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59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 : 1.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2.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3. 第第第第 4.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5. 第第第第第 6.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Upload: fred

Post on 21-Mar-2016

20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7 download

DESCRIPTION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5. 金属指示剂 6. 配位滴定法的应用. §9—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及命名 一、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由一个简单的离子(原子)与一定数目的中性分子(阴离子)以配位键结合而形成的复杂离子叫配离子,含配离子的化合物叫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 配合物的组成: 1 .中心离子:提供空轨道,接受孤对电子。 2 .配位体与配位原子:提供 孤对电子,与中心离子配位成键。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5. 金属指示剂 6. 配位滴定法的应用

Page 2: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9—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及命名一、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由一个简单的离子(原子)与一定数目的中性分子(阴离子)以配位键结合而形成的复杂离子叫配离子,含配离子的化合物叫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

Page 3: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ÅäºÏ ·Ö×Ó4[Co(CO) ]

ÅäÀë×Ó3-6(CN) ][Fe3 6 K [Fe(CN) ]

ÖÐÐÄÌå

ÅäλÌå

ÅäλÊý

ÄÚ½çÍâ½ç

ÅäºÏ ÎïÅäºÏ Îï

Íâ½çÄÚ½ç

ÊýλÅä

ÌåλÅä

ÌåÐÄÖÐ

3 6 3ÀýÈ磺[Co(NH) ]Cl

Page 4: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配合物的组成:1 .中心离子:提供空轨道,接受孤对电子。2 .配位体与配位原子:提供孤对电子,与中心离子配位成键。 单基配位体:只含有一个配位原子的配位体。 如: NH3 、 CN -、 NO2 -(硝基)、 SCN -(硫氰根) 多基配位体: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位原子的配位体。 如:乙二胺 (简写 en ) 草酸根

3 .配位数:与中心离子直接结合的配位原子总数。4.配离子的电荷:等于中心离子与配位体电荷的代数和。

OOOCCO

Page 5: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 说明 ] 由多基配位体与同一金属离子形成的具有环状结构的配合物称为螯合物。形成的环为螯环,以五元环和六元环最稳定。

Page 6: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项目配合物

配体 配位数 配体数 中心体氧化数 配位 原子[Ag(NH3)2]Cl NH3 2 2 + 1 N[Cu(NH3)4]SO4

NH3 4 4 + 2 N

[Fe(CO)5] CO 5 5 0 C[CoCl 3(NH3)3] NH3Cl-

6 6 + 3 NCl

[Pt(en)2]Cl 2 en 4 2 + 2 N

Page 7: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二、配合物的命名 1. 总体原则:与无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相同。 如: NaCl 氯化钠 [Cr(NH3)6]Cl3 三氯化六氨合铬 (III)… “ 某化某” Na 2 SO4 硫酸钠 [Cu(NH3)4]SO4 硫酸四氨合铜 (II)… “ 某酸某” 2. 配离子的命名顺序 配位体数(中文数字)→配位体名称→“合”→中心离子(原子)名称→中心离子(原子)氧化数(罗马数字)。 3. 配位体的命名顺序 先酸根离子(先简单后复杂),后中性分子(先无机分子后有机分子,同类配位体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Page 8: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如: K[PtCl3NH3] 三氯 · 氨合铂 (II) 酸钾 [PtCl4(en)] 四氯 · 一乙二胺合铂(Ⅳ) [Co(NH3)5H2O]Cl3 三氯化五氨 · 一水合钴 (III) 常见配体: —NO2 硝基 — ONO 亚硝酸根 —SCN 硫氰根 — NCS 异硫氰根 —CN 氰根 — OH 羟基 —NH2 氨基 —NO 亚硝酰 (中性配体) — CO 羰基(中性配体)

Page 9: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9—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一、价键理论要点( 1 )配位体的孤对电子进入中心离子的空轨道形成配位键。( 2 )中心离子提供的的空轨道是杂化轨道,杂化轨道的空间分布决定配离子的几何构型。

Page 10: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例如: [Ag ( NH3 ) 2]+ 配位数为 2 Ag 4d105s1 Ag+ ○ ○○○ 4d10 5s 5p Ag+ 要提供 2 个空轨道( sp 杂化轨道)接受 N 的孤对电子。

[Ag ( NH3 ) 2]+ 4d10 .NH3↑↑ .NH3

sp 杂化轨道呈直线型分布,因此 [Ag ( NH3 ) 2]+ 为直线型分子。 [Ni ( NH3 ) 4]2+ 配位数为 4 Ni 3d84s2

Ni2+ ○ ○○○ 3d8 4s 4p

Page 11: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Ni ( NH3 ) 4]2+

3d8 NH3↑ ↑ ↑NH3

Ni2+ 采取 sp3 杂化 因此 [Ni ( NH3 ) 4]2+ 为正四面体型分子。

Page 12: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配离子的几何构型与中心离子的轨道杂化类型的关系:配位数 杂化轨道类型 空间构型 实例

2 sp 直线型 [Ag(NH3)2 ]+ [Ag(CN)2 ]–

3 sp2 平面三角型 [CuCl3 ] –

4

sp3 正四面体 [Zn(NH3)4 ] 2+

dsp2 平面正方型 [Ni(CN)4 ] 2– [Cu(NH3)4 ]

2+

5 dsp3 三角双锥 [Fe(CO)5 ]

6 sp3d 2 正八面体 [AlF6 ] 3-

d 2sp3 正八面体 [Fe(CN)6 ] 3 –

Page 13: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二、内轨型与外轨型配合物 1. 概念 中心离子全部用最外层轨道 ns 、 np 、 nd 杂化,与配位体结

合形成的配合物称为外轨型配合物。 中心离子有次外层轨道( n-1 ) d 参与杂化,与配位体结合形

成的配合物称为内轨型配合物。

Page 14: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如: [FeF6]3 - 配位数为 6 Fe 3d64s2

Fe3+ sp3d2 杂化, 正八面体构型, 为外轨型配合物。【特点】内层电子不发生重排

Page 15: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例如: ( 1 ) [Fe ( CN ) 6]3 -

Fe3+ d2sp3 杂化 , 正八面体构型,为内轨型配合物【特点】内层电子发生重排

Page 16: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又如: [Ni ( CN ) 4]2 - ○ CN - CN - CN - CN - Ni2+dsp2 杂化 , 平面正方型,为内轨型配合物。

Page 17: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2. 判断方法 配合物是内轨型还是外轨型可通过测定其磁矩来确定。 磁矩 μ (单位为玻尔磁子( B·M ))与物质中未成对电子数n 的关系: μ = n ( n + 2 ) n 0 1 2 3 4 5 μ ( B·M ) 0 1.73 2.83 3.87 4.90 5.92

Page 18: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 1 )若 X = 10 ,则形成外轨型配合物。 eg : Ag+ 、 Zn2+

( 2 )若 X < 5 ,则形成内轨型配合物。 eg : Cr3+

( 3 )若 X = 5 ~ 9 ,则取决于配位体的性质: F -、 OH -、 H2O等(弱场配位体)多形成外轨型配合物; CN -、 NO2

-、 CO等(强场配位体)多形成内轨型配合物; Cl -、 NH3等配位体则两种类型的配合物都有可能形成。

3. 决定因素 对于价电子层结构为( n-1) d x ns0 的中心离子:

4. 配合物的稳定性与配合物的类型的关系 外轨型配合物一般不如内轨型配合物稳定(在中心离子及配位数相同的条件下)

Page 19: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 9—3 配位平衡一、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M n+ + xL - MLx(n - x) 平衡时: Kfθ =

Kfθ 称为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对于相同类型的配合物, Kfθ愈大配合物越稳定;对于不同类型的配合物,其稳定性大小要通过计算才能确定。

CC[[MLMLxx(n(n -- x)x) ]]//c0

CC((M M n+n+ ))//c0 ·[C ·[C((L - ))/ / c0] ] xx

形 成形 成 离 解离 解

Page 20: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 说明 ] 配离子在溶液中实际上是分步形成的,故有逐级稳定常数。 例如: Cu2+ + NH3 [Cu ( NH3 ) ]2+ K1θ= ? [Cu ( NH3 ) ]2+ + NH3 [Cu ( NH3 ) 2]2+ K2θ= ? [Cu ( NH3 ) 2]2++ NH3 [Cu ( NH3 ) 3]2+ K3θ= ? [Cu ( NH3 ) 3]2+ + NH3 [Cu ( NH3 ) 4]2+ K4θ= ?

总反应: Cu2+ + 4NH3 [Cu ( NH3 ) 4]2+ Kfθ 由多重平衡规则有 : Kfθ = K1θ K2θ K3θ K4θ

Page 21: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例如 试分别计算 0.10 mol·l-1[ Ag(NH3)2]+ 溶液和含有 0.10 mol·l-1 氨水的 0.10 mol·l-1[ Ag(NH3)2]+溶液中 Ag + 的浓度。 解:设 0.10 mol·l-1[ Ag(NH3)2]+溶液中 Ag + 的浓度为 x mol·l-1 ,则有: Ag + + 2NH3 Ag(NH3)2

+

起始时 / mol·l-1 0 0 0.10

平衡时 / mol·l-1 x 2x 0.10 -x

Page 22: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由于 c(Ag+)很小,所以 (0.10–x)mol·l-1 ≈0.10 mol·l-1 , 将平衡浓度代入 Kfθ 的表达式: ( 0.10)/x· ( 2x) 2 = Kfθ =1.12×10 7 x = 1.3 ×10 –3

设第二情况下 Ag+ 的浓度为 y mol·l-1 ,则有: Ag + + 2NH3 Ag(NH3)2

+

起始时 / mol·l-1 0 0.10 0.10

平衡时 / mol·l-1 y 0.10 + 2y 0.10-y

由于 c(Ag + ) 很小,所以 (0.10+ 2y ) mol·l-1 ≈0.10 mol·l-1

(0.10-y ) mol·l-1 ≈0.10 mol·l-1

将平衡浓度代入 Kfθ 的表达式: 0.10 /y· 0.102 = Kfθ =1.12×10 7

x = 8.9 ×10 –7

Page 23: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二、配位平衡的移动1. 酸度对配位平衡的影响 配位体多为酸根离子或弱碱,提高溶液的酸度,配位体容易生成弱酸,即配位体浓度会降低,使配位平衡向离解方向移动,配合物的稳定性降低,这种作用称为配位体的酸效应。如: [FeF6]3- 金属离子易水解,若降低溶液的酸度,金属离子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即金属离子浓度会降低,使配位平衡向离解方向移动,配合物的稳定性降低,这种作用称为金属离子的水解效应。 故:必须控制溶液的酸碱度在适宜的范围之内。

Page 24: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2.沉淀溶解平衡对配位平衡的影响 即配离子与难溶电解质的相互转化。一方面,难溶电解质可以转化为配离子;另一方面,配离子可以转化为难溶电解质。例如: AgCl + 2NH3 = [Ag ( NH3 ) 2] + + Cl - Kθ=Kspθ·Kfθ 可见,沉淀的溶解度越大,配合物的稳定性越大,则 Kθ 越大,沉淀越易形成配合物而溶解。 [Ag ( NH3 ) 2]+ + Cl - = AgCl↓+ 2NH3 Kθ=1/ Kspθ·Kfθ 可见,沉淀的溶解度越小,配合物的稳定性越弱,则 Kθ 越大,配合物越易被破坏而转化为沉淀。例 9-3 :( 1 ) 0.10mol AgCl溶解于 1.0L 浓氨水中,求浓氨水的最低浓度?

Page 25: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解: AgCl ( s )+ 2NH3 = [Ag ( NH3 ) 2] ++ Cl - Kθ

Kθ = =

假设 0.1molAg +全部转化为 [Ag ( NH3 ) 2]+ , 求得平衡时 c( NH3 ) = 2.24mol·L - 1 ,那么 c( NH3 )总 = 2.24mol·L - 1+0.20=2.44 mol·L - 1 ( 2 ) 0 .10molAgI溶解于 1.0L 浓氨水中,求浓氨水的最低浓度? 计算结果: c( NH3 )总 = 3.24×103mol·L - 1 实际上氨水不可能达到这么高的浓度,故 AgI 不溶于氨水。

cc ( ( Cl - )) ·c ·c [Ag ( NH3 ) 2] +

c c 2 (( NH3 ))0.10×0.100.10×0.10

c c 2 (( NH3 ))

Page 26: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例 9-4 在 0.30mol·L - 1 [Cu(NH3)4]2+ 中加入等体积的 0.20mol·L - 1 NH3 和 0.02mol·L - 1 NH4Cl 的混合溶液,问是否有 Cu ( OH ) 2↓生成? 解:溶液混合后: c( [Cu ( NH3 ) 4]2+ ) = 0.15mol·L - 1 c (NH3) = 0.10mol·L - 1 c (NH4+) = 0.01mol·L - 1 先求平衡时的 c( Cu2+ )、 c( OH -),再根据溶度积规则判断。① c( Cu2+ ): [Cu ( NH3 ) 4]2+ = Cu2+ + 4 NH3 Kθ =1/ Kfθ Kf

θ=

c ( Cu2+ ) = 7.2×10 - 11mol·L - 1

【注意】 : 由于同离子效应的影响,计算时可忽略 [Cu ( NH3 ) 4]2+ 的离解,即 [Cu ( NH3 ) 4]

2+ 与 NH3 的平衡浓度均可近似认为等于起始浓度。

c c [Cu ( NH3 ) 4]2+

cc ( ( Cu2+ )) ·c ·c 4 ( ( NH3 ))

Page 27: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② c( OH -): NH3 + H2O = NH4+ + OH - Kbθ Kbθ= c(OH - ) ·c(NH4+ ) /C(NH3) c( OH -) = 1.8×10 - 4mol·L - 1 则 Q = c(Cu2+)·c2(OH - )= 2.3×10 - 18 > Kspθ[Cu ( OH ) 2] 故有沉淀生成。3. 配位平衡与氧化还原平衡 一方面,由于氧化还原反应,降低了中心离子的浓度,导致配位平衡发生移动,配离子离解。如: 2[Fe ( SCN ) 6]3 - +Sn 2+ 2 Fe 2+ +12 SCN - + Sn 4+ 另一方面,由于配位反应,改变了氧化剂(还原剂)的浓度,导致氧化还原反应方向发生改变。如: 2Fe 2+ +I2 +12 F - 2[Fe F 6]3 - +2I -

Page 28: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4. 配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转化规律:一种配离子能转化为另一种更稳定的配离子。

Page 29: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9- 4 EDTA 的配位平衡   乙二胺四乙酸( EDTA )是配位滴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个氨羧配位剂:

         HOOCH3C                CH3COOH       HOOCH3C                CH3COOHNCH2CH2N

其中羧基( -CO0H)和氨基( -NH2 )均有孤对电子,可以同时与金属离子配位形成螯合物。

Page 30: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一、 EDTA 的离解平衡 EDTA 是一种四元弱酸,可用 H4Y 表示。两个羧羟基 H+ 可以转移到氨基 N 上形成双偶基离子,当溶液的酸度较大时,两个 -COO-还可再接受两个 H+ ,这时的 EDTA就相当于一个六元弱酸 H6Y2+

。 EDTA溶解度很小,故在配位滴定时常用其二钠盐 Na2H2Y·2H2O 。在酸性溶液中, EDTA存在六级解离平衡,有七种存在型体。即: H6Y2+ , H5Y+ , H4Y, H3Y- , H2Y2- , HY3- , Y4 - 。其中只有 Y4 -(称为 EDTA 的有效浓度)能与金属离子配位。pH < 0.90 0.90 ~ 1.60 1.60 ~ 2.00 2.00 ~ 2.67 2.67 ~ 6.16 6.16 ~ 10.26 >

10.26

主要型体 H6Y 2+ H5Y + H4Y H3Y - H2Y 2- HY 3- Y 4-

Page 31: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二、 EDTA 配合物的稳定性 EDTA 有 6 个配位原子,可同时与Mn+ 配位形成五个五元环,一个 EDTA 分子就能满足中心离子的配位数,即与金属离子均以 1:1配位。

EDTA-Co ( III )螯合物的立体结构

Page 32: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离子 lgKfθ 离子 lgKfθ 离子 lgKfθ 离子 lgKfθLi+ 2.79 Eu3+ 17.35 Fe2+ 14.32 Cd2+ 16.46Na+ 1.66 Tb3+ 17.67 Fe3+ 25.10 Hg2+ 21.70Ba2+ 9.30 Dy3+ 18.30 Co2+ 16.31 Al3+ 16.30Mg2+ 8.70 Yb3+ 19.57 Co3+ 36.00 Sn2+ 22.11Ca2+ 10.69 Ti3+ 21.30 Ni2+ 18.62 Pb2+ 18.08Sr2+ 8.73 Cr3+ 23.40 Cu2+ 18.80 Bi3+ 27.94La3+ 15.50 MoO2 + 28.00 Ag+ 7.32 Th4+ 23.20Sm3+

17.14 Mn2+ 13.87 Zn2+ 16.50 U(Ⅳ) 25.80

表 9-6 EDTA 配合物的 lg Kfθ ( I=0.1,20 ~ 25℃ )

Page 33: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但是, EDTA 配合物的稳定性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主反应: M + Y = MY Kfθ副反应: Y + H+ → HY、 H2Y、…… H6Y EDTA 的酸效应 M + L → ML、ML2 、……MLn 金属离子的配位效应1 . EDTA 的酸效应 由于酸度( H+ )的影响导致 EDTA 的配位能力降低的现象称为EDTA 的酸效应。 酸效应系数 αY(H): 指未参加主反应的 EDTA 的总浓度 c( Y/ )与配位体系中 EDTA 的平衡浓度 c(Y)之比。 未参加主反应的 EDTA 的总浓度 : c( Y/ ) = c(Y)+ c(HY) + c(HY2) +··· + c( H6Y)

Page 34: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酸效应系数: αY(H) =

=1 +      +···+      =

1 + c ( H+ ) β1 + c2 ( H+ ) β2 + … + c6 ( H+ ) β6 可见,酸度越高,酸效应系数就越大,则酸效应越强, E

DTA 的有效浓度越小,其配位能力越弱。

c( Y)+ c( HY)+ ···+c( H Y)

6

c( Y)c( HY)c( Y)

c( H Y)6

c( Y)

2. 金属离子的配位效应 由于配位剂 L的存在导致主反应能力降低的现象称为金属离子的配位效应。 配位效应的强弱用配位效应系数 衡量。 αM(L)

Page 35: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αM(L)

       = 1 + c( L) β1 + c2 ( L) β2 + ··· + cn ( L)βn 

未参加主反应的金属离子总浓度 : c(M/ ) = c(M) + c(ML) + c(ML2) + ···

可见,配位剂 L的浓度越大,配位效应系数就越大,则金属离子的配位效应越强,导致主反应能力越弱。

3 .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

Page 36: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在以上副反应存在的条件下,主反应进行的程度应该用条件稳定常数( KMYθ)来衡量: Kθ = ≈ = = Kθ  /αM αY

两边取对数:   lgKθ =lgKθ –lgαM -lgαY 若只考虑 EDTA的酸效应与金属离子的配位效应,则: lgKθ =lgKθ –lgαM ( L) –lgαY(H)      只考虑酸效应则   lgKθ =lgKθ –lgαY(H)

MY

MY

MY

MY

MY

MY

MYc( MY)

c( M) · c( Y)c( MY)

c( M) · c( Y)c( MY)c( M)a ·

c(Y)aM Y

MY

Page 37: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9 - 5 配位滴定法 一、金属离子被EDTA准确滴定的条件 设金属离子浓度为 cM (相对终点体积而言),允许的终点误差为±0.1%,则在滴定至终点时,要求: M + Y = MY c(M ) ≤ 0.001cM , c (Y ) ≤ 0.001cM c(MY)≥0.999cM 将此条件代入MY的稳定常数的表达式得:

Page 38: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KMYθ=           ≥           = 106/cM即: cM·Kθ  ≥ 106                       若 cM=0.01mol·L - 1,则  Kθ   ≥ 108                           或: lgKMYθ ≥ 8即为 EDTA 准确滴定金属离子的条件 

c(MY)c(M)

·c(Y)

0.999cM (0.001cM ) 2

MY

MY

Page 39: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1. 最高允许酸度与酸效应曲线 设滴定体系只存在酸效应,则由 lgKMYθ ≥ 8 可得:

二、配位滴定中酸度的控制

lgKMYθ –lgαY(H) ≥ 8  即:          lgαY(H)  ≤ lgKMYθ – 8由此可确定滴定某金属离子所允许的最高酸度。将滴定各种金属离子所允许的最高酸度对 lgKMYθ 作图,即得到酸效应曲线 。

Page 40: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图 9-7 EDTA 的酸效应曲线

Page 41: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酸效应曲线的应用:( 1 )确定准确滴定某金属离子所允许的最高酸度(即最 低 pH值)。( 2 )识别干扰离子。( 3 )判断分步滴定的可能性。 2 .最低允许酸度 最低允许酸度由金属氢氧化物的溶度积常数决定 .

3 .缓冲溶液的作用 Na2H2Y·2H2O H2Y2 - + Mn+ → MY + 2H+

Page 42: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三、配位滴定曲线【回顾】:酸碱滴定 :随着滴定剂的加入,溶液中 H+浓度变化 ,等量点附近产生 pH突跃。 配位滴定:随着 EDTA 的加入,溶液中金属离子 Mn+浓度变化,等量点附近产生 pM突跃。

Page 43: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9- 6 金属指示剂 一、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用 EDTA 滴定M:    滴定前: M(部分) + In MIn 指示剂颜色 配合物颜色 (甲色) (乙色) 等量点前: M + Y MY 等量点时: MIn + Y MY + In 乙色 甲色

如 : Mg2+ + EBT ( 蓝色 ) = Mg—EBT ( 红色 ) Mg-EBT (红色) + EDTA = Mg-EDTA + EBT (蓝色)

Page 44: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二、金属指示剂的封闭、僵化与变质 1.封闭现象:MIn比MY稳定, EDTA 不能从MIn 中夺取M而变色,导致滴定终点不出现。(用掩蔽法消除) 2.僵化现象:( 1 )指示剂溶解度太小,使终点颜色变化不明显。(可加热或 加有机溶剂消除)( 2 )MIn 与MY稳定性接近,使转化反应缓慢。(可加热消除)3. 指示剂的氧化变质现象 金属指示剂大多是含有双键的有色化合物,易被氧化而变质。(常配成固体混合物以防氧化变质,如铬黑T和钙指示剂常用固体 NaCl 或 KCl作稀释剂配制。 )

Page 45: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三、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 1 .金属指示剂配合物与金属指示剂本身色差要大。 2 .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的显色反应要灵敏、迅速、可逆。 3 .金属指示剂配合物及金属指示剂本身要易溶。 4 .金属指示剂配合物的稳定性要适宜。

Page 46: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9-7 提高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一、控制酸度(分步滴定) 当M 与 N共存时 , 可通过控制溶液的酸度进行分步滴定的条件 :

≥10 cM Kθ MYcN KθNY

5

Page 47: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例如:欲用 0.02000mol/L EDTA标准溶液连续滴定混合液中的Bi3+ 和 Pb2+ (浓度均为 0.020mo/l )。试问 :(1)能否进行分步滴定?(2)在什么酸度下滴定 Bi3+比较合适 ?解 : 查表知 ,lgKBiY=27.44, lgKPbY=18.08 , (1) 由于混合液中 cBi=cPb ,能分步滴定的条件是 :ΔlgK≥5 而 ΔlgK=lgKBiY- lgKPbY=27.44-18.08=9.36> 5 所以能进行分步滴定 ,即可以在 Pb2+存在下滴定 Bi3+ 。(2) 由酸效应曲线查得 ,准确滴定 Bi3+ 的酸度条件是 pH ≥ 0.7, 考虑到Bi3+易水解( pH≥2 ) ,通常在 pH=1 的酸度下滴定之 .

Page 48: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二、掩蔽法 1. 配位掩蔽法: 基于掩蔽剂与干扰离子形成稳定配合物以降低干扰离子浓度的掩蔽方法。

例如: 用 EDTA 测定水的硬度 (Ca2+ 、Mg2+ 的含量 )时, Fe3+ 、A13+等对测定有干扰,可加入三乙醇胺作为掩蔽剂。 三乙醇胺能与 Fe3+ 、 A13+等形成稳定的配合物,而又不与 Ca2+ 、Mg2+作用,以此来消除 Fe3+ 和 Al3+ 的干扰。

Page 49: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使用掩蔽剂时要注意的问题: (1) 干扰离子与掩蔽剂形成的配合物应远比与 EDTA 形成的配合 物稳定,而且配合物应为无色或浅色 ;

(2) 被测离子不与掩蔽剂形成配合物,或形成的配合物远不及与 EDTA 形成的配合物稳定。

Page 50: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2.沉淀掩蔽法 加入一种试剂 ,与干扰离子形成沉淀,在不分离沉淀的情况下直接进行滴定 , 称之为沉淀掩蔽法。例如: 滴定 Ca2+( 含杂质Mg2+)时,可通过加 NaOH( 生成Mg(OH)↓) 来消除干扰。

Page 51: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沉淀掩蔽法的局限性 :

1. 有些沉淀反应进行得不完全,掩蔽效率不高 ;

2. 沉淀具有吸附作用,当吸附金属指示剂时,影响终点的观察; 3. 3. 沉淀形成时常伴随共沉淀现象,影响滴定的准确性;沉淀形成时常伴随共沉淀现象,影响滴定的准确性;4. 4. 有些干扰离子的沉淀颜色较深,影响终点的观察。 有些干扰离子的沉淀颜色较深,影响终点的观察。

Page 52: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3. 氧化还原掩蔽法 通过加入适当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变更干扰离子的价态以降低干扰离子配合物的稳定性,从而达到消除干扰的目的。

例如:滴 Bi3+时, Fe3+ 有干扰,可用羟胺或抗坏血酸 (维生素 C)等还原剂将 Fe3+ 还原为 Fe2+,以消除 Fe3+ 的干扰。

Page 53: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三、解蔽法

加入某种试剂 试剂 ,,使被掩蔽的离子从配合物中重新释放出来使被掩蔽的离子从配合物中重新释放出来 ,,

称之为解蔽,所用的试剂称为解蔽剂。解蔽后,再对释放出的称之为解蔽,所用的试剂称为解蔽剂。解蔽后,再对释放出的离子进行滴定。离子进行滴定。

Page 54: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例如: 测 Cu 样中的 Pb2+ 、 Zn2+ ,可先加 KCN 掩蔽 Cu2+ 、 Zn2+ 测

定 Pb2+ ;然后加解蔽剂甲醛释放出 Zn2+ ,用 EDTA 继续滴定测定 Zn2+ 。 说明 : 甲醛可以破坏 [Zn(CN)42-], 而 Cu(CN)32- 比较稳定 , 用甲醛难以解蔽。

Page 55: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9-8 配位滴定法的应用一、直接滴定法如水的硬度( Ca2 +、 Mg2 +含量)的测定:由于 ΔlgKf

0 = lgK0CaY

— lgK0MgY

= 10.7 _ 8.7 = 2.7 < 5 故 Ca2 +、 Mg2 +不能分步滴定。 查表知,测定 Ca2 +要求 pH ≥7.6 ,测定 Mg2 +要求 pH ≥9.7 。因此可在 pH =10 的条件下先测 Ca2 +、 Mg2 +总量,然后掩蔽 Mg2 +后再测 Ca2+ 的含量,最后再求出 Mg2+ 的含量。

Page 56: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 1 )测 Ca2 +、 Mg2 +总量: 取一定量的水样,用 NH3-NH4Cl 缓冲溶液控制溶液的 pH=10 ,以铬黑 T 为指示剂,用 EDTA 滴定 Ca2 +、 Mg2 +总量,消耗 EDTA V1 毫升。

( 2 )测 Ca2 +的含量: 取等量的水样,加 NaOH 至 pH=12 ,将 Mg2+ 转化为沉淀,加入钙指示剂,用 EDTA 滴定 Ca2 +的含量,消耗 EDTA V2 毫升。

Page 57: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则:ρ( Ca ) =               ×1000    ( mg/L)

       ρ ( Mg ) =                   ×1000 (mg/L)

c(EDTA) V2 ·M( Ca)

(水样)V

c(EDTA) (V1 - V2 ) ·M( Mg)

V(水样)     c(EDTA) V1  ·M (  CaO ) 水的总硬度( Od) =                   ×1000/10 V  (水样)

德国度:将水中 Ca2 +、Mg2 +含量均折合为 CaO 后,每升水含 10mgCaO 称为一个德国度,用“ Od”表示。

Page 58: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二、返滴定法 如铝盐样品中 Al3 +的测定: 在样品中先加入准确过量的 EDTA ,再用 Zn2+ 标准溶液回滴剩余的 EDTA 。即: Al3 +(试样) + EDTA (准确过量) = Al-EDTA + EDTA (剩余) Zn2+ (标准液)滴定 EDTA (剩余): Zn2+ (标准液) + EDTA (剩余) = Al-EDTA 那么: n(Al3 + ) = n(EDTA)- C(Zn2+ ) · V(Zn2+ )

Page 59: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 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硫酸盐的测定 :        SO42 -  + Ba2+ (准确过量)→  BaSO4 ( 再用 EDTA 滴定剩    余的 Ba2+ )W( SO42 -) =

[c( BaCl2 ) V( BaCl2 )- c( EDTA) V( EDTA)] M( SO4

2 -) m(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