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110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專利二組 專案負責人:顏俊仁、吳科慶 專案成員:郭彥鋒、馮聖原、馮耀嘉、吳家豪、莊宗翰、 簡大翔 中華民國 107 年 10 月

Upload: others

Post on 31-Jan-2020

1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專利二組

專案負責人:顏俊仁、吳科慶

專案成員:郭彥鋒、馮聖原、馮耀嘉、吳家豪、莊宗翰、

簡大翔

中華民國 107年 10月

Page 2: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i

目錄

壹、緒論 ................................................... 1

一、專案目的 ........................................... 1

二、國內外金融科技專利趨勢 ............................. 1

(一)、國際金融科技專利趨勢 ......................... 2

(二)、我國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概況 ..................... 6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 9

貳、我國金融機構專利申請趨勢分析 .......................... 10

一、近 12年我國金融機構專利申請趨勢 ................... 10

(一)、我國金融機構之發明與新型專利案申請現況 ...... 11

(二)、3類金融機構專利申請分析 .................... 12

(三)、我國金融機構前 10大申請人 ................... 15

二、以 IPC分析我國金融機構專利申請現況 ................ 17

(一)、IPC的專利申請分析 .......................... 17

(二)、3類金融機構對應之 IPC專利申請分析 ........... 21

(三)、IPC對應前 3大申請人 ........................ 25

三、小結 .............................................. 27

参、我國金融機構專利應用及技術發展趨勢分析 ................ 29

一、我國金融機構專利趨勢分析 .......................... 29

(一)應用領域趨勢分析 .............................. 29

(二)技術領域趨勢分析 .............................. 34

Page 3: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ii

(三)技術領域的細部技術趨勢 ........................ 38

(四)應用領域與技術領域的矩陣分析 .................. 44

二、我國金融機構專利技術與國際金融科技專利的趨勢比較 .. 50

(一)應用領域分布比較 .............................. 50

(二)技術領域分布比較 .............................. 52

三、小結 .............................................. 53

肆、我國金融機構准駁概況及其問題解析 ...................... 56

一、引言 .............................................. 56

二、各國金融科技專利審查實務 .......................... 57

(一)、美國 ........................................ 57

(二)、歐洲 ........................................ 68

(三)、中國大陸 .................................... 71

三、我國金融科技專利審查現況 .......................... 74

(一)、首次審查意見 ................................ 75

(二)、核駁審定 .................................... 77

(三)、小結 ........................................ 80

四、我國金融機構專利申請問題解析 ...................... 81

(一)、進步性 ...................................... 82

(二)、發明定義(技術性、標的適格性) .............. 94

(三)、可據以實現要件 .............................. 99

伍、結論及建議 ........................................... 105

Page 4: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1

壹、緒論

一、專案目的

本局 107年 3月 31日公告之「金融科技專利暨其相關核心技術專利發

展趨勢研析」專案報告,指出我國金融機構專利申請量,僅占國內金融科

技專利的總申請量 7%,可見擁有金融專業的國內金融機構業者,囿於科技

人才不足,在金融科技專利申請布局,相較其他科技公司,顯然起步慢了

許多,然近年來我國金融機構專利申請量有遽增趨勢,值得關注。因此,

本專案目的,將以我國金融機構為探討對象,藉以分析國內金融機構專利

申請趨勢;進一步以國際金融科技的技術發展趨勢為比較基礎,提供我國

金融機構業者於技術研發和專利布局的參考,進而輔導其發展自己的金融

科技藍圖。

其次,由於金融科技專利同時涉及資訊技術以及商業方法等非技術內

容,導致專利文件撰寫不易,故金融科技專利的可專利性向來是各國專利

實務上著重探討的議題,因此,本專案另外一目的,就是進一步分析我國

金融機構申請案的准駁概況,以找出核駁問題癥結,供金融機構相關人員

可以此為借鑑,避免重蹈覆轍,進而協助其提升專利品質及申請時效。

最後,經由本專案報告分析,無論從趨勢、技術或問題層面,期望我

國金融機構從中找尋發展利基,並取得專利權以保護自身的研發成果,才

能在如此競爭的金融科技市場中脫穎而出。

二、國內外金融科技專利趨勢

為利本章節探討金融科技之應用。在 IPC分類號中,先行針對部分可

能涉及到金融科技應用的分類號,依其關聯程度予以不同名詞定義,如表

1-1所示。

Page 5: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2

4 階 IPC分類號 名詞定義

G06Q40(金融保險)、G06Q20(支付架構) 核心金融科技分類

G06Q40(金融保險)、G06Q30(商業)、G06Q20(支付架構) 廣義金融科技分類

表 1-1 IPC分類號與對應之金融科技名詞

依據本局 106年之專案「金融科技專利暨其相關核心技術專利發展趨

勢研析」1,將該專案的一些重要結論及後續國內金融科技專利較新的統計,

摘述如下:

(一)、國際金融科技專利趨勢

1、金融科技發展持續成長

經由專利資料庫統計分析2,自 2006年至 2016年間,專利申請量大致

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在上述專案研究時,2015、2016年因有申請案尚未公

開,故數據會低於實際值),尤其 2011年開始,申請件數成長接近 10%,2012

年更大幅超過前一年(2011年)達 2113件,增幅為 26.75%,往後每年的申

請案都能超過 2000件,至 2015年達到 2820件最高,與 2006年相較超過 2

倍的成長,見圖 1-1,可見金融科技專利申請量成長快速,且未有歇止現象。

1 https://www.tipo.gov.tw/ct.asp?xItem=663332&ctNode=7127&mp=1

2使用 Derwen Innovation 資料庫,利用 CPC 分類及關鍵字進行檢索,檢索結果總計 55353 件申請案,20322

件 INPADOC專利家族

Page 6: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3

圖 1-1 國際金融科技專利申請趨勢(統計日期 2017/5/5)

2、金融業者重視金融科技的專利申請與布局

由表 1-2得知,前 15大企業的類型,屬金融機構的共 4家,分別為美

國銀行、Mastercard、新韓銀行(Shinhan Bank)及 VISA,其餘則非屬金融

產業的科技公司,包括大型電腦公司如 IBM、NCR,以及知名網路廠商如

Google、eBay、Paypal、BIZMODELINE,與知名電子大廠 LG、三星電子等。

前 15大企業雖然只有 4家金融機構,然其專利數量共計 1156件,占前 15

大總量的 4成。金融業在這一波金融科技浪潮中,雖起步較晚,卻非常積

極布局專利,在金融科技落後的情況下,美國銀行、新韓銀行、Mastercard

及 VISA急起直追,不但超越科技公司,亦已在金融產業中取得優勢。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1366 1432 1473 1415 1515

1667

2113 2197

2566

2820

1679

79

申請年

國際金融科技整體申請趨勢

Page 7: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4

前 15大金融科技企業專利家族數量

申請人 專利家族申請

量 占比%

BANK OF AMERICA 458 2.25%

MASTERCARD 348 1.71%

BIZMODELINE 321 1.58%

IBM 228 1.12%

SHINHAN BANK 191 0.94%

LG 183 0.9%

VISA 159 0.78%

NAUTILUS HYOSUNG 152 0.75%

NCR 140 0.69%

SAMSUNG ELECTRONICS 129 0.63%

SK PLANET 122 0.6%

INTUIT 122 0.6%

EBAY 120 0.59%

GOOGLE 114 0.56%

PAYPAL 103 0.51%

表 1-2 前 15 大金融科技企業專利家族數量

3、金融科技的應用以支付為最大宗

如圖 1-2,支付應用的專利申請量最多,占 69%,其次為銀行業務 11%。

可見支付應用在整體金融科技應用之重要性。

Page 8: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5

圖 1-2 國際金融科技專利六大應用專利申請量

4、金融科技的技術以行動平台為最大宗

如圖 1-3,行動平台占 48%為最多,其次是雲端系統、物聯網及大數據,

在 15%~18%之間,而人工智慧及區塊鏈則較少。

圖 1-3 國際金融科技專利六大技術領域專利申請量分布

支付, 20230, 69%

銀行業務, 3251,

11%

交易, 1717, 6%

投資管理,

1350, 5%

保險, 1344,

4%

稅務, 1615, 5%

國際金融科技六大應用專利申請分布

大數據, 4295,

15%

人工智慧, 713,

2%

行動平台,

14286, 48%

雲端系統, 5356,

18%

區塊鏈, 151,

1%

物聯網, 4706,

16%

國際金融科技六大技術領域專利申請分布

Page 9: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6

(二)、我國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概況

屬廣義金融科技的 IPC(國際專利分類)有 G06Q20(支付架構)、

G06Q30(商業)及 G06Q40(金融保險),其中又以 G06Q20、G06Q40為核心金融

科技分類,如圖 1-4所示,101年支付類申請案由 67件上升至 118件,增

加 76%,與國際金融科技專利於 2012年趨勢開始上升相符,而至 105年的

核心金融科技(支付及金融保險類)專利申請量增加更多,尤以金融保險類

自 104年的 68件激增至 105年的 200件,增加 194%,106年更增加到 456

件,可見金融科技專利的申請,在近 2年(105、106年)增加趨勢驚人。此

增加趨勢即集中申請支付及金融保險類,如圖 1-5所示,原以商業類為主

的申請架構,漸漸趨向於以核心金融科技應用作申請,尤其近兩年屬核心

金融科技分類之申請案的申請比率已超過商業類,如圖 1-6所示。

圖 1-4 我國金融科技專利年度專利申請趨勢(統計時間:2018 年 3 月)

Page 10: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7

圖 1-5 我國金融科技專利分布

圖 1-6 105、106 年我國金融科技專利申請類別比較

101年 1月 1日至 106年 4月 30日的 5年間,我國金融機構申請金融

科技專利(廣義金融科技分類)的比例約占我國金融科技專利申請量的 7%,

如圖 1-7。然近 2年有了顯著的變化,105年我國金融業申請人占整體申請

量的 21%,106年更躍升至 35%,如圖 1-8所示。可見我國金融業者在近兩

105年, 177,

23%

105年, 380,

50%

105年, 200,

27%

106年, 318,

26%

106年, 440,

36%

106年, 456,

38%

支付

商業

金融保險

Page 11: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8

年更加重視金融科技專利的布局。

圖 1- 7 近 5 年我國金融科技專利申請人分布

圖 1- 8 105、106 年我國金融科技專利申請人分布

我國金融業

7%

我國非金融

業及個人

68%

外國金融業

1%

外國非金融

24%

近5年(101/1/1~106/4/30)我國金融科技專利申請人

分布

Page 12: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9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國則較重視金融保險類的應用;由年度申請趨勢來看,我國從 105年開始,

金融科技的專利申請量暴增,呈現未曾有的榮景;再就申請人的類別分析,

近兩年金融科技專利的突然增加,與我國金融機構大量申請專利有關。故

對於金融機構所申請的專利分布狀況、技術的特性以及品質如何,實有進

一步研究探討之必要。

Page 13: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10

貳、我國金融機構專利申請趨勢分析

一、近 12年我國金融機構專利申請趨勢

經專利資料庫統計分析 2006年至 2018年第 1季期間之申請趨勢 ,如

圖2-1所示,於我國金融機構發明專利申請量在前段 10年間(2006年至2015

年)皆未有明顯的增減,每年大致呈現極少的個位數申請量。然於 2016年

後申請量出現突發性的大幅成長,2016年發明申請量達 73件,為前 10年

平均申請量 3.4件的 21倍;且 2017年更大幅超越 2016年,達 166件新高,

為 2016年的 2.3倍,更是 10年平均申請量的 48倍;迄至 2018年第 1季

申請量就有 54件。

再者,新型專利申請量於前段 10年間(2006年至 2015年),每年申請

案件量微乎其微,僅有 2014年申請 15件及 2015年申請 5件,為申請量較

高的年度,其餘年度皆僅申請 1件或未申請,並於 2016年後申請量才呈巨

量成長,2016年申請 119件、2017年申請 364件、迄至 2018年第 1季已

申請 115件,其中,2017年係為 2016年申請量的 3倍,且 2018年第 1季

就與 2016年整年申請量相當。此外,2016年後,發明與新型專利申請量之

比例約莫維持 1:2關係,可見我國金融機構的新型專利申請量極高。值得

ㄧ提,發明與新型整體申請趨勢相當,例如,於 2017年發明與新型皆為當

前申請量最高年度,且 2016年均開始呈大量成長趨勢,其主要原因係一案

兩請所造成。故,下一小節將針對一案兩請作趨勢研析,盼能更進一步掌

握整體申請趨勢之脈絡。綜上,由於我國各級政府及相關人員的大力扶植

及本局不斷推廣,金融科技產業才能受到重視,且在面對國內外產業競爭,

使得我國金融機構已意識到專利布局重要性,近 3年專利申請量才能大幅

成長,相信未來會有更大成長空間。

Page 14: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11

圖 2-1 我國金融機構年度專利申請趨勢(統計時間:2018 年 3 月)

(一)、我國金融機構之發明與新型專利案申請現況

由圖 2-2可見,我國金融機構一案兩請比重占發明案的 68%(222件)、

未同時申請新型者占 32%(105件),可知大部分發明申請案有一案兩請之

情形。另外,上述一案兩請的 222件專利案僅占整體新型案 621件的 36%,

可見我國金融機構有大部分申請案是僅申請新型專利,共計 399件。然而,

新型專利雖能快速取得專利權,惟其保護標的僅限於物品之範疇,而金融

機構的金融業務若欲與科技結合而申請專利,涉及電腦實施的方法發明居

多,倘若申請發明專利,能更完整保護其技術,故建議我國金融機構對於

專利申請—尤其金融科技—仍以選擇發明專利較為妥適,除保護範圍較廣

外,其係經過實體審查後取得的專利權,權利較穩定,更能有效發揮市場

競爭優勢。故,本專案報告僅就發明專利探討與研析,藉以更具體展現整

體金融機構之專利申請趨勢。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Q1

發明 5 4 4 1 1 4 3 6 1 5 73 166 54

新型 0 0 1 0 0 1 1 0 15 5 119 364 115

金融機構專利申請趨勢

Page 15: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12

圖 2-2 我國金融機構一案兩請申請狀況(統計時間:2018 年 3 月)

(二)、3 類金融機構專利申請分析

由於我國金融機構業者多達數百家,且各金融機構業務與服務型態亦

不盡相同,因此須進一步根據不同行業性質,將其分成 3類,分別為:銀

行業、證劵期貨業、金融保險業,以利於後續分析探討。在 3類金融機構

中,僅羅列有申請專利之金融機構,如表 2-1、2-2、2-3所示。

金融機構全稱

臺灣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元大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土地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永豐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凱基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華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彰化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富邦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信託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台新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中小企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遠東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表 2-1 銀行業金融機構

Page 16: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13

金融機構全稱

台新綜合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永豐金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鑫豐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富邦綜合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群益金鼎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元富期貨股份有限公司

表 2-2 證劵期貨業金融機構

金融機構全稱

國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旺旺友聯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新光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富邦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責任台灣區漁船產物保險合作社

安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國泰世紀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富邦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永豐人身保險代理人股份有限公司

東森人身保險代理人股份有限公司

表 2-3 保險業金融機構

本節依據 3類金融機構,各別探討發明專利申請量、准駁比例,如圖

2-3及 2-4所示。銀行業專利申請量最多,占比達 76%,共 249件;其次為

保險業,占比 15%,共 50件;申請量最少則為證劵期貨業,占比僅 9%,共

28件。綜觀整體專利申請量,銀行業相較其他金融機構有獨大申請的現象,

推測主要係因銀行業在專利布局所涉領域最為廣泛;另外,銀行業有申請

專利之申請人為 20家、證劵期貨業 6家、保險業 11家,彼此間的機構數

量並不存在懸殊差距,然呈現在專利申請量上,銀行業卻是遙遙領先其他

金融機構,可推知銀行業各家申請人之專利案申請量顯然遠多於其他金融

機構,有鑑於此,下一小節將對各家申請人專利申請量作比較探討。

此外,准、駁總量並未對應於申請量,係因大部分案件尚未經實體審

查。目前經實體審查後,銀行業發明專利核准量 23件、核駁量 33件,核

准比例為 41%;證劵期貨業發明專利核准量 5件、核駁量 9件,核准比例為

36%;保險業發明專利核准量 6件、核駁量 13件,核准比例為 31%,各金融

機構間彼此於准駁率差距並不大,然相較於一般發明專利申請案核准率 6

Page 17: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14

至 7成,顯然是低了許多。是故,後續章節將更進一步研析准駁之理由,

以掌握問題癥結所在。

圖 2-3 3 類金融機構發明專利申請趨勢圖(統計時間:2018 年 3 月)

圖 2-4 3 類金融機構發明專利准駁趨勢圖(統計時間:2018 年 3 月)

銀行業

76%,249

證劵期貨業

9%,28

保險業

15%,50

3類金融機構發明專利申請量

0

10

20

30

40

50

60

銀行業 證劵期貨業 保險業

專利核准量 23 5 6

專利核駁量 33 9 13

3類金融機構初審專利核准、駁分布

Page 18: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15

(三)、我國金融機構前 10 大申請人

承前小節分析銀行業與其他金融機構的申請量存在差距,因此,本節

依序歸納出金融機構申請專利前 10大申請人,如圖 2-5及表 2-4內容。其

中,第 1名的兆豐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申請發明案有 46件,占比為

14.06%,與第 2名的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申請發明案 28件,占

比為 8.56%,二者相差達 1.6倍;惟第 1名雖超越其他申請人甚多,整體觀

之並未有獨大現象。其次,第 3名則為國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申請

發明案有 27件,占比為 8.26%,與第 2名申請量相當。另外第 10名的有 2

家,分別為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富邦綜合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申請發明案皆為 13件。可見我國金融機構業者彼此間於發明專利申請量差

距不大,分布極為平均。其中,前 10大申請人,僅第 3名的國泰人壽保險

股份有限公司與第 10名的富邦綜合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係唯一的保險業與

證劵期貨業者。

綜上,呼應了前小節推論,在銀行業相較於其他金融機構申請量的大

情勢下,我國金融機構前 10大申請人係呈現以銀行業為主體。而值得一提

的是,保險業整體申請量 50件,國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就包括其中 27

件,占比達 54%;證劵期貨業整體申請量 28件,富邦綜合證券股份有限公

司就包括其中 13件,占比達 46%。據此,後續將以 IPC分析我國金融機構

之專利申請現況,盼能從中挖掘各 IPC類位中的領導金融機構。

Page 19: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16

金融機構前 10 大申請人專利申請量整體占比

申請人 整體占比%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14.06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8.56

國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8.26

臺灣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7.03

第一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7.03

臺灣中小企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5.81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5.5

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4.89

華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4.59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3.98

富邦綜合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3.98

表 2-4 我國金融機構前 10 大申請人(統計時間:2018 年 3 月)

圖 2-5 我國金融機構前 10 大申請人發明專利申請量趨勢圖(統計時間:2018 年 3 月)

05

101520253035404550

兆豐

銀行

中國

信託

銀行

國泰

人壽

臺灣

銀行

第一

銀行

臺灣

企銀

合作

金庫

銀行

玉山

銀行

華南

銀行

台新

銀行

富邦

證券

發明專利 46 28 27 23 23 19 18 16 15 13 13

前10大申請人發明專利申請量

Page 20: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17

二、以 IPC分析我國金融機構專利申請現況

在充分掌握整體專利申請趨勢後,本章節將更進一步根據 IPC分類研

析我國金融機構專利申請現況,以 4階 IPC分類歸納為行政管理(G06Q10)、

支付(G06Q20)、商業(G06Q30)、金融保險(G06Q40)、特定經營部門數據處

理(G06Q50)、特定功能的數據處理方法(G06F17)、保護計算機裝置、程式

或資料的安全機制(G06F21)、其他類(G06F11、G06F15、G06K7、G06K9、G01L15

等分類)。其中,其他類的 IPC分類因領域分布過廣,且每筆 IPC分類僅對

應極少數案件,為利分析,將該些 IPC分類歸納在其他類。本章各小節將

以上述 4階 IPC分類為基礎,進一步作分析探討。

(一)、IPC 的專利申請分析

本節分析係從 327件發明專利中,去除尚未賦予 IPC 分類的 22 件後,

共計 305件發明專利申請案,分析其 IPC分布如圖 2-6所示。其中專利申

請量最多者,為金融保險(G06Q40),共計 138件,占比 45%,幾乎占總申請

量一半,可見我國各金融機構專利布局皆專注在金融保險類領域;其次為

支付架構(G06Q20),共 42件,占比 14%,最少者為特定功能的數據處理方

法(G06F17),共 12件,占比 4%。屬於金融科技 IPC分類(包括:支付架構

(G06Q20)、商業(G06Q30)、金融保險(G06Q40))的發明專利申請量,合計

共 204件,占比達 67%。另外,在非專屬金融科技的 IPC分類中,案件分布

極為平均,屬其他類占比 11%為最多,惟前述已提及因其領域分布過廣,

故暫不予討論。

Page 21: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18

圖 2-6 我國金融機構發明專利 IPC 分布趨勢(統計時間:2018 年 3 月)

此外,在非專屬金融科技的 IPC分類中,最多者係為特定經營部門數

據處理(G06Q50),共 19件,此類位應用較廣泛,因此,再以 5階 IPC分類

分析可知,我國金融機構主要涉及服務(G06Q50/10)最多,共 6件;其餘如

不動產(G50Q50/16)、健康照護(G06Q50/22)、政府或公共服務(G06Q50/26)

占少數,僅有 2或 3件,並未有大量發展趨勢。可見我國金融機構在發展

金融科技的同時,亦著重於提供更創新的金融服務。

程式或資料的安全機制(G06F21),共 18件,此類位主要著重在交易安

全性的提升,由於行動支付、網路銀行、線上投保系統等應用均涉及交易

安全性問題,所以與交易安全相關的 G06F21類才會有此分布占比,且經以

5階 IPC檢視,其主要以使用者認證(G06F21/31)申請最多,共 5件,可能

涉及在金融交易時的身分認證應用。

行政管理(G06Q10),共 17件,將此類位再以 5階 IPC分析,其中辦公

室自動化(G06Q10/10)為最多者,共 7件,此部分應用可能涉及如差勤系統、

郵件系統等,可知我國金融機構在 G06Q10類位之專利,主要係在內部辦公

室系統優化處理。

特定功能的數據處理方法(G06F17),共 12件,從 5階 IPC分類分析得

行政管理

(G06Q10/00) 6%,17

支付架構

(G06Q20/00) 14%,42

商業(G06Q30/00)

8%,24

金融保險

(G06Q40/00) 45%,138

特定經營部門數

據處理

(G06Q50/00) 6%,19

特定功能的數據

處理方法(G06F

17/00) 4%,12

保護計算機裝

置、程式或資料

的安全機制(G06F

21/00) 6%,18

其他

11%,35

IPC分布

Page 22: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19

知,資訊檢索(G06F17/30)為最多者,共 7件,可能涉及各家金融機構內部

資料庫系統的檔案管理技術,例如利用大數據資料庫作擷取、分類、統計、

檢索、分析,以輔助金融服務。

經上述分析可看出我國金融機構在提升交易安全、內部辦公室系統優

化、資料庫管理及金融服務系統的創新有多重發展趨勢,係我國金融機構

在非專屬金融科技 IPC分類中的專利申請量能提升之原因。本節已指出

G06Q40類多出其他 IPC分類的案件量甚多,且案件數量達 138件,因此,

有進一步探討價值,將此類位再以 5階 IPC作細部分析,如圖 2-7所示,

主要分類為金融保險(G06Q40/00)、銀行業務(G06Q40/02)、交易

(G06Q40/04)、投資管理(G06Q40/06)、保險(G06Q40/08),如圖 2-7 所示。

整體趨勢分布平均,最多者為銀行業務(G06Q40/02),共 45件,占比 33%;

其次為保險(G06Q40/08)與無法細分之廣義金融保險(G06Q40/00),各 28件,

占比 20%;然後為交易(G06Q40/04),共 25件,占比 18%;最少者為投資管

理(G06Q40/06),共 12件,占比 9%。整體觀之,申請量趨勢分布極為平均,

且所有 5階 IPC分類均有涉及,例如網路銀行、線上金融商品交易、基金

管理、風險分析等,整體呈並重發展趨勢,且此 IPC類位之應用係與金融

業務相關,為金融保險類能在整體申請量占最多數之主因。

圖 2-7 金融保險類(G06Q40)5 階 IPC 分布趨勢(統計時間:2018 年 3 月)

金融保險(G06Q

40/00),28

20%

銀行業務

(G06Q40/02),45

33% 交易(G06Q40/04)

,25

18%

投資管理

(G06Q40/06),12

9%

保險(G06Q40/08)

,28

20%

金融保險類5階IPC分布

Page 23: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20

此外,再進一步以 5階分類檢視金融保險類之申請人,除金融保險

(G06Q40/00)因涉及領域廣外,可發現交易(G06Q40/04)類申請最多者為兆

豐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共 6件,占交易類整體申請量的 24%、投

資管理(G06Q40/06)類並未有核心申請人,各申請人僅申請 1至 2件,故暫

不予討論。最後,保險(G06Q40/08)類申請最多者為國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

公司,共 11件,占整體保險類申請量的 39%。此 2家金融機構在對應

G06Q40/04及G06Q40/08的專利申請量之整體占比,雖未達一家獨大之程度,

然是否有潛力成為領導的金融機構,值得關注。因此,以下就占比最高的

國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作進一步探討。如圖 2-8所示,國泰人壽保險

股份有限公司在保險(G06Q40/08)類申請量有逐年成長之趨勢,且前述分析

已指出其為保險業申請量最大之申請人,在此情勢下,應有機會進而掌握

領導地位,藉由金融科技專利維持其優勢。

圖 2-8 國泰人壽於保險(G06Q40/08)類位年度申請量趨勢圖(統計時間:2018 年 3 月)

次多的支付(G06Q20)類,經檢視其 5階 IPC分布,因分布較廣泛,僅

羅列前 2大申請之 IPC作探討。第一為授權(G06Q20/40),共 11件,此類

位應用主要在支付時的安全認證;第二為專用付款系統(G06Q20/14),共 6

件。整體趨勢來說,支付領域的安全性問題,仍為我國金融機構亟欲改善

與增進的部分,期望在支付市場能獲取消費者信任,以占有龐大支付商機。

商業(G06Q30)類,經檢視其 5階 IPC分布,申請最多者為行銷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G06Q40/08 1 0 0 3 7

0

1

2

3

4

5

6

7

8

國泰人壽在G06Q40/08申請趨勢

Page 24: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21

(G06Q30/02),共 14件,此類位主要應用係在市場研究與分析、消費者概

況分析等,經由資料調查與分析建立行銷策略以拓展其客源,係為我國金

融機構在商業(G06Q30)類所發展之核心業務與技術。

(二)、3 類金融機構對應之 IPC 專利申請分析

1、銀行業

前述章節已指出銀行業為申請量最大之金融機構。是以,本節將更進

一步解析銀行業所請專利案的 IPC分類分布趨勢,如圖 2-9所示。可知,

金融保險(G06Q40)的應用係申請最多者,占比 41%,共 93件。

圖 2-9 銀行業發明專利 IPC 分布趨勢(統計時間:2018 年 3 月)

其次,為支付架構(G06Q20),占比 18%,共 41件。值得一提的是,在

3類金融機構於 G06Q20的整體申請量 42件中,銀行業申請人就包括 41件,

可見銀行業在支付架構(G06Q20)應用,相較其他金融機構有獨占鰲頭趨勢;

最少者為特定功能的數據處理方法(G06F17),占比 3%,共 7件,係因 G06F17

類位於整體申請量占比最少,因此,反應在各金融機構申請量時仍占少數。

綜觀銀行業專利案的 IPC分布趨勢,除 G06Q40類占多數外,相較其他

行政管理

(G06Q10/00) 6%,13

支付架構

(G06Q20/00) 18%,41

商業(G06Q30/00)

9%,21

金融保險

(G06Q40/00) 41%,93

特定經營部門數

據處理

(G06Q50/00) 5%,12

特定功能的數據

處理方法(G06F

17/00) 3%,7

保護計算機裝

置、程式或資料

的安全機制(G06F

21/00) 6%,13

其他

12%,27

銀行業

Page 25: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22

金融機構,其 IPC分類分布係較為平均。從另觀點解析,屬金融科技 IPC

分類的 G06Q40、G06Q20、G06Q30,其占比為 68%,相較於其他金融機構,

其比重係最少者,此趨勢與前節所述之整體申請趨勢相當,可見銀行業在

專利布局,係主導著整體金融機構的發展,無論展現在屬於金融科技或非

專屬金融科技的 IPC分類之專利申請量皆處於領先地位,其在技術的創新

與研發表現,可為其他金融機構之表率。

進一步將金融保險類(G06Q40)以 5階 IPC 分布分析,如圖 2-10 所示。

除無法細分的廣義金融保險(G06Q40/00)涉及領域較廣不予考慮外,最多者

為銀行業務(G06Q40/02)類,共43件,占比47%;次多者為交易(G06Q40/04),

共 16件,占比 17%,此些類位的應用與銀行業務息息相關,顯然銀行業有

著重在本業發展之趨勢。

圖 2-10 銀行業於金融保險類(G06Q40)的 5 階 IPC 分布趨勢圖(統計時間:2018 年 3 月)

2、證券期貨業

證劵期貨業所請專利案的 IPC分類分布如圖 2-11所示。金融保險

(G06Q40)的應用仍係申請最多者,占比 70%,共 19件,其占比係大於其他

金融機構。在證劵期貨業中,對於行政管理(G06Q10)、支付架構(G06Q20)、

特定經營部門數據處理(G06Q50)等 IPC分類皆未有申請專利案,其他 IPC

金融保險

(G06Q 40/00),23

25%

銀行業務

(G06Q40/02),43

47%

交易(G06Q40/04)

,16

17%

投資管理

(G06Q40/06),4

4%

保險(G06Q40/08)

,6

7%

銀行業的金融保險類分布

Page 26: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23

分類所占比例亦不高,可見證劵期貨業在專利布局係著重於金融保險

(G06Q40)類,並未呈多方發展的趨勢。

圖 2-11 證劵期貨業發明專利 IPC 分布趨勢(統計時間:2018 年 3 月)

此外,再進一步將金融保險類以 5階 IPC分布分析,如圖 2-12。其中,

交易(G06Q40/04)、投資管理(G06Q40/06)類位為證劵期貨業在金融保險類

的主要發展項目,此 2類位亦與證劵期貨業的業務相關,例如,股票交易、

投資組合管理等,顯然證劵期貨業發展趨勢仍專注申請與本業服務相關的

專利。

行政管理

(G06Q10) 0%

支付架構

(G06Q20) 0%

商業(G06Q30/00)

4%,1

金融保險

(G06Q40/00) 70%,19

特定經營部門數

據處理(G06Q50)

0%

特定功能的數據

處理方法(G06F

17/00) 11%,3

保護計算機裝

置、程式或資料

的安全機制(G06F

21/00) 8%,2

其他

7%,2

證劵期貨業

Page 27: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24

圖 2-12 證劵期貨業於金融保險類(G06Q40)的 5 階 IPC 分布趨勢圖(統計時間:2018 年 3

月)

3、保險業

最後,就保險業所請專利案的 IPC分類的分布,如圖 2-13所示。金融

保險(G06Q40)占比為 51%,共 26件,分布趨勢與其他金融機構一致,皆屬

最多者。

圖 2-13 保險業發明專利 IPC 分布趨勢(統計時間:2018 年 3 月)

金融保險(G06Q

40/00),3

16%

銀行業務

(G06Q40/02),1

5%

交易(G06Q40/04)

,9

47%

投資管理

(G06Q40/06),6

32%

保險

(G06Q40/08),0

0%

證劵期貨業的金融保險類分布

行政管理

(G06Q10/00) 8%,4

支付架構

(G06Q20/00) 2%,1

商業(G06Q30/00)

4%,2

金融保險

(G06Q40/00) 51%,26

特定經營部門數

據處理

(G06Q50/00) 13%,7

特定功能的數據

處理方法(G06F

17/00) 4%,2

保護計算機裝

置、程式或資料

的安全機制(G06F

21/00), 3

其他

12%,6

保險業

Page 28: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25

其中,進一步將金融保險類業再以 5階 IPC分布分析,如圖 2-14。可

見,保險(G06Q40/08)類共 22件,此類位亦占整體金融保險(G06Q40/08)類

的 85%,可見保險(G06Q40/08)類為保險業在金融保險類的主要發展項目,

顯然保險業係著重在本業保險業務。在金融保險類之外,次多為特定經營

部門數據處理(G06Q50),占比 13%,共 7件。最少者為支付架構(G06Q20),

占比 2%,共 1件。

圖 2-14 保險業於金融保險類(G06Q40)的 5 階 IPC 分布趨勢圖(統計時間:2018 年 3 月)

綜上,整體趨勢,除銀行業在各 IPC類位有多重發展趨勢外,證劵期

貨業與保險業皆重點發展在金融保險(G06Q40)類。金融保險(G06Q40)類為

申請量最多的 IPC,展現在各金融機構之應用趨勢更是如此,此類位已然為

我國金融機構兵家必爭之地,更進一步以 5階 IPC分析金融保險類專利分

布趨勢,可知 3類金融機構皆有著重在自身相關的業務申請專利之趨勢。

(三)、IPC 對應前 3 大申請人

本節主要以申請量前 3大之 IPC分類:金融保險(G06Q40)、支付架構

(G06Q20)、商業(G06Q30),分別探討各 IPC所對應的前 3大申請人。由表

2-5可知,在申請 G06Q40排序第 1名的申請人為兆豐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

金融保險(G06Q

40/00),2 銀行業務

(G06Q40/02),1

交易(G06Q40/04)

,0 投資管理

(G06Q40/06),1

保險

(G06Q40/08),22

保險業的金融保險類分布

Page 29: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26

限公司,同時也是前 10大申請人第 1名,因此呈現在各 IPC申請量時,仍

占大多數;惟 16件 G06Q40類申請案,僅占其總申請 49件發明專利案的近

三分之一。相較之下,國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於 27件發明專利申請案

中,G06Q40類就占了 14件(52%),超過一半比例,為其主要申請方向。

金融保險(G06Q40)

排序 我國金融機構 發明專利申請量

1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16

2 國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14

3 第一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12

表 2-5 於金融保險類(G06Q40)前 3 大申請人排序表(統計時間:2018 年 3 月)

由表 2-6可知,在申請 G06Q20排序第 1名的申請人仍為兆豐國際商業

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由此可見,其在 G06Q40、G06Q20二大金融科技核心領

域皆領先群倫。其次,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為排序第 2名,專

利申請量為 6件。

支付架構(G06Q20)

排序 我國金融機構 發明專利申請量

1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8

2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6

3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4

表 2-6 於支付架構(G06Q20)前 3 大申請人排序表(統計時間:2018 年 3 月)

由表 2-7可知,在申請 G06Q30排序第 1名的申請人為臺灣中小企業銀

行股份有限公司,於申請 19件發明專利案,包括 6件 G06Q30類申請案,

占比 32%。顯見其專利布局重心,係部分著重在商業類。

商業(G06Q30)

排序 我國金融機構 發明專利申請量

1 臺灣中小企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6

2 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4

3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3

表 2-7 於商業(G06Q30)前 3 大申請人排序表(統計時間:2018 年 3 月

Page 30: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27

三、小結

經查 2012年起國際金融科技已開始迅速發展,相關專利不斷增長,然

此段期間我國金融機構並未即時跟隨著金融科技浪潮,因此專利申請量未

有所增長,直到 2016年後申請量才呈巨量增長,建議我國金融機構應更加

注意國際金融市場變化與發展,加快腳步搶先申請相關專利。

我國金融機構申請專利的 IPC分布,對於屬金融科技 IPC分類的金融

保險(G06Q40)與支付架構類(G06Q20)申請專利量最多,其金融保險類整體

占比 45%、支付架構類整體占比 14%,可見金融保險類多出支付架構類許多,

未有並重發展的趨勢。

我國金融機構在新型案整體申請案量,共計 621件,相較於發明案整

體申請量的 327件,係有比例較高現象,可知我國金融機構近年除大量申

請專利外,還望能快速獲取專利,惟在此情勢下,建議思考如何能臻至完

善地保護專利權。

銀行業係申請量最大的金融機構,幾乎主導著整體金融科技專利布局,

然從整體申請人的專利申請量趨勢得知,在多達近百家的銀行業者之中,

申請量多集中在少數幾家申請人,仍有大部分銀行業皆未申請專利,因此,

我國金融機構仍應正視專利的重要性,以保護自身發展的核心業務與技

術。

本章歸納出幾家金融機構業者的專利申請趨勢。例如,兆豐國際商業

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係申請量最大的業者,尤其在 G06Q40、G06Q20等屬金融

科技 IPC分類之應用更是領先群倫。再者,國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在保險業處領導地位,其申請量占保險業整體申請量的 54%,且 IPC分布係

著重於保險類(G06Q40/08)發展。另者,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係第 2大申請人,然在上述 IPC對應申請人分析,並未獨大某 IPC申請,

可見其專利布局係呈多方領域發展趨勢。

在屬於金融科技 IPC分類中,各 IPC的 5階 IPC分布趨勢為:在 G06Q40

Page 31: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28

中,其 5階 IPC分類申請量最多者為銀行業務(G06Q40/02);在 G06Q20為

授權(G06Q20/40);在 G06Q30為行銷(G06Q30/02)。其中,由於銀行業的獨

大申請,與銀行業的業務最相關 IPC就屬銀行業務(G06Q40/02),因此申請

量才在 G06Q40分類占最多,可見銀行業仍著重自身業務相關的技術以申請

專利。其次,在授權(G06Q20/40)類位,主要發展重點在於支付安全性的改

善與提升;在行銷(G06Q30/02)方面,經由發展行銷業務與技術以拓展客源,

為我國金融機構在 G06Q30的主要應用。

經5階IPC檢視後,可得知非專屬金融科技IPC分類的G06Q50、G06Q10、

G06F21、G06F17主要應用分別為服務(G06Q50/10)、辦公室自動化

(G06Q10/10)、使用者認證(G06F21/31)、資訊檢索服務(G06F17/30),均為

申請量最多的類位。此部分類位的分布範圍較廣,惟仍有可能與金融科技

應用相關,例如,服務(G06Q50/10)可能涉及金融業務相關的服務系統開發;

使用者認證(G06F21/31)可能涉及金融交易時的身分認證;資訊檢索服務

(G06F17/30)可能涉及金融交易歷程的數據收集與分析。

Page 32: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29

参、我國金融機構專利應用及技術發展趨勢

分析

經前章節對 IPC分類分析所得結論,可知屬於金融科技 IPC分類的金

融保險、商業、支付架構之占比為 67%,然實際上大部分案件從 IPC分類上

並無法確切認定其技術的實質應用,是否屬金融科技或是其他領域。因此,

有必要針對各專利申請案閱讀其實質內容,才能清楚掌握各專利申請案的

應用與技術發展趨勢。故本章將閱讀後的專利申請案以閱讀方式製作成閱

讀表紀錄並歸納分析3,以此作細部分析與探討,對我國金融機構提出最實

際與合適的建言。

一、我國金融機構專利趨勢分析

本節對於我國金融機構專利趨勢分析,主要分成應用領域與技術領域

之二部分作趨勢分析。在瞭解各應用領域與技術領域之申請趨勢後,更以

矩陣方式呈現應用領域與技術領域彼此的對應關係,供讀者能充分掌握整

體專利技術趨勢。

(一)應用領域趨勢分析

本節所探討之應用領域係經閱讀後根據專利申請案的應用類別,將應

用分類為銀行、支付、保險、交易、投資、稅務與其他類。其中,部分專

利案應用上較分散而難以歸類,且涉及之應用領域與金融業務較不相關,

因此,將其分類在其他類,如圖 3-1所示,為我國金融機構整體專利案應

用趨勢圖。

3共 327件專利案的閱讀表,內容主要對應用領域、技術領域各別分類。

Page 33: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30

圖 3-1專利申請案應用趨勢圖

自 2016年起,無論專利申請量大的銀行應用、支付應用或最少的稅務

應用,皆發現逐年成長之趨勢,可見金融機構專利的申請以自身業務相關

為主,而其中以銀行應用為最大宗;其次,支付、保險、交易也皆有不少

專利申請,而稅務與投資為申請量最少者。

值得一提的是,稅務應用係從 2017年後才開始申請專利,且申請數量

極少,如圖 3-2所示,整體占比僅為 2%。經檢視其內容後,此部分應用主

要涉及繳稅、稅務查詢服務方面,與支付應用的繳費,或銀行應用的費率

查詢,實質技術內涵相當,推測我國金融機構對於技術掌握上,先以主要

業務為主,而未在稅務應用面上多加著墨。然稅務應用面上,除有關稅費

繳納應用外,對於稅率的數據收集評估、稅務智能服務等皆未有申請專利,

相信金融科技在稅務的應用仍有相當的發展空間。

由於金融科技的崛起,使得我國金融機構意識到專利保護技術的重要

性,在此思維下,對於其他類的非金融科技應用的專利申請量,於 2017年

起亦呈現成長趨勢,顯見各金融機構對自身所掌握的技術,均希望透過專

利申請予以保護其技術。因此,從趨勢面所呈現的,為金融科技或非金融

科技皆有逐年成長趨勢。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銀行 3 0 0 0 0 1 0 1 0 3 30 65 26

支付 1 3 0 1 0 0 1 0 0 0 14 26 3

保險 0 0 0 0 0 2 0 1 1 0 14 20 2

交易 0 2 2 0 0 0 2 4 0 0 14 25 10

投資 0 0 2 0 0 0 1 0 0 1 5 16 4

稅務 0 0 0 0 0 0 0 0 0 0 0 5 2

其他 0 0 0 0 1 1 0 0 0 1 1 14 7

0

10

20

30

40

50

60

70

圖 3-1 專利申請案應用領域趨勢圖

Page 34: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31

圖 3-2 專利申請案應用領域分布圖

由圖 3-2可見,銀行應用的金融科技專利申請量遠高出其他應用類別

的專利,占比達 38%,可推測其主要原因,係大部分專利申請案的申請人仍

以銀行業占多數,且銀行業所涉及業務最為廣泛,任何有關資金存、放款、

外匯、保管箱、不動產、借貸、債劵等均屬銀行業務。相較下,其他應用

類之使用人數少且業務面較單一,故專利案的申請不如銀行應用大量。然

更可專注在自身應用業務的技術研發,精益求精,增加專利申請量。例如

支付應用,雖其大部分僅在行動支付或傳統的卡片支付,然盜刷、盜領等

事件層出不窮,安全性實為各家金融機構在支付應用須克服的重要技術問

題,可承此問題面向上思索,更精進的發展其自身的技術。

支付、保險及交易,彼此專利申請量的占比率相當,此些應用也是我

國金融機構重點發展部分。其中,以支付與交易應用的技術面較為相關,

例如,一種線上購物系統,透過行動端進行購買金額的支付,若係著重於

終端的支付裝置的技術申請,此部分就涉及支付的應用;倘若係對後端伺

服器進行拍賣的處理安全認證流程等,就可能涉及到交易的應用。因此,

在開發一套線上購物系統就可能牽涉支付或交易之應用,甚至皆包含此二

者。是以,我國金融機構在開發此類系統時,應可考量終端的支付應用安

銀行, 130, 38%

支付, 49, 15% 保險, 40, 12%

交易, 59, 17%

投資, 29, 9%

稅務, 7, 2% 其他, 25, 7%

應用領域分布圖

銀行

支付

保險

交易

投資

稅務

其他

Page 35: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32

全技術與後端的交易驗證技術合併申請專利,以提供更具安全可靠的技術

專利。

另外,保險與投資類的應用就顯得獨樹一格,與其他應用類較不相關,

其主要技術面皆是數據分析,例如,取得投保歷程、股票投資等數據後,

進行分析與評估。然而,雖保險與投資類之技術面相近,二者之專利申請

量卻有些差距,主要係因投資應用幾乎均為證劵期貨業者所申請,證劵期

貨業者申請人係 3類金融機構中最少的。因此,保險類與投資類應用會在

專利申請量呈現差距,似乎也與申請人行業有關。不過此二應用均與數據

分析技術相關,因此我國金融機構對於股票投資或保險風險評估等應用,

更可加強其核心的數據分析技術以申請專利,似乎為此二應用類未來可發

展趨勢。

另就其他類—非屬金融業務相關的應用,占比 7%。換言之,我國金融

機構在整體專利申請量,高達 93%係申請金融科技相關應用,與前章經 IPC

分析估測金融科技占比 67%,顯然高出許多。於此,也反映前章節推論,經

實際技術分析後會比 IPC分類研析出的占比更為高出許多。此數據更突顯

我國金融機構係全力著重在金融科技的發展,藉以保護自身業務與提供智

慧化的金融服務,已然為現今金融機構主要應用發展趨勢。

另就 7%的其他類應用探討,雖申請量小且應用範圍廣泛,惟觀察整體

應用趨勢,均可見機構內部系統的優化處理,例如資料庫管理、檔案管理

等。雖非與金融科技直接相關,然在金融科技發展趨勢下,此部分軟、硬

體技術也影響著金融科技所提供之服務能否順暢與安全,係為不可忽略的

要因。因此,我國金融機構在發展自身金融科技外,更可將對應的軟、硬

體技術之應用,相互搭配申請專利,提供更為完善之金融服務。

基於上述應用領域描述後,為使讀者更能充分瞭解我國金融機構在金

融科技之應用發展趨勢,將各應用領域更精緻化分類,如表 3-1所示。

Page 36: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33

應用領域 細部應用

銀行 臨櫃服務、貸款服務、轉帳服務、不動產交易、洗錢防範、保險箱

服務、信用卡審核、客戶信用程度評估、金融商品行銷、票據驗證、

報表管理、貸款風險評估、客戶身分驗證、貴金屬買賣、行動銀行、

履約保證金管理、企業金流分析

支付 購物的轉帳支付、廟宇資金支付、ATM 轉帳支付、繳費服務、信用

卡支付、行動支付

保險 產險或壽險投保服務、客戶服務、保單規畫與查詢或行銷、保險理

賠申辦

交易 標會、股票交易、期貨交易、貨幣基金交易、借劵媒合、外匯交易、

融資、電子商品劵移轉、線上購物

投資 股票投資分析、投資風險評估、金融商品買賣分析、基金投資設定、

理財服務、資金的轉投資

稅務 稅單繳費或查詢、退稅

其他 人力資源管理、虛擬鍵盤、系統程式開發、檔案文件管理、差勤系

統、線上訂票、資料庫管理

表 3-1 各應用領域的細部應用對應表

在各應用領域的細部應用,就屬銀行應用最為多者,其他應用領域則

差距不大,其中,幾乎有關銀行業務的應用皆有申請專利。最為大宗者為

貸款服務、轉帳服務、金融商品行銷等。其他,有關企業金流分析、客戶

信用程度評估、貸款風險評估等細部應用彼此有共通點,在於我國金融機

構對自身所擁有的客戶資訊皆能善加以利用,透過數據分析掌握各客戶情

Page 37: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34

況,作為後續提供客戶金融服務時的參考。因此,整體趨勢,大致可分成

銀行資金服務與客戶數據分析之二大應用趨勢。

在支付應用領域,其細部應用大致以繳費、商品付款等一般性的消費

支付應用為主要趨勢。其他如廟宇資金支付最為特別,可推測係與我國廟

宇文化有關,例如,點光明燈、捐獻金的金錢支付。

在保險應用領域,其細部應用上最為單一,主要皆在保險的投保、理

賠等流程。

投資應用領域,其細部的投資應用不外乎股票、期貨、基金等投資,

為投資應用的主要趨勢。

稅務應用領域,前已提及其申請量最少,因此,在細部應用的數量也

最少,僅應用於稅單繳費、退稅上。

其他類的應用領域,其細部應用範圍最為廣泛,大部分皆在機構內部

系統軟、硬體的優化,例如,資料庫管理、檔案文件管理、系統程式開發、

差勤系統等,此為我國金融機構在非專屬金融科技應用的趨勢。

(二)技術領域趨勢分析

經閱讀專利申請案內容後,依據技術內容將其技術領域分類為:行動

平台、大數據、人工智慧、雲端系統、區塊鏈、物聯網、一般資訊、使用

者介面、臨櫃系統自動化與其他。其中,其他類的專利申請案的案量少且

各技術領域範圍分布過廣,因此,將此些案件歸納為一類。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分類為一般資訊的案件,主要是藉由遠端伺服器

提供終端使用者服務的主從式系統架構實現金融服務,其技術內容並未涉

及現今新興科技。舉例來說,發明專利所請係一種股票投資分析系統,藉

由一般資訊系統由遠端伺服器分析股票資訊,提供終端使用者相關股票投

資訊息。其中,分析股票資訊的手段並未採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

僅為單純數據收集與歸納;且為一般主從式系統架構,並未涉及到行動平

Page 38: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35

台或雲端系統之系統架構;於訊息傳遞過程亦未使用區塊鏈等新興技術,

故將此類案分類在一般資訊。

由圖 3-3可見,整體發明專利案之技術領域趨勢,各技術領域專利申請

量均於 2016年後逐年攀升。其中,以申請量較大的行動平台、人工智慧、

大數據與一般資訊的攀升速度最快,皆有倍數成長趨勢,其係為我國金融

機構現今重點發展方向。另外,對技術領域分布較廣的其他類之專利申請

案量,從 2016年的 2件,在 2017年已提升到 20件,似乎我國金融機構已

意識到技術創新的重要性,在將自身重點發展的技術予以深度化外,相信

各技術領域都有其擴充發展的可能性。

圖 3-3 技術領域申請趨勢圖

由圖 3-4可見,一般資訊類的專利申請案量最多,占比達 37%。似乎我

國金融機構對大部分的專利申請案仍未充分掌握新興科技技術,可推測應

該係其技術發展先以應用需求為主後,後續在技術面僅單純的資訊化。例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行動平台 0 1 0 0 0 0 0 2 0 0 16 29 8

大數據 0 0 0 0 0 0 0 0 0 1 9 17 6

人工智慧 0 0 1 0 1 0 0 0 0 1 10 21 11

雲端系統 0 0 0 0 0 0 0 0 1 0 3 10 1

區塊鏈 0 0 0 0 0 0 0 0 0 0 6 13 2

物聯網 0 0 0 0 0 0 0 0 0 0 0 3 0

一般資訊 2 3 3 0 0 2 3 4 0 1 25 57 23

使用者介面 0 0 0 0 0 2 0 0 0 0 4 2 0

臨櫃系統自動化 3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其他 0 0 0 1 0 0 0 0 0 2 2 20 3

0

10

20

30

40

50

60

Page 39: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36

如,當申請人想提出貸款服務的技術時,係先對各貸款人條件作評估確認

是否符合貸款資格,提出應用面需求。因此,在技術面上,僅係單純將貸

款審核之行為予以系統化,而在技術面上未加以改良與增進,可能就不具

有進步性;抑或只是將貸款審核的人工作業簡單的利用電腦或網路執行,

可能就不符發明定義。此外,由於一般資訊的專利申請案大量申請下,使

整體申請量大幅成長,然僅在於系統電子化的技術層次,與此波金融科技

所涉及到之新興科技技術尚有一段距離,顯然我國金融機構更應加緊腳步

跟上技術潮流,藉此提升競爭力。

圖 3-4 技術領域申請分布圖

其次為行動平台,其專利申請量占比為16%。由於行動網路技術的普及,

現在人身上都搭載有智慧型手機,隨時隨地可透過行動網路進行任何資訊

服務,如訂票、購物、支付等,因此,似乎我國金融機構已意識到此市場

的龐大商機,以對行動金融服務提出專利申請。然此類專利申請量卻未及

一般資訊的一半,且行動平台技術大部分可相容於各金融服務應用,故我

國金融機構在技術規劃上,應該可參酌一般資訊的金融服務應用需求結合

行動平台技術,增加此技術類專利申請,相信能保有行動金融服務的技術

優勢。

行動平台,

55, 16% 大數據,

33, 10%

人工智慧, 45,

13%

雲端系統, 15, 5% 區塊鏈, 21, 6% 物聯網, 3, 1%

一般資訊, 123,

37%

使用者介面, 8,

2%

臨櫃系統自動化,

6, 2% 其他, 28, 8%

技術領域分布圖

行動平台

大數據

人工智慧

雲端系統

區塊鏈

物聯網

一般資訊

使用者介面

臨櫃系統自動化

其他

Page 40: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37

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此二技術領域在技術面上係彼此相依的,因此部

分專利申請案會同時涉及大數據與人工智慧之技術。例如,發明所請為保

單的風險評估系統,係經大數據技術收集各保戶歷年保單資料後,將此資

料透過人工智慧的演算法進行資料的分類處理,並提供預測保單需求建議。

由於大數據技術具有大量數據收集與歸納的能力、人工智慧對收集資料提

供更為精確分析與預測,比單純人為或統計的數據分析,更可提升資料分

析的準確性及改善分析問題上所造成錯誤評估。是以,可推測大數據結合

人工智慧應該為此二大技術領域未來發展趨勢,相信我國金融機構能以此

技術發展趨勢申請專利,提升其技術優勢,以提供客戶提供更為人性與科

技化金融服務。

區塊鏈於上述技術領域中屬於最為新興之技術,其主要應用在交易安

全的驗證。從分布圖上所呈現的占比僅為 5%,因為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

化特性,然占比多的一般資訊的主從式架構中的遠端平台之交易驗證中心、

或與行動平台透過第三方進行交易驗證,均係具有中心化特性。從趨勢看

來我國金融機構在資料認證交易技術上仍係以中心化的驗證技術為主,且

未有消長趨勢。中心化與去中心化彼此都各有其優缺點,在既有驗證技術

趨勢發展下可相互並存,例如我國金融機構在大部分金融交易驗證可維持

中心化驗證技術,另方面同步評估其他金融交易應用施行區塊鏈技術的可

行性,推向平衡發展狀態,以免顧此失彼。

另外,雲端系統占比僅為 5%,數量較少,惟在考量金融服務性質上,

雲端技術可說係重要的一環,經雲端運算更可提供具便利與即時性的金融

服務。因此,建議可將一般資訊的主從式架構系統加以改良,從基礎的系

統設備,如資料庫、金融資訊科技系統等予以整合,以邁向雲端金融服務。

臨櫃系統自動化占比雖不大,倘若此類的技術大量發展下,將節省大

量的臨櫃人力;且臨櫃業務往往都與銀行業務相關,申請人大部分為銀行

業者。故後續技術的鋪陳,或許可結合人工智慧,由智能臨櫃機器人以替

代人力,提供更有效率的服務,似為我國金融機構未來可發展目標之一。

Page 41: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38

使用者介面占比不大,然有此類技術的申請,係由於網路技術的蓬勃

發展,使得智慧型手機、個人電腦等裝置可經網路進行遠端的金融服務。

因此,在個人終端的使用介面上,如何提供更具便利與人性的操作介面,

以方便使用者進行金融服務。從技術面上,應更加著手在操作功能的提升,

而非單純資訊頁面的美化或排版改良,才可提高獲取專利的機會。

物聯網係占比最少的技術領域,迄今僅申請 3件,而大數據係與此類

技術相關之技術,彼此在專利申請數量上顯然差距頗大。我國金融機構可

從既有大數據技術加以增進,透過大數據結合物聯網。例如,將物聯網所

提供的資訊,如,消費資訊、地理位置資訊等數據的收集經由大數據統整

與分析,提供客戶相關的金融商品選項的建議,透過大數據技術引導出物

聯網技術的開發,以提高物聯網類的專利申請量。

(三)技術領域的細部技術趨勢

由於一般資訊為金融服務的單純資訊化處理,未涉及到任何新興科技

技術;及部分技術領域申請量少。因此,為利本節細部技術的分析,將暫

不予討論。在閱讀專利案實質內容後,可初步將我國金融機構現今發展的

技術內容,分類為行動平台、大數據、人工智慧、雲端系統及區塊鏈等技

術領域,然此僅為初步分類,並無法具體展現技術內容,因此,有必要對

各技術領域予以細部分類,以充分解析出我國金融機構之技術發展趨勢。

舉例來說,對於已初步分類在行動平台技術領域之專利案,經解讀技術內

容後,發現其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在於透過行動裝置端上指紋辨識裝置進

行用戶身分識別,當身分確認後才可進行後續的行動支付。顯然在初步分

類時,本案例係透過行動端進行支付,初步可將其分類在行動平台;然在

細部解析內容後,可知其有運用到指紋辨識技術進行用戶身分識別,故將

其主要細部技術分類在生物辨識。因此,本節將藉由此分類方式,將各技

術領域之技術再予以細緻化後,各別去探討其細部技術趨勢。

Page 42: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39

1、行動平台

由圖 3-5可見,行動平台的主要細部技術在驗證平台,占比達 64%,例

如,銀行驗證伺服器透過憑證進行與行動裝置的轉帳、行動裝置的識別資

訊產生金鑰以透過驗證登入銀行系統、透過銀行驗證平台進行個人對個人

的借貸、行動投保裝置經遠端伺服器驗證以進行保費繳納,皆係透過驗證

平台進行相關的金融交易驗證,為我國金融機構在行動平台細部技術趨勢。

其次為生物辨識,占比為 18%,例如,臉部辨識於發送電子紅包發送、指紋

辨識投保人身分以進行後續線上車輛保險投保作業、臉部辨識進行 ATM交

易等,應用生物辨識技術在身分確認以進行金融交易,為我國金融機構在

生物辨識的技術趨勢。再者為行動裝置安全性,占比為 7%,例如,藉由行

動裝置之識別訊息,進行提款機的現鈔提領、行動終端以驗證碼驗證後進

行 ATM領現金等。

圖 3-5 行動平台細部技術分布圖

此些細部技術皆應用在行動支付或交易時的安全性提升,其系統架構

包括有前端的生物辨識使用者身分、行動裝置內嵌的安全元件進行資料的

驗證、將前端資料傳遞至後端的驗證平台進行資料檢核與驗證。從趨勢來

看,似乎在交易在安全性問題上,仍為我國金融機構亟需克服的部分,所

驗證平台, 35,

64%

生物辨識, 10,

18%

行動裝置安全

性, 3, 6%

行動應用程式

服務, 4, 7%

其他雜項技術, 3,

5%

行動平台

驗證平台

生物辨識

行動裝置安全性

行動應用程式服務

其他雜項技術

Page 43: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40

以透過技術面來改良安全性問題,係我國金融機構未來可發展技術方向之

一。因此,可推測我國金融機構在技術研發上,應該可各別從交易資料驗

證面向、身分資料驗證面向上著手。在交易資料驗證面,能整合前端的安

全元件與後端的驗證平台進行交易資料的安全驗證技術,提供更完整的安

全驗證機制。另外,在身分資料驗證面,精進身分驗證技術的演算法,透

過演算法的改良提升身分辨識的準確性,相信此二大面向係為未來的技術

發展趨勢。

2、大數據

首先說明的是,我國金融機構在大數據技術上,對所收集的資料來源,

包括有:保戶投保資料、繳費或匯款等交易資料、房物交易資料等均為金

融資訊的數據收集,以進行後續風險或信用評估等,上述金融資訊相關的

資料來源,經大數據予以進行資料的收集與分析。由圖 3-6可見,主要細

部技術有交易歷史訊息分析、訊息自動收集分析、訊息整合分析。然此些

類細部技術所收集資料來源,大部分為各金融機構自身所擁有,倘若同一

用戶各別在不同家金融機構有相關的交易歷史資訊,當金融機構間彼此無

法共享此類交易資訊時,在數據量少的情況下,經大數據分析出的準確度

也會產生影響,間接延緩技術研發進度。因此,若我國金融機構能在法律

許可下共享彼此資料,提供更多的數據來源,將有利於大數據的技術提升。

Page 44: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41

圖 3-6 大數據細部技術分布圖

3、人工智慧

由圖 3-7可見,整體分布趨勢可分類為二大發展面向。一者為數據資

料的分析,例如,股票走勢預測、客戶信用的風險評比、不動產現值的估

算、貸款行銷等,皆係透過收集的資料經人工智慧的演算法進行資料的分

類與預測,此類位細部技術為資料分析、規則推論、模式辨識及機器學習,

前述已提及大數據結合人工智慧的概念,意即經大數據的資料收集後,可

經人工智慧的資料分析、規則推論、模式辨識及機器學習進一步的資料分

析與預測。

另一者為影像或語音資料辨識,經人工智慧的演算法進行特徵辨識技

術,例如,透過語音辨識進行股票交易、影像辨識貨幣的真偽、票據字體

的影像辨識、以語音辨識進行臨櫃的取號等,此類位細部技術為自然語音、

影像辨識,因此,透過語音或影像辨識在金融服務,為我國金融機構在人

工智慧細部技術的發展趨勢之一。上述二大發展面上占比相當,可見我國

金融機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均衡發展趨勢。值得關注部分,人工智慧所涉

及到與深度學習相關的細部技術,如,模式辨識及機器學習,其占比相當

交易歷史訊息分

析, 20, 61%

訊息自動

收集分析,

5, 15%

訊息整合分

析, 8, 24%

大數據

交易歷史訊息分析

訊息自動收集分析

訊息整合分析

Page 45: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42

自然語言,

11, 24%

資料分析, 16, 36%

規則推論,

5, 11%

模式辨識及機

器學習, 4, 9%

影像辨識, 9, 20%

人工智慧

自然語言

資料分析

規則推論

模式辨識及機器學習

影像辨識

少,僅為 4%。此部分乃為人工智慧最關鍵技術所在。舉例說明,某銀行員

的作業業務可經由人工智慧進行訓練與學習,訓練後的人工智慧模型可替

代銀行員進行相關的銀行業務,且此人工智慧模型更可於處理銀行業務的

過程中,如同人類一樣可進一步學習,而不是一個指令一個動作的呈現。

為完成此人工智慧的模型,核心演算法扮演最重要的角色,我國金融機構

可針對人工智慧的演算法再以改良成適合自身金融業務的人工智慧模型,

以此技術方向發展其人工智慧技術。

圖 3-7 人工智慧細部技術分布圖

4、雲端系統

由圖 3-8可見,雲端系統主要細部技術在於雲端服務,占比達 73%,例

如,雲端保單的查詢與投保服務、雲端的貸款申貸服務等,似乎我國金融

機構以雲端服務提供客戶各式金融商品的選擇,乃為現今我國金融機構在

雲端系統的細部技術趨勢。由於雲端服務之主要技術內容在於透過雲端的

電腦計算提供更有效率與即時的金融服務,且雲端服務係可應用在各式各

樣金融服務,在其應用範圍廣的情況下,才有此高的占比,我國金融機構

在利用雲端服務進行相關的金融服務時,應該可從雲端系統整體軟、硬體

Page 46: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43

架構的技術面上作提升,才能保有雲端技術的優勢。第二細部技術在雲端

認證與安全管理,例如,銀行系統登入的雲端安全驗證、透過雲端系統提

供註冊碼進行驗證,皆是透過雲端的驗證技術以識別用戶身分,為現今技

術發展趨勢。

圖 3-8 雲端系統細部技術分布圖

5、區塊鏈

由圖 3-9可見,區塊鏈之主要細部技術在於智能合約管理、數位資產

加密通訊、電子貨幣之支付資料處理,此些細部技術內容,主要應用在透

過區塊鏈的智能合約實現投保與即時保險金理賠、以智能合約管理客戶的

交易資料、智能合約進行數位簽章驗證、區塊鏈進行資產的移轉,如不動

產移轉。因此,以智能合約進行金融交易的管理,顯然為我國金融機構在

交易風險驗證之使用加密進行商業程序的技術趨勢。

除了以智能合約管理外,仍有一部分技術,皆有涉及到實體資產的移

轉,例如,保險金的理賠、轉帳交易、不動產交易等,然區塊鏈平台實行

可程式化的資產移轉,係使用無形的數位資產,例如,比特幣、乙太幣。

如果要使用外部實體資產的移轉,就必須與外部的系統整合,一起連帶運

雲端服務, 11,

73%

雲端認證與安

全管理, 3,

20%

雲端運算系

統, 1, 7%

雲端系統

雲端服務

雲端認證與安全管理

雲端運算系統

Page 47: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44

作才能完成,因此,我國金融機構於區塊鏈技術應用上,仍須搭配既有系

統並予以統整合後,才能處理實體資產的移轉;且交易驗證時間久,皆係

技術面上須克服的問題,因此,即時交易服務、系統整合似乎為我國金融

機構後續可再開發與加強的區塊鏈相關技術。

圖 3-9 區塊鏈細部技術分布

(四)應用領域與技術領域的矩陣分析

1、銀行

由圖 3-10可見,銀行業務應用的技術領域,以人工智慧、大數據及行

動平台最多,且彼此占比相當。由於銀行業務上本身所擁有客戶群組多且

業務面廣,對多數客戶的金融交易資訊可加以進行數據分析,例如房屋貸

款額度評估、信用評比等。如前所述,透過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的技術結合,

使得銀行業務在數據分析的技術能更為提升。再者,由於銀行應用面廣,

其技術領域較為多方發展,如臨櫃系統自動化、使用者介面等皆有發展技

術的趨勢,也可承此趨勢多方發展各技術的可能性。然需注意的是,應避

免其發展的技術僅單純的資訊化,而未對其應用業務的專利技術予以增進,

以致於技術發展可能僅在於人工作業的簡單利用電腦,或商業方法的系統

智能合約管理,

13, 62%

電子貨幣之支付

資料處理, 2, 9%

數位資產加密通

訊, 6, 29%

區塊鏈

智能合約管理

電子貨幣之支付資料處理

數位資產加密通訊

Page 48: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45

化,避免該些情況才能提高獲准專利的機會。

圖 3-10 銀行之技術領域分布圖

2、保險

由圖 3-11可見,大數據、雲端系統及區塊鏈為保險應用的主要發展技

術領域。可推測其技術發展係為,大數據係應用在收集保戶投保歷程的資

料加以分析、雲端系統係應用在透過雲端服務提供保單或保費查詢、區塊

鏈係應用在透過智能合約管理保險理賠金給付。惟整體保險應用之技術內

容仍可多加運用其他新興科技,例如,收集客戶投保歷程上除應用大數據

技術外,仍可加以透過人工智慧進行數據分析、保單或保費的查詢除雲端

化外,仍可結合行動平台,提供更為行動與便利化的查詢系統,因此,我

國金融機構在提供保險服務上,無論從內部的數據面或至外部的服務面,

應該可從技術研發過程中,考量結合其他技術一併發展的可能性。

行動平台,

13, 18%

大數據, 13, 18%

人工智慧, 20,

27%

雲端系統, 4, 6%

區塊

鏈, 1,

1%

臨櫃系

統自動

化, 6,

8%

使用者介面,

4, 6%

其他, 12, 16%

銀行

行動平台

大數據

人工智慧

雲端系統

區塊鏈

臨櫃系統自動化

使用者介面

其他

Page 49: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46

圖 3-11 保險之技術領域分布圖

3、支付

由圖3-12可見,支付應用之技術領域屬行動平台占最多者,占比為49%。

顯然此部分係應用在行動支付上,而行動支付也係現今各國在支付應用的

主要發展趨勢。然行動支付涉及到交易安全性上的技術問題特別多,我國

金融機構在支付應用應更加注意此問題。另外,支付應用也包括有雲端系

統、區塊鏈技術,推測係藉由雲端服務提供支付平台,區塊鏈則涉及支付

時虛擬貨幣的應用,為現今我國金融機構在支付應用的技術趨勢。然支付

並未有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應用,因此,我國金融機構應可朝此部分作

技術開發,例如,透過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技術的結合,收集消費者間的支

付行為以進行評估,以提供更多元化的支付服務。

行動平台, 3, 11%

大數據, 7, 26%

人工智慧, 3,

11% 雲端系統, 5, 19%

區塊鏈, 5, 19%

使用者介面,

2, 7% 其他, 2, 7%

保險

行動平台

大數據

人工智慧

雲端系統

區塊鏈

使用者介面

其他

Page 50: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47

圖 3-12 支付之技術領域分布

4、交易

由圖 3-13可見,交易應用的主要技術領域在於區塊鏈與行動平台,顯

然我國金融機構對交易應用上的技術,已著手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因為交

易過程中,往往需要對客戶資料加以記錄保存及驗證,透過區塊鏈技術即

能提供不被竄改性,提高交易過程中的安全性。另外一趨勢為著重在行動

平台發展,可從應用面來看,支付與交易彼此間係相關聯,當進行金融交

易完成後,須對交易品項進行後續款項的支付,可推測由於行動支付的興

起,對應於行動支付前的行動交易應用技術亦隨之發展起來。因此,無論

行動支付或交易皆存在安全性問題,須透過技術改良以增進行動交易時的

安全性。因此,以區塊鏈或行動平台技術作為改良交易安全性問題,係為

我國金融機構在交易應用上的主要技術發展趨勢。另外,大數據與人工智

慧之占比少;且未有雲端系統的專利申請。因此,除著重在交易安全性外,

可從服務面向作技術發展,以大數據及人工智慧結合,進行交易風險評估

等;或以雲端系統整合交易帳戶資訊,以提供更為便利與即時的服務,皆

為我國金融機構在交易應用的發展方向之一。

行動平台, 21,

70%

大數據, 0, 0%

人工智慧,

0, 0%

雲端系統,

4, 13%

區塊鏈, 3, 10% 其他, 2, 7%

支付

行動平台

大數據

人工智慧

雲端系統

區塊鏈

其他

Page 51: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48

圖 3-13 交易之技術領域分布

5、投資

由圖 3-14可見,投資應用的技術發展趨勢係以大數據與人工智慧之二

大技術領域為主。由於投資應用時,數據的收集與分析係相當重要的,例

如在股票投資時,以往係經後台數據收集後由分析師的統計分析,預測股

票市場走勢,進而提供投資人相關的股票買賣資訊。因此,當大數據與人

工智慧大量的應用於股票投資市場時,即能以大數據多方大量地收集歷年

交易資訊,並藉由人工智慧的交易演算法加以分析,以預測未來的市場走

勢。在此發展趨勢下,使得股票分析市場走向自動化,人力精簡係一可能

的趨勢。值得一提,人工智慧的核心演算法係影響著投資評估準確性好或

壞的重要因素之一,當我國金融機構在自動化整體投資市場時,以人工智

慧演算法進行投資市場預測之技術專利申請,似為未來可發展方向之一。

另外,投資應用上並未有行動平台、雲端系統、區塊鏈等技術的專利申請,

透過此些技術的開發。例如,以行動平台或雲端系統的投資管理平台服務

客戶,或以區塊鏈保存相關各人投資資訊,也係未來我國金融機構在投資

應用可發展技術趨勢。

行動平台, 18,

52%

大數據, 1, 3%

人工智慧, 4,

11%

雲端系統,

0, 0%

區塊鏈, 12, 34%

交易

行動平台

大數據

人工智慧

雲端系統

區塊鏈

Page 52: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49

圖 3-14 交易之技術領域分布

6、稅務

由圖 3-15可見,稅務係以人工智慧為主,主要在稅費的扣繳與查核之

應用,顯然透過人工智慧可自動化各稅費繳納服務,係我國金融機構在發

展稅務應用的技術趨勢。然稅務所涉及到技術面過少,或許申請量少是主

要因素之一。因其申請量少,我國金融機構應該可先從人工智慧技術加以

發展,善用人工智慧的功能,以應用在各項稅務應用,例如稅率的數據收

集評估、稅務智能服務等皆為可擴充發展的方向,以此趨勢下增長其他技

術發展的可能性。

行動平台, 0, 0%

大數據, 10, 56% 人工智慧, 6, 33%

雲端系統,

0, 0%

區塊鏈, 0,

0%

使用者介面,

1, 5% 其他, 1, 6%

投資

行動平台

大數據

人工智慧

雲端系統

區塊鏈

使用者介面

其他

Page 53: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50

圖 3-15 稅務之技術領域分布

二、我國金融機構專利技術與國際金融科技專利的趨

勢比較

本節將以我國金融機構與國際間在金融科技的技術發展進行探討,且

在實質閱讀過我國金融機構專利申請案後,更能將專利的應用與技術分布

細緻化,以提供更為準確的分析數據,進而與第壹章所提之國際金融科技

的六大應用領域及六大技術領域的分布趨勢作比較,找出彼此的共通與差

異處,並加以研析,藉以提供我國金融機構在金融科技發展能與國際間接

軌之參見。

(一)應用領域分布比較

由圖 3-16可見,我國金融機構在金融科技發展趨勢的主流顯然與國際

間不同,國際趨勢係著重在支付應用,我國金融機構係以銀行應用為主。

推測其原因,可能為本專案報告限定在我國金融機構,且又以銀行業申請

占多數,因此反映在應用趨勢的分布,可預期整體專利申請量分布將以銀

人工智慧, 3, 100%

稅務

行動平台

大數據

人工智慧

雲端系統

區塊鏈

Page 54: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51

行應用占最多。也因為如此,更可建議我國金融機構,除了與自身業務相

關的專利申請外,在專利布局上可參考國際主流趨勢,例如現今最熱潮的

行動支付應用,加強其所不足部分,並可參酌前節趨勢分析內容,尤其在

支付安全性問題上著手其技術發展以布局專利,增加支付應用上的專利申

請,以響應現今國際趨勢潮流。

圖 3-16 我國金融機構與國際間金融科技應用領域專利申請分布比較圖

另方面,國際間金融科技在投資、交易、保險、稅務的應用彼此間占

比相當,約莫 4~6%;我國金融機構除稅務外在投資、交易、保險占彼此間

占也係相當,可推測我國金融機構在投資、交易、保險發展的金融科技與

國際趨勢係一致的,皆在投資、交易、保險有均衡發展趨勢。另外,國際

間在銀行應用的金融科技專利申請量分布占比,相較於投資、交易、保險

應用要來得多,對應於我國金融機構亦然如此。因此,從整體趨勢面看,

我國金融機構與國際間,在銀行、投資、交易、保險,其彼此間的專利申

請量分布趨勢相當,顯然我國金融機構在銀行、投資、交易、保險應用的

金融科技有維持此趨勢穩定發展之情況。

稅務應用占比少,前節已推測其原因,係 2017年後才初步有其應用之

Page 55: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52

專利申請,且應用較單一,我國金融機構應持續擴大稅務的應用面,以增

加其專利申請量,才能趕上國際趨勢。

(二)技術領域分布比較

由圖 3-17可見。整體來看,我國金融機構與國際間在金融科技發展的

技術領域分布趨勢相當,如行動平台為申請量最多的技術領域、大數據占

比也係相當,此為趨勢相同面。從差異面來看,在人工智慧的發展,我國

金融機構的占比顯然高出國際趨勢許多,可推測其原因,係部分大數據的

技術能與人工智慧結合,因此,能與大數據技術一併發展,並且廣泛應用

影像、語音的辨識及數據分析於金融服務,係為我國金融機構在人工智慧

發展相較於國際間之優勢。關於區塊鏈,從占比分布趨勢,我國金融機構

較著重於區塊鏈發展,其廣泛地應用於保險交易時資料安全的驗證與保險

金給付、交易資料的安全儲存等,多方的發展係為我國金融機構在區塊鏈

發展的優勢。在物聯網的發展,國際間發展之占比遠大於我國金融機構,

可推測應該係國際間在行動支付的蓬勃發展下帶動了物聯網技術,使得行

動裝置相關支付資訊可透過物聯網加以收集,以提供個性化服務,將物聯

網技術廣泛應用在支付服務,此趨勢係我國金融機機構可效仿部分。

Page 56: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53

圖 3-17 我國金融機構與國際間金融科技技術領域專利申請分布比較圖

在雲端系統的發展,國際間發展之占比稍大於我國金融機構,可推測

其原因為國際間係著重雲端技術於認證與安全管理,透過使用者身分的驗

證及授權管理,及對資料的安全管理與保護,二面向上發展其雲端技術。

然我國金融機構係著重以雲端系統提供客戶相關的金融雲端服務。因此,

可參照國際趨勢,發展其雲端技術的認證與安全管理,以補足技術劣勢。

三、小結

綜合上述,我國在專利申請案之各個應用與技術領域,專利申請量皆

有逐年成長之趨勢,且包含有金融科技、非金融科技應用,因此,也建議

我國金融機構在金融科技應用之技術能更精進與多方化發展外,自身所擁

有的非金融科技應用之技術,能透過提出專利申請予以保護,因為此部分

技術所涉及機構內部軟、硬體技術開發,會間接影響金融科技提供之服務

能否順暢與安全,故相互搭配申請專利,才能提升其在金融科技市場之技

術優勢。

行動平

32%

大數據

19%

人工智

26%

雲端系

9%

區塊鏈

12%

物聯網

2%

我國金融機構金融科技

六大技術領域專利申請

分布

大數據

15% 人工智

2%

行動平

48%

雲端

系統

18%

區塊鏈

1%

物聯網

16%

國際金融科技六大技術

領域專利申請分布

Page 57: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54

由於一般資訊的技術領域所涉及之技術層面,可能僅將金融服務應用

的業務予以單純資訊化處理,如商業方法的系統化或人工作業的簡單利用

電腦,且其專利申請數量在我國金融機構屬最大者。由此可知,雖然近幾

年金融機構的專利申請量大幅提升,然有近 4成比例屬於系統電子化的層

次,與此波金融科技的創新革命,尚有一段距離,建議我國金融機構在透

過系統予以強化金融服務時,能在技術面加以評估,例如是否有結合現今

技術趨勢的新興科技之可能性,以提升其專利申請質量、跟上創新的潮流,

藉以鞏固市場利基。

經研讀專利文件得知,我國金融機構在金融科技創新應用的技術上,

各技術領域彼此間所涉及的技術關聯性很大。例如,行動平台、雲端系統、

物聯網的結合、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的結合、區塊鏈與人工智慧的結合等。

因此,在技術研發上可廣泛掌握各技術領域之技術特性,達到技術間的相

輔相成,故建議我國金融機構能多面向加以布局其專利。

經技術研析後,可發現我國金融機構現今在各技術領域所掌握的細部

技術趨勢,皆有其著重發展的方向。然就解決問題的面向而言,則仍有其

須改善或克服之技術問題。例如,行動平台的生物辨識技術的辨識率、大

數據的資料源共享問題、人工智慧的核心演算法技術掌握度少、雲端系統

的軟硬體整合、區塊鏈在實行實體貨幣交易時的系統整合等,建議我國金

融機構在專利布局上,可以此問題面向上提出技術方案,以發展其專利,

才能更貼近使用者需求。

在應用領域與技術領域的矩陣分析後,可發現我國金融機構在各應用

領域皆有重點發展的技術,除銀行、保險應用技術程度較為廣泛外,支付、

交易、投資及稅務,皆有尚未完整運用現今新興科技之情事,建議我國金

融機構可多方評估任何技術發展的可能性,擴大其金融服務應用之技術。

經比較國際與我國金融機構在金融科技發展趨勢後,可發現我國金融

機構在支付的應用、物聯網與大數據的技術發展上,皆略為落後。然在人

工智慧、物聯網發展趨勢上,相較於國際金融科技技術,則較有著重發展

Page 58: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55

的情況,因此,建議我國金融機構可從中發現自身技術發展的優、劣勢,

補足其短處,提升其金融科技在國際間競爭力。

Page 59: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56

肆、我國金融機構准駁概況及其問題解析

一、引言

隨著金融服務業彼此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透過科技的方式來提供效率

更高及品質更好的金融服務,是世界各國金融產業的趨勢,專利則是作為

保護這些金融機構研發成果的一個好工具。一般而論,金融服務大多是商

業法則、商業方法、商業流程的人為規則,如何運用科技來使得金融服務

成為具有技術性的金融科技創新發明,是金融服務業者在取得專利過程中,

不得不面對及思考的一個重大議題。

金融產業屬於監管嚴格的特許行業,其必須隨著法規的改變而調整其

所提供的商業模式。金融科技的發展到尋求專利權的保護,兩者不是一個

相鄰的關係,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關係,亦是一個互相影響的關係,例如:

金融業必須依循法規來提供它的金融服務,當法規有鬆綁時,為了面對新

法規而產生新的商業模式,於是投入新的技術研發,此時資訊科技業者便

針對新的技術投入研發,來開發新的商業模式,且這新的商業模式仍應符

合法規。此時,如果金融產業所開創的新商業模式涉及技術時,則它所開

創的新商業模式,便可以因為結合技術的研發,並根據專利法的規定,進

而得到專利的保護。然而,正因為金融服務大多是商業法則、商業方法、

商業流程的人為規則,即使將這些金融服務跟技術結合,關於前述這些金

融創新服務是否就適合取得專利權的保護,仍存有不少爭議;但另一方面,

專利作為保護研發成果的一個工具,又不能對因為金融科技的創新,所帶

來的專利保護的需求視而不見,以免損害了金融機構的投入研發所應得到

的利益,因此如何平衡專利權人的利益以及公眾的利益,便成為世界各國

的專利制度,無不殷殷期盼並追求的方向。

基於國際專利調和,且囿於經貿上我國仍以外國市場為主,我國對於

國際專利制度的趨勢,實在是不能不有所認識。實務上,金融科技發明專

Page 60: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57

利申請案,在申請案的撰寫上及審查上,各有其應注意的地方。撰寫上,

容易在適格性、明確性、無法據以實現等專利要件上有所缺失,而導致無

法取得專利權,例如:申請專利範圍及說明書僅單純記載商業方法步驟,

而不具適格性;請求項未具體記載必要技術特徵,而不明確;說明書未具

體記載技術特徵,而無法據以實現。在審查上,除了前述的適格性、明確

性、無法據以實現專利要件外,審查人員亦須考量申請專利之發明相較於

先前技術,是否具有新穎性及進步性,例如:一種在一金融機構的臉部辨

識行銷的處理方法,係應用在一般商場客戶影像辨識之個人化廣告系統之

轉用,而不具進步性,由於金融科技發明專利係將電腦軟體應用在金融相

關服務,倘若兩者的結合過於薄弱,則申請人恐難以舉證說明其具有無法

預期的功效,而符合進步性之要件。因此,以下便簡要地介紹美國、歐洲

及中國大陸與金融科技專利審查有關的內容,以幫助金融機構業者了解我

國金融科技發明專利的審查概念,融合了國外哪些重要的原理原則,以及

讓業者能預先知道金融科技發明專利在申請過程中,可能遭遇哪些問題。

二、各國金融科技專利審查實務

(一)、美國

金融科技係將金融服務跟技術結合,即電腦軟體應用在商業方法中,

使得金融業者能提供更高品質的服務,既然金融科技係將電腦軟體應用在

商業方法,是以在討論金融科技專利之前,須先各別討論商業方法及電腦

軟體發明專利。

關於商業方法的專利,從 1908 年的 Hotel Security Checking Co. 4案

後,美國對於商業方法採取「商業方法除外原則」(business method

4 Hotel Security Checking Co. v. Lorraine Co., 160 F. 467 (2d Cir. 1908)

Page 61: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58

exception),讓商業方法從根本就不屬於法定專利標的(statutory subject

matter),從而認定商業方法不具專利標的適格性。然而,1998年 State

Street Bank 5案,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US Court of Appeals for the

Federal Circuit, CAFC)則認為,商業方法跟其他方法在專利上的保護要

一樣,且系爭技術之所以不具可專利性是因為不具產業利用性,而非不具

適格性,從而肯認商業方法的適格性。不過,2008年 CAFC及 2010年最高

法院在Bilski6案中又否定了單純商業方法的適格性,認為其屬於抽象概念,

不可授予專利。

至於電腦軟體發明專利,電腦軟體本質是一個數學演算法

(mathematical algorithm)、人類心智活動的思考歷程(mental steps),

早期的電腦軟體跟商業方法一樣,法院認定都不具有標的適格性。然而,

直到 1981年的 Diamond v. Diehr 7案,該判決認為縱然申請專利之發明牽

涉數學公式(mathematical formula),申請專利之發明亦不必然不具適格

性,究竟是否具適格性,則仍須就申請專利之範圍整體觀之,法院從此亦

開啓電腦軟體發明專利的大門。

電腦軟體跟商業方法兩者本質上是不一樣的概念,然而由於現今許多

的商業方法幾乎是利用電腦軟體來執行,例如:金融科技發明專利,所以

美國法院在討論金融科技發明專利是否具可專利性時,時常把兩者混起來

一起討論。隨著軟體產業蓬勃發展,電腦軟體結合各式各樣方法的發明越

來越多,相關的專利訴訟也如雨後春筍般地增加。

2014年 3月 4日,USPTO根據最高法院 Myriad與 Mayo的判決,發布

「判斷述及或涉及自然法則、自然現象與自然產物之請求項是否具專利適

格性的判斷準則(Guidance For Determining Subject Matter Eligibility

5 State Street Bank and Trust Co. v. Signature Financial Group, Inc., 47 U.S.P.Q.2d 1596 (1998)

6 Bilski v. Kappos, 561 U.S. 593 (2010)

7 Dimond v. Diehr, 450 U.S. 175 (1981)

Page 62: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59

of Claims Reciting or Involving Laws of Nature, Natural Phenomena,

& Natural Products)」(簡稱“Myriad-Mayo專利適格性判斷準則”),接

著於 2014年 6月 25日,發布「依據美國最高法院 Alice判決之初步審查

指南(Preliminary Examination Instructions in view of the Supreme

Court Decision in Alice Corporation Pty. Ltd. v. CLS Bank

International et al.)」(簡稱“Alice初步審查指南”),來判斷電腦軟

體發明中以電腦來實現抽象概念的請求項,是否具適格性。後來,為了補

充「Alice初步審查指南」,以及取代「Myriad-Mayo專利適格性判斷準則」,

於 2014年 12月 16日,USPTO又發布「2014年專利標的適格性暫時基準(2014

Interim Guidance on Subject Matter Eligibility, i.e. 2014 IEG) 8」,

來說明 USPTO如何遵循最高法院在 Alice、Myriad與 Mayo案中所揭櫫的見

解,並提供數個抽象概念之範例(Abstract Idea Examples),以及自然產

物(Nature-Based Product Examples)之範例,供審查人員參考,同時 USPTO

開始向外界徵詢關於 2014年暫時基準的意見。

2015年 7月,USPTO便彙整過去一年來所蒐集的輿情,並針對該些輿

情修正 2014年專利標的適格性暫時基準,發布「2015標的適格性更新內容

(July 2015 update: subject matter eligibility) 9」,其目的在於使審

查人員更加清楚明瞭如何在審查時適用 IEG,以及針對這段時間公眾對於

IEG實務操作上的諸多提問作回應,新增抽象概念之範例 21~27,及更新當

時版本 IEG的內容,其內容包含:(1)新增 5個抽象概念的例子及 2個精簡

專利適格分析相關的例子;(2)更進一步解釋顯著不同特徵(Markedly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的判斷方式;(3)更多資訊來幫助識別抽象概

念;(4)專利適格性初步證據 (Prima Facie Case)之要求;(5) 審查部門

該如何操作 2014年暫時基準(IEG);(6)先佔(preemption)扮演的角色及精

簡專利適格性分析(Streamlined Eligibility Analysis)。

8 https://www.gpo.gov/fdsys/pkg/FR-2014-12-16/pdf/2014-29414.pdf (最後到訪日期:2018/4/8)

9 https://www.uspto.gov/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ieg-july-2015-update.pdf (最後到訪日

期:2018/4/8)

Page 63: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60

2016年 5月,USPTO再次更新 IEG的內容,發布「2016適格性備忘錄

(May 2016 update: memorandum) 10」,其重申以「two-step analysis」來

審查專利標的適格性,且指導審查人員在判定發明為抽象概念時,須明確

指出為何請求項為法院所認定的抽象概念,並解釋為何不具適格性,且要

求審查人員在核發不具標的適格性的審查意見時,應盡量引用法院的判決,

該備忘錄內容包含:(1)如何撰寫核駁理由;(2)如何評價申請人的申復理

由;(3)新增電腦軟體適格性的判決11(Enfish, LLC v. Microsoft Corp. and

TLI Communications LLC v. A. V Automotive, LLC);(4)新增和補充生

命科學之判決及其範例 28-33(Rapid Litigation Management v.

CellzDirect and Sequenom v. Ariosa)。

2018年 1月 10日及 2018年 1月 25日,CAFC分別做出 Finjan及 Core

Wireless判決。Finjan判決中,CAFC認為系爭方法請求項係利用行為分析

(behavior-based)法,其可辨識未知的病毒種類,非記載一般過濾病毒的

方法,又 Core Wireless判決中,CAFC認為系爭請求項揭露一種有別於傳

統的方式,具體地記載如何彙整並摘要地呈現資訊之特定的方法

(particular manner)。基於前述兩個判決,2018年 4月 2日,USPTO發布

新的備忘錄12並指出,當電腦軟體之發明對於電腦科技領域具有貢獻

(software-related invention focused on improving computer

technology)時,則發明具適格性。

2018年 4月 19日,在 Berkheimer判決出來後,USPTO又發布新的備

忘錄13。此次的備忘錄,並沒有改變過去 USPTO所建立用來判斷專利適格性

10 https://www.uspto.gov/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ieg-may-2016-memo.pdf (最後到訪日

期:2018/8/19)

11 Enfish及 TLI判決於 2016 年 7月 14日新增至 May 2016 Update: subject matter eligibility court

decisions

12 https://www.uspto.gov/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memo-recent-sme-ctdec-20180402.PDF

(最後到訪日:2018/8/19)

13 https://www.uspto.gov/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memo-berkheimer-20180419.PDF (最後到

訪日:2018/8/19)

Page 64: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61

的基本架構。USPTO採納 CAFC在 Berkheimer判決中的見解,認為 Alice判

決中所述「two-step analysis」中,判斷額外要素是否為「公知

(well-understood)」、「例行(routine)」或「習知活動(conventional

activity)」這個步驟屬於事實爭議(factual issue)。此外,USPTO進一步

要求審查人員在論理額外要素為公知、例行或習知活動時,必須(1)引用說

明書的內容,或者申請人在審查過程中的申復;(2)引用 MPEP §

2106.05(d)(II)中所列之法院判決;(3)引用公開文件;或(4)審查人員在

OA直接論述,但此種作法只能適用在審查人員確信為公知、例行或習知活

動的情形。

2018年 6月 7日,在 Vanda14判決出來後,USPTO再次發布新的備忘錄15,

放寬 Mayo案後關於醫藥相關發明之專利適格性的範圍,該備忘錄認為若請

求項為界定個人化醫療診斷方法之請求項,且其利用基因型鑑定「判斷」,

並基於該判斷「施予」特定劑量的特定藥物,以「治療」特定疾病,則在

使用「two-step analysis」分析法時,認定其並非指向(directly to)司

法排除事項(judicial exceptions),具適格性。

美國專利適格性的判斷流程圖,如下圖 4-1所示:

14

https://www.personalizedmedicinebulletin.com/wp-content/uploads/sites/6/2018/05/Vanda-Ph

armaceuticals-Inc.-v.-West-Ward-Pharmaceuticals-Int%E2%80%99l-Ltd.pdf (最後到訪

日:2018/8/19)

15 https://www.uspto.gov/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memo-vanda-20180607.PDF (最後到訪

日:2018/8/19)

Page 65: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62

圖 4-1 專利適格性判斷流程圖

首先,根據,將請求項整體觀之(claim as a whole),參申請案說明

書、申請專利範圍及圖示所揭露之內容,並依據最寬廣合理解釋(broadest

reasonable interpretation),來讀取請求項的文義範圍16。

接著,步驟 1:判斷請求項是否屬於(to)方法、機器、製品、或組合

物,這四種美國專利法 101(U.S.C. 101)所明定的法定類別(statutory

16 2106.03 Eligibility Step 1: The Four Categories of Statutory Subject Matter [R-08.2017]: …

“evaluation of this step should be made after determining what applicant has invented by

reviewing the entire application disclosure and construing the claim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broadest reasonable interpretation (BRI)”…

Page 66: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63

categories)之一,若否,則請求項不具適格性,若是,則進入步驟 2。

再來,步驟2:判斷請求項是否有法定例外的事項(judicial exception),

其中本步驟(源自於 Mayo判決,亦稱“兩步驟測試法(two-step test)”)

又再細分為兩個小步驟。首先,進入步驟 2A判斷請求項是否指向自然法則、

自然現象或抽象概念,若否,則請求項具專利適格。若是,則進入步驟 2B,

判斷請求項所述及的額外要素(additional elements)是否使請求項顯著超

過(significant more)這些法定例外本身,若否,則請求項不具適格性。

在判斷請求項是否有法定例外的事項時,並非在判斷請求項是否「包含

(involve)」該些法定例外事項17,而是判斷該請求項是否「指向(direct to)」

該些法定例外,又所謂的「指向(direct to)」係指「述及(recite)」,該

詞包含「闡明(set forth)」或「描述(describe)」這兩種樣態,所謂的「闡

明」係指請求項清楚地在請求項中,記載該些法定例外事項;至於「描述」,

則是指請求項雖未清楚地記載該些法定例外事項,但從文理上可以整體了

解到有述及該些法定例外事項。此外,如果請求項經最寬廣合理解釋後,

其所開展之文義同時包含法定類別及非法定類別的話,則判定該請求項指

向法定例外事項。此外,在判斷是否具有顯著超過法定例外本身時,可以

考量該些額外要素是否僅僅為「利用抽象概念的指令(the mere

instructions to apply an exception)」、「不重要的額外活動(the

insignificant extra-solution activity) 或「使用領域(field of use)

與技術環境(the field of use and technological environment)」的限

定18,若屬前述之一者,則不具顯著超過。

17 MPEP 2106.04 Eligibility Step 2: Whether a Claim is Directed to a Judicial Exception

[R-08.2017] :…“The ‘directed to’ inquiry, therefore, cannot simply ask whether the claims

involve a patent-ineligible concept, because essentially every routinely patent-eligible

claim involving physical products and actions involves a law of nature and/or natural

phenomenon”…

18 MPEP 2106.05(c) Particular Transformation [R-08.2017]: “Examiners may find it helpful to

evaluate other Step 2B considerations such as the mere instructions to apply an exception

consideration (see MPEP § 2106.05(f)), the insignificant extra-solution activity

consideration (see MPEP § 2106.05(g)), and the field of use and techn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ideration (see MPEP § 2106.05(h)), before making a determination of whether a claim

Page 67: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64

此外,下圖 4-2及圖 4-3係 USPTO整理過去法院已認定是抽象概念之

具體例子,並將其分成四大類,其分別為:「基本經濟運作(Fundamental

Economic Practices)」、「組織人類活動的某些方法(Certain Methods of

Organizing Human Activity)」、「概念本身(An Idea of Itself)」及數學

關係或數學公式(Mathematical Relationships / Formulas) 19,這四種類

別彼此沒有壁壘分明,某個具體例子可能同時落入二個以上的類別,最高

法院舉這些例子只是為了幫助審查人員,在判斷某一個具體個案是否為抽

象概念時,可以依循這四種分類來幫助思考並判斷。此外,圖中所列之具

體法定例外事項僅作為例示用,審查人員並不限於,只有在此分類表中所

出現的例子,才能指摘系爭請求項不具適格性。

satisfies the particular transformation consideration.”

19 MPEP 2106.04(a)(2) Examples of Concepts The Courts Have Identified As Abstract Ideas

[R-08.2017]

Page 68: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65

圖 4-2 過往法院對於抽象概念所下判決例子的分類(Part 1)20

20 https://www.uspto.gov/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ieg-qrs.pdf (最後到訪日:2018/8/19)

Page 69: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66

圖 4-3 過往法院對於抽象概念所下判決例子的分類(Part2)21

21 Id.

Page 70: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67

除了整理過去法院已認定是抽象概念之具體例子外,USPTO還整理了過

去法院已認定「非屬」抽象概念之具體例子,及雖屬抽象概念,但經審酌

認為具「顯著超過」的具體例子,如下圖 4-4。

Page 71: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68

圖 4-4 過往法院認定具適格性的判決22

至於在上述適格性以外之專利要件的要求上,與其他技術領域發明專

利的要求,原則上大致相同,故在此就不再贅述。

(二)、歐洲

歐洲對電腦軟體相關發明一向採取相對保守的立場,最早可追溯 1986

年的 T 208/8423,系爭請求項是一種處理數位影像的方法,即系爭專利之技

術是數學演算法,並透過軟體來運算,若抽象數學方法利用實體元件來實

施,則具適格性,本案堪稱是技術貢獻測試法的濫觴。接著 1989年,T 65/8624

案確立了所謂「技術貢獻測試法」,即系爭請求項若對所屬技術領域具有貢

獻(contribution),則具適格性。隨後 1994 年,T 769/9225案開始萌芽用

技術性來判斷適格性的觀念,認為在判斷是否具適格性時,應評估「技術

考量(technical consideration)」。到了 1998年,T 1173/9726案提出了「技

術性(technical character)」,認為申請專利之發明若具技術性,則具適

格性,並同時認為電腦程式在執行時,若能得出所謂「更進一步技術功效

(further technical effect)」,則該電腦程式亦具技術性,然後直到了

2000年,T 931/9527案明確地揚棄技術貢獻測試法,至此確立了「技術性測

試法」的地位。最後到了 2004年,T 258/0328提出「技術裝置(technical means)

測試法」,認為方法請求項只要有牽涉(involving)到技術手段(technical

means),即具有技術性,從此歐洲慢慢開啓電腦軟體可專利性的大門,認

22 Id.

23 https://www.epo.org/law-practice/case-law-appeals/recent/t840208ep1.html (最後到訪日 2018/6/7)

24 https://www.epo.org/law-practice/case-law-appeals/recent/t860065eu1.html (最後到訪日 2018/6/7)

25 http://www.epo.org/law-practice/case-law-appeals/recent/t920769ep1.html#q (最後到訪日 2018/6/7)

26 https://www.epo.org/law-practice/case-law-appeals/recent/t971173ex1.html (最後到訪日 2018/6/7)

27 https://www.epo.org/law-practice/case-law-appeals/recent/t950931ep1.html (最後到訪日 2018/6/7)

28 https://www.epo.org/law-practice/case-law-appeals/recent/t030258ep1.html (最後到訪日 2018/6/7)

Page 72: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69

為電腦軟體發明專利只要具有技術性(technical character),就符合歐洲

專利公約第 52 條為可專利的標的29。在判斷發明的適格性後會進一步檢視

是否具新穎性、進步性,在進步性判斷上,歐洲採取問題解決法

(Problem-and-solution approach)採取較嚴格的標準,需要解決技術問題、

技術特徵產生技術貢獻且技術解決方案非顯而見,發明方能具進步性。

在歐洲專利局專利審查基準中30,要求審查人員針對專利標適格性判斷

的兩個基本原則,第一點:專利公約第 52條第 2項中列出的排除項目,僅

限於涉及第 2 項標的或活動本身時才會不具可專利性;第二點:請求項之

發明必須整體觀之(be considered as a whole),方能決定發明標的是否

具技術性。同時,在判斷發明是否具技術性時不需檢索先前技術,審查人

員在審查專利公約第 52條,與審查產業利用性、新穎性及進步性為彼此獨

立且為不同判斷議題。

歐洲專利審查基準31也舉出缺乏技術性的例子,如組織商業運作的方案、

解決填字遊戲的方法、未指明技術手段的商業方法,皆為不適格標的。但

若請求項中界定特定的裝置或技術程序來執行至少一部分的方案或方法,

例如電腦、電腦網路、其他傳統可程式化裝置、其程式、或儲存該程式的

29 http://www.epo.org/law-practice/legal-texts/html/epc/2016/e/ar52.html

歐洲專利公約第 52 條 :

(1) 所有技術領域中具有新穎性、進步性及產業利用性之發明,得依本公約取得歐洲專利權。

(2)下列各款,不符前項發明之意義:

(a)發現,科學理論和數學方法。

(b)藝術創作。

(c)進行心智活動、玩遊戲或經營商業的方案、規則或方法(schemes, rule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mental

acts, playing games or doing business),以及電腦程式(and programs for computers)。

(d)資訊呈現(presentations of information)。

(3) 前項所述不符發明意義之範圍,以歐洲專利申請案或歐洲專利所載申請專利之標的,涉及(relates to)前

項所述標的或活動本身(such subject-matter or activities as such)者為限。

30 https://www.epo.org/law-practice/legal-texts/html/guidelines/e/g_ii_2.htm

31 https://www.epo.org/law-practice/legal-texts/html/guidelines/e/g_ii_3_5.htm

Page 73: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70

電腦可讀取媒體來執行至少一部分的步驟,該請求項混合了技術特徵

(technical features)和非技術特徵(non-technical features),應以電

腦軟體相關發明進行審查。

電腦軟體相關發明32中針對純電腦軟體(computer programs)以及使用

了技術方案(technical means)兩類分別論述其可專利性。發明只要使用了

技術方案就符合專利公約第52條第1項,技術方案可以是習知的技術元件,

例如在請求項中包含電腦、電腦網路、電腦可讀取媒體,皆可使申請專利

標的具有技術性。另一方面,雖然純電腦軟體被列在專利公約第 52 條第 2

項中,但若純電腦軟體具有技術性仍可為適格標的,此時需進一步探討純

電腦軟體在執行或載入電腦時,是否產生超出軟體與電腦硬體之間正常的

(normal)物理交互作用之進一步技術效果(a further technical effect)?

若純電腦軟體具進一步效果,例如電腦軟體用於控制工業製程、或是對電

腦內部運作或對介面的控制而提升安全性、效率、電腦資源管理、資料傳

輸率等,則具有技術性。當發明標的通過具有技術性測試,審查人員應進

一步審查新穎性及進步性。

歐洲審查基準在進步性的部分,針對包含技術特徵(technical

features)和非技術特徵(non-technical features)的請求項審查方式有專

章介紹33,大部分電腦軟體相關發明皆為此種混合式發明(mix-type

invention),除了審查步驟外,也提供幾個以實際審查步驟深入說明的案

例,可透過這些案例明瞭歐洲在電腦軟體相關發明的審查程序。此外,在

歐洲專利審查基準中的段落中會援引對應的技術上訴委員會與擴大上訴委

員會的決定書,詳讀上訴委員會訴願個案可深入理解法規適用的闡釋以及

歐洲審查基準的精髓。

32 https://www.epo.org/law-practice/legal-texts/html/guidelines/e/g_ii_3_6.htm

33 https://www.epo.org/law-practice/legal-texts/html/guidelines/e/g_vii_5_4.htm

Page 74: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71

(三)、中國大陸

在過去,中國大陸對於商業方法及電腦軟體發明專利的態度,是跟歐

洲一樣採取較為保守的立場。依據中國專利法第 25條34的明文規定略以:「對

於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不授予專利權」,過往的商業方法及電腦軟體發

明專利,在中國大陸是不允許成為專利權所能保護的客體。然而因應網路

的興起及電子商務的發展,世界上各國商業方法及電腦軟體相關的智慧財

產權保護,逐漸受到重視,中國大陸對於商業方法及電腦軟體發明專利的

態度,也因此日趨開放。

關於金融商業方法之審查方式,主要係參考審查指南第二部份第一章

第 4.2 節,其認為若發明涉及商業方法,則屬智力活動的規則及方法,從

而不屬於專利權所能保護的客體35,既不符合專利法第 2 條第 2 款之規定,

且亦落入專利法第 25條第 1項第 2款規定之情形。然而,如果某一請求項

的內容,同時包含智力活動規則和方法之內容,以及技術特徵內容的話,

則就該請求項整體觀之,其並不屬於智力活動之規則和方法,此時審查人

員不得依據專利法第 25條而排除其獲得專利權的可能性。

34 中國專利法第 25條:「對下列各項,不授予專利權:

(一)科學發現;

(二)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

(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

(四)動物和植物品種;

(五)用原子核變換方法獲得的物質;

(六)對平面印刷品的圖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結合作出的主要起標識作用的設計。對前款第(四)項所列產品

的生產方法,可以依照本法規定授予專利權。」

35 中國大陸專利審查指南第二部份第一章:「如果一项权利要求,除其主题名称以外,对其进行限定的全部内容均为

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则该权利要求实质上仅仅涉及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也不应当被授予专利权。

【例如】

审查专利申请的方法;

组织、生产、商业实施和经济等方面的管理方法及制度;

……」

Page 75: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72

關於電腦軟體之審查觀念,則大體上繼受歐洲的審查觀念。中國大陸

在其所訂定之專利審查指南第二部份第九章:「關於涉及計算機程序的發明

專利申請審查的若干規定」中,清楚規範審查人員在面對電腦軟體發明36專

利時,究竟要如何進行審查,並且對於何謂的「電腦程式本身」及「涉及

電腦程式的發明」,給予明確的定義。所謂的「電腦軟體本身」,係指「為

了能夠得到某種結果而可以由電腦等具有訊息處理能力的裝置執行的代碼

化指令序列,或者可被自動轉換成代碼化指令序列的符號化指令序列或者

符號化語句序列。電腦程式本身包括原始碼(source code)和目的碼(object

code)」37,其中原始碼一般是由高階語言編寫而成,例如:C、C++…等,

目的碼則是將原始碼經過編譯器(Compiler)編譯後,所產生的程式碼。

所謂「涉及電腦程式的發明」,係指「為了解決發明所提出的問題,全部或

部分以電腦程式處理流程為基礎,通過電腦來執行上述流程編制的電腦程

式,對電腦的外部或內部,來進行控制或處理的解決方案」,其中所述對外

部進行控制或處理,包括:對某種外部運行過程或外部裝置進行控制、對

外部資料進行處理或者交換……等;所述對內部進行控制或處理,包括:

對電腦系統內部性能的改進、對電腦系統內部資源的管理、對資料傳輸的

改進……等。惟須注意,涉及電腦程式的解決方案,並不包含對於電腦硬

體的改變38。

2017年 2月 28日,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審議通過關於修訂「專利

審查指南」的決定39,即第 74號局令,並於 2017年 4月 1日起施行。就該

36 中國大陸「計算機程序」一詞,即相當於我國「電腦軟體」一詞。

37 中國大陸專利審查指南第二部份第九章:「本章所说的计算机程序本身是指为了能够得到某种结果而可以由计算机

等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装置执行的代码化指令序列,或者可被自动转换成代码化指令序列的符号化指令序列或者

符号化语句序列。计算机程序本身包括源程序和目标程序」

38 中國大陸專利審查指南第二部份第九章:「本章所说的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发明是指为解决发明提出的问题,全部或

部分以计算机程序处理流程为基础,通过计算机执行按上述流程编制的计算机程序,对计算机外部对象或者内部

对象进行控制或处理的解决方案。所说的对外部对象的控制或处理包括对某种外部运行过程或外部运行装置进行

控制,对外部数据进行处理或者交换等;所说的对内部对象的控制或处理包括对计算机系统内部性能的改进,对

计算机系统内部资源的管理,对数据传输的改进等。涉及计算机程序的解决方案并不必须包含对计算机硬件的改

变。

39 https://www.jetro.go.jp/ext_images/world/asia/cn/ip/law/pdf/section/20170302-2.pdf (最後到訪日

期:2018/4/8)

Page 76: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73

決定修訂內容,舉其犖犖大者,在審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一章第 4.2 節中,

新增「涉及商業模式的請求項,如果既包含商業規則和方法的內容,又包

含技術特徵,則不應當依據專利法第 25條排除其獲得專利權的可能性」40,

雖然修訂前已有若請求項包含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的內容,又包含技術

特徵時,則該請求項不應被排除獲得專利權的可能性之規定,但其係對於

所有智力活動的通則規定。然而,第 74號局令所新修的內容,則更加明確

地說明,涉及「商業方法」的請求項,在包含技術特徵的前提下,是容許

成為專利權保護的客體。此外,專利審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九章第 2節的「僅

僅記錄在載體(例如磁帶、磁片、光碟、磁光碟、ROM、PROM、VCD、DVD 或

者其他的電腦可讀介質)上的電腦程式」,亦修改為「僅僅記錄在載體(例

如磁帶、磁片、光碟、磁光碟、ROM、PROM、VCD、DVD 或者其他的電腦可

讀介質)上的電腦程式本身」 41,藉此再次強調僅有電腦程式本身不具適格

性,且指南第二部分第九章第 5.2 節第 1 段的內容,另新增一句話「所述

組成部分不僅可以包括硬體,還可以包括程式」,說明電腦程式可直接寫在

物之請求項中,作為限定之用,且將原來的「功能模塊」一詞,修改為「程

序模塊」,來進一步說明電腦軟體的程序模塊,並非必須是實體裝置,且藉

40 国家知识产权局决定对《专利审查指南》作如下修改:…

在《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一章第 4.2节第(2)项之后新增一段,内容如下:

【例如】

涉及商业模式的权利要求,如果既包含商业规则和方法的内容,又包含技术特征,则不应当依据专利法

第二十五条排除其获得专利权的可能性。…

41 国家知识产权局决定对《专利审查指南》作如下修改:

第二部分第九章第 2节的修改

将《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九章第 2 节第(1)项第一段中的”仅仅记录在载体(例如磁带、磁盘、

光盘、磁光盘、ROM、PROM、VCD、DVD 或者其他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修改为“仅仅

记录在载体(例如磁带、磁盘、光盘、磁光盘、ROM、PROM、VCD、DVD 或者其他的计算机可读介质)

上的计算机程序本身”。

将《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九章第 2 节第(1)项第三段第一句中的”仅由所记录的程序限定的计

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修改为“仅由所记录的程序本身限定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ge 77: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74

此凸顯電腦程式產品軟體與硬體兩者協同工作的特點。

中國大陸關於商業方法及電腦軟體的審查概念,大體上與歐洲之觀念

較接近。另外,關於上述以外之專利要件的要求,與其他技術領域發明專

利的要求,原則上大致相同,故在此就不再贅述。

三、我國金融科技專利審查現況

在 2006 至 2018 年第 1 季的這段期間,我國金融機構所提出的 327 件

發明專利申請案中,已獲審定的案件,總計有 89 件,其中約 62%比例的案

件被核駁;另外約 38%比例的案件獲准,如圖 4-5所示。我國金融機構所申

請的發明專利申請案中,超過半數的比例被核駁,可見這些金融機構所申

請的發明專利申請案,存有一定程度的問題,從而阻礙了申請人取得專利

權。

圖 4-5 我國金融機構發明專利申請案審定書的准駁比例

為了發掘出妨礙申請人取得專利權的可能問題,本文以我國金融機構

在 2006至 2018年第 1季這段期間,已獲審定的 89件申請案為分析的對象,

進一步統計這些案子於首次審查意見通知函所指摘的不予專利事由,及後

續核駁審定書所據以核駁的理由,並予以分類。

62%

38%

審定書

核駁

核准

註:共89件

Page 78: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75

(一)、首次審查意見

如圖 4-6所示,關於這些已獲審定的 89件申請案,智慧局核發的首次

審查意見通知函,其所指摘出缺失理由的比例,由高到低依序是:違反專

利法第 22條第 2項之進步性、違反專利法第 26條第 2項之請求項不明確、

違反專利法第 26 條第 4 項之記載格式有誤、違反專利法第 21 條之不符發

明定義、違反專利法第 26 條第 1 項之無法據以實現、違反專利法第 22 條

第 1項第 1款之新穎性。

圖 4-6 首次審查意見理由分類及其圓比例圖

見上圖 4-6,首先,理由比例最高的「進步性」,即被指摘申請案違反

Page 79: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76

專利法第 22 條第 2 項之規定,倘若以總理由數42作為統計百分比的分母,

則指摘申請案不具進步性的比例,占總理由的 47.6%;另,若以已獲審定的

89 件申請案作為統計百分比的分母,則具有不具進步性的比例為 71.91%,

亦即已獲審定的 89件發明申請案中,有 64件(89*71.91%)被指摘有不具進

步性的問題。接著,理由比例次高的「請求項不明確」,即被指摘申請案違

反專利法第 26 條第 2 項之規定,占總理由的 24.26%;另以 89 件申請案作

為統計百分比的分母,則占 37.08%,亦即有 33件被指摘具有請求項不明確

的問題,其中被指摘請求項不明確的理由,可再細分為:「無法了解技術特

徵之技術意義」,占總理由的 8.09%,另以 89 件作為百分比的分母,則占

12.36%,即 11 件;「表達方式不明確」,占總理由的 16.18%,另以 89 件作

為百分比的分母,則占 24.72%,即 22件。再來,理由比例第三高的「記載

格式有誤」,即被指摘申請案違反專利法第 26 條第 4 項之規定,占總理由

的 8.82%,另以 89 件作為統計百分比的分母,則占 13.48%,即有 12 件被

指摘具有記載格式有誤的問題。理由比例第四高的「不符發明定義」,占總

理由的 6.62%,另以 89件作為統計百分比的分母,則占 10.11%,即有 9件

被指摘具有發明定義的問題,其中指摘不符發明定義的理由,可再細分為:

「非利用自然法則」,占總理由的 0.74%,另以 89件作為百分比的分母,則

占 1.12%,即 1 件;「簡單利用電腦」,占總理由的 5.88%,另以 89 件作為

百分比的分母,則占 8.99%,即 8 件。理由比例第五高的「新穎性」,即被

指摘申請案違反專利法第 22 條第 1 項第 1 款之規定,占總理由的 5.88%,

另以 89件作為百分比的分母,則占 8.99%,即 8件。理由比例第六高的「無

法據以實現」,即被指摘申請案違反專利法第 26 條第 1 項之規定,占總理

由的 1.47%,另以 89 件作為百分比的分母,則占 2.25%,即 2 件。值得附

帶一提的是,這些89件申請案中,「逕准」的比例,占總理由的比例為5.88%,

另以 89 件作為百分比的分母,則占 8.99%,即有 8 件申請案,是直接獲准

專利。

42 總理由數之定義係指,若 A 案被指摘出「不符發明定義」及「不具進步性」,另一案 B案則僅被指摘出

「不具進步性」時,則這兩個案子的總理由數為:2(A案的理由數)+1(B案的理由數)=3(兩案的總理由

數),須特別注意,一案可以有 2個以上的理由。此外,「逕准」及「逾限未復」皆各自算 1個理由。

Page 80: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77

下圖 4-7 係將圖 4-6 之首次審查意見理由分類及其圓比例圖,改用以

直條堆疊圖的方式,來呈現上述各理由在以 89件作為百分比分母時的比例

分布關係。

圖 4-7 首次審查意見理由分類及其直條堆疊圖

(二)、核駁審定

此外,為了更精確地分析出,最後真正阻礙我國金融機構取得專利權

的癥結點,本文進一步統計,我國金融機構已獲審定的 89件申請案的「核

駁審定書」所據以核駁的意見,並分類該些意見的理由。如圖 4-8 所示,

智慧局針對這些已獲審定的 89件申請案,所核發的核駁審定書,其據以核

駁的缺失理由的比例,由高到底依序是:違反專利法第 22條第 2項之進步

性、違反專利法第 26 條第 2 項之請求項不明確、違反專利法第 21 條之不

符發明定義、違反專利法第 26條第 4項之記載格式有誤、違反專利法第 26

條第 1項之無法據以實現、違反專利法第 22條第 1項第 1款之新穎性。至

於因申請人逾指定期限未提申復,而逕予核駁審定的樣態,因其性質跟其

Page 81: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78

他缺失理由的性質較不相同,所以不把它跟其他缺失理由一起排序比較。

圖 4-8 核駁審定書理由分類及其圓比例圖

見上圖 4-8,其中據以核駁理由比例最高的「進步性」,占總理由的

56.47%;另,若以已獲審定的 89件申請案作為統計百分比的分母,則不具

進步性的比例為 53.93%,亦即已獲審定的 89 件發明申請案中,有 48 件以

不具進步性為由而據以核駁。接著,理由比例次高的「請求項不明確」,占

總理由的 10.59%;另以 89件申請案作為統計百分比的分母,則占 10.11%,

亦即有 9 件被指摘具有請求項不明確的問題,其中被指摘請求項不明確的

理由,可再細分為:「無法了解技術特徵之技術意義」,占總理由的 7.06%,

另以 89 件作為百分比的分母,則占 6.74%,即 6 件;「表達方式不明確」,

占總理由的 3.53%,另以 89 件作為百分比的分母,則占 3.37%,即 3 件。

再來,理由比例第三高的「不符發明定義」,占總理由的 7.06%,另以 89件

Page 82: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79

作為統計百分比的分母,則占 6.74%,即有 6件,其中指摘不符發明定義的

理由,可再細分為:「非利用自然法則」,占總理由的 1.18%,另以 89 件作

為百分比的分母,則占 1.12%,即 1件;「簡單利用電腦」,占總理由的 5.88%,

另以 89件作為百分比的分母,則占 5.62%,即 5件。理由比例第四高的「記

載格式有誤」,占總理由的 5.88%,另以 89件作為統計百分比的分母,則占

5.62%,即有 5件被指摘具有記載格式有誤的問題。理由比例第五高的「無

法據以實現」,占總理由的 1.18%,另以 89件作為統計百分比的分母,則占

1.12%,即有 1件被指摘具有不具新穎性的問題。理由比例第六高的「新穎

性」,占總理由的 1.18%,另以 89 件作為統計百分比的分母,則占 1.12%,

即有 1件被指摘具有無法據以實現的問題。附帶一提,「逾限未復」的比例,

占總理由的比例為 17.65%,另以 89 件作為百分比的分母,則占 16.85%,

即這 89件發明專利申請案,有 15件申請案,是因逾限未復而被核駁審定。

下圖 4-9 係將圖 4-8 之核駁審定書理由分類及其圓比例圖,改用以直

條堆疊圖的方式,來呈現上述各理由在以 89件作為百分比分母時的比例分

布關係。

圖 4-9 核駁審定書理由分類及其直條堆疊圖

Page 83: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80

(三)、小結

綜合以上的討論可知,妨礙我國金融機構取得發明專利的最主要的原

因係「進步性」的問題,即發明專利申請案跟先前技術相比較,無法認定

其具有進步性,其次是「請求項不明確」或「記載格式有誤」的問題,再

來是申請案因發明標的(subject matter)本質的問題而「不符發明定義」。

關於「進步性」的問題,推測是由於國際金融科技於 2012年便開始蓬

勃發展,相關專利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地冒出,但我國金融機構並未跟上

此次金融科技的浪潮,我國金融機構主要是從 2016年後才開始急起直追申

請金融科技相關專利,使得國內業者在 2012至 2016這 4年間,所申請的

金融科技專利,因公開或公告而成為我國金融機構發明專利申請案的先前

技術,進而墊高了我國金融機構申請案取得專利權的門檻。我國金融機構

宜加快申請相關的專利,或思考如何迴避國外業者的專利佈局,以幫助取

得專利。

關於「不符發明定義」的問題,雖占總理由一定的比例,但其並非阻

礙申請人取得專利權的主要問題所在,這主要是因為雖然我國的審查標準

雖主要是參考歐洲的審查概念,並兼容美國 Alice的判斷原則,導致我國

電腦軟體相關發明專利制度在法規面上,易讓外界認為有偏向嚴格的想法;

然而,根據過去的統計資料顯示,實際我國關於發明定義的判斷標準,並

沒有像美國那樣明顯變嚴格的趨勢43。然而,為了國際專利制度的調和,我

國「不符發明定義」的判斷標準,易受國內外審查及司法實務影響而有所

連動,去年美國國會責美國專利商標局推動美國專利法第 101條關於發明

定義的修法44,我國金融機構可在研擬自身專利佈局的同時考量國內外法制

43 李清祺、馮聖原,電腦軟體發明專利制度探討─我國與歐洲制度發展的演進,第 48-90頁,智慧財產權月刊,第

201期,民國 104年 9月。

44

http://www.ipo.org/wp-content/uploads/2017/02/20170207_IPO-101-TF-Proposed-Amendments-an

d-Report.pdf(最後到訪日:2018/5/20)

Page 84: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81

的變化,適時地來調整自己的研發策略,以便取得專利。

四、我國金融機構專利申請問題解析

根據上述金融機構金融科技專利申請案的概況分析,我們進一步觀察

圖 4-10核駁審定書理由分類及其圓比例圖,挑選進步性、發明定義及可據

以實現,這三個據以核駁比例較高且較值得討論的核駁理由,作為進一步

解析的對象,並以「案例歸納解析法」,將被審查人員依據相同理由而核駁

的申請案,以法律三段論證的方式:大前提(法規範)、小前提(事實)及涵

攝過程(結論),來解析這些申請案的申復理由的邏輯,並歸納這些申復理

由究竟是大前提、小前提或涵攝過程的哪一部分,被審查人員以怎麼樣的

理由指摘有錯誤,進而認定申復理由不成立。

關於案例歸納解析法,舉例來說,若申請人申復主張引證未揭露申復

所述系爭申請案的差異技術特徵,但審查人員認為引證確實有揭露申復所

述差異技術特徵,而不具進步性,在這個例子中,申請人的申復邏輯是:

引證未揭露申復所述差異技術特徵而應具進步性(大前提),且引證事實上

確實沒有揭露申復所述差異技術特徵(小前提),所以系爭申請案具進步性;

然而,審查人員核駁理由的邏輯則認為,申請人的申復理由在「小前提」

的部分有錯誤,審查人員認為引證事實上確實有揭露申復所述差異技術特

徵(小前提),所以系爭申請案仍應不具進步性。在這個例子,我們會認為

申請人的申復理由因為小前提的部分認識有誤,所以被審查人員認定申復

不成立。

承上例,若申請人申復主張引證未揭露申復所述系爭申請案的差異技

術特徵,而應具進步性,但審查人員認為引證雖沒有揭露申復所述差異技

術特徵,但由於請求項的文字所記載的範圍過於廣泛,是以仍不具進步性。

在這個例子中,申請人的申復邏輯是:引證未揭露申復所述差異技術特徵

而應具進步性(大前提),且引證事實上確實沒有揭露申復所述差異技術特

徵(小前提),所以系爭申請案具進步性;但,審查人員核駁理由的邏輯則

Page 85: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82

認為,申請人的申復理由在「涵攝的過程」有錯誤,審查人員認同申復理

由所述,引證事實上確實沒有揭露申復所述差異技術特徵,但系爭申請案

的請求項的文字記載範圍過於廣泛以致於仍被引證所比對到(結論),而不

具進步性。在這個例子,我們會認為申請人的申復理由,因為涵攝過程的

部分有誤,所以被審查人員認定申復不成立。

最後,透過案例歸納解析法討論申請人在進步性、發明定義及可據以

實現這三個專利要件上可能遇到的問題後,為了幫助申請人更加瞭解如何

獲准專利,在每個討論後會附上實務上的真實案例,供申請人參考。

(一)、進步性

關於這些已獲審定的 89件申請案,其中被智慧局以不具進步性為由而

核駁的有 38件。如圖 4-10所示,分析這 38件核駁申請案,申請人所提之

申復理由的大前提,比例由高到底依序是:引證未揭露申復所述系爭申請

案的差異技術特徵(引證未揭露申復所述差異技術特徵)、系爭申請案與引

證所揭露的解決問題與技術手段不同(解決問題、技術手段不同)、系爭申

請案無法由引證所揭露之內容簡單變更(無法簡單變更)、系爭申請案與引

證所揭露之技術功效不同(技術功效不同)、系爭申請案與引證之技術領域

不同(技術領域不同)、引證間的組合無結合動機(無結合動機),其中引證

未揭露申復所述差異技術特徵的比例佔 68.42%(26件)、解決問題、技術手

段不同的比例佔 10.53%(4 件)、無法簡單變更的比例佔 10.53%(4 件)、技

術功效不同的比例佔 5.26%(2 件)、技術領域不同的比例佔 2.63%(1 件)、

無結合動機的比例佔 2.63%(1件)。

Page 86: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83

圖 4-10 申復理由─大前提樣態

實務上,因為審查人員通常會順著申復理由所主張的大前提,做進一

步的後續討論,所以申復理由往往是在小前提及涵攝過程這兩個部份,被

審查人員指摘有誤,進而認定申復不成立。如圖 4-11所示,在申請人申復

主張引證未揭露申復所述差異技術特徵的情況下,有 46.15%(12件)的比例

被認定申復理由的小前提有誤而核駁,其中小前提的誤失樣態中,有 75%(9

件)的比例被以引證確實揭露申復所述差異技術特徵為由而核駁,有

16.7%(2件)的比例被以請求項未有申復之限定條件為由核駁,有8.3%(1件)

的比例被以有修正但未提申復理由為由核駁;此外,另有 53.85%(14件)的

比例被認定申復理由的涵攝過程有誤而核駁,其中涵攝的誤失樣態中,有

35.71%(5 件)的比例被以差異為習知非有無法預期功效為由而核駁,有

21.43%(3件)的比例被以差異技術特徵範圍太過廣泛為由核駁,有 21.43%(3

引證未揭露申復所

述差異技術特徵

68.42%

技術功效不同

5.26%

技術領域不同

2.63%

無法簡單變更

10.53%

無結合動機

2.63% 解決問題、技

術手段不同

10.53%

申復理由─大前提態樣

Page 87: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84

件)的比例被以差異技術特徵為引證所揭露內容之簡單變更為由核駁,有

14.29%(2 件)的比例被以差異技術特徵為引證所揭露內容結合習知技術為

由核駁,有 7.14%(1件)的比例被以差異技術特徵為引證所揭露內容之組合

且簡單變更為由核駁。在申請人申復主張解決問題、技術手段不同的情況

下,則有 100%(4 件)的比例被認定申復理由的涵攝過程有誤而核駁,其中

涵攝有誤的誤失樣態中,有 50%(2件)的比例被以差異技術特徵為引證所揭

露內容之組合且簡單變更為由而核駁,有 25%(1件)的比例被以整體觀之本

案為引證技術領域轉用非有無法預期功效為由核駁,有 25%(1件)的比例被

以差異技術特徵為引證所揭露內容之簡單變更為由核駁。在申請人申復主

張無法簡單變更的情況下,則有 100%(4 件)的比例被認定申復理由的涵攝

過程有誤而核駁,其中涵攝有誤的誤失樣態中,有 50%(2件)的比例被以整

體觀之非有無法預期功效為由而核駁,有 25%(1件)的比例被以差異為習知

非有無法預期功效為由核駁,有 25%(1件)的比例被以差異技術特徵範圍太

過廣泛為由核駁。在申請人申復主張技術功效不同的情況下,則有 100%(2

件)的比例被認定申復理由的涵攝有誤而核駁,其中涵攝有誤的誤失樣態中,

有 50%(1件)的比例被以差異技術特徵為引證所揭露內容之組合且簡單變更

為由核駁,有 50%(1 件)的比例被以整體觀之非有無法預期功效為由核駁。

在申請人申復主張技術領域不同的情況下,則有 100%(1 件)的比例被認定

申復理由的涵攝有誤而核駁,其中涵攝有誤的誤失樣態中,有 100%(1 件)

的比例被以整體觀之本案為引證技術領域轉用非有無法預期功效為由核駁。

在申請人申復主張無結合動機的情況下,則有 100%(1 件)的比例被認定申

復理由的涵攝有誤而核駁,其中涵攝有誤的誤失樣態中,有 100%(1 件)的

比例被以引證具相同技術領域為由核駁。

Page 88: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85

圖 4-11 申復理由解析及其圓比例圖

綜上所述,從圖可推知全部 38件被以不具進步性為由而核駁的審定書

中,有 68.42%(26件)的比例是因為涵攝有誤而被核駁,可見大多數的申復

理由,是在涵攝過程被審查人員指摘有誤,從而認定申復理由不成立。關

於這個問題,推測是因為涵攝過程中所包含的不確定法律概念,例如:通

常知識者、習知技術、非有無法預期的功效……等,這些不確定的法律的

認定,十分仰賴審查人員及申請人雙方當事人間的經驗及背景知識,所以

造成審查人員及申請人雙方在這些概念上的認知有所差異。實務上,審查

Page 89: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86

人員會先透過檢索跟申請案有關的先前技術,來建立前述的不確定法律概

念,然後再核發審查意見通知,但在有限的人力及物力下,審查人員著實

難以鉅細靡遺地檢索出所有適當的先前技術,並根據這些先前技術來為上

述不確立法律概念,建立適當的判斷標準。是以建議申請人,除了消極地

否認審查意見所指摘的理由並主張申請案具進步性外,還可以積極地以申

請案創作人的立場,在申請案的說明書或申復理由書中,提供適當的先前

技術,例如:與申請案有關的專利申請案或論文等,來幫助雙方建立相近

的不確定法律概念,好讓審查人員及申請人可以站在相近的立場,來判斷

系爭申請案是否具進步性,進而幫助雙方的溝通。

接著,38 件被以不具進步性為由而核駁的審定書中,則有 31.58%(12

件)的比例是因為小前提有誤而被核駁,其中有 23.68%(9件)的比例被認定

引證確實揭露申復所述差異技術特徵,有 5.26%(2件)的比例被認定請求項

未有申復之限定條件。關於這個問題,多數原因是因為審查人員在審查時

是以申請專利範圍作為做比對的對象,縱然申請案的發明跟引證所揭露的

內容確實有所差異,但因為申請專利範圍通常僅記載較上位且廣泛的技術

特徵用語,而說明書則是使用較下位且具體的技術特徵用語,所以雖然引

證所揭露的文字沒有揭露說明書下位且具體的技術特徵,但仍然還是有可

能揭露申請專利範圍全部的技術特徵,是以被審查人員認定引證仍然確實

揭露申復所述差異技術特徵,而不具進步性。此外,也可能因為申請專利

範圍沒有記載差異技術特徵所對應的較上位且廣泛的技術特徵用語,而被

審查人員認定引證仍然揭露申復所述差異技術特徵,不具進步性。為了避

免此問題,建議申請人在申復修正時,除了論述引證及申請案的差異外,

還須留意申請專利範圍是否確實載有引證及申請案的差異技術特徵所對應

的較下位且具體的技術用語,並將這樣的技術用語在申復理由書中強調出

來,以幫助審查人員及公眾第三人明瞭引證跟申請案的申請專利範圍兩者

的差異所在,從而迅速取得較穩定的專利權。

此外,無論在小前提有誤及涵攝有誤的樣態中,38 件被以不具進步性

為由而核駁的審定書中,有 10.53%(4 件)的比例是被認定差異技術特徵範

Page 90: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87

圍太過廣泛而被核駁。關於這個問題,原因是因為申請人在申復主張申請

案的發明跟引證所揭露的內容有所差異,並在修正申請專利範圍時,修入

的差異技術特徵所對應的技術特徵的文字過於上位及廣泛,導致修正後的

申請專利範圍的文字所涵蓋的文義範圍過大,以致於其權利範圍仍包含引

證所揭露的內容,而被認定不具進步性。為了避免此問題,建議申請人在

修正申請專利範圍後,可以從舉發人的角度來,看修正後的申請專利範圍

其權利範圍是否仍然包含引證所揭露的內容,如果有此疑慮,則可以在修

正後的申請專利範圍增加其他的上位且廣泛的技術特徵用語,或改用較下

位且具體的技術用語來記載。

案例 1:無助於技術性的特徵

[背景]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供資金供給者及資金需求者雙方運用網路等進行價

格競標,而有效且可靠地達成資金融通的線上資金融通管理方法,可解決

透過網路進行如民間合會之實體價格競標活動時無法動態掌握借貸者因時

而異的信用狀況、合會規模失控而使風險增大等問題。本案藉由對會員賦

予個人融資保證額度,提供融資組合可選擇並透過競標方式加入,讓資金

供給者與資金需求者透過公開透明的價格競標過程,達成安全可靠、合理

反映資金供求且有效達成線上資金融通。

[申請專利範圍]-申請時

請求項 1:一種線上資金融通管理方法,係由一設有管理伺服器之提供

競標平台者透過網路通訊系統供資金需求者及資金供給者間參加價格競標,

進而達成資金融通的方法,其特徵為:

透過網路通訊系統招募資金融通參加者;

對前述資金融通參加者審核參加資格,並核定通過該審核結果的前述

資金融通參加者成為資金融通會員;

Page 91: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88

對已成為會員的資金融通參加者賦予個人融資保證額度;

建立融資組合供前述資金融通會員選擇;

使資金融通會員輸入個人資金供求資訊;

判斷前述資金融通會員所選擇的融資組合是否超過前述個人融資保證

額度;

根據前述個人資金供求資訊及前述所選擇的融資組合進行試算,由會

員根據該試算結果來決定是否加入該融資組合;

使加入該融資組合的前述資金融通會員出價競標,使未得標者繳交當

期應繳會款,由得標者取得該會款。

請求項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1項所記載之線上資金融通管理方法,其

中,於前述資金融通會員加入成立的融資組合時,即減少前述各資金融通

會員之個人融資保證額度,前述會員若未得標,則在當期繳交應付會款之

後,在當期恢復該期的單位全額會款額度;若該會員為得標者,則係在次

期繳交該次期會款之後才會恢復其已繳部分的額度。

[審查歷程]

初審以本案不具進步性核駁,申請人提出再審查申請,再審查仍認為

本案不具進步性發出審查意見通知函,逾期未為申復至局爰審定不予專利。

再審查審查意見通知函中認為請求項 1之技術特徵已揭露於引證 1、2而不

具進步性,請求項 2 所揭露之技術特徵單純屬於人為安排之商業方法,並

非利用自然法則,且未與其他具技術性之特徵協同運作以有助於技術性,

應視為習知技術之運用,且可與其他先前技術輕易結合,故請求項 2 亦不

具進步性。

[分析與建議]

當發明符合發明定義且具有新穎性時,則進一步審查是否具有進步性,

而金融科技專利申請案核駁理由中「不具進步性」是最常見的理由。金融

Page 92: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89

科技專利請求項中常有商業方法混雜其中,審查時依循專利審查基準第二

篇第十二章電腦軟體相關發明中記載內容進行判斷:一個請求項會分為具

有技術性之特徵及不具有技術性之特徵,具有技術性的特徵就是可以取得

專利的依據,而商業方法為不具技術性的特徵。於電腦軟體相關發明中,

若請求項中所載之特徵具有技術性,則該特徵即有助於請求項之技術性;

若特徵不具技術性,則需判斷該特徵是否與具技術性之特徵協同運作後有

助於請求項之技術性;若特徵不具技術性,且未與具技術性之特徵協同運

作而非屬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的一部分,則應視為習知技術之運用,且可

與其他先前技術輕易結合。

案例 2:技術領域之轉用

[背景]

傳統上當客戶來到銀行櫃台窗口並交付身分證件或單據之前,服務人

員並不知道該名客戶的身分,無法提供適合的行銷廣告與資訊給該名客戶,

而本發明提出一種金融機構臉部辨識行銷的處理方法、處理系統,透過影

像擷取單元擷取客戶的臉部影像後進行身分辨識,根據客戶的身分找出客

戶往來交易及金融商品需求傾向,撥放適合客戶的行銷廣告資訊,可根據

客戶的身分提供適合客戶的行銷廣告資訊,以達到精準行銷的目的。

[申請專利範圍]-申請時

一種在一金融機構的臉部辨識行銷的處理方法,該處理方法包括以下

步驟:

在該金融機構內透過一影像擷取單元擷取一客戶的一臉部影像;

辨識該臉部影像以識別該客戶的身分;

根據該客戶的身分從一客戶資料庫中找出該客戶於該金融機構的一金

融商品需求傾向;

根據該金融商品需求傾向找出適合該客戶的一行銷廣告資訊;以及在

Page 93: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90

該金融機構內顯示該行銷廣告資訊於一顯示器。

[申請專利範圍]-申復修正後

一種在一金融機構的臉部辨識行銷的處理方法,該處理方法包括以下

步驟:

在該金融機構內透過一影像擷取單元擷取一客戶的一臉部影像;

透過一計算裝置辨識該臉部影像以識別該客戶的身分;

透過該計算裝置根據該客戶的身分從一客戶資料庫中該客戶經常進行

的交易內容,找出該客戶於該金融機構的一金融商品需求傾向;

透過該計算裝置根據該金融商品需求傾向找出適合該客戶的一行銷廣

告資訊;

以及透過一顯示器在該金融機構內於該客戶臨櫃前的等候時間或臨櫃

時,顯示該行銷廣告資訊於一顯示器。

[審查歷程]

首次審查意見通知函認為本案僅為引證 1 簡單改變(變更)且不具無法

預期之技術功效,不具進步性。申請人提出申復、修正,申復引證 1 與本

案的差異主要在使用場所的不同:引證 1 是用於商店的產品廣告,而本案

是金融機構的金融產品行銷,故引證 1 未揭露本案根據客戶的金融產品需

求傾向提供行銷廣告資訊。本案初審審定認為本案為引證 1 技術領域之轉

用,引證 1足以證明本案不具進步性。

[分析與建議]

電腦軟體技術之程序(方法)或結構(裝置),通常不受限於所應用之

領域而具有實質相同之功能、效果。對於將某應用領域之技術手段轉用至

其他應用領域亦能達到實質相同之功能、效果之發明,非具有無法預期之

功效,則將會被認定係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能輕易完

Page 94: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91

成者。

金融機構將利用電腦軟體提供創新金融服務之技術提出專利申請前,

申請人撰寫說明書及進行前案檢索時,可留意其他應用領域具有相同技術

手段之專利文獻,針對金融科技專利申請說明書中詳述區別技術特徵,以

利申請案取得專利。

案例 3:將先前技術中人類所進行作業方法予以系統化

[背景]

本發明改良投資平台,提出一種雙平台基金轉換方法能運用一張保單,

兼具成長平台與配息平台的架構,定期不定額加上鎖利機制,適時地停利,

避免紙上富貴,增加投資人獲利機會,增加每月現金流量,穩定投資信心。

此外,此方法靈活擴充不同功能的投資平台,減輕投資人投資風險負擔。

[申請專利範圍]-申請時

一種雙平台基金轉換方法,該方法係由一基金投資與贖回系統所執行,

該系統包括一投資配置模組、一投資下單模組、一配息資格判斷模組、一

配息再購模組、一停利判斷模組、一投資贖回模組、一保價計算模組及一

自動轉換模組,該雙平台包括一成長基金平台及一配息基金平台,該配息

基金平台包括一配息基金群組,該成長基金平台包括一低風險的穩健型基

金及一高風險的積極型基金群組,該方法包括:

該投資配置模組接收來自一投資設定模組的一保戶的投資設定及來自

一商品約定模組的一保險商品的約定資訊,該投資設定包括一投資分配、

一停利點及一預定轉換金額,該約定資訊包括一投資比例規定及一預定配

息金額;

該投資下單模組根據該投資分配及該投資比例規定將該保戶的一保費

投入該成長基金平台或該配息基金平台;該配息資格判斷模組判斷該配息

基金平台的一配息金額是否大於該預定配息金額;

Page 95: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92

當該配息金額小於該預定配息金額時,該配息再購模組將該配息金額

轉投入該成長基金平台的該穩健型基金;

該停利判斷模組判斷該積極型基金群組的報酬率是否達到該停利點;

當該積極型基金群組的報酬率達到該停利點時,該投資贖回模組贖回

該積極型基金群組並將一贖回金額轉投入該穩健型基金;

該保價計算模組判斷該穩健型基金的一保價是否大於該預定轉換金額;

及當該保價大於該預定轉換金額時,該自動轉換模組將該預定轉換金額從

該穩健型基金轉投入該積極型基金群組。

[申請專利範圍]-申復修正後

一種雙平台基金轉換方法,該方法係由一基金投資與贖回系統所執行,

該系統包括一投資配置模組、一投資下單模組、一配息資格判斷模組、一

配息再購模組、一停利判斷模組、一投資贖回模組、一保價計算模組及一

自動轉換模組,該雙平台包括一成長基金平台及一配息基金平台,該配息

基金平台包括一配息基金群組,該成長基金平台包括一低風險的穩健型基

金及一高風險的積極型基金群組,該方法包括:

該投資配置模組接收來自一投資設定模組的一保戶的投資設定及來自

一商品約定模組的一保險商品的約定資訊,該投資設定包括一投資分配、

一停利點及、一預定轉換金額及一預定加碼金額,該約定資訊包括一投資

比例規定及一預定配息金額;

該投資下單模組根據該投資分配及該投資比例規定將該保戶的一保費

投入該成長基金平台或該配息基金平台;該配息資格判斷模組判斷該配息

基金平台的一配息金額是否大於該預定配息金額;

當該配息金額小於該預定配息金額時,該配息再購模組將該配息金額

轉投入該成長基金平台的該穩健型基金;

該停利判斷模組判斷該積極型基金群組的報酬率是否達到該停利點;

Page 96: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93

當該積極型基金群組的報酬率達到該停利點時,該投資贖回模組贖回

該積極型基金群組並將一贖回金額轉投入該穩健型基金;

該保價計算模組判斷該穩健型基金的一保價是否大於該預定轉換金額;

及當該保價大於該預定轉換金額時,該自動轉換模組將該預定轉換金額從

該穩健型基金轉投入該積極型基金群組。;

該積極型基金群組包括 N 個子基金,N至少為 2,該些子基金的投資比

例分別為𝐚𝟏至𝐚𝑵,𝐚𝟏至𝐚𝑵中每一個都不為 0 且總合為 1,該些子基金的加

碼倍數分別為𝐛𝟏至𝐛𝑵,該預定轉換金額為 A,該預定加碼金額為 B,而

B=∑ 𝐀𝒂𝒏(𝟏 + 𝐛𝒏)𝑵𝒏=𝟏 。

[審查歷程]

審查意見通知函認為本案為引證 1 之簡單變更,引證 1 為申請人之產

品說明書,引證 1 已揭示本案相關模組對應之功能、設定,而將先前技術

中該些功能、設定之交易活動或方法予以系統化之發明,為所屬技術領域

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能輕易完成,不具進步性。申請人申復認為引證 1 未

揭露當子基金超過 2 組時加碼金額如何計算,因此依據引證 1 之內容無法

得知本申請案修正後請求項 1之技術特徵。

初審審定認為引證 1 說明書已揭示 2 組基金加碼金額運作機制,以及

保戶最多可選擇 10檔子基金參與自動轉換機制及加碼機制之內容,引證已

揭露本案模組對應之功能、設定並且教示多組子基金之運作,故申復不成

立,不具進步性。

[分析與建議]

對於只是利用通常之系統分析及系統設計手法即能將先前技術中人類

所進行之交易活動或商業方法予以系統化之發明,將會被認定係該發明所

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能輕易完成者。此外,為了避免辛苦研發

成果因內容已公開而無法取得專利權,金融機構申請人研發金融科技之軟

Page 97: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94

體系統之前進行專利布局,在系統建置期間同步進行專利申請的準備,並

在新系統問市前提出專利申請案,方能保障金融科技研發之成果。

(二)、發明定義(技術性、標的適格性)

已獲審定的 89件申請案中,共有 9件曾發出「不符合發明之定義」的

審查意見,其中 1件非利用自然法則,8件為簡單利用電腦。囿於案例的數

量過少,操作「案例歸納解析法」來討論發明定義這個專利要件時,無法

同進步性要件的討論以統計的方式,來解析阻礙申請人獲准專利的進一步

原因,因此本文以下直接統整這 9件被發出不符合發明之定義的審查意見,

並論述阻礙申請人獲准專利的可能原因。

專利法第 21條規範:「發明,指利用自然法則之技術思想之創作」。專

利審查基準第二篇第二章《何謂發明》說明:「專利法所指之發明必須具有

技術性(technical character),即發明解決問題的手段必須是涉及技術

領域的技術手段」。專利審查基準第二篇第十二章《電腦軟體相關發明》針

對技術思想進一步闡述:「在請求項中簡單附加電腦軟體或硬體,無法使原

本不符合發明之定義的申請標的(如數學公式、商業方法等)被認定符合

發明之定義」。

在金融機構所申請的案件中,有許多是針對商業方法作改良,這或許

與金融機構本身較擅長商業手段有關;相對地,對於資訊技術手段的描述

就薄弱許多,往往只提到利用電腦軟硬體來處理,或簡單提及傳送、處理、

儲存等模組,卻缺乏以特殊演算法達成技術領域相關功效的說明。

這裡指的特殊演算法,係以資訊領域的角度,觀察是否用於克服技術

上的困難,並深入描述程式運作的流程。而檢視該些被認為簡單利用電腦

的申請案,大多只有應用層面的方法流程,而未意識到其中所包含的技術

問題,自然也不會深入描述解決該些問題的技術手段。在這種情況下,會

被認為不具技術思想。

不過,這 8 件發出「簡單利用電腦」審查意見的案子裡,有 3 件藉由

Page 98: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95

申復、修正克服了「不符合發明之定義」的問題,1件申復後仍被認定是簡

單利用電腦,其餘 4件則是逾限未復。可見申復成功的機會不低。

比較申復成功與失敗的案件,發現成功的案件多伴隨著大幅修正,將

說明書中較深入描述資訊技術手段的部分,或與技術問題、技術功效相關

的部分,修正進請求項中,藉此強調其技術重點。除此之外,申復理由還

必須從《電腦軟體相關發明》審查基準所例示具有技術性的方向出發,亦

即說明特殊演算法出現在什麼地方,其達成了哪些技術領域相關功效,例

如增強資訊系統安全性、提高資訊系統的執行效率等,證明並非僅利用電

腦之固有能力來取代人工作業。

而觀察申復失敗的案件,雖然有大幅修正請求項內容,卻只是增加許

多商業特徵,例如客戶檔案中包含了哪些資料。申復理由雖有提及「較高

的系統執行效率」,但實際上是利用商業手段的改良來增進效率,並非利用

技術領域之手段解決問題或克服技術上的困難,因此審查人員仍認定是簡

單利用電腦。

所謂金融科技專利,是指將科技應用於金融領域,其中「金融」只是

應用領域,其重點應在於「科技」。因此建議申請人在撰寫說明書時,應特

別注重技術手段的描述,而非只看到商業手段,因為商業方法本身屬於「非

利用自然法則」,並非專利要保護的對象,商業手段再如何獨特、先進、有

價值,都無法取得專利。此外,說明書所描述的技術手段,必須產生技術

方面的功效,而不能只由習知之一般用途電腦來執行,其價值不能只體現

在商業領域,而要同時體現於技術領域。

案例 1:簡單利用電腦

[背景]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可預測顧客需求之客戶服務系統,欲解決顧客透過

互動式語音回應系統(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IVR)進線時,客服人

員在與顧客接觸時仍然無法預測其客服需求之問題。本案透過資料檢核單

Page 99: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96

元擷取客戶檔案,並依擷取之檔案及客戶資料預測客服需求(例如當聯繫日

期為該客戶保費扣款日期之前後十日內,可預測與保費繳納有關)之技術手

段,達到有效縮短顧客等待時間及客服人員資料查詢時間之功效。

[申請專利範圍]-申請時

一種客戶服務系統,包括:

一互動式語音回應單元,係供一使用者提供客戶資料;

一資料檢核單元,用以檢核該客戶資料,識別該客戶資料所對應之客

戶檔案,擷取該客戶檔案,及依據所擷取之檔案及該客戶資料,預測該使

用者之客服需求;

以及一顯示裝置,用以顯示該預測之客服需求。

[申請專利範圍]-申復修正後

一種客戶服務系統,包括:

一互動式語音回應單元,係供一使用者提供客戶資料;

一資料檢核單元,用以檢核該客戶資料,識別該客戶資料所對應之客

戶檔案,該客戶檔案中包括保單號碼、保險內容、受益人資料、繳費狀況

及理賠記錄,該資料檢核單元中之保單號碼、保單繳費狀況、滿期狀況及

保單繳費期限擷取該客戶檔案,及依據所擷取之檔案及該客戶資料,預測

該使用者之客服需求,當客戶聯繫日期接近保單繳費期限時,可預測該使

用者之客服需求與保費繳納相關;

以及一顯示裝置,用以顯示該預測之客服需求。

[審查歷程]

首次審查意見通知函依請求項之內容整體觀之,認為雖利用到電腦系

統處理,但僅是用於取代人工作業而未對整體系統產生技術領域相關功效,

為簡單利用電腦。申復修正後,將說明書記載實施例之技術特徵加入請求

Page 100: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97

項 (當客戶聯繫日期接近保單繳費期限時,可預測該使用者之客服需求與

保費繳納相關),增加客戶檔案及資料檢核單元擷取客戶檔案資料內容的限

縮條件,惟仍是人為規則的限定,發明整體未產生技術領域相關功效,不

符發明定義。

[分析與建議]

適格性之審查,主要是確認發明整體是否具技術性,即發明解決問題

的手段必須是涉及技術領域的技術手段。針對電腦軟體相關發明,則進一

步判斷當電腦程式在執行時,若產生超出程式和電腦間正常物理現象的技

術功效,則解決問題之手段的整體具有技術性。在判斷電腦軟體相關發明

適格性時,會考量發明是否有技術功效、欲解決之問題、解決問題的手段

是否為技術領域。本案主要解決預測客服需求的問題,綜觀說明書記載解

決預測客服需求問題的手段僅為擷取客戶檔案中資料進行判斷(當客戶聯

繫日期接近保單繳費期限時,可預測該使用者之客服需求與保費繳納相關),

經審酌認為解決問題的手段雖利用電腦,但未揭露技術細節,僅使用電腦

之固有能力,且本案達成之功效主要在商業領域而非技術功效,故不符發

明定義。

若本案申請時說明書已記載如何依擷取檔案及客戶資料預測客服需求

之技術細節,以及記載利用技術手段解決技術問題而對整體系統產生技術

領域相關功效,請求項中亦記載解決問題之必要技術特徵時,本案即可符

合發明定義。可參考以下案例之說明。

案例 2 :符合發明定義

[背景]

本發明係一種基金消費方法,欲解決現行基金買賣需要投資人的申請,

且須經過一定程序後才可完成,無法即時地將基金贖回成現金使用之問題。

說明書已記載基金消費方法與系統之技術細節,可讓買方以基金作為付款

工具,可省卻基金贖回之繁雜程序,賣方也可減少現金管理之風險。

Page 101: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98

[申請專利範圍]-申請時

一種基金消費方法,包含:

取得一賣方之一賣方身分資料;

取得一買方之一買方身分資料及一消費金額;

根據該買方身分資料,於一基金資料庫中確認該買方之一買方基金庫

存是否足夠支付該消費金額;及

若該基金庫存足夠支付該消費金額,將相當於該消費金額之該買方基

金庫存之部分轉移至該賣方之一賣方基金庫存中。

[申請專利範圍]-申復修正

一種基金消費方法,包含:

儲存取得一賣方之一賣方身分資料於一結帳裝置;

以該買方之一買方裝置登錄一基金伺服器,使得該基金伺服器取得該

買方之一買方身分資料;

該基金伺服器產生一交易序號給該買方裝置;

該買方裝置顯示對應該交易序號之一條碼;

該結帳裝置經由讀取該條碼取得一買方之一買方身分資料及該交易序

號,並於一結帳程序產生一消費金額;

該結帳裝置傳送該交易序號、該賣方身分資料及該消費金額至該基金

伺服器;

該基金伺服器根據交易序號對應找出該買方身分資料;

根據該買方身分資料,於一基金資料庫中確認該買方之一買方基金庫

存是否足夠支付該消費金額;

Page 102: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99

及若該基金庫存足夠支付該消費金額,將相當於該消費金額之該買方

基金庫存之部分轉移至該賣方之一賣方基金庫存中。

[審查歷程]

首次審查意見通知函認為請求項之內容僅為將屬於人類的作業方法簡

單利用電腦予以實施,解決問題之手段可由習知一般用途電腦執行,且並

未對整體系統產生技術領域相關功效,不符合發明之定義。申復修正後,

將說明書記載之具技術性之解決問題必要技術特徵加入請求項,並參照說

明書申復本案所欲解決的問題是現有交易系統如需要挪用基金庫存作為支

付價金,需要經過基金贖回程序,無法即時使用,而本案之發明能夠加速

交易系統的效率。經審酌後修正後申請專利範圍符合發明定義,續行檢索

發出第二次審查意見通知函,認為本案仍有請求項不明確及不具進步性。

經申請人再次申復修正後,准予專利。

[分析與建議]

本案申請時請求項,僅透過電腦中基金資料庫檢查買方基金庫存、將

該買方基金庫存之部分轉移至賣方之賣方基金庫存中,故為簡單利用電腦,

不符發明定義。申復修正後將解決問題之必要技術特徵加入請求項中,經

審酌本案提出一種交易方法,透過技術手段來解決現有交易系統需透過基

金贖回程序方可支付價金,確實可加速交易系統的效率。綜合考量本案技

術功效、欲解決之問題、解決問題的手段是否為技術領域,判定發明整體

具技術性,符合發明定義。

(三)、可據以實現要件

已獲審定的 89件申請案中,只有 2件曾發出「無法據以實現」之審查

意見,一件於初審申復時說服審查人員而核准,另一件則是於再審查階段

才核准。囿於案例的數量過少,同發明定義專利要件的討論,本文以下直

接統整並論述阻礙申請人獲准專利的可能原因。

Page 103: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100

觀察可知,於再審查階段才核准的案子,是關於用語之意義不明確。

專利法第 26 條第 1 項規範:「說明書應明確且充分揭露,使該發明所屬技

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能瞭解其內容,並可據以實現」,且專利審查基

準第二篇第十二章《電腦軟體相關發明》說明:「說明書中使用非通用之技

術用語、省略語、符號等,且未予以定義者,由於該用語之意義不明確,

無法清楚界定請求項中所載之發明的範圍,會導致無法據以實現請求項中

所載之發明」。該案關鍵在於一個商業、行政管理方面的用語,對於金融金

構而言,該用語之意義或許很明確,但在技術上卻非屬精確的界定,因此

初審認為會導致無法據以實現。但再審查之審查人員則接受申請人的申復

理由,認為勉強可理解其意義,不至於無法據以實現。

建議金融機構申請人在說明書中,對於金融、商業領域的特殊名詞盡

可能給予明確定義,否則資訊領域的審查人員可能會認為意義不明確,而

造成審查過程的波折。

另一件則是未明確且充分揭露技術手段。專利審查基準第二篇第十二

章《電腦軟體相關發明》說明:「若說明書中對於流程步驟或功能僅以粗略

或上位的方式撰寫,或僅描述其功能或結果,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

通常知識者,仍無法瞭解硬體各構件或軟體各模組的構成,則違反可據以

實現要件」;而專利審查基準第二篇第一章《說明書、申請專利範圍、摘要

及圖式》說明「可據以實現要件」的判斷方式為:「在說明書、申請專利範

圍及圖式三者整體之基礎上,參酌申請時之通常知識,無須過度實驗,即

能瞭解其內容,據以製造及使用申請專利之發明,解決問題,並且產生預

期的功效」,因此除了說明書內容外,還必須同時參酌申請時之通常知識來

判斷。

如前面對於標的適格性的分析所述,金融機構對於技術手段的描述常

會過於粗略或上位;從這個角度來看,應該很容易違反《電腦軟體相關發

明》審查基準的規範。但實際上,這類案件往往也不會使用太特殊的軟硬

體;對於審查人員而言,大多屬於申請時之通常知識,依說明書中的簡略

記載即足以瞭解其內容,並據以製造及使用;這時就不是「無法據以實現」

Page 104: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101

的狀況,而是牽涉到「新穎性」、「進步性」的問題。所以在這 89件申請案

中,只有 1 件曾被認為未明確且充分揭露技術手段,且在申請人申復說明

該些手段均為通常知識後,審查人員即改用「不具進步性」作為審查意見。

由於發明專利要保護的是利用自然法則之技術思想之創作,若申請人

只著重於非技術的描述,可能會被認為不符合發明之定義,或因未明確且

充分揭露而無法據以實現,或是技術手段被當作申請時之通常知識而難以

取得進步性。因此,建議申請人在說明書除了非技術的描述外,盡量多描

述技術手段、技術問題、技術功效等內容,以避免被指摘無法據以實現,

及增加具進步性的機會。

案例 1:說明書未明確且充分揭露技術細節

[背景]

本發明是屬於金融科技的技術領域,特別是關於一種結合區塊鏈的電

子票卷交易系統及其電子票券交易方法,習知的電子票券是以單一伺服器

進行紀錄與演算產生,則很可能竄改原本的電子資料,甚至被重製而重複

使用,導致業者的損失,再者,當有消費糾紛發生時,若沒有完整的網路

交易紀錄,無法釐清賠償責任的歸屬,消費者的權益將會受損。本案提供

一種增加電子票券使用上的安全性的結合區塊鏈電子票券交易系統,以及

提供一種可找出電子票券轉手過程、防止電子票卷被電子複製而被重複使

用的電子票券交易方法。

[申請專利範圍]-申請時

一種結合區塊鏈電子票券交易系統的電子票券交易方法,該電子票券

交易系統係供至少一個消費者向至少一個業者進行電子消費,該電子票券

交易系統包括一個交易伺服器、一個加密伺服器群組、至少一個業者操作

單元及至少一個消費者操作單元,該交易伺服器、該加密伺服器群組、該

些業者操作單元及該些消費者操作單元彼此係相互訊號連結,該交易伺服

器包括一個驗證模塊,該電子票券交易方法包括:

Page 105: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102

a)該交易伺服器接收該些業者透過各該業者操作單元輸入的至少一組

商品資料,並輸出至該加密伺服器群組,由該加密伺服器群組產生一組對

應各該商品資料的區塊鏈票券;

b)該加密伺服器群組對該區塊鏈票券新增至少一個對應各該消費者的

加密節點紀錄,並提供新增有該些加密節點紀錄的該區塊鏈票券至對應的

各該消費者操作單元;

c)當該些消費者透過各該消費者操作單元向該些業者進行商品交易時,

該些業者透過各該業者操作單元從各該消費者操作單元,獲得具有各該消

費者專屬該些加密節點紀錄的該區塊鏈票券;

及 d)該些業者透過各該業者操作單元上傳該區塊鏈票券至該交易伺服

器,該交易伺服器的該驗證模塊對該區塊鏈票券進行該些加密節點紀錄的

解密驗證,判斷該些業者獲得的該區塊鏈票券是否正確,如果正確,該交

易伺服器進行該區塊鏈票券的銷帳請款。

[申復內容](本案發出審查意見通知函後,申請人僅申復未修正)

本案說明書關於對區塊鏈票券新增至少一個「對應各該消費者的加密

節點紀錄」的敘述是所屬之技術領域者的通常知識,請參考網頁「區塊鏈

運作原理大剖析:從一筆交易看區塊鏈運作流程」

(https://www.ithome.com.tw/news/105373)及網頁「區塊鏈運作原理」

(https://psheon.github.io/2017/07/12/BlockChain/);「從各該消費者

操作單元,獲得具有各該消費者專屬該些加密節點紀錄的該區塊鏈票券」

的步驟也屬於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的通常知識,請參考本說明書第 6 頁

【0017】、【0018】,業者可以透過影像擷取裝置掃描二維條碼,或者透過近

距離無線通訊接收模組(NFC)獲得對應各該消費者的區塊鏈票劵。

[審查歷程]

首次審查意見通知函以本案說明書不符專利法第 26 條第 1 項之規定、

請求項不符專利法第 26條第 2項之規定通知申請人,其中,本案說明書未

Page 106: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103

敘明「對應各該消費者的加密節點紀錄」之詳細內容,未明確且未充份揭

露如何「從各該消費者操作單元,獲得具有各該消費者專屬該些加密節點

紀錄的該區塊鏈票券」來進行電子票劵之銷帳請款,該所屬技術領域中具

有通常知識者無法瞭解其結構或步驟,本案說明書的實施方式中僅以抽象

的方法或功能記載對應於請求項中所載之發明,未記載如何藉助軟體或硬

體實施該步驟或功能,致無法據以實現請求項中所載之發明。審定時,審

查人員審酌申請人申復內容,仍維持首次審查意見通知函看法,理由為:

在區塊鏈中每個「節點」為擁有一份完整的帳本備份,而其中的每個區塊,

就像是帳本中的其中一頁,記錄好幾筆不同的交易資訊,而本案電子票卷

在區塊鏈技術中係為交易內容,應被記載在區塊上並為區塊鏈中每個節點

所儲存,故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無法瞭解本案說明書內

容「對應各該消費者的加密節點紀錄」、「具有各該消費者專屬該些加密節

點紀錄的該區塊鏈票券」之結構或步驟,致無法據以實現本案所述之發明;

本案與通常知識之區塊鏈節點運作方式不同,無法瞭解界定發明之技術特

徵的技術意義,故請求項記載不明確。

[分析與建議]

若說明書的實施方式中,僅以抽象的方法或功能記載對應於請求項中

所載之發明,未記載如何藉助軟體或硬體實施該步驟或功能,會導致無法

據以實現請求項中所載之發明。本案認為結合區塊鏈技術可解決習知電子

票券容易被竄改電子資料、被重製而重複使用、未提供完整的網路交易紀

錄的問題,但本案說明書未明確且充分揭露區塊鏈技術應用之技術細節,

且本案區塊鏈運作方式與通常知識之區塊鏈技術不同,故被認定無法據以

實現。

金融科技申請專利之發明,若使用新創的特殊軟體或非屬該技術領域

之人所知悉的特殊軟體,應於說明書中敘明其實施方式,使該發明所屬技

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能瞭解該發明之內容並可據以實現。

以區塊鏈為例,可深入描述區塊鏈是建立在什麼基礎上,包含哪些節

Page 107: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104

點,並依據什麼樣的指令,在什麼時間點將哪些資料送入該區塊鏈,然後

又如何利用該些資料。若非直接採用現有的區塊鏈技術,則要進一步描述

各項參數的設定,例如控制一個區塊大概需要多少時間來產生,區塊允許

的資料大小,交易內容之資料格式等。同時要強調其技術手段與習知區塊

鏈的應用有何不同,達成什麼樣的技術功效,而非僅提到「利用區塊鏈」。

人工智慧亦同,建議詳細描述是藉由哪些資料與特徵進行機器學習,

利用哪種最佳化演算法調整鍵結值等參數,採用什麼激活函數輸出,還有

神經元層數與各層數量的設定等。最好再提供測試數據,證明所申請的人

工智慧手段之技術功效。不要只提及「利用人工智慧」,或隨意提一些習知

的機器學習演算法名詞。

Page 108: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105

伍、結論及建議

綜合前述章節內容,可歸納出幾點結論及建議,提供我國金融機構或

相關行業,在專利布局或其產業技術發展之參考,分述如下:

從我國金融機構專利申請趨勢來看,其發明專利申請量係從 2016年後

才有大幅增長,且大部分應用與金融科技相關,然而 2012年起國際金融科

技即已開始迅速發展。因此,建議我國金融機構應更加注意國際金融市場

變化與發展,加快腳步搶先申請相關專利。此外,於此期間,我國金融機

構在新型專利申請量,共計有 621件,相較於發明專利申請量的 327件,

有比例較高之現象,然金融機構的核心業務若欲與科技結合而申請專利,

涉及電腦實施方法之發明居多,倘若申請發明專利,能更完整保護其核心

業務及技術,故建議我國金融機構對於專利申請,尤其金融科技,仍以選

擇發明專利較為妥適。

另外,從應用之 IPC分析發現,我國金融機構在屬金融科技的 IPC分

類之 G06Q40、G06Q30、G06Q20,其發明專利申請量占比為 67%,然仍有 33

%屬 G06F17、G06F21、G06Q50、G06Q10等 IPC分類,無法推估其應用是否

也涉及到金融科技。因此,透過研讀專利文件,以對其應用領域予以分類

後,屬金融科技的應用領域占比達 93%,可推測 G06F17、G06F21、G06Q50、

G06Q10等 IPC分類之專利申請案皆有發展成金融科技之趨勢。此外,前 10

大申請人亦集中在某幾家金融機構。因此,從整體申請趨勢可發現,由於

專利申請量係集中在某幾家金融機構、且業務發展皆應用在金融科技,顯

然我國金融機構其專利申請趨勢呈現申請人及技術皆集中發展之現象,可

推測金融科技的發展現今仍由某幾家金融機構所主導。雖大部分專利布局

著係朝金融科技發展,然有近 4成屬一般資訊之技術層次,顯然我國金融

機構在金融科技發展上,與此波金融科技的創新革命尚有一段距離,建議

我國金融機構於發展金融科技時,能在技術面上加以多方評估有無結合新

興科技的可能,以跟上創新技術的潮流,藉以鞏固市場利基。

與國際間金融科技發展趨勢相比可發現,在應用領域發展趨勢,我國

Page 109: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106

金融機構係著重在銀行業務之應用,占比為 4成左右;而國際間係著重在

支付應用,占比近達 7成。顯然彼此在金融科技發展之方向與程度有所不

同。由於我國金融機構申請專利者屬銀行業占多數,且銀行業之應用業務

又最為廣泛,除單純的銀行應用外,又包括有支付、交易、投資等,皆有

涉及到各個應用領域,故整體分布偏向均衡發展,然國際間幾乎著重在支

付業務之應用,此趨勢除反映我國金融機構皆重點發展其自身業務相關的

專利外,另方面也提醒著支付應用發展之重要性,建議我國金融機構除持

續發展自身業務相關的金融科技外,仍應擴充其他金融業務應用之專利申

請,尤其支付應用,以響應國際間金融科技發展趨勢。此外,在技術領域

發展趨勢,國際間係著重在行動平台,可推測係與支付應用的蓬勃發展有

關,藉此發展行動支付技術,而我國金融機構係呈現較為均衡發展趨勢。

另外,國際間在人工智慧及區塊鏈分布占比僅為 1~2%。相較下,我國金融

機構在人工智慧與區塊鏈發展的程度明顯高出國際趨勢許多,可推測係與

我國金融機構廣泛應用人工智慧在影像、語音辨識及數據分析、區塊鏈的

智能合約管理等技術在金融服務有關,此為我國金融機構發展優勢。因此,

建議我國金融機構除了持續發展自身優勢的技術外,行動支付似乎也是未

來重點發展方向之一。

另外,至於我國金融機構專利申請案准駁分析,從 2006至 2018年第 1

季我國金融機構所申請的 327件發明專利申請案中,已獲審定的 89件案件

來看,約 62%比例的案件被核駁;另外約 38%比例的案件獲准,顯見這些金

融機構所申請的發明專利申請案,存有一定程度的問題,並以「案例歸納

解析法」挑選進步性、發明定義及可據以實現,這三個據以核駁比例較高

且較值得討論的核駁理由,作為進一步解析的對象。

關於進步性,89件已獲審定的案件中,有 38件被以不具進步性為由而

核駁的審定書,其中有 68.42%(26件)的比例是因為涵攝有誤而被核駁。關

於這個問題,推測是因為涵攝過程中所包含的不確定法律概念,例如:通

常知識者、習知技術、非有無法預期的功效……等,審查人員及申請人認

知有所差異。是以建議申請人除了消極地否認審查意見所指摘的理由並主

Page 110: 我國金融機構專利布局分析與建議 專案報告 · 三、由金融科技專利趨勢所引發的研究動機 由以上金融科技趨勢分析得知,國際上較重視支付應用的布局,而我

107

張申請案具進步性外,還可以積極地在申請案的說明書或申復理由書中,

提供適當的先前技術,例如:與申請案有關的專利申請案或論文等,來幫

助雙方建立相近的不確定法律概念。另外,38件被以不具進步性為由而核

駁的審定書中,有 31.58%(12件)的比例是因為小前提有誤而被核駁,其中

有 23.68%(9件)的比例被認定引證確實揭露申復所述差異技術特徵,有

5.26%(2件)的比例被認定請求項未有申復之限定條件。是以建議申復修正

時,除了論述引證及申請案的差異外,還須留意申請專利範圍是否確實載

有引證及申請案的差異技術特徵所對應的較下位且具體的技術用語,或在

修正後的申請專利範圍增加其他的上位且廣泛的技術特徵用語,以避免被

認定不具進步性而核駁。

關於發明定義,89件申請案中有 9件曾發出「不符合發明之定義」的

審查意見,其中 1件非利用自然法則,8件為簡單利用電腦。針對金融科技

專利,「金融」只是應用領域,其重點應在於「科技」,是以建議申請人在

撰寫說明書時,應特別注重技術手段的描述,而非只看到商業手段。此外,

說明書所描述的技術手段,必須產生技術方面的功效,而不能只由習知之

一般用途電腦來執行,其價值不能只體現在商業領域,而要同時體現於技

術領域。

關於無法據以實現,89件申請案中只有 2件曾發出「無法據以實現」

之審查意見。針對這個問題,建議金融機構申請人除了在說明書中,對於

金融、商業領域的特殊名詞盡可能給予明確定義外,亦盡量多描述技術手

段、技術問題、技術功效等內容,以避免被指摘無法據以實現。

綜上所述,經由本報告專利趨勢分析與准駁問題解析後。從申請趨勢

而言,期望我國金融機構朝未來有發展潛力之技術方向布局專利,且專利

的布局也能更普及到每一個金融機構。從撰寫專利文件而言,應避免落入

本報告所指摘問題態樣以提升專利品質,確實有效地保護自己的技術。從

此二面向思索,提升其專利品質,才能佔有市場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