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做為建立信託案是否成立的 sop - twnpos.org.tw ·...

24

Upload: others

Post on 22-Feb-2020

1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以做為建立信託案是否成立的 SOP 程序。但在環境信託相關稅制修法的工作上,則因賦稅署擔心稅

基流失及人團法亦在修法的階段,所以修法進度暫時停止於立法院財稅委員會。

海洋及海岸線守護計畫持續進行海岸開發監督--海岸 99 網、台灣珊瑚礁體檢以及國聖埔海洋廢

棄物監測計畫等。在海岸 99 網部份,共處理 6 起通報案件,發出 12 封公文;珊瑚礁體檢行動,共有

143 人次潛水志工,記錄 11 的地點海洋狀況。海洋廢棄物監測計畫,22 場淨灘(地點包括新北市國

聖埔沙灘、台中西勢海堤、台南四鯤鯓等),總計 850 人次,總重 3076.6 公斤;並培訓種子志工 10

名。在關注海洋及海岸開發、海洋廢棄物等議題,包含離岸風機開發、塑膠提袋擴大收費、塑膠柔珠

禁用等,並與許多團體發起聯合聲明。

此外,也於 9 月與立法委員陳曼麗、波蘭留學生古正浩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正視塑膠濫用

問題,擴大塑膠袋管制範圍及提高塑膠袋費用。此外,也展開海洋環境教育講師到你家的活動方案,

提供學校申請海洋講座,並安排本會培訓的永續海洋環教講師進行演講推廣,共計辦理 46 場講座,

累積講座人次達 2,490 人。

行動教育組透過各式棲地守護行動及講座來執行廣義的環境教育。其中與企業合作志工行動主要

工作任務。2016 年合計完成 18 場企業志工合作,與 11 個企業在全台 13 個地點活動。總參與人數為

1,018 人,總收入為 2,626,950 元,募得零錢捐 16,076 元,發票捐 636 張。

在棲地守護行動部份,台東成功工作站除持續租用學田外,今年並與成功商水及三仙國小合作課

程,擴大部落地圖的效益;新竹鹿寮坑計畫則於本年度新增果園並於九月份推出動物安心成家方案,

尋求支持者共同認股贊助,於年底已完成 150 股認股行動。

環境教育及公民參與

2016 年國際地球日主題為「Trees for the Earth」,強調樹木對氣候調節、生物多樣性等生態永續

的重要。台灣地球日則回應「拯救地球,加『樹』行動—One Earth, All Life!」,並攜手多個環保團體發

起連署,獲得 3 千多位民眾的連署支持,要求政府將「植樹節」改為「護樹節」並落實樹木保護。此

倡議行動,已獲得林務局友善回應,將 2017 年度將植樹節主題訂為「植樹護林,守護台灣」。

為期兩天的台北地球日綠色藝術市集,約有 10,000 人次參與,地球日網站累積瀏覽量達 757,504

人次,粉絲專頁 34,593 人按讚,台灣地球日電子報訂戶 15,742 位,並募集 1,556 個愛地球承諾宣言。

地球保衛戰活動「杯杯再見,森林重現」,號召民眾省下 5,712 個紙杯,守護大樹。

藉由辦理工作假期與企業夥伴、NGO 組織以及在地團隊三方共同合作,一起維護在地珍貴的自

然環境或文史景觀。2016 年度,本會與 Timberland、香港商雷夫羅倫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Ralph Lauren)、

瑞助營造、富邦金控、富邦文教基金會、台灣愛丁頓寰盛洋酒股份有限公司、道富銀行、安聯投信、

東碩資訊股份有限公司、伊頓飛瑞慕品公司等公司合作,共舉辦了 18 場企業志工生態工作假期,服

務地點包含石門阿里磅生態農場、台東比西里岸部落、台南四鯤鯓沙灘、台中西勢海堤沙灘、坪林台

灣藍鵲茶茶園、萬里國聖埔沙灘、淡水幸福農莊、嘉義南布袋濕地及新岑社區、南澳阿聰自然田、陽

明山山仔后美軍眷舍、新竹自然谷環境信託基地、及新竹芎林鄉鹿寮坑社區,參與人數共計 811 人。

同時,受到各界邀請前往分享環境課題,包含廣播及電視採訪等,年度達 130 場以上。

營運目標工作綜合本會行政,人事,財務,會務,志工,募款,以及公共關係維繫...等各項工作。

為了凝聚共事的理念與建立有效溝通的方式,以將工作效益提高。2016 年 10 月本會秘書處舉辦

一場為期 2 天的共識營,促進同事討論自己在意的問題,並提出解決或行動方案。目前有 10 個小組,

分別為:「改變大會進行方式」、「建立工作職責表」、「開放討論」、「公關工作坊」、「參與理事會的組

織發展委員會」、「flickr 上傳照片原則及下美照 tag」、「TEIA 身心靈療癒」、「電子報是否天天發」、「實

習規則或新人講習重新規劃」、「官網重整」。其中已有 4 個小組已開始運作中。

此外,延續共識營中同事普遍提到的工作與生活調合的課題,本會繼 2001 年即採取比照公務人

員週休二日的制度,進一步配合勞基法一例一休修法,以依法,合理為原則,進行修訂差缺勤制度,

建立加班制度,並召開勞資協議,明文相關規範。這過程將促使同仁要花力氣去認識法規,並開始配

合調整工作計畫,所以,短期至少 4 個月內,會影響到整個工作的安排。但,相信長期會對整個會務

運作有幫助。

財務收支決算為總收入 3761 萬元,支出 3888 萬元,餘拙為赤字 127 萬元,比前一年 2015 年餘

拙赤字 150 萬元有微幅縮減。主要原因為原本固定年度認捐 100 萬元的企業,因為成立企業基金會改

支持新銳藝術家而停止捐款,以及 1 位年度捐款總和約 80 萬元的捐款者投入創業而暫停捐款。雖透

過各項開源節流的努力,仍未能有效平衡整體收支。未來將繼續朝向定期小額募款,尤其是發展街頭

募款而努力。

整體人事持續依各部門晉用人員動態彙整,依法申報勞健保及勞退,以維持同仁之權益。2017

年本會工作人員約維持在 46 位。此外,超過 1,700 人次的志工參與,總服務時數達 9,485 小時,共同

參與本會各項工作。

在此,感謝各界伙伴出錢出力,與本會共同守護台灣的森林海洋和濕地!

貳、 背景

編撰本年度計畫的目的,對內做為整體工作的引導和管理,對外做為溝通、交流,以及尋求所有

支持本會的會員、捐款者、志工及過程中共同合作的產官學研等各組織機構及友會伙伴們的協助。

尤其是民間環保團體,在守護環境的過程中,站在社會公益的角度,常常自我期許並扮演監督政

府和企業的角色,扮演環境守門人的角色。但是,「誰來監督守門人呢?」

因此,我們希望透過這份年度計畫,除了呈現我們的工作重點、自我期許、自我監督外,更希望

透過資訊揭露的過程,借重您,也就是任何人,共同來監督我們、督促我們、協助我們,一起守護台

灣的森林、海洋和濕地。

參、 目標

配合本會願景:一、發揮環境資訊的力量,為環境代言,促進人們瞭解與關心環境;二、重現土

地的價值,推動環境信託成為棲地保育的途徑;三、建立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成為各界參與環境保

護行動的伙伴。訂定本計畫目標如下:

一、 推動環境資訊公開

二、 推動與實踐環境信託

三、 棲地規劃與管理

四、 加強公民參與及交流

肆、 工作成果 (等公益勸募資料確認完畢後,彙編成果資料)

一、 推動環境資訊公開 資訊是行動的觸媒

(一)、 建置與維護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的交流與普及,是啟動環境保護意識與行動的基礎。本計畫以建置「環境資

訊中心」為中文最大環境議題入口網站為期許,每日更新,提供豐富的環境現況報導、環

境爭議事件、環境科學研究、環境科普文章、環境公民行動與環境副刊。除專職人員提供

獨立報導,並邀請來自跨領域、跨公/私部門、跨國界的專家、學者、專業記者、部落客、

志工與公民記者以此作為環境資訊平台,作為啟動環境行動與政府決策判斷的基礎。

2016 年成果:

1. 新增新聞記者員額,增加環保署以外的監督焦點(立法院、營建署等...),同時提高報

導及專題產量,及可追蹤議題量。

2. 重大新聞事件,環境面向報導、評論不缺席:如 2016 總統大選與立委選舉、206 南台

強震、巴拿馬文件環境面向、520 新政府上任立院表現、英國脫歐的環境影響、美國

總統大選。

3. 國際環境資訊部分有兩特色:強化中國環境資訊,專欄定期向中國 NGO 邀稿;外電編

譯則特選生活化題材,每月 1-2 篇。

4. 首次嘗試轉化數據跟環境報導資訊,製作資料新聞,至第三季為止,完成以環保署數

據為主的塑膠袋主題報導;另也完成新聞懶人包四份,其中也運用互動地圖方式呈現

海上油污事件。

5. 首度與外單位合作海廢議題動畫,推出不到兩週,瀏覽量高達 25 萬人次,臉書觸及人

數達 75 萬人次。

圖:環境資訊中心網站

(二)、 自然影像數位化及推廣

在現今自然生態急速失衡的狀況下,本會為了喚起大眾對自然原有的好奇與關心,以

自然生態影音為環境教育推廣的重要媒材,透過自然影像紀錄及訴說環境故事,讓我們得

以了解自然的珍貴,進而行動去保護環境。為此協會收納台灣各地的生態影片,並保存於

「自然之窗-台灣自然影音頻道」網路平台 http://green.ngo.org.tw,平時也舉辦講座及放映

會推廣自然影像資訊,也積極辦理課程與自然影像短片創作比賽,期望透過影像的欣賞及

短片拍攝的親身經歷,讓民眾能理解環境保護的迫要性。

圖:小小動畫師運用海廢製作動畫現場

2016 年成果:

1. 典藏優質生態影片 40 片以上。

2. 完成全台首創帶小孩結合淨灘取得素材,自導自拍創作動畫的「小小動畫師」兩梯次。

3. 完成「生態編劇家」兩梯次。

4. 與遠傳、林務局合作,完成「自然而然在一起」徵得生態紀錄片 41 部、動畫 24 部,

共 65 件作品。

5. 於 8/20 舉辦「自然而然在一起」徵件比賽頒獎典禮。

6. 8/21~28 完成 2016 環境親子影展,網站瀏覽量 9239,臉書觸及人數 53439,連結點擊

5,151,活動參與人數 825 人,綠黨甘宸宜、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資訊平臺來信邀約合

作。

7. 第四季舉辦北中南 3 場小小攝影師活動。

8. 12/3 與遠傳電信和台北愛樂合作,於大安森林公園舉辦生態音樂會。

(三)、 推廣台灣濕地資料庫計劃

本計畫目的在於推廣濕地保育與復育資訊,除了彰顯各界保育成果,也希望提昇國人

對於濕地保育復育之意識。台灣濕地網收錄台灣各處保護區內外的濕地環境生態與人文資

訊,以人與濕地環境共榮共存的脈絡,並記錄濕地保育工作者的工作點滴,也轉載國外濕

地新聞與濕地案例,反思台灣濕地保育努力的目標及願景。

2016 成果:

1. 撰寫濕地故事專題國內篇 14 篇、國際篇 2 篇。

2. 辦理濕地踏查活動,前往宜蘭 52 甲溼地。

3. 與親子環境影展合作,辦理溼地放映暨映後座談 3 場。

4. 新增濕地面面觀專欄 21 篇,傳遞濕地專文。

5. 收集多元資料,包含新增濕地檔案 5 則,濕地影音 7 部,以及相關濕地資料庫 34 筆。

圖:7/30 宜蘭濕地踏查

(四)、 推動生物多樣性資訊推廣

藉由持續經營【生物多樣性】及【生物簡介】專欄,讓更多民眾認識生態的美好及重

要;且每周翻譯國際生物多樣性相關動態,包含科普研究成果、保育機構調查研究成果、

世界各地瀕危物種保育狀況、各國政府創新保育措施等。同時也與「教育廣播電台」、Yahoo!

奇摩、Hinet 合作加強生物多樣性知識的推廣。另外,更透過舉辦環境新聞志工培訓營及講

座讓更多人認識台灣土地及環境保育。

2016 年成果:

1. 專書 《上課了!生物多樣性:綠色經濟幸福學》榮獲第四十屆金鼎獎。

2. 完成生物多樣性講座共 11 場:【系列講座】跟著海洋深~呼吸五場;與自然谷合作公

益信託講座三場;【傾聽環境】系列講座三場。

3. 撰寫專欄【生物多樣性】-生態奧妙、保育停看聽、永續海鱻食堂、鯨采一生、豆豆不

簡單、大地浮生錄、阿拉斯加追候鳥共 23 篇;【生物簡介】22 篇。

圖:生物多樣性專書獲得第 40 屆金鼎獎

(五)、 定期發行白海豚電子報

彙整彙整白海豚認股進度,也將精選相關新聞及環境信託專欄,讓認股人在知悉行動

的最新動態之外,還能進一步對環境信託有更完整、全面的瞭解,擴大社會影響力,有助

於未來推動其他環境信託案例。

2016 年共發送 4 期電子報。

圖:水下噪音嚴重衝擊生態千架風機恐成白海豚詛咒

(六)、 水資源日入口網營運計畫

地球萬物可用的水源僅占全球總水量 0.01%,隨著水源污染日益嚴重、水資源爭奪日

漸加劇,為使大眾關注水資源議題並採取行動,聯合國明定 3 月 22 日為世界水資源日,並

每年針對環境趨勢設定不同主題。

本會從 2001 年開始與國際河網(International Rivers Network)合作,引介水源保護之國際

訊息,不僅關注台灣的河川及攔沙壩、水庫,截流、引流、工業污染…等的議題,也關注

鄰近台灣的長江三峽大壩、湄公河流域…等國際議題。2011 年正式設立水資源日獨立主題

網站 http://watergo.teia.tw/。

2016 年成果:

1. 轉譯聯合國世界水資源日行動倡議內容,2016 年主題「水與就業」。

2. 蒐整水資源相關議題與報導,產出 14 篇專欄。

3. 製作水資源資訊圖表。

圖:水資源網站

(七)、 保護農地行動

農地污染及破壞日益嚴重,影響台灣糧食自產能力與食物安全。我們希望提供民眾了

解農地污染和破壞狀況,並透過環境信託及棲地守護的經驗,參與守護重要農地的工作。

主要行動策略包括:

1. 申請並運用政府公開資訊,發布縣市評比。

2. 選定指標性個案,迫使面對法律規範。

3. 支持有助保護農地之政策及行動。

2016 年度成果:

1. 申請並利用政府公開資訊,發布四份農安評比,藉由公眾壓力,迫使政府積極改善問

題。

(1). 縣市農地污染整治成果。

(2). 疑似未處理污染農地(與智庫驅動資料顧問公司合作)。

(3). 縣市農安資訊公開程度。

(4). 縣市農地工廠輔導進度。

2. 製作「農地重金屬污染地圖」、「合法中農地工廠地圖」,方便民眾查找,提升社會關注。

3. 建置守護農地網站(farmland.e-info.org.tw),揭露農地受污染及破壞的資訊。

圖:合法農地工廠地圖

二、 推動與實踐環境信託 土地是永續的根本

主要任務為推廣環境信託以做為棲地守護的途徑,除進行環境信託的研究及推廣之外,也實際

以信託或租地等方式管理維護土地,同時號召志工以工作假期或棲地守護志工等方式協助棲地

管理,於 2014 年 10 月正式受託經營管理台灣第一起環境信託地-新竹自然谷環境教育基地。除

里山的守護外,2012 年有感於台灣海岸線面臨極大且快速的發展壓力,故借鏡英國海神計畫的

成功經驗,提出台灣海洋及海岸線守護行動,全面展開里海的守護計畫。

(一)、 環境信託推廣計畫

協會本會自成立以來即推動以環境信託做為守護棲地的途徑,由「環境信託相關研究」、

「環境信託推廣」、「國際交流」及「環境信託實踐」等面向出發,期望藉由計畫執行,逐

步落實環境信託三點理念:「開放參與」、「恆久保存」、「公益性明確」。

2016 成果:

1. 信託專欄刊登 9 篇,主要以分享英國國民信託的策略及操作方式為主。

2. 在國際交流方面,9/30-10/2 邀請日本明日香景觀保存志工協會成員來台參與陽明山美

軍眷舍工作假期並舉辦講座分享經驗。

3. 持續辦理環境信託推廣系列講座-新竹、台中、台南、高雄、彰化、花蓮、台東等地,

共約 17 場次。

4. 持續進行淺山信託可行性及潛在入手目標評估。

5. 環境信託研究方面,透過立院遊說及拜訪專家學者等,並由與立法委員召開修法案政

府部門溝通協調會。目前修法案雖完成提案並進入一讀,因賦稅署表示為避免稅基流

失,且對民間團體之監督機制無法信任,故無法修改稅賦相關法條。

圖:陽明山美軍眷舍工作假期

(二)、 環境保護公益信託自然谷環境教育基地經營管理

新竹自然谷環境教育基地為台灣第一起環境信託地,本會於 2014 年 10 月正式受託管

理此地,將落實環境信託的宗旨,保護此區低海拔森林生態,確保維持其生物多樣性,並

做為大眾進行環境教育的體驗場域。

2016 成果:

1. 每季持續與委託人及諮詢委員進行經營討論。

2. 接受不同電台及電視的訪談,包含新竹廣播電台、客家電視台、台北廣播電台、警廣

廣播電台、飛碟廣播電台等。

3. 露出報導於吳尊賢基金會的愛心世界雜誌以及 LOHAS 田園雜誌。

4. 和文化局合作舉辦環境信託推廣講座共 6 場,共 200 人參與。

5. 每月定期兩次免費導覽,共舉辦 20 場,共 1,947 人參與。

6. 共接洽 10 場團體參訪,參訪人數共計 188 人。

7. 完成自然谷生態介紹文章 20 篇。

8. 完成 9 梯生態工作假期,共 161 人次。

9. 持續維護信託之土地約 1.3 公頃並進行生態調查。

圖:免費導覽讓小小孩有機會接觸到自然。

(三)、 建置台東成功鎮環境教育園區

本會於台東成功鎮北邊的比西里岸部落設有工作站,與部落居民合作,長期租用及認

養農地與果園做為學田(學習的農地),進行農地生態及阿美族生態智慧的復育工作,亦做

為環境教育場域。我們記錄學田的生態變化、擴大與部落的合作進行部落地圖口訪計畫、

協助部落發展環境友善旅遊規劃等。

2016 年成果:

1. 經營管理農地:

(1). 進修月桃纖維處理課程。

2. 進行農地基礎生態調查。

(1). 年度土壤檢測完成,土表腐植質量持續增多。

(2). 整理學田種子。

3. 海洋議題:

(1). 珊瑚體檢 2 次(三仙台北側、基翬)。

(2). 淨灘活動 3 次(白守蓮公墓海灘)。

(3). 參與基翬保護區說明會 2 次。

4. 工作假期:辦理春季 1 場,夏季辦理 2 場(香港無極限遊學團)。

5. 環教活動:完成 12 篇與部落地圖計畫主題相關之文章。

6. 與他者合作棲地維護工作:

(1). 與三仙國小建立合作關係,合作高年級本位課程,建立教案。

(2). 參與新港教會志工營隊、引介相關專業者給予教會支援。

(3). 曾嘗試與「台東製造」工作室合作撰寫友善環境旅行指南,但對方認為自身在環境

議題專業度上不足,無法勝任,後轉而建立「海線好生活研究所」FB社團,針對

海岸線公共議題介紹,並從中連結出生活在海岸線的FB始用者。另外指導比西里

岸部落法樂海餐廳製作廚餘堆肥。

7. 部落地圖專案:

(1). 傳統領域實地勘查:共累積 10 場訪談,針對部落田區、三仙台海區位置定位不清

者進行確認;與部落居民勘查傳統領域山區 1 次;與部落居民勘查部落水圳 1 次。

(2). 2016 年底完成建置比西里岸傳統領域 google earth 底圖與資料整理。

(3). 部落地圖延伸行動:

A. 部落地圖展示:於比西里岸部落內辦理部落地圖展 1 場;於國立成功商業

水產職業學校內之「2016 夏日美展」展出部落地圖、完成 1 支展覽用短片-

比西里岸岩棺踏察與 1 幅空拍影像海報,並完成對校內 8 個班的部落地圖

專題解說;於比西里岸豐年祭場邊展示部落地圖。與三仙社區發展協會合

作,於成功鎮原住民文物館展示部落地圖。

B. 桌遊教案開發:2016 年底與成功商水師生合作完成部落地圖桌遊教案試玩

版 1 份。

C. 教案發展:以部落地圖為主題,與三仙國小完成本位課程協同教學共 8 堂

課。

(四)、 新竹鹿寮坑土地守護計畫

2014 年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接手環境保護公益信託自然谷環境教育基地,進行棲地保護、

環境教育的工作,但自然谷面積只有 1.3 公頃,生物並不會只在人類劃定的保護區域內活

動,一旦進入到私人地域,若居民不具備友善環境的想法或概念,所設立保護生物的區域

其效果就折損,這也是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持續推動里山倡議的原因。而鹿寮坑就是一個具

備淺山丘陵、溪流、農田、客家聚落的里山環境,在這樣天然林與人類聚落交會之地,其

生態樣態極為豐富。希望藉由此計畫,配合環境保護公益信託自然谷環境教育基地,擴大

保護生物棲息地,提高生物多樣性,並建立友善環境的社區。

2016 年成果:

1. 以熟悉一年四季不同的日常農務,除草、下肥、噴灑液肥、修枝、疏果…等。

2. 承接第 2 塊橘子園,約 2 公頃,總計橘子園 3.5 公頃,菜園 1 分,但人力不足,實際管

理為 2.4 公頃的橘子園,第 1 年預計收成海柑約 7,000 斤。

3. 持續紀錄動植物,鳥類至今紀錄 72 種,新紀錄了一級保育類的遊隼,及二級保育類、

IUCN 紅色名錄列為近危的紫綬帶。

(1). 辦理 5 場生態工作假期。

(2). 持續與社區合作製作植物堆肥,堆肥約收成 20 堆,20,000 公斤。

(3). 臉書粉絲頁經營,累積粉絲數約 500 人。

圖:鹿寮坑海梨柑

(五)、 保護區經營管理計畫

為具體回應《生物多樣性公約》保護區工作方案 (PoWPA) 執行策略 3.2 「建設保護

區的規劃、建立和管理方面的能力」,本計畫以建立保護區經營管理人員優化能力建構機制

為目標,召開保護區相關人員能力建構之相關工作,提出可落實於經營管理實務工作的具

體策略與工作項目。

2016 年成果:

1. 工作坊:今年舉辦之兩場工作坊皆成功舉辦,計有 55 位保護區經營管理人次參與,共

計 525 人時的訓練時數。

2. IUCN:計畫主持人於今年 9/1-10 赴夏威夷參加 IUCN 大會,並於 11/11 於林務局 IUCN

研習會中整理發表。

三、 棲地規劃與管理 行動是改變的開始

(一)、 海洋及海岸線守護計畫

台灣本島海岸線全長約 1200 公里,但受全球氣候變遷及人為開發影響,台灣的海岸線

面臨許多問題:如海岸線退縮及有半數以上海岸水泥化等。不論對於國土保安、海洋生態、

沿海社區人文景觀的衝擊都十分嚴重。在氣候變遷的因素下,結合政府與民間,共同建立

調適共識,並努力減緩其影響,是本計畫努力的主要目標,本會亦加入相關海岸保護聯盟

組織,共同關切包含濁水溪口海岸溼地保育、東海岸永續觀光發展以及澎湖離島發展議題。

2016 年成果:

1. 在海洋及海岸開發監督部份:透過海岸 99 網的民眾自主通報系統來監督海岸狀況,有

6 例進入處理程序,共發文 12 封,獲得回文 15 封。

2. 專欄則刊登 8 篇文章。

3. 與彰化環境保護聯盟、媽祖魚保育聯盟等西海岸環保團體關注離岸風機議題,期間發

出聯合聲明 2 篇。

4. 參與海岸管理法的相關會議中,持續倡議將濁水溪口溼地劃設為海岸保護區。

5. 海洋環境教育推廣:目前透過種子講師對外辦理的講座共 46 場次,累計人次 2,490 人,

講題以過漁及海洋廢棄物議題為主。

圖:海洋教育種子講師為小朋友介紹海洋漁業

(二)、 台灣海岸廢棄物監測行動

海洋漂流廢棄物問題日益嚴重,本會於 2010 年與國內環境團體共同組成台灣清淨海洋

行動聯盟,積極推廣淨灘行動和海洋廢棄物議題。依據台灣現況發展監測表格,紀錄淨灘

成果,並分類廢棄物。同時每年將監測成果上傳至國際網絡平台,透過廢棄物資料的分析,

提供教育知識,及政府制定政策之參考,期望能更積極地從源頭減少海洋廢棄物的產生。

2016 年成果如下:

1. 持續每月至少辦理 1 次淨灘與海洋廢棄物監測,2016 共累積辦理 22 場淨灘或監測行

動。

2. 臉書社群粉絲頁經營,至 2016 年 12 月 31 日粉絲數 2767 人,2016 年成長 841 人,至

2016 年 12 月底共計 PO 文 169 篇,總觸及 226,933 名用戶。

3. 國際交流方面,1 月底至沖繩進行台日海廢交流,並上台簡報 2015 年成果,10 月底則

受邀前往日本參與海廢研討會,於會中分享臺灣 NGO 目前的減塑或源頭減量行動。

4. 在九月國際淨灘日前夕則辦理記者會,呼籲政府儘快推行限塑政策,同時除結合看守

台灣、綠色和平等共同推動禁用塑膠微粒法案,並參與 11 月公聽會且於公聽會後發布

聯合聲明。

圖:金山國聖埔淨灘活動

(三)、 台灣珊瑚礁體檢行動

2009 年本會開始加入國際珊瑚礁體檢志工行動,舉辦台灣的珊瑚礁體檢,招募一般潛

水客作為調查志工,並利用網站、座談分享等各式活動,讓珊瑚礁體檢不再只是學術活動,

而是如國際間實行已久的志工模式,是能讓全民參與的行動,同時累積海下調查監測資料,

以進行台灣海域狀況參考。

2016 年度成果:

1. 完成 11 個地點,並於 11 月新增墾丁合界調查點,此為與在地業者合作,由潛店自行

統籌規劃招募自己的學員或客人進行珊瑚礁體檢調查。

2. 根據體檢所得數據發布 4 篇新聞稿,提供大眾海下環境警訊。

3. 邀請香港講師來台授予 Eco-diver(生態潛水員)及生態潛水員教練課程,共新增 4 名

Eco-diver 及 6 名 Eco-diver Trainer。

4. 完成 2016 台灣珊瑚礁體檢報告並公開上網。

(四)、 守護杉原灣運動

台東杉原灣是東海岸少見的沙岸,也是珊瑚礁生長的地方。因為鄰近台東市及都蘭,

為了海岸觀光開發,於十年前由台東縣政府將海岸 BOT 給美麗灣度假村,而之後因此開發

案未經合法環評程序即動工並建造完成,造成在地阿美族人傳統領域受到威脅,且破壞當

地海洋生態及地景。本會於 2009 年開始於本地進行珊瑚礁體檢志工行動以及生態工作假期,

協助民眾更加了解此地的環境議題,並且可共同守護東海岸生態與文化。 2016 年持續發

送守護杉原灣 news-電子報給連署支持群眾。

圖:台東當地三部落居民與民間團體 6 日聚集行政院門口

(五)、 推動生態工作假期行動

本會自 2004 年,將生態工作假期概念引進台灣至今已 10 餘年,透過生態工作假期以

及講座推廣,目前全台皆可看到生態工作假期此種生態體驗與志工服務結合的旅遊方式,

已有超過 1000 人次志工參與。而本會所辦理之生態工作假期的宗旨「回饋在地」,其中包

括傳達負責任與友善環境旅遊的概念,不論是食用在地食材、使用對環境友善的清潔用品、

拒絕使用一次性物品,避免製造不必要的垃圾垃圾、親手為在地服務,守護地方生態,並

透過深入探訪了解在地人文及生態,增加志工與在地的連結,使參與生態工作假期之志工

在食、衣、住、行上達到最初「回饋在地」的理念。

2016 年度成果:

1. 辦理鹿寮坑農村生態工作假期 5 場,共招募 40 位志工。

2. 辦理陽明山美軍眷舍國際工作假期,共招募 8 位志工。

3. 截至 11/11 共完成 14 場志工服務,含 TBL 六場工作假期、一場志工頒獎典禮暨志工服

務,兩場企業聯合淨灘,三場企業包梯淨灘,一場企業包梯工作假期,兩場香港台東

遊學團。

4. 網站結束經營,改以專頁以及經營臉書粉絲頁,截至 10/31 日為止,網站瀏覽量為 15,209

人次 2.臉書粉絲頁按讚人數,截至 10/31 日為止有 4,171 人。

圖:NGO 聯手辦國際志工假期 邀日人訪陽明山美軍眷舍

四、 擴大公民參與及交流

(一)、 推動地球日行動計劃

地球日計畫為全球最大型的集體環保行動,自 2002 年本會作為國際地球日之台灣窗口

與交流平台,致力於串聯並建構在地的台灣地球日網絡,擴大企業、NGO 與社會大眾的響

應,引發具體落實的本土愛地球行動。目前台灣每年大約有超過 50 個友會、社區、機構及

企業的參與,響應全球性地球日行動,持續在台灣進行網路與實體推展與串連,延伸及落

實人們對地球的服務行為,展現台灣各界承諾解決氣候變遷的人們之具體環保作為與改

變。

2016 年度成果:

本計畫自 2016 年 1 月至 6 月期間,分別從網路推廣與實體活動策劃系列活動。

1. 網路推廣方面,於地球日網站新增 20 篇專欄文章,發行 15 期電子報;舉辦愛地球承

諾宣言連署活動,獲得 1,556 個連署回饋。

2. 在實體活動方面,共舉辦 9 場棲地守護行動,包括 4 場生態工作假期、5 場國聖埔淨

灘行動,共計 538 人次參加;3 月 26 日舉辦地球日啟動記者會,宣告今年地球日主題,

邀請各界共襄盛舉;4 月 16、17 兩日舉辦台北地球日綠色藝術市集,邀請友善環境團

隊設攤,共同推廣地球日精神,約有 10,000 人次參與;深入全台各地的地球日推廣講

座,計有 52 場,超過 9,357 人參與聆聽。

3. 以上系列活動預估總計參與活動人數超過 32 萬人次,有助於提升民眾對環境議題的認

知,倡導愛地球的理念與行動,達到推廣環境保護的目的。

圖:台北地球日綠色藝術市集音樂表演

(二)、 免費飲用水地圖建置及推廣行動

一個 600ml 的瓶裝水,需要耗費 600ml 的 6~7 倍水量製造它的塑膠瓶!在缺水的時代

來臨時,別再讓塑膠瓶跟我們搶水資源了!自備環保杯是個絕佳的選擇,但是喝完自備的

水後怎麼辦?從現在開始,我們要讓帶環保杯的朋友,可以快速找到補水地點,藉以支持

攜帶環保杯的廣大朋友。

活動網址:http://watergo.teia.tw/

2016 年成果:

1. 在社群與眾人的努力下,基隆、台北、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雲林、嘉義、

台南、高雄、屏東、宜蘭、花蓮、台東、連江縣等各縣市政府提供部份飲水點資料,

以及政治大學、台灣大學、清華大學、台灣師範大學、台北教育大學、中興大學、弘

光科技大學、高雄海洋科技大學、高雄醫學大學、中山大學等十所大專院校師生的參

與,還有約 60 個店家的加入,目前已經標注超過 1.500 個飲水點。

2. 海巡署主動來電表示有興趣加入供水點的行列,願意提供民眾全台灣 100 多個安檢所

作為民眾的補水站,成為第一個主動加入本計畫的政府單位。

圖:建置飲水地圖,方便民眾取得飲用水,避免購買瓶裝水

(三)、 台灣與中國環保團體、媒體、組織之交流

自 2006 年起推動兩岸環保交流,分享台灣發展環境保護歷程與成果,提供實務建議;

發揮本會功能,促成兩岸環保團體與民間之互惠,期能奠定兩岸環保合作基礎,建立常態

性、規範性的對話視窗。

本計畫的目的:

1. 邀請中國大陸關注環境議題的 NGO 人士、學研專業者來台,汲取台灣環保推進歷程與

成果,以及民間環保團體發揮的角色及空間。

2. 環境保護不分地域,建立常態行兩岸交流;促進經驗分享,從不同視野探究問題,能

激發想像,助於雙方面對、解決各自的困境。

2016 年度成果:

1. 「移居廣州生態環境保護中心參訪」共 4 人參與。

2. 「兩岸新聞交流-來台採訪濕地保育」共 8 人參與。

3. 「台灣社區產業學習之旅」共 9 人參與。

4. 「台灣社區產業學習之旅第二梯次」共 10 人參與。

5. 邀請相關環保團體、公部門、個人等來台參訪超過 60 人。

6. 每周 5 天經營微信公眾號及頭條號,其中頭條號更創下單篇文章觸及 1.9 萬人紀錄。

7. 專欄〈環保撬動中國〉及〈兩岸環境交流──從水之源看水資源〉系列專文更獲 2016

年兩岸新聞報導獎公民新聞組類別優勝及佳作。

圖:兩岸濕地保育之媒體觀察分享會

(二)、 參與國際國民信託聯盟

本會於 2009 年正式加入國際國民信託組織,每兩年參與國際國民信託大會分享台灣保

育的經驗,並邀請國外保育組織參與台灣的工作,進行經驗與資源的分享。目前並協助國

際國民信託組織管理繁體中文之官方網站及社群粉絲頁。

持續參與 INTO 執委會討論並經營管理 INTO 中文版臉書粉絲及網站。

(三)、 環境教育講座暨推廣計畫

本會基於對全球各項對環境議題之關懷,認為唯有達到資訊的公開、普及,大多數的

人關懷環境與參與,台灣的環境才有未來!本計劃針對社會大眾、學校教師、各級學校學

生及公部門,舉辦環境教育講座及環境議題及生態影像相關影片分享,藉由專業講師之分

享及帶領,增進群眾環境意識,懷著永續發展概念,實踐環境保護、自然保育、促進人與

自然和諧。講題包含:愛地球、氣候變遷、乾淨能源、食品安全、海洋保育、生態工作假

期、企業社會責任共七大類。

2016 年共執行約 130 場講座,影響 20,000 人。

(四)、 推動企業志工暨社會責任計劃

喚起對於環境議題有共同意識的企業社團夥伴,進而支持並參與行動,是促成良善改

變關鍵的一環。透過合作辦理志工行動或工作假期、辦理環境講座、擔任企業顧問等形式,

支持企業以減少能源消耗、降低環境汙染、營運成本等方式,共同攜手實踐企業社會責任;

建立協會與企業合作志工行動之機制與推廣計畫,結合環境教育,帶領企業員工、客戶全

台各地進行山林、海洋、溼地復育行動,貼近大自然,支持當地社區的環境保護工作,傳

遞在地的環保知識及環境議題,為環境付出,向大自然學習。

2016 年度成果:

截至 2016 年 12 月底止共完成 18 場企業志工服務,含 Timberland 一場志工服務暨頒獎

典禮及八場工作假期,兩場環境節日企業聯合淨灘行動,三場企業包梯淨灘,兩場企業包

梯工作假期,兩場台東比西里岸香港遊學團,共與 10 家企業單位合作,參與人次為 822 人。

五、 營運管理工作

(一)、 公益勸募推動計畫

為籌措穩定財務來源,本會發起「2016 守護臺灣森林海洋和濕地」勸募活動,希望藉

由勸募活動的過程提升全民的環境意識,也能將勸募所得作為守護臺灣森林海洋和濕地等

各項工作之經費,以持續推動更多有效的環境守護活動。

2016 成果為:勸募專案 2016 年 1 月 1 日至 2016 年 12 月 31 日,勸募專案合計募得 2,000

筆,共 1,852,716 元。另外加上利息收入 69 元,勸募專戶共計 1852,785 元。2.開啟公益勸募

方案:資訊公開、環境信託、海洋守護、農地守護、綠色消費、地球日捐千送T (於 CRM、

yahoo 公益勸募、igiving 等募款平台上線),提供民眾捐款選擇。

(二)、 2016 綠意交換

根據全球生態足跡網絡(Global Footprint Network)的統計分析,人類已經用盡地球這

一整年可以供給我們的生態資源「預算」。人類超額使用農地、漁藏、森林木材等自然資源,

並製造過量碳排放的情形,已大幅凌駕地球所能負荷。環資推出綠意交換,希望能推廣減

少節慶狂歡引發的過度消費行為,將節慶交換禮物的概念轉化為綠色理念的交換,民眾只

要到網路活動專頁完成捐款,即可依捐款金額挑選一份友善環境的綠色好禮,並可指定將

禮物送給特定對象。透過捐款,不但能夠傳遞心意,也能支持協會各項守護山林、海洋、

濕地以及人文地景的行動,更鼓勵了眾多友善環境的綠色商家與小農。2016 年於地球日及

歲末期間舉辦兩場綠意交換活動,總計 50 間廠商參與,新增廠商 44 家,募得 1,108 件綠禮。

募得 315 筆捐款,共計 397,186 元整。

(三)、 2016 募集發票與零錢捐守護山林海洋與濕地

規劃透過發票募集工作,和企業、機關、學校、店家、個人…等,建立更直接的關係,

逐步建立環境友善網絡。更重要的是透過發票募集的過程,導引更多的人關心環境,並共

同投入環境保護的工作。讓人人都能用最簡單的方式,參與環境保護的工作。

2016 年,新開發佈點店家共有 187 間,其中包含棉花田 55 間門市、中油加油站 8 站,

撤點店家共有 127 間,至 2016/12/31 共計 752 間有效店家提供擺放發票與零錢捐箱。共募得

901,783 元,細項分類如下:

1. 438,888 張紙本發票(其中獎金額為 558,000 元) 。

2. 12,759 張電子發票(其中獎金額為 17,600 元) 。

3. 零錢捐共募得 326,183 元。

(四)、 會員管理

1. 訂定會員經營管理辦法及流程,通過理監事會議修正及會員大會同意後,公告於本會

網站。

2. 每年透過會員大會的舉辦,與會員分享協會去年度的工作成果,並瞭解今年度的工作

目標,明年度適逢理監事改選,結合家庭日辦理會員大會暨理監事改選,將於 2017 年

3 月 4 日(六)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舉辦,集結會員、志工、捐款者、合作夥伴於,彼此

經驗交流分享。

3. 逐年統計有效會員的人數,並逐年收取年費。

(五)、 志工經營

1. 透過 CRM 系統報名收納各類專長志工名單;按協會專案需求將 CRM 各類專長志工資

訊,提供專案負責人聯繫與分派工作,並登錄服勤時數。

2. 按協會專案活動需求,將需求資訊提供 CRM 系統,讓志工參與及報名。

3. 規劃家庭日活動,於 2017 年 3 月 4 日(六) 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之文化中心舉辦,

邀請志工參與,分享去年度協會工作成果,並感謝這年度協助協會完成事項。

4. 研擬 2017 年志工服務計畫及管理辦法。

5. 預計研擬協會開立志工培訓課程─基礎訓練課程、特殊(專業)訓練課程。

(六)、 財務管理及徵信

1. 會於每季財務報表資料,通過理監事會議確認後,函報主管機關備查。

2. 財務報表資料,逐季公告於協會官網,供民眾參閱。

3. 會將協會年度財報資料及工作成果,公告於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的網站。

4. 捐款徵信逐月更新並公告協會官網。

5. 委請建豪會計師事務所做財務簽證,以讓財務更透明及公信。

伍、 年度收支決算

2016 年 1 月 1 日~2016 年 12 月 31 日

項次 科目 2016 年

預算數

2016 年 1 月至

12 月決算數 說明

1 經費收入 40,573,613 37,609,152

1-1 會費 41,000 45,500

1-2 一般捐款 16,910,000 42,000

1-2-1 一般企業 9,000,000 3,500

1-2-2 一般民間團體 700,000 6,118,958

1-2-3 一般個人 6,710,000 1,665,314

1-2-4 一般專案 500,000 484,399

1-2-5 一般-義賣 0 1,515,283

1-2-6 一般-i-bon 0 2,382,978

1-2-7 一般-萊爾富 0 31,476

1-2-8 一般行動支付 0 5,400

1-3 定期定額捐款 7,210,000

6,692,936

1-4 專案捐款 0 553,347

1-4-1 指定公益信託 0 500,000

1-4-2 指定專款專用 0 53,347 105 年度留抵 440,015 元

1-5 公益勸募 2,000,000 1,852,716

1-6 專案收入 7,182,613 16,333,204

1-7 補助收入 6,260,000 5,354,155

1-8 其他收入 970,000 658,336

2 經費支出 40,573,613 38,879,287

2-1 薪資支出 1,826,000 1,782,864 行政專職薪資

2-2 辦公支出 1,806,268 925,913

2-3 專案(業務費)支出 12,321,405 25,397,937

2-4 雜費 212,000 35,676

2-5 捐助費 1,253,500 214,800

2-6 繳納其他團體會員 12,000 10,000

2-7 業務約聘薪資 19,404,767 7,706,619

2-8 保險費、退休金 3,737,674 2,805,478

2-9 準備基金 -

本期餘絀 0 (1,270,135)

理事長:高英勛 常務監事:蘇家宏 秘書長:陳瑞賓 主辦會計:劉秋芳

陸、 組織架構與團隊

本會有約 45 位專職的工作人員,全天候參與環境守護工作,也有來自於各專業領域的理監事會

及顧問群,以群策群力、合作分工的方式,共同守護台灣環境。

一、 組織架構

二、 第六屆理監事(任期:2016.3~2018.3)

職稱 姓名 單位/背景/專長

理事長 高英勛 台灣大學海洋所及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碩士,現職為星輿股份

有限公司技術副總經理

常務理事 陳建志

台灣大學昆蟲學博士,現職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地球環境暨生物資

源學系主任

盧道杰 現職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

理 事

董景生 台灣大學昆蟲所博士,現職林業試驗所植物園組副研究員兼組長

徐渙之 六足工作室負責人

張宏林 現職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

廖運志 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博士、現職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研究人員

王元才 現職全球測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測量技師、台北市陽明山古蹟聚落

生態護育聯盟執行長

邵廣昭 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

李河清 中央大學營建管理所教授

周鴻均 前台灣大哥大集團,現職觀天下有線電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常務監事 蘇家宏

恩典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台灣大學法律系暨台北大學企管碩士、

台灣台北地方法院調解委員、榮獲中華民國第十屆績優暨潛力金炬

監 事 陳哲雄

前陳權太會計師事務所第 1 部主任;前 太平洋商務中心股份有限公

司 管理部顧問;前 台北市會計協會監事; 現職 中華企業會計協

會理事

夏道緣 現職 Body 雜誌副總編;前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副秘書長

三、 顧問群

Oliver Maurice 國際國民信託聯盟會員關係發展與服務部主任

陳玄州 珊瑚礁體檢專案顧問/日本美伊豆夢潛水器材台灣總代理

黃于玻 觀察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

彭啟明 天氣風險管理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蘇惠珍 逢甲大學水利工程學系副教授

王真真 邁爾斯通公關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簡郁峰 卡通音樂會 音符下鄉籌委會執行長

公益傳播聯盟執行長

必倍得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總經理

張崑雄 國際海洋永續文化經濟及環境保護基金會執行長

張文賢 愛魚工作室負責人

陳維滄 川流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胡昭安 海洋公民基金會董事長、南山人壽股份有限公司區經理

徐承堉 湧升海洋股份有限公司 創辦人

恩典法律事務所 本會法律顧問

主持律師:蘇家宏律師

柒、 展望 2017

2017 年我們將持續投入於環境資訊公開與交流、環境信託與棲地保育、海洋及海岸線守護、環

境教育與公民參與等工作任務上,以促使人與自然之間可以真正走向和諧共存。

一、 關注的議題

1. 里山保育議題:農地消失與污染、道路開發…等

2. 海洋及海岸線議題:過漁、海岸線開發、珊瑚礁生態、海洋廢棄物…等

3. 全球氣候變遷議題:綠能與綠建築、海岸地帶調適、環境友善生活…等

4. 生物與文化多樣性議題:保護區、生態棲地完整性、傳統生態智慧重建與傳承…等

二、 年度工作計畫

(一)、 推動環境資訊公開

1. 建置與維護環境資訊中心

2. 自然影像數位化及推廣計畫

3. 台灣濕地資料庫網站建構暨專書出版計畫

4. 推動生物多樣性資訊推廣

5. 定期發行白海豚電子報

6. 水資源日入口網營運計畫

7. 環境資訊轉譯及推廣計畫

8. 化解野生動物保育和人類活動的衝突資訊傳遞計畫

(二)、 棲地規劃與管理

1. 守護台灣海洋及海岸行動

2. 台灣海岸廢棄物監測行動

3. 台灣珊瑚礁體檢行動

4. 生態工作假期行動

5. 保護農地行動

(三)、 推動與實踐環境信託

1. 環境信託推廣計畫

2. 環境保護公益信託自然谷環境教育基地經營管理

3. 台東成功環境守護計畫

4. 新竹鹿寮坑土地守護計畫

5. 保護區經營管理計畫

(四)、 擴大公民參與及交流

1. 推動地球日行動計劃

2. 免費飲用水地圖建置及推廣行動

3. 台灣與中國環保團體、媒體、組織之交流

4. 參與國際國民信託聯盟

5. 環境教育講座暨推廣計畫

6. 推動企業志工暨社會責任計畫

捌、 致謝

這一年來,感謝所有 NGO 團體的攜手並進,共同推展台灣的環境行動;也感謝有心於改革

及致力於環境保護的政府單位,與民間團體合作共善。還有來自於各方的協助,出錢出力,共同

促成 2016 年的環保成果。以下是我們最誠摯的感謝:

一、 個人捐款支持

2016 年度,本會個人捐款者超過 3,180 人,其中 1,003 人持續透過定期定額捐款,積極支

持我們環境行動。環境工作需要長期經營與投入,民眾的定期小額捐款,讓我們有穩定的收入,

可以專心進行更長遠的規劃。本會除以每月會訊電子報的方式,向捐款者報告及分享工作成果

外,也持續透過網路宣傳、市集擺攤等方式,接觸民眾,邀請您加入每月定期捐款,與我們一

起推動更多正面改變。

更多訊息請見:http://teia.tw/donate

二、 機構合作與贊助

小事生活有限公司、出凡企業社、禾本科股份有限公司、生態綠股份有限公司、泉菖有限

公司、多益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匯豐(商業)銀行、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關渡

自然公園 (以上按筆劃順序排列)

三、 物資捐助

10/10HOPE、Avalon Organics 阿瓦隆、ALTLED、Burt's Bees 小蜜蜂爺爺、Clé de Peau BEAUTÉ

肌膚之鑰、Elever 益母田、FOLDnFOLD、GRANGE 璞草園、iGoods 愛物資平台、My Glück、

NAVEEN、Okogreen 生態綠、QC 館、ROOTOTE、Timberland、Truegrasses 禾本科、WOOPAPERS

蕪蕪紙創、大塊文化、小事生活、元泰竹藝社、本立自然良品、台灣原味、好日子 agooday、

伊日美學生活、印花樂、多益得、沁木手作、冶綠有機棉、阿里磅生態農場、所以生活、花時

間、花滿蹊農場、紅土設計、洋嘎 YOUNGA、浮日墾地 Fruit Candy、馬祖金魚水手作坊、清

淨海、茶籽堂、鹿窯菇事、棉樂悅事工坊、湧升海洋、無染、源鮮智慧農場、綠兔子工作室、

綠藤生機、嘉義縣布袋嘴文化協會、臺灣藍鵲茶、歐萊德 O'right、藍天畫布有機棉、繭裹子

TWINE、曬穀場手作坊 防潮家股份有限公司、宜春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伊頓飛瑞慕品股份有

限公司、Soarberry

四、 志工支援

依部門提出志工之需求召募及登錄志工參與服務之紀錄。詳細工作紀錄都依規定每月彙整

志工服務時數徵信公佈於官網。2016 年度志工服務人數共 1,700 人次,總服務時數達 9,484.7

小時。志工支援工作包含如下:(詳細志工名單請見: http://teia.tw/join/credit)

1. 淨灘種子志工群-協助海洋廢棄物監測計畫

2. 珊瑚礁體檢志工群-協助珊瑚礁體檢計畫

3. 北商五專企管科一甲、五專國貿科一甲、二技企管科-協助募款名冊資料整理、發票

勸募等

4. 北商如來實證社-協助募款名冊資料整理

5. 所有提供獨立報導、公民報導、專文、編譯新聞、綠色活動等圖文之收集志工、編者

與創作者

6. 以及所有協助環境資源、行政資源、影像紀錄、活動支援的志工們

詳細志工名單請見: http://teia.tw/join/cred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