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尔·欧斯洛的剪纸剪影动画 ... -...

1
3 8 科声幻影 实验动画 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 垃圾堆 垃圾堆里的音乐梦 里的音乐梦 —日本动画·艺术片(1):二之宫知子与《交响情人梦》 吕晶莹 《交响情人梦》是一部 很适合下雪时观看的动 画:阴冷的日子,更需要音 乐来治愈。 男主人公千秋真一出 身音乐世家,才华横溢,是 音乐学院的风云人物。少 年时期的一次欧洲出游, 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著名指挥家的影响下, 他立下了成为一流指挥家 的志向。但长大成人后,千 秋真一却因为心理疾病无 法出国深造,怅然失意,借 酒消愁。 一次醉酒后,千秋真一遇到了同为音乐天才的 野田妹。野田妹技艺超群,对乐谱过目不忘,同时具 备极好的节奏感,但她在生活上却是个偷吃邋遢、 不拘小节的奇怪女孩。两位天才相遇后,千秋真一 从野田妹不求章法甚至乱七八糟的作品中,发现了 她杰出的音乐才华。随后他们又认识了更多的音乐 “怪才”,这些人的外表或普通或怪异,但在音乐方 面都有着极深的造诣或潜力。“天生贵胄”的千秋真 一也从中学会了客观认识自己,从而驱散了内心的 阴霾,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交响情人梦》的漫画作品的连载开始于2001 年第 14 期的《KISS》杂志,作者为漫画家二之宫知 子。在连载期间,经历了作者的怀孕生产,所以作品 直至2010年第7期方才最终连载结束。2004年, 《交响情人梦》获得讲谈社漫画少女部门的大奖; 2006 年,《交响情人梦》被改编为富士台黄金档电 视剧,获得平均18%的高收视率和极好的口碑。此 后,《交响情人梦》被改编为三季的动画作品:第一 季于 2007 年 1 月 11 日播出;第二季“巴黎篇”于 2008 年 10 月 9 日播出;第三季“最终篇”于 2010 年 1月14日起播出—三季均大获成功。 《交响情人梦》的最大亮点在于配乐。伴随情节 的展开,古典音乐充分展示了主人公丰富细腻的情 感。贝多芬、肖邦、莫扎特、舒伯特、李斯特、巴赫等音 乐大师的美妙乐章被一一展现,动画作品给观众带 来比平面书籍更为丰富的享受和极强的代入感,甚 至会燃起观众心中对古典音乐的向往。 漫画作者二之宫知子并非古典音乐的痴迷者, 其创作初衷源于网络上一次机缘巧合的相遇。她曾 见过一位女孩展示自己房间的照片:在充盈着袜 子、泡面、清酒的杂乱无章甚至邋遢肮脏的房间里, 居然陈列着一架钢琴。正是这种极具“违和感”的氛 围,给作者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于是,在她笔 下,钢琴不再成为高雅明亮、窗明几净的琴房之专 属,而是一个邋遢的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戏 剧化的反差,不同性格主人公之间的对比与冲突, 给这部作品带来极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在《交响情人梦》的结尾,千秋真一获得国际指 挥比赛冠军,成为著名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野田 妹则获得国际知名指挥家的赏识,开始了职业钢琴 生涯。他们包容互补,互相支持,获得事业和爱情的 双丰收。大概所有人都希望如此,人生能够从混乱 到有序,从邋遢到整洁,从不被赏识到大放异 —虽然这种希望是如此的渺茫。在冬天的夜 晚,伴随着美妙的乐章欣赏这样的作品,恐怕是再 好不过的事情了。 责任编辑:行 特约编辑:星 2017年1月20日 星期五 少儿文艺 米歇尔 米歇尔 · · 欧斯洛的剪纸剪影动画 欧斯洛的剪纸剪影动画动漫焦点 动漫焦点 翩翩起舞的剪纸 翩翩起舞的剪纸 谷 歌 的 全 景 应 用 程 序 Google Spot- light Stories,自 2015 年开始到现在已经上 线了9部短片(除了一部宝马汽车的交互广告 之外),实可谓各具特色。《雨或晴》是其中最新 的一部,由谷歌ATAP团队和伦敦的Nexus工 作室共同打造。短片既可以直接在手机或平板 电脑上的 Google Spotlight Stories 应用内 观看,也可以使用虚拟现实眼镜来欣赏其VR 版,还可以在YouTube上利用鼠标拖拽来看。 在这部短片中,小女孩收到一件礼物:一 副漂亮的太阳镜。但透过太阳镜,她却只看到 一块黑白的暗色景致,以及头顶乌云带来的倾 盆大雨;摘下它,小女孩眼前 的世界立刻又回到正常状态。 《雨或晴》表面上看很小 清新,美术风格也比较主流; 但它的叙事方式非常特殊。 小女孩的太阳镜,在很 大程度上可以看成是虚拟现 实眼镜的隐喻—不过形式 上并不纯粹:仅就黑白场景 保留了跟原有彩色场景的部 分共同之处来看,它可以算 是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的结 合;当然也可以看作是带有 混合现实的影子。戴上虚拟 现实设备,意味着某种独享的视觉奇观:它可 能是美妙的,可能是恐怖的,也可能像《雨或晴》 里小女孩这款太阳镜提供的画面那样,是暗淡、 阴冷、令人沮丧的—总之,它远离生活的常 态。虚拟现实的本质,就是通过封闭使用者原 有的视野,提供给他们一个截然不同的全景化 大视野,这是视觉沉浸感的有力基础。 《雨或晴》是一部“元全景影片”:我们这些 观众在观看全景视频,同时故事的主人公小女 孩也戴着效果上类似虚拟现实眼镜的太阳镜, 这形成了一种“看中之看”的结构。然而由于 虚拟现实眼镜的体验是独享的、私人化的,为 了让观众与小女孩产生认同,影片必然需要某 种视线的“接合之术”,让观众看到小女孩透过 太阳镜所见之景。如果这是一部传统叙事影 片,多半会使用主观视角的反打镜头来完成视 线的缝合。但《雨或晴》作为一部全景动画短 片,显然是不应轻易切镜头的。它所采用的方 案,是让小女孩一戴上太阳镜,画面里就呈现 出她的身体周围变成黑白影调,天上开了个窟 窿哗哗地下雨。 这也随之带来了某种视觉上的悖论:雨水 是小女孩以太阳镜为媒介所看到的画面;但作 为观众的我们以第三人称视角竟然也能看到 雨水;其他角色也能看得到。这些眼 中所见的雨水,甚至还能让现实空间 有所变化,例如影片末尾小女孩利用 一戴又一摘太阳镜的过程帮小伙伴们 的充气浴缸集满了水,一群孩子开心 地玩耍起来。《雨或晴》神奇地让虚拟 现实幻景中的奇观跟小女孩所处的时 空产生了融合,描绘了一个虚拟影像 侵入实际生活的惊人神话。借此,影 片完成了一次对虚拟现实体验真实感 的极致想象,同时也揭示了这样一点: 如果“假的”影像变成“真的”,可见的 影像变成可以触碰的,那该是个多么 奇特荒诞的世界。 在法国有一位家喻户晓的动画导演,他执导的动 画电影曾经获得了150万人次的票房收入、售出了80 万张光碟和数十万的周边产品。他的作品荣获过有 “英国电影奥斯卡”之称的英国电影与电视艺术奖,也 获得过法国电影的最高荣誉—法国电影凯撒奖。他 的作品受到宫崎骏的吉卜力工作室青睐,并被吉卜力 工作室引入日本。 这位兼顾了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动画导演就是米歇 尔·欧斯洛。他的童年在几内亚度过,这段童年时光也 影响了他之后的艺术风格。欧斯洛最为人所知的,是 他以非洲为故事背景创作的动画片《叽哩咕与女巫》和 《叽哩咕与男人和女人》。这里要推荐的是欧斯洛的另 外三部作品:《三个发明家》《王子与公主》和《夜幕下的 故事》。其中,《三个发明家》是一部用剪纸手法创作的 动画短片,《王子与公主》和《夜幕下的故事》是两部用 剪影手法创作的长片。 剪纸动画以剪纸作为角色和背景,因为材料的 特殊性而成为一种独具风格的动画形式。在制作 中,艺术家首先将剪纸形象设计出来;然后将设计好 的角色进行肢体上的元件拆分,这一步有点类似于 我国的皮影戏。拆分的原则以关节的细分程度为 准,例如手臂可拆分为大臂、小臂和手;如果要求动 作更加细致,手甚至可以手指为基本单位继续进行 拆分。最后,再将设置好关节的角色置于背景之上, 通过活动的关节使剪纸角色摆出各种姿势,再使用 摄影机进行逐格拍摄。 米歇尔·欧斯洛的《三个发明家》将洛可可装饰纹 样、钩针花纹融入白色剪纸中,营造出精致易碎的画面 风格。他在剪纸的基础上还进行了雕刻处理,这让角 色和场景又有了纸雕的意味。其中一些细节的处理非 常考究,例如发明家在朝着火堆吹气时,面部肌肉的变 化也用纸张的起伏进行了细致的表现。在短短 12分 钟的篇幅内,讲述了父亲、母亲和女儿三个发明家不被 世人理解、最终惨遭烧死的悲伤故事。在创作这部作 品之前,欧斯洛生活窘迫,境遇潦倒。尽管《三个发明 家》获得了英国奥斯卡奖,可惜这部作品并未改变欧斯 洛的处境。 真正为欧斯洛奠定地位并且改变其生活状态的, 是 他 在 1998 年 导 演 的 动 画 长 片 处 女 作《叽 哩 咕 与 女 巫》。在这部非洲题材的作品大获成功之后,他宣布自 己的下一部作品将由6个小故事组成,并以剪影动画 的形式进行创作。这就是后来的《王子与公主》。 剪影动画与剪纸动画有相似之处,即角色都用剪 纸方式制作,并根据动作需求将肢体拆分为元件。不 同之处在于,剪影动画通过光线对角色的照射在银幕 上呈现出黑色的轮廓剪影,造型没有进行颜色的区分, 增强整体感的同时也摒弃了影调的细节。世界上较早 采用剪影这一形式进行动画创作的是德国女导演洛 特·雷妮格,她最著名的作品是 1919 年的长片动画《阿 基米德王子历险记》。雷妮格的剪影作品精致细腻,可 惜的是,《阿基米德王子历险记》的电影胶片在二战中 遭到损毁,遗失了部分背景细节。在修复后,由于放映 速度的问题,影片长度也由90分钟缩短为65分钟。 米歇尔·欧斯洛与洛特·雷妮格在剪影造型的设计 上略有不同:为了传达情绪,欧斯洛的剪影造型以镂空 的形式在剪影中保留了角色的眼睛,还制作出了眨眼 的效果。《王子与公主》创作于 2000 年,讲述的是剧场 内的 3 个主创人物—老人、男孩和女孩自编自演了6 个王子与公主的精彩故事。《夜幕下的故事》创作于 2011 年,是《王子与公主》的续集,3 位主创继续在剧场 里进行即兴编纂和演出。 全黑的剪影配合鲜艳的大面积背景颜色,形成了 色彩关系上的抽象表达。在创作《夜幕下的故事》时, 欧斯洛使用了三维技术。影片中的剪影不再使用纸张 进行裁剪,而是使用了三维建模的方式,在电脑中打光 和渲染,最后输出类似于剪影动画的视频影像。欧斯 洛是一位善于接受新技术的艺术家,他还利用计算机 技术制作了动画背景颜色的动态效果。《王子与公主》 和《夜幕下的故事》的剧本和导演都由欧斯洛一人担 —顺便一提,欧斯洛导演的所有作品都由他本人 担任编剧。 欧斯洛的作品既有传统二维手绘动画和剪纸剪影 动画,也有三维动画。其中,剪纸剪影动画以它独特的 形式感和寓言性独树一帜,成为欧斯洛作品中的一抹 亮色。 提到“哥斯拉”的电影,人们大多会想到美国 2014 年版的科幻影片《哥斯 拉》,或者美国 1998 年版的科幻影片《哥斯拉》。但这里要介绍的,却是日本 2016 年版的《哥斯拉》。 事实上,历史上曾有过数十部有关怪兽“哥斯拉”的科幻影片,这一形象最 早就源自日本电影界。1954年,日本即拍摄了因受核污染影响而横空出世的怪 兽“哥斯拉”,自此拉开了这一个日本电影史也许还是世界电影史上所谓“最长 寿”系列的序幕。1984 年为纪念首部《哥斯拉》诞生 30 周年,日本又拍摄了一部 《哥斯拉》电影。 《新·哥斯拉》(2016)是シン・ゴジラ (ShinGodzilla)比较通行的译名,也 有译为“正宗哥斯拉”或者“真·哥斯拉”的。总之就是为了区别以往的“哥斯拉” 故事。 故事始于哥斯拉的突然出现,在日本东京施展它那巨大的破坏力。面对人 类的各种攻击,哥斯拉无动于衷,毫发无损。经过科学家研究,他们认为通过冷 冻方式可以延缓甚至阻止哥斯拉的行动,但准备冷凝剂尚需时日。其间美国担 心事态扩大,计划使用核武器消灭哥斯拉。来自美国的美女科学家出生在美 国,但她还是不愿看到核弹再次落到这片养育了自己祖母的土地上。于是在日 本青年科学家和美国美女科学家的协同领导下,冷冻计划正式实施—当全部 冷凝剂都被注入到哥斯拉体内之后,它终于成为一具静止的冷凝雕像。 整部影片亮点可谓不少,比如科学家们在研讨哥斯拉的情况时,有着很详 实具体的分析,全都语涉科学细节,诸如它如何出现、如何供能、如何变异等等, 而非一种想当然式的随意编排。而且,日本电影人在“毁楼”方面实在是很有一 套,也许是拍过太多或者试图拍过太多的地震灾难影片,在这方面的数学模型 比较完善,因而各种场面宏大而逼真,至少在“毁灭”效果上可以和好莱坞一比 高低。 但问题同样不少。首先,镜头衔接上有些凌乱而仓促,创作者竭力想要制 造一系列快节奏的叙述和快推进的画面,但总让人感觉不够流畅。对于一些必 要解释的处理,又选择了通过大段对话来阐述,而为了照顾动态镜头感却又只 能从权处理:一种对话发生在会议室,一种则是在行进中边走边说—但终究 给人以解说过多之感。尽管创作者努力想要塑造一些典型人物,但这些角色的 个性依旧不够鲜明。在科学方面就更不堪一击了,无论从可以抵御枪弹的表 皮,还是单体变异的可能,都让人有一种“姑妄听之”的无奈。总体而言,电影语 言的叙述略显琐碎,看来日本电影界对拍摄真正的大片还是缺乏足够成熟的掌 控能力。 无论如何,日本拍摄“哥斯拉”故事是相当有意义的,毕竟,这是一个常年 保持危机感的民族,时刻忧虑某一天天降灾祸,而这其中地震灾害格外醒目。 2011年的福岛地震在近年又加剧了日本人的这种普遍情绪,在那次地震导致 的核泄漏事件发生之后,有日本人就曾悲哀地声称:或许面对地震与核就是日 本人民的宿命。在这种心态下,“哥斯拉”的形象及故事,自然具有它非同一般 的意义。 我的视线 我的视线她的雨天 她的雨天 全景动画短片 全景动画短片 雨或晴 雨或晴 刘书亮 刘书亮 王子与公主 王子与公主 阿基米德王子历险记 阿基米德王子历险记

Upload: others

Post on 26-Jul-2020

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米歇尔·欧斯洛的剪纸剪影动画 ... - Peopledownload.people.com.cn/zuojia/wyb8B170120_Print.pdf · 样、钩针花纹融入白色剪纸中,营造出精致易碎的画面

38■科声幻影

■实验动画 ■他山之石他山之石 ““垃圾堆垃圾堆””里的音乐梦里的音乐梦——日本动画·艺术片(1):二之宫知子与《交响情人梦》

□吕晶莹

《交响情人梦》是一部

很适合下雪时观看的动

画:阴冷的日子,更需要音

乐来治愈。

男主人公千秋真一出

身音乐世家,才华横溢,是

音乐学院的风云人物。少

年时期的一次欧洲出游,

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著名指挥家的影响下,

他立下了成为一流指挥家

的志向。但长大成人后,千

秋真一却因为心理疾病无

法出国深造,怅然失意,借

酒消愁。

一次醉酒后,千秋真一遇到了同为音乐天才的

野田妹。野田妹技艺超群,对乐谱过目不忘,同时具

备极好的节奏感,但她在生活上却是个偷吃邋遢、

不拘小节的奇怪女孩。两位天才相遇后,千秋真一

从野田妹不求章法甚至乱七八糟的作品中,发现了

她杰出的音乐才华。随后他们又认识了更多的音乐

“怪才”,这些人的外表或普通或怪异,但在音乐方

面都有着极深的造诣或潜力。“天生贵胄”的千秋真

一也从中学会了客观认识自己,从而驱散了内心的

阴霾,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交响情人梦》的漫画作品的连载开始于2001

年第14期的《KISS》杂志,作者为漫画家二之宫知

子。在连载期间,经历了作者的怀孕生产,所以作品

直至2010年第7期方才最终连载结束。2004年,

《交响情人梦》获得讲谈社漫画少女部门的大奖;

2006年,《交响情人梦》被改编为富士台黄金档电

视剧,获得平均18%的高收视率和极好的口碑。此

后,《交响情人梦》被改编为三季的动画作品:第一

季于 2007年 1月 11日播出;第二季“巴黎篇”于

2008年10月9日播出;第三季“最终篇”于2010年

1月14日起播出——三季均大获成功。

《交响情人梦》的最大亮点在于配乐。伴随情节

的展开,古典音乐充分展示了主人公丰富细腻的情

感。贝多芬、肖邦、莫扎特、舒伯特、李斯特、巴赫等音

乐大师的美妙乐章被一一展现,动画作品给观众带

来比平面书籍更为丰富的享受和极强的代入感,甚

至会燃起观众心中对古典音乐的向往。

漫画作者二之宫知子并非古典音乐的痴迷者,

其创作初衷源于网络上一次机缘巧合的相遇。她曾

见过一位女孩展示自己房间的照片:在充盈着袜

子、泡面、清酒的杂乱无章甚至邋遢肮脏的房间里,

居然陈列着一架钢琴。正是这种极具“违和感”的氛

围,给作者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于是,在她笔

下,钢琴不再成为高雅明亮、窗明几净的琴房之专

属,而是一个邋遢的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戏

剧化的反差,不同性格主人公之间的对比与冲突,

给这部作品带来极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在《交响情人梦》的结尾,千秋真一获得国际指

挥比赛冠军,成为著名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野田

妹则获得国际知名指挥家的赏识,开始了职业钢琴

生涯。他们包容互补,互相支持,获得事业和爱情的

双丰收。大概所有人都希望如此,人生能够从混乱

到有序,从邋遢到整洁,从不被赏识到大放异

彩——虽然这种希望是如此的渺茫。在冬天的夜

晚,伴随着美妙的乐章欣赏这样的作品,恐怕是再

好不过的事情了。

责任编辑:行 超 特约编辑:星 河 2017年1月20日 星期五少儿文艺

《《夜幕下的故事

夜幕下的故事》》

米歇尔米歇尔··欧斯洛的剪纸剪影动画欧斯洛的剪纸剪影动画::■动漫焦点动漫焦点

翩翩起舞的剪纸翩翩起舞的剪纸□□李李 萌萌

谷歌的全景应用程序 Google Spot-

light Stories,自2015年开始到现在已经上

线了9部短片(除了一部宝马汽车的交互广告

之外),实可谓各具特色。《雨或晴》是其中最新

的一部,由谷歌ATAP团队和伦敦的Nexus工

作室共同打造。短片既可以直接在手机或平板

电脑上的Google Spotlight Stories应用内

观看,也可以使用虚拟现实眼镜来欣赏其VR

版,还可以在YouTube上利用鼠标拖拽来看。

在这部短片中,小女孩收到一件礼物:一

副漂亮的太阳镜。但透过太阳镜,她却只看到

一块黑白的暗色景致,以及头顶乌云带来的倾

盆大雨;摘下它,小女孩眼前

的世界立刻又回到正常状态。

《雨或晴》表面上看很小

清新,美术风格也比较主流;

但它的叙事方式非常特殊。

小女孩的太阳镜,在很

大程度上可以看成是虚拟现

实眼镜的隐喻——不过形式

上并不纯粹:仅就黑白场景

保留了跟原有彩色场景的部

分共同之处来看,它可以算

是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的结

合;当然也可以看作是带有

混合现实的影子。戴上虚拟

现实设备,意味着某种独享的视觉奇观:它可

能是美妙的,可能是恐怖的,也可能像《雨或晴》

里小女孩这款太阳镜提供的画面那样,是暗淡、

阴冷、令人沮丧的——总之,它远离生活的常

态。虚拟现实的本质,就是通过封闭使用者原

有的视野,提供给他们一个截然不同的全景化

大视野,这是视觉沉浸感的有力基础。

《雨或晴》是一部“元全景影片”:我们这些

观众在观看全景视频,同时故事的主人公小女

孩也戴着效果上类似虚拟现实眼镜的太阳镜,

这形成了一种“看中之看”的结构。然而由于

虚拟现实眼镜的体验是独享的、私人化的,为

了让观众与小女孩产生认同,影片必然需要某

种视线的“接合之术”,让观众看到小女孩透过

太阳镜所见之景。如果这是一部传统叙事影

片,多半会使用主观视角的反打镜头来完成视

线的缝合。但《雨或晴》作为一部全景动画短

片,显然是不应轻易切镜头的。它所采用的方

案,是让小女孩一戴上太阳镜,画面里就呈现

出她的身体周围变成黑白影调,天上开了个窟

窿哗哗地下雨。

这也随之带来了某种视觉上的悖论:雨水

是小女孩以太阳镜为媒介所看到的画面;但作

为观众的我们以第三人称视角竟然也能看到

雨水;其他角色也能看得到。这些眼

中所见的雨水,甚至还能让现实空间

有所变化,例如影片末尾小女孩利用

一戴又一摘太阳镜的过程帮小伙伴们

的充气浴缸集满了水,一群孩子开心

地玩耍起来。《雨或晴》神奇地让虚拟

现实幻景中的奇观跟小女孩所处的时

空产生了融合,描绘了一个虚拟影像

侵入实际生活的惊人神话。借此,影

片完成了一次对虚拟现实体验真实感

的极致想象,同时也揭示了这样一点:

如果“假的”影像变成“真的”,可见的

影像变成可以触碰的,那该是个多么

奇特荒诞的世界。

在法国有一位家喻户晓的动画导演,他执导的动

画电影曾经获得了150万人次的票房收入、售出了80

万张光碟和数十万的周边产品。他的作品荣获过有

“英国电影奥斯卡”之称的英国电影与电视艺术奖,也

获得过法国电影的最高荣誉——法国电影凯撒奖。他

的作品受到宫崎骏的吉卜力工作室青睐,并被吉卜力

工作室引入日本。

这位兼顾了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动画导演就是米歇

尔·欧斯洛。他的童年在几内亚度过,这段童年时光也

影响了他之后的艺术风格。欧斯洛最为人所知的,是

他以非洲为故事背景创作的动画片《叽哩咕与女巫》和

《叽哩咕与男人和女人》。这里要推荐的是欧斯洛的另

外三部作品:《三个发明家》《王子与公主》和《夜幕下的

故事》。其中,《三个发明家》是一部用剪纸手法创作的

动画短片,《王子与公主》和《夜幕下的故事》是两部用

剪影手法创作的长片。

剪纸动画以剪纸作为角色和背景,因为材料的

特殊性而成为一种独具风格的动画形式。在制作

中,艺术家首先将剪纸形象设计出来;然后将设计好

的角色进行肢体上的元件拆分,这一步有点类似于

我国的皮影戏。拆分的原则以关节的细分程度为

准,例如手臂可拆分为大臂、小臂和手;如果要求动

作更加细致,手甚至可以手指为基本单位继续进行

拆分。最后,再将设置好关节的角色置于背景之上,

通过活动的关节使剪纸角色摆出各种姿势,再使用

摄影机进行逐格拍摄。

米歇尔·欧斯洛的《三个发明家》将洛可可装饰纹

样、钩针花纹融入白色剪纸中,营造出精致易碎的画面

风格。他在剪纸的基础上还进行了雕刻处理,这让角

色和场景又有了纸雕的意味。其中一些细节的处理非

常考究,例如发明家在朝着火堆吹气时,面部肌肉的变

化也用纸张的起伏进行了细致的表现。在短短12分

钟的篇幅内,讲述了父亲、母亲和女儿三个发明家不被

世人理解、最终惨遭烧死的悲伤故事。在创作这部作

品之前,欧斯洛生活窘迫,境遇潦倒。尽管《三个发明

家》获得了英国奥斯卡奖,可惜这部作品并未改变欧斯

洛的处境。

真正为欧斯洛奠定地位并且改变其生活状态的,

是他在1998年导演的动画长片处女作《叽哩咕与女

巫》。在这部非洲题材的作品大获成功之后,他宣布自

己的下一部作品将由6个小故事组成,并以剪影动画

的形式进行创作。这就是后来的《王子与公主》。

剪影动画与剪纸动画有相似之处,即角色都用剪

纸方式制作,并根据动作需求将肢体拆分为元件。不

同之处在于,剪影动画通过光线对角色的照射在银幕

上呈现出黑色的轮廓剪影,造型没有进行颜色的区分,

增强整体感的同时也摒弃了影调的细节。世界上较早

采用剪影这一形式进行动画创作的是德国女导演洛

特·雷妮格,她最著名的作品是1919年的长片动画《阿

基米德王子历险记》。雷妮格的剪影作品精致细腻,可

惜的是,《阿基米德王子历险记》的电影胶片在二战中

遭到损毁,遗失了部分背景细节。在修复后,由于放映

速度的问题,影片长度也由90分钟缩短为65分钟。

米歇尔·欧斯洛与洛特·雷妮格在剪影造型的设计

上略有不同:为了传达情绪,欧斯洛的剪影造型以镂空

的形式在剪影中保留了角色的眼睛,还制作出了眨眼

的效果。《王子与公主》创作于2000年,讲述的是剧场

内的3个主创人物——老人、男孩和女孩自编自演了6

个王子与公主的精彩故事。《夜幕下的故事》创作于

2011年,是《王子与公主》的续集,3位主创继续在剧场

里进行即兴编纂和演出。

全黑的剪影配合鲜艳的大面积背景颜色,形成了

色彩关系上的抽象表达。在创作《夜幕下的故事》时,

欧斯洛使用了三维技术。影片中的剪影不再使用纸张

进行裁剪,而是使用了三维建模的方式,在电脑中打光

和渲染,最后输出类似于剪影动画的视频影像。欧斯

洛是一位善于接受新技术的艺术家,他还利用计算机

技术制作了动画背景颜色的动态效果。《王子与公主》

和《夜幕下的故事》的剧本和导演都由欧斯洛一人担

任——顺便一提,欧斯洛导演的所有作品都由他本人

担任编剧。

欧斯洛的作品既有传统二维手绘动画和剪纸剪影

动画,也有三维动画。其中,剪纸剪影动画以它独特的

形式感和寓言性独树一帜,成为欧斯洛作品中的一抹

亮色。

提到“哥斯拉”的电影,人们大多会想到美国2014年版的科幻影片《哥斯

拉》,或者美国1998年版的科幻影片《哥斯拉》。但这里要介绍的,却是日本

2016年版的《哥斯拉》。

事实上,历史上曾有过数十部有关怪兽“哥斯拉”的科幻影片,这一形象最

早就源自日本电影界。1954年,日本即拍摄了因受核污染影响而横空出世的怪

兽“哥斯拉”,自此拉开了这一个日本电影史也许还是世界电影史上所谓“最长

寿”系列的序幕。1984年为纪念首部《哥斯拉》诞生30周年,日本又拍摄了一部

《哥斯拉》电影。

《新·哥斯拉》(2016)是シン・ゴジラ(Shin Godzilla)比较通行的译名,也

有译为“正宗哥斯拉”或者“真·哥斯拉”的。总之就是为了区别以往的“哥斯拉”

故事。

故事始于哥斯拉的突然出现,在日本东京施展它那巨大的破坏力。面对人

类的各种攻击,哥斯拉无动于衷,毫发无损。经过科学家研究,他们认为通过冷

冻方式可以延缓甚至阻止哥斯拉的行动,但准备冷凝剂尚需时日。其间美国担

心事态扩大,计划使用核武器消灭哥斯拉。来自美国的美女科学家出生在美

国,但她还是不愿看到核弹再次落到这片养育了自己祖母的土地上。于是在日

本青年科学家和美国美女科学家的协同领导下,冷冻计划正式实施——当全部

冷凝剂都被注入到哥斯拉体内之后,它终于成为一具静止的冷凝雕像。

整部影片亮点可谓不少,比如科学家们在研讨哥斯拉的情况时,有着很详

实具体的分析,全都语涉科学细节,诸如它如何出现、如何供能、如何变异等等,

而非一种想当然式的随意编排。而且,日本电影人在“毁楼”方面实在是很有一

套,也许是拍过太多或者试图拍过太多的地震灾难影片,在这方面的数学模型

比较完善,因而各种场面宏大而逼真,至少在“毁灭”效果上可以和好莱坞一比

高低。

但问题同样不少。首先,镜头衔接上有些凌乱而仓促,创作者竭力想要制

造一系列快节奏的叙述和快推进的画面,但总让人感觉不够流畅。对于一些必

要解释的处理,又选择了通过大段对话来阐述,而为了照顾动态镜头感却又只

能从权处理:一种对话发生在会议室,一种则是在行进中边走边说——但终究

给人以解说过多之感。尽管创作者努力想要塑造一些典型人物,但这些角色的

个性依旧不够鲜明。在科学方面就更不堪一击了,无论从可以抵御枪弹的表

皮,还是单体变异的可能,都让人有一种“姑妄听之”的无奈。总体而言,电影语

言的叙述略显琐碎,看来日本电影界对拍摄真正的大片还是缺乏足够成熟的掌

控能力。

无论如何,日本拍摄“哥斯拉”故事是相当有意义的,毕竟,这是一个常年

保持危机感的民族,时刻忧虑某一天天降灾祸,而这其中地震灾害格外醒目。

2011年的福岛地震在近年又加剧了日本人的这种普遍情绪,在那次地震导致

的核泄漏事件发生之后,有日本人就曾悲哀地声称:或许面对地震与核就是日

本人民的宿命。在这种心态下,“哥斯拉”的形象及故事,自然具有它非同一般

的意义。

我的视线我的视线,,她的雨天她的雨天————全景动画短片全景动画短片《《雨或晴雨或晴》》 □□刘书亮刘书亮

长盛不衰的毁灭者

长盛不衰的毁灭者

□□星星

河河

《《王子与公主王子与公主》》

《《阿基米德王子历险记阿基米德王子历险记》》

《《三个发明家

三个发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