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組

23
稻稻 A97260045 施施施 A97260055 施施施 A97260065 施施施

Upload: davis-middleton

Post on 01-Jan-2016

1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稻米. A97260045 施仰庭 A97260055 余思慧 A97260065 林奇鋒. 第一組. 目錄. 1. 稻米的歷史與起源 2. 日常角色與孟山都 3. 稻米議題 (1): 米糖相剋 4. 稻米議題 (2): 世界糧荒 5. 談台灣休耕議題. 稻米起源與發展歷史. 稻米為是 草本 稻屬 的一種,也是稻屬中作為糧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種,又稱為 亞洲型栽培稻 。 稻為一年生的草本植物,成熟後高度約 100-180cm ;葉長約 20-80cm ,寬約 0.8-1.2cm ;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第一組

稻米第一組

A97260045 施仰庭A97260055 余思慧A97260065 林奇鋒

Page 2: 第一組

• 1.稻米的歷史與起源

• 2.日常角色與孟山都

• 3.稻米議題 (1):米糖相剋

• 4.稻米議題 (2):世界糧荒

• 5.談台灣休耕議題

目錄

Page 3: 第一組

稻米為是草本稻屬的一種,也是稻屬中作為糧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種,又稱為亞洲型栽培稻。稻為一年生的草本植物,成熟後高度約 100-180cm ;葉長約 20-80cm ,寬約 0.8-1.2cm ;稻米的花非常小,開花時,主要花枝會呈現拱形,在枝頭往下 30 到 50 公分間都會開小花,大部分自花授粉並結種子,稱為稻穗,成熟後形成稻穀。

稻米起源與發展歷史

Page 4: 第一組

稻的分布範圍

Page 5: 第一組

稻米的起源

• 稻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耕種與食用的歷史都相當悠久。稻的栽培起源於中國,其歷史可追溯到約西元前12000——16000 年前的中國湖南。在 1993年,中美聯合考古隊在道縣玉蟾岩發現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距今約14000 年— 18000 年。水稻在中國廣為栽種後,逐漸向西傳播到印度,中世紀引入歐洲南部。

Page 6: 第一組

稻與台灣

早期

荷據

明鄭清領

日本工業

民初現今

Page 7: 第一組

日常角色• 1.稻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耕種與食用的歷史都相當悠久。

• 儘管種稻是為了要吃米,但在歷史悠久的演化下,稻米還有很多對人類有貢獻的經濟作用,如米糠就是其一,米糠是米的皮層,可以榨油。

Page 9: 第一組

省思• 1.如何解決糧食作物的問題亦是值得大家省思的一個部分,為因應各種環境而孕育出了基因改良作物,而現今多數基因改良稻米之種子皆由美國孟山都公司所研發之基因改良稻米

• 2.但對於基因稻米之安全性,大多數人仍保留質疑態度,但生技公司往往打著〝改善農民生活〞為號召於飽受糧食危機之亞洲國家,大力推廣基因稻米的種植,但其安全性仍有所爭議。

Page 10: 第一組

稻米議題 ( 一 ): 米糖相剋• 1920年代米和糖是台灣早期重要的出口經濟作物。日治時期的前半經濟政策,著重在台灣米糖農業的發展,以解決日本本土缺乏米的危機。即使是後期的「工業台灣,農業南洋」時期,米糖也是戰爭時期的重要物資和工業原料。

• 為什麼會有「米糖相剋」的問題,簡單來說是因為為了同時滿足日本國內需要大量米和糖的需求,而造成米部門和糖業部門有衝突。

Page 11: 第一組

原因之一 : 需要稻米解決國內糧荒•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有三次的米荒,在 1890 、 1897 和 1918

年,因為日本國內缺糧,米價高漲,發生民眾搶米的米騷動。會有米荒是因為日本當時進行了「殖產興業」的工業化政策。

• 日本將便宜的台灣米大量進口到國內,希望能壓低國內工資和勞動所得,這樣就能加速企業家累積資本的時間以便擴充工業規模。也因為台灣米價格很低廉,低於日本國內市場價,日本中盤商有內銷至日本國內的優勢。

Page 12: 第一組

原因 ( 二 ):需糖原料避免外匯流出• 糖業幾乎都掌握在日本大資本家的手中,就算在市場上有多獲

利,本地蔗農也不會因此得到更多錢

• 在 1925 年以前,蔗農沒有別的作物可以讓他們賺更多錢的選擇,只能種蔗糖。但是在蓬萊米出現之後,原本種甘蔗的農民都跑去種稻,使得種甘蔗的面積減少,於是就使得甘蔗原料收購的困難與成本的提高

Page 13: 第一組

原因之三 : 農民比較願意種稻• 農民(佔了所有人口的 60%)因殖民地廉價米的大量進口而減少利潤,要求日本政府壓抑米進口,可是日本的消費者卻消費大量殖民地進口的廉價米

• 因此本地人為主的米利益者(地主+農民+土壟間)、在台的日本米商以及日本沿岸都市的工業家串成利益結盟。台灣本地的米利益者比蔗農多了自由市場決定價格

Page 14: 第一組

原因之四:特殊比價方式• 當時日據時期的特殊比價方式造成的情形,當時甘蔗價格是依附在米價上,也就是以弭當時的收購價格或是其收益作為蔗價的基準,當米價上漲時,蔗價也會一起上漲,而這會造成製糖廠的製糖成本增加。

• 而這樣的對立便造成了米農與糖廠資本家的對立,而產生了「米糖相剋」的情況

Page 15: 第一組

米糖比較表

稻米 甘蔗

作期 短 長

市場 自由市場 寡佔

價格 市場價格 依附米價

政策 政府支持 無

v.s

Page 16: 第一組

 蔗作與稻作價格

Page 17: 第一組

稻米議題 ( 二 ):全球糧荒• 糧荒概述 (以 2008年為例 ):• 近年來,受到天候異常因素造成世界各糧食大國作物歉收,全球稻米、玉米、大豆和小麥等穀物之庫存量急速下降,導致糧食作物價格不斷上升。包括中國在內等之  36 個國家,將陷入糧食短缺之危機。糧食危機,成為全球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

Page 18: 第一組

糧食危機的成因 ?

• 1.飲食習慣改變 (中國與印度等新興國家對於肉品需求漸增 部分農地改為畜牧用 )

• 2.世界石油價格不斷上漲

• 3.作物轉用於生產生物燃料• (玉米等糧食作物改用來生物燃料 )

• 4.全球氣候異常• 5.巨額農業補貼扭曲貿易• (過度補貼農民導致農田荒廢 )

Page 19: 第一組

全球糧食物價指數2008 年 3月 11 日全球物價指數 :

與上個月相比上漲 10.9%

與 1 年前相比上漲 71.3%

Page 20: 第一組

各國因應措施與辦法• 1.亞洲稻米出口管制 (EX:泰國、越南)

• 2.非洲研發新稻米

• 3.台灣政府解決辦法 ?(農委會會依國際情緒限制稻米之出口 .農委會並有存糧以備不時之需 )

Page 21: 第一組

加入 WTO對稻米產業之影響• 1.關稅方面:入會後調降 1,021項產品,名目關稅由 2001 年的 20.02%降為 12.86%。大部份產品在 2002 年完成調降

• 2002 年 1月 1 日稻米採限量進口,依入會承諾,需進口 144,720 公噸。

農產品

2001年稅率 20.02%

2002年稅率 14.01%

降稅完畢時12.86%( 2004年底或 2007

年)

降幅 35.76%

降稅項目 1,021項

Page 22: 第一組

對稻米的影響• 1.穀價 ( 外國稻米大量進口,導致國內稻米市場萎縮,稻米價格下跌 )

• 2.產量及面積 (由於市場競爭,部分農田不堪負荷逐漸消失,產量及面積縮小,又由於政府對於農田之補助金額,有時荒廢的農田比摘種的農田較有利益 )

• 3.限量進口與因應對策

Page 23: 第一組

政府因應對策(就生產調整措施方面)

• 1、調降稻作面積

• 2、配合計畫生產之輪作、休耕措施的獎勵標準

• 3、建立稻米產銷預警制度

• 4、提升國產稻米品質

• 5、降低生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