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6.pdf · 1:1...

43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 黃俊傑 台灣大學講座教授 教育部國家講座 Website: http://huang.cc.ntu.edu.tw http://www.ihs.ntu.edu.tw/

Upload: others

Post on 10-Oct-2020

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6.pdf · 1:1 第五講分析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之 性質與知識創造的動力 1. 上週講作為知識社群的「大學」: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

黃俊傑 台灣大學講座教授 教育部國家講座 Website: http://huang.cc.ntu.edu.tw http://www.ihs.ntu.edu.tw/

Page 2: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6.pdf · 1:1 第五講分析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之 性質與知識創造的動力 1. 上週講作為知識社群的「大學」:

第 六 講

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二)

Page 3: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6.pdf · 1:1 第五講分析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之 性質與知識創造的動力 1. 上週講作為知識社群的「大學」:

1. 引言

Page 4: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6.pdf · 1:1 第五講分析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之 性質與知識創造的動力 1. 上週講作為知識社群的「大學」:

1:1 第五講分析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之性質與知識創造的動力

1. 上週講作為知識社群的「大學」: • 是「失樂園」(John Milton [1608-

1674], Paradise Lost)? • 是 “Lotus Island”(Homer, Odyssey)? • 是「烏托邦」?英國政治家與思想家

Thomas More (1478-1535) ,任下議院議長、大法官,反對國王亨利八世婚事。他筆下的《烏托邦》Utopia 是從王權與教權中掙脫而出,建立在自由社會基礎的理想國家。

Page 5: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6.pdf · 1:1 第五講分析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之 性質與知識創造的動力 1. 上週講作為知識社群的「大學」:

• 以上所說的三種大學的意象,都只是一部分,因為大學的「理念」與「實踐」恆處於互動、互滲之關係。

1. 知識傳播者(師)與接受者(生)關係之本質如何?

2. 傳播的內容如何? (專業知識VS.通識知識)

3. 課程的理論以及傳播的管道如何? (“教科書政治”)

1:2 本講問題:在大學社群的內部知識如何傳播?

Page 6: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6.pdf · 1:1 第五講分析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之 性質與知識創造的動力 1. 上週講作為知識社群的「大學」:

2. 大學知識社群中的

師生關係

Page 7: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6.pdf · 1:1 第五講分析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之 性質與知識創造的動力 1. 上週講作為知識社群的「大學」:

1. 師生=父子 ∵ 親緣社會:

一切社會關係都是「父子」關係的延伸與擴大。

• Francis Hsu (許烺光, 1909-1999), Americans and the Chinese: Two Ways of Life (New York : Henry Schuman, c1953) .

• Under the Ancestor’s Shadow: Chinese Culture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48 ).

“DKR” Theory: Dominant Kinship Relationship

2:1 傳統社會中的師生關係: 從屬關係

Page 8: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6.pdf · 1:1 第五講分析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之 性質與知識創造的動力 1. 上週講作為知識社群的「大學」:

2:1 傳統社會中的師生關係: 從屬關係

2. 優點:「德業相勸,功過相規」(朱熹,1130─1200) 知識社群 道德社群, 二者有重疊,但二者不等同。 ∵ 因為知識社群關心是非對錯,

道德社群關心德性正邪。

Page 9: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6.pdf · 1:1 第五講分析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之 性質與知識創造的動力 1. 上週講作為知識社群的「大學」:

3. 但在21世紀後工業社會中,親緣關係已被業緣關係所取代:

∵生產方式改變:

農業社會 工業社會 人與人以 以差異性結合 相似性結合

2:1 傳統社會中的師生關係: 從屬關係

Page 10: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6.pdf · 1:1 第五講分析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之 性質與知識創造的動力 1. 上週講作為知識社群的「大學」:

2:2 現代大學中的師生關係: 並立原則

1. 「並立原則」釋義: 在真理之前,師生平等。

2. 「並立原則」 的理論基礎: 1) 師生是共同探索真理的同道; 2) 真理的出現是在思想的澄澈之後:

黑格爾說:「密納發(Minerva=Athena,雅典娜)的貓頭鷹要等黃昏到來,才會起飛。」“The owl of Minerva spreads its wings only with the falling of the dusk.”(G.W.F. Hegel, Philosophy of Right, 1820, “Preface.”)

Page 11: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6.pdf · 1:1 第五講分析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之 性質與知識創造的動力 1. 上週講作為知識社群的「大學」:

2:2 現代大學中的師生關係: 並立原則

3. 「並立原則」下的師生互動: 1) 真理優先:

韓愈(768-824):〈師說〉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Page 12: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6.pdf · 1:1 第五講分析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之 性質與知識創造的動力 1. 上週講作為知識社群的「大學」:

2:2 現代大學中的師生關係: 並立原則

3. 「並立原則」下的師生互動: 2) 專業優先:

韓愈(768-824):〈師說〉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Page 13: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6.pdf · 1:1 第五講分析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之 性質與知識創造的動力 1. 上週講作為知識社群的「大學」:

3. 大學社群中知識的傳遞:

教育內容與教科書 教什麼?如何教?

Page 14: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6.pdf · 1:1 第五講分析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之 性質與知識創造的動力 1. 上週講作為知識社群的「大學」:

3:1 大學中的專業教育 vs. 通識教育 既聯合又鬥爭

兩者之間具有 (1) 不可分割性

vs. (2) 互為緊張性

所以,兩者必須融合

Page 15: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6.pdf · 1:1 第五講分析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之 性質與知識創造的動力 1. 上週講作為知識社群的「大學」:

3:1 大學中的專業教育 vs. 通識教育 既聯合又鬥爭

1. 大學教育性質的轉變: 專業高深學術人才→培養知識份子

2. 大學角色的重整: 工具性→自主性

3. 通識教育的必要性: 知識經濟與大學教育的「通識」性質

4. 通識教育的涵義: 建立人的主體性,以完成人之自我解放,並與人與其所生存之人文及自然環境,建立互為主體性關係之教育。

Page 16: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6.pdf · 1:1 第五講分析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之 性質與知識創造的動力 1. 上週講作為知識社群的「大學」:

3:2 對通識教育的質疑及其批判

1. 兩種質疑意見: 實用主義、專業主義

2. 質疑的批判:

1) 針對實用主義: 起於「急迫感」與「時間壓力感」

2) 針對專業主義: 昧於21世紀新趨勢在於知識的整合與創新:跨領域、跨學科。

Page 17: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6.pdf · 1:1 第五講分析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之 性質與知識創造的動力 1. 上週講作為知識社群的「大學」:

3:3 通識教育課程的三種理論

1. 精義論: 理論內涵:人類文明變遷中有其永

恆不變之核心價值,如真、善、真等。

「精義論」之信持者如:王陽明,〈尊經閣記〉、熊十力、馬一浮,Robert M. Hutchins 以及實用主義者

Page 18: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6.pdf · 1:1 第五講分析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之 性質與知識創造的動力 1. 上週講作為知識社群的「大學」:

2. 均衡論: 理論基礎:整體論(holism)假定知識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必須統觀兼顧始能免於「隧道效應」(“tunnel effect”)。

《莊子.天下篇》

3:3 通識教育課程的三種理論

Page 19: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6.pdf · 1:1 第五講分析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之 性質與知識創造的動力 1. 上週講作為知識社群的「大學」:

3. 進步論: 理論基礎:通識教育必須與學生生

活相結合。

杜威(John Dewey, 1879-1955) 以及實用主義者 vs. Robert Hutchins

3:3 通識教育課程的三種理論

Page 20: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6.pdf · 1:1 第五講分析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之 性質與知識創造的動力 1. 上週講作為知識社群的「大學」:

3:4 通識教育三種理論的潛在問題

1. 精義論的問題: 1) 易流於「文化唯我論」 2) 具有強烈的「前近代」意涵,因此易淪為「舊制

度」(ancien regime)的捍衛者。Alexis de Tocqueville (1805-59, 1835出版《論美國的民主》,1841獲選法蘭西學院院士[36歲])。 L‘Ancien Regime et la Revolution,馮棠譯:《舊制度與大革命》(香港 : 牛津大學出版社, 1994)。

3) 將經典當作是locus classicus, 假定所有價值均由此種locus推衍而出,但忽視古人之志(intentionality)不易知、不可知

Page 21: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6.pdf · 1:1 第五講分析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之 性質與知識創造的動力 1. 上週講作為知識社群的「大學」:

2. 均衡論的問題: 1) 均衡論之課程設計是為了彌補高中

教育之不足與偏頗,將通識教育視為補充教育,但教育內容則無共貫同條之理趣。

2) 課程安排常是為了教師授課之專業考量,並非以學生為主體。

3:4 通識教育三種理論的潛在問題

Page 22: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6.pdf · 1:1 第五講分析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之 性質與知識創造的動力 1. 上週講作為知識社群的「大學」:

3. 進步論的問題: 1) 誤將「過去」、「現在」、「未來

」之有機關係當作機械關係,瞻前而不顧後。

2) 以通識教育為未來生活作準備,是另一種型態之工具主義 (instrumentalism)。

3:4 通識教育三種理論的潛在問題

Page 23: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6.pdf · 1:1 第五講分析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之 性質與知識創造的動力 1. 上週講作為知識社群的「大學」:

3:5 21世紀大學通識教育新理論的提出:「多元文化論」的內涵、挑戰及其回應

1. 內涵: 1) multi-culturalism 釋義:

a. 地理意義的多元文化論:如中國文化、歐洲文化、台灣文化等。

b. 經濟意義的多元文化論:如農業文化、工業文化、企業文化等。

c. 社會意義的多元文化論:如原住民文化、漢人文化等。

Page 24: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6.pdf · 1:1 第五講分析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之 性質與知識創造的動力 1. 上週講作為知識社群的「大學」:

1. 內涵: 2) 多元文化論在通識教育的落實:

以「多元主體並立」之新精神,設計通識教育課程,以吸納多元文化之內涵,開拓學生兼容並蓄之胸襟。

3:5 21世紀大學通識教育新理論的提出:「多元文化論」的內涵、挑戰及其回應

Page 25: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6.pdf · 1:1 第五講分析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之 性質與知識創造的動力 1. 上週講作為知識社群的「大學」:

2. 挑戰: 1) 可能導致諸多文化或價值互相衝突,

在個人層面難以完成「全人教育」之理想,在全球脈絡中引發文化間之戰爭。

2) 教學效果可能造成諸多文化或價值的混淆而非統一,使「多元文化主義」成為實質上的「部落主義」(tribalism) 。

3:5 通識教育新理論的提出: 「多元文化論」的內涵、挑戰及其回應

Page 26: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6.pdf · 1:1 第五講分析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之 性質與知識創造的動力 1. 上週講作為知識社群的「大學」:

3. 回應: 以上兩項質疑皆屬杞人憂天,因為「多元文化論」運作之潛在原則是「並立原則」(principle of co-ordination)而非「從屬原則」(priciple of sub-ordination)。

3:5 通識教育新理論的提出: 「多元文化論」的內涵、挑戰及其回應

Page 27: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6.pdf · 1:1 第五講分析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之 性質與知識創造的動力 1. 上週講作為知識社群的「大學」:

3:6 大學知識傳遞中的教科書問題

1. 人文教科書作為「集體記憶」: 亞洲各國的 “Textbook politics” 1) 「集體記憶」的創造、傳遞與重塑 2) 教科書的「收歸國有」與「開放」

2. 科學教科書作為知識的「共識」 1) 「共識」的形成。 2) 知識權威與權力的關係。

∴ 教科書有其保守性格

Page 28: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6.pdf · 1:1 第五講分析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之 性質與知識創造的動力 1. 上週講作為知識社群的「大學」:

4. 大學師生的社會角色

Page 29: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6.pdf · 1:1 第五講分析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之 性質與知識創造的動力 1. 上週講作為知識社群的「大學」:

4:1 大學師生作為學術專業人士

服膺真理: 1. 「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2. 「教師」與「真理」的辯證性關係

(1) 具體性(教師)vs. 抽象性(真理)(2)「真理」的長期性vs. 短期性

3. 「真理」需要不斷被解釋嗎? Hans-Georg Gadamer, True and Method.

4. 「真理」會被出賣 (betray) 嗎?

Page 30: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6.pdf · 1:1 第五講分析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之 性質與知識創造的動力 1. 上週講作為知識社群的「大學」:

4:2 大學師生作為社會清流

1. 何以是「清流」? 因為不是一個「階級」,不同於農工階級、資產階級。 階級易為ideology服務 Clifford Geertz (1926-2006): 《文化的解釋》

Ideology Scholarship 的差別

Page 31: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6.pdf · 1:1 第五講分析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之 性質與知識創造的動力 1. 上週講作為知識社群的「大學」:

4:2 大學師生作為社會清流

2. 維持「清流」身份之優缺點? (1) 優點:不與任何「既得利益」掛鉤? (2) 缺點:‧個人難以「經世致用」?

‧大學成為遺世獨立的「象牙塔」? (3) 知識份子的兩難式: ‧Thomas More (1478-1535), Utopia, tr.

Paul Turner (Middlesex, England: Penguin Books,1975)

‧Plato, Republic, 6:496d-e. ‧ 孟子:「聖之情」vs.「聖之任」

Page 32: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6.pdf · 1:1 第五講分析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之 性質與知識創造的動力 1. 上週講作為知識社群的「大學」:

4:3 大學師生作為國家公民

1. Citizenship涵義:古與今 「文化認同」vs. 「政治認同」

2. 國家公民、政府與主權: Citizenship Administration (Regime, 如 Clinton Administration, KMT regime等) Sovereignty ∴ 人民福祉為依歸

Page 33: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6.pdf · 1:1 第五講分析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之 性質與知識創造的動力 1. 上週講作為知識社群的「大學」:

5. 結論

Page 34: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6.pdf · 1:1 第五講分析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之 性質與知識創造的動力 1. 上週講作為知識社群的「大學」:

5:1 大學作為知識社群有其時間性 與空間性

• Clark Kerr, The Uses of University (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3)

• Derek Bok, Beyond the Ivory Tower: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Modern University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2)

因時而異 易地而變

《莊子‧天運》:「禮義法度者,應時而變者也。」郭象註:「此以為美,彼以為惡,必應時而變,然後皆適也。」

Page 35: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6.pdf · 1:1 第五講分析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之 性質與知識創造的動力 1. 上週講作為知識社群的「大學」:

5:2 大學是時代的鏡子,也是時代的南針:從「事實」與「價值」兩分到融合

1. 20世紀教育哲學的舊軌道 • 「事實」與「價值」兩分 • 教育的「數量化」 、 「客觀化」 、

「商品化」 → “etic” approach

Page 36: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6.pdf · 1:1 第五講分析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之 性質與知識創造的動力 1. 上週講作為知識社群的「大學」:

2. 21世紀教育哲學的新方向 • 「事實」與「價值」的貫通,在

「價值」脈絡中研究「事實」 • 教育的 “emic” approach與轉「識」

成「智」 → 將習得的價值理念含納入自己身心之中

5:2 大學是時代的鏡子,也是時代的南針:從「事實」與「價值」兩分到融合

Page 37: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6.pdf · 1:1 第五講分析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之 性質與知識創造的動力 1. 上週講作為知識社群的「大學」:
Page 38: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6.pdf · 1:1 第五講分析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之 性質與知識創造的動力 1. 上週講作為知識社群的「大學」:

關鍵字

1. 知識社群

2. 並立原則

3. 多元文化論

4. 社會清流

Page 39: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6.pdf · 1:1 第五講分析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之 性質與知識創造的動力 1. 上週講作為知識社群的「大學」:

Page 40: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6.pdf · 1:1 第五講分析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之 性質與知識創造的動力 1. 上週講作為知識社群的「大學」:

閱讀作業

1. 黃俊傑:〈台灣的大學通識教育改革:過去、現在、未來〉,收入:黃俊傑:《大學通識教育探索:台灣經驗與啟示》(桃園: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2002)。

2. 〈國立臺灣大學論文指導教授與研究生互動準則〉: http://gra103.aca.ntu.edu.tw/gra2007/gra/ tienn/thesisruler.htm

3. 朱敬一:〈招生若只採一科,符合大學理念嗎?〉,《聯合報》,2009.11.16。

延伸閱讀

• 黃俊傑:《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第6講。

Page 41: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6.pdf · 1:1 第五講分析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之 性質與知識創造的動力 1. 上週講作為知識社群的「大學」:

延伸閱讀 4. 黃俊傑:《大學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實踐》(

台北: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1999初版,2002再版)。

5. 徐小洲、陳軍譯:《走出象牙塔-現代大學的社會責任》(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原著:Derek Bok, Beyond the Ivory Tower (Cambridge, Mass: The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1982)

6. 閻鳳橋等譯:《學術責任》(北京:新華書局,2002)。原著:Donald Kennedy, Academic Duty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age 42: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6.pdf · 1:1 第五講分析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之 性質與知識創造的動力 1. 上週講作為知識社群的「大學」:

思考問題 1. 作為知識社群的大學內部「專業」與「

通識」之間恆有緊張性?何以故? 2. 大學師生之社會角色應如何定位?試加

討論。 3. 如果有大學的學系錄取新生時只採計指

考的一個特定科目成績,請問您贊不贊成?為什麼?

4. 有人主張台大應培養社會的領導人才,其方法則是開授「精英領袖學程」。您認為這種做法是否有效?為什麼?請分析您的理由。

Page 43: 《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huang.cc.ntu.edu.tw/UI105/06.pdf · 1:1 第五講分析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之 性質與知識創造的動力 1. 上週講作為知識社群的「大學」:

樂曲欣賞:月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