珍貴動物、昆蟲種類調查(包含:棲地、路徑)。 氣候環境

基地氣象資料調查:歷年氣候資料蒐集、基地微氣候調查(地形風、溫度、濕度、降雨、日照等)。 人文環境

基地公共設施現況:供水、電來源、管線,污水處理現況、排放地點、位置。 基地人文環境調查:鄰近住民組成、產業特色、傳統建築型式、元素、語彙( Pattern Language )。

設計準則 - 環境細部調查

Page 16: 管理服務設施

熱帶、亞熱帶地區 利用延伸或分散式建築規劃加大通風效果,以降低室溫。 避免密閉式空間設計,儘量利用開口形成空氣對流。 延伸屋頂範圍爭取遮蔭。 減少向陽面開窗。 利用景物、植物遮擋朝東及西曬的牆壁。 使用百葉窗、紗窗取代玻璃窗。 運用地形風,設置水池或植栽,使微風掠過含水物體,再吹到建物中。 運用淺色建築外牆或屋頂以反射日光,但須考量刺眼及對自然、文化環境之影響。

溫帶地區 牆面儘量緊密結合,減少縫隙。 建築方向盡量朝向南方,減少非向陽面開窗。 利用深色建築外牆吸收太陽光及熱能。

設計準則 - 反應氣候設計方面

Page 17: 管理服務設施

綠化 國家公園內建築綠化除滿足 CO2固定量標準外,針對生態係數及老樹保留考量部份應採高標準規定。 植栽需為適宜現地生長之原生種,基地內米徑大於 30 公分或樹齡達 20年以上生長良好喬木需原地保留,米徑大於 15 公分以上喬木需儘量原地保留或於基地內移植。 植栽配置需為多樣性、複層植栽設計。 基地開挖表土需保留,並於建物完成後用於綠化表層覆土。

保水 建物周圍必要之人工地盤部分,皆須為透水性乾砌舖設。

雨水貯留 國家公園所在區位皆位於中至高雨量地區,故於節水方面應採用雨水貯留系統。 截留設備架設應結合建物整體設計,避免不銹鋼材反射造成視覺干擾。

設計準則 - 綠色建築方面

Page 18: 管理服務設施

再生水再生水利用系統可視條件設置,小型基地或高山管線架設不易地區,可並行採用再生水系統處理處理生活雜排水,以減少污水排放。

節能 以百葉窗取代玻璃或使用低反射率玻璃。 盡量運用氣候條件因子,進行節能設計,如自然採光、自然通風設計等。 墾丁地區建築以迴廊、遮陽版降低日光照射率。

綠構造 以輕量化、模矩化構造施作。

綠建材 利用太陽能集電、風力發電設備,轉化環境能量利用。 使用環保再生、低 CO2排放量及可回收再利用之建材。

設計準則 - 綠色建築方面

Page 19: 管理服務設施

合理空間量 建築物規模及內部空間設計需依行政人員編制員額設計容量,依合理之基本需求訂定空間量。

使用彈性 考量未來彈性發展,包括可拆卸重組之彈性隔間使用。 廁所配置宜有對外開口,以利民眾使用。 依遊客之使用動線,配合配置其相關停車、候車、步道系統等設施。

設計準則 -平面設計

Page 20: 管理服務設施

環境結合 設計造型應以對環境視覺景觀影響最小為原則。 造型、色彩、質感應呼應環境景觀元素調查分析建議,為融合自然之設計。 造型應具地方特色,結合地區傳統建築工法、構造形式。 建築物應利用周圍幽美之景致,可適度使用穿透性強的材質(如窗、強化玻璃…),提高建築物之開放性,將戶外景緻引導至室內。

減量設計宜簡單及模矩化,避免繁複之裝飾。

設計準則 - 造型設計

Page 21: 管理服務設施

天然材質之原始色彩為最優先考量。 於色彩選用以與環境色彩相似或類似調和為宜。 於具原住民、閩南等文化因子之地區,可加入該文化之傳統色彩或習慣用色,以凸顯該區特色。 建築之造型、色彩可成為地景藝術之一部分。

設計準則 - 色彩、質感設計

Page 22: 管理服務設施

環境限制 海岸地區必須使用防止鹽蝕、風蝕之材質。 高山地區需考量降霜、雪等氣候限制,應考量膨脹係數小及具自然保暖效用之材質,並應有通風及防潮之設計。 火山地區材質選用應考量抗硫磺腐蝕,木料需塗佈護木油脂,必要之金屬零件需經防鏽處理或耐侵蝕之材質,如 sus316 不銹鋼。

反應自然 應使用適宜當地之建材,原則上以當地之天然材質為宜。 若現地材質禁採,則可選用顏色、質感與現地地質接近之材料。

低維護 外牆材質應為耐候性佳、低維護、不易剝落、或不易變色、發霉、易清洗之材質。

設計準則 - 材質選用

Page 23: 管理服務設施

造型簡單、分散式量體建築群,有助於與環境結合

Page 24: 管理服務設施

黃石國家公園管理站 -canyon 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