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60
CHINESE CADRES REFERENCE 习近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开创中国与世界深度交融发展新局面 加快形成深度融合的国家开放创新体系 依规治党亟需形成党规体系 2018 5 月下 总第274 10

Upload: others

Post on 29-Sep-2020

1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中共中央党校主管

CH

IN

ES

E

CA

DR

ES

R

EF

ER

EN

CE

习近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开创中国与世界深度交融发展新局面

加快形成深度融合的国家开放创新体系

依规治党亟需形成党规体系

2018年5月下

总第274期

10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把握时代脉搏 了解大政方针 关注热点焦点 交流为政经验

欢迎订阅新版《党政干部参考》

汇款方式

邮局汇款 邮 编 100091地 址 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中共中央党校综合楼111-2室收 款 人 《党政干部参考》杂志社

银行汇款方式

户 名 《党政干部参考》杂志社

账 号 11050163360000000623开户银行 建设银行北京中关村分行

国内刊号CN11—5922/C,邮发代号2—490联系电话:010—62805451传 真:010—62808900邮 箱:[email protected]

《 》

自2018年首刊起,《党政干部参考》进行全面改版,取消原综合版和学术版,并重新进行栏

目设置。新版《党政干部参考》吸收国内先进办刊理念,全面梳理近期国内理论与时事热点,观

点力求新颖、深刻,为广大党政干部读者提供更全面、更精准的信息服务。

改版后的《党政干部参考》仍为半月刊,全年订阅价360元。欢迎广大读者订阅!

Page 2: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十年·汶川

杨志学

汶川, 十年前的灾难是不是已经被时间忘记该怎样向后人诉说

许多时候, 新与旧并没有明确的界限我们在享受着春风秋雨在欢乐中欣赏汶川的梨花洁白的梨花如雪如仙的梨花你又一次如期而至只是我已记不清你是多少次盛开我茫然地快乐只是再也不能在茫然中回到从前

如果一次新的诞生要以灾难为前提我们宁愿不要这新生如果一场巨变要以涅槃来呈现我们宁可选择不变我们愿意在不变中延续祥和我们愿意慢慢地走———慢慢享受, 慢慢变老

一切不快无论是情绪上的还是时间或速度上的我们都能承受只要是自然的更替只要在又一次汶川梨花盛开时依然能看到亲人不变的笑脸

逝者已去春天如期春风春鸟春雨春花看我中华大地多锦绣多少美景在默默地呈现

在川西北我看到了新的汶川我看到的美已不是简单的画卷我看到满山的油菜花我看到遍地的桃花我看到没有阴云的脸我看到天空中从未有过的蓝———那是承载着昨天的单纯和明天的斑斓的蓝那是风雨后的人们承受着刷新的痛苦大手笔地书写着今天历史的蓝

克思 《莱茵报》 上的第一篇文章把 “理性” 具体化为 “人民精神”, 因为 “自由的出版物是人民精神的慧眼, 是人民自我信任的体现, 是把个人同国家和整个世界联系起来的有声的纽带”, 而封建等级代表却企图把自由解释为等级的自由而不是人民的普遍自由。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 马克思谈到了无产者群众的存在, 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问题。 在 《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 中, 马克思第一次碰到了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 这种困难开始动摇了他对国家和法的理性主义幻想:理性国家应当是一种工具, 它要在私有财产同全体国家公民的自由和平等权利发生冲突时, 压抑和限制私有财产的权利和要求, 但是现实的情况却恰恰相反, 因为, 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崇拜物质利益的 “下流的唯物主义” 占上风。 这种理论与现实的矛盾产生了马克思 “苦恼的疑问”, 促使他开始从根本上怀疑黑格尔法哲学即国家学说的合法性。也是在这时, 受同时期英国罢工和空想社会主义讨论的影响, 马克思第一次研究了所有制问题和无产者群众的状况: “贫民阶级的存在本身至今仍然只不过是市民社会的一种习惯, 而这种习惯还没有在被有意地划分了的国家里找到应有的地位。”1843 年 1 月, 《摩塞尔记者的辩护》 一文, 再

一次促使马克思面对现实中的社会经济问题。 他已经能够认识到, 自己所面对的是一个客观的过程: “在研究国家生活现象时, 很容易走入歧途,即忽视各种关系的客观本性, 而用当事人的意志来解释一切。 但是存在这样一些关系, 这些关系决定私人和个别政权代表者的行动, 而且就像呼吸一样地不以他们为转移。” 这里的事实是, 普鲁士国家的性质与摩塞尔河谷发生的种种经济过程密切相关, 这种客观的社会关系第一次进入了马克思的视野, 也成为马克思转向唯物主义的重要出发点。 然而, 我们可以看到, 此时的马克思一方面大讲 “想把我们的全部叙述都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 并且竭力做到只是概括地表明这些事实”。 并且, 重要的是 “不能忽视各种关系的客观

本性”, 这是因为 “一定的现象必然由当时存在的关系所引起”, 对于人的行动来说, 这恰恰 “像呼吸一样地不以他们为转移”。 在此, 马克思所指的是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 报刊与社会舆论等关系,但是在这里, 这些关系只还是体现了某种黑格尔式客观理性的思想风格。 而另一方面, 马克思却将真正客观的物质利益的驱动力 (经济关系的表现), 称之为 “下流的唯物主义”。 当然, 也正是这种现实中 “总是占上风” 的物质利益, 促使马克思走向对市民社会的探索, 即在现实中寻找人的自由和解放之路。

对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的关注, 使马克思不但在批判对象上逐渐转向现实的私有制社会, 而且也使他的批判方法逐步摆脱人本主义思路, 开始转向历史唯物主义。 在 《神圣家族》 中,马克思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思想家布鲁诺鲍威尔的思辨唯心主义, 开始从物质生产过程的内部去寻找历史的动力以及批判资本主义的基础。 从 1845 年春天开始, 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和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 马克思形成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 实践的、 历史的观点成为马克思用以观照其哲学主题的科学方法论前提。 有了这一科学方法论指导, 马克思在探索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路途中迈出了至为关键的一步。

(摘自 《向马克思学习》,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8年 5月版)

最新书摘

Page 3: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书书书

2018年5月下 第10期(总第274期

主管  中共中央党校

主办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总编辑/社长  戴小明

常务副总编辑  阎荣舟

副总编辑  刘小梅

刊名题字  刘俊宝

本期责编  李  荟

责任校对  王秀丽

出版  《党政干部参考》杂志社

印刷  北京强华印刷厂

目    次要论习近平: 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3 )……本期关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国外交的崇高目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吴海龙(4 )………………开创中国与世界深度交融发展新局面 高祖贵(6 )………………………………消解 “逆全球化” 需要中国力量 任  洁(8 )……………………………………在 “一带一路” 倡议下构建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的路径选择 姜龙范(9 )……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发展思路 郭  锐  王彩霞(11)……………………哲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赵  曜(12)…………………………………奋斗幸福观的伦理意蕴 李建华(14)………………………………………………经济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黄汉权(15)………………………………加快形成深度融合的国家开放创新体系 熊鸿儒(16)……………………………注重破坏性创新  推动开放式创新 李  万(18)…………………………………政治当前中国政治信任的特征 郝宇青(19)……………………………………………关于合宪性审查的具体思考与建议 付子堂  张  震(20)………………………现代法治视域下良法善治的基本要求及其在我国的实现 张华民(22)…………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法治化中法律主体制度完善的路径选择 闫翠翠(24)……文化文化产业发展的八个未来导向 陈少峰  李  源(26)……………………………革命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发展 赵  静  丁晓强(28)……………红色记忆实现文化整合的路径 龙柏林  潘丽文(30)……………………………社会中国的治理改革 (1978—2018) 俞可平(32)……………………………………“强建设弱治理”: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与治理的观察分析

肖唐镖  王  鑫  尹利民(34)………………………………………………创新社会治理 “四化” 的基本路径 童  彬(35)…………………………………

Page 4: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2018年5月下 第10期(总第274期

生态京津冀流域区际生态补偿制度构建的关键节点 尤晓娜  刘广明(38)…………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协同发展的机制创新 常纪文(39)…………………………我国环境经济政策的不足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国家环境经济政策研究与试点项目技术组(39)…党建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 高选民(40)……………………………依规治党亟需形成党规体系 宋功德(42)…………………………………………新时代制度治党的关键环节 周义程  段哲哲  周忠丽(44)……………………关于提升党的建设质量的理论思考 梁道刚(46)…………………………………文史苑读书  消化  精通  运用

———毛泽东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四步法” 高长武(48)……………………科技视野直面 “缺芯少魂”   自主创 “芯” 之路该如何走 戈清平  张  伟(50)………健康之友线粒体, 疾病溯源的一个突破口 王潇雨(52)……………………………………信息窗国家统计局: 4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1 8% (54)…………………………我国 490个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完成 近 2000个黑臭水体已开工治理 (54)……“新一线城市” 人才虹吸效应显现 (54)……………………………………………7月我国全面取消流量 “漫游” 费 (54)…………………………………………社科院发布 《中国政府透明度》 第三方评估报告 (55)…………………………我国完成小麦 A基因组精细图谱绘制 (55)………………………………………“2017中国好书” 揭晓 (55)………………………………………………………最新书摘人本情怀 王  巍(56)………………………………………………………………撷英咀华十年·汶川 (封二)…………………………………………………………………

杂志社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中共中央党校综合楼

邮编  100091

电话  010 - 62805451

电子邮箱  cankaoccps@126 com

国内统一刊号  CN11 -5922/ C

国内发行  北京市报刊发行局

邮发代号  2 - 490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301号

零售价:20 00元

Page 5: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3    

习近平: 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5月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

习近平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自觉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自觉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加切实、更有成效地实施人民民主。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巩固马克思

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中国。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永远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习近平强调,对待科学的理论必须有科学的态度。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记者  徐隽)(摘自2018年5月5日《人民日报》,原题《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

要    论

Page 6: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4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中国外交的崇高目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吴海龙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背景

(一)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国际社会需要完善全球治理理念

人类正处于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和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明显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传统的国际治理理念和实践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更无法有效化解全球性问题和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国际社会迫切呼唤新的全球治理理念,构建新的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和秩序,开辟人类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二)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治国理政经验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和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的发展道路、治理理念和实践在国际上受到高度赞赏和广泛认同。

(三)中国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过去五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中国外交在世界乱象中维护了我国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在国际变局中提升了我国

国际地位和影响,谱写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篇章。事实证明,中国不仅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也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当代中国外交的重大创新成果,已被多次写人联合国文件,受到国际社会的髙度评价和热烈响应。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路径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丰富而深刻第一,在政治上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

“持久和平”就是要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和睦共处,寻求持久和平与安宁。大国对小国要平等相待,不搞唯我独尊、恃强凌弱的霸道。国家间出现矛盾和分歧,应以最大诚意和耐心,通过对话加以解决。

第二,在安全上坚持公道正义、共建共享。“普遍安全”就是要倡导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推动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合力消除安全威胁,谋求共同安全。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存在多大差异,都要尊重和照顾其合理安全关切。要恪守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统筹维护传统和非传统安全。矛盾当事方应通过协商谈判化解冲突,其他各方应积极劝和促谈并尊重联合国发挥斡旋主渠道作用。

第三,在经济上坚持合作共赢,共同繁荣。“共同繁荣”就是要各国优势互补、同舟共济、相互促进,推动经济全球化再平衡,促进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各国特别是主要经济体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开放、

本期关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Page 7: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5    

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建设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要制定适合各国国情的发展战略,增强自身发展能力。要改善国际发展环境,加强全球经济治理,优化发展伙伴关系,最大限度解决南北之间和地区内部发展失衡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为世界经济全面可持续增长提供新动力。

第四,在文化上坚持交流互鉴,开放包容。“开放包容”就是要坚持开放发展,反对保守封闭,坚持文明多元,反对孤立隔绝,倡导不同国家和文化间的交流互鉴。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明差异不应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第五,在生态上坚持绿色低碳,环境友好。“清洁美丽”就是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我们应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平衡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引领新时代中国外交

第一,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我们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峡,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决捍卫国家中国外交的崇高目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以相互尊重、公平

正义、合作共赢为核心,走出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路。

第二,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中国倡导的伙伴关系没有主从之别,没有敌我之分,没有门户之见。我们将遵循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理念,继续聚焦各国利益汇合点,努力构筑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继续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努力维护和扩大彼此的共同利益。

第三,坚持不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我们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把“一带一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紧密结合起来,与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紧密结合起来,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加强同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第四,积极引导国际秩序变革方向。我们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建设性参与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进程,积极应对各类全球性挑战,维护国际和地区和平稳定。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主渠道地位,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充分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止战维和方面的核心作用,通过和平解决争端和强制性行动双轨并举,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国际合作齐头并进,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

(作者为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党组书记)(摘自《时事报告(理论中心组学习)》2018年第2期)

本期关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Page 8: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6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开创中国与世界深度交融发展新局面高祖贵

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

今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40年的砥砺奋进中,中国人民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推动中国大地发生历史性巨变,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正以昂扬自信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对世界的依靠、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对国际体系变革的促进不断加深,对内决策的国际意义和对外决策的国内影响显著提升;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长期支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发展,为世界减少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积极作出不可替代的中国贡献。世界对中国的倚重,对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影响都不断深入扩展。中国要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掀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必须统筹考虑、综合运用、平衡驾驭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国际国内两类规则、国际国内两重效应。这证明,改革开放作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整个世界。

新时代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世界发展到今天,已处于全球化时代,全球和

区域合作向更多层次、更多方位拓展,各国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紧密,利益共生和命运交融不断深化。人类已经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生活

在历史与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整个世界已经越来越发展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放眼全球,和平合作的潮流、开放融通的潮流、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为人类孕育着无限美好的未来。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仍然生活在战争和冲突的阴影之下,世界长期发展已经不可能继续建立在一些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些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

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和包打天下,各国必须坚持以合作的胸怀、创新的精神、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努力、相互帮扶、共同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1997年,中国坚决采取人民币不贬值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为亚洲各国成功应对金融危机鼎力相助。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修改国内大批法律、法规、政策去兑现承诺,帮助完善和维护国际多边贸易体系。2008年以来,中国积极倡导和发扬同舟共济精神,连续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注资,在二十国集团平台上建言献策,为世界成功应对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和改革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作出重大贡献。2015年12月,中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既向全世界宣示自主承诺减排计划,又沟通协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立场分歧,为世界各国一致达成《巴黎协定》和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承担重大历史责任。2016年9月,中国主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突出位置,推动共同制定创新增长蓝图、结构性改革共同文件、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全球投资指导原则,引领该机制

本期关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Page 9: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7    

实现多个首创、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转型,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和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了强大正能量。2018年4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时再次庄严承诺,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在开放中合作、以合作求共赢,为给世界带来光明、稳定、美好的前景发挥积极作用,作出更多建设性贡献。这些都是新时代中国在对外开放进程中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展现出的实实在在的大国担当。

以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改革开放40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使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如今,全球增长动能不足、全球经济治理滞后、全球发展失衡这三大根本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反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情绪升温加剧世界经济风险和不确定性,第四次工业革命蕴含不少风险和挑战,经济全球化遭遇巨大挑战,人类再次面临开放还是封闭、前进还是后退的重大抉择。

习近平总书记不畏浮云遮望眼,把握历史规律,厘清世界大势,拨云见日。从2013年3月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到2015年9月在联合国总部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从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系列讲话,到2017年1月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和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万国宫的重要演讲;从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和12月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演讲,到2018年4月在博鳌亚洲论坛的主旨演讲和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全面系统深刻地阐释了中国思想,提出了中国方案,启动了中国举措。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

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符合各国共同利益。把困扰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于经济全球化,搞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想人为让世界经济退回到孤立的旧时代,不符合历史潮流。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人民将继续扩大开放、加强合作,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人民将继续与世界同行、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坚定支持多边主义,积极参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

中国将把“一带一路”打造成为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最广泛国际合作平台,让共建“一带一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在服务业和制造业特别是金融业和汽车行业方面,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加强同国际经贸规则对接,增强透明度,强化产权保护,坚持依法办事,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鼓励竞争、反对垄断,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完善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把违法成本显著提上去,把法律威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努力增加人民群众需求比较集中的特色优势产品进口,加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定》进程。

中国言必行,行必果。这些重大思想、重大方案、重大举措,将尽快落地,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在推动中国形成全方位更高水平开放的同时,使中国与世界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不断迈进。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摘自2018年4月30日《学习时报》)

本期关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Page 10: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8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消解 “逆全球化” 需要中国力量任  洁

近年来,“逆全球化”的负效应正在显现,最主要的是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重创了作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的全球贸易,严重影响了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合作。“逆全球化”带来的负效应,只能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新型全球化发展、构建国际新秩序、完善全球治理体制机制来消解,而这也正是“逆全球化”中蕴含的发展机遇。对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而言, “逆全球化”带来了哪些发展机遇呢?

第一,有利于中国为推动新型全球化提供新动力。所谓新型全球化,主要是与传统全球化相对而言。传统全球化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无论就其发展方式还是发展结果而言,都是排斥性的,既不均衡也不普惠,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各方面都造成了“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局面。如今,全球化造成的排斥性、不均衡发展局面已经无法持续下去,有违公平正义,需要被一种新型全球化所替代。

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发展整体向好、稳中求进,为世界经济注入了活力。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立足时代发展大势,结合全球化深入发展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新倡议、新理念、新主张。

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提出,要推动创新世界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完善世界经济金融治理体系,推动重振国际贸易与投资,推动包容和联动式发展;在2016年11月的亚太经合组织利马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建设开放型经济,引领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富含中国智慧、惠及人类利益的重大倡议,这项倡议开启了包容性全球化的新时代,为新型全球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

活力。“一带一路”倡议的理念、原则、精神、宗旨以及已经取得的丰硕成果,昭示了这项倡议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有利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有利于推动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深入发展。

第二,有利于中国为构建国际新秩序提供新举措。现行的国际秩序是由西方大国确立的,虽然有诸多不完善,但却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秩序,并且已经演变成世界共享的一项公共产品。中国受益于这个国际秩序,是现行国际秩序的积极参与者、负责任的建设者和维护者,同时也是稳健的改革者。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客观上要求国际秩序要有所改革和调整,以适应全球化发展的新形势。首先,要认识到全球化是一个客观历史进程,无人能够扭转全球化的持续发展;其次,全球化带来的全球性问题需要世界各国通过民主化的方式共商解决,孤立主义、排外主义、保守主义都与全球化的内在精神相悖,既不符合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也无益于化解危机矛盾;再次,要正视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体现在政治上,必然带来世界多极化和权力结构的均衡化。

中国正确把握了国际秩序变革的内在要求。为了推动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筹建“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投融资平台,为实现区域经济的互利共赢、互联互通创造条件;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展现大国风范、承担大国责任,在联合国系列峰会、气候变化大会、世界经济论坛、区域合作论坛等各种峰会和论坛上,为制定国际规则、解决全球性问题、化解世界冲突和矛盾、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主张。

本期关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Page 11: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9    

在 “一带一路” 倡议下构建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的路径选择

姜龙范

利用和构建形式多样的合作机制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一项庞大工程,亟须形式多样的合作机制加以保障和推动。具体而言,在沿途不同地区构建何种类型的合作机制亟待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门从国家层面予以通盘考量和统筹规划。譬如,目前中日两国在东海区域存在钓鱼岛争端,构建行之有效的领土与领海争端解决机制即已提上紧迫的议事日程。中日应加强和完善防务部门的海上联络机制,避免由于误判所引发的海空意外事件,导致两国关系走向全面对抗,通过增进两国安全和防务部门的沟通与互信,从而有效地管控风险和化解冲突。在南海

区域存在与东南亚多国的岛礁争端,与其具有紧密联系的则是专属经济区及防空识别区重叠划界等争端,中国应积极地创造条件与南海争议方排除干扰,建立政治和安全互信,认真践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共同管控海洋危机。为处理并最终解决这些争端我们亟须与沿途国家建立争端应急机制、争端解决机制等,为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维护稳固的安全环境。

从“双边互动模式”向“多边协作模式”转变

克服东北亚安全合作模式中的同盟关系、朝核危机和区域认同等方面的制约和束缚,

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

迫切需

第三,有利于中国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新方案。中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大国就要有大的样子,大国就要有大的担当,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中国,理应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新方案。“逆全球化”的出现,从根本上暴露了全球治理机制的不完善,但是却为中国优化和完善全球治理机制、发挥大国作用提供了历史机遇。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是中国顺应时代潮流和人类历史发展大趋势提出的全球治理方案。在2017年1月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每个国家都有发展权利,同时都应该在更加广阔的层面考虑自身利益,不能以损害其他国家利益为代价。”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完整阐述

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室主任)

(摘自《人民论坛》2018年4月下)

本期关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Page 12: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10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要为这一狭小范围的地区寻找出路,推动在更广泛的基础上建立全新关系。“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则会为化解东北亚安全困境提供新视角、新模式和新路径。俄罗斯学者拉林维·拉提出的“北太平洋模式”颇具启发性:通过构建新安全体系———启动俄罗斯、中国、美国三边互动模式,在平等合作的基础上使区域内其他国家和地区能够认同这一模式。北太平洋多边合作作为总方针,实施路径是经由结盟体系和同盟关系向多边模式转变。保证各方平等且密不可分的安全是其基本原则。美国习惯用欧洲人的想法看待俄罗斯,并与中国建立双边模式,显然,立场将逐渐发生改变。这一理论设想对于推动中美俄三边关系在安全层面的切实合作具有指针性质,从而突破既往双边互动模式存在的不足和局限。多边协作模式的优长在于能有效地进行目标协调和政策沟通,具有高度灵活性,有利于相关国家和地区共同制定富有可行性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中国的大国外交与周边外交战略协同并进

在未来的30年至50年时间,中国主要面临的地缘政治压力依然源自美国,值得注意的是,中美两国并无直接的地缘政治冲突,两国在经济上业已形成高度相互依赖的紧密关系。中美两国发生的摩擦和冲突,往往来自中国与周边的美国盟友之间的争执,从而意味着中国致力于建设新型大国关系与周边外交密切关联,势必予以协同推进。如何妥善处理好与美国及周边国家的关系,尤其是管控中美分歧,使双方在亚太地区战略互动达到平衡并获共识,应是下阶段中国外交的首要任务。

平昌冬奥会后,朝鲜半岛局势呈现骤然缓和状态,朝韩双方决定开通首脑热线,并将在2018年4月底举行第三次首脑会谈。如果朝韩会谈能够推动美朝双方展开对话,并实现美朝首脑会谈将会为朝鲜半岛的和平带来转机,从而为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创造极为有利的周边环境,这一

局面的形成与中国积极倡导的“双暂停”和“双轨并行”战略高度契合。中国应利用自身的独特地位,因势利导,积极斡旋,劝和促谈,让相关各方重新回到谈判桌前,最终达成半岛无核化的目标。

中日韩发挥主导作用,构建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

中日韩三国充分发挥主导和引领作用,谋求实现合作共赢,探索实现三方优势最大化的路径选择,摸索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最佳合作模式,积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资源,激发和唤醒三国国民的东北亚区域一体化意识。

日本学者认为,韩国和日本参与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构想,对于保持东北亚的和平与安定具有重要意义。日本加入“一带一路”是中日关系改善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期待日本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后,中日关系会有新进展。对美国而言,如果中日韩三国加强合作,将会削弱美国在东北亚的势力,这是美国所不愿看到的。相反,像当前的紧张形势也有损于东北亚的稳定,也绝不是人们所期待的。如果从以朝鲜这一拥有核武器的异常国家为对手来说,希望中日韩三国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良好关系。因此,日本可能会以某种形式参与“一带一路”倡议。

中日韩三国应继续充分利用“中日韩运输及物流部长会议”机制和双边政策对话,推动东北亚运输物流网络建设,实现无缝物流体系。中日韩自贸区是三边合作的重要平台,自贸区建设将有助于消除中国与日韩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壁垒,扩大中国对日韩的贸易和投资规模。中日韩三国通过经贸领域的密切合作,将会为推动构建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营造优越的外部环境和提供有利的制度保障。

(作者为天津外国语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主任)(摘自《东北亚论坛》2018年第3期,原题《“一带一路”倡

议视域下的危机管控与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的构建》)

本期关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Page 13: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11   

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发展思路郭  锐  王彩霞

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理论体系

政党外交与首脑外交、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发展中国家外交、经济外交、公共外交等,一起构成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理论体系构建中,首先要从理论层面理清政党政治与国际政治、党际关系与国际关系、政党外交与总体外交等多个关键方面的辩证关系。同时,中国特色政党外交中要注入更多的经济因素,要把构建经济领域的新型关系纳入战略视野。

加强和优化中国特色政党外交运行机制其一,在现有外交机制下实现党际关系互动

的新常态,以政党外交方式推动和增进国家间关系交往,在体系层面和机制层次上实现政党外交与政府外交的双向互补性对接。其二,加强和深化中国特色政党外交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相对接。其三,加强和提升中国特色政党外交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机制相对接。其四,以理论为基础、问题为导向、技术为手段,推动建立健全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绩效评估体系。

彰显独特的纽带、渠道和保障功能第一,以普遍性的政党外交为纽带,夯实和

加强所在国家间关系发展的党际交往基础。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开放性和前瞻性等突出特点。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交往对象包括不同类型的党派。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既与世界各国的执政党保持和发展关系,也致力于和一些国家有影响力的在野党加强交流及对话,这为日后双方关系发展上升至政府外交层次奠定了

坚实基础。第二,以常态化超党派的党际交往为渠道,使政党外交成为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外交的一大亮点,并超脱于发展中国家内部复杂政治现实,为活跃、增进和保障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关系开辟了新路径。第三,以一致性、务实性、规范化的政党外交为保障,积极推动构建中国与世界的新型关系,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提升制度化合作水平和议题引领能力其一,完善对话平台。通过搭建和运作各类

对话平台,积极发挥主场外交优势,推动建立新型世界政党对话机制。广泛搭建和运作各类对话平台,有助于实现世界各国政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扩大相关对话平台的兼容性,始终保持开放性姿态,使世界各国各类政党可以就共同关心的重要议题、现实课题等深入开展交流和对话。

其二,创设长效机制。虽然目前中国已有面向世界的政党对话会和针对具体国家的政党对话机制,但应该看到的是,这些对话会与对话机制还处于初建阶段,没有形成健全完善的配套体系,属于政党外交领域的范畴与议题也存在不甚明晰等突出情况。

其三,引领治理议题。在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面临多种挑战的背景下,中国的成功经验成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形成议题引领能力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通过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活动对一系列的治理议题等进行积极引领,并持续展开经验交流和深入探讨,有助于增强中国与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推进相互合作关系及共同谋划发展前景的紧迫性和主动性。

(作者郭锐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教授,王彩霞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自《探索》2018年第3期,原题《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战略诉求与发展思路》)

本期关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Page 14: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12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赵  曜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首先是理论创新。实践是发展的,理论也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这就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造。理论创新必须结合各国实际。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的情况发生多么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同党内教条主义斗争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就是说,通过“相结合”去实现“化”。根据毛泽东的形象说法,“化”就是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是这个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这个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在中国,重大理论创新都是由党中央作出的。因为党中央集中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既是政治权威又是理论权威,能够用创新理论直接指导实践的也只有党中央。

其次是理论指导。马克思在1845年所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最后一条即11条中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曾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中国共产党建党90多年,就是在马

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理论带有根本性,很多重大问题的最终解决都要靠理论。理论对了,一切皆对;理论错了,一切皆错。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再次是理论宣传。除理论创新、理论指导的之外,还有两项重要工作。一是理论研究。要有一些人和一批队伍,包括有关领导干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加强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学术和理论层面深入研究和展开阐述,其中不乏有较大价值的成果,对理论创新也会有所贡献。理论工作者要把握好坚持和发展的关系。要一坚持二发展,既坚持又发展。坚持就是“老祖宗”不能丢,丢了就丧失了根本,就会亡党亡国。这个“老祖宗”是特指的,是指作为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其继承者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而不是中华文化的奠基人孔子、老子。当然,后一个“老祖宗”也不能丢,丢了就是忘本。但是,不能把二者相提并论、等量齐观,否则必将导致指导思想多元化。发展就是要“讲新话”,新话才能解决现实的新问题。发展有两种,一种是充实和丰富,另一种是创新和突破,后一种是更大的发展。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要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实现理论创新。总起来说,坚持才能发展,反过来发展才能坚持住;要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离开坚持的发展,或离开发展的坚持,都是错误和有害的。二是理论宣传。理论宣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紧密相连。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

哲    学

Page 15: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13   

宣言》中所指出的:“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和科学世界观,在资本主义社会属于被统治阶级的思想,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反对资本主义的思想武器;在社会主义社会属于统治阶级的思想,是工人阶级维护统治地位的思想武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就是坚持以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作为社会的统治思想。这是维护工人阶级在经济、政治领域全面统治的思想条件。如果不坚持这一条,经济领域的公有制为主体、政治领域的共产党领导也必将发生动摇。意识形态领域是两军必争之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就会去占领。习近平指出:“当前,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

最后是理论武装。理论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干部和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1940年党中央在延安曾作出将每年5月5日即马克思的诞生日定为学习节的决定。学习理论,最重要的是原原本本读原著,这是最可靠的。当前,学习的重点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习中,一要学习理论知识,提高理论修养,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二要改造主观世界,树立和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理念信念是个大概念,它包括如下四个方面内容:一是信仰。信仰是指对某人或某种主张的相信和尊敬,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行为榜样或指南。古今中外,就信仰来说,基本上只有两种。第一种是宗教信仰。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的虚幻反映,要求人们信仰上帝、鬼神,讲

究因果报应和修身养性、行善积德,把希望寄托于所谓天国或来世。宗教教义、宗教文化中也含有有利于社会发展、健康文明的内容。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都有众多信徒信奉。马克思主义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共产党员不能信教,教徒也不能入党。第二种是主义信仰或称科学信仰。特点是某些思想家提出系统的治国理政的主义和学说,如我国孔孟的儒家学说、老庄的道家学说、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世界范围还有古希腊苏格拉底的哲学、柏拉图的理想国、启蒙时期霍布斯等的经典自由主义,都有众多信仰者。马克思主义是超越上述所有主义的一种科学信仰。它既是科学,又是信仰。任何一个社会,除上述两种信仰者之外,还有一些无信仰者。这些人以自我为中心,没有任何信仰追求。二是信念。信念是自己确信的看法和目标,具有坚定和必胜的特征。信仰决定信念,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才有坚定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列宁说:对于有觉悟的工人来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庄严的信念。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以“两个必然”的思想武装了各国共产党人和革命者,他们以解放全人类为目标,打败了一个又一个敌人,夺取了革命事业的胜利。三是信赖。信赖就是信任和依赖。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团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离开共产党,任何杰出个人也干不成大事。党员对党要有信赖感。党是有组织的部队,党员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党绝对忠诚。四是信心。信心是相信自己的愿望和事业一定能够实现。现阶段,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具体表现在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方面。在上述“四信”中,信仰居于最高和决定地位,有了信仰,才有信念、信赖和信心。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摘自《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年第2期,原题《马克思

主义是指引全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哲    学

Page 16: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14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奋斗幸福观的伦理意蕴李建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等重要思想,从幸福的来源、幸福的真谛、幸福的最高标准上彰显了深刻的伦理意蕴。

奋斗是幸福的来源幸福就是人们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

社会实践活动中,由于实现了某种目标而获得的内心满足。可见,幸福内涵包括三个要件:一是幸福要通过劳动创造,坐享其成、不劳而获就不会有幸福;二是幸福要实现某种目标,哪怕是不同程度的实现,如果失败了就难以产生幸福;三是幸福是主观的内心感受,如果心理体验能力差,哪怕成功了也会不幸福或幸福感不强烈,所谓“生在福中不知福”。

奋斗体现的是人的根本性和整体性需要,通过奋斗既能实现个人的目标,也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的保证。不论是国家还是个人,命运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要由自己去创造、去奋斗。获得成功与幸福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那就是奋斗,不奋斗,则将一事无成。

奋斗本身就是幸福如果我们把奋斗作为幸福的重要来源,也许

是把奋斗当成了获取幸福的手段或者措施,但如果我们视奋斗本身就是幸福,那就实现了幸福论问题上手段和目的的伦理统一。

如何实现幸福的内在体验与外在规范的统一,奋斗是最好的途径。“奋斗本身就是幸福”从根本上解决了获得幸福的手段与目的相分离的问题,同时,也实现了奋斗与幸福空间的同一性和过程的同步性。奋斗就是幸福,幸福的真谛就是奋斗,

从而避免了视奋斗为幸福手段的工具论误识,使幸福目的更高尚,这是一种更高的伦理境界。

奋斗为了人民幸福幸福的道德高下不止于如何获得幸福,而在

于如何分享幸福,特别是当个人幸福与他人之福、国家之福、民族之福发生矛盾时如何取舍,这是幸福问题上的最高伦理难题。

中国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倡导“仁爱”和“忠恕之道”,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人我关系的处理上期望通过“克己”而“达人”,自己不希望的事情也不要强加于别人,但这也无法处理好个人幸福与他人幸福的关系问题,因为道德上的自我要求不一定能实现普遍化的他人或社会的想法。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幸福的幸福观,主张个人幸福与他人幸福的统一,而在个人幸福与他人幸福或社会幸福发生矛盾时,要牺牲个人幸福甚至生命,方为大仁大爱、大德大义,这就是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幸福伦理观。

我们共产党人就是要为人民不懈奋斗,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让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让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让共同富裕在广大人民现实生活中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祖国大地上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这些目标的实现,就是我们奋斗的结果,就是我们的最大幸福。

(作者为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摘自2018年4月26日《中国教育报》)

哲    学

Page 17: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15   

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黄汉权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所在

现代化经济体系涉及经济社会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是由多个子体系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打破了传统以一二三产业划分产业体系的做法,从实体经济和要素投入关系的角度赋予产业体系新的内涵,把产业体系从以往的三产领域,拓展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四个协同”。这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变化对我国产业体系做出的新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优化向实体经济集聚发力的要素配置一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夯实现代产业体系

的根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予实体经济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营造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增强实体经济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增加实体经济对高端要素的吸引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二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瞄准国际科技前沿,聚焦国家发展重大需求,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系统打造我国战略科技力量,在重大创新领域建设体现国家意志、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战略科技创新基地,在能源、生命、粒子物理等领域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面向经济主战场,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设一批引领

企业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三要引导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作为深化金融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回归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源特别是发挥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金融服务业态和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符合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信贷产品、保险产品,拓宽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满足具有“轻资产”特征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融资需求,促进科技与金融协同发展。

四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筑牢人力资源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一是聚焦“高精尖缺”领域,选拔和培养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和掌握交叉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二是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全球引进高层次人才。三是注重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积极培育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思维的优秀企业家。四是紧贴高质量发展需求,大量培养掌握精密制造技术的工程师和工匠人才。

五要加快构建促进四个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二是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大幅放宽市场准入限制。三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通过竞争倒逼国有企业提高经营效率。四是完善产权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五是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自由流动,推动要素向实体经济汇聚,向优质产能、优秀企业流动。(作者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

(摘自2018年5月10日《经济日报》)

经    济

Page 18: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16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加快形成深度融合的国家开放创新体系熊鸿儒

我国创新体系的开放水平还有较大改进空间

首先,在知识要素开放度上,与专利申请量、国际科技论文数量的全球领先地位相比,我国知识生产的国际合作水平仍显不足。同时,我国三方专利规模一直在增加、增速也超过美欧日等经济体,但全球占比仍十分有限;以PCT专利为代表的高质量专利跨国拥有程度还相对偏低。

其次,在技术要素开放度上,我国技术贸易总量不断上升,但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与多数发达国家的顺差地位差别明显。特别是以知识产权跨境交易为代表的国际技术贸易失衡问题突出。同时,尽管我国在高技术产品贸易上有优势,但高技术服务贸易(如ICT服务)水平较低。

再次,在资本要素开放度上,我国吸收FDI的净流入强度表现相对较好,但输出FDI的净流出强度相对落后,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强度和对外投资强度的空间还很大。同时,我国研发经费的支出规模已居全球第二、研发强度也达到世界中等水平,但研发经费中的外国资金占比相对偏低,反映出本土研发的国际化水平不高。在吸引更多境外风险投资、提高风险投资交易强度等方面的提升空间也很大。

第四,在人才要素开放度上,近些年我国科研人员的跨境流动表现有了大幅改善(从净流出转为净流入,且净流入绝对量仅次于美国),以留学归国人员为代表的人才回流规模也快速攀升。但与此同时,我国吸引高技能外国移民的规模和强度都明显落后,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也相对偏低。

最后,在制度要素开放度上,我国在市场化环境营造上领先于多数发展中国家,但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如,营商环境便利性、本土市

场竞争强度以及资本市场发育强度等。近些年,我国在促进开放创新的公共治理水平上有了大幅改进,但以产权保护、监管效能、法治环境为代表的一些基础性制度仍有待进一步强化。此外,在国际经贸环境错综复杂的背景下,应对各种贸易摩擦或市场壁垒,提升在全球创新治理中的地位也是当前我国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

实现高水平开放创新需要有效突破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制度性障碍

相较于欧美一些创新程度发达的国家或地区而言,我国的开放创新机制建设才刚刚起步。在当前国际经济格局面临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过去的许多挑战还将加剧,新的难题也亟待破解。这将“倒逼”我国必须以更具长远性、系统性和全局性的改革来构建深度融合的开放创新机制。

从“引进来”角度来看,如何进一步获取全球技术进步的红利,不断扩大全球创新资源在我国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水平,将是下一步提升开放创新水平的重点。过去多年,我国在吸引国外人才、技术、资本等高质量创新要素时面临的一些制度性障碍亟待破解,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的市场环境和生态系统尚不完善。

如,外籍人才的长期签证、创业就业受到管制较多,在国内生活工作的各种配套制度及公共服务水平也尚待完善。目前虽在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便利外籍人才办理在华永久居留、长期签证等,但主要在部分地区试点,门槛也较高。外籍人员在国内创业须经过外资企业设立审批、外资企业账户登记和外资企业财政登记等3个审批环节,审批程序复杂,周期长。针对外籍人才的家庭安置、医疗保险、养老等生活

经    济

Page 19: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17   

工作配套制度不完善,也制约了许多高层次人才归国创新创业。

从“走出去”角度来看,如何更有效率、更加合规、更有质量地获取和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提高在全球创新治理体系中的地位,也将成为下一步提升开放创新水平的重点。近些年,我国企业“走出去”创新过程中面临的外部制度性障碍不断加剧,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部分发达国家利用各种形式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阻碍我国企业进入市场或进行技术并购、投资交易。我国有的企业在发达国家收购企业和先进技术时,受到较大的政治因素干扰,常因安全审查而导致收购失败。例如华为公司开拓美国市场以及收购有关企业时,屡次因“国家安全风险”而被否决,在澳大利亚和印度也因所谓“安全”问题被禁止参与项目竞标。近期美国特朗普政府强行发起针对我国的“301调查”更具进攻性和排斥性,尽管其部分内容明显属于无端指责,或是对我国相关文件法规及做法存在误解。

二是法律制度差异、部分国家法制不健全导致企业“走出去”存在困难。域外法制体系对外国投资合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完善程度参差不齐,包括对外国投资的市场准入规定、税收制度、对外国投资优惠政策、劳动就业规定、环境保护法规定等方面,以及与中国签订的国际双边或多边投资协定的内容层次深浅不一,都构成企业“走出去”要面临的法律问题。

三是一些国家政策不稳定或针对中国投资特别设立障碍。如2016年,欧盟执委会针对法国电力集团与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申请成立合资公司计划作出裁决,认为中广核与中国国资委之间并非独立关系,使之认为有权决定这宗交易能否被放行———这将对今后此类收购行动产生重要影响,即面临更多监管审查。

四是汇率与外汇管制给企业投资带来损失。一些经济体和国家经常对汇率和外汇进行行政管制,汇率波动较大,用汇受到严格的限制,资金流动不畅且易遭受人为干预贬值,使企业在结算

和利润回国汇兑过程中受到损失。

加快形成深度融合的国家开放创新体系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的知识基础和技术能力

越接近前沿,创新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越高,越需要获取超过本国传统专长的知识基础和创新条件。开放融合是一国创新体系发展成熟的重要特征;越是创新实力领先的国家,创新体系的开放程度和水平也越高。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国际创新合作的规则及惯例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开放创新的范围、作用及影响还将不断扩大。

对我国而言,实现高质量发展、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离不开深度融合的国家开放创新体系作为支撑。经过三十多年的追赶,我国创新发展从“跟跑”为主迈向“跟跑、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要顺利实现从追赶向前沿引领的转型升级,迫切需要提升我国的开放创新能力,推动形成“走出去”和“引进来”深度融合的开放创新局面。我国迫切需要在新形势下增强创新体系的开放水平,提升在全球创新网络和全球创新治理中的位势。

构建深度融合的开放创新体系,关键是要营造适宜的创新生态,完善有利于开放创新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我国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深度和广度。要从根本上改善开放创新环境,首先必须夯实有利于全球创新要素集聚和扩散的基础性制度,特别是在知识产权和产权保护、营商环境、政府监管方面,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活力。应不断提高我国科技与创新政策体系的包容性,特别是涉及人才吸引、数据流动、涉外管理及审批、外商投资及境外投资等方面,要切实推动创新能力的开放合作。我国还应深入参与全球创新治理,主动设置全球性创新议题,积极参与重大国际科技合作规则制定,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凸显“中国价值”,增强国内创新政策与国际竞争规则及主要国家间的制度协调性,不断提升在全球创新治理中的影响力。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副研究员)(摘自2018年5月9日《中国经济时报》)

经    济

Page 20: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18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注重破坏性创新   推动开放式创新李  万

以超前眼光进行超强投入,打造能够引领整个世纪的科技创新基石。从关切人类未来命运、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破解重大科学问题的视角,在宇宙演化、健康长寿、智能融合等方向上,集成部署若干战略引领型重大项目与工程,为未来几十年中重大科学进展、工程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奠定基础。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和区域建设大型科学基础设施群和重大研发与创新功能平台,为重大科学原创突破提供最为先进的实验环境和平台条件;并以此为依托,建设宜居宜研宜创的科学城,实现科研与空间的有机融合。更加主动地设置全球性创新议题,发起以我为主的国际大科学工程和计划,在更高水平上加快科技走出去、引进来。

主动赢得世界顶尖人才,促进广泛而高效的自由探索与创新试错。创新驱动的实质就是人才驱动。要创造优厚条件和创新环境,在世界范围内吸引最拔尖人才。形成重大领域方向上全球一流人才、团队、机构的动态跟踪清单,作为集聚引进和对标培育的重要依据。生活方面,要给予最大程度上的便利,使他们能够安心、专心、尽心于创新活动。信息方面,要给予充足的国内外交流便利,能够与全球科研与创新网络有效链接。设施环境方面,要给予科技顶尖人才使用大科学工程装置的充分自由,赋予充分的技术路线决策权、科研经费支配权和人力资源调动权。

加快破除各类体制瓶颈,建构能主导未来的新组织新体制新规则。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结合本地资源禀赋,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探索新型组织模式,加快国家实验室的部署与实践。加大促进新型研发组织发展的力度,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研发创新领域,使得新型研发组织更富活力、更具效率。对新兴产业领域中涌现

出的大量新事物、新业态、新模式(如网约车、共享单车、自动驾驶、无人机等),给予最大程度的包容,尊重并积极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将一些暂时性的社会摩擦予以消纳。形成对创新创业最便利的商事主体管理规制,使我国成为未来产业国际规制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发展颠覆性技术领先市场,率先形成世界级创新型经济发展新格局。颠覆式技术和破坏性创新是实现从后发优势向先发优势、从追赶战略向赶超和领先战略转变的关键所在。在能源变革、人工智能、万物互联、生命创制、微纳制造等领域,加大对颠覆性技术和破坏性创新的支持力度,强化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示范应用,通过综合运用需求侧、供给侧和环境面创新政策,特别是政府采购首台套、商业化前采购、税收抵扣抵免等精准施策,使得未来支柱产业中的主导设计率先在我国形成,努力抢占未来产业价值链高端,推动我国成为与世界同步甚至引领未来的新产品、新模式、新服务、新商业的试验场、示范地和领先应用国度。

强化文化自信创新自信,构筑响应时代变迁的社会新结构新文化。实施更具引领性的科学展望和技术预见,提高机会识别、趋势把握、理念凝练和话语引导能力。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在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过程中,形成一支国际化创新型企业家和产业创新领军人才队伍。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呵护和培养敢于质疑、探求未知的科学精神。持续提高公众科技素养和创新风险友好意识,使全社会形成尊崇创业、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愿意尝新的新风尚。促进生态、生活、生产的和谐共生演进,加快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践,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摘自2018年4月25日《学习时报》)

经    济

Page 21: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19   

当前中国政治信任的特征郝宇青

政治信任主体的差异性明显

当前中国政治信任呈现明显的群体差异性,各社会群体对同一个问题有明显不同的看法或态度。

我们经过调查发现,就价值信任而言,以是否认同“相比于个人努力,成功更依赖运气”这一问题为例,学历越高者,越不认同依靠运气获得成功的观点。收入越高者,更不认同依靠运气而成功的观点。

就制度信任而言,以“对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改善了民众的经济状况的认同”为例,年龄越大者,其认同度越高。50岁以上的被访者中,“非常认同”和“比较认同”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1 7%和49 6%,均分别高于41—50、31—40及30岁以下几个年龄段人群。经济收入最高者(年收入10万以上者)对该问题表示“非常认同”和“比较认同”的比例要高于其他收入段的人群,分别为14 9%和50 0%。在不同政治面貌人群中,有政治团体归属的人群相较于群众对这一问题持肯定回答的比例更高,中共党员“非常认同”和“比较认同”这一问题的比例分别为10 2%和52 8%,明显高于其他群体。

就个体信任而言,以“官员是人民的公仆与现实是否相符”这一问题为例,年龄越长者,对官员持有更多的正面看法。50岁以上的被调查者更相信“官员是人民的公仆”与现实“非常相符”或“比较相符”。从政治面貌来看,具有某种政治面貌的人更可能对这一问题持肯定态度,如相比于群众来说,中共党员、共青团员和民主党派成员认为“官员是人民的公仆”与现实“非常相符”或“比较相符”的比例均更高。

就同一个问题或同一个对的比例而言,不同

类型的社会群体持有不同的态度或看法,有不同程度的信任水平,是正常现象。但是,群体间信任水平差异过大,意味着不同社会群体对同一对象或问题的态度迥然相异,这必然阻碍社会共识的建构。对转型中国来说,必须正视不同社会群体在一系列问题上的不同看法,对不同对象的差异化信任水平,更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不同社会群体的政治信任趋向一致,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政治信任客体的受信度失衡当前,我国民众对于不同客体的政治信任水

平呈现出明显的差异。通过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民众在制度层面的政治信任水平普遍较高,而对制度的具体运行过程信任不足,同时,民众在官员个体层面的政治信任水平普遍偏低,多个政治信任客体的受信度呈现出明显失衡的状况。

对核心政治制度层面,民众的政治信任水平普遍较高。在宏观层面上,民众对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发展”这一说法,持认同态度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4 1%,反映出民众对核心政治制度的信任水平较高。在微观层面上,移民倾向作为测量政治信任的一项重要指标,可以直接反映民众对于国内政治、经济体制的信任水平。人们对“是否愿意移民到国外”这一问题的回答表明,大多数民众并没有移民倾向。“非常愿意”移民的受访者仅占9 6%,“比较愿意”移民的受访者仅占18 6%,而不愿意移民的受访者占调查样本的49 8%。我国民众的移民倾向较弱,这说明民众对于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的信任水平较高。在工作的选择上,超过半数的受访者更    (下转第53页)

政    治

Page 22: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20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关于合宪性审查的具体思考与建议付子堂  张  震

合宪性审查规定及其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合宪性审查就是对宪法以下的所有规范性文件以及国家机关履行宪法职责的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合宪性审查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违宪问题,目的是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其制度功能是推进“依宪治国”和“依法治国”价值要求的实现。

通过推进合宪性审查,从而完善我国宪法实施与监督制度,可以达到两个效果。其一,政治效果。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基本标准,以实现党和国家的治理现代化为政治愿景。其二,法律效果。包括提升立法质量;确保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从内容到实施的统一,维护宪法权威;最终切实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战略。

关于机构的完善建议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全方面。因此,在构建合宪性审查机构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现行《宪法》于2018年作出修改,将第70条中原来规定的全国人大设立的“法律委员会”更改为“宪法和法律委员会”,无疑在宪法层面把合宪性审查机构的建设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今后应进一步明确完善“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关于合宪性审查的职权和具体程序。

应重视宪法解释及程序法律的实施需要解释。法学,实为诠释之学。

宪法解释是启动宪法实施与监督制度的钥匙。其一,1982年《宪法》在制定时,以“宜粗不宜细”为指导思想,这使得宪法规范的原则性非常突出,而现行《宪法》颁布30余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宪法规范所依赖的社会及时代条件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需要通过有效的宪法解释来使得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保持合理的一致性。其二,与宪法修改相比,宪法解释的法律成本、经济成本甚至政治成本均较低,对于保持宪法权威性与宪法科学性的平衡是一种相对有效的手段,所以要改变重修改轻解释的观念。当然,我们需要合理界定宪法解释与宪法修改的界限。如果超出文义的射程,宪法解释则无法进行,就必须启动宪法修改。其三,宪法解释程序是启动宪法解释、发挥宪法解释功能的前提及关键。我国现行的宪法监督制度中关于宪法解释的部分,只是规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享有宪法解释权,至于如何启动宪法解释、宪法解释的事由、解释范围以及解释效力等均无规定,这是影响我国宪法解释制度发挥应有功能的直接原因,因此应制定宪法解释程序的相关法律。

应重视宪法日和宪法宣誓对于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的特殊意义

宪法日和宪法宣誓制度的设立不仅仅是形式法治,更主要在于通过这两项制度的实施,可以增强全民的宪法意识,从而提升宪法实施的水平。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12月4日是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实施的时间,将12月4日确定

政    治

Page 23: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21   

为我国的宪法日符合国际通行做法,有利于宣传和贯彻实施宪法,也能无缝对接之前的法制宣传日,充分利用之前积累的法制宣传经验。通过设立宪法日,纪念宪法颁布,普及宪法知识,增强宪法意识,加强宪法实施,维护宪法权威,使得全国上下均能感受到宪法的精神及权威,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还可以考虑设立宪法纪念馆、博物馆、甚至宪法公园等让民众更能切身感受宪法关怀,使得宪法精神深入人心。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还指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从制度实施的意义而言,宪法宣誓不仅代表其个人,而且也代表执政党向人民重申自身的政治伦理。现行《宪法》于2018年作出修改,第27条增加规定: “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1919年德国《魏玛宪法》首次确认国家公职人员就职时必须宣誓效忠宪法的制度,之后这一制度被现代许多国家的宪法规定下来。目前生效的联合国193个会员国的宪法中,规定了宣誓制度的国家有178个,未规定该制度的国家只有15个。就宪法宣誓的主体而言,在美国指国家元首,在南非指议员,在德国指政府首脑,在新加坡指法官。在我国,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均应公开向宪法宣誓,因此宣誓主体非常广泛。当然,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委员长、国务院总理、中央军委主席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宪法宣誓无疑对树立宪法权威、推动宪法实施具有更直接更重大的意义。就宪法宣誓的内容而言,多数国家宪法中的誓词内容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一是效忠国家,捍卫民族的尊严、独立和安全,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二是遵守和维护国家宪法与法律;三是尊重和维护人和公民的权利与自由,忠实地为人民服务;四是竭尽全力,恪尽职守,忠诚履行职责。有些实行政教合一的国家在誓词中还要求宣誓人护卫国教,为宗教的昌盛服务。就宪法宣誓的程序而言,主要包括时间和地点两部分。宣誓时间为就职之时,地点应庄重、正规。中央一级的官

员宣誓可考虑在人民大会堂进行。宪法宣誓不仅仅产生政治效力,更主要的是产生宪法效力,如有违反,承担宪法责任,接受宪法制裁。

应重视宪法教育对于宪法实施与监督制度的重要性

为切实推动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观念,因此进行宪法教育是普及宪法知识、提高宪法意识的重要手段。宪法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宪法基本理论、国家基本制度、公民基本权利、宪法实施及监督制度等。上述内容可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两方面进行。学校宪法教育包括全日制学校和在职培训两种;社会宪法教育可在机关和民众两个层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应以国家推动为主,因此宪法教育应以国家推动为主、社会配合为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要引导各级干部深刻认识到,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就是保证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实现。因此,推行宪法教育首先就要重视公务员的宪法教育。对公务员进行系统的宪法教育是推进宪法实施的基础措施,也是有效预防公权力滥用的重要环节。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要求全面实施宪法,因此应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完善公务员的宪法教育体制。

(作者付子堂为西南政法大学校长、教授;张震为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宪法教研室主任、教授)

(摘自《法学杂志》2018年第4期,原题《新时代完善我国宪法实施监督制度的新思考》)

政    治

Page 24: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22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现代法治视域下良法善治的基本要求及其在我国的实现

张华民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化依法治国实践”,而且进一步强调要“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这是新时代党对我国法治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现代法治的内涵集中表现为以体现多数人意志和利益的“众人之治”。

良法善治及其基本要求从现代法治理论与实践看,良法善治的基本

要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生产良法和落实良法。在现代社会,良法指的是能够体现和保障绝

大多数人意志和利益的法律。现代法治社会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有良法,这也是现代法治社会与传统专制社会相区别的主要依据之一。历史上各种类型的专制社会并不缺少法律的存在,也不怠于法律的执行,缺少的是能够体现和保障绝大多数人意志和利益的良法的存在和执行,因为专制的社会法律体现和保障的是个别家族、个别集团甚至个别人的意志和利益,统治者从思想上就没有代表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的内心愿望和思维方式,实践上也没有相应民意表达机制的构建和运行。在现代社会之所以能够生产良法,是因为现代社会在思想上有权利本位理念的指导、在实践上有创制完备法律的机制。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治发展的历程显示,良法的颁布未必产生预期的善治,因为文本性制度到实践性结果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机制的、主体的等变量因素的作用,从而使结果的优劣存在变数。从机制上讲,有执法主体和执法对象,实质对应的是权力与权利的关系;从主体上讲,有全面守法和个体守法,都包含有外在与内在的成分。在推进法治建设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

中,在机制层面上起关键作用的应该是权力制约,在主体层面上处主导地位的应该是全面守法。

生产良法在我国的实现基于我国现实,从我国法治进步的角度看,

我们应该在普遍推进和深化权利本位意识的前提下,更加突出权利本位的个体性。二者的关系可以理解为:首先,权利本位的个体性不是个体权利的任性,而是制度化的个体性。这里的制度化的内容就是以权利本位的群体性要求为底线的,突破这个底线的任何权利本位的个体性表现都是不能容忍的权利任性的表现,除非法定许可而不受法律保护。其次,权利本位的群体性不是群体垄断的权利,而是充分尊重个体权利基础上的群体权利,是群体里每个个体权利能够得以体现和保护的最大公约数,脱离权利本位的个体性要求而主观臆断或外在强加的所谓群体权利是虚伪的,甚至会沦为专制的借口和工具。所以,制度化基础上的权利本位的个体性和尊重个体权利基础上的权利本位的群体性及其辩证的实践的互存关系是我国法治化建设中认识权利本位必须要厘清的、协调的、运用的概念和范畴。

从我国法治现代化的发展角度看,我们必须大力强化法制完备的实质性,力争使法制完备的形式性与实质性同步完善、同步加强。即便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也要确保法制完备的实质性优先发展,以保证法治化进程的高质量、不偏向。尤其在我国这样一个现代法治发展时间短、公信弱、易误解、易走偏的特殊阶段,树立现代法治的公信和权威是法治建设的重中之重,而达此目

政    治

Page 25: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23   

的的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前提就是完善民主机制并通过完善的民主机制产生出体现多数人意志和利益的完备法制,使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就是法治的主人而且法治就是自己权利的保护神,从而为法治发展夯实牢固的社会基础。

落实良法在我国的实现在我国现有体制下,当下的权力制约机制在

国家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的同时,确实也存在一些不足,所以基于国情和成功经验,我国应该在完善权力制约的同体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强化权力制约的异体性。我们的权力制约的同体性之所以能取得有效的积极作用,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我们大量的党员干部具有先进性、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基于使命和职责把权力制约认真履行到位。然而,并不能以此得出所有的党政领导干部和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都具有应有的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操守,当有利害关联且利益趋同的权力制约者之间使同体性的权力制约失去效果,甚至使制约机制形同虚设的时候,我们必须寻求有力、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以弥补这种权利制约的真空状态,而经过当代诸多国家权力运行实践证明,这种机制主要就是异体性的权力制约。异体性的权力制约不仅因为突破了同体的范围所限而使制约的主体在范围和数量上大大增加,而且因为异体制约的主体之间利益的趋同性相对较弱而使利益分配的制衡性相对增强,从而易于强化权力制约的愿望和力度,产生较好的效果。

经过改革开放后现代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全面守法正在由被动性向主动性转变。这是一个较长的法治进步过程,当然,掌握规律、抓住机遇则可以促进这一过程,从而有效改变全面守法的被动性较强而主动性较弱的现状。在我国当下,尤其要突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现代法治实践来促进守法者由被动守法向主动守法转变,提高守法的主动性。法治宣传教育对现代法治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有重要的意义,但在我国当

下,由于改革开放后我国现代教育理念和体系的迅速发展,人们从知识层面接受现代法治意识的渠道和方式很多,因此现代法治意识的知识性储备并不缺乏。之所以基于现代法治意识的守法主动性仍有所不足,其关键原因在于我们的现代法治实践存在着不少缺陷,有的实践甚至与现代法治要求背道而驰,如辽宁人大贿选案、呼格吉勒图强奸杀人案、大量拆迁恶性事件等等,这些法治实践会一次一次动摇人们对我国现代法治建设的信心,以致摧损人们守法的主动性。二是以公权守法促进私权守法,从而增强全面守法的主动性。我国是一个封建专制历史漫长、集权文化影响深远的国家,“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这主要表现在守法的示范力上,“官员”守法的示范效果要远远大于普通民众的示范效果, “官府”守法的示范效果也远远大于社会组织的示范效果。因此,尽管公权守法与私权守法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但在我国推进全面守法过程中尤其要突出“公权守法是关键,私权守法是基础”,以公权守法推动私权守法,进而增强全面守法的主动性。

当然,全面守法的被动性和主动性也是相对的。全面守法是通过一个个守法的个体来实现的,对于一个个体来说,在一个领域守法是被动的并不代表在另一个领域守法也是被动的,有时正好相反;在一个时间段是被动的并不代表在另一个时间段也是被动的,有时也正好相反。在个体与集体之间,个体守法是被动的并不代表集体守法也是被动的,有时正好相反,因为尽管个体守法是集体守法的基础,但集体守法的动机表现是多数个体守法动机表现的体现,而不是单个个体守法动机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看,促进全面守法的被动性向主动性转变,就是要在不同领域、不同时间段都要增强个体守法的主动性,并以此为基础来促进集体中的多数人主动守法,从而实现全面守法的主动性的提高。

(作者为南京市行政学院政法教研部主任、教授)(摘自《南京社会科学》2018年第5期)

政    治

Page 26: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24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法治化中法律主体制度完善的路径选择

闫翠翠

确立法律主体设立的基本原则

(一)集中与民主相统一原则民主是一种社会管理体制,是立法正当性的

根本保证,对防止立法过程中的专制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民主原则为法律主体制度的创制提供了法律依归。在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法律主体的立法中,在设定主体的权利义务时,我们要注意中央经济集中与地方经济民主的平衡协调,我们既不能因为要有集中就对地方捆的过多过死,又不能因为要有民主就“一放了之”而导致地方失控,更不能允许“突破法律”的错误主张实行。这一原则的实现要依靠行之有效的程序规则,不但在立法过程中要民主和集中相结合,在立法内容上,也要注意民主和集中的结合。

(二)稳定性与变动性相统一原则在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法律主体制度的构建中,

对于一些原来不属于法律主体,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已经具备了确立为法律主体条件的,要及时确立;对于那些已经不适宜作为法律主体,要及时从制度上予以废除。既要注意稳定性,把握立法的时机,又要掌握变动性,使立法尽可能反映新的客观情况的变化。比如在主体的事权划分上,有学者就主张“中央和地方事权的划分只要在坚持主权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即不改变单一制政体的前提下,完全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做法,以适应不同地区差异较大的国情”。若采用这种思路,就是兼顾法律主体制度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很好例证。

(三)责、权、利、效相结合原则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是经济法研究的主要

问题之一,责、权、利、效相结合是经济法的总

原则,也是设立法律主体的原则之一。“责”有两种含义,有的是积极意义的责任,尽责、责任;有的是消极意义的责任,即违法或没有履行义务所引起的法律责任。 “权”,就是经济权力、经济权利。“利”是指物质利益,“效”是指经济效益,广义上也包括社会效益。责权利效一致是任何管理系统保持稳定的基础,权大于责,或者责大于权都是不可取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权责的分配也要考虑利、效,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存在诸多问题,根源都在于责、权、利、效不统一。

增加以法律主体为中心的立法供给(一)加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相关立法第一,完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法律主体制

度体系。从内容上讲,这一体系至少应包括立法主体制度、预算主体制度、税收主体制度、监督主体制度、争议解决制度等。从层次上讲,又分为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立法过程中要注意中央的统一立法与地方自主决策的统一,考虑到统一性和差异性的配合,保证法令、政令统一的同时,又要发挥地方主体的积极性。

第二,提高财政立法层级。法制的统一性是我国立法制度的重要原则。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要充分发挥立法职能,我国《立法法》已经对哪些必须制定法律,哪些可以通过授权立法,授权立法的规则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应该由法律规定的事项,坚决不能用规章或者更低位阶的立法规定,落实宪法所规定的“必须制定法律的事项”真正通过法律加以规范,使财政立法真正具有权威性。

第三,提高立法质量。越是强调法治就越是要提高立法质量,立法机关要充分发挥作用,将

政    治

Page 27: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25   

列入立法规划的,事关重要主体、重要事项的财政问题要及时进行立法推进。注意立法内容的内在逻辑统一性、前瞻性和系统性,努力使立法条文尽量明确、具体,提高立法针对性和可执行性。此外,在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健全公布法律草案征求意见、法律通过前的评估等配套制度上也要尽快推进。

(二)进行涉及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法律汇编法律汇编严格意义上讲并不属于立法活动,

但是在汇编过程中,会发现一些问题,引起司法解释、新的立法的产生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律汇编可以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立法推动”。我们进行法律汇编时,应增强其针对性,比如可以针对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专门进行法律汇编,与法律法规的废、改、立结合起来。相比如立法程序的漫长和复杂,在进行立法准备的同时,进行法律汇编,从而对立法进行清理,不失为一条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法治化的捷径。

实践中回归法律主体的“谦抑”(一)“谦抑”是行使公权力的应有之义公权力行使的一条重要原则是,“不可行法无

规定之权”,即不能任意放大自身权力。这和“谦抑”一词的词义是相一致的。在汉语言文义上,“谦抑”一词与“谦逊”基本同义。谦抑作为刑法的特征,在刑法学界应用已非常普遍,它是指“立法者应当力求以最小的支出———少用甚至不用刑罚(而用其他刑罚替代措施),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犯罪”。实践中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法律主体,必是经过立法确认的。在实践中,更为重要的是法律主体行使权力(权利)和履行义务承担责任的情况。

第一,坚持法律主体行权“有限性”,依法“确权”,确定法律主体的权利(权力)、义务、责任。洛克在《政府论》中通过自然权力理论、社会契约理论、分权制衡理论对有限政府作了系统论述。他认为,“民主制国家是大多数人掌握立法权的国家,因而人民可以监督政府,政府并无为

所欲为的专断权力”。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中,因为涉及到财产的征收、公共资金的分配使用等,主体行使公权力的情形非常多,法律主体只有自觉按照法律规定行权,自觉抑制权力冲动,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法治化。

第二,坚持法律主体行权“阳光化”。哪些是中央与地方财政法律关系中的主体,都拥有哪些权力,必须公开“晒出来”。“因为没有公开就无法监督,权力也就无法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没有公开就没有威慑力,制度就会形同虚设;没有公开就失去公众的信任,制度就会降低其公信力”。

第三,坚持法律主体“权责一体”,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担当。有了责任,主体的权力才能受到约束,才能真正实现“谦抑”。在立法中,要强化法律主体的权责一致的规定,还要合理划分不同主体的责任范围、大小。中央与地方法律关系中,主体通常是以“组织”的身份出现的,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出现名义上“集体担责”,实质上“集体无责”的情况。通过合理的制度构建,将“组织化”的主体责任明确,真正做到责权对应,这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法律主体的作用。

(二)法律主体不能过度泛化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法治化,实际上是中

央与地方两类主体在行使财政权过程中权力配置的法治化问题。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中的法律主体,作为很多情况下的权力行使者,一旦以效率为导向,进行泛化,也会导致其正当性的流失,损害法治。在一个主权范围内将不同的权力分属于不同的主体行使,本身是为了控权。但如果权力过度集中在中央或地方的一方,则主权拥有者和权力拥有者很有可能走向对立,从而失去对权力的控制。因此,无论是在立法中,还是在实践中,都要防止法律主体的泛化,尤其是要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保障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中法律主体的“谦抑”性。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图书馆馆员)(摘自《东岳论丛》2018年第4期,原题《中央与地方财政

关系法治化再审视———法律主体之维的分析》)

政    治

Page 28: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26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文化产业发展的八个未来导向陈少峰  李  源

自主性:四合一IP (知识产权)的巡转孵化。现在很多人都认为文化企业基本上都比不过“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其实这只是针对做平台而言,事实上,文化企业只要拥有自己的IP,就会拥有未来。文化企业的IP最好是自有IP,因为如果IP是自己的,就可以持续进行巡转孵化,不断让其进行价值增值。此外,文化企业的IP要由故事IP、形象IP、产品IP和企业IP四个部分构成,在IP的孵化上要实现四个部分的联动推进。

前沿性:互联网小平台与垂直业务。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媒体也正在进行角色转换,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方向发展。新媒体有很多的组成部分,包括微博、微信等等,其中微信公众号里面的一些产业机会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微信公众号的红利期已经过去,但事实上只是微信公众号传统的以广告收入为主的商业模式已经过时,而属于微信公众号的第二波红利期尚未真正到来。值得注意的是,微信公众号的功能不只是做传播,更重要的是其还具有卖场的作用。公众号“一条”的成功已经展示出微信公众号从“传播型”转化为“经营型”所能带来的巨大红利,甚至能达到上亿的盈利规模。因此,要打破传统对新媒体的理解,突出其卖场的性质,通过垂直业务的开发,逐步向文创电商方向发展,这会是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领先性:跨界的技术驱动。跨界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现象,因而实现不同产业领域的跨界融合成为一种基本的商业模式。目前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特点就是原来单纯做文化产业的人都不赚钱,而是要进行文化与科技的跨界,用技术来赚文化产业的钱。比如,百度用IT赚广告的钱,

阿里巴巴用IT赚电商的钱,腾讯用IT赚游戏的钱。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焦点聚集在内容上,忽略了平台和技术的支撑作用。在当今环境下,如果没有大平台,没有大技术,很难在文化产业中一直领先。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文化与技术的结合,当然两者不是一个简单的组合,而是一种跨界的深度融合。通过技术增强文化内容的表现力、感染力、传播力,通过文化为科技手段提供内容支撑,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整体性:双重顾客。现在中国电影的黄金档期很多,电影院也几乎覆盖到了所有乡镇,这意味着我国电影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目前我国的电影都是针对18到28岁左右的年轻人,观影人群相对较为固定。中国的电影票房要超过美国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扩展家庭的消费,把电影都做成通吃型,而不是仅仅满足年轻人。我们目前电影产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比如有一部分观影人群已经养成了观影习惯,有闲暇就会去看电影,保障了票房的稳定性。所以,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扩容,挖掘消费的潜力,尽可能扩大消费的群体。

平台化:官产学金的新合作。产业园是支撑企业发展的平台,但目前有很多文化产业园都是靠收租金来维持运作,并没有把它真正变成一个帮助企业成长的平台。笔者认为,在未来,文化产业园应建成“四创基地”的模式。“四创基地”不是做传统的孵化或者简单的众创空间,而是将创业、创业投资、创业辅导、创业资源结合起来,做四位一体的平台化区域产业集聚,同时政府要帮扶、促进产业平台的发展,将类似房地产市场自生自灭的文化产业园变成政府和企业联合推动的一个产业发展平台。如果产业园不能做成一个平台,那么入园企业的创业成功率将会非常低,

文    化

Page 29: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27   

因为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多企业得不到应有的资源,在B轮融资过后就会慢慢迷失方向。一般来说,文化企业在B轮融资之后就不再单纯依靠资金来取得发展,而是要依靠商业模式、行业资源等,因此文化产业园不仅要提供资金的扶持,还要提供商业模式的帮助和行业资源的引入。

频道化:资源拼盘新形态。中国将来可能有若干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带有平台性质的公司,那么千千万万中小文化企业的生存问题就变得非常重要。事实上,未来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方向并不是做大的平台,而是做垂直的业务,将自身做成导流的窗口,然后靠内容吸引消费者。比如可以做一个艺术教育的小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除了给会员做教育,还可以卖画笔、组织旅游或是满足用户其它方面的需求,总之要把所有的客户都吃透,打造出自己的产业链,这就是未来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模式。另外,小平台之间既可以自我组合也可以相互组合,通过资本运作,以并购为纽带进行深层次的合作,与其它小平台一起组成一个新媒体集团,相互之间可以进行互助营销,这样能大大节省营销的成本。换句话说,未来的中小文化企业可以做成一个个小平台的频道组合,不仅能够节约成本,而且进退也比较方便,这是今后资源拼盘的新形态,也是中小文化企业在互联网上生存的新方向。

轻奢化:跨界融合与产品体验。随着互利网的进一步普及,全球时尚资讯和产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入中国年轻消费者的视线,大众的品牌意识迅速被塑造和提升。未来,轻奢品牌将在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蓬勃发展,那些充满设计感、时尚感、潮流感的产品更能满足当下年轻的轻奢主义消费者的需求,而且对于日渐成熟的消费者来说,买的不再仅仅是商品,更是品牌背后的故事和价值观。对于文化产业来说,通过这种产业文化化,把产品做成年轻人比较喜欢的、带有一定品牌个性和设计融合的轻奢化产品,就能把传

统文化和文创电商进行结合。另外,对于一个城市的宣传和发展来说,同样可以采用这种思路。可以结合城市的特色为这个城市讲故事,挖掘出城市的IP,并以这个IP为基础带动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比如通过为景德镇讲故事,树立景德镇陶瓷的个人品牌、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从而实现由传统产业向新产业的转变。总之,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实现内容体验化与产品轻奢化,这是未来导向的文化产业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品牌化:企业的价值实现。在文化产业领域,企业经营的目的不是做项目,而是要把企业做得越来越有价值。一个文化企业仅仅依靠项目不可能越来越好,因为项目做完了,企业也就走到极限了。对于投资者来说,企业的未来才是最重要的,企业经营得越来越好,才会越来越有价值。所以,企业的回报,是在企业增值实现过程当中实现的回报,而不是项目的即时变现。因此,项目之外必须让企业增值,实现项目型企业向整体价值型企业的转变。进一步说,当前做文化企业要考虑未来,要将目光放得长远,商业模式要具有未来性,也就是说虽然企业现在不一定盈利,但是将来可能盈利或者很有价值,这叫做未来模式。现在做文化企业要将目标锁定为企业的整体价值最大化,要面向未来,思考未来模式。比如某企业连续亏损了10年,但公司的价值却一直在增长,这就是成功的商业模式。正如美国管理思想家德鲁克所说: “利润是企业为社会服务、满足了社会的需要后所得到的报酬。利润不是企业的目的,而是企业达到了目的后所得到的报酬。”所以,做企业要做企业的无形资产,包括品牌、团队、经验、积累、IP等。此外,企业可以通过并购扩展企业规模和品牌,而且当品牌价值足够大的时候,并购也就有了更高的产业价值。

(作者陈少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李源为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

(摘自《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文    化

Page 30: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28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革命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发展赵  静  丁晓强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中西文化观

善于融会中西思想的文化观,是新文化运动深入发展的需要。五四时期,除了西化派和东方文化派以外,有一批主张中西文化融合的思想者,如李大钊、毛泽东、瞿秋白、恽代英、周恩来等。他们在五四前后与胡适、陈独秀激烈的反传统的文化观有着明显的区别。他们站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点上,认为中西文化各有所长。他们又承认两种文明具有时代性的差异,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更新发展及其意义,显现了强烈的责任担当和自信。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并具有对中华传统文化更新的强烈的责任担当,是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基础。

历史观与价值观的更新在传统民本思想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提出

了为人民服务思想。《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共产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特别注重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要求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关心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在军队中,毛泽东强调在中国要建立一支人民子弟兵,在军队内部牢牢把握为谁当兵打仗的问题,把一支以农民为主体的军队改造建立成为一支人民的军队,形成了拥军爱民的军民鱼水关系。从1939年至1945年,毛泽东相继撰写了《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和价值观进行了深刻的经典阐述,使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在价值观上得到了本质性的更新。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理所当然地在逻辑上

提出一个问题:依靠什么人开展革命,为什么人开展革命?因此中国共产党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高度统一起来,在革命实践中,创立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肯定了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总结了抗日战争历史经验和解放区建设经验时鲜明地提出了: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论断。革命文化使中国传统的乐天努进、自强不息的君子精神,建立在群众观的基础之上,在历史观上得到了更新。

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更新毛泽东撰写《实践论》对古代知行论作了科

学的总结。毛泽东在总结中国哲学史上关于知与行的关系的各种见解的基础上指出,所谓知行关系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并且系统地论述了在实践的基础上人的认识的全过程:“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毛泽东撰写《矛盾论》,对中华传统辩证思维的重要更新,在于揭示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以及关于矛盾发展的过程和条件性。毛泽东汲取并总结了中华传统丰富的辩证思维,在实践的唯物主义基础上阐发矛盾的运动与发展,使建

文    化

Page 31: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29   

立在主观道德智慧层面,偏向静态调和的具有封闭性的矛盾思维得到了更新,并且,使得整体直观的思维模式建立在具有坚实的实证分析之上,使传统的对经验事实的实用化的朴素概括和抽象思维,具有了严密逻辑思维体系,从而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实现了向现代科学的唯物辩证法的变革。

毛泽东还用“实事求是”来概括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1941年,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显然,这与传统文化中“实事求是”的本义已有很大的差异。毛泽东的“实事求是”不是局限于对“经义”的考证,更重要的是调查研究,了解中国的现状和历史,其核心是实践第一的观点。

科学思想的倡导中国共产党对“科学”的认知与实践是近代

以来中华民族对西方科学成果学习潮流的继续。当然,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观,首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1923年,中国思想史上发生了著名的“科玄之战”,陈独秀、瞿秋白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进行了总结,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初步的科学观。如前所述,中国共产党人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对中华传统哲学进行了总结和更新。

从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非常重视自然科学的发展。1940年,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指出:“自然科学是很好的东西,它能解决衣、食、住、行等生活问题,所以每一个人都要赞成它,每一个人都要研究自然科学。”1941年,朱德在庆祝自然科学研究会第一届年会上发表了《把科学与抗战结合起来》的

讲话,指出: “自然科学,这是一个伟大的力量。自然科学的进步,工农各业的发达,生产能力的提高,富源的开发与正确利用,实业的正确管理,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充实我们的力量,充实军队的战斗力,使人民获得富裕的生活,提高人民的文化程度与政治觉悟,来取得抗战的胜利,建国的成功。谁要忽视这个力量,那是极其错误的。”

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对自然科学独特的认识使中国共产党更加注重科学技术本身对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实际作用。从1939年开始,国民党对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实行了严密的经济封锁。共产党采取了各种措施积极应对经济封锁,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普及科学知识,发展科学技术以促进物质的生产。1939年5月,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成立,其目的就是“改善和计划当前迫切需要的一切工业建设”。1939年底,自然科学研究院召开了自然科学讨论会,讨论了边区建设、国防工业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并且决定将自然科学研究院改为自然科学院,成立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

从1939年2月,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生产动员大会,决定开展经济自给的大生产运动,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发展科学技术、团结知识分子,短短几年时间,在异常贫穷落后的条件下,农业、纺织业、工业、林业等都取得了巨大发展,从而做到丰衣足食。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共产党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主张走大众化发展道路,“开展自然科学大众化运动,进行自然科学教育,推广自然科学知识,使自然科学能广泛地深入群众”,“使民众的思想意识和风俗习惯都向着科学的进步的道路上发展”。根据这一倡导,边区的研究机构和科技人员积极进行科学普及和调查工作,出版了大量的科学知识通俗读物,以提高大众的科学素养。

(作者赵静为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丁晓强为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摘自《江淮论坛》2018年第4期)

文    化

Page 32: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30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红色记忆实现文化整合的路径龙柏林  潘丽文

红色记忆是集体记忆的一种类型,从狭义上看,是对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历史与革命文化的记忆建构与意象展现。对红色记忆的关注不仅是为了对抗遗忘,更重要的是因为其在当代具有强大的文化整合功能。针对红色记忆发挥文化整合功能遭遇的挑战,进一步探求红色记忆的文化整合功能不仅需要理论的关注,更需要进行实践的对策分析。其实践逻辑可遵循红色记忆作为集体记忆所内蕴的“符号记忆—情节记忆—价值记忆”的类型机制进行。即从红色记忆的内在机制出发,以符号记忆唤醒情节记忆,以情节记忆突出价值记忆,以价值记忆带动价值共识,从而最终达致文化整合的实现。

唤醒符号记忆,激发初始辨识符号记忆是关于党在革命中生成的政治符号

的记忆。符号作为携带意义的载体,具有证明历史上确实发生了某些事件,并且充当这些发生的形态学证据的功能。因此,唤醒符号记忆就必须明晰红色符号的类型和涵义。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历史进程中生成了庞大的具有代表性的符号系统,主要包括文字、声音、象征符号三种类型。

红色符号不仅是政治的一种修饰,也是政治的一种工具,在革命年代曾极大地促进了民众的革命认同。在今天,红色符号作为红色记忆的结晶点,其携带的意义标记着中华民族的共同奋斗往事,它所形成的聚合效应指向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共识,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实现文化整合的一个重要资源。首先,唤醒符号记忆需要进行符号筛选。遴选出承载红色历史、体现家国情怀、凝聚民族精神的符号,这是体现辨识的价值选择。

当今进行红色符号的筛选则要以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准,有力地挖掘红色符号文化整合功能的正向价值。其次,唤醒符号记忆需要开展符号重组和再输出。符号筛选后并不能完美地达到符号唤醒的目的,只有进行重组和再输出才能达到连接红色记忆与当下运用的意旨。今天我们关于红色符号的记忆不能全盘复制性回忆,需要将这些红色符号进行重组,嵌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诸如英雄象征符号、节日纪念符号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再进行输出与传播,以达致红色符号在当前被唤醒并激发共同体成员初始辨识的功效。

沟通情节记忆,建构往事认同红色记忆由符号记忆延展到情节记忆的过程,

就是从形象到具体的共享往事过程。情节记忆作为红色记忆的内容维度,包括长征记忆、抗战记忆、解放记忆、改革记忆等。历史情节犹如历史的骨与肉,是红色历史之身的支撑。红色记忆的情节记忆具有生动性、丰富性和写实性的特征。情节记忆标记、复现和指认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情境,展现红色历史事件的情境、人物关系和活动状态,也是对红色事件的发生、走向、高潮、结局之历程的记忆。

个人的情节记忆并非从天而降,它需要一定的记忆存储。无论是哪种形式的个体记忆存储都需要重构,因为个人记忆由于遗忘的侵蚀,往往使其具有缺失性与不可靠性。因此,必须通过亲历者记忆的访谈沟通和语言存储记忆的重复沟通来使个体记忆融入社会的大框架,在集体记忆的社会性存储与重构中得到抢救与保存。红色情节记忆是对红色历史开端、发展、变化过程的记忆,

文    化

Page 33: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31   

需要不同个体记忆进行沟通互动,在构建人们对往事认同的过程中达成一致理解。必须说明的是,这里的红色情节记忆沟通与哈贝马斯商谈理论不是一回事。哈贝马斯强调人们通过交往进行对话,形成共同遵守的规则,他的商谈更多倾向于辩论,通过辩论和对话制定出体现公平的交往规则。而红色记忆情节沟通则是基于红色历史真实性而进行对话交流,旨在激起群体的红色往事认同。

今天,我们必须始终牢记从历史走向未来的传承发展规律,在承认记忆多样化形态中防止出现相对主义的红色记忆观,警惕落入历史虚无主义的历史断裂陷阱。也就是说,在记忆存储基础上,首先要承认记忆形态的多样化,允许记忆的多样性,并通过沟通人们的红色情节记忆,塑造群体“我们共同的”历史意识,从而增强文化整合的历史基础。但允许记忆的多样性并不代表允许歪曲党史国史,当前存在的对革命历史持否定甚至轻蔑态度的历史虚无主义看法,以及在文化态度上对本国文化的虚无主义做法,必须旗帜鲜明地予以批判。同时,针对历史虚无主义者趁改革全面推进之机喊出的“改革就要告别过去”的口号,以及在此基础上诋毁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言辞,特别是对红色往事情节的虚无化或污名化处置,我们必须做出积极的回击。这就需要创建理想的沟通红色情节记忆的氛围,摆脱自我中心主义的认知局限,在平等表达的基础上,坦诚交流记忆,重拾共享的红色记忆。

打造记忆之场,内化价值记忆红色记忆的价值记忆是记忆系统中至关重要

的记忆,是人们对客观红色历史往事选择和构建基础上的价值研判,是结合共同体的需要并投射在集体记忆上的价值研判结果。红色记忆的价值记忆相对于符号记忆和情节记忆,是更深刻的内容记忆,具有主体规训和历史诠释的双重旨归。价值记忆是我们最为重要的记忆构成,是进行符号唤醒和情节沟通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价值记忆

就没有符号唤醒和沟通记忆的必要。红色记忆不仅叙述着我们共同的起源,呈现了我们共同的命运,还凝聚着我们共同的价值追求。这种共同的价值追求是群体实现文化整合形成价值共识的重要力量来源。

具体来说,要实现文化整合的目标,就必须重视共享的价值记忆。打造记忆之场不仅有利于凝聚价值共识以实现价值记忆共享,而且是实现价值记忆内化的重要手段。如何打造记忆之场呢?这里至少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尊重历史事实,把握当前需要。中国革命博物馆、延安革命纪念馆、遵义会议纪念馆、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就是以弘扬核心价值和纪念历史为中心的记忆之场,必须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构建,同时要结合现实需要进行组合展览与技术呈现,使其蕴含的价值记忆符合当前的意义结构和评价模式,更好地发挥红色记忆实现价值共识的作用。其次,打造记忆之场还需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作用,传承与弘扬红色精神。这就意味着,在价值记忆规范和内化之前,还需要以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开展价值记忆的选择与建构。要弘扬以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为代表的红色革命精神,在革命精神的不断展开、渐次发展、丰富完善中呈现不忘初心、价值代代传承与弘扬的精神谱系。最后,构建记忆之场,必须推动价值记忆的内化。这一过程,要注重通过红色精神的传播扩散,熏染和滋养人们的价值观念。事实上,在一个群体的记忆之场中,通过群体成员相互的情绪感染和价值共振,有利于提升价值传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增进红色记忆价值的亲和度与接受度,从而为内化价值记忆提供重要的平台。因此,必须下大力气精心打造记忆之场,在内化价值记忆中营造价值共识,推动文化整合目标的实现。

(作者龙柏林为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潘丽文为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摘自《南京社会科学》2018年第4期,原题《文化整合的红色记忆维度》)

文    化

Page 34: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32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中国的治理改革 (1978—2018)俞可平

中国治理模式的特征

中共十八大后,新的中央最高领导层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改革举措,党的治理和国家治理进入了“新常态”和“新时代”。这些重要的治理改革有如下特征:

首先,以党组织为主导的多元治理结构。中国的治理主体已经多元化,但是在所有治理主体中,最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在西方国家,政府通常是公共治理的最重要主体。与此不同,中国的公共治理结构是一种“以党领政”的治理结构。党掌握着国家的核心政治权力,党组织比起政府机关来在公共治理中作用更大。

其次,基于“路径依赖” (path dependence)之上的增量改革道路。增量改革的实质,是在不损害或不剥夺人们已有利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增加新的利益总量,使人们在改革中获得更多好处。这种增量改革的方式,既强调创新与变革,又注意保持和发扬传统的政治优势,不是简单地割裂传统。它强调改革过程的渐进性,但并不是没有突破性变革。相反,在条件成熟时也经常会有一些突破性发展。这种突破性改革是局部的和间隙性的,而不是整体性和持续不断的突变。在改革的策略上,增量改革所采取的重要举措是“以点带面”,即在一些地方做局部的试验性改革,取得经验和教训后,再在更大范围推广。

其三,与选举民主相比,更加重视协商民主。选举是授权环节的民主,主要解决权力的产生和委托问题。“权为民所有”和“权为民所赋”主要通过民主选举得以实现,没有选举,就没有民主。协商是决策环节的民主,主要解决权力的制约和公共参与的问题。 “权为民所用”和“权为民所谋”主要通过民主协商得到实现。从历史上看,

中国有察举、科举、荐举和协商的传统,但却从来没有选举的传统。从现实上看,中国有一个相当完备的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推进协商民主。

其四,稳定压倒一切的核心价值。从邓小平到现任中国领导人习近平,都把“稳定压倒一切”当作核心的治理价值,并以此作为评价公共治理的主要标准。在传统的中国政治语境中,社会稳定的主要意义是政权的稳定和现状的不变。改革以来,这种传统的稳定观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公共秩序在社会稳定中的重要性正在增加,以“疏”为主的“动态稳定”开始逐渐替代以“堵”为主的“静态稳定”。动态稳定的实质,是用新的平衡代替旧的平衡,使秩序由静止的状态变为一种过程的状态。中共十五大报告所表达的就是这样一种动态稳定: “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政治稳定。”

其五,法治与人治同时起着重要作用的治理方式。中国在改革开放后日益重视依法治国,而且在20世纪90年代正式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在法治建设方面也确实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中国毕竟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人治传统的国家,建设法治国家将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治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许多公共治理活动中,人治的作用甚至会继续重于法治。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政治中会出现独特的“一把手”现象,“一把手”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因此,一方面,中国要真正走向民主治理,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实现法治;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要取得理想的公共治理效果,公共管理者也要清醒地看到人治实际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于中国的公共治理而言,正确处理好人治与法治的关系,是达到理想治理状态的重要环节。

社    会

Page 35: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33   

最后,条块结合的治理格局。中国是一个实行单一制的大国,中央政府通过垂直的与平行的两个权力系统实施对国家的治理。垂直的权力系统即是由中央和省直接管理的纵向政权组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条”,其特征是上下垂直管理。平行的权力系统即是以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管理的横向政权组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块”,其特征是横向的平行管理。条条与块块的结合,构成了中国公共权力错综复杂的“矩阵结构”。这一矩阵结构,既体现着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的关系,也体现着党委与政府、党委与人大、政府与人大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我们认为,从国家治理改革的角度看,应当

着重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冲破不合时宜

的旧观念的束缚。解放思想,是一个民族保持其理论思维的先进性和激发其精神活力的生生不息的源泉,只有解放思想,才可能冲破传统和教条的束缚,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治理体制的改革属于政治改革的范畴,比起其他改革更具有政治敏感性,更容易使人们畏首畏尾,解放思想尤其重要。

第二,加强顶层设计,从战略上谋划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正如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所指出的,我们既要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探索;又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宏观指导。国家的治理体系是一个制度系统,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必须从总体上考虑和规划各个领域的改革方案,从中央宏观层面加强对治理体制改革的领导和指导。

第三,总结地方治理改革创新经验,及时将优秀的地方治理创新做法上升为国家制度。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在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可贵的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然而,许多好的治理改革经验因为没有上升为国家制度而被中止,或者仅在小范围内实施。应当系统地总结各级政府,特别是城市政府的治理改革

经验。城市治理是地方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治理现代化必然要求城市治理现代化。城市治理既要注重实践经验,也要将理论创新结合起来,并及时将成熟的改革创新政策上升为法规制度,从制度上解决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改革创新的动力问题。

第四,既要继承发扬我国传统治国理政的经验,也要学习借鉴国外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先进经验。一方面,中国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治理经验,特别是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如何将德治、自治和法治有机结合起来,可以从传统治理中吸取经验。另一方面,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改革创新,是一种世界性的趋势,各国在这方面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深刻的教训,我们应当借鉴、汲取。我们从来主张要学习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当然包括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建立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方面的许多进步和成就,其实也得益于向外国的先进经验学习。

第五,坚决破除阻碍社会进步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和完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国家治理体制。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最重要的还是体制机制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影响国家的治理水平和效益有两个基本因素,即治理者的素质和治理的制度,这两者都不可或缺。但比较而言,制度更具有根本性,因为制度可以改造人的素质,可以制约治理者的滥权和失职。因此,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即制度的破与立。

第六,破除官本位观念,消除官本主义流毒。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官本位观念和官本位现象是影响治理者素质的重要因素。官本主义是长期支配我国传统社会的政治文化和政治体制,其实质是官员的权力本位,它与建立在公民权利本位之上的现代政治文明和现代国家治理是格格不入的,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背道而驰的。

(作者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讲席教授)(摘自《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社    会

Page 36: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34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强建设弱治理”: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与治理的观察分析肖唐镖  王  鑫  尹利民

政府对城市社区的投入普遍较大,但各地投入机制与标准不一,资金使用的监管有待加强

各地除十分重视社区硬件建设的投入外,还能够从自身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出发,合理确定社区经费保障标准,为社区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力的财政保障。

不过,各地的投入机制各不相同。有的以区(县、市)财政投入为主,有的以市级财政投入为主,有的则以省级财政为主。但省内城市之间、甚至市内不同城区之间的标准却有差异。这种差异化情况也出现在社区干部的“五险一金”政策保障上,上海、成都与长沙基本落实了社区干部的“五险一金”政策,而云南、贵阳与广西等省(区)只落实了三险或五险,未能落实“住房公积金”政策,各地政策落实的标准也不一致。

在社区运转经费的投入方面,湖南省财政从2011年起将社区运转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以转移支付的方式分类分档给予社区运转经费补助,2013年市州中心城区社区年均运转经费达到28 93万元,县市城区社区达到10 35万元,乡镇社区达到7 57万元;上海市、四川省每个社区平均经费不低于10万元;云南省、广西自治区不低于5万元;贵州省的标准在3万元左右。

此外,对社区民生服务与社会发展等项目,湖南省长沙市和广西南宁市采取“以奖代投、以补促投”的方式予以支持。成都市则通过设立“社区惠民专项资金”,按每年每个社区20万元的标准,以居民自治方式来决定和申请项目、并监管资金的使用,既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又提升了社区的自治水平。

汇总各地社区所能获得的经费支持,额度高

的如成都市各社区每年可使用惠民经费在50万元以上,长沙市在60万元左右。但对经费使用的监管目前仍以传统的方式为主,即自上而下的体制内监管。我们以为,此类监管尽管重要且必要,但难以发挥周全而严密的效能,易于引发政府体制内常见的资金使用效能低下甚至寻租、监守自盗等腐败现象,应当极力提倡和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性监管功能。

社区干部队伍的配备日益健全,年轻化、知识化程度提高,但其行政化

程度亦重,自治能力有待提升从各地调研情况看,社区干部队伍的变化,

除了上海市依然以传统的大妈大爷队伍为主体外,其他省市的新变化具有一定共性,即:社区干部队伍出现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转向,其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下,学历层次大幅上升。成都市、长沙市和南宁市社区干部的学历层次多数已在大专以上,并已制定并实施专业化的培训制度。部分地区还专门出台文件,从社区干部中招考公务员。

社区干部队伍的这种新陈代谢变化,除了大学毕业生来源扩大与其就业渠道本身的变化外,还与基层治理集权化与行政化、尤其是社区公共服务职能扩张和精细化服务程度的提升有关。后者,客观上要求提高社区干部队伍的专业化与知识化。

在依然沿用传统型社区干部的上海市各社区,我们看到:在推动居民融合、交流与参与,社区服务和驻地单位共建等问题方面,各社区均有一些成熟的好做法。如董家宅社区的民主管理实行“五会”制度,即实施涉及居民切身利益时,召开

社    会

Page 37: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35   

   

创新社会治理 “四化” 的基本路径童  彬

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因此,探索和研究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四化”)的制度设计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法治化的重要内容。

完善社会治理社会化的多元主体和多元方式

第一,引导居民群众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作用。通过居务公开、社区事务听证制度,增加社区管理的透明度,对居民生活相关的大小事通过召开听证会、楼道会等形式解决,开展各类丰富多彩

的社会活动和互助活动,消除矛盾纠纷,引导居民自觉参与社区的管理。第二,依托城市综合服务云系统,整合社区的公开服务热线、QQ群,设置意见箱等信息渠道,实现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建立健全面向群众需求的信息平台,为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流程与效能奠定技术基础。第三,构建四级巡防体系。加强群防群治建设,实现“全覆盖,一网打尽,不留死角”。第四,政府通过多媒体终端发布信息,市民触摸液晶显示屏或手机扫描显示屏上的二维码可向政府表达民意诉求,实现政府与市民进行信息交流的双向互动。第五,完善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动员和组织社区居民依法有序参与社区治理。开展村居民主协商,逐步建立重大决策前和实施过程中协商的长效机制

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

听证会;当居民与他人或单位等发生纠纷时,召开协调会;社区管理涉及有关职能部门应履行职责、兑现承诺时,召开评议会;当讨论并决定涉及全体居民的利益时,召开居民会议;就社区当前和今后的各项工作需要倾听和征求居民意见时,召开恳谈会。通过“五会”制度,推动了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另外,该社区的“卜阿姨下午茶”、樊仁馨苑、“夕阳美”编织组等活动,不仅促进了社区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而且推动了居民间的交流与参与,达到了所谓的“一杯下午茶,万种邻里情”的效果。华山社区通过建立“社区共建理事会”和“社区约请制度”,并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项目导向,通过落实“同心惠民”项目,为居民和驻区单位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如“家门口工程”“白领午餐”),调动了驻社单位参与社区建设与治理的积极性。在社区

自治方面,形成了“三元四自五化”的同心家园模式,通过“家家睦客厅” “红蚁家园”自管小组、“晚霞牵手之社”等一系列的群众自治组织的活动形式,推进了居民间的融合,提升了自治的水平。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多地日益行政化的社区干部一旦落选或失业,或因就业或“五险一金”不到位等问题,为了自身的出路问题,也有可能成为新的不稳定因素。这正是社区干部行政化所可能隐含的负面后果。对此,多地政府尚未警觉并预制良策。如贵阳市出台新政策,采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对新进的社区工作人员给予事业单位编制,这显然是进一步强化社区干部行政化、远离社区自治之举。

(作者肖唐镖为南京大学公共事务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王鑫为南京大学公共事务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尹利民为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摘自《地方治理研究》2018年第2期)

社    会

Page 38: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36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强化社会治理智能化的基本方式

第一,树立科技引领、信息支撑的理念,把建成的创新社会治理先导工程“前沿城市综合服务云系统”作为有效载体,将包括政法、综治、公安等在内的政府信息资源与社会信息资源进行充分融合,形成大数据中心、后台管理、手机APP客户端“三位一体”运行的防控模式,强化信息数据深度研判、共享共用,通过海量信息的关联分析、碰撞比对,加强对公共安全风险的预警分析、监测评估、重点人员的动态管控。第二,为巡防队配备集录像、拍照、录音、红外、送话器、GPS轨迹定位于一体的执法记录仪,确保及时收集、固定证据,记录各类事件现场处置情况,实现公正执法、文明执勤,保护民警、巡防队员和当事人合法权益,保障民警依法履行职责。第三,坚持社区警务室建设与社区建设同规划、同建设、同实施,共建社区警务室,健全设施设备,确保社区警务做到“五有”,即有人、有场所、有装备、有经费、有活动。第四,加强预警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系统,加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第五,形成“雪亮工程”和综治中心建设联系会议制度。建成三级综治中心,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全面应用”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目标,建成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分级应用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平台。第六,推进“智慧天网”工程,以“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景分辨、全时可用”的建设目标,配置高清摄像机,结合“应指工程”高清摄像头,实现对背街小巷、单体楼、社区周界、市场及易发案区域、人员密集场所的视频监控覆盖。第七,加快“智慧法院”和“智慧检务”系统建设,以信息化助推办案质量和效率提升。第八,加快建设互联网应急指挥中心,完善舆情监测、 “临空网事”、信息安全等三大平台,优化区重点网络媒体、重点人员和正负面舆情等四个方面的工作台账,强化网络评论员、舆情信息员、舆情监测员、

网络统战队伍等队伍的管理。

构建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制度体系第一,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和普法宣传。

以《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 - 2020年)》为主线,切实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推动“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创新普法宣传形式,贴近群众贴近基层广泛开展法治宣传。第二,出台《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公共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的实施意见》,对社会治安巡逻防控体系建设进行系统规划、科学安排;严格落实推动形成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尽职免责、失职追责的良好导向。全面实行党政“一把手”责任制,通过签订责任书的形式,将工作责任落实到部门和镇街,层层传递压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失职追责;加强信息研判处置,完善镇街、村居以及各部门、各行业的信息收集网络,加强信息资源互通共享和深度应用。第三,按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数据规范》(GB / T31000 - 2015),采用“9 + X”模式建设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共享共用的综治信息平台。牵头建设统一的信息平台,搭建连接三级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交换共享平台,通过收集、分析、研判、管理和运用各类综治信息,发挥综治信息系统学习、交流、预警作用,实现社会治理工作网络化、信息化、一体化;逐步整合接入治安警情、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网络舆情等各类相关综治维稳信息,实现综治维稳信息收集研判、指挥调度、业务处置、监督考核、视频监管等功能的深度应用。第四,相关部门每季度开展社会治安防控研判,不定期召开辖区治安形势研判联席会,村居每月定期组织楼栋长座谈,通报治安形势和发案特点,重点介绍犯罪新手段和防范措施,鼓励楼栋长提供人员和案件线索;将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纳入创建工作“五大体系”的主要内容。第五,建立完善信访突出问题定期分析研判机制,对社会矛盾高发易发领域,动态开展

社    会

Page 39: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37   

专项治理。持续推进房地产开发建设、征地拆迁、物业管理等领域突出矛盾的预防化解,加强对涉及面广人多、影响较大、矛盾突出的群体类问题调研,从政策层面批量化解社会矛盾。第六,抓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工作。抓好人民调解组织、队伍建设、经费保障、补贴发放等工作,提升调解质量和水平。继续加强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沟通协调,主动对接,力争在新的领域设立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深化律师驻所调解、电视调解、第三方调解、个人调解。加强民事行政法律援助工作和刑事诉讼法律援助工作。强化公检法司机关刑事诉讼法律援助工作协作配合机制。继续强化案件检查、案卷评查、质量评估、情况报告通报、庭审考评、会见情况检查、回访受援人等监管措施。第七,发挥行政调解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作用。按照政府对行政调解工作负总责,各级各单位是行政调解工作的责任主体原则,推动做好行政调解工作。将行政调解工作情况纳入平安建设综治考核和依法行政考核,制定矛盾化解具体目标,对发生在本行政机关的争议和纠纷,全面评估调解效果。

坚持社会治理专业化的基本做法第一,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的

必备条件,积极推行“第三方”评估和“评审分离”,严把评估内容、重点、程序、决定等关键环节,做到应评尽评、该缓则缓、当否则否。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必须严格按照“谁实施、谁评估,谁主管、谁负责,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依照规定组织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做到应评尽评,并重视运用评估结果,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事件发生。第二,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强化对重大决策事前、事中、事后的显性风险、潜在风险以及可能诱发风险的综合研判。对于未进行风险评估或者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作决策、上项目,引发群体性事件或重大不稳定问题的,严格实行责任查究。第三,完善调解、仲裁、行

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出台《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实施方案》 《行政案件办理程序细则》《行政调解工作规则》等规范性制度。建立健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学专家、公益律师和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第三方参与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拓宽社会矛盾化解渠道,提高防范化解社会矛盾实效。完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发挥人民调解的基础作用。第四,全面推进突发事件风险管理,建立行业风险管理机制、区域风险管理机制和风险管理主体责任机制,开展突发事件风险识别、登记和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工作,建立健全全区风险管理数据库。全面掌握各领域安全隐患分布情况、危害程度和威胁范围,落实隐患监测治理责任,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化。加强应急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第五,坚持“教育、解困、疏导、转化”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重点人员分类管理、等级预警等动态管控机制。落实对刑满释放人员、社区服刑人员、易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涉邪教人员、吸毒人员、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人群等特殊人群的教育、矫治、救助、管控以及综合干预措施。建立对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反常等特殊人群的社会心理预警、疏导机制,加强经常性心理辅导、心理危机干预。第六,加大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力度,着力构建并完善住房保障服务体系、创业就业服务体系、教育就学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等,为流动人口提供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努力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流动人口,促进流动人口逐步融入城镇,安居乐业。加强公租房、廉租房、日租房、城乡结合部以及车站、码头、机场、学校周边等流动人口集中聚居区域的规范化管理,落实治安防范措施和消除安全隐患。

(作者为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法学教研部副教授)(摘自《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8年第2期,原题《新时

代社会主要矛盾视角下的社会治理“四化”创新》)

社    会

Page 40: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38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京津冀流域区际生态补偿制度构建的关键节点尤晓娜  刘广明

由于所涉利益主体众多、各方诉求差异较大,加之受生态价值评估技术不成熟、横向协调及财政转移支付机制缺失等因素的影响,很长一段时期以来,流域区际生态补偿基本上处于“说多做少”的状态,实际工作推进缓慢,可谓“知易行难”。就京津冀流域区际生态补偿制度的构建而言,应在吸收已有实践经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立足于京津冀流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着重解决好以下关键性问题:

准确厘定京津冀流域区际生态补偿主体作为生态补偿得以顺利实施的基本前提,生

态补偿主体的厘定旨在解决“谁补偿” “谁受偿”这一关键性问题,这也是京津冀流域区际生态补偿制度构建所需完成的首要任务。我们认为,就京津冀流域区际生态补偿主体的厘定而言,应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在流域区际生态补偿的初创及发展阶段,采用政府主导模式,将政府界定为流域区际生态补偿的关键主体。具体来说,在流域中,作为生态利益受损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地区以及环境资源输出地区的政府应成为流域区际生态补偿的接受主体,而作为生态利益受益地区、环境资源输入地区的政府则应成为流域区际生态补偿的支付主体。待流域区际生态补偿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对其具有一定的认知度、接受度与支持度之后,民众、企业及社会组织亦应成为流域区际生态补偿的主体。

科学制定京津冀流域区际生态补偿标准作为关涉生态补偿效果、决定生态补偿能否

顺利实施的另一关键性问题是生态补偿标准,其是用以确定生态补偿数额、强度的依据或准则,

即“补偿多少”。就京津冀流域区际生态补偿而言,在补偿标准的制定上,要综合考量流域水环境治理成本、水土流失防治成本、足额水量获取成本以及发展机会丧失成本等多重因素,并通过平等协商的方式予以确定,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制定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科学合理。需要强调的是,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还要充分考虑社会认知度和支付主体的接受程度,要确保生态补偿利益相关主体之间进行充分沟通,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使其为标准的制定提供客观、专业的支持。

合理确定京津冀流域区际生态补偿方式作为支付主体对接受主体进行补偿的具体形式,

生态补偿方式旨在解决“怎么补偿”的问题。为更好地实现生态补偿的目的,在京津冀流域区际生态补偿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实现补偿方式的多元化,除专项资金这一传统方式外,实物补偿、能力补偿、政策补偿等间接补偿方式同样不可或缺。唯有如此,才能给京津冀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保护)者提供源源不断的生态环境保护动力,从而形成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协调的良好态势。其次,要积极创新生态补偿方式,其中,水权交易方式应该成为生态补偿方式创新的重点。所谓水权交易方式,是指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通过水资源使用权的有偿转让以实现生态补偿目的的生态补偿方式。在京津冀流域区际生态补偿实施中,若要推进水权交易方式的应用,需要从多个方面创造其发挥作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推进水资源初始产权的界定与分配。

(作者尤晓娜为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刘广明为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法律系副主任、副教授)

(摘自《行政与法》2018年第4期,原题《京津冀流域区际生态补偿制度之构建》)

生    态

Page 41: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39   

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协同发展的机制创新常纪文

一是建立流域内统一的生态信息公开机制。建议按照《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的改革要求,出台《长江经济带政府信息公开办法》,提高长江经济带各地方政府公开信息的范围。

二是建立流域内统一的生态环境执法监管与目标考核措施。建议借鉴湖南省政府制定《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的做法,由国务院试点制定《长江经济带行政程序条例》,统一长江经济带的行政执法尺度、方法和标准,使行政管理和执法监督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制定《环境损害赔偿法》,进一步提高环境违法成本,倒逼企业遵守环境法律法规,形成尊重环境价值的氛围。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的要求,尽快制定《排污许可证条例》,推行环境保护的综合许可,把许可管理和环评审批、“三同时”自主验收相衔接,成为企业环境管理制度的核心。开展中央和

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工作。制定实施细则,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评价和考核工作,倒逼地方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地方绿色发展。

三是建立流域内统一的绿色信用管理体系。按照《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等改革文件的要求,制定《信用管理法》或《信用管理条例》,整合环境保护守法信用、安全生产守法信用等守法信用管理措施,在长江经济带试点开展统一的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统一的生产经营者信用管理制度。强化市场主体责任,加大生态环境损害的惩罚性赔偿力度。另外,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检测等技术服务机构的信用评估,在政府退出的一些监管领域,提升其对企业的专业化服务水平。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摘自2018年5月8日《中国环境报》,原题《深入推进长江

经济带绿色协同发展》)

我国环境经济政策的不足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国家环境经济政策研究与试点项目技术组

一是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经济政策存在结构性短缺。自然资产负债表、流域跨省界生态补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离任审计等很多环境经济政策还在试点阶段,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自然资源负债表、环境与经济综合评价政策尚未完全建立,绿色投融资政策不完善,更多运用经济杠杆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市场体系尚未真正形成。二是经济政策与环境政策“两张皮”现象还大量存在,导致生态资源资产没有与经济

社会同步,经济政策与环保政策严重脱节、呈现“两张皮”问题。三是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环境经济政策有效供给不足。对创新运用环境经济政策建立长效环保机制的认识还不到位,环境经济政策的作用空间还比较小、调控范围还比较窄、力度比较弱、激励强度不够,政策手段供给还不够。四是重制定、轻评估、轻实施严重影响了政策有效性。

(摘自《中国环境管理》2018年第2期,原题《国家环境经济政策进展评估报告:2017》)

生    态

Page 42: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40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高选民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这一要求贯彻了党章规定,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保证。

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需要理顺党的组织同其他组织的关系。党章规定,党的组织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要根据不同层级和类型党组织的功能定位,正确处理党组织与同级其他组织的关系,更好发挥领导作用。党的中央组织,包括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党的中央委员会、党的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党章规定“四个服从”,最根本的是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党中央强调“四个意识”,最根本的是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人民军队,各人民团体,各地方,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其党组织都要不折不扣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决不允许自行其是、各自为政,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党的地方组织,主要是指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和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委员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党中央领导下开展工作,在本地区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对本地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行全面领导,对本地区党的建设全面负责。党的地方委员会应当加强对同级人大、政府、政协等的领导,同级各个组织中的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同级党委领导、向同级党委负责。党的基层组织,主要是指在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成立的党组织,包括基层党委、党总支、党支部等,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章在明确党的基层组织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对不同领域党的基层组织作出了相应的功能定位。党的基层组织要立足自身功能定位,坚持从实际出发,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任务,正确处理好同其他基层组织的关系,防止简单化、一刀切。

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需要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必须在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健全和落实各项制度上下功夫。一要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首先要加强党对涉及全局的重大工作的全面领导。《决定》提出,要优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负责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各地区各部门党委(党组)也要完善相应体制机制,通过健全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等途径,提升协调能力,更好发挥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同级组织中得到贯彻落实。二要完善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运行机制。这是保证党组织对同级组织实施正确有效领导的前提和基础。要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

党    建

Page 43: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41   

定,健全党委(党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重大决策应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方案,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进行风险评估和合法合规性审查,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不断提高决策质量和水平。三要完善和落实坚持党的领导的各项制度。这方面,最重要的是完善和落实请示报告制度。请示报告制度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保证党的领导的有效工作机制。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地方党委工作条例、党组工作条例等都对此作了明确规定,《决定》也作了强调。党委(党组)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研究涉及全局的重大事项或作出重大决定要及时向上级党组织请示报告,每年至少向批准其设立的党组织作一次全面工作情况报告,执行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某项重要决定的情况应当专题报告,遇有重大突发事件、重大问题应当及时请示报告,情况紧急必须临机处置的要尽职尽力做好工作并迅速报告。此外,还要完善和落实述职制度,党委(党组)书记每年应向上级党组织述职1次,就坚持“四个意识”、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进本职工作、廉洁自律情况作出报告;完善和落实考核制度,批准其设立的党组织每年要对党委(党组)及其成员履职情况进行考核;完善和落实文件备案制度,党委(党组)制定规范性文件,要报送批准其设立的党组织备案。

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需要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与保证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机关以及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一致地工作是统一的。党的领导主要体现在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上,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做到总揽不包揽、协调不取代,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监察委员会、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要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妇

联等群团组织的领导,使它们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充分发挥作用。要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落实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要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需要加快在新型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建立健全党的组织机构。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必须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当前,尤其要重视加强新型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党组织建设。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变革,新型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它们类型多样,涉及领域广泛,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是党的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重要阵地。但相较于传统领域,其组织形态、运行方式有很大不同,党组织覆盖率还比较低,党组织作用发挥还很不够,是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迫切需要补齐的短板。针对这一状况,首先要加大党组织组建力度,凡是符合单独组建条件的,要应建尽建;暂不具备单独组建条件的,要依托商务楼宇、各类园区、商圈市场,发挥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兜底作用,通过联合建立党组织或者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以及建立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等途径,加强党的工作。其次,要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完善党组织管理体制,抓紧建立新型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工委,加强统一领导,配强工作力量,确保有人抓,有人管。再次,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积极探索新型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使之真正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摘自2018年5月10日《人民日报》)

党    建

Page 44: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42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依规治党亟需形成党规体系宋功德

坚持依规治党,首要问题是解决有规可依问题。光靠几部党内法规不行,光有很多党内法规但不成体系也不行,必须形成一个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科学确立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从质量要求来看,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要满足

“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16字标准。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基本架构由两个“1 + 4”纵横交错而成。

“1”是指党章。作为党的根本大法,党章是“万规之本”,其他党内法规制度都是从党章这个“根”上生发出来的枝桠;是“万规之基”,整个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大厦建筑于党章这个“基石”之上;是“万规之首”,统领着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是“万规之王”,在各级各类党内法规中具有最大权威和最高效力。

第一个“1 + 4”指的是纵向上的效力位阶。“1”是指党章。“4”依次是指由党中央制定的中央党内法规,由中央纪委、中央各部门制定的部委党内法规,由省级党委制定的地方党内法规,以及由党中央授权的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党委制定的地方党内法规。

第二个“1 + 4”指的是横向上的调整领域。“1”是指党章。“4”是指按照“规范主体、规范行为、规范监督”相统筹相协调原则形成的4大制度板块,即党的组织法规制度、党的领导法规制度、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制度、党的监督保障法规制度。其中,党的组织法规制度侧重从“主体”上规范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党的纪检机关、工作机关、派出机关、党组以及其

他党组织的产生和职责问题;党的领导法规制度侧重规范党对党外实施的领导“行为”,规范党领导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外事、国防军队建设等活动;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制度侧重规范党在党内实施的自身建设“行为”,规范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活动;党的监督保障法规制度侧重从“监督保障”上规范党的工作责任制、党内监督、问责、组织处理、党纪处分、奖励表彰、党员权利保障、党的机关运行保障等活动。据此,形成主体、行为、监督保障三位一体的党内法规制度架构。

依靠制定准则条例搭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

如果将建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比作盖房子,那就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夯基垒台,主要任务是修订完善党章;第二步是立柱架梁,主要任务是制定一批准则、条例;第三步是添砖加瓦,主要任务是制定一大批规则、规定、办法、细则等配套法规。柱立则墙固,梁横则屋成。在党的十九大党章基础上,当前建成体系的主要任务是抓紧制定相关准则、条例,搭建四梁八柱、形成主体框架。

关于研究制定有关准则问题。所谓准则,顾名思义,就是基准、通则。《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规定,“准则对全党政治生活、组织生活和全体党员行为作出基本规定。”准则集中体现党章精神,地位高、效力大,仅次于党章,对于构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具有极其重要作用。准则旨在筑牢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升党的政治能力这个党的建设“基点”,重点是为建立健全党内政治生活有关制度提供“基准”,在党内法规制度体

党    建

Page 45: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43   

系中扮演“梁”的角色。目前,我们党已经制定出台了2部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和1部廉洁自律准则。其中,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属于综合性准则,廉洁自律准则属于专门性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之所以称为“若干准则”,是指该《准则》提出了12条准则,即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和保障党员权利、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廉洁自律准则可以看作专为“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而制定的专门性准则。考虑到准则有综合性与专门性之分,下一步完善准则的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适应新时代党的建设形势任务发展需要适时对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修订完善;二是必要时针对该《准则》提出的“若干”方面陆续研究制定相应的专门性准则,据此形成一主多副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之“梁”。

关于研究制定一批条例问题。《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规定,“条例对党的某一领域重要关系或者某一方面重要工作作出全面规定”。对于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而言,条例如“柱”、独当一面,重在为党组织和党员提供基本遵循。目前,党中央已经出台了32部条例,涵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多数领域,下一步,要对照“1 + 4”框架结构再研究制定出台一批条例,实现条例对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重要关系、重要工作的全覆盖。

一是完善党的组织法规。这个板块目前已经出台205部党内法规,其中中央党内法规有10部,皆为条例,涵盖党的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选举、地方党委、党组、党的工作机关,以及农村、高校、机关等领域基层党组织工作。未来几年,为进一步夯实党的组织制度基础,不断完善党和国家机构法规制度,强化机构编制管理刚性约束,有必要再研究制定几部条例,对中央委员会、纪委、国有企业党组织、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工作

等作出基本规范。二是完善党的领导法规。这个板块目前已经

出台949部党内法规,其中中央党内法规有46部,但条例极少,仅有统战工作条例、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2部。未来几年,为适应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需要,有必要再研究制定几部条例,对党领导经济、改革、法治、农村、政法、国家安全、外事、军队和党的宣传、组织、群团、人才工作等方面作出基本规范。

三是完善党的自身建设法规。这个板块目前已经出台1329部党内法规,其中中央党内法规有76部,条例共6部,涵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干部教育培训、党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党务公开等领域。未来几年,为进一步加大党的自身建设力度,有必要再研究制定几部条例,对加强党支部建设、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等作出基本规范。

四是完善党的监督保障法规。这一板块目前已经出台1359部党内法规,其中中央党内法规有62部,条例共14部,涵盖党内监督、巡视、问责、纪律处分、党员权利保障、党内功勋荣誉表彰,以及党内法规制定、公文处理工作等。未来几年,有必要再研究制定几部条例,对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组织处理问题等作出基本规范。

究其实质而言,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是一个由成千上万条党内法规规范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而非由成百上千件准则、条例、规定等党内法规文本的简单相加。从制度结构角度来看,现有党内法规还不能有效满足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需求,制度供给侧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结构缺陷。一方面,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构成要素不够完善。另一方面,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同要素间存在不衔接不配套不协调等碎片化和离心力问题。鉴此,加快构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要着力推进制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填空白、补短板、强弱项,强化各要素间的关联性和匹配性,实现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结构性均衡。

(作者为中共中央办公厅法规局副局长、法学教授)(摘自《中国法学》2018年第2期,原题《坚持依规治党》)

党    建

Page 46: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44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新时代制度治党的关键环节周义程  段哲哲  周忠丽

制度治党的全面推进必须以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为基础。当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形成以后,能否有效执行就成为关键。如果不能切实避免制度执行中的宽、松、软、虚等问题,势必会导致制度治党的实际成效大打折扣。新时代制度治党的切实推进,“既要有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又要大幅度提升制度的执行力,确保党内法规制度获得严格的遵守和执行”。

执行力是衡量制度执行成效的重要标尺制度执行就是为了实现制度设计时确立的目标,

对制度加以贯彻和履行。再好的制度,如果不能有效执行,也如同一纸空文。新时代制度治党必须将制度执行力的提升作为关键一环。在中国“古代以‘人治’为主的社会,并不是没有法律制度,而是没有与法律制度相配套的制度执行机制,这是区别‘人治’和‘法治’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之前,我们党出台了不少规章制度,但有些制度被束之高阁,与制度制定时的大张旗鼓形成了巨大落差。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增强制度意识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个重要内容。针对部分党员干部制度意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他指出:“现在,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轻视思想政治工作,以为定了制度,有了规章就万事大吉了,有的甚至已经不会或不大习惯于做认真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了,有的甚至认为组织找自己谈话是多此一举。正是这样的简单化和片面性,使一些本来可以落实的制度得不到落实、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问题不断发生。”我们必须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先导,增强全体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让广大党员准确领会制度价值、制度精神、制度内

容,提升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提高其对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制度的敬畏度。同时,要致力于优化顶层设计,通过完善国家层面的反腐败立法,构建起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想腐的保障机制,从而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最终实现执政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内法规制度的执行务必从严制度治党务必从严,要让全体党员和各级党

组织都始终坚持严格按照党内法规制度想问题、做事情。我们党是由众多“能够独立思考和行动的”党员组成的,只有严格执行党内法规制度,才能保证全党步调一致。当下,党的制度建设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制度执行过程中的‘软政权化’现象以及制度执行力弱化”,因此,如何严格地贯彻执行党内法规制度,是全面推进制度治党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严格执行制度,要维护制度权威。“制度应具有一般性。换言之,制度不应在无确切理由的情况下对个人和情境实施差别待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每个人在制度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必须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活动,制度执行要“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各种行为”必须坚决予以纠正,从而让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为了防止“一些规定变成了‘稻草人’,摆在那里没有用”,“要让纪律成为高压线,要把笼子通上电”。要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严肃查处制度执行不力、不执行制度或破坏制度行为,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肆意规避等行为,敢于揭露,敢于较真,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

党    建

Page 47: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45   

正形成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良好风气,才能真正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严格执行制度,要落实制度执行的责任。制度执行责任必须具体、明确和细化,执行责任的落实必须有可操作、可问责的具体方案。必须将制度执行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一同部署、落实和考评,切实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严格执行制度,要完善制度执行的评估机制。要科学制定制度执行的评估指标体系,做到“全面覆盖、全程跟进、组织严密、协调有力”;要综合借鉴和运用目标管理法、关键事件法、行为观察量表法、行为锚定评价法、360度考核法等评估方法,增强制度执行评估的信度和效度。“通过制度执行情况的科学评估,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养成严格执行、遵守制度的习惯,增加党员领导干部不执行制度的预期成本和未来风险。”严格执行制度,要健全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要建立制度执行的受控机制和自控机制,使制度一方面由于受不同利益主体、社会公众和舆论的监督强化执行力;另一方面,通过完善内在执行机制,增强执行内在动力。”要建立管党治党重要制度安排落实情况专项报告、专项督办、专项通报制度。各级党委(党组)应当把党建工作制度执行情况作为重点督查内容,及时发现和解决突出问题。

党的纪律坚决不能成为软约束制度治党必须把党的纪律挺在前面。作为一

个大国的执政党,其党纪如果不够严明,“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会大幅下降,“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就会被严重削弱。可见,时刻不忘严明党的纪律、遵守党的纪律,我们党才能维护良好秩序,统一思想行动,凝聚强大力量。

有纪必依是严明纪律的基础。党的纪律是否严明,体现在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纪律自觉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使党员、干部真正懂得,党的纪律是全党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严格遵守和坚决维护纪律是做合格党员、干部的基本条件”。这既是对党员干部提出的严格要求,也表明

了从严治党、正风肃纪的坚决态度。作为党的干部,必须严格遵守党章,因为“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作为党的干部,遵守纪律是无条件的,既不能根据纪律是否符合自己的意愿来选择性地遵守或不遵守,又不能“把纪律作为一个软约束或是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而必须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率先垂范。

有纪必执是严明纪律的核心。违反党规党纪的行为,是对党内法规的公然蔑视和挑

战,是对党最大的伤害。党的纪律作为一种制度,必须要“依靠某种惩罚而得以贯彻。没有惩罚的制度是无用的”。一些执行不彻底、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违反党规党纪的行为没有及时受到查处,缺少应有的惩戒,导致其他干部“坐山观望” “互相攀比”。纪律就要管全部,否则从严治党就不可能做到“全面”。为了确保纪律被严格执行,必须清楚明白地对以下事项做出规定: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该这样做、哪些事该那样做,哪些事可以个人对组织或组织对个人、哪些事必须组织对组织,哪些事可以简化程序、哪些事只能按程序办,哪些事该发扬民主、哪些事该坚持集中,哪些事由自己决定、哪些事该请示报告。总之,只有始终坚持有纪必执,才能树立起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才能让党员干部时刻牢记党纪这条红线,自觉做到敬畏纪律、遵守纪律。

有纪必执还需执纪必严。执纪不严,制定再多规定也无用,从而出现“有禁不止、有令不行,有章不遵、有规不循”等严重破坏全面从严治党相关制度的行为。因此,“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应切实履行执纪责任,拒绝说情风、关系网、利益链,采取管用的措施提高组织管理的有效性,使违纪问题能及时发现、及时查处。”总之,只有始终坚持执纪必严、违纪必究,才能真正做到防微杜渐,才能更有效地教育和挽救干部。

(作者周义程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段哲哲为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周忠丽为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

(摘自《求实》2018年第3期,原题《新时代制度治党:实践价值、制度基础与关键环节》)

党    建

Page 48: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46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关于提升党的建设质量的理论思考梁道刚

牢固树立“人本党建”的理念

党的建设的本质是什么?从思想上弄清楚这个问题,需要从系统论和发生学的角度对党的建设系统工程进行逻辑分析。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党的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是由党建主体、党建工具、党建客体三大类基本要素构成。党建主体、党建工具和党建客体按照其内在关系形成党建系统结构,党建系统结构就是党建系统工程的主体架构,支撑着整个党建系统工程的运行。党建主体体现的是“谁来抓党的建设”的问题,具体指各级党组织书记,各级党组织书记承担着抓党建工作的主体责任;党建工具体现的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来开展党建工作”的问题,具体指党建工作的具体方式、方法、途径、载体和平台等;党建客体体现的是“建设谁”的问题,具体指各级党组织和整个党员队伍。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说,党的建设的过程就是党建主体利用党建工具对党建客体进行改造的过程,党的建设质量应该体现在党建主体利用党建工具对党建客体进行改造所取得的效果上,即对客体改造的最终结果“怎么样”的问题。按照这一逻辑可以继续追问:党的建设应该追求什么?是追求过程还是追求效果?是追求程序还是追求质量?是追求手段工具的创新还是追求用创新的手段工具对客体进行改造?显而易见,党的建设应该追求对客体进行改造的最终成果,党的建设归根结底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建设,是对“人”的建设。

在当前基层党建实际的具体的工作中,不同程度存在着诸如“物本党建、文本党建、形式党建、程序党建、载体党建、党务党建”等偏离党建本质的不正确认识和观念,这导致党建工作中把手段当成目的,成为制约党建质量和效果提升

的思想认识障碍。因此,只有正确认识党的建设本质,牢牢把握党的建设本质,牢固树立“人本党建”的理念,正确处理好党建工作中目的与手段、形式与内容、过程与结果、程序与效果之间的关系,切实纠正把手段当做目的、注重过程不注重结果、注重程序不注重效果等现象,才能真正提高党建的质量和效果。

紧紧围绕“党性的培育与强化”这个核心

任何事物的构成都有核心要素和非核心要素。党的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自然也有其核心。党建的本质“人本党建”规定了党建的核心肯定是“人”,党的建设是以“人”为核心,是对“人”的建设,所有的党建工作都是围绕“人”来展开。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思想、有灵魂。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灵魂是行为的支撑。人与人的差别,归根结底在于主观世界的差别,特别是思想和灵魂的差别。党的建设核心是对“人”的建设,是对党员主观世界的改造,进而通过主观世界的改造规范其行为。对党员主观世界的改造就是按照党的目标要求和价值追求对其思想和灵魂进行改造和塑造的过程。对思想和灵魂的改造和塑造是对行为进行规范的基础和前提。对党员的主观世界进行改造,具体来说就是用党的理论武装党员头脑,使党的奋斗目标内化为党员个体的奋斗目标,使党的宗旨内化为党员个体的人生价值追求,使党的纪律和规矩内化为党员个体的行为规范,使党员思想和行为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要求,使党员的思想和行为与党的目标实现高度统一。实际上这个过程就是党性的培育与强化的过程。因此,党建的核心问题

党    建

Page 49: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47   

是党性的培育与强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党建作为系统工程也可以被称为“铸魂工程”。党员的党性就是党员的“魂”。党员之所以是党员,是因为有党性这个“魂”,党性是党员与群众区别开来的根本标志。丧失了党性,就丧失了党员的灵魂,就丧失了作为党员所应该具有的根本标志。只有紧紧围绕“党性的培育与强化”这个核心问题开展党建工作,只有各项工作举措、各类党建资源都要聚焦和落实到“党性的培育与强化”这个核心问题上,才能真正贯彻落实“人本党建”的理念,保证党的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才能真正提高党的建设的实效。

构建“质量导向型”的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

党建工作责任制是推动党建工作的重要手段。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就要对党建工作进行分解、细化和量化,并相应建立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以此对党建工作进行考核,以推动和促进党建工作的开展和各项举措的落实到位。但是,当前在各地实行的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中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党建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主要是针对党建工作的具体做法、程序、过程、载体和平台等工具和手段的考核,即“工具性”考核,也就是对“生产线”环节的考核,而对“工具和手段”作用于客体的结果,即作为“生产线”产品的党建工作效果和质量的考核重视不够。例如,“三会一课”制度是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的方法和途径,“三会一课”的质量体现在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的效果上。但是,在现实工作中,很多基层党组织对执行“三会一课”制度进行考核的时候,注重考核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的严格性、规范性、程序性,但是不注重考核“三会一课”所发挥的功能和作用,即通过“三会一课”制度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效果。这种考核导向往往导致党建工作中出现形式化、程序化、过程化的现象,导致把手段当作目的的现象的产生。

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就是要充分发挥党建的

功能和作用。党的建设质量是指党建的功能和作用发挥程度,功能和作用发挥的越充分,党的建设质量就越高。党的建设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党建就没有质量和效果,不能发挥其应有功能和作用的党建是“无效党建”。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必须紧紧围绕实现党建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开展党建工作,充分实现党建的价值和意义,纠正“无效党建”现象。具体来说,党的建设目的在于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于促进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于为中心工作提供政治保证、组织保障和动力来源。党的建设功能在个体层面上的体现,就是强化个体党性,激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并且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拓宽渠道,搭建载体和平台;党建功能在组织层面的体现,就是提升基层党组织的自组织力和群众组织力,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战斗堡垒作用归根结底是“人”的作用,即党员和党员团队的作用。实际上,党建工作推动中心工作,归根结底是通过“人”即党员和党员团队发挥作用来实现的。因为所有的工作都是“人”来干的。党建是做“人”的工作,“人”的工作做好了,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心工作。

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走在全国前列,必须优化和完善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把对方式、方法、手段、途径、过程、程序、载体、平台的考察变为对质量和实效的考察。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必须构建“质量导向型”考核评价体系,变对过程和程序的考察为质量和效果的考察,即对党员和党组织功能作用发挥程度的考察。应该按照党章对党员和党组织功能定位的规定,把党员和党组织应该发挥的功能和作用进行科学合理的标准化,形成党员和党组织应该发挥功能和作用的标准化体系,这样的党建工作标准化才能真正推动党的建设质量的提升。

(作者为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党史和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摘自《岭南学刊》2018年第3期)

党    建

Page 50: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48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读书   消化   精通   运用———毛泽东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四步法”

高长武

“马克思主义的书要读”

毛泽东提倡要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他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因此,普遍而深入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是一个亟待解决并须着重地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他多次向党员干部倡议,马克思主义“是每一个革命者应该学习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书要读”“要经常读、重点读”。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他在全党范围内倡导和组织了三次大规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活动,号召全党学习《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反杜林论》《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主义相关著作。

毛泽东不仅倡导广大党员干部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自己更是带头垂范。仅以《共产党宣言》为例,早在1939年底,毛泽东就已经读了“不下一百遍”。他说:“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阅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在此后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一直不断学习研读《共产党宣言》,直到去世,在他卧室的床边还摆放着包括英文版在内的至少三个版本的《共产党宣言》。

“读了要消化”学习马克思主义,不能满足于通过阅读来了

解一些基本知识,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消化和吸收。所以,毛泽东提出: “马克思主义的书要读,读了要消化。”如果读了不消化、囫囵吞枣,只是记住了其中个别语句,并把它“看作现成的灵丹圣药,似乎只要得了它,就可以不费气力地包医百病”,那不能算是学会了马克思主义,甚至还会贻害工作。正如毛泽东所说:“读多了,又不能消化,也可能走向反面,成为书呆子,成为教条主义者、修正主义者”。

怎样才能“消化”呢?1945年5月,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在向全党推荐《共产党宣言》等5本必读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时曾说道:“我们可以把这5本书装在干粮袋里,打完仗后,就读他一遍或者看他一两句,没有味道就放起来,有味道就多看几句,七看八看就看出味道来了。”这里毛泽东实际上是把读书比作吃饭,放在干粮袋里的书,就是精神食粮。要把读书视同吃饭一样,成为日常之必需,而且每次读书要细嚼慢咽,助推消化,如果咂摸出味道来了,也就是开始消化的征兆。简而言之,要消化所读之书,没什么捷径可言,唯有勤于思考、不断咀嚼一途。

为了避免读了书而“消化不良”,同时也考虑到广大党员干部忙于各类工作的实际情况,毛泽东还指出,“我们没有那么多工夫,读少一点也可以,重要的是要注意研究方法”; “要求大家读全部马列选集,也不现实,可以挑选一些,不然书那么多,读起来也是困难”。当然,挑选什么书读,要“研究一下,看挑些什么书好”,“但是不要太多,多则不灵”。也就是说,读书不只看读了多少,更要看消化吸收了多少,读的书再多,不去消化或者消化不了,也是无益。

文 史 苑

Page 51: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49   

“要能够精通它”毛泽东说,学习马克思主义就是“要能够精

通它”。所谓精通,就是透彻理解和熟练掌握。为此,毛泽东特别重视两点:

一是不自满,坚持学习到底的精神。毛泽东认为,要把马克思主义学好,必须从不自满开始;自己懂了一点,就以为满足了,不需要再学习了,这样的自满情绪是我们学习的最大顽敌。因此,学习一定要学到底,这里的“底”是彻底的底,就是要透彻理解,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既知其一又知其二。

二是不畏难,看不懂就要“钻”。马克思主义是系统的庞大的科学理论体系,任何人不可能一开始一下子就都看得懂、弄得通。即使是“马克思主义的创造者马克思本人,也不是一下子就全部贯通的”。看不懂怎么办呢?就是“钻”!看不懂的东西我们不要怕,就用“钻”来对付。毛泽东借用古人把读书比作“攻书”的例子具体阐释说:在中国,本来读书就叫攻书。这个“攻”字有大道理,就是一句一句地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固然很难,如果我们不遗余力地去攻它,一定是攻无不克的。这样坚持下去,一定可以把马克思主义看得懂、弄得通。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研读、消化、精通,最终是为了什么呢?毛

泽东指出:“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所谓应用,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工具看待”,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客观实际和具体实践相结合,分析和解决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临的实际问题。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原则。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应用,真理的力量只有在人们掌握并运用它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具体实践中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这其中的道理,毛泽东曾概

括说:“马克思活着的时候,不能将后来出现的所有问题都看到,也就不能在那时把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加以解决。俄国的问题只能由列宁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解决。”因此,面对不同的实际情况和新的实践探索,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保持与时俱进这一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理论品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实践中,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自己,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生命力和活力的关键所在。1957年3月毛泽东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强调:“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止不前。停止了,老是那么一套,它就没有生命了。”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结合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当时当地的具体问题,就必然要求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列宁在《论策略书》中曾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总是说,‘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毛泽东认为,这句话是人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时不能忘记的“最重要最重要的话”。马克思他们“讲的不是教条,我们读后变成了教条,这是因为我们没有读通,不会读”。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是为着好看,也不是因为它有什么神秘,只是因为它是领导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走向胜利的科学”,能够为我们正确地研究、分析和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提供行动指南。要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的作用,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要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把它当作不断丰富发展的科学理论而不是固化神秘、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当作指导我们实践的行动指南而不是束缚我们实践探索的教条框框。而实践也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个道理:当我们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结合好时,我们的事业就会进展顺利;反之,当我们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错误时,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摘自2018年5月8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文 史 苑

Page 52: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50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直面 “缺芯少魂”   自主创 “芯” 之路该如何走戈清平  张  伟

近日,美国商务部宣布,今后7年内,将禁止该国企业向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出售任何电子技术或通讯元件。这一事件在舆论场上引发深入讨论,出口禁运触碰了中国通信产业缺乏核心技术的痛点。“缺芯少魂”的问题,再次严峻地摆在人们面前。

直面“缺芯”如同钢铁、石油是工业时代的“粮食”一样,

芯片是通信产业发展最重要的“粮食”。没有芯片,个人电脑、智能手机、数码消费产品、通信基站、光通信等设备都无法正常运转。

据了解,美国发展芯片的时间比较早,占据先天优势。同时,美国在该领域布局了相对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并以此形成了其他国家难以逾越的技术鸿沟。

浙江欧仁新材料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技术总监杨晓明认为,美国打压中兴通讯,意在压制我国芯片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延缓“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大家要潜下心来磨练内功,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企业的利益,乃至国家的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此次芯片事件让我们更深刻地意识到核心技术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当前,国家正在大力倡导自主创新,我们希望能沉下心来研发技术,练好内功。”北京升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赵武阳说。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也表达了同样的心声。在米磊看来,“缺芯少魂”局面的形成,一是由于芯片的资金投入大、周期长、回报率低且慢;二是技术人才缺乏,也耐不住寂寞;三是社会资本热衷于挣快钱,鲜有人愿意投资芯片等硬科技,从而造成芯片行业发展缓慢。

在米磊看来,美国此举意在通过芯片制约来按下中国通信产业高速发展的“暂停键”。基于此,中科创星已经联合相关地方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相关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国内首家光电子集成专业化众创空间———陕西光电子集成电路先导技术研究院,旨在着力解决中国通信产业的“缺芯”之痛。

不容小觑的创新力量“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

“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这是业界人士的普遍共识。事实上,在芯片等高科技领域,国内企业一直在发力,在核心技术突破上一直勤练内功,并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4月2日,龙芯中科收到一封来自上海微小卫

星工程中心的感谢信。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在感谢信中表示,从2015年4月至今,龙芯中科的抗辐照系列芯片在组网卫星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实现了国产处理器自主可控,以过硬的产品提升了北斗的质量。龙芯中科在宇航级CPU (中央处理器)的抗辐照技术上的突破,更是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于该技术的封锁,充分体现了国产处理器自主可控的价值。据悉,其价格也仅是国外同等芯片的1 / 10。

中关村独角兽企业寒武纪是全球第一家成功流片并拥有成熟产品的智能芯片企业,拥有终端和服务器两条产品线。2016年推出的寒武纪1A处理器(Cambricon - 1A)是世界首款商用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并且入选世界互联网大会评选的十五项“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2017年,寒武

科技视野

Page 53: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51   

纪与中科创达为华为提供深度技术合作,分别为其第一款人工智能手机芯片麒麟970提供人工智能的IP和软件解决方案。同年,寒武纪与中科曙光推出了面向人工智能推理任务的服务器Phaneron。

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2017年12月,中关村独角兽企业地平线公司成功发布中国首款全球领先的嵌入式人工智能“中国芯”,以“算法+芯片+云”的旗帜性成果,打造了创新性的“中国方案”。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长期以来,我国“核高基”领域“缺芯少魂”,相关产品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信息安全面临隐患。而自“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以来,我国在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等三大尖端领域攻坚克难,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产出一大批标志性成果,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凭借持续技术创新,飞腾、龙芯、申威和兆芯等CPU的单核性能比“十二五”初期提高了5倍。取得世界超算TOP500排名四连冠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算整机,采用的就是“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持续支持的软硬件产品,其CPU的峰值运算速度2017年达到3万亿次,比2006年提升600倍,CPU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移动终端CPU设计技术已与国际主流水平同步。

相关数据显示,基于“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的嵌入式CPU芯片累计销量已超过4亿颗,智能电视SoC芯片出货超过2000万颗,手机套片在国内外主流品牌中应用累计超6亿颗,智能终端SoC在平板电脑领域销售超过5000万颗。国产智能操作系统的终端装机量过亿,并应用于互联网汽车;新一代移动浏览器活跃用户数量超过5亿;WPS办公软件全球拥有超过8亿用户,占国内采购市场80%;基于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和中间件的民航客票交易系统服务全球5亿用户。

奋起直追为时未晚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也是花钱买不

来的。中国经济发展的下半场重点是实现高质量

发展,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这条路很长,但只有靠我们自己才能走下来。

“目前,陕西光电子集成电路先导技术研究院累计已引进几十个国内外高端创业团队、入驻企业23家、储备项目300多个,并已在多个核心技术领域实现了显著突破。包括光子集成芯片、CDR芯片、MCU芯片、神经网络芯片等,并且全部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下一步,将着手建设国内紧缺的光电子领域InP工艺、GaAs工艺、GaN工艺、硅基光电子、系统封装、可靠性测试等技术中试平台,有望实现‘中国芯’的成本可控。”米磊说。

赵武阳表示,此前他就意识到在物联网的发展中芯片的重要性。为此,升哲科技潜心研发,目前已自主研发出全球最小的双通道LPWAN芯片。借助该芯片,升哲科技可以提供从芯片、通信模块、传感器、通信基站、云端一体化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为全球客户提供超低功耗的物联网解决方案。他说, “我们已为65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服务,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40个左右,产品覆盖亚洲、欧洲、南北美洲、大洋洲等地的市场。”

“从设计到封装再到成品,从蹒跚学步到顶天立地,做芯片绝非朝夕之功。从此次事件来看,如果我们能够痛定思痛,打破模式创新的思维,保持长期研发投入的耐性,坚持以技术创新驱动,一旦跨过时间窗口,我国芯片研发完全可以实现新的突破,很有可能把挑战变成机遇。”米磊希望,国家能继续加大在芯片产业上的投入,尤其要注重对芯片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的扶持力度,同时加快推进针对互联网和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完善和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面对高科技的技术攻关,封闭最终只能走进死胡同,只有开放合作,道路才能越走越宽。”杨晓明表示,国内企业还要继续走开放合作的路子,努力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在与世界的互利共赢中实现自主创新。

(摘自2018年4月30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科技视野

Page 54: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52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线粒体, 疾病溯源的一个突破口王潇雨

作为细胞内一类重要的细胞器,线粒体有“能量工厂”的美誉。线粒体的损伤、过度氧化等与很多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通过干预线粒体损伤、提高线粒体功能,被认为是最有潜力延缓机体衰老与治疗衰老相关疾病的方式之一。

线粒体“肺部”研究开了好头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茂君的微信头像图

片是两条“飞龙”:一条是年画“中国龙”,另一条则是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结构的三维图。这张图去年12月曾出现在《细胞》杂志网站的首页,也是杨茂君团队的研究成果。“这张图阐明了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的作用方式及反应机理,也为人类攻克线粒体呼吸链系统异常所致的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综合征、帕金森综合征、多发性硬化、少年脊髓型共济失调以及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等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杨茂君说。

呼吸链是线粒体的“肺部”,决定着线粒体的生死存亡,解析呼吸链蛋白复合物的结构尤为重要。这正是杨茂君团队的研究方向。2005年,饶子和院士课题组的孙飞等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由4种不同蛋白质组成的复杂猪心线粒体复合物Ⅱ的精细三维结构,填补了线粒体结构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领域中的空白。该研究成果也是《细胞》杂志自1980年以来首次完整地刊登中国科学家在本土完成的完整系统原创性研究成果。

杨茂君介绍,研究团队正在对已经上市的药进行分析,并发现了几十种药物的副作用靶点在呼吸链上。“这些发现可以帮助改进药物消减副作用。同时,我们还发现多种中药有效成分小分子化合物有调控线粒体呼吸链的功能,这将有助于

开发中药资源。另外,蛋白质结构的解析还可弥补基因检测的不确定性,区分核心区域和边缘地带,与DNA序列突变一比对,就能预测突变是发生在细枝末节上还是关键位点了。”

与神经、衰老的“机缘巧合”“虽然线粒体损伤被认为参与到很多神经退行

性疾病发生中,但是它们之间直接的相关性发现却是一个巧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高峰讲述了相关发现背后的故事。

在20世纪70年代,一位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学生,私自在实验室合成一种毒品并给自己注射,结果其出现了帕金森病的症状。后来发现,在合成这种毒品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类叫MPTP的副产物,这种物质可以特异地诱导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死亡丢失。在此基础上,人们发现,MPTP是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复合体一的抑制剂,其损伤线粒体并导致线粒体产生氧化损伤,进而把线粒体损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直接联系起来。

但几十年过去,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服用抗氧化剂的人群中,并没有出现显著的延缓衰老、降低衰老相关的疾病发生的现象。同时临床研究也发现,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对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无显著的疗效。

“这也引起我们的反思,衰老过程中线粒体损伤与功能下降导致氧自由基的增加,的确会导致细胞的损伤,但只通过消除氧自由基可能并不能避免线粒体损伤与功能下降导致衰老和与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很多新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高峰提示:“我们可能还需要合理的使用抗氧化剂,避免过度使用带来的副作用。而通过调节损伤线

健康之友

Page 55: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53   

粒体的快速清除,促进线粒体的再生与稳态的形成,可能是避免线粒体损伤与功能下降带来损伤效应的有效途径。”

国内研究也在升温线粒体研究对医学的贡献,还有着丰富的想

象空间。线粒体不仅生产能量,它还是细胞内重要的

钙离子库,调节细胞内的钙离子水平,同时是细胞内活性氧的主要“产地”。另外,线粒体还调节细胞凋亡的发生。高峰介绍,通过调控线粒体损伤降解、提升线粒体功能,被认为是最有潜力延缓机体衰老与治疗衰老相关疾病的方式之一。“前

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已经组织很多专项针对衰老以及衰老相关疾病的研究,其中重要方向之一就是线粒体相关研究,这推动了很多研究的快速进展。”此外,线粒体还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参与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如失明、耳聋、肾脏疾病、卒中及艾滋病病毒药物的毒性等均出现了线粒体功能障碍的现象。

目前,以线粒体为靶标的药物分子设计及其机制研究已成为热门研究领域之一。但高峰也指出,从总体来看,国内开展线粒体相关的研究与国际还存在些差距,随着国家投入增多与科研人员的努力,这些差距会越来越小。

(摘自2018年4月23日《健康报

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

》)

(上接第19页)倾向于选择进入体制内的“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其中,倾向进入“政府机关”工作的受访者占30 6%,所占比例最高;倾向进入“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受访者比例达到22 9%,两者相加达到53 5%。民众倾向于进入体制内工作的偏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对政治体制的认同和信任。

作为政治信任重要客体之一的政府及其官员,民众对其政治信任的水平差强人意。民众对“当前中国廉洁程度”的评价较低,反映出腐败已经成为影响民众政治信任水平的突出问题。接近六成的民众认为当前中国官员“不廉洁”,其中,认为“很不廉洁”的受访者占272%,认为“不太廉洁”的受访者占31 2%,而认为中国官员“廉洁”的受访者仅占13 9%。

政治信任内容的矛盾化呈现人格信任与制度信任的并存。民众对核心政

治体制的信任水平较高,虽然对制度的具体运行过程的信任表现不佳,但并未对政治体系的信任构成威胁,我国社会的稳定就是证明。我国民众的人格信任方面,对高层级的官员,尤其是中央层级的官员,民众保持较高水平的政治信任。他们对强有力的政治领导的热衷和偏爱,即证明了

这一点。在关于“社会转型关键时期,是否希望出现强有力的政治领导”的回答中,76 93%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希望”和“比较希望”,“不太希望”和“很不希望”的态度比例仅为7 75%。

对国家未来的乐观预期与“即时利益”的选择倾向并存。民众对国家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当具体涉及到信心时,仍有近六成受访者(59 1%)“对国家未来的经济发展”表示“有信心”,不抱信心的受访者仅有11 6%。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众倾向于“即时利益”的选择,更加倾向于经济上的投机行为,却又反映出民众较低的政治信任水平。

“特定性”的政治信任高于“散布性”的政治信任。目前,我国政治信任的内容单一,主要集中表现为因经济绩效而形成的“特定性”的政治信任。这一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和政治信任生成过程中较为明显的经济利益取向密切相关。可以看到,目前民众通过行为、心理和言辞表达出来的政治信任,大都和经济利益有关。例如,在民众面对拆迁时,只要是能够获得较多利益,就支持拆迁;反之,就会进行抵制。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摘自2018年4月26日《社会科学报》,原题《在社会转型

中提升政治信任》)

健康之友

Page 56: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54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国家统计局: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 8%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2018年4月份,全

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 8%。其中,城市上涨1 8%,农村上涨1 7%;食品价格上涨0 7%,非食品价格上涨2 1%;消费品价格上涨1 3%,服务价格上涨2 6%。1—4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 1%。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 2%。

其中,城市下降0 2%,农村下降0 3%;食品价格下降1 9%,非食品价格上涨0 2%;消费品价格下降0 5%,服务价格上涨0 3%。

(摘自2018年5月10日〈中国新闻网〉)

我国490个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完成近2000个黑臭水体已开工治理4月19日,在生态环境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

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水环境管理司司长张波介绍,截至2017年底,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中,97 7%完成保护区标志设置。完成长江经济带31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地490个环境违法问题清理整治。全国29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共排查确认黑臭水体2100个,94 3%已经开工整治。

张波表示,下一步,将围绕生态环境改善目标,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污染减排和生态保护两手发力,加快生产、生活等污染源减排和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他进一步介绍,今年生态环境部还将联合水利部,督促各地开展水源保护区的“划”(划定)、“立”(标志设立)、“治” (违法问题整治)三方面工作,进一步提高全国饮用水源环境安全保障水平。

(记者李彪陈星)(摘自2018年4月20日《每日经济新闻》)

“新一线城市”人才虹吸效应显现以西安、南京、成都等为代表的新一线城

市近日全面入局人才抢夺战,在“送钱” “送房”“送户口”上门槛之低、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2017年下半年以来,“新一线”城市陆续出台

的人才新政已经显现出较强的“引力场”效果。研究显示,在全国人才净流入率排名最高的15个城市中,前四名依次为杭州、长沙、成都和武汉,人才净流入率分别为13 60%、 10 24%、10 19%、9 79%。相比之下,一线城市的排名相对靠后。

有学者表示,“新一线城市”的人才争夺对于其他城市会产生“虹吸现象”。大城市经济发展已经进入转型升级关键阶段,谁能够在转型升级中抢占先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人才储备和人力资本积累。人才争夺战是经济发展阶段转变的必然结果,将会是一个常态。专家认为,人才有序流动根本上要依靠市场竞争机制,至于户口、住房、教育等公共服务和福利应该具有普惠性,不能仅仅作为人才战略的政策工具。

(记者  班娟娟  刘子溪)(摘自2018年5月11日《经济参考报》)

7月我国全面取消流量“漫游”费今年7月1日起我国将确保取消流量“漫游”

费,4月25日在国新办举行的一季度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发布会上,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披露了提速降费的这一新进展。

与此同时,运营商还在开展流量套餐的扩容降费,对主流套餐推出优惠销售,赠送用户一定的通信费,对套餐里面所含的一些流量再进行加大扩容。通过丰富现有的互联网流量产品,运营商还将持续推出流量月包、假日流量包、流量日

信 息 窗

Page 57: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55   

包,降低流量消费门槛。(记者  赵鹏)

(摘自2018年4月26日《北京日报》)

社科院发布《中国政府透明度》第三方评估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5月11日发布

《中国政府透明度(2018)》第三方评估报告。报告对2018年国家机构改革前的54家国务院部门、31家省级政府、49家较大的市政府和100家县级政府,在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开展第三方评估。

评估报告指出,我国行政机关对政务服务信息公开不细致,有待改进。行政许可是政务服务的重要内容。行政许可法、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历年的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均反复强调加强对行政许可信息的公开。评估报告发现,40 74%的国务院部门、58 06%的省级政府、42 86%的较大的市政府、63%的县级政府公开的部分政务服务事项的办事指南中未包括全部内容要素。92 59%的国务院部门、74 19%的省级政府、81 63%的较大的市政府、94%的县级政府的部分政务服务事项的办事指南内容不具体明确,或含有“其他”“等”此类模糊表述。3 23%的省级政府、4 08%的较大的市政府、32%的县级政府多平台发布同一政务服务事项的办事指南内容不一致。

(记者  万静)(摘自2018年5月11日《法制日报》)

我国完成小麦A基因组精细图谱绘制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科研

团队日前完成了小麦A基因组的测序和染色体精细图谱的绘制,有望进一步推动栽培小麦的遗传改良。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于北京时间10

日在线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记者从中科院遗传发育所获悉,科研团队绘

制出了小麦A基因组7条染色体的分子图谱,注释出了41507个蛋白编码基因。该工作为国内外科研人员解析小麦基因组进化和驯化提供了高质量的基因组信息和一个全新的视角,将加速栽培小麦的遗传改良和分子设计育种,对提升小麦产业竞争力、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提质增效与可持续发展将产生重要作用。

(记者  董瑞丰)(摘自2018年5月10日〈新华网〉)

“2017中国好书”揭晓“2017中国好书”盛典活动于4月23日“世

界读书日”当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2017中国好书”推选结果正式揭晓,29种图书最终入选。

年度荣誉图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习近平讲故事》

主题出版类:《华为创新》《试飞英雄》《心有大我至诚报国———黄大年》《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人文社科类:《读懂中国经济》 《付费:互联网知识经济的兴起》 《国粹:人文传承书》 《梦与真———许渊冲自述》《五百年来王阳明》 《影响未来的新科技新产业》

文学艺术类:《诗的八堂课》 《古砖花供———六舟与19世纪的学术和艺术》 《美在天真:新凤霞自述》《平原客》 《乔家大院第二部》 《好诗不厌百回读》《全球景观中的中国古代艺术》 《重庆之眼》《我们的老院》 《遥远的向日葵地》 《中关村笔记》

少儿类:《阿莲》《花儿与歌声》《伟大也要有人懂:小目标大目标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

科普生活类:《三磅宇宙与神奇心智》 《医本正经》《中国三十大发明》

(记者  史竞男)(摘自2018年4月24日《经济日报》)

信 息 窗

Page 58: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56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10期 

人 本 情 怀王  巍

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与自由的思想经历了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青少年时期马克思的生活背景和求学经历,特别是进入大学后,受到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力图建构一种形而上学的法学体系以面对社会政治现实;第二阶段是青年马克思在认识到先验概念与社会现实的冲突之后,开始转向黑格尔的辩证法,他通过“博士论文”的哲学探索反映了“个体自由”的社会政治理想;第三阶段是在《莱茵报》的斗争中,逐渐放弃原有的理性主义国家观念,开始探索由现实物质利益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并在向一般唯物主义和哲学共产主义的转变中形成了对现实社会历史和结构的初步理解。

青年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就表现出献身人类事业的伟大精神。他认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在这里,他提出应把自身的完善同造福人类结合起来。在这篇文章中,除去马克思文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还处于神学视野中的主体创造性和浪漫主义精神,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马克思对客观社会关系的指认:“我们并不总是能够选择我们自认为适合的职业;我们在社会上的关系,还在我们有能力对它们起决定性影响以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确立了。”

尽管马克思此时对资本主义没有展开具体的研究,但现实的生活和学习经历使他确立了最初的思想坐标:一是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基本立场;二是对自由意志的重视。这与马克思的法学理论探索和对现实问题的关注相关,也为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开始超越青年黑格尔

派的哲学理念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德谟克里特的自然哲学和

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并非一项纯粹的哲学史研究,亦非简单的哲学著作,在其自身的哲学阐述之中蕴含着强烈的社会政治关怀:第一,博士论文的选题具有深刻的现实指向,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二者在古希腊哲学中的关系,类似于黑格尔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关系,通过考察可以预见黑格尔学派的命运并洞察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第二,博士论文直接受到了鲍威尔已经阐发的自我意识哲学的启发,强调自身偏斜运动的伊壁鸠鲁原子论,则折射出处在上升中的德国资产阶级对个人主义自由的向往;第三,与其他青年黑格尔派的成员不同,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辩证法特别关注,在博士论文中直接展现为对哲学与世界相互作用的分析,而这也是马克思从哲学走向现实的重要驱动力。

在马克思开始将自身的哲学理念与现实的政治斗争结合起来的时候,虽然已经获得了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独特理解,但在基本的政治理念上,他还是体现了青年黑格尔派的一般特征:对自由的追求与理性主义的国家观念———最初试图仅仅运用理性的普遍原则本身作为评价政府行动的准则。

由于德国当时特定的政治环境,自由主义的政治诉求主要反映在出版自由问题的争论中。针对普鲁士政府1842年初颁布的新的书报检查令,马克思写了自己的第一篇政论文章《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揭露了其虚伪面目背后的专制主义。这篇文章鲜明地表现了马克思的民主主义政治立场,不过,马克思此时仍然把精神、理性看作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把出版自由的问题归结为精神自由的问题。所以他既强调理性是独立于任何个人而存在的客观真理,又强调在理性之光普照下的个人思想应该享有最充分的自由。马

最新书摘

Page 59: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十年·汶川

杨志学

汶川, 十年前的灾难是不是已经被时间忘记该怎样向后人诉说

许多时候, 新与旧并没有明确的界限我们在享受着春风秋雨在欢乐中欣赏汶川的梨花洁白的梨花如雪如仙的梨花你又一次如期而至只是我已记不清你是多少次盛开我茫然地快乐只是再也不能在茫然中回到从前

如果一次新的诞生要以灾难为前提我们宁愿不要这新生如果一场巨变要以涅槃来呈现我们宁可选择不变我们愿意在不变中延续祥和我们愿意慢慢地走———慢慢享受, 慢慢变老

一切不快无论是情绪上的还是时间或速度上的我们都能承受只要是自然的更替只要在又一次汶川梨花盛开时依然能看到亲人不变的笑脸

逝者已去春天如期春风春鸟春雨春花看我中华大地多锦绣多少美景在默默地呈现

在川西北我看到了新的汶川我看到的美已不是简单的画卷我看到满山的油菜花我看到遍地的桃花我看到没有阴云的脸我看到天空中从未有过的蓝———那是承载着昨天的单纯和明天的斑斓的蓝那是风雨后的人们承受着刷新的痛苦大手笔地书写着今天历史的蓝

克思 《莱茵报》 上的第一篇文章把 “理性” 具体化为 “人民精神”, 因为 “自由的出版物是人民精神的慧眼, 是人民自我信任的体现, 是把个人同国家和整个世界联系起来的有声的纽带”, 而封建等级代表却企图把自由解释为等级的自由而不是人民的普遍自由。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 马克思谈到了无产者群众的存在, 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问题。 在 《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 中, 马克思第一次碰到了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 这种困难开始动摇了他对国家和法的理性主义幻想:理性国家应当是一种工具, 它要在私有财产同全体国家公民的自由和平等权利发生冲突时, 压抑和限制私有财产的权利和要求, 但是现实的情况却恰恰相反, 因为, 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崇拜物质利益的 “下流的唯物主义” 占上风。 这种理论与现实的矛盾产生了马克思 “苦恼的疑问”, 促使他开始从根本上怀疑黑格尔法哲学即国家学说的合法性。也是在这时, 受同时期英国罢工和空想社会主义讨论的影响, 马克思第一次研究了所有制问题和无产者群众的状况: “贫民阶级的存在本身至今仍然只不过是市民社会的一种习惯, 而这种习惯还没有在被有意地划分了的国家里找到应有的地位。”1843 年 1 月, 《摩塞尔记者的辩护》 一文, 再

一次促使马克思面对现实中的社会经济问题。 他已经能够认识到, 自己所面对的是一个客观的过程: “在研究国家生活现象时, 很容易走入歧途,即忽视各种关系的客观本性, 而用当事人的意志来解释一切。 但是存在这样一些关系, 这些关系决定私人和个别政权代表者的行动, 而且就像呼吸一样地不以他们为转移。” 这里的事实是, 普鲁士国家的性质与摩塞尔河谷发生的种种经济过程密切相关, 这种客观的社会关系第一次进入了马克思的视野, 也成为马克思转向唯物主义的重要出发点。 然而, 我们可以看到, 此时的马克思一方面大讲 “想把我们的全部叙述都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 并且竭力做到只是概括地表明这些事实”。 并且, 重要的是 “不能忽视各种关系的客观

本性”, 这是因为 “一定的现象必然由当时存在的关系所引起”, 对于人的行动来说, 这恰恰 “像呼吸一样地不以他们为转移”。 在此, 马克思所指的是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 报刊与社会舆论等关系,但是在这里, 这些关系只还是体现了某种黑格尔式客观理性的思想风格。 而另一方面, 马克思却将真正客观的物质利益的驱动力 (经济关系的表现), 称之为 “下流的唯物主义”。 当然, 也正是这种现实中 “总是占上风” 的物质利益, 促使马克思走向对市民社会的探索, 即在现实中寻找人的自由和解放之路。

对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的关注, 使马克思不但在批判对象上逐渐转向现实的私有制社会, 而且也使他的批判方法逐步摆脱人本主义思路, 开始转向历史唯物主义。 在 《神圣家族》 中,马克思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思想家布鲁诺鲍威尔的思辨唯心主义, 开始从物质生产过程的内部去寻找历史的动力以及批判资本主义的基础。 从 1845 年春天开始, 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和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 马克思形成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 实践的、 历史的观点成为马克思用以观照其哲学主题的科学方法论前提。 有了这一科学方法论指导, 马克思在探索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路途中迈出了至为关键的一步。

(摘自 《向马克思学习》,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8年 5月版)

最新书摘

Page 60: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tsg.ccps.gov.cn · 在对共产主义发表看法时,马克思谈到了无 产者群众的存在,并且着手考察他们的物质利益

中共中央党校主管

CH

IN

ES

E

CA

DR

ES

R

EF

ER

EN

CE

习近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开创中国与世界深度交融发展新局面

加快形成深度融合的国家开放创新体系

依规治党亟需形成党规体系

2018年5月下

总第274期

10

为党政干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把握时代脉搏 了解大政方针 关注热点焦点 交流为政经验

欢迎订阅新版《党政干部参考》

汇款方式

邮局汇款 邮 编 100091地 址 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中共中央党校综合楼111-2室收 款 人 《党政干部参考》杂志社

银行汇款方式

户 名 《党政干部参考》杂志社

账 号 11050163360000000623开户银行 建设银行北京中关村分行

国内刊号CN11—5922/C,邮发代号2—490联系电话:010—62805451传 真:010—62808900邮 箱:[email protected]

《 》

自2018年首刊起,《党政干部参考》进行全面改版,取消原综合版和学术版,并重新进行栏

目设置。新版《党政干部参考》吸收国内先进办刊理念,全面梳理近期国内理论与时事热点,观

点力求新颖、深刻,为广大党政干部读者提供更全面、更精准的信息服务。

改版后的《党政干部参考》仍为半月刊,全年订阅价360元。欢迎广大读者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