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六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報告 第二語言習得 second language...

24
九十六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報告 第二語言習得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 試論日籍學生「被」字句的習得 指導教授:曾金金教授 學 生:鄧麗君 695240247 孫雪芹 695240388 民國九十七年一月十七日

Upload: others

Post on 06-Feb-2020

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九十六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報告

第二語言習得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

試論日籍學生「被」字句的習得

指導教授:曾金金教授

學 生:鄧麗君 695240247

孫雪芹 695240388

民國九十七年一月十七日

目錄

一、前言......................................................................................................1

二、文獻探討............................................................................................1

2.1 「被」的語意功能.......................................................................1

2.2 「被動句式」的語法點 .............................................................3

三、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5

3.1 本文的被試.....................................................................................5

3.2 測試題目與結果............................................................................5

3.2.1前測分析 .....................................................................................5

3.2.2後測分析 .................................................................................. 12

四、結語................................................................................................... 15

參考資料................................................................................................... 17

附件一(前測) .................................................................................... 18

附圖一(後測) .................................................................................... 22

1

一、前言

華語的「被」是教學語法中的基本語法點;而被動式的主要形式又可分為

「被」字句和「意義被動句」。根據維基百科(Wikipedia)對被動式的定義

為,「語言學裡所謂話題優先語言會通過語法來表達句中的主題和述語——亦

即主題和描述文,相對不受主詞、動詞格和受詞等規限。不少東亞語言,如中

文、日文、韓文、越南文、馬來文、印尼文、新加坡式英語等,以及索馬利亞

文都是話題優先語言。通過主題來表達主詞的意思,因此會少用被動態來對調

主詞和受詞。」

由於中文與日文皆屬話題優先語言,通過語法來表達句中的主題和述語;而且

通過主題來表達主詞的意思,因此會少用被動態來對調主詞和受詞。本研究以

發放問卷的形式,收集日籍學生實際的語用狀況,著重於日籍學生對形式標記

「被」(marked)的習得,「意義被動句」(unmarked)則不在本研究討論範

圍1。

二、文獻探討

2.1 「被」的語意功能

在英漢被動句語用與文化差異下,曹廣濤(2002)認為華語「被」的三個特點

可規範為:

一、「被」字的意義為「遭受」、「加以」。東漢以後語意虛化,形成

一個主要的詞彙標記。後來因為受大量的印度梵文影響,而開始形式化

和語法化。華語的「被」字式被動句是舶來品。

二、華語「被」動句的使用頻率非常低,其語用表示不如意、不愉快的

事為主導。但是,在五四運動以後,由於受到西方語言的影響,「被」

字句的使用範圍擴大,不再局限於不如意、不愉快的事。

三、華語被動句大多數的被動意義不用「被」字,而是使用意義被動

句。由於在遠古時代,華語結構上並沒有主動和被動底區分。基於此特

徵,華語的被動語態呈現出一種隱性底狀態,即意義被動句;人們說話

時會把施事者隱含起來,而把注意力集中在行為或行為結果上。

1

2

曹(2002)所述特點與維基百科所給的被動式定義一樣,以“話題-說明”為

結構的語義型語言──華語的語義表達和理解策略以意會為主;與英語的被動

式形式與意義不同2。

程文格(2007)在《英漢被動句對比研究》中提到的理論與曹(2002)的華語

「被」的使用特點相同;程(2007)也提出現代華語受西方語言的影響,「被

字句式」的使用範圍有所擴大,有時也可表達並非不如意的事,如“被評為先

進工作者”。

王力(1987)指出華語「被」字有「遭受」的意思,是不如意或不企望的事。

另外,英文的主動句大多數可轉成被動句,而華語則相反,主動句大多數是不

能轉成被動句。高順全(2001)、楊國文(2002)與王(1987)的看法相同,

他們皆認為華語「被」字句與外語的被動語態在表達上是不能等同的,所以第

二語言學習者在實際運用中說出或造出的「被」字句都不夠準確。

吳門吉和周小兵(2005)認為「被」字句在第二語言教學上應在意義被動句之

前習得。透過吳和周(2005)對外國留學生所做的意義被動句和「被」字句習

得難度比較,他們從語言難度分析常考慮的因素:語言差異難度、語言發展難

度和語言認知難度,加上周小兵(2004a)的偏誤分析得出以下結果:

一、語言差異難度:

根據雄學亮、王志軍(2002)對認知語言學的基本假設:

人類經驗 → 概念化 → 圖示化 →語言形式

語言是表達概念的,不同的語言存在表達形式的差異,在語言形式後面

更存在所表達的概念差異,即周小兵(2004b)所說的部分對應、部分不

對應的情況。從語際差異來說,一方面母語中有被動的概念,易於理

解;另一方面又存在不對應的情況,容易發生偏誤。

二、語言發展難度:

很多學生學了「被」是被字句的標誌後,將所有的被動概念都用「被」

字句表達,例如:運動會上星期被舉行了。或是一定要加入「被」+施

事,例如:衣服被她洗乾淨了。

三、語言認知難度:

華語的另一種被動句形式為意義被動句,其結構形式較「被」字句簡

單,但因沒有標誌,學習者須在熟練掌握施事、受事等語意概念才容易

理解意義被動句。

2 現代英語被動句分為結構被動句(1)be+過去分詞和(2)動詞不定式被動句;意義被動句。結構被動句的使用頻率和範圍比意義被動句高、廣。

3

2.2 「被動句式3」的語法點

根據邢福義(2004)在《華語語法三百問》中對華語被字句的定義為基礎,書

中所提及的三大類別分別為:

一、被+名詞(施行動作的人或事)

1. 字據被火燒了。2. 書被老鼠咬破了。

二、被+名詞之類作狀語(有完結意義的動詞性詞語)

3. 敵軍被我們消滅了。4. 李小松被校長批評得垂頭喪氣的。

三、被的主語一定是受事主語(前有受事主語,後有受事賓語)

5. 四間房子被他們佔用了三間。6. 大叔被匪徒砍斷了一條腿。

然而,邢(2004)被字句的三大分類方式對於母語為非華語的華語學習者而

言,是較難理解的。筆者認為第一項和第二項的分類方式定義模糊不清,邢

(2004)在文章中並沒有對具有「完結意義的動詞性詞語」做進一步的說明。

所給的例句中差異性並不明確。如:「燒了」是否也具有完結的意義呢?而

「批評」的完結意義為何?這兩點在文中並沒明確的交待,以致於第一和第二

分類不容易被華語學習者接受。

因此,本文在參考其他的文獻後,並根據華語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最為需要掌

握的範圍,重新將邢(2004)的被字句分類。筆者根據邢(2004)、程美珍

(1997)、劉月華(1996)、Li & Thompson(1981)等人的結構為基礎,嘗試

重新將被字句分類並定義成下列四點,以便能讓華語學習者更容易掌握及使用

被動型態的句型。除此之外,也希望能夠透過分析,整理出母語為非華語的華

語學習者在學習被動句型時的難點,作為日後其他相關研究的參考資料。

筆者將重新分類的「被字句」稱為「被動句式」。「被動句式」可分為以下幾

點,並簡單解釋與列出例句,個別探討分析具標誌(marked)的被動句型。

一、被+名詞(施行動作的人或事,表示對主語來說是不愉快或受

損害的情況)

1. 他被姐姐罵了。 (Li & Thompson,1981)

2. 忽然,門被撞開了。 (劉,1996)

3 筆者將邢福義(2004)所提到的三大「被字句」重新歸類後稱之為「被動句式」。

4

3. 敵軍被我們消滅了。 (邢,2004)4. 白雪公主被毒死了。5. 茶杯被他打破了。

根據劉(1996),「被」字句大多用於表示對主語來說是不愉快或受

損害的情況,邢(2004)、程(1997)、Li & Thompson(1981)等人

對被字句式的結構也相同。筆者將邢(2004)所提出的「被動句式」

的「完結意義的動詞性詞語」理解為「主詞的狀態改變,且具有因果

關係4」。

二、謂語動詞不能是單音節(劉,1996)

1. *他被姐姐罵。(Li & Thompson,1981)2. 他被姐姐罵了。3. *他被人騙。 (程,1997)

4. 他被人騙了。5. 老李的手被小李打斷了。

被動結構中,單音節動詞多產生病句,加「了」強調完結,表動作結

束。劉姝(2005)認為要使句子成立,在謂語動詞後面應加上表動作

結果的助詞「了」或結果補語「壞了」。

三、狀語/否定詞+被

1. 便當沒被他吃完。2. *自行車被丁力沒騎走。 (程,1997)

3. 自行車沒被丁力騎走。

根據程(1997),被動句的修飾成分放在「被」字前,而不是動詞

前。劉(1996)認為,以下幾種狀語要出現在介詞「被」之前:

a. 否定副詞

b. 時間狀語

c. 描寫受事者狀態的狀語

4 此分類為筆者方便行文所自創的。

5

三、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3.1 本文的被試

本研究的前測可分為參照組和對照組,共16位。測試者分別為台灣籍母語為華

語的學生(下列皆以台灣學生稱之)和日籍學生各8位。台灣籍學生皆為國立台

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的研究生;日籍學生則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語

中心的學生和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的日籍研究生,中文程度為

中級和高級。

後測則為4位日籍學生,3位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語中心的華語學習者,華語

學習的經歷為六個月到四年不等;另一位受試者為文化大學華語中心日本學

生,學習中文經歷為兩年。

筆者為了更準確的測試受試者對「被字句」的習得,特將前測問卷的測試題目

譯為日語版本5。台灣籍學生則是以英語版本作答(見附件一)。

3.2 測試題目與結果

3.2.1 前測分析

筆者根據之前重新分類的被動句式,設計了以下問卷。此問卷共分成以

下三部分:-

一、是非題

主要是測試學習者對「被動句式」的判斷能力和語感。「被動句

式」可分為三大類,即「具有不愉快或受損害的意味」、「單音

節動詞」和「語序錯亂」。由於受試對象限定為中、高程度的日

籍華語學習者,「單音節動詞」和「語序錯亂」兩大類別的句型

相對減少,主要原因為預設日籍受試者的語感已達到一定的程度

,犯錯的機率不大,故不以此兩大類為主要測試的類別。

根據日語的語法,「被動句式」並不限定於「具有不愉快或受損

害的意味」,這一點與華語「被動句式」是明顯不同的。日語的

「被動句式」主要為動詞詞贅變化,出現於句末。故第一部份的

5 感謝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研究生林曉榆、林美儀和當名美菜在日文版問卷翻譯和日文語法解釋的協助。

6

是非題(10題)多偏向這一類,三類句子的比例為6:3:1。下列

圖表是台灣籍和日籍學生的問卷第一部分統計及簡單說明:-

1 *明星被歌迷歡迎了。 -台灣學生皆認為這個

句子是錯誤的

-2名日籍學生認為這個

句子是對的

-其他6名日籍學生能夠

分辨這個句子是錯誤的

2 他被老師打了。 -台灣學生和日籍學生

都一致同意這個句子是

對的。

3 *他被姐姐罵。 -有6位台灣學生認為這

個句子是可以接受的;2

魏同學認為語法有誤

-3位日籍學生覺得這個

句子沒有錯誤;5位則認

為是錯誤的

7

4 *紙被寫了。 -所有學生皆認為這題

是錯誤的

5 *樹車子被撞倒了。 -台灣籍學生一致認為

這個句子是錯誤的

-6位日籍學生認為句子

有誤;其他2位則認為這

個句子可以接受

6 *他被我們愛。 -台灣籍學生都認為此

句子有誤

-6位日籍學生認為句子

錯誤;2位日籍學生則認

為句子是對的

8

7 *小明被稱讚了。 -各有7位台灣籍和日籍

學生認為這個句子是對

-1位日籍學生認為句子

有誤

-這一題有1份問卷無效

8 *衣服被太陽曬了。 -8位台灣籍學生皆認為

這個句子是錯誤

-1/2的日籍學生是正確

9 白雪公主被毒死了。 -所有的學生都認為這

個句子是正確的

10 *房子被漆成藍色。 -7位台灣籍學生認為句

子是正確的;1位同學認

為語法有誤

-3位日籍學生認為這個

句子是對的;5位學生則

認為是錯誤

9

以下是第一部分是非題,依據筆者所重新分類的「被動句式」的

語法分析:-

1、被+名詞

(施行動作的人或事,且具有不愉快或受損害的意味)

受試者+副詞+被+施事者+動作

• *明星被歌迷歡迎了。• 他被老師打了。• *小明被稱讚了。• 衣服被太陽曬了。• 白雪公主被毒死了。• *房子被漆成藍色。

在這一類中,明顯犯錯的是受試者認為華語被動句式與日語被動

句式相同,可用在愉快和不愉快等語意的結構中。

2、單音節動詞

• *他被姐姐罵。• *他被我們愛。• *紙被寫了。

所有的受試者認為句子「他被姐姐罵」是對的。在華語被動句型

中,動詞多不為單音節動詞;應加上「了」強調完結,動作結束

。「紙被寫了」雖然“寫了”不是單音節動詞,但因為沒有語境

,也不是定指,故這題是不正確的。

3、語序錯亂

• *樹車子被撞倒了。

這一部份有四分之一的受試者犯錯,主要原因為此結構和日語的

被動句式結構相同。

二、句子改寫

句子改寫為測試日籍學生對「被動句式」的掌握;詞句重組主要

是了測試日籍學生對於「否定被動句式」的掌握。在這一部分,

筆者認為受試者對於語意和情境的了解是相當重要的。受試者必

需要有能力理解並分辨出情境中的施事與受事以及狀態狀語、否

定副詞等被動句式的修飾。這一部分主要的分類多數為具有因果

關係和描寫受事狀態的狀語。在改寫的句式上大致可分為兩題「

10

具有不愉快或受損害的意味」、三題「具因果關係」、三題「描

寫受事狀態的狀語」和一題「否定句式6」四類。

在問卷的第二部分,受試者必須要利用所給予的字詞,做改寫或

詞句重組的動作。據所收回的有效問卷,日籍學生當中,接近三

分之一的受試者在「否定詞」這類中犯了同樣的錯誤,即將否定

詞放置於動詞前。台灣學生在第二部分的測試結果與筆者設計問

卷時所要預期的答案是相同的。

1、被+名詞(具有不愉快或受損害的意味)

• 茶杯被他打破了。 (第2題)

• 我的錢包被小偷偷走了。(第10題)

在這一類的句子中,受試者沒有明顯的文法錯誤,僅是書寫

錯誤或漏字問題。

2、被+名詞(具因果關係)

• 我被收音機吵醒了。 (第3題)

• 我被他罵哭了。 (第8題)

• 老李的手被小李打斷了。 (第5題)

這一類的動詞結構造成受試者的困擾,受試者在重組句子時

沒辦法肯 定所選用的動詞是否正確。構成病句且較常出現

的動詞為「∼斷了」、「∼哭了」、「∼醒了」等。

3、描寫受事狀態的狀語

• 桌上的三條魚被貓吃掉了一條。(第4題)• 他的兩幅梵谷的畫都被他賣了。(第7題)• 樹下的自行車被小李搬走了。 (第6題)

受試者在做這一類的題目時,比較難以決定(描述受事狀態

的狀語)的先後順序,容易將狀語錯置。

此外,句子「他的兩幅梵谷的畫都被他賣了」所出現的問題

為「都」字的錯置。受試者將「都」字錯置於動詞前,而非

「被」字前,形成了下列的病句:

*他的兩幅梵谷的畫被他都賣了。

6 在設計問卷時,本文其實並不打算探討「被動句否定句式」,這是因為筆者中日兩種語言在「被動句否定句式」語序的差異性是顯著的,應該不會成為學習上的困擾,故僅以唯一的一題

作為試探題。

11

至於句子「樹下的自行車被小李搬走了」,受試者並沒出現

錯誤。

4、否定詞+被

• 便當沒被他吃完。(第9題)

根據所收回的有效問卷,接近三分之一的日籍學生犯了同樣

的錯誤,即將否定詞放置於動詞前,他們將此句子重組的結

果如下:

*便當被他沒吃完。

日籍學生在學習華語否定句的時候,「否定詞」出現的位置

是在動詞前;在日文的結構中,「被動句式」主要為動詞詞

贅的變化且「否定詞」多位於句末,因此筆者推測這是造成

日籍學生在「被動句式」中可能出現的錯誤。

有鑑於此日籍學生並未在其他「被動句式」中造成明顯的偏

誤,因而產生了筆者進行「否定被動句式」的後測,以證明

在「否定被動句式」中,「沒」的偏誤應用是受日文語法結

構所影響。

三、翻譯

最後,翻譯的部分則是為了了解日籍學生是否受母語影響而

出現遷移現象,並測試他們對「被動句式」的掌握。主要的

分類包括了第一類的「具有不愉快的意味」一題和第三大類

「狀語/否定詞+被」,其中又以「時間狀語+被」和「描

寫受事狀態的狀語+被」各兩題為主要出題範圍,以及兩題

的干擾題;其中包含了一題「無標被動」。

1、被+名詞(具有不愉快的意味)

• 約翰被罵了。 (第4題)

2、時間狀語+被

• 他突然被狗咬了。 (第1題)

• 昨晚他被緊急送進醫院了。 (第7題)

3、描寫受事狀態狀語+被

• 三顆蘋果被他吃了兩顆。 (第3題)

12

4、干擾題

• 錯誤要先改正。 (第2題)

• 這首歌是周杰倫唱的。 (第5題)

3.2.2 後測分析

由於第一次的測試結果並不如預期所設;故第二次的測試,筆者針對日

籍學生在「被動句式」對於「否定詞」的掌握。筆者以相同的四張圖(

圖表一),讓同一受試者以看圖口說方式進行三項測試7。

後測是以錄音方式進行,再將錄音檔轉寫成逐字稿進行分析。測試者會

事先徵求受試者的同意才進行錄音。四位受試者當中,僅兩位受試者同

意以錄音的方式記錄測試過程。採用錄音的方式主要是為了降低受試者

對漢字書寫的壓力,另外測試者也能透過語言互動瞭解受試者的思考模

式。但也有些日籍學生拒絕接受測試,原因是他們擔心自己對華語的掌

握程度不夠。

在第一階段的時候,筆者會請日籍學生根據所看到的四張圖,各別用一

句話說明每一張圖的內容;在這一階段,筆者並沒有規定受試者需要以

何種方式說明或表達。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受試者可以運用本身的語言

知識能力來表達其所看到的圖像。在後測的時候,測試者適時給予有限

的協助,但僅限於在測試過程中如一些詞彙的表達,讓受試者能夠表達

自己的看法。

在第二階段的時候,筆者要求受試者將剛才所說的句子以被動句式再說

明一次。最後,受試者必須在其所表達的「被動句式」中加入「沒」,

將句子改成「否定被動句」。受試者必須簡單說明他們在表達句子前的

思考模式,因為筆者認為不同的思考模式會有不同的輸出結果。若以日

文思考,所可能出現偏誤的機率就會增加,因為中、日文的語法結構8差

異明顯。

由於這一項的測試方式採用口說錄音,故容易出現口語的語氣助詞。為

方便解釋分析,本文將刪除不必要的語氣助詞或詞彙,但是以不扭曲或

修飾受試者原本的句法為原則。根據受試者所表達的句子如下:

受試者一:代號為JP1

第一階段:用一句話,看圖說明

7 後測採用口述的方式進行,主要為測試受試者能否在短時間內利用「被動句式」做有效且正確的敘述。 8 SVO為中文語法結構;日文是SOV。

13

1. 他走路的時候撞到一個球。

2. 媽媽把漫畫丟掉了。

3. 警察把兩個那個歹徒抓起來了。

4. 貓把狗踢出去了。

根據上述的句子,不難發現受試者JP1在表達能夠明顯區分施事和受事的

圖時,使用了「把」字句。然而,在圖一的情境下,既施事與受事不明

顯時,受試者則會嘗試以描述的方式說明、呈現。此外,受試者在動詞

的選用上也並不準確。如句子(1)的「撞」不適合在這一情境。然而,

本文僅著重於受事者的被動句式用法,動詞的選用並不在這次的討論範

圍內。

第二階段:將句子以被動的方式呈現

1. 他被一個球員投一個球,不知道…(無法完成句子)

2. 他的漫畫被他的媽媽丟掉了。

3. 兩個人被警察抓走了。

4. *狗被貓踢。

在這一部分的測試中,受試者沒辦法完成句子(1)。最主要的原因是受

試者還沒辦法掌握“描寫施事狀態的狀語”。但是,若經過誘導及解釋

則受試者可以完成該句式。由上述的語料發現受試者在使用「被動句式

」時,並不會考慮動詞的音節數,見句子(4)。根據劉(1996),謂語

動詞不能是單音節,也因此受試者容易產生病句。

第三階段:請將句子改為否定句(將「沒」放入句子中)

1. 他沒有被球打到。(圖一)

2. 他們沒有被警察抓走。(圖三)

受試者在被要求回答「否定」的被動句式時,曾想放棄作答。測試者隨

即嘗試說明並誘導受試者回答,僅測試四張途中的兩張,即圖一和圖二

。根據受試者的語料,雖然測試者提供的是「沒」,但其在使用上卻是

「沒有」。受試者在這項測試中並無犯錯。

受試者二:代號為JP2

第一階段:用一句話,看圖說明

1. 一個球打那個先生的頭。

2. 媽媽扔雜誌。

3. 兩個小偷警察抓。

4. 貓踢狗。

上述的語料中不難發現受試者JP2在動詞的選用上多為「單音節動詞」。

然而在句子(3)的語料中,受試者卻出現了日文的句子結構。

14

第二階段:將句子以被動的方式呈現

1. 那個先生被小球打到。

2. 很多雜誌被媽媽扔了。

3. 小偷被警察抓了。

4. 狗被貓踢了。

根據上述的語料,受試者JP2並沒有出現嚴重的錯誤。受試者也在作答的

過程中表示,只要能夠清楚掌握或判斷施事與受事,則較容易完成被動

句式。這項測試進行的當時,受試者本身會嘗試區分施事與受事再回答

第三階段:請將句子改為否定句(將「沒」放入句子中)

1. 那個先生沒被小球打。

2. 很多雜誌沒被媽媽扔。

3. 小偷沒被警察抓。

4. 狗沒被貓踢。

根據上述的語料,我們不難發現本受試者在使用被動句式時,與第一位

受試者相同,並不考慮動詞的音節數,句子(2)。上述的語料顯示受試

者能夠簡單的將被動句式的特徵標示出來,但是卻忽略了「被動句式」

中謂語動詞不能是單音節。

受試者三:代號為JP3

第一階段:用一句話,看圖說明

此受試者JP3不同意錄音,只接受測試。在這一項的測試中並沒有出現明

顯的錯誤。然而,受試者在說到動詞的時候都使用英語。筆者相信受試

者使用迴避策略,避免使用中文時可能出現的錯誤。但,值得一提的是

受試者在作答到第三個圖的時候,受試者直接以被動句式呈現。

第二階段:將句子以被動的方式呈現

在這階段,受試者沒辦法立刻完成圖一,句子(5)。原因是受試者沒辦

法分辨、掌握施事與受事。這一點與受試者JP2所說的吻合。此受試者在

紙上比畫了一陣,才將句子呈現出來。當被問及為何在第一次的測試時

就以被動的句式呈現圖三時,受試者表示那樣對他而言相對簡單,比較

容易表達。

第三階段:請將句子改為否定句(將「沒」放入句子中)

受試者在這一項的測試中並無犯錯。然而,所提供的紙本是「沒」,但

受試者在使用上卻是「沒有」。這與受試者一相同。受試者表示,利用

英語來理解反而比較容易掌握。

受試者四:代號為JP4

15

第一階段:用一句話,看圖說明

在這一項的測試中,受試者JP4並沒有犯錯。然而,在受試者作答第三張

圖的時候,直接以被動句式呈現。

第二階段:將句子以被動的方式呈現

這一位受試者對於被動型態的掌握並沒有太大的問題。在被告知需利用

被動句式作答時,受試者能夠立即作答且正確。

第三階段:請將句子改為否定句(將「沒」放入句子中)

這一項測試中,受試者沒有答對任何一題。原因是受試者將「否定詞」

置於動詞前。根據程(1997),被動句式的修飾需放在「被」字前,而

非動詞前。

四、結語

這次的研究發現,前測問卷測試結果顯示,日籍學生對「被動句式」的掌握並

沒有顯著的失誤。這與本問卷事前的假設,即日籍學生無法掌握華語「被動句

式」不符合。這一項問卷測試是以書寫的方式,請受試者作答。為了能夠讓受

試者流利的表達,受試者可以漢語拼音的方式代替不會書寫的漢字。受試者在

作答的過程中,並不會受到時間的壓力,測試者給予受試者不少於十五分鐘的

時間作答。因為測試的結果顯示日籍學習者在「被動句式」上並沒有太大的問

題,但是卻發現日籍學生對於「被動句式」中「否定詞」位置的困擾;在第一

次的測驗中發現的問題以這一類最為顯著,接近三分之一的受試者無法正確判

斷「沒」出現在被動句式中的位置。這也是導致測試者將後測的重點放在「否

定被動句式」的原因之一。試圖藉由「說」而非「寫」的方式,測試日籍學生

對「被動句式」的掌握。

在後測這一項測試中,受試者事先都不知道題目與範圍。當測試者要求他們在

有限的時間內,即當場立即說出或表達時所看到的圖畫時,每一位受試者所採

用的思考模式皆有所不同。第一位受試者JP1和第四位受試者JP4學習華語的時

間都在四年以上,所採用的思考方式大為相同。兩位受試者皆以中文的模式思

考,並直接表達。沒有經過翻譯或語言轉換的過程。

至於受試者JP2的思考模式,雖然其學習華語的時間只有僅僅的六個月,但是,

卻是受試者當中犯錯最少的。根據受試者JP2表示,她作答的過程是透過反覆的

思考中文的語法結構和規則來減少犯錯的機率。再者,教師在課堂上對語法的

講解和提醒也是記憶的一部分。

第三位受試者JP3的思考模式主要為利用英語作為一個翻譯的語言。根據受試者

JP3,英語的語法與中文相似,若利用英語的模式思考,再翻譯成中文,也就相

對的簡單許多。

16

由於時間與人力的限制,本研究只能夠針對很少數的學習者進行測試,因而分

析樣本的資訊也就相對缺乏,這也可能導致了本研究偏頗的可能性。筆者希望

根據以上研究顯示的結果,可以作為日後有關華語文「被動句式」上教學的參

考。

17

參考資料

Li, C. & S. Thompson. 1981. Mandarin Chinese: A Functional Reference Grammar.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曹廣濤(2002),《從漢英被動句看中英文化的異同》,韶關學院學報(社會

科學版),第23卷,第11期。

程文格(2007),《英漢被動句對比研究》,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1期。

王力(1987),中國語法理論,上冊。台中:藍燈文化事業。

高順全(2001),《試論「被」字句的教學》,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第1

期。

楊國文(2002),《華語「被」姿勢在不同種類的過程中的使用情況考察》,

當代語言學,第4卷2002年第1 期13-24頁,北京。

吳門吉、周小兵(2005),《意義被動句與“被”字句習得難度比較》,華語

習得,第1期。

劉姝(2005),《漢日被動句謂語動詞比較-日本學生漢語“被”字句偏誤兼

析》,雲南師範大學學報,第3卷第5期。

熊學亮、王志軍(2002),《被動句的原型研究》,外語研究,第1期。

周小兵(2004a),《學習難度的測定和考察》,世界華語教學,第1期。

周小兵(2004b),《對外華語語法項目的選擇與排序》,對外華語教學入門。

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劉月華,潘文娛等1996。實用現代華語語法。台北:師大書苑。

程美珍(1997)。華語病句辨析九百例,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

邢福義(2004)。華語語法三百問,北京:商務印書館。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

18

附件一(前測) 中英版本問卷(台灣籍學生作答使用)

19

20

中日版本問卷(日籍學生作答使用)

21

22

附圖一(後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