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百戏之祖”的“网红”基因zhuhaidaily.hizh.cn/resfile/2020-07-23/10/tqb2020072310.pdf2020/07/23...

1
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昆曲: “百戏之祖”的“网红”基因 我国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已全面建成 无线模拟电视 将退出历史舞台 责任编辑:盛祥兰 美编:赵耀中 校对:刘刚艺 组版:李初斌 2020年7月23日 星期四 10 综艺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剧团复工、曲目复演, 昆曲家乡—姑苏城、上海滩的戏台又热闹起来。 昆曲艺术于 2001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堪称我国 的非遗之首。 最初昆曲清唱方式是主流,到明代中叶,久居 江南的魏良辅总结南曲和北曲的优点,创造了“水 磨腔”的歌唱体系,随后由昆山人梁辰鱼按此唱 腔,结合范蠡与西施的传奇,写成“昆曲第一剧” 《浣纱记》搬上舞台。至此,昆曲从雅士清唱逐步 演变为形制完整的舞台戏剧 (昆剧) ,随后又有汤 显祖笔下著名的“临川四梦” —《紫钗记》《邯郸 记》《南柯记》《牡丹亭》。 到清代中叶昆曲又辐射影响全国多个剧种, 推动戏曲不断改良革新。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发 展的昆剧融歌、舞、剧、技于一炉,完整体现了我国 古典戏曲的强大生命力。 戏曲编剧魏睿撰写昆剧新作《浣纱记传奇》时 发现,穿越时空的昆曲,是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 数百年后依然具有引人瞩目的“网红”基因。 比如“曲圣”魏良辅在改良唱腔时,经常自己 试唱,梁辰鱼在创作时也身体力行。回望昆曲的 形成,这些祖师爷好比是第一代昆剧小生。 “如果昆剧团没有好的小生,很难想象这个状 态。”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耄耋之年的国家一级 演员蔡正仁说:“昆曲不可能跳过小生这个行当。 京剧也有小生,但主角为老生,配角为小生。而昆 曲里,小生是主角。” 蔡正仁师承俞振飞和沈传芷等昆曲名家,他 扮演《牡丹亭》的柳梦梅,扮演《长生殿》中的唐明 皇,他还在昆剧《曲圣魏良辅》中扮演魏良辅,致敬 行内祖师爷。近年来跟随蔡正仁学习小生行当的 青年有所增加,目前张军、黎安、胡维露、张争耀等 活跃在一线。 如今,昆曲工作者正主动适应快节奏的网络 传播,“水磨腔”不再曲高和寡,而是知音渐多。单 从《牡丹亭》的创作编排看,就见证了昆曲近年来 的繁荣与创新。从北京到江苏,再到上海,再到海 外,有厅堂版、传承版、精华版、园林版、青春版、中 日版等。 疫情的发生,也进一步倒逼昆曲舞台与科学 技术衔接、融合。比如,江苏省昆剧院就通过“5G 声声慢”活动,重新拉开昆曲的表演大幕。 昆剧的魅力在于一唱三叹。5G 信号高速率、 低时延的优势,可以减少画质在传输中的损失,增 强视觉感受。在南京,原本只有137个座位的兰苑 剧场,有一晚的直播,累计吸引 2000 余人次在线 观看。网友纷纷留言“演员的表情不用靠想象了” “太清晰了”。 不满足于简单的5G直播,在5月的一场实景 演出《桃花扇》中,江苏省昆剧院将虚拟现实 (VR) 和昆曲相结合。受众可戴上3D眼镜,在打开相关 手机客户端后,手指在屏幕上轻触、滑动,选择任 意视角就可观看演出。 新技术与非遗的结合,不仅让昆曲焕发了新 活力,同时也降低了昆曲赏析的准入门槛。观众 花十几块钱的“票价”,即可坐在家中享受贵宾般 的剧场体验。昆曲演出也因此打破了时间和空间 的局限,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昆曲、欣赏昆曲。 新华社上海 7 月 22 日电 昆曲《牡丹亭》剧照。 昆曲《桃花扇》剧照。 由欢娱影视出品制作、芒果TV 联合出品独家播映,于正担任制片 人,綦晓卉、国浩联合执导,李浩菲、 赵弈钦、周大为、王一哲、黄馨瑶等新 人演员主演的青春校园悬疑网剧《拾 光的秘密》昨日正式上线芒果TV独 家播出,每周三周四 20 时更新,会员 抢先看 6 集。 少年间的青涩懵懂,青春里的 美好与迷惘,在回忆的追溯过程中 寻找真相,在真相的追寻过程中巡 回遗失的温暖,这个夏天相信《拾光 的秘密》将会给大家带来不少对于 青春的感怀。 《拾光的秘密》讲述了以林山河 (周大为饰) 、崔珍妍 (黄馨瑶饰) 为首 的老同学,通过VR游戏让遭受心理 创伤而失忆的夏拾 (赵弈钦饰) 重回高 中,找回记忆和忘记的女孩叶桑榆 (李 浩菲饰) ,并通过 VR 游戏找回事情真 相。这部剧把校园与悬疑、科技这两 种硬核元素相结合,与单纯的青春片 相比,《拾光的秘密》在题材上更加新 颖、故事性更强。青春和科技融合,怀 旧和现代感碰撞,这样独特的创新制 作将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相信在剧 集中大家应该能找到答案。 这次官方曝光的最新预告围绕 校园生活展开,画面恬淡色调清新, 节奏轻松明快。《拾光的秘密》力求还 原十年前真实的校园生活,从预告片 中展现出来的角色造型、校园风景等 方面都可见一斑,无处不在的小细节 让人欣喜不已,彰显着制作团队浓浓 的校园情怀。 (新华网) 校园悬疑网剧《拾光的秘密》开播 跨越时空上演校园纯真生活 《拾光的秘密》剧照。 将于7月25日至28日举行的第二十三 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项目创投 (SIFF PROJECT) ,自2007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 办13届,见证71个项目进入制作,其中不乏 在各大影展上摘金夺银的作品。 本届上影节正式公布 29 个入围项目 名单,它们有的糅合了多种类型的主题、 视觉风格与叙事模式,有的借用类型元素 来进行作者表达,具有反思传统类型电影 的意识,华语电影新人的锐气锋芒毕露。 现实题材受宠 本届电影创投项目共收到来自 9 个国 家450个项目申报,其中有30个项目报名 “制作中项目”。目标预算1000万元及以 下的项目占比达到了半数以上,中小成本 项目往往专注于对现实主义题材的挖掘。 张新阳导演的《伤寒杂病论》刻画了 四个底层人物在南京的交织与游荡,因伤 痛相遇取暖,等待奇迹降临;陈明望导演 的《死了一个贼》在四合院的空间中讽刺 利益至上的人际关系;黄刚的《年岁》记录 了社会变迁下的家庭形态,关注城市漂泊 青年和乡镇空巢老人;《永安镇故事集》发 生在南方,魏书钧讲述了处在人生四个阶 段的四个故事……李晓鸣的《猎风人》从 一个男孩的视角来处理偶像与自我的关 系;资深编剧尹丽川带来的《在街头》主角 热爱说唱乐,在追寻音乐梦的过程中,也 在舞台上捍卫着自己和家人的尊严。 老友新朋重聚 今年电影项目创投收到的申报项目 中,有七成是导演处女作,同时也有七成 的项目主创自编自导。但从入围名单来 看,我们依旧看到了很多“老面孔”。金爵 奖最佳女演员吕星辰和曾入围创投项目 的《日光之下》导演梁鸣共同创作了新项 目《甜蜜变奏曲》。曾获“亚洲新人奖”最 佳编剧提名和“传媒大奖”最受传媒关注 导演提名的张林子导演带来第二部科幻 电影《封杀》。曾入选亚洲新人奖的潘志 远今年带来了前作续集《金盆洗手》。王 丽娜的《第一次的离别》入围了上海国际 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周,项目《村庄·音 乐》延续了她的民族性表达。 其实,电影项目创投不仅是优秀作品 的孵化器,也是业界发现华语新人的重要 平台。2018 年创投入围项目《学区房 72 小时》2019 年在华语新风单元展映后,导 演陈晓鸣又携家庭喜剧《命运交易》再度 入围创投。2018 年入围的《落地生》导演 敬然在今年不仅入围了上影节亚洲新人 奖,还带来了她的新项目《体育时期》,讲 述两个女孩如何面对自己的“羞耻感”。 自 2019 年,电影项目创投全新推出 独立子单元“合拍片项目”,进一步加深 了国际间的文化合作。本届创投共收到 来自9个国家的13个合拍片项目,最终 有3个项目脱颖而出。董方辰导演的《冷 夏》带来了新的剧情片项目,聚焦在法国 漂泊的华人生活,展现他们的现实与梦 境。《暴风雨与仲夏夜》是一部非传统意 义上的传记片,跨越时空的三段式戏剧 结构以轻松的基调展示文学巨擘故事。 涂琳的《苏荔》则在外国小镇的空间中寻 找性侵的凶手,同时试图修复往日的创 伤。 (新华网) “电影创投项目”入围名单有看头 孵化优秀作品 发现新人平台 北京的影院7月24日复工。7月21日,北京市政 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 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 影院,可于7月24日有序恢复开放营业。记者了解到, 复工的片单也是相当丰富的,经典老片和中外新作可供 观众观看。 北京的一家影院经理告诉记者,影院都是按照《北 京市电影放映场所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指引》执行操作 的,目前设备调试和消毒工作都已经做好,就等待24日 开门迎客了。但需要提醒的是,观众观影还是要遵守安 全措施,比如采取网络实名预约、入场前进行体温检测、 观众全程佩戴口罩观影等。 复工的片单也在第一时间进入到排片表中,因为涉 及到密钥问题,这份片单与全国影院的复工片单一致。 几十部电影涌入观众的眼帘,新老影片位列其中,估计 观众在选择时还会有点“幸福的烦恼”。 为了让北京的观众免于“选择性困难”,首都之星艺 术影厅联盟在公众号上将片单分为经典老片和炸裂新 片进行推介。 经典老片有《流浪地球》、《大话西游》系列、《疯狂动 物城》、《超能陆战队》、《寻梦环游记》、《大鱼海棠》、《美 人鱼》3D 等,而最新作品则有《多力特的奇幻冒险》 (7 月 24 日) 、《喋血战士》 (7 月 24 日) 、《妙先生》 (7 月 31 日) 《刺猬索尼克》 (7 月 31 日) 、《我在时间尽头等你》 (8 月 25 日) 、《荞麦疯长》 (8 月 25 日) 等。 (新华网) 北京影院复工片单 老片新作齐上阵 新华社北京7月22日电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22日通报,在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我国地 面数字电视覆盖网已全面建成。到今年底,无线模 拟电视将退出历史舞台,我国全面进入数字电视时 代。这是广播电视领域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 坚的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国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 标准化、均等化取得重大进展。 广电总局相关负责人指出,近年来,国家出台 一系列政策鼓励并支持发展有线电视、直播卫星数 字化入户覆盖,将地面数字电视纳入国家基本公共 文化服务体系,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以数字化为主 要特征的传输覆盖体系全面建成,我国已经成为广 播电视数字化发展大国。 据悉,截至目前,全国有线电视和直播卫星用 户分别达到2.1亿户和1.3亿户,5000余座发射台、 上万部数字电视发射机覆盖广大城乡地区,通过多 渠道传输覆盖系统,观众打开电视就能收看到数字 电视节目。 该负责人说,广电总局将进一步聚焦“三区三 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全力推动广播电视传输覆盖升 级,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电视收看效果,通过有线、无 线、直播卫星综合覆盖,使贫困地区群众收看到更加 清晰的电视信号、更加丰富多样的电视节目,不断提 升收视体验,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真正做到 “享受高质量电视服务、一个观众也不能少”。 由美国派拉蒙影片公司出品、改编自全球知名 游戏的好莱坞真人动画电影《刺猬索尼克》发布了 “索”向披靡版口碑特辑。特辑中,音速小子索尼克 以活力爆表、全速狂飙的酷炫姿态飞奔到地球各 地,蓝色身影席卷全球,收割好评无数。 “喜剧之王” 金·凯瑞饰演的反派“蛋头博士”怪力现身,独门颜 艺疯狂圈粉。 除了口碑喜人以外,本片的票房成绩同样亮 眼。电影早前在北美上映的时候,一举刷新游戏改 编类电影北美首周末票房、总票房纪录,截至日前 依然在2020年全球票房榜上高居第二位,堪称真 正的“索”向披靡。 影片将于 7 月 31 日强势登陆中国。 (新华网) 音速小子活力充沛全球酷跑。 资料图片 《刺猬索尼克》 曝口碑特辑 童年回忆强强对决

Upload: others

Post on 07-Aug-2020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昆曲:“百戏之祖”的“网红”基因zhuhaidaily.hizh.cn/resfile/2020-07-23/10/tqb2020072310.pdf2020/07/23  · 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昆曲:“百戏之祖”的“网红”基因我国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已全面建成

无线模拟电视将退出历史舞台

责任编辑:盛祥兰 美编:赵耀中 校对:刘刚艺 组版:李初斌

2020年7月23日 星期四10 综艺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剧团复工、曲目复演,昆曲家乡——姑苏城、上海滩的戏台又热闹起来。

昆曲艺术于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堪称我国的非遗之首。

最初昆曲清唱方式是主流,到明代中叶,久居江南的魏良辅总结南曲和北曲的优点,创造了“水磨腔”的歌唱体系,随后由昆山人梁辰鱼按此唱腔,结合范蠡与西施的传奇,写成“昆曲第一剧”《浣纱记》搬上舞台。至此,昆曲从雅士清唱逐步演变为形制完整的舞台戏剧(昆剧),随后又有汤显祖笔下著名的“临川四梦”——《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牡丹亭》。

到清代中叶昆曲又辐射影响全国多个剧种,推动戏曲不断改良革新。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发展的昆剧融歌、舞、剧、技于一炉,完整体现了我国古典戏曲的强大生命力。

戏曲编剧魏睿撰写昆剧新作《浣纱记传奇》时发现,穿越时空的昆曲,是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数百年后依然具有引人瞩目的“网红”基因。

比如“曲圣”魏良辅在改良唱腔时,经常自己试唱,梁辰鱼在创作时也身体力行。回望昆曲的形成,这些祖师爷好比是第一代昆剧小生。

“如果昆剧团没有好的小生,很难想象这个状态。”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耄耋之年的国家一级演员蔡正仁说:“昆曲不可能跳过小生这个行当。京剧也有小生,但主角为老生,配角为小生。而昆曲里,小生是主角。”

蔡正仁师承俞振飞和沈传芷等昆曲名家,他扮演《牡丹亭》的柳梦梅,扮演《长生殿》中的唐明皇,他还在昆剧《曲圣魏良辅》中扮演魏良辅,致敬行内祖师爷。近年来跟随蔡正仁学习小生行当的青年有所增加,目前张军、黎安、胡维露、张争耀等活跃在一线。

如今,昆曲工作者正主动适应快节奏的网络传播,“水磨腔”不再曲高和寡,而是知音渐多。单从《牡丹亭》的创作编排看,就见证了昆曲近年来的繁荣与创新。从北京到江苏,再到上海,再到海外,有厅堂版、传承版、精华版、园林版、青春版、中

日版等。疫情的发生,也进一步倒逼昆曲舞台与科学

技术衔接、融合。比如,江苏省昆剧院就通过“5G声声慢”活动,重新拉开昆曲的表演大幕。

昆剧的魅力在于一唱三叹。5G信号高速率、低时延的优势,可以减少画质在传输中的损失,增强视觉感受。在南京,原本只有137个座位的兰苑剧场,有一晚的直播,累计吸引2000余人次在线观看。网友纷纷留言“演员的表情不用靠想象了”

“太清晰了”。不满足于简单的5G直播,在5月的一场实景

演出《桃花扇》中,江苏省昆剧院将虚拟现实(VR)和昆曲相结合。受众可戴上3D眼镜,在打开相关手机客户端后,手指在屏幕上轻触、滑动,选择任意视角就可观看演出。

新技术与非遗的结合,不仅让昆曲焕发了新活力,同时也降低了昆曲赏析的准入门槛。观众花十几块钱的“票价”,即可坐在家中享受贵宾般的剧场体验。昆曲演出也因此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昆曲、欣赏昆曲。

新华社上海7月22日电昆曲《牡丹亭》剧照。

昆曲《桃花扇》剧照。

由欢娱影视出品制作、芒果TV联合出品独家播映,于正担任制片人,綦晓卉、国浩联合执导,李浩菲、赵弈钦、周大为、王一哲、黄馨瑶等新人演员主演的青春校园悬疑网剧《拾光的秘密》昨日正式上线芒果TV独家播出,每周三周四20时更新,会员抢先看6集。

少年间的青涩懵懂,青春里的美好与迷惘,在回忆的追溯过程中寻找真相,在真相的追寻过程中巡回遗失的温暖,这个夏天相信《拾光

的秘密》将会给大家带来不少对于青春的感怀。

《拾光的秘密》讲述了以林山河(周大为饰)、崔珍妍(黄馨瑶饰)为首的老同学,通过VR游戏让遭受心理创伤而失忆的夏拾(赵弈钦饰)重回高中,找回记忆和忘记的女孩叶桑榆(李浩菲饰),并通过VR游戏找回事情真相。这部剧把校园与悬疑、科技这两种硬核元素相结合,与单纯的青春片相比,《拾光的秘密》在题材上更加新颖、故事性更强。青春和科技融合,怀

旧和现代感碰撞,这样独特的创新制作将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相信在剧集中大家应该能找到答案。

这次官方曝光的最新预告围绕校园生活展开,画面恬淡色调清新,节奏轻松明快。《拾光的秘密》力求还原十年前真实的校园生活,从预告片中展现出来的角色造型、校园风景等方面都可见一斑,无处不在的小细节让人欣喜不已,彰显着制作团队浓浓的校园情怀。

(新华网)

校园悬疑网剧《拾光的秘密》开播跨越时空上演校园纯真生活

《拾光的秘密》剧照。

将于7月25日至28日举行的第二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项目创投(SIFFPROJECT),自2007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13届,见证71个项目进入制作,其中不乏在各大影展上摘金夺银的作品。

本届上影节正式公布29个入围项目名单,它们有的糅合了多种类型的主题、视觉风格与叙事模式,有的借用类型元素来进行作者表达,具有反思传统类型电影的意识,华语电影新人的锐气锋芒毕露。

现实题材受宠

本届电影创投项目共收到来自9个国家450个项目申报,其中有30个项目报名

“制作中项目”。目标预算1000万元及以下的项目占比达到了半数以上,中小成本项目往往专注于对现实主义题材的挖掘。

张新阳导演的《伤寒杂病论》刻画了四个底层人物在南京的交织与游荡,因伤痛相遇取暖,等待奇迹降临;陈明望导演的《死了一个贼》在四合院的空间中讽刺利益至上的人际关系;黄刚的《年岁》记录了社会变迁下的家庭形态,关注城市漂泊青年和乡镇空巢老人;《永安镇故事集》发生在南方,魏书钧讲述了处在人生四个阶段的四个故事……李晓鸣的《猎风人》从一个男孩的视角来处理偶像与自我的关系;资深编剧尹丽川带来的《在街头》主角热爱说唱乐,在追寻音乐梦的过程中,也在舞台上捍卫着自己和家人的尊严。

老友新朋重聚

今年电影项目创投收到的申报项目中,有七成是导演处女作,同时也有七成

的项目主创自编自导。但从入围名单来看,我们依旧看到了很多“老面孔”。金爵奖最佳女演员吕星辰和曾入围创投项目的《日光之下》导演梁鸣共同创作了新项目《甜蜜变奏曲》。曾获“亚洲新人奖”最佳编剧提名和“传媒大奖”最受传媒关注导演提名的张林子导演带来第二部科幻电影《封杀》。曾入选亚洲新人奖的潘志远今年带来了前作续集《金盆洗手》。王丽娜的《第一次的离别》入围了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周,项目《村庄·音乐》延续了她的民族性表达。

其实,电影项目创投不仅是优秀作品的孵化器,也是业界发现华语新人的重要平台。2018年创投入围项目《学区房72小时》2019年在华语新风单元展映后,导演陈晓鸣又携家庭喜剧《命运交易》再度

入围创投。2018年入围的《落地生》导演敬然在今年不仅入围了上影节亚洲新人奖,还带来了她的新项目《体育时期》,讲述两个女孩如何面对自己的“羞耻感”。

自2019年,电影项目创投全新推出独立子单元“合拍片项目”,进一步加深了国际间的文化合作。本届创投共收到来自9个国家的13个合拍片项目,最终有3个项目脱颖而出。董方辰导演的《冷夏》带来了新的剧情片项目,聚焦在法国漂泊的华人生活,展现他们的现实与梦境。《暴风雨与仲夏夜》是一部非传统意义上的传记片,跨越时空的三段式戏剧结构以轻松的基调展示文学巨擘故事。涂琳的《苏荔》则在外国小镇的空间中寻找性侵的凶手,同时试图修复往日的创伤。 (新华网)

“电影创投项目”入围名单有看头

孵化优秀作品 发现新人平台

北京的影院7月24日复工。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有序恢复开放营业。记者了解到,复工的片单也是相当丰富的,经典老片和中外新作可供观众观看。

北京的一家影院经理告诉记者,影院都是按照《北京市电影放映场所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指引》执行操作的,目前设备调试和消毒工作都已经做好,就等待24日开门迎客了。但需要提醒的是,观众观影还是要遵守安全措施,比如采取网络实名预约、入场前进行体温检测、观众全程佩戴口罩观影等。

复工的片单也在第一时间进入到排片表中,因为涉及到密钥问题,这份片单与全国影院的复工片单一致。几十部电影涌入观众的眼帘,新老影片位列其中,估计观众在选择时还会有点“幸福的烦恼”。

为了让北京的观众免于“选择性困难”,首都之星艺术影厅联盟在公众号上将片单分为经典老片和炸裂新片进行推介。

经典老片有《流浪地球》、《大话西游》系列、《疯狂动物城》、《超能陆战队》、《寻梦环游记》、《大鱼海棠》、《美人鱼》3D等,而最新作品则有《多力特的奇幻冒险》(7月24日)、《喋血战士》(7月24日)、《妙先生》(7月31日)、《刺猬索尼克》(7月31日)、《我在时间尽头等你》(8月25日)、《荞麦疯长》(8月25日)等。 (新华网)

北京影院复工片单

老片新作齐上阵

新华社北京7月22日电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2日通报,在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我国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已全面建成。到今年底,无线模拟电视将退出历史舞台,我国全面进入数字电视时代。这是广播电视领域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国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取得重大进展。

广电总局相关负责人指出,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并支持发展有线电视、直播卫星数字化入户覆盖,将地面数字电视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以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传输覆盖体系全面建成,我国已经成为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大国。

据悉,截至目前,全国有线电视和直播卫星用户分别达到2.1亿户和1.3亿户,5000余座发射台、上万部数字电视发射机覆盖广大城乡地区,通过多渠道传输覆盖系统,观众打开电视就能收看到数字电视节目。

该负责人说,广电总局将进一步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全力推动广播电视传输覆盖升级,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电视收看效果,通过有线、无线、直播卫星综合覆盖,使贫困地区群众收看到更加清晰的电视信号、更加丰富多样的电视节目,不断提升收视体验,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真正做到

“享受高质量电视服务、一个观众也不能少”。

由美国派拉蒙影片公司出品、改编自全球知名游戏的好莱坞真人动画电影《刺猬索尼克》发布了

“索”向披靡版口碑特辑。特辑中,音速小子索尼克以活力爆表、全速狂飙的酷炫姿态飞奔到地球各地,蓝色身影席卷全球,收割好评无数。“喜剧之王”金·凯瑞饰演的反派“蛋头博士”怪力现身,独门颜艺疯狂圈粉。

除了口碑喜人以外,本片的票房成绩同样亮眼。电影早前在北美上映的时候,一举刷新游戏改编类电影北美首周末票房、总票房纪录,截至日前依然在2020年全球票房榜上高居第二位,堪称真正的“索”向披靡。

影片将于7月31日强势登陆中国。(新华网)

音速小子活力充沛全球酷跑。 资料图片

《刺猬索尼克》曝口碑特辑童年回忆强强对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