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他们述说 我的电影故事 -...

1
15 2 0 1 9 . 9 . 2 70 CCTV-6 20:10 70 —— 》, 70

Upload: others

Post on 05-Jul-2020

1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听他们述说 我的电影故事 - epaper.zhoudaosh.comepaper.zhoudaosh.com/images/2019-09/02/15/150902.pdf幕大戏《威尼斯商人》的关注与 喜爱,在此代表中国大戏院及

15 文娱新闻 2019 . 9 . 2 星 期 一

编 辑 唐 舸 倪 卫 文

记者 曾索狄

晨报讯 主持工作之外,“天天兄弟”

又添新身份。在昨晚的《天天向上》“青春

迎新会”上,“天天兄弟”汪涵、钱枫、大张

伟、王一博、高天鹤五人组成“越琢磨乐

队”正式出道,并在节目中首度 Live 演绎

同名主题曲《天天向上》,二胡、吉他、饼干

盒、滑板、不锈钢餐盘各显神通,令人忍俊

不禁。

如今主持人的才艺越来越多,前不久,

“天天兄弟”汪涵、钱枫、大张伟、王一博、高

天鹤接受媒体采访,汪涵就专门提到,“我们

五个私下经常聊组乐队的事情,连名字都取

好了,就叫‘越琢磨乐队’”。

而在昨晚播出的《天天向上》节目中,

“天天兄弟”终于“圆梦”,现场展示了“越

琢磨乐队”的出道 live 首秀。歌手出身的大

张伟化身“吉他王子”,美声出身的高天鹤一

展二胡新技能,汪涵巧思独具,用罐头零食充

当沙锤,王一博则用最爱的滑板充当架子鼓,

钱枫更是用餐盘充当镲片。这样看上去有些

不靠谱的道具,在真正演奏时却惊艳全场,不

少观众也感慨,此次“越琢磨乐队”演绎的

《天天向上》同名主题曲,或许是众多版本中

最有爱的一版。

此外,“天天兄弟”中最有音乐属性的大

张伟和高天鹤还在现场带来了一首吉他加二

胡版本的《无羁》,为“兄弟”王一博的作品

助阵。而身为“团宠”的王一博,则不负众望

地带来了滑板荧屏首秀,“人板分离”绝技弹

眼落睛。

“天天兄弟”组建“越琢磨乐队”

记者 邱俪华

晨报讯 阿云嘎、金世佳

(“展博弟弟”)和余皑磊(“元

载”)主演的话剧《威尼斯商人》

8 月 30 日一开票就引发粉丝抢

票狂潮,更是爆出惊天票价———

原价 880 的票子竟在某网站被

炒到了 13297 元,难怪网友调

侃,“这个价,直接去一趟威尼斯

也够了。”这个票价也让不少人

摇头叹息,“追星女孩请你们理

智点,溢出的钱也到不了你们哥

哥手里。”

由于阵容吸引人,加上也是

阿云嘎自去年《声入人心》走红

后出演的第一部话剧,很多粉丝

对于这部 10 月公演的话剧兴趣

极高。这两天,粉丝们一边痛恨自

己的手速,一边被不断加码的黄

牛票吓到颤抖,没有个大几千拿

不到。

而令铁杆心痛的是,有知情

人士透露,很多叫高价的黄牛其

实是 “粉牛” 的变身———“粉

牛”,本来是粉丝,运气好买到

票,结果这两天看到溢价的空间

那么大,决定把抢到手的票子加

价卖掉。但是,身为粉丝,这种行

为一旦被其他粉丝发现,会遭到

唾弃和“吊打”,因此这些粉丝通

过一定途径找黄牛出票。

就这个情况,中国大戏院发

出紧急通告:还有场次未开出,购

票政策将调整,让更多人买到正

价票。

晨报记者联系了中国大戏院

方面,相关负责人发来了剧院的

正式通告。

通告如下:“尊敬的观众朋

友们:感谢您对演艺大世界·中国

大戏院 2019 国际戏剧邀请展闭

幕大戏《威尼斯商人》的关注与

喜爱,在此代表中国大戏院及

《威尼斯商人》剧组表示诚挚的

感谢!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很多溢

价票,再次提醒各位观众理性消

费,认准大麦官方认证独家线上

购票平台。《威尼斯商人》现已开

票场次部分票档及 10 月 6 日、

10月 7日场次暂未开票,尚未购

得本轮演出票的观众还有再次购

买的机会,请大家切勿盲目购买

溢价票。后续购票政策将进一步

调整,让更多观众买到官方正价

票。感谢大家对中国大戏院的支

持!”

阿云嘎《威尼斯商人》

切勿购买溢价票

田华回顾“触电”首个镜头

1949 年以来,新中国电影事业

蓬勃发展,电影工作者创作了大量

展现时代精神的优秀影片,老一辈

表演艺术家们更是深入生活、表现

生活,塑造了一系列观众信服的精

彩形象。

在昨晚播出的首期节目中,91

岁的表演艺术家田华讲述了自己

第一次“触电”的故事。她回忆起

《白毛女》中自己第一个镜头,是

喜儿在田埂上劳动,“我(当时)

对那个镜头不是特别满意,但人

家说挺好的,特淳朴,特像个农

村的姑娘。”

“从我记事,我们家就很

穷,我就记得家里主食是红

薯,吃糠咽菜的日子,晚上看

我母亲在炕上流着眼泪,日

子苦,她得支撑着这个

家。”田华感慨,自己的生

活经历让她对角色的心

境感同身受。《白毛女》

是让她坚守电影岗位

的基石,“电影给了我

机会,周围同志给了

我帮助。我是跟着

时代走过来的,见

证新中国七十周

年的发展,党把一个什么不懂的孩

子,培养成为一个老文艺战士,我愿

意为党和国家做点事情⋯⋯”

电影频道《中国电影报道》制

片人孟娟介绍,策划推出 《封

面———我的电影故事》是致敬新中

国成立 70 年以来,曾在银幕上给

观众留下生动记忆和鲜活形象的电

影艺术家,“他们已经不再年轻,但

他们是中国电影永远值得珍视的

‘宝贝’,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封面人

物。”因此,《封面———我的电影故

事》拍摄采访的对象有两个基本条

件,一是年龄要 70 岁以上,二是有

突出的艺术成就,70 人名单中多数

是导演、演员,但也有编剧、美术、摄

影等其他工种杰出的工作者。

导演们揭秘幕后各种细节

除先期与观众见面的于蓝、田

华、陶玉玲等老一辈电影人,《封

面———我的电影故事》还采访到了

一些当代中国最有影响、最有声望

的导演,吴贻弓、谢飞、赵焕章、丁荫

楠、滕文骥、郑洞天、王好为、于本正

等导演艺术家讲述电影人生中的

“小故事”。

1981 年,一部农村题材喜剧电

影《喜盈门》红遍全国,电影的导演

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导演赵焕章。

在 1980 年代初,他拍出了脍炙人

口的 “农村三部曲”:《喜盈门》

《咱们的牛百岁》《咱们的退伍

兵》。此次亮相《封面》,89岁的赵

焕章将编剧如何修改打磨剧本、演

员如何体验生活的故事娓娓道来,

很少提起自己的功劳的他,更令人

肃然起敬。

有意思的是,导演们的“小故

事”也各有各的趣味:滕文骥在节

目中聊起了拍音乐片的体会,郑洞

天讲了一段他和丁荫楠上学时到

《烈火中永生》剧组看于蓝演戏并

客串演员的经历,王好为谈的是她

自己眼中最难拍的电影 《哦,香

雪》,张华勋则说的是跟着崔嵬拍

《小兵张嘎》选小演员的故事⋯⋯

“年龄小”的他们也有故事

《封面———我的电影故事》受

访嘉宾中,年龄最小的是几位 1949

年出生的电影人,这些艺术家身上

满载着与新中国同呼吸共成长的时

代印记。值得尊敬的是,他们仍然活

跃在今天的影坛,仍然在创作崭新

的作品。

比如 1949 年出生在山西的导

演王冀邢,他用现实主义艺术方法

创作的电影《焦裕禄》曾经于 1990

年在全国引起轰动,而他执导的革

命历史题材佳作《红星照耀中国》,

刚刚于今年 8月上映。观众非常熟

悉的演员王庆祥 1949 年生于北

京,电影《生死抉择》成就了他电影

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和百花奖最佳

男演员奖之路,《一代宗师》《天下

粮仓》《北平无战事》等影视剧则

展现了他的表演功力,而他也在节

目中坦言曾通过银幕向老一辈演员

“偷艺”。

1949 年出生于江苏的王馥荔

曾被誉为“天下第一嫂”,但她也尝

试表演很多复杂角色,此次在《封

面———我的电影故事》中,她侧重

聊了聊电影《日出》中突破很大的

翠喜一角的表演。

央视电影频道《封面》昨开播

听他们述说“我的电影故事”

晨报记者 曾索狄

过去 70 年的峥嵘岁月里,老一辈电影工作者为电影事业挥洒青春与热血,铸就了新中国电影

的辉煌。 为记录、定格我国电影艺术家珍贵影像,向与新中国同龄的老一辈电影人致敬,昨晚起,

CCTV-6 电影频道每日 20:10 播出 70 集电影系列人物专题节目《封面———我的电影故事》,节目

拍摄采访了 70 位七十岁以上的电影艺术家,一段段口述“我的电影故事”串起新中国银幕往事。

制图 / 潘文健

赵焕章(右)和于本正

田华

陆柱国

王庆祥

陶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