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ir.lib.pc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6468/2/122.pdf ·...

417
中國文化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ese Literature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方孝孺詩研究 The Study Of Fang,Xiao-Ru's Potry 左玲伶 TSO,LING-LING 指導教授﹕徐紀芳 教授 Advisor: HSU,CHI-FANG, PhD 中華民國 99 6 June,2010

Upload: others

Post on 12-Aug-2020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中國文化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ese Literature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方孝孺詩研究

    The Study Of Fang,Xiao-Ru's Potry

    左玲伶

    TSO,LING-LING

    指導教授﹕徐紀芳 教授

    Advisor: HSU,CHI-FANG, PhD

    中華民國 99 年 6 月

    June,2010

  • 目次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 ...........................................................................................15

    第四節 研究的版本 .......................................................................................16

    第五節 研究方法 ...........................................................................................18

    第二章 方孝孺生平及著作 ...................................................................................21

    第一節 時代背景 ...........................................................................................22

    一、力倡簡約,從上往下 .......................................................................23

    二、重農寬賦,藏富於民 .......................................................................24

    三、模仿漢祖,遷貧徙富 .......................................................................25

    四、敦促教化,延攬人才 .......................................................................26

    五、政皆獨斷,重典治吏 .......................................................................28

    六、殺戮功臣,興文字獄 .......................................................................29

    第二節 生平 ...................................................................................................32

    一、忠孝家風,兄慈弟愛 .......................................................................32

    二、精敏絕倫,自立自強 .......................................................................34

    三、遊學浦江,師學宋濂 .......................................................................35

    四、閑居侯城,蜀王禮遇 .......................................................................37

    五、輔佐建文,從容殉君 .......................................................................39

    第三節 思想 ...................................................................................................43

    一、幼年時期的啟迪 ...............................................................................43

    二、青年時期的塑形 ...............................................................................44

    三、政治思想 ...........................................................................................45

    四、文學思想 ...........................................................................................50

    五、理學思想 ...........................................................................................55

    第四節 交遊 ...................................................................................................64

    一、忘年之交 ...........................................................................................65

    二、同門之誼 ...........................................................................................67

    三、師生之情 ...........................................................................................72

    第五節 著述 ...................................................................................................73

    i

  • 方孝孺詩研究

    第三章 方孝孺詩之題材與內容 ...........................................................................77

    第一節 應酬類 ...............................................................................................78

    第二節 詠史類 ...............................................................................................85

    第三節 題畫類 ...............................................................................................93

    第四節 詠物類 ...............................................................................................97

    第五節 詠懷類 .............................................................................................103

    第六節 山水詩 .............................................................................................114

    第七節 人物詩 .............................................................................................118

    第四章 方孝孺詩的思想 .....................................................................................127

    第一節 倫常體現 .........................................................................................128

    一、夫婦 .................................................................................................129

    二、父子 .................................................................................................132

    三、君臣 .................................................................................................134

    四、兄弟 .................................................................................................137

    五、師友 .................................................................................................138

    第二節 理學思辨 .........................................................................................141

    一、論養氣 .............................................................................................144

    二、知本末 .............................................................................................146

    三、主敬立誠 .........................................................................................149

    四、持靜去欲 .........................................................................................151

    五、辨義利 .............................................................................................152

    第三節 安貧利民 .........................................................................................155

    一、安貧樂道的人生態度 .....................................................................156

    二、仁義治國的理想政治 .....................................................................159

    第五章 方孝儒詩之修辭藝術 .............................................................................165

    第一節 表意方法 .........................................................................................166

    一、感歎 .................................................................................................166

    二、設問 .................................................................................................174

    三、摹況 .................................................................................................185

    四、引用 .................................................................................................195

    五、轉品 .................................................................................................202

    六、婉曲 .................................................................................................209

    ii

  • 目次

    七、夸飾 .................................................................................................212

    八、示現 .................................................................................................218

    九、譬喻 .................................................................................................223

    十、借代 .................................................................................................232

    十一、轉化 .............................................................................................240

    十二、映襯 .............................................................................................244

    十三、象徵 .............................................................................................248

    第二節 形式設計 .........................................................................................250

    一、類疊 .................................................................................................251

    二、對偶 .................................................................................................255

    三、排比 .................................................................................................262

    四、層遞 .................................................................................................265

    五、頂真 .................................................................................................267

    六、鑲嵌 .................................................................................................270

    七、錯綜 .................................................................................................273

    八、倒裝 .................................................................................................276

    第六章 結論 .........................................................................................................281

    第一節 方孝孺詩學在當代時的影響 .........................................................283

    一、奉行明道,養氣為規 .....................................................................283

    二、以民為本,以義裁之 .....................................................................286

    三、針砭時弊,欲達諸古 .....................................................................287

    四、撥亂反正,為世所宗 .....................................................................289

    第二節 方孝孺詩學對後世的影響 .............................................................292

    一、力挽政壇主宰文壇之敝 .................................................................292

    二、力排膚廓空虛的台閣激流 .............................................................293

    附錄一 方孝孺詩 .................................................................................................301

    蜀府敬慎齋 .....................................................................................................301

    讀書齋 .............................................................................................................301

    四月一日蒙賜宴浣花新建草堂感恩懷古偶作 .............................................302

    臣近述基命錄,粗載三代帝王寬厚之政,以寓忠愛之私,幸徹睿覽過,蒙

    賜詩寵褒,詞高旨遠,復增慚荷,謹依韻略陳情,以謝萬一云。 .........302

    齋殿觀書,恭侍間燕,且承賜文嘉勞,無任感服,謹賦詩一首,以抒下情

    iii

  • 方孝孺詩研究

    .........................................................................................................................303

    臣仰德之深,非言可喻,謹次淵明九日詩韻,敘謝萬一。 .....................303

    癸酋歲京府徵考試繼奉蜀王殿下命述事 .....................................................303

    休日奉陪蜀府諸公宴集 .................................................................................304

    蜀府遇夏時教諭次韻敘德言懷 .....................................................................304

    閑居感懷十七首 .............................................................................................305

    次王仲縉感懷韻十首兼呈張廷壁 .................................................................306

    追次朱子春懷詩韻 .........................................................................................307

    舟中呈同召葉夷仲林公輔楊大中陳元豐一作采 .........................................307

    上巳約友登南樓 .............................................................................................308

    次韻 .................................................................................................................308

    再次前韻 .........................................................................................................308

    送鄭叔貞之成都 .............................................................................................308

    又送叔貞之成都 .............................................................................................309

    偶爾遣意奉呈同學諸君子及示叔貞秀才 .....................................................310

    送謝生因奉寄岐陽公 .....................................................................................310

    發褒城過七盤嶺宿獨架橋閣上 .....................................................................310

    過濚陽 .............................................................................................................311

    過寧陵縣學 .....................................................................................................311

    葺書齋舊門扇 .................................................................................................311

    咸橙樹有作有序 .............................................................................................312

    栽柏 .................................................................................................................312

    新栽栢為瓠蔓所纏,令諸生披解,以遂生意,有作 .................................312

    喜脩德汝器二君子偕嘉猷秀才至 .................................................................313

    又 .....................................................................................................................313

    次鄭好義見貽韻五首 .....................................................................................314

    乙丑中秋,在石鏡精舍,同士友翫月,後二日,家兄寄示會飲分韻諸詩,

    覽之悵然,歎不得與,因奉次來韻,兼柬鄭君好義四首。 .....................314

    題山水 .............................................................................................................315

    楊柳渡 .............................................................................................................315

    宿夾江寺 .........................................................................................................315

    二虫吟 .............................................................................................................315

    iv

  • 目次

    郭西精舍士友同宿 .........................................................................................316

    追次文公先生歲莫燕集韻二首 .....................................................................316

    歲除祭先奉懷家兄次文公先生病中呈諸友韻 .............................................316

    遊石鏡山訪親友會集諸公回途有作 .............................................................316

    再次石鏡精舍會集韻三首 .............................................................................317

    病眼喜守郡見過 .............................................................................................318

    題信可時經歷熨帛圖 .....................................................................................318

    奉懷太史公用盡字韻 .....................................................................................318

    鄰父攜酒相飲酒 .............................................................................................318

    二禽咏 .............................................................................................................319

    敬次張南軒贈朱文公韻送董公 .....................................................................319

    題童賢母卷後 .................................................................................................320

    應教恭賦靜妙軒 .............................................................................................320

    宋五公 .............................................................................................................320

    訊瘧 .................................................................................................................321

    次脩德雜詩韻三首 .........................................................................................321

    初冬雨中獨坐 .................................................................................................322

    雜詩四首贈林嘉猷 .........................................................................................322

    次韻贈國亮經歷 .............................................................................................322

    雜詩四首 .........................................................................................................323

    脩德以詩寄次韻 .............................................................................................323

    再和并簡林嘉猷 .............................................................................................323

    送一宗和尚次蜀王詩韻有序 .........................................................................324

    家兄寄中秋會飲詩因分韻述懷以答 .............................................................324

    寄好義 .............................................................................................................325

    送友人之雲南教官 .........................................................................................325

    巾山晨望東錢克溫 .........................................................................................326

    閒居偶題 .........................................................................................................326

    勉學詩二十四首 .............................................................................................326

    遜志齋集卷之二十四 .....................................................................................329

    蜀王殿下賜行厨酒膳奉謝 .............................................................................329

    歌風臺 .............................................................................................................330

    v

  • 方孝孺詩研究

    潼關 .................................................................................................................330

    淮隂 .................................................................................................................330

    題嚴子陵 .........................................................................................................330

    赤壁 .................................................................................................................331

    吊李白 .............................................................................................................331

    題李白觀瀑布圖 .............................................................................................331

    題李白對月飲圖 .............................................................................................331

    徽宗花鳥圖 .....................................................................................................332

    錢氏家山圖 .....................................................................................................332

    題南屏對雪圖 .................................................................................................332

    江山萬里圖 .....................................................................................................333

    題王叔明墨竹爲鄭叔度賦 .............................................................................333

    失硯嘆 .............................................................................................................334

    扇 .....................................................................................................................334

    紅酒歌 .............................................................................................................334

    食羊虎肉 .........................................................................................................335

    蕨箕行 .............................................................................................................335

    海米行 .............................................................................................................335

    遊峨嵋 .............................................................................................................335

    題萬間室 .........................................................................................................336

    滄州趣爲台城趙生孝禮題 .............................................................................336

    許氏龜巖行 .....................................................................................................337

    蜀道易 有序 .................................................................................................337

    爲玉泉山人題 .................................................................................................338

    次河南府梅花堂韻 .........................................................................................338

    東河驛值雪次茅長史白戰體韻 .....................................................................339

    愛日堂 .............................................................................................................339

    寄貧 .................................................................................................................339

    覽以德用中二友和東坡喜雨之作 .................................................................340

    渡淮後寄宗文先輩及諸士友 .........................................................................340

    次鄭好義紀夢韻 有引 .................................................................................340

    寄脩德 .............................................................................................................341

    vi

  • 目次

    送劉士端歸括蒼 .............................................................................................341

    題王節婦 .........................................................................................................342

    楊節婦 .............................................................................................................342

    題許節婦傳 .....................................................................................................342

    寫懷 .................................................................................................................342

    聞鵑 .................................................................................................................343

    懿文皇太子輓詩十章 .....................................................................................343

    大行皇帝輓詩 .................................................................................................344

    謝蜀王撫問賜藥 六首 有序 .......................................................................344

    應召赴京道上有作 三首 ...............................................................................344

    病中述懷 二首 ...............................................................................................345

    送盧信道漢中點兵 .........................................................................................345

    題萬間室 .........................................................................................................345

    題曲徑 .............................................................................................................345

    次韻奉寄好義 四(五)首 ................................................................................345

    歲暮寄王脩徳先生 二首 ...............................................................................346

    承宜隱友兄同還精舎賦短律 五首爲别 .......................................................346

    次韻荅錢文學 二首 .......................................................................................346

    題畫 二首 .......................................................................................................346

    寄童伯禮 二首 ...............................................................................................347

    催菊 .................................................................................................................347

    代菊答 .............................................................................................................347

    過北山翁 .........................................................................................................347

    送鄭履順 二首 ...............................................................................................347

    峨眉縣曉發次韻 .............................................................................................347

    謝羣公送别 .....................................................................................................348

    道中遇盧先生 .................................................................................................348

    春和 五首。 ...................................................................................................348

    寄處州教授蘇平仲先生 四首 .......................................................................348

    二十九日 三首 ...............................................................................................349

    遣病 十首 .......................................................................................................349

    童景純來 二首 ...............................................................................................350

    vii

  • 方孝孺詩研究

    贈鮑民瞻 .........................................................................................................350

    哭吳樗庵先生五十韻 .....................................................................................350

    次危紀善五十韻,倍成千字,獻蜀王 有序 .............................................351

    人日從蜀王登萬嵗山 .....................................................................................353

    宿峰頂次濟定韻 .............................................................................................353

    登歸雲寺閣 .....................................................................................................353

    木皮嶺 .............................................................................................................353

    山中對景書懷 .................................................................................................353

    宿新津寳花寺 .................................................................................................353

    送吳主簿 .........................................................................................................353

    次韻贈方員巖山人 .........................................................................................354

    次韻兄調弟希政并柬鄭叔度 二首 ...............................................................354

    挽徐節婦 .........................................................................................................354

    贈韓敏道先生赴召 .........................................................................................354

    次韻留别陳季明先生 二首 ...........................................................................354

    枯木圖寄許士修 .............................................................................................354

    虎圖 .................................................................................................................354

    題山水 二首 ...................................................................................................355

    題曹娥江 .........................................................................................................355

    題竹月圖送太學生歸省 .................................................................................355

    病中除夕 四首 ...............................................................................................355

    題畵 .................................................................................................................355

    牧牛圖 .............................................................................................................355

    奉試靈芝甘露論 .............................................................................................355

    書事 .................................................................................................................355

    二月十四日書事 二首 ...................................................................................355

    試院偶題 三首 ...............................................................................................356

    次韻謝蜀王 六首 有序 ...............................................................................356

    侍世子奉獻蜀王 十首 有序 .......................................................................356

    謝蜀王賜果 十首 有序 ...............................................................................357

    無題 三首 .......................................................................................................357

    逺違闕庭 二首 ...............................................................................................357

    viii

  • 目次

    遊峨眉山紀行 十首 .......................................................................................357

    入山後覽定水仰山二上人并吳講師次予發成都絶句韻因復次韻述事言

    懷。 .................................................................................................................358

    次韻冩懷送叔貞之成都 十七首 有序 .......................................................358

    感舊 九首 .......................................................................................................359

    别母舅哭外舅鄭公 三首 ...............................................................................359

    中秋對月 二首 ...............................................................................................359

    題漢中三寺佛放光 .........................................................................................359

    蜀相像 .............................................................................................................360

    買臣妻墓 .........................................................................................................360

    二喬觀書 .........................................................................................................360

    王節婦 .............................................................................................................360

    鄭義門 .............................................................................................................360

    彭山道中 .........................................................................................................360

    夜度桑洲驛 .....................................................................................................360

    客至 .................................................................................................................360

    聞盧原質表兄廷試探花郎授編修喜而寄之 .................................................360

    送義烏龔叔安給事歸省 .................................................................................360

    談詩 五首 .......................................................................................................361

    覽陳先生見和諸詩戱題 .................................................................................361

    道者扇 .............................................................................................................361

    題山水隱者 先生六歳時作 .........................................................................361

    題山水 .............................................................................................................361

    脩德惠枯木圖次韻 四首 有序 ...................................................................361

    見梅 .................................................................................................................361

    畫梅 .................................................................................................................362

    竹 .....................................................................................................................362

    題東坡畵竹 .....................................................................................................362

    班竹圖 .............................................................................................................362

    墨菊 二首 .......................................................................................................362

    題菊 .................................................................................................................362

    馬 .....................................................................................................................362

    ix

  • 方孝孺詩研究

    聞燕 .................................................................................................................362

    百雀圖 .............................................................................................................362

    羲之籠鵝圖 .....................................................................................................362

    荷花渚禽 .........................................................................................................363

    鸚鵡 .................................................................................................................363

    立春偶題 二首 ...............................................................................................363

    附錄二 方孝孺生平暨明代文學繫年 .................................................................365

    引用文獻 .................................................................................................................379

    參考文獻 .................................................................................................................397

    x

  •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方孝孺是明初政治家、思想家也是文學家,天賦異稟聰慧過人,「髫齔已

    善屬文,……讀書十行俱下,日積寸許。」1有「天下讀書種子」2的美譽。

    臨海人趙洪〈新刊正學方先生文集序〉:

    洪自髫年,聞諸老成稱先生之道德文章,出乎天性。始生之夕,有木

    星墮於其所,雙瞳炯炯如電。3

    歷史上奇人多有奇聞,屢見不鮮不足為奇。黃孔昭〈新刊遜志齋集後序〉:

    孔昭自幼習聞先生之名於鄉長老。私謂先生學本天成,非人所能及也。4

    以方孝孺在學術上的成就,黃孔昭對方孝孺的推崇,並不算誇大。黃宗羲以

    「程朱復出」5「有明之學祖」6稱讚方孝孺,並將他列為明初諸儒之首,評

    價極高。

    成祖朱棣靖難事成,建文朝的史料幾乎盡燬,不僅於此甚至下令藏孝孺

    文者死,方孝孺的學生王稌(王仲縉之子)冒死潛錄詩文,〈與童景庸書〉:

    僕痛念遜志名蹟日就湮沒……搜輯其學行,幽潛生卒始末,為家傳行

    1(明)焦竑:《玉堂叢語》(北京:中華書局,1997 年 12 月 2 刷),卷七〈夙慧〉,頁 247。 2(清)張廷玉等撰:《明史》(台北:鼎文書局,1982 年 11 月 4 版),卷一百四十一,列傳

    第二十九《方孝孺傳》,頁 4019。 3(明)方孝孺:《遜志齋集》(明正德十五年姑蘇顧璘等刊本)《附錄.新刊正學方先生文集

    序》,頁 14。 4 同註 3,《附錄.新刊遜志齋集後序》,頁 16。 5(明)黃宗羲:《明儒學案》(據鄭氏補刻本)(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66 年 3 月台 1 版),

    〈師說〉,頁 1。 6 同註 5,卷四三〈諸儒上〉,頁 2。

    1

  • 方孝孺詩研究

    狀。 7

    所幸有王稌,《遜志齋集》方得以保存至今,

    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浙江寧海人,生於元順帝至正十七年(1357),

    卒於明惠帝建文四年(1402),得年 46 歲。幼年喪母,少承家學。學貫古今

    思想精深,豐富的文學創作可見其以正統的儒家身分自居,主張文以載道、

    文道合一,展現在鮮明個人特色的散文和詩歌。本論文汲取已有研究成果的

    菁華,進行剖析,特別針對孝孺詩學及其修辭予以深入探討、闡發,藉此呈

    現元明時代詩作美學與設計鑑賞的時空建構,不揣鄙陋,嘗試回溯方之詩作,

    在有明詩學座標上的風貌與影響的脈絡,為孝孺在儒學、經學、散文之外,

    較少人研究的學術範疇裡,補足缺罅,期能臻至完滿,期望能發現前人所未

    發現,予以系統的整理歸納,俾能彌補研究之不足,使之研究與其歷史定位

    能趨於一致。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

    方孝孺一生著作宏富,有《遜志齋集》二十四卷,五十萬餘字,包括雜

    著八卷,共 131 篇;表、箋、啟、書三卷,共 52 篇;序三卷,共 90 篇;記

    三卷,共 81 篇;題跋一卷,共 51 篇;贊一卷,共 45 篇;祭文、誄、哀辭一

    卷,共 21 篇;行狀、傳一卷,共 17 篇;碑、表、誌一卷,共 36 篇;詩兩卷,

    古體詩 174 首,近體詩 234 首,合計 408 首。

    《遜志齋集》是在特殊的背景下編纂成書的,脫漏誤入在所難免,顧璘

    重刊《遜志齋集.凡例》說道:

    舊本……間有同時諸公文誤入者,有偽撰者,有應酬及少所作,有甚

    缺滅不可讀者,有失次而雜出他卷者,今因舊本序次惟誤入而證據明

    白者刪去,餘悉存為別集。8

    《四庫全書總目》引都穆《南濠詩話》曰:

    7 《遜志齋集》(明正德十五年姑蘇顧璘等刊本),《附錄.與童景庸書》,頁 14。 8 同註 7,〈凡例〉。

    2

  • 第一章 緒論

    方正學先生集……其中多雜以他人之詩,如勉學二十四首乃陳子平

    作,漁樵一首乃楊孟載作,又有牧牛圖一絕亦元人作。9

    這些詩作是在兩人的詩集中同時都有,顧璘重刊的《遜志齋集》中無〈勉學

    詩〉,卻有〈牧牛圖〉一詩,都穆只以元人作,未詳書其姓名,無從考其真偽,

    而顧璘重刊《遜志齋集》(1520)距離方孝孺殉難(1402)間隔了一個世紀多,

    並不算太久,更何況永樂帝在位時,《遜志齋集》根本就是禁書二十年後,明

    天順七年(1463)臨海人趙洪收集遺篇,共得 267 篇10,刻於蜀中,是《遜志

    齋集》的首刻本。

    成化十六年(1487)黃孔昭、謝鐸廣為搜求共得詩文一千二百首11,編成

    三十卷、拾遺十卷,交寧海知縣郭紳等刊刻,此本印數甚少,流傳不廣。直

    到正德年間顧璘守台州再度會同黃參軍綰、應吉士良、趙大行淵等人刪定偽

    謬,重刊此書。《遜志齋集.凡例》:

    今因舊本序次,惟誤入而證據明白者刪去。

    〈牧牛圖〉一詩仍留存集中,以此推論當為方孝孺所作無誤。方孝孺的創作

    不論是政論、史論、散文、詩歌都各具特色,《遜志齋集》流傳至今,研究者

    多側重在他的「文章」部份,這或許與前人的肯定,說他的文章縱橫豪放,

    媲美北宋蘇軾與南宋陳亮。截至目前在台灣可見的研究論文、專書部份有:

    作者 名稱 時間 備註

    陳雪玉 《方孝孺政治

    思想》

    1989 年 從方孝孺成長環境、師承關係探

    討觀念的形成,及如何從鄉族制

    度、君王的職責及官制,建立他

    政治思想的範疇及價值。

    姬秀年 《明初大儒方 1991 年 鎖定在方孝孺的學術與政治思

    9 《四庫全書總目》(台北:藝文印書館,1969 年 3 月 3 版),卷一七○〈遜志齋集〉條,

    頁 3404。 10 《遜志齋集》(明正德十五年姑蘇顧璘等刊本)《附錄.新刊正學方先生文集序》,頁 15。 11 同註 10,頁 17。

    3

  • 方孝孺詩研究

    孝孺研究》 想兩方面,歸納論述十分詳備,

    很值得注意

    鄒優揚 《明代民本思

    想之研究》

    1992 年 主要以陳述方孝孺正統觀、君職

    說與井田制度的理想為主。

    期刊部份有:

    作者 名稱 刊名、時間 備註

    徐兆安 宋 濂 門 人 時 期

    的方孝孺

    《漢學研究》2009

    年 12 月

    精 闢 的 探 討 方 孝 孺 於 父 喪 未

    滿,即趕赴宋濂門下的原因,再

    從兩人的人生目標、生命情調分

    析其中的異同。

    單純 論氣節 《宗教哲學》2007

    年 3 月

    分析氣節的內涵與意義,探討氣

    節在不同社會中的價值,評價方

    孝孺堅持氣節的保全卻失之理

    智。

    趙樹廷 是 挺 拔 的 秀

    竹,而非經國的

    棟 樑 - 方 孝 孺

    再評價

    《歷史月刊》2005

    年 1 月

    此為一篇翻案文章,對於前人的

    認定-方孝孺是為節義而死,提

    出質疑。並且,檢討方孝孺在治

    國的思想與實踐上的五個嚴重

    缺陷。

    王基西 理學家小傳(三

    十一)-正學先

    生方孝孺

    《中國語文》2003

    年 4 月

    從方孝孺的生平、著作、學說、

    政治理念做了概括的說明,並列

    舉數位名家對他一生的評價,在

    學術上肯定他作為有明一代之

    學祖是當之無愧。

    周益忠 試 論 方 孝 孺 的

    〈談詩五首〉

    《國文學誌》2002

    年 12 月

    由此五首論詩詩把方孝孺的詩

    觀,作一完整的歸納,並肯定方

    孝孺〈談詩五首〉不僅在文學史

    上有一定的意義,同時也具備批

    評史的價值。

    4

  • 第一章 緒論

    楊鴻銘 方孝孺〈指喻〉

    等 文 成 語 反 思

    《孔孟月刊》1998

    年 1 月

    經過千百年的洗禮流傳到今天

    的成語可謂披沙揀金,但是有些

    成語在時空完全不同的今天,必

    須重新做一番省思。

    陳淑媛 方 孝 孺 正 統 論

    初探

    《史匯》1996 年 5

    敘述正統論的歷史沿革,結論出

    方孝孺的〈正統論〉思想最是精

    闢且進步。

    盧胡彬 略 述 方 孝 孺 的

    族譜學

    《史耘》1996 年 9

    認為方孝孺重視族譜,有極高的

    意義歷史,兼具傳統與時代的價

    值。

    盧先志 罪 誅 十 族 的 真

    《明道文藝》1996

    年月 10 月

    從歷史上兩派證據探討方孝孺

    是否有後的問題,並做出結論。

    宋裕 中 國 國 文 作 家

    趣 聞 掌 故 - 寧

    死 不 屈 的 方 孝

    《國文天地》1994

    年 10 月

    簡介方孝孺寧死不屈招致罪誅

    十族,牽連甚廣,史稱「瓜蔓

    抄」。

    江舉謙 深慮論 《明道文藝》1993

    年 2 月

    通過歷史的回顧,分析〈深慮論〉

    的思想核心並未超越出《中庸》

    「哀公問政章」的精義-以人為

    本。

    江舉謙 指喻 《明道文藝》1993

    年 4 月

    說明〈指喻〉深具時代意義,乃

    方孝孺有心之作。

    孫廣德 方 孝 孺 的 政 治

    思想

    《國立政治大學

    學報》1993 年 10

    從三方面闡述方孝孺的政治思

    想:第一人君職則,第二行井田

    制,第三地方自治辦法。尤其肯

    定方孝孺的地方自治乃我國政

    治思想史上最有建設性的創舉。

    姬秀年 方孝孺年譜稿 《國立編譯館館

    刊》1991 年 6 月

    整理方孝孺一生的經歷,製成表

    格,資料完整且有系統,對於研

    究者助益匪淺。

    戴樸庵 方 孝 孺 死 節 及 《浙江月刊》1984 闡述方孝孺寧死不屈的堅持,乃

    5

  • 方孝孺詩研究

    其學術思想 年 7 月 其道德學問的實踐。從而肯定他

    的死不僅僅是殉君同時也是殉

    道。

    龔顯宗 方 孝 孺 的 文 學

    《木鐸》1984 年 6

    對方孝孺的文學觀做了完整精

    要的論述。歸納孝孺論詩文之

    「道與用」本諸儒家,「法」則

    取之乎道家。又因忤成祖被殺,

    其文集遏而不行,故文學觀對後

    世影響不大。

    杜若 方 孝 孺 一 門 碧

    《台肥月刊》1982

    年 4 月

    對於方孝孺思想與實際作為的

    矛盾處提出看法。再以「少神

    韻、不見風華」檢討方孝孺詩作

    的局限性。

    陳進得 方 孝 孺 的 法 律

    思想

    《明史研究專刊》

    1980 年 9 月

    分析方孝孺的法律思想是以儒

    家的禮治、德治為前提,再輔以

    人治。

    沈剛伯 方 孝 孺 的 政 治

    學說

    《 大 陸 雜 誌 》,

    1961 年第 3 期

    強調方孝孺政治學說中對君權

    的限制,是極重要的主題,其根

    源 於 生 活 的 苦 難 與 父 親 方 克

    勤、恩師宋濂蒙冤而死有關。也

    稱 讚 了 方 孝 孺 的 地 方 自 治 理

    想,為春秋以來,將中央到地方

    合成一套完整理論與制度的第

    一人。

    中國大陸對方孝孺不論專題或非專題有較多的研究。

    專書與論文部份如:

    作者 名稱 時間 備註

    王 春 南 《宋濂、方孝孺 1998 年 介紹孝孺的生平、事功及思想

    6

  • 第一章 緒論

    趙映林 評傳》 (南京大學出版)

    王雄軍 《 方 孝 孺 “ 禮

    治 主 義 " 政 治

    思想研究》

    2005 年 北京大學碩士論文

    黃美華 《 論 方 孝 孺 的

    文 學 觀 及 其 創

    作》

    2006 年 暨南大學碩士論文

    鄒麗娟 《 論 方 孝 孺 文

    學 思 想 與 元 末

    明初文壇走向》

    2007 年 中南大學碩士論文

    羅云丹 明初士人研究 2007 年 四川大學碩士論文

    對於方孝孺的政治與文學思想的形成與影響有詳細的論述,都是研究方孝孺

    思想很重要的文獻。

    在期刊部份有:

    作者 名稱 刊名、時間 備註

    (日)鶴

    成久章

    建 文 元 年 的 京

    闈與方孝孺

    《 文 化 學 刊 》

    2009 年第 1 期

    考證建文朝唯一的一場鄉試命題

    「可以託六呎之孤」,出自方孝孺

    所為,反映方孝孺一片孤忠及對

    國政的憂心。

    楊居讓 傳 揚 文 化 - 改

    朝 換 代 時 仕 宦

    文 人 的 另 一 種

    選擇

    《 唐 都 學 刊 》

    2009 年第 1 期

    探討士人在強權與暴政王朝改朝

    換代之時,選擇珍愛生命,傳揚

    文化比尖銳的抵抗,至人亡文

    湮,應該是比較理性的選擇。

    陳魯民 文人的“倔" 《 天 地 副 刊 》

    2009 年第 2 期

    文人的「倔」背後是對真理的執

    著與不屈服於權貴的高傲,其代

    價是輕則困窘一生,重責身家性

    命不保。

    陳志峰 試 論 方 孝 孺 的 《 澳 門 理 工 學 視方孝孺為婺州文風的集大成

    7

  • 方孝孺詩研究

    文學觀 報》2009 年第 2

    者。在宋濂文學觀的基礎上有所

    繼承也有所創新。尤其「氣」的

    分析流露鮮明的理學色彩。並且

    認為方孝孺的文章已有台閣化的

    傾向。

    資中筠 方 孝 孺 和 布 魯

    諾之死

    《國學》2009 年

    第 8 期

    從方孝孺和布魯諾的死,看中西

    文化的差異性。他倆

    都是為了堅持自己的「道」而付

    出寶貴的生命,只是各自執著的

    不同。

    陳魯民 文 人 的 “ 絕

    響"

    《養生大世界》

    2008 年 4 月

    方孝孺的死為代價最大的「絕

    響」,八百多條人命外加有明一朝

    始終沒有像樣的文化。

    張樹旺 方 孝 孺 殉 難 原

    因考

    《 台 州 學 院 學

    報》2008 年 4 月

    從諸多史料比對還原歷史真相,

    肯定方孝孺實為道德理想而死,

    絕非單純的殉君,雖然不可否認

    道德理想必然包括了忠君的思

    想。

    饒龍隼 元 末 明 初 浙 東

    文 人 擇 主 心 態

    之 變 衍 及 思 想

    根源

    《 文 學 遺 產 》

    2008 年第 5 期

    元明之際的浙東文人承續程朱理

    學,故以「正學」作為擇主的標

    準。自以為是的希冀將朱元璋教

    育為仁君,歸結君臣投契夢碎的

    原因,就在一心標舉的「正學」

    有其根本的矛盾。

    張常明 浙 東 名 儒 方 孝

    孺先生及其《遜

    志齋集》版本

    《圖書與情報》

    2008 年第 6 期

    對於《遜志齋集》成書過程與版

    本流傳情形及書的內容與評價作

    了扼要的介紹。

    劉建強 方孝孺 《中國企業家》

    2008 年 7 月

    方孝孺的死是以人道主義的關

    懷,抗爭暴力的具體實踐。

    何培剛 “ 誅 十 族 " 的

    始作俑者

    《 咬 文 嚼 字 》

    2008 年 9 月

    對方孝孺面對明成祖十言語的不

    當提出質疑。

    8

  • 第一章 緒論

    陳啟文 文人的骨氣 《海燕》2008 年

    第 12 期)

    方孝孺誓死擁護士人最崇高可貴

    的氣節,凸顯了專制者的血腥與

    殘忍可以達到的極限。

    齊慶民 冷血方孝孺 《書屋》2007 年

    第 1 期

    以人性關懷的角度出發,批判方

    孝孺頑固偏執的個性,導致的歷

    史悲劇。

    蘇雙碧 略 談 古 代 中 國

    的民本主義

    《 史 學 理 論 研

    究》2007 年第 1

    強調古代的民本思想出發點在穩

    定君權,並非為民,甚至將其視

    作現代民主思想的第一聲號角提

    出反對的看法。

    劉誠龍 漫說株連 《 同 舟 共 進 》

    2007 年第 3 期

    談株連在封建社會體制下何以從

    未間斷,原因在除了具有強烈的

    震撼力外,同時還兼有一定的合

    理性。

    廖保平 一 顆 合 格 的 螺

    絲釘

    《 廉 政 瞭 望 》

    2007 年第 5 期

    為了盡人臣的忠,慷慨赴死,正

    是統治者欲塑造的人格特質,方

    孝孺可謂合格了。

    劉立祥 從 絕 命 詩 看 人

    的 氣 節 與 榮 辱

    《南京政治學院

    學報》2007 年第

    6 期

    從歷史上威武不屈的忠貞義士們

    的〈絕命詩〉透視他們的榮辱觀。

    在諸多烈士中,列方孝孺為第一

    位,肯定其詩作不僅充分發揮個

    人的生命的價值,同時也是儒家

    仁義精神的澈底實踐。

    郭萬金 “ 天 下 讀 書 種

    子 絕 矣 " - 方

    孝 孺 之 死 的 文

    化闡釋

    《 浙 江 學 刊 》

    2007 年第 6 期)

    從歷史的角度,剖析方孝孺的死

    不僅嚴重軋傷明代士人的尊嚴,

    也更加劇道統與正統間的巨大撕

    裂。

    陳魯民 讀史小札(外一

    篇)

    《 世 象 漫 談 》

    2007 年第 7 期

    批評方孝孺用八百多條人命,只

    為了氣節兩字,是歷史上最愚蠢

    的人。

    張樹旺 論 方 孝 孺 之 死 《 廣 東 社 會 科 從方孝孺的死看明初士風前高後

    9

  • 方孝孺詩研究

    對 明 代 士 風 的

    影響

    學》2006 年第 1

    鄙,士節從勇堅操守到放蕩不羈

    的演變過程。

    左東岭 元 明 之 際 的

    “ 氣 " 論 與 方

    孝 孺 的 文 學 思

    《 文 藝 研 究 》

    2006 年第 1 期

    深入的探討方孝孺詩文的核心思

    想根源、脈絡及影響,並且將元

    明氣的發展與轉變做一橫向縱向

    的梳理。

    史 小 軍

    黃美華

    方孝孺論為學 《 名 作 欣 賞 》

    2006 年 4 月

    從為學的重要性、目的、態度探

    討方孝孺為學的思想精神,並進

    一步分析其思想形成的現實條件

    與歷史根源。

    朱昌林 從《蜀道易》看

    方 孝 孺 與 “ 台

    閣體"的關係

    《康定民族師範

    高等專科學校學

    報》2006 年 10

    從內容與形式分析兩者間的關

    係,視《蜀道易》為明初台閣體

    的先聲。

    孫寶山 以 “ 民 族 性 "

    重 構 正 統 論 -

    黃 宗 羲 對 方 孝

    孺 的 正 統 論 的

    繼承與發展

    《中國哲學史》

    2005 年第 3 期

    旨在探討方孝孺的〈正統論〉對

    黃宗羲的影響。

    李如冰 明 代 宗 唐 抑 宋

    之 風 下 的 宋 詩

    潛流

    《山東省農業管

    理 幹 部 學 院 學

    報》2005 年第 6

    把明初宗唐抑宋到清初宗宋漸成

    聲勢,期間的發展做了簡扼的梳

    理。

    劉孝平 明代禁書略述 《 專 業 史 苑 》

    2005 年 5 月

    明代政府對圖書出版的諸多限

    制,不僅內容有限制,甚至連刊

    行先後次序都有規定,方孝孺等

    人之文,被定義為奸黨文字,自

    在被禁行列當中,方孝孺的詩作

    直到宣德後稍有傳播。

    劉吉同 殉 道 - 方 孝

    孺、梁巨川、瞿

    《百姓》2005 年

    第 8 期

    肯定方孝孺以身殉道的大無畏精

    神,卻也提出了他的死,與天下

    10

  • 第一章 緒論

    秋白及其它 蒼生幸福其實並無關聯。

    黃美華 激 切 昂 揚 骨 氣

    凜 然 - 方 孝 孺

    -〈戆窩記〉解

    《 名 作 欣 賞 》

    2005 年第 9 期

    賞析〈戆窩記〉從而肯定方孝孺

    的文章不僅醇深雄邁且理明辭

    達。

    向燕南 引 領 歷 史 向 善

    - 方 孝 孺 的 正

    統 論 及 其 史 學

    影響

    《 齊 魯 學 刊 》

    2004 年第 1 期

    解讀方孝孺〈正統論〉的思想內

    涵,並分析此一史學理論的積極

    與消極意義。

    石英 作家方孝孺 《文學自由談》

    2004 年第 4 期

    方孝孺的死是他天性中的剛烈把

    文人的是非觀做了充分的體現。

    蘇雙碧 再 談 歷 史 人 物

    評 價 的 幾 個 問

    《 學 術 月 刊 》

    2004 年第 4 期

    對於歷史給予方孝孺的定位,提

    出反駁,認為方孝孺用八百多條

    人命維護的並非因為氣節,而是

    迂腐的封建思想罷了。

    眭達明 十族之誅 《 秘 書 之 友 》

    2004 年第 5 期

    主要交代方孝孺被誅十族的始

    末。

    查清華 明 代 詩 壇 宗 宋

    《 江 西 社 會 科

    學》2004 年第 10

    對有明一朝文壇宗宋說的起落消

    長,做了完整清晰的交代。展現

    了明代詩壇的多元格局。

    (日)高

    橋 良 行

    著,李寅

    生譯

    略論李白《蜀道

    難》的演變過程

    - 兼 論 《 蜀 道

    易》系列詩的政

    治意義

    《欽州師範高等

    專科學校學報》

    2003 年 3 月

    對〈蜀道易〉的發展脈絡做了完

    整的梳理。

    晁中辰 論建文新政 《 史 學 集 刊 》

    2003 年 4 月

    闡述建文帝登基後在政治、經濟

    上的諸多改革,一新洪武朝的嚴

    苛空氣,但是他寬仁的性格卻在

    削藩策略上顯得魄力不足,走向

    失敗是必然的命運。

    歐陽光 方 孝 孺 與 婺 州 《中國古典文學 談方孝孺在浦陽求學期間師友的

    11

  • 方孝孺詩研究

    文人集團 與文獻學研究》

    第二輯,2003 年

    12 月

    感情,兼及婺州文人集團創團的

    過程與學術特色。

    郭鵬 方 孝 孺 任 漢 中

    府 學 教 授 史 料

    遺存

    《 陜 西 史 志 》

    2002 年 4 月

    輯錄方孝孺任漢中府學教授時期

    的史料。

    趙映林 方 孝 孺 的 苦 樂

    《 文 史 雜 誌 》

    2002 年第 4 期

    闡釋方孝孺以孔子、顏回的安貧

    樂道思想,作為自己苦樂的意義

    與價值

    單純 論 儒 家 的 氣 節

    觀 及 其 現 代 價

    《 東 方 論 壇 》

    2002 年第 4 期

    氣節作為中國知識份子評價人物

    的恆久尺度,進而闡釋「仁義」

    為其的基本精神與表現形式。並

    論述氣節在古今的表現對象應有

    所不同,在古為「君」,於今當為

    「公民守則」與「法律」。

    張群 方 孝 孺 後 人 之

    《尋根》2002 年

    第 6 期

    此為方孝孺殉難 600 周年學術研

    討會上,作者發現有方、六、何、

    才四個姓氏參加祭掃活動,經多

    次採訪後的定論,同時獲知還有

    余、亢等姓氏未及參加。方氏尚

    有數萬人散見海外各國。

    陳傳席 台 閣 體 與 明 代

    文 人 的 奴 性 品

    《 社 會 科 學 論

    壇》2001 年 4 月

    從明初的政治環境與方孝孺事件

    對文人的影響,闡述台閣體與文

    人奴性品格形成的原因。

    房 日 晰

    房向莉

    讀方孝孺《吊李

    白》

    《 文 史 知 識 》

    2001 年第 10 期

    認為孝孺以民間口頭傳說入詩,

    恰恰是他能突破傳統,嘗試創新

    的表現。

    陳 寒 鳴

    賈志剛

    方 孝 孺 與 明 初

    金 華 朱 學 的 終

    《滄州師範專科

    學校學報》1999

    年第 3 期

    探討方孝孺雖以純正理學稱譽於

    世,卻讓金華之學從主流走入歷

    史的原因。

    陸廣平 明 初 方 孝 孺 宗 《廣西右江民族 從宗法思想的產生到主張,從中

    12

  • 第一章 緒論

    法思想初探 師專學報》1996

    年第 2 期

    探討方孝孺對宋以後宗法制度的

    繼承與發展,從而肯定對後世的

    影響。

    徐立新 儒 家 之 絕 唱 -

    方 孝 孺 悲 劇 根

    源剖析

    《 台 州 學 院 學

    報》1996 年第 5

    剖析方孝孺在明初政治體制與文

    化環境下,成為犧牲者的必然。

    在那特定時代裡,方孝孺的死也

    反映了儒家面臨的困境。

    湯長平 也 評 方 孝 孺 是

    否“愚忠"

    《 台 州 學 院 學

    報》1995 年第 1

    從自我實現與士為知己者死與反

    抗暴權等角度,說明方孝孺的死

    是文人氣節是非大義的展現。

    趙映林 方 孝 孺 的 “ 立

    法利民"觀

    從國家所以要立法的原因出發到

    立法的目的,歸納方孝孺立法利

    民的精神所在。

    孫湘云 方 孝 孺 的 夏 夷

    《華中師範大學

    學報》1995 年第

    6 期

    從〈正統論〉解構方孝孺民族關

    係的背景依據與時代的侷限性。

    王 家 范

    程念祺

    論 明 初 對 洪 武

    政 治 的 批 評 -

    方 孝 孺 的 政 治

    理 想 與 建 文 帝

    的政策改革

    《史林》1994 年

    第 3 期

    從方孝孺的文論與建文時期的改

    革措施,看方孝孺對朱元璋「以

    猛治國」與「尚法」政治主張的

    批判。

    尹恭弘 方 孝 孺 的 文 學

    思 想 及 其 散 文

    藝術

    《 古 典 文 學 知

    識》1993 年 3 月

    分析方孝孺的創作理論與態度,

    並且歸納方孝孺縱橫豪放的散文

    風格的數種表現手法。

    汪正章 方 孝 孺 文 學 思

    想初探

    《 渤 海 學 刊 》

    1989 年第 3 期

    王世華 “ 讀 書 種 子 "

    方孝孺

    《 文 史 知 識 》

    1986 年第 12 期

    簡明扼要的敘述方孝孺的一生。

    以上對方孝孺的研究大部分著重在他被誅十族的歷史事件,從當時的政

    治環境、文化背景與本身的個性等不同角度,分析方孝孺誅十族的悲劇;其

    13

  • 方孝孺詩研究

    次是對他凜然可畏氣節的分析與評價,有認為方孝孺是明代重氣節的知識份

    子的第一人,有分析方孝孺執著於氣節,卻蒙受誅十族厄運,剖析氣節與理

    智的不可分關係,也有認為方孝孺誓死維護的正義,其實只是封建道統迂腐

    思想,甚至詬之以冷血無情,對於方孝孺誓死抗爭到底甚至不惜犧牲八百多

    條人命,正面與負面兩極化;再其次就是關於他政治、文學、理學的思想及

    個人修身都有涉及。

    兩岸在具體的詩歌創作分析方面,有龔顯宗的〈方孝孺的文學觀〉全面

    的探討方孝孺的文學觀,至於作詩的理念雖有觸及只是點到為止;周益忠〈試

    論方孝孺的〈談詩五首〉值得注意,這篇論文不但提出孝孺作詩以《詩經》

    為本的主張及詩貴發揮道德,除了盛推宋代詩律的成就,並且對於孝孺臧否

    前輩詩家及時人也多有說明;房日晰、房向莉〈讀方孝孺《吊李白》〉 只是

    單篇詩歌的賞析,其中提出孝孺以民間口頭傳說入詩,是一創見,但尚嫌單

    薄;(日)高橋良行著,李寅生譯的〈略論李白《蜀道難》的演變過程-兼論

    《蜀道易》系列詩的政治意義〉對〈蜀道易〉的發展脈絡做了完整的梳理,

    頗具參考價值;朱昌林的〈從《蜀道易》看方孝孺與“台閣體"的關係〉提

    出方孝孺為明初詩文大家到「台閣體」的過渡,針對〈蜀道易〉一詩析理出

    台閣體欠缺的「湛深幽渺之思」與「縱橫馳驟之才」,不失為研究方孝孺詩歌

    歷史定位的重要資料。

    由上述資料顯示,近年學者對方孝孺的研究明顯增加許多,但大多集中

    在他的凜然可畏的氣節,其次是他的文學與政治思想,一致性的都從散文的

    創作切入,對於詩歌談得不多,或者籠統帶過,甚至是根本毫無涉及,只有

    周益忠〈試論方孝孺的〈談詩五首〉〉做了深入且精闢的分析,其他只能聊備

    一格,對其詩歌的全面分析尚不足夠;以方孝孺在明初文壇的地位,《四庫全

    書總目》:引都穆《南濠詩話》:「方正學先生集,傳之天下人人知,愛誦之。」

    12截自目前對於方孝孺的詩歌部份的關注顯然太少,即使過往的學者曾提出

    精闢的見解,仍有美中不足的遺憾,因此,本論文鎖定方孝孺的詩歌創作為

    研究對象,預期將有助於後學者對方孝孺詩的創作主題與風格,有更清處楚

    且全面的掌握。

    12 《四庫全書總目》(台北:藝文印書館,1969 年 3 月 3 版),卷一七○〈遜志齋集〉條,

    頁 3404。

    14

  •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研究範圍

    方孝孺的散文成就,前人已有定論,《明史.文苑》:「宋濂、王禕、方孝

    孺以文雄。」13《四庫全書總目》評價方孝孺的文章說:「出入於東坡、龍川

    之間」14,所以歷來對方孝孺的研究材料多鎖定在他的政論文與散文面,如

    容肇祖撰《明代思想史》把他列為明初理學的代表、郭紹虞的《中國文學批

    評史》及龔顯宗的《明洪、建二朝文學理論研究》都將他列為明初文論的代

    表,蕭公權、薩孟武、汪大華、萬世章等人各自所撰的《中國政治思想史》

    列他為明代政論的代表,楊鴻烈的《中國法律發達史》認為他在中國法律地

    位居承上啟下之地位,趙令揚的《關於歷代正統問題之爭論》及饒宗頤的《中

    國史學上之正統論》都肯定他的「正統論」對後世的影響;以上對方孝孺的

    研究多著重在散文、政論文上;至於詩歌的部分或者點到為止、或者根本不

    曾觸及,這樣的研究還不算完整,故筆者鎖定歷來較少人注意的詩歌,作為

    研究主題,希望能補足缺罅,臻至周全完滿。

    陳田(1850-1922)編《明詩記事》收錄孝孺十一首詩,並且引用《南

    濠詩話》:「方正學先生集,傳之天下,人人知,愛誦之。」15作為肯定的佐

    證,沈德潛《明詩別裁集》也收了孝孺五首詩,可見孝孺的詩歌創作有不可

    忽視的價值。《遜志齋集》中有詩兩卷 408 首詩:古體詩 174 首,有四言、五

    言、七首與雜言;近體詩 234 首,有五言絕句 10 首、六言絕句 2 首、七言

    絕句 130 首、五言律詩 78 首、七言律詩 14 首。古體詩最短的 8 句,最長的

    有 100 句;近體詩從 4 句到 200 句都有,最長的甚至有 1000 個字。詩歌題

    材也相當廣泛,有以靜態事物為主的詠物詩及山水詩,有以歌詠人物為主的

    人物詩、詠史詩與悼亡詩,有與親朋間的贈答詩、送別詩,及奉蜀王命作的

    應制奉和詩,還有一些題畫詩,及抒發個人情志的感懷抒情詩。手法技巧力

    求變化,藝術形式也豐富多樣,無論敘事、抒情、說理都能各盡其趣。故本

    論文以方孝孺的「詩歌」作為研究範圍,擬將 408 首詩分成若干部分處理,

    探討方孝孺詩作建立、傳承、闡發與擴充的影響。

    13 (清)張廷玉等撰:《明史》(台北:鼎文書局,1982 年 11 月 4 版),卷二八五,《列傳》

    一七三〈文苑一〉,頁 7307。 14 同註 12。 15 (清)陳田:《明詩記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年 12 月),乙籤卷一〈方孝孺〉,頁

    585。

    15

  • 方孝孺詩研究

    第四節 研究的版本

    《遜志齋集》能編纂成書有其特殊的時代政治背景,方孝孺殉節後,明

    成祖下令,私藏方孝孺文章者,以死罪論。幸賴他的門人王稌冒生命危險抄

    錄才得以保存。他的文稿一直到明宣德以後,才流傳開來,但是由於多年密

    藏,散佚了不少,也摻雜了些他人的作品。方孝孺壯烈殉君,激怒了明成祖,

    詩文被列為禁書,在永樂一朝沉寂了二十年。直到臨海人趙洪收集遺篇 267

    首16是為《遜志齋集》的首刻本,而其中已有林右與王紳於洪武三十年(1397)

    的〈序〉,可知《遜志齋集》已於那年編纂成書。

    《遜志齋集》的首刻本乃臨海人趙洪捐俸於明天順七年(1463)四川刻

    版行世,稱做蜀本17,之後是黃孔昭、謝鐸、郭紳等人於成化十六年(1487)

    蒐集到一千二百篇方孝孺的詩文,編成三十卷、拾遺十卷,稱作邑本18。根

    據《熙朝名臣實錄》:「所著有《遜志齋集》四十卷」19;《四庫全書總目》有:

    「原本凡三十卷、拾遺十卷,乃黃孔昭、謝鐸所編。」20正好也吻合四十卷

    之數。明正德十五年(1520)顧璘守台州時再次重刊《遜志齋集》,合併為文

    二十二卷、詩二卷,是為郡本21;嘉靖二十年(1541)有蜀藩本;嘉靖四十

    年(1561)浙江案察副使范惟一重刻《遜志齋集》;萬曆四十年(1612)丁賓

    等刊本;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涇縣潘氏袁江節署刊;同治五年(1866)

    新建吳;清同治十二年(1873)吳縣刊本;1928 年上海涵芬樓有影印本;1929

    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據明嘉靖四十年范惟一刊本影印。1936 年上

    海商務印書館據范惟一所刊的本子再次影印。

    《遜志齋集》原本已不復見,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中有明成化十六

    年郭紳的刻本22,這是目前最早的版本。台灣目前可見到最早的版本則是明

    正德十五年(1520)顧璘所校刊的郡本。顧璘〈遜志齋集.凡例〉:

    16 《遜志齋集》(明正德十五年顧璘等刊本),〈附錄‧新刊正學方先生文集序〉,頁 15。 17 《遜志齋集》(明嘉靖辛丑年范惟一等刊本)〈重刻遜志齋集.凡例〉,頁 16。 18 同註 17。 19 (明)焦竑輯:《熙朝名臣實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 107 冊(據上海圖書館藏

    明刊本影印)(台北:莊嚴文化,1996 年 8 月初版 1 刷),卷五〈文學博士方公〉,頁 78。 20 (清)紀昀等撰:《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七○《遜志齋集》條,頁 3404。 21 《遜志齋集》(明嘉靖辛丑年范惟一等刊本)〈重刻遜志齋集.凡例〉,頁 16。 22 姬秀年:〈方孝孺年譜稿〉,《國立編譯館刊》(1991 年 6 月),頁 79。

    16

  • 第一章 緒論

    舊本編輯時,以禁諱後惟懼失墜不完,間有同時諸公誤入者,有偽撰

    者,有應酬及少所作者,有甚缺滅不可讀者,有失次而雜出他卷者。

    今因舊本序次惟誤入而證據明白者刪去,餘悉存為別集。23

    合併為二十四卷、附錄一卷,即《四庫全書》收錄的本子。明嘉靖四十年(1561)

    浙江按察副使范惟一〈重刻遜志齋集序〉云:

    郡有遜志齋集,故刑書東橋顧公,為守時所刻,予取讀焉,見其編漫

    漶,因謀諸兵道唐君,及新守王君,重刻之。24

    並在〈凡例〉中說:

    今據三本而參酌之。25

    范惟一見郡本《遜志齋集》漫漶不可讀,故參酌蜀本、邑本再度校刊重刻,

    是為范惟一刊本,與顧璘刊本是台灣善本室目前現存《遜志齋集》最早的兩

    本。兩本在詩的部份,「范刊本」比「顧刊本」多了 28 首詩。范惟一〈重刻

    遜志齋集.凡例〉26:

    〈勉學詩二十四首〉,《文章辯體》刻為吳人陳子平作,而蜀本邑本皆

    有,《赤城集》亦載為先生詩。《懷麓堂詩話》惟云未考。識者謂子平

    未嘗至蜀,而初本得自蜀中27,當為先生作無疑。」「〈遊峨嵋〉及〈歌

    風臺〉詩,俱載蜀本,而峨嵋篇又載《四川志》」「遺安堂記載三先生

    文粹,〈巾山晨望〉及〈閒居詩〉,舊傳民間,併見吳越錢氏家乘,謝

    文肅公嘗有不及早見之歎。

    23 《遜志齋集》(明正德十五年顧璘等刊本),〈遜志齋集‧凡例〉,頁 1。 24 同註 21〈重刻遜志齋集.序〉,頁 2。 25 同註 23,〈凡例〉:「是集先生歿後六十年,臨海趙學諭,始得散落詩文,三百一十四篇,

    梓于蜀者,為蜀本。又二十年,太平謝文肅公、黃巖黃文毅公、徧輯四方所藏,得四十

    卷,郭令尹梓于寧海者,為邑本。又四十年,郡守姑蘇顧公,梓于郡齋者,為郡本。」,

    頁 16。 26 《遜志齋集》(明嘉靖辛丑年范惟一等刊本),〈重刻遜志齋集.凡例〉,頁 16。 27 同註 23,《附錄.新刊正學方先生文集序》:「幸而掇乎噓燼之餘,所謂存什一於千百者也。

    中間在蜀之作……」,頁 15。

    17

  • 方孝孺詩研究

    蜀本、邑本都有〈勉學詩二十四首〉,郡本卻無;〈遊峨嵋〉、〈歌風臺〉二詩

    蜀本有載,《四川志》也有〈遊峨嵋〉詩;〈巾山晨望〉及〈閒居詩〉俱見於

    吳越錢氏家乘中,又說謝鐸有不及早見的遺珠之憾,這些詩作郡本中都沒有。

    范惟一校刊《遜志齋集》時都一一補上。都穆(1459-1525)《南濠詩話》:「〈勉

    學二十四首〉乃陳子平作,〈漁樵〉一首乃楊孟載作,又〈牧牛圖〉一絕亦元

    人作。」28可見並不正確,而且「范刊本」與「顧刊本」都有〈牧牛圖〉詩。

    《遜志齋集》從蜀本(1463)首度出現,之後有邑本(1487),再到(1520)

    的郡本,范惟一(1561)在郡本的基礎上參酌蜀本、邑本補其缺漏並加以考

    證,自此刊刻《遜志齋集》都不出范惟一的本子。因此,本論文以范惟一刊

    本作為版本依據。研究主題鎖定在「詩」的部分,即《遜志齋集》中的第二

    十三、二十四兩卷。此刊本前為序文,依序為范惟一〈重刻遜志齋集序〉、唐

    堯臣〈敘刻遜志齋集〉、王可大〈重刻正學方先生文集敘〉、林右〈遜志齋集

    序〉、王仲縉〈遜志齋集序〉、謝鐸〈蜀王賜方教授像贊〉兩篇,〈凡例〉後是

    〈目錄〉。

    第五節 研究方法

    本論文以探討方孝孺詩作建立、傳承、闡發與擴充的影響。修辭美學或

    求廣、或求深,或求方學之所以昌明,為方學在明代文學史上奠立永恆、卓

    越的地位。研究方法有文本研究法、歷史研究法、文獻分析法、內容分析法、

    歸納統計法、相互運用,以利本論文撰寫。

    一、文本研究法:

    以范惟一刊定之《遜志齋集》的第二十三、二十四兩卷作為研究的文本。

    經過仔細研讀 408 首詩作後,能條分縷析其詩作的形式技巧及思想內涵。

    二、歷史研究法:

    廣泛閱讀相關的歷史著作,從歷史與社會的角度,探討方孝孺成長的背

    景,與思想的形成與內涵,將歷史與詩歌做一結合,並從他的詩作中尋

    出歷史的軌跡。

    三、文獻分析法:

    蒐集相關的古籍、專書、論文及期刊,從不同的思維所呈現出的不同面

    28(清)紀昀等撰:《四庫全書總目》,《遜志齋集二十四卷》條,頁 3404。

    18

  • 第一章 緒論

    貌,多方面的了解其人其詩,進而提出客觀的分析與觀點。

    四、內容分析法:

    仔細研讀 408 首詩作,確實掌握所敘何事、所抒何情及所議之論,再視

    其詩作之內容,進一步分為若干個主題類別,見出方孝孺在詩的創作上

    最著力的方向。

    五、歸納統計法:

    統計方孝孺的詩作的古體與近體的數量,並且按照字數分五言、七言與

    雜言,從統計的數字見出方孝孺在詩的創作上,所偏好的形式。並從詩

    作的內容,歸納方孝孺作詩偏好的題材與類型。

    同時,本論文為了方便後人研究、檢索,並將《遜志齋集》二三、二四

    兩卷詩重新做了點校整理,置於附錄一;附錄二是方孝孺生平暨明代文學大

    事繫年,亦可鳥瞰方孝孺其人、其詩、其學在時代座標的定位。以方孝孺詩

    作為研究主題,預期能達到下列諸目標:

    一、探討方學之精奧,如何經過作品文獻的闡現,進而榮顯於世的脈絡系統。

    二、探討方學的詩學、詩作分類與重點所在:

    (一) 開啟六百年之尊經尚儒思想下的詩詞,所產生禮崇經意的詮釋架

    構。

    (二)同時將咏史詩、感懷情志詩、題畫咏景詩等,含蓄旨遠、激切氣雄、

    或悲閡真切、平淡而絕俗、清麗而理明,一一分類鑑賞。

    (三)歸納並且介紹方孝孺詩歌詮釋的不同觀點,而嘗試提出三個時期說

    明,說明詩作延展的步驟。

    (四)經由孝孺相關著作,互相輝映,比對「醇正雄邁」、「理明辭達」、「意

    蘊深遠」等文藝特質及一切衍生發揮出來,屬於歷史眼光或哲學觀念。

    將詩、經區分開來,研究其中的表裡,領航方學詮釋上的-重要命題。

    意即「言志」詩歌如何取得貫串式、整合式生動的體現。

    19

  • 方孝孺詩研究

    20

  • 第二章 方孝孺生平及著作

    第二章 方孝孺生平及著作

    《明史‧方孝孺傳》:「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寧海人。」1根據史

    料記載寧海縣是在晉武帝太康元年設置的2。寧海縣3位於浙江省東部,距離

    郡城一百八十里,「東至象山,西界新昌、天台,南極臨海,北底奉化,而邑

    之東北則環以大海,餘皆崇岡峻嶺。」4寧海縣西有蒼翠青峰,崇巒疊嶂,東

    是水天一色的大海,不僅素有「山陬海隅」之稱,更是「代毓聞人」5的地方。

    從宋朝開始,這塊土地就誕生了不少博學慷慨之士,有「能文且慷慨有

    氣度為王介甫器重」的周弁,「風節凜然,台郡推理學之首」的羅適,「居官

    勤敏,治事率以二鼓」的王齊輿,「禁奸慝,惠善良,行荒政,貸逋稅」的王

    及,「好學,事母極孝,人稱邑之善士,比之康節。」的駱季友,及王應麟稱

    他為『世津粱』」的鄭霖。鄭霖曾任贛州、蘇州、安慶、平江等地知州兼淮浙

    提刑和發運使,秉性剛正堅毅,勇敢有為,他在擔任安南教授期間,「適頑民

    梗化,躬冒矢石,登陴諭以禍福」,在任贛州知州時「招降納叛,禦患弭災……,

    綿亙二三百里,為民害者,至是悉平。」賈似道當權,多次擢升,鄭霖因惡

    其為人,不屑與之為伍,終為賈似道所害。葉夢鼎官拜少傅右丞相兼樞密使,

    年幼拜鄭霖為師,戮力國事,置個人死生於度外,終生與賈似道對抗,請辭

    再三,後因「道梗不能進,南向痛哭失聲而還,後二年卒。」葉夢鼎的曾孫

    女就是方孝孺的祖母6,尚有「宋亡不仕」的舒岳祥、劉莊孫、陳壽及「青山

    不受折腰辱」的史學家胡三省7。方孝孺在〈劉樗園先生文集序〉中說道:「寧

    海在宋特為詩書文物之邑……士之顯聞於世者甚重。」8

    整體而言,浙東地區可謂「人文薈萃」,這些人各自經營自己的生命同時,

    1 (清)張廷玉等撰:《明史》(台北:鼎文書局,1982 年 11 月 4 版),卷一百四十一,列

    傳第二十九《方孝孺傳》,頁 4017。 2 《浙江‧寧海縣志》(中國地方文獻學會,據清王瑞成修、張濬等纂《清光緒二十八年刊

    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 年台 1 版),卷首,頁 56。 3 同註 2,卷首,頁 56。 4 同註 3。 5 同註 2,〈序〉,頁 3。 6(明)宋濂:《文憲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商務印書館景印,1986 年 3 月初

    版)總 1223、1224 冊,卷二四〈故愚庵先生公墓版文〉,「母葉氏宋丞相夢鼎從曾孫女也。」,頁 301。

    7 同註 2,卷十《列傳》,頁 914~940。 8 《遜志齋集》(明嘉靖辛丑年范惟一等刊本),卷一二〈劉樗園先生文集序〉,頁 21。

    21

  • 方孝孺詩研究

    生出的影響形成地區的文化色彩,前人巨大的精神力量,貯蓄累積在這塊土

    地上,知識分子就是從這樣的傳統走了出來,「士生其閒,率尚風概厲名節。」

    9,信而有徵,方孝孺就出生在這個教育發達、文化積累豐厚的寧海縣侯城。

    第一節 時代背景

    元末綱廢紀弛,官吏驕奢放縱擅作威福,賄賂之風盛行,將家子弟驕奢

    淫逸且不知武事,固有的社會秩序破壞殆盡,「以飛觴為飛砲,酒令為軍令,

    肉陣為軍陣,謳歌為凱歌。」10,貪官污吏作威作福、聚斂自肥,《草木子》

    記載了當時的現象:

    罔然不知廉恥為何物。其問人討錢,各有名目,所屬始參曰拜見錢,

    無事白要曰撒花錢,逢節曰追節錢,生辰曰生日錢,管事而索曰常例

    錢,送迎曰人情錢,句追曰賚發錢,論述曰公事錢。覓得錢多曰得手,

    除得州美曰好地方,補得職近曰好窠窟,漫不知忠君愛國為何事也。

    11

    無以為食,竟至「食人肉」12。社會失序終至民怨沸

    騰,

    ,田野荒蕪……骨肉離散,生業蕩盡。」

    13當時

    社會經濟一片蕭條,天災人禍兩相侵逼,人民苦不堪言。元朝最後的四十年,

    統治者醉生夢死無視於人民的痛苦,再加上水災旱災、蝗災相繼發生,飢荒

    連年,哀鴻遍野,人民

    點燃了起義的火把。

    從元順帝至正十一年〈1350〉紅巾軍起義到朱元璋即皇帝位〈1368〉,於

    應天府即地位,十八年的戰亂,社會遭到的破壞無以附加,朱元璋從濠州回

    到集慶,一路上所見是「百姓稀少

    社會蕭條景象,可以想見。

    明朝誕生在被戰爭蹂躪了二十幾年的土地上,王朝成立之初,社會遭到

    9 《浙江‧寧海縣志》,卷十《列傳‧前言》,頁 913。 10 (明)葉子奇 :《草木子》﹙北京:中華書局,1997 年 11 月湖北第 3 次印刷﹚,卷三上〈 克謹篇〉,頁 48。 11 《草木子》,卷四下〈雜俎篇〉,頁 81~82。 12 (明)宋濂:《元史》(台北:鼎文書局,1990 年 2 月 4 版),卷三二〈文宗紀〉:「大饑,

    民相食。」,頁 724。 13 《明太祖實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卷二十,頁 286-287。

    22

  • 第二章 方孝孺生平及著作

    極大的破壞,人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朱元璋明白民猶水也,君猶舟也;水

    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積極進行一系列的經濟、政治、社會改革。

    一、力倡簡約,從上往下

    陷溺其中,禍敗亂亡將隨之而來,危害比毒酒更

    可怕。曾諭京衛諸將士:

    不知其幾。……自今宜量入為出,裁省枉費,寧使有餘,勿令不足。

    中空地種植蔬菜,同時規定職官依照品級,無論

    房舍 車輿、器用、衣服都各有等差,庶民房舍不得超過三間………。16《典

    故紀聞》

    責之曰:『靴雖微,皆出民力,

    民之為此,非旦夕可成。汝何不愛惜,乃暴殄如此!』命左右杖之,

    朱元璋從上而下倡導「儉用」,洪武元年天下府州縣官朝會,誡勉文武百官:

    《典故紀聞》記載:「太祖以元末之君不能言宮閫之政,至宮嬪女謁私通

    外臣,而納其賄賂,或施金帛於僧道,或番憎人入宮中攝持受戒,而大臣命

    婦,亦往來進掖,淫瀆邪亂,禮法蕩然,以至於亡。」 14朱元璋深以元的滅

    亡為戒,首先規定即使是皇后也不得干政,皇后只能管理宮中嬪妃間的事情,

    而且宮中日用物品都要向有關單位申請,方得取領,從上而下的力行簡約,

    重建國力。太祖身先士卒的在宮中的空地種蔬菜,對所居住的宮室苑囿,只

    求完固不事華麗,用膳時也不舉樂,他認為聲色像斧頭會損傷人的天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