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特殊教育課程 - tejiaowang.com ·...

16
學前特教課程 王天苗等編著 教育部特教小組 i 學前特殊教育課程 王天苗 主編 教育部特殊教育小組印行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六月 教師手冊

Upload: others

Post on 25-Jan-2020

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學前特殊教育課程 - tejiaowang.com · 前特殊教育課程指引手冊」兩部分。其中,「檢核手冊」為一老師用來評 估幼兒各項發展能力情形的評量工具,根據評估結果選取教學起點目標。

學前特教課程 王天苗等編著

教育部特教小組 i

學前特殊教育課程

王天苗 主編

教育部特殊教育小組印行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六月

教 師 手 冊

Page 2: 學前特殊教育課程 - tejiaowang.com · 前特殊教育課程指引手冊」兩部分。其中,「檢核手冊」為一老師用來評 估幼兒各項發展能力情形的評量工具,根據評估結果選取教學起點目標。

學前特教課程 王天苗等編著

教育部特教小組 ii

目錄 致謝 …………………………………………………………… i

序言 ……………………………………………………..….…. ii

課程簡介 ……………………………………………………… 1

課程使用須知 ………………………………………………… 7

參考文獻 …………………………………………………….... 8

Page 3: 學前特殊教育課程 - tejiaowang.com · 前特殊教育課程指引手冊」兩部分。其中,「檢核手冊」為一老師用來評 估幼兒各項發展能力情形的評量工具,根據評估結果選取教學起點目標。

學前特教課程 王天苗等編著

教育部特教小組 iii

致 謝 「學前特殊教育課程」編製工作自民國 86年 11月起,歷經兩年八個月,

終於完成「教師用」及「家長用」的「學前特殊教育課程目標檢核手冊」與

「學前特殊教育課程指引手冊」。本課程在編寫過程中,廣請特殊教育、幼兒

教育、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語言治療等學術與實務工作人員參與編寫初稿、

補充、修改及審查等工作,才得以完成本課程。

首先,感謝國立台灣大學物理治療學系廖華芳副教授、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家政教育系廖鳳瑞副教授、及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盧明副教授

參與本專案,擔任研究小組的成員。

最要感謝的是,參與撰寫「教師用」與「家長用」學前特殊教育課程指

引工作的老師與治療師們。其中,參與「教師用」學前特殊教育課程指引撰

寫、補充及修改工作的專業人員,包括廖華芳、吳雪玉、黃靄雯、甘蜀美和

鄧嘉蘭等物理治療師;孟令夫、吳亭芳、侯嘉怡、王怡人和歐千芸等職能治

療師;李淑娥、鍾玉梅、王南梅、許月琴、梁英男、蔡鋕鑫、曾毅誠、陳素

苓、楊菁菁、陳燕萍、黃英靜、程澤瑄和曾淑芬等語言治療師;王天苗、孫

淑柔、張千惠、郭色嬌、顏瑞隆、徐淑芬、呂玉雲、蘇明順、曾淨雯、蔡淑

妃、楊秀文、黃玉華、陳台瓊、王雅蘭、魏春桃、曲俊芳、林世瑛、范文良、

祝康華、李靜雯、張淑品、宋金滿、李靜宜、洪瑛禧、蔡昆瀛和蘇芳柳等特

殊教育工作人員;盧明、廖鳳瑞、張召雅、蕭 芬、柯雅齡、簡淑娥、王淑

紋等幼兒教育工作人員。至於,參與「家長用」學前特殊教育課程指引撰寫

工作的專業人員,則包括王淑紋、孫淑柔、張淑品、陳佩君、陳錦織、張千

惠、黃己娥、黃俊榮、楊蓓瑛、蕭夙娟和顏秀雯等人。

最後,要感謝前後擔任本案研究助理的陳佩君、張意、李秋筠及盧素芬

小姐,她們除了聯繫協調與資料整理工作外,更協助課程內容修改的工作。

為大家辛苦投入的心力,謹獻上最誠摯的感謝!

Page 4: 學前特殊教育課程 - tejiaowang.com · 前特殊教育課程指引手冊」兩部分。其中,「檢核手冊」為一老師用來評 估幼兒各項發展能力情形的評量工具,根據評估結果選取教學起點目標。

學前特教課程 王天苗等編著

教育部特教小組 iv

序 言 國內「特殊教育法」自民國八十六年公布後,由於第九條規定「對身心

障礙國民,除依義務教育之年限規定辦理外,並應向下延伸至三歲,於本法公佈施行六年內逐步完成」,而次年「特殊教育施行細則」修正條文也規定直轄市、縣市政府應普設學前特殊教育設施。因此,對發展遲緩幼兒的「及早發現、及早療育」,已經是刻不容緩、勢在必行的工作。國內各縣市因而大量增設學前特殊教育班,並鼓勵公私立幼稚園和托兒所普通班招收發展遲緩幼兒。

不過,法令政策帶給特殊教育教師和幼兒教育教師的,卻是讓他們面臨了「如何教」這些發展遲緩幼兒的挑戰。針對幼兒顯現在發展上的問題,老師往往不知如何去瞭解幼兒的能力狀況,更不知如何根據幼兒學習需求設計個別化教育目標和課程,以實施個別化教學。因此,如何提升老師的教學能力,就成了發展遲緩幼兒是否能夠在法令規定的美意之下,順利進行學習的關鍵。

有鑑於此,教育部乃委託本人主持「學前特殊教育課程工作規劃案」,編製一套可供專業人員、幼兒教育教師、特殊教育教師和發展遲緩幼兒家長參考的學前特殊教育課程。在歷經兩年八個月的時間,邀請學有專長、具有實務經驗的特殊教育教師、幼兒教育教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和大學教授等約六十餘人的專業人力,完成了一套包括「教師用」和「家長用」的「學前特殊教育課程目標檢核手冊」及「學前特殊教育課程指引手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期盼,本套課程能提供特殊教育教師、幼兒教育教師、其他相關專業人員及幼兒家長進行幼兒能力評估和指導上的參考,不但因此可以確實掌握幼兒能力的狀況,更可以提供幼兒所需要的個別化教學或指導。更重要的是,由於親師之間的共同努力,使發展遲緩幼兒的潛力能有機會充分發揮出來。

王天苗

民國八十九年六月 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Page 5: 學前特殊教育課程 - tejiaowang.com · 前特殊教育課程指引手冊」兩部分。其中,「檢核手冊」為一老師用來評 估幼兒各項發展能力情形的評量工具,根據評估結果選取教學起點目標。

學前特教課程 王天苗等編著

教育部特教小組 1

課程簡介 「學前特殊教育課程」是一套針對零至六歲發展遲緩幼兒的發展與學

習需要而設計的課程,其中包括「教師用」和「家長用」的「學前特殊教育課程目標檢核手冊」及「學前特殊教育課程指引手冊」。「教師用」課程主要目的在協助特殊教育教師、幼兒教育教師或其他相關專業人員,藉由檢核手冊評估發展遲緩幼兒目前各項能力的發展狀況,進而根據評估結果擬定適合幼兒個別教育需要的「個別化教育計畫」,並參考課程指引手冊內的活動建議,有效地進行個別化教學。「家長用」課程主要目的則在協助發展遲緩幼兒家長能更敏銳地掌握幼兒的發展能力情形,並參考課程指引手冊所提供的一些「小秘訣」,積極教導子女,使幼兒潛能充分發揮。更重要的是,藉由本套「一套兩式」的課程,教師和家長能共同分享幼兒情形的資訊,並且共同努力提供幼兒最好的學習環境,加速幼兒的成長和發展。

一、 課程功能

無論是「教師用」或「家長用」「學前特殊教育課程」,都具有以下三種功能:

1. 能力評估:老師或家長根據「檢核手冊」的課程目標,可以有效地評估出幼兒在感官知覺、粗動作、精細動作、認知、溝通、社會情緒、自理及居家生活等七大發展能力及定向行動、聽讀與說話能力情形。

2. 教學或指導:老師依據幼兒能力評估所得結果,決定幼兒學習起點,並為個別發展遲緩幼兒設計「個別化教育計畫」內長短程教育目標。進一步,參考教師用課程指引手冊內的活動建議,規畫個別化教學。另一方面,幼兒家長也得以根據能力評估結果,具體掌握幼兒能力狀況,參考家長用課程指引手冊內的「幫助他的小秘訣」,和教師同步指導幼兒。

3. 溝通:老師與家長可以運用「檢核手冊」和「課程指引手冊」,互

Page 6: 學前特殊教育課程 - tejiaowang.com · 前特殊教育課程指引手冊」兩部分。其中,「檢核手冊」為一老師用來評 估幼兒各項發展能力情形的評量工具,根據評估結果選取教學起點目標。

學前特教課程 王天苗等編著

教育部特教小組 2

相交換幼兒發展能力狀況、教導方法及追蹤幼兒進展情形,有助於「雙向」的溝通。

二、 課程內容與架構

「學前特殊教育課程」包括「學前特殊教育課程目標檢核手冊」與「學前特殊教育課程指引手冊」兩部分。其中,「檢核手冊」為一老師用來評估幼兒各項發展能力情形的評量工具,根據評估結果選取教學起點目標。「課程指引手冊」則提供老師幼兒學習起點目標的教學活動建議,有助於老師個別化教學的進行。

由於本套課程主要適用對象為發展遲緩幼兒,所以課程編製是以「發展理論」(developmental approach)為主要理論依據,同時為了適用於各類身心障礙的發展遲緩幼兒,本課程包括「一般發展課程」和「特殊訓練課程」兩部分。編製本課程目標參考國內外文獻資料見參考文獻部分。課程內容架構見圖一。

圖一 「學前特殊教育課程」之課程內容架構

根據圖一所示,本課程的內容架構分為「一般發展課程」和「特殊訓

學前特殊教育課程

一般發展課程 特殊訓練課程

感官知覺能力

粗動作能力

精細動作能力

認知能力

溝通能力

社會情緒能力

自理及居家生活能力

定向行動訓練

聽讀與說話訓練

Page 7: 學前特殊教育課程 - tejiaowang.com · 前特殊教育課程指引手冊」兩部分。其中,「檢核手冊」為一老師用來評 估幼兒各項發展能力情形的評量工具,根據評估結果選取教學起點目標。

學前特教課程 王天苗等編著

教育部特教小組 3

練課程」。分別說明如下:

(一) 一般發展課程:

「一般發展課程」乃是「以一般幼兒發展順序編寫的課程」。內容架構包括:感官知覺能力、粗動作能力、精細動作能力、認知能力、溝通能力、社會情緒能力、自理及居家生活能力等七項領域。各領域包含內容如下:

1. 感官知覺能力:包括視覺、聽覺、嗅覺、痛覺與溫度覺、觸覺、本體覺、前庭本體整合、動作計畫等八項副領域,共 35 個課程目標。

2. 粗動作能力:包括非移位、移位、平衡、丟接物、體能活動等五項副領域,共 53 個課程目標。

3. 精細動作能力:包括手部基本動作、手部操作、運筆、居家手操作、美勞活動等五項副領域,共 49 個課程目標。

4. 認知能力:包括專注力、記憶、推理思考、概念、基本學科能力等五項副領域,共 60 個課程目標。

5. 溝通能力:包括理解、表達等兩項副領域,共 33 個課程目標。

6. 社會情緒能力:包括人際互動、家庭與責任、環境適應、情緒等四項副領域,共 29 個課程目標。

7. 自理及居家生活能力:包括飲食、衣著、如廁、清潔衛生、安全、居家活動等六項副領域,共 61 個課程目標。

(二) 特殊訓練課程:

「特殊訓練課程」乃是「針對視、聽障幼兒特殊狀況所需要的特別訓練課程」。內容架構包括:定向行動訓練及聽讀與說話訓練二項領域。各領域包含內容如下:

Page 8: 學前特殊教育課程 - tejiaowang.com · 前特殊教育課程指引手冊」兩部分。其中,「檢核手冊」為一老師用來評 估幼兒各項發展能力情形的評量工具,根據評估結果選取教學起點目標。

學前特教課程 王天苗等編著

教育部特教小組 4

1. 定向行動訓練:包括感官知覺、空間方向、路標線索、行動能力等四項副領域,共 15 個課程目標。

2. 聽讀與說話訓練:包括聽讀、說話兩項副領域,共 45 個課程目標。

有關本課程內「一般發展課程」及「特殊訓練課程」中,涵蓋的領域、副領域、次領域及目標題號,詳細列於下表。

領域 副領域 次領域 編號

感官知覺能力 視覺

視覺反應 視覺追視 視知覺

1-2 3-7

8-13 聽覺 見「溝通能力」課程目標中聲音察覺與聲音和

語音分辨兩個次領域之全部目標(包括溝通01-05 之目標)

嗅覺 嗅覺反應 嗅知覺

14 15

痛覺與溫度覺 痛覺反應 溫度覺

16 17

一 般 發 展 課 程

觸覺 18-19 本體覺 20-22 前庭本體整合 23-31 動作計畫 動作模仿

連續動作協調 32-33 34-35

粗動作能力 非移位 頭部控制 肢體基本動作 俯臥上半身控制 坐 站

1-3 4-5 6

7-10 11-14

移位 翻身 俯臥移位 走 上下樓梯 跑 跳

15 16-17 18-24 25-27 28-29 30-34

平衡 沿線走 單腳站 平衡木上站走

35-37 38-39 40-41

丟接物 丟球 42-43 接球 44 體能活動 45-53

Page 9: 學前特殊教育課程 - tejiaowang.com · 前特殊教育課程指引手冊」兩部分。其中,「檢核手冊」為一老師用來評 估幼兒各項發展能力情形的評量工具,根據評估結果選取教學起點目標。

學前特教課程 王天苗等編著

教育部特教小組 5

領域 副領域 次領域 編號

精細動作能力 手部基本動作 基礎手部活動 手抓放 雙手協調 手指靈巧 掌指協調

1-2 3-8

9-14 15-18 19-20

手部操作 插放敲搥 堆疊 串珠 拆裝 玩紙牌

21-23 24-25

26 27-28

29

一 般 發 展 課 程

運筆 塗鴉 握筆 控筆

30 31

32-34 居家手操作 開關容器

舀擠 開關門

35-36 37-38 39-40

美勞活動 黏土 撕 摺 剪 貼 著色

41 42 43

44-46 47-48

49 認知能力 專注力 1-6 記憶 7-11 推理思考 推理

假扮 12-16 17-18

問題解決 19-22 概念 自我

身體部位 性別 物體 大小 形狀 顏色 長度 空間方向 量 溫度 質地 時間 速度

23-27 28-29

30 31-32

33 34 35

36-39 40-41 42-45

46 47 48 49

基本學科能力 閱讀 數學 書寫

50-52 53-58 59-60

Page 10: 學前特殊教育課程 - tejiaowang.com · 前特殊教育課程指引手冊」兩部分。其中,「檢核手冊」為一老師用來評 估幼兒各項發展能力情形的評量工具,根據評估結果選取教學起點目標。

學前特教課程 王天苗等編著

教育部特教小組 6

領域 副領域 次領域 編號

溝通能力 理解 聲音察覺 聲音和語音分辨 表情動作理解 語彙與語句理解

1-2 3-5 6-7

8-14

一 般 發 展 課 程

表達 口腔動作 語音前期 語音 語調 語彙與語句

15-18 19-20 21-23

24 25-33

社會情緒能力 人際互動 成人互動 同儕互動 一般互動

1-6 7-10 11-15

家庭與責任 家庭 個人責任

16 17-20

環境適應 團體規範 調適能力

21-22 23-27

情緒 28-29 自理及居家

生活能力 飲食 吞嚥咀嚼

喝奶 喝水 進食 用餐習慣

1-2 3-4

5-10 11-18 19-22

衣著 穿脫帽子 穿脫鞋襪 穿脫衣褲 衣著習慣

23 24-25 26-31 32-33

如廁 34-39 清潔衛生 擦擤鼻涕

清洗手臉 刷牙漱口 洗澡 洗頭 梳頭髮

40-43 44-48 49-50

51 52-53 54-55

安全 56-59 居家活動 60-61

定向行動訓練 感官知覺 視知覺 觸覺

1-2 3-4

空間方向 方向概念 形體概念 空間概念

5-7 8

9-11 路標線索 路標認知

線索認知 12 13

行動能力 跟隨行動 獨自行動

14 15

特 殊 訓 練 課 程

聽讀與說話 訓練

聽讀 察覺聲音 分辨聲音 分辨語音 理解表情動作 區分口型 理解語句 使用助聽器

1-2 3-5

6-10 11-12

13 14-21 22-25

說話 口腔動作 發音訓練 表達意思

26-29 30-35 36-45

Page 11: 學前特殊教育課程 - tejiaowang.com · 前特殊教育課程指引手冊」兩部分。其中,「檢核手冊」為一老師用來評 估幼兒各項發展能力情形的評量工具,根據評估結果選取教學起點目標。

學前特教課程 王天苗等編著

教育部特教小組 7

課程使用須知

老師在運用本套課程時,應該注意以下事項:

1. 在運用本套課程之前,請先熟悉本課程的內容,並且依序利用「學前特殊教育課程目標檢核手冊」進行能力評估和參考「學前特殊教育課程指引手冊」,進行教學活動。

2. 使用「學前特殊教育課程目標檢核手冊」時,應該進行在自然情境下對幼兒的直接觀察及收集班級老師和家長對幼兒平日觀察結果的資料,以評估幼兒在各項能力的情形。

3. 由檢核手冊「課程目標」評估所得結果,可作為「個別化教育計畫」中對「幼兒能力與行為現況」的描述內容和決定教學起點,以設計學年和短期教育目標。

4. 根據「個別化教育計畫」內學年和短期教育目標,再逐項參考「學前特殊教育課程指引手冊」內的「教具」、「環境安排」和「活動建議」,即可掌握對幼兒進行個別指導、小組教學或團體教學的方法。

5. 對於視覺或聽覺有障礙的幼兒,老師除了運用「一般發展課程」之外,還需要根據幼兒特殊狀況,參考「特殊訓練課程」,來進行能力評估和教學。至於,對於其他障礙幼兒,老師僅需要參考「一般發展課程」進行評估和教學即可,但是要依據「活動建議」內提示的「特殊指導」方法,在教學時能多有所考慮。

6. 進行教學一段時日之後,「學前特殊教育課程指引手冊」內的「評鑑」項目或標準,即可協助教師進行教學後的教學評鑑,確實掌握幼兒學習的效果和老師教學的成效。

7. 根據學習評鑑結果,可決定幼兒教育安置或教學內容的改變。

Page 12: 學前特殊教育課程 - tejiaowang.com · 前特殊教育課程指引手冊」兩部分。其中,「檢核手冊」為一老師用來評 估幼兒各項發展能力情形的評量工具,根據評估結果選取教學起點目標。

學前特教課程 王天苗等編著

教育部特教小組 8

參考文獻

王天苗(民 76): 生活適應能力檢核手冊。 台北: 心理出版社。

王天苗、蘇建文、廖華芳、林麗英、鄒國蘇、林世華(民 85):嬰幼

兒綜合發展測驗指導手冊。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印行。

台灣省台南啟智學校(民 81):啟智學校(班)幼稚部課程綱要草案。

W 台南市:台灣省台南啟智學校印行。

余鴻榮、王海康、石朝穎、黎惟東、李明、方山、張淑芳、李淑惠(譯)(民

83)。Portage 早期教育指導手冊。台北:雙溪啟智文教基金會。

協康會、岳佩蕭(1991)(第三版):兒童訓練指南:兒童發展評估表。-

香港九龍:協康會。

林麗英(民 86): 學前發展性課程評量。台北: 心理出版社。

第一兒童發展文教基金會編(民 83): 中重度智障者功能性教學綱

要。台北: 第一兒童發展文教基金會。

蘇芳柳(民85):盲人定向行行動師資訓練手冊。中壢:台灣盲人重

建院印行。

Page 13: 學前特殊教育課程 - tejiaowang.com · 前特殊教育課程指引手冊」兩部分。其中,「檢核手冊」為一老師用來評 估幼兒各項發展能力情形的評量工具,根據評估結果選取教學起點目標。

學前特教課程 王天苗等編著

教育部特教小組 9

張勝成(民 80):定向與行動盲人誘導法。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出

版。

毛連塭(民 62):盲童定向移動研究。台南:台灣省盲生就讀國小計

畫師資訓練班印行。

劉信雄(民 64):如何指導視覺障礙兒童定向行動。台南:台灣省視

覺障礙兒童混合教育計畫師資訓練班印行。

劉信雄(民 70):盲童定向行動訓練。台南:台灣省視覺障礙兒童混

合教育計畫師資訓練班印行。

周怜姮、陳慧娟(民 85):該如何教導學齡前視障兒童父母手冊。中

壢:台灣盲人重建院印行。

Allen, K. E., & Schwartz, I. S. (1996). The exceptional child:

Inclusion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3rd ed.) (pp.341-348). Albany: Delmar Publishers.

Bayley N (1969). Manual of 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 New York: The Psychological Corporation.

Bloom, L., & Lahey, M. (1978). Language Development and Language Disorders. New Jersey: John Wiley & Sons.

Bricker, D. (1993) (Ed.). Assessment, Evaluation, and

Programming System(AEPS)Vol. 1: Measurement for birth to three

Page 14: 學前特殊教育課程 - tejiaowang.com · 前特殊教育課程指引手冊」兩部分。其中,「檢核手冊」為一老師用來評 估幼兒各項發展能力情形的評量工具,根據評估結果選取教學起點目標。

學前特教課程 王天苗等編著

教育部特教小組 10

years. Baltimore: Paul H. Brookes. Bricker, D., & Pretti-Frontczak, K. (1996) (Eds.). AEPS

measurement for three to six years. Baltimore: Paul H. Brookes. Brown, S. L., D’Eugenio, D.B., Drews, J.E., Haskin, B.S., Lynch,

E.W., Moersch, M.S., Schafer, D.S., & Rogers, S.J., (1981). Developmental Programming for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Preschool Developmental Profile. Ann Arbor, MI: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Bruininks R. H. (1978). Bruininks-Oseretsky Test of Motor Proficiency. Minnesota: American Guidance Service.

Cartledge, G., & Milburn, J. F. (1995). Teaching social skills to children and youth--- Innovative approach (3rd ed.) (pp. 370-375). Boston: Allyn and Bacon.

Cole, K.N., Dale, P.S., & Thal, D. J. (1997). Assessment of

Communication and Language. Baltimore: Paul .H. Brookes. Coughran, L., & Goff, M. (1976). Learning staircase:

Assessment Inventory system. Austin, TX: Learning Concepts. Cryer, D., Harms, T., & Bourland, B. (1987). Active learning for

infants. Menlo Park, CA: Addison-Wesley. Cryer, D., Harms, T., & Bourland, B. (1987). Active learning for

ones. Menlo Park, CA: Addison-Wesley. Cryer, D., Harms, T., & Bourland, B. (1987). Active learning for

twos. Menlo Park, CA: Addison-Wesley. Cryer, D., Harms, T., & Bourland, B. (1987). Active learning for

threes. Menlo Park, CA: Addison-Wesley. Dale, P.S. (1976). Language Development: Structure and

Function.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Page 15: 學前特殊教育課程 - tejiaowang.com · 前特殊教育課程指引手冊」兩部分。其中,「檢核手冊」為一老師用來評 估幼兒各項發展能力情形的評量工具,根據評估結果選取教學起點目標。

學前特教課程 王天苗等編著

教育部特教小組 11

D’Eugenio D., Rogers S. J. (1976).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for Handicapped Infants: A Manual for the Early Intervention Developmental Profile (2nd ed). Ann Arbor: Michigan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Mental Retardation and Related Disabilitie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Fewell, R.R., & Vadasy, P.F.(1983). Learning through play: A

resource manual for teachers and parents, Birth to three years. Hingham, MA: Teaching Resources.

Folio, M. R., Fewell, R. R. (1983). 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 Scales and Activity Card, Manual. Chicago: The Reverside Publishing Company.

Furuno, S., O’Reilly, K.A., Hosaka, C.M., Inatsuka, T.T., Zeisloft-Falbey, B., & Allman, T. (1988). HELP Checklist: Ages birth to three years. Palo also, CA: VORT Corporation.

Gallagher T. M., & Prutting, C. A. (1983). Pragmatic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Issues in Language. San Diego, CA: College-Hill Press.

Glennen, S. L., & DeCoste, D. C. (1996). The handbook of

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 Part I. New York: Singular.

Gresham, F. M., & Elliott, S. N. (1990). Social skills rating

system: Social skills questionnaire (Ages 3-5). Circle Pines: American Guidance Service.

Haley, S. M., Coster, W. J., Lludlow, L. H., Haltiwanger, J. T., Andrellos, P. J. (1992). Pediatric Evaluation of Disability Inventory (PEDI): Version 1, Development, Standardiz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Manual. Boston: New England Medical Center Hospitals, Inc. and PEDI Research Group.

Haywood, K. M. (1993). Life Span Motor Development: Chap 7. Physical Fitness through the life span (2nd ed.). Champaign, IL:

Page 16: 學前特殊教育課程 - tejiaowang.com · 前特殊教育課程指引手冊」兩部分。其中,「檢核手冊」為一老師用來評 估幼兒各項發展能力情形的評量工具,根據評估結果選取教學起點目標。

學前特教課程 王天苗等編著

教育部特教小組 12

Human Kinetics Publishers.

Johnson-Martin, N. M., Attermeier, S. M., & Hacker, B. (1990). The Carolina curriculum for preschoolers with special needs. Baltimore: Paul H. Brookes.

Johnson-Martin, N. M., Jens, K.G., Attermeier, S. M., & Hacker,

B. (1991). The Carolina curriculum for infants and toddlers with special needs (2nd Ed.). Baltimore: Paul H. Brookes.

Linder, T.W. (1993). Transdisciplinary play-based intervention:

Guidelines for developing a meaningful curriculum for young children. Baltimore: Paul H. Brookes.

Neiswoeyh, J.T., & Bagnato, S.J. (1993). System to plan Early

Childhood Services (SPECS). Richards, J.S., Hendricks, C.M., Roberts, M.C. (1992).

Preventing injury: A safety curriculum: Preschool-Kindergarten. Santa Cruz, CA: ETR Associates.

Rogers, S.J., Donovan, C.M., D’Eugenio, D.B., Brown, S.L.,

Lynch, E.W., Moersch, M.S., & Schafer, D.S. (1981). Developmental Programming for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Early intervention Developmental Profile. Ann Arbor, MI: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Rossetti, L. M., & Kile, J. E. (1997). Early intervention for

special populations of infants and toddlers. New York: Singular. The Santa Cruz County Office of Education (1987). Help for

special preschoolers Assessment Checklist: Ages 3-6. Palo also, CA: VORT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