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藝術與愛情 - cge.pu.edu.t...

17
歌劇藝術與愛情 修習學群別:文學與美感經驗 授課教師: 阮文池 100 學年度第二學期 系級:食品三 姓名:李維芳 學號:498220973

Upload: others

Post on 12-Oct-2019

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歌劇藝術與愛情

修習學群別:文學與美感經驗

授課教師: 阮文池

100學年度第二學期

系級:食品三

姓名:李維芳

學號:498220973

2

目錄

第一單元:何謂通識課程………p3

第二單元:何謂藝術…………………p5

第三單元:西方音樂史簡介…p7

第四單元:歌劇簡介…………………p9

第五單元:費加洛婚禮……………p11

第六單元:波西米亞人……………p13

第七單元:卡門……………………………p15

第八單元:總討論………………………p17

3

單元一 何謂通識課程

筆記整理:

若人沒有目的→恐慌、人生沒有意義

學校→尋找目地的地方

學校課程可分為: 1.一般課程目的:職業性

2.通識課程目的:全人陶成(塑造好人、能愛人的人)

台灣的小學、中學所教的課程皆是屬於通識課程

學科學:使我們成為腦筋(邏輯思考)清楚的人,也就是理性(客觀)的人

學文學、藝術課程:使我們成為感性的人

大學與科技大學最大的不同在於: 1.普通大學是以通識課程為核心課程

2.科技大學是以職業課程為核心課程

美國的大學認為通識課程是公民教育的最後一環

資料查詢:

位於美國加州大學的伯克利分校中,出現《星海爭霸》即時戰略遊戲的大學選修

課程。許多玩家對此感到相當好奇,這門課就竟會帶來怎樣的實際教育意義?

該課程發起人是名大二的學生,他表示《星海爭霸》這樣的即時戰略遊戲,透過

實際的遊玩,可以運用到微積分、方程式等數學知識,除了精密的計算出作戰時

的單位調配、資源的調度之外,更可以加強學生在判斷時的決策能力。

此課程開放報名時,便湧進大量有興趣的學生爭相報名。為了篩選純粹只是來遊

玩的學生,報名的學生需提供自己的個人相關資料,而且建議是具備相當的數學

能力。數學能力的要求不單只是計算單位調配、資源的調度,更要精準的計算出

最佳的建築、產兵時機。

這門課挑選 62名學生參加,實際上課過程及演練的遊戲過程,都將會錄影上傳

至 YouTube網站供人瀏覽。這門課程現今已被承認,而且完成該課程的學生也能

獲得學分。而這種另類的教學課程題材,現今陸續的在世界各地逐漸增多中。

資料來源: http://www.wretch.cc/blog/simoneyesky/27018451

4

心得報告:

我想我如果在選課時,沒有選這一門課可能永遠不會了解修通識課程是要做甚麼?

也無法理解為什麼上小學、國中每天都被狂塞資訊進到腦袋,最痛恨的尤其是數

學。在還沒了解到真正的意義時,我也跟其他同學一樣總是以為,修通識課程主

要是因為可以更廣泛的學習知識、培養廣泛的興趣,也認為或許出社會以後會對

我的專業有輔助的功能,但這些其實都是次要的目的,就像老師說的修一門課如

果目的不清楚意志就會不堅定,那學那麼多有甚麼用?為什麼還要學?為什麼不專

精呢?

在聽完老師上的課後,終於了解到修這些通識課,主要的目的是讓我們變成能愛

人的人,在當下我被答案震撼到了,原來以前受過的教育是要讓我們成為好人、

具有理性及感性、能愛人的人,想到教育背後的偉大原因就讓人覺得心裡很溫暖,

讓人有努力讀書的動力;但這些教育背後的原因卻在我讀到大三時才了解到,不

過若是在小學的時候跟我說這些教育的意義,我想我應該也無法理解,這意義或

許小學、中學老師也不知道!

美國的大學一直都很重視通識教育,開了很多有趣不乏味的通識課,讓學生自由

的發展學習想學的課程,不需要在令人乏味的理論下,被塑造成好人,感覺在美

國讀書的學生,好像一直都可以很自由的念自己想讀的、有興趣的、生活化的書,

而台灣雖然近年來也慢慢的重視通識教育,但我覺得學生不了解意義,反而沒有

辦法真正執行,總覺得有些感慨為什麼要把課程的目的用的文謅謅讓人無法理解,

導致到現在同學、學弟妹甚至網路上知識+對於通識課是什麼、有什麼用,卻還

是一致的認為是營養學分修好過的課就好、廣泛的接觸各種領域的知識,我想修

通識的意義或許有緣人才會了解。

對於學科學可以讓人變成理性客觀的人,我想人並沒有學會百分之百的理性,總

是在緊要關頭失去理性,舉例來說:在隔天是期中考的晚上,有些人卻因讀不下

書而上網玩遊戲,若人是完全理性的,那應該就會拼命的讀書吧;也不會只看人

的外表就判斷一個人的好壞,說別人的閒言閒語;也不會有一些毫無證據的八卦

出現。所以我們要藉由瞭解到人並非完全的理性,而學習在重要的時間點保持原

有的理性,進而完美的處理重要的事。

人若沒有目的的活著直到老,如果回想起過往的一生應該沒有意義可言,所以有

目標的活著很重要或許在學校中可追尋目的,要多嘗試較不一樣的事情,但若接

觸的東西不夠多、不夠廣,對於往後出社會要做甚麼事反而會感到害怕,對於現

今只向錢看齊的社會,好像就是要做會賺錢的職業,人生才是成功、有意義的;

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能做自己喜歡的職業比較重要。

5

單元二 何謂藝術

筆記整理:

當好人是通往幸福唯一的道路,但這世上好人不多,因為當好人會吃虧,若當好

人的理由堅定並堅持,則會通往最終目的:感到幸福,所謂的幸福並不代表會一

直持續快樂,而是受盡酸甜苦辣;壞人的內心不會感到幸福。

歌劇、音樂為藝術的一種,藝術作品是以人為中心有情感、內涵的作品(表現人

的經驗、主觀),成為藝術作品的條件:真、善、美(善、美為一體)、愛。

甚麼是好的藝術作品:欣賞者發自內心感同身受瞭解作者的思緒情感;好的藝術

作品具備美的條件?這答案是肯定的,因為美的定義是:有恰當好處的自信、恰當

好處的謙卑、有感情、有思想(智慧、內涵)、真實(不欺騙)、善。

人要真實(誠實),作品也要真實

要看、了解藝術作品,是要經過訓練的,因為不是只看表面的東西主要是藝術作

品的內涵。藝術即是生活,生活及是藝術

善惡是絕對性的事。

絕對主義:包含相對性質(人與人之間大部分相同只有一些不同,例如:每個人都

希望能被愛),並認為有些是不變的道理。

相對主義:所有的事都是相對的,事情會著時間改變

但這世上的事情如果像相對主義說的是非不一定,那這個世界將會一團亂。

自私:為自己的利益著想

自我中心:以自己的角度思考一件事,沒有涉及利益關係。

性愛:為愛情的核心,愛情是獨佔性、不可分享性的

資料查詢:

藝術(Art)迄今依舊沒有公認的定義,目前廣義的藝術乃是由具有智能思考能

力的動物,透過各種形式及工具以表達其情感與意識,因而產生的結果。藝術不

只存在於人類社會中,也存在於其他相對高等的動物。藝術是人類精神的昇華,

也是生命內涵的養分。

藝術(art)一詞源自於拉丁語:ars,意為「技巧」,現在雖保有原意,卻也衍

生出更廣義的含意,幾乎包括所有的創造性學問。目前所謂八大藝術包括文學、

繪畫、音樂、舞蹈、雕塑、建築、戲劇與電影。

藝術的表現手法:

理想化(凸顯人物、自然形態或景象的最佳特色,並除去其瑕疵或改換特色,以

符合外界認可的完美標準)、引喻、幽默、意象(使用鮮活且生動的圖像式語詞來

描述物件或想法)、敘事性(敘說故事的技巧)、諧擬、擬人法、諷刺、風格化、

寓言、文學(包括類比、讀畫詩、反語、隱喻、轉喻、提喻等表現手法)。

資料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zh-tw/%E8%97%9D%E8%A1%93

6

心得報告:

現在了解上藝術課程的目的,原來是要讓我們懂得看並了解藝術作品的內涵,而

不是看外表;以前常因為某個名人推薦必看的展覽,而去看展時,心裡總是滿心

的期待看完展會很有收穫,看展當下總是很認真的看每一幅畫的介紹解說,細心

的觀看並讚嘆畫家的畫功,但其時總是無法理解藏在畫中的寓意,也沒有被一幅

畫感動過,我真的很難理解有些人可以看到一幅畫然後就痛哭流涕,然而這樣想

法的我久而久之看展時心裡想只要畫的風格很奇特、看不懂的,都是一副好作品;

而在上完何謂藝術的課後,以前的想法理所當然是錯的,看不懂是應該的因為我

還沒有學如何看懂藝術作品。

藝術作品是作者傳達真實思想、生活經驗、對一件事有很多角度想法,呈現在藝

術作品上,若欣賞者有想同的想法並然會被感動到,因為藝術作品是以人為中心

有情感的作品,在上課時有位同學提到,當他看到一幅梵谷原畫時很感動,但以

前看仿製品時卻沒有這種感覺,這可以證明梵谷在畫那幅圖時,把自己最真實的

感情完全融入畫中,即使過了一世紀觀賞者也能清楚的感受到他當時的情感、想

法,希望未來有一天我也能被一幅畫感動,不過不知道這樣的想法好不好,因為

會被畫感動的人通常都會有很多愉快或是不愉快的經驗。

美或不美這些詞,總是被電視中的演藝人員、主播太過主觀的評論,導致現今對

美女的定義都是超白的皮膚、大眼睛、長頭髮、身材高挑,對於接收這種訊息想

法長期下來,我們對於美女的定義不跟這樣不成文的法律走好像很難,在我看完

一些書對於這件事的批判後,我也跟著覺得很反感,我想要找到從另一種角度來

看待「美」這個詞,那就是看內在但又覺得有些籠統,就在我上完這節課後瞭解

到,其實有些事情不用那複雜,美的定義就如同老師說的,美就是:恰當好處得

謙卑、有自信、有感情、有思想,我很贊成這樣的定義,因為如果照著這個定義

來看待人,這世上應該就沒有不美的人了。

如果零到十二歲是自我中心的時期,那為什麼在十二歲之後的每個年齡層中都有

自我中心的人,是真的沒有替別人想,還是其實是個自私的人,這點很難說因為

人總是會隱藏最真實的自己,要表現出最真實的自己我認為很難,因為要先完全

的認同、接納自己。

我想絕對主義是我們生活中運行的道理,因為總不能無緣無故的轉身打人,老師

一提到這個例子,馬上讓我聯想到高中時,我和朋友原本在玩互打對方的肚子,

結果沒想到她的最大力、最後一擊,竟陰錯陽差的落在學姊的肚子上,套用絕對

主義的觀念就可以證明學姊生氣的原因,因為這世上就是絕對主義。

生活中若有一些小插曲,或許不盡然是壞事,反而能更快的理解真理;很高興自

己有些原本看待事情的想法,逐漸的改變成在這社會上真正睜開眼清醒的人。

7

單元三 西方音樂史簡介

筆記整理:

要在頭腦清楚情況下,才能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是誰。

文化:

1.西方文化:一夫一妻制、認為愛情最重要(獨佔性)、認為孩子長大後要與

父母親切割並自我獨立、人人平等(講道理);以基督教文明為核心,認為人是有

罪的。

2.中國文化:孝順、五倫、利用階級維持社會秩序(倫理)。

現代的人幾乎皆是西方文化思想的人、環境,所以為有瞭解西方文化,才會了解

自己。

資料查詢:

現代樂派: 進入廿世紀以後,西洋音樂史又經歷了一次重大的革命,人們開始覺

得自巴洛克時期以來作曲家所使用的大、小調音階調性系統,以及傳統的和聲應

用,已不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於是便開始尋求新的和聲理論,並且發展出諸如

無調性、多調性等等的音樂。

廿世紀這一波音樂史的新風潮,應該可以從法國作曲家德布西創造出印象主義音

樂開始算起。德布西天生就其有反叛性,他的音樂在和弦的使用上相當大膽,完

全不受傳統和聲理論的規範,他並且喜歡應用六全音音階來作曲,可說是一位特

立獨行的作曲家。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奧國作曲家苟白克發表了十二音列系統的新理論,並

依據這個理論創造出十二音列的無調性音樂,至此傳統的調性觀念和大、小調音

階體系終於完全被打破了。苟白克之後,各式各樣的新音樂理論相繼被人提出與

8

採用,諸如噪音主義、具象音樂、電子音樂、機遇音樂以及微分音音樂等等各種

實驗性色彩濃厚的音樂。一般來講,這些新音樂都非常的不和諧,完全否定了音

樂必須優美悅耳的傳統觀念。因此許多愛樂者認為廿世紀的音樂都是槽雜、難聽,

而將之列為「拒絕往來戶」。

資料來源: http://residence.educities.edu.tw/joanna121/p4.html

心得報告:

我認為要瞭解自己,不僅要瞭解西方文化,更要瞭解中國文化,因為在現今台灣

的社會中,似乎都是在中西摻雜的文化下生活;瞭解西方文化是為了釐清原來生

活中的某些現象是來自西方文化,像是隨處可見的鋼筋混泥土的建築物、穿著的

服飾、電子產品、以及現今民主自由的台灣,這些都要感謝西方文化帶來的影響,

使我們可以過得更舒適、活在更人性化的世界;但是我覺得我們並沒有把西方文

化學習得很透徹,像是西方最重視的愛情、子女獨立、人人平等,原本我也以為

這世界上,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情感是對家人的感情,但聽完老師講解關於愛情的

定義後,我才體悟到或許愛情因為是偶然、不穩定、具有獨佔性,才是最重要的,

其它對於家人的情感都是次要的;我認為要改變台灣現今對於孩子長大後要與父

母親切割、讓孩子獨立的這種觀念實在是很難,像我家就可以是一個例子,之前

我媽曾經跟我說過,她很希望我們小孩長大以後都還可以跟他們夫妻倆一起住,

那時我的內心備感壓力,但那時又覺得自己這種想法很不孝內心一直很矛盾,現

在我知道父母親對子女的愛勝過自己的父母,所以我媽才會說出這樣的話,但是

每個人都是一個自由獨立的個體,不應該強硬的綁在一起;所以要瞭解中國文化,

才可以改掉腦袋中隱藏的壞習慣,在現代社會生活不需要在遵從中國兩千多年的

封建社會所訂定出的文化,像是順從長輩、維持階級的關係、一夫多妻;要你順

從長輩的話,有時候真的很讓人不服氣,現在應該是人人平等講道理的時代,這

個想法不僅年輕人要學、我們的長輩更是要學,不然就會陷入封建社會中。

巴洛克、古典時期音樂,真的讓人很舒服、是可以幫助睡眠的音樂,但是若我們

在欣賞音樂的同時,體悟到其實作曲家內心是痛苦的,去做出這麼美的音樂,這

真的有點令人感傷,因為生活的時代不同,所以只能壓抑自己的內心澎湃的想法,

所以因壓抑了那麼久,才使浪漫時期的音樂產生,這個時代的作曲家表現出真實

內心的感受,擁有很誇大的情感,這種強弱分明的音樂當然是不適合入睡的,不

過卻能感受到作曲家的情感;而現今我們生活的自由社會,我覺得只是表面上的

自由,其實很多人包括我其實都像是活在古典時期,不能、不敢表現出自己的想

法、看人的臉色說話,因為總是會被人評價被貶低,真的要好好的瞭解自己,不

要被中國文化的壞習慣綁住了,或許崇洋媚外的想法,不再是不好的因為西方文

化的思想確實是比較好,生活在同個地球的人類,不應該在搞分裂而是要學習好

的事情、好的想法,讓自己生活得更舒適、想法更加寬廣。

9

單元四 歌劇簡介

筆記整理:

現今的台灣陷入意識型態中。

西方文化認為:在世上所有的情感中,愛情最重要,愛情為偶然、有不穩定性、

獨佔性,以性愛為核心。

中國文化:沒有愛情文化,女性無價值

第一部歌劇:1600年產生

較精彩的歌劇:19世紀時期的歌劇

歌劇中有:獨唱、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合唱、管弦樂團

歌劇: 1.歌唱性:Aria → 詠嘆調(美聲唱法)

2.朗誦調:Recitative

3.男性:真聲

4.女性:假聲

資料查詢:

聲音分類: 歌手所扮演的角色依照他們各自不同的音域(tessitura)、敏捷度、

力量和音色(timbre)來分類。男性歌手由音域低至高分為:男低音、男中低音、

男中音、男高音、假聲男高音(sopranist/countertenor)。

女性歌手由音域低至高分為:女低音、次女高音以及女高音。女高音也可細分為

花腔女高音和抒情女高音等不同種類。

基本上男聲的音域皆低於所有女聲,但某些假聲男高音能唱到女低音的音域。而

假聲男高音唱多見於古代譜寫的由閹伶所唱的角色。

在以音域分類後,往往還會加上一些關於唱腔的形容詞,如抒情女高音、戲劇女

高音、莊嚴女高音(soprano spinto)、花腔女高音(soprano coloratura)、輕

俏女高音(Soprano soubrette)。這類術語,雖然不能全面形容一把聲音,但往

往能把不同的聲音歸類,放入不同的角色當中去。某些歌手的聲音會突然發生劇

烈的變化,或者在而立之年甚至人到中年,聲音才達致成熟的輝煌狀態。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10

心得報告:

這次的課程也有再次的說到有關愛情是偶然的、不穩定的、具獨佔性,可見老師

對於這一點很重視,而我也是這麼認為,對於這個觀點讓我想到上個學期,我曾

經因為好奇而跟朋友借日本的女性服裝雜誌來看,沒想到裡頭有一頁的內容讓我

至今還印象深刻,其內容是在訪問幾二十位男、女年輕學子,訪問他們自從交往

以來劈腿的次數、同時腳踏幾條船、劈腿的理由,其理由大至都是為了尋求刺激

感並且佩服自己的能力,我不僅懷疑這世界到底怎麼了?

這一頁的內容豈不是會影響到,很多還懵懵懂懂為了追趕流行愛美的女學生,還

有可能會因為追尋刺激感而模仿,我感嘆這現在的世界充滿著亂象,但是卻被崇

拜偶像化、合理化。

我覺得台灣的一些觀念並沒有真正的自由,就像是男女平等這個議題,至今好像

還是假象的平等,還是有一些潛在、深根柢固的觀念,而在中國文化中是沒有愛

情文化的,這一點以前的我沒有想過,但是知道在中國文化中女性是無價值的,

現在明白其實這兩點是同樣的大觀點,還記得老師舉了一個很有趣的觀念,在台

灣結婚是女方的父親最重要,而在美國結婚是新娘最重要,所以事實上台灣人還

是暗藏著女性無價值的關念,若要改變這個觀念,除非我們全面吸收、透徹的理

解西方良好的文化。

剛開始聽歌劇中的曲目時,我很疑惑為什麼歌劇中要使用美聲唱法,之後才了解

原來她們唱歌時並沒有使用麥克風,也可以將歌聲傳片整個歌劇院,這就是使用

美聲唱法厲害的地方,與現代的流行音樂做比較,兩者的功力差距有點大!不過

也不能這樣就片面的認為,流行音樂不好,畢竟兩者是不同時代產生的音樂,每

個時代都應有自己的特色。

在這堂課中聽了很多首歌劇中的經典曲,其中我覺得最特別又印象深刻的是:歌

劇中的詠嘆調,沒有刻意再取一個歌名,而是直接用歌曲的第一句歌詞,做為歌

名,所以有些的歌曲名稱會那麼長也沒有甚麼好懷疑的。

在聽過幾首詠嘆調、並且把每部歌劇經過比較後,有比較深刻的體悟到到古典時

期與浪漫時期音樂的差異性,古典時期的音樂、歌劇(例如:費加洛婚禮)充滿了

歡樂感、以及快樂又圓滿的結局,真不愧是要專門設計給貴族們聽的音樂;而浪

漫時期的歌劇,像是蝴蝶夫人、卡門、波西米亞人,這幾部所聽到的詠嘆調,其

所演唱的主角好像都是用很強烈、誇張的情感邊哭邊唱,唱出讓觀眾也替主角感

到心酸、感同身受的情緒,由此可以讓人體認到那個時期,平民真實的內心是很

痛苦的;我認為會有如此誇大的情感,是因為作曲家把十八世紀被壓抑的情感,

融和了十九世紀的人民崇尚自由、平等、真實的意識,才會產生這樣的音樂。

11

單元五 費加洛婚禮

筆記整理:

費加洛婚禮為莫札特在 18世紀(古典時期)完成的歌劇。

費加洛婚禮:在啟蒙運動的高峰期上檔,進而影響 1786年啟蒙運動末期、1789

年法國大革命。

主要人物: Figaro(男中音)、Susanna(女高音)、伯爵 Count Almaviva、伯爵夫

人 Countess Almaviva、童僕 Cherubino

次要人物: 醫生的女管家 Marcellina、醫生 Bartolo、音樂老師 Basilio、蘇姍

娜的表妹 Barbarina

資料查詢:

《費加洛的婚禮》(Le Nozze di Figaro)是莫扎特最傑出的三部歌劇中的一部喜

歌劇,完成於1786年,義大利語腳本由洛倫佐·達·彭特(Lorenzo da Ponte)

根據法國戲劇家博馬舍(Beaumarchais)的同名喜劇改編而成。

博馬舍的《費加洛的婚禮》是他在十八世紀七十年代創作了總稱為「費加洛三部

曲」中的第二部,於 1784年 4月 27日在巴黎法蘭西劇院首演,其時法國正處於

大革命的前夕,這部喜劇對揭露和諷刺封建貴族起了很大的作用。雖然這部喜劇

在整個歐洲都獲得好評,但奧地利皇帝約瑟夫二世卻禁止在維也納上演這一劇目。

《費加洛的婚禮》的序曲部分短小精緻,可算是名曲之一。莫扎特採用了交響樂

的手法,歌劇中的音樂主題雖然沒有出現,但是總的風格保持一致,都是以奏鳴

曲式寫就的。由管弦樂帶出的兩個主題一快一緩,很好的交待了全劇幽默、機智、

快活的基調。也因其完整,充滿活力而且效果顯著,頗能調動氣氛,這段序曲常

常脫離歌劇而單獨演奏。1786年 5月 1日,《費加洛的婚禮》於維也納奧地利國

家劇院首演,由莫扎特本人親自擔任指揮。由於此劇題材敏感,上演期間國內的

貴族大為憤慨,皇帝個人雖然很欣賞這部作品,但迫於壓力,曾多次要求莫扎特

刪改內容。德語版本於 1790年在柏林上演。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12

心得報告:

上一單元的歌劇欣賞,觀看的歌劇裡的主角,所飾演的角色與主角本人的年齡差

了兩三倍,我真的有點難接受,不過老師經過後來的解釋,才恍然大悟原來歌劇

重視的是音色及唱歌技巧,外表只是其次,沒有想到我竟然又用以貌取人的態度,

來看待這個主角,若想要讓世界更美好,我一定要盡我所能的改掉這種不好的習

慣,要欣賞每一個人的內在美。

我很欣賞莫札特豐富的音樂理念、才華、心中渴望自由的想法,以及將敢自我的

想法反應到音樂上;這也是為什麼費加洛婚禮此劇完成至今兩百多年歷久不衰。

費加洛婚禮,這齣對貴族極盡嘲諷的喜歌劇,很明顯的可以感受到,劇情背後所

訴說的正是貴族的腐敗、無能、自以為是的態度,莫札特透過音樂手法公開諷刺

了統治階級,這種民主的思想第一次在歌劇中有了具體的展現。

對費加洛婚禮的第一幕印象最深的是「初夜權」這一個詞,第一次知道原來以前

國外的女僕人、平民,在新婚當天竟然要與貴族共度一夜,這一件是真的很難想

像(這世界難以想像的事真的太多了),會什麼這種事貴族竟然也可以做出來,由

此可理解當時的平民百姓倍受欺負,卻有苦說不出,這也難怪莫札特會想要諷刺

封建貴族。

第三幕是最讓我吃驚的的一幕,因為原本是費加洛的敵人:Bartolo、Marcellina,

最後竟然是費加洛的父母親,由此可知有些隱藏在背後看不到的事實,是很驚為

天人的,我想或許有時適時的坦白出自己的內在、自己的私事,就像費加洛將自

己的衣袖捲起,露出手腕上的胎記,或許反而可以得到解答,劃開與對方之間的

誤會。

第二幕和第四幕有出現類似的片段,就是伯爵請求伯爵夫人原諒,看到這我真的

很受不了,伯爵自己就可以與第三者相處,但是卻不允許伯爵夫人有類似的情形,

由此可以瞭解人性的自私自利,還有那個時代的男女不平等,反應出女人就是甚

麼事都不能做的人;而最後伯爵夫人真的很仁慈原諒了伯爵,因為她覺得只有愛

才能終結一切的愚昧和憂愁;這也呼應著在世界上的每個角落中,若都擁有愛,

那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糾紛、戰爭、失去愛人進而產生的憂愁。

伯爵夫人所認為的愛,即是生活的核心,我們既然身為人,就要懂得愛人、也要

懂得被人愛,而不是每天追求物質上的慾望,為了物質而爭吵,這些都沒有必要,

反而只會增加自己的煩惱。

這整齣歌劇看完,一整個心情好,也是因為結局是歡樂的,不過歌劇裡的重唱,

真的都很好聽、很動人,對我來說也很特別,因為以前沒有感受過音樂此起彼落,

數人重唱音樂繚繞的感覺;這齣歌劇若是在十九世紀時被創作出來,我想沒意外

的話應該是悲劇收尾。

13

單元六 波希米亞人

筆記整理:

波希米亞人為 Giacomo Puccini在 19世紀(法國大革命後)的作品,使用浪漫時

期的音樂

人物: 繡花女 Mimi(女高音)、詩人 Rodolfo(男高音)、畫家 Marcello(男中音)、

Musetta(次女高音)、音樂家 Schaunard(男中音)、哲學家 Colline(男低音)、房

東 Benoit。

十九世紀西歐較自由,是可以說實話(接近真實人生)的環境,此部歌劇呼應佛教

的觀點:人的本質是苦的!

覺得愛情還是麵包重要? 愛情代表情感、麵包代表物質(外貌、金錢)

人活著若去除愛情或是只選擇物質,則跟其他動物所做的選擇沒有差別。

愛又可分為:

1. 雖然愛:雖然你沒有錢、沒有外貌,但還是愛你→現代社會缺少

2. 因為愛:因為物質、有條件的愛

文化大革命:打破許多中國壞傳統,但是方式太激烈(全面西化去除壞傳統)

資料查詢:

『波西米亞人』(La Boheme)是普契尼於 1893~1896年所作的一部四幕歌劇,

『波西米亞人』與『蝴蝶夫人』(Madam Butterfly)、『托絲卡』(Tosca)、

稱普契尼三大歌劇。也有人將『杜蘭朵公主』合稱普契尼的四大歌劇。

波希米亞人是用來指稱以前波希米亞王國的居民,這個王國目前位於捷克共和國

境內。第二個涵義是出現於19世紀初期的法國。這個名詞被用來稱呼希望過著

非傳統生活風格的一群藝術家與作家(波希米亞主義)。15世紀時,波希米亞的

茲克姆德國王(King Zikmund)將所有波希米亞境內的拉瑪人(Roma)逐了出去,

他們逃到了法國,在那裡有時他們就被稱為波希米亞人。在19世紀,法國劇作

家給予了這個字以新的生命,亨利·穆傑(Henri Murger)寫了一本名為《波希

米亞人的生活情景》(Scenes de la vie de Boheme)的小說。

其歌劇波西米亞人即是取材自法國劇作家亨利‧穆爾格(Henry Murger)小說。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http://www2.ouk.edu.tw/yen/Opera/week18.htm

14

心得報告:

波西米亞人這部歌劇的名子,原本讓我以為是與種族有關的議題,沒想到在經過

資料查詢後,發現原來這個名子還有幾個特別的意涵,其中波西米亞人亦是稱呼

希望過著非傳統生活風格的一群藝術家與作家,擁有著自由的靈魂。

波西米亞人的第一幕就蠻精彩的,覺得那四位藝術家、哲學家在慶祝聖誕節前夕、

把房東趕走的場景,音樂一直是很歡樂、演員間的對話很搞笑、不過也瞭解到當

時平民百姓生活的困苦;在第一幕 Rodolfo認識了 Mimi,Rodolfo也唱了一首詠

嘆調:妳那好冷的小手,起先聽到這首歌的名子覺得很好笑,不過後來聽完這首

詠嘆調後,覺得這首歌的歌詞意境好美,難怪 Mimi也愛上 Rodolfo。

在第二幕覺得最精采的是,Musetta唱詠歎調:當我走在大街上,Musetta的歌

聲很好聽、也演得很誇張很有趣。

第三幕剛開始時,劇情竟然是 Mimi跟 Rodolfo分居了,感覺這劇情走的很快,

有點難以適應,不像一般的本土的連續劇、偶像劇總是一再的拖戲,讓人很受不

了;而在他們兩在選擇要愛情還是麵包時,雖然依然相愛著對方,最後卻因敵不

過物質生活的打壓,兩人還是選擇了在四月春天來之後分離,這悲傷的一幕,也

是表示人的本質是苦的,這就是寫實、接近真實人生的表現手法。

波西米亞人的最後一幕,剛開頭歡樂的戲碼與第一幕雷同,呼應了第一幕,不過

不同的是 Mimi跟 Rodolfo已經分開了;在 Mimi最後的人生,她還是選擇了愛情,

雖然為時已晚,很顯然這一幕是要告訴台下的觀眾,在這世上,愛情才是最重要

的,如果人沒有愛情,則跟其他動物沒有差別,所以我們人因該要學習愛人以及

如何被愛,我認為每個人應該都會渴望愛情的滋味,那些說自己不可能會有愛情

或是不會愛上一個人,我想那些應該都是假話,愛應該是人的本性才對,只是有

些人不敢渴望而以。

在看完波西米亞人後,還蠻感傷的,因為最後女主角還是死去,由此可以深深的

體會到,古典時期和浪漫時期音樂表現手法的差異性,浪漫時期的作品真的很寫

實,就好像身邊所發生的事情,總會有喜怒哀樂。

在這堂課中老師有提到,愛又分為兩種,一種是雖然愛、另一種是因為愛,我以

前雖然也聽過這兩個詞,但卻不知道原來這就是愛的兩種形式,現代人應都是因

為愛,就連有一首流行音樂的歌名也叫因為愛,而這首歌的歌詞內容其中一段為:

因為愛,所以愛;而其他歌詞內容老實說我分不太清是:因為愛還是雖然愛,但

是就片面上的歌名,他所給我的感覺是因為愛,我想現在人或許不懂甚麼是真正

的愛,但是卻以為自己很懂;雖然我現在已經有瞭解一點,不過我想若要真正的

懂,可能還是需要經過歲月的累積。

15

單元七 卡門

筆記整理:

此部歌劇為 19世紀初的場景(工業革命結束後)。當時的婦女被束縛,所以卡門

認為愛情應當是自由的。

此部歌劇剛開始出現的音樂及是代表悲劇的開始、最具特色的是歌劇中有口白

(與朗誦調不同)、也是被討論及演出最多次的歌劇。

角色為:下階層的人

事實上的結婚:有性關係

自己可以當卡門,但別人卻不行,這是不瞭解人性的想法,理解要與現實合併

愛情是甚麼:真正的愛情是激情(不理性、不可相信)之後的感情,為昇華的愛、

轉成親情的愛、犧牲的愛;但是愛情不一定是由激情開始

資料查詢:

激情 (其英文字 Passion源自於古希臘動詞πάσχω(paskho),意思是遭受或

是承受)是種情緒,用於對某個人或是某件事有很強烈的感覺。激情是種強烈的

情緒,其中包括驅使自己的感覺、充滿熱忱或是渴望某種事物。本術語亦常用於

對令人欽佩的建議、原因、活動或是愛感到有種渴望的興趣。激情也可解釋為感

到不尋常的興奮、熱忱,或是對主題,理念,人或物體感到被驅使而去。 人被

說他對某事物感到激情時,通常該事物對他來說都具有強大的吸引力。為了某事

物而愛和為了某事物而感到激情通常會被畫上等號。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16

心得報告:

此部歌劇可想而知,也是悲劇;因為是十九世紀時期的作品、主角為下階層的人。

卡門的第一幕剛開始時,就先演奏前奏曲(Overture)、又名鬥牛士(Les

toreadors),為著名的卡門序曲,聽到這序曲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首曲子我

以前也聽過,只是當時不知道原本的出處竟是卡門這部歌劇,這首曲子真的很好

聽而且振奮人心;第一幕,卡門主動走上前去搭訕唐賀塞,而唐賀塞的悲慘愛情

也就此展開,覺得之後的劇情都是唐賀塞,為了討好卡門所做出的犧牲,而感覺

卡門好像沒有那麼愛唐賀塞,在最後一幕,我才理解到原來唐賀塞送了戒指給卡

門,這代表著兩人結婚的象徵,而卡門卻被激情給埋沒,以至於產生最後的悲劇。

看完這齣歌劇我覺得最特別的是,有很多首舞曲、很多小朋友、大人一起合唱,

使這齣歌劇變得很熱鬧,其內容沒有一個片段是無聊的地方,難怪這齣歌劇是被

演出、討論最多次的歌劇;而這些被討論的內容,如果本身沒有一定的觀念,一

定會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在看完卡門這齣歌劇後,很驚訝老師問了一個問題:可不可以接受卡門的行為,

因為我原本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其實在剛開始我是覺得,我可以接受卡門的行

為,因為個人認為人活著應該要追求自由,尤其愛情這種事不應該要強求;但在

經過老師一連串的提問:自己是卡門可以接受,但是若別人是卡門呢?若這世界上

每個人都像卡門一樣,那世界起不是亂成一團?

後來我想了一想,原來我太過於簡單思考,並不是喜歡就甚麼都可以做,我們應

該要為身邊的人想想,雖然現在新女性主義都在提倡,要忠於自己的感受,但我

想理論上應該不可以就字面上的意義來看,應該要想到、理解,甚麼才是真正的

愛情,真正的愛情應該是為對方犧牲的愛以及像親情的愛,已經結婚的人若忠於

自己的感受,應該是要認清外面所遇見的激情是不理性的,而已經像親情般的愛

情,才是真正的情感;就是要體認到這點、理解人性,才能容易的想清楚一件事

的真正選擇。

身邊有些朋友,因為與戀人的感情轉為親情,誤以為是沒了愛情進而分手,我覺

得真的很遺憾,或許雙方都是對的人,卻因學校沒有教、父母沒有教的觀念,進

而錯過。

最近我剛看完一齣戲,而結局令人震撼、傷心,因為最後一幕是男主角被殺了,

而我當場傻眼在螢幕前,對於我的這個反應,我聯想到對於戲劇的結局是悲劇這

件事,我覺得現代人包含我自己,好像又回到古典時期,當著貴族的感覺,因為

只要所觀看的戲,是齣悲劇,這齣戲就會被討論說結局很爛,是因為大家活的太

辛苦,還是太幸福,所以不能接受悲劇做為收尾?

17

單元八 總討論

筆計整理:

人易把生活上的是是為理所當然,對於周圍的人事物不夠瞭解、不夠敏感。

世界上最進步的國家: 準時;有階級區分的社會:不文明。

人是可以改變的,只要把道理講清楚。

若要結婚,要用現代西方式、理念的結婚,要找能夠獨立愛你的人。

政治上的問題,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家庭、個人的問題。

資料查詢:

婚姻從表現形式上看,是男女兩性的生理和心理的結合;從本質上看,是男女的

一種特定的社會結合。從人類社會出現以來,使兩性結合趨於規範化的主要手段

是風俗、倫理和法律;現代社會主要是依據法律。

婚姻成立的主要動機不只是在於滿足性需求,還有更複雜的動機。德國社會學家

L.穆勒曾歸為三種動機,即經濟、子女和感情,並認爲在上古時代經濟第一,子

女第二,愛情第三;中古時代,子女第一,經濟第二,愛情第三;現代社會,愛

情第一,子女第二,經濟第三。古代社會,婚姻的主導動機源於婦女是創造財富

的活動工具,娶妻是爲了增加勞動力,人的性慾在婚姻之外可以得到滿足。人類

婚姻史的第二時期,婦女勞動範圍逐漸變小,財富及繼承問題日趨突出,於是關

於個人至親骨肉的後代觀念便成了婚姻的主導動機。婚姻是 爲了生育合法的兒女

和照管家室。第三時期,婦女社會地位起了變化,個人自由成 爲社會生活的基本

準則,愛情成了婚姻的主導動機,其次才是生兒育女和權衡經濟。但即使是在現

代社會,經濟和子女這兩個因素在婚前考量和婚後佔有的比重仍然占重要地位,

純粹的愛情還是相當脆弱。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心得報告:

這門課學了很多,一般學校、家庭中不會教的、最基礎的事;我想以後能做出較

對的選擇,我想如果每個人都能理解這些事,就是解決我們國家最大的問題。能

更快樂的活在這片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