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年應景的事兒 - wen wei popdf.wenweipo.com/2017/02/06/a23-0206.pdf ·...

1
雞年春節,大吉大利,辛苦了一年的人們 也該好好享受一番。春節是盛大而傳統的節 日,不隆重不熱烈就是傳承不到位,直接對 不起老祖宗們。過新年,穿新衣,首先要裡 裡外外打扮起來,穿出自信心,走路長帶 笑。再就是品嚐美味佳餚,吃出好心情,來 年好事多。 過年吃的飯必須是最上檔次的,招待親朋 好友的同時,也犒勞犒勞自家人的嘴巴。雞 鴨魚肉首當其衝,瓜果蔬菜充當配角,來一 個全面開吃。從雞鴨魚肉這幾個類別的排列 順序來看,雞的地位非同小可,那簡直是當 仁不讓打頭陣。若是在戰場上打頭陣,雞們 也會鬥志昂揚,威風凜凜(我小時候見過鬥 雞的場面很激烈)。可是,這是在餐桌上, 是要被捲入舌尖的,好可憐的雞喲! 雞,柔順乖巧,體態玲瓏,雍容嫻靜。該 產蛋的產蛋,該報曉的報曉,絕不偷懶,人 畜無害。按理說,人們應該善待雞,不去為 難牠們才對。可是,滾滾紅塵,諸多老饕, 卻對牠們毫不留情。若不是雞們繁殖速度夠 快,估計早就被趕盡殺絕。 雞為什麼被大量宰殺呢?人活一張嘴,雞 的味道美。竊以為,味美只是一個表面原 因,真正的原因是因為雞們弱小可欺。「手 無縛雞之力」, 雖然說的是人連綑綁雞的力 氣都沒有,不也側面烘托出雞的力量更為薄 弱嗎?「落毛的鳳凰不如雞」,不正是說明 雞的卑微無助嗎? 如果不受外界侵害,讓雞們自然生長,據 科學研究,雞的壽命會高達二十年。現在人 為了口腹之慾,哪裡管雞的死活呢!讓雞們 實現高齡化注定是一個夢想。說起自然生 長,我猛然想起來一個雞報恩的故事。這個 故事爺爺給我講過,奶奶給我講過,可以算 作是爺爺奶奶講的故事系列之一。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愛養雞的老婆婆養了 好多隻雞,漫山遍野,數不勝數。為什麼陣 容如此強大呢?哦,那是因為老婆婆是個相 當善良的老人,從不殺生。雞生蛋,蛋生 雞,久而久之,老婆婆就成了當地的養雞專 業戶。她養雞,母雞專司下蛋咯咯咯,公雞 專司報曉喔喔喔。雞們平時沒啥事,就在山 上郎情妾意或者刨食昆蟲。在老婆婆的庇護 下,雞們活得悠遊自在,格外幸福。有人出 高價來買雞,老婆婆堅決不賣。不是不差 錢,而是把雞當寶貝啦。 話說有一天,正是麥收季節。老婆婆家的 小麥豐收了,黃澄澄的麥子曬了一院子。忽 然,附近山上的雞們蜂擁而至,都來啄食麥 粒吃。老婆婆拿起棍子過來趕,一時趕不 走,急了眼,只好招呼家裡人都來趕。當老 婆婆家裡人都跑進了院子裡的時候,只聽 「轟隆」一聲,房子倒塌。 看看,關鍵時刻,雞們知恩圖報吧!其 實,古人早就知道雞是良禽。據訓詁書《爾 雅翼》記載,說雞有五德︰「首戴冠者,文 也;足搏距者,武也;敵前敢鬥者,勇也; 得食相告者,仁也;鳴不失時者,信也。」 這是智慧的總結,英明的表彰,眾雞們的真 實寫照。 今年是雞年,辛苦了一年的雞們,也該過 個好年。為了不讓牠們提心吊膽,這個雞報 恩的故事,我準備四處散播一下,如果不能 有效阻止人們殺雞,那就退而求其次,希望 善良的你,今年少吃雞。倘若大家無動於 衷,我還有個雞報冤的故事進一步警醒世 人。雞報冤也是爺爺奶奶講的故事系列之 一,說白了,就是雞報恩故事延伸出來的另 一個版本。 話說,自從雞們拯救了老婆婆一家之後, 那真是聲名遠播,名聲大噪。有一個二混子 李四知道了老婆婆在山上養了一群雞,立刻 垂涎三丈。這傢伙,在別處偷雞摸狗久了, 經驗特別豐富。他先去人家麥地裡偷來麥 子,把麥粒混進二鍋頭裡,泡了一宿。隔 日,來到山上,撒了一地麥粒。這些散養的 雞們素無防人之心,有幾個不諳世事的新生 代童子雞吃了麥粒之後,猶如小憩一般醉臥 在那裡,紋絲不動。李四不費吹灰之力拿走 了雞。如此輕而易舉,李四上了癮。於是一 而再,再而三來偷雞。老婆婆也沒覺察出 來,可見她養的雞群體之龐大。 大約兩年之後,李四估計也吃了幾百隻 雞。這天,李四走在大街上。有個人吃驚地 叫起來:「我說李四,你是咋了。臉上怎麼 全是雞毛?」李四哭喪着臉,低下頭。這 下,脖子露出來了,烏泱泱一片雞毛。李四 瘙癢無比,四處求醫無果,死得相當憋屈。 人們知道了,都說這是遭了報應。 或許有人會問,雞不是有五德嗎,應該以 德報怨才對呀?兔子急了還咬人呢,雞急 了,賞偷雞賊全身雞毛,難道過分嗎? 不管 是雞報恩,還是雞報冤,都是故事裡的事。 故事勸人向善,正能量多多,主旨是好的。 藉着雞年,講這兩個故事,讓雞們揚眉吐 氣,得意一把,不是很應景嗎? 不妨再說一個應景的事。前幾天,有個文 友和我微信交流,她說準備寫一篇關於雞的 文章。她去年寫了一篇猴的文章,前年寫了 篇羊的文章。雖然沒發表在紙媒,在論壇 上,卻收穫了一批粉絲狂頂。今年,想讓我 指點下,也來個雞年說雞。說實話,我這點 水平,屬於對文字一知半解那個範疇。又不 好駁人家面子,只好說,你寫好我幫你把把 關吧。她一高興,把她的素材洩露給了我。 古時候,有個官員很會斷案。有一天,他 的衙門前來了一男一女。男的抱着一隻老母 雞,說是他家的。女的伸手來搶,非說是她 家的。這個官員問女的,既然你說是你家 的,那請問你來之前,給雞吃什麼了?女的 說剛餵完小米。官員又問男的,你呢?男的 說餵大豆了。 文友講到這裡打住了。她問我,你說這位 官員將會怎樣斷案?我不假思索回答,要是 現在發生這樣的事,可以抱着老母雞去醫院 做個 B 超。在古代嘛,只能找個觸覺很靈敏 的人,伸手摸摸雞嗉囊,要是鼓鼓楞楞,凹 凸有致,就說明吃了大豆。感覺顆粒不明 顯,平平展展,就是吃了小米嘍! 我以為這回答夠機智的,沒想到官員更 絕。文友公佈的答案是:這個官員找來手 下,拿來一把刀把雞宰了。剖腹仔細驗看, 確定雞吃的是小米,就把雞給了那女的。我 一聽就笑了,案子斷了,雞遭殃了。這無異 於殺雞取卵,應該是下下之策。可是文友告 訴我,這個故事有據可查,出自一本叫《智 囊》的書。 說實話,我不認 為這位官員是智慧 的。他無視雞的生 命,斷案速度再 快,我也不給他點 讚。站在雞的角 度,如果發生「雞 案」那一年恰是雞 年,那他更應該受 到輿論譴責。 功課繁重誰之過? 白宮的非常時刻 一月二十日是美 國新總統特朗普首 次走進白宮的時刻,而這一天在原 總統奧巴馬一家乘車去參加新總統 就職典禮前,作為總統官邸的白宮 什麼東西都不能動。 再要接着說,當特朗普真的走進 白宮以後,他的西裝會掛在他的衣 櫥裡,他個人的照片會擺放在收拾 妥當的桌子上,他的牙刷會與洗手 間裡他最喜歡的牙膏放在一起;與 此同時,奧巴馬曾經非常喜歡的邊 緣印有美國多位前總統名言的地氈 已經不見了。在那地方重新鋪就 的,是特朗普所喜歡的一張邊緣以 線條裝飾的金色地氈。實際上,不 僅是這個地方的一條地氈,整個這 個橢圓形的總統辦公室,特朗普都 用自己最喜歡的金色換下了奧巴馬 所喜歡的棕紅色,這裡的主色調已 然頗具特朗普色彩了。 小狸注意到這一點時,剛上任的 新總統特朗普已經把剛卸任的奧巴 馬執念的全民醫保法案、TPP什麼 的都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反轉,震 驚世界,以至於地球人似乎都在說 這兩位美國大佬是如何如何的不 同,等等。但小狸卻從這兩位美國 大佬上述於「白宮的非常時刻」所 進行的無縫交接中感慨良多。 上述的完美交接僅僅用了六個小 時。早在一月十六日,白宮前大總 管斯蒂芬 · 羅尚就向「鐵打的」白宮 常駐人員說過:「整個白宮必須是 新來的家庭要求的樣子。」但他也 同時向他的下屬們明確表示,儘管 奧巴馬一家顯然都明白這是他們在 白宮生活的最後一天,但要特別小 心,確保第一家庭仍有在家的感 覺。羅尚說,誰也不想讓離任總統 「感覺自己是被趕出去的」。 小狸對這位羅尚先生的此言此行 實感敬佩,並進一步注意到,這位 退役的海軍少將從二零零七年到二 零一一年時也負責管理這座總統官 邸,其中包括二零一一年一月喬治 布殊(小布什)與 奧巴馬兩位總統的 交接羅尚對那一次「白宮的非 常時刻」記憶猶新:「老實說,這 是一個淚崩時刻,因為就像失去朋 友一樣,不僅僅是僱員和僱主。」 這位周到又人道的羅尚先生真是 一位稱職又出色的白宮總管。實際 上,像這樣的白宮總管在美國歷史 上還有很多,例如︰一九三一年至 一九五三年擔任白宮總管的阿朗 · 菲爾茨曾經說過,「從一位總統 到下一位總統的過渡就像死亡一樣 突然,我們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做 好一切有關兩位總統、兩個家庭的 全部交接工作。」 小狸由此更加感覺,這些白宮總 管們雖然不是美國大佬,卻可以稱 之為白宮大佬。而在白宮的非常時 刻,有這樣的大佬在,相信任何美 國大佬都不能把白宮怎麼樣。因 此,人們還是應該對底蘊深厚的白 宮抱有深切的希望。 2017 2017 2 2 6 6 星期一 星期一 A23 責任編輯:葉衛青 傳真:2873 2453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版逢周一至五刊出 「反對派」組織 一批家長與小學生 到立法會大吐苦水,強調學生一天 到晚要做大量的家課,然後要求教 育局局長吳克儉為許多學生自殺而 引咎辭職。學生每天要交給學校老 師的家課超逾十種以上,因而沒有 足夠時間休息和玩遊戲,算是「教 育制度」出了毛病,算是「家課殺 學生」,於是要問責官員「落台」 以平息「民憤」。 好了!今天砍了一個吳克儉,會 不會還有千千萬萬個「吳克儉」?某 家「名牌小學」安排學生每天交十 種不同的家課,都是「教育制度」 規定的嗎?都是「吳克儉」責成學 校的校長和教師遵從嗎?今天換了 一個教育局局長,明天全港學生就 不必每天交十種以上的家課嗎? 說穿了,小學生家課超負荷,主 要原因是學校當局有這個要求,這 裡講的當局是指管理學校的辦學團 體、校董會,以及直接負責日常教 學運作的校長和教師。 「名校」家課多而「不名校」家 課少,這在香港是眾所周知。小學 生家課多到令人發瘋,則「半由家 長半由師」。有個別家長百計千方 要讓子女入讀「名校」,你明知 「名校」的要求高,然後抱怨家課 多讓小孩吃不消,這該算是「明知 故犯」還是「不自量力」?至於有 家長向學校抱怨家課過少也大有其 人其事,問題出在哪裡? 至此可以筆鋒稍轉,再從另一個 角度探討學生自殺的其他原因。教 育當局因應學生自殺日多而成立了 些專家組織深入研究,以圖對症下 藥,有報告說學生自殺不全關教育 制度,然後就有家長學生到立法會 要吳局長下台的一幕。 實情是所有社會科學的研究調查 都必須從相同個案之中找出相同和 相異之處。幾十個學生自殺,半由 學業,這是同;有大學生、中學生 死於「功課」,也是同;哪家學校 的家課殺死學生,則是異!請注 意,學校的家課不是吳局長給的, 而是任教老師吩咐學生的。 有 沒 有 誰 按 學 校 的級別(band- ing,共三級)分類統計研究?有沒有 按學校本身為單位計算?再有沒有 按辦學團體計算?說到「教育制度」, 我們市民應當理解,現時有個別重要 的辦學團體從來都不大配合或「服 從」教育當局的指令。例如改革學 校管理委員會之類的新政策之類。 甚至出現過某個管理許多中小學的 辦學團體要挾要交還辦學權,作為 與教育當局討價還價的籌碼。 再說二零一四年的「非法佔中」 吧,有多少家學校的校長和教師, 以至多少個辦學團體有份直接或間 接參與其事?有多少家學校的師長 間接誘導、或直接帶領學生去示威、罷 課?筆者一介書生,沒有條件(無法審 查所有資料)也沒有時間去逐一分析 幾十個學生自殺個案。不過,如果 有心人可以排比一下,有沒有哪些 「名校」是學生自殺重災區,相信 對於公眾深一層了解學生自殺的主 要成因,或會有些啟發。 記憶中,九龍區某「名牌女校」 每隔幾年就有學生自殺,這會跟學 校給家課太多,對學生要求太苛有 沒有關係? 值得追查呀! (香港教育沉疴之三) 見今天培僑畢業生升學榜,差不多大多數能 升入本港及內地以及台灣的大專院校。而香港 大學和中文大學醫學院,算是錄取新生要求較高的學系,也 有好幾位畢業同學被錄取。見學生學業成績優秀,老懷甚 慰。 憶當年港英統治時期,對愛國學校畢業生甚為歧視,明文 不作規定,但「左派」被視為洪水猛獸。大學雖然不屬教育 司規管,但即使成績優秀,也難以進入兩所大學,特別是香 港大學。我們雖然有不少早年的港大畢業生,但都是轉了幾 個彎,到其他英文書院修讀一二年,然後以他校畢業生身份 進入大專院校。像後來擔任過香港大學副校長的程介明,雖 然畢業於培僑,但卻再轉讀英文書院,並不是以培僑畢業生 進入港大的。 那時候,社會上都認為,愛國左派學校,升學只有進入內 地一途。也有不少有能力承擔出國留學費用的,轉去歐美留 學。雖然如此,我們還是出了許多人才。有的在美國成為著 名的學者、專家,有的回到內地,學有所成而為中科院院 士、大學副校長等。人才是不能以政治標準來淹沒的,用政 治來打擊學術,注定要失敗的。 英國人在香港的殖民統治,仍然用十八九世紀當上「日不 落國」時的那一套,也是用對亞非等殖民地區的統治的手 法。殊不知香港是中國人才匯集的地方,用老殖民主義的統 治方式,終於惹出一九六七年的抗暴事件。 「六七暴動」,香港愛國群眾有受內地文化大革命「左」 的影響的一面,領導上也犯了「左」的錯誤。但英國殖民主 義者同樣犯了老殖民主義的錯誤,中國在周恩來總理領導 下,扭轉乾坤,重申「充分利用,長期打算」的對港政策。 英國人也檢討了老殖民主義的錯誤,雙方都撤換了「老式 思維」的領導人,保持對雙方有利的正確政策,終於順利地 維持到一九九七年的和平回歸。 毛澤東說,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旨哉斯言! 老懷甚慰 我經常聽人說: 「假如我沒這麼忙碌的 話……」、「假如我退休了……」、 「假如我發達了……」,人總有不少心 願,但常附帶客觀條件,至客觀條件 可行了,卻缺少了實行的毅力和計 劃,或花費時間在其他的事務上, 以至一個又一個理想落空,平凡地 過日子,空羡慕別人的成就。 法國里昂有一位神父名奈德,經 常聽教友辦告解,懺悔自己的罪 過;他也常為臨終者祝福,聽他們 總結自己一生的憾事。他最後一位 臨終教友向他懺悔:自小擁有卓越 的音樂天分,長大後卻沉迷賭博, 糜爛地過了一生,如果可以從頭 來,他一定努力成為出色的音樂 家。 神父過身後位於教堂的墓刻着他 的手迹:「假如時光可以倒流,世 界上有一半人可成為偉人!」 奈德神父最常聽到臨終者的後悔 是浪費時間在無謂或無意義的事務 上,或欠缺堅持的決心,以至把個 人的才華磨滅了,理想成泡影,平 凡地度過一生,追悔莫及。 有人空談目標,卻毫無任何計劃 和準備,至適合時間到來,便無從 開始;有些人捨不得物質生活,退 休後仍舊忙找工作賺錢;有足夠的 金錢仍想要更多;又或怕苦怕累; 捨不得為目標花費……總給自己無 窮的借口,但忘了達到自己的理想 只是對自己負責。好些人會評論別 人的成就是「幸運」,卻忽略了當 事人付出的努力、時間、金錢、犧 牲,以及對理想的熱愛,最重要是 那份鍥而不捨的精神。要達到個人 的理想,無論大小,都談何容易, 唾手可得的便非理想了。 有人批評別人是因為有天分所以 能成功,誰無天分?每個人都有過 人之處,自己最是清楚,分別在於 有否善用和珍惜上天給予的才能, 擁有和氏璧,也需要小心翼翼地打 磨,才能呈現耀目生輝的寶玉。 假如時光可以倒流 根據中國人正統的農曆曆 法,二月三日晚上十一時三十 分才是正式踏入雞年,所以今日小臻仍可以向 讀者拜年,祝願大家身心健康!世界各國國泰 民安! 有幸在《文匯報》副刊寫文章絕不是為了稿 酬和佔地盤發放純個人情懷,而是希望透過這 小方塊表達一些個人對社會事件的看法,讓政 府官員了解民間觀點;宣揚一些正確的價值感 染年輕人,因為認識的都是一群發放正能量的 人,是目前社會最需要的。 在這幾天濃濃的新春氣氛體驗在互相拜年, 長輩上司派利是的時候,廿元一封利是(公 價)能令大家開開心心是值得的。不過倒發現 愈來愈多家長互相代子女收利是,原因是跟家 長去親友家拜年的後生仔愈來愈少,但長輩又 不好意思唔畀,結果新年出現除了互相交換禮 物外還互相交換利是的現象。長輩圍坐自然聊 天聊到後生仔的問題,大家都說現在年輕人不 會跟家長拜年,甚至陪他們飲茶也不願意,愈 來愈不懂孝順、尊師重道和人情世故為何物。 其實除了時代變遷外,身為家長老師是否也 有責任?有不少家長覺得「是但啦,家係咁 㗎啦」,結果愈來愈放任,變成常態;但亦有 大家族的人依舊緊守傳統家規的:守歲、團年 飯、開年飯要齊集家中,陪父母拜年逗利是; 其實家長重視,子女自然重視,培養子女身 教、家教很重要。 講到尊師重道和人情世故,現在的香港學生 和年輕人比內地的年輕人差。有在機構做主管 的朋友講,公司有來自內地和香港本土的後生 仔,他們雖然都差不多年齡,但做人處世方式 很不同,內地的年輕員工較積極進取,也懂得 人情世故,受到上司關懷賞識、嘉獎後會直接 講感激,或回敬一張感謝卡,節日會發短訊慰 問一下,祝福一下。本土出生的完全不會這樣 做,當沒事發生,恐怕講多聲感謝就被指「擦 鞋」。向老師拜年的學生更少,其實這絕對與 「擦鞋」無關,是做人應有的禮貌和常懷一顆 感恩的心。知遇之恩影響一生的,點可以不當 一回事呢。 近日剛巧睇到傳媒訪問正擔任哈佛大學 Wil- liam Caspar Graustein講座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學 數學科學研究所所長丘成桐教授,他講話坦白 很到肉,記得在這裡也講過,一個大學未畢業 的學生憑什麼資格選校長?當然現在由丘教授 講更有力! 丘教授直批:「一個剛中學畢業的學生,對 大學運作一無所知,學問未有基礎,何以會覺 得自己有資格選校長呢?」最看不過眼年輕人 動輒拿美國來相比,他在美國 47 年,從未聽聞 有一所大學可以讓學生加入遴選校長委員會, 事實上連教授也未能加入,自己作為哈佛教 授,僅獲校董會發電郵邀請表達意見,最終決 定權仍在校董會。 他又指出香港的大學生,議論政治太多,忘 卻學術本分,北大出名五四運動,但北大不是 因為五四而存在,是因為做學問而存在。哈佛 值得驕傲也是因為在文學、科學、政治及經濟 有成就,不是因為反越戰成功。離開了做學問 的精神,它再不是最高學府。香港年輕人怨缺 乏上流空間、以至買不到樓,歸咎於政府問題 都只是藉口,主因是缺乏追求崇高的理想的情 操。 希望所有香港有識之士讀懂這個有國際視野 學者的真心話。 尊師重道絕非「擦鞋」 雞年應景的事兒 當大家看着我這專欄 的時候,今天就是我的 生日。其實每年過生日也很開心,因 為得到很多聽眾朋友送給我的禮物。 當然不是因為收禮物而開心,而是 他們都刻意地記着我生日的日子,以 及花心思製作一些禮物送給我,這種 無形的支持對於我來說是很重要的, 希望透過這裡衷心地多謝你們及每一 份生日禮物。 其實近年也沒有太大的意慾去慶祝 自己的生日,雖然身邊有很多朋友也 經常定期地為每一個月份生日的人慶 祝生日,但這些聚會我已經開始覺得 不想參與;不知道為什麼,但總覺得 要別人為自己抽空吃一餐晚飯來為我 慶祝生日,又要大費周章去購買蛋糕 給我,總覺得不好意思。 所以自從幾個月前開始,我已經沒 有再參與朋友的生日聚會,我不想因 為自己的原因而影響他們。就如之前 身邊的朋友說,要求我揀選一天跟我 吃飯慶祝生日,自己也婉拒了;其實 他們的心意都在心中,希望他們明白 我的想法,可能我是一個很怕麻煩別 人的人,而且年紀漸大,也覺得生日 沒有特別需要去慶祝。 不過童年的生日到今天仍然歷歷在 目,因為當時我的祖母不是跟我們一 起居住。但每年在農曆新年前後生日 的我,她總會記得,而且還會買一個 同樣的蛋糕為我慶祝,這個蛋糕是由 朱古力製作出來,而且可分成八份, 每一份上面也有一塊很大的朱古力擺 放着,所以到今天我仍然記得。我的 母親也曾經跟我說:「你知不知道你 的祖母其實最記得是你的生日,其他 你的兩位姊姊及弟弟,她也不一定會 記得什麼時候生日,可想而知你的祖 母 是 多麼的愛錫你,你要好好地孝順 她。」母親的說話我也記在心裡,到 今天我還記着,所以自從十一年前自 己的生日開始,已經不是太想特別慶 祝,因為祖母的離去,每逢自己的生 日也很掛念她,及為我特別購買的蛋 糕。 在這裡說一個秘密給你知,我有一 個習慣,當我看見一些舊式餅店的時 候,也會入內看看有沒有售賣祖母那 些年買給 我的同樣 的蛋糕, 當然我知 道這個可 能性會很 低,但總 想尋回那 些開心的 日子,及 保留着祖 母給我的 一點愛。 又到生日 潘國森 琴台 琴台 客聚 客聚 余似心 翠袖 翠袖 乾坤 乾坤 吳康民 生活 生活 語絲 語絲 商台 DJ 余宜發 發式 發式 生活 生活 狸美美 網人 網人 網事 網事 小臻 七嘴 七嘴 八舌 八舌 ■生日快樂。 網上圖片 ■特朗普與奧巴馬交談。 新華社 ■大吉大利。網上圖片

Upload: others

Post on 27-Dec-2019

1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雞年應景的事兒 - Wen Wei Popdf.wenweipo.com/2017/02/06/a23-0206.pdf · 因,真正的原因是因為雞們弱小可欺。「手 無縛雞之力」,雖然說的是人連綑綁雞的力

百家廊韓小榮

雞年春節大吉大利辛苦了一年的人們也該好好享受一番春節是盛大而傳統的節日不隆重不熱烈就是傳承不到位直接對不起老祖宗們過新年穿新衣首先要裡裡外外打扮起來穿出自信心走路長帶笑再就是品嚐美味佳餚吃出好心情來年好事多過年吃的飯必須是最上檔次的招待親朋

好友的同時也犒勞犒勞自家人的嘴巴雞鴨魚肉首當其衝瓜果蔬菜充當配角來一個全面開吃從雞鴨魚肉這幾個類別的排列順序來看雞的地位非同小可那簡直是當仁不讓打頭陣若是在戰場上打頭陣雞們也會鬥志昂揚威風凜凜(我小時候見過鬥雞的場面很激烈)可是這是在餐桌上是要被捲入舌尖的好可憐的雞喲

雞柔順乖巧體態玲瓏雍容嫻靜該產蛋的產蛋該報曉的報曉絕不偷懶人畜無害按理說人們應該善待雞不去為難牠們才對可是滾滾紅塵諸多老饕卻對牠們毫不留情若不是雞們繁殖速度夠快估計早就被趕盡殺絕

雞為什麼被大量宰殺呢人活一張嘴雞的味道美竊以為味美只是一個表面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因為雞們弱小可欺「手無縛雞之力」雖然說的是人連綑綁雞的力氣都沒有不也側面烘托出雞的力量更為薄弱嗎「落毛的鳳凰不如雞」不正是說明雞的卑微無助嗎如果不受外界侵害讓雞們自然生長據

科學研究雞的壽命會高達二十年現在人為了口腹之慾哪裡管雞的死活呢讓雞們實現高齡化注定是一個夢想說起自然生長我猛然想起來一個雞報恩的故事這個故事爺爺給我講過奶奶給我講過可以算作是爺爺奶奶講的故事系列之一很久很久以前有個愛養雞的老婆婆養了

好多隻雞漫山遍野數不勝數為什麼陣容如此強大呢哦那是因為老婆婆是個相當善良的老人從不殺生雞生蛋蛋生雞久而久之老婆婆就成了當地的養雞專業戶她養雞母雞專司下蛋咯咯咯公雞專司報曉喔喔喔雞們平時沒啥事就在山上郎情妾意或者刨食昆蟲在老婆婆的庇護下雞們活得悠遊自在格外幸福有人出高價來買雞老婆婆堅決不賣不是不差

錢而是把雞當寶貝啦話說有一天正是麥收季節老婆婆家的

小麥豐收了黃澄澄的麥子曬了一院子忽然附近山上的雞們蜂擁而至都來啄食麥粒吃老婆婆拿起棍子過來趕一時趕不走急了眼只好招呼家裡人都來趕當老婆婆家裡人都跑進了院子裡的時候只聽「轟隆」一聲房子倒塌

看看關鍵時刻雞們知恩圖報吧其實古人早就知道雞是良禽據訓詁書《爾雅翼》記載說雞有五德「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敵前敢鬥者勇也得食相告者仁也鳴不失時者信也」這是智慧的總結英明的表彰眾雞們的真實寫照今年是雞年辛苦了一年的雞們也該過

個好年為了不讓牠們提心吊膽這個雞報恩的故事我準備四處散播一下如果不能有效阻止人們殺雞那就退而求其次希望善良的你今年少吃雞倘若大家無動於衷我還有個雞報冤的故事進一步警醒世人雞報冤也是爺爺奶奶講的故事系列之一說白了就是雞報恩故事延伸出來的另一個版本話說自從雞們拯救了老婆婆一家之後

那真是聲名遠播名聲大噪有一個二混子李四知道了老婆婆在山上養了一群雞立刻垂涎三丈這傢伙在別處偷雞摸狗久了經驗特別豐富他先去人家麥地裡偷來麥子把麥粒混進二鍋頭裡泡了一宿隔日來到山上撒了一地麥粒這些散養的雞們素無防人之心有幾個不諳世事的新生代童子雞吃了麥粒之後猶如小憩一般醉臥在那裡紋絲不動李四不費吹灰之力拿走了雞如此輕而易舉李四上了癮於是一而再再而三來偷雞老婆婆也沒覺察出來可見她養的雞群體之龐大大約兩年之後李四估計也吃了幾百隻

雞這天李四走在大街上有個人吃驚地叫起來「我說李四你是咋了臉上怎麼全是雞毛」李四哭喪着臉低下頭這下脖子露出來了烏泱泱一片雞毛李四瘙癢無比四處求醫無果死得相當憋屈人們知道了都說這是遭了報應或許有人會問雞不是有五德嗎應該以

德報怨才對呀兔子急了還咬人呢雞急

了賞偷雞賊全身雞毛難道過分嗎不管是雞報恩還是雞報冤都是故事裡的事故事勸人向善正能量多多主旨是好的藉着雞年講這兩個故事讓雞們揚眉吐氣得意一把不是很應景嗎

不妨再說一個應景的事前幾天有個文友和我微信交流她說準備寫一篇關於雞的文章她去年寫了一篇猴的文章前年寫了篇羊的文章雖然沒發表在紙媒在論壇上卻收穫了一批粉絲狂頂今年想讓我指點下也來個雞年說雞說實話我這點水平屬於對文字一知半解那個範疇又不好駁人家面子只好說你寫好我幫你把把關吧她一高興把她的素材洩露給了我古時候有個官員很會斷案有一天他

的衙門前來了一男一女男的抱着一隻老母雞說是他家的女的伸手來搶非說是她家的這個官員問女的既然你說是你家的那請問你來之前給雞吃什麼了女的說剛餵完小米官員又問男的你呢男的說餵大豆了文友講到這裡打住了她問我你說這位

官員將會怎樣斷案我不假思索回答要是現在發生這樣的事可以抱着老母雞去醫院做個B超在古代嘛只能找個觸覺很靈敏的人伸手摸摸雞嗉囊要是鼓鼓楞楞凹凸有致就說明吃了大豆感覺顆粒不明顯平平展展就是吃了小米嘍我以為這回答夠機智的沒想到官員更

絕文友公佈的答案是這個官員找來手下拿來一把刀把雞宰了剖腹仔細驗看確定雞吃的是小米就把雞給了那女的我一聽就笑了案子斷了雞遭殃了這無異於殺雞取卵應該是下下之策可是文友告訴我這個故事有據可查出自一本叫《智囊》的書說實話我不認

為這位官員是智慧的他無視雞的生命斷案速度再快我也不給他點讚站在雞的角度如果發生「雞案」那一年恰是雞年那他更應該受到輿論譴責

功課繁重誰之過

白宮的非常時刻一月二十日是美國新總統特朗普首

次走進白宮的時刻而這一天在原總統奧巴馬一家乘車去參加新總統就職典禮前作為總統官邸的白宮什麼東西都不能動再要接着說當特朗普真的走進白宮以後他的西裝會掛在他的衣櫥裡他個人的照片會擺放在收拾妥當的桌子上他的牙刷會與洗手間裡他最喜歡的牙膏放在一起與此同時奧巴馬曾經非常喜歡的邊緣印有美國多位前總統名言的地氈已經不見了在那地方重新鋪就的是特朗普所喜歡的一張邊緣以線條裝飾的金色地氈實際上不僅是這個地方的一條地氈整個這個橢圓形的總統辦公室特朗普都用自己最喜歡的金色換下了奧巴馬所喜歡的棕紅色這裡的主色調已然頗具特朗普色彩了小狸注意到這一點時剛上任的新總統特朗普已經把剛卸任的奧巴馬執念的全民醫保法案TPP什麼的都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反轉震驚世界以至於地球人似乎都在說這兩位美國大佬是如何如何的不同等等但小狸卻從這兩位美國大佬上述於「白宮的非常時刻」所進行的無縫交接中感慨良多上述的完美交接僅僅用了六個小時早在一月十六日白宮前大總管斯蒂芬middot羅尚就向「鐵打的」白宮常駐人員說過「整個白宮必須是新來的家庭要求的樣子」但他也同時向他的下屬們明確表示儘管奧巴馬一家顯然都明白這是他們在白宮生活的最後一天但要特別小心確保第一家庭仍有在家的感

覺羅尚說誰也不想讓離任總統「感覺自己是被趕出去的」小狸對這位羅尚先生的此言此行

實感敬佩並進一步注意到這位退役的海軍少將從二零零七年到二零一一年時也負責管理這座總統官邸其中包括二零一一年一月喬治布殊(小布什)與奧巴馬兩位總統的交接mdashmdash羅尚對那一次「白宮的非常時刻」記憶猶新「老實說這是一個淚崩時刻因為就像失去朋友一樣不僅僅是僱員和僱主」這位周到又人道的羅尚先生真是

一位稱職又出色的白宮總管實際上像這樣的白宮總管在美國歷史上還有很多例如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五三年擔任白宮總管的阿朗佐middot菲爾茨曾經說過「從一位總統到下一位總統的過渡就像死亡一樣突然我們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好一切有關兩位總統兩個家庭的全部交接工作」小狸由此更加感覺這些白宮總

管們雖然不是美國大佬卻可以稱之為白宮大佬而在白宮的非常時刻有這樣的大佬在相信任何美國大佬都不能把白宮怎麼樣因此人們還是應該對底蘊深厚的白宮抱有深切的希望

20172017年年22月月66日日((星期一星期一))采 1051673 風A23 責任編輯葉衛青

傳真2873 2453 電郵featurewenweipocom 本版逢周一至五刊出

「反對派」組織一批家長與小學生

到立法會大吐苦水強調學生一天到晚要做大量的家課然後要求教育局局長吳克儉為許多學生自殺而引咎辭職學生每天要交給學校老師的家課超逾十種以上因而沒有足夠時間休息和玩遊戲算是「教育制度」出了毛病算是「家課殺學生」於是要問責官員「落台」以平息「民憤」好了今天砍了一個吳克儉會

不會還有千千萬萬個「吳克儉」某家「名牌小學」安排學生每天交十種不同的家課都是「教育制度」規定的嗎都是「吳克儉」責成學校的校長和教師遵從嗎今天換了一個教育局局長明天全港學生就不必每天交十種以上的家課嗎說穿了小學生家課超負荷主

要原因是學校當局有這個要求這裡講的當局是指管理學校的辦學團體校董會以及直接負責日常教學運作的校長和教師「名校」家課多而「不名校」家

課少這在香港是眾所周知小學生家課多到令人發瘋則「半由家長半由師」有個別家長百計千方要讓子女入讀「名校」你明知「名校」的要求高然後抱怨家課多讓小孩吃不消這該算是「明知故犯」還是「不自量力」至於有家長向學校抱怨家課過少也大有其人其事問題出在哪裡至此可以筆鋒稍轉再從另一個角度探討學生自殺的其他原因教育當局因應學生自殺日多而成立了些專家組織深入研究以圖對症下藥有報告說學生自殺不全關教育

制度然後就有家長學生到立法會要吳局長下台的一幕實情是所有社會科學的研究調查

都必須從相同個案之中找出相同和相異之處幾十個學生自殺半由學業這是同有大學生中學生死於「功課」也是同哪家學校的家課殺死學生則是異請注意學校的家課不是吳局長給的而是任教老師吩咐學生的有沒有誰按學校的級別(band-

ing共三級)分類統計研究有沒有按學校本身為單位計算再有沒有按辦學團體計算說到「教育制度」我們市民應當理解現時有個別重要的辦學團體從來都不大配合或「服從」教育當局的指令例如改革學校管理委員會之類的新政策之類甚至出現過某個管理許多中小學的辦學團體要挾要交還辦學權作為與教育當局討價還價的籌碼再說二零一四年的「非法佔中」

吧有多少家學校的校長和教師以至多少個辦學團體有份直接或間接參與其事有多少家學校的師長間接誘導或直接帶領學生去示威罷課筆者一介書生沒有條件(無法審查所有資料)也沒有時間去逐一分析幾十個學生自殺個案不過如果有心人可以排比一下有沒有哪些「名校」是學生自殺重災區相信對於公眾深一層了解學生自殺的主要成因或會有些啟發記憶中九龍區某「名牌女校」

每隔幾年就有學生自殺這會跟學校給家課太多對學生要求太苛有沒有關係值得追查呀

(香港教育沉疴之三)

見今天培僑畢業生升學榜差不多大多數能升入本港及內地以及台灣的大專院校而香港

大學和中文大學醫學院算是錄取新生要求較高的學系也有好幾位畢業同學被錄取見學生學業成績優秀老懷甚慰憶當年港英統治時期對愛國學校畢業生甚為歧視明文

不作規定但「左派」被視為洪水猛獸大學雖然不屬教育司規管但即使成績優秀也難以進入兩所大學特別是香港大學我們雖然有不少早年的港大畢業生但都是轉了幾個彎到其他英文書院修讀一二年然後以他校畢業生身份進入大專院校像後來擔任過香港大學副校長的程介明雖然畢業於培僑但卻再轉讀英文書院並不是以培僑畢業生進入港大的那時候社會上都認為愛國左派學校升學只有進入內地一途也有不少有能力承擔出國留學費用的轉去歐美留學雖然如此我們還是出了許多人才有的在美國成為著名的學者專家有的回到內地學有所成而為中科院院士大學副校長等人才是不能以政治標準來淹沒的用政治來打擊學術注定要失敗的英國人在香港的殖民統治仍然用十八九世紀當上「日不

落國」時的那一套也是用對亞非等殖民地區的統治的手法殊不知香港是中國人才匯集的地方用老殖民主義的統治方式終於惹出一九六七年的抗暴事件「六七暴動」香港愛國群眾有受內地文化大革命「左」的影響的一面領導上也犯了「左」的錯誤但英國殖民主義者同樣犯了老殖民主義的錯誤中國在周恩來總理領導下扭轉乾坤重申「充分利用長期打算」的對港政策英國人也檢討了老殖民主義的錯誤雙方都撤換了「老式

思維」的領導人保持對雙方有利的正確政策終於順利地維持到一九九七年的和平回歸毛澤東說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旨哉斯言

老懷甚慰

我經常聽人說「假如我沒這麼忙碌的

話helliphellip」「假如我退休了helliphellip」「假如我發達了helliphellip」人總有不少心願但常附帶客觀條件至客觀條件可行了卻缺少了實行的毅力和計劃或花費時間在其他的事務上以至一個又一個理想落空平凡地過日子空羡慕別人的成就法國里昂有一位神父名奈德經常聽教友辦告解懺悔自己的罪過他也常為臨終者祝福聽他們總結自己一生的憾事他最後一位臨終教友向他懺悔自小擁有卓越的音樂天分長大後卻沉迷賭博糜爛地過了一生如果可以從頭來他一定努力成為出色的音樂家神父過身後位於教堂的墓刻着他的手迹「假如時光可以倒流世界上有一半人可成為偉人」奈德神父最常聽到臨終者的後悔是浪費時間在無謂或無意義的事務

上或欠缺堅持的決心以至把個人的才華磨滅了理想成泡影平凡地度過一生追悔莫及有人空談目標卻毫無任何計劃

和準備至適合時間到來便無從開始有些人捨不得物質生活退休後仍舊忙找工作賺錢有足夠的金錢仍想要更多又或怕苦怕累捨不得為目標花費helliphellip總給自己無窮的借口但忘了達到自己的理想只是對自己負責好些人會評論別人的成就是「幸運」卻忽略了當事人付出的努力時間金錢犧牲以及對理想的熱愛最重要是那份鍥而不捨的精神要達到個人的理想無論大小都談何容易唾手可得的便非理想了有人批評別人是因為有天分所以

能成功誰無天分每個人都有過人之處自己最是清楚分別在於有否善用和珍惜上天給予的才能擁有和氏璧也需要小心翼翼地打磨才能呈現耀目生輝的寶玉

假如時光可以倒流

根據中國人正統的農曆曆法二月三日晚上十一時三十

分才是正式踏入雞年所以今日小臻仍可以向讀者拜年祝願大家身心健康世界各國國泰民安有幸在《文匯報》副刊寫文章絕不是為了稿酬和佔地盤發放純個人情懷而是希望透過這小方塊表達一些個人對社會事件的看法讓政府官員了解民間觀點宣揚一些正確的價值感染年輕人因為認識的都是一群發放正能量的人是目前社會最需要的在這幾天濃濃的新春氣氛體驗在互相拜年

長輩上司派利是的時候廿元一封利是(公價)能令大家開開心心是值得的不過倒發現愈來愈多家長互相代子女收利是原因是跟家長去親友家拜年的後生仔愈來愈少但長輩又不好意思唔畀結果新年出現除了互相交換禮物外還互相交換利是的現象長輩圍坐自然聊天聊到後生仔的問題大家都說現在年輕人不會跟家長拜年甚至陪他們飲茶也不願意愈來愈不懂孝順尊師重道和人情世故為何物其實除了時代變遷外身為家長老師是否也

有責任有不少家長覺得「是但啦家係咁㗎啦」結果愈來愈放任變成常態但亦有大家族的人依舊緊守傳統家規的守歲團年飯開年飯要齊集家中陪父母拜年逗利是其實家長重視子女自然重視培養子女身教家教很重要講到尊師重道和人情世故現在的香港學生

和年輕人比內地的年輕人差有在機構做主管的朋友講公司有來自內地和香港本土的後生仔他們雖然都差不多年齡但做人處世方式很不同內地的年輕員工較積極進取也懂得人情世故受到上司關懷賞識嘉獎後會直接講感激或回敬一張感謝卡節日會發短訊慰問一下祝福一下本土出生的完全不會這樣做當沒事發生恐怕講多聲感謝就被指「擦鞋」向老師拜年的學生更少其實這絕對與「擦鞋」無關是做人應有的禮貌和常懷一顆感恩的心知遇之恩影響一生的點可以不當一回事呢近日剛巧睇到傳媒訪問正擔任哈佛大學Wil-

liam Caspar Graustein講座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科學研究所所長丘成桐教授他講話坦白

很到肉記得在這裡也講過一個大學未畢業的學生憑什麼資格選校長當然現在由丘教授講更有力丘教授直批「一個剛中學畢業的學生對

大學運作一無所知學問未有基礎何以會覺得自己有資格選校長呢」最看不過眼年輕人動輒拿美國來相比他在美國47年從未聽聞有一所大學可以讓學生加入遴選校長委員會事實上連教授也未能加入自己作為哈佛教授僅獲校董會發電郵邀請表達意見最終決定權仍在校董會他又指出香港的大學生議論政治太多忘

卻學術本分北大出名五四運動但北大不是因為五四而存在是因為做學問而存在哈佛值得驕傲也是因為在文學科學政治及經濟有成就不是因為反越戰成功離開了做學問的精神它再不是最高學府香港年輕人怨缺乏上流空間以至買不到樓歸咎於政府問題都只是藉口主因是缺乏追求崇高的理想的情操希望所有香港有識之士讀懂這個有國際視野

學者的真心話

尊師重道絕非「擦鞋」

雞年應景的事兒

當大家看着我這專欄的時候今天就是我的

生日其實每年過生日也很開心因為得到很多聽眾朋友送給我的禮物當然不是因為收禮物而開心而是

他們都刻意地記着我生日的日子以及花心思製作一些禮物送給我這種無形的支持對於我來說是很重要的希望透過這裡衷心地多謝你們及每一份生日禮物其實近年也沒有太大的意慾去慶祝

自己的生日雖然身邊有很多朋友也經常定期地為每一個月份生日的人慶祝生日但這些聚會我已經開始覺得不想參與不知道為什麼但總覺得要別人為自己抽空吃一餐晚飯來為我慶祝生日又要大費周章去購買蛋糕給我總覺得不好意思所以自從幾個月前開始我已經沒

有再參與朋友的生日聚會我不想因為自己的原因而影響他們就如之前身邊的朋友說要求我揀選一天跟我吃飯慶祝生日自己也婉拒了其實他們的心意都在心中希望他們明白我的想法可能我是一個很怕麻煩別人的人而且年紀漸大也覺得生日沒有特別需要去慶祝不過童年的生日到今天仍然歷歷在

目因為當時我的祖母不是跟我們一起居住但每年在農曆新年前後生日的我她總會記得而且還會買一個

同樣的蛋糕為我慶祝這個蛋糕是由朱古力製作出來而且可分成八份每一份上面也有一塊很大的朱古力擺放着所以到今天我仍然記得我的母親也曾經跟我說「你知不知道你的祖母其實最記得是你的生日其他你的兩位姊姊及弟弟她也不一定會記得什麼時候生日可想而知你的祖母是多麼的愛錫你你要好好地孝順她」母親的說話我也記在心裡到今天我還記着所以自從十一年前自己的生日開始已經不是太想特別慶祝因為祖母的離去每逢自己的生日也很掛念她及為我特別購買的蛋糕在這裡說一個秘密給你知我有一

個習慣當我看見一些舊式餅店的時候也會入內看看有沒有售賣祖母那些年買給我的同樣的蛋糕當然我知道這個可能性會很低但總想尋回那些開心的日子及保留着祖母給我的一點愛

又到生日潘國森

琴台琴台客聚客聚

余似心

翠袖翠袖乾坤乾坤

吳康民

生活生活語絲語絲

商台DJ 余宜發

發式發式生活生活

狸美美

網人網人網事網事

小 臻

七嘴七嘴八舌八舌

生日快樂 網上圖片

特朗普與奧巴馬交談 新華社

大吉大利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