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天地之间发现课堂 -...

1
教育民生 教改先声 南方 09 2018 3 23 春天不只是课本上的插图和 几段汉字,还有地面窜出的叶子 花,以及吹落肩头的羊蹄甲,这些 是在南山区赤湾学校的无边界大 课堂里,一年级学生们切身感受 到的春天。位于大、小南山公园 之间的山地,坐拥古炮台、天后 宫,在校园里就能将工厂、社区尽 收眼底的赤湾学校,以“无边界学 习”理念找到了令教师自主发展 的源头活水,同时让环境资源成 为学生汲取知识的流动学堂。校 长王小洪从“天地就是课堂,学习 就是天地”出发,将赤湾学校打造 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 学”的创新校园。 □ 本报记者 程玉珂 于天地之间发现课堂 —赤湾学校以无边界学习为师生成长赋能 图为赤湾学子在德育活动中体验传统文化 图为赤湾学子在德育活动中体验传统文化 寄德育于天地四大主题促进“学无边界”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 风放纸鸢”,3月15日,赤湾学校 的学生以手、心、眼、鼻,在山水 间学习了这首高鼎的《村居》。 师生与家长义工齐出动,以踏 春、画春、朗读课文、讲述春天的 故事为线索,串起书本内和生活 中的春天,让校园和华荫路上春 天的动人瞬间,定格成学生心中 美好的画面。学生们还向老师、 家长学习历史故事,了解赤湾从 古至今的重大历史事件。谈起 林则徐虎门销烟事件,学生们可 以形成评价,并以发散思维看待 生活中的事物。 以天地为课堂,让万物成为 学习对象,赤湾学校在引导学生 跳出固定的思维方式,以创新眼 光看待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将 被动学习转化成主动学习,形成 合作共同体。在接下来的一个 月里,“无边界学习课程整合大 课堂”将以月为单位,围绕“走进 春天”“清明寄语”“劳动快乐” “保护环境”“我爱祖国”等不同 主题开展活动,同时尽可能将科 学、历史、美术、语文等学科有机 融合,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 玩,并将学习成果应用于生活。 将朴素的行动贯彻3年,赤 湾学校践行的无边界学习理念 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生根,为学 校取得多个示范校荣誉。让学 生走出去,把学习资源请进课 堂,收获了家长的掌声和教师的 认可,2015 年赤湾学校成为“全 国优秀家长学校”,增加了王小 洪对家校建设的信心。近年来, 学校通过微信平台、qq等在线 互动工具,动员家长参与学生成 长的各个方面,将德育工作渗透 家庭。赤湾德育的家校合作,已 与传统文化、家校合作、教学常 规板块构成四大主题,共同促进 德育与学科建设形成良性互 动。2018 年,学校将从南山区 德育行动计划的六大行动出发, 丰富四大主题。 围绕校园的院墙,成为全校 同上一节美术课的画卷,不凡的 教育也成就了孩子们的思维变 化和管理水平提升。赤湾学校 学生干部还以二维码形成班级 管理档案,扫一扫就可以阅读班 长、体育委员等班委的日常工作 “指南”,充分调动了学生自我管 理的积极性。 人人可学且时时可学 无边界学习推动教学法转变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因受时 间、空间、地域、学科等限制,在 信息技术的冲击下必将改变。 值此契机,王小洪提出的无边界 学习,成为引导一个人走向未来 学习的创新理念,是实现人的思 想走向内在自觉的方式。 所谓“无边界学习”,是指利 用所有学习平台,给学习者提供 一个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 间、使用手边任何可以获取的机 会开展教学的学习环境。无边 界学习,重在“学习”而非“教育”, 体现了其注重行动和实操的培养 思路。该理念充分吸收了庄子的 “知无涯”与国外的学习空间研 究,旨在打通各种教学壁垒,使学 生的学习成为主客交融、纵横联 系的综合体。 赤湾学校鼓励师生开展多 样化、个性化教学方式。数学教 师余安娜为无边界学习注入了 “无边界交流模式”,她提出的小 组合作交流、自由选择交流和师 徒捆绑交流、前后桌交流四种方 法让分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有效 开展。除此之外,具有共性的习 题课、复习课也让不同科目的经 验汇总。余安娜的“章节总结笔 记”“好题本”和“纠错总结课”, 让无边界反思成为师生、生生和 教师之间相互促进的助推剂。 赤湾探索的课程无边界,就 是充分开发利用学校及周边社 区、街道、历史文化景点、企业等 内容,突破传统界限,构建形式多 样的教学课程。美术课上,学生 为自己的画作配上优美的语言, 在美妙音乐中朗诵或介绍,这是 语文、美术、音乐课的结合。 学校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 求,建立了适合赤湾特色的课程 体系。以国家课程校本转化、结 构学习课堂、社团活动、特色课 程的开发为核心,赤湾学校全面 深入地推进学校课程改革,有效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 个性潜能发展。 录播系统推动互联网教学 打破空间限制实现“教无边界” 在找到贯通古今中 外的理论依据后,赤湾 学校推出了教师培养计 划,通过校长下放权力, 带动教师主动发展,从 而推进无边界学习逐层 深化,抵达学生。学校 德育处副主任何宁,在 建构学习空间的过程 中,对学习和教学提出 了一系列新解释。在知 识观上,该学习方式强 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 知识的非绝对正确性。 虽然教育者可以通过语 言符号赋予知识一定个 体形式,但学习者在理 解时只能是个体学习者 基于经验而建构知识, 学习的过程因此变为学 习者根据自己的知识经 验,主动选择、加工和 处理外部信息的过程, 而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 过程,别人无法替代。 她指出,教师是意义建 构的帮助人、促进者, 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 灌输者。 根据无边界学习的 理论依据,赤湾学校分 别以非正式学习空间、 正式学习空间和虚拟学 习空间三种类型探究了 无边界学习的空间学习 策略。在传统课堂采用 “秧田式”学习空间布 局,在无边界学习课堂 采用多圆桌和圆桌式空 间布局,更主要是体现 灵活的布局,令学生小 组快速形成不同组合。 为了体现“无边天地是 课堂”的学习方针,学校 的无边界学习空间强调 去中心化和共建性,弱 化一间教室的正面主导 空间,在校园录播系统 支持下开展跨班、跨级 同步教学。 近年来,赤湾学校 打造了有信息化小组的 未来教室,和覆盖全校 的基于中考监控系统的 校园录播系统,依托于 信息化技术,实现“小组 交互式”合作学习,“ 一 师多班”“ 跨级跨班”的 同步教学。创客实验室 变成孩子们的头脑风 暴、原创设计乐园。通 过打破空间限制,赤湾 学校将“教无边界”贯彻 于教学,全市首创将视 频对话引入互联网教 学,让每间教室都可以 一键转播其它班级的课 堂,实现全年级同时评 讲一道题,同时在课堂 导入设计环节,允许其 它班级的学生向讲课教 师提问,形成多人互动 模式,带动课堂交流的 联动。 作为学校管理者,王 小洪鼓励学校教师自学 才艺,开展第二课堂。赤 湾学校自 2017 年成为南 山区垃圾分类示范校以 来,学校将“教无边界”赋 予德育领域的课题探 索。学生参观学校周边 的垃圾处理厂、制作手抄 报,在垃圾箱附近张贴垃 圾分类贴纸等,实现了 垃圾分类知识的处处可 学;深入工厂、社区开展 讲学和文化活动,让金 龙鱼生产车间成为学生 的“教室”;在天后宫、左 炮台,学生们席地而坐, 以大自然和历史建筑为 讲台听故事。有的学生 说,“我最感谢那些无私 奉 献 的 家 长 义 工、老 师”,有的学生了解历史 后,得到努力学习以报 效国家的启发,有的学 生感叹“这样的天地课 堂真有趣”。 图为学生在教室外画春 图为学生在教室外画春 图为王小洪校长主持 图为王小洪校长主持 绿色之行 绿色之行 文化之旅 文化之旅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

Upload: others

Post on 18-May-2020

3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于天地之间发现课堂 - szjy.sznews.comszjy.sznews.com/attachment/pdf/201803/23/8983a0e7... · 3月 2 3日 星期五 责任编辑 李媛莉 美术编辑 郭睿 黄修展 校事缤纷

教育民生 教改先声

南方

09

201 8

年3

月23

星期五

责任编辑李媛莉美术编辑郭睿黄修展

校事缤纷

春天不只是课本上的插图和

几段汉字,还有地面窜出的叶子

花,以及吹落肩头的羊蹄甲,这些

是在南山区赤湾学校的无边界大

课堂里,一年级学生们切身感受

到的春天。位于大、小南山公园

之间的山地,坐拥古炮台、天后

宫,在校园里就能将工厂、社区尽

收眼底的赤湾学校,以“无边界学

习”理念找到了令教师自主发展

的源头活水,同时让环境资源成

为学生汲取知识的流动学堂。校

长王小洪从“天地就是课堂,学习

就是天地”出发,将赤湾学校打造

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

学”的创新校园。

□本报记者程玉珂

于天地之间发现课堂——赤湾学校以无边界学习为师生成长赋能

图为赤湾学子在德育活动中体验传统文化图为赤湾学子在德育活动中体验传统文化

寄德育于天地 四大主题促进“学无边界”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

风放纸鸢”,3月15日,赤湾学校

的学生以手、心、眼、鼻,在山水

间学习了这首高鼎的《村居》。

师生与家长义工齐出动,以踏

春、画春、朗读课文、讲述春天的

故事为线索,串起书本内和生活

中的春天,让校园和华荫路上春

天的动人瞬间,定格成学生心中

美好的画面。学生们还向老师、

家长学习历史故事,了解赤湾从

古至今的重大历史事件。谈起

林则徐虎门销烟事件,学生们可

以形成评价,并以发散思维看待

生活中的事物。

以天地为课堂,让万物成为

学习对象,赤湾学校在引导学生

跳出固定的思维方式,以创新眼

光看待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将

被动学习转化成主动学习,形成

合作共同体。在接下来的一个

月里,“无边界学习课程整合大

课堂”将以月为单位,围绕“走进

春天”“清明寄语”“劳动快乐”

“保护环境”“我爱祖国”等不同

主题开展活动,同时尽可能将科

学、历史、美术、语文等学科有机

融合,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

玩,并将学习成果应用于生活。

将朴素的行动贯彻3年,赤

湾学校践行的无边界学习理念

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生根,为学

校取得多个示范校荣誉。让学

生走出去,把学习资源请进课

堂,收获了家长的掌声和教师的

认可,2015年赤湾学校成为“全

国优秀家长学校”,增加了王小

洪对家校建设的信心。近年来,

学校通过微信平台、qq等在线

互动工具,动员家长参与学生成

长的各个方面,将德育工作渗透

家庭。赤湾德育的家校合作,已

与传统文化、家校合作、教学常

规板块构成四大主题,共同促进

德育与学科建设形成良性互

动。2018年,学校将从南山区

德育行动计划的六大行动出发,

丰富四大主题。

围绕校园的院墙,成为全校

同上一节美术课的画卷,不凡的

教育也成就了孩子们的思维变

化和管理水平提升。赤湾学校

学生干部还以二维码形成班级

管理档案,扫一扫就可以阅读班

长、体育委员等班委的日常工作

“指南”,充分调动了学生自我管

理的积极性。

人人可学且时时可学 无边界学习推动教学法转变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因受时

间、空间、地域、学科等限制,在

信息技术的冲击下必将改变。

值此契机,王小洪提出的无边界

学习,成为引导一个人走向未来

学习的创新理念,是实现人的思

想走向内在自觉的方式。

所谓“无边界学习”,是指利

用所有学习平台,给学习者提供

一个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

间、使用手边任何可以获取的机

会开展教学的学习环境。无边

界学习,重在“学习”而非“教育”,

体现了其注重行动和实操的培养

思路。该理念充分吸收了庄子的

“知无涯”与国外的学习空间研

究,旨在打通各种教学壁垒,使学

生的学习成为主客交融、纵横联

系的综合体。

赤湾学校鼓励师生开展多

样化、个性化教学方式。数学教

师余安娜为无边界学习注入了

“无边界交流模式”,她提出的小

组合作交流、自由选择交流和师

徒捆绑交流、前后桌交流四种方

法让分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有效

开展。除此之外,具有共性的习

题课、复习课也让不同科目的经

验汇总。余安娜的“章节总结笔

记”“好题本”和“纠错总结课”,

让无边界反思成为师生、生生和

教师之间相互促进的助推剂。

赤湾探索的课程无边界,就

是充分开发利用学校及周边社

区、街道、历史文化景点、企业等

内容,突破传统界限,构建形式多

样的教学课程。美术课上,学生

为自己的画作配上优美的语言,

在美妙音乐中朗诵或介绍,这是

语文、美术、音乐课的结合。

学校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

求,建立了适合赤湾特色的课程

体系。以国家课程校本转化、结

构学习课堂、社团活动、特色课

程的开发为核心,赤湾学校全面

深入地推进学校课程改革,有效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

个性潜能发展。

录播系统推动互联网教学打破空间限制实现“教无边界”

在找到贯通古今中

外的理论依据后,赤湾

学校推出了教师培养计

划,通过校长下放权力,

带动教师主动发展,从

而推进无边界学习逐层

深化,抵达学生。学校

德育处副主任何宁,在

建构学习空间的过程

中,对学习和教学提出

了一系列新解释。在知

识观上,该学习方式强

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

知识的非绝对正确性。

虽然教育者可以通过语

言符号赋予知识一定个

体形式,但学习者在理

解时只能是个体学习者

基于经验而建构知识,

学习的过程因此变为学

习者根据自己的知识经

验,主动选择、加工和

处理外部信息的过程,

而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

过程,别人无法替代。

她指出,教师是意义建

构的帮助人、促进者,

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

灌输者。

根据无边界学习的

理论依据,赤湾学校分

别以非正式学习空间、

正式学习空间和虚拟学

习空间三种类型探究了

无边界学习的空间学习

策略。在传统课堂采用

“秧田式”学习空间布

局,在无边界学习课堂

采用多圆桌和圆桌式空

间布局,更主要是体现

灵活的布局,令学生小

组快速形成不同组合。

为了体现“无边天地是

课堂”的学习方针,学校

的无边界学习空间强调

去中心化和共建性,弱

化一间教室的正面主导

空间,在校园录播系统

支持下开展跨班、跨级

同步教学。

近年来,赤湾学校

打造了有信息化小组的

未来教室,和覆盖全校

的基于中考监控系统的

校园录播系统,依托于

信息化技术,实现“小组

交互式”合作学习,“一

师多班”“跨级跨班”的

同步教学。创客实验室

变成孩子们的头脑风

暴、原创设计乐园。通

过打破空间限制,赤湾

学校将“教无边界”贯彻

于教学,全市首创将视

频对话引入互联网教

学,让每间教室都可以

一键转播其它班级的课

堂,实现全年级同时评

讲一道题,同时在课堂

导入设计环节,允许其

它班级的学生向讲课教

师提问,形成多人互动

模式,带动课堂交流的

联动。

作为学校管理者,王

小洪鼓励学校教师自学

才艺,开展第二课堂。赤

湾学校自2017年成为南

山区垃圾分类示范校以

来,学校将“教无边界”赋

予德育领域的课题探

索。学生参观学校周边

的垃圾处理厂、制作手抄

报,在垃圾箱附近张贴垃

圾分类贴纸等,实现了

垃圾分类知识的处处可

学;深入工厂、社区开展

讲学和文化活动,让金

龙鱼生产车间成为学生

的“教室”;在天后宫、左

炮台,学生们席地而坐,

以大自然和历史建筑为

讲台听故事。有的学生

说,“我最感谢那些无私

奉献的家长义工、老

师”,有的学生了解历史

后,得到努力学习以报

效国家的启发,有的学

生感叹“这样的天地课

堂真有趣”。

图为学生在教室外画春图为学生在教室外画春图为王小洪校长主持图为王小洪校长主持““绿色之行绿色之行文化之旅文化之旅””主题活动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