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复制法

32
第第第第 第第第 目目目目 1 目目目目目目目目目目目 目目目目目 目目目目目目目目目目 、、、。 2 目目目目目目目目目目目目目目目目目目 、。 3 目目目目目目目目

Upload: tamera

Post on 19-Mar-2016

4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2 download

DESCRIPTION

第十三章 复制法. 目的要求 1 、掌握复制法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成品质量及炮制作用。 2 、熟悉复制法和重点药物的现代研究概况。 3 、了解复制法的含义. 第一节 概述. 一、复制法含义、 将净选后的药物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定操作程序,反复炮制的方法,称为复制法。 本法的特点是用多种辅料或多种工序共同处理药材。 现在的复制法,与传统方法比较,其辅料种类、用量及工艺程序,均有所改变。 目前,复制法主要用于天南星、半夏、白附子等有毒中药的炮制。. 二、复制法历史沿革及现状.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第十三章    复制法

第十三章 复制法目的要求1 、掌握复制法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成品质量及炮制作用。2 、熟悉复制法和重点药物的现代研究概况。3 、了解复制法的含义

Page 2: 第十三章    复制法

第一节 概述 一、复制法含义、 将净选后的药物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定操作程序,反复炮制的方法,称为复制法。 本法的特点是用多种辅料或多种工序共同处理药材。 现在的复制法,与传统方法比较,其辅料种类、用量及工艺程序,均有所改变。 目前,复制法主要用于天南星、半夏、白附子等有毒中药的炮制。

Page 3: 第十三章    复制法

二、复制法历史沿革及现状 唐代某些药物就有了复制的方法与工艺,如《千金翼方》中的造熟地黄、造干地黄等。 部分药物历代至今有几十种复制的方法,其工艺和辅料等多不一致,具有地方炮制特色。

Page 4: 第十三章    复制法

三、复制法炮制目的 1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 如半夏。 2 .改变药性 如天南星, 3 .增强疗效 如白附子, 4 .矫臭矫味 如紫河车,增强疗效

Page 5: 第十三章    复制法

四、复制法的操作方法 复制法没有统一的方法, 具体方法和辅料的选择可视药物而定。 一般将净选后的药物置一定容器内,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工艺程序,或浸、泡、漂或蒸、煮或数法共用,反复炮制达规定的质量要求为度。

Page 6: 第十三章    复制法

五、注意事项 时间可选择春、秋季,避免出现“化缸”。 地点应选择在阴凉处,避免暴晒,以免腐烂。 如要加热处理,火力要均匀,水量要多,以免糊汤。并可加入适量明矾防腐。

Page 7: 第十三章    复制法

六、举例:半夏 【来源】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

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 的干燥块茎。

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

Page 8: 第十三章    复制法

【历史沿革】 在汉以前就有治半夏(《内经》)的炮制方法。 汉、唐时代有汤洗(《玉函》)、姜制(《肘后》)、水煮制(《集注》)等法。 宋代始有“麸炒”,炮制程度要求“微黄”(《惠方》),姜汁浸炒、制曲(《药证》)等法。 明代增加了吴茱萸制(《普济方》),姜、竹沥制(《纲目》),甘草制、制炭(《准绳》)等法。 清代炮制辅料又出现多样化,如增加了姜与桑叶及盐制(《新编》)、皂荚白矾煮制(《逢原》)、姜汁青盐制(《便读》)等炮制方法。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等。

Page 9: 第十三章    复制法

【处方应付】处方开半夏、生半夏 ----付生半夏,用时捣碎处方开清半夏 -----付清半夏处方开姜半夏 -----付姜半夏处方开法半夏 -----付法半夏

Page 10: 第十三章    复制法

【炮制方法】 生半夏: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清半夏 :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 8% 白矾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 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 每 100

kg 半夏,用白矾 20kg 。 姜半夏: 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至透心,取出,晾至半干,切薄片,干燥。 每 100kg 半夏,用生姜 25kg 、白矾 12.5kg 。 法半夏 :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透至内无干心,取出;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石灰水配制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搅拌 1~ 2次,并保持浸液 PH值 12 以上,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阴干或烘干。 每 100kg 半夏,用甘草 15kg 、生石灰 10kg 。

Page 11: 第十三章    复制法

【成品性状】 生半夏呈扁圆形、类圆形或偏斜形,大小不一,表面类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清半夏扁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片状,切面淡灰色至淡白色,质脆,易折断,气微,味微咸、涩,微有麻舌感。 姜半夏为淡黄棕色片状,质硬脆,具角质样光泽。气微香,味辛辣,微有麻舌感,嚼之有粘牙感。 法半夏为黄色或淡黄色较为均匀的颗粒,质较松脆,气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

Page 12: 第十三章    复制法

【炮制作用】 半夏性味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具有化痰止咳,消肿散结的功能。生半夏有毒,使人呕吐,咽喉肿痛,失音,一般不作内服,多作外用,用于疮痈肿毒,湿痰咳嗽。如治一切阴疽、流注的桂麝散(《药奁启秘》)。 半夏经炮制后,能降低毒性,缓和药性,消除副作用。 清半夏长于化痰,以燥湿化痰为主,用于湿痰咳嗽,痰热内结,风痰吐逆,痰涎凝聚,咯吐不出。如治寒痰咳嗽的二陈汤(《局方》)。 姜半夏增强了降逆止呕作用,以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为主,用于痰饮呕吐,胃脘痞满,喉痹,痹病。如治痰饮呕吐的小半夏汤(《金匮要略》);治胃脘痞满的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法半夏偏于祛寒痰,同时具有调和脾胃的作用,用于痰多咳嗽,痰饮眩悸。亦多用于中药成方制剂中。如香砂养胃丸(《中药成药制剂手册》)

Page 13: 第十三章    复制法

半夏中含刺激性苷及其苷元高龙胆酸,又含 3 , 4- 二羟基苯甲醛,后者有强烈的辛辣味。刺激性苷及其苷元高龙胆酸均能刺激舌根,有强烈涩味,苷的刺激性比苷元更强。半夏还含有胆碱、烟碱、胡罗卜苷、左旋盐酸麻黄碱等,尚含有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以及半夏蛋白Ⅰ等。

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据报道,不同炮制品中总生物碱含量,生半夏 > 法半夏 > 姜半夏 > 清半夏,但也有不同的报道;炮制后,半夏 5 种炮制品中麻黄碱含量的顺序依次为:姜矾半夏 >生半夏 > 姜浸半夏 > 姜煮半夏 > 矾浸半夏。矾水浸和单纯加热对麻黄碱的影响最大。总氨基酸含量,清半夏 > 姜半夏 >生半夏 > 法半夏。β-谷甾醇的含量生半夏最高,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生半夏、姜浸半夏、矾半夏、姜矾半夏、姜煮半夏。另外,半夏炮制过程中大多经较长时间的浸、漂,而半夏有毒成分不溶或难溶于水,而水溶性、醇溶性成分及生物碱均损失一半以上,故应考虑以辅料解毒,而缩短水浸泡时间,以免有效成分损失。

【炮制研究】

Page 14: 第十三章    复制法

毒理学研究认为,半夏各炮制品均能消除其刺激咽喉而导致失音的副作用。矾制半夏 80g/kg对小鼠未见任何毒性反应,而生半夏小鼠一次腹腔注射 LD50 为 325mg/kg 。生半夏粉 9g/kg灌胃,对妊娠母鼠和胚胎均有非常显著的毒性。另据报道,腹腔注射样品粉末混悬液,结果 LD50生半夏为 0.553g/kg ,而姜浸半夏为 1.230g/kg 。 对家兔眼结膜及小鼠腹腔刺激性实验均表明,生半夏刺激性最强,炮制后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其刺激强度,刺激性程度依次为:生半夏 >姜浸半夏 > 姜矾半夏 > 矾半夏 > 姜汁煮半夏。

2 .对毒理作用的影响

Page 15: 第十三章    复制法

3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⑴ 镇咳作用:半夏或制半夏对碘液注入猫胸腔或电刺激喉上神经所致的咳嗽有明显的镇咳作用。 ⑵ 镇吐作用:制半夏对去水吗啡、洋地黄、硫酸铜引起的呕吐都有镇吐作用,其机理可能是对呕吐中枢的抑制。 ⑶ 胃粘膜保护作用:生半夏明显抑制胃液中 PGE2 的含量,而后者含量下降易导致胃粘膜损伤。姜矾半夏、姜煮半夏对大鼠的胃分泌功能在胃蛋白酶和 PGE2 的含量上均无明显影响,同时灌胃给药可减缓胃肠运动,表明姜制半夏不仅可以消除生半夏对胃肠粘膜的刺激,保护胃粘膜正常功能,同时又能拮抗生半夏加速胃肠运动导致的吐泻而起到一种和胃降逆止呕的功效。 ⑷ 抗肿瘤作用:半夏炮制品具有破坏肿瘤细胞的作用,使细胞结构模糊、萎缩、崩解,并形成碎片,这种破坏作用以姜浸半夏、矾半夏、姜矾半夏作用明显,而其中姜浸半夏作用最强。以上细胞损伤现象皆在 24小时之后出现,并拌有细胞总数的下降。而这种抗肿瘤作用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蛋白和核酸的合成有关。

Page 16: 第十三章    复制法

4 .工艺研究 ⑴ 用 1.3~ 1.5kg/cm²高压蒸 2小时,可消除半夏的麻辣味。将半夏浸透后,经 115℃, 10 分钟蒸制后,口服无刺激感。生半夏在 120

ºC焙 2小时,可去除催吐作用而不损害其镇吐作用。 ⑵ 清半夏改进工艺为:用 6~ 8%碱水浸泡 2~ 3 天,至内无干心即可达到消除麻辣味的要求。药理实验证明,此工艺之清半夏其止咳、祛痰作用与生品相等,而无明显毒性。 ⑶ 姜半夏新工艺:用清水浸泡 4~ 8小时,润至内无干心,再以定量的矾粉及干姜煎汁拌和均匀,置缸内,加适量清水浸润,腌泡 2~

6 天,以口嚼无麻辣味为准,再以清水洗去白矾粉,切片即可。另外,姜半夏经正交设计优选出的炮制工艺认为每 100kg 半夏浸泡至透后加15kg 姜汁、 8kg 白矾,煮到 2~ 3小时为最佳。总生物碱含量提高,而水煎液经腹腔注射毒性降低。与药典法比较,两种方法炮制的姜半夏混悬液、水煎液灌胃均未见明显毒性,而对大鼠胃液中 PGE2 含量、胃蛋白酶活性均呈促进作用,对胃液量无明显影响。另对动物刺激性、镇咳、胃排空、肠蠕动、催眠等药理作用也无明显差异。但就炮制工艺而言,正交法工艺具有炮制时间短,辅料用量少,工艺易控制等优点。

⑷ 法半夏新工艺:将半夏以清水浸泡 1 天至透,加入石灰、甘草混悬液浸制,每日淹拌 1~ 2次,浸 2~ 3 天,至口尝微有麻感,切面黄色均匀为度,再用清水洗净石灰,干燥既可。而另有法半夏工艺改革,选择浸泡温度、浸泡时间、加水量、压力四个因素,采用正交设计研究表明,最佳工艺为温度 50℃,浸泡时间 48小时,加水量 4倍,压力 1.6×105Pa 。改革后的工艺较药典法工艺大大缩短了浸泡时间、减少了成品损耗率,同时生物碱含量还有所提高,止咳作用增强,祛痰作用和刺激性彼此相同。

Page 17: 第十三章    复制法

天南星【来源】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 Arisaema erube

scens (Wall.) Schott. 、异叶天南星 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 或东北天南星 Arisaema amurense Maxim. 的干燥块茎。秋冬二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外皮,干燥。

Page 18: 第十三章    复制法

【处方应付】 处方开生天南星、生南星、 处方开制天南星、制南星、 处方开胆南星。

Page 19: 第十三章    复制法

【历史沿革】 唐代有石灰炒黄、面裹煨、姜汁浸(《理伤》)等法。 宋代增加了黄酒炒、生姜拌炒、牛乳拌炒(《圣惠方》)、牛胆汁制(《药证》)、酒煮、姜酒制(《总录》)、浆水姜汁煮、羊胆汁制(《普本》)、白矾皂荚同煮(《疮疡》)等炮制方法。 金元时代主要有九蒸九晒(《宝鉴》)、皂角水浸(《丹溪》)的方法。明代又有了蜜、酒制、生姜制、白矾汤泡去毒水(《普济方》)等,并发展了姜汁、矾汤和天南星末作饼造曲(《从新》)等炮制方法。 清代基本沿用前法,但有些方法已趋完善,如胆南星制法(《幼幼》)、南星曲制法(《得配》)等。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制南星、胆南星等。

Page 20: 第十三章    复制法

【炮制方法】 1 .生天南星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2 .制天南星 取净天南星,按大小分别用清水浸泡,每日换水 2~ 3次,如水面起白沫时,换水后加白矾 (每 100kg天南星,加白矾 2kg) ,泡一日后,再换水漂至切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另取白矾、生姜片置锅内加适量水煮沸后,倒入天南星共煮至无干心时取出,除去姜片,晾至 4~ 6 成干,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 每 100kg 天南星,用生姜、白矾各 12.5kg 。 3 .胆南星 取制天南星细粉,加入净胆汁(或胆膏粉及适量清水)拌匀,蒸 60 分钟至透,取出放凉,制成小块,干燥。或取生南星粉,加入净胆汁(或胆膏粉及适量清水)拌匀,放温暖处,发酵 7~ 5 天后,再连续蒸或隔水炖 9昼夜,每隔 2小时搅拌一次,除去腥臭气,至呈黑色浸膏状,口尝无麻味为度,取出,晾干。再蒸软,趁热制成小块。 每 100kg 制天南星细粉,用牛(或羊、猪)胆汁 400kg(胆膏粉 400kg )。

Page 21: 第十三章    复制法

【成品性状】 生天南星呈扁圆形,外表类白色或淡棕色,上面凹陷,周围布散多数麻点。质坚硬,断面白色,粉质,气微辛,味麻辣。 制天南星为黄白色或淡棕色薄片,半透明,质脆易碎,味涩微麻。 胆南星呈方块状,表面棕黄色或灰黄色,断面色稍浅,质坚实,有特异的腥气,味苦。

Page 22: 第十三章    复制法

【炮制作用】 天南星性味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生天南星辛温燥烈,有毒,多外用。也有内服者,以祛风止痉为主,多用于破伤风,如玉真散(《正宗》);也用于癲痫,如南星散(《幼科指南》)。外用治痈肿疮疥,蛇虫咬伤。 制南星降低毒性,增强燥湿化痰的作用。多用于顽痰咳嗽,如治湿痰咳嗽的姜桂丸(《家珍丸》)。 胆南星降低毒性,缓和其燥烈之性,药性由温转凉,味由辛转苦,功能由温化寒痰转为清化热痰。以清化热痰,熄风定惊力强,多用于痰热咳喘,急惊风,癲痫等症。如治热痰咳嗽的清气化痰丸(《医方考》),治小儿急惊风的牛黄抱龙丸(《入门》),治癲痫突发的天南星散(《准绳》)等。

Page 23: 第十三章    复制法

【炮制研究】 天南星含有生物碱、三萜皂苷、安息香酸、海韭菜苷、 D-甘露醇及多种氨基酸。其所含的生物碱可能是天南星之有毒成分。 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实验表明,长时间的水处理对天南星麻味的消除影响不大,但能显著地降低天南星水溶出物及醇溶出物中醋酸铅沉淀物的量。另有报道认为,长期水漂虽然能够去除麻辣,但有效成分也随之流失。 掌叶半夏碱乙具有抗凝血作用,天南星不同炮制品中掌叶半夏碱乙的含量亦有差异,不论改进工艺制品还是老法制品,均较生品含量下降,尤以老法制品下降为最大,老法制品中掌叶半夏碱乙的含量仅为生品含量的 1/9 。 另外,炮制对天南星中 ß-谷甾醇含量、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均有影响。

Page 24: 第十三章    复制法

2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⑴ 抗惊撅作用:能对抗士的宁、戊四氮、咖啡因所致惊厥的作用,也能提高家兔对电惊厥阈值。 ⑵ 镇静、镇痛作用:生品煎剂具明显的镇静作用,并能延长巴比妥钠催眠作用时间,可用于癫痫的发作。 ⑶ 祛痰作用:天南星所含皂苷,能刺激胃粘膜反射性引起气管分泌物增加,有祛痰作用。 ⑷ 抗肿瘤作用:鲜生天南星的水提取液经醇沉淀后浓缩制剂,体外对

HeLc细胞有抑制作用,对小鼠实验性肿瘤如肉瘤 S180 、 HCA 实体型、U14 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而 d- 甘露醇可能是抗癌的有效成分。

⑸ 刺激性:天南星生品可使兔眼结膜出现明显的水肿反应和小鼠腹膜刺激引起的扭体反应,而炮制后刺激作用明显降低。 ⑹ 毒性:天南星经炮制后毒性作用明显下降。

Page 25: 第十三章    复制法

3 .工艺研究 ⑴ 制天南星时,只用清水浸泡,起白沫时,加白矾处理,至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干,切片所得炮制品, β-谷甾醇的含量提高一倍左右,醇浸出物的含量提高 20%~ 50% ,而毒性及副作用可有效地解除。 ⑵ 天南星生片经 8% 白矾溶液闷润后加热加压 60 分钟,既可使麻醉性消失,而且水浸出物量大大提高。 ⑶ 天南星用水浸润切片后,放入 5% 明矾水溶液中浸泡 5 天,取出干燥。该新工艺制品中 β-谷甾醇含量高于药典法 1倍以上,而总氨基酸含量与药典法相当,也说明新法能达到或优于传统法的炮制质量。 ⑷ 胆南星采用直接拌和法、用浓缩胆汁与白酒等拌制或蒸制后烘干的方法,缩短了时间,并可保证胆汁中胆酸含量。 质量控制: 天南星有效成分或活性成分尚不能完全揭示,在加工炮制时,一方面应要求达到“解毒”,另一方面又要防止有效成分的大量流失,故应综合考虑水浸、辅料及热处理三个环节,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及药理作用比较确定合理的质量控制指标。 胆汁含有胆酸盐、胆色素等成分,具有镇静、解毒、利胆及抗炎作用,天南星和胆汁均有抗惊厥和中枢抑制作用,胆南星的作用的强弱与胆汁的多少有关,两者起协同作用。提示胆南星的质量可用总胆汁酸的含量作为控制标准,一般认为含胆汁酸不得小于 25% 为好。

Page 26: 第十三章    复制法

白附子【来源】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 Typhonium

giganteum Engl. 的干燥块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外皮,晒干。

Page 27: 第十三章    复制法

【处方应付】 处方开生白附子、禹白附 ----- 付生白附’、 处方开制白附子

Page 28: 第十三章    复制法

【历史沿革】 宋代有热灰中炮裂方可入药用、生姜汁拌抄(《圣惠方》)、米泔浸焙、酒浸炒、酒煮炒、醋拌抄(《总录》)、炮裂捣碎炙微黄(《普本》)、姜汁泡后甘草浸焙(《朱氏》)、面包煨(《扁鹊》)等炮制方法。 明代增加水浸后炒黄、湿纸裹煨(《普济方》)、面裹或湿纸包火煨炮用(《品汇》)、煨裂(《医学》)等法。 清代又增加了童便酒炒(《金鉴》)、姜汁蒸(《增广》)等炮制方法。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制白附子。

Page 29: 第十三章    复制法

【炮制方法】 1. 生白附子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 2. 制白附子 取净白附子,大小分开,用清水浸泡,每日换水 2~ 3次,数日后,如起泡沫,换水后加白矾(每 100kg 白附子,用白矾 2kg ),泡一日后再进行换水,至口尝微有麻舌感为度,取出。另取白矾及生姜片加适量水,煮沸后,倒入白附子共煮至内无干心为度,捞出,除去生姜片,晾至 6~ 7成干,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每 100kg 白附子,用生姜、白矾各 12.5kg 。

Page 30: 第十三章    复制法

【成品性状】 生白附子为椭圆形或扁圆形,表面白色或黄白色,略粗糙,有环纹及须根痕,顶端有茎痕或芽痕,富粉性,质坚硬。无臭,味淡、麻辣刺舌。 制白附子片,表面黄白色至淡棕色,呈半透明状;周边淡棕色。气微,味微涩,无麻舌感或微有麻舌感。

Page 31: 第十三章    复制法

【炮制作用】 白附子味微辛,温;有毒。归胃、肝经。生白附子一般外用。具有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止痛的功能。用于口眼?斜、破伤风,外治瘰疬痰咳、毒蛇咬伤。如治口眼?斜的牵正散(《杨氏家藏方》)。 制白附子可降低毒性,消除麻辣味,增强祛风痰的作用。多用于偏头痛,痰湿头痛,咳嗽痰多。如治偏头痛的白附子散(《本事方》),治痰湿咳嗽的白附丸(《准绳》)。

Page 32: 第十三章    复制法

【炮制研究】 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研究表明,白附子炮制,其传统方法会导致有效成分大量流失,新工艺减少了浸泡时间及辅料用量后,水溶性游离氨基酸、总氨基酸等含量无明显差异,而脂溶性成分 β-谷甾醇含量,新法比老法高两倍,油酸含量新法比老法高 10倍,接近于生品。另外,生白附子铝含量很低,而制白附子的铝含量是生白附子的数百倍以上,说明制白附子饮片中的铝基本上由白矾炮制带来。另据报道,白附子制后氨基酸含量下降。 2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⑴ 镇静作用:白附子有镇静作用,而制白附子的镇静作用更强。另据报道,白附子生制品均有明显的镇静作用。 ⑵ 抗惊厥作用:白附子生、制品均能明显推迟因戊四唑及士的宁所致小鼠惊厥出现的时间和死亡时间。 ⑶ 镇痛作用:白附子生、制品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⑷ 抗炎作用:生白附子及其制品均对大鼠蛋清性、酵母性、甲醛性关节肿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棉球肉芽肿增生有明显抑制作用。 另据报道白附子有抑制结核杆菌的作用,其抑菌作用与链霉素相似。 ⑸ 毒性:白附子经炮制后,可使其药效在与生品一致的情况下,使其毒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