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生物與環境 第一節 族群與群落trial.dl.samebest.com.tw/by/high shool...

82
基礎生物(6) 73 第六章 生物與環境 第一節 族群與群落 主題一 族群密度與結構 1.族群 (1)定義:在特定時間內,占有一定空間的同種類個體群,稱為族群。 (2)族群常含有時間空間的因素。 例如:民國 88 年,新中橫山區的臺灣獼猴族群密度約為 40 隻/公里 2 (3)個體和族群的比較 2.個體與族群的關係 (1)個體聚集成族群其有許多益處: (a)有保護作用: 例如:○ 1 成群的蜜蜂因同居在一個蜂房內,使體溫不易散失,在嚴寒的 冬天可以保持蜂巢溫暖;成群的斑馬在被追捕時可互相支援。 2 茂密的森林可以抗拒強風及雨雪的侵蝕。 (b)有利於生殖作用:生物進行生殖作用,族群的形成將提高配對的機會。 (c)有利於分工合作:例如:許多群居的動物(如螞蟻和蜜蜂)有分工合作現

Upload: others

Post on 18-May-2020

1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基礎生物(6)

73

第六章 生物與環境

第一節 族群與群落

主題一 族群密度與結構

1.族群

(1)定義:在特定時間內,占有一定空間的同種類個體群,稱為族群。

(2)族群常含有時間與空間的因素。

例如:民國 88 年,新中橫山區的臺灣獼猴族群密度約為 40 隻/公里 2。

(3)個體和族群的比較

2.個體與族群的關係

(1)個體聚集成族群其有許多益處:

(a)有保護作用:

例如:○1 成群的蜜蜂因同居在一個蜂房內,使體溫不易散失,在嚴寒的

冬天可以保持蜂巢溫暖;成群的斑馬在被追捕時可互相支援。

○2 茂密的森林可以抗拒強風及雨雪的侵蝕。

(b)有利於生殖作用:生物進行生殖作用,族群的形成將提高配對的機會。

(c)有利於分工合作:例如:許多群居的動物(如螞蟻和蜜蜂)有分工合作現

74

象,並建立社會制度,使生活豐富與安全。

(2)個體聚集成族群也有其害處:

由於族群中的個體同居一處,在食物、空間和生殖各方面的需求相重疊,

因此常競爭打鬥,甚至互相殘殺。

試 題 ※1.族群的定義是:

(A)同種生物 (B)生活在同一空間

(C)生活在同一時間 (D)兩種以上的生物

(E)個體的死亡年齡幾近相似

※2.下列那些屬於族群?

(A)玉山林區的二葉松 (B)嘉義縣的鳥

(C)地衣 (D)根瘤細菌中的固氮細菌

(E)蘚苔植物

3.於生態系中,下列那一項不屬過個體聚集成族群之益處?

(A)分工合作 (B)生殖機會的增加 (C)競爭打鬥 (D)保護作用

4.一個生物學者研究某一種鳥類季節性遷移的現象,他的研究對象是:

(A)生態系 (B)族群 (C)個體 (D)群體

5.下列有關於個體和族群的區分,何者錯誤?

個體 族群

(A) 個體是群集的基本單位 族群是演化的基本單位

(B) 個體的壽命有限,無法長久存

族群可藉交配繁殖而綿延不絕

(C) 個體對環境變化的適應力有限 族群因遺傳變異而可適應環境變

(D) 個體在覓食和防禦上的能力較

族群在覓食和防禦上較易取得優

6.下列有關生態系的敘述,何者正確?

(A)自然環境組成的因素計有太陽輻射能、水、大氣、土壤及溫度五種

(B)族群密度是指單位空間內,族群中的個體數

(C)族群種類愈多,生存競爭愈大,所以族群愈不穩定

(D)出家人閉關於一室內,修身養性,顯示族群中的個體,可單獨存在於

基礎生物(6)

75

一個環境中 【88 學測】

7.下列何者為一個族群?

甲、一個蟻窩的螞蟻 乙、珊瑚礁上的石蓴 丙、池塘裡的浮游藻類

丁、庭院裡的黃花醡醬草 戊、手上的細菌

(A)甲乙丙 (B)甲乙丁 (C)乙丙丁 (D)乙丁戊 【91 學測】

1.ABC 2.AD 3.C 4.B 5.A 6.B 7. B

一、族群特徵

1.族群密度

(1)定義 :族群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內個體的數目 ,稱為族群密度 。

(2) 表示法 :D=N/S

D 代表族群密度 N 代表族群中的個體數 S 代表單位空間 。

2.影響族群密度的四項決定因子

(1)出生率:單位時間內,族群中出生個體數與總數之比,稱為出生率。

出生率=出生個體數/族群的個體總數

(2)死亡率:單位時間內,族群中死亡個體數與總數之比,稱為死亡率。

死亡率=死亡個體數/族群的個體總數

(3)遷出率:單位時間內,族群中遷出個體數與總數之比,稱為遷出率。

當環境不良時,動物會遷往他處。

(4)遷入率:單位時間內,族群中遷入個體數與總數之比,稱為遷入率。

當環境條件適宜時,會有大量動物遷入。

76

4.族群的平衡狀態:

在單位面積中,由於所接受的太陽輻射能的量一定,因此它所能供養的生

產者數量也一定,當然生產者所能供養的消費者的數量也會一定。因此在

一個地區,生物的族群往往維持著一個恆定的數目,此即一地區的負荷

量 。當族群生長超過這個基準時,一定會停止生長而減低其族群密度。

當減至基準下之後,又會回升。就這樣,任何一種生物的族群就往往保持

著一個機動的平衡狀態。

5.年齡結構

(1)定義:族群的年齡結構(或年齡分布)係指各年齡層動物個體在族群中所

占百分比。

(2)個體若將年齡層分為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後期三階段,則年齡結

構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a)增長型:族群中未達生殖年齡之幼年個體所占比例較高,當這些幼

年個體成熟時,將生產更多的幼年個體,因此族群的數量

會迅速增加。但是該族群死亡率亦高時,會影響增長速度。

(b)穩定型:當出生率與死亡率相近時,族群中各年齡層的個體比例適

中,這種族群密度在一段時間內會保持穩定,屬於穩定型

年齡結構。

(c)衰退型:族群中生殖前期的個體較少,而生殖期和生殖後期的個體

數較多,可預期此族群已經或將面臨死亡率大於出生率,

族群正處於衰退狀態,族群密度會愈來愈小。

基礎生物(6)

77

(3) 由於個體生殖能力與年齡有密切關係,因此,依據族群的年齡結構

可以預測整個族群的變化趨勢。

6.生存曲線

(1) 定義:若是將某一動物族群分為幾個年齡階段,分別求出每個年齡階段的

死亡率或存活率,再按年齡百分比畫成曲線,便得該動物的存活率

曲線。

(2) 由數種不同生物的存活率曲線可知

(a)以人而言,在壯年以後,死亡率就急劇的提高。

(b)海鷗的死亡率,在各個年齡階段都沒有多大差別。

(c)知更鳥則在年幼時候的死亡率很高,一旦過了幼年的階段,則幾乎每個

個體都可以活到老死。故此種動物的生存策略為大量繁殖後代

(3) 此種存活率曲線,對野生動物的經營管理方面而言,是很重要的資料。

三種生物的存活率和年齡關係的曲線圖。

(4) 根據生存曲線,可以了解某一種生物

生活史中最危險、易致死的時期。將

最危險時期的死亡率降低或提高,對

將來族群的大小有極大的影響。因死

亡率的變異性較出生率大,且更易受

環境影響,故為控制族群大小的主要因

素。

78

試 題 ※1.有關族群密度的敘述,那些選項是對的?

(A)出生率大於死亡率時,族群會增大

(B)在某一特定時間內,單位面積的個體數為密度

(C)一個特定地區內,族群的增大與其負荷力無關

(D)族群的出生率恆小於死亡率時,該生物將會絕滅

(E)在臺灣本島,若其他生物族群一定,而人口的出生率等於死亡率時,其

負荷力達到最小

※2.有關族群的敘述,何者正確?

(A)一個大型族群,其個體可能包含許多物種

(B)族群由生活在同一時間和空間的同一物種個體組成

(C)某族群中任一對偶性狀的相對基因頻率總和為 1

(D)封閉族群中出生率大於死亡率則族群大小將增大

(E)族群的成長會受該生態系負荷力大小的限制

3.右圖為 1988 年兩個國家人口的年齡分配圖,

斜線部分為正值生育年齡,縱軸左邊為男生,

右邊為女,下列敘述者正確?

(A)A 之出生率大於 B

(B)B 之死亡率大於 A

(C)A 之族群將來老年人的數目會愈來愈少

(D)B 之族群將來人口會爆滿,而 A 之族群人口將趨於成長

4.湖泊的小島上,其田鼠的族群密度為 65 隻/100m2,經一場颱風侵襲後其族

群密度為 13 隻/100m2,次年春天,族群密度又增為 51 隻/100m2,下列何

者最能解釋此種變化?

(A)出生率高 (B)遷出率下降 (C)遷入率提高 (D)存活率提高

5.「某地區的水鹿慢慢的繁殖,愈來愈多,食物愈來愈少,於是有些水鹿離

去。留下來的水鹿也因食物不夠變得虛弱,易受次級消費者所捕食,水鹿

的族群就慢慢地變小。隨著水鹿族群的變小,綠草恢復生長,於是鄰近地

區的水鹿又來到此地,原有的水鹿因綠草的增加而大量繁殖。」依據上面

的敘述,下列有關水鹿族群的敘述,何者錯誤?

(A)特定地區(某地區)是定義族群的必要條件

(B)族群的大小是受到移入、移出、死亡及繁殖的影響

基礎生物(6)

79

(C)食物的不足是使族群變小的主要原因

(D)捕食因素是控制族群大小的主要因素。 【85 學測】

1.ABD 2.BCDE 3.D 4.A 5.D

二、群集的結構

1.在自然環境中,任何一種生物族群都不能單獨生存,必定會有許多種的生

物族群同時生活在一起,這些族群合稱為 群落 or 群集 。

2.群集的基本特徵:

(1) 群集由那些生物組成及其關係,稱物種結構,為群集的首要特徵;

如講到沙漠,自然會想到仙人掌;說到草原,會想到斑馬、長頸鹿。

(2) 以不同優勢種所形成的群集,其物種結構不同,群集外貌也就不同。

如落葉林群集、高山針葉林群集、珊瑚群集、海邊防風林群集等。

(3)生物群集與其環境緊密關係並相互影響。

(4)群集有一定的結構,包含空間結構和物種結構。結構愈複雜,物種歧異

度也愈大。

三、物種結構

1.生物群集的物種結構,指的是群集的生物組成,及其間的關係和角色。包

含組成生物的種類、數量,其食物鏈、食物網組成情形如何以及是否有優

勢分子等。

2.群集的物種結構,特別是生物的種類、數量,是物種歧異度的基礎。

3.不同環境,有不同的物種結構: 群集中的生物,因地理位置、氣候、地形、

土壤等環境因子的影響而有不同的組合和相互關係。

4.優勢分子:群集中某些生物,不但數量多也常主導群集的表現者稱之。

(1) 熱帶雨林中生物種類十分豐富,每一種的數量都不多,所以沒有明顯

的優勢種。

(2) 陸地生物群集,通常以該地優勢植物命名,如「五節芒群集」中的五節

芒為優勢種。

80

四、空間結構

1.群集中各種生物在空間上的配置狀況稱空間結構,包含垂直結構與水平結

構。群集在空間上的分層現象,主要決定於光照、氧氣、溼度、壓力、食物

等因子的梯度差異。

(1)垂直結構:可分為地下層→地表層→灌木層→喬木層→樹冠層

(a)地下層多為細菌或真菌;地表層主要由草本植物、蕨類、蘚苔類

組成;灌木層以耐陰植物為主;而喬木層則為高大的林木,如台

灣冷杉、鐵杉等;有時喬木層和灌木層中常有附生植物出現。其

影響因子,基本上是光照的多少。

基礎生物(6)

81

(b)棲息於森林中的動物也有分層現象,例如大冠鷺固定棲息於喬木層;

山雀、畫眉等大部分在灌木層活動;藍腹鷴、帝雉等則在地表層生活,

而馬陸與蚯蚓定居於地下層。

(c)在森林生態系中較易見到明顯的垂直分層現象,尤其在溫帶的落葉林

中最為明顯,熱帶雨林的垂直分層現象最為複雜。

2.垂直結構的分層愈多;水平結構的斑塊愈多,生物種類愈多,物種歧異度

也愈大。

試 題 ※1.下列那個可視為群集?

(A)七家灣的櫻花鉤吻鮭 (B)奧萬大的闊葉樹 (C)玉山的二葉松

(D)校園中的植物 (E)全校所有師生

2.在相同大小的範圍內,隨機取樣得到同樣約兩個標本,機率最小的區域是:

(A)沙漠 (B)針葉林 (C)熱帶雨林 (D)竹林

※3.熱帶雨林的物種結構,有下列那些特色:

(A)物種歧異度大 (B)有明顯優勢分子 (C)食物網複雜

(D)生物間各種交互作用單純 (E)垂直結構層次多

※4.有關群集的物種結構,下列敘述那些正確?

(A)區別不同群集的依據在於其生物種類與數量的差異

82

(B)生物種類和數量的不同所形成的營養關係是相同的

(C)某些物種在群集中可扮演優勢分子

(D)組成生物的數量、角色的扮演及生物間有那些交互作用,均有助於了解

生物群集的物種結構

(E)物種結構可推測族群物種的歧異度

※5.任一生物群集均有其一定的空間結構,下列那些敘述不正確?

(A)空間結構包含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

(B)灌木層主要由蕨類、苔蘚類組成

(C)喬木層以耐蔭植物為主

(D)帝雉、藍腹鷴生活於灌木層

(E)在水平結構上,會因地理位置、地形、地質、濕度等因素呈現成群分布

6.有關湖泊水生物的分層現象,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上層因陽光充足生活著綠藻、矽藻

(B)上層有蝦、蟹等底棲動物,以浮游藻類為食

(C)在水平結構上,湖心常有金魚草之類的沉水植物

(D)湖岸四周皆有慈菇、香蒲等挺水植物

7.下列 A∼M 為臺灣常見或特有的鳥類,請依其食性及分佈狀況,將代號填

入下表空格中:

(A)大冠鷲,(B)臺灣藍鵲,(C)茶腹鵯(D)藍腹鷴,(E)帝雉,(F)紅尾鶲,

(G)紅嘴黑鵯,(H)白耳畫眉,(I)紅山椒,(J)深山竹雞,(K)藪鳥,

(L)小啄木,(M)黃腹琉璃。

題號 植物分層 鳥類食性 代表性鳥類

(1) 樹冠層 食物鏈較高階層的猛禽類 ( )

(2) 喬木層 以果實為主食的中型鳥類 ( )

(3) 冠木層 以昆蟲或小果實為食 ( )

(4) 草本層及地被層 以昆蟲,果實,花,嫩芽為食 ( )

8.下列何者是臺灣瀕臨絕種的保育類野生動物?

(A)臺灣狐蝠 (B)臺灣獼猴 (C)綠蠵龜 (D)百步蛇 (E)高山鏟頜魚

9.下列哪些本土稀有的動植物被列為保育類?(應選三項) 【94學測】

(A)黑面琵鷺 (B)水筆仔 (C)彈塗魚 (D)臺灣水韭 (E)穿山甲

1.BD 2.C 3.ACE 4.ACDE 5.BCD 6.A 7.(1)AGI。(2)BFM。

基礎生物(6)

83

(3)CHL(4)DEJK。8.ACDE 9.BDE

主題二 生物間的互動關係

1.相互作用:在任何自然環境中,所謂生物之間的交互關係,並不都是食物關

係。例如老鼠在田裡所築的地洞就會影響作物的生長,而雉雞或其他動物

的排泄物又可以供給植物當作生長所需的肥料,所以在一自然環境中,生

物與生物之間或生物與自然環境中是相互影響,這就是生物在一自然環境

中的生態地位。

2.而在同一區位中的眾多生物產生許多互動關係,包括有掠食、寄生、互利共

生、片利共生和競爭等。

(1)掠食:

(a)掠食是生物捕捉其他生物為食的行為,如蛙捕食昆蟲、蛇吞食蛙等都

是掠食的行為。蛙、蛇為掠食者;昆蟲、蛙為被捕食犧牲者

(b)從演化的角度來看,掠食對掠食者及被捕食者,同時都產生天擇的壓

力。天擇使掠食者發展出更有助於掠食的能力,如蛙瞬間快速的舌頭

捕捉、獅子飛快的奔跑速度;而被捕食者也發展出更好的逃避敵害的本

領。

(c)上述以其他動物為食的動物稱為肉食性動物;若是只吃植物的動物稱

為草食性動物;若吃植物也吃動物者則稱雜食性動物。有些植物如豬籠

草、捕蠅草之捕食昆蟲亦屬掠食( 捕蠅草是生產者 )。

(2)寄生:

(a)當兩種生物在一起,其中一種寄居在另一種生物體內或體表,並依靠

其生活或生殖。如噬菌體寄生在宿主大腸菌、口蹄疫病毒寄生在偶蹄

哺乳類。

(b)被寄生的則遭受傷害。前者稱為寄生

物,而後者則稱為寄主或宿主。

(c)田鼠身上寄生著跳蚤,以吸取寄主的血

液維生;人體內常有蛔蟲和絛蟲寄生,吸取人

體內之營養;植物亦營寄生生活,例如菟絲子

( 消費者 ),以吸根插入其他植物體內,吸其

液汁;寄生的結果常使宿主生病或死亡。

ex:冬虫 (-) 夏草(+)

84

(3)互利共生:

(a)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賴對方,且彼此均獲得利益。生物間的

互利共生現象是很常見的,如哺乳類與其消化道中的微生物,前者提

供棲所及食物,微生物可協助消化並產生維生素。

(b)地衣是真菌和藻類共生在一起的,真菌的菌絲可吸收水分、礦物鹽類,

可供藻類用,藻類行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養分,可供雙方利用。

(c)植物的根部常形成根瘤,其中的根瘤菌能進行固氮,將土壤空氣中的

氮轉變為氮化物,供豆科合成蛋白質;豆科植物供應根瘤菌所需養分。

(d)白蟻與其消化道內的鞭毛蟲亦是互利共生的實例,白蟻消道的木屑,

必須依賴鞭毛蟲代為分解,產生的養分雙方皆可利用。

(4)片利共生

(a)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獲得利益,另一方則不受影響。

(b)例如:部份附生植物附著在其他樹幹上;鯊魚與印首魚;藤壺附在鯨、

螃蟹的身上之關係。

(一)競爭

1.同種生物(種內競爭)或異種生物(種間競爭),生活在一起,為了生存空間、

食物、水源和陽光而競爭。競爭的結果,往往對雙方或一方不利。

(1)操場上成雜草叢生的地方,各種草本植物,例如車前草、醡醬草、通泉

草等,重重疊疊,顯示出強烈的競爭現象。

(2)臺灣地區落葉林中常見的鼯鼠有大赤鼯鼠和白面鼯鼠兩種(種間),牠

們都是以嫩葉為食,由於食物上的需求,因此,彼此間常為食物而競爭。

(3)動物相互間的競爭,並不僅為食物,有時為了生存空間或是水源、配偶,

都會發生競爭現象。

(二)天敵

1.生物在自然界的敵人稱為天敵。天敵可分為掠食性和寄生性,

(1)臺灣地區的蛇類喜歡捕食老鼠、青蛙、蜥蜴和鳥的蛋,因此,蛇類成為

這些

動物的掠食性天敵。

基礎生物(6)

85

(2)寄生蜂寄生於蝶卵上,成為寄生性天敵。

2.生物防治:在農業或環境上,利用天敵的掠食性和寄生性來防治害蟲,通稱

為:生物防治。

(1) 掠食性:利用掠食性的瓢蟲來掠食介殼蟲、草蛉掠食紅蜘蛛⋯⋯⋯.

(2) 寄生性:以寄生蜂寄生在玉米螟的卵,以防治具破壞性的玉米螟。

(三)外來種

1.定義:外來的物種稱為外來種。

2.危害:當外來種侵入本地後,與本土生物進行競爭,對本土生物造成壓力。

3.實例: 非洲大蝸牛、福壽螺、布袋蓮、釉小蜂⋯。

(1) 福壽螺:民國 60 年代,自外國引進,由於缺乏天敵的抑制,在臺灣南

部田中大量繁殖,除啃食稻苗外,其他水生植物如睡蓮、荷花和菱角都

飽受摧殘。

(2) 釉小蜂:為外來種用於害蟲防治。臺灣可可椰子受紅胸葉蟲之傷害,自關

島引進釉小蜂,其利用產卵管插入紅胸葉蟲之幼體內。卵孵出之幼蟲吸食

紅胸葉蟲的體液長大,使之死亡,紅胸葉蟲之傷害便有效防治。

生物間互動關係:

試 題 ※1.下列那幾項是屬於互利共生:

86

(A)麵包與黑黴菌 (B)捕蠅草與昆蟲 (C)人與大腸菌

(D)地衣中的藻類與真菌 (E) 小丑魚與海葵之關係

※2.下列有關生物間的互動關係之敘述,何者錯誤?

(A)生物間的互動關係包括掠食、寄生、互利共生、片利共生與競爭

(B)通常掠食只適用於肉食性消費者

(C)牛和蠅幼蟲間的關係是互利共生

(D)人體內的蛔蟲和絛蟲以吸取人的血液為生

(E)地衣是藻類與真菌的共生體

3.民國八十七年口蹄疫病毒肆虐臺灣,造成多數豬死亡。病毒與豬的互動關

係為:

(A)掠食 (B)寄生 (C)共生 (D)競爭

※4.下列那些為生物防治的例子?

(A)利用瓢蟲來掠食介殼蟲 (B)以寄生蜂來防治玉米螟

(C)利用福壽螺來吃菱角 (D)利用蜻蜓幼蟲抑制孑孓

(E)以釉小蜂防治紅胸葉蟲

※5.有關生物的群集之敘述,下列何者為正確?

(A)在自然情況下,群集無法單獨存在於環境中

(B)群集發生消長時,不僅生態組成發生改變,其功能必也隨之變化

(C)群集內的種間競爭較種內者為劇烈

(D)白蟻與其腸內鞭毛蟲的關係是互利共生

(E)大赤鼯鼠與白面鼯鼠的關係是種間競爭

※6.在台灣島上,下列那些生物是外來種?

(A)白面鼯鼠 (B)釉小蜂 (C)菟絲子 (D)福壽螺 (E)非洲大蝸牛

7.有關地衣的敘述,何者錯誤?

(A)為藻菌共生 (B)藻類能行光合作用

(C)藻類可自棲息地吸收水和無機鹽類 (D)地衣可為空氣污染指標

※8.下列何者具有生物防治的關係?

(A)蚜蟲→瓢蟲 (B)紅胸葉蟲→釉小蜂 (C)大肚魚→吳郭魚

(D)榕樹隱頭果→榕小蜂 (E)牛→牛蠅

9.下列何者為寄生的關係?

(A)山蘇花:紅檜 (B)根瘤菌:豆科植物 (C)菟絲子:馬櫻丹

(D)魚印魚:鯨鯊 (E)藤壺:螃蟹

1.CD(E) 2.CD 3.B 4.ABDE 5.BDE 6.BDE 7.C 8.AB 9.C

基礎生物(6)

87

主題三 群集的消長

1.消長:群集中的生物種類隨時間和環境不同而改變 →漸進、緩慢、連續、不

可逆的改變(不易劃定出界線)

2.消長的過程:地衣→蘚苔類→草原→灌木林→喬木林→森林

(先驅種) (極相、巔峰群集)

3.形成巔峰群集的條件:空間夠大、雨水充沛

4.先驅群集 vs 巔峰群集:

5.消長的種類:

※池塘或湖泊因淤積,最後變成草地、森林的現象,也是次級消長的現象。

88

6.消長的過程是不可逆的改變,其物種結構不會重覆出現。

7.現今地球上的主要生態系,如寒原、草原、針葉林、落葉林、熱帶雨林、

沙漠等,都是消長達到顛峰群集階段所呈現的面貌。

基礎生物(6)

89

試 題 1.一個群集形成時,最先出現的生物是:

(A)生產者 (B)初級消費者 (C)分解者 (D)細菌

2.達到生態平衡的生態系,不具下列那些特性?

(A)生物在數量上保持相對穩定

(B)食物塔形成金字塔形

(C)能量自給自足

(D)環境因子的變動在其自我調節能力範圍內

3.有關消長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是一種群集隨時間的推移變成為另一類群集

(B)是一種漸進、緩慢而連續性的變化過程

(C)終的結果,會形成一個短時間穩定的顛峰群集

(D)不易畫定界限

4.下列各圖中,何者可表示出現消長現象? (不同圖形表不同生物)

(A)○→△→□→△ (B)◇→□→○→△

(C) ○→○→□→□ (D)◇→○→○→△

※5.有關初級消長與次級消長的比較,下列那些正確?

(A)初級消長速度快,次級消長的速度慢

(B)初級消長歷經的階段多,次級消長的階段較少

(C)造成顛峰群集在初級消長所需時間較長,次級消長需時間較短

(D)初級消長的條件比次級消長好

(E)初級消長是由沒有生物開始,次級消長則發生於原有群集的破壞

※6.生物族群週期性變動的現象,下列何者錯誤?

(A)大部分的梟在白天活動

(B)溫帶地區湖泊的浮游藻類,常於春、夏季的族群密度較大

(C)冬季時伯勞鳥的南遷,屬於年變化

(D)溫帶地區有些鳥類在夏季主要是晨昏活動

(E)日變化的週期是 24 小時

7.下列有關族群及群落的敘述,何者正確?

(A)某一族群保持在機動的平衡狀態,這種穩定不變化的情形稱為極相

(B)某地區某一族群的出生率提高,其他因素不變則可增加該族群的密度

(C)某一地區之負荷量,指此地區的物種數維持一個恆定的數目

90

(D)新生地的群落若隨時間而改變,則通常群落會趨向單純

【86 學測】

8.由於臺灣山坡地的濫墾,導致颱風侵襲時,有些地區發生山崩。經過一段

時間土石堆積處首先長出來的植被,最可能是下列那一種?

(A)藻類 (B)芒草 (C)蘆葦 (D)杜鵑 【88 學測】

1.A 2.C 3.C 4.B 5.BCE 6.AB 7.B 8.B 9.A

第二節 生態系

主題一 能量的流轉

1.能量以 ATP 的形式直接提供生物體使用。

2.能量塔:太陽能自太陽到生產者、消費者進而到分解者或清除者,在此種轉

移過程中,能量便愈來愈少。因此,能量食物鏈中便呈現金字塔的

形式,稱為能量塔。

基礎生物(6)

91

△ 光合菌、綠色植物能吸收太陽能,轉變為化學能,經光合作用把能量存在

有機物,以構成體質或醣類、蛋白質、脂質。光能轉變為化學能後,經由

食物營養關係,能量在生物體中的流轉,是始自生產者而終至分解者。

△ 在食物階層中一層一層的轉移流動時,能量便逐漸減少。能量的遞減是在

代謝過程中,大部分能量因轉變為熱量而散失。因此隨著食物階層的增高,

生物體中的能量大為減少。

3.食物塔

(1)定義:食物鏈中生產者的數目或生物量最多,各級消費者的數目或生物量

便依次遞減,其關係如-金字塔,稱為食物塔。

(2)表示法:食物塔分別以生物數目( 數塔 )生物量( 量塔 )表示。

(3)例:草原地帶的生產者主要是草,其數目或生物量最多,以草為食的昆蟲、

牛、羊等初級消費者,數量就減少,以昆蟲為食的麻雀或其他次級消

費者數量更少。

4.了解能量塔和食物塔的意義,可助人們解決某些問題,例如人們欲在某一

地區生產糧食,知道應種植綠色植物還是養育牛、羊的問題,則以種植綠

色植物能獲得較多的食物和能量,因為愈是塔的底層,食物的數量以及食

物中所含的能量愈多。

92

試 題

1.在生態系中,如果食物鏈愈長,食物網愈複雜,則

(A)維持本生態系所需能量愈大,生物群落穩定性愈高

(B)維持本生態系所需能量愈小,生物群落穩定性愈高

(C)維持本生態系所需能量愈大,生物群落穩定性愈低

(D)維持本生態系所需能量愈小,生物群落穩定性愈低

2.對於生態系中能量的流動敘述錯誤的?

(A)能量的傳遞呈單方向的流動

(B)能量可以轉變,在轉變過程中,會有能量的流失

(C)能量可以循環利用

(D)能量的流向是開放式,而非閉鎖式

3.有種鹿蠅,產卵於草葉上,當鹿吃草時,卵被吸入而附著於鹿的鼻腔潮溼

的內膜,卵孵化成蛆,進入腦部,而終於殺死這一頭鹿。鹿蛆是:

(A)初級消費者 (B)次級消費者 (C)初級生產者 (D)三級消費者

4.假如鹿蠅的族群大量增多,那麼:

(A)鹿蠅的蛆就減少 (B)鹿的族群減少

(C)鹿的族群增加 (D)鹿群並不受影響。

※5.根據右圖的食物網,將下列對的項目選出來?

(A)小昆蟲為小鳥的生產者

(B)鷹為唯一之次級消費者

(C)若兔群被消滅,毛蟲會增多

(D)鷹若捕食小鳥,則必為四級消費者

基礎生物(6)

93

(E)此食物網中,肉食性與草食性者其種數相等

6.有關食物網和食物鏈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食物鏈愈長愈好

(B)食物鏈愈多,愈能維持生態穩定

(C)食物鏈中之能量流轉是雙向進行

(D)生物量塔和數塔,皆遵行 10%定律

(E)沼澤生態系中食物網比沙漠生態簡單得多

7.下列有關地球上能量流轉的敘述,何者正確?

(A)能量在食物網中流轉,到高級消費者為止

(B)生產者與消費者皆可將葡萄糖分解產生能量

(C)在地表生存的空物皆直接由太陽輻射能獲得能量

(D)任一食物階層傳遞到次一食物階層的能量約為 90﹪

1.A 2.C 3.B 4.B 5.CE 6.B 7. B

主題二 元素循環 1.生物體是由多種物質所組成,而這些物質是由元素所構成。這些元素從

無機環境進入生物體後,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在生命世界中流動,周而復

始地不斷循環。

2.碳、氫、氧循環

構成生物體的主要元素有碳、氫、氧、氮、磷和硫等,它們可循環利用,使

自然世界的物質得維持恆定。

3.而碳、氫和氧三種元素在循環利用過程中,關係特別密切,而氮、磷和硫各

有其循環途徑,在生命世界中川流不息。

94

試 題

1.有關磷循環的敘述,下列何者不正確?

(A)磷以磷酸鹽的形式存在於岩石中

(B)動物的骨骼、牙齒及細胞膜均含有磷

(C)植物吸收溶於水中的磷酸鹽,而動物藉食物鏈獲得磷

(D)磷在動物體內無法重返土壤

2.生物體中的碳必須依賴那一類生物的參與,始能重新釋回自然環境,以進行

碳循環?

(A)初級消費者 (B)綠色植物 (C)細菌、黴菌 (D)次級消費者

※3.在氮循環中,有利於循環的細菌有:

(A)脫氮細菌 (B)硝化細菌 (C)腐生細菌

(D)固氮細菌 (E)寄生細菌

4.右圖為自然界碳氫氧循環的簡圖,甲、乙、丙各代表什麼?

(A)甲為生產者,乙為分解者,丙為消費者

(B)甲為消費者,乙為分解者,丙為生產者

(C)甲為分解者,乙為生產者,丙為消費者

(D)甲為生產者,乙為消費者,丙為分解者。

基礎生物(6)

95

5.對於硫在自然界的循環敘述,下列何者不正確?

(A)組成蛋白質的成分中含有硫

(B)火山噴發、工廠燃燒化石燃料和物質腐爛均可產生 H2S 與 SO2

(C)在土壤中硫呈 S2形態存在

(D)硫化物是形成酸雨主因之一

※6.下列何者在生命世界中川流不息,週而復始地不斷循環?

(A)碳元素 (B)氮元素 (C)磷元素 (D)硫元素 (E)能量

※7.植物的根部可以直接吸收的含氮物為?

(A)氨 (B)氮氣 (C)銨根離子 (D)亞硝酸根離子 (E)硝酸根離子

8.下列關於氮循環的敘述,何者正確?

(A)氮無法直接為一般動、植物體所利用

(B)大豆根瘤中的根瘤菌是一種與植物共生的真菌

(C)氮在土壤中必須轉換成硝酸鹽,始能為生物體吸收

(D)微生物中只有土壤中的硝化細菌,能直接利用大氣中的氮 【91 學測】

1.D 2.C 3.ABCD 4.D 5.C 6.ABCD 7.CE 8. A

主題三 非生物因子及生物因子

1.生態系(Ecological system)

(1)定義:生物群集與環境物化因子所形成一個密不可分而且很有秩序的體

系。

(2)生態系是生態學研究的具體對象,研究時不只調查其中的生物,還要測定

其無機環境的各種因素以及其影響力。

(3)生態系的特性:

(a)具一定的組成:生物因子: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物化因子:日光、溫度、水、pH 值、土壤、鹽度⋯。

(b)具一定的結構:如物種結構和營養結構中的食物鏈、食物網。

2.生態系的功能:生態系不僅具有一定的組成和結構,也其有一定的功能。生

態系的主要功能是進行能量流動和物質的循環。

96

3.生態地位(Ecological niche)

(1)指各種生物在生態系中具有特定的角色和功能,包含食性地位和棲所地

二種。

(2)在同一地區,若兩種生物的生態地位相同,則勢必發生嚴重的競爭,甚至

不能共存。

(3)不同地區的生物,可能有相同的生態地位;美洲豹與非洲獅,二者均捕食

大型草食動物,位居食物鏈的頂端,住處也是草原、森林, 二者雖相距

甚遠,但卻有相同的生態地位。

4.生態系的連續性: 自然界中的各生態系,往往是彼此交會與連通的。無論從

空間邊界、能量流動、物質循環或時間上來看,許多生態系之間的關係是

不能分割的,這就是生態系的連續性。

5.生物與環境間的交互作用

(1)維持生物生活所需的物質和能量,都要由環境中取得。所以,環境對生物

有多方面的影響;生物只有適應環境,才能生存。但生物在適應時也同時對

環境產生影響,使得生物與其環境形成不可分割的整體。

(2)環境中的物化因子,可以影響生物的分布,

例如:櫻花鉤吻鮭、鯝魚只能存活於臺灣高山溪流中,就是溫度(<16℃)

影響生物的分布情形。水生昆蟲如蜉蝣幼蟲,通常只生存於乾淨

水域,這是水中溶氧量(>5ppm)的影響。而海水魚不能分布到淡

水來,是因鹽度的差異。沙漠裡不會形成森林,那自然是水和溫

度的影響了。這些都是環境影響生物的例子。

(3)環境因子影響到動物的分布和

生長情形,如繁殖、遷徙、迴

游、換毛、冬眠等活動;甚至影

響到動物體形的大小、外耳的長

短;環境因子也影響到植物的開

花、結果、落葉、族群和個體之

大小等。

基礎生物(6)

97

主題四 生態的動態平衡 1.生態平衡:群集的消長在到達顛峰群集的階段時,它的結構和功能總能維

持相當長時間的動態平衡,這稱為生態平衡

(1)生態平衡的要件:

(a)物質與能量之輸出與輸入要接近相同。

(b)生態系中要有足夠的能力自我調節。

(2)特性:生態平衡是種動態的平衡情形。此因生態系中的生物個體不斷地

有出生和死亡、遷出和遷入;物質和能量也不斷地從無機的環境中進入生

物體內,又從生物體散放到無機的環境中。

(3)生態系的自我調節能力,是保持動態平衡的關鍵力量。

(4)一般說來,生態系的組成愈單純,食物網愈簡單,自我調節能力就愈小,

生態平衡就愈容易被破壞;如北極地區的地衣受到損傷,整個生態系就會

崩潰,因為那裡的生物直接或間接依靠地衣而生活。

反之,生態系的組成愈繁多,食物網愈複雜,有代替的食物可使用,則

自我調節能力就愈大,生態平衡就愈容易維持,如溫帶、熱帶的生態系

(5)生態系固然有自我調節能力,但自我調節能力畢竟有限。因此,要破壞生

態系的平衡是輕而易舉的,但要恢復生態系的平衡卻是相當不容易的事。

所以,對環境的任何開發、變動,都應該事前要有詳盡的了解,並依據生

態原則做謹慎的規劃,才不會造成不可收拾的後果。

試 題

1.一個腐木的空洞中,溫度較外界低,底部積有水,洞內有原生動 物、細菌、

蘇苔植物、蜘蛛和蚯蚓,則這腐木的空洞可稱為:

(A)社會 (B)族群 (C)食物鏈 (D)生態系

※2.下列有關生態系的敘述,何者正確?

(A)生態系中的理化因素和生物因素彼此交互影響

(B)在生態系中,食物網愈複雜,則該生態系愈穩定

(C)兩種生物族群可以在同一生態系中有相同的生態地位

(D)生態系至少要有二種生物來構成

(E)生態系可大可小,甚至可以人工的

※3.下列敘述,那些與「生態地位」的概念有關?

(A)出生物的棲所 (B)生物的營養地位

98

(C)生物對其他生物或環境的影響 (D)生物在能量轉移的角色

(E)生物的活動範圍與時間

4.一個達成生態平衡的生態系,有下列那些特性?

(A)生物的關係是和諧的, 沒有捕食和被捕食現象

(B)生物間只有互助合作,沒有競爭情

(C)能量的供應是充足有餘,比消耗的多

(D)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比例維持一定的比例

5-6 題為題組 ※下表為某森林被砍伐前與砍伐後哺乳類與鳥類物種數目的統

計結果,回答 7-8 題

森林狀態 哺乳類物種數目 鳥類物種數目

砍伐前 45 90

砍伐後

剛砍伐不久

砍伐後經過 2 年

砍伐後經過 4 年

砍伐後經過 6 年

35

20

31

28

44

76

78

80

5.依據該表的數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此森林生態系的物種歧異度,砍伐後比砍伐前高

(B)此森林被砍伐後,只需五至六年就能恢復為巔峰群落

(C)不論是砍伐前或砍伐後,鳥類的物種歧異度都比哺乳類高

(D)森林被砍伐後,此森林生態系之優勢種由哺乳類變為鳥類

6.依據該表的數據,森林被砍伐後,此森林生態系呈現何種變化?

(A)此生態系中哺乳類呈現年消長現象 (B)此生態系呈現初級消長現象

(C)此生態系中鳥類呈現年消長現象 (D)此生態系呈現次級消長現象

【91 學測】

1.D 2.ABDE 3.ABCDE 4.D 5. C 6.D

基礎生物(6)

99

第三節 多樣的生態系

主題一 陸域生態系

一、生物相

1.定義:某氣候區內,具有相同適應特

的生物群集的組合。但有的時候,也

可以指這些生物群集所在的地區。

2.種類:陸地上的生物相有: 苔原、針葉林、

落葉林、熱帶雨林、草原以及沙漠等。

100

試 題 ※1.熱帶雨林的主要特徵是:

(A)終年溫暖 (B)以松柏為主的針葉林

(C)雨量大 (D)林中主要為常綠的闊葉樹

(E)一年中有多次乾燥季節

2.下列何項為落葉林帶的特點?

基礎生物(6)

101

(A)緯度較高 (B)世界木材主要來源

(C)四季分明 (D)森林層次相當複雜

3.氣候因子穩定的區域是:

(A)落葉樹林區 (B)熱帶雨林區

(C)沼澤區 (D)草原區

※4.落葉林與草原兩種生態系的相同特徵是:

(A)分布緯度相同 (B)氣溫和太陽輻射量相近

(C)年降雨量相同 (D)動物分布相一樣 (E)植物種類相同

※5.在甲、乙兩穩定的森林生態系中,甲的生物量(biomass)比乙的較大,下列

敘述那一項是正確的?

(A)甲地比乙地的年平均雨量較大,溫度亦較高

(B)甲地的生產者多

(C)甲地的動物都是大型動物

(D)甲地所固定的能量較多

(E)甲地生態系的食物網較單純

6.沙漠中的生物,必須具備特別的習性才能生存。下列敘述何者是錯誤的?

(A)有些動物可以完全不喝水,其體內的水分則由食物代謝中獲得

(B)沙漠植物其根多水平生長,能吸收並儲存水分

(C)有些沙漠動物為減少水分的消耗,只排出尿酸

(D)由於沙漠地區的土壤是由砂石及礫石組成,所以植物能長很深的根以利

吸水。

7.人類大量砍伐林木,破壞地球上的熱帶雨林,將導致下列那些後果?甲:破

壞大氣層中的臭氧層,引起生物基因突變。乙:使全球氧、碳等元素的循環

速率減緩。丙:許多生物絕種,生物的種類減少。丁:湖泊酸化,水生生態

系破壞。

(A)乙、丁 (B)甲、丙、丁 (C)乙、丙 (D)甲、乙、丙、丁。 【84 學測】

8.下圖 A~F 為六種不同生態系的年平均溫度和年平均雨量的概略資料,請以代

號回答下列問題:

(1)何者可表示溫帶草

原生態系?

(2) 何者可表示沙漠生

態系?

(3) 何者可表示森林生

A

B

C

D

F E

102

態系?

(4) 何者可表示兩極地

區及高山寒原之生

態系?

(5) 何者的緯度最低而溼度最高? 【92 高雄中學】

1.ACD 2.C 3.B 4.AB 5.ABD 6.D 7.C 8.(1)E。(2)A。(3)CDF。(4)B。(5)C。

二、台灣陸域生態系

1.臺灣四面環海,地處亞熱帶,又有黑潮從東西兩岸通過,因此出現高溫和

雨量充沛的熱帶和亞熱帶氣候特性。

2.高山地區提供了北方溫帶及寒帶植物的生長環境,而恆春半島及蘭嶼、綠島

則有熱帶植物分布,因而造就了臺灣繁茂多變、歧異度極高的生態。

3.由平地到高山,隨海拔升高分別有熱帶雨林、闊葉林、針葉林、高山草原和

高山寒原等生態系。在比較特殊的地區,還有草原和砂丘生態系。換句話說,

在臺灣島上幾乎看得到地球上從赤道到兩極的各種生物相。

基礎生物(6)

103

104

試 題 ※1.下列有關臺灣闊葉林生態系的敘述,那些正確?

(A)僅位於海拔 500∼2000 公尺的山區

(B)植物以闊葉樹為主

(C)臺灣山椒魚常生長於此

(D)相思樹是低海拔的優勢族群

(E)紅樹林也可算是闊葉林生態系

※2.下列有關臺灣高山寒原與高山草原生態系的敘述,那些是正確的?

(A)寒原生態系的日夜溫差大,動物種類少

(B)寒原生態系的植物為保持水分,葉往往變成針狀或葉面較小,為保溫作

用,葉面有小絨毛或鱗片

(C)高山草原生態系以玉山箭竹草原占地最廣,最具代表性

(D)高山草原的芒草雖受強風吹襲,但仍長得高大

(E)均分布於海拔 3000 公尺以下的高山地區

※3.對於臺灣農田及砂丘生態系的敘述,下列那些正確?

(A)農田開發後,其生態系的生物種類單純,故不易維持生態平衡

(B)砂丘生態系分布於臨海雨量多的地區

(C)砂丘生態系因受強烈海風的吹襲,故保水性低

(D)砂丘生態系的植物有分支多的根、肥厚多汁的葉及橫走蔓延的莖

(E)因農田的開發,使原來低海拔的自然植被消失

4.農田生態系與砂丘生態系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農田生態系的生物種類單純,故不易維持生態平衡

(B)砂丘生態系分布於臨海雨量稀少的地區

(C)砂丘生態系的砂粒保水性低,但有機物含量多

(D)砂丘生態系的植物耐旱性強,耐風及耐鹽力高

5.本省產箭竹終年常綠,但楓香卻會落葉。是因為:

(A)箭竹和楓香競爭的結果 (B)此兩種生物對生活環境的適應

(C)箭竹的耐寒性強 (D)楓香的耐寒性差

(E)喬木和灌木生長方式不同

6.台灣中海拔區域,終年常瀰漫著一層霧氣,稱為霧林,其優勢樹種為:

(A)冷杉 (B)鐵杉 (C)紅檜 (D)樟樹

7.下列有關台灣森林生態系的敘述,何者正確?

(A)台灣地處亞熱帶,故低海拔森林皆為熱帶雨林

基礎生物(6)

105

(B)台灣闊葉林中動植物種類繁多,但物種歧異度很小

(C)台灣 3000 公尺以上的高海拔森林為針葉與闊葉混合林

(D)台灣 1000-2000 公尺的中低海拔森林主要是樟科與殼斗科為主的闊葉

林 【91 學測】

1.BDE 2.ABC 3.ACDE 4.C 5.B 6.C 7. D

主題二 水域生態系

一、水域的生物世界

1.地球表面有三分之二為水所淹蓋,稱為水圈。

水圈包括淡水水域和海水水域兩大部分。

2.淡水水域還可分為溪流和湖泊兩大類。

3.水域的區分:

鹹水水域

水域 流動水域:溪流。

淡水水域

靜止水域:湖泊、池塘、水潭等。

(一)溪流生態系

1.臺灣的溪流從源頭到河口,生態環境與生物群集的分布有很大的差異,而且

呈現連續性的漸進變化。

2.溶氧量:由於水流湍急,溶氧量高。

3.流動水域與陸地的關係,要比靜止水域與陸地之關係來得密切。

106

(二)湖泊生態系

1.湖泊為靜止的水體,其生態因子較溪流來得穩定。

2.溶氧量:較低。

3.主要植物:

(1) 湖泊:因較深,缺少大型水生植物,以浮游藻類為主。

(2) 池塘:因水淺,光線充足,有大型水生植物,例如:睡蓮、香蒲、蘆葦等。

4.主要動物:淡水魚、蝦蟹和螺蚌等。

5.鹹水湖:在內陸乾燥地區的湖泊,因沖刷的礦物質逐漸沈積而鹽分累積多。例

如:中國的青海、羅布泊,美國的大鹽湖和中東的死海等。此種湖中,只有鹽

蝦和一些藍綠菌可以生存。

6.湖泊常不與其他水體相連,自成獨立的生態系,因此各湖泊的生物種類常有

所不同。臺灣面積狹小,海拔高度的變化大,所以內陸的湖泊很少,較知名

的湖泊有七彩湖、大鬼湖、小鬼湖和南仁湖等。

7.目前臺灣的溪流及湖泊生態系皆面臨人為的破壞,將引起臺灣水資源匱乏的

危機。

(三)海洋生態系

海洋生態系:為生物最大的棲所。海洋生態系佔據著整個地球表面的 70%,

海水的含鹽量平均約為 3.5%。海洋生態系為了研究上的方便,依水深的程度

可以分為遠洋區和沿岸區。

1.遠洋區:

(1) 分布:遠洋區通常指遠離岸邊而深度超過 200 公尺以上的整個海域。

(2) 生物:生活在遠洋區中的主要生物為浮游植物,它們主要分布從海面到

水面下 200 公尺光線較為充足的區域。浮游植物即為遠洋區的主

要生產者。至於消費者則包括各種魚類、小型節肢動物、水母和

烏賊及鯨魚等。

(3) 在深海地區:因為光線無法到達,壓力大且溫度低,所以過去科學家都

認為幽暗的深海地區內,不可能有生物的存在。近年來深水採樣以及抗

基礎生物(6)

107

壓潛水工具的改進,生物學家已逐漸瞭解到深海地區,仍存活著不少的

生物。

海洋的地形構造、分區情況及生物的分布

2.沿岸區:

低潮線下生物:陽光充足,礦物質豐富,加上潮汐和海浪作用的減少,所以

有很多生物都生活在這個區域,除了各種藻類之外,還有很多珊瑚、海綿、

海膽和大型的節肢動物等,因此低潮線及附近沿岸地區是個觀察海洋生

物最好的區域。

108

基礎生物(6)

109

(四)沼澤生態系

1.分布:都位於各大河的出海口、海岸或位於內陸而排水不良的窪地。當溪水

或河水由上游挾帶的泥沙或地面水在流速緩慢的下游或低地等沈積

下來,經過長期的堆積,而形成淤泥很深的沼澤地。

2.生產量:在沼澤地,由河水或地面流水挾帶而來的無機鹽類及有機物都沈澱

下來,因此淤泥中養分的含量非常的豐富,加上水分和陽光都非常

的充足,很適合植物的生長,所以沼澤地區的基礎生產量非常的高。

3.沼澤地由於組成植物的不同,可以分為草澤和林澤兩大類。

草澤:在草澤中主要的植物為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如蘆葦和鹹草等。

林澤:林澤中的主要植物為多年生的木本植物,如紅樹林中的水筆仔、五梨

跤等。主要是由紅樹科的植物所組成。因為此類植物,如紅茄苳的樹

皮中含有單寧酸的成分,可以提煉紅色染料,因而稱為紅樹林。

4.供沿海生物食物:沼澤地是地球上生產量最高的地區之一,然而生活在該地

的動物卻很少消耗該地的植物,

5.還需要下列的條件:(甲)足夠的淤泥、(乙)豐富的營養鹽、(丙)水中有充分的

溶氧、(丁)隨海流或潮水漂來的胎苗、(戊)少受人為干預,才可能形成紅樹林。

6.臺灣的紅樹林:(紅茄苳、細蕊紅樹→已絕種)

110

7.本區因鹽度變化較大,營養豐富,生物種類少而數量多,所以歧異度低也是

沼澤生態系的特色。動物包括彈塗魚、鶴、 鴿、雁鴨等鳥類,蟹類尤 以招潮

蟹較多,貝類則有玉黍螺等及各種底棲性動物,如:沙蠶等。

8.人為破壞:對於沼澤地的利用,或許抱著沒有利用,就是最好的利用之原則,

對人類來說,應該是最適當的方法。

試 題

1.基礎生產量最高的是:

(A)湖泊生態系 (B)溪流生態系 (C)沼澤生態系 (D)海洋生態系

※2.下列有關海洋生態系的敘述,何者正確?

(A)遠洋區的生產力極低,常被稱為生物學上的沙漠

(B)潮間帶為海洋中最淺的區域,因陽光充足、化學物質豐富,被稱為海洋

生物的最佳棲所

(C)低潮線以下的近海區,受海浪作用小且陽光充足、化學物質豐富,是探

討海洋生物最理想的處所

(D)幽暗的海洋深層無生物生存

(E)底棲生物均為消費者

※3.右圖為海域的區分,有關其敘述,下列正確的是

(A)觀察海洋生物最佳的區域是乙、丙

(B)丁區主要生產者為浮游植物

(C)戊區無生物

(D)A 界線代表光合作用

(E)乙區生產者主要為大型藻類

4.流動水域

(A)水流速度快,故溶氧量減少

基礎生物(6)

111

(B)水質清潔,浮游生物容易生存

(C)和陸地生態系的關係並不密切

(D)其間的動物多以河岸兩旁的殘枝落葉為物食來源

5.生活在〞潮間帶〞的生物,有那些重要特徵?

(A)具有吸收水分的根 (B)具有保存水分的角質

(C)具有吸收 CO2的氣孔 (D)藻類有膠狀物質,以吸收並保存水分

※6.下列有關沼澤生態系的敘述何項錯誤?

(A)位於各大河川的出海口沿岸處形成

(B)內陸排水不良的窪地也可形成沼澤生態系

(C)沼澤生態系環境污泥中常堆積有豐富的有機物

(D)台灣關渡屬於林澤,生產者以水筆仔為主

(E)內陸或高山地區常有以林澤為主的沼澤生態系

※7.有關紅樹林的敘述,下列那些正確?

(A)可攔截泥沙,擴大泥地穩定海岸(B)出現地點在流速較快的小溪出海口

(C)紅樹林沼澤區是魚、貝類棲息和孵化的理想場所

(D)樹皮與葉片均呈紅色 (E)為胎生植物

8.下列那一生態系的主要生產者為浮游植物?

(A)溪流 (B)潮間帶 (C)遠洋區 (D)沼澤 (E)江河 【87 學測】

※9.右圖為一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圖,其中高低潮線間

距係誇大表示,以利讀圖。參考本圖所示的甲、

乙、丙、丁四海域的位置,選出正確選項。

(應選二項)

(A)甲區若為岩岸則主要生產者為大型藻類

(B)乙區海洋生物的種類很少

(C)丙區的主要生產者為浮游植物

(D)丁區為人工魚礁設置區 【88 學測】

1.C 2.ABC 3.ABDE 4.D 5.D 6.E 7.ACE 8.C 9.AC

112

第四節 人類與環境

主題一 人口問題

一、人類人口成長的三個階段

人口成長的歷史可以說就是人類族群死亡率改變的歷程。

二、節育

1.目前全世界人口約以每年七十七百萬人的速度迅速增加中,每個國家必須採

行適當的對策,穩定人口成長。從古至今,人類面對人口成長的壓力,常採

取增加食物生產量或移民等方法解決。

2.為改善人口品質,提高人民生活水準,適當的生育計畫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實

施計畫生育的重要步驟即是施行避孕。

3.常用的避孕方法,依其作用方式,可分為下列三項。

(1) 抑制卵的成熟及排卵⋯⋯⋯⋯口服或注射避孕藥

(2) 防止精子和卵結合⋯⋯⋯⋯基礎體溫測量和安全期計算、使用保險套、

子宮帽、殺精劑、結紮、性交中斷法⋯⋯.

(3) 阻止受精卵著床⋯⋯⋯⋯⋯⋯裝置子宮內避孕器

三、地球負荷力與糧食生產

1.地球的面積雖然很大,但所能容納的人數仍有一定限度,如果人口不斷地增

加,將來總有一天人數會超過地球的負荷力。

2.地球生產糧食的能力也有限,只能供應一定的人數,過多的人口將使糧食的

供應不足。

3.馬爾薩斯認為:人口以幾何級數增加,而糧食是以數學級數增加。除非對

人口的增加予以控制,否則人口過多,在有限的土地上,人類將會招致飢餓

基礎生物(6)

113

的厄運。

4.近年來,由於科技進步,糧食得以增產,故人口雖增加很多,僅有部分地區

發生如馬爾薩斯所預言的悲劇。

5.綠色革命:在 1960 年代所謂的「綠色革命」對人類糧食問題貢獻更大。在

開發中國家,運用科技大大提高農地生產量,其內容括:

(1)育種:運用遺傳學的原理,培育高產量、高品質的種苗。

(2)灌溉:發揮水利工程技術,大幅度改善農地生產條件。

(3)肥料與殺蟲劑:由於化學工程的發展,大量生產廉價而高效力的肥料與

殺蟲劑。

(4)管理:實行農地重畫、機械化耕作,以及企業化經營制度,提高生產的 效

率。

6.地球上糧食與人口分布密度極不均勻。

(1) 如美國、加拿大等地:糧食生產富足,其人口密度反而少。

(2) 如印度、非洲等地:糧食生產不足,其人口密度卻很大,因而發生飢荒。

試 題 ※1.下列有關人類與自然的關係那些是正確的?

(A)人類文明的進步,常引起生態系的破壞

(B)人口愈多,所消耗的自然資源愈多,通常也製造愈多的污染

(C)修築水壩具發電、灌溉與觀光等功能,不會影響自然生態

(D)保護森林有助於空氣自然資源的維護

(E)地球表面十分之七為水所覆蓋,所以水資源並不虞缺乏

※2.「綠色革命」(green revolution)包括

(A)育種 (B)灌溉 (C)肥料與殺蟲劑 (D)管理 (E)綠化環境

※3.關於避孕的問題,下列敘述哪些正確?

(A)口服避孕藥,為女性使用,可抑制卵的成熟和排出,沒有副作用,是很

普遍與安全的避孕方式

(B)裝置子宮內避孕器,若放入方向或力道不對,可能會造成子宮穿孔

(C)男性輸精管的結紮手術簡單,無須住院,只要手術後稍作休息即可返家

(D)安全期推算法為阻止精、卵結合的避孕方式

(E)欲實施家庭計畫者,應確實遵守醫護人員指導,選擇適於自己的避孕方

4.人口論作者馬爾薩斯預言人類將會招致饑餓的厄運,其主要理由為何?

(A)人口與糧食均以幾何級數增加

114

(B)人口以幾何級數增加,糧物以算術級數增加

(C)人口以算數級數增加,糧食以幾何級數增加

(D)人口與糧食均以算術級數增加

5.造成人口第二次大躍進約在一萬年前,其發生原因,最大可能是

(A)運用科技美化人類居住環境

(B)大腦革命建立特殊文化

(C)建立農業社會

(D)運用科技解決污染問題

※6.有關優生的敘述,正確的有

(A)優生的目的在抑制人口的增殖

(B)遺傳性疾病的發生是優生學的主要克服問題

(C)有家庭遺傳疾病史的人,其子女可能出現性狀上的缺陷

(D)羊膜穿刺法是懷孕十週時才進行

(E)經羊膜穿刺法察驗,發現胎兒染色體異常,最好實施人工流產

※7.人類的人口第三次大躍進,大約發生在二百多年前,主要是因人類在那

些方面的發展使人口死亡率降低?

(A)資訊 (B)醫術 (C)商業 (D)科技 (E)農業

8.解決人口膨脹最有效的方法?

(A)控制糧食生產 (B)醫技發達 (C)節育 (D)改善地球之環境

1. ABD 2.ABCD 3.BCDE 4. B 5.C 6.BCE 7.BD 8.C

主題二 人類對生態的影響 一、污染問題

1.自然的產物:如動物的排泄物是一種自然產物,這些產物量少時,自然界的

微生物在短時間內就足以使之分解為無機元素而回歸到土壤中,因此不會

造成污染。如在某一地區,飼養的動物數目過多,便會產生大量的排泄物,

自然界的微生物就無法在短時間內將這些廢物分解,此時就會造成污染。可

見環境污染與人口增多之間有密切關聯。

2.非分解性污染

基礎生物(6)

115

(1)包括金屬、玻璃、塑膠等廢棄物品。

(2)處理:微生物無法將這些物質分解,於是,就愈積愈多。

(3)影響:雖有些非分解性污染物可以藉燃燒的方法處理,但是,在燃燒的

過程中,往往會放出多量的二氧化碳以及有毒的氣體,因而污染

空氣。

(一)空氣污染

1.酸雨:空氣中的污染物如 SO2、 NO、 NO2及氯化物等,都很容易溶於

水。當這些物質溶於大氣中的水分後,便產生硫酸、硝酸或鹽酸等化

合物,然後隨著雨點降落下來,這便是酸雨(pH<5.6)。

酸雨、殺蟲劑、放射性元素、工廠廢水中所含的重金屬,以及有毒的

氣體如戴奧辛等,都會危害生物的代謝作用,對生態系內的各種生物

都有嚴重影響。

2.污染物的來源:

(1) 機動車輛的排氣:都市中充斥各種各類的車輛,尤其大小客車、摩托車及

公共汽車等所排出的廢氣。

(2) 工業排煙:各種化學工廠,如石油化學廠、肥料廠以及燃煤的各種工廠及

發電廠的廢氣。

(3) 垃圾場或農田廢棄物之燃燒所放出的煙。

(4) 火山爆發或閃電所引起森林大火等所造成的灰塵、煙氣等。

3.溫室效應的形成原因及影響:

空氣中過多的 CO2→ 吸收陽光中的紅外線 → 提高大氣的溫度→使地球兩

極冰帽融解→地球水陸分布的影響海平面升高→使許多大陸邊緣都被海水

淹沒陸地縮小

4.空氣中過多的微粒污染物,可能使都市瀰漫朦朧的光煙霧【 NOx 】,例如,

世界主要大都市,紐約、倫敦以及臺北都有過嚴重的空氣污染造成交通擁擠

的記錄。

5.破壞臭氧層:空氣中之污染物,如人類廣泛使用噴霧劑和冷氣機大量洩出氟、

氯化烷類(氟氯碳化物)是造成臭氧層變薄的主因,1987 年在南極發現的「臭

氧層洞」,目前已向此蔓延到澳洲和紐西蘭上空,使當地人罹患皮膚癌的危險

性大為增加。

116

6.逆溫層:

實例:最有名的是 1948 年秋,在美國賓夕凡尼亞州的德諾拉城(Donora)所發

生的污染事件。這座城人口才一萬多,山谷裡的小鎮上就有三座大工廠。有

一天,德諾拉城的上空又產生了所謂逆溫層,就像鍋蓋一樣,蓋在這谷底小

鎮的上面。工廠還繼續不斷地排煙,紅色、黑色以及黃色的煙霧彌漫整個山

谷,到了第六天工廠才關閉,但已經有六千人,也就是本鎮約一半的居民都

生病,除眼睛發癢、流鼻涕、喉嚨沙啞外也有人嘔吐,胸部有壓迫感,或呼

吸困難,最後,共有 20 人因而死亡。

7.空氣污染對其他動物的傷害:

(1)空氣中的氟化物(生產鋁的工廠可能排出之污染物)對森林有顯著的危害,

蒙特婁議定書:

1987 年 9 月 16 日 25 個國家共同簽署『蒙特婁破壞臭氧層物質管制議定書』

→強制對破壞臭氧層的氟氯碳化物之使用加以管制

京都議定書:

日本京都於 1997 年 12 月於舉行『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三次締約國

大會』,通過具有約束力的京都議定書,以規範工業國家未來之溫室效應氣

體減量責任。

基礎生物(6)

117

也會引起牛的牙齒與骨骼的病(氟中毒)。

(2)在某些煉製廠附近也常有砷中毒的病例產生。

(二)熱污染

1.溫度的變化較不明顯,因此常被人們忽視。

2.國內各種工業、冷氣機、紙廠、煉鋼廠以及核能廠均使用大量的水冷卻,直

接將高溫的水排入河川、海洋,造成熱污染。

3.熱污染的影響:

(1)直接影響:熱氣、熱水的排放直接影響生物體本身。

(2)間接影響:溫度上升造成溶質濃度如氧的改變,間接因水體環境變化而影

響生物生存(溫度上升,溶氧量降低,生物不易生活,且易生病死亡)。

(3)影響較大者:狹適溫性的生物如珊瑚的白化。

(三)廢水污染

118

(四)生物放大

1.綠色革命後,提高了單位面積的產量,但因使用大量殺蟲劑

(如 D.D.T)故對生態系也產生了重大的衝擊。

2.D.D.T.:

特性:D.D.T.是非常穩定的化合物,可在動物體內脂肪裡貯存,在生態系中

層層移轉。由於 D.D.T.為不為生物體內任何酵素所分解,其毒性也就久久不

消,愈積愈多。此一現象稱為:生物放大 (biological magnification),也稱

為生物累積作用(biological accumulation)。

3.危害實例

(1)在美國長島之沼澤區美國生物家伍德維爾(Woodwell)和他的同事們在此

做過研究調查。原來地方政府為撲滅蚊蟲,曾在這一帶連續噴灑過二十年

基礎生物(6)

119

D.D.T.,據調查這一地區泥土的上表層,每公畝竟含有 1.454 公斤的 D.D.T.。

結果嚴重影響到整個沼澤生態系,包括許多吃魚的鳥類。其中禿鷹已到面

臨絕種邊緣,其他如旅隼、雀鷹、褐塘鵝及海燕等均在體內積下大量的

D.D.T.。

(2)此地區鳥類的坐巢性變得很奇怪,所生的卵都在孵化之前就破掉。經檢查

發現卵殼都變薄了。

(3)自從開始噴灑 D.D.T.之後卵殼變薄,使親鳥在坐巢時壓破卵,結果使孵化

率幾等於零,也就是說 D.D.T.降低了這些鳥的出生率。臺灣地區的白鷺也

曾遭遇到同樣的災害,D.D.T.降低了這些鳥的出生率。鳥類不是唯一的受

害者,美國密西根湖的鮭魚也生含 D.D.T.的卵,在 1968 年的調查顯示約

有七十萬條幼魚因而夭折。

(4)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的國家已禁止生產與使用 D.D.T.。

120

試 題

1.「溫室效應」是由下列那一種氣體促成的?

(A)NO2 (B)O2 (C)H2O(g) (D)CO2 【85 日大】

※2.下列常見的人類污染中,何者不被微生物分解的非污染性分解物?

(A)塑膠製品 (B)家庭廢水

(C)玻璃製品 (D)豢養動物的排泄物

(E)金屬製品

※3.下列有關維持生態系平衡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推行家庭計劃,控制人口膨脹

(B)對衛生有害之蒼蠅、蚊蟲等須以 DDT 噴殺,以保環境衛生

(C)自然資源不可開發,需加以保育

(D)所有垃圾均直接以燃燒方式處理,以減輕垃圾堆積壓力

※4.有關綠色革命的「功臣」DDT 之敘述,何者正確?

(A)分子結構穩定

(B)為水溶性殺蟲劑,能在生物體內殘留

(C)毒效大,為廣效性殺蟲劑,可殺死許多種類之昆蟲

(D)不易隨著水或風散布移動

(E)不易被生物體內的酵素分解

5.近年來臺灣某些地區雨水的 pH 值偏低,稱為「酸雨」。下列有關「酸雨」

的敘述何者正確?

(A)酸雨主要是大氣中硫的氧化物溶解於雨水中所致

(B)酸雨主要是大氣中的 CO2,溶解於雨水中形成碳酸所致

(C)酸雨主要是和工廠排放廢氣有關,與汽機車排放廢氣無關

(D)酸雨對人類和其他動物的危害比較大,對植物沒有影響 【84 學測】

6.下列有關空氣污染的敘述,何者正確?

(A)逆溫現象是冷空氣覆蓋在較暖空氣層上,使大氣中的污染物不能發散而

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

(B)汽車排放的廢氣中不含「含氮化合物」

(C)空氣中過多的一氧化碳,因吸收太陽光中的紅外線而產生溫室效應

(D)燃煤工廠所排放的廢氣中,因含有「含硫化合物」而造成酸雨

【85 學測】

基礎生物(6)

121

7.過量的紫外光照射人體會造成傷害,大氣中的臭氧可濾除紫外光, 保護生

物圈。下列有關臭氧的敘述,何者最合理?

(A)汽車的廢氣可產生臭氧,所以可以彌補大氣中損失的臭氧

(B)臭氧將紫外光反射回太空,所以會減弱了照射到地表的紫外光

(C)臭氧可因吸收紫外光而分解,所以會減弱了照射到地表的紫外光

(E)臭氧與氧氣是同一物質的不同能量態,氧氣吸收紫外光而變成高能量態

的臭氧 【86 學測】

※8.太陽輻射到達地球表面後被地面吸收,地面同時也向外放出輻射。地面輻

射常被大氣中的某些成分吸收而其有保溫作用,稱為溫室效應。這些成分

是什麼?(應選二項)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氮 (C)臭氧 (D)氮氣 (E)水汽 【88 學測】

9.在大氣的對流層中,若暖空氣覆蓋在較冷的空氣層上面,會使大氣污染物

不能發散,而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這種現象在山谷或盆地地形,無風時

較易發生。上列哪一圖形可描述此一逆溫現象? 【90 學測】

10.DDT 造成生物放大的原因為何?

(A)因食物塔階層愈高,"總生物量愈大,DDT 累積量也愈高

(B)因高級消費者體內分解 DDT 的能力較生產者低

(C)因 DDT 在生物休內無法分解,無法排出

(D)因DDT使受污染生物的總生物量增大 【91學測】

11.人類所製造的空氣污染已對環境造成嚴重危害,下表的歸納比較何者正確?

空氣污染 NOX CO SO2 CO2 CH4 CFC

122

(A)臭氧層破壞

(B)溫室效應

(C)酸雨

(D)光煙霧

1.D 2.ACE 3.BCD 4.ACE 5.A 6.D 7.C 8.AE 9.B 10. C 11.C

主題四 自然保育與永續經營

一、資源的有效利用-自然資源

1.定義:地球上的空氣、水、礦物、土地、動植物以及其他可供人類利用的物

質,都是人類賴以維生的資源,統稱自然資源。

2.分類:

(1) 再生資源:有的資源供人類使用後,還可以更新、再生或增殖,如空氣、

水、食物或廢棄的金屬。

(2) 非再生資源:有的資源經使用以後就不可能更新或增殖,如石油、煤。

3.人口增加後對資源的影響

(1)生存空間(土地資源)問題:

(a)直接影響:減少了植物所覆蓋的面積。

由於人們對生存空間的需求量增加,便砍伐森林、開發山坡地,用以建

築房屋或修築道路,致使植物所覆蓋的面積愈來愈少。

(b)間接影響:

植物的面積愈來愈小→降低了地球上的光合作用能力。

因光合作用能力愈來愈小→減少空氣中的含氧量,使空氣更新能力降低。

濫墾、濫伐會破壞覆蓋地面的植物→引起土壤流失。

(2)水資源問題

(a)人口增加→水的需要量增加→水資源日漸匱乏→築水壩以截取水流供

飲用、農田灌溉、發電→整個溪流生態特性便徹底破壞,原

基礎生物(6)

123

來生活在溪流中的魚蝦皆無法生存。

(b)人們為了取得水源,便大量抽取藏在地層深處的地下水,於是,造成地

層下陷。

(c)人們為了獲取水源,在改變土地利用狀況的過程中,卻嚴重影響了自然

的生態環境。

3.生物資源問題:

(1) 往昔:人口稀少時,不論是砍伐森林、採食植物、獵捕野生生物,由於

需求量少因而這些生物的族群,在短時間便可經由增殖而彌補所減少的

個體。

(2) 近年來:由於人口繼續不斷的增加,人類為了日常生活的需要→破壞了

植物生長或動物棲息的環境→嚴重的影響到這些動植物族群的延續→造

成某些生物瀕臨滅種的地步。

4.礦產資源問題:

(1)以石油及煤對今日人類的生活影響最大。

(2)石油及煤都不能更新,而且地層中的蘊藏量又很有限,一旦這些資源枯

竭,則對全人類的影響必定十分嚴重。

5.海洋資源:最近許多國家紛紛宣布擴大其「經濟海域」,更表示各國珍視自己

海洋資源的重要性。

(1)海洋為人類供應大量高品質的食物,但事實上正如海洋學家李渣

(J.H. Ryther)所說:遠洋區(Open ocean)雖占整個海洋的 90﹪,達地球表面

的四分之三,但那簡直就是「生物學上的沙漠」,這些海域中所能生產的

魚類實在太少。

(2)雖然遠洋海域的海水上層,有足夠的陽光供生物行光合作用,但因海水中

缺乏合成蛋白質所需之 NO3-類以及其他有機養料等,所以浮游生物很少。

(3)浮游生物是生產者,生產者少的地方,就沒有很大的消費者族群。

(4)遠洋海域的生產力確實比一般人所想像的要低。

(5)沿岸區:

海洋中,生產力較大的海域為「沿岸區」及「沿岸上昇流區」。--因為

這些海域有陸地上沖下來的許多有機養料。這些生產力較高的海域,一共

只占海洋的 10﹪。

二、善用資源

1.因為資源有限所以要善用資源

124

(1)人們在 「用了就丟」的觀念下,製造出許多的廢棄物。由於資源需求量

日增,許多資源便呈現短缺的現象。

(2)因此,有效的利用資源以及從廢棄物中做資源回收再利用,便顯得很重要

了。

2.資源回收:

(1)人類利用資源以提升生活品質和增加人類福祉,以往,因為資源回收的觀

念末受到重視及推廣, 使我們浪費了許多資源。

(2)目前在工業界,從原料、製程改善及減少廢料方面著手,減少資源浪費。

(3)而我們日常生活中,所丟棄的垃圾如廢紙、寶特瓶、廢輪胎、鐵鋁罐等,

這些都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以鋁罐為例,鋁礦冶煉到鋁罐的製作過程

是十分耗電的,我們節省一個鋁罐,其電力可供我們看 2 小時電視。

3.資源回收的目的:

(1)廢棄物回收後可以再度利用就是資源,如果丟棄就是垃圾,會造成環境

的污染。

(2)資源回收,不僅可以大量減少垃圾量,也可以減低物品在製造過程中,

所產生的各種污染及能源的消耗

(3)回收的實例:回收一頓的廢紙可以拯救 20 棵樹木,減少 75%製紙能源,

減少 50%製紙用水, 減少 14∼23%垃圾量。

(4) 所以企業界及我們日常生活中,應勵行回收(recover)、減量

(reduction)、循環(recycle)、再利用(reuse)措施,以減少資源浪費,

降低垃圾量。

試 題

※1.有關資源回收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廢紙、廢輪胎均屬垃圾,無法再回收

(B)廢棄物回收後可以再度利用就是資源

(C)回收一頓的廢紙可以拯救100棵樹,減少50%製紙用水,減少14~23%

垃圾量

(D)3R 是指 Recycle 一再生、Reduction 一減量、Reuse 一再使用

(E)目前在工業界,已從原料、製程改善以減少資源浪費

※2.下列哪些可稱為自然資源?

(A)水 (B)土地 (C)空氣 (D)動植物 (E)可供利用的物質

※3.下列關於「資源回收」的敘述,何者正確?

基礎生物(6)

125

(A)「資源回收」的第一步為垃圾分類

(B)垃圾回收即為資源,再利用的過程無須消耗其他資源,故「資源回收」

在今日資源短缺之際十分重要

(C)台灣目前仍普遍有「用了就丟」的不良觀念

(D)不可燃的垃圾代表在自然界下,不易被微生物分解,或是燃燒後,會

產生二次公害的物品

(E)目前企業經營興起「綠色企業」的觀念,可減低許多不必要的資源浪

費,不僅能減少垃圾量,更能降低營運成本

4.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人類在地球上的發展過程,幾乎就是自然環境的破壞史

(B)資源可能成為族群成長的限制因素

(C)空氣、水、礦物、土地、動植物均屬自然資源

(D)石油是屬於可更新資源

5.新穎高科技的垃圾焚化爐是近年來政府處理垃圾的最愛,但其對解決垃

圾問題亦有限制。以下敘述皆為事實,請閱讀後選出焚化爐的缺點。(甲)

先進的焚化爐有各種設備,可減少焚化後的污染;(乙)一座現代化的焚

化爐要花費 24~40 億,每年還要一億元的人事和維修費;(丙)塑膠及鋁

類熔化後,易凝結在爐體而造成焚化爐損壞;(丁)減少垃圾量;(戊)雖有

防污設備,但最後產生的灰燼仍然有毒;(己)高溫燒掉垃圾可以減少病

菌;(庚)占用空間較掩埋場少。

(A)甲乙丁 (B)乙丙戊 (C)丙丁己 (D)丁戊己

6.有關垃圾的處理,下列何者才是上策?

(A)減量 (B)回收 (C)分類 (D)再利用

※7.可以更新的資源是

(A)石油 (B)水 (C)空氣 (D)煤

1.AC 2.ABCDE 3.ACD 4.D 5.B 6.A 7.BC

126

三、保育自然

1.保育與開發並不相悖,如果經過合理的策劃,兩者甚至可以相輔相成。

2.保育的定義:保育並非對自然資源不加以開發利用,而是利用的過程中,

有一個先後順序,並且對於現存的資源要作適當的經營和管理,以期能合

理的利用自然資源。

3.自然保育:自然保育是指人類對環境及其資源,所採取的保育行動。如對野

生生物資源的保育工作、國家公園的設置、自然保育教育的宣導、運用

污染防治來維護自然環境等,都是人類為達到保育目的,所努力進行的方

向。

4.生態學者奧登(Odum)曾指出:

人類利用地球的自然資源來維持生命,猶如人是地球的寄生蟲一樣,當

宿主生病時,寄生蟲的生機也將式微。

由於人口與消費不斷的增加,自然環境的破壞和資源的耗竭愈來愈嚴重,

人類的生存危機正逐漸 增大。因此,為了確保人類生存、幸福和繁榮,

從事生態保育實為當務之急!

5.自然保育的目標:維護生態系的平衡,保存物種的多樣性,以求物種與生態

系能夠永續利用和發展。

6.自然保育的具體做法:

(1) 立法:以立法來防治環境污染、保育自然資源。

(2) 保存物種的多樣性:設置國家公園、生態保育區等來保存物種的多樣

性。

(3) 生態系的永續發展:藉控制人口膨脹、明智的使用自然資源、妥善處

理各種廢棄物等,以達生態系永續發展的目標。

四、生態工法

1.為了達成人類與自然永續共存的目標,最早由德國學者提出生態工法的概

念,認為在整治河流時,應該以較經濟的方式減少人工建構物的介入,且儘

量接近自然,保持天然景觀。

2.生態工法的概念,主張自然環境的整治應維護生態環境,注重人為環境與自

然環境相互依存的關係。

3.生態工法又稱為生態工程,源於德國學者於 1938 年提出的『近自然河溪整

治』概念。直到 1970 年代,美國的系統生態學先驅學者歐登教授,才提出

有關生態工程的理論架構,倡導生態工程的研究風氣。

基礎生物(6)

127

4.美國的溼地生態學家米許與丹麥湖泊生態學家傑根森,於 1989 年發展出與

生態工程相關的理論與實際應用技術,共同著作了『生態工程學:生態工程

導論』,將生態工程界定為『整合人類社會文明與自然環境的一種永續性生

態系工程設計』。目前生態工程學已經成為重要的學門。

5.臺灣在經歷 921 大地震、多次山洪爆發、土石流凌虐之後,開始重視生態

法的概念。臺灣對生態工法的定義:『生態工法係指人類基於生態系統的深

切認知,為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育及永續發展,採取以生態為基礎、安全為導

向,減少對生態系統造成傷害的永續系統工程皆稱之。』

6.生態工法最常用在河川整治、河堤與海堤的整建等水利工程,而山坡地的水

土保持、社區的再造等,也能應用生態工法。

7.生態工法主要依循的原則:

表面孔隙化、構造物最小化、坡度緩坡化、材質自然化、界面透水化。

8.生態工法的實例:

(1)生態工法的停車場:不以柏油舖蓋地面,而使用空心磚以減少人工建構

物,兼具界面透水化的原則,使土地上的小草、昆蟲能自由生長活動。

(2)生態工法的河堤:以天然石材修築。

(3)生態工法的斜坡:路邊的斜坡成梯狀平緩升高。

9.生態工法的成效:

近年來一些證據顯示,生態工法可以減少山崩與土石流等天然災害,並可

加速生態環境的復育。

五、保育野生物

「保育」一辭,英文為〞Conservatioin〞翻譯其原意是如何智慧地運用自然

資源,其中含有避免浪費並更新使用之意。因此,對於野生生物的保育,

我們應當發揮高度的智慧,從下列三方面著手:

1.教育:

(1)首先要使國民大眾有一正確的觀念,即野生生物(包含動、植物)是地球生

態系的一分子,它們都和人類一樣,在生態體系中佔有一席之地,各有其

職分與貢獻,這一點大家是平等的,人類不可隨意生殺予奪。

(2)從幼童時代起,就教育兒童愛好大自然,欣賞大自然的心態,長大到了社

會上,就會瞭解保育野生生物的重要性,則人類文化將更發揚光大。

2.立法:

(1)政府應制定完備的狩獵法,明定那些野生動物可以獵捕,並按其種類分別

128

訂定狩獵季節。有了法律規定,執行機關要確切實行對於違法者予以應有

的制裁。

(2)應制定法律,限制外來動物的進口,而准予進口的動物,則嚴格執行檢疫

制度,並就其可能對本地生態系產生之影響,要作長期性的研究與評估,

以確定其是否適合在本地繁殖。

3.設立全國性動物保護機構:由政府有關機關、動物學家、動物愛護者共同組

成,平常除了進行野生動物的保育工作外,對於違法濫捕者、虐待動物者,

應隨時提出糾正,以利上述立法條文的執行與維護。 試 題 1.人類對生活在海洋中的鯨魚捕獲數增加,但鯨油的收獲量卻減少,主要 原因

(A)提煉鯨油設備不良

(B)未盡力去提煉

(C)所捕獲的鯨魚多為小體型的鯨魚

(D)大部分捕獲的鯨拿去做標本

2.某沼澤有一食物鏈為:①水藻→②水蚤→③小魚→④白鷺,而該地區曾連

續噴灑 DDT 20 年,則該地區的生物含有 DDT 的濃度,由低→高排序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 ④①③② (D) ①②④③

※3.在農業化過程中,人類將土地利用後對生態系的影響之敘述,那些項是正確

的?

(A)可維持生態系的平衡 (B)降低了生態系的穩定性

(C)導致食物網簡化 (D)縮短了食物鏈

(E)美化大自然,使生態系複雜化、生物種類增多

※4.下列那幾項措施,有保育自然資源的效果?

(A)保育野生物 (B)農地輪作

(C)廢棄物回收使用 (D)稀有資源之代用品利用

(E)天然資源的合理分配與利用

※5.臺灣之珍禽異獸都因過去濫捕而面臨絕滅。鑑於保育野生生物有其重要性及

責任,國人應有哪些認知和行動?

(A)政府應制定完備的狩獵法,獵捕時必需遵循狩獵法

(B)臺灣盛產美麗的蝶類,應多予以捕捉並製作標本,讓國人了解大自然之

美,進而保育之

基礎生物(6)

129

(C)即使捕殺一隻野兔也是盜竊公有財產的行為

(D)不嗜食野味

(E)大量進口珍禽異獸

※6.許多環境保育人士反對臺灣不斷開闢高爾夫球場的理由為何?

(A)因為高爾夫球場較自然草原生態系不穩定

(B)因為只有有錢人消費的起,不值得為此破壞當地生態環境

(C)因為臺灣多為山坡地,難以做好水土保持

(D)因為高爾夫球場食物網較簡單,破壞生態平衡

(E)因為臺灣已過度開發,環境保育人士不贊成再繼續開闢新的土地資源。

7.颱風來襲造成水患後,待清除的垃圾,往往堆棧如山,衛生單位因此呼籟民

眾注意身體及飲食衛生,以防皮向及腸胃道感染,也應該儘快恢復環境清潔,

以防病媒蚊引起登革熱等傳染病。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皮膚或腸胃道感染後,最佳的治療方法是立刻服用抗生素

(B)水患使下水道的污水溢出地面,這些污水中的微生物都是致病菌

(C)引起腸胃道感染與引起登革熱的微生物皆可行分裂生殖

(D)有些細菌以煮沸方式處理仍然無法去除,主要由於這些細菌會產生內孢

子 【91 學

測】

1.C 2.A 3.BCD 4.ABCDE 5.ACD 6.ACD 7. D 單元練習 6-1:

※1.下列有關清除者和分解者敘述,何者正確?

(A)兩者均可利用動物屍體以獲取養分

(B)有人將清除者稱為大分解者

(C)禿鷹、馬陸和金龜子屬於清除者

(D)細菌和真菌為分解者

(E)若自然環境中沒有分解者,則動、植物的遺體將大量堆積

※2. NH4+ 、NO3

-由植物吸收後可製造:

(A)醣類 (B)脂質 (C)蛋白質 (D)纖維 (E)核酸

※3.下列有關氮元素及其循環的敘述,何者正確?

(A)蛋白質及核酸皆含有氮

130

(B)大氣中約有 1/5 的氣體是氮氣

(C)一般植物和動物皆不能直接利用氮氣

(D)大氣中的氮可經脫氮作用產生 NH3

(E)豆科植物可自行將 N2 轉變為 NH3

※4.對於碳循環的敘述,下列那些正確?

(A)碳在自然界的兩大來源是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及地殼岩石中的碳酸鹽

(B)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經光合作用與生物的呼吸作用而重返大氣中

(C)石油和煤經燃燒後亦可產生二氧化碳

(D)碳的循環與氧無關

(E)只有分解者的參與,才能使碳在自然界中循環不已

※5.右圖為一食物塔,若 A 為生產者,則:

(A)在體型上:B>C>D

(B)在數目上:B>C>D

(C)在生物量上:B<C<D

(D)可供使用的能量:D>C>B>A

(E)能量流動的方向:A→B→C→D

※6.有關生物間的互動關係,下列那些是正確的?

(A)肉食性的消費者為掠食關係

(B)寄生物通常是吸取寄主的血液維生

(C)寄生物又稱為宿主

(D)片利共生的兩種生物間必有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

(E)白面鼯鼠與大赤鼯鼠間為天敵關係

※7.下列何組關係屬於互利共生?

(A)喬木與樹幹上的小型植物 (B)校園內操場上的車前草

(C)白蟻與腸內的鞭毛蟲 (D)豆科植物與根瘤菌

(E)地衣中的真菌類與藻類

※8.下列那幾項可視為「族群」?

(A)森林中的闊葉樹 (B)根瘤中的固氮細菌

(C)潮池中的熱帶魚 (D)陽明山國家公園的馬尾松

(E)七家灣溪的梨山鮭

※9.右圖為知更鳥、海鷗、人的死亡率與年齡關係曲線

圖,則下列有關圖中的敘述,那些項是合理的?

(A)生物個體的死亡率與年齡大小無關

基礎生物(6)

131

(B)人類進入壯年期後,死亡率急劇升高

(C)知更鳥在幼年期的死亡率小於壯年期

(D)海鷗的死亡率與各階段的年齡無大差別

(E)知更鳥過了幼年期,死亡率大為減小。

10.達到生態平衡的坐態系,具備有下列(1)~(6)中的那

些特性?

11.影響族群密度的因素中,下列何者不是非生物因素?

(A)共生 (B)氣候 (C)空間大小 (D)營養物

※12.群集的物種結構,其內涵為:

(A)組成生物的種類 (B)組成生物的數量

(C)組成生物的關係 (D)食物網 (E)優勢種

※13.有關群集的物種結構、空間結構與生物歧異度的關係,何者正確?

(A)垂直結構越複雜,生物歧異度越高

(B)水平結構越複雜,生物歧異度越低

(C)物種結構越複雜,生物歧異度越高

(D)生物數量越多,物種結構一定越複雜

(E)生物歧異度越高,物種結構越複雜

14.一個發育良好的森林群落,從樹冠到地表依次為喬木層、灌木層、草本植

物層蘚苔植物層;同時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段,植物種類的組成也不同。

該現象說明群集具有一定的:

(A)物種組成和數量比例

(B)種間的相互關係複雜

(C)優勢種生物對群集產生重大影響

(D)垂直空間結構和水平空間結構

※15.下列有關顛峰群集的敘述,何者正確?

(A)消長已停止

(B)生物歧異度變小

(A)1、2、3、4、5

(B)1、4、6

(C)2、3、4、5

(D)1、4、5、6

(1)沒有消長 (5)生產者與各級消費者有-定的比例

(2)沒有競爭 (6)出生率約略等於死亡率

(3)沒有捕食與被捕食現象

(4)輸入的能量總和=輸出的能量總和

132

(C)食物網複雜

(D)能量流動, 物質循環持續穩定進行

(E)生物族群有變動,但在自我調節範圍內

※16.有關消長的敘述,何者正確?

(A)只有植物群集才會有消長現象

(B)常發生在火災或火山爆發後產生的新生地

(C)只有陸地才會發生消長

(D)消長的結果則成為一種顛峰群集

(E)裸岩區的消長,一般以地衣為其先驅者

※17.下列哪些狀況,容易維持生態系的「生態平衡」?

(A)能量的進出達成動態平衡

(B)生物體不會生病

(C)生物數量的增減達成動態平衡

(D)生產者與消費者的比例達成動態平衡

(E)大量使用農藥,維持果樹欣欣向榮

18.蜉蝣幼蟲生活環境的影響因子是:

(A)水溫 (B)光線 (C)水中含氧量 (D)水中鹽度

※19.下列有關生態系的敘述,哪些正確?

(A)構成生態系的因子很複雜,所以生態系的範圍都相當大

(B)生態系中食物網越複雜,則該生態系越不穩定

(C)生態系中生物因子和理化因子彼此會交互影響

(D)兩個相鄰的不同生態系之間,其界限並不很明顯

(E)一個穩定的生態系,其生物部分應有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20.下列有關水域生態系的敘述,何者錯誤?

(A)在池塘中,消費者主要的食物來源是大型水生植物

(B)在湖泊中,消費者主要的食物來源是浮游植物

(C)在溪流中,消費者主要的食物來源是浮游植物

(D)在遠岸的海洋中,消費者主要的食物來源是浮游植物

21.針葉林生態系具有下列那項特徵?

(A)植物的根系雖淺但很廣

(B)主要生產者是一年生的植物

(C)林下矮小的植物常趁早春開花結果

(D)林中動物的種類和數量均不多

基礎生物(6)

133

※22.熱帶雨林生態系具下列那些特徵?

(A)有蘭花,藤本植物和蕨類等繁生

(B)是鹿生長的主要環境

(C)有鼯鼠,樹蛙及飛蜥等滑翔方式活動的動物

(D)森林層次複雜

(E)是交喙鳥生活的環境

※23.關渡自然保留區,距淡水河出海口約十公里,佔地約五十五公頃。區內有

由水筆仔組成的林澤及由蘆葦、鹹草等組成的草澤。因為每天潮汐的影響,

該地區含鹽分高,有機質豐富。下列有關本區之敘述何者正確?

(A)蘆葦、鹹草等是草本植物,不耐鹽水,當海水漫淹至植物體時即會死亡,

並成為沿海魚、蝦、貝之食物源

(B)魚、蝦、蟹、貝類繁生,適宜鳥的棲息

(C)水筆仔是紅樹林植物的一種,屬多年生木本植物

(D)水筆仔的果實成熟後並不立刻落下,其種子會萌出圓柱狀的胎生苗

(E)此沼澤地區的土地開發或改為垃圾場,對其生物都有極大的破壞性影響

24.海洋學家李渣(Ryther)稱「生物學上的沙漠」是指下列何地區而言?

(A)沙漠生態系 (B)淡水生態系

(C)海洋生態系的遠洋區 (D)海洋生態系的沿岸區

25.沙漠生態系中,有關其動物的適應特徵之敘述,下列何項不正確?

(A)晝伏洞穴,晨昏外出

(B)排固體尿酸或濃尿以節省水分的消耗

(C)體表具骨骼、骨板或鱗片以防水分散失

(D)藉增多排汗以適應高溫氣候

※26.生物自水中往陸地生活,所要面臨的問題

(A)如何獲得足夠的水分 (B)如何吸收 CO2

(C)如何防止水分的散失 (D)如何支持身體重量 (E)如何使精卵相遇

※27.有關生物相的敘述,哪些正確?

(A)指的是同一氣候區內,具相同適應特性的生物

(B)松、杉、仙人掌均具針狀葉,故同為針葉林生物相的生物

(C)北極狐、沙漠狐,這些都是狐,所以為同生物相的生物

(D)最主要影響因子為溫度、雨量和日光

(E)松、杉、楓、橡樹等都生長在寒帶氣候區內,所以為同生物相的生物

※28.有關沼澤溼地的敘述,下列那些正確?

134

(A)無機鹽及有機物多,水分及陽光充足,是世上生產力最大的生態系之一

(B)河口生態系中的草澤主要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

(C)林澤中的溪口林生長在泥沙淤積少、含鹽度低且流速較快的小溪出海口

(D)紅樹林具攔截泥沙、穩定海岸的功能

(E)紅樹林沼澤區是魚、蝦棲息的理想場所

※29.有關臺灣生態系的敘述哪些正確?

(A)臺灣是個海島,森林對臺灣重要性比較小

(B)緯度對臺灣生態系的影響大於垂直高度

(C)陸地上以森林為顛峰群集

(D)3,500 公尺以上有類似北極苔原的環境

(E)含有從寒帶到熱帶的許多生物相

※30.下列哪些特徵,可以在臺灣南部熱帶季風林中出現?

(A)葉小、氣孔少 (B)以種子或地下莖度過生活史的大部分

(C)落葉性 (D)纏勒 (E)板根

※31.有關溪流生物的適應,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急流中常見附著性藻類附著於河床

(B)蜉蝣的幼體扁平,可附著於溪底岩石

(C)渦蟲可分泌黏液增加附著力

(D)櫻花鉤吻鮭利用胸鰭和腹鰭吸附岩石

(E)臺灣纓口鰍和臺灣間爬岩鰍具流線型體型,有較強的游泳能力

※32.下列有關生態系的敘述,何者正確?

(A)在大洋中,整個水體無論深淺都有藻類的分布

(B)任何動物都不能單獨生活,必須攝食或捕食別的動物或植物

(C)在生態系中,食物網愈複雜,則該生態系愈穩定

(D)兩種生物族群可以在同一生態系中擁有相同的生態地位

(E)生態系至要有二種生物來構成

※33.有關潮間帶和珊瑚礁特色之組合,那些正確?

(A)泥岸 – 底質難固定,生物少 (B)砂岸 – 生物種類少,數量多

(C)岩岸退潮後形成潮池 (D)珊瑚礁 – 魚具豔麗色彩,生物歧異度高

(E)河口一定形成紅樹林

※34.下列有關沼澤生態系的敘述,何者正確?

(A)依生產者種類可區分林澤和草澤二類

(B)沼澤生態系中的食物鏈類型多為「碎屑食物鏈」

基礎生物(6)

135

(C)生存草澤中的鳥類,多以該地區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為食

(D)河口沼澤地由於水中鹽分高加上潮汐沖刷,故植物大多不易生存其間

(E)能適應沼澤地區特殊生態條件的生物種類不多,但若能適應則該族群數

量將很繁多

35.有關海洋生態系的敘述.何者正確?

(A)遠洋區所占的面積最大.其平均生產力也最大

(B)光線能穿透海洋一半左右的深度.為光合作用區

(C)深海區光線無法到達.但還是有生物生存

(D)沿岸區受潮汐的影響很大.故平均生產力小 【90 指考】

※36.下列為不同生態系的生物歧異度比較結果,何者正確?

(A)熱帶雨林>河口沼澤 (B)落葉林>熱帶雨林

(C)闊葉林>高山草原 (D)珊瑚礁>河口沼澤

(E)淺海區(沿岸區)>大(遠)洋區 【92 指考】

※37.下列生態系與其環境特徵的組合,何者正確?

(A)沙漠—雨量稀少,溫度高且溫差小

(B)高山寒原—風力很強,水分蒸發快

(C)沙丘—風力很強,水分不足

(D)溪流—水中含氧量愈往下游愈高

(E)潮間帶—陽光充足,礦物質豐富 【92 指考】

※38.下列哪幾項為紅樹林植物對河口環境的適應特徵?

(A)支持根的形成 (B)胎苗富含單寧

(C)果實可靠鳥類傳播 (D)葉片厚質化 (E)葉緣特殊的排水構造

【92 指考】

※39.下列有關生物圈中氮循環的敘述,那些是正確?

(A)陸地上動物體的氮大多來自植物體的蛋白質

(B)硝酸鹽經脫氮作用將氮送回大地

(C)氨溶於水中成銨鹽可為植物利用

(D)大氣中的氮經固氮作用形成亞硝酸鹽

(E)動物屍體經細菌及黴菌分解為硝酸鹽稱為氨化作用 【91 指考】

40.依食物鏈的觀念判斷,「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及「狡兔死,走狗烹」這三則成語中出現的動物,有幾種是屬於二級消費

者的動物?

(A)5 種 (B)6 種 (C)7 種 (D)8 種 【92 學測】

136

※41.近年來,台灣地區外來物種入侵的問題日益嚴重。以下哪幾種物種對台灣

地區言是外來物種?

(A)火蟻 (B)綠蠵龜 (C)福壽螺 (D)台灣彌猴 (E)櫻花鉤吻鮭

【92 學測】

42.在南美洲西側太平洋中的一個小島上,某種動物從 10 歲起開始有生育能

力,最高可活到 100 歲。生物學家以每 10 歲為一年齡階段,該種動物每

一年齡階段的存活個體數,如下表所示。下列有關該種動物的敘述,何者

最為恰當?

年齡階段 剛出

生 1-10 11-20 21-30 31-40 41-50 51-60 61-70 71-80 81-90 91-100

存活個體數 1000 100 80 72 58 46 35 24 17 8 4

(A)此種動物在自然環境下,長到成年後就幾乎沒有天敵了

(B)此種動物在各年齡階層的存活率均相似

(C)此種動物在幼年期的死亡率非常低

(D)此種動物是高階的消費者 【92 學測】

※43.臺灣陸地生態系中,下列哪一種生態系的物種歧異度最大?

(A)熱帶季風林 (B)針葉林 (C)闊葉林 (D)草原 【94 學測】

44.臺灣四面環海,因此海洋之生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下列有關海洋生

態以及河口生態之敘述,何者正確?

(A)於河口地帶生存之魚類多屬於狹鹽性

(B)水深二百至四百公尺之淺海區為大陸棚

(C)與岩岸地形相比較,沙岸生態生產者較少,因此生物相貧乏

(D)珊瑚礁是軟體動物之一種,是對環境適應力極大之重要生產者

【94 學測】

45.左表為六種陸地的生物相,右圖則為這六種

陸地生物相與『溫度』和『降雨量』的關係圖

。根據左表和右圖的資料,下列哪幾項敘述最

為恰當?(應選三項)

(A)甲為沙漠 (B)乙為闊葉林

(C)丙為草原 (D)丁為熱帶雨林

(E)戊為寒原 (F)己為針葉林

【95 學測】

基礎生物(6)

137

※46.生態學家調查甲、乙兩種生物在地球上的分

布情形,其研究結果如下圖,如果以此圖的

結果進行推論,則下列哪些不適宜?

(A)乙生物的南北分布範圍顯然較甲生物廣

(B)在南北極都不可能有甲、乙生物的分布

(C)北半球靠近赤道附近,甲生物的單位面

積個體數高於乙生物的個體數

(D)緯度與臺灣相近的生態環境,比較其單位面積個體數,乙生物高於甲

(E)甲生物的分布,在雨量多、陽光強,且生長季較長的環境中單位面積個

體數較多 【96 學測】

※47.紅火蟻是外來物種,入侵臺灣後於短時間內難以消滅,其主要原因為何?

(應選兩項)

(A)缺少天敵

(B)與本土物種形成互利共生

(C)基因突變 使其能夠快速適應本土環境

(D)臺灣之生態環境與其原產地完全相同

(E)不能施用強力化學藥劑,以避免造成二次公害 【94 學測】

48.一生態系中包含有不同營養階層的生物,它們彼

此間的關係長可用能量、個體數或生物量等參

數來作圖表示,這種關係圖在多數情況下呈一

塔狀結構,因此被稱為生態塔。常見的生態塔

呈金字塔形;然而在海洋中,藻類和以它們為

食的魚類所形成的生態塔,卻可能呈現如下圖的倒金字塔形。試根據上

文,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的倒金字塔形生態塔,最可能是利用下列哪一項參數(單位)作

圖出來的?(A)能量(卡/平方公尺‧年)

(B)能量(千卡/平方公尺‧年)

(C)能量(焦耳/平方公尺‧年)

(D)生物量(克/平方公尺)

(E)個體數(個體/100 平方公尺)

(2)圖中的生態塔,會呈倒金字塔行的最可能原因,為下列哪一項?

(A)魚類因海洋污染,而突變增多

(B)魚類的食量大,使藻類所剩無幾

138

(C)海洋生態系中有許多種魚能直接固定光能

(D)在海洋生態系中,魚類因生物放大效應而變多

(E)藻類的光合作用效率極高且繁殖快速,所以可以支持重量遠大於自

身的魚類

【95.學測】

49.亞硝酸和氨等成分對魚具有毒性,若要維持水族箱魚兒悠游的景緻,水族

箱內必須維持楊好的氮循環機制。試根據左圖及右表的資料,回答下列問

題:

(1)下圖為已建立氮循環系統的水族箱內,其氮循環過程的簡單示意圖。

下表則為該氮循環中,各階段過程的內容說明。

若要將下圖的過程與下表的內容說明加以配對,則下列哪一選項正確?

(2)在下圖的水族箱內,硝酸菌和亞硝酸菌兩者之間的生態關係為下列哪

一項?(A)競爭 (B)掠食 (C)寄生 (D)片利共生 (E)互利共生

【95.學測】

50.多年前一種生長快速的藤本植物自日本引進美國,植株一天可蔓延 30 公

分,而且無論在河邊、樹上、電線桿、房屋或山丘都可以生長,人們想使

用殺蟲劑來防治,但又考慮到污染水源的問題。近年來,有人由這種植物

萃取澱粉,以應用在飲料、糖果、或草藥的製造,目前其產量還供不應求。

此外,它還可用來造紙,具有相當的經濟價值。這種藤本植物在美國的情

況,與下列哪一種生物在臺灣的情況最相近? 【96 學測】

(A)臺東蘇鐵 (B)黑面琵鷺 (C)非洲大蝸牛 (D)臺灣鯛(吳郭魚)

基礎生物(6)

139

※51.《詩經‧小雅》:『螟蛉有子,蜾贏負之,教誨爾子,式榖似之。』文中,

敘述古人觀察到『狩獵蜂把螟蛾幼蟲帶回巢中,一段時間後,巢中竟然飛

出新長成的狩獵蜂而非螟蛾』這種生態現象,以為狩獵蜂善於教養子女,

可以把螟蛾幼蟲調教成狩獵楓的成蟲,於是告誡人們要以『善道』教養子

女,也因此,『螟蛉子』被做為養子的代名詞。以現今科學的角度仔細檢

視這個現象,發現原來是狩獵蜂把螟蛾幼蟲帶回巢中,會在螟蛾幼蟲體內

產卵。根據上文,下列敘述哪些正確? 【96 學測】

(A)新長成的蜂發育所需的能量,主要來自於螟蛾幼蟲

(B)『螟蛉子』做為養子的代名詞不符真實的生態現象

(C)狩獵蜂有獨特的教養能力,能將螟蛾幼蟲教養成狩獵蜂

(D)狩獵蜂照顧螟蛾幼蟲,螟蛾提供狩獵蜂養分,兩者互利共生

(E)狩獵蜂成體以螟蛾為主要的食物來源,所以它們是掠食的關係

52.下列有關消長的敘述,何者正確? 【95 學測】

(A)初級消長的速率比次級消長快

(B)群集的消長是一種斷斷續續並且快速的變化過程

(C)被土石流淹沒的林地及農地經一段時間後,首先長出來的植物是小灌木

(D)在正常情況下,經過長時間之後,群集消長會形成一個穩定的巔峰群集

53.報載七星山夢幻湖因為水文狀況改變,導致陸生植被侵入,使原生活在湖

中的臺灣水韭數量越來越少。下列哪一種現象與前述現象最相近?

(A)溪頭森林遊樂區中,松材線蟲對柳杉林的危害

(B)演化的過程中,魚類先演化出兩生類再演化出爬蟲類

(C)某地先有地衣,一段時間後場出地錢,最後形成草原

(D)在同一生態系中,DDT 的濃度在較高級的消費者身上較高 【96 學測】

54.臺灣某一湖泊生態系的食物鏈為:藻類→蝦→小魚→大 魚,

此食物鏈中的四類生物不按順序以甲、乙、丙與丁代號建立

其能量塔如右圖。今有 10 隻人工飼養的鱷魚逃逸棲居該湖

泊,則該生態系的能量塔中,哪一階層的生物最先會受到影

響? A)甲 (B)乙 (C)丙 (D)丁 【97 學測】

55.某海洋生態系中的甲、乙、丙和丁四物種,其族

群大小與海水深度的關係如右圖。根據圖示資

料,下列哪一選項正確?

140

(A)甲物種的族群大小與海水深度呈正相關,應是藤壺 (B)乙物種的分佈從

淺海到深海都有,故海水壓力應是影響該物種族群大小的主要因素 (C)若

甲∼丁四物種中包括藻類,則丙物種最可能為藻類 (D)丁物種的族群最

小,且主要分佈在深海區,應是一種會行自營生活的魚類

【97 學測】

※56.右圖為甲、乙和丙三種生物的生存曲線,圖中橫軸為年齡百分比,該種生物

之最大年齡設為 100%。根據圖示,下列哪些敘

述正確?(應選三項)

(A)乙生物在各年齡死亡機率差異不大 (B)丙生

物在成年期之同種競爭對手最少 (C)一年生草

本植物之生存曲線與甲曲線最為類似 (D)此種

生存曲線圖可作為資源管理及物種保育之參考

(E)丙生物中當年齡百分比為 75%時,整體仍有約

一半以上之個體存活 【97 學測】

57-58 為題組

下表為某森林於大火前後,森林中哺乳類、鳥類及爬蟲類物種數目的統計

結果。試根據表中的資料,回答 57-58 題:

※57.根據表中的資料,下列哪些敘述正確?(應選二項)

(A)此森林之優勢種為爬蟲類 (B)森林大火後此森林生態系之物種歧異度

下降 (C)此森林遭逢火災後僅需8年即可恢復為巔峰群落 (D)此森林爬蟲

類之數量,在遭逢火災 8 年後,已回復至火災前數量之 2/3 (E)與哺乳類及

鳥類相比較,爬蟲類之物種歧異度,無論在森林大火前或大火 4 年後都是

最高 【97 學測】

※58.此森林生態系呈現何種變化?(應選二項)

(A)此生態系呈現初級消長現象 (B)此生態系呈現次級消長現象 (C)森林

大火後各類物種增加的主要原因均為外來種移入 (D)此生態系中哺乳類、

鳥類及爬蟲類皆呈現年變動現象 (E)森林大火後物種增加之原因,主要為

高溫誘發基因突變所造成 【97 學測】

基礎生物(6)

141

59-60 題為題組

某海邊的潮間帶有一些窪地, 由於退潮時海水仍會積留在窪地中, 因而

形成所謂的潮間池。潮間池中最強勢的掠食者為一種海星, 其主要獵物為

某種貽貝, 而該貽貝則是靠捕食

潮間池中的無脊椎動物和藻類為

生。有一位生態學家在上述的潮間

池中進行實驗,他將部分潮間池的

海星全部移除,其他潮間池的海星

則保留作為對照組,然後進行連續

十年的調查, 並記錄潮間池內物

種數的變化, 結果如圖。試根據

上述資料回答 59-60 題。 【98 學測】

59. 根據上文及圖資料, 請選出最合理的推論。

(A)在對照組的潮間池中, 物種數每年快速增加

(B)在實驗組的潮間池中, 物種數每年持續減少

(C)在對照組的潮間池中, 最強勢的掠食者為貽貝

(D)在實驗組的潮間池中, 仍有掠食者存在

60. 根據上述的實驗結果, 下列推論何者正確?

(A)在自然情況下, 一生態系的組成物種數會逐年減少

(B)增加生態系中的生產者種類, 並不會改變同一生態系的消費者種類

(C)移除生態系中的主要掠食者, 可能使該生態系的組成物種數顯著減少

(D)若受到相同外在因素持續干擾, 生態系內的組成物種數將無法維持穩定

61.台灣水韭是稀有水生蕨類植物。下列有關台灣水韭的敘述, 何者正確?

(A)會開韭菜花 (B)不具輸送水分及養分的維管束

(C)具有根、莖和葉等器官 (D)主要以種子來繁衍後代。 【98學測】

62.下列與生態系消長(演替)相關的敘述, 何者正確?

(A)顛峰群集比消長過程中的過渡群集有更高的生物多樣性

(B)初級消長與次級消長從起始到顛峰群集所需的時間和變化過程都相同

142

(C)森林生態系是所有生態系消長的最終階段

(D)先驅物種都是個體較矮小的植物。 【98學測】

63-64 題為題組

下圖為國家經濟發展時期與其人口數變遷的統計圖。試根據此圖回答。

※63.圖中各曲線所代表的意義,下列哪些合理? ( 應選二項)

(A)甲= 出生率; 乙= 死亡率

(B)乙= 出生率; 丙= 死亡率

(C)甲= 人口數變化; 乙= 死亡率

(D)甲= 人口數變化; 乙= 出生率

(E)乙= 出生率; 丙= 人口數變化 【98學測】

※64. 承上題, 下列與此統計圖相關的敘述, 哪些正確? ( 應選三項)

(A)過渡期時, 人口數快速成長

(B)過渡期時, 死亡率高於出生率

(C)工業前期時的人口數, 高於工業期

(D)工業後期時的出生率與死亡率, 均低於工業前期

(E)工業期時, 出生率下降, 但人口數仍然持續增加。 【98學測】

65.科學家研究某地狐狸一年四季的食物比例變化,

結果如右圖,則下列相關敘述,何者最合理?

(甲-兔子或囓齒類動物;乙-植物果實或種子;

丙-昆蟲;丁-鳥類)

(A)每季狐狸取食昆蟲的比例都沒有改變

基礎生物(6)

143

(B)一年四季中,狐狸取食鳥類的比例在冬季時最高

(C)一年四季中,狐狸取食兔子或囓齒類的比例在秋

季時最高

(D)該地春夏兩季植物大量開花,植物果實或種子的數量最多【99 學測】

66.下列有關草原生態系的敘述,何者正確?

(A)年平均降雨量必須為 250-750公釐 (B)強風也可能使多雨的地方形成

草原生態系 (C)草原生態系中,終年的優勢物種為蕨類及蘚苔 (D)臺灣因

為年平均降雨量為 2000 公釐左右,所以沒有草原生態系【99 學測】

67.牛樟樹和牛樟芝的關係和下列何者最相近?

(A)蚜蟲和螞蟻 (B)喬木及生長於其上的木耳 (C)白蟻和鞭毛蟲 (D)地衣

中的藻和菌 【99 學測】

68.下列有關於深海熱泉的敘述,何者錯誤?

(A)深海熱泉易發生於海底火山鄰近區域 (B)深海熱泉中富含的營養鹽主

要來自溶解於海水中的生物殘骸 (C)深海的冷水滲入中洋脊附近地殼

內,經加熱後循火山通道噴出而形成深海熱泉 (D)深海熱泉噴出富營養鹽

的泉水,一遇到冷海水會迅速冷卻凝固出細微顆粒 【99 學測】

※69.下列有關深海熱泉生態系的敘述,哪些較合理?(應選二項)

(A)濾食者為最高階消費者 (B)生物可以在原地永續生存 (C)動物所需的

氧氣來自於其他生態系 (D)生產者構造簡單、不含細胞膜 (E)所有生物皆

不含葉綠體、也不含葉綠素 【99 學測】

70.右圖為近12年某生態系中,有互動關係之甲、乙兩種生物個體數量變化

圖。試問甲、乙最可能為下列哪一組生

物?

(A)甲–蚜蟲;乙–瓢蟲 (B)甲–獵豹;

乙–獅子 (C)甲–獅子;乙–羚羊

(D)甲–螞蟻;乙–蚜蟲

(E)甲–小丑魚;乙–海葵 【100學

測】

71.右為玉山海拔高度的剖面示意圖,甲∼

戊分別代表不同的生態系。某生態系中的

植物以裸子植物為主,其葉子多呈針狀,

不常落葉。則該生態系最可能位於圖中何

144

處?(A)甲 (B)乙 (C)丙 (D)丁 (E)戊 【100學測】

72.下列的生物組合中,何者最可能為「一個族群」?

(A)一個蜂窩內的蜜蜂 (B)一個水庫中的小魚 (C)一個山坡上的蕨類

(D)一個山谷內的竹子 (E)一個人腸道內的細菌 【100學測】

73∼74題為題組

右圖為一個虛擬的食物網,「甲」∼「辛」分別代表構成

此食物網的八種物 種,箭頭方向表示兩者間有食性關

係,例如圖中己→庚,表示己為獵物,庚為掠食者。根據

圖示回答:

73.圖中虛擬的食物網中,下列哪一選項中之各物種間的競

爭較激烈?(A)乙丙丁 (B)丙戊庚 (C)甲庚辛 (D)丁戊辛 (E)甲乙己

74.假設某種獵物有多個掠食者,且各掠食者對該獵物所造成的死亡率相同(至

少5%)。若食物網中的物種「戊」全部滅絕,則下列哪一物種會最直接的

受到影響而出現族群快速增長的情形? 【101學測】

(A)甲 (B)乙 (C)丙 (D)丁 (E)己

75.右圖橫軸中的甲~戊為某陸域生態系中的五種生物,構成包含生產者及各級

消費者的一條完整食物鏈;縱軸為各生物族群所含的總能量。下列相關敘述

何者正確?

(A)甲為第二營養階層

(B)乙的個體數一定最多

(C)丙為第四級消費者

(D)丁一定為肉食性動物

(E)戊為生產者 【102學測】

76.生存在某地區的物種,在消長過程中,原有群集內的優勢物種,其地位可能

會被其他物種所取代。在某群集經歷森林大火後的消長過程中,甲、乙和

丙為三種植物,其優勢物種改變順序為甲→乙→丙,若選項中各圖的縱軸

為物種個體數,橫軸為時間,則群集中生物組成的改變情形,下列何者最

為可能? 【102學測】

基礎生物(6)

145

1. ABCDE 2. CE 3. AC 4. ABC 5. BE 6. AB 7. CDE 8. BDE

9. BDE 10.D 11. A 12.ABCDE 13. ACE 14. D 15. ACDE 16. BDE

17. ACD 18.C 19.CDE 20. C 21. D 22. ACD 23. BCDE 24. C

25. D 26.ABCDE 27.AD 28. ABDE 29.CDE 30. CDE 31. ABC 32. BCE

33. CD 34. ABDE 35. C 36. ACDE 37. BCE 38. ABD 39. ABC 40. A

41. AC 42. A 43. AC 44. C 45. ADF 46. ABC 47. AE 48. (1)D

(2)E

49. (1)B

(2)E

50. D 51. AB 52. D 53. C 54.A 55. C 56. ADE

57. BE 58. BC 59. D 60. C 61. C 62. A 63. BD 64. ADE

65. B 66. B 67. B 68. B 69. CE 70. A 71. B 72. A

73. A 74. C 75. C 76. B

單元練習 6-2:

※1.下列那些問題是因人口膨脹而引發的?

(A)糧食問題 (B)土地問題

(C)颱風問題 (D)資源問題

(E)污染問題

※2.目前臺灣地區面臨下列那些環境污染,亟待解決?

(A)垃圾污染問題 (B)噪音污染問題

(C)脂溶性殺蟲劑污染問題 (D)空氣污染問題

(E)水污染問題

3.基隆市提出一個計劃,擬將基隆市效的一片沼澤地填平,藉以增加可供使

之土地,並減少蚊蟲的滋生;可是與該澤地相鄰的臺北市,認為這一計劃

146

將會危害臺北市效的動物和植物。假如臺北市的意見也是對的,那末,我

們可以作一合理的結論,即

(A)沼澤地必須填平

(B)沼澤地不應該填平

(C)這一填地計劃有其好的一面,也有其不好的一面

(D)一切改革總是引起問題多於解決的問題

4.下列有關人類糧食資源的敘述,何者為正確?

(A)遠洋區佔海洋總面積的 90%,其生產力甚高

(B)沿岸上昇流區礦物鹽及有機養料含量甚

(C)綠色革命得以成功實有賴育種、灌溉、肥料和管理的改進和配合

(D)澳洲和紐西蘭可耗地的開發冠於全球

※5.下列有關環境污染的敘述,那些為不正確?

(A)多氯聯苯毒性很強,但容易被微生物分解

(B)地下水因有地層的過濾,故不受地表面水污染的影響

(C)綠牡蠣是受重金屬污染的結果

(D)逆溫現象,使地面污染空氣不易消散,使空氣污染更為嚴重

(E)大氣層的溫室效應是 CO2所引起的

6.下列有關人類與自然的敘述,何者為不正確?

(A)酸洗電纜銅線是產生戴歐辛的工業

(B)大都會空氣的污染問題源自居民競用以汽油為燃料的機動車輛

(C)南極高空的臭氧層開了天窗,是人類使用的氟化烷類逸漏大氣所致

(D)人口膨脹是自然生態惡化的基本原因

7.那一種自然資源不能被人類重覆利用

(A)石油 (B)土地 (C)空氣 (D)水

8.空氣污染中之氟化物由可能那一種工廠排放出來?

(A)生產鋼之工廠 (B)煉油廠 (C)生產鋁之工廠 (D)水泥煉製廠

9.人口成長之歷史可分為三個階段:①農業革命,②工業-醫術革命,③大

革命,它們之先後次序為?

(A)③①② (B)③②①③ (C)①②③② (D) ②③①

※10.下列敘述,何者為非?

(A)要避免使用不易分解的有機汞和 DDT 等殺蟲劑

(B)家庭應使用含有有機磷的清潔劑,避免污染水質

基礎生物(6)

147

(C)綠化環境可有效吸收噪音,還能淨化空氣

(D)保育是對自然資源應妥善保護不應加以開發

(E)天然資源都是一些不可更新的天然產物

※11.下列有關人類與自然的關係那些是正確的?

(A)人類文明的進步,常引起對生態系的破壞

(B)人口愈多,所消耗的自然資源愈多,通常也製造愈多的污染

(C)修築水壩具發電、灌溉與觀光等功能,不會影響自然生態

(D)保護森林有助於空氣自然資源的維護

(E)地球表面十分之七為水所覆蓋,所以水資源並不虞缺乏

※12.下列有關逆溫現象敘述何者正確:

(A)

(B)常發生在盆地或山谷 (C)會造成嚴重空氣污染

(D)台北市較台中市易發生 (E)為暖空氣覆蓋在較冷 空氣層上

※13.酸雨與下列那些污染物有關

(A)SO2 (B)NO (C)NO2 (D)氯化物 (E)CO2

14.右圖為某沼澤區食物網的一部分,若曾在此地區噴灑多年 DDT,下列何項

敘述錯誤?

(A)DDT 累積危害,不只見於鳥類

(B)鷺絲和燕鷗都是三級消費者

(C)食物鏈愈長者,DDT 累積愈多

(D)DDT 累積的濃度:水草>螺>河

豚>鷺絲

148

15.如上圖中有許多「小圓點」,每一小圓點就是

(A)一個卵的記錄 (B)各月份所採集之卵的記錄

(C)當年所採集的卵之各季平均記錄 (D)不同地區所採之卵記錄

※16.目前台灣地區,面臨下列那些環境污染,亟待解決?

(A)垃圾污染問題 (B)空氣污染問題

(C)水污染問題 (D)噪音問題 (E)農藥污染問題

17.下列有關人類與自然界平衡的敘述,何者正確?

(A)生態系中若無重大災奱,大抵能維持在平衡狀態中

(B)食物網中的 DDT 最後被貯存在動物的蛋白質中

(C)污染物不包括自然的代謝物

(D)〞零人口成長〞的初期,人口數目維持一定,且年齡結構也維持不變

(E)自然資源經營的目標,是使生產收穫量和資源再生量達到平衡

18.下列有關環境的敘述,何者正確?

(A)可分解的物質不會構成污染的問題

(B)無毒性物質不會構成污染

(C)人口過度成長破壞生態的平衡

(D)臭氧層遭到破壞導致酸雨增加

19.下列對環境有重大影響的課題中,那一項是因空氣中含有污染物所引起

的?(A)逆溫現象 (B)酸雨 (C)土壤鹽化 (D)長期乾旱

20.下列有關溫室效應之敘述,那些正確?

(A)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過多(B)空氣中一氧化碳含量過多

(C)空氣中二氧化硫含量過多(D)兩極之冰帽溶解,造成海平面升高

21.下列何者是造成目前各種環境問題之主因?

(A)人口膨脹 (B)資源分配不均 (C)資源濫用 (D)保育不足

22.下列有關 DDT 的敘述,何者不正確?

(A)DDT 造成鳥類卵殼變薄

(B)DDT 不為生物體內任何酵素所分解

(C)DDT 儲存在動物體內之脂肪

(D)DDT 只對鳥類有害

※23.在台灣設置的國家公園有:

(A)陽明山 (B)阿里山 (C)太魯閣 (D)太平山 (E)玉山 國家公園

基礎生物(6)

149

※24.關於動物絕滅與保育問題,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生物受環境變化影響,加上生物間的生存競爭,族群的消長是必然的

(B)目前野生動物的快速絕跡,主要是因氣候變遷所致

(C)棲息地的破壞及人類任意捕殺,已造成多種野生動物瀕臨絕種

(D)國家公園設置的主要目的是保育不是為人們休憩

(E)保育野生動物為刻不容緩的工作,我們應大量飼養、保護

25.要做到野生動物的保育,最根本的是

(A)每個國民都有正確的保育觀念

(B)明定法律,並嚴格執行,對於違法者予以應有的制裁

(C)設立全國性動物的保護機構

(D)運用科學的方法來培育更多的野生動物

26.有關生態保育的正確觀念是:

(A)蟑螂、老鼠會傳播病菌,有害人類,應徹底消滅

(B)垃圾填海造陸是一舉兩得的環境保護方法

(C)生態保護區的功能與國家公園相同

(D)維護生物歧異度的意義不只是保護特定的物種,還包含生態系歧異度

27.在人類演化的過程中,下列何者最先知道用火?

(A)高加索人 (B)巧能人 (C)北京人 (D)克洛曼農人

【83 日大】

28.下列有關優生與節育的敘述,何者正確?

(A)子宮內避孕器可抑制排卵達到避孕的目的

(B)生殖系統的疾病通稱為性病

(C)高齡產婦應在懷孕第四週時施行滋胚層絨毛取樣檢查

(D)性病可經孕婦感胎兒 【84 日大】

※29.最近科學家在南極大冰原上發現冰融化所形成的一條大裂縫,此現

象與下列那些情形有關?

(A)大氣中 CO2,過多 (B)砍伐森林燃燒樹木形成耕地

(C)破冰船造訪約次數太多 (D)人類使用過多化石燃料

(E)洋流流速過強衝上冰原 【87 日大】

※30.科學家在一森林生態系內檢驗出一些蛙類的體內含有 DDT.下列生物生

活在此生態系中.試問些選項是正確地將生物依其體內 DDT 含量的大小順

序排列?

(A)鳳仙花>蛇>蛙 (B)鷹>蛙>鳳仙花

150

(C)蛇>蛙>蝗蟲 (D)蚜蟲>鳳仙花>蜘蛛

(E)蛇>蜘蛛>蚜蟲 【90 指考】

31.下列有關人對環境影響的敘述,何者正確?

(A)優養化的結果造成溶氧的上升

(B)戴奧辛目前可以用遺傳工程的方法清除

(C)引起溫室效應最種要的氣體是臭氧

(D)生物放大效應和食物網的結構有關 【91 指考】

32.過去 100 年來,地球平均氣溫愈來愈高,下列何者是一般認為造成地球氣

溫升高的主要原因?

(A)因空氣中帶有硫酸及硝酸成分的煙塵顆粒太多所引起

(B)人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及綠色植物減少

(C)火山活動增加,加上聖嬰現象造成氣溫異常

(D)太陽輻射從臭氧層的破洞照到地表 【92 學測】

33.下列哪一選項的廢棄物,最適宜以焚化爐焚燒處理?

(A)鐵鋁罐、玻璃 (B)蔬果殘渣、廚餘

(C)電路板、廢輪胎 (D)廢紙、樹葉 【92 學測】

34.台灣在全球氣候暖化後,下列何種生物所受的負面影響最大?

(A)水筆仔 (B)瓊麻

(C)櫻花鉤吻鮭 (D)鯉魚 【92.指考】

※35.人類在地球上出現的歷史可以回溯數百萬年,其演進歷程也有許多變化。

下列哪幾項有關人類演進歷程的敘述是正確的?(應選兩項)

(A)火的利用是人類演進的一大里程碑這項重大成就在新石器時代才完成

(B)人類和猴子都屬靈長類,人類較勁化而猴子較原始,因此人類是從猴

子演化而來

(C)人類的族群量(人口數)在工業革命之後倍增,對自然環境形成嚴重的衝

(D)多數科學家認為現代人的各種種族均來自同一祖先,只是由於後來分

布於不同地區、環境,因此演化出不同的形態特徵,而這些形態特徵

只是種內變異

(E)人類的祖先可能起源自非洲的莽原,因人類從草原中選植了許多植物

成為農作物,所以農業社會的出現要早於漁獵社會 【93 學測】

※36.近年來,酸雨對地球的土壤、河川及海洋都造成明顯負面影響。下列那些

污染源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因素?(A)甲烷 (B)臭氧 (C)氮氧化物 (D)

基礎生物(6)

151

硫氧化物 (E)氟氯碳化物。 【93.指考】

37.下列有關於人類行為與環境交互作用之敘述,何者較合理?

(A)氟氯碳化物之使用造成臭氧層之破壞

(B)國家公園之設立以及自然保護區之設置,是減少生物多樣性之做法

(C)經由生物放大作用 DDT 造成鳥類蛋殼變硬以致無法孵化

(D)在正常情況下,核能發電廠排出的廢水因不含輻射線,故不會影響鄰

近地區海洋生物之生存,如珊瑚等 【94 學測】

※38.下列哪些本土稀有的動植物被列為保育類?(應選三項)

(A)黑面琵鷺 (B)水筆仔 (C)彈塗魚 (D)臺灣水韭

(E)穿山甲 【94 學測】

※39.下列哪些情形顯示生態環境趨向惡化?

(A)掠食性鳥類數量增加 (B)樹上的地衣多樣性增加

(C)空氣中二氧化硫濃度下降(D)蝴蝶數量增加、種類減少

(E)水中的耐低氧昆蟲數量增加 【94.指考】

※40.天擇是達爾文演化論的核心,下列哪幾項屬於天擇作用?

(A)無毒蝴蝶的斑紋愈來愈像有毒蝴蝶的斑紋

(B)花蜂偏好紅花,導致某種植物紅花比例增加

(C)從前的玉米果粒很小,經多年篩選後才產生現今大果粒的玉米

(D)年雨量逐年增加使植物果實逐漸變大,食果性鳥類的喙隨之變大

(E)同種鳥類在求偶儀式中的行為都非常雷同(求偶行為有異者因不易擇

偶而無後代) 【94.指考】

※41.台灣高山地區發展的溫帶果園曾經享譽多年,後來卻衍生出下列哪些生態

問題?

(A)引發深層地震

(B)危及紅樹林生態系

(C)農藥流入溪流造成水源污染

(D)砍伐森林和種植果樹造成水土流失

(E)導致國寶魚櫻花鉤吻鮭的棲地縮減 【94.指考】

※42.某同學在上生態課時舉手發問:『很多農作物的野生種,只是也外的雜草

罷了,為什麼值得我們保存它們呢?』。從自然保育的觀點,下列哪幾項

理由較為適切?(應選三項)

(A)保存這些雜草,可減少地球的溫室效應

(B)保存這些雜草,可強化當地生態系的穩定性

152

(C)保存這些雜草,可增加澱粉的生成量,供人類社會使用

(D)這些雜草的保存,或可提供有用基因,供農作物的育種使用

(E)這些雜草的保存,或可提供特定的藥用成分,供人類社會使用

※43.以下哪幾項作為,可避免過度利用自然資源?(應選二項)

(A)將垃圾分類回收利用

(B)廣闢山坡地為茶園,以增加農產收成

(C)於河川中,普設攔砂壩,以避免沙土流失

(D)於春季設定日光節約時間,將時鐘撥快 1 小時

(E)進行漁塭養殖時,儘量使用地下水,以避免水資源的無謂流失浪費

【95.學測】

44.科學家積極開發可以永續經營的生物能源,做為替代能源的方案之一。生

物能源有沼氣、生物製氫、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等,其中燃料乙醇是目前

世界上生產規模最大者。生質燃料的生產以微生物和綠色植物為主,其生

產需考慮材料的培養與製備、燃料的生產、分離與儲存、製備成本與效應

等因素,技術層次需注意能源的加入與釋放量,方能為功。例如為了供應

汽車燃料所需,有些國家配合其國情積極開發合適的生質燃料,其中以巴

西開發酒精做為汽車燃料最成功。下列所敘述的特性,哪些是做為生物能

源材料所應具備的條件?(甲)能源零消耗 (乙)能永續經營 (丙)整體的

能源成本低 (丁)零污染 (戊)利用基因改造生物

(A)乙丙 (B)甲丁 (C)乙丙戊 (D)甲乙丁 (E)甲丁戊 【96 學測】

45.環境賀爾蒙又稱為內分泌干擾物質,是指環

境中的某些化學物質,會擾亂動物的內分泌

系統,引發基因突變及與生殖有關的異常反

應。右圖為某區域中不同物種的食性關係及

體內環境賀爾蒙的濃度分佈情形。下列是相

關的敘述:

甲、這些物種呈現食物網關係

乙、環境賀爾蒙具有生物放大效應

丙、若將此圖轉為能量塔應有四個營養階層

丁、除了此食物網外,人類可能有其他管道攝入環境賀爾蒙

根據圖中資料,下列選項中,何者內容正確?【97 學測】

(A)甲、乙、丙 (B)甲、乙、丁 (C)甲、丙、丁 (D)乙、丙、丁

46.溫室效應與下列哪一選項最相關?

基礎生物(6)

153

(A)CO2、宇宙射線 (B)CO2、紅外線 (C)CO2、紫外線 (D)NO2、紅外線

(E)NO2、紫外線 (F)NO2、無線電波 【97 學測】

※47.下列與河流或湖泊優養化相關的敘述,哪些正確?(應選二項)

(A)優養化的水域,藻類大量孳生 (B)優養化的水域都是靜止不動的 (C)

優養化的水體,氮、磷的濃度偏高 (D)優養化的水體,養分及氧氣濃度偏

高 (E)優養化的水體,有機物濃度較高、生物多樣性也高 【99 學測】

※48.下列哪些氣體是因發展石化工業或汽機車太多而造成空氣中的主要污染

物?(應選 2 項)

(A)H2 (B)H2S (C)SO2 (D)NO2 (E)NH3 【100學測】

49.使用「生質能源」,將有可能減緩下列哪些環境問題?(應選 2 項)

(A)水質優養化 (B)土石流 (C)溫室效應 (D)地層下陷 (E)酸雨

【100學測】

50.下列哪些選項為臺灣已經作為商業使用的再生能源?(應選 2 項)

(A)核能發電 (B)潮汐發電 (C)風力發電 (D)海流發電 (E)水力發電

【100 學測】

1. ABDE 2.ABCDE 3.C 4. C 5. AB 6. A 7. A 8.C

9. A 10.BDE 11. ABD 12.BCDE 13.ABCD 14. D 15. A 16.ABCDE

17. AE 18. C 19. B 20. AD 21. A 22. D 23. ACE 24. ACD

25.A 26. D 27. C 28. D 29.ABD 30.BCE 31.D 32.B

33.D 34.C 35.CD 36.CD 37. A 38.BDE 39.DE 40. ABDE

41.CDE 42.BDE 43.AD 44.A 45.B 46. B 47. AC 48.CD

49. CE 50.CE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