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营艺术家的春运情怀 - peoplerail.com · 了,给我留票的叔叔略带责怪地说,...

1
B3 2019 年 2 月 21 日 本版编辑 郭瀛潇 本版美编 李晓婷 本版审校 赵雪峰 热线电话:(010)51895625 E-mail:[email protected] 艺海拾贝 春节前夕,中国铁路总公司直属 机关老同志的春节团拜会在新落成的 二七剧场举行,我有幸参加。站在二 七剧场路上,望着“二七剧场”几个 大字,我思绪万千,因为我儿时所有 的快乐记忆都和它有关。 1965 年春节,我随家人来到北 京,半年后,我第一次走进二七剧 场。当时剧场正在演出,我已不记得 演的电影还是歌舞,却还清楚地记得 大厅两边的通廊都布置了游艺活动。 那时我年纪小,生平第一次玩游艺项 目,几乎没有一个成功的,负责游艺 项目的工作人员最后给我发了一个安 慰奖。从那以后,每逢节假日,我都 会到二七剧场,看电影、看歌舞、看 杂技魔术,学校的重要活动也都在那 里举行,二七剧场真是我心目中快乐 的发源地。 上初中时,有一次,上海京剧团 在二七剧场演出《龙江颂》,我去晚 了,给我留票的叔叔略带责怪地说, 票已经给了别人,他边说边搬出一把 椅子,让我坐在走道上看。坐下后, 我马上被剧情吸引了,直到中间休息 时才发现剧场内边边角角的位置都坐 满了人。还有一次看铁路文工团说唱 团的演出,都是当年新编排的节目,演 员人数并不多,却有一位名叫侯耀文的 演员多次出现,除了说相声、打快板, 他还能边拉边唱山东柳琴,当时我并不 了解侯先生的身世,只感觉他的表演十 分好看,后来他出了名。 1975 年初,我奔赴北京郊区农村 插队,但只要回城休假,仍然会去二七 剧场看场电影或演出,回到农村后,还 要和同学、老乡聊上许久。杂技团经典 的车技、蹬技、钓鱼等节目,真是百看 不厌。大约是 20 世纪 90 年代,我最后 一次在二七剧场看杂技表演时,杂技演 出已纳入对外旅游项目,记得那天剧场 里大部分是外国人,当他们看到一辆自 行车上去了 8 个、10 个、12 个,甚至更 多演员时,看到娇小的女演员蹬起沉重 的大缸时,特别是看到提曰立先生从观 众席钓出一条大鱼时,那种惊叹、那种 欣喜,真让我备感自豪。 “二七”两个字对所有铁路人都有 特别的意义。当年京汉铁路沿线有很多 以“二七”命名的广场、纪念塔、文娱 场馆等,我就在位于长辛店的二七机车 厂工作了 10 年。每年 2 7 日,厂里都 会举行各种纪念活动缅怀先烈,那是一 份永久的文化财富。 又到二七剧场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我都会想起儿时故乡挂红灯笼的情 景,那是北疆最有特色、最热闹的节日,那动人的场面让我 至今记忆犹新。 在故乡人的眼里,一进农历正月天天都是节。春节一 过,家家户户便开始动手赶制灯笼,准备在正月十五的晚上 把红灯笼挂在自家门前。故乡人制作灯笼很有特点,每户人 家都悄无声息地进行,唯恐自己的手艺外露被別人偷走。正 月十五的晚上要进行红灯笼大赛,比谁家的灯笼造型奇特新 颖,精美明亮。因此,各家各户都暗自较劲,拿出最精湛的 手艺和绝活,投入最大的心力进行赛前准备,有的是夫妻合 作、父子联手,也有的是全家动手,家家户户都想拔得彩头。 正月刚过破五,父亲便张罗着制作灯笼,他早早买来五 彩纸,把一根松木灯笼杆立在大门旁,以示夺冠的决心,父 亲说这叫先声夺人,大造气势。父亲在屯子里制作灯笼的手 艺不算最拔尖,但却有自己的优势,他善于动脑筋,在制作 灯笼时会先琢磨个计划,设计多个造型图案。他常常嘴咬着 铅笔头,凝眉摇头,冥思苦想,还时不时地拍几下脑门。当 想出好的造型时,便会哼哼几声小调,神态怪异,引人发 笑,这也让我觉得父亲更加可爱。父亲制作的红灯笼不落俗 套,年年都有新花样,花费了很大心血。 父亲制作灯笼的材料都是就地取材,用高粱秸秆,经济 实用,不用花一分钱。我经常给父亲打下手,但父亲更喜欢 独自做事,嫌我碍手碍脚,干扰思路,影响他发挥精湛的手 艺。父亲做红灯笼的那几日,可谓是废寝忘食,手指经常被 扎破,有时为了一个小细节要反复做好几次,直至满意为 止。父亲总能给人惊喜,他扎的红灯笼在比赛中经常夺得好 名次。 正月十五灯会是全屯子最沸腾的时候,晩上吃完汤圆, 家家户户便开始挂灯笼,灯笼里点着粗大的红蜡烛,放眼望 去,一盏盏灯笼在夜空中揺曵,忽明忽暗,犹如一朵朵盛开 的红花,又如一道道飘动的彩虹。全屯子红霞烂漫,五彩缤 纷,把每一条街、每一个胡同、每一间茅屋都映得红彤彤、亮堂堂。各种造型新 奇的花灯纷纷亮相,有西瓜灯、菱角灯、井字灯、鲤鱼灯、金鸡灯、玉兔灯…… 花灯五颜六色,赤橙黄绿青蓝紫,每一个花灯都有四种颜色,让人眼花缭乱。这 时父亲会伫立在屯子中央的十字路口上,观赏街道上的灯景,一句话也不说,他 专注地眺望,时而点几下头,任凭寒风抽打着他布满皱纹的脸庞。 灯会上父亲扎的谜语花灯最有亮点,招来扎堆的人群在灯下驻足观看,相互 磋商猜灯谜。这时全屯子几乎是全员出动,男女老少逐条街、逐个人家地去观 灯,品评哪家的花灯最漂亮。当天晚上就由举办红灯笼比赛的组织者征询大家意 见,评出名次,第二天便张榜公布名次。 父亲制作的红灯笼在历年的比赛中都会夺得头名,那是父亲最开心的时刻。 他面对着自家的红灯笼转着圈地看,久久凝神欣赏,不肯挪步,手还不时地捋着 长胡须,哈哈大笑。父亲对红灯笼的痴迷,深深地感染着我。长大后,我也成了 红灯笼的痴迷者,继承了父亲制作红灯笼的手艺,正月十五挂红灯笼的习俗被传 承下来。 如今离开老家多年了,但我对故乡正月十五挂红灯笼的情结却越来越重, 每年的正月十五,我都会扎一盏大红灯笼挂在家门旁,回味儿时故乡挂红灯笼的 情景。年年不忘,岁岁坚守,这或许是对父亲红灯笼情结的追思,也是绵绵的 乡愁。 2019 年春运是卜鸿林从警 30 年来 经历的又一个春运。春运开始后,在上 海站南广场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卜鸿林 警容严整,引导旅客有序进站。 卜鸿林是上海铁路公安处上海站 派出所的一名民警,同时又是一名歌唱 家。他曾获得全国“建设者之歌”声乐 比赛优秀歌手奖、上海市第五届“十月 歌会”十佳歌手奖、第四届全国部分城 市职工歌手邀请赛美声唱法一等奖、第 九届全国群星奖银奖、第四届“火车头 艺术群星奖”美声唱法一等奖。2000 年,他加入上海市音乐家协会,2005 年被评为“火车头职工艺术家”。 一副好嗓初展露 多年以前,少年的卜鸿林走在乡间 的小路上,他的大哥牵着他的小手,走 向秧田的一泓水汪,走进油菜花田的一片 金黄。卜鸿林在风中、在云下,哼唱着不 知从哪里听来的小调……上天给了他一 副好嗓子,让他潇洒自如地放歌。从小 到大,他的音乐天赋带给他无数赞赏和 光环。 中学毕业后,卜鸿林先去了崇明农 场工作,后来进入上海体育器材三厂做 模具钳工。他工作起来非常干脆利索, 练就了一身钳、刨、焊的好本领。他依 然喜欢唱歌,唱起歌来自信满满、落落 大方。他在和同事去食堂的路上唱歌, 让大家胃口大开;在工作压力大的时候 唱歌,排解大家的倦意…… 终于有一天,卜鸿林由单位的团组 织报名参加南市区工人俱乐部声乐班的 考试,他在神情严肃又带着几分挑剔的 主考老师面前唱起了《接过雷锋的 枪》,唱着唱着,他的眼睛越看越远, 仿佛越过田野,越过厂房…… 在歌声的余音里,卜鸿林听见主考 老师的问话:“你曾经跟哪位老师学过 声乐?”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这些 年来,他都是自己随口唱、随心唱、边 走边唱,从没跟老师正经学过。卜鸿林 老老实实回答了这个问题,出了考场, 他的心中十分忐忑,却不料主考老师最 终选择了他。 这其中的原因卜鸿林多年以后才参 悟透:唱歌发声的训练从一开始就不能 跟一些非正规的老师学习,否则后期再 想修正就很难了。 关键时期遇恩师 木成林,林中有鸟鸣。后来卜鸿林 有幸遇到了一位老师杨加林。杨加林带 他走进了音乐殿堂,教他呼吸、发声、 共鸣、咬字吐字,教他“打开来唱”。 卜鸿林跟着杨加林寻找气息支持点,调 节共鸣腔体,学习“以情带字、字里传 情”的咬字吐字法,经过专业的训练和 学习,他的声音输出越来越流畅,音域 拓展也越来越宽广。 师恩难忘,师恩难报。杨加林又给 了卜鸿林去上海乐团附属业余音乐学校 继续学习的机会。3000 多人报考,录 取人数只有 40 个,在得知被录取的消 息后,卜鸿林的眼眶充盈着激动和感恩 的泪花。 进入上海乐团附属业余音乐学校学 习的两年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而过, 临近毕业,卜鸿林收到了诸多老师的殷 切叮嘱,“唱歌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你的音色很浑厚,但要学会柔和,要打 动人心,传递音乐的美好。”乐理兼钢 琴 老 师 盛 茵 对 他 说 。 正 如 《乐 记》 所 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 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 声。”由心而发地歌唱,是最能打动人 的。这么多年来,卜鸿林一直将老师的 话谨记心中。 参加歌唱比赛时,卜鸿林经历过挫 折却决不放弃,经历失意却从不丧气。 他说,比起音乐带给他的快乐和充实, 这些小得失不算什么。高雅的艺术,培 养了卜鸿林豁达的心胸。他把风声听成 自己的歌声,或长,或短,或强,或 弱,或高,或低,风就这样自然而然地 吹着,他也自然而然地唱着。他唱着 《祖国,慈祥的母亲》,走进北京工人 体育场,走进由 32 支代表队参加的 “建设者之歌”声乐比赛。“谁不爱自 己的母亲,用那滚烫的赤子心灵,亲 爱的祖国,慈祥的母亲……”这本是 一首合唱歌曲,但卜鸿林却用自己的 风格演绎成了独唱。他用一腔深情的 演出征服了在场的听众,打动了评 委,获得了本次比赛的最高奖—优秀 歌手奖。 赛后他又轻轻唱起“博大的母爱洒 向大地”,情到深处,不禁泪流满面。 他和老师一直保持着质朴深厚的友谊, 每次提起老师,他的脸上都洋溢着感恩 的微笑,这是一段弥足珍贵的感情。 机缘巧合成铁警 1989 年,上海铁路公安处积极吸 收文艺工作者,这次偶然的机遇让卜鸿 林穿上了警服,成为一名铁路警察。 2012 年冬天,他来到奥地利维也 纳金色大厅,他所在的上海公安艺术合 唱团将中国歌曲带进了世界级的音乐殿 堂。上海公安艺术团一行 53 名公安民 警,用歌声向世界展现了中国警察的精 神风貌。卜鸿林还参加铁路公安局举办 的各类演出,组织培训民警合唱,始终 一丝不苟地排练。节目导演不禁感慨: “卜老师这样的艺术家真是所有青年的 榜样。”卜鸿林在舞台上演唱铁警的英 勇事迹《好兄弟 好战友》打动了在座 的所有观众,听着铁警战友的故事,大 家热泪盈眶。 卜鸿林不仅是一名出色的歌唱家, 更是一名有担当、有魄力、有温度的铁 路警察。他在治安刑警队工作时,面对 违法犯罪分子毫不畏惧,勇往直前。他 在值勤队里遇到有困难的群众,总是竭 尽所能地提供帮助。今年春运期间,他 在上海站南广场执勤时,遇到旅客因为 贵重物品丢失要从高台上跳下时,他好 言劝说,并趁旅客思考的间隙,一把将 其从高处拽回地面,使其平安脱险。 对于如何寻找艺术和工作之间的平 衡,卜鸿林认真地说:“歌要唱好,工 作更要干好。”2007 年,他参加上海铁 路公安处和公安局组织的爱路护路宣传 活动,足迹遍布江苏无锡、苏州,上海 南翔、松江,安徽蚌埠等铁路沿线的工 地、学校、村庄、集市等场所。2008 年,他参加铁道部公安局组织的爱路护 路宣传活动,走遍了岳阳、娄底铁路沿 线的村庄小学。从警 30 年,在即将退 休、要离开铁警大家庭的时候,他坚定 地说:“我,无怨无悔。”30 年兢兢业 业,30 年坦荡不羁,有他的地方就有正 能量,有他的地方就有引人向上的歌声。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张艳提供 警营艺术家的 春运情怀 —记上海铁路公安处上海站派出所民警卜鸿林 刘丹阳 “凡音之起,由 人心生也。人心之 动,物使之然也。” 音乐直接把宇宙的 数理秩序诉之于情 感。人类的情感里 最神秘难传的东西 就是音乐,而卜鸿 林却能将音乐诠释 得淋漓尽致。音乐 演绎的是美好的心 灵,用音乐打动生 活的他,又有怎样 令人感动的经历呢? 喜迎元宵节,全国各地花灯走俏。图为日前,一名小朋友在南京夫子庙花灯市场提着新买的花灯。 李文宝 2 17 日,由合肥客运段毫甬车队值乘的 K5597 次列车上,举办了一场“浓情列车,喜闹元宵”联欢会。 图为乘务员在列车上拉小提琴。 图为 K5597 次列车乘务员抱着小旅客猜灯谜。 近日,济南客运段担当的 T180 次列车上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列 车文化庙会”。每年春节来临之际, 济南客运段都会以“列车文化庙会” 的形式给旅客送去祝福。 列车上,济南客运段的职工们有 的挥毫泼墨,有的剪刀飞舞,有的吹 起萨克斯,有的打起竹板,现场气氛 热烈,旅客纷纷拍手叫好。一名女旅 客抱着 3 个月大的婴儿,高举着福 字。一个可爱的小姑娘,把自己现学 的剪纸戴在头上,神气地对妈妈说: “快给我拍张照”。 萨克斯悠扬的曲调,给硬席车厢 的旅客带去无尽的欢乐,伴随着一首 首优美的曲子,旅客情不自禁地跟着音 乐手舞足蹈。一首《青藏高原》将气氛 推向了高潮,旅客的掌声、笑声和欢呼 声在车厢回荡。一曲吹罢,山东快书登 场,只见演员一袭大红袍,手持鸳鸯 板,噼里啪啦地说了一段《过大年》, 从农历正月初一说到正月十五,车厢里 顿时充满了新年的气息,也让旅客感受 到了齐鲁大地年的韵味。 济南客运段职工用多才多艺的表演 让旅客感受浓厚的年味和传统文化的魅 力,让旅客把欢乐祥和的气氛带回家, 也让旅客回家的路更温暖。 图为小旅客在车厢做剪纸,由丁玉 华摄 火车上的文化庙会 火车上的文化庙会 丁玉华 春运期 间,卜鸿林在 上海站进站口 引导旅客有序 进站。 卜鸿林参加演出。 欢欢喜喜闹元宵 欢欢喜喜闹元宵

Upload: others

Post on 20-Sep-2019

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警营艺术家的春运情怀 - peoplerail.com · 了,给我留票的叔叔略带责怪地说, 票已经给了别人,他边说边搬出一把 椅子,让我坐在走道上看。坐下后,

B3 2019年2月21日

本版编辑 郭瀛潇 本版美编 李晓婷 本版审校 赵雪峰 热线电话:(010)51895625 E-mail:[email protected] 艺海拾贝

春节前夕,中国铁路总公司直属机关老同志的春节团拜会在新落成的二七剧场举行,我有幸参加。站在二七剧场路上,望着“二七剧场”几个大字,我思绪万千,因为我儿时所有的快乐记忆都和它有关。

1965 年春节,我随家人来到北京,半年后,我第一次走进二七剧场。当时剧场正在演出,我已不记得演的电影还是歌舞,却还清楚地记得大厅两边的通廊都布置了游艺活动。那时我年纪小,生平第一次玩游艺项目,几乎没有一个成功的,负责游艺项目的工作人员最后给我发了一个安慰奖。从那以后,每逢节假日,我都会到二七剧场,看电影、看歌舞、看杂技魔术,学校的重要活动也都在那里举行,二七剧场真是我心目中快乐的发源地。

上初中时,有一次,上海京剧团在二七剧场演出 《龙江颂》,我去晚了,给我留票的叔叔略带责怪地说,票已经给了别人,他边说边搬出一把椅子,让我坐在走道上看。坐下后,我马上被剧情吸引了,直到中间休息时才发现剧场内边边角角的位置都坐满了人。还有一次看铁路文工团说唱

团的演出,都是当年新编排的节目,演员人数并不多,却有一位名叫侯耀文的演员多次出现,除了说相声、打快板,他还能边拉边唱山东柳琴,当时我并不了解侯先生的身世,只感觉他的表演十分好看,后来他出了名。

1975 年初,我奔赴北京郊区农村插队,但只要回城休假,仍然会去二七剧场看场电影或演出,回到农村后,还要和同学、老乡聊上许久。杂技团经典的车技、蹬技、钓鱼等节目,真是百看不厌。大约是 20世纪 90年代,我最后一次在二七剧场看杂技表演时,杂技演出已纳入对外旅游项目,记得那天剧场里大部分是外国人,当他们看到一辆自行车上去了 8个、10个、12个,甚至更多演员时,看到娇小的女演员蹬起沉重的大缸时,特别是看到提曰立先生从观众席钓出一条大鱼时,那种惊叹、那种欣喜,真让我备感自豪。

“二七”两个字对所有铁路人都有特别的意义。当年京汉铁路沿线有很多以“二七”命名的广场、纪念塔、文娱场馆等,我就在位于长辛店的二七机车厂工作了 10年。每年 2月 7日,厂里都会举行各种纪念活动缅怀先烈,那是一份永久的文化财富。

又到二七剧场■杨 瑛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我都会想起儿时故乡挂红灯笼的情景,那是北疆最有特色、最热闹的节日,那动人的场面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在故乡人的眼里,一进农历正月天天都是节。春节一过,家家户户便开始动手赶制灯笼,准备在正月十五的晚上把红灯笼挂在自家门前。故乡人制作灯笼很有特点,每户人家都悄无声息地进行,唯恐自己的手艺外露被別人偷走。正月十五的晚上要进行红灯笼大赛,比谁家的灯笼造型奇特新颖,精美明亮。因此,各家各户都暗自较劲,拿出最精湛的手艺和绝活,投入最大的心力进行赛前准备,有的是夫妻合作、父子联手,也有的是全家动手,家家户户都想拔得彩头。

正月刚过破五,父亲便张罗着制作灯笼,他早早买来五彩纸,把一根松木灯笼杆立在大门旁,以示夺冠的决心,父亲说这叫先声夺人,大造气势。父亲在屯子里制作灯笼的手艺不算最拔尖,但却有自己的优势,他善于动脑筋,在制作灯笼时会先琢磨个计划,设计多个造型图案。他常常嘴咬着铅笔头,凝眉摇头,冥思苦想,还时不时地拍几下脑门。当想出好的造型时,便会哼哼几声小调,神态怪异,引人发笑,这也让我觉得父亲更加可爱。父亲制作的红灯笼不落俗套,年年都有新花样,花费了很大心血。

父亲制作灯笼的材料都是就地取材,用高粱秸秆,经济实用,不用花一分钱。我经常给父亲打下手,但父亲更喜欢独自做事,嫌我碍手碍脚,干扰思路,影响他发挥精湛的手艺。父亲做红灯笼的那几日,可谓是废寝忘食,手指经常被扎破,有时为了一个小细节要反复做好几次,直至满意为止。父亲总能给人惊喜,他扎的红灯笼在比赛中经常夺得好名次。

正月十五灯会是全屯子最沸腾的时候,晩上吃完汤圆,家家户户便开始挂灯笼,灯笼里点着粗大的红蜡烛,放眼望去,一盏盏灯笼在夜空中揺曵,忽明忽暗,犹如一朵朵盛开的红花,又如一道道飘动的彩虹。全屯子红霞烂漫,五彩缤纷,把每一条街、每一个胡同、每一间茅屋都映得红彤彤、亮堂堂。各种造型新奇的花灯纷纷亮相,有西瓜灯、菱角灯、井字灯、鲤鱼灯、金鸡灯、玉兔灯……花灯五颜六色,赤橙黄绿青蓝紫,每一个花灯都有四种颜色,让人眼花缭乱。这时父亲会伫立在屯子中央的十字路口上,观赏街道上的灯景,一句话也不说,他专注地眺望,时而点几下头,任凭寒风抽打着他布满皱纹的脸庞。

灯会上父亲扎的谜语花灯最有亮点,招来扎堆的人群在灯下驻足观看,相互磋商猜灯谜。这时全屯子几乎是全员出动,男女老少逐条街、逐个人家地去观灯,品评哪家的花灯最漂亮。当天晚上就由举办红灯笼比赛的组织者征询大家意见,评出名次,第二天便张榜公布名次。

父亲制作的红灯笼在历年的比赛中都会夺得头名,那是父亲最开心的时刻。他面对着自家的红灯笼转着圈地看,久久凝神欣赏,不肯挪步,手还不时地捋着长胡须,哈哈大笑。父亲对红灯笼的痴迷,深深地感染着我。长大后,我也成了红灯笼的痴迷者,继承了父亲制作红灯笼的手艺,正月十五挂红灯笼的习俗被传承下来。

如今离开老家多年了,但我对故乡正月十五挂红灯笼的情结却越来越重,每年的正月十五,我都会扎一盏大红灯笼挂在家门旁,回味儿时故乡挂红灯笼的情景。年年不忘,岁岁坚守,这或许是对父亲红灯笼情结的追思,也是绵绵的乡愁。

红灯笼里的绵绵乡愁

■苏云鹏

2019 年春运是卜鸿林从警 30 年来经历的又一个春运。春运开始后,在上海站南广场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卜鸿林警容严整,引导旅客有序进站。

卜鸿林是上海铁路公安处上海站派出所的一名民警,同时又是一名歌唱家。他曾获得全国“建设者之歌”声乐比赛优秀歌手奖、上海市第五届“十月歌会”十佳歌手奖、第四届全国部分城市职工歌手邀请赛美声唱法一等奖、第九届全国群星奖银奖、第四届“火车头艺术群星奖”美声唱法一等奖。2000年,他加入上海市音乐家协会,2005年被评为“火车头职工艺术家”。

一副好嗓初展露

多年以前,少年的卜鸿林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他的大哥牵着他的小手,走向秧田的一泓水汪,走进油菜花田的一片金黄。卜鸿林在风中、在云下,哼唱着不知从哪里听来的小调……上天给了他一副好嗓子,让他潇洒自如地放歌。从小到大,他的音乐天赋带给他无数赞赏和光环。

中学毕业后,卜鸿林先去了崇明农场工作,后来进入上海体育器材三厂做模具钳工。他工作起来非常干脆利索,练就了一身钳、刨、焊的好本领。他依然喜欢唱歌,唱起歌来自信满满、落落大方。他在和同事去食堂的路上唱歌,让大家胃口大开;在工作压力大的时候唱歌,排解大家的倦意……

终于有一天,卜鸿林由单位的团组织报名参加南市区工人俱乐部声乐班的考试,他在神情严肃又带着几分挑剔的主 考 老 师 面 前 唱 起 了 《接 过 雷 锋 的枪》,唱着唱着,他的眼睛越看越远,仿佛越过田野,越过厂房……

在歌声的余音里,卜鸿林听见主考老师的问话:“你曾经跟哪位老师学过声乐?”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这些年来,他都是自己随口唱、随心唱、边走边唱,从没跟老师正经学过。卜鸿林老老实实回答了这个问题,出了考场,他的心中十分忐忑,却不料主考老师最终选择了他。

这其中的原因卜鸿林多年以后才参悟透:唱歌发声的训练从一开始就不能跟一些非正规的老师学习,否则后期再想修正就很难了。

关键时期遇恩师

木成林,林中有鸟鸣。后来卜鸿林有幸遇到了一位老师杨加林。杨加林带

他走进了音乐殿堂,教他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吐字,教他“打开来唱”。卜鸿林跟着杨加林寻找气息支持点,调节共鸣腔体,学习“以情带字、字里传情”的咬字吐字法,经过专业的训练和学习,他的声音输出越来越流畅,音域拓展也越来越宽广。

师恩难忘,师恩难报。杨加林又给了卜鸿林去上海乐团附属业余音乐学校继续学习的机会。3000 多人报考,录取人数只有 40 个,在得知被录取的消息后,卜鸿林的眼眶充盈着激动和感恩的泪花。

进入上海乐团附属业余音乐学校学习的两年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而过,临近毕业,卜鸿林收到了诸多老师的殷切叮嘱,“唱歌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你的音色很浑厚,但要学会柔和,要打动人心,传递音乐的美好。”乐理兼钢琴老师盛茵对他说。正如 《乐记》 所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由心而发地歌唱,是最能打动人的。这么多年来,卜鸿林一直将老师的话谨记心中。

参加歌唱比赛时,卜鸿林经历过挫折却决不放弃,经历失意却从不丧气。他说,比起音乐带给他的快乐和充实,这些小得失不算什么。高雅的艺术,培养了卜鸿林豁达的心胸。他把风声听成自己的歌声,或长,或短,或强,或弱,或高,或低,风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吹着,他也自然而然地唱着。他唱着

《祖国,慈祥的母亲》,走进北京工人体 育 场 , 走 进 由 32 支 代 表 队 参 加 的

“建设者之歌”声乐比赛。“谁不爱自己的母亲,用那滚烫的赤子心灵,亲爱的祖国,慈祥的母亲……”这本是一首合唱歌曲,但卜鸿林却用自己的风格演绎成了独唱。他用一腔深情的演 出 征 服 了 在 场 的 听 众 , 打 动 了 评委,获得了本次比赛的最高奖——优秀

歌手奖。赛后他又轻轻唱起“博大的母爱洒

向大地”,情到深处,不禁泪流满面。他和老师一直保持着质朴深厚的友谊,每次提起老师,他的脸上都洋溢着感恩的微笑,这是一段弥足珍贵的感情。

机缘巧合成铁警

1989 年,上海铁路公安处积极吸收文艺工作者,这次偶然的机遇让卜鸿林穿上了警服,成为一名铁路警察。

2012 年冬天,他来到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他所在的上海公安艺术合唱团将中国歌曲带进了世界级的音乐殿堂。上海公安艺术团一行 53 名公安民警,用歌声向世界展现了中国警察的精神风貌。卜鸿林还参加铁路公安局举办的各类演出,组织培训民警合唱,始终一丝不苟地排练。节目导演不禁感慨:

“卜老师这样的艺术家真是所有青年的榜样。”卜鸿林在舞台上演唱铁警的英勇事迹 《好兄弟 好战友》 打动了在座的所有观众,听着铁警战友的故事,大家热泪盈眶。

卜鸿林不仅是一名出色的歌唱家,更是一名有担当、有魄力、有温度的铁路警察。他在治安刑警队工作时,面对违法犯罪分子毫不畏惧,勇往直前。他在值勤队里遇到有困难的群众,总是竭尽所能地提供帮助。今年春运期间,他在上海站南广场执勤时,遇到旅客因为贵重物品丢失要从高台上跳下时,他好言劝说,并趁旅客思考的间隙,一把将其从高处拽回地面,使其平安脱险。

对于如何寻找艺术和工作之间的平衡,卜鸿林认真地说:“歌要唱好,工作更要干好。”2007年,他参加上海铁路公安处和公安局组织的爱路护路宣传活动,足迹遍布江苏无锡、苏州,上海南翔、松江,安徽蚌埠等铁路沿线的工地、学校、村庄、集市等场所。2008年,他参加铁道部公安局组织的爱路护路宣传活动,走遍了岳阳、娄底铁路沿线的村庄小学。从警 30年,在即将退休、要离开铁警大家庭的时候,他坚定地说:“我,无怨无悔。”30 年兢兢业业,30年坦荡不羁,有他的地方就有正能量,有他的地方就有引人向上的歌声。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张艳提供

警营艺术家的春运情怀——记上海铁路公安处上海站派出所民警卜鸿林■张 艳 刘丹阳

“凡音之起,由

人 心 生 也 。 人 心 之

动 , 物 使 之 然 也 。”

音 乐 直 接 把 宇 宙 的

数 理 秩 序 诉 之 于 情

感 。 人 类 的 情 感 里

最 神 秘 难 传 的 东 西

就 是 音 乐 , 而 卜 鸿

林 却 能 将 音 乐 诠 释

得 淋 漓 尽 致 。 音 乐

演 绎 的 是 美 好 的 心

灵 , 用 音 乐 打 动 生

活 的 他 , 又 有 怎 样

令人感动的经历呢?

▲喜迎元宵节,全国各地花灯走俏。图为日前,一名小朋友在南京夫子庙花灯市场提着新买的花灯。李文宝 摄

◀2月17日,由合肥客运段毫甬车队值乘的K5597次列车上,举办了一场“浓情列车,喜闹元宵”联欢会。图为乘务员在列车上拉小提琴。 赵 迪 摄

图为K5597次列车乘务员抱着小旅客猜灯谜。赵 迪 摄

近日,济南客运段担当的 T180次列车上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列车文化庙会”。每年春节来临之际,济南客运段都会以“列车文化庙会”的形式给旅客送去祝福。

列车上,济南客运段的职工们有的挥毫泼墨,有的剪刀飞舞,有的吹起萨克斯,有的打起竹板,现场气氛热烈,旅客纷纷拍手叫好。一名女旅客抱着 3 个月大的婴儿,高举着福字。一个可爱的小姑娘,把自己现学的剪纸戴在头上,神气地对妈妈说:

“快给我拍张照”。萨克斯悠扬的曲调,给硬席车厢

的旅客带去无尽的欢乐,伴随着一首

首优美的曲子,旅客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手舞足蹈。一首 《青藏高原》 将气氛推向了高潮,旅客的掌声、笑声和欢呼声在车厢回荡。一曲吹罢,山东快书登场,只见演员一袭大红袍,手持鸳鸯板,噼里啪啦地说了一段 《过大年》,从农历正月初一说到正月十五,车厢里顿时充满了新年的气息,也让旅客感受到了齐鲁大地年的韵味。

济南客运段职工用多才多艺的表演让旅客感受浓厚的年味和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旅客把欢乐祥和的气氛带回家,也让旅客回家的路更温暖。

图为小旅客在车厢做剪纸,由丁玉华摄

火车上的文化庙会火车上的文化庙会■丁玉华

春 运 期间,卜鸿林在上海站进站口引导旅客有序进站。张 艳 摄

卜鸿林参加演出。

欢欢喜喜闹元宵欢欢喜喜闹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