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生活智慧 传统文化精髓 -...

1
厚重宋韵 雍容文明 己亥年七月十四 责编:张德卿 版式:李雯 校对:任家萍 2019年8月14日 星期三 槐花黄满枝 10版 古人生活智慧 古人生活智慧 传统文 传统文 化精髓 化精髓 由古都开封的餐具卧具文化谈中华生活文明的古今 由古都开封的餐具卧具文化谈中华生活文明的古今 汴浚 制图:李雯 (接 上 期) 在我国考古发掘工作中,关于碗的 文物发现特别是远古时代石碗的发现 尤 为 引 人 注 目 。 1985 年 ,吉 林 大 学 边 疆考古研究中心拒马河考古队在河北 省易县的考古调查中,第一次在北福 地遗址发现有明确出土层位和共有关 系的石碗。出土的石碗分敞口和剑口 两种,材质为细粒闪长岩质料,碗系平 沿、浅弧腹,内壁打磨光滑,器面有清 晰的琢痕。出土的石碗有口径22厘 米、高 6.4 厘米和口径 24 厘米、高 4.4 厘 米两种,皆是灰色,有10个以上。碳十 四 测 定 数 据 可 达 8000 年 以 上 ,甚 至 14000年前后。这可算我国考古发掘获 得的较早的原型石碗。 1978 年 ,在 浙 江 省 文 物 考 古 研 究 所主持下,对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 址又进行了考古发掘,其中出土了一 只木碗。木碗由一整块木头挖成,由 朱漆髹漆加工,风格古朴、形态细腻, 让人感叹。此文物现存于浙江省博物 馆 。 1938 年 ,我 国 著 名 考 古 学 家 纪 薄 泰等人到青海省南部巴颜喀喇山地区 进行考古调查,在一个山洞里共挖出 716个石盘,盘子皆为唱片大小,花岗 岩材质,这是发现的历史最早的石 盘。不过据说后来这些石盘样品送到 当时的苏联去化验,苏联专家发现它 们极不正常,怀疑不是地球物质,似 为天外飞来之盘。 话转正题,我们探索碗与盘的起 源和文化传统会别有意义。 碗与盘的文化,除了其自身的起 源与进化,还涉及中华民族许多引以 为豪的文明与文化的历史成果。从 物 质 技 术 方 面 ,碗 与 盘 有 石 质、木 质、 陶质、青铜质和铁质、瓷质、银质、金 质、搪瓷质等。这其中的陶瓷文化尤 为精彩绝伦,我们的国粹由碗与盘所 表现出来的釉色、图案、纹饰、质地、 窑变都十分突出。像北京故宫博物 院收藏的隋代淮南窑黄釉高足盘、唐 代邢窑白釉葵口碗、宋代景德镇窑刻 花婴戏纹碗、元代蓝釉白龙纹盘、清 代彩雉牡丹纹碗等都是国宝级文 物 。 据《开 封 市 志(第 六 册)》第 六 章 《珍藏文物》记载,开封博物馆也珍藏 有不少宝贵的碗盘,像玫瑰紫钧瓷碗 (由登封市民申国有捐献,系宋代钧 瓷碗,色彩艳丽,晶莹透亮)、永乐暗 花 瓷 碗( 由 北 京 故 宫 博 物 院 在 1980 年 11月拨交开封博物馆,系明代永乐年 间的瓷碗,深腹、圈足,胎质纯净洁 白,内外满饰暗花)、宣德青花瓷盘 (由 市 文 物 商 店 在 1966 年 收 购 ,系 明 代宣德年间的瓷盘,口径33.6厘米, 内壁饰连菊、牡丹等13朵花卉,此盘 形制大,是宣德瓷器中的精品)、弘治 款 黄 釉 盘(1980 年 由 北 京 故 宫 博 物 院 拨交,系明代江西景德镇官窑的贡 品,盘子黄釉色彩淡泊而娇艳,盘底 有青色双行款识“大明弘治年制”)。 陶瓷不仅仅是一个文化载体,更是一 个当时社会的历史见证,陶瓷碗盘更 让人真切认识到历史的长河中饮食 文化的古今变化。 碗与盘的文化,还直接表现出二 者作为食品容器,让人所感受到的五 谷 杂 粮、蔬 菜 果 品、肉 类 水 产、调 味 佐 料之美味。更让人了解我们的祖先从 茹毛饮血、生吞活食的饮食蒙昧期始, 经历了取火、狩猎、农业耕种、牧业放 养、制作熟食……一直到锅碗瓢勺的 出现。碗与盘让中国人形成了五谷为 养、五 果 为 助、五 畜 为 益、五 菜 为 充 的 饮食理念。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发明 陶甑之后,我们的先人开始蒸谷为饭、 烹谷为粥,饭碗才算有了真正的用武 之 地 。 炒 锅 的 广 泛 应 用 使 五 菜 蔬(一 是韭,即韭菜又名起阳草;二是 薤,也 叫小蒜、小根菜;三是葵,是古人常吃 的一种蔬菜,葵的种类很多,虽然味道 不错但因性寒且滑,古人将其淘汰,不 再入菜;四是葱,是古今皆为人爱的一 样菜,味道虽然辛辣但算平和;五是 藿,古人说的藿就是豆叶子,现在除了 少数农村地区还有人把豆苗嫩叶当作 野菜吃,称为藿菜,已很少有人问津) 更有味道。其实古代这五菜只是蔬菜 的几位“祖先”,后来,茎叶类蔬菜菠 菜、白菜、芹菜、生菜等,根茎类蔬菜土 豆、萝卜、莲藕等,果实类蔬菜茄子、辣 椒、瓜类等,海藻菌类菜品海带、木耳、 香菇等充斥市场,加上肉类和鱼虾,菜 盘总算派上了专门的用场。用碗吃 饭、用盘吃菜,大千世界,这小小的盘 碗,还真是关联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 的传承。 先来说说碗。碗的含义从古至今早 已因饭碗而延伸为人的职业、生机、前 途,说端着铁饭碗,那是计划经济体制时 期,大家都吃大锅饭,缺少竞争,谁也不 用担心没有饭吃。你如果参加工作,进 入一个好单位收入可观,亲戚朋友常会 你捧上金饭碗。老板对手下员工不满 意,常用踢了你的饭碗相警告。孟元老 在《东 京 梦 华 录》卷 之 四《食 店》一 节 中 有一段关于碗的描述十分精彩:“须臾, 行菜者左手杈三碗,右臂自手至肩驮叠 二十碗,散下尽合各人呼索,不容差错。 一有差错,坐客白之主人,必加叱骂,或 罚工价,甚至逐之。”能肩叠 20 个碗的送 饭者,出了差错也会被店老板踢了饭 碗。一碗水端平,是中国社会自古至今 为官、为人、为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准 则。 不为私情、不为私利,无论脚下如 何颠簸,无论周围如何诡谲,双手端的 碗内的水一滴也不能洒。一碗水端平, 是自古至今中国人道德修养的一个形象 化的标准,也是碗文化的非物质形态宝 贵精神遗产。 再来说说盘。盘的含义虽然不像 碗有引申内容,但东西方用碗用盘的 侧重不同,因碗的半封闭性,人类社 会学家把爱用碗的中国人判定为更倾 向于保守和包容;因盘的开放性,把 爱用盘的西方人判定为更倾向于开放 和冒险。其实中国的盘文化更富有文 明的传承。一首千百年来在中华大地 上传诵的唐诗《悯农》:“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 苦。”这是一首中国人几乎妇孺皆知、 最具正能量的唐诗,也是盘中文化的 奇葩。 无须论证,在衣食无忧、物资 较为丰富的今天,节约一粒米、一滴 水、一度电仍很重要。长辈教育我 们,从小就要吃净碗里的最后一粒 米,注意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德。只有懂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知道劳动的艰辛,才能成为一个有完 整人格的人。2013年由公众自动发起 的“净盘行动”,也称“光盘行动”,在 全国各地迅速兴起,反对浪费、提倡 节俭,是“光盘行动”的主旨,是对大 吃大喝等不正之风的强烈抨击。我市 各界也立即行动起来,各大酒店是 “光盘行动”的主战场,像名气很大的 一家餐厅,从其老板、国家级烹调技 师姚璐到跑堂的服务人员,都帮顾客 认识“光盘行动”的意义:一是点菜时 就帮客人参谋,不多要,够吃就好,以 免剩下;二是如果吃不完,主动帮客 人打包,以免浪费。珍惜盘中餐、不 丢碗中米,沉思这一日三餐都离不开 的碗与盘,觉得我们的先人仿佛行走 在现代社会。越是常见的东西,人们 越是不容易了解它们的博大精深,碗 与盘在中国的古今餐具中确实有着丰 富的历史文化和演化轨迹。 人的一生,生于床、睡于床、爱于 床、死于床。人与床为伴,最少度过你 三分之一的生命。但是床的历史要比 席的历史晚很多。席是人类普通生活 的常用品,是古人类伟大创造力的体 现,是古文明的早期智慧结晶。无论 是文献史料记载,还是考古发掘记录, 都证明席在先而床在后。 先说文献史料记载。席最早的记 载可以在《尚书》中找到。《尚书·顾命》 记有“牖间南向,敷重篾席”。篾是薄 竹片,篾席就是用篾编的席子。《尚书》 成书于公元前5世纪,我国最早的一部 历史文献汇编,它的记载应是席的最 早 记 录 。 而 床 最 早 的 文 献 史 料 是《诗 经》,在《小 雅·斯 干》中 有“ 乃 生 男 子 , 载寝之床”,虽然《诗经》是我国历史上 伟大的诗歌总集,但成书时间要比《尚 书》晚 得 多 。 再 说 考 古 发 掘 记 录。 2016 年 ,中 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张建 平团队分析了浙江田螺山考古遗址发 掘出土的芦苇席残片。研究人员测年 代显示,田螺山出土的这块垫状物是 片芦苇编织而成的席子,距今已有 6654年的历史。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 掘出土的一张三栏床,经鉴定属于东 周早期的床,按公元前770年计,只有 2789 年 的 历 史 。 自古以来,远古的 祖先 平地挖坑垒 灶、平地做饭进食,故席地而坐成为生活 习性。 草席、苇席、蒲、秸席、茅席、麻 席、藤席、竹席和牛皮席等,因不同时 期、不 同 地 区、不 同 场合 、不同人物使 用,先人都会十分讲究。席子要铺在室 堂的正中,席子四边要与室边平行。出 于风俗和礼仪,人坐在席上的位置、入席 的 先 后 都 有 规 矩 。 如《礼 记·曲 礼》中 要 求“为人子者……坐不中席”。该书是我 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20 卷 49 篇。《曲礼》篇主要是讲言语、饮食、 洒扫、应对、进退之法,包括吉凶宾军嘉 五礼的内容。 随着 社会的发展,各种会 议和宴会酒席,主席、出席、列席、缺席 和退席,都有明确的礼仪和规范。席文 化呈现从物化到礼化的上升,再也不是 一张席子的编织问题。 开封人在室内摆床有讲究:1.床不 能正对门窗。2.床底不要堆放杂物。 3.床不能放在横梁之下。4.在床上睡 宜南北躺不宜东西睡。5.床不可对着 镜子。6.床斗柜应稍高于床。7.床头 要尽量靠墙。8.床的周围不要放养任 何动植物。 床文化的发展是中华卧具文化中 十分精彩的篇章,从远古的石床到东 汉的胡床,到唐宋的低脚床、休息和 待客的榻,到后来的罗汉床、架子床, 都是智慧和匠心的结晶。 文明一定趋同,文化必然多彩。 从古都开封的餐具和卧具文化,到中 华民族的生活文明,充满着时代的春 秋感和对故乡汴京永存的乡愁。 (完)

Upload: others

Post on 09-Oct-2020

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古人生活智慧 传统文化精髓 - kfrb.kf.cnkfrb.kf.cn/tplimg/1/2019-08/14/09/2019081409_pdf.pdf · 碳十 四测定数据可达 8000 年以上 ,甚至 14000 年前后。这可算我国考古发掘获

厚重宋韵雍容文明

己亥年七月十四

责编:张德卿 版式:李雯 校对:任家萍

2019年8月14日

星期三

9槐花黄满枝

——10版

古人生活智慧古人生活智慧 传统文传统文化精髓化精髓——由古都开封的餐具卧具文化谈中华生活文明的古今由古都开封的餐具卧具文化谈中华生活文明的古今

汴浚

制图:李雯

(接 上 期)

在 我 国 考 古 发 掘 工 作 中 ,关 于 碗 的文 物 发 现 特 别 是 远 古 时 代 石 碗 的 发 现尤 为 引 人 注 目 。 1985 年 ,吉 林 大 学 边疆 考 古 研 究 中 心 拒 马 河 考 古 队 在 河 北省 易 县 的 考 古 调 查 中 ,第 一 次 在 北 福地 遗 址 发 现 有 明 确 出 土 层 位 和 共 有 关系 的 石 碗 。 出 土 的 石 碗 分 敞 口 和 剑 口两 种 ,材 质 为 细 粒 闪 长 岩 质 料 ,碗 系 平沿 、浅 弧 腹 ,内 壁 打 磨 光 滑 ,器 面 有 清晰 的 琢 痕 。 出 土 的 石 碗 有 口 径 22 厘米 、高 6.4 厘 米 和 口 径 24 厘 米 、高 4.4 厘米 两 种 ,皆 是 灰 色 ,有 10 个 以 上 。 碳 十四 测 定 数 据 可 达 8000 年 以 上 ,甚 至14000 年 前 后 。 这 可 算 我 国 考 古 发 掘 获得 的 较 早 的 原 型 石 碗 。

1978 年 ,在 浙 江 省 文 物 考 古 研 究所 主 持 下 ,对 浙 江 余 姚 河 姆 渡 文 化 遗址 又 进 行 了 考 古 发 掘 ,其 中 出 土 了 一只 木 碗 。 木 碗 由 一 整 块 木 头 挖 成 ,由朱 漆 髹 漆 加 工 ,风 格 古 朴 、形 态 细 腻 ,让 人 感 叹 。 此 文 物 现 存 于 浙 江 省 博 物馆 。 1938 年 ,我 国 著 名 考 古 学 家 纪 薄泰 等 人 到 青 海 省 南 部 巴 颜 喀 喇 山 地 区进 行 考 古 调 查 ,在 一 个 山 洞 里 共 挖 出716 个 石 盘 ,盘 子 皆 为 唱 片 大 小 ,花 岗岩 材 质 ,这 是 发 现 的 历 史 最 早 的 石盘 。 不 过 据 说 后 来 这 些 石 盘 样 品 送 到当 时 的 苏 联 去 化 验 ,苏 联 专 家 发 现 它们 极 不 正 常 ,怀 疑 不 是 地 球 物 质 ,似为 天 外 飞 来 之 盘 。

话 转 正 题 ,我 们 探 索 碗 与 盘 的 起源 和 文 化 传 统 会 别 有 意 义 。

碗 与 盘 的 文 化 ,除 了 其 自 身 的 起源 与 进 化 ,还 涉 及 中 华 民 族 许 多 引 以为 豪 的 文 明 与 文 化 的 历 史 成 果 。 从物 质 技 术 方 面 ,碗 与 盘 有 石 质 、木 质 、陶 质 、青 铜 质 和 铁 质 、瓷 质 、银 质 、金质 、搪 瓷 质 等 。 这 其 中 的 陶 瓷 文 化 尤为 精 彩 绝 伦 ,我 们 的 国 粹 由 碗 与 盘 所表 现 出 来 的 釉 色 、图 案 、纹 饰 、质 地 、窑 变 都 十 分 突 出 。 像 北 京 故 宫 博 物院 收 藏 的 隋 代 淮 南 窑 黄 釉 高 足 盘 、唐代 邢 窑 白 釉 葵 口 碗 、宋 代 景 德 镇 窑 刻花 婴 戏 纹 碗 、元 代 蓝 釉 白 龙 纹 盘 、清代 彩 雉 牡 丹 纹 碗 等 都 是 国 宝 级 文物 。 据《开 封 市 志(第 六 册)》第 六 章

《珍 藏 文 物》记 载 ,开 封 博 物 馆 也 珍 藏有 不 少 宝 贵 的 碗 盘 ,像 玫 瑰 紫 钧 瓷 碗

(由 登 封 市 民 申 国 有 捐 献 ,系 宋 代 钧瓷 碗 ,色 彩 艳 丽 ,晶 莹 透 亮)、永 乐 暗花 瓷 碗(由 北 京 故 宫 博 物 院 在 1980 年11 月 拨 交 开 封 博 物 馆 ,系 明 代 永 乐 年间 的 瓷 碗 ,深 腹 、圈 足 ,胎 质 纯 净 洁

白 ,内 外 满 饰 暗 花)、宣 德 青 花 瓷 盘(由 市 文 物 商 店 在 1966 年 收 购 ,系 明代 宣 德 年 间 的 瓷 盘 ,口 径 33.6 厘 米 ,内 壁 饰 连 菊 、牡 丹 等 13 朵 花 卉 ,此 盘形 制 大 ,是 宣 德 瓷 器 中 的 精 品)、弘 治款 黄 釉 盘(1980 年 由 北 京 故 宫 博 物 院拨 交 ,系 明 代 江 西 景 德 镇 官 窑 的 贡品 ,盘 子 黄 釉 色 彩 淡 泊 而 娇 艳 ,盘 底有 青 色 双 行 款 识“ 大 明 弘 治 年 制 ”)。陶 瓷 不 仅 仅 是 一 个 文 化 载 体 ,更 是 一个 当 时 社 会 的 历 史 见 证 ,陶 瓷 碗 盘 更让 人 真 切 认 识 到 历 史 的 长 河 中 饮 食文 化 的 古 今 变 化 。

碗 与 盘 的 文 化 ,还 直 接 表 现 出 二者 作 为 食 品 容 器 ,让 人 所 感 受 到 的 五谷 杂 粮 、蔬 菜 果 品 、肉 类 水 产 、调 味 佐料 之 美 味 。 更 让 人 了 解 我 们 的 祖 先 从茹 毛 饮 血 、生 吞 活 食 的 饮 食 蒙 昧 期 始 ,经 历 了 取 火 、狩 猎 、农 业 耕 种 、牧 业 放养 、制 作 熟 食 …… 一 直 到 锅 碗 瓢 勺 的出 现 。 碗 与 盘 让 中 国 人 形 成 了 五 谷 为养 、五 果 为 助 、五 畜 为 益 、五 菜 为 充 的饮 食 理 念 。 中 华 民 族 的 始 祖 黄 帝 发 明陶 甑 之 后 ,我 们 的 先 人 开 始 蒸 谷 为 饭 、烹 谷 为 粥 ,饭 碗 才 算 有 了 真 正 的 用 武之 地 。 炒 锅 的 广 泛 应 用 使 五 菜 蔬(一是 韭 ,即 韭 菜 又 名 起 阳 草 ;二 是 薤 ,也叫 小 蒜 、小 根 菜 ;三 是 葵 ,是 古 人 常 吃的 一 种 蔬 菜 ,葵 的 种 类 很 多 ,虽 然 味 道不 错 但 因 性 寒 且 滑 ,古 人 将 其 淘 汰 ,不再 入 菜 ;四 是 葱 ,是 古 今 皆 为 人 爱 的 一样 菜 ,味 道 虽 然 辛 辣 但 算 平 和 ;五 是藿 ,古 人 说 的 藿 就 是 豆 叶 子 ,现 在 除 了少 数 农 村 地 区 还 有 人 把 豆 苗 嫩 叶 当 作野 菜 吃 ,称 为 藿 菜 ,已 很 少 有 人 问 津)更 有 味 道 。 其 实 古 代 这 五 菜 只 是 蔬 菜的 几 位“ 祖 先 ”,后 来 ,茎 叶 类 蔬 菜 菠菜 、白 菜 、芹 菜 、生 菜 等 ,根 茎 类 蔬 菜 土豆 、萝 卜 、莲 藕 等 ,果 实 类 蔬 菜 茄 子 、辣椒 、瓜 类 等 ,海 藻 菌 类 菜 品 海 带 、木 耳 、香 菇 等 充 斥 市 场 ,加 上 肉 类 和 鱼 虾 ,菜盘 总 算 派 上 了 专 门 的 用 场 。 用 碗 吃饭 、用 盘 吃 菜 ,大 千 世 界 ,这 小 小 的 盘碗 ,还 真 是 关 联 着 社 会 的 发 展 和 文 明的 传 承 。

先来说说碗。碗的含义从古至今早已 因 饭 碗 而 延 伸 为 人 的 职 业 、生 机 、前途,说端着铁饭碗,那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 ,大 家 都 吃 大 锅 饭 ,缺 少 竞 争 ,谁 也 不用 担 心 没 有 饭 吃 。 你 如 果 参 加 工 作 ,进入 一 个 好 单 位 收 入 可 观 ,亲 戚 朋 友 常 会夸你捧上金饭碗。老板对手下员工不满意 ,常 用 踢 了 你 的 饭 碗 相 警 告 。 孟 元 老在《东 京 梦 华 录》卷 之 四《食 店》一 节 中有 一 段 关 于 碗 的 描 述 十 分 精 彩 :“ 须 臾 ,行 菜 者 左 手 杈 三 碗 ,右 臂 自 手 至 肩 驮 叠二 十 碗 ,散 下 尽 合 各 人 呼 索 ,不 容 差 错 。一 有 差 错 ,坐 客 白 之 主 人 ,必 加 叱 骂 ,或

罚工价,甚至逐之。”能肩叠 20 个碗的送饭 者 ,出 了 差 错 也 会 被 店 老 板 踢 了 饭碗 。 一 碗 水 端 平 ,是 中 国 社 会 自 古 至 今为 官 、为 人 、为 师 的 一 个 十 分 重 要 的 准则 。 不 为 私 情 、不 为 私 利 ,无 论 脚 下 如何 颠 簸 ,无 论 周 围 如 何 诡 谲 ,双 手 端 的碗 内 的 水 一 滴 也 不 能 洒 。 一 碗 水 端 平 ,是自古至今中国人道德修养的一个形象化 的 标 准 ,也 是 碗 文 化 的 非 物 质 形 态 宝贵精神遗产。

再 来 说 说 盘 。 盘 的 含 义 虽 然 不 像碗 有 引 申 内 容 ,但 东 西 方 用 碗 用 盘 的侧 重 不 同 ,因 碗 的 半 封 闭 性 ,人 类 社会 学 家 把 爱 用 碗 的 中 国 人 判 定 为 更 倾向 于 保 守 和 包 容 ;因 盘 的 开 放 性 ,把爱 用 盘 的 西 方 人 判 定 为 更 倾 向 于 开 放和 冒 险 。 其 实 中 国 的 盘 文 化 更 富 有 文明 的 传 承 。 一 首 千 百 年 来 在 中 华 大 地上 传 诵 的 唐 诗《悯 农》:“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苦 。”这 是 一 首 中 国 人 几 乎 妇 孺 皆 知 、最 具 正 能 量 的 唐 诗 ,也 是 盘 中 文 化 的奇 葩 。 无 须 论 证 ,在 衣 食 无 忧 、物 资较 为 丰 富 的 今 天 ,节 约 一 粒 米 、一 滴水 、一 度 电 仍 很 重 要 。 长 辈 教 育 我们 ,从 小 就 要 吃 净 碗 里 的 最 后 一 粒米 ,注 意 节 俭 是 中 华 民 族 的 传 统 美德 。 只 有 懂 得 劳 动 成 果 的 来 之 不 易 、知 道 劳 动 的 艰 辛 ,才 能 成 为 一 个 有 完整 人 格 的 人 。 2013 年 由 公 众 自 动 发 起的“ 净 盘 行 动 ”,也 称“ 光 盘 行 动 ”,在全 国 各 地 迅 速 兴 起 ,反 对 浪 费 、提 倡节 俭 ,是“ 光 盘 行 动 ”的 主 旨 ,是 对 大吃 大 喝 等 不 正 之 风 的 强 烈 抨 击 。 我 市各 界 也 立 即 行 动 起 来 ,各 大 酒 店 是

“ 光 盘 行 动 ”的 主 战 场 ,像 名 气 很 大 的一 家 餐 厅 ,从 其 老 板 、国 家 级 烹 调 技师 姚 璐 到 跑 堂 的 服 务 人 员 ,都 帮 顾 客认 识“ 光 盘 行 动 ”的 意 义 :一 是 点 菜 时就 帮 客 人 参 谋 ,不 多 要 ,够 吃 就 好 ,以免 剩 下 ;二 是 如 果 吃 不 完 ,主 动 帮 客人 打 包 ,以 免 浪 费 。 珍 惜 盘 中 餐 、不丢 碗 中 米 ,沉 思 这 一 日 三 餐 都 离 不 开的 碗 与 盘 ,觉 得 我 们 的 先 人 仿 佛 行 走在 现 代 社 会 。 越 是 常 见 的 东 西 ,人 们越 是 不 容 易 了 解 它 们 的 博 大 精 深 ,碗与 盘 在 中 国 的 古 今 餐 具 中 确 实 有 着 丰富 的 历 史 文 化 和 演 化 轨 迹 。

人 的 一 生 ,生 于 床 、睡 于 床 、爱 于床 、死 于 床 。 人 与 床 为 伴 ,最 少 度 过 你三 分 之 一 的 生 命 。 但 是 床 的 历 史 要 比席 的 历 史 晚 很 多 。 席 是 人 类 普 通 生 活的 常 用 品 ,是 古 人 类 伟 大 创 造 力 的 体现 ,是 古 文 明 的 早 期 智 慧 结 晶 。 无 论

是 文 献 史 料 记 载 ,还 是 考 古 发 掘 记 录 ,都 证 明 席 在 先 而 床 在 后 。

先 说 文 献 史 料 记 载 。 席 最 早 的 记载 可 以 在《尚 书》中 找 到 。《尚 书·顾 命》记 有“ 牖 间 南 向 ,敷 重 篾 席 ”。 篾 是 薄竹 片 ,篾 席 就 是 用 篾 编 的 席 子 。《尚 书》成 书 于 公 元 前 5 世 纪 ,我 国 最 早 的 一 部历 史 文 献 汇 编 ,它 的 记 载 应 是 席 的 最早 记 录 。 而 床 最 早 的 文 献 史 料 是《诗经》,在《小 雅·斯 干》中 有“ 乃 生 男 子 ,载 寝 之 床 ”,虽 然《诗 经》是 我 国 历 史 上伟 大 的 诗 歌 总 集 ,但 成 书 时 间 要 比《尚书》晚 得 多 。

再 说 考 古 发 掘 记 录 。 2016 年 ,中国 科 学 院 地 质 与 地 球 物 理 研 究 所 张 建平 团 队 分 析 了 浙 江 田 螺 山 考 古 遗 址 发掘 出 土 的 芦 苇 席 残 片 。 研 究 人 员 测 年代 显 示 ,田 螺 山 出 土 的 这 块 垫 状 物 是片 芦 苇 编 织 而 成 的 席 子 ,距 今 已 有6654 年 的 历 史 。 陕 西 省 考 古 研 究 院 发掘 出 土 的 一 张 三 栏 床 ,经 鉴 定 属 于 东周 早 期 的 床 ,按 公 元 前 770 年 计 ,只 有2789 年 的 历 史 。

自 古 以 来 ,远 古 的祖先平 地 挖 坑 垒灶、平地做饭进食,故席地而坐成为生活习 性 。 草 席 、苇 席 、蒲 、秸 席 、茅 席 、麻席 、藤 席 、竹 席 和 牛 皮 席 等 ,因 不 同 时期 、不 同 地 区 、不 同 场 合 、不 同 人 物 使用 ,先 人 都 会 十 分 讲 究 。 席 子 要 铺 在 室堂 的 正 中 ,席 子 四 边 要 与 室 边 平 行 。 出于风俗和礼仪,人坐在席上的位置、入席的 先 后 都 有 规 矩 。 如《礼 记·曲 礼》中 要求“为人子者……坐不中席”。该书是我国 古 代 一 部 重 要 的 典 章 制 度 选 集 ,共 20卷 49 篇。《曲礼》篇主要是讲言语、饮食、洒 扫 、应 对 、进 退 之 法 ,包 括 吉 凶 宾 军 嘉五 礼 的 内 容 。随着社 会 的 发 展 ,各 种 会议 和 宴 会 酒 席 ,主 席 、出 席 、列 席 、缺 席和 退 席 ,都 有 明 确 的 礼 仪 和 规 范 。 席 文化 呈 现 从 物 化 到 礼 化 的 上 升 ,再 也 不 是一张席子的编织问题。

开 封 人 在 室 内 摆 床 有 讲 究 :1. 床 不能 正 对 门 窗 。 2. 床 底 不 要 堆 放 杂 物 。3. 床 不 能 放 在 横 梁 之 下 。 4. 在 床 上 睡宜 南 北 躺 不 宜 东 西 睡 。 5. 床 不 可 对 着镜 子 。 6. 床 斗 柜 应 稍 高 于 床 。 7. 床 头要 尽 量 靠 墙 。 8. 床 的 周 围 不 要 放 养 任何 动 植 物 。

床 文 化 的 发 展 是 中 华 卧 具 文 化 中十 分 精 彩 的 篇 章 ,从 远 古 的 石 床 到 东汉 的 胡 床 ,到 唐 宋 的 低 脚 床 、休 息 和待 客 的 榻 ,到 后 来 的 罗 汉 床 、架 子 床 ,都 是 智 慧 和 匠 心 的 结 晶 。

文 明 一 定 趋 同 ,文 化 必 然 多 彩 。从 古 都 开 封 的 餐 具 和 卧 具 文 化 ,到 中华 民 族 的 生 活 文 明 ,充 满 着 时 代 的 春秋 感 和 对 故 乡 汴 京 永 存 的 乡 愁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