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第一次國民中學基本學力測驗 國文科題本 (翰林...

Click here to load reader

Upload: others

Post on 09-Aug-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98第一次國民中學基本學力測驗 國文科題本 (翰林出版word排打)

98第一次國民中學基本學力測驗 社會科

(A)1.小強參加「中國地理知識」競賽活動,只要根據四個提示,答出正確答  案即可得分。其中某題提示如圖(一),小強應回答下列哪一地理區才可得分?(A)東北平原   (B)黃土平原(C)四川盆地   (D)珠江三角洲

答  案:(A)

科目屬性:地理

能力指標:1-4-2、1-4-6

試題解析:東北的能源與重工業(90一64)考過一次。東北有四個地理特色:(1)曾被日、俄殖民。(2)能源礦產豐富。(3)東北鐵路密度中國第一。(4)重工業占65%。所以此題答  案選東北。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二上第一篇第二章北部地區

(B)2.「暑假期間,小茹與家人一起到臺灣東部的溪邊玩水。她所在的下游地區天氣晴朗,但她抬頭望見上游山區開始變得烏雲密布,身旁河川的水位也漸漸上升,她馬上警覺到可能即將山洪暴發!」文中所描述的情形,除夏季的暴雨因素外,還與該地河川的何種特色最有關係?

(A)含沙量大  (B)坡陡流急  (C)汙染嚴重  (D)侵蝕旺盛

答  案:(B)

科目屬性:地理

能力指標:1-4-2

試題解析:本題與大學學測(93一68)類似,該年考臺灣水資源缺乏之原因在於坡陡流急。此題為臺灣河川特性:坡陡流急,因此上游下雨,容易造成山洪爆發。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一上第一篇第五章水文

(D)3.小可想在傍晚看場電影,圖(二)是他買到的電影票。圖(三)是電影院座位圖,座位坐標由南到北依序為1號~8號,由東到西依序為A排~H排。若依據票上的資訊鄰斷,小可的座位應在圖(三)中的何處?(A)甲  (B)乙  (C)丙  (D)丁

答  案:(D)

科目屬性:地理

能力指標:1-3-4

試題解析:過去考過八次,本題與(96一19)(92二33)(90一51)最為類似。此題圖(三)南方在右為1號,北方在左為8號,上方為東方為A,下方為西方為H,圖(三)甲(H,2)、乙(A,2)、丙(G,8)、丁(H,7),故圖(二)H,7為丁。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一上第一篇第一章地理位置與行政區

(C)4.坤民在車上使用電子地圖導航,圖上的國道一號97公里處到98公里處相距10公分。此時螢幕上地圖的比例尺接最近下列何者?(A) 97:98  (B) 1:10  (C) 1:10000  (D) 1:980000

答  案:(C)

科目屬性:地理

能力指標:1-3-4

試題解析:比例尺過去考過一次(97一16)與今年最類似。比例尺=圖上長度/實際上長度=10公分/1公里=10公分/100000公分=1/10000,故答  案選(C)。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一上第一篇第一章地理位置與行政區

(C)5.圖(四)為中國內陸地區和沿海地區資源與人口間供需關的示意圖,下列關於該圖的述何者正確?(A)沿海地區人口壓力較小(B)內陸地區資源總消耗量較大(C)沿海地區資源需求壓力較大(D)資源供應量沿海少於內陸地區

答  案:(C)

科目屬性:地理

能力指標:1-4-2、1-4-4

試題解析:因沿海地區人口較多,環境負載力大,所以需要供應較多的資源。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二上第一篇第四章人口與民族、第六章資源與環境問題

(D)6.明初與清初的統治者,都面臨來自東南沿海的威脅。明代初年,東南沿海一帶海盜為患;而清代初期,則有臺灣島上鄭氏政權抗清的行動。兩者面對的問題雖有差異,但明太祖與清聖祖都選擇了相同的處理方式。此一「處理方式」應為下列何者?(A)開港通商  (B)移民實邊  (C)開山撫番  (D)實施海禁

答  案:(D)

科目屬性:歷史

能力指標:2-4-2、2-4-4

試題解析:海禁為國中基測首次命題,本題與大學學測(96一12)類似。滿清為游牧民族,不擅長海戰,故實施海禁。明朝因北方蒙古外患嚴重,故放棄海軍。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二上第二篇第六章明清的文化與社會經濟

(A)7.「他們認為神明、祖先時時刻刻操縱人的禍福安危,因此需要向祂們祭享、祈求;他們大多使用青銅鑄造的祭器,用來象徵身分及地位。這種祭祀祖先的習俗也為後世所沿襲。」文中的「他們」最可能是列何者?(A)商朝的貴族  (B)漢朝的農民  (C)唐朝的僧侶  (D)宋朝的道士

答  案:(A)

科目屬性:歷史

能力指標:2-4-2

試題解析:本題與(91一07)相當類似。中國商朝進入農業社會須研究天文,過去因為民智未開,以為大自然的現象有超自然的力量在主導,故崇尚祭享、祈求。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一下第三篇第二章三代的更替與文化發展

(C)8.曉蘭利用週休假期,安排了一趟臺灣北部、東部之旅。她沿途參觀了許多考古發掘的遺址,如:煉鐵的十三行文化、用陶器的靜浦文化、打製石器的長濱文化、以玉石陪葬的卑南文化等。根據上述文化特色判斷,其中哪一個文化是最早出現的?(A)十三行文化  (B)靜浦文化  (C)長濱文化  (D)卑南文化

答  案:(C)

科目屬性:歷史

能力指標:2-4-1

試題解析:本題與(95一07)極為相似,都是考臺灣最早的文化為距今約五萬年前的長濱文化,是一題考古題。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一上第二篇第一章史前臺灣與原住民文化

(B)9.圖(五)為某本臺灣史漫畫書中的圖片,這幅圖片應是描繪下列哪一時期?(A)荷蘭統治時期 (B)鄭氏統治時期(C)清朝統治時期 (D)國民政府時期

答  案:(B)

科目屬性:歷史

能力指標:2-4-1

試題解析:本題與(94一07)(93一51)(97二24)雷同,都是在考臺灣建立漢文化的過程。臺灣清除荷蘭的基督教文化,移入儒家孔、孟思想。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一上第二篇第二章大航海時代的來臨

(C)10.「當時,先是段祺瑞與黎元洪彼此意見不合,繼而張勳藉機推動復辟。段祺瑞驅逐張勳後,欲拒絕恢復國會與約法,引發孫中山在南方號召護法。其他還有張作霖、馮國璋等占據地盤,中國動盪不安。」這是描述下列哪一時期的政治情勢?(A)清末革命與立憲的對峙  (B)洪憲帝制實下的紛擾(C)民初軍閥混戰的亂象   (D)北伐期間的國 共鬥爭

答  案:(C)

科目屬性 :歷史

能力指標:2-4-2

試題解析:本題與(93二26)類似,都是在考軍閥割據。軍閥與國軍最大的不同在於國軍捨己為國,軍閥捨國為己。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二下第三篇第三章民國建立與民初政局

(D)11.因為資源稀少,人們必須面臨種種的選擇,這是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圖(六)的遊戲場內有四名兒童,若他們想一起使用相同的遊戲設備,何者會出現資源稀少的問題?(A)碰碰車  (B)鞦韆  (C)蹺蹺板  (D)搖搖馬

答  案:(D)

科目屬性:公民

能力指標:3-4-1、7-3-2

試題解析:本題與(95一63)類似,該題是考鑽石的昂貴在於它的稀少性,本題考經濟學的根源在於資源的稀少。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三上第三篇第一章選擇與消費

(D)12.部分廠商透過網路大量散發廣告電子郵件,這種未經收信人同意的郵件,侵害個人不受干擾的權利,雖然業者主張其有言論自由權,但政府仍主張有權對濫發郵件者的行為進行規範。上述政府的主張應是以下列何者作為考量?(A)促進經濟成長 (B)強化自我發展 (C)推動公平交易 (D)維護公眾權益

答  案:(D)

科目屬性:公民

能力指標:6-4-1、6-4-4

試題解析:本題與大學學測(97一19)類似,該題是考弱勢保障與職業選擇自由的衝突,本題是考言論自由與個人隱私的衝突,但最後是問選擇。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二下第四篇第二章人民的權利與義務

(D)13.阿仁是個14歲的國中學生,父母在車禍中不幸喪生,對於像阿仁這樣因家庭遭受重大變故而失去依靠的孩子,為確保其身心健全發展,政府依法可給予適當安置。上述作法是根據下列何種法律的規定?(A)《民法》        (B)《少年事件處理法》(C)《家庭暴力防治法》   (D)《兒童及少年福利法》

答  案:(D)

科目屬性:公民

能力指標:6-3-3

試題解析:本題考家庭重大變故與(93一43)幾乎雷同,可藉由兒童及少年福利法加以安置。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二下第四篇第六章少年的法律常識

(C)14.鑒於部分民眾透過原本免費的行政訴訟程序,企圖拖延行政處分的執行,因此立法院通過《行政訴訟法》的修正案,規定敗訴的當事人今後必須負擔裁判費用。下列何者為上述法案修正的主要目的?(A)增加行政法院收入   (B)簡化行政訴訟流程(C)避免浮濫提起訴訟   (D)激勵司法人員士氣

答  案:(C)

科目屬性:公民

能力指標:5-4-5

試題解析:從題意就可判斷是採用經濟學的「以價制量」,故法院收取裁判費用是在減少濫訴的發生。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二下第四篇第五章權利救濟

(A)15.右列是桃桃看到某張舊宣傳海報的部分內容,根據內容判斷,下列何者最可能是該宣傳訴求的主題?(A)關懷基本人權 (B)提升國際地位(C)推動經濟合作 (D)重視環境保育

答  案:(A)

科目屬性:公民

能力指標:6-4-4、9-4-5

試題解析:本題考生存權,與(94二60)類似,生存權為基本人權之受益權。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二下第四篇第二章人民的權利與義務

(D)16.圖(七)為歐洲某區域的國家分布圖,圖中標示「甲」的海域近幾十年來因發現某項資源並進行開發,使得鄰近國家多能蒙受其利,對經濟發展助益頗大。此項資源應為下列何者?(A)煤  (B)地熱  (C)漁產  (D)石油

答  案:(D)

科目屬性:地理

能力指標:1-4-2

試題解析:北海石油首次命題,過去礦產基測總共考過兩題(94一17)(96二42),該兩題皆考波斯灣的石油。圖中的甲為北海,北海為大陸棚,盛產豐富的石油資源。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三上第一篇第三章歐洲(一)、第四章歐洲(二)

(A)17.2003年10月,中國 陝西省北部的澄城縣有11萬門窰洞及房屋倒塌,9萬間成危樓,10萬災民無房可住,災情慘重。根據當地住屋材料的特性,造成此次災害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下列何者?(A)連日陰雨  (B)修築道路  (C)農民過度墾地  (D)黃沙瀰漫天際

答  案:(A)

科目屬性:地理

能力指標:1-4-2

試題解析:窯洞首次命題,過去大學學測(92一40)考黃土高原黃土流失的原因,它是土而不是岩石。建窯洞的條件必須要在氣候乾燥地區,如果下暴雨或連日陰雨就會造成水土流失而倒塌。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二上第一篇第三章氣候與水文;二下第一篇第二章北部地區

(D)18.圖(八)顯示某年數國家人口密度與全世界平均值的比較,圖上的數字為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數。由圖中資訊可以得到下列何項結論?(A)加拿大土地面積較美國小(B)德國人力資源在四國中最為豐沛(C)墨西哥都市化程度較世界平均值高(D)德國每人可分配到的土地較其他三國少

答  案:(D)

科目屬性:地理

能力指標:1-4-4

試題解析:人口密度過去考過三次(95一04)(97二04)(96一17)。德國人口密度較其他國家高,所以每人平均分到的土地較其他國家少。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一下第一篇第一章人口

(B)19.「某地區於裂谷(地塹)帶東側,在持續地殼變動影響下,谷地的寬度更為擴大,如果張裂作用繼續下去,估計百萬年後北方紅海的海水將進入谷地,使該地區逐漸脫離大陸成為島嶼。」上述現象應是發生哪一洲?(A)亞洲  (B)非洲  (C)歐洲  (D)澳洲

答  案:(B)

科目屬性:地理

能力指標:1-4-2

試題解析:地塹國中基測首次命題。東非大裂谷的範圍從西亞的死海裂到紅海、一直到東非,故此題為東非。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三下第一篇第二章非洲

(A)20.「在臺灣,當冬季季風越過山嶺後,空氣變的乾燥溫暖,因此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提高洋蔥的產量。」若僅根據上文的條件判斷,則圖(九)中甲、乙、丙、丁何處最適合洋蔥的栽種?(A)甲  (B)乙  (C)丙  (D)丁

答  案:(A)

科目屬性:地理

能力指標:1-4-2

試題解析:臺灣冬天吹東北季風,過去考過六次(90一66)(96二53)(90二60)(91二63)(90一21)(91一02),本題尤其於(90一21)最為類似。洋蔥及落山風為恆春三寶(瓊麻、洋蔥、港口茶)及恆春三怪(落山風、老少吃檳榔還有思想起),落山風在東北季風的背風側,故選(A)。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一上第一篇第四章氣候

(B)21.距今三百多年前,荷蘭人東來亞洲後,占據臺灣,其重要原因是臺灣的地理位置有利於轉口貿易。當時,荷蘭在亞洲的貿易對象除東南亞之外,主要還包括下列哪兩個國家?(A)朝鮮、中國  (B)中國、日本  (C)俄國、朝鮮  (D)日本、俄國

答  案:(B)

科目屬性:歷史

能力指標:2-4-1、2-4-4

試題解析:轉口貿易基測(95二35)考過一次,荷蘭人號稱海上的馬車夫,以臺灣為據點,部分從事中國與日本的轉口貿易。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一上第二篇第二章大航海時代的來臨

(C)22.清代某大臣上奏:「兩年前,我們選送六位廣方言館學生到北京考試,後來總理衙門來函稱讚這六名學生表現卓越,現已授予這些學生『翻譯貢生』的資格。有鑒於新開埠的港口及地方上新建的學堂亟需人才,將由這批學生來擔任相關職務。」這份奏摺所陳述的情況最可能發生在下列何時?(A)三藩之亂期間 (B)鴉片戰爭之時 (C)自強運動期間 (D)新文化運動時

答  案:(C)

科目屬性:歷史

能力指標:2-4-2

試題解析:本題與(96一08)相似,該年考同文館,本次考廣方言館,皆是屬於自強運動時期器物改革階段。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二下第三篇第一章晚清的變局

(C)23.日本統治時期,曾出現下列的政策及運動,其中何者是臺灣人站在自身立場,為維護臺灣人權益而提出?(A)南進政策        (B)皇民化運動(C)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D)「農業臺灣、工業日本」政策

答  案:(C)

科目屬性:歷史

能力指標:2-4-1

試題解析:本題與(96二54)幾乎類似,臺灣人希望臺人治臺,故發起臺灣議會設置請願活動,至於南進、皇民化、農業臺灣皆是日本強加諸於臺灣人的政策。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一上第二篇第六章日治時期的經濟與社會

(B)24.有一位史家曾在他的著作中指出:「這一條動脈的暢通與停滯,足以決定唐、宋國運的盛衰隆替,其關係的密切簡直有如真正的動脈之於身體那樣。」他所說的「動脈」應是指下列何者?(A)馳道  (B)運河  (C)長城  (D)絲路

答  案:(B)

科目屬性:歷史

能力指標:2-4-2

試題解析:運河過去考過一次(92二25)。黃淮平原歷經秦漢至魏晉南北朝八百餘年的開發,林不復見,大雨大災,無雨旱災。唐、宋經濟轉往長江流域,最低的運輸成本即為運河。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二上第二篇第二章胡漢融合的隋唐帝國

(A)25.下列有四段小說情節,其中哪一段最可能是描寫「中古騎士文化」?

(A)「約翰心想,賜我土地的路易伯爵受到他們的傷害,為了表現我的忠誠,並且報答伯爵的情義,我要為伯爵討回公道!」

(B)「十歲的麥斯不斷重複同樣的工作,在機器轟隆隆的吵雜環境裡,他忽然思念起家鄉的祖母,抬頭仰望,卻只見排放陣陣廢氣的煙囪。」

(C)「菲力走在街道上,聽到人們興奮地說:『今天下午,人獸格鬥賽將準時在圓形競技場內舉行!』」

(D)「看看時間差不多了,薩德朝麥加方向進行今天第三次禮拜後,趕往城內清真寺與眾人會合,商討旅行貿易問題。」

答  案:(A)

科目屬性:歷史

能力指標:2-4-3

試題解析:本題考騎士文化,與(90一59)相當類似。騎士忠誠於領主,領主賞賜騎士土地是一種土地與契約關係。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三上第二篇第三章中古時期

(B)26.民主政治的特色之一是民意政治,人民通常藉由選舉來表達民意,但政治人物當選後,人民仍然有權透過選票將權力收回,藉此加以監督,以防偏離民意。人民可以透過上述罷免權的行使,對下列何者進行監督?(A)大法官  (B)縣(市)長  (C)考試委員  (D)行政院院長

答  案:(B)

科目屬性:公民

能力指標:6-4-4、6-4-5

試題解析:罷免權(96二48)考過一次。誰選的就由誰罷免,這是一種權責相輔的設計,本題只有縣市長是民選,故由選民直接罷免之。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二上第三篇第六章選舉與政治參與

(D)27.近年商業設計朝向個性化商品發展,也就是針對個人某些特質來設計商品,例如個人造型的人偶公仔、姓名貼紙或印上個人照片的衣服、杯子等。上述發展趨勢的形成,主要是因為生產者考量下列哪一項因素?(A)在哪生產  (B)如何生產  (C)何時生產  (D)為誰生產

答  案:(D)

科目屬性:公民

能力指標:7-4-4

試題解析:如何生產、生產什麼、為誰生產過去基測從未考過。因該課綱十分容易,是一題簡易的送分題。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三上第三篇第二章生產與投資

(C)28.哈比國為解決都市交通壅塞的問題,計畫推行「私人車輛進城需加收道路使用費」的措施。上述政府的作法,主要是以下列哪一種觀點尋求解決對策?(A)刺激生產  (B)減少利潤  (C)降低需求量  (D)增加供給量

答  案:(C)

科目屬性:公民

能力指標:3-4-1、7-3-2

試題解析:本題考「以價制量」與今年第14題考相同的課綱,過去基測(96二38)考過透過價格控制需求數量。價格提高,需求量自然降低。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三上第三篇第一章選擇與消費

(B)29.選舉權的行使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礎,但相關法律都會對合格選民的條件加以限制。我國為防止有些選民為了候選人而遷移戶籍,卻未實際居住於戶籍地的現象,目前採行下列哪一種規定來避免這種情況?(A)一定要達到二十歲的法定年齡 (B)戶籍設立符合法定期間的要求(C)投票前必須先經過登記的手續 (D)具有本國出生證明的合格公民

答  案:(B)

科目屬性:公民

能力指標:6-4-5

試題解析:本題考選舉的條件有居住時間的限制為首次命題。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二上第三篇第六章選舉與政治參與

(A)30.「社區總體營造」旨在強調居民對於社區文化的主動參與和認同,透過他們自發性的具體行動,建立居民的社區意識。根據上述內容判斷,下列何者最不可能屬於社區總體營造的項目?(A)推動政府組織再造   (B)開發地方觀光產業(C)編寫鄉土文史教材   (D)舉辦國際文化交流

答  案:(A)

科目屬性:公民

能力指標:3-4-3

試題解析:社區總體營造過去考過兩次類似題(96一27)(97二14),本題選項(A)政府組織再造是在提高行政效率,與社區無涉。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一上第三篇第六章營造新社區

(C)31.為共同改善社會治安,行政院指示各部會依其職權提出相關計畫,如內政部的「詐騙防治宣導」、教育部的「加強法治教育與減少校園犯罪」、海巡署的「嚴防槍械毒品走私」等。上述指示最能說明下列何種意涵?(A)逮捕罪犯是各部會首要工作  (B)治安工作權責僅在中央政府(C)解決治安問題須跨部會整合  (D)嚴刑重罰以樹立政府的威信

答  案:(C)

科目屬性:公民

能力指標:8-4-6

試題解析:本題考社會問題的解決,需跨部會合作。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三下第三篇第二章科技發展

(B)32.圖(十)是甲、乙兩國都市人口和鄉村人口占全國人口比例的統計圖。圖中顯示三十年後,甲、乙兩國的都市化程度有何改變?(A)僅甲國提高    (B)僅乙國提高(C)甲、乙兩國皆提高 (D)甲、乙兩國皆未提高

答  案:(B)

科目屬性:地理

能力指標:1-4-5

試題解析:都市化程度過去考過三次(93二21)(90二16)(96二31)。之前多為圖表題,都市化的程度={都市人數/全國人數(都市人數+鄉村人數)}×100%。甲的都市化程度由(20/80)× 100%到(60/240)× 100%;乙的都市化程度由20%到30%,所以此題選乙國的都市化程度有增加。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一下第一篇第四章聚落與城鄉

(C)33.「這裡人煙稀少,其中一個原因是盧安瓦河一年一度的氾濫。每年10月之後的雨季期間,黑壓壓的雷雨雲開始聚積,滂沱大雨如急流般從天而降,洗去草與樹上的塵埃;暴漲的河水會重新改變土地的面貌,野生動物也隨著乾溼季節的更替而遷移。」上文所述的地區,最可能是位於下列何種氣候分區?(A)北半球熱帶季風氣候  (B)北半球溫帶沙漠氣候(C)南半球熱帶莽原氣候  (D)南半球地中海型氣候

答  案:(C)

科目屬性:地理

能力指標:1-4-2

試題解析:莽原氣候國中基測首次命題,大學學測(97一07)考過夏雨冬乾的氣候型態。南半球十月熱帶氣候的氣溫漸漸變熱,雨季也開始,熱莽為夏雨冬乾且乾溼分明。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三下第一篇第二章非洲

(B)34.圖(十一)是中國某項環境問題形成過程的示意圖,此問題對於當地農業耕作十分不利。圖中鹽分的移動與下列哪一種人為活動作用最有關係?(A)過度放放  (B)不當灌溉(C)大量施肥  (D)圍湖造田

答  案:(B)

科目屬性:地理

能力指標:1-4-2、9-4-5

試題解析:鹽鹼化過去考過兩次(91一31)(93二46)。鹽鹼化的步驟:(1)灌溉過度。(2)蒸發旺盛。所以此題選(B)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二上第一篇第六章資源與環境問題

(C)35.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陸續發生柏林危機、韓戰、越戰、古巴危機等國際衝突,這些衝突發生的共同背景為何?(A)亞、歐對抗  (B)蘇聯的解體  (C)美、蘇冷戰  (D)第三世界瓦解

答  案:(C)

科目屬性:歷史

能力指標:9-4-1

試題解析:韓戰過去考過兩次(92一26)(96一09),越戰大學指定考試考過一次(95一15)。柏林危機、古巴危機皆未命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共產主義採用共產擴張政策,代表勞方一路罷工,資本主義世界以美國為首,採取圍堵政策,1948柏林危機、1950至1953韓戰、1954至1975越戰、1962古巴危機,皆是兩強對立的代理戰爭。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三下第二篇第四章當代世界

(B)36.宋太祖建國後,以強幹弱枝為基本國策,一方面集權中央,一方面削弱地方的財政與兵力。他採用這項政策的主要原因為何?(A)受唐代科舉制度的影響  (B)欲改正軍人干政的惡習(C)因邊族貧弱而國防無憂  (D)盼終止外戚專權的弊病

答  案:(B)

科目屬性:歷史

能力指標:2-4-2

試題解析:強幹弱枝考過兩次(93一53)(95二36)都是在解決唐末藩鎮割據的問題。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二上第二篇第三章宋元政治

(A)37.歐洲的英國、法國、西班牙及義大利,今日是各有不同文化、獨立自主的國家。但在歷史上,這些國家曾同在下列哪一帝國的統治之下?(A)羅馬帝國     (B)拜占庭帝國(C)亞歷山大帝國   (D)鄂圖曼土耳其帝國

答  案:(A)

科目屬性:歷史

能力指標:2-4-3

試題解析:本題考羅馬帝國建於公元前27年,其領土環繞整個地中海,故今日的英、法、西、義皆曾被其統治過。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三上第二篇第二章希臘與羅馬文明

(A)38.某鄉因位處水資源保護區而受到開發的限制,但鄉民大多希望規畫中的快速道路能經過該鄉,以利當地的觀光發展。若為達成上述目的,鄉民依法可以採取下列哪一種途徑為地方爭取權益?(A)向行政院連署請願   (B)向交通部提出訴願(C)向行政法院提出訴訟  (D)請總統舉辦公民投票

答  案:(A)

科目屬性:公民

能力指標:6-4-4

試題解析:請願過去考過兩次(90二58)(95一31)。請願是指陳述願望、訴願是指行政救濟、訴訟是指司法救濟、公民投票是參政權。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二下第四篇第二章人民的權利與義務

(A)39.一群老人家在大樹下乘涼,談論起自己最近遭遇的事情。若僅依他們所敘述的狀況,按照我國法律的規定判斷,下列何者可由檢察官代為達成其爭取權益的目的?

(A)阿玉:「我接到恐嚇電話,被詐騙了10萬元。」

(B)阿秀:「我不堪丈夫一再外遇,打算訴請離婚。」

(C)阿添:「我借給好友一筆錢,他卻未依照約定付利息。」

(D)阿福:「我收到一張與我車籍資料不符的交通違規告發單。」

答  案:(A)

科目屬性:公民

能力指標:6-4-3

試題解析:本題與(91二29)類似,只有犯罪行為才會觸犯刑法,由檢察官提起公訴。本題恐嚇是犯罪行為。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二下第四篇第五章權利救濟

(B)40.福華社區考慮在社區內設置監視錄影系統,此一作法可能有助於維護社區治安,但卻也引發侵犯個人隱私的疑慮。對社區居民而言,這種維護安全或是保障隱私的選擇,隱含經濟學中的何種概念?(A)外部效果  (B)機會成本  (C)比較利益原理(則)  (D)負擔能力原則

答  案:(B)

科目屬性:公民

能力指標:3-4-1、7-3-2

試題解析:機會成本過去考過十一次(92一59)(93二57)(94一27)(92二57)(92二57)(92二41)(95一32)(95一44)(94二19)(90二55)(91二43)。有選擇就必須付出代價,就是屬於經濟學中的機會成本概念。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三上第三篇第一章選擇與消費

(D)41.1970年代,政治為防止肝炎的傳染,大力推廣民眾在外用餐時使用免洗餐具;時至今日,政府為減少汙染而立法強制禁用塑膠類免洗餐具。由上述看待免洗餐具的態度改變,最能反映出下列哪一種意涵?(A)飲食餐具講究精緻又美觀  (B)經濟衰退須減少資源浪費(C)醫療體系完善可確保健康  (D)環境保育觀念逐漸受重視

答  案:(D)

科目屬性:公民

能力指標:4-4-1、9-4-5、9-4-7

試題解析:環保過去考過一次(93一12),該題考汙染防治工作。本題考禁用免洗餐具以減少汙染,這是一種環境保育的觀念。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三下第三篇第四章建立和諧的世界

(C)42.圖(十二)是小杉為解決全球暖化問題所提出的部分行動方案,其中何者最無助於改善此問題?(A)甲  (B)乙  (C)丙  (D)丁

答  案:(C)

科目屬性:公民

能力指標:4-4-4、9-4-5、9-4-7

試題解析:暖化考過三次(94二30)(96二01)(94一16),二氧化碳的上升是暖化的最大原因。甲方案可減少二氧化碳的過度排放;乙方案使用太陽能,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丁方案減少森林的砍伐,增加光合作用,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丙方案無助改善此問題。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三下第三篇第四章建立和諧的世界

(C)43.臺灣的大眾文化受歐 美、日本影響甚鉅,但地方特色文化也逐漸興起,藉由重新包裝和改造等途徑,使傳統的茶藝、歌仔戲與布袋戲等均得以再度成為流行風潮。下列何者最足以解釋上述現象?(A)全球化促使文化發展趨向單一化  (B)跨國企業影響各地休閒生活型態(C)全球文化與本土文化的共存融合  (D)臺灣傳統文化成為全球主流文化

答  案:(C)

科目屬性:公民

能力指標:9-4-2、9-4-3

試題解析:全球文化與本土文化過去基測(96一26)考過,先認同本國文化,才不會迷失在外來文化中。本題則是考全球文化與本土文化的共存融合。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三下第三篇第一章多元文化

(B)44.表(一)為2005年與2008年初臺灣四家航空公司臺北-高雄航線機票價格的變化情形。下列何者最可能為造成該航線機票價格變動的原因?(A)國際油價上漲    (B)高速鐵路通車(C)環島鐵路興建完成  (D)來臺旅遊人次增加

表(一)

航空公司

2005年

2008年初

2,021元

1,200元

1,900元

1,190元

2,020元

停飛

1,920元

1,200元

答  案:(B)

科目屬性:地理

能力指標:1-4-6

試題解析:高速鐵路國中基測大學學測從未命題,僅大學指定考試(96一09)考過一次,高鐵會形成臺灣一日生活圈,民眾搭乘高鐵勢必減緩搭機的頻率。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一下第一篇第五章交通

(D)45.清朝統治時期,臺灣興築許多大規模的水圳,如鳳山 曹公圳、彰化 八堡圳、臺北 瑠公圳等。當時修築水圳的主要原因為何?(A)地層下陷嚴重,舊有河川枯竭  (B)土地不當開發,水源遭受汙染(C)工業用水不足,提供穩定水源  (D)擴大灌溉面積,增加農業產量

答  案:(D)

科目屬性:歷史

能力指標:2-4-1

試題解析:過去考過嘉南大圳(93一37)這是日本時代的南臺灣水利工程。本題考清朝統治時期的水利工程。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一上第二篇第三章移民新故鄉

(C)46.「區域統合」的觀念雖出現於當代,但在過去歷史中,亦曾出現過類似性質的結合。下列何者即為最好的例證?(A)宋代:澶淵之盟    (B)美國:門羅宣言(C)普魯士:關稅同盟   (D)清末:門戶開放政策

答  案:(C)

科目屬性:歷史

能力指標:2-4-3、2-4-5

試題解析:普魯士的關稅同盟(92二24)考過一次,與本題相當類似。該年是考關稅同盟達成政治整合,本題是考普魯士與日耳曼地區的區域統合。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三下第二篇第四章當代世界

(A)47.表(二)是我國人口統計的部分摘要,根據表中內容判斷,民國80年至90年間,我國人口發展最可能呈現出下列哪一項現象?(A)人口成長逐漸趨緩   (B)平均結婚年齡漸降(C)未婚人口比例增加   (D)生育子女個數增加

表(二)

民國(年)

總人口(千人)

人口成長率(‰)

當年結婚對數(千對)

總生育率(人)

80

20557

10.0

165

1.7

82

21,471

7.9

167

1.8

90

22,339

5.6

170

1.4

答  案:(A)

科目屬性:地理

能力指標:1-4-4

試題解析:本題與國中基測(92二20)類似,同樣考人口成長率。此題由人口成長率及總生育率兩者皆下降來判斷即可。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一下第一篇第一章人口

(C)48.十七世紀中葉,鄭成功決定以臺灣作為反清復明的基地。當時鄭成功率領部隊登陸臺灣本島,所看到海岸景觀的類型與下列何者最相似?

(A)  (B)(C)  (D)答  案:(C)

科目屬性:地理

能力指標:1-4-2

試題解析:大學指定考試(96一36)考荷蘭人在臺灣的沙岸築城,荷蘭人從南臺灣登入距離最短,但因南臺灣為珊瑚礁地形,故須從臺南沙岸登入。此題敘述鄭成功登入臺灣本島,登入點為臺南,海岸類型為沙岸,故選(C)。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一上第一篇第三章海岸與島嶼

(A)49.表(三)是流行於十九世紀的社會經濟學說,其中哪一學說屬於「自由主義」的經濟觀點?

(A)甲   (B)乙   (C)丙   (D)丁

表(三)

學說

主張

經濟活動受自然法則的支配,政府不應干預,干涉最少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

為確保從海外市場獲得利潤,政府必須積極掌握對海外地區的貿易控制權。

廢除私有財產,將重要財產如土地、礦產、機器等,改為社會全體所共有。

限制外國商品的輸入,致力於發展國內工商業,反對國際的貿易往來。

答  案:(A)

科目屬性:歷史

能力指標:2-4-3

試題解析:經濟的自由主義源自亞當斯密(1763AD發表國富論),國中基測為首次命題,大學學測(91一75)考過一次亞當斯密的自由放任政策,主張干涉最少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1929經濟大恐慌,1933美國實施新政改採凱因斯理論。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三上第二篇第五章歐洲思想革命與政治演變

(B)50.有一個調查團曾發表如下的報告:「我們不認為日本所採取的行動,是一種合法的自衛手段。……當地統治者名義上是滿洲人,實權卻操之於日本官吏及顧問手中,在當地華人心目中,統治者純粹是日人的工具而已……。」這個調查團應隸屬於下列哪一組織?(A)聯合國  (B)國際聯盟  (C)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D)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答  案:(B)

科目屬性:歷史

能力指標:2-4-3、2-4-4

試題解析:國中基測考過聯合國(96一45)的成立,國際聯盟國中基測從未考過,大學學測也未考過,僅大學指定考試(92一19)考過一次。國際聯盟成立的目的是為了避免牽一髮而動全身。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三下第二篇第二章新帝國主義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D)51.若某項食品售價為100元,圖(十三)顯示該項食品定價來源的分配情形,根據圖示內容判斷,下列何種作法最能夠大幅降低售價?(A)注重環保簡化包裝 (B)政府降低營業稅率(C)產地直銷聯合配送 (D)加工製造成本減半

答  案:(D)

科目屬性:公民

能力指標:7-4-4

試題解析:利潤等於售價減成本,本題與基測(95二27)類似。由圖中加工費用所占成本最高,故減少加工製造成本方能大幅降低售價。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三上第三篇第二章生產與投資

(D)52.「地動儀」是中國古代用來觀測地震的儀器,其上有八條含著銅球的龍,龍頭分別朝著八方位,哪個方向發生地震,該方向的銅球就會從龍嘴掉落至下方銅蟾蜍的口中。如果將地動儀設置於河南 洛陽,當西南方銅球掉落,則它所感應到發生地震的城市可是下列何者?(A)上海  (B)北京  (C)武漢  (D)重慶

答  案:(D)

科目屬性:地理

能力指標:1-4-1

試題解析:本題考方向與大學學測(96一19)類似,該題考華北的汙染物吹向四川雲貴是屬於冷高壓向外吹送的反氣旋。上海在洛陽的東南方、北京在洛陽的東北方、武漢在洛陽的南方、重慶在洛陽的西南方。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二上第一篇第一章疆域與行政區

(C)53.表(四)是四個內閣制國家的政黨政治運作情形,依據表中資料推斷,哪一個國家的政府最可能採行聯合政府的型態?

(A)甲  (B)乙  (C)丙  (D)丁

表(四)

國家

政黨數

國會席次比例

說明

2

A黨98%、B黨2%

A黨長期執政

6

C黨55%、D黨45%

C黨與D黨輪流執政

108

E黨30%、F黨28%、G黨27%、H黨15%

無一政黨過半

12

I黨85%、J黨9%、其他6%

I黨長期執政

答  案:(C)

科目屬性:公民

能力指標:6-4-5

試題解析:國中基測從未考過聯合政府,本題與大學學測(98一21)極為類似,當無任何一個政黨過半時,即須組聯合內閣。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二上第三篇第五章政黨與利益團體

(B)54.圖(十四)、圖(十五)是筱方暑假去某外島旅遊,在當地景點拍攝的照片。由照片內容推測,她應是去圖(十六)中哪一地點?(A)甲  (B)乙  (C)丙  (D)丁

答  案:(B)

科目屬性:地理、歷史

能力指標:2-4-4

試題解析:本題與(94二02)類似,該年是考金門炮戰(823戰役)91年考島嶼的位置。此圖(十四)與圖(十五)場景為金門,故選乙;甲為馬祖、丙為澎湖、丁為綠島。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1.一上第一篇第一章地理位置與行政區2.二下第三篇第六章共產中國與兩岸關係

(A)55.因為故鄉的文化與中國相近,阿水來到臺灣擔任看護的工作,適應相當良好。由於她聰明勤勞,很快學會中文,再加上故鄉過去的被殖民經驗,使得她還會說一些法文,她的雇主對她相當滿意,把她當作女兒般疼愛。阿水的故鄉可能位於圖(十七)中的何處?(A)甲  (B)乙  (C)丙  (D)丁

答  案:(A)

科目屬性:歷史、地理

能力指標:1-4-3、9-4-2

試題解析:(92一36)考過一次越南在三角洲平原適合種稻,大學指定考試(95一15)考過一次越戰。中南半島的國家曾被法國殖民的有三國:越南、柬埔寨、寮國,此題甲為越南。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1.三下第二篇第二章新帝國主義與第一次世界大戰2.二下第二篇第二章東南亞

二、題組:

(56~63題)

閱讀下列選文,回答第56至58題:

熱巧克力是受大眾喜愛的飲料,它濃郁的口感與香氣,易使人產生幸福的感覺。巧克力的原料──「可可」,屬於熱帶栽培業作物,在原產地被印第

(地)安人以粥的形式或添加辣椒、香草等調味料的冷飲形式飲用,在當地亦被視為重要貨幣。後來,西班牙人將它傳入歐洲,發展出添加糖和牛奶的飲料形式,再演變成塊狀巧克力,廣受歐洲人歡迎。為增加產量,西班牙人曾派遣商船航行到非洲,以衣物等民生製品交換、誘騙當地黑人上船,將他們運送到種植可可的農園工作,這些商船再將農園產品運回歐洲母國販售。

(D)56.文中所提原料傳入歐洲的過程,與下列哪一歷史背景最有關係?(A)蒙古西征  (B)十字軍東征  (C)法國大革命  (D)地理大發現

答  案:(D)

科目屬性:歷史

能力指標:2-4-3、2-4-5

試題解析:本題與基測(90一10)西班牙人發現美洲最為類似,因該次是人類史上第一次有目的橫渡大西洋成功,故稱為地理大發現。最早有殖民地的為地理大發現時期。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三上第二篇第四章近世歐洲的崛起

(D)57.文中提到的原料,依其生長條件判斷,最可能分布於下列哪一幅標示的區域中?

(A) (B)

(C)  (D)答  案:(D)

科目屬性:地理

能力指標:1-4-2

試題解析:基測(97二31)考過熱帶栽培業分布的區域,本圖只是將文字的考法改為地圖的考法。可可為熱帶栽培業,分布在熱帶地區為低緯度地區,故此題為(D)。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三下第一篇第一章中南美洲、第二章非洲

(A)58.上文提及運送黑人到可可園工作,然後將可可運回歐洲母圖販售,此種運作方式屬於下列何者?(A)殖民經濟  (B)專業分工  (C)莊園經濟  (D)公有共享答  案:(A)

科目屬性:地理

能力指標:1-4-2、9-4-2

試題解析:(91二49)地理大發現為舊帝國主義時期,帝國透過航海技術在歐亞非等落後地區建立殖民經濟。殖民地式經濟,為掠奪被殖民國原料將產品運回母國販售。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三下第一篇第一章中南美洲

閱讀下列選文,回答第59至61題:

  校內舉辦「認識美國」的展覽活動,小亞經過走廊時看到一幅海報,海報上的插圖如圖(十八)所示,插圖下方有一串文字:歐洲人到達之後,由於土地的開墾,使圖中黑點所代表的地理景觀不斷地減少。

(D)59.該幅海報上用來呈現美國地理景觀變遷的地圖,是一種常用的地圖形式。下列何者最可能使用此種形式來加以呈現?(A)中國地圖  (B)美國行政區圖  (C)非洲氣候分布圖  (D)臺灣人口分布圖答  案:(D)

科目屬性:地理

能力指標:1-4-4

試題解析:基測(94二03)考過人口分布的點子圖。黑點為點子圖,點子的疏密用來代表人口分布多寡。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一下第一篇第一章人口

(C)60.圖中黑點分布的變化應是指何種地理景觀的變遷?(A)小麥種植區  (B)棉花種植區  (C)原始森林區  (D)聚落分布區

答  案:(C)

科目屬性:地理

能力指標:1-4-2

試題解析:國中基測美國過去總共考過兩次(95一20)(96二16),此兩題皆是考美國西南部的乾燥氣候,美國的東部及西北部受暖流影響為溼潤氣候。從1620年的圖,可知美國東岸多為森林茂密,圖中為乾燥氣候較無黑點,故森林稀疏。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三上第一篇第六章北美洲

(A)61.由圖中地理景觀的變遷中,歐洲移民在上述地區的開發方向主要為下列何者?(A)由東部到西部 (B)由西北到東南 (C)由內陸向沿海 (D)由低緯到高緯

答  案:(A)

科目屬性:地理

能力指標:1-4-2

試題解析:(90二23)考英國在北美的十三個殖民地,英國西向橫渡大西洋,在北美洲建立殖民地。原始林的景觀深色部分由東到西漸少,代表移民由東向西移動,造成原始林的分布由東到西漸減。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三上第一篇第六章北美洲

閱讀下列選文,回答第62至63題:

現代民主政治的精神之一是人人都能享有平等的權利,但女性獲得選舉權僅是近代的事情而已。在歷史上,政府常以性別、種族或經濟能力等理由,來限制選舉權的行使。例如1935年,臺灣在日治時期首次舉辦的第一屆市議會及街庄協議會選舉,女性就不具有投票資格。而最早給予女性選舉權的國家是紐西蘭,至於我國女性的選舉權,則是直到民國建立多年後,才首次由政府以「明文規定」加以保障。

(B)62.文中提及1935年所舉辦的選舉,最可能具有下列哪一種象徵意涵?(A)三權分立  (B)地方自治  (C)政治平等  (D)政黨輪替

答  案:(B)

科目屬性:公民

能力指標:6-4-5

試題解析:國中基測及大學學測從未考過1935年臺灣史上第一次地方民意代表第一次民選,本題與大學指定考試(95一04)類似,考第一次由臺灣人選舉地方民意代表的地方自治活動。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二上第三篇第四章地方政府

(B)63.上文所述的「明文規定」,指的是下列何者的規定?(A)《公民投票法》   (B)《中華民國憲法》(C)《性別工作平等法》 (D)《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

答  案:(B)

科目屬性:公民

能力指標:3-4-5、6-4-4

試題解析:(90一16)男女平等權規定在憲法條文,本題考民國35年立憲是中國第一次在憲法中明文規定男女平等。

對應教材:翰林版國中社會二下第四篇第二章人民的權利與義務

伸出您的援手

……在這裡,有兒童在垃圾堆裡拾荒;從印度到印尼沿海地區,有數億孩童居住在貧窮環境中……所以您的一元捐款,就是這些兒童生存的一線希望。

(實邊:充實、開發邊遠地區。

(靜浦文化:分布於臺灣東部的史前文化。

(《性別工作平等法》:《兩性工作平等法》修正後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