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语文 - pep.com.cn...悦读语文 八年级 2011年01月24日 星期一 第45期 总第527期...

1
悦读语文 八年级 2011年01月24日 星期一 第45期 总第527期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016 www.pep.com.cn 根溯源 伴随着漫天飞舞的雪 花,寒假如约而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 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 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 符。”随着寒假的来临, 作为传统节日之首的春 节也温暖而至。关于 节日文化,你知道哪些 呢?本期的《悦读语 文》,将带你畅游传统 节日,去领略传统节日 的芳醇与魅力! 俗风情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 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 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 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 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 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 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 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 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 工整、对偶、简 洁、精巧的文 字描绘时代背 景,抒发美好 愿望,是我国 特有的文学形 式。每逢春节, 无论城市还是 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 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 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 了很大的提高。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 部》:“年,谷熟也。”春节原名为元日,相关的 庆祝活动在夏代就已开始。作为岁首大节,它 确立在汉朝,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 武帝颁行《太初历》,确定以夏历的正月初一为 岁首,即春节。每年的最后一天,就是除夕。 化内涵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是节日体系 中的核心大节,持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春 节蕴涵的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意义,成为凝 聚民族情感的重要力量,也使它成为中华民族 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除夕全家团聚在一 起吃年夜饭、熬夜守岁,是中国人一年一度的 文化心结,在外的游子不远万里也要赶回家 来。 春节(除夕) ──一年一度守岁夜 你的家乡还有“贴春联”的习俗吗? 请收集几幅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春节到来之际,一些人家要 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 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 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 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 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 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 寿 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守岁 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 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 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 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啵啵的爆竹声除旧迎新。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 用越来越广泛,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 以示庆贺,图个吉利。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 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辈带领若干 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 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贺贴相互问 候,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 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 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电话拜年” “短信拜年”逐渐成为时尚。你珍藏了哪些春节祝福短信呢?赶快拿出 来和同学们分享吧! 词歌赋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年”的由来 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种凶猛的怪兽 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逢新旧岁 之交,便出来糟踏庄稼,伤害人畜,百姓叫 苦连天。有一次它又跑到村庄里为非作歹, 被一家门口晾的大红衣服吓跑了。到了另 一处,又被灯光吓得抱头鼠窜。于是人们掌 握了“年”怕声音、怕红色、怕火光的弱点。 每至年末岁首,人们就在家门口贴红联、放 鞭炮、挂红灯,院子里烧柴禾、拢旺火,用菜 刀剁菜肉,发出声音把“年”吓得逃回海里, 不再危害人畜。久而久之便成了过年的种 种习俗。到了大年初一,亲朋好友就互相拜 访,祝贺没有受到“年”的伤害,逃过“年”的 这一难关,所以“过年”又称“年关”,这也是 拜年的由来。 说轶事 基本解释 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一 年的开始;时期,时代;收成; 岁数;人一生所经年岁的分期。 《说文•禾部》:“年,谷熟也。” 书法欣赏 字源演变 名人与春联 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以表示对新的一年最美好的祝愿。古往今来,不少名人都曾挥毫 撰写楹联,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趣闻轶事。 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亲自写下这样一副对联:“新春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联语对偶工整,含义明白,而且首尾二字连起来便是“新春”,很合春节的气氛。据说,这是我国第一副春 联。 纪晓岚是清代学者、文学家,有一次,他春节回家,乡里有一家兄弟仨请他写春联,他写了一副“惊 天动地门户;数一数二人家”,横批是“先斩后奏”。这一来可不得了,有人以“犯上”告他欺君之罪。乾隆 皇帝得知,立召纪晓岚回京查问。纪晓岚回道:春联是我写的,没有错,这家老大是卖炮仗的,不是惊天 动地门户吗?老二是集市上管斗的,成天“一斗、二斗……”地叫,不是数一数二人家吗?老三是卖烧鸡 的,不是“先斩后奏”吗?一番话,说得乾隆也笑了。 著名作家老舍建国后,几乎年年都写新春联,讴歌新社会新风尚。如:“酒热诗歌壮;梅红天地新。” 2 6 9 1 春同日双节;随时进步一刻千金。” 化拓展 春节联欢晚会 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通常简称为央视春晚,或直接称为“春晚”,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在每 年农历除夕晚上为庆祝农历新年举办的综艺性文艺晚会。春晚在演出规模、演员阵容、播出时长和海内 外观众收视率上,一共创下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综艺晚会3项世界之最,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 收视率最高的综艺晚会;世界上播出时间最长的综艺晚会;世界上演员最多的综艺晚会。1983年,央视 举办了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现在,春节联欢晚会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新民俗,新文化”,每年除夕夜必 看的电视大餐,成为所有炎黄子孙追求和谐、进步、吉祥的民俗盛典。 对于春晚,社会学家、文艺家艾君2008年在中国网“回顾改革开放30年” 活动中撰文如下叙述:从春晚27 年的发展历程看,它经历了80 年代启动发 展期的火爆,走过了 90年代成长期的壮大,也迎来了21世纪成熟期的稳定。 但无论如何变化,央视“春晚”这个诞生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电视综合文艺形式, 已经成为家喻户晓,闻名海内外的春节期间节日文艺大餐;成为所有炎黄子 7 2 经成为“春晚”一词的固有的概念被公众接受认可。可见,改革开放三十年,如 果没有电视的普及,如果没有电视主导了大众文化的劲势传播的时代,或许也就不存在“春晚”被广泛认 可和引起关注。 历届春晚的创新 友情提示: 春节联欢晚会中的“语言类节目”是我们学习语言的好材料。同学们 在欣赏精彩节目的同时,可别忘了品味其语言表达的精妙哦! 同学们,在利用烟花爆竹等来烘托节日气氛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哦。 历届春晚关键词 点击右侧查看更多... 点击右侧查看更多...

Upload: others

Post on 25-Jul-2020

2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悦读语文八年级

    ■2011年01月24日 星期一 第45期  ■总第527期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016

    w w w . p e p . c o m . c n

    追根溯源

      伴随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寒假如约而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随着寒假的来临,作为传统节日之首的春节也温暖而至。关于节日文化,你知道哪些呢?本期的《悦读语文》,将带你畅游传统节日,去领略传统节日的芳醇与魅力!

    民俗风情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

    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禾•文说《。”年“为称期周长生的谷把们人时古

    部》:“年,谷熟也。”春节原名为元日,相关的庆祝活动在夏代就已开始。作为岁首大节,它确立在汉朝,汉太初元年(公元前 104 年),汉武帝颁行《太初历》,确定以夏历的正月初一为岁首,即春节。每年的最后一天,就是除夕。

    文化内涵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是节日体系中的核心大节,持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春节蕴涵的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意义,成为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力量,也使它成为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除夕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熬夜守岁,是中国人一年一度的文化心结,在外的游子不远万里也要赶回家来。

    春节(除夕)──一年一度守岁夜

    你的家乡还有“贴春联”的习俗吗?请收集几幅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字 ”福“ 贴倒

      春节到来之际,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

    托寄,运福、气福指字”福“。俗风的久已来由间民国我是,字”福“贴节春。字”福“的小小大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

    成做细描精字”福“将有还间民。”到已气福“ ”到已福幸“示表,贴来过倒字”福“将脆干人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

    经等》福接春迎《》旺兴畜六《》登丰谷五《》福赐官天《》图星三寿禄福《了生产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守岁

    团家全,夜之夕除,”天二分更五,岁双连夜一“。一之动活俗年的要重最是岁守夕除  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啵啵的爆竹声除旧迎新。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辈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贺贴相互问候,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电话拜年”“短信拜年”逐渐成为时尚。你珍藏了哪些春节祝福短信呢?赶快拿出来和同学们分享吧!

    诗词歌赋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年” 的由来

    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踏庄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有一次它又跑到村庄里为非作歹,被一家门口晾的大红衣服吓跑了。到了另一处,又被灯光吓得抱头鼠窜。于是人们掌握了“年”怕声音、怕红色、怕火光的弱点。每至年末岁首,人们就在家门口贴红联、放鞭炮、挂红灯,院子里烧柴禾、拢旺火,用菜刀剁菜肉,发出声音把“年”吓得逃回海里,不再危害人畜。久而久之便成了过年的种种习俗。到了大年初一,亲朋好友就互相拜访,祝贺没有受到“年”的伤害,逃过“年”的这一难关,所以“过年”又称“年关”,这也是拜年的由来。

    传说轶事

    年基本解释

    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一年的开始;时期,时代;收成;岁数;人一生所经年岁的分期。

    《说文•禾部》:“年,谷熟也。”

    书法欣赏

    字源演变

    名人与春联

    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以表示对新的一年最美好的祝愿。古往今来,不少名人都曾挥毫撰写楹联,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趣闻轶事。

    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在公元 964 年除夕,亲自写下这样一副对联:“新春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联语对偶工整,含义明白,而且首尾二字连起来便是“新春”,很合春节的气氛。据说,这是我国第一副春联。

    纪晓岚是清代学者、文学家,有一次,他春节回家,乡里有一家兄弟仨请他写春联,他写了一副“惊天动地门户;数一数二人家”,横批是“先斩后奏”。这一来可不得了,有人以“犯上”告他欺君之罪。乾隆皇帝得知,立召纪晓岚回京查问。纪晓岚回道:春联是我写的,没有错,这家老大是卖炮仗的,不是惊天动地门户吗?老二是集市上管斗的,成天“一斗、二斗……”地叫,不是数一数二人家吗?老三是卖烧鸡的,不是“先斩后奏”吗?一番话,说得乾隆也笑了。

    著名作家老舍建国后,几乎年年都写新春联,讴歌新社会新风尚。如:“酒热诗歌壮;梅红天地新。”立夕除“:云联春作年2691”。强图愤发,国报诚热;恙无备有,家持俭勤“”。年新贺杯举;岁旧辞诗吟“

    春同日双节;随时进步一刻千金。”

    文化拓展

    春节联欢晚会

      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通常简称为央视春晚,或直接称为“春晚”,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在每年农历除夕晚上为庆祝农历新年举办的综艺性文艺晚会。春晚在演出规模、演员阵容、播出时长和海内外观众收视率上,一共创下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综艺晚会 3项世界之最,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收视率最高的综艺晚会;世界上播出时间最长的综艺晚会;世界上演员最多的综艺晚会。1983 年,央视举办了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现在,春节联欢晚会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新民俗,新文化”,每年除夕夜必看的电视大餐,成为所有炎黄子孙追求和谐、进步、吉祥的民俗盛典。

      对于春晚,社会学家、文艺家艾君 2008 年在中国网“回顾改革开放 30 年”活动中撰文如下叙述:从春晚 27 年的发展历程看,它经历了 80 年代启动发展期的火爆,走过了 90 年代成长期的壮大,也迎来了 21 世纪成熟期的稳定。但无论如何变化,央视“春晚”这个诞生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电视综合文艺形式,已经成为家喻户晓,闻名海内外的春节期间节日文艺大餐;成为所有炎黄子

    已”会晚艺文节春的视央“,展发的年72。典盛俗民的祥吉、步进、谐和求追孙经成为“春晚”一词的固有的概念被公众接受认可。可见,改革开放三十年,如

    果没有电视的普及,如果没有电视主导了大众文化的劲势传播的时代,或许也就不存在“春晚”被广泛认可和引起关注。

    历届春晚的创新

      友情提示:  春节联欢晚会中的“语言类节目”是我们学习语言的好材料。同学们在欣赏精彩节目的同时,可别忘了品味其语言表达的精妙哦!  同学们,在利用烟花爆竹等来烘托节日气氛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哦。

    历届春晚关键词

    点击右侧查看更多...

    点击右侧查看更多...

    http://www.pep.com.cn/rjjt/rjdt/rjdt/200801/t20080103_433444.htm

    创新: 1983年 第一届春晚成功举办。标志着“春晚”这个新生文化事物的诞生。从此,中国老百姓有了看春晚这个“新民俗”。1984年 小品语言节目正式与观众见面。以小品《吃面条》为起点,春晚进入陈佩斯时代。1985年 春晚搬到北京工人体育场。由于技术所限,晚会最终失败。央视还在后来的新闻联播中特别道歉。1986年 央视春晚进入成熟期。各种表演形式基本已经定型,并且一直沿用至今。1990年 凭借小品《相亲》,赵本山第一次在春晚亮相。从此奠定了“小品王”的地位,且十几年不倒。现在,赵本山已经成为了春晚的“标志人物”。1996年 首次实现三地同时直播(在西安、上海、北京设立分会场)1998年 春晚正式在中央电视台一号演播大厅直播。2000年 春晚舞台开始大改造,采用圆形舞台。2001年 舞台在2000年的基础上修改。2002年 春晚舞台采用长方形舞台。并且第二次使用分会场。(另外5个会场设在上海、深圳)2003年 在2002年基础上修改,增加了两块大屏幕。2004年 继续使用圆形舞台。2005年 春晚迈出了改革步伐。“开门办春晚”初见成效。另外,春晚舞台有所简化,主体使用LED大屏幕。2006年 大屏幕的面积增大,呈长方形。舞台进一步简化。2007年 采用高清晰LED大屏幕。2008年 舞台进一步简化。大屏幕旁边的8个立柱上面也铺设了LED屏幕。在央视大楼外部也呈现特殊动画效果。2009年 春晚舞台借鉴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高科技“卷轴”,为观众呈现震撼性的视觉感受。2010年 随着CCTV高清频道的开播,春晚实现高清直播。关键词: 1983年 无(诞生)1984年 “宇宙牌香烟”,“盛面吧”(小品开始登上春晚)1985年 (向全国观众公开致歉)1986年 黑龙江乌鲁木齐,“桃花盛开”1987年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最火的人是费翔1988年 “领导,冒号。”1989年 司马缸砸缸,《懒汉相亲》1990年 (赵本山首次亮相),最好还是“主角与配角”1991年 (小品称王)1992年 赵丽蓉版探戈1993年 《涛声依旧》1994年 小小一张牌,社会大舞台1995年 评剧Rap1996年 “它就是一盘大萝卜”1997年 “春天的故事”1998年 “相约98”1999年 《实话实说》上春晚2000年 “脱了马甲也认识你”2001年 迎接21世纪2002年 “忽悠,接着忽悠”2003年 “E时代”的温情2004年 央视自办的最后一届2005年 开门办春晚,“组团忽悠我来了”,“干吗呢?”2006年 吉祥三宝爱说事儿,那是相当壮观了2007年 “你太有才了!”2008年 “这是为什么呢?”“好!”2009年 中国之最唱也唱不尽,“这个真没有”2010年 虎跃龙腾报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