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欣賞get.aca.ntu.edu.tw/getcdb/retrieve/435258/2016.11.16... · web...

Click here to load reader

Upload: others

Post on 25-Dec-2019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中國文學欣賞

《紅樓夢》的溝通藝術

授課教師 陳璦婷

目錄緒論4第一章曹雪芹的家世與生平8第一節家世8第二節生平9第二章《紅樓夢》背景資料11第一節《紅樓夢》的版本11第二節《紅樓夢》的語言14第三章《紅樓夢》中人17第一節賈母與賈寶玉17第二節圍繞賈寶玉的重要女性20林黛玉20薛寶釵21王熙鳳22賈府的四個女兒24史湘雲25「由賈寶玉輻射而出的人際網路」圖27《紅樓夢》部分人物年齡對照表28第四章賈府與大觀園29第一節賈府29第二節大觀園30《紅樓夢的溝通藝術》33第五章從溝通本質看《紅樓夢》中人的溝通行為36第一節溝通的類別和對話的結構36第二節言語行為理論37第三節間接表達38第四節會話含義40第五節禮貌原則41第六節語言與性別44第七節《紅樓夢》中人的口語表達45賈母口語表達事件舉要45賈寶玉口語表達事件舉要51林黛玉口語表達事件舉要89薛寶釵口語表達事件舉要97王熙鳳口語表達事件舉要118劉姥姥、清虛觀張道士、賈政清客的表達129第六章《紅樓夢》中人聆聽面面觀137第一節聆聽過程與《紅樓夢》中人的聆聽137用心聆聽138選擇、組織、詮釋訊息行為139回應145第二節聆聽的障礙與沒進去的類型—以《紅樓夢》中人的聆聽為例145聆聽的障礙145沒聽進去的四種類型145支持性傾聽147第七章《紅樓夢》中人的衝突150第一節衝突管理相關理論150定義「衝突」150衝突的本質與分類150衝突管理的三種概念151「建設性的溝通」原則152第二節《紅樓夢》中的衝突事件152賈寶玉、賈政的父子衝突,及因此引起的夫妻、母子衝突152賈璉通姦引起的夫妻衝突154僕人間的衝突—廚房裡的風波157附錄壹、撰寫報告相關事宜162貳、撰寫報告參考資料164參、成績考核細目172肆、每週教學進度表173伍、《紅樓夢的溝通藝術》課程問卷175

緒論

《紅樓夢》是明、清古典長篇小說中的奇葩,一部流傳二百餘年膾炙人口的文學經典。此書的藝術成就主要有三:情節結構方面,以連串的事件組成龐大完整的結構,讓眾多的人物在同一時空中活動,情節亦隨事件更替而推展。語言藝術方面,作者運用典型語言塑造人物,個個形象獨特鮮明,現今社會大眾猶能說出林黛玉、賈寶玉的性格特徵。最燦爛奪目的是,打破古典長篇小說大團圓結局成規,開創悲劇美學的藝術境界。《紅樓夢》的創作手法之一,是透過生活事件展現人物的言語行為,對與事件相關聯的物件、習俗、娛樂活動也多所描寫,內容涵蓋:建築和園林景觀、服飾、飲食、醫藥、芳療、戲曲、游藝活動、婚喪禮俗、宗教信仰等,甚至還有機構人事組織與管理模式。以上這些織成錦繡一般的背景,襯托得人物更加立體、鮮活,更保存了十八世紀中葉的貴族生活文化。《紅樓夢》豐富的面向提供各種閱讀的角度,但文學本為語言的藝術,另值得注意的是,此書人物對話占40%強,呈現各種人際溝通型態,是故,本課程將從人際溝通角度引導同學認識這本文學經典。

人類依賴溝通滿足生理、心理需求以生存。「自我溝通」,透過內在的自我對話,可以增進自我了解、反省與梳理情緒。「人際溝通」,經由與人我的訊息交換,可以促進彼此的了解,進而互信、互助、互利提升雙方的福祉。溝通之重要不言可喻,特別是在今天這樣一個高度專業化,分工日趨精細,重視科際整合,講求團隊合作的時代。哈佛商學院講座教授蘿莎貝絲‧肯特(Rosabeth Moss Kanter)指出,「不注重人際技巧的團隊很難建立共同目標,也無法充分運用每個成員的不同專長,更容易因為溝通不良,無法分享創新過程中,尚未成形的新知識與新觀念。」

美國文學教材編選名家X.J Kenned認為,廣泛閱讀文學作品將使專業人士受益。埋首某一專業追求的人,常執著於值得的目標。但潮流不斷改變,今天令人看好的職業,明天可能無人青睞。所以各種專業人士需要具備有價值的基本能力,即了解人性。他進一步引用資深商務專員的說法指出,職場的失敗者通常失敗於不了解他們的共事者、顧客,而非不了解工作。因為他們不會從他人的觀點看世界,他們的問題在於缺乏想像力。而閱讀文學作品可以理解他人的觀點、進入他人的心靈。多數的工作需要具備良好的閱讀與清楚表達的技能,閱讀偉大作家的作品能使人對人/己使用的語文敏銳,以及思路清晰。

從閱讀經典培養溝通技能是本課程的教學目的。《紅樓夢》人物多達975人,自成一個小型社會,人際關係繁複多樣,曹雪芹刻畫人物,無論是心理或外在行為都唯妙唯肖,亦以慧眼洞悉人際互動之微妙,其語言表達之精練與美妙更不在話下,實為溝通藝術的寶典。本課程希望引導同學領會《紅樓夢》中人際溝通之精髓,相信若能得其中之一、二運用在日常生活,必定受益無窮。舉例而言,如擁有賈府丫鬟紅玉言簡意賅、邏輯清晰的表達能力,獲得主管提拔,從而發揮長才的機會勢必增加。又,歸納、分析紅樓人物的溝通特質,對跟像王熙鳳一樣強勢的主管、如薛寶釵一般帶著面具的同事相處,將有所幫助。觀察賈母處理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三人的婚事,應該思考,當有一天我們擁有跟她一樣的支配權力時,要怎樣兼顧家族利益和尊重兒孫擇偶的權利。如果我們是和林黛玉同一類型的人,要懂得從大家長的立場看事情。如果我們像賈寶玉一樣,既不能決定自己的前途,又不能選擇所愛,應當如何面對人生?而從鄉下人劉姥姥身上,將學到請求經援的高招。

《紅樓夢》原著多達一百二十回,為讓同學迅速掌握內容,將提供摘要,並借助相關影視資料。此外,為了有系統引導同認識《紅樓夢》的溝通藝術,本課程將以人際溝通理論為架構選擇與組織材料,所以,言語行為理論、溝通原理與原則亦為本課程教授的內容。

教學內容共分十講,有十份教學PPT,十份學習單,在學期第一週即上傳E-learning,供學生課前預習之用。教學方法方面,以演講方式教授理論,以範例討論、撰寫學習單、活動設計來熟悉並運用理論。教學活動為「紅樓/豪門生活大體驗」。以本學期對紅樓人物溝通行為所做的分析為基礎,自選主題撰寫分組口頭報告,統整整學期之所學。針對期中考不及格的同學,給予撰寫個人書面報告來補救,主題是:我和哪個紅樓人物最相像。

評量方式有:期中考、分組報告、書面個人口頭報告、學習單撰寫、出席、上網參與討論、課間加分問答。

本課程擬定的教學的目標是:認識經典的永恆價值;吸收文學經典中的處世智慧;培養觀察人的心理與語言行為之能力;學習言語行為理論、溝通原理與原則,提升溝通技能。

本課程教學目標與通識基本能力之連結,說明如下。

一、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在瞭解自我部份:讓學生發現自己的缺點與優點,並能設法改善或接納自己的缺點,在發展潛能部份:能發覺自我潛在的優點,能積極發揮自己的優點。」課程教學內容之自我溝通讓人反省、修正自己的語言表達和思想,故能了解自我。此外,借鑑《紅樓夢》中人物的溝通行為,以及同學之間的交流,可以讓同學發現自己在人際溝通上的缺點與優點,而本課程提供之改善溝通守則即在協助同學自行改善溝通行為缺點。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能欣賞他人與自己不相似的地方,不因個人好惡而產生偏頗。能夠展現出自己的優點,讓別人也能夠欣賞自己。尊重傳統但也不墨守成規,能積極拓展自己並產生新的想法或行動。」本課程闡明人際溝通的功能之一,即在發現人已的差異。人際溝通的課題之一,在從人己差異中學習欣賞他人與自己不同的地方,也看見自己的特點。溝通交流的雙方、多方如能欣賞彼此的優點,必能激盪出新的想法,從而有創新的行動。為達此目的,也提醒同學觀察並取法《紅樓夢》中最擅於欣賞他人因而產生新思維的人物。

三、表達、溝通與分享

「能夠習慣清楚的對他人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並且能夠掌握他人肢體、動作或語言中所傳遞的信息,瞭解他人的想法。樂於將自己的想法與他人分享,並虛心接受他人良善的建議。」本課程教學的目的,一方面在培養表達所思、所感的技能,並勇於表達,另一方面在培養聆聽、觀察他人語言與非語言的能力,進而能提供他人需要的建議,或虛心接受他人良善的建議。為達此目的,也提醒同學觀察並取法《紅樓夢》中最擅於「表達、溝通與分享」的人物。

四、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對於他人的不同意見,少數人能夠接受多數人的決定,多數人能尊重少數人的選擇。關懷人群、生命、社會、環境與自然,彼此相互依存。雖然彼此可能有競爭,但能強調團隊合作的精神,互助合作。」本課程闡明溝通目的之一,即在學習對自己的言語行為負責,也尊重他人的意見表達。本課程藉由共同撰寫報告落實團隊互助合作的精神。

五、規劃、組織與實踐

「行動前能進行全面的觀察與思考,並將過程或流程能有以系統的方式呈現,並且能積極行動克服困難完成任務。」本課程希望同學將習得之溝通原理,《紅樓夢》中值得參考的事例應用在各類溝通情境,解決溝通問題(最好是親身經歷,或是看到的發生在別人身上的溝通事件)在期末做口頭報告。完成報告會經歷整理溝通原理、歸納紅樓人物溝通特點、蒐集個案、解決個案問題、組織報告內容、條理明晰進行口頭報告等過程,規劃、組織與實踐能力在過程中養成。

六、主動探索與研究

「具好奇心、觀察力、主動探索、發現問題,積極運用所學的知能於生活中。」本課程教學目的之一即在經由觀察、分析《紅樓夢》中人物的言行,培養同學觀察他人言語、行為的能力,也鼓勵同學將學到的運用在發現自己的溝通問題,或幫助他人解決日常的溝通問題。

七、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養成獨立思考及反省的能力與習慣、創造性思考、理性思辨、有系統研判問題,並能有效解決問題和衝突。」本課程開設之目的即在借鑒《紅樓夢》中人物的溝通行為,培養同學自行解決溝通問題的能力,授課過程中引導同學認識人與生具有自我監控與反省的能力,引導同學發現溝通問題產生的癥結,及其解決的方法,希望經由改變思考習慣來改變溝通行為,以減少溝通障礙,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達到溝通的目的。

邀請您一起走入大觀園

做一場繁華夢

第一章曹雪芹的家世與生平

經胡適的考證,《紅樓夢》的作者為曹雪芹。[footnoteRef:1]胡適的根據,主要來自此書第一回和第一百二十回。開卷第一回說,此書是空空道人從一塊石頭上抄錄下來的,故名《石頭記》。而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錄》。」「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鑒》。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並題一絕云:『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第一百二十回卷尾寫道:賈雨村指點空空道人將抄錄的《石頭記》,送到「悼紅軒」給曹雪芹傳寫。此外,脂硯齋批注[footnoteRef:2]也多處明確指明作者與「雪芹」為同人,如甲戌本第一回批語:「若云雪芹披閱增刪,然則開卷至此這一篇楔子又係誰撰?足見作者之筆狡猾之甚。」後來發現的脂批與曹家的線索相符,因此曹雪芹是《紅樓夢》作者的看法,廣被接受。然而有一些研究者根據「披閱十載,增刪五次」,認定曹雪芹只是《紅樓夢》的增刪、編修者,並非原作者。 [1: 胡適〈紅樓夢考證〉《胡適文存》第一集,春風研究社,出版年月不詳,頁575-620。] [2: 脂硯齋是《紅樓夢》早期抄本批語的作者。脂硯齋批語在紅學界稱為「脂評」或「脂批」,有脂硯齋批語的抄本稱為「脂本」。脂硯齋是誰,與《紅樓夢》的作者是什麼關係?紅學界主要有四種說法:1、作者本人,2、史湘雲,3、作者的叔父,4、作者的堂兄弟。脂批常對作者的創作意圖和隱喻進行說明。「脂本」中的批語未必都署名為「脂硯齋」,也有署名為「畸笏叟」等人的批語。這些批語的作者究竟是誰,有多少人並不清楚,一般把這些批語統稱為「脂批」。高鶚和程偉元在發行一百二十回《紅樓夢》時,刪除所有的脂批,並對「脂本」的文本進行了刪改。參見孫遜《脂評初探》。按,「紅學界」,指研究《紅樓夢》的學派,研究此書的學者稱為「紅學家」。]

第一節家世

馮其庸等在《紅樓夢校注》〈前言〉提到,[footnoteRef:3]關於曹雪芹其人,目前仍有許多爭論有待解決。不只他的生卒年,甚至連他的「字」、「號」也不能確定,按照曹雪芹好友張宜泉的說法,應該是「姓曹名霑,字夢阮,號芹溪居士」,但有的研究者認為他的「字」是「芹圃」,「號」是「雪芹」。 [3: 曹雪芹原著,馮其庸等校注《紅樓夢校注》,台北:里仁書局,民國92年2月28日初版七刷。以下曹雪芹家世與生平,多摘錄自馮其庸等校注之《紅樓夢校注》「前言」,頁1-3,另參酌引用胡適〈紅樓夢考證〉一文之內容。]

在曹雪芹的生卒年方面,關於他的生年主要的有兩種看法:1、生於康熙五十四年乙未(西元1715年),2、生於雍正二年甲辰(西元1724年)。關於他的卒年,主要有三種看法:1、卒於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西元1763年),2、卒於乾隆二十八年癸未除夕(西元1764年),3、卒於乾隆二十九年甲申歲首(西元1764年初春)。

曹雪芹的父親是誰,有兩種看法:1、曹顒,曹雪芹是他的遺腹子,2、曹頫。曹雪芹的籍貫為何,也有兩種看法:1、祖籍河北豐潤,於明永樂年間遷至遼東鐵嶺,後來跟隨清兵入關。2、祖籍遼陽,後遷瀋陽,他的高曾祖父曹振彥原是明代駐守遼東的下級軍官,於天命六年後金攻下了遼陽時歸附,以後隨清兵入關。

曹振彥歸附後金以後,先屬佟養性管轄,後來又歸入多爾袞的滿州正白旗,當了佐領。旋即跟隨清兵入關。曹振彥在入關前的明、金戰爭中,入關後敉平姜瓖叛變的戰爭中立過功,歷任山西吉州知州、陽和府知府、浙江鹽法道等官職。曹家的發跡,是從曹振彥開始的。曹振彥之媳(曹雪芹的曾祖母)/曹璽之妻孫氏當過康熙的保母。曹璽(曹雪芹的曾祖父),在康熙二年(1663年)被任命為江寧織造,負責主管採辦皇室江南地區的絲綢,並監視南方各級官吏。因革除織造局積弊,詳盡陳述江南吏治,曾獲康熙賞賜蟒袍,加一品官職,並親書「敬慎」匾額。曹璽擔任江寧織造,直到康熙二十三年病故為止。曹璽死後,康熙旋即任命其子曹寅(曹雪芹的祖父)任蘇州織造,後又繼任江寧織造、兩淮巡鹽御史等職。

曹寅做過康熙的兒時伴讀和御前侍衛,受到康熙的照顧與寵信。曹寅是著名的藏書家、刻書家,精通詩詞、戲曲和書法。他曾受康熙之命纂刻《全唐詩》、《佩文韻府》等書,也撰寫過《居常飲饌錄》一卷。曹寅擔任織造時曹氏家族極為顯赫,康熙六次南巡,有四次由曹寅負責接駕;此外,曹寅的二個女兒均被選為王妃。康熙五十一年曹寅在揚州任上病危,康熙特命快馬送藥拯救。曹寅病故後,又特命其子曹顒繼任江寧織造。康熙五十三年曹顒病故,康熙又特命曹寅的胞弟曹荃(宣)將兒子曹頫過繼給曹寅,並繼任織造一職,直至雍正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抄家,此後曹家家世敗落。總計曹家祖孫三代四人,先後共做了58年的江寧織造。

第二節生平

曹雪芹出生在南京,雍正六年曹家抄沒後全家遷回北京。當時,曹雪芹按生於乙未說是虛歲十四歲,按生於甲辰說是虛歲五歲。曹家回北京以後的情況,文獻記載有限,曹頫曾經在給康熙的奏折裡說到:「惟京中住房二所,外城鮮魚口空房一所,通州典地六百畝,張家灣當鋪一所,本銀七千兩」等等。曹家被抄以後,繼任的江寧織造隋赫德在報告裡也說到:「曹頫家屬,蒙恩諭少留房屋,以資養贍,今其家屬不久回京,奴才應將在京房屋人口,酌量撥給。」但究竟撥給了哪些房子,曹雪芹究竟住在何處,他的青年時期是如何度過的,這些問題,因為資料欠缺,無法明確得知。

從他們三人的詩文作品,知道曹雪芹工詩善畫,窮苦潦倒,抑鬱嗜酒,賣畫買酒。曹雪芹的詩,風格接近唐代詩人李賀。敦誠曾贊道:「愛君詩筆有奇氣,直追昌谷破籬樊。」又說「知君詩膽識如鐵,堪與刀穎交寒光。」

曹雪芹晚年移居北京西郊黃葉村,生活更加潦倒,常「舉家食粥酒常賒」(敦誠《贈曹芹圃》),靠著賣畫和親友的接濟過日子。胡適指出,《紅樓夢》是曹雪芹在「破產傾家之後在貧困之中做的。作書的年代大概當乾隆三十年左右」書未完成他就死了。[footnoteRef:4]另一種說法是《紅樓夢》前八十回,早在曹雪芹去世前十年左右就已經傳抄問世;書的後半部分據專家研究,認為基本上已經完成,只是由於某種原因未能傳抄行世,後來終於迷失。[footnoteRef:5] [4: 胡適〈紅樓夢考證〉《胡適文存》第一集,春風研究社,出版地、出版年月不詳,頁608。] [5: 曹雪芹原著,馮其庸等校注《紅樓夢校注》,台北:里仁書局,民國92年2月28日初版七刷,「前言」頁3。另據蔡義江的說法,「迷失」,指原稿被借閱者弄丟。見蔡義江校注《紅樓夢》,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4年「前言」。]

延伸閱讀

吳恩裕《曹雪芹的故事》,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12月第1版。

周汝昌《曹雪芹傳》,天津:百花文藝出版,2003年8月1日。全文見於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404509&uk=4180981800

第二章《紅樓夢》背景資料

本章旨在介紹:《紅樓夢》抄寫流傳的經過的和版本,使用的語言,內容摘要與描摹部分人物的輪廓,做為認識「《紅樓夢》溝通藝術」的基礎。本課程採用馮其庸等校注之《紅樓夢校注》為教本,講義引文後括號內的數字是此書的回目和頁碼,例如:(001:1),表示第一回,第1頁。

《紅樓夢》是中國文化的瑰寶,中國文學的寶典,也是屬於世界人類共有的寶貴資產,為保存以及推介此一經典,前人已將此書數位化並放置在網路供大眾閱覽,網址請見講義第12頁。

第一節《紅樓夢》的版本

由於無法確知曹雪芹撰寫《紅樓夢》的過程,以及何時完成此書,在此僅說明此書抄寫流傳的經過和版本。

1921年胡適撰寫〈紅樓夢考證〉之時,市面上有許多種《紅樓夢》版本流通,除了有正書局出版的之外,都是以乾隆末年程偉元的一百二十回本為底本印刷的。

程偉元的一百二十回本稱為「程本」,有二種版本,一種是乾隆五十六年辛亥(西元1791年),第一次木刻活字排版的「程甲本」,另一種是乾隆五十七年壬子(西元1792年),根據「程甲本」校正修改的「程乙本」。「程本」《紅樓夢》有程偉元與高鶚的序,這二篇序提供了一些重要的訊息。程偉元指出,《紅樓夢》原名《石頭記》,作者不詳,「惟書內記雪芹先生刪改數過」。此書受歡迎而搶手,常有人抄寫放在廟市中高價出售。又指出,此書原本的目錄共有一百二十卷,當時所見的八十卷並非完整的版本。[footnoteRef:6]程偉元竭力搜羅,數年僅得二十餘卷,某日在「鼓擔上得十餘卷」,重金購買,翻閱後發現情節和前八十回可以接續起來,但「漶漫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細加釐替,截長補短,鈔成全部,復為鐫版,以公同好。《石頭記》全書至是始告成矣。」[footnoteRef:7]在程乙本序,程偉元提到,《石頭記》前八十回,經藏書家抄錄傳閱已有三十年之久,在他陸續購得後四十回之後,才關照前後,「略為修輯」,「使其有應接而無矛盾」「合成完璧」。然因急於公諸同好,在初印時來不及細校,錯誤之處甚多,此番再印,已參考各「原本」改訂。[footnoteRef:8] 程甲本還有一篇高鶚的序,提到《紅樓夢》膾炙人口幾廿餘年,但無定本,也無完整版本,後來從友人程偉元處看到購得的後四十卷,並允諾協助修輯,一百二十回本《紅樓夢》方告付印,特將此事始末,奉告讀者。[footnoteRef:9] [6: 胡適對程偉元此說抱持懷疑的態度。見胡適〈紅樓夢考證〉《胡適文存》第一集,春風研究社,出版地、出版年月不詳,頁612。] [7: 引自曹雪芹撰,饒彬校訂《紅樓夢》,台北:三民書局,「程偉元排印一百二十回本序」頁1。] [8: 轉引自胡適〈紅樓夢考證〉《胡適文存》第一集,春風研究社,出版地、出版年月不詳,頁611。] [9: 引自曹雪芹撰,饒彬校訂《紅樓夢》,台北:三民書局,「程偉元排印一百二十回本序」頁2。]

從以上程序、高序可知,《紅樓夢》大約在乾隆二十七年壬午(西元1762年)時就以手抄本開始流行,直到乾隆五十六年,才有一百二十回的木刻活自本《紅樓夢》問世,且此書後四十回是程、高二人將蒐羅所得修輯整理起來的。胡適則直接指出後四十回是高鶚補作的。[footnoteRef:10] [10: 胡適〈紅樓夢考證〉《胡適文存》第一集,春風研究社,出版年月不詳,頁613-618。]

今天所見乾隆時期的《紅樓夢》版本,約有14種之多,為了便於同學了解,謹依照時間順序臚列如下。[footnoteRef:11] [11: 參見「紅樓夢版本研究」周自橫編著《圖解紅樓夢中國古典文化的百科全書》,海口市:南海出版公司,2008年1月第一版1刷,頁30-33。]

乾隆十九年(西元1754年)《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本

乾隆二十四年冬(西元1759年)《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己卯本

乾隆二十五年秋(西元1760年)《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庚辰本

年代不詳《蒙古王府本石頭記》王府本(晚於庚辰本而早於戚序本)

乾隆三十四年(西元1769年)《石頭記》戚序本

乾隆三十四年(西元1769年)《石頭記》戚寧本

乾隆四十一年(西元1776年)《石頭記》靖藏本

年代不詳《石頭記》列藏本

年代不詳《紅樓夢稿》楊本

乾隆四十九年(西元1784年)《紅樓夢》甲辰本

(最早以「紅樓夢」為書名的本子)

年代不詳《紅樓夢》鄭藏本

乾隆五十四年(西元1789年)《紅樓夢》己酉本/舒序本

以上為手抄本

乾隆五十六年(西元1791年)《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程甲本

乾隆五十七年(西元1792年)《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程乙本

以上為木刻活字本

本課程採用馮其庸等校注之《紅樓夢校注》。此書前八十回,以較接近曹雪芹原作之庚辰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為底本,參酌其他11個版本校訂。後四十回以程甲本為底本,參酌其他4個版本校訂。

紅樓夢網路教學研究資料中心《紅樓夢》全文http://cls.hs.yzu.edu.tw/hlm/read/TEXT/TEXT.ASP

延伸閱讀

王三慶《紅樓夢版本研究》,台北:石門出版社,民國70年。

曹立波《紅樓夢版本與文本》,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7月1日。

楊傳鏞《紅樓夢版本辨源》,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7年1月1日。

蔡義江《紅樓夢是怎樣寫成的》,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4年10月1日。

鄭慶山《紅樓夢的版本及其校勘》,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2年5月1日。

鄭慶山《紅樓夢的版本及其校勘續篇》,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6年9月1日。

第二節《紅樓夢》的語言

「《紅樓夢》是以典範的北方官話為基礎的高度的文學語言,同時融入和使用了其他多種的方言」。此即,《紅樓夢》的語言,是以十八世紀北京官話為本,同時融入南京、揚州一帶方言,[footnoteRef:12]經過文學技巧鍛鍊,為達創作目的的語言。作者運用文學技巧加工自然語言,[footnoteRef:13]有其敘述事件開展情節,突顯人物個性、背景,表達主題,宣揚創作理念的目的。 [12: 梁揚、謝仁敏《紅樓夢語言藝術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1刷,頁71、70。] [13: 「自然語言」是,由說某種語言族群使用,自然演化而成的語言(A language developed and used by speaker)。例如,漢語、日語、英語。參見黃仲珊、張陵馨編著《書林簡明語言與修辭學辭典》,台北:書林出版公司,1998年11月1 版,頁178。]

梁揚、謝仁敏從「敘述語言」、「描寫語言」、「人物語言」三個面向研究《紅樓夢》的語言藝術。在「敘述語言」方面,析論它的語言類型及功能特徵、語體和語式;在「描寫語言」方面,下定義後,析論它的功能特徵與用途;在「人物語言」方面,析論它的文學功能和人物語言的特點。综合而言,梁、謝二人《紅樓夢》語言藝術研究的重心在此書文學語言的功能,而本課程主要選擇人物對話,觀察其溝通技巧和特點。根據朱邦國的統計,《紅樓夢》共1007000字,人物對話有410346字,佔全書百分之四十強,[footnoteRef:14]是一豐富的語料庫。 [14: 轉引自梁揚、謝仁敏《紅樓夢語言藝術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一刷,頁61,注4。]

由於《紅樓夢》作者意在透過對話表現人物個性,及其話語的效應,是故人物的話語都精心錘鍊,沒有一般口語表達不清的問題,也沒有口誤,都說得流利順暢,毫無瑕疵,而且鮮活,閱讀文字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實為學習口語表達的絕佳教材。謹舉寶玉房裡丫鬟紅玉,向王熙鳳稟告事情為例。

紅玉和王熙鳳對話的情境是,王熙鳳差她到房裡告訴平兒把「外頭屋裏桌子上汝窯盤子架兒底下放著一卷銀子,那是一百六十兩,給繡匠的工價,等張材家的來要,當面稱給他瞧了,再給他拿去。」再讓紅玉把裏頭床頭間一個小荷包拿來。(027:423)紅玉回來覆命和王熙鳳有如下的一段對話:

1、紅玉上來回道:「平姐姐說,奶奶剛出來了,他就把銀子收了起來,才

張材家的來討,當面稱了給他拿去了。」說著將荷包遞了上去,

2、(紅玉)又道:「平姐姐教我回奶奶:才旺兒進來討奶奶的示下,好往

那家子去。平姐姐就把那話[footnoteRef:15]按著奶奶的主意打發他去了。」 [15: 「示下」、「那話」是上下文互指的同義詞彙。]

3、鳳姐笑道:「他怎麼按我的主意打發去了?」

紅玉道:「平姐姐說:我們奶奶問這裏奶奶好。原是我們二爺不在家,雖

然遲了兩天,只管請奶奶放心。等五奶奶好些,我們奶奶還會了五奶奶來

瞧奶奶呢。五奶奶前兒打發了人來說,舅奶奶帶了信來了,問奶奶好,

還要和這裏的姑奶奶尋兩丸延年神驗萬全丹。若有了,奶奶打發人來,只

管送在我們奶奶這裏。明兒有人去,就順路給那邊舅奶奶帶去的。」(027: 423-424) 在一旁的李紈聽得一頭霧水,說:「噯喲喲!這些話我就不懂了。什麼『奶奶』『爺爺』的一大堆。」王熙鳳姐笑道:「怨不得你不懂,這是四五門子的話呢。」(027:424)李紈為何一頭霧水?王熙鳳說明了,紅玉的回話提及四、五家的「奶奶」。

紅玉的陳述簡單但清楚,有幾個原因,首先她不膽怯,因此沒有猶豫不決,其次表達有條理,再其次指涉(refer to)人物方法具體明確。王熙鳳是榮國府的當奶奶,作風強勢,威風凜凜。周瑞家說王熙鳳對待下人嚴苛(006:114),寧國府的總管來升說她不顧人顏面,在聽說主人賈珍請託西府璉二奶奶來協辦秦可卿喪事,便告誡手下做事、說話都要比平常小心:「那是個有名的烈貨,臉酸心硬,一時惱了,不認人的。」(014:211)紅玉是榮國府二管家林之孝的女兒,對「潑辣貨」王熙鳳強悍的管理風格必知之甚詳,面對王熙鳳無所畏懼,就是她能從容應對的原因。她的膽量來自於自信,先前當王熙鳳招手叫人時,只有紅玉「棄了眾人,跑至鳳姐跟前」笑問何事。當王熙鳳懷疑她能否把事情辦妥時,她語帶自信回答:「奶奶有什麼話,只管吩咐我說去。若說的不齊全,誤了奶奶的事,憑奶奶責罰就是了。」(027:422)

在表達的條理方面,她能辨別事情的緩急,先回覆王熙鳳交辦的事,再提旺兒請示王熙鳳意見,平兒又如何依照王熙鳳平日意見指示旺兒之事,在引述平兒指示旺兒如何回「那家子/這裡奶奶」話,涉及五奶奶時,才順道提五奶奶要下人帶來的口信:「舅奶奶跟奶奶問好,另跟姑奶奶要萬全丹。」

在指涉人物方法具體明確方面,紅玉根據語境省略或使用人稱指示詞、地點指示詞[footnoteRef:16]、排行、親屬稱謂來對「奶奶們」做限定,故能區別出五個奶奶,並說出她們各和哪些事有關。例1和例2,紅玉當面向王熙鳳回話,語境中所稱之「奶奶」就是王熙鳳本人,所以不必限定,若使用限定詞就囉唆了。例3,是紅玉直接轉述平兒對旺兒的指示。旺兒是要前往某戶人家辦事,平兒指示時必須以人稱指示詞「我們」、地點指示詞「這裡」[footnoteRef:17]區別王熙鳳和某戶人家的奶奶。因提及王熙鳳過兩天會同另一個主子奶奶來探望「這裡的奶奶」,故必須以排行「五」限定被提到的第三位主子奶奶。五奶奶帶信以下,是平兒要旺兒轉告「這裡的奶奶」的內容,提到第四位主子奶奶,故以親屬稱謂「舅」限定。第五位主子奶奶是被索取萬全丹的哪一位,故再以親屬稱謂「姑」限定,如此一來,五個奶奶各是誰,分別和三件事的哪些事有關,就清楚分明。由此可見,表達時適當運用指示詞(分類)做限定,能使意義明確,減少溝通雙方的誤會,縮短互相了解的時間。 [16: 純地點指示詞常見的有here(這裡)、there (那裏),地點指示詞是以說話人為中心參照點,here(這裡)近指:靠近說話人的地方;there (那裏)遠指:遠離說話人的地方。見索振羽編著《語用學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1月1版第八次印刷,頁47。] [17: 旺兒奉王熙鳳之命前去某戶人家問候主子奶奶,人到了那裡了故用「這裡」,不用「那裡」。]

紅玉俐落的表達得到王熙鳳的讚美,說她講得「齊全」,不扭捏,「話雖不多,聽那口聲就簡斷」。反觀其他使喚的下人,說起話來就囉唆,還裝腔作勢,她沒耐性聽:「必定把一句話拉長了作兩三截兒,咬文咬字,拿著腔兒,哼哼唧唧的,急的我冒火」(027:424)。王熙鳳聽了高興,就提拔紅玉伏侍她,還要認紅玉做女兒,這應了寶玉房裡大丫鬟晴雯刻薄紅玉的話:「爬上高枝兒去了」。

語言表達是內在思維運作的外顯,像紅玉這樣言簡意賅的表達,會留給人歸納能力好,邏輯清晰的印象,這兩者一般認為是辦事能力強的表徵。擁有良好表達能力的人,容易獲得主管的青睞。

延伸閱讀

吳競存編《《紅樓夢》的語言》,北京:北京語言學院,1996年。

周中明《紅樓夢的語言藝術》,台北:里仁出版社,民國86年。

孫愛玲《《紅樓夢》對話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梁揚、謝仁敏《紅樓夢語言藝術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1刷。

第三章《紅樓夢》中人

《紅樓夢》一書究竟有多少人物?說法不一。由於根據的版本不同,選擇的標準不同,所以結果互異。依照清朝嘉慶年間姜祺的統計,共有448人。民國初年,蘭上星白的《紅樓夢人物譜》,共收人物721人,再計入書中提到的古代帝王、古人、后妃、列女、仙女、神佛、故事人物等,一共983人。根據徐恭時以庚辰本為底本所做的統計,男性有495人,女性有480人,共975人。其中有姓名稱謂的495人,無姓名稱謂的243人。[footnoteRef:18] [18: 轉引自周自橫編著《圖解紅樓夢中國古典文化的百科全書》,海口市:南海出版公司,2008年1月第一版1刷,頁25。]

《紅樓夢》搬演的是賈氏,及其姻親王、史、薛等四大家族的故事;旁及賈府成員與家中奴僕、門客、清客、戲子,與府外王公貴族、平民、僧道尼婆的互動。賈氏一族由榮國公賈源、寧國公賈演奠定家業,繁衍出榮國府、寧國府二個支系。榮國公賈源子賈代善,娶金陵世家史侯之女為妻,生二子賈赦、賈政,一女賈敏。寧國公賈演子賈代化,生一子賈敬。在賈代善、賈代化過世後,史太君成為榮、寧二府的大家長。榮、寧二府男男女女、上上下下約三、四百口,無法一一概述,僅概略介紹賈母、賈寶玉和「金陵十二釵」中與他人互動較為頻繁,具有鮮明溝通特點者。參考「以賈寶玉輻射而出的人際脈絡」圖,有助了解《紅樓夢》人物之間的關係。另外,從名字的偏旁可快速掌握賈氏宗族的輩分。以賈寶玉為基準,其曾祖父輩,名字偏旁從「水」,其祖父輩名字偏旁從「人」,其父親輩名字偏旁從「攵」。賈寶玉一輩,男性名字偏旁從「玉」,女性名字都有一個「春」。紅樓中人的年紀,請參考「《紅樓夢》部分人物年齡對照表」。

第一節賈母與賈寶玉

賈母亦稱史太君,金陵世勛史侯之女,賈代善之妻,賈赦、賈政、賈敏之母,賈寶玉的祖母,林黛玉的外祖母,在賈府中地位最高,是兒孫輩、奴僕口中的老祖宗,闔家上下皆以討賈母歡心為務。賈母雖早已不管家,然餘威猶在,家中要事憑她定奪,衝突有賴她仲裁,她也帶領兒孫行樂。她一生享盡榮華富貴,晚年面臨抄家之禍,卻能豁達以對。在舉家喪氣啼哭,慌亂不知所措時,她以「能享富貴也受得著貧窮」為兒孫做心理建設,再果斷裁奪家務,並拿出畢生積蓄,為兒孫安排未來的生活。

在孫輩當中,賈母最鍾愛寶玉,常庇護他逃避父親賈政的教養,使得寶玉能順任本性自由發展。賈母也主導寶玉的婚姻,即使知道他深愛林黛玉,仍准許王熙鳳使「掉包計」,讓他在神智不清的狀況下娶了薛寶釵。

賈母為人稱得上慈悲寬厚,賈家女眷前往清虛觀打醮時,一個小道士迴避不及撞到王熙鳳身上,挨了一巴掌,賈母連忙令人安撫不要嚇著他。賈家下人常稱賈母「最是恤老憐貧」,劉姥姥進賈府攀親請求接濟時,仍以禮相待。賈母享高壽在83歲時去世。

賈寶玉,《紅樓夢》第一主角,故事以他為中心展開,情節從他的前世寫起。在前八十回,寶玉是赤瑕宮的神瑛侍者,帶著想經歷世間富貴青埂峰下的那塊頑石下凡,神瑛投胎為寶玉,頑石化為他口中所銜的玉石。但在高鶚所敘的後四十回,石頭與神瑛侍者二者合而為一。

紅塵中的賈寶玉是榮國府嫡孫,賈政與王夫人[footnoteRef:19]之子,林黛玉的姑表兄長,薛寶釵的姨表弟。他是祖母的「心肝」、「命根子」,母親眼中的「混世魔王」,舊號「絳洞花主」,與姐妹共起詩社中的「怡紅公子」,林黛玉命中的「天魔星」(冤家)。薛寶釵為他取了渾號「無事忙」、「富貴閒人」,趙姨娘酸中帶刺稱他為「活龍」。他是王熙鳳生日宴會當天早上私自外出,眾人期盼下自外飛回來的「鳳凰」。他周歲抓周(中國式的性向測驗),「伸手只把些脂粉釵環抓來」,引得父親大怒,說他將來必是「酒色之徒」。僕人周瑞的女婿冷子興在他七、八歲時,便觀察到世人「聰明乖覺處百個不及他一個」,也突出他特殊的性別觀念:「女兒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見了女兒,我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002:30),指他日後必是「色鬼」無疑。 [19: 王夫人出身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家,兄長是京營節度使王子騰,與薛寶釵之母是一母所生的姐妹,王熙鳳是二人的姪女。]

賈寶玉「養在深閨」,在姐妹圍繞,丫頭環立的眾香國長大,由姐姐賈元春啟蒙。他的外貌極好,在半舊卻仍鮮麗的紅綠服飾襯托下,「越顯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他「轉盼多情,語言常笑。天然一段風騷,全在眉梢,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003:52-53)而他「行為偏僻」、「心性乖張」、「愚頑怕讀文章」(003:53),具有世俗社會所不容的叛逆思想和行為。其中之一是厭惡世俗名利。他無意科考、仕進,諷刺熱衷功名的人是「沽名釣譽之徒」、「國賊祿鬼之流」。他反對「四書」也怕讀。[footnoteRef:20]他在詩歌、聯語創作方面頗有才情,極端厭惡八股文章。這是賈寶玉和父親衝突的根源。 [20: 薩孟武〈寶玉的變態心理及其激烈思想〉《紅樓夢與中國舊家庭》,台北:三民書局,2006年6月2版2刷,頁76。]

賈寶玉的第二種叛逆思想,是上文所言特殊的性別觀念,他重女輕男,還說過:「原來天生人為萬物之靈,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鍾於女兒,鬚眉男子不過是些渣滓濁沫而已。因有這個呆念在心,把一切男子都看成混沌濁物,可有可無。」(020:319)。有此禀性,他愛女性、體貼女性、尊重女性,成為女性的守護者。警幻仙子讚許他是「天下古今第一淫人」,推重他為「閨閣良友」。警幻仙子說,寶玉之淫是「意淫」,乃「天分中生成的一段癡情」,與世間好淫蠢物的「皮膚濫淫」大相逕庭。蠢物是縱欲,純粹追求感官刺激,「恨不能盡天下美女供我片時之趣興」之淫(005:93)。

而寶玉天性中的癡情即心無二念,獨鍾情於黛玉,愛她惜她,二人在床上攲枕對臥,「斯斯文文說話」而不及於亂。[footnoteRef:21]寶玉的癡情也是對女性美的迷戀與欣賞,清晨來到表妹史湘雲的臥榻旁邊,看著一彎雪白的膀子從桃紅綢被底下露出來,他輕輕替湘雲蓋上,又嘆氣說:「睡覺還是不老實!回來風吹了,又嚷肩窩疼了!」(021:325)。這樣的言語、行為也流露寶玉的憐惜之情。另外是想看薛寶釵的紅麝串子,寶釵肌膚豐澤,不容易褪下來,賈寶玉就在旁看著那一段雪白酥臂,不知不覺中動了心。[footnoteRef:22]接著他凝視寶釵的形容,「只見臉若銀盆,眼似水杏,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種嫵媚風流,不覺就呆了,…。」(028:447)。當賈寶玉凝視女性的身體,注意力集中在柔媚的情態上,對之抱持欣賞的態度,進而為之癡迷,並未思及男女之事。循此,他想吃史湘雲胭脂盒裡的胭脂,鴛鴦嘴上的胭脂,大抵是因愛其人而及於她們肌膚上之物,這種舉動近似嬰兒「思無邪」的親暱行為。既是「思無邪」,也就能自在為自己房內丫鬟麝月篦頭。至於笑看另一個丫鬟晴雯撕扇子,則流露「只要你高興沒什麼不可以」的態度,是對女性任性的縱容,是他寵愛女性的一種方式。賈寶玉的愛,也博施在金釧、平兒、香菱、齡官等關係較為疏遠女性的身上,對她們表現出不同程度的關切、同情和愛護。如果大觀園內的女性都是一位花神,那賈寶玉就是守護她們的總花神。 [21: 寶玉節制肉體慾望,未對黛玉做出非禮之事,此說參見薩孟武〈色與空、寶玉的意淫及其出家〉《紅樓夢與中國舊家庭》,台北:三民書局,2006年6月2版2刷,頁207-208。] [22: 寶玉動心時,他內心的想法值得參考,引述如下:「『這個膀子要長在林妹妹身上,或者還得摸一摸,偏生長在他身上。』正是恨沒福得摸,…。」(028:447)此想法可以了解他對黛玉、寶釵二人的情感態度、親密程度,也可了解寶釵的為人。]

賈寶玉博施愛眾,惟獨鍾情林黛玉,「任憑弱水三千,(他)只取一瓢飲。」也以「禪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風舞鷓鴣。」回應林黛玉:「水止珠沉,奈何?」的提問。[footnoteRef:23]雙玉堅貞不渝的愛情,奠基在知心神會和共同人生理想之上。賈寶玉7歲初會林黛玉,因黛玉沒有「通靈寶玉」他憤而摔玉。年紀稍長,某年端午節元妃賞賜禮物,黛玉收到的和他不同,他便要黛玉拿他的補上,他有的黛玉一定要有,黛玉沒有的他一定不要。後來偷偷共讀「詩禮簪纓之族」禁止子弟碰觸的《西廂記》,也一般多情同悼落花。儘管誤會不斷,黛玉一再試探寶玉而生出無限的風波和糾葛,二人還是產生「不是冤家不聚頭」的感悟,終至互訴肺腑,印證彼此的心意。 [23: 林黛玉以「水止珠沉」比喻死亡,問的是倘若她死了,賈寶玉會怎麼做?賈寶玉,引用「禪心…」表明,他對林黛玉的愛堅定不移,至死不渝。]

賈寶玉違反社會的對男性的期待,不和當官做宰的應酬來往,不讀書考舉人進士,不講仕途經濟的學問(032:499),此外,他超越時代的尊重女性的思想、行為,也未被同時代的人察覺,更遑論接受,因此被認為「迂闊怪誕」,也招來「百口嘲謗,萬目睚眥。」(005:94)在這樣的社會,賈寶玉很難找到出路,最後選擇遁世來表示自身與現實社會的決絕。在林黛玉夭亡,中「掉包計」誤娶了薛寶釵後,他暫時和現實妥協,為滿足父母、妻子的期待赴考去了,中了舉人第七名,報答了父母養育之恩(紅學家一般訾議後四十回這些違背作者原意的安排),隨後「在雪影裡,光頭赤足,披紅氈斗篷,拜別賈政,隨僧道飄然而去」,時年19歲。

第二節 圍繞賈寶玉的重要女性

圍繞在賈寶玉身邊的女性眾多,就《紅樓夢》一書而言,「金陵十二金釵」較諸賈寶玉的丫鬟如襲人、晴雯、麝月更為重要。「金陵十二金釵」指《紅樓夢》第五回,太虛幻境薄命司所藏「金陵十二釵正冊」中記錄的南京十二個重要的(冠首)女子。她們是:林黛玉、薛寶釵、賈元春、賈迎春、賈探春、賈惜春、賈巧姐、史湘雲、妙玉、王熙鳳、李紈、秦可卿。冊子上的十二個女性各有判詞預言她們的命運。由於秦可卿早逝,妙玉是方外之人,兼以心性孤僻,鮮與世俗交接,李紈性情平和,在語言表達上並無鮮明的特色,賈巧姐年紀小,少參與賈府的人際互動,不擬介紹。其餘八人依照,與賈寶玉情感的親疏,對他生命影響程度之輕重為順序介紹如下。

一、林黛玉

林黛玉,《紅樓夢》的第一女主角,她的故事也是全書的主脈。黛玉的前世是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絳珠草,受到赤瑕宮神瑛侍者甘露的灌溉,得以久延歲月。後來受天地精華,復得雨露的滋養,脫卻了草胎木質修成一個女體。因尚未報答神瑛侍者灌溉

的恩情,五內鬱結著一段纏綿不盡之意。恰巧神瑛侍者意欲下凡造曆幻緣,絳珠仙子因無水可以償還他的「甘露之惠」,於是也跟著投胎,打算用一生所有的眼淚來償還他(001:6)。緣於仙界的這段灌溉恩情,而有塵世紅樓夢中「木石前盟」之說。這段前世的緣分,也預告林黛玉將過著愁腸百結,經常以淚洗面的生活,以及淚盡而亡,終不得和寶玉結合的命運。

下凡的絳珠仙子,是林如海和賈敏的獨生女,賈母的外孫女,與賈寶玉是姑表兄妹。寶玉送她「顰顰」的稱號,在詩社別號「瀟湘妃子」。林黛玉在母親死後告別父親,6歲時由賈雨村護送來到賈府,此後長居直到過世。賈府眾人初見黛玉,覺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從這樣的神態也知道了她有不足之症(003:46)。林黛玉多病,敏感、多心、多疑、多愁、任性,孤傲不群,常顧影自憐,卻也率真,頗有文學才華,善於寫詩。賈府裡寶玉是她唯一的知己。自薛寶釵來到賈府後,黛玉把她當成情敵,直到她贈送燕窩,讓黛玉感受誠摯的關懷,二人之間的情感藩籬方才拆除,成為交心的姐妹。寶釵的母親,薛姨媽也頗為憐愛這個父母雙亡的孤女。

黛玉、寶玉之間的愛情是紅樓故事的主幹,黛玉雖把寶釵當成威脅,但在寶玉「訴肺腑」後也就放下心了。然而黛玉、寶玉能否結合並不取決於二人是否心靈契合,彼此相愛,他們的婚配完全由賈母決定。黛玉體弱多病與諸多性格缺陷,讓賈母、王夫人嫌棄,她們中意品貌端正、舉止嫻雅,又隨分從時的薛寶釵。賈母、王夫人知道無法勉強寶玉迎娶寶釵,遂接受王熙鳳的獻計,騙得病重、神智不清的寶玉娶了寶釵,聯手扼殺黛玉、寶玉的愛情,連帶摧毀黛玉的性命。林黛玉死時大約17或18歲。

二、薛寶釵

薛寶釵,《紅樓夢》中與林黛玉對舉的另一個女主角,她的品貌、性格、思想、為人處世之道恰和林黛玉形成對比。寶釵身上掛有一金鎖,刻著「不離不棄,芳齡永繼」八字,與賈寶玉佩玉上的「莫失莫忘,仙壽恆昌」恰好是一對,因此有「金玉良姻」之說。此說是籠罩在黛玉心頭的陰影。寶釵、寶玉之間雖有世俗稱道的「金玉良姻」,終因雙方人生態度大相逕庭,且寶玉心中只有「木石前盟」,寶釵注定寂寞以終。

薛寶釵為金陵薛家的掌上明珠,薛姨媽的女兒、王夫人的外甥女,與寶玉是姨表姊弟,隨母親、哥哥薛蟠居住賈府,詩社別號「蘅蕪君」。她生得肌骨瑩潤,舉止嫻雅,備受父親疼愛,讓她讀書識字,學習成就竟高過兄長十倍。父親死後,她見哥哥不能依貼母懷,便不以書字為事,只留心針黹家計等事,好為母親分憂解勞(004:71)。入住賈府,眾人認為她品格端方,容貌豐美,多謂黛玉所不及。「而且寶釵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頭子們,亦多喜與寶釵去頑。」(005:81)。寶釵也深得賈母的疼愛,甚至元妃的喜愛,端午節賜給她的禮物和寶玉完全相同。

薛寶釵罕言寡語,懂得藏愚守拙、避嫌遠禍,也善解人意、深諳做人的哲學。寶釵寡言對人、事不妄發議論。「避嫌遠禍」則是,一日偷聽到亭子裡寶玉的丫鬟墜兒告訴紅兒,賈芸撿到了她的手帕討謝之事,不料被發現,她隨即使了「金蟬脫殼」之計,笑著叫道:「顰兒,我看你往哪裡藏!」(027:421)二人便認為剛才是林黛玉在亭子外聽她們說話。寶釵「善解人意、深諳做人哲學」例如,賈母疼愛她,特意為她過生日,壽宴上讓她點菜、點戲,她便點了賈母喜歡的甜爛食物和熱鬧戲文。一次,史湘雲要重開詩社做東,寶釵怕她花錢會引起嬸娘不悅,便資助她辦螃蟹宴,湘雲有感而發:「再也沒有一個比寶姐姐好的」。也曾表示過,只要有這一個親姊姊,就是沒有父母也無所謂(032:498)。林黛玉寄居賈府,生活全依賴賈家開銷,不好額外再要滋補品,也不好要求下人幫她熬煮,寶釵得知後,送給黛玉燕窩,讓她的丫鬟在自己的居處弄,黛玉因而改變了對寶釵的看法,認為自己以前錯怪她了。在協助李紈、探春掌管家務時,寶釵贊成探春讓婆子們管理大觀園的想法,再主張園內生產所得都歸婆子們所有,她略施小惠籠絡了下人的心(056:873-874)。

薛寶釵的善解人意時或摻雜著冷漠。例子之一是,王夫人房裡丫環金釧和寶玉調笑,被攆出賈府後投井死了,王夫人心理不安,寶釵先以金釧係失足墜井安慰她,隨後又說了,假如金釧真的是自殺,那是她自己糊塗,也不過多賞幾兩銀子就是了。還主動拿出自己心做的衣服給金釧做裝裹。她「冷美人」之名果不虛傳。

薛寶釵另一個顯著的行為是愛規勸人。她規誡黛玉:「女子無才便是德」,作詩寫字原非女人分內的事;不應偷看不正經的雜書,像《西廂記》、《琵琶記》之類的,這類的書會壞人性情。黛玉聽了大為感激,覺得自己無父無母,無兄弟姐妹,幸虧有寶釵的教導才不致於犯錯。寶釵也常勸誡賈寶玉讀書仕進,立身揚名,常引起寶玉不悅,多有爭執,顯見兩人思想與生活意趣上的隔閡。

薛寶釵與賈寶玉、林黛玉自幼相處,深知兩人相知、相愛,也知賈母、王夫要他和寶玉成婚是為了給寶玉沖喜治病,而她「始則低頭不語,後來便自垂淚」(097:1502),隨即就和寶玉完婚了。新婚之夜,寶釵聽著寶玉「口口聲聲只要找林妹妹去」(097:1503),她「置若罔聞,也便和衣在內暫歇。」(097:1513)不久賈寶玉在中舉後出家,留給寶釵一個「遺腹子」,此時她21歲。

三、王熙鳳

王熙鳳,《紅樓夢》中的要角,此書「一半以上的回次寫到鳳姐其人,回目見名的即有十一處之多。」她出身金陵王家,賈璉之妻,賈母孫媳,榮國府的當家奶奶,小名「鳳哥兒」,人稱「鳳辣子」、「鳳姐」,不識字。嫁入賈家後,上下無一人不稱頌,理家能力遠勝於她的丈夫賈璉。「她的模樣又極標緻,言談又爽利,心機又極深細,竟是個男人萬不及一的。」(002:34)

王熙鳳在小說中,挾林黛玉初進賈府的時機出場,未見其人,先聞其聲,黛玉聽後院中有人笑聲說:

「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黛玉納罕道:「這些人個個皆斂聲屏氣,恭肅嚴整如此,這來者係誰,這樣放誕無禮?心下想時,只見一群媳婦丫鬟圍擁著一個人從後房門進來。這個人打扮與眾姑娘不同,彩繡輝煌,恍若神妃仙子: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項上戴著赤金盤螭瓔珞圈,裙邊繫著豆綠宮縧,雙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褃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著翡翠撒花洋縐裙。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聞。黛玉連忙起身接見。賈母笑道:「你不認得他,他是我們這裏有名的一個潑皮破落戶兒,南省俗謂作『辣子』,你只叫他『 鳳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稱呼,只見眾姊妹都忙告訴他道:「這是璉嫂子。」黛玉雖不識,也曾聽見母親說過,大舅賈赦之子賈璉,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內侄女,,自幼假充男兒教養的,學名王熙鳳。黛玉忙陪笑見禮,以「嫂」呼之。這熙鳳攜著黛玉的手,上下細細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賈母身邊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這樣標緻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只可憐我這妹妹這樣命苦,怎麼姑媽偏就去世了!」說著,便用帕拭淚。賈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來招我。你妹妹遠路才來,身子又弱,也才勸住了,快再休提前話。」這熙鳳聽了,忙轉悲為喜道:「正是呢!我一見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歡,又是傷心,竟忘記了老祖宗。該打,該打!」又忙攜黛玉之手,問:「妹妹幾歲了?可也上過學?現吃什麼藥?在這裏不要想家,想要什麼吃的,什麼玩的,只管告訴我,丫頭老婆們不好了,也只管告訴我。」一面又問婆子們:「林姑娘的行李東西可搬進來了?帶了幾個人來?你們趕早打掃兩間下房,讓他們去歇歇。」(003:46-48)

這段文字直接呈現了王熙鳳的容貌、人格特質、在家中的地位、處事能力、交際手腕,以及口舌的伶俐。小說也通過旁人之口,長輩如賈母、同輩如李紈、僕人如周瑞家的,特別是興兒(065:1030-1032),都從各自的角度對鳳姐個性有生動的描述和概括的介紹。

王熙鳳素以心機深細、殺伐決斷著稱。第十三回秦可卿之喪,她「協理寧國府」,表現其才幹魄力、威重令行。十二回「毒設相思局」害死癡心愛慕她的賈瑞,和十五回「弄權鐵檻寺」,為了得到三千兩銀子,逼得一對有情人雙雙自盡,見出其權術計謀、心狠手辣。從六十七到六十九回,包括「訓家童」、「大鬧寧國府」和「借劍殺人」等重要情節,層次分明地寫出了鳳姐擺佈、逼死尤二姐的過程,更加充分地生動地展現了她「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一臉笑,腳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機心和手腕(065:1031)。另有九十七回、九十八回,為討賈母和王夫人歡心,獻上「掉包計」,導致林黛玉含恨而逝,也攪得賈寶玉相思之情難斷,「憂忿滯中」,性命難保。

鳳姐在賈府內外敢於任意施為、追權逐利,和賈母的寵信分不開,四十三回「攢金慶壽」,賈母出面邀集大家出錢為鳳姐慶生,和五十四回「斑衣戲彩」模仿說書人的口吻,說了一齣〈掰謊記〉逗得賈母開心不已,可以見出她在賈母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機智和諧謔也是鳳姐性格中的一種素質,這點在和家中各色人等的言談中隨處顯露出來。

王熙鳳心機細密,機關算盡,未料違反禁例,放高利貸剝削平民,被朝廷查出,導致抄家之禍。家族敗落之後,她辦理賈母喪事心勞力絀,眾叛親離,號令不出於房門,病情一天天沉重,彌留之際被冤魂纏繞,終至氣絕身亡。[footnoteRef:24] [24: 以上主要參考「《紅樓夢》網路教學研究資料中心」之「紅樓人物」索引http://cls.hs.yzu.edu.tw/hlm/retrieval/analysis/people/pphoto/peoplefile/pphoto.htm瀏覽於2009年,9月6日。]

四、賈府的四個女兒

賈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賈府的四個女兒,因祖母極愛孫女,都跟在她身邊讀書。

元春,賈政長女,寶玉的啟蒙老師。因賢孝才德,選入宮中作女史,後晉封為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她回賈府省親,賈家家勢達到巔峰;她薨逝是賈家敗落的徵兆。

迎春,賈赦庶出的女兒,在黛玉眼中,「溫柔沈默,觀之可親」(003:46),賈家下人覺其懦弱可欺,諢名是「二木頭」。迎春的奶媽將她的攢珠累絲金鳳偷去典作賭本,她不聞不問,探春要幫忙追回,她只求息事寧人,寧可不要首飾。賈赦為了抵債,把她嫁給殘暴的孫紹祖,婚後一年被虐待作賤而死。

探春,賈政次女,生母為趙姨娘,依禮制尊嫡母王夫人為母親,賈寶玉的庶出妹妹,賈環的同母姊姊。詩社別號「蕉下客」,家常諢名「玫瑰花」,林黛玉初見探春,留下了「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的印象(003:46)。探春才情與志氣皆高、精明能幹、決斷力強,但庶出的地位和末世的家運,使她的才識抱負難以施展。探春敏感,自尊心強,對見識低、心性褊狹的生母趙姨娘十分不屑和冷淡。二十七回寫她,向寶玉抱怨自己生母趙姨娘「糊塗昏憒」。在五十五回,她秉公按例發放親舅舅趙國基殯葬賞銀並未多給,引起趙姨娘哭鬧怨恨,探春依理據禮駁斥姨娘,嚴守自身的小姐名分和當家地位。六十回,趙姨娘在怡紅院大打出手,探春前來誡飭,告訴她「何苦不自重」,與丫頭玩物一般見識。七十四回,王熙鳳奉王夫人之命抄撿大觀園,尚且讓探春三分,王善保家的不知主僕分際,又想討好探春,上前假裝搜查她的衣服,刻意要證明她的清白,被探春一個巴掌打了下去,她為自身尊嚴受損而悲憤,也為家族前景黯淡而憂慮。探春的才識不凡,主要見於在五十六回,「敏探春興利除宿弊」。探春當家理事,苦心孤詣,開源節流。一方面省去哥兒們學裡費用和姑娘們頭油脂粉的重複開支,另方面仿效賴大家園子的榜樣,也欲從大觀園補給生息,分給眾婆子管理收拾。探春這位心性高強的庶出女兒,最後是遠嫁海疆統制周瓊之子,在一百十九回,賈府遭巨變後歸寧省親,服采鮮明,跳出得比先前更好了。[footnoteRef:25] [25: 以上主要參考「《紅樓夢》網路教學研究資料中心」之「紅樓人物」索引http://cls.hs.yzu.edu.tw/hlm/retrieval/analysis/people/pphoto/peoplefile/pphoto.htm瀏覽於2009年9月6日。]

惜春,賈敬之女,賈珍胞妹,善畫,受賈母之命畫「大觀園行樂圖」。惜春母親早逝,父親好道,在城外道觀修煉,不問家務,和嫂嫂尤氏不合,形同孤兒,因缺乏家庭溫暖,性情趨向冷漠。她從小就想出家為尼,在大姊、二姊相繼死亡,三姊遠嫁,家勢一落千丈後,更執意要出家,邢夫人、王夫人不得已,勉強同意她在大觀園櫳翠庵內帶髮修行,遠避俗世。

五、史湘雲

史湘雲,為《紅樓夢》中可與黛玉、寶釵鼎立的人物,詩社別號「枕霞舊友」。她是忠靖侯史鼎的姪女,賈母史太君的姪孫女,父母雙亡,由叔父、嬸母撫養長大,幼年時因賈母疼愛,曾在賈府居住過一段時日,她也是寶玉的青梅竹馬。長大後偶而造訪賈府短暫居住,和大觀園內的眾女兒熟稔,她覺得寶釵是世界上最好的人;雖曾和黛玉有過嫌隙,後來也成為知心的好姐妹。

史湘雲豪爽、不拘小節、心直口快、才思敏捷,擅長寫詩、填詞、做聯語。她豪爽、不拘小節,一年冬天大雪,寶玉和姐妹們約齊了在蘆雪庵飲酒作詩,她一身小伙子短打裝扮,眾姐妹讚她比平常女妝要俏麗些。她聽說家裡有新鮮的鹿肉,便和寶玉盤算起吃生肉來,後來他們兩人圍火爐燒烤鹿肉吃,其他姐妹也加入,眾人飲酒聯詩,她說自己「是真名士自風流」。一回寶玉生日,筵席上行酒令助興,湘雲對行酒令的「祖宗」「射覆」不感興趣,要以「拇戰」(划拳)代替,大家輪番上陣大戰湘雲,最後她喝醉了,醉後臥於山後石凳上,香夢沈酣,「滿頭臉衣襟上皆是紅香散亂」,眾人忙上前來「推喚挽扶」,她睡夢中還說著酒令(062:964)!湘雲與寶玉能共同品味生活情趣,卻無一致的人生方向,某日湘雲勸寶玉講仕途經濟學問,寶玉大為反感,說這是「混帳話」,當場翻臉趕人。

湘雲心直口快,見於薛寶釵生日宴會上,王熙鳳開玩笑要大家猜小戲子像誰,大家心裡有數,但恐黛玉不悅都推說不知道,只有湘雲無所顧忌說了出來。寶玉聽到連忙對湘雲使眼色,結果兩邊不討好,同時惹惱湘雲和黛玉,掀起一場風波(022:342-346)。此事造成湘雲和黛玉的嫌隙。另外,湘雲有一隻金麒麟,寶玉從清虛觀張道士那裡也得到一模一樣的一隻,藏了起來要送給湘雲,黛玉怕寶玉看多才子佳人小說受影響,將生互贈信物私定終身之心,因而防備起湘雲來(032:500)。湘雲則嫌黛玉心眼小,愛胡亂生氣。二人之間的芥蒂直到某年中秋夜在凹晶館賞月,互抒感懷才消除。湘雲感嘆兩人,雖然父母不在,卻也能在富貴人家中過活,但還是有許多不遂心的事。黛玉笑著回答:「不但你我不能趁心,就連老太太、太太以至寶玉探丫頭等人,無論事大事小,有理無理,其不能各遂其心者,同一理也,何況你我旅居客寄之人哉!」(076:1194)身世相同,一個自憐感嘆,一個開解撫慰,湘雲與黛玉拉近彼此的距離。隨後兩人發興聯句,又聯出「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蘊含頹敗淒楚氣數的對句(076:1199-1200)。

史湘雲後來配給一個「才貌雙全,性情又好」的男人,婚後不久此人就病死了,湘雲自悲命苦,終身守寡。在黛玉這方面,得知寶玉娶了寶釵,心失所寄,情無所託,香魂一縷隨風飄散,便氣絕身亡了。二人的結局正應了她們中秋月夜的聯句。

延伸閱讀析論《紅樓夢人物》的網頁、單篇論文、論文集、專書多不勝數,故不列舉。

引自江佩珍《閱讀賈寶玉——從語言溝通的角度探討小說人物塑造》,臺北:文金初版社,2004年3月頁141。

引自周自橫編著《圖解紅樓夢 中國古典文化的百科全書》,海口市:南海出版公司,2008年1月第一版1刷,頁301。朱一玄,《紅樓夢人物譜》,(百花文藝出版社),1997年8月1日。

第四章賈府與大觀園

賈府與大觀園是《紅樓夢》中人的住宅,事件發生的地點,作者為人物精心設計的活動舞台。《紅樓夢》第一回至第十六回只有賈府而無大觀園,這座園林是為迎接元妃/賈元春歸寧省親而建造的。賈府是榮國府、寧國府兩大府第的合稱,這兩所大宅的後面各有花園,為因應元妃省親之需要,賈家選定後花園來興建省親別墅,後蒙元妃賜名「大觀園」。

《紅樓夢》以發生在大觀園內的事件為主,前八十回有六十四回的情節都在這座園林之內展開,穿插敘述園林之外發生的事件。這樣的寫作安排,雖然在的量上有輕、重的差異,但在質的方面是均等的,園林之內、外,是成鮮明對比的兩個世界,各有寓意。學者如余英時主張,大觀園之內、之外,分別象徵烏托邦世界和現實世界,以及風月寶鑑的反面與正面。賈府及其男性成員,如賈赦、賈珍、賈璉、賈蓉延伸出去的活動場域,代表現實世界,這個世界,主淫、骯髒污濁、虛假。由賈寶玉和林黛玉、薛寶釵、賈迎春、探春、惜春等女性成員居住的大觀園是主情、潔淨、純真的世界。理想的世界不斷受到現實世界力量的摧殘,直到完全毀滅為止。大觀園內庭園佈置,室內佈置也有其涵義,都是為配合主角的個性而創造出來的。[footnoteRef:26]因本課程旨在探討《紅樓夢》中人的溝通的藝術,故本章只介紹人物活動的物質環境,讓同學了解何人住在何處,事件在何處展開,並不討論處所隱含的意義。若對此一議題有興趣,可以自行翻閱「延伸閱讀」提供的文章、書籍。 [26: 參見余英時〈紅樓夢的兩個世界〉《紅樓夢的兩個世界》,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02年1月初版7刷,頁41-70。]

第一節賈府

賈府指賈家府第,由榮國府、寧國府兩所宅第組成,這兩所宅第並列在京城榮、寧街上。大觀園建造之前,榮國公賈源、寧國公賈演的後代子孫都住在榮國府、寧國府內。兩所宅第的壯闊、氣派,賈家的富貴氣象,透過黛玉的第一眼呈現。

賈府位在京城的繁華地帶,林黛玉走了半日,從轎子內向外看,忽見街北蹲著兩個大石獅子,三間獸頭大門,門前列坐著十來個華冠麗服的人。正門卻不開,只有東西兩角門有人出入。正門之上有一幅匾額,匾上大書「敕造寧國府」五個大字。根據黛玉推測,這必是她外祖長房的住所。再往西行,不多遠,照樣也是三間大門,就是榮國府了。轎夫不從正門而是走西邊的角門進去,走了一射之地,在轉彎的地方,就退出去了。後面護送黛玉的婆子們都下了轎,趕上前來。另換了三四個衣帽周全十七八歲的小廝上來,再抬起轎子。眾婆子走路圍隨轎子走到一垂花門前落下。小廝們退出去後,婆子們才上來打起轎簾,扶黛玉下轎。黛玉扶著婆子的手,進了垂花門,兩邊是抄手遊廊,當中是穿堂,當地放著一個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轉過插屏,小小的三間廳,廳後就是後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間上房,都雕樑畫棟, 兩邊穿山遊廊廂房,掛著各色鸚鵡,畫眉等鳥雀(003:45)。黛玉進了房與外祖母相見。

林黛玉見過賈母之後,由大舅母邢氏領著去見賈赦。大家送她們到穿堂前,出了垂花門,兩人先坐上一輛翠幄青紬車,由小廝們抬起,拉到寬敞的地方套上馴騾,走出了西角門,往東過榮府正門,再走入一黑油大門中,直到儀門前才下來。進入院中,黛玉猜想這房屋院宇,必是榮府中花園隔斷過來的。進入三層儀門,果然見到正房廂廡遊廊,都皆小巧別致,不像剛才那邊軒峻壯麗,而且院中到處都有樹木山石(003:48)。

拜別大舅母,黛玉由婆子護送進了榮府。下了車,由眾嬤嬤引著,便往東轉彎,穿過一個東西的穿堂,向南大廳之後,儀門內大院落,上面有五間大正房,兩邊廂房鹿頂耳房鑽山,四通八達,軒昂壯麗,和賈母住的地方不同。黛玉便知道這才是正經正內室,有一條大甬路,直接通到大門。進入堂屋中,抬頭迎面先看見一個赤金九龍青地大匾額,匾上寫著斗大的三個大字,是「榮禧堂」,後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書賜榮國公賈源」,又有「萬幾宸翰之寶」(皇帝印章上的文字)。大紫檀雕螭案上,設著三尺來高青綠古銅鼎,懸著待漏隨朝墨龍大畫,一邊是金蜼彝,一邊是玻璃盫。地下兩溜十六張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對聯,乃烏木聯牌,鑲著鏨銀的字跡:「座上珠璣昭日月,堂前黼黻煥煙霞。」下面一行小字:「同鄉世教弟勳襲東安郡王穆蒔拜手書。」(003:49)

第二節大觀園

大觀園的起造由賈赦、賈政、賈珍議定,交由賈璉辦理,規劃者是一個叫老明公號山子野的。大觀園從東邊一帶,即寧府(東府)的花園起,轉至北邊,一共丈量準了三里半大的地方建造省親別院。先讓匠人拆寧府會芳園牆垣樓閣,接通入榮府東大院中。榮府東邊所有下人群房盡數拆除。寧、榮二座宅第,原本有一小巷隔斷不通,就拆了,將兩邊連接起來。寧府的會芳園本是從北拐角牆下引來一股活水,所以大觀園無須再引水。山石樹木不敷用,就將賈赦住的榮府舊園中的竹樹山石以及亭榭欄杆等挪過來使用。如此兩處湊來一處,省了許多財力。

大觀園完成後,園內的亭、台、樓閣、有:曉翠堂、嘉萌堂、大觀樓、綴錦閣、含芳閣、怡紅院、瀟湘館、蘅蕪院、秋爽齋、稻香村、藕香榭、暖香塢、紫菱洲、櫳翠庵、蘆雪庵、梨香院、凹晶館、凸碧山莊、沁芳亭、滴翠亭、紅香圃、翠嶂、滴翠橋、翠煙橋、蜂腰橋沁芳閣大橋、荇葉渚、柳葉渚等。這些景觀部分是賈寶玉在父親賈赦的要求下命的名,部分由元妃賜名或修正,部份由林黛玉、賈家三姐妹、李紈、薛寶釵命名(見第十七、八回、第七十六回)。

元妃歸省之後,傳諭大觀園不可禁封,命眾姊妹及寶玉進去居住,從此大觀園成為一個女兒國。元妃省親後二月二十二日,賈寶玉等人一齊搬進去,「登時園內花招繡帶,柳拂香風,不似前番那等寂寞了。」寶玉與姐妹們的住所,每一處都添兩個老嬤嬤,四個丫頭,除各人奶娘親隨丫鬟不算外,另有專管收拾打掃的。寶玉住了怡紅院,林黛玉住了瀟湘館,薛寶釵住了蘅蕪苑,賈迎春住了綴錦樓,探春住了秋爽齋,惜春住了蓼風軒,李紈住了稻香村。(023:363)寶玉的怡紅院和黛玉的瀟湘館距離較近,但寶玉的怡紅院和寶釵的蘅蕪院,兩院齊大。

賈寶玉自住進花園以後「心滿意足,再無別項可生貪求之心。每日只和姊妹丫頭們一處,或讀書,或寫字,或彈琴下棋,作畫吟詩,以至描鸞刺鳳,鬥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無所不至,倒也十分快樂。」(023:363)

延伸閱讀

任明華《紅樓園林》,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2004年。

余英時〈紅樓夢的兩個世界〉《紅樓夢的兩個世界》,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02年1月初版7刷,頁41-70。

林碧慧《大觀園隱喻世界––從方所認知角度探索小說的環境映射》,東海大學。九十一年度碩士論文。

周汝昌《紅樓訪真:大觀園在恭王府》,北京:華藝,1998年。

關華山《《紅樓夢》中的建築與園林》,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8年4月。

賈府全景圖 引自周自橫編著《圖解紅樓夢 中國古典文化的百科全書》,海口市:南海出版公司,2008年1月第一版1刷,頁Ι-4。

《紅樓夢》的溝通藝術

要探討《紅樓夢》的溝通藝術,必須具備與溝通相關的語用學、社會語言學、人際溝通技能知識。本章將簡要說明與溝通相關的學理和原則,以及如何運用在理解和分析《紅樓夢》中的對話,做為歸納紅樓人物溝通特點的基礎。

簡單說,溝通是:傳訊和收訊雙方透過傳遞管道,使用語言/非語言進行有目的訊息交換行為,是一個聽與看、理解、詮釋和回應的過程。傳訊者,即傳遞訊息的一方,在使用口語時稱為「說者」;收訊者,即接收訊息的一方,在使用口語時,稱為「聽者」。如果使用文字做為傳遞訊息的媒介,則傳訊者、收訊者分別稱為「作者」與「讀者」。說者/作者、聽者/讀者必須選定雙方都可以了解的「語言」,才能傳遞訊息。「語言」是「一套有組織的語音或書寫符號系統」,[footnoteRef:27]例如漢語、英語、日語等。溝通雙方從系統中選擇詞彙,再依照語/文法,把詞彙組成句子,聯綴句子組成篇章表達意思。這些選擇出來的詞彙、造成的句子、組織起來的篇章,它們確實的意思,要從「語境」來推斷並理解。所謂的「語境」,指溝通時的上下文,溝通的時間、地點、話題,溝通雙方的地位和關係,溝通雙方的說話方式,溝通雙方所處的社會環境、政治背景,以及交際文化等。[footnoteRef:28]以上的溝通概念圖式如下,並可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對話、現今讀者閱讀《紅樓夢》為例說明之。 [27: 黃仲珊、張陵馨編著《書林簡明語言與修辭學辭典》,台北:書林出版公司,1998年11月1 版,頁152。] [28: 參見熊學亮〈語用學和認知語境〉《中國語用學研究論文精選》,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二次印刷,頁671。]

《紅樓夢》第九十一回《縱淫心寶蟾工設計,布疑陣寶玉妄談禪》,有一段賈寶玉、林黛玉間以「打禪語」形式進行的對話。起因是薛姨媽來榮國府,寶玉去見她,覺得姨媽不像以前那麼親熱,又問起表姊寶釵的病情,姨媽只是笑笑,並不答言,寶玉疑心是他沒去探病,所以姨媽不高興。寶玉向黛玉辯解道,是祖母、父母親不讓他去看寶釵(此時已搬離大觀園),他不敢違命。林黛玉聞言,便說寶釵被嫂嫂夏金桂氣病了,他始終都沒去探問,寶釵怎能不惱呢!寶玉聽了發急,問黛玉:「這樣難道寶姐姐便不和我好了不成?」此言一出,換黛玉急了,乘機試探他對寶釵的情感態度。

1、 黛玉道:「寶姐姐和你好你怎麼樣?寶姐姐不和你好你怎麼樣?寶姐姐前兒和你好?如今不和你好你怎麼樣?今兒和你好,後來不和你好你怎麼樣,你和他好他偏不和你好你怎麼樣?你不和他好他偏要和你好你怎麼樣?」

2、寶玉呆了半晌,忽然大笑道:「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

3、黛玉道:「瓢之漂水奈何?」

4、寶玉道:「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耳!」

5、黛玉道:「水止珠沉,奈何?」

6、寶玉道:「禪心已作沾泥絮, 莫向春風舞鷓鴣。」

7、黛玉道「禪門第一戒是不打誑語的。」

8、寶玉道:「有如三寶。」  

黛玉低頭不語。(091:1429)

這段對話寶玉、黛玉二人心知神會,而讀者可能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除非也擁有和二人相同的文化、文學背景知識。首先為何黛玉會選擇這種「高來高去」的方式,刺探寶玉的態度?以對話當時的情景來說,是寶玉先表示黛玉的性靈比他高強,所以以前生氣時,黛玉跟他說的禪語他對不上來,他希望黛玉往後能開示他:「我雖丈六金身,還借你一莖花所化。」(091:1428)。黛玉便順勢打了禪語。之於這段對話的發話者/傳訊者黛玉本人,她選擇這種語言體裁,是基於女性的矜持,個人的自尊心,她怎能直截了當問寶玉愛不愛寶釵!另外是社會文化使然。當時年輕男、女不能自由戀愛,婚姻但憑父母做主,即使寶玉、黛玉從小一處吃、一處睡,大了還是要避嫌,特別是賈家這樣「翰墨詩書之族」的子弟,更不能踰越禮教。何況黛玉還曾在元宵夜宴上,被外祖母借《鳳求鸞》的才子佳人故事訓誡了一番(054:841-842)。收訊者寶玉即使聰穎過人,和黛玉也默契十足,但在黛玉「和你好」、「不和你好」連珠砲似的追問下,一時也不能會意,因為他所謂的「和寶姐姐好」的涵義和黛玉認定的不一樣。寶玉關心的是表姊弟的情誼,不是黛玉在乎的男女情愛。寶玉終於醒悟黛玉對二人的感情始終不能放心(032:501),便抓到了「你對寶釵的態度究竟如何?」這個談話主題(topic)。例1就是主題的揭示,黛玉假設幾種可能的情況問寶玉:是否會主動去愛寶釵?假如寶釵主動示愛,他會如何?感情是變動不居的,他對寶釵的感情會不會變化?他會如何面對寶釵情感的變化?這一連串的核心問題,決定了例2-8的意義。

例2寶玉言:「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句中「弱水」是河流名稱,古籍中,以此命名的河流很多,如《尚書·禹貢》:「導弱水至於合黎」,亦見於《史記·大宛傳》、《漢書·地理志》、《後漢書·東夷傳》與畢沅注《山海經》等書。「三千」比喻水多,與一瓢對舉。因上文問的是寶玉對寶釵的態度,這句話的內隱義就清楚了,它是:天下的女子再多,我只愛妳一個。順著寶玉的流水隱喻,例3黛玉又問:「瓢之漂水奈何?」字面義是,水勢將瓢帶走,其內隱義拘泥來說是:「寶釵偏要和你好,你要怎麼辦?」也可寬泛解釋為左右寶玉選擇的外在力量。例4寶玉話語的內隱義是,愛不愛誰操諸他主觀的意向,與外力無涉。例5是黛玉終極之問,「珠沉」指她死亡,問的是倘若她死了,寶玉的對她的愛依然不變?例6「禪心已作沾泥絮, 莫向春風舞鷓鴣。」脫胎自宋代釋道潛〈贈妓詩〉:「禪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風上下狂。」釋道潛原以「被泥巴黏住的飛絮」,比喻他向道之心堅定,異性的愛慕不會動搖他的心志,而承接例5,知道寶玉藉此剖白他對黛玉的愛生死不變。至此,例7、8的內隱義就很清楚了,黛玉說的是:「不准騙我」,寶玉因此對佛祖立誓,說他的話決不是亂說的。有了這樣堅定的保證,黛玉的不確定感消失,也就沉默不語了。將上下文脈擴大來看,「禪心」雙關寶玉後來以出家當和尚實踐他的諾言,也印證了寶玉先前對黛玉說的,假如她死了,他就做和尚去,決不是玩笑話(030:472)。

再從今天的讀者閱讀《紅樓夢》為例來看溝通的定義。曹雪芹屬於溝通中發送訊息的一方––作者,他透過書面管道––《紅樓夢》和收訊的一方––現代讀者交流。曹雪芹和現代讀者之所以能夠交流,因為雙方都懂得現代漢語的前身,[footnoteRef:29]二百年的北京官話。此外,現代讀者對清乾隆時期的社會狀況、婚姻型態也有些了解,並具備基本的中國文化與文學知識。综合而言,溝通雙方都處在華語文文化圈內。 [29: 王力在《漢語史稿》「緒論」界定的近代漢語始於西元13世紀止於19世紀,自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為過渡階段,廿世紀五四運動以後為現代時期。見王力《漢語史稿》,香港:波文書局年月不詳,頁35。而在《中國現代語法》「導言」又說:「我們所謂的現代,並不是指最近的十年或二十年而言。《紅樓夢》離開現在二百餘年了但我們仍舊承認紅樓夢的語法是現代的語法,因為當時的語法和現代北京的語法是差不多完全相同的。」見王力《中國現代語法》,台中:藍燈文化公司,民國76年9月初版,頁5。]

以下根據溝通的現象,從「溝通的本質」、「聆聽、詮釋與回應」、「溝通衝突」探討《紅樓夢》中人的溝通之道。

第五章從溝通本質看紅樓中人的溝通行為

以下是幾個有關溝通的現象與理論,藉由它們可以更深入了解《紅樓夢》中人的表達行為。

第一節溝通的類別和對話的結構

紅樓夢中人的溝通多屬個人與個人溝通、一小群人之間的溝通。前者例如,前引黛玉試探寶玉對寶釵情感態度的對話;後者例如,賈府中過生日、過節、聚賭、看戲等家庭聚會時,成員間的交流。個人與小眾溝通,較少見,有王熙鳳協辦寧國府秦可卿喪事,聚集寧府下人宣佈辦事原則,賈探春在王熙鳳生病時代管家務,向婆子們宣布大觀園分區交由她們管理,生產所得歸她們所有。

一般而言,人際溝通遵循雙方輪流說話的原則,禮貌與默契使得溝通雙方不會出現搶話講的情形,因此無論是個人與個人溝通、一小群人之間的溝通、一對多的溝通,對話的形式都相同。語對(adjacency)是對話的基本形式,指兩個相連的話輪(turn)。

A:你好!→ B:你好!

A問→ B答

A要求→B接受/拒絕

A稱讚→B同意/不同意

前引黛玉試探寶玉對寶釵情感態度的對話,是一個問答性質的語對。

簡單說,對話時需要衡量的是:對什麼人、在何時、在何地、說什麼話,該怎麼說。對話情景可以縮寫為”SPEAKING”。

Setting&scene(S)環境和場合。說話要挑時間,看地點,衡量是正式或非正式場合。

Participants(P)參與者。

End(E)目標和效果。目標,例如業務員推銷以賣出產品為目標,結果可能是得罪顧客。

Act sequence(A)信息內容與形式。內容例如,自我介紹;形式是三分鐘的口頭陳述。

Key(K)傳遞信息的方式、風格。有人講話直接,風格辣、嗆,顯得莽撞或無禮。有些人男性講話帶有女性腔調,在現今被定位為「娘」的風格。

Instrumentalities(I)交際工具。指傳遞訊息的管道-信道(channel),有口頭語、書面語;面對面、電話、e-mail、MSN、電視、報紙等。語言形式方面,例如中文、英文。

Norm(N)交流中的行為規範。例如演講者,不可罵聽眾。聽眾,不應穿拖鞋入場、發問要舉手。

Genres(G)言語體裁,分為對話、獨白二種。

以”SPEAKING”分析王熙鳳協辦寧國府秦可卿喪事,聚集寧府下人宣佈辦事原則之情景,便可從細微處逐一看見王熙鳳的才幹與魄力。請閱讀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龍禁尉 王熙鳳協理寧國府,見講義119-120。可參考1987版《紅樓夢》電視劇第6集王熙鳳協理甯國府 17:19~26:22。

第二節言語行為理論(Speech Acts Theory)

英國語言哲學家奧斯汀(J.L. Austin 1911-1960)的言語行為理論,指出「說話就是做事」,說話不只在表達某種意義,同時也在表現一種行為,此即我們可以透過語言來完成事情。根據他的看法,依照目的來劃分,所有的言語行為分為五類,我們透過言語行為來完成的事情是以下五種類別。[footnoteRef:30] [30: 表格重製自Robert J. Sternberg著,李玉琇、蔣文祁譯《認知心理學》Cognitive Psychology,台北:雙葉書廊,2005年6月8日,頁428。言語行為理論的說明可參考姜望琪《當代語用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10月,1刷,頁28-56。]

言語動作(即言語行為)

言語動作的五個基本類別包括透過言語(和語言與用的其他模式)所能達成的各種作業

言語動作

描述

範例

描述型

用來傳達某命題為真的一個信念所使用的一種言語動作

可直接驗證的陳述,如「如你在溫度計上所見,室外的溫度是華氏31度。」

指令型

表現講者令聽者去做某事的企圖,如提供一個問題的答案

我可以用許多方式要求我兒子協助我剷雪,有些方式比較直接,有些則較不直接,如「請幫我剷雪。」或「如果你能幫我剷雪就太好了。」或「你可以幫我剷雪嗎?」這些不同的表現形式都是要令他幫我的企圖,某些指令相當地直接,如果我問「雨停了嗎」,我仍然是發出一個指令,只是尋求的是訊息而非體力的協助。事實上,幾乎任何以問句結構呈現的句子都具有指令的功能

承諾型

講者對於自己將採取某個未來行動所作的承諾

如果我兒子回應「我現在很忙,但等一下我會幫你剷雪」,他是在表達一個承諾,因為他對他未來的協助提出擔保。如果我的女兒接著說「我來幫你。」則她也作了一個承諾,因為她保證她現在會幫忙。諾言、誓言、契約、擔保等都構成承諾

心情表達型

關於講者心理狀態的陳述

如果後來我告訴我兒子「我很不高興你最後沒有幫我剷雪。」那也是一個心情的表達。如果我的兒子說「我很抱歉我沒空幫你。」,那也是心情的表達。如果我的女兒說「爸,我很高興我能幫忙。」她也是在作心情的表達。

宣告型(也稱為施行式言語)

透過陳述動作本身造成一個意欲達到的新狀態的一種言語動作

想像你被傳喚到你老闆的辦公室裡。並被告知你導致公司五萬美元的損失,然後你的老闆說「你被解雇了」。這個言語動作使你身處一個新的狀態―也就是失業。你可能接著告訴你的老闆:「那不要緊,因為我昨天經寫了封信給你,說明了那筆損失是你明顯的無能所造成,而非我的緣故,所以我辭職。」

藉由以上這個表格,可以將紅樓人物的言語行為歸類,並掌握他們說的話產生什麼效應。

第三節間接表達/間接言語行為(Indirect speech act)

美國語言哲學家塞爾 (John R. Searle 1932-) 在1975年、1979年都提到間接言語行為。[footnoteRef:31]有時言語行為並不直接,說話的人會以拐彎抹角的方式傳達訊息,達成他的目的。聽話人通常會察覺到,說話人所說的字面義和內隱義不同。 [31: 索振羽編著《語用學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1月1版第八次印刷,頁175-176。關於「間接表達」的說明可參考(1)Robert J. Sternberg著,李玉琇、蔣文祁譯《認知心理學》Cognitive Psychology,台北:雙葉書廊,2005年6月8日,頁429-430。(2) Joseph A. DeVito原著,洪英正、錢玉芬編譯《人際溝通》Essentials of Human Communication,台北:學富文化公司,2007年,9月初版4刷,頁134。]

例1A:「我好無聊,今天晚上沒有事情做。」這句話要達到的目的是

1B:「我想去看電影(游泳、吃飯),你要不要一起來?」

例2A:「你想不想吃漢堡?」這句話要傳達的訊息是

2B:「我想吃漢堡,你要嗎?」

1A、2A,間接傳達自己的想法,希望聽者聽得出來,並做他期待的回應。1B、2B,直接表達自己的想法,再詢問聽者的意見。

間接表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