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梁超业 美术编辑施伟杰 老船厂 变身 时尚尖端艺术场所 ·...

1
A13 文体 2018 年 5 月 22 日 星期二 责任编辑 梁超业 美术编辑 施伟杰 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文化动态 历史保护建筑焕发新生 1862 年,英商尼柯逊、包义德在 如今的浦东陆家嘴银城路日照路一 带,开设了祥生船厂,随后黄浦江沿 岸陆续修建了很多家船厂,并在后 来由英国人联合起来成立公司,这 就是后来上海人熟悉的“上海船厂” 的前身。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浦东的农 田,早已变成了如今闻名世界的流光 溢彩的都市风貌,祥生船厂曾经的建 筑,在以文物保护建筑的形象示人多 年之后,各方一直在谨慎探索它的使 用方向所有的保护建筑,必须要 有人气,才能让它所承载的历史,灵 动起来。 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船厂的所有 权属于中船集团,在文化创意产业被 上海提高到新高度之后,他们开始有 了做成文化产业聚集区的想法,随 后,他们与国内连锁剧院的“大佬”保 利剧院合作,打造以剧院为主的公共 文化空间。随后,经日本设计师隈研 吾注入接轨国际的更新升级理念,老 建筑得以改造性再利用,变身游走在 历史遗迹与未来艺术之间的“博物馆 式剧院”。 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业时代的混 凝土、钢铁等粗犷的元素,都在剧场 内得到了保留,因为车间高度足够, 所以观众席甚至打造了几层空间,悬 在半空中,非常现代。历史保护建 筑,焕然新生。 聚焦时尚先锋艺术区别传统剧院 上海作为文化大都市,剧院文化 发达。除了上海大剧院、东方艺术中 心、上海音乐厅、文化广场这些有名 的地标式剧院,如今也出现了众多中 小剧场,比如环人民广场的剧院群, 正在重装上阵,恢复历史功能,那这 类从老工业厂房改造的剧院,会有什 么区别于传统剧院的地方?1862时 尚艺术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 将立足于时尚先锋类艺术,主打前 沿、时尚、跨界、创意的主题,而不仅 仅是传统剧院看到的那些演出类 型。” 青年报记者发现,剧院今年将 推出5A演出季,其中含亚洲首演剧 目 3 台,中国大陆首演剧目 4 台,上 海首演剧目1台,上海本土委约原 创小剧14台,节目分为五大板块: Avant-garde 剧场新浪潮、All Ages 亲子合家欢、Ancient in Fashion 摩 登新古风、Asian Creative 华语新生 力、Audio/Video 视听嘉年华,涉及国 内外先锋话剧、肢体剧、现代舞、 live house音乐会、时尚戏曲等多种 形式,打破语言、地域、文化、年龄的 壁垒,覆盖国际经典与中国原创、精 英艺术与庶民美学、主流创作与边 缘文化,立意在物欲时代最繁华的 商业中心城区完成一次理想主义的 文艺突围。 像 幕 演 出《幻 茶 谜 经》所 属 的 Ancient in Fashion 摩 登 新 古 风 板 块,记者也发现剧目都是大胆跨界、 跨次元的,以当代手法演绎中国传统 文化,意在吸引年轻观众,其中包括 舞蹈行为艺术家赵梁的东方灵欲三 部曲《幻茶谜经》、《警幻绝》、《双下 山》,海上雅乐的《唐诗宋词音乐会》 与《动物乐园亲子民乐》, 苡乐队的 跨媒体剧场《古歌》等。 而像 Audio/Video 视听嘉年华板 块 ,更 将 打 破 传 统 剧 场 与 LIVE HOUSE、室内与户外的界限,在天幕可 开启的江景舞台上呈现图瓦国宝级 乐队恒哈图、亚塔以及传奇女歌手珊 蔻的音乐会,充分利用剧院就在黄浦 江边的天然优势。 此外,由于它就处于陆家嘴金融 城的核心区域,剧院还将不只做成封 闭式,会把戏剧魅力释放到滨江文化 带的公共空间,像今年 6 月 2 日,他们 将会首次委约上海本土创作人原创 14台形式各异的作品,融入人流高 度密集的滨江大道,呈现一场150分 钟不间断的循环接力演出,与工作闲 暇的白领、附近居民、外地游客等零 距离互动,使表演艺术真正成为温暖 民众、感动全城的艺术狂欢。 文创 50 条的又一案例 其实,1862 时尚艺术中心不只 是上海如今的个例。上海“文创50 条”提出,要“合理利用存量用地”,文 件表示,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合作利用 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 存量房产、土地兴办文化创意和设计 服务,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土 地用途和使用权人可暂不变更。 在这样的政策下,上海一大批有 名的老厂房,都在做这样的改造。像 原来走过110年峥嵘岁月的南市发 电厂,在南浦大桥附近,世博会之后, 它一举变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建 国中路的前上海汽车制动器厂,现在 变成八号桥文创园区,吸引了众多创 意类、艺术类及时尚类的企业入驻, 包括海内外知名建筑设计、服装设 计、影视制作、画廊、广告、公关、媒 体、顶级餐饮等公司,如设计金茂大 厦的 S.O.M、设计新上海国际大厦的 B + H、英 国 著 名 设 计 师 事 务 所 AL- SOP、法国F-emotion;淮海西路上的 原上钢十厂原轧钢厂厂房,被改造成 了红坊,成为国际文化时尚社区;虹 口曾经的远东第一屠宰场,成为了 1933 老场坊,经常有时尚秀、综艺在 这里完成。 此外,徐汇滨江、老码头等地方 也都在改造,当然,这些新改造的文 创园区,未来也面临着可能存在的 “同质化”竞争,如何找准自己的定 位,也将考验这些剧院新生力量的管 理能力。 老船厂 变身时尚尖端艺术场所 舞台上,舞蹈行为艺术家赵梁的东方灵欲三部曲之一《幻茶谜经》,将 传统和现代结合的美感,让观众如处梦境;舞台外,斑驳的老红砖,巨大的 混凝土梁,矗立在黄浦江边,在陆家嘴斑斓的夜色映照下,流转出别样的 青春色彩。这是1862年的上海祥生船厂遗留下来的老车间,如今它有个 新的名字,叫1862时尚艺术中心,近日,它正式宣布开幕,并发布了全年共45台逾80场的演出剧 目。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这也是上海“文创 50 条”提振文创产业的大背景下,又一个利用老厂房改造 成公共文化空间的成功案例。 青年报记者 陈宏 本报讯 记者 陈宏 “时代楷 模” 复旦大学著名生物学家钟 扬,正在以各种艺术形式出现在市民 面前,继前不久的话剧之后,由上海 和西藏两地联合制作的广播剧《钟 扬》也将诞生。青年报记者获悉,该 剧在前期调研、采访的基础上,正式 启动创作,明年4月有望与广大听众 见面。 钟扬教授生前一直在上海、西 藏、昆明等地工作,这次的广播剧,是 由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与 西藏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制作的。据 悉,主创团队从今年初开始,辗转多 地采访钟扬的同事、学生、朋友;了解 钟扬教授工作过的实验室、种质库、 科普基地等,并远赴藏北那曲野外观 测站、体验钟扬教授的高原工作环 境,采访行程达数千公里,尽可能地 去挖掘、感受、提炼和钟扬教授有关 的事物和细节。 采访中,复旦大学熟识钟扬教 授相识30多年的南蓬教授说,她能 深切感受到钟扬的内心深处有一种 “科学家的孤独”,有太多的科学梦 想和目标想去实现,但时间和条件 都太有限。昆明种质库的张体操博 士说,才华横溢的钟扬教授在《Sci- ence》、《Nature》发表多篇高端论文 之后,却在最好的年华放弃名利,花 大量精力去采集种子,去干最艰辛、 最基础的工作。创作团队不断思考 和提炼,试图进入钟扬教授的情感 世界和心灵深处,探寻他忘我献身 的动力、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尤其在 重病之后以惊人的工作效率挑战命 运,争夺时间,为生物科学和西藏教 育的未来紧张布局的家国情怀和人 类理想。 广播剧《钟扬》牢牢抓住钟扬教 授十六年援藏生涯的主线:初到西 藏,拥抱青藏高原独特的生态资源, 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又痛感为西藏 培养高端科技人才、教育人才比个人 开展生态学研究更为重要,将生命价 值观升华到一个更宏大的层次;重病 之后顽强地与命运争夺时间,全力以 赴将西藏大学的生态学科推上国际 一流的水准,同时开启各种面向未来 的生态科研项目,他的生命光辉因而 永恒地留在祖国大地上。 广播剧《钟扬》将把藏族民谣《藏 波罗花》谱曲再现,藏波罗花生长在 海拔 4500 米的砾石滩上,不畏高寒 贫瘠,花朵硕大艳丽。这首流传于西 藏高原的民谣,只有藏语词句,没有 音乐,最初由钟扬教授培养的首位藏 族博士扎西用英文写在自己的硕士 论文篇头,钟扬见到后十分喜爱,翻 译成汉语,重新填词。这首民谣原本 歌颂爱情,而钟扬教授用它赞美在极 端严酷环境中的顽强生命力以及对 大自然的回报奉献。 广播剧导演,东方广播中心东方 之声精品工作室首席制作人徐国春 介绍:钟扬教授就像他热爱的高原生 物一样具有丰富的生命多样性,既有 作为科学家刻苦钻研、责任担当的一 面,又有些像年轻人追捧的美剧《生 活大爆炸》里充满戏谑精神的天才科 学家,不愿被规则束缚、不走寻常人 生路。该剧的编剧杨展业认为,广播 剧《钟扬》力图深刻揭示和展现钟扬 教授“真实而有趣的灵魂”,让受众感 动、思考、奋进。 助力文创 50 条 上海文化新气象 沪藏两地电台合作 打造广播剧《钟扬》 上海祥生船厂改造成时尚中心。

Upload: others

Post on 10-Aug-2020

2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责任编辑梁超业 美术编辑施伟杰 老船厂 变身 时尚尖端艺术场所 · 2018年5月22日星期二 文体 A13 责任编辑梁超业 美术编辑施伟杰 联系我们

A13文体2018年5月22日星期二责任编辑梁超业 美术编辑施伟杰

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文化动态

历史保护建筑焕发新生1862年,英商尼柯逊、包义德在

如今的浦东陆家嘴银城路日照路一带,开设了祥生船厂,随后黄浦江沿岸陆续修建了很多家船厂,并在后来由英国人联合起来成立公司,这就是后来上海人熟悉的“上海船厂”的前身。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浦东的农田,早已变成了如今闻名世界的流光溢彩的都市风貌,祥生船厂曾经的建筑,在以文物保护建筑的形象示人多年之后,各方一直在谨慎探索它的使用方向——所有的保护建筑,必须要有人气,才能让它所承载的历史,灵动起来。

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船厂的所有权属于中船集团,在文化创意产业被上海提高到新高度之后,他们开始有了做成文化产业聚集区的想法,随后,他们与国内连锁剧院的“大佬”保利剧院合作,打造以剧院为主的公共文化空间。随后,经日本设计师隈研吾注入接轨国际的更新升级理念,老建筑得以改造性再利用,变身游走在历史遗迹与未来艺术之间的“博物馆式剧院”。

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业时代的混凝土、钢铁等粗犷的元素,都在剧场内得到了保留,因为车间高度足够,所以观众席甚至打造了几层空间,悬在半空中,非常现代。历史保护建筑,焕然新生。

聚焦时尚先锋艺术区别传统剧院上海作为文化大都市,剧院文化

发达。除了上海大剧院、东方艺术中心、上海音乐厅、文化广场这些有名的地标式剧院,如今也出现了众多中小剧场,比如环人民广场的剧院群,正在重装上阵,恢复历史功能,那这类从老工业厂房改造的剧院,会有什

么区别于传统剧院的地方?1862时尚艺术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将立足于时尚先锋类艺术,主打前沿、时尚、跨界、创意的主题,而不仅仅是传统剧院看到的那些演出类型。”

青年报记者发现,剧院今年将推出5A演出季,其中含亚洲首演剧目3台,中国大陆首演剧目4台,上海首演剧目 1 台,上海本土委约原创小剧14台,节目分为五大板块:Avant-garde 剧场新浪潮、All Ages亲子合家欢、Ancient in Fashion摩登新古风、Asian Creative华语新生力、Audio/Video视听嘉年华,涉及国内外先锋话剧、肢体剧、现代舞、live house音乐会、时尚戏曲等多种形式,打破语言、地域、文化、年龄的壁垒,覆盖国际经典与中国原创、精英艺术与庶民美学、主流创作与边缘文化,立意在物欲时代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城区完成一次理想主义的文艺突围。

像幕演出《幻茶谜经》所属的Ancient in Fashion 摩登新古风板块,记者也发现剧目都是大胆跨界、跨次元的,以当代手法演绎中国传统文化,意在吸引年轻观众,其中包括舞蹈行为艺术家赵梁的东方灵欲三部曲《幻茶谜经》、《警幻绝》、《双下山》,海上雅乐的《唐诗宋词音乐会》与《动物乐园亲子民乐》,芣苡乐队的跨媒体剧场《古歌》等。

而像Audio/Video视听嘉年华板块 ,更 将 打 破 传 统 剧 场 与 LIVEHOUSE、室内与户外的界限,在天幕可开启的江景舞台上呈现图瓦国宝级乐队恒哈图、亚塔以及传奇女歌手珊蔻的音乐会,充分利用剧院就在黄浦江边的天然优势。

此外,由于它就处于陆家嘴金融城的核心区域,剧院还将不只做成封闭式,会把戏剧魅力释放到滨江文化

带的公共空间,像今年6月2日,他们将会首次委约上海本土创作人原创14台形式各异的作品,融入人流高度密集的滨江大道,呈现一场150分钟不间断的循环接力演出,与工作闲暇的白领、附近居民、外地游客等零距离互动,使表演艺术真正成为温暖民众、感动全城的艺术狂欢。

文创50条的又一案例其实,1862时尚艺术中心不只

是上海如今的个例。上海“文创50条”提出,要“合理利用存量用地”,文件表示,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合作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房产、土地兴办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可暂不变更。

在这样的政策下,上海一大批有名的老厂房,都在做这样的改造。像原来走过110年峥嵘岁月的南市发电厂,在南浦大桥附近,世博会之后,它一举变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建国中路的前上海汽车制动器厂,现在变成八号桥文创园区,吸引了众多创意类、艺术类及时尚类的企业入驻,包括海内外知名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影视制作、画廊、广告、公关、媒体、顶级餐饮等公司,如设计金茂大厦的 S.O.M、设计新上海国际大厦的B+H、英国著名设计师事务所 AL-SOP、法国 F-emotion;淮海西路上的原上钢十厂原轧钢厂厂房,被改造成了红坊,成为国际文化时尚社区;虹口曾经的远东第一屠宰场,成为了1933老场坊,经常有时尚秀、综艺在这里完成。

此外,徐汇滨江、老码头等地方也都在改造,当然,这些新改造的文创园区,未来也面临着可能存在的

“同质化”竞争,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也将考验这些剧院新生力量的管理能力。

老船厂“变身”时尚尖端艺术场所舞台上,舞蹈行为艺术家赵梁的东方灵欲三部曲之一《幻茶谜经》,将

传统和现代结合的美感,让观众如处梦境;舞台外,斑驳的老红砖,巨大的混凝土梁,矗立在黄浦江边,在陆家嘴斑斓的夜色映照下,流转出别样的青春色彩。这是1862年的上海祥生船厂遗留下来的老车间,如今它有个

新的名字,叫1862时尚艺术中心,近日,它正式宣布开幕,并发布了全年共45台逾80场的演出剧目。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这也是上海“文创50条”提振文创产业的大背景下,又一个利用老厂房改造成公共文化空间的成功案例。 青年报记者 陈宏

本报讯 记者 陈宏“时代楷模”——复旦大学著名生物学家钟扬,正在以各种艺术形式出现在市民面前,继前不久的话剧之后,由上海和西藏两地联合制作的广播剧《钟扬》也将诞生。青年报记者获悉,该剧在前期调研、采访的基础上,正式启动创作,明年4月有望与广大听众见面。

钟扬教授生前一直在上海、西藏、昆明等地工作,这次的广播剧,是由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与西藏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制作的。据悉,主创团队从今年初开始,辗转多地采访钟扬的同事、学生、朋友;了解钟扬教授工作过的实验室、种质库、科普基地等,并远赴藏北那曲野外观测站、体验钟扬教授的高原工作环境,采访行程达数千公里,尽可能地去挖掘、感受、提炼和钟扬教授有关的事物和细节。

采访中,复旦大学熟识钟扬教授相识30多年的南蓬教授说,她能深切感受到钟扬的内心深处有一种

“科学家的孤独”,有太多的科学梦想和目标想去实现,但时间和条件都太有限。昆明种质库的张体操博士说,才华横溢的钟扬教授在《Sci-ence》、《Nature》发表多篇高端论文之后,却在最好的年华放弃名利,花大量精力去采集种子,去干最艰辛、最基础的工作。创作团队不断思考和提炼,试图进入钟扬教授的情感世界和心灵深处,探寻他忘我献身的动力、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尤其在重病之后以惊人的工作效率挑战命运,争夺时间,为生物科学和西藏教育的未来紧张布局的家国情怀和人类理想。

广播剧《钟扬》牢牢抓住钟扬教授十六年援藏生涯的主线:初到西藏,拥抱青藏高原独特的生态资源,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又痛感为西藏培养高端科技人才、教育人才比个人开展生态学研究更为重要,将生命价值观升华到一个更宏大的层次;重病之后顽强地与命运争夺时间,全力以赴将西藏大学的生态学科推上国际一流的水准,同时开启各种面向未来的生态科研项目,他的生命光辉因而永恒地留在祖国大地上。

广播剧《钟扬》将把藏族民谣《藏波罗花》谱曲再现,藏波罗花生长在海拔4500米的砾石滩上,不畏高寒贫瘠,花朵硕大艳丽。这首流传于西藏高原的民谣,只有藏语词句,没有音乐,最初由钟扬教授培养的首位藏族博士扎西用英文写在自己的硕士论文篇头,钟扬见到后十分喜爱,翻译成汉语,重新填词。这首民谣原本歌颂爱情,而钟扬教授用它赞美在极端严酷环境中的顽强生命力以及对大自然的回报奉献。

广播剧导演,东方广播中心东方之声精品工作室首席制作人徐国春介绍:钟扬教授就像他热爱的高原生物一样具有丰富的生命多样性,既有作为科学家刻苦钻研、责任担当的一面,又有些像年轻人追捧的美剧《生活大爆炸》里充满戏谑精神的天才科学家,不愿被规则束缚、不走寻常人生路。该剧的编剧杨展业认为,广播剧《钟扬》力图深刻揭示和展现钟扬教授“真实而有趣的灵魂”,让受众感动、思考、奋进。

助力文创50条

上海文化新气象沪藏两地电台合作打造广播剧《钟扬》

上海祥生船厂改造成时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