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

32
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 第 第 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 1

Upload: sarah-fitzgerald

Post on 03-Jan-2016

5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 第十一章. 第 六 組 指導老師 :林伶瑾 組員:張延聖 林政宏 李佳澤 陳雅婷 洪潔兒. 目錄. 企業社會責任的學理. 企業社會責任的推行. 企業社會責任的國際標準. 三重基線企業的概念. 企業社會責任的發展. 企業社會責任的學理. 概念發展發展背景. 企業社會責任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一章

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

第 六 組指導老師:林伶瑾組員:張延聖 林政宏 李佳澤 陳雅婷 洪潔兒

2

目錄

企業社會責任的學理

企業社會責任的推行

企業社會責任的國際標準

三重基線企業的概念

企業社會責任的發展

3

企業社會責任的學理

4

概念發展發展背景

源自於二十世紀工業發展極盛之後所以發的人文反省,主要概念的濫觴起點發展於已開發之先進國家,先進國家在工商業發展達到一定的經濟成熟度後,社會大眾對企業的期待愈來愈高,開始要求企業目標不應只針對股東權益及利潤,億須擔負更多的社會責任,也因此帶動全球一連串「企業社會責任」議題有關的討論及發展。

企業社會責任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5

企業社會責任定義

「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倫理的核心觀念,同時亦是一個爭議性觀念。根據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協會(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ility and Development,

WBCSD) 的定義,所謂的「企業社會責任」係指:企業承諾遵守道德規範,為經濟發展做出貢獻,並且改善員工及其家庭、當地整體社區、社會的生活品質。

6

企業社會責任金字塔

慈善責任

倫理責任

法律責任

經濟責任

資料來源: Carroll (1996)

管理學者卡爾路 (Carroll) 於 1996 年,將企業社會責任類比於一個金字塔,責任金字塔包括了四個部分:

7

企業社會表現模式

• 社會責任面:經濟、法律、 倫理、 慈善等責任

• 社會回應面:事前準備行為、 包容或吸納性行為 防衛性行為、事後回應行為

• 社會問題面:股東、 職業安全、 產品安全 歧視、 環境、 消費者等問題

Carroll 整合了不同的社會責任的構思,而提出企業社會表現模式。這個模式有三大面向:

8

企業社會責任的推行

9

WHY 推動企業社會責任 ?

「利益」與「風險」的雙重交叉分析在 CSR 概念的初期發展階段,除了對於企業法律責任的要求之外,勢必要能將 CSR 的運作及實踐,緊扣住「利益面」的需求,亦即以「經濟責任」作為的層次為基礎,再逐步將概念的實踐面推廣延伸至倫理責任,甚至慈善責任。

換言之,必須先能有效分析企業推動 CSR 概念的「利益」為何,以及若不推動 CSR 的潛在「風險」為何,將能有效誘發企業發展 CST 的動機。

10

推動 CSR 概念的利益

① 員工對於企業有更高的參與感

② 員工對於企業有更高的信任感

③ 帶動新的企業經營理念

④ 降低人事的流動率

⑤ 降低員工缺席的情形

⑥ 生產力的整體提升

11

不採行 CSR相關措施的可能風險① 投資人對於企業的信心

② 主管機關所可能採取的相關行政監理懲罰

③ 帶來相關訴訟責任

④ 社區關係緊張而引發相關抗議活動

結論

推動 CSR相關活動是企業經營在避險政策上, 不可或缺的一環。

12

企業社會責任的類型( 一 )依社會責任的行動如Modic 將一個企業所採取社會責任之行動, 劃分為以下八種:

1. 在製造產品上的責任:製造安全、可信賴及高品質的產品

2. 社會回應面:事前準備行為、包容或吸納性行為 防衛性行為、事後回應行為

3. 社會問題面:股東、職業安全、產品安全、歧視 環境、消費者等問題

13

4. 環境保護責任:研發新技術以減少環境汙染

5. 良好的員工關係與福利:讓員工有工作滿足感等

6. 提供平等雇用的機會:僱用員工時沒有性別或種族歧視

7. 員工之安全與健康:如提供員工舒適安全的工作環境等

8. 慈善活動:如贊助教育、藝術、文化活動,或弱勢族群

、社區發展計畫等

14

( 二 )依社會責任的受益人若將社會責任依受益人之不同, 可分類為內部受益人及外部受益人:

內部受益人:與企業有立即利害關係的人① 對顧客的責任:提供安全、高品質、良好包裝及性能好

的產品。

② 對員工的責任:法律上有需多相關規定,如工作時數、最低薪資、工會等,目的是在保障員工的基本人權。此外,現代企業亦會提供員工其他福利,如退休金、醫療、意外保險等,這些都是企業社會責任的延伸。

③ 對股東的責任:將企業資源的利用情形及結果,安全公開且詳實的告知股東。

15

外部受益人:可分為特定與一般外部受益人

① 特定外部受益人:如企業採用平等僱用原則,使得婦女、殘障、少數民族等成為受益人,雖然此原則已有法律規定,但還是有歧視這些弱勢族群者,所以現代企業應該負起此社會責任,以彌補錯誤。

② 一般外部受益人:企業參與解決或預防一班社會問題的發生,常被認為是最實際的社會責任,因為這些活動使得一般大眾都受益。

16

CSR 的國際標準

17

OECD跨國企業指導綱領

綱領內容建議企業應對接露、會計與稽核採取高品質標準外,亦鼓勵企業對非財務資訊,包括現有的環境及社會績效報告,也採取高品質標準。

全球蘇利文原則

希望跨國企業在各國進行投資與商務活動時,能參與當地教育、經濟、社會、文化與環境的正面發展,改善勞工人權與工安衛條件。

國際勞工組織 (ILO)各號公約

把政府、雇主與工會集合一起,目標為改善工作與生活條件及促進就業機會,同時處理勞資關係、社會保障等相關社會問題。

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SA8000)

SA8000 是全球第一個社會責任管理體系,為一全球性、無國家別、無產業別、可稽核的勞動條件標準,其目的在於追求更人性化的職場環境,並確保勞工權利。

18

Account Ability 1000(AA1000)

由一個品質標準及一套包含五個階段 : 規劃、會計、稽核與報告、植入、利害相關人議合所組合而成。已有月來多的企業領先採用。

ISO14000系列

ISO14000系列環境管理標準是透過標準的執行,規範企業與社會團體等組織的行為,減少營運或相關活動對環境所造成的汙染,提供企業或組織有系統的管理其環境上的衝擊。

全球盟約 (Global Compact)

主要是希望集結全球企業,與聯合國共同支持人權、勞務與環境領域有關的議題,以促進全球經濟及環境的永續發展。

全球永續性報告計畫 (GRI)

GRI 的永續性績效報告,含括不同層面的經濟衝擊、環境衝擊及社會衝擊,也可稱為「三重盈餘」報告書綱領。

19

三重基線企業的概念

20

何謂三重基線 ?

所謂的三重基線 (triple bottom line) ,是指包

括:財務基線、環境基線、社會基線等三個層面

21

① 財務基線:是指公司經營的經濟效益,由公司財務年報 展示出來。

② 環境基線:是公司經營是否有遵守環境原則,其主要的關心是宣稱實行可持續原則的公司,是否真的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

③ 社會基線:此重點放在社會資本及人文資本的保持及開發。

社會資本:包括社會成員之間的互信,以及建立互惠合作的關係與能力。

人文資本:包括教育、醫療衛生及營養方面人文的投資。

22

三重基線與社會責任

二十一世紀的企業若要永續經營, 必須徹底調整理念,

從對單一基線的堅持, 轉變成對「三重基線」,即所謂

的財務、 環境及社會方面的關懷。

23

企業社會責任的發展

24

1960-1983 「覺醒」

1984-1994 「參與」

1995~迄今「合作」

企業社會責任的演進

學者將它分成以下三個階段 :

25

1970 年代

社會之所以對企業有這些期望,主要是由於企業

有足夠的資源、技術及人才,可以從事這些政府

不一定能做,或做更好得更好,而且有意功德的

事情。

CSR 的演化

26

1994 年 CEP 出版了一本名為《為更美好的世界而購物:社會負責的購物簡明指南》報告包括了以下準則:

˙環境 ˙提升少數族群 ˙慈善 ˙對家庭的福利 ˙社區參與及發展 ˙工作間福利 ˙提升婦女 ˙公司透明度

1980 年代

27

在實踐上,除了企業社會責任指標的制定外,還推出許多企業倫理評審,來評估企業的倫理績效。同時,設立各種「企業倫理獎」,頒發給倫理表現出色的企業,給予社會的承認。

在投資方面,投資群發動社會投資運動,創立不同的倫理基金,專門挑選有商業倫理表現的企業作為投資的對象,讓關心企業倫理的投資者購買。

另一項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企業都設立了倫理專員,負責發展企業倫理及培訓員工這方面的認知及能力。企業公民已成為 1990 年代,一個企業社會責任的運動。

1990 年代

28

1. 生命週期產品

從一個生態的角度來檢視一個產品的生命週期,即從

產品的構思開始,經歷設計、研發、生產、銷售、使

用、損壞、棄置,都涉及不同程度的生態成本。

永續經營理念

29

21 世紀的永續商業不只認識到產品生命週期這個基

本道理,負起產品從「搖籃到墳墓」的責任,同時,

還會跨前一步,承擔「搖籃到搖籃」(“ from

cradle to cradle”)的責任,用最創意的方法及

科技,從設計、生產、行銷、維修、保養、回收等

各方面實行零污染、資源效率、無廢物、零浪費等

永續經營理念。

2.搖籃到搖籃

30

這個理念來自日本 -豐田汽車公司,指任何吸收資源但沒有創造出價值的活動,都被視為廢物。

經實生產所依的思維有五大原則:

˙公司要認真思考每一樣產品所創造的價值。

˙公司必需找出該產品的價值流。

˙ 價值流必須連續不綴。

˙鼓勵顧客從整個系統中抽取價值。

˙參與其中的人要追尋完美。

3.精實生產

31

在開發新產品時,要有一個有用的方向,否則會走歪路。

由歐洲道瓊所研發出來的「生態方向盤」它包含了六個面相,研發小組必須同時地兼顧這六個面向及它們相互的關係:

˙潛在的健康及環境風險 ˙資源保育

˙再製造,再使用,循環再造 ˙能源強度

˙改良產品的耐用性 ˙物料強度

32

【感謝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