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緒論...

248
序言 導言 緒論 第一篇 國際安全與軍事情勢 第一章 國際安全環境 第二章 全球軍事情勢 第三章 亞洲軍事情勢 第四章 中共軍事情勢 第二篇 國防政策 第一章 國家安全概況 第二章 國家安全戰略 第三章 國家安全政策 第四章 國防政策與軍事戰略 第五章 兵力整建目標 第三篇 國防資源 第一章 國防人力 第二章 國防財力 第三章 國防物力 第四篇 國軍部隊 第一章 常備部隊 第二章 後備部隊 第三章 後勤支援部隊 第五篇 國防管理 第一章 國防人力資源管理 第二章 國防法規管理 第三章 國防經費管理 第四章 軍事動員管理 第五章 後勤管理 第六章 部隊管理 第七章 通信電子資訊管理 第六篇 國防重要施政 第一章 國軍的立場與使命 第二章 國防組織改造 第三章 全民國防之實踐 第四章 軍事教育 第五章 部隊訓練 第六章 軍事交流 第七章 國防科技成果與展望 第八章 軍人人權保障 第九章 保險 福利 醫療 第十章 眷村改建 第七篇 國軍與社會 第一章 國防事務透明化 第二章 保障人民權益 第三章 為民服務 附件一 國防部辦理慰(濟)助工作項目 附件二 國 軍 醫 院  一 覽 表 附件三 民眾對國防施政滿意度調查報告 附件四 國  防   大  事  紀

Upload: others

Post on 15-Feb-2020

1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序言

導言

緒論

第一篇 國際安全與軍事情勢

第一章 國際安全環境 第二章 全球軍事情勢 第三章 亞洲軍事情勢 第四章 中共軍事情勢

第二篇 國防政策

第一章 國家安全概況 第二章 國家安全戰略 第三章 國家安全政策 第四章 國防政策與軍事戰略

第五章 兵力整建目標

第三篇 國防資源

第一章 國防人力 第二章 國防財力 第三章 國防物力

第四篇 國軍部隊

第一章 常備部隊 第二章 後備部隊

第三章 後勤支援部隊

第五篇 國防管理

第一章 國防人力資源管理 第二章 國防法規管理 第三章 國防經費管理 第四章 軍事動員管理

第五章 後勤管理 第六章 部隊管理 第七章 通信電子資訊管理

第六篇 國防重要施政

第一章 國軍的立場與使命 第二章 國防組織改造 第三章 全民國防之實踐 第四章 軍事教育

第五章 部隊訓練 第六章 軍事交流 第七章 國防科技成果與展望 第八章 軍人人權保障

第九章 保險 福利 醫療 第十章 眷村改建

第七篇 國軍與社會

第一章 國防事務透明化 第二章 保障人民權益

第三章 為民服務

附件一 國防部辦理慰(濟)助工作項目

附件二 國 軍 醫 院  一 覽 表

附件三 民眾對國防施政滿意度調查報告

附件四 國  防   大  事  紀

  序 言

維護國家安全不僅止於建立軍事武力,更重要的在於全國人民的支持、投入所產生的力量;職是,國防部為使國防事務透明化,以獲得全民對國防事務的支持,乃定期編製「國防報告書」,藉以說明國防理念及報告施政績效,期使國人瞭解現階段國防政策,進而支持、參與國防建設,建立全民國防共識。民國九十一年三月一日,國防二法正式施行,此為我國國防組織重大的變革,其所蘊涵之「軍政軍令一元化」、「文人領軍」立法精神,不但宣示國軍貫徹法制化的決心,更確立「全民國防」、「軍隊國家化」的理念,影響甚為深遠。本次國防報告書之發行,值此國防二法施行之際,顯得格外具有意義,故本書中將深入剖析國防二法施行的理念及願景,以彰顯我國國防朝向民主化的決心。本報告書編纂期間,由於美國發生「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使得國家安全的議題,再度成為全球討論的焦點;「國家安全」雖然是一個抽象的概念,然其主要目標為確保「國家生存」,即在於維護「領土、人民及其生活方式」的安全,免於遭受「侵略的威脅」。長期以來,國軍面對中共「文攻武備」的威脅,使我們建軍備戰的工作充滿了挑戰,尤其近年來共軍在「打贏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的軍事戰略指導下積極轉型,更嚴重威脅我國的生存與發展;為反制中共在軍事衛星、導彈技術、信息戰方面的逐年升高之威脅,未來國軍除基於「預防戰爭」、「維持臺海穩定」、「保衛國土安全」之基本理念,建構「有效嚇阻、防衛固守」的軍事武力外,更將掌握「資電先導、扼制超限、聯合制空、制海,確保地面安全」的建軍指導原則,以「提升三軍聯合作戰整體戰力」為兵力整建重點,賡續強化資電優勢及整合三軍武器系統,使國軍成為「量小、質精、戰力強」的現代化勁旅。由於現代科技快速發展,戰爭型態已由「兵力」密集,轉為「技術」、「知識」密集,因此,人員素質的提升及精密武器效能的發揮,即成為發揮戰力的必要條件,面對此一趨勢,掌握時代脈動、破除陳規、開創新局,是國軍未來一定要走的路。而為因應國家財力結構變化及持續推動國防現代化,國軍將由「高司組織調整」、「兵力結構精實」兩方面進行編組精進工作;期藉合理調降人員維持負擔,彈性調整軍事投資、作 業維持預算,以提升實質戰力。但相對的,在精簡常備兵力的同時,更重要的在於「廣儲後備」,未來將在「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的基礎上,推動「國防與民生合一」;藉由凝聚全民向心,貫徹「全民國防」理念,以建構全民參與的總體防衛戰力。惟有在「有形的戰力」與「無形的心防」維持優勢,方能使敵不敢輕啟戰端,進而達到「預防戰爭」目的。 最後,本人除了要感謝參與編纂本書的委員及作業同仁的全心投入外,也要肯定國軍全體官兵的辛勞,因為大家認真執行建軍備戰工作,才使本書更為充實;更希望全國各界能不吝給予批評與指導,並關切、支持國防安全事務,使得國軍不斷創新進步,為國家永續生存與發展,提供更堅實的安定基礎。

國防部部長

中華民國九十一年七月

回到[目 錄] 到導言

  導 言

一、民國九十一年國防報告書係國防部第六次發行,內容根據當前國家情勢、國防狀況與施政作為,加以審慎編製而成;尤對民國九十一年三月一日國防二法正式施行後國防組織變革、國防施政理念、方向與願景等多所著墨。全書不含「緒論」計區分「國際安全環境與軍事情勢」、「國防政策」、「國防資源」、「國軍部隊」、「國防管理」、「國防重要施政」、「國軍與社會」等七篇。資料起迄時間概為民國八十九年七月至九十一年六月。

  第一篇─「國際安全環境與軍事情勢」:概述國際安全情勢,置重點於安全威脅、區域情勢、武器移轉與擴散、軍事科技發展趨勢及戰爭本質的轉變等;其中,有關中共情勢及軍事發展,則做較詳盡之說明。期能清楚描繪我國當前安全環境,以做為訂定國防政策之依據。

  第二篇─「國防政策」:由國家利益、國家目標出發,配合國家安全情勢分析,擬出國家安全戰略及國家安全政策,並依此發展現階段國防政策與軍事戰略、兵力整建諸項作為。本篇為全書重點。

  第三篇─「國防資源」:說明國防人力、財力、物力有效的資源分配與運用,並闡釋運用的目的、政策、願景等。

  第四篇─「國軍部隊」:敘述國軍部隊整備現況,包含:常備部隊、後備部隊及後勤支援部隊之任務、現況、編組、主要武器裝備等;其中電子戰及資訊戰部隊係首次載入。

  第五篇─「國防管理」:說明國軍以現代化之企業管理精神,從事各項國防管理工作,其中,人力資源、法規、經費、軍事動員、後勤、部隊、通信電子資訊等項,則是目前管理的重點。

  第六篇─「國防重要施政」:敘述國軍近兩年主要施政作為,尤對國軍具有重大影響之興革事項做較大篇幅的介紹。其中國防組織改造、全民國防之實踐、部隊訓練、軍事交流、國防科技及軍人人權等,則為民眾關切的焦點。

  第七篇─「國軍與社會」:說明軍民關係在現代國防中的重要性;國軍面對社會變遷,一向以透明化為工作指標,並透過保障人民權益、積極為民服務等作為,建立良性互動,增進彼此情誼。

  二、中華民國現階段國家利益包含:確保國家生存與發展、維護百姓安全與福祉、保障民主制度與人權。

  三、中共當前軍事發展,仍以因應臺灣問題及可能導致之外力干預為優先考量,故特重爭奪制電磁、制空、制海權及聯合登陸作戰與抗擊航母戰鬥群所需之戰術戰法與軍備發展。由於中共致力軍事現代化,不

僅不斷引進新型武器裝備,且連年擴增軍費,對我威脅與日俱增。

  四、為因應國際戰略環境及中共軍事威脅,我國現階段國防政策以「預防戰爭」、「維持臺海穩定」、「保衛國土安全」為基本理念;國防施政方針則為:「強化全民國防」、「貫徹國防法制化」、「建設現代化國防」、「建立危機處理機制」、「推動區域安全合作」、「落實『三安政策』」。

  五、國防二法正式施行後,已確立「軍政軍令一元化」、「文人領軍」、「軍政、軍令、軍備專業分工」之內涵,並構建「權責相符」、「分層專業」之國防體制,使國軍能專注戰訓本務及戰力整備,成為現代化優質軍隊。

  六、我國防科技政策,除要厚植國防科技工業能量於民間,以達成國防獨立自主外,亦遵循國際公約及政府政策,不生產、不發展、不取得、不儲存、不使用核生化武器。

  七、國軍招募政策,現階段考量國家安全、政府財力等因素,仍採適合國情之募、徵兵並行制,未來則將朝專業化與職能化發展,逐步走向以「募兵制」為主、「徵兵制」為輔之兵役制度。另國軍已有依法納稅的共識,但考量軍人工作性質特殊,國防部將在不變相減薪的原則下,研擬完整納稅計畫,以配合政府政策。

  八、我國近年國防預算持續緊縮,反觀中共國防經費則連年擴增,十年來成長幅度幾近三倍,已使雙方軍力產生失衡現象。國防部深切期盼能在配合國家整體經濟成長情況下,維持適度預算額度,充實各項建軍備戰作為,以確保國家安全。

  九、國內各種災難的發生,國軍均本主動積極態度,在第一時間投入救援,以減少人民生命財產損失,降低受害程度,並協助災後重建工作,以使國軍與社會緊密連繫,發揮生命共同體精神,達成全民國防目標。

回到[目 錄]到緒論

到第一篇

  緒 論

中華民國基於三民主義,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並始終為達成自由、民主、均富的目標,奮鬥不懈。

  基於此一前提,並考量當前兩岸分治現狀,現階段中華民國的國家利益包含:

  ‧確保國家生存與發展。

  ‧維護百姓安全與福祉。

  ‧保障民主制度與人權。

  上述利益之保障,則需要堅強的國力作為後盾,並賴穩定的政治、繁榮的經濟、安定的社會、務實的外交、創新的科技,及一支具有嚇阻力量的強大國軍,充分配合,始能達成。在這些利益受到保障後,人民才能安居樂業,社會才能進步發展,國家得以永續經營,最終希望能為人類的和平,貢獻心力。

建立強大國軍,保障國家安全

國家生存與發展,有賴堅強國力以為後盾

回到[目 錄]到序言

到第一篇

  【本篇摘要】

一、二十一世紀初的國際局勢,呈現多邊合作型態,並由獲取經貿實質利益,取代對抗與衝突;當前的安全概念,已超越單一的軍事或政治層面,擴及到經濟、能源、環保、科技等層面。

二、二00一年九月十一日,美國本土遭受恐怖主義攻擊,震驚全世界,對國際安全產生巨大衝擊,並影響到各國戰略布局態勢;恐怖主義的威脅,已成為國際安全的隱憂。

三、國際潛藏的威脅,包括:政治性、經濟性、軍事性及其他性等問題,均將隨時為國際環境投下不安全變數。國際安全環境雖持續朝著和平與穩定的方向發展,然因相關問題糾纏難解,以致世局依舊動盪,使得全球安全前景仍充滿了不確定性。

四、亞洲因美國、日本、俄羅斯與中共等國利益與矛盾糾結,南、北韓和解仍存變數,印巴對峙僵局難解及臺海情勢詭譎多變,以致地區安全仍具變數。不過,區域內各國仍均致力維持區域的和平與穩定。

五、二00二年中共國防預算編列一、六六0億元人民幣,較二00一年一、四一一‧五六億元人民幣增加十七‧六%,仍維持二位數的成長。近年中共配合軍事戰略的轉變,除全面提升其海、空軍、二砲能力,並組建快速反應部隊,使共軍成為具有近海作戰能力的進攻型軍力外,更不斷在周邊海域進行軍事演習,加深亞太地區國家對中共擴張軍備的疑慮。

六、由於中共對解決「臺灣問題」的迫切性,其作戰方向已將東南沿海列為首要優先,對我國人民造成莫大的心理威脅,嚴重影響我心防建設。再者,共軍積極開發資訊、不對稱等戰具、戰法,其武力犯臺模式將更具攻擊性與多樣化,對我國家安全威脅,亦將日益嚴重。

第一篇 國際安全環境與軍事情勢

請點選【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

第一章 國際安全環境

第一節 安全挑戰

  二十一世紀初的國際局勢,呈現多邊合作型態,並由獲取經貿實質利益,取代了對抗與衝突。綜觀全般國際情勢,雖然充滿不確定的因素,但所展現的正面發展意義,仍值得世人欣慰。

  不過,在慶幸之餘,國際間所充斥的各種複雜、詭譎與多變的危險因子,卻不能予以忽視,其對現有安全環境仍可能形成安全上的挑戰。尤其,全球雖由不同人種、族群構成,但在資訊與網路科技高度發展下,儼然成為一個「地球村」,任一區域的動亂,皆可能在極短時間內擴散至全世界,產生難以預期的影響。

  冷戰結束後,世界局勢由兩極對峙轉為一超多強,競爭與合作關係常相交替,難以明確劃分;當前的安全概念,實已超越單一的軍事或政治層面,擴及到經濟、能源、環保、科技等層面。

  因種族、宗教信仰、領土爭執、資源爭奪等所衍生的區域性衝突,仍為全球潛在安全挑戰。二00一年九月十一日,美國本土遭受恐怖份子攻擊,震驚全世界,對國際安全產生巨大衝擊,並影響到各國戰略布局態勢;恐怖主義的威脅,已成為國際安全的隱憂。

  其他諸如危險軍事科技的擴散、跨國犯罪、毒品交易、難民等,亦均可能對安全構成挑戰,危害到人類的生活與福祉。

第二節 維和努力

  由於區域利益的糾葛,世界各地發生的衝突、爭端,仍時有所聞,故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運用軍事力量維護和平,仍是主要的手段。聯合國(United Nation)以其超然地位,依然是解決國際紛爭的最重要仲裁機構。例如東南亞地區東帝汶獨立運動,即是由聯合國出面維和及籌組過渡內閣,並在限期移轉行政、立法權予東帝汶人民的政策下,使東帝汶順利完成獨立建國的程序。

  「九一一事件」後,美、英等國聯軍聯手推翻阿富汗塔利班(Taliban)政權,亦由聯合國主導阿富汗臨時政府籌組事宜。足見聯合國之公信、統合、協調與維和成效,已為國際肯定,無庸置疑,未來仍是解決國際爭端首要機制。

  除了聯合國維和角色的持續加重外,區域性組織對國際維和的努力,亦是另一重心。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歐洲聯盟(EU)、東南亞國協(ASEAN)、非洲聯盟(AU)等區域性機構,均須擔負更大的責任,以因應新世紀的安全挑戰。

  多邊或雙邊安全對話機制,有時亦為維和努力的手段,如東亞四邊會談、東協加一(加三)、「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等。又各國領袖正式或非正式的高峰會,對於地區情勢間或具有正面的幫助。

第三節 潛在威脅

  國際態勢雖朝積極、正面方向發展,但潛藏的威脅,將可能隨時為國際環境投下不安全的變數。

一、政治性潛在威脅

  領土主權爭議與領海重疊問題,仍為政治性潛在威脅的主因,如印度與巴基斯坦的喀什米爾邊界問題、南海諸島的主權爭議等均屬之。

  種族、宗教衝突及分離意識則是紛爭的另一主要亂源。不同種族、宗教所造成的隔閡與衝突,逐漸形成分離主義而引發地區戰亂,如南斯拉夫與科索沃的紛爭、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戰亂、印尼回教徒與基督教徒間的衝突及亞齊省的獨立運動、土耳其與伊拉克庫德族及馬其頓與阿爾巴尼亞裔的獨立爭執等,仍持續影響區域安全。

  二00一年美國「九一一事件」明證,宗教狂熱者的偏執行徑,可能對全球安全環境造成極大危害及影響;以往全球恐怖活動皆由部分封閉國家在暗地協助、策動,現已轉由某些區域國家從中支持,而成為安全上的威脅。

  雖然世界各國都瞭解,穩定的國際情勢有利於一國經濟、民生的發展,及有助於脫離貧窮、落後的境況,但在宗教、種族爭端及分離意識盛行下,短期內各地區仍將無法避免紛擾的局面。

二、經濟性潛在威脅

  經濟全球化為當代發展趨勢,經濟競爭逐漸取代軍事對立,然其間所含有的諸多對立因素,不能不加以注意。首先是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的問題,以世界貿易組織(WTO)成員來說,其富有的國家平均國民所得逾二萬美元,較諸貧窮國家的不到一千美元,顯見貧富差距愈益擴大。在講求自由貿易的現代,各國的貧富差距愈大,猜忌愈深,對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的發展來說,也是潛在威脅。

  再者,各國極力爭取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期被納入全球經濟體系,以開拓市場通路,促進經濟繁榮;反之,則可能形成「托拉斯式」(Trust)壟斷,造成經濟體間相互競逐資源,使全球經濟陷入另一種困頓局面。隨著全球化思潮的衝擊,反全球化的運動卻方興未艾,重視本土化的呼聲日高,如因而造成正、反雙方的對抗,甚至衝突,亦將導致兩敗俱傷的不幸後果。

  一九九七年由泰國開始的亞洲金融危機陰霾,雖已逐漸消失,但在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亦可能捲土重來,對政局不穩、負債增加的國家,形成嚴重的挑戰;另因高估經濟成長與稅收,作過度樂觀投資與財務決策,所導致的泡沫經濟,似有在部分國家發酵的跡象,如不及早防範,輕則造成一國的衰敗,重則引發連鎖效應,成為國際威脅。

三、軍事性潛在威脅

  軍事性潛在威脅,包含軍備競賽、核武與生化戰劑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擴散與管制等。其中,核武與生化戰劑等戰略武器,因具有強大殺傷性,其擴散問題早為國際社會所關注;即使冷戰已經結束,若干國家仍積極購置、研發核生化武器,或尋求相關製造技術與原料,

導致國際社會並未能完全擺脫恐怖戰禍的陰影。

  一九九八年,美國、俄羅斯、法國、英國及中共等國,發表共同聲明重申逐步裁減核子武器,及嚴格履行禁止核武擴散條約之義務與責任;二00二年五月,美、俄復簽署「戰略攻擊性武器裁減條約」(莫斯科條約),預定未來十年內將各自擁有的近六千枚現役戰略核子彈頭,裁減為一千七百至二千二百枚之間,但條約並未設定任何分階段履行裁減核武的相關期限,成效有待觀察。另一方面,北韓、兩伊、印度及巴基斯坦等國,卻更積極加強核武研發技術,對國際安全與區域情勢造成莫大影響。

  核武擴散除具軍事意義外,有時亦含有政治意圖,因擁有該等技術之國家,常欲藉其展示國家實力,以提升國際地位。故欲解決此一潛在威脅,各國應透過降低敵意或訂定強制性國際公約等方式,以限制或阻絕核武獲得的途徑,及漸次裁減擁有核武的數量,以降低對全球的威脅。

四、其他潛在威脅

  如地球暖化問題,關係全球環境變遷及可能造成的災難;一九九七年國際簽署的京都議定書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雖已於二00一年十一月達成協議,但能否真正規範各國,尤其是工業國家的排放量,仍須予以關注。另跨國組織犯罪如販毒、人口買賣、海上盜掠、走私武器與戰爭物資等非法交易,亦會造成國家及地區的混亂,甚而危及區域整體安全,滋長全球不安情勢。

※回到選單※

第二章 全球軍事情勢

第一節 全般軍事情勢

 在二十一世紀的初期,全球軍事情勢已因區域紛爭、武器擴散移轉及科技快速發展而

改變戰爭型態,使得國際局勢走向難以捉摸,但仍能從左列方向加以分析:

一、區域紛爭

 過去十年以來,軍事紛爭與衝突不曾因冷戰結束而稍減,如中亞的車臣、南亞的印度與

巴基斯坦、波斯灣的伊拉克、中東的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巴爾幹半島的南斯拉夫、科索沃及

馬其頓等軍事衝突,均直接或間接影響區域情勢;而朝鮮半島、臺海兩岸及南海爭議等,更

是影響亞太區域安全的重要因素。

 美國「九一一事件」引爆全球對抗恐怖主義,間接改變中亞甚或亞洲的戰略平衡態勢與

全球權力結構;故未來因宗教而衍生的對抗,或因恐怖主義而引發的軍事衝突等,均將成為

國際社會所關切的重點。

二、武器擴散與移轉

 世界各國皆因維護自身利益或安全兩難而擴充軍備,近期更因武器加速擴散,致許多國

家擁有高科技、低成本卻又具高威脅性的武器,對地區安全形成隱憂;如中共向巴基斯坦輸

出高強度鋼材、制導系統與飛彈技術,更提供核生化及飛彈等相關技術給北韓、伊朗及伊拉

克等,均危及區域軍力平衡。另「九一一事件」凸顯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均希望或擁有大

規模毀滅性武器,故在打擊全球恐怖主義上,將不可避免的觸及阻止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擴散

與移轉的議題。

三、軍事科技發展

 科技快速發展帶動軍事技術的進步,如電腦、電子通信裝備、核能、生物科技、化學、

航空等的綜合運用;量小、質精、高殺傷性核子與生化武器,具體運用於軍事領域;均使戰

爭型態迥異以往傳統戰爭。另「星戰(Star War)」概念的延續、「戰區飛彈防禦系統

(TMD)」的發展等,亦都可能將戰場延伸至太空,轉變既有戰爭型態。

四、戰爭本質轉變

 核生化武器、精準導引系統、網際網路技術與虛擬實境的綜合運用,使戰爭概念、型態

與手段,已產生實質變化,如「不對稱」作戰、全民國防等觀念;而「超限戰」概念對以小

搏大、以少勝多、以游擊對抗正規戰等戰法,亦產生相當大的影響;另網際網路的運用,則

使「資訊戰」的範圍愈見擴大,如二00一年四月發生在南海上空的中共與美國軍機擦撞事

件,即引發雙方之間的網路對抗,顯見資訊戰與資訊安全的重要性。科技進步所造成戰爭型

態的改變,已成全球未來趨勢,尤其縮短國際社會的距離,更降低了「前後方」的分野,讓

未來戰爭型態的發展,更為不可捉摸。

第二節 區域軍事情勢

  美國雖遭逢「九一一事件」,但仍維持全球超級強權與領導的地位,並指揮美、英等國

聯軍對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發動軍事攻擊,且導致其政權的瓦解;惟在聯合國及國際社會協助

下,阿國已漸次展開重建工作。

  中共近年在經濟、軍事上的快速發展,已具備成為區域強權的實力,惟其非民主體制的思維模式,仍係區域潛在威脅。俄羅斯因長期經濟不振,間接影響了政治與軍事的實力,然因仍握有戰略與戰術性核武,故還保有相當的區域影響力。

  日本國會前曾通過「美日防衛合作新指針」等相關法案,以強化美、日兩國介入所謂「周邊事態」時的軍事合作,引發中共強烈反應;二00一年十月則趁勢通過「反恐怖特別措施法」(簡稱「派兵法」),更為日本執行海外軍事任務尋得法源依據,對未來防衛合作發展及亞太區域安全形勢,將造成相當程度的改變。

  南韓、北韓與日本關係似乎漸趨和緩,然朝鮮半島的統一進程,卻因北韓態度反覆,前途未卜。印度在資訊科技與核武能力所投注的努力,令世界不敢小覷;其未來在資訊戰與核武科技上的發展潛力,將在亞洲形成影響。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間的流血衝突,自二000年九月再度爆發後,雖經國際多方調停,仍無法平息,為地區和平的最主要障礙。歐盟組織正積極成立快速反應部隊,並計畫在二00三年投入區域作為人道救援之用,以提升處理區域安全的能力,對未來執行維和任務,將有相當程度的助益。北約組織為消除俄羅斯對其持續東擴的疑慮,近年加強與俄羅斯交往,並擴大雙邊合作,進行更頻繁的軍事交流,以建立互信基礎;俄羅斯與北約修好,對歐洲地區安全亦具正面意義。

  整體而言,國際安全環境,持續朝著和平與穩定的方向發展,然因相關問題糾纏難解,以致世局依舊動盪,使得全球安全前景仍充滿了不確定性。

※回到選單※

第三章 亞洲軍事情勢

第一節 美國亞洲安全戰略

  美國全球戰略目標係確保國家安全、經濟利益及促進全球民主與和平。二00一年九月底,美國國防部在「四年期國防總檢報告(QDR 2001)」中,規劃新的國防戰略構想,強調以本土安全防衛為首要任務,並加強對付奇襲及反恐能力。對於亞洲,美國則一貫強調維持區域的穩定與平衡。

  美國對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在於建立多邊安全網,強化前進部署與投射能力,加強與日本、南韓、澳洲等軍事同盟,及與中共維持既競爭又合作的交往等,顯示美國欲建立全面的亞太安全網,維護區域安全環境及美國既有的亞太利益。此外,則藉由雙邊或多邊軍事演習,建立情報交換及軍事協商機制,以強化區域聯盟。

  而為因應「具有龐大資源基礎的軍事對手將可能出現在亞洲地區」,美國刻正強化西太平洋及東北亞的反應能力,並研議增加太平洋及印度洋應急基地,與區域盟邦共同維護區域和平。另積極與東南亞國家發展軍事合作關係,以建立廣泛的多邊防務與安全合作機制。

  在中、南亞地區方面,美國積極透過多邊作業與各種合作方案,維持區域和平,並遏阻核生化科技的擴散,及致力反制恐怖主義。

第二節 各國軍事動向

一、東北亞

  (一)日本

  二OOO年十二月,日本通過「第四期防衛力整備計畫」,強調要以「充實有效處理多

樣事態的必備機能及努力提升防衛力的素質,並致力建構安定之安全保障環境」的原則,建

立合理化,效率化、小型化、功能強、素質高的防衛武力。在整備計畫中,除決定採購直昇

機護衛艦、金剛級驅逐艦、空中加油機等新式裝備外,亦具體列明各項任務,及凸顯對災害

救助等國際貢獻。

  另在美國「九一一事件」後,日本參議院復通過「反恐怖特別措施法」,允許在戰時,

派遣自衛隊赴海外支援美軍後勤任務,為日本執行海外軍事任務,尋得法源依據;此舉對亞

太軍事情勢,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日本自衛隊現有總兵力約二十三萬六、000人,其中陸上自衛隊十四萬九、000

人,海上自衛隊四萬三、000人,航空自衛隊四萬四、000人,主要武器裝備計有主戰

車一、0七0輛,潛艦十六艘、主要水面作戰艦五十五艘,戰機三三一架。

  (二)南韓

  南韓近年積極推動軍事現代化,計畫購置新一代戰機、戰艦、防空飛彈、空中預警機與

強化指管通情能力,並在避免軍備競賽、破壞東亞地區的和平氣氛下,強化整體國防能力,

建立二十一世紀的現代化部隊,並配合美國維持區域穩定。

  朝鮮半島向為亞洲潛在衝突熱點,可能危及地區穩定。近來南韓推動「陽光政策」,兩

韓政府與民間積極展開交流與合作事務,期能透過政治對話逐步降低軍事對峙與意外衝突的

可能性,加速統一進程。惟在美國布希政府重新檢討亞太政策之際,不但中共及俄羅斯乘機

介入,且由於南韓朝野意見分歧與北韓態度模稜等因素,兩韓互動時起時落,為統一進程憑

添變數。

  南韓總兵力約六十九萬人,其中陸軍五十六萬人,海軍六萬七、000人,空軍六萬

三、000人,主要武器裝備計有主戰車二、二五O輛,潛艦十餘艘、戰鬥艦一百七十餘

艘,戰機五二O架。

  (三)北韓

  北韓運用核武及彈道飛彈作為談判籌碼,並同時力爭國際援助,解決經濟困境,終獲

美、日外交承認,成功躋身國際舞臺。

  北韓國防經費大部分投資於軍備發展,並將飛彈裝備與技術輸往南亞與中東,增添地區

不安情勢。近年美、日戮力與北韓對話,力促其停止飛彈技術輸出及接受國際規範,惟成效

有待觀察。

  北韓總兵力約一一七萬人,其中陸軍一OO萬人,海軍六萬人,空軍十一萬人,主要武

器裝備計約戰車三、八OO輛,潛艦五十艘、戰鬥艦四三O艘,戰機八五O架。

  (四)俄羅斯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國際法人地位,一度因經濟不振、國力衰退,致國際地位不如以往;惟自普丁總統上任後,政治與經濟兩大危機已漸次緩解。另在北約積極東進下,俄國亟欲藉「上海合作組織」及「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等機制,證明其戰略地位並未因蘇聯解體而改變。美國「九一一事件」後,俄羅斯積極支持反恐軍事行動,在此友好形勢下,雙方並於二OO二年五月,簽署「戰略攻擊性武器裁減條約」,達成十年內將核彈頭總數削減為一千七百至二千二百枚內之協議;美俄關係後續發展,殊值關注。

  近來俄國為改善其經濟狀況,不斷向中共及第三世界國家出售武器裝備,除藉軍售改善

國內經濟、發展國防工業及充實軍備外,亦有維持影響力、參與解決地區事務等方面的戰略

考量。

  目前俄羅斯總兵力編制約一二0萬人,其中戰略嚇阻部隊十五萬人,陸軍四十四萬人,

海軍二十萬人,空軍二十一萬人,指揮與後勤人員二十萬人;主要武器裝備計約戰車二萬

一、九七O輛,潛艦六十七艘、航空母艦一艘、主要水面作戰艦三十四艘,戰機二、七三三

架。

二、東南亞

 東南亞位處太平洋與印度洋水域要衝,區域內各國皆致力經濟發展,雖曾遭受金融危

機,惟目前大部分國家的經濟已漸次復甦,國防現代化計畫亦逐步實施。東南亞國家軍力現

況如1-1表。

1-1表 東南亞國家軍力現況表

陸軍 海軍 空軍

兵力 主要裝備 兵力 主要裝備 兵力 主要裝備

297 230 輕戰車275輛 40 潛艦2艘

巡防艦17艘

巡邏艇36艘

27 戰機108架

直昇機42架

106 66 輕戰車40輛 24 巡邏艇60艘 

兩棲艦 9艘

16 戰機47架 

武裝直昇機

97架

60.5 50 主戰車63輛 

輕戰車350輛

4.5 潛艦1艘 

兩棲艦6艘 

巡邏艇 24艘

6 戰機47架 

武裝直昇機

20架

西

96 80 輕戰車26輛

直昇機10架

8 主水面作戰艦

4艘

兩棲艦2艘 

巡邏艇41艘

8 戰機84架 

直昇機46架

301 190 主戰車50輛 

輕戰車145輛

68 航母1艘

巡防艦14艘

兩棲艦9艘

巡邏艇88艘

43 戰機153架 

直昇機42架

5 3.9 輕戰車16輛 0.7 巡邏艇6艘 0.4 武裝直昇機

5架

29.1 25 主戰車30輛 

輕戰車25輛

0.6 巡邏艇16艘 3.5 戰機14架 

直昇機27架

484 412 主戰車45輛 

輕戰車300輛

42 潛艦2艘 

巡防艦6艘 

巡邏艇42艘

30 戰機189架 

武裝直昇機

26架

95 90 主戰車100輛 3 巡邏艇4艘 2 戰機24架

344 325 主戰車100輛 

輕戰車105輛

10 巡邏艇68艘 9 戰機83架 

直昇機66架

資料來源:The Military Balance 2000-2001 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       單位:千人

菲律賓及印尼政權分於二00一年一月及七月更迭,然因政局動盪,連帶影響國內安定及投

資環境;現已漸趨緩和。

 印尼近年爆發多起種族、宗教衝突,其中東帝汶獨立事件,更促使聯合國出兵維和與協

調建立過渡政府,以逐步轉移政權,完成東帝汶獨立事務。

 美國於「九一一事件」後,因用兵阿富汗而引發區域內回教信徒聲援阿富汗,升高反美

情緒,其中尤以印尼與馬來西亞為烈,雖對區域情勢造成影響,惟事態並未進一步擴大。

 東南亞各國除藉與美國及各國相互舉行軍事演習,提升整體國防能力外,並加強區域內

雙邊與多邊會談,將中共納入區域對話機制,增加互信,以消除敵意與化解潛在衝突。

三、南海問題

  南海區域蘊藏豐富的石油與天然氣,且為重要的漁場,更是中東與東亞間必經的航線。

由於其地理位置特殊,具有戰略價值,並事涉多國利益,加以歷史情結糾葛,屢成為區域紛

爭的焦點。

  南海地區計有島礁一九二個,目前在四十八個島礁擁有主權爭議者計中華民國(太平島)、中共(占島八個)、越南(占島二十七個)、菲律賓(占島九個)、馬來西亞(占島三個)及汶萊(宣稱對南通礁擁有主權)等(如1-1圖),現駐兵力以越南二千餘人最多,中共近六百人居次,菲律賓一百餘人再次。

1-1圖 南沙群島各國占島示意圖

註:中華民國兵力不包含海岸巡防署人員

 由於各爭議國紛以占島行動宣示主權,其中中共與越南更於一九七四年、一九八八年在

西沙群島與南沙群島爆發軍事衝突,因此,為降低南海主權爭議,東南亞國協會員國主張擬

訂南海行為準則,以為規範;然涉及各國立場與利益分配,短期內似無進展的可能。在中共

方面,則傾向以「擱置主權爭議、共同開發資源」立場,藉低調、積極參與東協事務方式,

處理南海問題。

 另美、日雖非南海主權爭端國,惟亦重視南海情勢發展。如美國一再強調和平解決爭

端、維持南海航道自由,亦積極與東協國家加強關係,對南海問題持續發揮影響力。日本則

藉「美日安保條約」,強調南海航行自由權,且積極參與東協對話,試圖降低中共影響,確

保自身利益。餘如俄羅斯、紐、澳等國,亦正透過參與區域經濟活動等方式,對南海問題表

達關注。

四、南亞

  (一)印度

  由於反恐戰爭的需要,美國雖然加強對巴基斯坦的經援,但不致影響其與印度建立的夥

伴關係。印度因軍隊編制龐大,高居全球第四,且正洽購 先進戰鬥機、空中預警機、空中

加油機、高空無人載具及俄製T-90戰車等,已連續兩年大幅提高國防預算。

  印度以「鞏固次大陸、邁向印度洋、發展核武力量」為政策導向,積極朝軍事大國及

區域強權邁進,並藉軍演向南亞諸國宣示核武及強大傳統軍力,提高在國際的影響力。二O

O一年五月,印度舉行「全面勝利」軍事演習,目的在向巴基斯坦及中共等國警告,若採取

軍事行動越界入侵,印度將會迅速反應,另也證明印度除擁有核武能力外,仍保有傳統作戰

的能力。

  印度總兵力約一三0萬人,其中陸軍一一0萬人,海軍五萬三、000人,空軍十五

萬人,主要武器裝備計約主戰車三、四一四輛,潛艦十六艘、航空母艦一艘、主要水面作戰

艦二十五艘,戰機七七四架。

  (二)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與中共長期交好,且曾獲得協助發展核武及飛彈技術,其軍事實力不容忽視。

美國「九一一事件」後,巴國表態支持反恐,且獲美國解禁與經援。未來巴國與中共、美國

間關係的發展,仍將持續影響南亞地區的和平穩定。

  巴基斯坦總兵力約六十一萬二、000人,其中陸軍五十五萬人,海軍二萬二、000

人,空軍四萬人,主要武器裝備計約主戰車二、二八五輛,潛艦十艘、主要水面作戰艦八

艘,戰機三五三架。

五、中亞

 阿富汗在美國「九一一事件」後,成為世界打擊恐怖主義的主要目標,導致塔利班政權

澈底瓦解。目前在聯合國主導下,已由阿富汗各部族協調組成「過渡政府」,以重建新的政

治局面;惟因其派系複雜,重建過程充滿變數,未來發展還待觀察。

  另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土庫曼及塔吉克等國,則因「九一一事件」後,美

國、中共及俄羅斯等強權的爭相拉攏,國際戰略地位隨之水漲船高。傳統上,中亞的國防、

經濟與外交,屬於俄羅斯勢力範圍,但在反恐戰爭中,烏茲別克與美國簽訂軍事合作協定,

成為美國在中亞的主要軍事夥伴;塔吉克亦與美國簽訂了提供軍事基地的協定;吉爾吉斯則

允許美軍使用機場;哈薩克開放領空和陸地供美國輸具通過;由此顯示美國在中亞的軍事涉

入,已獲得歷史性的突破。

  中亞地區向為中共後門,歷來極受中共重視,從推動「上海五國」對話機制到成立「上

海合作組織」(註一),在在顯示中共的用心極深。由於中亞戰略地位的提升,加上境內豐

富的天然資源,未來勢將成為各強權國家相互角力的重心。

註一:一九九六年中共、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五國元首為強化經濟合作,及共 同打擊恐怖主義,首次在上海成立「上海五國」組織。並於二00一年六月十四日在上海召開會議,正式同意烏茲別克加入;七月五日,六國元首於塔吉克首都發表「杜尚別 聲明」,決議將「上海五國」更名為「上海合作組織」,以強化合作關係。

第三節 亞洲軍事情勢對我國的影響

  亞洲因美、日、俄與中共等國利益與矛盾糾結,南、北韓和解仍存變數,印、巴對峙僵局難解及臺海情勢詭譎多變,以致地區安全仍具變數。區域內國家雖受全球經濟衰退影響,惟國防整建,仍舊為各國所重視。美國「九一一事件」後,強化本土安全概念與防制恐怖攻擊活動,亦將成為國防重點,對未來區域平衡增添變數。

 美國持續維持亞太十萬駐軍,並透過與日本、南韓的聯合軍事演習,發揮區域影響力。日本除整建量小、質精、高效率的自衛隊外,亦藉美國「九一一事件」,趁勢通過「派兵法案」,對外派遣自衛隊執行軍事任務,未來與區域國家互動將造成影響。南韓建構國防武力,並積極與北韓改善關係,冀望加速統一進程。中共持續強化傳統軍力與戰略嚇阻力量,並進一步與北韓、俄羅斯發展戰略夥伴關係,期對美國產生制衡,順利提升整體國力與國際地位。俄羅斯雖完成裁軍計畫,然因整體經濟仍然停滯,國力大不如前,惟戰略核武及對外軍售,可能成為恢復軍事強權與地區影響力的重要憑藉。

  不過,區域內各國現均致力區域和平穩定;東南亞國家亦透過東協外長會議及區域論壇,定期舉行外長級會議及多邊安全對話,並將中共、日本、南韓納入,強化互信及共識;由於美國「九一一事件」的影響,各國相繼表態加入反恐聯盟,對維護區域和平與穩定,亦具有若干正面效益;而中共成功申辦奧運,各國對其均抱持相當期望,有助於亞太地區的暫時和平,惟因其非民主體制,並藉反恐行動鎮壓分離主義運動,對臺海安全仍具相當威脅。從亞洲整體軍事情勢觀之,雖不致對我國產生急迫壓力,然就軍力平衡與區域安全而言,仍具不穩定的影響。

※回到選單※

第四章 中共軍事情勢

第一節 戰略環境

  中共近來藉由全球化口號,在經濟上吸引東亞國家資金,企圖建構以其自身為核心的東亞經濟圈;在政治上透過各種雙邊對話、戰略夥伴關係的建構,營造區域強權的態勢;其目的在突破美國單一超強格局,防制美國主宰全球事務,以提升其國際地位,引導國際秩序朝多極體系發展。尤其,自實施「改革開放」以來,農業、工業、科技三個現代化目標已具厚實基礎,現正積極推展第四個「國防現代化」工作,俾未來躋身多極體系中的多強地位。中共目前所面臨的戰略環境,概述如后:

一、外在環境

  (一)美國

  中共與美國雙方在臺灣、西藏、商業、宗教與人權等諸多問題上,一向存有頗大歧異,

近期更因一九九九年五月「北約誤炸使館」、二00一年四月「軍機擦撞」事件,使關係一度趨於緊張,然基於整體戰略考量與經濟發展需要,雙方在關係發展上,始終朝建設性方向努力。未來中共對美戰略,仍將維持一九九0年年初江澤民所訂定之「增加信任、減少麻煩、發展合作、不搞對抗」指導方針與架構發展。

  (二)俄羅斯

  俄羅斯因受國內政經情勢動盪影響,整體國力大幅滑落;為穩固其在亞太地位,並藉中共資金挽救其軍火工業,自普丁接任總統後,即與中共簽訂「戰略協作伙伴關係」,除於多項國際議題與中共表達一致立場,尤在軍事合作上更趨緊密。中共則乘機攫取經濟利益,並藉俄國高性能武器及國防科技,加快國防現代化進程;江澤民於二00一年七月訪問俄羅斯,簽署「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更加強雙方的關係。預期在無重大利益衝突下,且為進一步穩定中、俄邊境,雙方預料將進一步強化合作關係。

  (三)日本

  中共與日本向因歷史情結及「臺灣問題」致使關係起伏,近期更因日本參加戰區飛彈防禦系統、新任首相小泉純一郎態度親美,並執意參拜靖國神社、以及修改關於侵華史實教科書等事件,引發中共強烈抗議與疑慮。但由於日本需賴中共協助解決北方四島及爭取聯合國安理會席次,而中共亦需仰賴日本經貿援助以提升國力,故雙方關係應不至於太過緊張。

  (四)歐洲聯盟

  歐盟歷經五十餘年完成經濟整合,在「經濟利益」和「集體安全」雙重考量下,除進一步整合各國政治勢力,更向東延伸觸角,極力加強與中共關係;而中共為發展經濟,亦積極開拓歐洲市場,吸引資金進入,故雙方互動頗為頻繁。

  (五)朝鮮半島

  兩韓高峰會後,朝鮮半島情勢趨於緩和,除直接衝擊美國亞太戰略,亦改變了東北亞戰略環境。由於維持朝鮮半島的和平,符合中共本身利益,且兩韓統一將影響美國於朝鮮半島駐軍的正當性,故中共極力促成金正日回訪漢城與南韓重啟對話。預期未來中共將運用影響力,積極涉入朝鮮半島事務,以謀取最大政治利益。

  (六)東南亞諸國

  「東南亞國協」及「東協區域論壇(ARF)」,乃東南亞國家基於綜合性、合作安全概念及強化區域合作關係所建立的區域性組織。二00一年二月,中共在海南島召開以促進亞洲國家經濟交流合作為名的「博鰲論壇」,獲致部分東南亞國家的支持;同年十一月,中共總理朱鎔基更親赴汶萊參加「東協加三」(東協國家與中共、日、韓領導人)及「東協加一」會談(即中共與東協領導人〔十加一〕會議),會中達成十年內成立東協—中共自由貿易區的共識。為期維護邊境安全、打擊犯罪與增強對東南亞國家的影響,未來中共必將強化與東協國家的政經合作,以鞏固該區既有的利益。

  (七) 南亞諸國

  巴基斯坦於一九四七年脫離印度獨立,兩國迄今發生四次大規模軍事衝突,主因為喀什米爾主權、宗教等爭議;而中共自六0年代與印度交惡以來,為防印度霸權擴張,採取「援巴制印」政策,致使印、巴因民族、宗教、領土等紛爭,成為南亞安全情勢的最大變數。一九九八年五月,印、巴兩國分別試爆核武,使該區潛藏核戰危機,而美國並加強與印度關係,引起舉世關注;二00一年十二月,印度國會發生爆炸案,印度直指巴基斯坦恐怖組織涉案,雙方更在邊境增兵,使緊張情勢日益升高。另在「九一一事件」後,美國與巴基斯坦間關係又轉趨緊密,衝擊中共與巴基斯坦關係。至於能否解決爭端,並維持區域和平,端賴中共、美國與俄國等強權居間斡旋能否成功而定,亦間接影響中共西南邊境的安全與穩定。

  (八) 中亞地區

 中亞地區因蘊藏豐富油源,且宗教、種族糾紛不斷,已成為未來最可能引發全面衝突的地區。尤於美國「九一一事件」後,阿富汗成為「反恐怖」主要戰場,使該地區形勢益形混沌。中共雖疑慮美國將勢力延伸至中亞地區,然為攫取政經利益及壓制「疆獨」勢力,故仍表態與美國同處「反恐怖」陣線。未來中共為強化在中亞地區的影響力,除將運用既有「上海合作組織」外,並將擴大對該區經濟援助,以求穩定邦交。

  (九)南太平洋島國

  南太平洋諸島多是面積小、人口稀少的國家,歷史上屬於美國、英國或澳大利亞的殖民地或托管地,其中帛琉、馬紹爾、諾魯等與我國均有邦交,亦是我國遠洋漁業漁獲來源地及重要基地。隨著國際對海洋資源需求殷切,區域內各國重要性日增,尤其中共,並可藉以發展遠洋海軍及打壓我外交空間。中共當前主要以金錢外交,大力拉攏南太平洋諸島國家,如經援東加、斐濟、巴布亞紐幾內亞等,藉以擴展區域勢力,同時影響我國與此地友邦國家間的外交關係。

  (十)臺海地區

  二000年五月,臺灣經由民主選舉首次進行中央政權的政黨輪替。從民進黨政府執政後,中共對「兩岸關係」始終採「聽言觀行」及「冷處理」的態度,並運用各種手段,壓迫我向其所定義的「一個中國」回歸。二000年十月,中共發表國防白皮書,明載「臺灣無限期延宕談判」為其動武條件因素;其後江澤民在「十五屆五中全會」中宣稱,「統一祖國」為中共新世紀三大任務之一;顯示其於香港、澳門回歸後,對解決「臺灣問題」的急迫性。另在軍事上,中共亦頻頻舉行演習,為「抗美日、防臺獨」做積極準備,故現階段臺海兩岸仍具軍事衝突的潛在危機。

二、內在環境

  當前中共內部面臨諸多問題。在政治上,新疆、西藏及內蒙少數民族分離運動此起彼落,「法輪功」組織和人權問題亦始終未獲解決,顯示其對內無法完全掌控。在經濟上,則因產經失序、體制失衡、企業連年虧損,造成區域經濟不協調、貧富差距拉大等問題;近期雖致力「西部大開發」,並已獲進入世界貿易組織,但能否扭轉此一趨勢,仍待觀察。在社會上,國有企業改革政策,使得「下崗」失業人口遽增至一千二百萬人,而流動於農村和城

市間的「盲流」幾達八千萬;另官民競相逐利,「向錢看」的風氣充斥社會各個階層,導致貪污、腐化問題嚴重。為穩定國內全般情勢,並解決所面臨的問題,中共對軍隊依賴的程度,勢必加深;未來一旦大陸內部問題危及政權,中共極可能藉軍事行動轉移內部的不滿情緒。

第二節 軍事戰略

  波灣及科索沃戰爭爆發後,中共軍方深受西方先進國家高素質、專業化部隊及高科技裝備「遠距不接觸、超視距精準打擊」的戰力所震撼;其後的軍事事務革命思潮,對中共領導人的軍事思維更造成強大衝擊,認定高技術已成為現代戰爭勝負的主要關鍵。

 一九九三年一月,中共召開軍委擴大會議,重新調整軍事戰略方針,明確提出軍事鬥爭準備的基點放在打贏現代技術的局部戰爭,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主要作為如后:

  (一)戰略面向

  中共當前以發展經濟為主軸,企藉富國達到強兵的目標,故在軍事戰略上強調避免戰爭,尤其是大規模戰爭;如果戰爭不能避免,則遏止核子大戰、中等規模戰爭,因而努力建設具有「打贏一場控制範圍內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的能力」。而主要的作戰方向,第一是東南沿海,第二是南海,第三是中印邊境。

  (二) 海洋國土經略

  中共軍事現代化的發展,使其兵力投射能力大幅提高,配合其整體國力提升與未來戰略布局,中共已實際加強海洋國土的經略。在東南方面,為防止美、日介入臺海問題,冀圖將戰略防禦縱深由目前半封閉的「第一島鏈」區內跨出,達到「第二島鏈」(自小笠原群島沿太平洋中線經琉磺島至馬里亞納群島);南向方面,則逐步增強南海海空遠程聯合戰力及對島礁的控領,俾使南海能成為其內海,並主控地區豐富資源。故其積極防禦的海軍軍事戰略,已由「近岸防禦」轉為「近海防禦」,並逐步邁向遠洋。

  (三)軍力發展重點

  共軍當前積極推動國防現代化,除重視人員素質的提升外,其戰力發展的重點為海、空軍,同時亦提升陸軍整體作戰能力,增強二砲戰力及建立快速反應部隊。

  (四)提升威懾戰略能力

  在傳統戰力上,中共積極改良導彈精度、殺傷力及實施量產,並研發巡弋飛彈、潛射飛彈等,以期提升其威懾戰略效果;另發射多枚偵察、通信、導航定位衛星,提升共軍遂行聯合作戰時指管通情暨戰場偵察、監視保障能力;而「航天戰略」也進入理論發展階段。

  在非傳統戰力上,中共近來強調的「不對稱戰爭」理論,及部分軍方人士提出的「超限戰」概念,均強調在面對優勢之敵時,應突破戰場與非戰場的限制,以各種軍事或非軍事手

段爭取優勢,獲得作戰勝利。

  面對現代化戰爭或預想未來高科技戰爭的思維中,中共軍事戰略的構想,除以高技術條件作戰為前提外,仍然堅持以「毛澤東軍事思想和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為指導,不放棄以劣勝優的傳統戰略思想,並強調「人民戰爭」的威懾力量。

第三節 兵力現況

  中共雖持續精簡兵力,但現有武裝力量仍包含人民解放軍現役部隊、人民武裝警察、民兵及預備役部隊四大類型。

一、人民解放軍

  (一)總兵力約二三二萬餘人。陸軍(地面部隊)一五0萬餘人,海軍三十四萬餘人,空軍三十三萬餘人,二砲十二萬餘人。中共三軍兵力員額比例判斷如1-2圖。

  (二)當前共軍兵力部署依循「遠戰速勝、首戰決勝」戰略指導,依據大陸地略特性假想敵威脅,以七大軍區為主體,綜合陸、海、空軍及二砲部隊,規劃「戰區戰略」構想。中共兵力部署判斷如1-3圖。

1-3圖 中共三軍兵力部署判斷圖

  (三)中共現有東風系列短、中、長程、洲際彈道飛彈約五百餘枚;其中「東風十五號」(M-9型)部署於江西樂平地區,前進(預備)陣地則分布江西、福建一帶地區;「東風十一號」(M-11型)改良型飛彈部署於福建,射程均可涵蓋臺灣全島。上述地區飛彈部署完全針對臺灣,且數量不斷增加,預估至二00五年針對我部署之戰區飛彈可達六百餘枚。

  (四)中共接收香港和澳門主權後,即由廣州軍區編成駐港、澳部隊正式進駐。駐港部隊約六、000餘人,配備甲車二十一輛、直昇機九架、艦艇二十餘艘。駐澳部隊約一、000餘人,配備甲車十輛與其他車輛六十餘輛。駐港、澳部隊均包含陸、海、空三軍,係特殊編制的部隊,其組建目的在彰顯中共對港、澳恢復行使領土、領海與領空主權,並藉此檢驗共軍實施「一國兩制」及維護領土完整的能力;其任務則以反潛、巡邏、緝私、反偷渡、鎮暴及城市巷戰為主。

二、人民武裝警察

人民武裝警察(簡稱「武警」)目前總兵力約九十三萬餘人,為同時具備公安及軍事性質之武力。中共為因應國內局勢發展與改變國際形象的需要,在近年裁軍的同時,大規模擴

充武警部隊,期藉轉移國防武力,降低國際上「中國威脅論」的壓力。武警分為內衛、森林、交通、黃金、水電等五大體系,平時保衛中共重要機關、人員,維護社會治安、處置突發事件,並保障林業、礦產等戰略資源設施之安全;戰時則歸軍事指揮體系掌握,負責維護戰地治安、反滲透及哨戒勤務等「支前安後」任務,並協同正規部隊進行防衛作戰。

  中共採軍事手段處理「六四民運」遭致國際嚴重譴責與抵制後,人民武裝警察地位及重要性提高,如一九九四年中共中央軍委即宣示:「萬一國內出現不利穩定的情況,以動用武警處理為主」。近年中共鎮壓西藏、新疆分離運動及「法輪功」組織,大部分即由武警負責,為中共穩定內部的主要武力。

  (一)指揮體系

  武警同時接受中共中央軍委及國務院的雙重領導,而一九九七年六月頒布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警察司令部工作條例」,則將武警總部自「省軍區」提升為「大軍區」級單位。一九九七年迄今,共軍已將十四個野戰師改編由武警管轄;該十四個「武警機動師」的主要任務,為機動處理大陸各地重大突發事件。

  (二)未來發展

  中共人民武裝警察屬性,介於民主國家的憲兵與警察之間,裝備以輕武器為主。基於任務的特殊性質,近年來,武警大量配備輪型裝甲車、指揮車、偵防車等機動車輛,並組建飛船、直昇機等空中偵防單位;其長程機動部署與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皆優於一般公安警察;部分總隊級單位亦具備配合共軍實施演練的經驗,故平時可鎮壓內部大規模失序或動亂,戰時可立即支援作戰任務。

三、民兵及預備役部隊

  一九九七年中共訂定「國防教育法」,並於「國防法」中制定戰時實施人力、物力動員原則,進一步落實民兵與預備役部隊制度化工作,並加強各級地方政府人民武裝部組建、民兵基層建設、民兵應急分隊整建,以及強化民兵與預備役軍事訓練工作。

  (一)民兵

  民兵由區、鄉、鎮企業生產機關採「勞武合一」方式編成,平時仍從事經濟生產;戰時擔任後方防衛作戰、動員補充、支援前線作戰及後勤保障等任務。中共尤其針對東南沿海戰略重要位置,加強海上民兵建設;近期共軍大規模登陸演習中,海上民兵均動員大批民船參與。

  (二)預備役部隊

  中共以「省建師、地區建團、縣區建營、鄉鎮建連」的方式,擴編預備役部隊,由於其編成以離退共軍幹部及士兵為主,故軍事素養優於民兵。目前兵力已逾百萬,並發現部分共軍裁撤部隊轉編為預備役師、團,充分發揮吸納中共裁軍編餘人員的功能。其專業亦朝多樣化發展,現編有砲兵、高砲、坦克、通信、舟橋、運輸、船艇大隊等獨立兵種;其中,二砲編制採「有編無裝」方式成立預備役單位,為中共主要動員戰力。

第四節 國防動員

  中共基於「人民戰爭」思想的指導,國防動員係以「軍民結合、平戰結合、寓兵於民」為原則,民兵與預備役部隊平時即已組建,以利其在戰時實施動員作業。其動員體制為中央集中領導、軍區組織協調、省(市)負責執行;各級政府均由同級軍事機關和地方部門組建動員機構,承擔各地動員工作。目前縣級城市均轄有至少一個師或團級預備役部隊,平時由省軍區負責指管及組訓事宜;戰時則在編裝完成後,配合共軍進行作戰。另各縣(市)設立人民武裝部,以徵兵動員、城市防衛及人民防空為其主要任務。

  臨戰狀況時,中共將實施包括武裝、經濟、人民防空、科技、政治及交通戰備等六大要項之全面動員;為統一協調管制並提升動員效率,一九九四年起中共中央成立「國防動員委員會」,以中央軍委、總參謀部、國務院相關官員為核心,專責國防動員作業指導,並設立戰略物資儲備倉庫及地方政府動員辦事機構;一九九七年,復於各省(區)、縣設立「國防動員委員會」統管地區綜合動員事務,始見完整之動員架構。

第五節 國防經費

 二00二年中共國防預算編列一、六六0億元人民幣,仍維持十七‧六%的成長率;依照中共說法,經費主用於維持軍隊停止經商活動後之各項事業正常運作、退役軍官安置、人員薪資調整及負擔駐澳門部隊所增加開支等,另則積極籌購高科技武器裝備,以因應未來作戰需求。(中共歷年公布之國防預算如1-2表及1-4圖。)

1-2表 中共近十年國防預算統計表

年別

國防預算 占財政種支出比率 占國內生產毛額比率 折合美金(%)

兌換匯率 總額 成長率(%)

總額 比率(%) 總額 比率

(%)

1993 432.48 14.44 4,982.47 8.68 35,161 1.23 74.57 1:5.76

1994 550.63 27.32 5,819.76 9.46 43,800 1.26 63.30 1:8.70

1995 636.72 15.64 6,812.19 9.35 57,650 1.10 75.81 1:8.40

1996 720.06 13.08 7,912.75 9.10 67,930 1.06 85.72 1:8.40

1997 812.57 12.84 9,233.75 8.80 74,548 1.09 98.01 1:8.29

1998 934.72 15.03 10,771.00 8.66 79,553 1.17 112.01 1:8.29

1999 1,076.70 15.19 13,137.00 8.20 82,054 1.31 128.98 1:8.29

2000 1,197.96 11.27 15,879.00 7.54 89,404 1.34 144.68 1:8.28

2001 1,411.56 17.83 18,844.00 7.49 95,933 1.47 170.49 1:8.28

2002 1,660.00 17.60 21,113.00 7.86 102,648 1.62 200.24 1:8.28

單位:人民幣億元

中共公布的國防經費係由總後勤部負責編列,區分人員生活費、活動維持費及武 器裝備維修管理費三大類,約各占總預算三分之一。而實際上,尚有為數可觀的金額隱藏於非軍事部門或項目之下,其中,非軍事部門計有國防科工委、航空(航天)工業總公司、輕工總會、電力工業部、機械(電子)工業部、冶金工業部、民政部(退休津貼)、財政部(軍工企業虧損補貼)等;非軍事項目則包括基本建設費、城市維修費、文教、科研、衛生費等。據美國聯邦武器管制及裁軍總署預估,中共二00二年實際國防經費約在四、九八0億元人民幣以上,為中共正式公布的三至四倍左右。

第六節 軍事發展

  冷戰結束後,世界戰略局勢驟變,中共在陸上疆界的軍事威脅,漸由來自太平洋、印度洋方面的美、日、印度等強權國家的策略聯盟與海上圍堵所取代,故其軍事部署重點由內陸轉向沿海地區;而戰力整建除持續發展戰略核武威懾能力外,並精簡地面部隊,強化海、空軍戰力與二砲打擊能力。

  共軍並發展「新三打三防」戰具戰法(打隱形飛機、巡弋飛彈、武裝直昇機,防偵察監視、電子干擾、精確打擊),以對抗先進國家藉空中武力、電戰及資訊戰優勢,打擊其本土戰略縱深。其近海防禦戰略指導為:

  一、黃海、東海方面:針對美、日、韓三大競爭對手,以部署戰略嚇阻力量為主(如核潛艦、蘇愷、飛豹戰轟機、東風系列中、長程彈道飛彈等)。

  二、南海方面:面臨島嶼主權爭端,以發展快速部署、遠程投射性制空、制海武力為主(如陸戰部隊、空中加油機與具空中受油能力的改良型殲八戰機等)。

  三、鞏固「第一島鏈」近海防禦戰略成敗的關鍵,在於解決臺灣問題,故在東南沿海部署兵力,係以短程彈道飛彈、新型作戰艦、潛艦、登陸艦、蘇愷戰機等具縱深打擊能力與具攻擊性、威脅性的海、空軍與二砲部隊為主,且戰力呈逐年增長趨勢。

  波灣戰爭後,中共面臨軍事事務革命的挑戰,經各方參證後,歸納出「現代戰爭必須集中力量,對敵施以空、地、海、天(太空)、電(電戰)五位一體的多維打擊」、「運用遠程精確打擊火力,對敵縱深發動不接觸、非線性的縱深打擊」及「制信息(資訊)權對戰爭影響重大,必需發展信息防護與對抗手段」等新世紀軍力發展的理論基礎,並據以積極推動組織精簡、訓練改革與發展軍事高科技。目前共軍編裝雖已遠超越過去「小米加步槍」的落伍型態與水準,然資訊科技與先進國家相較仍有大幅差距,且未結合有效的經營管理手段,故資訊化改革上,仍需克服技術瓶頸、人力素質等「過渡」階段的難題,才能提升聯合作戰指管效能與電子對抗能力。

 近年共軍資訊戰的發展趨勢,係以電子戰為核心,同時重點發展指管戰、網路戰、心理戰所需的軟、硬體及戰術戰法;在具體作為上,構建全軍自動化指揮系統與電子信息對抗系統,以強化其指、管、通、資、情與戰場監偵能力。另亦發展電磁脈衝攻擊、電腦病毒與駭客網路滲透等手段,以發揮竊密、欺敵與癱瘓敵方之指揮管制系統等作用;而發展資訊心理戰之戰法,則運用誇大宣傳、謠言迷惑與假象威懾等手法,誤導敵方決策並打擊其民心士氣。共軍在結合謀略、情報、電子、指管、網路、心理等多方領域遂行資訊戰,若能發揮效果,將可癱瘓或擾亂其對手政、經、軍、心之領導指揮機制,使其未戰先潰。

 此外,共軍亦著重高科技軍備與武器系統的研發,並擴大向俄羅斯、歐、美及以色列等國家引進相關裝備及技術。在陸軍方面,地面部隊已開始換裝新研製的裝甲、增程火砲、火箭砲、武裝直昇機、防空飛彈及快砲、戰術彈道飛彈等武器;海軍則配備自俄羅斯購入的現代級飛彈驅逐艦與靜音性能優越的K級潛艦,並開始研造新型核潛艦與大型作戰艦、航艦;空軍除續向俄羅斯引進蘇愷戰機、預警機、大型運輸機及空中加油機外,其新型多功能戰機、電子對抗飛機、無人偵察機、區域防空飛彈、中程空對空飛彈、反輻射飛彈、空射巡弋飛彈等武器,亦將完成研發並編配部隊使用;二砲則以車載機動發射的各型飛彈,逐步汰換固定陣地部署的舊型飛彈,以提升其存活率與反應速度;另總裝備部發射多枚偵察、通信、氣象及導航定位衛星,建立軍民兩用的太空衛星系統,提供共軍在亞太地區遂行聯合作戰必

要之指、管、通、情暨戰場偵察、監視保障。

 盱衡中共軍事發展,仍以因應臺灣問題及可能導致的外力干預為優先考量,故特重爭奪制電磁、制空、制海權及聯合登陸作戰與抗擊航母戰鬥群所需之戰術戰法與軍備發展;在其經濟實力、綜合國力持續攀升的態勢下,復不斷提升國防軍費,增長戰力,除對我構成嚴重威脅外,更引發亞太國家的軍備競賽,對區域和平與穩定造成負面影響。

第七節 軍事演習

  中共為因應全球軍事發展,在「打贏現代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戰略方針及「攻防兼備」作戰思想指導下,賡續強化訓練方法,擴大訓練成效,並置重點於「新三打三防」戰術戰法、應急機動作戰、渡海登陸作戰、後勤支援保障及三軍聯合作戰能力等演練,希藉演訓提高聯合指揮效能及整體作戰能力。

  近二年來,共軍演訓除南京、廣州兩軍區所實施的三軍聯合兩棲登陸演習較具針對性外,餘均屬年度計畫性演訓活動;從其演訓種類分析,則著重在動員演習、快速反應、網路戰、信息戰及空降作戰等方面;再由演練強度與針對性觀之,其軍兵種協同作戰能力,日益精進,對我威脅已逐年增強,不容忽視。

第八節 軍事外交與合作

  中共軍事外交的目的,概可歸納為:凸顯「一個中國」、駁斥「中國威脅論」、顯示「軍事資訊透明化」、獲得高科技武器以強化軍事能力,以及圍堵我國武器獲得管道等項。其涉及的層面,有人員互訪、軍艦互訪、學術交流、軍事交流、武器交易與科技合作等方面;範圍則包括國防安全政策宣示、軍品及武器採購、加強雙邊關係及增強互動影響力等,對改善中共與國際間關係,以及維護國際安全環境,具有積極作用。

  中共軍事外交係配合其國家整體安全及利益考量,尤其著重與周邊國家發展友好關係,互訪性質要求具功能性,更是其特點,如加強與俄羅斯建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以改善邊界安全環境;發展與美國雙邊關係,以提升其國際地位,均為其近年軍事外交工作的重點。

 近二年中共高層出訪俄羅斯、希臘等一二0餘國(邀訪美、英、日、德、俄等一五0餘國),派出由中共中央軍委、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領導人及各軍種高級將領率領的軍事代表團,進行軍事交流;其中,與美國的軍事交流仍然是最受國際矚目者。另中共在艦艇外交上亦極為活絡,除訓練中共海軍遠洋航行能力外,亦可宣揚國威、熟悉外軍事務及宣慰僑民,並藉以展示艦船配備之各型武器裝備,及促銷武器。

 中共軍事外交係朝「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方向發展,除不斷與周邊國家發展睦鄰關係,更與世界主要國家建立交流與合作的管道。近年來中共分與俄羅斯等十三個國家互有軍武合作關係,其中值得警惕者,為中共向俄羅斯購獲蘇愷二十七、三十型戰機及現代級驅逐艦與其配置之日炙飛彈等武器系統;另外,中共亦軍售武器裝備予埃及、巴基斯坦等國,以鞏固雙邊關係,擴大其影響力。隨著共軍參與涉外事務的範圍逐漸擴大,中共軍方在中共政權涉外事務中的影響力與發言權,亦已逐漸提高。

第九節 中共軍事情勢對亞太與我國的影響

一、對亞太的影響

 中共配合軍事戰略的轉變,逐年增加國防預算,以加速軍事現代化;除全面提升其海、空軍、二砲能力,並組建快速反應部隊,使共軍成為具有近海作戰能力的進攻型軍力外,近年更不斷在周邊海域進行軍事演習,加深亞太地區國家對中共擴張軍備的疑慮。中共日增的軍力,及其在亞太事務愈形重要的角色,對區域內各國的戰略與軍事,已形成重大影響。

 美國則將中共視為最主要的區域競爭對手,故儘管目前還不能與美國抗衡,中共仍可在周邊地區,阻撓美國的政軍目標。日本為因應中共軍事威脅,其防衛重點亦由對北方轉移至對西方的威脅。東南亞各國則一方透過「東協區域論壇」等安全機制,加強多邊會談,尋求降低中共的威脅;一方又因各國均力求加強防衛力量,軍備競逐態勢,仍未停歇。

二、對我國的影響

 中共致力軍事現代化,軍費逐年擴增,並不斷引進新型武器裝備,及提升既有武器裝備研製能力與人員訓練,其對我國軍事威脅除保有量的優勢外,質的提升更不容忽視。

 中共認為高技術已成為現代戰爭勝負的主要關鍵,其軍事戰略構想轉變為以打贏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為主軸,並強調新的軍事戰略要能夠「快速及有效的應付衝突」,亦即是共軍必須儘早對敵人展開壓倒性的攻擊,並具備儘快結束戰爭的能力。基此,中共「遠戰速勝,首戰決勝」之戰略指導已漸成形。預料未來十年(二0一0)共軍將繼續強化海、空軍及提升聯合作戰能力,並由大陸型防衛走向外圍防衛,達成遏阻外力介入臺海之目的。

  由於中共對解決「臺灣問題」的迫切性,其作戰方向已將東南沿海列為首要優先,對我國人民造成莫大的心理威脅,嚴重影響我心防建設,值得關切。再者,共軍積極開發資訊、不對稱等戰具、戰法,其武力犯臺模式將更具攻擊性與多樣化,故對我國家安全威脅,將日益嚴重。

 

回到[目 錄] 回到主目錄 到第二篇

【本篇摘要】

一、近年來中共因經濟發展快速,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復以其積極擴建軍力,對我國家安全威脅與日俱增,尤其在政治、軍事、經濟、心理及外交等方面,均已對我國的生存與發展構成嚴重威脅。

二、現階段我國國家安全戰略構想,以確保國家安全與永續發展為目的,綜合運用政治、經濟、外交、軍事、心理與科技諸般手段,並透過追求自由、民主、人權、均富的方式,發揮整體國力,維護國家利益。

三、中華民國之國防,以發揮整體國力,建立國防武力,達成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為目的;現階段國防基本理念為:「預防戰爭」、「維持臺海穩定」、「保衛國土安全」。

四、我國現階段國防施政方針則為:強化全民國防、貫徹國防法制化、建設現代化國防、建立危機處理機制、推動區域安全合作及落實「三安政策」等。

五、國軍防衛作戰本「有效嚇阻、防衛固守」之戰略構想,按「制空、制海、地面防衛」作戰,發揮三軍聯合作戰戰力;以「資電先導、遏制超限、聯合制空、制海,確保地面安全,擊滅犯敵」之指導,建立「小而精、反應快、效率高」之精準打擊戰力,以達成有效嚇阻之目標。

六、當前兵力整建以促使國軍現代化及軍種整建為重點;三軍兵力採重點發展,以提升三軍聯合作戰整體戰力為目標。

第二篇 國防政策

請點選【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

第一章 國家安全概況

第一節 安全環境

一、外在環境

  中華民國的國家安全除受國際情勢變化影響外,最明顯而直接的威脅則來自中共政權;中共從未放棄以武力攻臺作為解決臺海問題的手段,並屢在國際上以「一中原則」,壓迫我國外交生存空間,使我國家安全及利益備受威脅。

  就地緣戰略而言,臺灣的地理位置位於西太平洋第一島鏈中央地帶,扼制臺灣海峽、巴士海峽及鄰近太平洋海域,亦為東北亞最南端及東南亞、南海海域北端的銜接要域,並為中國大陸進出太平洋的門戶,對中共東向太平洋的發展策略具有極重要的戰略意義。

  前蘇聯瓦解後,中共戰略重心由北方疆界轉向東南加強海疆的經略,冀圖突破以美國為主

導的扇形戰略圍堵架構,積極將勢力擴展到西太平洋南北海域,對我國及其他亞太國家的海上生命線與國家安全,都構成實質性的威脅。復因近十餘年來,中國大陸經濟實力的不斷增長,亦為其跨越式、突進式的軍力,提供堅實的基礎,愈益使我國國防安全面臨嚴峻的挑戰。

二、內在環境

  我國國家安全所面臨的威脅,除來自中共的軍力威脅外,還包括內部的不穩定因素,例如少數國人敵我意識模糊,或對國家認同有所分歧,均會導致無法眾志齊心一致對外的後果。此外,因我國經濟發展高度依賴對外貿易,重要資源亦均仰賴進口,使我國易因敵實施海、空騷擾或封鎖,而無法獲致重要戰略物資,對民生必要需求及社會正常運作可能造成重大衝擊,破壞國家內部安定,進而動搖國防安全的基礎。

第二節 國家安全情勢分析

  近年來中共因經濟發展快速,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復以其積極擴建軍力,對我國家安全威脅與日俱增,尤其在政治、軍事、經濟、心理及外交等方面,均已對我國的生存與發展構成嚴重威脅。

一、政治上的威脅

  在中共憲法序言中,明白宣示臺灣是中國神聖領土的一部分;完成統一祖國的大業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神聖職責。雖然中共總理朱鎔基在二00二年三月的全國人大九屆五次會議中,首度將「一個中國」新「三段論」(註二)正式列入政府工作報告,但中共對臺政策並不會因此改變,其「祖國統一」的目標始終與「國家生存」、「國家發展」並列為中共的「國家利益」。

  兩岸目前最大歧見在於「一個中國」的認定,中共基於民族主義及「大一統」心態,始終無法在此稍做讓步。而我政府考量「對等地位」、「國際空間」、「國家安全」等因素,亦不可能在短期內全盤接受中共所界定的「一個中國」內容,以免喪失爾後對談的籌碼。倘若中共不能對兩岸議題產生新思維,並掙脫舊有架構之束縛,雙方關係如要改善,短期內前景難期。

  二00二年二月,中共國家主席江澤民在與美國總統布希舉行高峰會議時,仍強調「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為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未脫以「和、戰兩手」伎倆為核心之統戰策略運用。雖然在國際上有美國、歐洲議會等國家或組織,一再強調臺灣問題應以和平方式解決,但預期未來中共將持續透過民族主義的操縱,以「祖國統一」的歷史責任為號召,漸次增強軍事威嚇強度,以逼迫我國讓出更多的談判空間。

  而隨著中共十六大的即將來臨,北京領導人對臺政策的彈性空間恐將愈益緊縮,除繼續加強軍備,對臺「文攻武備」亦可能有所增加。就如中共在其「一個中國原則與臺灣問題」白皮書中所提出的,「如果臺灣當局無限期地拒絕通過談判和平解決兩岸統一問題,中國政府只能被迫採取一切可能的斷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來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完成中國的統一大業」,顯示中共對「和平統一」已愈來愈無耐性。

二、軍事上的威脅

  由於中共軍力不斷擴張,除不斷更新傳統戰力所需先進武器裝備外,並積極發展所謂的

「不對稱作戰能力」,包括太空戰、電子戰、資訊戰、點穴戰能力,也就是用於對臺戰爭中「緒戰」與「第一擊」攻擊能力。另中共為超限戰理論實踐者,在中共不放棄武力犯臺政策下,其超限戰能力亦值得關注與預應。

  (一)不對稱作戰能力

  在太空作戰方面,中共已成功研發出俗稱殺手衛星的戰略微型衛星,預計二00五年裝配部隊,該衛星適用於高科技的太空實戰,不但有能力完全阻斷全球定位系統訊號,還能摧毀空中目標。

  在資電作戰能力上,中共積極研製新型電子裝備,以期形成局部優勢及於戰時奪取制電磁權;在資訊戰能力上,二0一0年時,中共將具備癱瘓敵人指、管、通、情資料鍵技術及散播高難度網路病毒能力;擁有電磁脈衝武器系統及邏輯炸彈;成立資訊作戰模擬中心及組建資訊作戰部隊等,使中共具打擊國軍士氣及癱瘓我指揮中樞的能力。

  在點穴作戰方面,美國軍方評估二0一0年左右,中共巡航飛彈可能精準到五0%的著彈點在五至十公尺內,彈道飛彈可精準到三十至四十五公尺內,將對我政、軍指揮設施構成嚴重威脅。

  在所謂超限戰方面,係中共軍方學者所發展的戰爭理論,強調超越一切界限和限度的戰爭方式,手段無所不備,戰場無所不在,包括資訊戰、金融戰、恐怖主義、生化武器等一切武器和技術均可任意重疊使用。超限戰雖非共軍標準教範,惟其對我國防安全已構成威脅;其次中共可能組合運用各類軍事及非軍事手段,使國軍防衛作戰面臨多重考驗。

  (二)傳統作戰能力

  中共對於傳統戰力,仍然極為重視,諸如:在空軍方面持續自俄羅斯購進的先進空中預警機、蘇愷二十七型、三十型戰機及自行研製的高性能戰機;在海軍方面陸續向俄羅斯購進現代級驅逐艦與K級潛艦,並有自行建造的驅逐艦與潛艦。預估中共海、空傳統戰力,在質的方面,有可能在二Ο一Ο年超越我國。

三、經濟上的威脅

  近年來兩岸經貿交流的快速成長,使得我國對大陸貿易依存度逐年攀升,根據民國九十年統計臺商投資大陸金額達二十六億七千萬美元,顯見大陸已對我產生「磁吸作用」,其結果可能造成延緩臺灣產業升級、產業空洞化及對外貿易出口面臨大陸產品競爭的結果。如果中共以「經貿」作為影響我國的工具,則可藉「以民逼官、以商圍政、以通促統」,達成其經濟威脅的目的,對我國家安全影響甚鉅。

  在國際經貿關係上,我國一直絕緣於區域內經濟整合的運作,在中共的強力阻撓下,我國在東亞區域的政府組織會議中(除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外)幾乎被摒棄於外,對外經濟活動空間一直受到擠壓,尤其中共當局提議與東協建立自由貿易區的構想,使我國有被「邊緣化」的危險。面對此一趨勢發展,我國未來在發展中的東亞經濟圈,亦可能將失去重大的經濟利益與優勢。

四、心理上的威嚇

  長期來中共即不斷對臺實施「文攻武備」,企圖造成我社會動盪、人心不安。未來在其綜合國力持續增強,且以經濟成果挹注國防建設狀況下,更易使兩岸軍力失衡,中共運用心理威嚇的手段,將愈益升高,並為攻臺創造有利條件。包括利用傳媒渲染演訓、散布謠言或不實資訊;藉演訓集結兵力,展開武力恫嚇;製造漁事糾紛或藉武裝漁船影響我正常海運;以戰機、艦艇越過海峽中線挑釁,或對我周邊海域進行導彈試射;發動後方滲透及破壞、伺機擾亂我金融股市及破壞軍經建設,製造社會動亂等,均可能對我民心士氣產生嚴重危害。

五、外交上的封鎖

  中共從未改變其封鎖及孤立我國在國際活動空間的作法,在「一個中國」的框架下,無論是政府間或非政府間的國際組織或會議,中共所採取的排擠及封殺動作從未稍歇,其所採取的手段包括對我友邦的政治威脅、經濟利誘、外交施壓、影響他國對臺軍售及文宣媒體誤導等。中共企圖透過各種外交手段,達到封鎖我國際活動空間、孤立我國外交地位,對我國最基本的安全已產生嚴重危害。

註二:中共將「一個中國」內涵從「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改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

※回到選單 ※

第二章 國家安全戰略

第一節 國家安全戰略之內涵

  「國家安全」之內涵為維持國家長久生存、發展,確保主權與國家利益,並提升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保障國民福祉;「戰略」係指建立力量,創造與運用有利狀況之藝術,俾得在爭取所望目標時,能獲得最大成功公算與有利的成果。簡言之,「國家安全戰略」是藉由匯集政治、經濟、軍事、心理、科技與外交等手段,達成國家目標的全盤途徑或主要計畫。我國國家安全戰略架構與體系如2-1圖。

2-1圖 我國國家安全戰略體系圖

第二節 國家安全戰略制訂之相關因素

一、國家利益

  「國家利益」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需求,為國家目標與大戰略的基礎。我國國家安全戰略,具體而言是為維護下列國家利益:

  (一)確保國家生存與發展。

  (二)維護百姓安全與福祉。

二、國家目標

  「國家目標」是一個國家所欲獲致的特定目標,可區分為永久性及階段性的目標,必以促進、支持或捍衛其國家利益為依歸。中華民國憲法第一條:「中華民國基於三民主義,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說明了建立民有、民治、民享、以民為本之現代化國家,為我中華民國永久性的國家目標。但因國家處於分治現狀下,基於現階段國家利益,則必須確定階段性(特定)國家目標,以為國家發展依循之方向。我國現階段國家目標為:

  (一)確保國家主權的獨立與完整。

  (二)維持兩岸關係穩定,促進亞太地區的和平與安定。

  (三)維持經濟繁榮與成長,確保國家的持續生存與發展。

  (四)深根臺灣、布局競逐全球。

第三節 國家安全戰略構想

  現階段國家安全戰略構想,以確保國家安全與永續發展為目的,綜合運用政治、經濟、外交、軍事、心理與科技諸般手段,並透過追求自由、民主、人權、均富的方式,發揮整體國力,維護國家利益。

  在政治上:維護民主憲政,捍衛司法獨立,推動政府再造,促進文官中立,保障基本人權,提升全民福祉。

  在兩岸關係上:開啟兩岸和平對話契機,擴展兩岸交流,促進共存、共榮。

  在經濟上:促進產業升級,重視環保問題,繁榮經濟發展,厚植整體國力。

  在外交上:以「民主人權、經濟共榮、和平安全」三大行動主軸,落實全民外交理念。

  在軍事上:建立全民國防,加強全民心防,持續推動國防改革,貫徹軍隊國家化,構建量少、質精、戰力強之現代化國防勁旅。

  在科技上:提升科技發展,推動尖端科研,創造科技優勢。

※回到選單※

第三章 國家安全政策

  國家安全政策為廣義的國防政策,區分為政治、經濟、軍事、心理、科技與外交等政策,分別由相關部會等單位負責研擬,經行政院綜整後,由總統頒布;國防政策為狹義的國家安全政策,也就是軍事政策,為國家安全政策中的主要部分,由國防部負責制定執行。

  依據國防法第一章第三條:中華民國之國防,為全民國防,包括國防軍事、全民防衛及與國防有關之政治、經濟、心理、科技等直接、間接有助於達成國防目的之事務;另第二章第十條:行政院制定國防政策,統合整體國力,督導所屬各機關辦理國防有關事務;及第十一條:國防部主管全國國防事務,本於國防之需要,提出國防政策之建議,並制定軍事戰略。基於上述條文規定,國防部針對達成國家安全目標諸政策,謹提出建議概述如后:

一、建構穩健兩岸政策,促進兩岸良性互動

  擱置爭議,擴大合作,促進交流,增進互信,確保安定。秉持「善意和解、積極合作、永久和平」原則,營造兩岸良性互動氣氛,以持續推動兩岸關係正常化;在既有基礎上,持續溝通交流,共謀處理雙方歧見,以建立雙方互信,尋求永久和平。

二、積極落實全民外交,拓展國際生存空間

  我國地位國際化,為保障國家安全的重要一環。以「全民外交」與「多元外交」為戰略主軸,推展「民主外交」與「人權外交」,以鞏固邦誼並提升與無邦交國家的實質關係;透過經貿自由化、國際化,積極參與國際組織,擴大回饋國際社會,善盡國際義務。

三、發展經濟健全體質,深根臺灣全球布局

  協助產業突破困境,創新發展知識經濟,改善經濟體質。擴大基礎建設,促進法令鬆綁,整頓金融體質,改善投資環境。建立國土保護系統,深化環境保護教育,兼顧環保與發展。基於「臺灣優先、全球布局」原則,落實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政策,持續推動兩岸經貿互動。

四、擴大民眾參與國防,凝聚全民國防共識

  喚起「國防安全人人有責,國防建設人人有責」的認知,形成「全民關注、全民支持、全民參與」的生存共識;並以心理建設為動力,強化憂患意識,凝聚生命共同體意志,發揮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堅強力量。

五、科技研發強化投資,技術領先創造優勢

  (一)訂定「國家科學發展計畫」,規劃發展國家型科技,全面推動整體科技發展。

  (二)成立跨部會科技學術合作,共同推展前瞻性國防科技研究。

  (三)推動重點尖端科學研究,積極引進高科技工業,落實研發創新。

  (四)致力發展太空科技,積極研發民間及國防科技重點尖端科技,創造重點科技優勢,提升國家整體國力。

六、國防自主科技建軍,全民國防保障安全

  (一)運用有限國防資源,整體規劃國防科技發展目標,深化自立自主國防科技研製能力,建立有效嚇阻、防衛固守的高科技國防武力。

  (二)完善動員制度,堅實民防體系,鞏固全民心防,建立全民國防,發揮無形戰力;寓兵於民,貫徹平戰結合,厚植國防實力,遏阻戰爭發生。

七、深化民主保障人權,廉能政府制度領先

  遵行憲政體制,建立國家共識,確保民主發展。健全社會安全體系,落實人權教育,保障基本人權。肅貪防弊,建立廉能、效能、有遠見、有活力、有高度彈性和應變力的政府,積極推展國家建設,厚植整體國力。以追求民主、自由、人權理想的經驗,強化與世界愛好民主和平國家之交往,並促進對周邊國家或地區民主發展之示範作用。

  綜觀我國當前國情,在中共不放棄武力犯臺的威脅下,如何建構國家永續生存與發展的國家安全戰略,以應付各種立即與潛在的威脅,並形成國家未來發展的共識與前景指導原則,實為確保國家生存與發展之首要條件。

  我國現行國家安全政策,即在前瞻敵情威脅與戰略環境演變,審慎評估國家可用資源,及廣納各方建言下,依國家利益與國家目標,遵循全民國防理念,所適切建構而成;國軍則遵此政策,策訂戰略構想,籌建精實兵力,以發揮整體戰力,達成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國家長治久安之目標。

※回到選單※

第四章 國防政策與軍事戰略

第一節 國防目的

  中華民國憲法第一三七條明訂國防目的:「中華民國之國防,以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為目的」;國防法第一章第二條亦闡明:「中華民國之國防,以發揮整體國力,建立國防武力,達成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為目的」。

第二節 國防基本理念

  為因應國際戰略環境及中共軍事威脅,我國現階段國防政策以「預防戰爭」、「維持臺海穩定」、「保衛國土安全」為基本理念:

一、國防整備的目的,在建立足夠防衛能力,以防止衝突、預防戰爭。

二、透過安全對話與交流,促使兩岸軍事透明化,以維持臺海穩定,確保區域安全。

三、秉持「止戰而不懼戰、備戰而不求戰」之理念,建構「有效嚇阻、防衛固守」之基本武力;若敵強行進犯,將傾全力保衛國土安全。

第三節 國防施政方針

一、強化全民國防

  (一)以憲政建設為基礎、以軍事建設為核心、以經濟建設為後盾、以心理建設為動力,貫徹「國防與民生合一」政策,有效運用全國人力、物力、財力,支持防衛作戰整備,以強化全民國防力量。

  (二)建構「全方位」、「全民參與」、「總體防衛」、「民眾信賴」的國防。

  (三)落實「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實務工作之推動。

二、貫徹國防法制化

  (一)堅守軍隊國家化理念:要求國軍官兵服膺民主政治規範,確遵憲法,嚴守分際,超出個人、地域及黨派之外,效忠國家,愛護人民,確保行政中立,專注戰訓本務及戰力整備。

  (二)落實國防二法施行:確遵國防二法立法精神,建立「軍政軍令一元化」、「文人領軍」、「軍政、軍令、軍備專業分工」等國防體制之機能,以塑造現代化優質軍隊。

三、建設現代化國防

  (一)建立有效嚇阻、防衛固守優質現代化戰力,致力兵力結構合理化。

  (二)拓展人才管道、提升人力素質,採用企管理念,精進行政效率。

  (三)強化科技先導、資電優勢及精進三軍武器系統戰力整合與三軍聯合作戰效能,著力於國防科技自主,以建構高效率、現代化之國防武力。

  (四)結合國軍戰力轉型,賡續實施國軍組織與兵力結構調整(精進案)。

四、建立危機處理機制

  (一)強化「全方位安全」理念,提升「緊急應變、快速反應、立即作戰」能力。

  (二)針對恐怖行動與超限戰戰爭新思維之可能威脅模式,建立國軍風險管理與危機處理之機制。

  (三)因應全球反恐怖行動,支持政府善盡國際成員責任。

五、推動區域安全合作

  (一)配合政府拓展國際文化、經貿之作為,爭取策略聯盟之活動空間,以確保國家生存與發展。

  (二)推動區域軍事交流,爭取軍事戰略合作,廣拓軍事情報預警管道,預防衝突,降低戰爭發生機率。

  (三)為促使兩岸軍事透明化,避免誤判情勢而導致戰爭,全力支持政府透過安全對話與交流,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以追求臺海永久和平。

  (四)配合政府施政,積極配合推動區域安全合作與互動。

六、落實「三安政策」

  (一)在部隊安全方面:落實安全防險作為、健全管理機制、發揮督導功能,並強化心理輔導,以減少軍中不必要的裝備損耗及意外傷亡。

  (二)在軍人安家方面:舉凡官兵待遇、福利、家庭生活照顧事項的優惠措施及傷亡撫卹等,均爭取立法以作周延保障,更應設法提高國軍官兵的尊嚴與地位。

  (三)在軍眷安心方面:強化部隊與軍眷間雙向主動積極的聯繫和協助,讓軍眷得以掌握更多訊息,可以更為安心。

第四節 軍事戰略

一、國軍防衛作戰構想

  (一)戰略構想

  國軍防衛作戰本﹁有效嚇阻、防衛固守﹂之戰略構想,於戰爭伊始,即以海空優勢作為,選擇有利海、空域,逐次阻殲來犯敵軍,確保國土安全。作戰全程配合資訊、電子、特種作戰,襲擾、破壞敵軍戰役組織與打亂其作戰計畫,並持續攻擊敵之「指管通資情監偵」關鍵節點,侷限、消耗敵軍統合戰力。

  (二)有效嚇阻

  1.建立早期戰爭預警系統。

  2.建立高效率聯合作戰機制與戰力。

  3.提升資訊、電子戰攻防能量。

  4.保持海、空優勢,整建地面決勝兵力。

  5.強化緊急應變、快速反應、立即作戰能力。

  6.堅實龐大後備動員戰力。

  7.迫敵面臨「勝算不確定」、「傷亡很慘重」之抉擇,而不敢輕易犯臺。

  (三)防衛固守

  1.資電作戰:防護禦敵、軟硬兼施、關節打擊。

  2.戰略持久(反導彈攻擊):主動、被動防禦、C4ISR。

  3.制空作戰:嚴密監偵、聯合防空、適時決戰。

  4.制海作戰:反制封鎖、機動截擊、空岸配合。

  5.地面作戰:遏制超限、快反機動、分區擊滅、連續反擊。

  6.全民防衛:建構「全方位、全民參與、總體防衛、民眾信賴」的全民國防。

  (四)用兵理念

  1.爭取電子資訊戰優勢,強化先制與反制作為,瓦解敵奪取制電磁權企圖。

  2.設想敵不對稱戰模式,預擬應變腹案,並積極整備生化防護能力,以發揮有備無患的效能。

  3.依整體防空、制空作戰之指導,獲取並保持臺海局部空中優勢,防制敵導彈及空中攻擊,並減少戰損,以確保戰力完整。

  4.藉反封鎖作戰戰術作為,維持航運暢通,在海、空聯合下,遂行機動截擊作戰,並以空、岸火力配合,殲滅敵進犯船團,以爭取制海優勢。

  5.依殲滅來犯之敵、確保地面安全之指導,集中三軍精準火力,並結合空、地機動打擊戰力,藉連續反擊,殲敵於灘頭及空(機)降著陸區。

  6.本著「常備打擊、後備守土」之要領,完成後備動員戰力整備,以為維持常備兵力持續戰力之依恃。

二、三軍聯合作戰構想

  未來兵力整建將置重點於提升「三軍聯合作戰整體戰力」,三軍聯合作戰戰力整備,以建立情資互通共享及共同作業環境為整備目標,全力爭取海空優勢,贏得緒戰勝利;若敵持續採三棲武力全面進犯時,則憑藉臺海有利天塹,續本戰略持久之指導,按「制空、制海、地面防衛」作戰,發揮三軍聯合作戰戰力,力求殲敵於有利海、空域。

  (一)聯合制空作戰

  以「指揮管制自動化、防空作戰精準化」為目標,並配合新一代戰機獲得,強化電戰及早期預警能力,提升聯合防空作戰效能。

  (二)聯合制海作戰

  以「艦艇武器飛彈化、指揮管制自動化、反潛作戰立體化」為目標,積極籌建制海作戰兵力,並置重點於反封鎖、反潛獵殺與截擊作戰效能,以維護平、戰時航運安全。

  (三)地面防衛作戰

  以「機械化、自動化、立體化」為目標,積極提升偵察搜索、機動打擊、指揮通信、後勤支援等各項戰力,以增強戰力,殲敵於灘岸。

三、建軍構想

  以「資電先導、遏制超限、聯合制空、制海,確保地面安全,擊滅犯敵」之指導,建立「小而精、反應快、效率高」之精準打擊戰力,以達成有效嚇阻之目標。

  (一)武器整建指導

  建立「自立自主」之國防,採「國內研製為主、國外採購為輔」政策,推動研發國防科技、積極拓展武器來源,以落實國軍現代化兵力整建。

  (二)兵力結構指導

  力行精兵政策,把握「降低員額、提升素質、增強戰力」之原則,逐步精簡兵力編組,以降低國軍員額需求。

第五節 組織體系

一、國防部

  主管全國國防事務,由部長指揮督導軍政、軍令、軍備三體系之國防體系,以發揮三者之專業功能,並本於國防需要,規劃國防政策,制定軍事戰略,籌建可恃戰力,遂行國防任務。

二、軍政體系(部本部)

肷 編設戰略規劃司、人力司、資源司、法制司、軍法司、後備事務司、部長辦公室、史政編譯室、整合評估室、督察室、訴願審議委員會、官兵權益保障委員會、人事室、會計室等十四個幕僚單位,及總政治作戰局、主計局、軍醫局、陸、海、空軍總司令部、聯合後勤司令部、後備司令部、憲兵司令部及其他軍事機關(軍事院校、軍事法院、檢察署及監獄等)。

冚 負責國防政策、軍事戰略及建軍規劃、資源規劃與分配、人力規劃、國防法規、軍法業務、後備事務、史政編譯、國防教育及其他有關國防事務策訂與國防施政督考事項。

三、軍令體系(參謀本部)

  (一)編設聯合作戰訓練及準則發展室、人事、情報、作戰及計畫、後勤、通信電子資訊參謀次長室、軍務辦公室等七個幕僚單位。

  (二)為部長之軍令幕僚及三軍聯合作戰指揮機構,掌理提出建軍備戰需求、建議國防軍事資源分配、督導戰備整備、部隊訓練、律定作戰序列、策定並執行作戰計畫及其他有關軍隊指揮事項,並轉化編成三軍聯合作戰指揮機構。

  (三)三軍聯合作戰計畫由參謀本部統一策訂(含各軍種),三軍武器裝備之籌獲(作戰需求)均應以三軍聯合作戰之需求為考量,並由參謀本部統一規劃。

四、軍備體系(軍備局)

  (一)依照立法院之附帶決議:「得由國防部在國軍編制員額內核定軍備局以編組裝備表先行運作」,設軍備局,編設五處三室八個幕僚單位,另規劃中山科學研究院、採購中心、工程營產中心、後勤及生產中心等四個專業機構。

  (二)為部長之軍備幕僚,掌理武器裝備獲得政策、國防科技工業發展、軍民科技交流、軍備交流與合作、整體後勤等政策規劃與建議,並提供決策諮詢與審查意見等軍備整備事項,支持軍政、軍令體系之需求與整備。

五、各總(司令)部

  各總(司令)部改隸國防部,為軍政、軍備事務之執行機關,負責所轄作戰部隊基礎、專長訓練、維修及戰備整備,依部長之命令,將所屬與軍隊指揮有關之機關及作戰部隊編配參謀本部,執行軍隊指揮。

六、國防部組織系統表(如2-1表)

2-1表 國防部組織系統表

※回到選單 ※

第五章 兵力整建目標

依據「有效嚇阻、防衛固守」之戰略指導下,當前兵力整建以促使國軍現代化及軍種整建

為重點;三軍兵力採重點發展,以提升三軍聯合作戰整體戰力為目標。

一、陸軍

以指管自動化、作戰立體化、裝備機械化為主要整建目標。

(一)依國軍聯合作戰系統整合指導,發展資訊電子戰系統,強化戰場管理效能。

(二)提升偵蒐、機動、指通、補充、打擊、精神等有、無形戰力。

(三)籌建防空飛彈,提升整體防空作戰能力。

(四)籌建以直昇機與戰甲車為組合之「陸空一體」戰力。

(五)換裝新型自走火砲、火箭、反裝甲武器,增強地面火力。

(六)賡續籌建各型輪、履、甲車以提升地面防衛戰力。

籌建防空飛彈,提升防空作戰能力

強化岸置火力布署,提升陣地防禦功能

二、海軍

  以指管自動化、反潛立體化、武器飛彈化為主要整建目標。

  (一)配合國軍聯戰系統整合,強化三度空間資訊電子戰系統,提升三軍整體防空與反制能

力。

  (二)籌(整)建新一代作戰艦、近海巡防艦及大型飛彈快艇,組成有效制海與機動打擊水

面兵力,並增強反封鎖能力。

  (三)籌(整)建潛艦、潛射武器,充實空中反潛及掃布雷兵力,增強三度空間反潛與掃布

雷作戰能力。

  (四)加強岸置火力部署,提升陣地防禦,有效增強制海能力。

  (五)持續整建陸戰隊防空、反裝甲與機械化裝備,強化快速反應與規復作戰能

力。

三、空軍

  以指管自動化、防空系統化、打擊精準化為主要整建目標。

  (一)依聯合作戰系統整合指導,構建遠距偵蒐能力,綿密雷情涵蓋,增加預警時間,爭取

地對地飛彈「早期預警」及反制能力。

  (二)賡續籌建提升偵蒐及電子戰能力,有效支援作戰任務。

  (三)健全防空「精準接戰」作為,以戰管複式自動化指管系統為中樞,整合偵照機、預警

機、電戰機、高性能戰機及地面防空武器系統等兵力。

  (四)配合新一代戰機成軍,建立戰術空軍型態武力,遂行制空任務,並聯合友軍實施反封

鎖、地面防衛作戰。

  (五)賡續整合各類型地面防空武器系統,以提升聯合防空作戰效能。

建立戰術空軍,逐行制空任務

四、聯合後勤

  以管理企業化、生產自動化為主要整建目標。

  (一)推展資訊管理系統,強化物料管理,達成高品質與降低成本之要求。

  (二)建立自動化生產線,提升產能、品質,並降低生產成本,使武器、裝備、彈藥製造能

力達到世界水準。

  (三)改良現有武器裝備,研製新型彈藥,建立武器自製能量。

  (四)研製特種材料,提升國軍個人防護力。

  (五)發展精密材料及零組件,爭取國際市場。

五、後備

  以動管資訊化、後備戰力精實化為主要建整目標。

  (一)配合國軍資訊電子戰系統規劃,建構整體管理資訊系統與通訊網路。

  (二)調整組織結構,強化民防及後備軍人動員、管理、訓練與服務能力。

  (三)檢整完成後備部隊武器裝備,完成後備部隊基礎戰力。

  (四)精進動員作業、部隊編成及戰力恢復速度,強化國軍動員戰備效能。

  (五)規劃動員庫房,整建後備部隊訓練基地,精進動員部隊戰力。

  (六)發展中央兵資影像資料庫,提升後備軍人資料管理精度。

發展精密材料,提升裝備研製能力

六、憲兵

  以指管自動化、勤務機動化及安全維護科技化為主要整建目標。

  (一)發展資訊整體作業系統,更新通信裝備,增進指、管、通、資、情、監、偵等能力。

  (二)強化機動、打擊、防護及聚眾活動防處能力。

  (三)籌建精密、輕便、快速之武器裝備,充實監控、偵測、蒐證、檢驗、防爆及安全防護

等專業裝備與機動車輛。

  (四)強化核生化裝備,提高防護能力。

 

 

回到[目 錄] 回到主目錄 到第三篇

【本篇摘要】

一、國軍貫徹精兵政策,在建立「精、小、強」之現代化部隊,國防部秉此原則,適時檢討修訂禁役標準及依部隊需要提高體位標準,以汰弱留強,提升官兵素質。

二、近年我國國防預算持續緊縮,且在人員維持經費居高不下,以及新一代武器裝備成軍後其維護、檢修經費亦持續攀升的情形下,已影響國軍之兵力整建時程;反觀中共的國防預算,近十年來,則大幅成長二八三‧八三%。國防部深切期望在配合國家整體經濟規模穩定成長的同時,能維持適足國防預算額度,以達成建軍備戰目標,確保國家安全。

三、國防科技工業政策在擴大與產、官、學、研各界合作,厚植國防科技工業能量於民間;賡續提升研發核心技術及前瞻關鍵性的武器系統,達成國防獨立自主目標;同時遵循國際公約及政府政策,不生產、不發展、不取得、不儲存、不使用核生化武器。

四、配合政府貿易自由化、國際化政策,接受民意監督,建立合法、透明、公平、合理採購作業環境,並依政府採購法等相關法令,遂行國軍軍品採購任務。其原則為:(一)優先採購國內產品,(二)分散採購地區。

五、國防部為因應國家經濟發展需求、配合國土開發及發揮土地最大效用,在不影響建軍備戰原則下,寬宏檢討國防用地,本「小營區歸併大營區」、「非必要位於都市內之營區、訓練場地遷往淺山或郊區」之政策,適時檢討釋出國軍空置及不適用營地。

 

第三篇 國防資源

請點選【第二章】【第三章】

第一章 國防人力

第一節 目的與政策

 國防部依國家目標、戰略構想、戰略指導及考量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對國防人力予以分析評估,以廣拓軍事人力資源,並加以有效培育、適切分配與作最高效率的運用,俾平時維持一定、合理的兵力,戰時充分發揮動員能量,達成保障國家安全的目的。

 近年國內外環境變化甚鉅,國軍因應國家整體政經情勢的轉變,在國防人力政策上,積極配

合國防組織改造、戰略構想調整及武器裝備更新等作為,適切檢討精簡可用人力,提升人員素

質,以建立一支「量少」、「質精」、「戰力強」的現代化軍隊。

第二節 兵員素質與年齡結構

  國軍貫徹精兵政策,在建立「精、小、強」之現代化部隊,國防部秉此原則及視兵源狀況,適時檢討修訂禁役標準及依部隊需要提高體位標準,以汰弱留強,提升官兵素質(國軍官士兵役別比較如3-1圖)。

  而隨著國內中、高等教育成長,國軍官兵教育程度亦不斷提升,即以民國九十年國軍官士兵教育程度加以分析(如3-2圖),其中,高中以上程度已達八四.八%,大專以上程度(含研究所),亦有四三.六六%。

  在年齡結構方面,民國九十年國軍官士兵平均年齡約二五.二歲,其中軍官三一.三一歲、士官二四.七二歲、士兵二二.0一歲。民國八十八年至九十年國軍官士兵平均年齡比較,如3-3圖。

  另在女性軍職人員方面,目前國軍官兵現員總數女性軍官約占四%、女性士官約占三.一%,對於運用國內女性人力,提升國軍整體戰力,頗具成效。

  綜觀國軍人力素質,具有年輕化、教育程度高之特質,經進入部隊施以完整部隊訓練後,已造就高優質國軍人力,對國軍建軍備戰工作,可發揮事半功倍之效益。

第三節 人才招募

 國軍成立招募專責機構,旨在爭取「高素質人力」,以降低教育成本、提升人力效能,俾利於達成國軍改造工程。國軍人才招募,係以「聯參制定政策」、「總部主導執行」、「軍種互派連絡」、「人員統一辦公」、「作業資源共享」、「招募政策一致」及「工作行動同步」等方針,藉統合三軍資源,採取主動行銷、廣拓通路、活潑宣傳之策略,並結合民間與政府組織資源,實施聯合招募工作,協助有志青年獲得完整資訊,投入軍旅。

  現行國軍人才招募班次,計有國軍院校正期班和專科班、女性專業軍(士)官班、指職軍(士)官班、常備士官班、海軍常備專業士官班、空軍飛行專業軍官班、士官二專班、大學儲備軍官訓練團、中正國防幹部預備學校高(國)中部等十三個班隊。民國八十八年至九十年國軍各招募班次成效如3-1表。

3-1表 88-90學年度國軍各招募班次成效統計表

區分 正期班 專科班 中正預

校 常備士官

班 女性士官

班 指職軍

指職

士官 合計

88學年度

需求人數

1,476

(78) 2,772 605 4,556 186 1,612 6,478 17,685

報名人數

18,864 3,103 8,380 6,742 1,674 11,241 50,004

獲得人數

1,231

(70) 1,102 528 2,626 133 967 4,707 11,294

獲得率 83% 49% 87% 58% 72% 60% 73% 64%

89學年度

需求人數

1,367

(89) 1,866 600 2,769 191 1,797 7,985 16,575

報名人數

15,801 2,971 6,059 5,736 2,246 14,229 47,042

獲得人數

1,181

(84) 1,200 547 1,415 144 1,515 5,973 11,975

獲得率 86% 64% 91% 51% 75% 84% 75% 72%

90學年度

需求人數

1,376

(106) 1,713 575 2,823 304 2,063 5,928 14,782

報名人數

20,088 2,706 8,865 7,816 6,967 21,909 72,015

獲得人數

1,099

(84) 1,563 516 2,319 226 1,036 4,067 10,826

獲得率 80% 91% 90% 82% 50% 50% 69% 73%

註:括弧內數字為女性

 

 國軍人才招募政策,未來勢必走向專業化與職能化,故在人力需求比例上,必須招募更多素質較高,且屬中、長役期之志願役人員,並輔以少量短役期之義務役士兵。國防部將以三年為期程,以高中職學歷青年為對象,選定陸軍摩步營、陸戰隊步兵營、空軍警衛營各一,試辦指職士兵甄選,並逐年檢討成效,以驗證招募士兵之可行性;如實驗評估成效良好,將持續辦理,並逐年調升招募士兵(志願役)比例。屆時將使徵兵比率降至四0%,逐步走向以「募兵制」為主、徵兵制為輔之兵役制度,以利戰時軍民全員動員,達成保家衛鄉之全民國防任務。

第四節 願景

  國防人力資源之規劃,需考量建軍發展及兵力整建計畫,並顧及國家整體發展需求,作最經濟有效之分配與運用。未來國防部對國防人力資源的規劃,將賡續改善軍中工作環境,維持軍人合理待遇,提高軍人社會地位,及運用人才招募機構,以開拓優質人力;貫徹精兵政策,調整三軍兵力結構,擴大運用民力,以充實戰鬥人力;妥適專長分類,適切生涯規劃,使國軍所有成員自入伍迄退伍,均為國家所用,以達人盡其才,才盡其用;配合國軍改造、武器更新作為,運用科學管理方法,精簡人力需求,消除無效人力,杜絕人力浪費。

高優質人力對國軍建軍備戰可發揮事半功倍之效

國軍人才招募未來將走向專業化與職能化

※回到選單※

第二章 國防財力

第一節 目的與政策

  國防財力政策係兼顧國家整體經濟發展、政府財力負擔及國家安全等多重因素下,依據國軍計畫預算制度所形成的財力管理方針,其目的在於有效地支援戰備整備任務,以達成所設定的國防目標。此指導方針包括「財力獲得與規劃」、「財力分配與運用」及「財力管制與考核」等三個構面。

  一、財力獲得與規劃:配合行政院中、長程計畫預算制度,並參考院頒中程預算額度,同時考量國軍建軍備戰優先順序,本著「計畫等預算」之精神,完成中程施政計畫報院審查,以精實國防中程財力規劃。

  二、財力分配與運用:遵循「國軍計畫預算制度」,依據行政院核配之國防預算額度,優先滿足法律義務必須支付之維持經費;賡續辦理國軍部隊基本生活及戰、演、訓任務需求,有效提升武器裝備妥善率之維持經費;逐年完成先進武器裝備研發、生產及購置所需之軍事投資經費等,妥適財力分配,以適時支援軍事任務。

  三、財力管制與考核:依據國軍建軍構想、兵力整建計畫,遵循五年施政計畫建案作業程序,以精實目標年度預算編製作為;按計畫執行進度,審慎編配預算月份分配,逐級分配運用;建構特種基金管理機制,發揮國防預算輔助功能。

第二節 國防預算之獲得與規劃

一、國防預算占中央政府總預算及國民生產毛額比率(如3-4圖)

  因應社會多元化發展、社福支出增加及兼顧國家整體經濟發展等多重因素,國防預算占中央政府總預算比率,已由八十二年度的二五‧三二%逐年降低至九十一年度的一七‧一九%(若扣除「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金」、「定遠專案」、「翔昇計畫」等非屬國防事務預算一00億二千餘萬元,則實質國防預算僅占中央政府總預算一六‧五三%);而占國民生產毛額之比率,也由八十二年度的四‧七二%逐年降低至九十一年度的二‧六一%(實質國防預算僅占二‧五一%)。

二、中央政府總預算及國防預算額度成長比較(如3-5圖)

  中央政府總預算規模由八十二年度的一兆七0七億一千餘萬元,增加至九十一年度的一兆五、一八七億二千餘萬元,增加約四、四八0億餘元,成長幅度四一‧八四%。而國防預算由八十二年度的二、七一0億九千餘萬元,降至九十一年度的二、六一0億四千餘萬元,反而減少約一00億四千餘萬元,減少幅度三‧七0%。

三、公開、保密國防預算比率(如3-6圖)

  近年由於社會的民主化與多元化,各界普遍要求國防預算透明化,以滿足「知的權利」。國防部深切體認此一情勢,依據國家機密保護辦法、軍機種類範圍準則等相關規定,研訂「國防部保密預算編製原則」,有效區分「公開」與「保密」預算,俾在民眾「知的權利」與「國家安全」之間取得平衡。八十二年度保密預算占國防預算之比率為六一‧一七%,至九十一年度則為一七‧六七%,降幅高達四三‧五0%,顯示國防部加速國防預算透明化之具體成效。

  國防預算等於國軍建軍備戰計畫,為國防施政的具體表徵,舉凡武器裝備之採購、研發、製造、軍事設施整建、人員訓練等一切建軍備戰作為,均需要預算的支持,以免淪為空談。由近十年國防預算占中央政府總預算、國民生產毛額之比率逐年降低,及國防預算額度成長趨緩甚至下滑的趨勢分析,國防預算的持續緊縮,已對國防施政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值得國人關切。不過,如從保密國防預算所占比率持續降低的趨勢來看,卻也彰顯了國防部加速國防預算透明化之績效,並有利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建立。

第三節 國防預算之分配與運用

  九十、九十一年度國防預算之分配、運用情形概要說明如下:

一、九十年度預算內容

  九十年度國防部主管歲出預算共計編列二、六九七億五、三五四萬六、000元,編列概況分析如后:

  (一)依「中央政府總預算編製作業手冊」歲出政事別科目歸類區分(如3-7圖):

  1. 國防支出:包含國防部本部及所屬之三軍裝備、軍事設施、工程及設備、軍事行政、政治作戰、教育訓練、情報、通資電信、補給修護、勤務支援及人員維持等有關軍事之支出。

  2.教育科學文化支出:包含科學研究、科學研究設備等支出。

  3.社會褔利支出:包含官兵、勞工、文職人員、團體意外保險、全民健康保險補助及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金等支出。

  4.社區發展及環境保護支出:包含環保業務及國軍官兵購置住宅貸款基金等支出。

  5.退休撫卹支出:包含退休撫卹給付及業務支出。

  6.一般補助及其他支出:為軍眷各項補助支出。

  (二)依單位別及軍種結構區分(如3-8圖):

  1.國防部本部:編列二億九、五二五萬五、000元,主要為支應國防政務及政策研究,並依國防部組織法成立戰略規劃、整合評估作業能量等所需經費。

  2.國防部所屬:編列二、六九四億五、八二九萬一、000元,占九十年度國防部主管歲出預算總額之九九‧八九%,包含陸軍、海軍、空軍、聯勤、軍管區司令部、直屬單位及聯參單位,置重點於持續推動「精兵政策」、賡續提升監偵能力、強化制空、制海、地面防衛戰力之整建與部署、完成動員部隊選充作業、加強武器裝備研發與生產、全面推動國軍業務資訊化、強化整體後勤支援、積極辦理國軍老舊眷村改建工作等,以有效達成國防施政目標。

  3.武器裝備生產、研發及採購等計六二七億餘萬元(如3-9圖),依軍事投資項目區分為電子及資訊戰裝備、防禦性反制武器裝備、缺裝補充、制空作戰裝備、制海作戰裝備、地面防衛作戰裝備、戰備工程、教育訓練設施(備)、戰備支援裝備及基本生活設施等十項。

二、九十一年度預算內容

  九十一年度國防部主管歲出預算共計編列二、六一0億四、七三四萬五、000元,編列概況如后:

  (一)依「中央政府總預算編製作業手冊」歲出政事別科目歸類區分(如3-10圖):

  1.國防支出:包含國防部本部及所屬之三軍裝備、軍事設施、工程及設備、軍事行政、政治作戰、教育訓練、情報、通資電信、補給修護、勤務支援及人員維持等有關軍事之支出。

  2.教育科學文化支出:包含科學研究、科學研究設備等支出。

  3.社會褔利支出:包含官兵、勞工、文職人員、團體平安保險、全民健康保險補助及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金等支出。

  4.社區發展及環境保護支出:包含環保業務及國軍官兵購置住宅貸款基金等支出。

  5.退休撫卹支出:包含退休撫卹給付及業務支出。

  6.一般補助及其他支出:為軍眷各項補助支出。

  (二)依單位別及軍種結構區分(如3-11圖):

  1.國防部本部:編列三億一、八七六萬二、000元,主要為支應國防政務及政策研究,並積極進行國防部組織調整,建立「軍政軍令一元化」的現代化國防體制等所需經費。

  2.國防部所屬:編列二、六0七億二、八五八萬三、000元,占九十一年度國防部主管歲出預算總額之九九‧八八%,置重點於提升國軍整體資訊戰力、加速整合指、管、通、資、情、監、偵系統、加強三軍聯戰訓練、精實動員部隊選充作業、持續國軍前瞻性關鍵科技研發、建立整體後勤支援體系、加速營區新(整)建及後勤設施工程、賡續辦理國軍老舊眷村改建工作等,以有效推展建軍整備任務。

  3.武器裝備生產、研發及採購等計五五0億餘萬元(如3-12圖),依軍事投資項目區分為電子及資訊戰裝備、防禦性反制武器裝備、缺裝補充、制空作戰裝備、制海作戰裝備、地面防衛作戰裝備、戰備工程、教育訓練設施(備)、戰備支援裝備及基本生活設施等十項。

第四節 國防預算之管制與考核

一、八十八年下半年及八十九年度預算執行情形(如3-13圖)

  八十八年下半年及八十九年度國防部主管歲出預算奉核定四、0三0億六、七九七萬八、000元,支出數為三、五一二億四三六萬五、九四八元,預算保留數為四一二億二、二七八萬七、六四一元,決算合計數為三、九二四億二、七一五萬三、五八九元;預算賸餘數為一0六億四、0八二萬四、四一一元。

二、九十年度預算執行情形(如3-14圖)

  九十年度國防部主管歲出預算奉核定二、六九七億五、三五四萬六、000元,支出數為二、三0八億九、五0七萬八、九一六元,預算保留數為三五二億八、二二九萬九、0三四元,決算合計數為二、六六一億七、七三七萬七、九五0元;預算賸餘數為三十五億七、六一六萬八、0五0元。

第五節 願景

  為使有限國防資源(國防財力供給),能滿足軍事戰略規劃需求(國防財力需求),以充分

發揮國防預算效能,國軍亟須建構國防財力預判模式,俾先期瞭解財力供給規模,支持國軍建軍

備戰任務。

一、建構國防財力預判模式

  行政院為期政府中、長程整體施政重點及建設,能與國家財政負擔能力密切配合,避免計畫需求過度擴張,自九十一年度起核賦各部會中程歲出概算額度,適度規範財力供給規模,惟國軍建軍備戰工作繁瑣,為達成戰備整備任務,國軍仍應依循打、裝、編、訓思維理則,逐次完成建軍構想、兵力整建計畫、五年施政計畫,以妥適需求規劃與資源配置,有關中、長程國防財力預判模式,則允以行政院核賦中程歲出概算數為基礎,本「計畫等預算」作為,按維持性預算成長五%、投資性預算成長十五%,為建軍需求規劃之上限,並俟目標年度實際獲得預算額度,依輕、重、緩、急排定之優先順序,納編預算。

二、獲得適足的國防預算額度

  世界各國因敵情威脅、戰略構想、經濟能力及國防政策不同,對國防預算的配賦並不一致。我國目前處於高度敵情威脅的情境下,一切國防施政作為均以達成「有效嚇阻、防衛固守」戰略目標為前提,並藉改善兵力結構、汰除老舊武器裝備及提升裝備妥善率,以建立「量少、質精、戰力強」之現代化國防武力。

  近年來,國防預算持續緊縮,加以配合政府政策編列新增法案預算及國軍待遇、福利合理化調整,致使人員維持經費居高不下,而新一代武器裝備陸續成軍後,其相關維護成本遠高於傳統武器,使得維護、檢修經費亦持續攀升,已影響國軍之兵力整建時程;反觀中共國防預算自一九九五年起,均呈二位數的成長比率,近十年預算總額大幅成長二八三‧八三%;故國防部深切期望未來在強化國防預算配置之合理性、提升國防資源之運用效益的前提下,能配合國家整體經濟規模的穩定成長,維持適足國防預算額度,以達成建軍備戰目標,確保國家安全。

※回到選單※

第三章 國防物力

第一節 國防科技工業

一、目的

 配合國軍兵力整建需求,從事國防武器系統裝備研究發展,支援作戰;擴大科技能量整合、

擴散與應用,建立自主國防科技產業與研發體系;以國防科技工業導引、協助民生產業升級與轉

型,提升國家競爭力。

二、政策

 擴大與產、官、學、研各界合作,厚植國防科技工業能量於民間;賡續提升研發核心技術及

前瞻關鍵性的武器系統,達成國防獨立自主目標;同時遵循國際公約及政府政策,不生產、不發

展、不取得、不儲存、不使用核生化武器。

三、執行概況與成效

  (一)國防科技工業發展現況

 陸、海、空軍、聯合後勤及中山科學研究院等國軍單位,藉由年度計畫編列預算、人員訓練

及相關機制,<工業合作額度運用>,籌建其後勤專業工廠生產、維修及研發軍品能量,是國軍發展

國防科技工業第一線主力。

  1.陸軍

  a)兵工整備發展中心具有CM21系列甲車及M-48H、M-41戰車全系統研發、生產及維修能量;

飛彈勤務處具有鷹式、愛國者飛彈廠級基修能量。

  b)建立民間承製軍品之衛星工廠十四家,可承製CM21左右扭力桿、控制臂總成、隔艙板、變

速箱排檔器、M-48H主動輪片、支輪總成、履帶塊等項軍品。

  2.海軍

  a)各後勤支援指揮部具有國軍新一代戰艦及各型艦艇廠級維修能量;陸戰隊基地工廠具有

LVT登陸艇廠級維修能量。

  b)為配合政府發展造船工業,有效整合國家資源,推動「國艦國造」政策,國防部與經濟部共

同簽署「造船工業合作支援協議書」,在相互支援架構下以合作或委託方式,由海軍檢討釋出裝

備系統或整艦商維、商修,以中國造船公司為首,整合全國造船業界之策略聯盟,支援海軍艦艇

修護,俾能縮短保修時效,提升戰備能量。

  c) 建立民間承製軍品之衛星工廠二十家,可承製電源供應器、燃油加熱器、橡膠閥座、M25C

瞄準鏡等項軍品。

  3.空軍

  a)第一後勤指揮部具有F-5E/F、AT-3等型機廠級維修能量、各項飛機零附件修製及各項空用

儀表、空對空飛彈等修理能量。第二後勤指揮部具有B-1900、FK-50、C-130、S-2T、UH-1H等型

機廠級維修能量及B-1900、FK-50等型機附件修護能量。第三後勤指揮部具有發動機翻修能量及

部分零附件配製能量。

  b)建立民間承製軍品之衛星工廠十家,可承製繼電器、自動頻率控制器、天兵雷達電源線、

CIT天線罩蓋、電路板等項軍品;保修機構四家,可承修一、四一0項軍品。

  4.聯合後勤司令部

  a)生產工廠具有各式傳統性武器如輕兵器、火砲、彈藥等軍品研發、生產能量,此外尚有熱電

池、化學防護裝備、光學裝備如雷射觀測儀、夜視鏡等軍品研製能力。

  b)建立民間承製軍品之衛星工廠八十三家,可承製M998系機油壓力表、空氣濾清器心子、

60A發電機、橫拉桿總成、V150前後鋼板總成等項軍品。

  5.中山科學研究院

  a)配合三軍作戰任務需求,從事國防科技研發及主要武器系統之研製與生產任務,在航空、飛

彈火箭、電子、資訊通信、化學、材料、光電、系統發展、資訊管理、系統維護、系統製造等方

面已累積相當能量,對於大型計畫之系統整合、測試驗證、模擬分析、後勤支援等均具厚實基

礎,並成功完成多項制空、制海、地面防衛、指管通情及電子戰等重要武器裝備解繳三軍擔任戰

備。

  b)另為結合民間先進工業技術,維繫與支持國內體質健全、國防專業能力充足之廠商,已建立

民間承製軍品之衛星工廠二十餘家,可承製伺服模組、遙測彈頭、雷達固定盤、引擎火工控制

盒、M423引信體等項軍品。

  (二)工業合作計畫運用情形(含國內產業及國軍單位)

  1.目前已爭取獲得五十二億美元點工業合作額度(其中藉由國軍重大外購案產生者達四十一億

美元點),計有四十三億美元點運用於國內產業及國軍單位;有關工業合作執行項目包括技術移

轉、國內採購、國內投資、評鑑認證、人員訓練、行銷協助、合作研發等。

  2.目前國軍運用工業合作額度計有八億餘美元點,與外商執行之相關計畫有三十三案,其中聯

勤「四0公厘槍榴彈技轉案」、中科院「幻象戰機飛彈廠級維修能量籌建技轉案」兩案,為最具

指標效益之案例。

  (三)國防科技工業資源分配導向

  1.在國防自主政策推動下,國軍自製武器系統比例逐年提升,並帶動國防科技工業的發展。國

防法第二十二條:「結合民間力量,發展國防科技工業,獲得武器裝備,以自製為優先,向外採

購應落實技術移轉,達成獨立自主之國防建設」,已為國防科技工業植基民間確立法源基礎,國

防部據此訂定與民間法人團體合作或相互委託,從事國防軍品研發、產製、維修及銷售等法規命

令,以作為建立軍備體系發展機制之依據。

  2.國防部對軍品選項委外獲得的區隔,經常面臨是否「外援化」(或專業化)的取捨問題,故考

量「專業分工」所產生之效益大於「統包式」之經營管理、運用「核心能力」觀念,作為決策是

否「外援化」之評估準則、建立國防科技工業核心能量決策評估模式機制等,均為目前國防部發

展國防科技工業所積極研究探討之重點。希望藉由此一動態機制之運作,作為核心、非核心區隔

所需資源合理分配之依據,並透過國防部與民間企業合作實施水平或垂直整合,達成發揮武器裝

備綜效之最終目標。

  (四)配合政府施政相關措施

  1.推動軍工廠國有民營業務

為建立軍工廠國有民營制度,國防部自民國八十五年至八十七年完成研究階段,民國八十八

年進入「規劃試行」階段,並於民國九十年十一月依國防法第二十二條授權制定完成「國防部科

技工業機構委託民間經營管理辦法」,業經行政院召開跨部會會議審核通過,於民國九十一年三

月一日施行,可加速國有民營個案推動。

  2.建立自主國防科技工業與研發體系

依據國防安全需要、民間產業能量及未來軍備發展,籌設軍備組織,建立軍品獲得評選制

度,善用產、官、學、研相關資源,建立國防科技工業發展推動機制,落實國防科技工業厚植民

間之政策,實現「國防自主、全民國防、科技建軍、自製優先」之目標。

  3.推動技術創新策略

擴展長期性創新研究,協助傳統產業升級,以跨領域整合性計畫為主,提升產品附加價值;

並以中山科學研究院科學園區之創新育成中心及配合園區開放實驗室等推動措施,鼓勵民間業界

參與。另以市場行銷及建立智慧財產權制度之觀念,有效管理科專研發成果,強化科技研發品質

與效能,提升產業競爭力。

  4.推動軍機商維業務

「軍機商維」具引進國外技術、節約回運原廠維修時程及成本等效益,對提升軍機妥善率及

國內航太科技水準至為重要。在兼顧國內航太工業容納能量、能籌投資效益、履約意願及政府採

購法規定等相關因素下,國防部已完成「策略性軍機商維」規劃構想,並就相關釋放商維深度、

釋放方式、規劃階段、計畫執行期程等具體作法完成分析研究,經逐級召開會議形成共識,使各

軍種瞭解國防部「軍機商維」政策指導與後續執行之具體作法。

  5.開放國防軍品採購清單

為因應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政府採購協定(GPA),在我國與重要會員國雙邊諮商談判之開

放產品清單中,有關國防軍品採購項目已確定一0七項開放類別。未來國防軍品之開放採購,仍

將秉持維護國家整體利益為最高指導原則,以及在不影響國防自主與國家經濟發展狀況下,積極

配合相關部會進行檢討,完成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政策目標。

  (五)國防科技工業推動作法

  1.制定國防科技工業發展法規

鑒於國防法第二十二條揭櫫「國防科技工業結合民間共同發展」、「獲得武器裝備以自製為

優先」、「外購應落實技術轉移,以培養自製能力」、「結合民間力量應善用合作、相互委託、

委託經營等方式」多項基本政策,國防部特制訂「國防部科技工業機構與法人團體從事研發產製

維修辦法」、「國防部科技工業機構產品銷售辦法」、「國防部科技工業機構委託民間經營管理

辦法」三項子法(法規命令)落實推動。未來國防科技工業將朝結合民間力量,並藉由與國內外法人

團體合作或相互委託從事研發生產維修事務之方向發展,以逐步達成國防自主之目標。

  2.推動軍民通用科技

透過開放中山科學研究院「青山」、「龍園」、「臺中」科學研究園區,提供政府機關與民

間廠商技術服務,以有效服務產業界取得所需技術。並加強產業市場需求調查,協助業界掌握商

機,以利國家整體經濟。

  3.爭取工業合作額度運用

歷年來藉國防武器外購案所獲得之工業合作計畫,已對國內產業技術升級及國軍武器系統之

整體後勤能量等,提供相當助益;國防部為擴大執行成效,特修訂「工業合作作業規定」相關條

文,凡武器裝備外購案總價款達一千萬美元(含)以上者,均須要求承商履行總價款三0%(含)以上

之工業合作額度。另為有效落實技術移轉,已規劃三項執行作法如下:

  a)以「合作生產」模式,吸取相關技術與管理知識。

  b)以「共同研發」方法,獲得設計及系統整合技術。

  c)提升科研能量,爭取關鍵技術交換。

  d.推動學術研究合作

透過「國防科技發展推行委員會」學術合作協調小組,持續委託國內大專院校,進行「航

空」、「飛彈」、「電子」、「化學」、「材料」等五大類研究項目。另藉由國防工業發展基金

提供之研究經費,委託國內公私立教育學術機構從事尖端國防科技研究,建立研究團隊,執行前

瞻性國軍武器系統規劃或零組件生產技術開發等,並將研究成果提供國防科技研發單位及相關產

業運用。

第二節 武器獲得

一、研發

中山科學研究院負責國防科技研究發展及主要武器系統之設計、生產等任務,目前設有航空、飛彈火箭、電子、資訊、化學化工及材料光電等研究單位,具有武器系統製造及整合能量,為國家重要軍事工業研發與技術資源。其研發能量概為:

  (一)航空

  具備航空發動機設計、分析、模擬、組裝、地面試驗及飛試等能力。可針對空軍之建軍需求、武器獲得及戰備整備等,從事航空動力、飛行操控、武器系統介面整合,並執行作戰效益分析與評估,作為軍種武器系統籌獲之重要決策依據。

  (二)飛彈火箭

  具備各類型飛彈設計、研製、組裝、飛試、驗證及評估能力。設有國內唯一飛彈火箭綜合試驗場,可執行三軍研發或外購武器之性能測試,並可對國家尖端航太科技發展,提供必要支援。

  (三)電子資訊

  具備雷達、射控系統、電子戰裝備、軍用通信、保密裝備、電子元件、組件、光電裝備、軟體工程發展、水下偵測器及水下兵器等研製能力。

  (四)化學化工

  具備各類型固體推進劑、高性能火(炸)藥、彈頭、防蝕防潮、化學戰防護裝備及化學分析檢測等技術開發及研製能力。

  (五)材料光電

  具備高溫材料、複合材料、電能材料、固態與光電元件材料、光電及紅外線科技、雷射科技、冶金技術等材料性能測試、分析、加工、研製能力。

二、製造

  中山科學研究院累積承製各型軍品之經驗,已建立完整之製造技術能量,包括「機械設計製造」、「品保檢測」、「飛彈組裝測試」、「火工設計製造」及「電腦整合管理資訊技術」等範疇,足可充分支援各研發計畫試製、後續量產部署,以及後勤維修工作。

三、生產

  本階段依據國家財力、國防需求訂定時程,其重點則在確保品質以及降低成本。當生產相當數量後,武器系統交部隊使用,此即展開部署階段,故生產與部署兩階段重疊時間甚長。為避免武器系統在部署以後發現缺點不及改正,故在大量生產之前,有先導生產之安排,先僅生產少量武器系統,供部隊在作戰環境下實際運用,以便及早發現缺點,適時改正。

四、採購

  (一)政策

  配合政府貿易自由化、國際化政策並接受民意監督,建立合法、透明、公平、合理之採購作業環境,於國軍戰力及國家安全的考量下,運用有限資源,滿足戰備需求,遂行國軍軍品採購任務。其原則為:

  1.優先採購國內產品:國內已能產製、供應或無法確定國內有無能力產製或供應之軍品或服務,以內購案辦理;倘確定國內無法產製、供應,或所產製、供應之軍品或服務不符需要,始得外購,俾扶植國內工業發展。

  2.分散採購地區:配合國際情勢變遷,透過各種管道,分散採購地區,廣拓重要武器裝備獲得來源,以降低對單一地區(國家)之依賴。

  (二)執行

  1.年度購案執行:國軍在九十年度總計執行採購案一萬三、四六一件,九九五億六、四四九萬元,其中內購案一萬三、0四二案,外購案三七一案,軍售案四十八案;以招標方式區分,其中公開招標一萬二、0二八案,選擇性招標一五三案,限制性招標一、二八0案。如3-15圖。

3-15圖 90年度國軍購案統計圖

  2.廣蒐國外商情:九十年度依計畫赴美洲、歐洲地區主要軍備武器製造商參訪,蒐集最新商情資料提供三軍運用,並建立商情資料庫。

  3.辦理廠商座談會:召開九十年度廠商座談會,加強對廠商服務與意見溝通。

  4.提升採購效能:有效運用「政府採購法」所賦機能,對有共同需求之項目,或需長期供應但需求時程或數量不定之項目,適當採行「共同供應契約」、「建立開放式合約」等購辦方式,有效降低購案案數,節省作業時間及人力。

  5.落實採購三階段作業:要求國軍各級採購單位恪遵計畫申購、招標訂約、履約驗結之採購三階段獨立作業模式,發揮制衡功能,以消除弊端。

  6.採購資訊化、電子化:配合全球資訊化、電子化趨勢,開發建立「自動化編案系統」及「時程管制紀實系統」,有效提升採購計畫編撰品質及作業效率。另運用主管機關「廠商電子型錄」、「電子詢報價系統」、「電子領投標系統」等各項措施,達到採購公開化、透明化及降低採購作業成本之目標。

  (三)配合「政府採購法」施行之具體措施

  1.研修不合時宜法規,精進國軍採購作業

  依據「政府採購法」第一0四條規定,配合訂頒「特殊軍事採購適用範圍及處理辦法」,作為武器、彈藥於緊急或機密採購之依據。

  2.持續實施教育訓練,提高人員素質

  a)辦理短期採購專精訓練「基礎」班及「中等」班,召訓國軍各級採購人員。

  b)選派國軍各單位採購人員,參加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辦理之「採購法訓練班」。

  c)針對國軍基層單位小額購案(金額一百萬元以下)實施督(輔)導,導正作業缺失,增進採購效能。

  (四)作業要求

  1.國軍各項重大武器裝備採購計畫,均由國防部依據三軍聯合作戰需求統一檢討,嚴禁各軍種私自對外協商。

  2.各軍種採購武器裝備,應循下列程序辦理:

  a)納入國軍十年建軍構想及五年兵力整建計畫內,並完成建案程序。

  b)於軍事會談中向總統完成提報。

  c)凡國內可製造者,以國內製造為主,若須向國外採購者,則於專案會議中提出,俟獲得同意供售後,則循建案程序完成建案,並同時向立法院爭取認同,獲得預算支持。

  d)未獲立法院同意前,不可逕行與廠商或賣方簽約。

第三節 國防用地

一、目的與政策

 國防部為因應國家經濟發展需求、配合國土開發及發揮土地最大之效用,在不影響建軍備戰原則下,以寬宏之眼光,通盤檢討國防用地,本「小營區歸併大營區」、「位於都市內非必要之營區、訓練場地遷往淺山或郊區」之政策,適時檢討釋出國軍空置、不適用營地。

二、國防用地分類及處理原則

  (一)軍事優先使用地區

  此類用地係基於軍事需要而設置,無其他適宜地點可取代,在其功能未被取代或廢止前,不

得釋出,並應指定為限制發展地區,專供國防優先使用,如機場、港口、飛彈基地等。

  (二)一般軍事使用地區

  此類用地因社會、經濟發展而受到影響,產生排擠現象,原軍事利用價值降低,雖不直接影

響軍事作戰,但建軍備戰不可或缺,在有條件之情形下,可檢討配合都市發展遷往郊區或淺山地

區,如後勤廠庫、機關、院校、小型訓練場地等。

  (三)非直接軍事使用地區

  概指國軍眷村用地及無運用計畫之空置營地,非關軍事部署,應變更為非公用財產,移交國

有財產局標售,所得款項納入眷改或營改基金,以配合地方發展。

第四節 願景

  一、國軍將持續結合民間力量發展國防科技工業,發揮國防資源與國家資源有效結合之整體

性,逐步調整國防科技工業資源分配,建立研發、產製或維修植基於民間之自主能力。

  二、國軍武器裝備之獲得,將續秉「國內獲得為主、外購獲得為輔」原則辦理。軍品採購則

將朝國際化、效能化、資訊化方向發展,並建立廉能採購體系,杜絕採購弊端,使採購人員適才

適所,以符合政府採購專業化之要求。

  三、國防部配合未來「精進案」、武器裝備更新及兵、火力部署調整,將持續檢討國防用

地,在兼顧國家經濟建設、地方都市發展及國民應有權益下,使國家重大建設與國防戰備需求,

能兼籌並顧,發揮土地最大效能。

回到選單 回主目錄 到第四篇

【本篇摘要】

一、 陸軍平時戍守本、外島地區,從事基本戰力與應變作戰能力訓練,維護重要基地與廠、庫設施安全;戰時聯合海、空軍,遂行聯合作戰,擊滅進犯敵軍。

二、 海軍平時執行海上偵巡、外島運補與護航等任務;戰時反制敵人海上封鎖與水面截擊,聯合陸、空軍遂行聯合作戰。陸戰隊平時執行海軍基地防衛、戍守指定外島;戰時依令遂行作戰。

三、 空軍平時加強戰備,維護領空;戰時全力爭取制空,並與陸、海軍遂行聯合作戰。

四、 憲兵執行特種警衛、衛戍任務,協力警備治安及支援三軍作戰,並依法執行軍法及司法警察任務。

五、 電子戰部隊以「建立臺海電磁屏障,掌握電磁優勢」為目標,有效運用電子戰支援、電子戰防護,爭取電子戰優勢,達成全般作戰任務。資訊戰部隊則執行指管系統之安全防護與監控,並適時爭取資訊優勢,支援全般作戰。

六、 三軍後備部隊於平時強化基幹種能之培養,並完成納編後備軍人之人、裝、訓相結合之各項動員準備;臨戰之際,適時擴編成軍,及時執行作戰。

七、 後備司令部平時落實動員整備,掌握人力、物力,確保經常戰備時期戰力之維持;戰時執行後續動員作業,支援三軍作戰及戰損防救,並運用後備戰力、民防團隊維護後方地區安全。

八、 聯合後勤司令部負責國軍傳統武器裝備研發與生產,執行三軍共同性勤務支援,並以最少之資源達成支援作戰之目的。後備司令部之輔助軍事勤務隊區分「地區性」及「隨隊性」兩種,有效整合民間資源,以發揮平時救災、戰時支援軍事勤務之功能。陸軍平時戍守本、外島地區,從事基本戰力與應變作戰能力訓練,維護重要基地與廠、庫設施安全;戰時聯合海、空軍,遂行聯合作戰,擊滅進犯敵軍。

第四篇 國軍部隊

請點選【第二章】【第三章】

第一章 常備部隊

第一節 陸軍

一、任務

  建立並運用陸軍部隊捍衛國家領土及主權之完整;平時以戍守本、外島地區各要點,從事基本戰力與應變作戰能力訓練為主,及依狀況協力維護重要基地與廠、庫設施安全,適切支援地區重大災害防救工作;戰時聯合海、空軍,遂行聯合作戰,擊滅進犯敵軍。

陸軍空騎部隊訓練

二、現況

  (一)員額

  十九萬餘人。

  (二)編組

  陸軍總司令部下轄軍團、防衛司令部、航空特戰司令部、後勤司令部、防空飛彈指揮部、師指揮機構、裝甲旅、裝步旅、摩步旅、步兵旅、空騎旅、特戰旅、測考中心。

  (三)主要武器裝備

  AH-1W攻擊直昇機、OH-58D戰搜直昇機、M-48H戰車、M-60A3戰車、人員攜行式防

空飛彈、車載式防空飛彈、M-109A5自走砲車、天弓飛彈、愛國者飛彈等。

第二節 海軍

一、任務

  以維護臺海安全及維持對外航運暢通為目的,平時執行海上偵巡、外島運補與護航等任務;戰時反制敵人海上封鎖與水面截擊,聯合陸、空軍遂行聯合作戰,以確保制海。陸戰隊平時執行海軍基地防衛、戍守指定外島;戰時依令遂行作戰。

海軍潛艦巡弋海疆

二、現況

  (一)員額

  五萬餘人。

  (二)編組

  海軍總司令部下轄艦隊司令部、陸戰隊司令部、教育訓練暨準則發展司令部、後勤司令部、驅逐艦隊、巡防艦隊、潛艦戰隊、水雷艦隊、勤務艦隊、兩棲艦隊、飛彈快艇部隊、海軍航空部隊、岸置飛彈部隊、觀通系統指揮部、基地指揮部、陸戰旅、海測局、海發中心。

  (三)主要武器裝備

  飛彈巡防艦、飛彈驅逐艦、飛彈巡邏艦、飛彈快艇、掃(布)雷艦艇、潛艦、定翼反潛機、旋翼反潛機、兩棲艦艇、登陸載具等。

第三節 空軍

一、任務

  建立並運用空軍部隊捍衛國家領空,並聯合陸、海軍共同維護國家領土、領海及主權之完整。平時加強戰備,維護領空;戰時全力爭取制空,並與陸、海軍遂行聯合作戰。

空軍幻象戰機編隊訓練

二、現況

  (一)員額

  五萬餘人。

  (二)編組

  空軍總司令部下轄作戰司令部、後勤司令部、防砲警衛司令部、教育訓練暨準則發展司令部、基地指揮部、戰術戰鬥機聯隊、混合聯隊、戰管聯隊、通航聯隊、氣象聯隊。

  (三)主要武器裝備

  經國號、F-16、幻象2000-5等戰機及天劍二型飛彈等。

第四節 憲兵

一、任務

  執行特種警衛、衛戍任務,協力警備治安及支援三軍作戰,並依法執行軍法及司法警察任務,確保國家安全及社會安定。

憲兵特勤隊訓練

二、現況

  (一)員額

  一萬餘人。

  (二)編組

  憲兵司令部下轄指揮部、調查組、機動組、憲兵營、憲訓中心。

第五節 電子戰及資訊戰部隊

  隨科技進展與戰爭型態之轉變,爭取資訊優勢,掌握「制資訊權」與「制電磁權」已成為戰爭中雙方第一優先爭奪之目標。資訊電子戰專業與作戰用兵結合,為有效發揮戰力倍增效益關鍵。國防部為維持資電作戰優勢,現正積極構建國防自主科技,及結合產、官、學、研界能量,以強化國軍資電部隊的作戰能力;並針對敵情,遂行教育訓練與作戰整備,模擬實戰演練各項資電防護作為,以有效提升國軍整體戰力及確保各項作戰任務遂行。

一、電子戰部隊

  (一)任務

  電子戰部隊以「建立臺海電磁屏障,掌握電磁優勢」為目標,有效運用電子戰支援、電子戰防護,爭取電子戰優勢,獲取電磁制高點及結合主戰兵力作為,達成全般作戰任務。

  (二)編組

  1.陸軍:現編設電子戰營,負責聯合地面防衛作戰之電子戰,以有效支援防衛作戰任務遂行。

  2.海軍:現編設電戰中隊,負責聯合制海作戰之電子戰,以有效支援防衛作戰任務遂行。

  3.空軍:現編設電戰大隊,負責聯合制空作戰之電子戰,並協同實施聯合反制作戰,以有效支援防衛作戰任務遂行。

  4.中山科學研究院:負責國軍電子戰武器系統研發、產製與測評。

二、資訊戰部隊

  (一)任務

  資訊戰部隊執行指管系統之安全防護與監控,並適時爭取資訊優勢,支援全般作戰。

  (二)編組

  1.通資指揮部:負責資訊安全防護監控及反制作戰能量的發展。

  2.各總(司令)部:依軍種特性負責資訊安全防護,有效監控軍種所屬系統及研擬資訊作戰戰術戰法。

  3.中山科學研究院:專責網路防護與反制能量研發。

第六節 願景

建立「科技化、專業化、全民化」及「質精、專業、力強」之國軍,爭取並創造相對戰

略優勢,達成「有效嚇阻、防衛固守」之任務。並以左列七項主軸為策略:

一、資訊優勢、先期預警

  以科技化資電作戰創機造勢;以全方位整合系統掌握戰場;依威脅評估、資源獲得、戰備整備等軍務需求持續規劃布建以期;創造資訊優勢戰力、滿足國防資訊獲得、堅實戰情預警指管、發揮通資整合效益、落實資電攻防能量、實施模式模擬驗證。

資訊優勢,先期預警

二、情報先知、掌握戰場

以多元化情蒐手段爭取預警;以專業化情研作為精實敵情;掌握戰場必須由多方面掌握正確與及時之敵情,要點如次:

  (一)立體偵蒐、縱深掌握,以透視敵情。

  (二)長期監控、系統研析,以提供預警。

  (三)資訊優勢、快研速分,以情資共享。

  (四)優質人才、精實編組,以整合資源。

三、海空制敵、灘岸殲敵

  以優勢化反制戰力制敵機先;以總體化聯合作戰阻敵殲敵;保持海空優勢及提升反制戰力,使敵不致輕啟戰端,若戰不可免,依「守勢決戰」指導,全力爭取海空優勢,贏得緒戰勝利,並本戰略持久之指導,爭取時間,若無法中止戰爭,敵續採三棲武力全面進犯時,則憑藉臺海有利天塹,按「制空、制海、地面防衛」作戰程序,發揮三軍聯合作戰戰力,力求殲敵於水際灘岸之前,竭力避免將戰爭帶至本島內陸。

四、全民動員、強化後備

  以系統化編管運用全民資源;以迅捷化動員堅實後備戰力。

  (一)現代戰爭已從單純的軍事行動,發展成整個國力、軍力、民力的綜合行動,故運用「群體性防衛」之觀念,藉全民的支持,以蓄養強大的後備動員戰力。

  (二)臺澎防衛作戰之特質在:預警短、縱深淺、決戰快,故後備動員須依未來戰爭型態,建置「立即動員、立即作戰」之制度。

五、資源整合、統一後勤

  以民營化管理模式提升能量;以效率化組織型態爭取時效;為有效支援臺澎防衛聯合作戰,調整後勤組織,推動平戰結合、經濟有效之總體聯合後勤。

六、組織精實、效能為先

  以最適化兵力結構精實戰力;以彈性化組織流程提升效能;將有限國防資源,作最有效、合理之分配與運用,以前瞻性、整體性規劃,整備精實、籌建快速反應的新一代兵力,並藉流程再造,建立有生命、有活力、會學習、會成長、高效率之軍事組織。

七、精進教育、廣拓人才

以專精化教育打造優質幹部;以分流經管落實專才專用;建軍以人才為本,前瞻二十一世紀軍事威脅與挑戰,國軍組織調整與改造的迫切需求,建立精、小、強的三軍體系,培養能學習、成長、具備迅速調整應變和反省能力的軍事組織,成功的關鍵,就在人力素質的持續提升。為此,宜廣召優秀民間青年學子,透過專精化軍事教育制度培育打造成為優質幹部,並以分業分流之經管體系,落實專才專用,拔擢晉用優秀之軍事人才。

爭取海空優勢,贏得緒戰勝利

※回到選單※

第二章 後備部隊

  國軍在「精簡常備,廣儲後備」的政策指導下,常備部隊員額將持續精簡,故須強化後備動員戰力,以保持國軍之整體戰力常數;而為確保後備動員戰力之可恃性,國軍則本著「科技先導、常備打擊、後備守土」之理念,精實後備部隊之編組、訓練與裝備整備,以強化動員能力,及時支援軍事作戰。

第一節 陸軍後備部隊

一、任務

  平時依母體單位性質,執行教育訓練、戰訓測考、勤務支援及動員整備;戰時迅速動員編成,擔任第一線陣地後方及縱深地區守備或勤務支援。

二、編組

  以學校、廠庫、測考中心為母體,戰時擴編成後備步兵旅、戰鬥群、各兵種指揮部及後備營。

第二節 海軍後備部隊

一、任務

平時依母體單位性質,執行教育訓練、勤務支援及動員整備;戰時動員充實後,擔任縱深地區守備、基地防護、或岸勤支援。

二、編組

  (一)艦岸單位:海上勤務隊、救難大隊作業隊、機漁船掃布雷隊、兵員補充隊。

  (二)海軍陸戰隊:以學校、新訓中心為母體,戰時充實編成陸戰旅及擴編後備營。

第三節 空軍後備部隊

一、任務

  平時依母體單位性質,執行基地警衛及動員整備;戰時動員充實後,擔任基(陣)地防護。

二、編組

  以基地警衛營為母體,戰時擴編成後備警衛營。

第四節 聯合後勤司令部後備部隊

一、任務

  平時依母體單位性質,執行基地保修勤務及動員整備;戰時動員充實後,擔任廠庫警衛,並協力地區守備。

二、編組

  以基地廠庫、中心為母體,戰時擴編成後備警衛營、汽車運輸營及港口勤務營。

第五節 後備司令部後備部隊

一、任務

  平時建立母體單位,執行教育訓練與動員整備;戰時動員編成後,擔任縱深地區守備、山地警備、協力高山站臺、重要經建設施安全維護及支援軍事勤務。

二、編組

  以常備基幹或後備遴選方式建立母體,編成後備旅、山地連及後備總、大隊,平時隸屬於各地區後備司令部及縣(市)後備司令部,戰時擴編動員充實,納入作戰區作戰體系管制與運用。

第六節 憲兵後備部隊

一、任務

  平時依母體單位性質,執行教育訓練及動員整備;戰時動員充實後,擔任中樞地區衛戍及縱深地區城鎮之守備。

二、編組

  以學校、新訓中心為母體,戰時擴編成後備指揮部、營、連。

第七節 願景

  國軍後備部隊依「管、編、裝、訓、用」相結合之理則,著眼於動員作業精、部隊編成快、戰力恢復速,於平時強化基幹種能之培養,並完成納編後備軍人之人、裝、訓相結合之各項動員準備;臨戰之際,適時擴編成軍,及時執行作戰。

※回到選單※

第三章 後勤支援部隊

第一節 聯合後勤司令部

一、任務

  負責國軍傳統武器、彈藥、經理、通信光學裝備及製圖等研發與生產,並執行國軍通用裝備補給、保修、運輸、測量、營產工程、留守業務、國外物資接轉及外事服務等三軍共同性勤務支援。運用資訊科技及現代化管理工具,簡化作業程序,精實組織架構,以最少之資源(人力、財力、物力)達成支援作戰之目的。

二、現況

  (一)員額

  一萬餘人。

  (二)編組

  聯合後勤司令部下轄兵工、經理生產工廠、製圖廠、光學廠、印製廠、圖庫、地區運輸處、運輸指揮部、油料支援指揮部、傘具配製廠、彈藥基地儲備庫、經基處、汽基處、化基處、武基處、通基處、一般裝備儲備庫、地區營產工程處及留守業務單位。

軍品研製與保修為聯合後勤重要任務

第二節 後備司令部

一、任務

  平時掌理動員、民防及後備軍人之管理、編組、服務等業務,協助三軍動員準備,發展後備潛力;戰時執行後續動員作業,滿足三軍作戰需求。

二、現況

  (一)員額

  五千餘人。

  (二)編組

  1.後備司令部下轄地區後備司令部、縣(市)後備司令部、後備動員管理學校、後備旅及山地連等單位。

  2.輔助軍事勤務隊區分)地區性」及)隨隊性」兩種,本)系統化、專業化、資訊化」之原則,參考國軍後勤)補、保、運、衛、勤務支援」架構規劃,整合民間資源及專業技術人員,以充分發揮平時救災、戰時支援軍事勤務功能。

  3.任全民戰力綜合協調組織秘書單位,整合作戰地區總力,建立全民防衛支援作戰力量,並依)災害防救法」之規範,協助地方處理災害救援事宜。

後備部隊動員

第三節 願景

  一、配合國防二法的施行,聯合後勤司令部預將原生產、測量、營工、鑑測等單位移編軍備局,並以)任務」為導向,掌理國軍聯合後勤支援任務,運用資訊科技及現代化管理工具,簡化作業程序,精進後勤組織架構,統合地區民間物力資源,達成三軍設施共用、資源共享之目標。並藉資訊、物流自動化、補保合一、主動運補、統籌統供之作為,以提升作業品質、精進效率,有效達成後勤支援作戰之任務。

精進後勤組織架構,有效支援作戰任務

  二、後備司令部負責動員、後備軍人管理、後備軍人服務任務,並以強化)後備動員管理資訊化」、)國軍動員戰備能量」、「提升後備戰力」及「整合民間資源運用」為目標,置重點於「強化後備軍人教育、整建後備部隊戰力、動員庫房、訓練基地及籌建管理資訊系統」,以精進國軍動員作業、成軍及戰力恢復速度。未來將持續建立優質動員法令規章;整建並發揚後備旅、後備總大隊、地區性輔助軍勤隊三大後備戰力,依新思維、新觀念落實動員、管理、服務三大本務工作。

精進動員作業,提升後備戰力

回到目錄 回到主目錄 到第五篇

【本篇摘要】

一、國防部依據國軍建軍備戰需求,對國軍人力作整體、長期的規劃,運用招募、培訓、晉升、退伍、儲備、考核等政策與方案,使官兵安心在營服役,樂於軍旅生涯。

二、「依法行政」為國防施政的基本原則,國防部適時制(訂)定、修正及廢止不合時宜之法令,以達到「健全法制、貫徹法制」之目標。

三、國防經費管理的目的,在有效運用有限財力資源,充實戰備,增強戰力。

四、軍事動員為國家動員之主體,並區分為軍隊動員與軍需動員,其實質工作項目尚包括軍事運輸動員、軍需物資徵購徵用、輔助軍事勤務動員及戰力綜合協調會報等。

五、國軍後勤管理運作機制,本務實、精確、效率的態度,主動掌握各項後勤支援能量,並充分運用民間資源,有效支援三軍作戰。

六、國軍內部管理係運用現代科學方法,將軍隊內之人、事、時、地、物,做井然有序之管理;另秉持平權精神,對女性同仁各項權益,給予完善之照顧。

七、國軍訓練管理以「戰訓合一」為目標,採「分層負責、權責相符」之原則,進行各項訓練;復本「重獎重罰、速獎速懲」原則,激勵部隊訓練工作。

八、國軍軍紀安全管理之重點,在於:落實預防措施、發揮監察功能、綿密輔導機制、暢通申訴管道、防杜軍機外洩,以發掘危安潛因,掌握狀況,及時處理,消弭違法傷亡情事。

九、國軍通信電子資訊管理,以達成爭取資電優勢、鞏固國防、制敵機先為目的,並本平、戰時結合之理念,策定優先順序,詳實規劃訂定發展策略。

第五篇 國防管理

請點選【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

第一章 國防人力資源管理

第一節 目的

  國防人力資源管理係對參與國防工作之人員,加以規劃、編組、運用及檢討,期適時

提供適質、適量與適所之人員;並使所有官兵於服役期間,均能依個人學、經歷,發揮人

盡其才、才適其所效益,達成經濟有效運用人力,確保國家安全之目的。

國防部依據國軍建軍備戰需求,對國軍人力作整體、長期性規劃與考量,運用招募、培訓、晉升、輪調、退伍、儲備、考核、獎懲、酬賞等政策與方案,使官兵能專心本職工作,循序向上發展,安心在營服役,樂於軍旅生涯;並配合國家整體人力運用規劃,鼓勵參與終身學習、技職訓練、充實就業技能,迅速投入國家建設行列,有效發揮國家整體人力資源效益。

第二節 現行政策與執行概況

一、培育優質軍官、爭取優質人力

  國軍軍官的培育,應以培養具備國際觀、富科技知識與人文素養的現代化優質軍官為目標,因此,在初官招募規劃方面,中、長役期以正期生、大學儲備軍官(ROTC)、指職軍官及女性專業軍官為主;短役期則為義務役預官、志願役預官為主,以滿足國軍初官需求。

  另為提高軍官訓用效益,爾後將依正期生、大學儲備軍官訓練團、指職甄選及專科班之優先順序招訓,以充實國軍所需之人力及素質。

二、精進軍事教育、提升幹部素質

  (一)健全軍事教育體系,精實軍事教育課程

  1.為符合「軍事教育條例」、「大學法」,並規劃連貫性、整體性之教育體系,國軍軍事教育體系(含軍、士官)之預備教育、基礎教育、進修教育及深造教育等四層次,將力求連貫,綿密結合,循序實施;成立國防大學,使成為宏觀、前瞻、創新及具國際觀之最高軍事學府,做為國軍培育人才的搖籃。

  2.國軍各院校以完整之大學教育為內涵,結合軍種特性、建軍備戰要求與傳承特色,設立「指標性軍事專業特色科系」;設計核心課程,配合學程規劃,形成教育重點,以發展全人教育為課程主體。

精實軍事教育訓練,提升國軍幹部素質

(二)建立全方位學習環境

  1.訂定「終身學習」規定,藉由「公餘」、「自費」作法,在「軍官攻讀碩士學位為主,取得證照為輔」、「士官以獲得技術證照為主,攻讀學位為輔」及「強化專長培訓」目標引導下,建立全方位終身學習環境,以妥善照顧國軍中、長役期軍官的後續發展。

  2.在教育部的協助下,由元智大學規劃召集十所大專院校成立「策略聯盟」,並以「企管」、「工管」、「資管」、「語文」及「人文」等五類(包含碩士班及大學部)學系為重點,期使國軍幹部得以共享教育資源。

  (三)培訓第二專長

  開辦「第二專長培訓」,施以短期訓練,並以「即訓即檢」方式,參加國家技術士證照檢定,使具備民間專長與技能,提升與外界之競爭力。

  (四)培訓人力管理人才

  辦理「國軍高級軍官管理班」、「國軍中階軍官管理班」、「國軍基層軍官管理班」等班次,延續綿密國軍終身學習理念,提升幹部領導智能,提高工作效率。

三、強化幹部經管、健全人事制度

  (一)策訂「分業、分流」發展管道

  1.策訂國軍軍、士官經學管體系,設計「分業、分流」發展管道,依職缺性質,區分指揮、幕僚、專業職,各循培訓管道,使幹部各有所專,各有發展領域,以達適才適所之目標。

  2.研修相關法令規章,策訂「降低將級額外人數」與「檢討校級維持員額與定編」等具體方案,自民國九十年起執行「佔缺即升」規劃;另研擬增設准將及特等士官長,以擴大人力運用範圍,暢通高階人事晉升管道,促進將官年輕化,打通人事管道。

  3.全面檢討修訂現用軍職專長名稱及號碼,以符合新一代兵力之編制專長需求;配合經管架構,策訂專長管理作業程序,使經管培育與專長管理一致,俾有效落實「依專長選員、按專長派職」之人事制度。

  (二)強化女性幹部訓用

  賡續規劃招收各軍事院校及指職女性專業軍官、士官班學(員)生;檢討適任職缺,漸進延伸女性軍、士官至戰鬥與技術勤務單位服務,並循專業職或指揮職發展,以使軍中兩性工作差異漸趨平衡,任官任職經管一致,達成有效運用女性人力之政策目標。

延伸女性服務單位,有效運用女性能力

  (三)提升幹部領導素養

  訂頒「國軍領導要綱」、「國軍內務教則」等加強內部管理之相關規定,要求各級部隊定期召開「領導統御暨管教座談會」,傳授基層幹部領導經驗,並恪遵「基層管教作法」以為執行基層管理之準繩;辦理各級「幹部職前訓練」,要求各級主官貫徹「親考親教」作為,藉勤走基層、接觸官兵,確實掌握部隊,以降低幹部不當管教情事。

  (四)役男人事公開化

  為安定役男及家屬心理,以役男民間所習科系與證照為基礎,統一新兵專長鑑定、分發作法,藉公開抽籤分發滿足部隊專長所需;入營新兵抽籤分發於結訓前三日,採取公開方式,按專長由新兵親自抽籤決定服務單位,除優先撥補外島地區兵員外,餘均以戶籍所在地分發為主;對地方政府列為甲級生活扶助戶之貧困徵屬及家庭發生重大變故,或兄弟二人同時在營服役,而其中一人已在外島服役者,其子弟入營服役時,優先以戶籍地區抽籤分發,以杜絕關說請託,落實公開、公平、公正原則。

四、落實經管培育、資訊查詢公開化

  (一)配合國軍經學管政策,研修任官、任職、服役條例暨相關法規與作業規定,落實准將設置及職務任期管制,以活絡人事經管,避免久任一職及年班經管脫節,擴大幹部向上發展領域。採「為用而訓、訓用合一」之培育政策,依個人年齡、階級、學歷、經歷、考績及性向、專長與能力等因素,分指揮職與專業體系等途徑培養,以建立多元化經管發展。

  (二)將學位、著作、公職考試、技職證照等條件,列為個人經管職務及人事運用考評之依據,以為策勵幹部主動進修及相互學習風氣。

  (三)運用國軍內部網路,建置「國軍軍官電腦選員暨資績比序網路查詢系統」,建立自動化「人力銀行」及「分業人力庫」,儲備各類專長人才,提供個人查詢資績、比序及任用機率,促進人才選用效率與透明度,並藉公開人事作業流程,提供各級軍官選、訓、晉升公平競爭機會,以符人事作業透明化政策。

五、保障合法權益、輔導退伍轉業

  (一)薪資結構合理化:合理調整現行支給標準偏低之加給,如「國軍地域加給」及「國軍志願役官士勤務加給」;積極爭取「戰備超勤費」及「加班費」給與,以提升士氣;研訂「軍人待遇條例」(草案),期使國軍官兵俸給結構合理化。

  (二)福利照顧制度化:為營造良好工作環境,增進直接福利,國軍官兵福利照顧已逐步朝制度化邁進,如納入「全民健保」、投保「國軍官兵團體意外平安險」、成立「國軍暨家屬扶助基金會」及規劃將團體意外平安險納入軍保條例中規範等。

  (三)輔導就業,強化人事服務:持續辦理「國軍人員技能檢定」,提供就業服務;配合徵才廠商辦理在營求才求職活動及就業巡迴座談,輔導退伍人員依專長、志願迅速投入

服務社會行列;強化各地區人事服務臺作業紀律,提升服務品質。

六、建立生涯規劃,開創遠大前程

  軍旅生涯經由努力與耕耘,官階將逐漸調升晉任,並依官科、專長、學歷、經歷、考績與階級職務,逐次朝指揮職與專業職分流,在尊重個人意願、發揮專業所長制度下,邁向軍人志業巔峰,同時奠定走向社會經驗基礎。

  此期間,則透過進修、深造教育,熟稔領導、管理、作戰、訓練諸技能,涵養各種計畫作為素養,並培養獨立思考及邏輯能力,增進本職學能。另可利用公餘時間自費報考民間「空中行專」、「空中商專」、「空中大學」、「專科學校夜間部」、「大學進修教育學(碩)士班」等班次進修。或參加國軍各學校、訓練中心辦理之軍民通用專長訓練,培養第二專長,並獲取技術證照。

  為開創軍人事業第二春,國軍官兵除循正常管道發展外,亦可轉任公職或軍訓教官,並可於軍旅生涯結束時,依個人意願參加退前職訓、就業輔導,使能迅速投入社會服務行列。

第三節 願景

一、提升人員素質,發揮專業效能

  (一)國軍將持續以人才培育為優先目標,對軍事院校不合標準之學生予以嚴格淘汰,並藉提升師資水準及開放徵聘管道、精進課程設計、充實教育設備、實施教育評鑑等措施,以提高人員素質,達到「質重於量」之要求;配合十二年國教推動與國家科技教育發展,逐次將各士官學校轉型為專科學校。另落實「分業、分流、經學管體系」發展管道,採「嚴考核、嚴淘汰」政策,強化指戰軍官與專業軍官之學能素養,使幹部各有所專,各有發展領域,期能訓用配合、適才適所,符合建軍需求。

  (二)為提高士官地位,將逐步建立專業士官體系,使能普具專科教育程度,同時漸進取代部分軍官行政及專業技術性之工作。另配合國家證照制度與技能檢定考試之推廣,將擬定「國軍幹部全方位終身學習案」,以「獲得證照」為輔導目標,期提供良好學習環境,提升士官技術水準。

提升人員素質,發揮專業效能

二、推動人事公開、透明化制度

  未來將進行人事職缺網路公開化之規劃及推動,對國軍一定階層以下之軍職職缺,配合資績分之合理設計及排序作為,在國軍網路上公布,以達到人員對職缺「知」的公平性,及人事派用的公正性。

三、強化人事資訊化,建立人力資料庫

  (一)全面統計後備人力資源分業專長現額,建立分業人力資料庫,並評估未來五年內之新兵分業專長人力值,同時完成人力分布結構,提供國軍動員戰備及戰力整備運用參考。

  (二)未來人事資料之資訊化,將重新規劃成為交換式之資料庫,並統一資料庫事權,以提供即時且一致之資料,及配合主官查詢系統之建立,使國軍各項人事業務與現況完全結合。

四、改善軍人權益,爭取優質人力

  為鼓勵績優、具有經驗之幹部,於法定役期屆滿後繼續留服現役,以發揮經驗成本、提升專業技能等效益,將賡續改善軍人待遇、福利、工作環境及管理方式,增加優質幹部留營誘因,解決基層缺員問題,厚植部隊戰力。

五、做好生涯規劃,鼓勵終身學習

  結合國家推展「學習型社會」與「國家證照制度」,秉質量並重原則,藉在營學習機制,鼓勵軍官攻讀「碩士」及培養第二專長,士官培訓獲得「國家證照」,以提升幹部本職學能,先期完成未來生涯規劃,退役後迅速開創事業第二春。

※回到選單※

第二章 國防法規管理

第一節 目的與政策

  建軍首在建制,而制度之實行,端賴完善之法規作為依據,且隨我國民主法治之進步,「依法行政」已是國防施政的基本原則,國防部除依據行政院規定,訂頒年度法規整理計畫,據以執行外,並因應國防法制現代化之實際需要,主動適時檢討制(訂)定相關國防法規,或修正、廢止不合時宜之法令,以確實達到「健全法制、貫徹法治」之目標。

第二節 執行成效

一、法規整理

  民國八十九年七月至九十一年六月止,共計制(訂)定「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等四

十種(如5-1表),修正「國防部組織法」等六十四種(如5-2表),廢止「國軍人員分類

規則」等五十四種(如5-3表)。至民國九十一年六月止,現行有效法規為一四七種。

5-1表 民國89年至91年制(訂)定之國防法規一覽表

國軍預備學校國中部高中部學生入學辦法

陸軍步兵學校組織規程

軍事學校自費學生權利義務及管理辦法

陸軍砲兵飛彈學校組織規程

軍人殘等檢定標準 陸軍裝甲兵學校組織規程

兵役法修正施行前補充兵及國民兵管理運用辦法

陸軍工兵學校組織規程

國軍在臺遺族傷殘官兵及無依軍眷照護金發給辦法

陸軍通信電子資訊學校組織規程

軍事學校學生研究生學籍規則 陸軍化學兵學校組織規程

從事及參與國防安全事務人員安全調查辦法

陸軍後勤學校組織規程

常備兵病傷殘廢停役檢定標準 國防部科技工業機構與法人團體從事研發產製維修辦法

空軍軍官學校組織規程 國防部科技工業機構產品銷售辦法

海軍技術學校組織規程 國防部科技工業機構委託民間經營辦法

海軍陸戰隊學校組織規程 中正國防幹部預備學校組織規程

空軍航空技術學校組織規程 政治作戰學校組織規程

海軍軍官學校組織規程 國防部總政治作戰局組織條例

後備動員管理學校組織規程 國防部主計局組織條例

憲兵學校組織規程 國防部軍醫局組織條例

常備兵回役免予回役處理辦法 國防部參謀本部辦事細則

軍事情報學校組織規程 國防部主計局辦事細則

國軍作戰或因公亡故官兵安葬紀念表揚辦法

國防部總政治作戰局辦事細則

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 國防部軍醫局辦事細則

國立陸軍高級中學組織規程 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演習民力爭用實施辦法

資料時間:民國89.7.1至91.6.30

附記:以上所列之法規,已建置於國防部國防法規資料庫,網址:http://law.mnd.gov.tw,如須查閱各該法規之條文,請上網查詢下載。

5-2表 民國89年至91年修正之國防法規一覽表

防空法施行細則 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施行細則

陸海空軍軍官士官任官條例施行細則 戰士授田憑據處理條例施行細則

陸海空軍軍官士官考績條例 軍人撫卹條例施行細則

兵役法施行法 軍中聘任人員及雇用員工撫卹辦法

軍事學校退學休學開除學籍學生服役處理辦法

國軍生產及服務作業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

國防部陸軍總司令部組織規程 國軍老舊眷村改建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

國防部海軍總司令部組織規程 國軍各軍事院校學生撫卹辦法

國防部空軍總司令部組織規程 支領退休俸軍官士官就任公職停發退休俸辦法

國防部聯合後勤司令部組織規程 退伍除役軍官士官退除給與其他現金給與補償金發給辦法

國防部後備司令部組織規程 陸海空軍軍官士官職務交接規則

國防部憲兵司令部組織規程 國軍防制兒童及少年性交易教育宣導辦法

常備兵補充兵服役規則 軍人殘等檢定標準

陸海空軍軍官士官任職條例施行細則 常備兵回役免予回役處理辦法

陸海空軍軍官士官考績績等及獎金標準 國軍作戰或因公亡故官兵安葬紀念表揚實施辦法

軍事學校學員生修業規則 現役軍人死亡無人繼承遺產管理辦法

大學儲備軍官訓練團選訓服役實施辦法 國軍編制內軍用車輛管理及處罰辦法

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 國軍官兵作戰或因公失蹤被俘人員家屬待遇處理辦法

國軍老舊營舍改建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

後備動員管理學校組織規程

陸海空軍刑法 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施行細則

預備軍官預備士官選訓服役實施辦法 國防部辦事細則

國軍隨營補習及進修教育實施辦法 現役軍人自衛槍枝管理辦法

陸海空軍軍官士官考績績等及獎金標準 國軍編制內車輛登記領用車照辦法

國防部參謀本部組織條例 陸海空軍退伍除役官兵退除給與及保險退伍給付優惠儲蓄存款辦法

國軍軍官士官請假規則 國軍印信規則

國軍老舊眷村及不適用營地之國有土地標售或處分辦法

軍事機關及其所屬單位毒性化學物質管理辦法

後備軍人管理規則 陸海空軍軍官士官考績條例施行細則

召集規則 陸海空軍獎勵條例施行細則

軍事審判法 政治作戰學校組織規程

國防部組織法 要塞堡壘地帶法

退伍除役軍官士官退除給與補助金發給辦法

體位區分標準

兵籍規則 空軍軍官學校組織規程

軍人保險條例施行細則 空軍航空技術學校組織規程

資料時間:民國89.7.1至91.6.30

附記:以上所列之法規,已建置於國防部國防法規資料庫,網址:http://law.mnd.gov.tw,如須查閱各該法 規之條文,請上網查詢下載。

5-3表 民國89年至91年廢止之國防法規一覽表

國軍人員分類規則 國軍體育總會組織規程

國軍接待記者辦法 大專預備軍官複選委員會組織規程

國防部甄訓記者接待人員辦法 國軍監察工作實施辦法

軍事看守所管理規則 後備軍人會組織通則

軍用不動產管理規則 國軍廢舊及不適用物資處理辦法

國軍主計人員任職管制辦法 軍事監所教誨教育實施辦法

後備軍人輔導組織設置及幹部遴用辦法

國防法規制定管理規則

測量規則 軍人儲蓄辦法

國軍部隊與地方政府及專業機構商洽兵要情報實施辦法

國軍實彈射擊對海空安全管制及彈藥處理辦法

郵遞要密文件辦法 陸海空軍人員體位分類規則

軍事檢察官指揮軍法警察證使用辦法 鐵路公路緊急接駁運送辦法

中正國防幹部預備學校畢業學生資格比敘辦法

臺澎金馬地區船舶出港手續及檢查連繫辦法

特級上將授任條例 臺灣地區戰時鐵路公路搶修辦法

衛戍條例 陸海空軍士兵晉級規則

國防醫學院海外華籍青年學生入學辦法

軍事緊急期間管制中外軍民用航空器飛航及助航設施辦法

國軍人員薪餉發放辦法 軍用機場聯合檢查實施辦法

戰時官兵延役實施辦法 中等學校畢(結)業生甄試升學軍事學校專科學生常備士官班辦法

國軍衛生勤務規則 國軍士官教育比敘高級中學高級職業學校畢業資格辦法

留守業務規程 臺灣區港口管制辦法

臺灣地區天然災害申請國軍支援辦法 臺北飛航情報區中外航空器飛航申請處理及管制辦法

中外軍民航空器迫降空軍基地管理辦法

國軍作戰獎金頒給辦法

外國軍艦駛入中華民國領海港口管制辦法

國軍陣(死)亡官兵遺骸安葬及遺物處理辦法

陸海空軍作戰負傷官兵榮譽紀念章及榮譽獎金頒發辦法

國民革命忠烈祠入祀辦法

國軍陣(死)亡官兵旌忠狀頒給辦法 全民防衛動員準備實施辦法

軍人立功結婚輔助辦法 國軍示範公墓及忠靈塔管理辦法

臺灣地區公民營通信設施管制運用辦法

軍事機關委託廠商生產軍品辦法

國防工事構築及維護辦法 軍人儲蓄作業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

資料時間:民國89.7.1至91.6.30

附記:以上所列之法規,已建置於國防部國防法規資料庫,網址:http://law.mnd.gov.tw,如須查閱各該法規之條文,請上網查詢下載。

二、重要法規之制定與修正

  (一)制修國防二法配套法規,落實國防體制革新

  「國防法」及修正之「國防部組織法」於民國八十九年一月二十九日由總統公布,並

明定由行政院於公布後三年內定之。國防部為早日施行國防二法,除已於「國防法」及修

正之「國防部組織法」於民國八十九年一月二十九日由總統公布,並明定由行政院於公布

後三年內定之。國防部為早日施行國防二法,除已於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三十日修正發布

各總(司令)部組織規程外,並積極研擬「國防部參謀本部組織法修正草案」(並將名稱

修正為「國防部參謀本部組織條例」)、「國防部組織法第九條之一修正草案」及制定

「國防部總政治作戰局組織條例草案」、「國防部主計局組織條例草案」、「國防部軍醫

局組織條例草案」等相關配套組織法案,報經行政院轉送立法院於第四屆第六會期內,完

成立法程序。

  現國防部已報經行政院核定國防二法及相關配套組織法規,均自民國九十一年三月一

日施行,俾依法建構民主化、現代化及專業化之國防運作機制,達成統合整體國力,發揮

國防功能之目的。

  另第四屆立法委員任內,送請立法院審議未能完成立法之「國防部軍備局組織條例草

案」,則依民國九十年十一月十四日修正之「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十三條規定,不予繼

續審議;國防部將重行檢討後,再依程序陳報行政院送請立法院進行審議,以依法建置現

代化國防之專業軍備體系。

  (二)制定「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落實全民國防理念

  為貫徹全民國防理念,建立適合國情之國家動員機制,國防部在行政院政策指導下,綜整中央有關機關及地方政府意見,擬具「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草案」,報經行政院轉送立法院審議通過,由總統於民國九十年十一月十四日公布施行。國防部將依該法有關規定,訂定相關子法切實執行,以有效統合全民力量,因應現代戰爭需要,並作為中央各部會及地方政府推動動員準備工作之依據。  

  (三)研修國軍人事法規,推動國軍人力再造

  國軍近年來實施「精實案」,員額大幅精簡,為充分運用有限人力資源,推動國軍人事再造,提升幹部學養素質,國防部幾經審慎研究,重新規劃國軍軍官、士官人事管理體系,研擬「陸海空軍軍官士官任官條例修正草案」、「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修正草案」及「陸海空軍軍官士官任職條例修正草案」等,報經行政院轉送立法院審議,期能在完成立法程序後,達成整體人事法規之修正,藉以積極執行國軍人力改造工程。

  (四)完成修正兵役相關法令,健全兵役行政

  國防部配合政府「替代役」政策,及考量國家需要、戰備整備等主、客觀因素,本於維持兵役公平及保障役男權益之原則,研擬「兵役法」及「兵役法施行法」修正條文,報請行政院轉送立法院完成立法程序,並經總統公布施行。此外,並配合訂定「兵役法修正施行前補充兵及國民兵管理運用辦法」、「常備兵回役免予回役處理辦法」及修正「召集

規則」、「後備軍人管理規則」、「免役禁役緩徵緩召實施辦法」、「預備軍官預備士官選訓服役實施辦法」等法規,使兵役行政更趨完善。

第三節 願景

  在當前民主法治的大環境下,一切行政作為必須以法律(規)為依歸,而隨著國防施政型態之多樣化、複雜化,牽涉人民權利義務之事項勢將日益增加,國防部將在「依法行政」要求下,本主動積極之精神,檢討各項國防法規,期能合憲、合法、法制化,提升法規品質,滿足國防施政及建軍需要,兼顧人民權益之保障與維護。

※回到選單※

第三章 國防經費管理

第一節 目的與政策

一、目的

  國防經費管理的目的在透過管理制度,使資源與任務密切配合,施政計畫如期、如質、如量完成,以經濟、有效運用有限財力資源,充實戰備,增強戰力。

二、政策

  (一)健全各類會計及財務制度,協助管理決策:配合環境變遷與業務發展,研擬修訂各項會計制度及相關法令規定,以建立完善會計作業體系,有效協助管理決策。

  (二)發展預算管理資訊系統,提供即時資訊:預算為國防施政之表達,而發展預算管理資訊系統,乃以即時精確的回饋資料,有效掌握施政進度,達成預期目標。

  (三)實施效能性內部審核,強化內部管理:嚴格貫徹「依法行政」、「公款法用」之要求,以效能性審核追蹤、查核施政成效,回饋預算編製、額度分配之參考,提升內部審核效能,強化內部管理。

  (四)加強成本觀念,強化績效評估作為:運用成本作業觀念,尋找各單位成本攸關因素及內部成本評量標準,建立績效評估途徑與方法,提供管理決策之參考,以充分發揮整體國防資源效能,達成施政目標。

  (五)國防部所屬特種基金雖非以營利為目的,仍應本自給自足精神,降低成本,減少對國防預算之依賴,以創造基金最高效益。

第二節 執行成效

一、軍費會計管理

  (一)檢討各種會計作業規定之適用性,配合業務發展,計修訂「國防部所屬財產會計事務作業規定」等十一種會計法令(如5-4表),以提升會計管理功能。

  (二)修頒「國防部暨所屬單位內部審核規定」,舉辦「國軍內部控制及審核研習班」,並結合國軍工作特性,完成彙編「國軍內部審核宣教手冊」,以強化單位內部管理,貫徹「依法行政、公款法用」要求,促進國軍全面革新進步。

5-4表 軍費會計管理修訂規定一覽表

項次 內容

一 國防部所屬財產會計事務作業規定

    二 支出憑證單據作業規定

三 國軍代收款處理規定

四 海軍造船工廠會計事務作業規定

五 國軍各單位收(領)款統一收據使用保管規定

六 國軍各級單位作業及維持成本計算制度細部作業規

七 國軍各級單位預算簿籍憑證保管期限

八 國軍各級單位作業及維持成本計算制度

九 國軍各級單位會計及出納人員交代作業規定

十 國內出差旅費報告表、旅費證明冊

十一 國軍官兵赴國外民間院校進修人員補助項目及數額表

資料時間:民國89.7.1至91.6.30

二、基金作業管理

   (一)依據業務發展需要增(修)訂完成「國防部特種基金附屬單位決算編製要點」、「國防部特種基金會計月報考核作業規定」、「國軍生產及服務作業基金現金票據及有價證券管理作業規定」及「國軍生產及服務作業基金會計制度(草案)」等規定,以健全基金會計制度,強化基金內部管理。

  (二)為明瞭國軍生產及服務作業等單位實際營運執行狀況,發揮管理機關管理與控制的功能,依據中央政府附屬單位預算執行要點第二十四條規定,訂定成本查核督導實施計畫,並實際赴各作業單位專案查核督導,以加強成本控制,提升經營績效,達成年度法定預算賸餘目標。

  (三)為加強現金管理與落實查核機制,降低財務風險,對國防部所屬各特種基金作業單位實施無預警現金抽查,以確保現金安全,增進管理效能。

第三節 願景

  配合時空環境變化,管理學術演進,持續檢討相關財務會計與內部審核規章,興利除弊,發揮會計管理與內部審核功能,有效提升國防經費運用效能;發揮作業基金的彈性及機動性,並擴大經營彈性,提升生產力,降低成本,減少對國防預算之依賴,以協助達成國防施政目標。

  一、通盤檢討各項會計制度及相關法令規定,建立完善會計管理體系,強化財務管理功能。

  二、因應國防組織架構調整,結合資訊化、內部控制等趨勢,賡續強化內部會計控制,以會計資訊的決策功能,發揮「控制」、「管理」及「服務」積極功能。

  三、依業務功能、任務分工特性,全面檢討、調整作業基金設置情形,充分發揮特種基金效能,期能在國防預算獲得日趨困難之際,結合有限國防預算,運用財務槓桿效應,創造整合國防財務資源的經濟效能。

※回到選單※

第四章 軍事動員管理

  軍事動員乃國家動員之主體,區分為軍隊動員與軍需工業動員兩部分,其實質工作項目尚包括:軍事運輸動員、軍需物資徵購徵用、輔助軍事勤務動員及戰力綜合協調會報等。

第一節 軍隊動員

  國軍軍隊動員係依重大災害救援及防衛作戰需求,於平時完成軍民一體之救災機制及

各項動員整備,視狀況遂行災害救援;戰時迅速動員人、物力,完成三軍戰力充實,支援

軍事作戰任務之達成。

一、後備軍人管理

  後備軍人是國家總體戰力的重要一環,為兼顧國防安全與經濟發展,必須精確編管,始能達到戰時用兵多之目標。民國九十年國軍列管後備軍人約三百五十萬人(陸軍二百七十餘萬人,海軍四十餘萬人,空軍三十餘萬人),其中軍官三十餘萬人,士官一百四十餘萬人,士兵一百七十餘萬人。

二、動員方式

  依三軍部隊作戰需求,每年均將年輕精壯及特殊專長技能之後備軍人選編納入「年度軍隊動員計畫」,其動員方式區分「編實」、「擴編」、「戰耗補充」等三種:

  (一)編實動員:係於二十四小時內動員,用以充實常備部隊之計畫缺員。

  (二)擴編動員:係二十四小時內人員完成報到,於四十八小時內完成裝備補充與部隊編成,以建立後備部隊,俾維持部隊縱長戰力。

  (三)戰耗補充:於二十四小時內編成,用以補充作戰損耗。

三、後備軍人訓練

  (一)教育召集

  1.教育召集為平時積儲後備部隊戰力的主要手段,依法後備軍人於退伍後八年內,接受之召集訓練以四次為限,每次不超過二十日;惟考量國家經建發展人力需求,實際僅執行五至七天的訓練。

  2.訓練內容以專長複訓、實彈射擊及戰力鑑測為重點。八十九、九十年度教育召集,以納編編實及擴編動員之後備軍人為召訓對象,合計召訓十六萬餘人。

  (二)點閱召集

  1.針對選編納入三軍年度動員計畫之後備軍人而未參加教育召集者,實施雙向「郵遞資檢」核對專長及基本資料,後備軍人不需至單位報到,八十九年度計郵遞校正資料五十六萬人次。

  2.九十年度「郵遞資檢」暫停實施,改由三軍各營級部隊(或獨立連)依既定查訪事項,對納編自身單位之後備軍人實施「要員查訪」,俾確實掌握、瞭解後備軍人最新動態。

第二節 軍需工業動員

  軍需工業動員,係運用選編合格之民間工廠,建立軍需工業動員生產、修護體系,完

成動員整備作業,以利戰時擴大生產與修護能力,支援軍事需要。

一、體系

以「國內已具產修能量」及「產修並重」為原則,由各軍種中心工廠均衡選編「地緣近」及「軍品承製能力佳」之動員工廠,納入動員生產體系,並以武器、裝備總成件或次總成件之生產、保修為主。

二、編組

  依各軍種作戰需求,每年策頒「軍需工業動員準備計畫」,八十九年度計編組動員工廠三百餘家、生產體系一百餘個、動員生產軍品五百餘項;九十年度計編組動員工廠一百餘家、生產體系八十餘個、動員生產軍品四百餘項。

第三節 軍事運輸動員

  軍事運輸動員,係運用潛存於民間之各式輸具與機工具,以充實國軍常、後備部隊輸具缺裝,或支援戰術機動與戰場經營。其作業以缺裝補實為優先,戰場經營工事構築之需求次之,登陸海灘地形需求再次之。

一、體系

  地區、縣(市)後備司令部為車輛、工程重機械及機漁船之徵用協調機關,海、空軍總部分為二百噸以上機漁(輪)船、航空器之徵用協調機關,負責協調各式輸具之供需能量;交通監理、民航及警察等單位為徵用執行機關,提供需求量;各軍種部隊為徵用機關,負責接收及運用。

二、編組

  依各軍種作戰需求,每年策頒「軍事運輸動員準備計畫」,八十九年度計徵用各型車輛四萬六千餘輛,工程重機械六百餘部,船舶二百餘艘,機漁船三百餘艘,航空器一百餘架;九十年度計徵用各型車輛四萬二千餘輛,工程重機械一千餘部,船舶三百餘艘,機漁船五百餘艘,航空器二十餘架。

第四節 軍需物資徵購徵用

  軍需物資徵購徵用,係國軍因應作戰或緊急任務需要,將不能依照平時正常方式獲得之重要物資與固定設施,自民間予以徵購徵用,以支援軍事作戰任務。

一、體系

  地區、縣(市)後備司令部為徵購徵用協調機關,協調重要物資及固定設施之供需能量;地方政府為徵購徵用執行機關,負責軍需物資徵購徵用之執行;各軍種部隊則為徵購徵用機關,負責軍需物資的接收及運用。

二、編組

  依各軍種作戰需求,每年策頒「軍需物資徵購徵用準備計畫」,區分機具類、化學類、礦產、基本金屬、建材、交通器材、纖維橡膠及醫藥衛材等徵購項目與固定設施徵用。八十九年度計徵購重要物資七類一三一項,徵用固定設施-教室、學校禮堂、倉庫、體育場、活動中心等計二萬餘間;九十年度計徵購重要物資七類三百餘項,徵用固定設施-教室、學校禮堂、體育館、體育場、操場、活動中心等計二萬餘間。

第五節 輔助軍事勤務動員

 輔助軍事勤務動員,係運用後備人力,協助軍事設施損壞搶修、戰場經營及物資裝卸運輸等勤務,以彌補國軍勤務人力之不足。

一、體系

  各總(司令)部、軍醫局及公營單位為召集協調機關,訂定輔助軍事勤務隊需求;縣(市)後備司令部為召集執行機關,負責輔助軍事勤務隊之編組、管理;三軍部隊及公營單位則負責召集及運用。

二、編組

  依各總(司令)部、軍醫局及公營單位戰時需求,每年策頒「輔助軍事勤務人力動員準備計畫」,八十九年度以地方政府列管之國民兵為主,共編成二三五個中隊、四一八個獨立區隊,計五萬餘人;九十年度改以縣(市)後備司令部列管之補充兵為主、後備軍人次之,共編成二四八個中隊、四九五個獨立區隊,計五萬五千餘人。

三、訓練

  訓練內容以納編單位需要之服勤項目為重點,八十九年度施訓三十一個中隊、九個獨立區隊,計召訓四千餘人;九十年度施訓二十三個中隊、五個獨立區隊,計召訓三千餘人。

第六節 戰力綜合協調會報

  戰力綜合協調會報,乃政、軍間之橋樑,屬政、軍間之銜接、協調與融合工作的一個機制;目的在整合作戰地區民物總力,使地區軍、政、社團組織緊密結合,以發揮全民防衛作戰力量,平時協力救災應變,戰時支援軍事作戰。

一、體系

  戰力綜合協調會報區分「臺閩地區」、「作戰區」、「縣(市)」等三級會報,分由後備司令部司令、作戰區司令及縣(市)地方政府首長擔任召集人;並分由後備司令部、地區、縣(市)後備司令部擔任秘書單位。

二、編組

  為利工作之推展,臺閩地區全民防衛動員戰力綜合協調會報,共編組九個作戰區級(含二個直轄市)與二十個縣(市)級戰力綜合協調會報;各級戰力綜合協調會報均設置秘書組、政務組、警務組、軍事組及組訓組,以結合作戰地區政、軍、社團等組織力量,完成動員準備,積儲人力、物力能量,支援軍事作戰。

第七節 動員演訓

  一、軍隊動員演習,旨在驗證「及時動員、及時作戰」能力,由國防部運用廣播媒體與作戰指揮體系下達動員令,配合部隊演訓實施各項人、物力動員演練。民國八十九年九月實施「同心十二號」及「車動六號、船動三號」演習,參加人員計六千餘人,徵(租)用大貨車、工程重機械共計二百餘輛,機漁船六艘;民國九十年五月實施「同心十三號演習」(人、物、車動),參加人員計四千餘人,徵用大貨車三十輛。

  二、軍需工業動員演習,旨在驗證各級地方政府及公、民營工廠,能否有效支援國軍各廠、庫戰時需求,並熟練戰時生產轉換與保修作業程序。民國八十九年七月實施「自強十八號」演習,計有四個後勤單位及各地方政府、機構參演,參加人員六百餘人;民國九十年四月實施「自強十九號」演習,計有四個後勤廠庫與運補單位、高雄市政府及動員工廠參演,參加人員七百餘人。

  三、九十一年度動員演訓,則將年度既定之「同心十四號」、「自強二十號」與「車動八號」等演訓合併,於民國九十一年五月接續「漢光十八號」演習實兵驗證階段在中部地區實施;主要以第五作戰區「物力動員區」機制驗證,及後備司令部新編成之後備旅編成能力驗證為重點,計召集後備軍人三、一五四員,徵用車輛、工程重機械一七七輛(部),徵購軍需物資十四項三六七件。

海軍自強十九號演習動員演練

第八節 精進後備動員整備

一、後備軍人管理

  以戰鬥人員年輕化、專技人員資深化為要求,自九十一年度起,將三十歲以下約一百萬精壯人力列為主要管理對象,並調整人員選充政策為:不論官、士、兵,義務役後備軍人選充至退伍後八年(含)、指名申請之高級專技人員選充至除役前三年、志願役後備軍人於除役年限內均納入選充;其餘人力則採取凍結兵籍資料方式,異動不再管制,以釋出人力供國家經建發展與民防單位運用。

二、後備部隊裝備

  為充實三軍動員部隊裝備,國防部已於民國九十年六月訂頒「國軍動員部隊裝備整備整體規劃」,區分常備轉列、建案籌補、戰時徵購(用)等三種,以民國九十四年為整備之目標日期,詳細律定三軍動員部隊裝備整備期程及進度,逐年編列預算籌購,以提升部隊戰力。

三、後備部隊訓練

  自九十一年度起,對後備軍人訓練採取下列精進措施: 

  (一)提高後備軍人薪資

  對接受召集訓練之後備軍人,其薪資比照志願役標準核發(約為義務役四倍餘),以激勵後備軍人接受訓練之意願。

  (二)教育召集

  1.以納編編實及擴編動員之後備軍人為對象,採兩年一輪、隔年召集方式,提升年度教召訓練人數為十四萬人。

  2.針對後備軍人納編軍職專長恢復之難易,依兵種區分,以「營」為單位,調整實際教召為五至十二天。

  (三)點閱召集

  對納編戰耗補充之後備人員實施一日(六小時)之點閱召集,訓練重點在專長複訓與新一代武器介紹。

  (四)勤務召集

以納編輔助軍事勤務隊之後備軍人與補充兵為對象,實施一天六小時之訓練,訓練重點在工事構築與軍事設施搶修等輔助軍事勤務及災害救援事項。

第九節 願景

  一、在軍隊動員方面,以三軍地面部隊為主體、作戰區為軍民戰力統合之中心,透過戰力綜合協調會報組織運作,精進召、徵集業務,期運用潛存於民間之人力、物力總力,強化後備動員戰備整備,以化民力為我力、融我力於戰力,達到「就地動員、就地應戰」、「及時動員、及時作戰」之目標。

  二、在軍需工業動員方面,本「產、修並重」原則,平時檢討戰時需求,積極建立修製能量,並甄選編組動員工廠,建立軍需工業動員生產體系,完成各項軍品動員生產整備;戰時運用全國資源,擴大軍需生產,優先支援軍事作戰。

  三、在警備作戰任務方面,因應「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規範,建立完整的全民防衛機制,以後備餘員編組後備總、大隊,並強化訓練,密切結合「民防法」架構下編成的「民防團隊」,共同擔負起「保家、保鄉、保產」的責任,以確保後方地區之安全。

  四、在防災救災編組方面,依「災害防救法」所賦予職責,將「災害救援」與「動員體系」緊密結合,採專業技術與機具密集原則,調整「輔助軍事勤務隊」編組,建立完整機制,以期肆應戰時支援軍事作戰任務、平時有效因應災害救援。

  五、在會報運作機制方面,依「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規範,藉各級後備司令部「全民戰力綜合協調會報」與地方政府之「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業務會報」運作功能及消防單位

「防災會報」機制,整合全國役、戶、警政機關、地方政府及事業單位作業能量,使平時災害防救與戰時支援作戰緊密連結,以期建立完善、周延的全民防衛機制。

※回到選單※

第五章 後勤管理

第一節 目的與政策

一、目的

  (一)建立武器系統全壽期管理作業能量,發揮整體後勤支援功能,達成建軍備戰任

務。

  (二)以聯合後勤之物流規劃與整體後勤之構型管理為作業發展主軸,朝企業網路無紙

化環境發展,達到精、速、實、簡之作業要求,提高工作效率,節省人力、物力。

  (三)改良零附件管理模式,引進現代企業化思維,有效提升武器裝備妥善率,達到擴

大授權、簡化作業、提升效率目標。

  (四)增進運補效能,維護運補安全,提升服務品質,建立現代化運補體系,遂行支援

戰備任務。

  (五)透過調節、拼修、拆零利用、標售與讓(贈)與及銷毀等方式,做好物料處理,

以達物盡其用;配合政府環保政策,建立乾淨、整潔、舒適生活環境,追求國家永續發

展。

  (六)有效管理軍事營地,促進國土資源有效運用;實施營區整體規劃與整建,達到

「機能完整、安全實用、健康舒適、經濟維護」目標。

二、政策

  (一)本務實、精準、效率的態度,主動掌握各項後勤支援能量,充分運用民間資源,並結合現代的後勤管理觀念,規劃「新、速、實、簡」的前瞻性後勤作為。

  (二)統籌通用資訊系統,發展單位即時系統,改造作業流程,妥適區分補保系統,並善用公民營電信網路,建立國軍網路備援機制。

  (三)規劃策進零附件管理,研修符合國情之存量基準結構,建立合理週轉存量,確保裝備妥善,以符作戰需要。

  (四)本「勤儉建軍」、「自立自主」精神及主動性服務觀念,結合資訊系統,實施主動運補,並擴大辦理委商,以節約軍備投資。

  (五)具留存價值之物料,得提供民間標售、贈與(價售)政府機關、學校陳展與教學,以物盡其用;秉持「人人重環保」、「時時做環保」、「處處可環保」之理念,建立官兵環保觀念,養成官兵環保習慣。

  (六)秉持「小營區併大營區」、「市區遷駐郊區」原則,依法處理使用公、民地及被占用土地,促進國土資源有效運用;依「遵循法令、專業執行、提升效能」整建政策,結合新一代兵力編裝,實施營區整體規劃與整建,提升官兵生活品質。

  (七)積極改善外島官兵生活,新建營舍以駐守坑道外為原則,完成防區整體規劃後,配合預算獲得期程,逐年辦理整建。

第二節 執行成效

一、整體後勤支援

  (一)機制建立

  國防部於民國八十八年七月成立整體後勤處,專責策劃推展三軍整體後勤業務;各總(司令)部亦於民國八十九年分別成立整體後勤處、組,使國軍武器系統自需求建案、研發驗證、生產部署、作戰支援、乃至系統汰除等各階段,均有整合性支援與資源管理機制,推展整體後勤業務。

  (二)教育訓練

  為強化國軍各級幹部整體後勤支援之素養,與培養整體後勤專業師資人才,國防部除舉辦「國軍整體後勤支援專業訓練」及巡迴講習外,各軍種則配合辦理整體後勤教育訓練與各類講習,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亦於九十年度辦理「整後專業師資班」,培養師資人才,提升師資水準與專業能力;另為驗證整體後勤教育訓練執行成效,民國九十年七、八月實施「國軍整體後勤支援作業測考」,有效提升整體後勤支援作業品質與能力。此外,民國八十九、九十年舉辦「國防整體後勤支援年會」,藉以擴大結合產、官、學、研各界共同研討相關國防整體後勤支援工作,增進各界學術與實務交流合作,使整後教育訓練廣泛推展與落實。

  (三)軍備壽期資訊管理

  國防部依「國軍軍備壽期資訊管理(CALS)先導系統開發原則」,督(輔)導陸軍「戰甲車」及空軍「天劍二型飛彈」於民國八十九年底完成軍備壽期資訊管理先導系統開發,並於民國九十年二月下旬完成成果展示,奠定國軍軍備壽期資訊管理全面推展之基礎。

二、後勤管理資訊

  (一)後勤管理資訊基礎建設已建置國軍本、外島節點硬體及網路計一、三二0個單位節點,完成教育訓練六四一場次計二萬五、六五一人次、程式開發七八三支、法規修訂與

電子書製作計四十九冊。預估系統在壽期(以十年計)內,可節約短程差旅計四億一、一八三萬餘元;節省行政呈轉核判簽章計一、四七三萬餘個。奠定「後勤整備不亂、後勤支援有效率」之根基,並因應「役期縮減」,有效紓解通用後勤作業經驗傳承不易之工作負荷。

  (二)不分層級、軍種,逕行網路申請、主動運補,大幅縮短作業層級,提升支援時效,充分發揮提供作戰指揮決策之後勤參據。

  (三)建立網路留言板,推動業務透明化,縮短問題反應與解決時間。

三、零附件精革方案

  (一)建立完整資料及合理消耗常數,以精實預算需求,並澈底解決待料問題,使有限預算額度,優先滿足主要武器裝備所需,以確保戰力。

  (二)以軍品資產透明化為基礎,整合後勤管理資訊,以發揮橫向調節機制。

  (三)制訂「國防部科技工業機構與法人團體從事研發產製維修辦法」、「國防部科技工業機構產品銷售辦法」及「國防部科技工業機構委託民間經營辦法」,以有效結合並提升國內工業,期達成國防工業根植民間之政策目標。

  (四)按「零基預算」精神及藉由「一次購辦,分年、分期程付款」策略,使戰備物資需求與財力指導之間,獲得一個平衡機制,避免軍品超存、超量。

四、運補效能

  (一)目前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糧管處(糧秣)及中國石油公司(油料)直接供補國軍各單位;高山偏遠地區單位糧秣由各作戰區自行招商運補。

  (二)儲油槽(櫃)設施或距離軍用加油站五公里以上之單位,撥補中油軍用油票或加油卡,以澈底解決桶油危安問題。

  (三)主件裝備及零附件實施分區屯儲,以達「就近提領、立即支援」之目標。

  (四)所有軍品及運輸申請,均循聯合後勤資訊系統線上申請,廢除表單作業,節約人力,爭取時效。

  (五)因應臺灣鐵路管理局實施由貨主自備車廂措施,於九十年度訂頒「國軍陸上運輸作業規定」,採鐵、公路最有利方式實施運補,除部隊基訓仍由鐵運外,軍品改委民間貨運或小包快遞方式辦理,減輕部隊負擔及節約轉運耗損。

  (六)考量外島民間航運業日益蓬勃發展,外島人員及民生物資運輸,除維持基本軍運能量外,逐步擴大辦理委商運輸。管制性軍品由軍運執行外,一般軍品採包船或以噸計價方式託運;人員休假以包租民航機、客輪或購票搭乘民間交通輸具等多元化方式辦理,提

供高品質運輸服務,節省軍備投資與維持,以扶植民間航業蓬勃發展,培養戰時輸具動員能力。

  (七)目前外島港口均已交由地方政府管理,回歸商港管理自治型態。為結合當地民間人、物力資源,依防區需求,規劃將委託商船運輸之軍品,適度開放由合法碼頭工人執行裝卸。

  (八)鑑於大眾運輸系統愈趨便利,為提升上、下班交通車經濟效益,依「國軍各軍事機關交通車派遣(租賃)實施規定」檢討減併各單位交通車,以節約預算;另為達國防與民生結合及廣儲動員戰力於民間之目的,目前擇三軍部分單位實施「行政車租賃民車」實驗,後續將依實驗結果擴大辦理,以減少國軍車輛投資及維持預算,轉用於戰備任務,厚植戰力。

五、物料處理與環保

  (一)物料處理

  從民國八十九年七月至九十一年六月止,汰除武器裝備計有:

  1.陸用裝備計直昇機十六架,各式戰車一、0二一輛。

  2.海用裝備各型式艦艇計三十八艘。

  3.空用裝備各型式飛機計四二九架。

  案內報廢汰除之武器裝備,並於九十年度供地方陳展二十四輛(艘)、學校教學使用一三二輛、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製作人工魚礁五艘軍艦。

  (二)環保

  1.為培育環保專業人才,已輔導官兵取得各類環保專業證照計一六七人,未來仍將配合環保機關舉辦之專業課程,賡續派員參訓,以強化承辦人員專業素質,提升國軍環保工作品質。

  2.補助地方防制噪音

  1) 為提升國軍各機場噪音防制功能,已完成所有陸軍旋翼機、空軍定翼機機場安裝監測設施,並實施自動監控。且為減低機場周邊噪音污染,國軍已在新竹‧臺中清泉崗‧嘉義‧臺南及花蓮等機場,籌設完成試車消音屋,並規範各軍用機場除緊急戰演任務外,均按環保航線飛行,且在特定深夜時間不實施訓練飛行及試車,以有效降低噪音影響。

  2) 基於敦親睦鄰、促進軍民和諧之原則,依據「機場周圍地區航空噪音防制辦法」及「中央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補助辦法」等規定,國防部自八十七年度起即逐年以每機場編列預算,撥交機場所在地之地方政府,依法辦理航空噪音防制設施改善,以降低噪音

污染。

  3.落實水污染防治

  配合政府水污染防治之政策,已完成全軍各級醫院、軍工廠、軍港及後勤修護單位廢(污)水處理廠計六十餘座,落實維護國內自然水體水質,確保水資源品質。

  4.垃圾減量資源回收

  國防部與環保署共同於八十九年度完成「軍事機關執行資源回收專案計畫」,以推動國軍營區垃圾減量及資源回收工作,並教育官兵環保觀念。未來將賡續全面推展,進而結合周邊社區納入資源回收體系,以為環保全民化之良好示範。

六、軍事用地經營與管理

  (一)有效運用「國軍不動產管理資訊系統」

  國軍配合「聯合後勤案」實施,將各軍種地區營產管理單位移併聯合後勤司令部營產工程署專責辦理。各項國軍營產帳籍、圖籍資料之獲得、更正與註銷作業,則皆透過「國軍不動產管理資訊系統」有效管制,減低人為誤差,提升作業效率。

  (二)處理公、民地與營地被占

  國軍秉持「衡情酌理、依法行政」之原則,結合「精實案」後兵力部署及精簡政策,賡續清查及處理營區使用公、民地與被占營地。八十九、九十年度對已無軍事需要之公、民有土地計辦理發還一五四公頃;仍具軍事需要者,依法辦理價購獲得(徵收)或撥用獲得,計三八八公頃;有關民人占用營地方面,依法辦理排除收回計五三公頃,移交國有財產局二八.四公頃。

  為維護金馬地區百姓權益,在「金馬安輔條例」公布施行後,金馬地區民眾檢具土地四鄰證明等相關文件,即可依該規定申請總登記獲得土地所有權。而國軍基於職責及維護國家權益之原則,在本條例施行期間,亦依「土地法」第五十二條之規定提出登記申請,使軍民雙方均能在法律規範下,保障合法權益。

  (三)釋出無運用計畫營地

  為減輕基層部隊管理及維護營地之負擔,計畫於民國九十一年底前以三階段清查及檢討空置營地,凡列管空置營地已無使用需求者,則發還原業主或變更為非公用財產移交國有財產局處理,所得款項納入眷改或營改基金。

  另配合政府政經建設需要,促進國土資源有效運用,八十九、九十年度國軍共騰讓九十三處營地,面積一七三公頃,包括:臺北神鷹營區撥供淡水新市鎮開發、臺北樟樹灣營區撥供開闢高速鐵路調車場、雲林虎尾營區撥供臺灣大學使用、桃園戰車訓練場撥供拓寬西部濱海公路、新竹篤行營區撥供科學園區三期用地、臺東豐年機場撥供民航局興建雷達

站、高雄經武營區撥供高雄新市鎮開發及屏東基訓中心撥供開發大鵬灣風景特定區等。目前正在辦理騰讓作業尚有陸軍宜蘭機場,、海軍高雄勝利營區、空軍雲林虎尾營區等。未來將在不影響戰備任務情況下,持續配合兵力駐地調整及國家重大政經建設需要,適切釋出營地供政府機關運用。

七、提升營繕工程品質

  (一)結合民間共同建設

  為加速老舊營區整建及改善官兵生活,國軍新整建營區均以機能完整、安全健康、經濟維護之原則實施整體規劃,並賡續採取委託建築師規劃設計暨監造方式辦理,以結合民間資源及專業能力,共同投入國防建設。

  在工程業務執行上,國軍軍事工程均依據「政府採購法」及相關法令辦理,以公平、公正、公開之委外作業,吸引更豐沛之專業建築師參與,使軍事工程能汲取民間經驗與精華,進一步提升整體軍事工程品質。

  (二)改善外島官兵生活設施

  為改善外島官兵居住品質,並配合金馬地區土地重劃作業,各防區檢討產權已獲得及符合使用編定者,區分階段逐年實施整建。第一階段於八十九年度完成金門地區「東蕭營區」等十處、馬祖地區「夏志清營區」等四處之二線陣地生活設施改善工程,現均已進駐使用。第二階段自九十一年度起,賡續整建金門「東州」「山后」及東引「虎踞」等三處營區,預計九十二年度即可完工使用。

  (三)強化工程專業素質

  自八十九年度起責由陸軍工兵學校開辦「工程管理專業班」,每年召訓四期,召訓三軍工程人員,課程內容包括:「工程法規」、「工程估價」、「監工要領」及「施工管理」等,以辦理營繕工程業務為重點,加強官兵實務作業能力。

  為從制度面建立國軍工程人員培訓機制,並協助獲得政府核頒專業證照,自九十年度起陸軍工兵學校經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評定准予開辦「品管工程師訓練班」,召訓三軍工程業務主管及承辦、監辦人員;自九十一年度起,則正式納入學校教育流路,長期推展,以有效鼓舞工程幹部士氣。

  (四)有效運用三軍工程人力

  配合三軍工程人力精簡,將國軍房屋設施維護制度由原「五級制」修訂為「地區級(計畫性修繕)」及「單位級(經常性維護)」兩級制,以簡化層級,提升業務效能。秉持「資源共享、權責下授」之原則,由各「地區級」統籌辦理年度各項房屋及設施修繕工程,包括:規劃設計、計畫編製、招標與監造作業,以有效運用人力資源。

  (五)清查整治危安設施

  自八十八年度起,全面清查列管營地危安設施,具立即性危安者於當年度即完成改善;具潛在性危安者採「重點整治」原則,運用設施維護經費,逐案進行修繕,迄九十年度已全數完成改善。另鑑於近年國內颱風、豪雨頻仍,除明訂九十、九十一年度為「國軍危安設施防治年」,並策頒「國防部暨所屬單位各營區、基地、陣地、工事水土保持設施監督管理實施規定」,定期巡查所屬營區、營地設施,以賡續落實安全維護工作,有效預防災害發生。

第三節 願景

  一、精進後勤管理體制,明確「造兵」與「用兵」後勤權責,並結合現代化企管理論與觀念,朝整體化、資訊化、精準化、專業化方向精進,建立國軍後勤現代化企業管理環境,將有限的可用資源作適切的整合、管理、分配與運用,以「適時、適地、適質、適量」支援作戰任務。

  二、持續致力整後機制、準則發展、教育訓練、運作流程再造、作業文件標準化與軍備壽期資訊管理系統之再精進作為,以有效降低裝備壽期成本,提升整體支援效益。

  三、運用民間技術與人力資源,以策略聯盟方式加速推動軍品商維,以節約軍事投資成本,發揮人力效能。

※回到選單※

第六章 部隊管理

第一節 目的

  國軍部隊管理,係針對國軍內部、訓練及軍紀安全等方面,以科學化、人性化、合理化之管理作為,有效發揮組織效能,達成提升國軍整體戰力之目的。

第二節 執行成效

一、內部管理

  (一)具體作為

  內部管理係幹部運用現代科學方法,將軍隊內之人、事、時、地、物,行井然有序之管理,對時間作有效之分配、管制及運用,使其充分發揮應有之效能。範疇包括軍中一切內部事務,如戰備、訓練、勤務、管教,以至食、衣、住、行、育、樂等均是。管理方式有:走動式管理、人性化管理、重點問題管理、預防管理及行政管理等,管理原則講求科學化的辦事精神與方法、完善的管理制度、正確的數據資料。故就人而言,人人納入管理,透過教育、訓練、考核,運用其專長,發揮整體功能;就事而言,須做到事事有條理、有規定,達到井然有序之目的,舉凡軍中一切日常生活、戰備訓練、軍紀營規等皆納入管理;就時而言,使有限的時間獲得最大效率的運用,針對人、事、時、地、物特性及單位的輕重緩急,妥善安排時間;就地而言,部隊對其所分配之管轄責任區派專人負責維

護,以確保部隊安全;就物而言,有效建立帳籍,定時清點,發揮物力應有之效能,對單位所配賦之武器裝備及其他一切資材均應妥善維護管理。

  (二)兩性平權措施

  國防部在「兩性平權」原則下,對女性同仁之工作保障、升遷發展、教育訓練、生活管理等政策已詳予律定,有所規範與尊重;各項權益、福利亦秉持「同工同酬」平權精神,給予平等待遇,及營造良好工作環境。

  另為使軍中人員瞭解兩性相處之規範,及防止、杜絕「性騷擾」事件發生,國防部特策頒「國軍女性軍職人員營區生活管理規定」及「國軍兩性營規管理規範暨懲處原則」,詳律各級單位進用女性軍、士官時,應確切考量部隊特性及其生理特性,適切規範合理的生活服勤要求;除先期完成所需作息起居硬體設施,亦定期舉辦「女性軍、士官生活座談」,檢討單位內生活管理執行缺失,建立精進改善機制,營造安全適宜環境。

  (三)國軍人員休假

  1.國防部爰行政院、考試院會同發布之「公務人員週休二日實施辦法」,在適法、合情、公平且不違背相關戰備規定原則暨不降低訓練標準前提下,策頒「國軍人員週休二日實施規定」,無論機關、部隊均比照公務人員休假天數施休,期使國軍人員在軍旅服役(務)期間,能獲適度休假,調劑身心,以增進工作效率並提高士氣;惟各級部隊因任務、特性各異,為使「戰備」、「訓練」與「休假」不致相互影響,得採積(輪)休方式分批施休。

  2.為貫徹國軍人員休假制度,鼓勵國軍人員正常施休慰勞假(特別休假),從事正當休閒活動並刺激國內消費、提振景氣或利用公餘學習進修,增廣見聞,調劑身心、充實知能及提升工作效益,爰依「行政院暨所屬機關公務人員休假改進措施」規定,頒布「國軍人員休假補助費核發規定」,律定國軍編制單位之志願軍官、士官、文官及編制內(外)聘雇人員服務(役)滿一年以上,即具有每年可施休七∣十四日(含)以上慰勞假或特別休假資格,依休假天數即可申領定額休假補助費。

二、訓練管理

  國軍部隊訓練係依據軍事戰略構想,結合年度施政計畫,以「環繞戰備任務」為核心,貫徹「為戰而訓」之目的,並依軍(兵)種任務、特性,配合基礎、協同、聯合之訓練流程,建立部隊訓練流路管制表,本「求精、求實」作風,賦予各階段訓練目標、訓練課程與要點、訓練課目與時數,並依各級戰備任務需求,律定各層級訓練要求標準,以達「戰訓合一」目標。

  (一)訓練構想

  各軍種應本「分層負責、權責相符」之原則,嚴格遵守訓練制度(規劃、執行、督導、測考、評鑑),以新兵入伍訓練、新兵專長訓練、駐地保持訓練、駐地專精(管道)訓練、基地訓練、戰備任務訓練、聯合作戰演訓等為主軸,依訓練對象、時間、環境、性質及實施方式,律定各級部隊訓練任務,進而全面提升部隊訓練成效,優化部隊防衛作戰

戰力整備。

體能戰技測驗

  (二)訓練政策

  1.基礎訓練:針對新進人員施訓,以新兵入伍訓練、新兵專長訓練、兵科學校教育等訓練,建立國軍「基礎戰力」。

  1) 新兵入伍訓練:為「由民轉兵」之基礎訓練,務必由「調適教育」起,採循序漸進方式實施,並以軍法教育、單兵戰鬥技能、步槍基本射擊與新兵體能戰技等訓練為重點,按「標準化」、「制式化」之教材(具)與教學程序施訓,使完訓後均達「合格戰鬥兵」之要求。

  2) 新兵專長訓練:依「兵監管訓、部隊管用」原則,各種專長由兵監負責或指導專責單位施訓,使完訓人員均獲得各項專業(長)技能合格簽證,具備操作編制武器、裝備能力,以達到「合格編制戰鬥成員」之要求。

  2.駐地訓練:無論是基地訓練前的駐地準備訓練階段,或基地訓練後的駐地保持訓練階段,均以精熟兵種專業專長,完成組合訓練為重點,並不斷經由專精訓練、管道訓練及成效驗收等,以維持部隊「基礎戰備」之目標。

  1) 駐地保持訓練:各執行部隊應建立模式化課表,以月(週)為單位、季為規劃基

準,實施任務管制,除假日、莒光日、後勤整備日及主官使用時間外,應置重點於專長複訓、單一兵種組合訓練及兵種協同綜合教練等課程,並按各兵科駐地專長訓練要項及其課程時數,以組合訓練為主,專長(業)訓練為輔。

  2) 駐地專精(管道)訓練:訓練期程不超過三個月,置重點於精熟兵種專長(業)等課程,並以完成「組合訓練」為目標。

  3.基地訓練:為國軍部隊訓練之重心,亦為部隊藉以提升戰力、完成戰備之重要手段。基地訓練週期以不超過三個月為原則,置重點於高級編裝組合訓練、部隊戰術、幹部指參作為、兵種協同與軍種聯合等訓練,或運用訓練模擬器完成高級合格簽證,期使進訓部隊在規定時間內,依既定訓練計畫,於指導裁判與測考單位管制下,不受其他任務干擾,按部就班,實施綜合性、全程性、完整性,且有系統之訓練,以建立執行戰備任務的「軍種基本戰力」為目標。

  4.戰備任務訓練:主在驗證各作戰區(海軍艦隊司令部、空軍作戰司令部)運用現行編裝與防衛作戰計畫,執行指揮掌握、情資整合、作戰管制、後勤支援、通信連絡及戰場經營等戰備任務,檢討編裝與作戰計畫的適應性及可行性,發掘執行缺失,研擬精進措施,以達成國軍「作戰戰備」整備工作。

  5.聯合作戰訓練:除應配合駐地、基地訓練及戰備演訓,依「基礎、組合、部隊聯合、三軍聯合演訓」四個階段循序漸進實施,更應以防衛作戰任務需要為著眼,藉指、管、通、資、情、監、偵系統之建置與三度空間有(無)形戰力之統合,以「海空」、「陸空」、「陸海」聯合(協同)作戰或對抗方式實施,培養作戰默契,發揮三軍整體戰力。

三軍聯合作戰訓練

  6.夜戰訓練:配合現行部隊訓練階段劃分,結合新兵、駐地與基地等階段訓練,各總(司令)部依軍種任務、特性,置重點於部隊機動、夜間戰鬥與武器射擊等課程。

  7.訓練資源:年度各項訓練資源,應依「主動服務、由上而下、滿足基層」之原則,以為妥善分配,使其發揮最大功能,有效支援訓練。

  1) 訓練經費:各總(司令)部依部隊任務特性,詳實編列年度施政計畫,本著「計畫等預算」原則,分配基層部隊各項訓練工作所需預算經費,將訓練資源充分支援基層,據以執行各項訓練工作。

  2) 訓練場地:凡三軍通用訓練場地,應綜合考量三軍駐地部隊數量、訓練任務需求、使用頻率及地方發展與環保等因素,朝「通用化」、「現代化」、「制式化」、「標準化」等方向,集中財力投資闢建、開發適宜三軍部隊通用之大型綜合訓練基地與海、空域訓練場,以有效支援部隊訓練。

  3) 訓練模擬器:因應訓練場地不足,節約訓練時間,降低裝備耗損,提高訓練成效,各軍種新式武器裝備採購時,應精算訓練損耗與詳實規劃訓練模擬器之採購,除律定專責管理單位外,並將其納入後勤補保支援體系。

  4) 訓練準則:提升準則編修品質、深度與數量,置重點於新一代兵力準則研發(編),並配合新一代兵力整建期程,完成準則研編作業。

  8.訓練紀律

  1) 訓練安全:訓練防險為訓練安全的保障,各級部隊應建立「人命關天、安全第一」的共識,嚴厲整飭「安全防險」紀律,建立「權責相符」責任制度,並採取「下達任務,必先下達安全規定」的作法,勤教嚴查,防止一切失慎意外事件,務期達到「零傷亡、零意外」的安全目標。

  2) 訓練獎懲:本「重獎重罰、速獎速懲」原則,在獎勵相關績點運用上,以作戰訓練敘獎為優先,一般行政業務獎勵等級應不得高於作戰訓練敘獎,以激勵基層重視部隊訓練工作;對訓練績效良好之主官,優先拔擢任用,而經鑑測不合格或疏於訓練之主官,則應予嚴懲或撤換;並將訓練成效做為考績與人事運用之重要依據。

三、軍紀安全管理

  (一)落實預防措施

  國軍自實施週休二日以來,營外交通事故及違法事件與人員損失相對增加,因此,國防部訂定「國軍防治官兵違法及傷亡具體作法」,以法紀教育、內部管理、部隊訓練、工安紀律、行車安全等為重點,督飭各級幹部厲行「嚴管、善教、重懲」要求,以身作則,躬行實踐,以達「零缺失」目標。

  為激勵各級幹部有效提升預防作為,策頒國軍「防止營外傷亡及自我傷害」獎勵評核實施規定,並自民國八十九年起每季辦理評比乙次,藉「重獎快賞」降低傷亡發生。配合愛的教育,促使管教人性化、正常化、合理化;同時掌握官兵生活動向,做好家屬連繫,加強輔導晤談,嚴格查考約制內部管理,根植各級幹部「傷亡一人破損一個家庭」、「違法一人有損軍譽」的觀念,並藉「軍紀安全突檢」及「命令貫徹」督導,敦促各級部隊賡續心理輔導,重視軍紀防範工作,做好親考親教、駐點輔導、家屬連繫與營外休假安全編組,在生活中實踐,以智慧指導,從行動上落實,以經驗傳授強化安全紀律,先期發掘危安潛因,掌握狀況,及時處理,消弭違法傷亡情事。

  (二)發揮監察功能

  為加強初任監察官學能,國防部自九十年度起,開辦「監察幹部專精班」,將監察官基礎教育訓期延長為四個月,授予相關專業基礎教育,使其具備擔任基層旅級監察官的能力。另為建立完整之監察專業教育體系,培育專業人才,於政治作戰學校研究班增設「監辦組」,每年召訓監辦專業幹部,授予法律及實務課程,培養國軍高司幕僚監辦人才,培育優秀監察人員,提升學能素養。

  國防部為有效防制貪瀆,發揮監察機制功能,維護國軍優良軍風,九十年度執行監辦購案三萬六千件,監辦金額達一千億元以上。另配合陽光法案,執行申報作業六千一百人,充分發揮國軍監察機制功能,達成「防腐防弊」目的。此外對各級部隊實施「肅貪防弊與風氣革新」專案督訪,對執行成效不彰單位,予以檢討懲處,建立各級幹部「知法、崇法、守法」認知,期達「弊絕風清」目標。

  (三)綿密輔導機制

  國軍心理輔導工作,旨在協助官兵紓解生活、工作、情緒等壓力,增進其對服役環境之適應,培養突破戰場壓力之能力,具體作法概分三級︰

  1.初級預防處置:由連、營輔導長擔任第一線「心輔官」,在單位主官指導下,主動掌握心緒不穩之官兵,協助紓解心理問題。

  2.次級危機處置:三軍聯兵旅、艦隊、聯隊等以上單位均設置「心理衛生中心」,針對連級單位轉介之個案及運用「國軍身心狀況評量表」主動發掘需要輔導之對象,由專業的心輔人員實施諮商輔導。

  3.三級醫療處置:在臺灣北、中、南、東部及澎湖、金門、馬祖等地區設立「地區心理衛生中心」,並招考民間專業人士擔任心輔員,直接受理各地區無心輔人員編制之三軍獨立、分遣單位輔導工作,或經部隊輔導無顯著改善之轉介個案,進行危機處理與密集輔導,統合部隊輔導、醫療與社會支持網絡,發揮矯治、醫療與心理重建功能。

  為提昇輔導人員專業能力,並增進官兵心輔知能,國防部除將心輔課程納入各軍事院校學年教育施教外,同時賡續辦理各項新進、在職訓練,並邀請專家學者,每月針對專業心輔人員實施專業督導,期藉精緻教育方案,強化心輔人員專業職能,及基層幹部工作執行能力。另為有效發揮預防機制,準確篩檢輔導個案,陸續研發「國軍身心狀況評量表」、「國軍官兵心理健康評量系統」及「役男軍中適應量表」,並購置電腦讀卡機,配發各級使用,有效節省作業時間,以提早發掘具自我傷害、暴力及適應不良傾向官兵,妥採輔導、管理作為,杜防危安事件。

  民國八十九、九十年各級執行諮商輔導個案數計十三萬六、一六五人次,心理衛生宣教亦達五萬四、八四四場次,受教官兵人數六十四萬○、一七三人,對消弭部隊潛存問題,維繫部隊戰力,發揮相當助益。

  (四)暢通申訴管道

  為維護官兵合法權益,促進部隊團結進步,國防部於民國八十七年修頒「國軍官兵申訴處理實施規定」,並普設「0八00」免費申訴電話(如5-5表),重新律定各級受理申訴、陳情、檢控案件作法與處置要領,提供官兵及眷屬諮詢服務,並迅速妥處官兵急迫性申訴案件,以消弭怨懟,凝聚向心。九十年度官兵及眷屬申訴案件計三、四五0件,由於各級幹部多能秉持「有問必答、答必中肯,有信必覆、覆必周延」,以及「依法行政」原則,誠心誠意地解決問題,有效消除潛存危安因素。

5-5表 國防部暨各級部隊0八00申訴專線電話一覽表

單位 電話 單位 電話

國防部 534785

534885

海軍陸戰隊司令部 756013

國防大學 025566 海軍軍官學校 756999

國防大學中正理工學院 311996 海軍技術學校 095951

國防大學國防醫學院 017111 海軍陸戰隊學校 018595

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 008221 空軍總司令部 081400

政治作戰學校 291216 空軍作戰司令部 028052

陸軍總司令部 060070

321454

空軍後勤司令部 094580

陸軍軍官學校 008997 空軍防砲警衛司令部 023253

陸軍士官學校 070895 空軍軍官學校 007072

陸軍化學兵學校 079795 空軍航空技術學校 009585

陸軍通信電子資訊學校 321021 聯勤總司令部 251090

陸軍後勤學校 099012 聯勤二0二廠 027885

陸軍工兵學校 090210 聯勤二0三廠 060011

第六軍團 009752 聯勤二0四廠 012555

第八軍團 008095 聯勤二0五廠 090109

第十軍團 015995 後備司令部 077775

金門防衛司令部 023600 北部地區後備司令部 090909

馬祖防衛司令部 085945 中部地區後備司令部 007885

澎湖防衛司令部 099500 南部地區後備司令部 090101

花東防衛司令部 381020 憲兵司令部 221507

海軍總司令部 221760 憲兵學校 000580

海軍艦隊司令部 035835 憲訓中心 090093

海軍後勤司令部 756010

附記:所有電話號碼均須加撥「0800」。

   (五)防杜軍機外洩

  結合部隊實況,教導官兵認清敵人陰謀,提升安全共識,並秉持「依法行政」理念,落實人員考核,查察究處洩密違規事件,防杜軍機外洩,以達確保國軍安全之要旨。

第三節 願景

一、內部管理

  國防部將持續貫徹一切「依職權、按規定」政策,公平、合理的將各種人、事、 物作有效管理、分配及運用,以建立現代化、人性化、合理化之部隊管理,俾使人人有定責、事事有定規、物物有定位。國軍幹部亦須有效運用「目標管理」、「成長管理」、「走動管理」與「危機管理」等管理模式,勵行終身學習,不斷引進現代管理新觀念和新作法,發揮人力、物力、財力、時間及風險等效能管理,凝聚整體戰力,建立優質國軍。

二、訓練管理

  為能貫徹「有效嚇阻、防衛固守」之戰略指導,國軍除依計畫賡續執行新一代高科技兵力成軍訓練外,並針對敵人戰略思想變化及戰術方式調整,藉由戰備任務訓練、三軍聯合作戰演練,全面提升訓練成效,確達「戰訓合一」之要求。

三、軍紀安全管理

  國防部將分別朝增加編組人力、精進專業職能及業務推動的法制化等方面持續推展軍紀安全管理工作,主要重點如后:

  (一)提升官兵與心輔人員之平均比率,由現今一:一、六00,提升至一:一、000之理想比率,以充實基層輔導能量。

  (二)協助各級心輔人員獲得社工師證照,提升各級心輔官(員)專業素養,推動國軍心輔工作專業化。

  (三)每年策辦心輔重點教育,納入莒光日電視教學課程,建立官兵正確心輔認知,防範情緒失衡與自我傷害事件。

  (四)研發「國軍官兵心理健康評估系統—人際、思考、情緒、行為量表與國軍官兵行為檢核表」,以篩選部隊患有精神疾病及身心不健康人員。

  (五)建構「國軍個案心輔資料庫」,運用既有「國軍心理輔導測驗電腦統計系統」,提供各級個案資訊管理統合運用,有效協助各級心輔人員掌握輔導個案,推動心輔工作資訊化作業。

  (六)建立監察幹部經管培育管道,落實依法行政,貫徹肅貪防弊,端正部隊風氣。

※回到選單※

第七章 通信電子資訊管理

第一節 目的與政策

  國軍通信電子資訊的整體規劃與發展,係依「有效嚇阻、防衛固守」之戰略指導及聯合作戰需求,達成爭取資電優勢、鞏固國防、制敵機先之目的;策定優先順序,本平、戰時結合之理念,詳實檢討規劃訂定發展策略。現階段主要政策為:(一)整合指、管、通、資、情、監、偵系統,增強戰場指管能力,發揮國軍整體戰力;(二)加強國防資訊基礎建設,提升國軍網路(Minet)的運作效益與戰場存活率;(三)爭取資電作戰優勢,建立國軍資訊安全及反制作戰能量;(四)有效整合通資系統,強化國軍通資網路資源運用效益;(五)落實國軍業務資訊化作業,構建國軍知識共享共用平臺,達成公文管理電子化、行政作業數位化;(六)推展委外政策,有效提升人力運用及創造國內就業市場。

第二節 工作重點與執行成效

  依國軍通資電發展政策與整體規劃之指導,相關的工作重點與執行成效概述如左:

一、整合指、管、通、資、情、監、偵系統

  為有效發揮新一代兵力統合戰力,國軍現正規劃建置指管通資情監偵系統與三軍互通之自動化數據資料鏈路,構連國軍各重要指管系統與武器載臺,使各作戰單位可同步實施即時戰場情資交換,提升戰場透明度,消弭戰場迷霧,構建國軍「看得到、聽得到、能指揮」之即時指管與決策支援系統,以增強戰場監控與決策管理效能,發揮國軍整體戰力。

二、國防資訊基礎建設

  配合國家資訊基礎建設(NII)各項推動方案,全力推動國防資訊基礎建設,主要任務

為:建置「國軍資訊傳輸主幹網路」及「各轉報中心與用戶的資訊網路」,以提供國軍戰情、指管、人事、後勤、財務等系統資訊傳遞與交換,並運用各轉報中心與全國各重要戰情指管中心、軍事基地、營區、廠庫等單位構連。未來將視任務需要,賡續擴增轉報中心及逐步擴充骨幹網路頻寬,並運用民間固網公司之數據網路,建置國軍備援系統,以提升國軍網路的運作效益及戰場存活率。

三、強化電子戰作業能量 

  針對未來戰爭型態與聯合作戰需求,全力推動電子戰戰備整備,依據「國軍電子戰整備作業指導」,建立攻守兼備的電子戰戰力,現已完成空中預警機隊籌建及強化海防岸際雷達;為有效管理頻譜資源,刻正加速完成建置「國軍頻譜資料庫自動化管理系統」,確保通信紀律及通資安全,以大幅提升國軍電子戰戰力。

構建即時資電系統,消弭戰場迷霧

四、建立優勢資訊戰戰力

  國軍資訊戰係以確保「國防通信、資訊系統及網路安全」為目的,依「防護為先、快反先制」之指導,採「主動監偵、積極防護」諸般手段,建立「早期預警、應變制變」之通資安全防護能力,確保通資優勢。為使國軍具備因應電腦病毒戰的反制能量,特成立資訊戰專業部隊,配合通資安全關鍵技術研發專案及中山科學研究院網安計畫,建立國軍病毒監控與防治技術研製能量。

五、有效整合通資網路

  為因應未來作戰任務需求,現正配合各軍種新一代通資裝備系統構建,整體規劃與整合國軍無線電通信頻率資源,並簡併不必要之無線電網,加強通資系統作業環境與平臺整合,以及結合軍種與聯戰網路為目標,力求性能相同及作業程序一致,俾滿足未來三軍聯合作戰的通信需求。

六、落實國軍業務資訊化作業

  配合行政院電子化政府之政策,前瞻未來科技發展,整合運用資訊科技及通信網路,執行的工作項目計「國防部及各總(司令)部與行政院所屬各級政府機關間對外公文電子交換系統」等十一項;全案完成後,可使任一使用者於任何時間、地點,使用任一電腦上網作業,以簡化業務流程,提升工作效能,奠定國防部知識管理與決策指導之基礎。

七、推展委外政策

  國防部依「行政院所屬各機關資訊業務整體委外作業實施辦法」,持續推動國軍非核心資訊業務委外工作;另為配合國軍通資電專業部隊人力的精減與轉型,國防部正規劃檢討國軍管道維護「委外」政策,以有效運用人力,並創造國內就業市場。

第三節 願景

  一、在整合指、管、通、資、情、監、偵系統方面:配合國軍環島光纖網路,建立三軍互用數據資料鏈路,構連國軍重要武器與指管系統,達成戰場資訊透明化及即時情資共享與決策自動化之目的;並有效運用民間通資資源,形成軍民共用多重節點,複式網路的相互備援通聯體系,以有效發揮國軍整體戰力。

  二、在爭取資電優勢方面:以建立臺海電磁屏障,依整合情資、防護為先及快反先制的用兵指導,採聯合監偵、早期預警、攻守一體諸般手段,建立國軍資電作戰先制與反制能量,掌握資電優勢,主導全般作戰,創造有利戰略態勢。

  三、在整合國軍通資網路方面:除籌建通用無線電裝備外,並推動國軍總機局碼與路由簡併作業,構建以國軍地區總機為經、各軍種所屬總機為緯之國軍自動交換網路,使系統具備多重徑路,發揮自動迂迴功能,提升網路可靠度與通達率。

  未來國軍通資電系統的整建,以支持聯合作戰指揮機制為核心,構建指、管、通、資、情、監、偵系統,整合國軍通資網路,爭取資電作戰優勢,以提升戰場管理能力。

回到選單 回主目錄 到第六篇

【本篇摘要】

一、國軍遵守憲法及國防法,效忠國家,愛護人民,保衛國家安全。並堅定「為中華民國國家生存發展而戰」、「為中華民國百姓安全福祉而戰」的信念。

二、國防部為推動國防二法,特編成「國防組織規劃委員會」等編組,並區分:規劃作業、組織調整、編成運作三階段,進行國防組織改造。國防二法已奉行政院正式核定自民國九十一年三月一日正式施行;國防部依法完成所屬單位、機關編成,使國防組織正式邁向法制化。

三、全民國防的作為,在發揮全民總力,共同維護國家安全;其作為主要有:建構完整動員法制體系,培養全民國防共識,強化軍事動員整備,以納動員於施政,寓戰備於經建,確使國防與民生合一。

四、國軍遵循教育法令規範,以培育科技、專業的優質軍事幹部為導向,前瞻規劃軍事教育體系及教育政策,積極推動終身學習,以整體提升國軍人力素質,因應新的挑戰。

五、九十、九十一年度國軍實施作戰類、動員類、核化 類、訓練類等演訓,共計一五0餘次;並均能依計畫、按步驟推動。

六、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期在「表達善意」、「不拘形式」、「不預設立場」、「相互尊重」等原則下展開。

七、國軍本獨立自主精神,掌握關鍵性技術,自力發展制空、制海及地面防衛各式反制性武器系統,以強化國軍整體戰力;並配合國家經濟發展,推動軍民通用科技,厚植民間研發能量,以提升國家競爭力。

八、軍人為穿著制服之公民,其基本人權,與一般人民同受憲法之保障。國防部貫徹國軍官兵申訴制度、設置官兵權益保障委員會、修正陸海空軍刑法等,以落實保障軍人人權。

九、貫徹 總統「部隊安全、軍人安家、軍眷安心」三安政策,落實官兵福利服務,照顧官兵生活,期使官兵能安於工作崗位,盡忠職守,維護軍人尊嚴。

十、眷村改建在創造政府、民眾、軍眷眷戶「三贏」的局面,對增加地方稅收、刺激景氣復甦、創造國民就業等方面,均有所助益。

第六篇 國防重要施政

請點選【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第十章】

第一章 國軍的立場與使命

第一節 確立軍隊國家化

  中華民國憲法第一三八條:「全國陸海空軍,須超出個人、地域及黨派關係以外,效忠國家,愛護人民。」國防法第六條:「中華民國陸海空軍應超出個人、地域及黨派關係,依法保持政治中立。」國軍遵守憲法及國防法,是國家的軍隊,也是全民的國軍;國軍一切作為,即依國家憲法及制度的規範,服膺民主,嚴守法治,保持行政中立,確立軍隊國家化。

第二節 國軍的立場與使命

  國軍的立場與使命,在「以憲法為根基,以民意為依歸」,效忠國家、愛護人民,保衛國家安全;並確立「為何而戰-為中華民國國家生存發展而戰;為誰而戰-為中華民國百姓安全福祉而戰」的中心信念,以堅定中心思想,發揮整體戰力,善盡保國衛民職責。

第三節 忠誠團結善盡本務

  「忠誠」是國軍的傳統軍風;唯其忠誠,所以能夠凝聚「不貪財、不怕死、愛國家、愛百姓」的基本共識,發揮親愛精誠、和衷共濟、開誠布公、協同一致的精神,使國軍成為一個生死相依,緊密團結的大家庭。自 國父孫中山先生於黃埔建軍以來,國軍始終秉持光榮傳統,忠於國家、忠於憲法、忠於人民、忠於職責,並專注本務、精實戰訓,以建構優質國軍,確保國家安全。

忠誠團結,善盡本務

效忠國家,愛護人民,為軍人天職

第四節 願景

  國軍將賡續遵循憲法所賦予保衛國家安全及效忠國家、愛護人民的使命與天職,凝聚共識共行,堅守愛國信念,貫徹忠誠精實軍風,落實依法行政,崇尚質樸檢約,確保部隊團結純淨,並樹立「民主化」、「法制化」、「專業化」、「平民化」的風範,提升軍人形象。

凝聚共識共行,堅守愛國信念

專注戰訓本務,建構優質國軍

※回到選單※

第二章 國防組織改造

第一節 緣起

  為因應中共軍事威脅,確保國家安全,並建構「權責相符」、「分層專業」之國防體制,國防部於民國八十七年四月起參酌各方意見,研擬完成「國防法」草案暨「國防部組織法」修正草案陳報行政院審查後轉請立法院審議,並於民國八十九年一月十五日,經立法院完成立法程序,復於同年一月二十九日經總統明令公布,確立「全民國防」、「軍政軍令一元化」、「文人領軍」、「軍隊國家化」、「專業分工與兼顧軍事需要」的內涵,使國防組織調整專業化邁入新紀元。為加速「國防二法」的推動及組織調整工作,國防部依照立法院之附帶決議,立即編成「國防組織規劃委員會」、「審查協調會報」及戰略規劃司等二十二個「規劃作業組」,區分:規劃作業(民國八十九年一月二十九日至九十一年二月二十八日)、組織調整(民國九十一年三月一日至九十二年一月三十一日)、編成運作(民國九十二年二月一日起)等三階段,管制推動,俾能如期、如質完成國防組織改造工程。

第二節 設計理念

一、符合民主憲政、民意監督的國防體制

  原國防體制,總統為三軍統帥,統率全國陸海空軍。參謀總長在統帥系統為總統之幕僚長,承總統之命指揮軍隊;在行政系統亦為部長之幕僚長,總統可透過軍事會議直接指揮軍隊,有規避民意監督之嫌,不符民主政治之要求。現國防法第八條之規定:「總統統率全國陸海空軍,為三軍統帥,行使統帥權指揮軍隊,直接責成國防部部長,由部長命令參謀總長指揮執行之」,已由國防部部長依法綜理全國國防事務,直接接受國會監督,確立符合民主憲政之國防體制。

二、建立專業化、機能提升的現代化國防組織

  原國防體制集軍政、軍令、軍備業務於參謀本部,幕僚專業人才以軍令幕僚為主,軍政、軍備技術幕僚人力為輔,故遂行聯合作戰能力有所不足;且國軍教育體系亦以用兵教育為主,在現行武器裝備及指管系統日趨專業化的要求下,國防二法之設計,係藉組織切割、人事管制、教育分流原則,提升高司幕僚專業能力,並將各總(司令)部改隸國防部,以縮短業務流程,達成組織效率化之要求。

三、構建平戰一體、指揮迅捷之作戰指揮機構

  為因應臺澎防衛作戰「縱深淺、預警短、決戰快」的作戰特質,國防二法的設計,係將參謀本部原有聯參組織調整,轉化成專業的軍事幕僚群及聯合作戰指揮機構,透過短捷的指揮鏈及現代化指管系統,掌握三軍戰鬥部隊,立即反應戰況需求,處置當前及未來威脅,確保國家安全。

四、整合並運用總體國力,落實全民國防觀念

  國防乃保衛國家領土、主權、人民所採取的安全準備,其內容包括政治、外交、經濟、軍事、科技、國民心理等,互為體用,非單純軍事武力所能達成。故國防二法之設計,即是將原國防機制由狹義軍事武力轉換成為廣義全民國防,透過國家安全會議,向上可順應當前國家憲政體制,並將行政院各部會納入國防決策運作機制,以整合國家資源,充分發揮整體國力,達成全民國防之目的。

第三節 國防二法要點概述

一、國防法

  (一)明定中華民國之國防為全民國防,並以專章規範「全民防衛」之具體作法,期能結合整體國力,確保國家安全與發展。

  (二)具體要求中華民國陸海空軍,應超出個人、地域及黨派關係,依法保持政治中立,以貫徹憲法第一百三十八條「軍隊國家化」精神。

  (三)國防部主管全國國防事務,應發揮軍政、軍令、軍備之專業功能,本於國防安全需要,提出國防政策之建議,並制定軍事戰略。

  (四)總統統帥權之行使,直接責成國防部部長,由部長命令參謀總長指揮執行之。

  (五)參謀本部調整為部長之軍令幕僚及三軍聯合作戰指揮機構,參謀總長承部長之命令負責軍令事項指揮軍隊,以發揮軍事專業功能。

二、國防部組織法

  (一)國防部本部:掌理國防政策、軍事戰略及建軍規劃、資源規劃與分配、人力規劃、國防法規、軍法業務、後備事務、史政編譯、國防教育,及其他有關國防事務與國防施政督考。

  (二)參謀本部:為部長之軍令幕僚及三軍聯合作戰指揮機構,掌理提出建軍需求、建議國防軍事資源分配、督導戰備整備、部隊訓練、律定作戰序列、策定並執行作戰計畫及其他有關軍隊指揮事項。

  (三)設置軍備局、總政治作戰局(在三年內改編為政治作戰局,必要時,得延長一年)、主計局與軍醫局等四機關,分別掌理軍備整備、政治作戰、國軍主計與軍醫事項。

  (四)陸、海、空軍總部於民國九十二年二月一日前改編為司令部,必要時得延長一年。

  (五)「聯勤總部」改編為「聯合後勤司令部」,軍管部改編為「後備司令部」,並與陸、海、空軍總部及憲兵司令部一併改隸部長;國防部得將上述軍事機關所屬與軍隊指揮有關之機關、作戰部隊,編配參謀本部。

第四節 執行成效

一、貫徹軍隊國家化

  國防法第六條明定中華民國陸海空軍,應超出個人、地域及黨派關係,依法保持政治中立,並不得於軍隊內部有推展黨務工作等行為;國防部深知國軍是國家之軍隊,今後與各政黨之間將保持超然、獨立的立場,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確實服膺民主憲政體制,以貫徹軍隊國家化。

二、確立軍政軍令一元化

  國防法明定國防部掌理全國國防事務,國防部設參謀本部,為部長之軍令幕僚及三軍聯合作戰指揮機構,置參謀總長一人,承部長之命令負責軍令事項指揮軍隊。國防部組織法並配合修正將各總(司令)部改隸屬國防部,以確立軍政軍令一元化之國防體制。

三、致力文人領軍理念

  國防法已確立文人領軍之國防體制,故為增進文人部長對國防事務之掌握,在國防部組織修正後,已大幅充實所轄幕僚單位,使部長對國防政策之決定,具有健全幕僚組織與充足諮詢管道,並對國防預算分配及執行成效得以確實監督考核,有利國防施政之遂行。

四、發揮專業分工與整合效能

  國防法確立軍政、軍令、軍備三合一體系之國防體制;軍政體系負責「建軍」,策訂國防政策、戰略、建軍之規劃與指導、資源籌措、擬訂政策,支持軍令、軍備體系運作;軍令體系負責「備戰」,策訂作戰計畫提出作戰需求,督導戰備整備,指揮三軍聯合作戰;軍備體系負責「軍備整備」與能量建立,支援軍令作戰之需求;三者相輔相成,構成完整國防組織,強化國防事務運作,有效達成防衛作戰目標。

五、建立精實之國防組織

  將原隸屬參謀本部之各總(司令)部,改隸國防部部長指揮監督,可減少機關層級,促進組織效率;惟為順利執行軍隊指揮,國防部得將各總(司令)部所屬與軍隊指揮有關之機關、作戰部隊,編配參謀本部,以利任務遂行。

六、精進國軍部隊堅強戰力

  面對中共的武力威脅,國軍克敵制勝關鍵,仍恃有、無形戰力的整建。目前國軍新一代兵力及武器裝備,陸續獲得與成軍,有形戰力已趨堅實;再因「國防二法」的施行,由於組織架構適切、指揮層級縮減及兵力結構合理調整,無形戰力更見成長。二者戰力融為一體,必成為「現代化、專業化、效率化」之堅強勁旅。

七、配合政府提升行政效能

  國防部為有效提升行政效率,及配合「中央政府機關組織基準法草案」組織職能合理化、架構明確化、員額精簡化之立法精神,除調整所屬機關組織,縮減組織層級外,同時

修正國防部員額,並律定文職人員之任用不得少於編制員額三分之一,俾得以大幅進用文官。

第五節 願景

  國防組織改造工作,經緯萬端,非一蹴可幾,國防部將以更積極穩健的態度,全力以赴,持續進行相關作業;並於國防二法正式施行六個月後,依據施行成效,全面檢討,持續改善,以建構永續發展、功能完備之國防組織。

※回到選單 ※

第三章 全民國防之實踐

第一節 目的

  一、建構完整動員法制體系,確立工作推動依據。

  二、激發全民參與國防事務研討風潮,培養全民國防共識。

  三、落實各級行政動員會報功能,掌握戰爭潛力,有效支援防衛作戰。

  四、強化軍事動員整備,建立可恃戰力。

  五、納動員於施政,寓戰備於經建,確使國防與民生合一。

  六、編管武裝及民防團隊,納編作戰序列運用。

第二節 實施概況

  一、取代「國家總動員法」之「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歷經多年研議,已於民國九十年十一月十四日公布。為利戰時備用性計畫之施行,法中授權明定十六個配套子法(國防部主管九個、各部會主管七個),已責成各權責機關於民國九十一年六月三十日前修竣。

  二、以多元感性方式,結合學界與傳媒力量,透過舉辦學術研討會(三場次)、網路有獎徵答(十四萬一、0一四人)與徵文(一、二四五篇)及軍經建設參訪活動(二場次),擴大宣揚「生命共同體」、「全民國防」理念,以強化國人憂患意識,認同與支持國防。

  三、民國九十年二月,分二梯次召集直轄市、縣(市)政府動員業務人員,舉辦全民防衛動員講習,計一一四人次,使各級行政體系熟悉業務職掌及機制運作;民國九十一年一月十四日,訂定「行政院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業務會報設置要點」,有效建構完備動員體系;民國九十一年六月三日行政院動員會報正式成立,將藉由會報之功能,逐步建構與軍事防衛同等重要之心防與民防體系,以塑造國家安全的整體性。

  四、依「管、編、裝、訓、用」之理則,落實後備軍人教、點、勤召訓練,強化後備武器裝備及落實後備軍人服務,於臨戰之際,適時補充常備部隊人力及裝備,並擴編部隊與增強持續戰力,確達動員作業精、部隊編成快、戰力恢復速之目標。

  五、運用全民防衛動員體系,將行政動員整備納入地方政府施政,完成相關動員準備計畫,建構國防軍事設施與地方經建合一;依「政府採購法」及「國防部科技工業機構委託民間經營辦法」、「國防部科技工業機構與法人團體從事研發產製維修辦法」,持續訂定各類軍品策略性商維綱要計畫;並依政府再造政策辦理「軍工廠國有民營」工作,促進國防工業民營化,確保軍需物資供應,使國防與民生相結合,有效支援防衛作戰整備。

  六、藉「漢光演習」及作戰區戰備演訓(戰備月)編管武裝團隊,納入作戰序列,強化防衛作戰守備戰力;運用「萬安演習」時機,對民防團隊、警消人力及學校動員青年服勤,完成訓儲及管制等準備,並依「民防法」、「災害防救法」等規定,適時達成支援軍事作戰與維護社會警備治安之任務。

萬安演習海上救火演練

第三節 全民防衛動員

  全民防衛動員係實踐「全民國防」之具體作為,在於平時結合各級政府施政,完成人力、物力及戰力綜合準備,以積儲平時總體戰力,並支援地區緊急狀況應變;戰時統合民間力量,支援軍事作戰,並維持公務機關緊急應變及國民基本生活需求。

一、任務

  (一)動員準備階段:依「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結合各級政府施政作為,先期完成精神、人力、物資經濟、財力、科技、交通、衛生及軍事動員準備,以厚植動員潛能,並配合災害防救法支援災害防救。

  (二)動員實施階段:依「緊急命令」,實施全面或局部動員,將國家總體經濟潛力,轉換成實質戰爭能力,以支援軍事作戰及緊急危難,並維持公務機關緊急應變及國民基本生活需要。

二、動員機制與組織體系

  面對中共軍事威脅,端賴動員全國總力,發揮「全民國防」效能,始能因應未來作戰狀況;故我國現行動員機制區分「行政動員」與「軍事動員」兩各子系統,經由各中央機關與地方政府之「行政動員」,整合戰時所需資源,透過「軍事動員」予以有效運用,以達成作戰任務;並藉全民戰力綜合協調組織作為兩者融合之介面。其機制如6-1圖。

6-1圖 國家動員機制圖

  (一)為發揮機制功能,我國全民防衛動員組織,係結合行政體系,以業務會報型態,建構出動員會報業務指導體系及動員計畫指導體系二項:

  1.動員會報業務指導體系

  循行政院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業務會報指導中央各機關動員準備業務會報及直轄市、縣(市)政府動員準備業務會報之業務指導體系,詳如6-2圖。

6-2圖 全民防衛動員會報體系圖

癦2.動員計畫指導體系

依動員準備綱領、動員準備方案、動員準備分類計畫及動員準備執行計畫之計畫指導體系,詳如6-3圖。

6-3圖 全民防衛動員計畫指導體系圖

  (二)全民戰力綜合協調組織

  本組織為整合作戰地區內潛存民間之人、物總力,建立全民防衛支援作戰力量,並協力地方處理災害救援事宜之政、軍、民間之動員中介、連繫機制,平時以「全民戰力綜合協調會報」型態,執行民、物力動員準備之調查、編管、簽證、演訓等事項;戰時或災難緊急應變時,轉換為「全民戰力綜合協調中心」,統籌調度軍、政間之人力、物力資源。分設為「臺閩地區」、「作戰區、直轄市」、「縣(市)」三級戰力綜合協調會報。

第四節 願景

  考量國家當前處境及戰略環境,未來將積極與中央各部會配合,結合教育作為,宣導國家認同與國家安全,產生共信共識,進而支持及參與國防事務。另在法制基礎下,建構完整之行政動員與軍事動員體系,使平時充分積儲總體國力準備,面對戰爭或緊急危難時,能迅速轉換並充分運用、適時支援,成為平、戰合一的全民國防安全機制,以確保國家生存發展及人民生命財產,具體實踐全民國防的理念。

戰力綜合協調組織為全民防衛之重要一環

全民防衛作戰需要民力支持

※回到選單※

第四章 軍事教育

第一節 目的

  軍事教育為國軍建軍根本工作,自「軍事教育條例」立法通過,及新一代兵力漸次組建完成,國軍遵循教育法令規範,精進各種軍事教育品質,並以培育科技、專業的優質軍事幹部為導向,全面、前瞻規劃新世紀軍事教育體系,研訂軍事教育發展政策,精進各項教學措施,積極推動終身學習,除能培育優秀建軍人才,整體提升國軍人力素質,因應新的挑戰外,將來進入社會亦可各盡所能,蔚為國用。

第二節 執行政策

一、樹立預備教育學校特色

  中正國防幹部預備學校以堅持「全人教育」為目標,掌握「軍人特質」為重點,本「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期以連貫、優良之學制,奠定軍校養成教育之堅實基礎。

二、規劃校班系所簡併

  為整體提升教育資源運用效益,依「為用而設」理念,全面檢討各基礎院校及現有系、所,精簡原則如下:

  (一)凡性質相近、功能相關之系、所應予整合簡併。

  (二)不符設系效益者,則結合民間教育資源,採委外代訓。

  (三)同領域之學系與研究所,以「系、所合一」方式設立。

  (四)基礎院校學系名稱儘量與民間院校一致,以利融入國家整體教育體制。

三、精進課程設計

  (一)基礎教育

  1.以大學課程最低修習學分為基準,設計「核心課程」,配合「學程」規劃,區分為校系必修及專業選修,形成教育重點;規劃「全人教育」課程,以融合軍人武德、領導統御、軍事專業及體能戰技等教育內涵,強化軍官養成教育。

  2.擴大軍民院校教學及學術研究交流,以結合地區教育資源,形成文武融合的教學聯盟,提升教育品質。

  3.利用寒、暑訓實施軍事專業教育,課程以軍官養成及軍事基礎訓練為主,以奠定軍事基本學能。

  (二)指參、戰略教育

  1.指參教育課程規劃以「用兵」為主,「建軍與備戰」為輔;包含軍種戰術、戰史、資訊管理、指、管、通、資、情、監、偵等「共同必修」課程,與結合學員個人軍事專業、專長及預劃派職之「個別選修」課程。

  2.戰略教育研究重點以「建軍與備戰」為主,「用兵」為輔;課程內容涵蓋「國家安全」、「軍種戰略」、「資源整合分配」等共同必修課程,以及「兵學研究」、「區域研究」、「資訊電子作戰」等個別選修課程。

四、研訂深造教育政策

  (一)軍事深造培訓

  配合建軍備戰需求,甄選具有發展潛力且適任高級指揮參謀及國防管理之優秀人才,採取「戰略班先保後考、指參班先考後保、預劃派職」方式,期達「為用而訓、為訓而選、即訓即用、選訓合一」之目的,使中、高級軍官瞭解戰術、戰略,進而具備指導國軍建軍備戰之決策能力。

  1.指參教育

  1)指參班:由國防大學軍事學院各軍種學部負責培養中級指揮官及專業參謀,使具有軍事作戰指揮與參謀作業能力。

  2)研究班:由政戰學校、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軍事情報學校、後備動員管理學校開設相關班次,負責培養國軍中級專業(長)主管及專業軍官,期能有效支援軍事任務之達成,提升國軍整體戰力。

  2.戰略教育

  1)戰略學部正規班:由國防大學軍事學院戰略學部負責,以培養軍事決策、戰略指導及聯合作戰指參人才,使具有建軍、備戰、聯參計畫作為能力。

  2)國防管理戰略班:由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負責,以培養具有建軍備戰之國防資源規劃與決策人才,使具有聯合作戰之後勤支援指導能力。

  3)戰略研究所:由國防大學戰略學部戰略研究所負責,以培養軍事決策及國防智囊人才及深造教育師資。

  (二)碩、博士培訓

  1.軍官以攻讀「碩士」為主,「博士」為輔。其中碩士採全面甄選送訓,以培養第二專長、提升軍官素質及本職學能為目標;博士則採計畫選訓,以培養師資及科技研發等高級專業人才為主,依編制專長需求,規劃培育科系、人數,並完成預劃派職,期達「訓用合一」要求。

  2.學位進修以國防、建軍所需之管理、資訊相關科系為主,理工、文法等其他科系為輔;並以國內研究所為主,國外為輔(國外送訓,以國內未設科系、軍事特殊需求或國際知名學府為原則)。

五、提升師資水準

  (一)為有效提升師資素質,各基礎院校嚴格管制新聘軍文職教師均應具有博士學位或助理教授以上資格,並於民國九十二年前,將師資結構全面提升至具博士學位或助理教授以上資格者達百分之六十二以上水準;中等學校聘任之文職教師應具碩士學位及中等學校教師合格證書。

  (二)指參、戰略教育師資由全軍遴選具備國、內外戰略班次及兵學(戰術)研究學資者任教,並以具備國防事務、資訊、管理等「軍事相關專業」之博、碩士學位者為優先;一般「通識課程」則延聘望重士林之學者專家擔任講座,全面提升教育之內涵與品質。

  (三)整合軍事院校教學研究資源,與民間大學合作開班授課,以精進教學內涵、提升教學效果及品質。另鼓勵教師從事跨校院學術研究合作,於國內外期刊發表研究成果,並據以辦理資審獲取升等,有效提升師資水準。

六、推廣終身學習

  (一)結合教育部推動之「學習型社會」與勞工委員會建構之「國家證照制度」,規劃建立國軍全方位終身學習環境,使習得第二專長,利於生涯規劃,進而強化幹部學能,提升國軍人力素質。

  (二)國軍終身學習區分學位、證照及專長培訓三大要項,藉由「公餘」、「自費」,推展軍官「以攻讀碩士學位為主,獲取證照為輔」,士官「以獲取技術證照為主,攻讀學位為輔」之學習主軸。

第三節 軍事專業教育特性

一、發展技職教育

  士官以培養健全人格與專業技術之職能化士官為目標,以完整之高中(專科)課程,兼具軍民兩種專長之技職教育為內涵,並輔導考取證照,以精練專業技術能力。

全人教育為國軍院校課程主體

二、建立指標性軍事專業特色科系

  各基礎院校以大學教育為內涵,依據教育目標,結合軍種特性,並依建軍備戰及新一代兵力成軍需求、發展願景與傳承特色,整體規劃設立各院校「指標性軍事專業特色科系」(註三);設計核心課程,配合學程規劃,形成教育重點,以發展全人教育為課程主體,進而使軍官能獲得碩士學位為目標。

三、強化資訊、管理與外語課程

  (一)資訊教育以強化電腦運用、提升資訊系統管理運用能力為目標。各軍事院校規劃資訊學程,要求能上網路與運用相關應用軟體為重點;指參、戰略教育則以網路安全、資訊戰、指、管、通、資、情、監、偵等課程為重點。

  (二)管理教育以講授管理理論及組織行為並結合法學概論等課程為重點。各基礎院校結合「實習」與「榮譽」制度,以提供學生體驗部隊管理機制。另對各領導階層幹部委外開設「基層軍官管理班」、「中級軍官企管班」及「高階管理研習班」,以汲取民間經驗,精進管理成效。

  (三)外語教育以提升基礎院校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譯能力為重點。另由語文中心培訓英語專精人才,及赴國外人員職前專業訓練;其餘語文訓練(如西、法文)則採委外代訓,以滿足並結合軍售訓練需求。

四、成立軍事最高學府-國防大學

  依「軍事教育條例」及「大學法」,以建構具有「國防軍事特色」之「綜合性」大學為理念,成立宏觀、前瞻、創新及具國際觀之國防大學,使成為軍事最高學府,以培養國家各階層研究國家戰略人才,及國軍戰略、戰術研究、國防管理、技術勤務等領導人才,並兼具國防智庫功能。

註三:如陸軍軍官學校設電機工程、機械工程、土木工程、資訊、物理、化學、管理、政治八個學系,海軍軍官學校設應用科學、海洋科學、船舶機械工程、電機工程、資訊管理五個學系,空軍軍官學校設航空太空工程、航空電子工程、航空機械工程、航空管理四個學系,政治作戰學校設政治、新聞、社會工作、心理、藝術五個學系,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設法律、資管、企管、會計、統計五個學系,國防大學國防醫學院設醫學、牙醫學、藥學、護理學、公共衛生五個學系,國防大學中正理工學院設機械工程、軍事工程、測繪工程、航空工程、應用物理、資訊科學、電機工程、兵器工程、車輛工程、造船工程、應用化學十一個學系。

第四節 願景

一、未來規劃構想

  在基礎教育方面,軍官教育以培養允文允武、術德兼修之現代化軍官為目標,以完整大學課程、融合全人教育學程為內涵,培養獨立自主學習能力,以為後續深造之用;士官教育以培養具備「專科」以上學資幹部為目標,以技職教育為導向,在現有技職訓練基礎下,獲得技術證照。

  在深造教育方面,指參教育以軍種指參職能與部隊實務管理為基礎,建構具邏輯性與整體性之工作理念,以培養備戰幹部;戰略教育以國家軍事戰略與國防資源管理為基礎,建構具開創性與前瞻性之宏觀理念,以培養建軍幹部。

二、發展願景

  (一)砥礪術德兼修,培育允文允武幹部。

  (二)前瞻建軍需求,塑造世紀優質將校。

  (三)精研戰略戰術,建立軍事學術地位。

  (四)推展終身學習,激勵實現群己理想。

※回到選單※

第五章 部隊訓練

第一節 作戰演訓

  作戰演訓旨在驗證作戰計畫之適應性及可行性,亦為熟練軍、兵種聯合作戰技能、精實部隊訓練方法的有效途徑,必須排除萬難依計畫正常實施,尤其不能因外力干擾,減少演訓次數或降低訓練標準。

  國軍年度各項演訓,在不影響部隊正常訓練、不增加兵力的原則下,本「簡併演訓任務、建立三軍聯合作戰指揮機制」之政策指導,於統一之想定架構,設計狀況,區分「作戰」、「動員」、「核化」及「訓練」四大類,由參謀本部統一負責規劃與管制,以建立官兵「無戰不聯、無訓不聯」的觀念,有效提升整體戰力。

  九十、九十一年度國軍實施作戰類、動員類、核化類及訓練類等演訓共計一五0餘次,均納入年度訓練訓令,依計畫、按步驟推動。九十、九十一年度國軍重大演訓計畫,如6-1表。

6-1表 90、91年度國軍重大演訓(工作)計畫一覽表

區分 演習名稱 演習性質 實施時程 備考

作戰類

漢光17號演習 三軍聯合作戰實兵演習暨訓練成效驗收

90年3-4月

漢光18號演習 91年4-5月

動員類

同心13號演習 民力動員 90年3-4月 配合漢光演習

同心14號演習 91年5月

自強19號演習 物力動員 90年3-4月 配合漢光演習

自強20號演習 91年5月

萬安24號演習 軍民聯合防空 90年6月

萬安25號演習 91年6月

核化類

90年化安演習 毒性化學物質災害防救演練

每年5月 環保署主辦

91年化安演習

90年核安演習 核電廠核子事故處理 90年6-8月 原能會主辦

91年核安演習 91年7月

聯興84、85號操演 兩棲訓練驗收 90年4、11月

訓練類

聯興86、87、88號操演 91年5、8、11月

90年聯信操演 艦岸砲聯合作戰訓練 每季一次

91年聯信操演

聯雲65號操演 空降訓練驗收 90年4月 配合漢光演習

聯雲66號操演 91年5月

神箭41、42號操演 防空戰備訓練成效驗收

90年4、11月 配合漢光演習

神箭43號操演 91年5、11月

神弓7號操演 防空戰備訓練成效驗收

90年7、10月

神弓8號操演 91年5、11月

90年聯合火力支援協調機制訓練

兵種協同訓練及反舟波射擊

90年4-8月

91年聯合火力支援協調機制訓練

91年3-10月

一般

90年國軍高級幹部研習 當前局勢研習 90年2月 區分四梯次

91年國軍高級幹部研習 91年6月

90年國軍體能戰技總驗收 全軍體能戰技訓練成效驗收

每年11-12月

91年國軍體能戰技總驗收

 

第二節 體能戰技驗收

一、實施目的

  旨在驗收三軍官兵體能戰技訓練成效,培養部隊團隊精神,並在公平、合理、正常前提下,辦理體能戰技總驗收,以提升國軍實質戰力。

二、規劃構想

  依據各年度訓令,指導並配合部隊正常戰備演訓任務規劃,劃分年度體能戰技驗收訓練權責、訂定測驗項目及驗證標準,採全面普測與重點抽測之驗證方式,本重獎重懲原則,激發訓練意願,以達強健官兵體魄、精進戰鬥技能之成效。

三、實施辦法

  (一)權責劃分

  1.國防部:每年十一月份,配合各總(司令)部實施成效總驗收。

  2.各總(司令)部:每年十一月份,辦理軍種成效總驗收,並辦理評比。

  3.軍團級(海、空軍比照):每半年對所屬部隊實施成效驗收乙次。

  4.聯兵旅級(海、空軍比照):每季實施成效驗收乙次。

  (二)驗證項目

  1.體能:仰臥起坐、引體向上及三千公尺跑步為主測項目。

  2.戰技:區分地面部隊(戰鬥、戰鬥支援、勤務支援)、艦艇部隊及飛行部隊等五種類型部隊,由各總(司令)部依據軍種任務、特性,針對軍種個人專長共同項目,律定測驗標準與訓測規定。

  3.有關球類、田徑、游泳等競技活動,由各總(司令)部自行規劃舉辦年度體能競賽,以激勵部隊團隊與提振精神戰力。

海軍輕兵器射擊測驗

  (三)驗證對象

  以駐地訓練之部隊及完成基礎訓練之個人為主要受測對象。

  (四)驗證方式

  1.軍團級(含)以下之階段成效驗收,由執行單位赴所屬部隊之駐地實施鑑測。

  2.軍種總驗收由各總(司令)部配合部隊駐地位置,分區集中於所屬機關、營區或單位駐地,統一鑑測,國防部編成督檢組,全程考評。

  3.軍團級(含)以下之階段成效驗收,採全面普測;軍種總驗收採重點抽測,由國防部於乙週前抽籤決定受測單位。

  國軍體能戰技訓練成效驗收,主要驗證各級部隊正常訓練成果,以「合格率」評定單位優劣(不以成績區分),故嚴禁各單位於測驗期間調整訓練課目,以提升國軍訓練整體成效。

第三節 訓練基地整建

一、政策指導

  (一)依據「國防與民生合一」之政策指示,國軍各級部隊訓練場地及設施均朝「通用化、現代化、制式化、標準化」方向發展,期能降低訓練意外事件,確保人民及部隊訓練安全;另三軍通用之訓練場地,則綜合考量三軍駐地部隊數量、訓練任務需求、地方發展與環保等因素,減併零星之小型訓練場地,集中財力投資闢建。

  (二)積極推廣與發展各階層之「訓練模擬器」,開發適宜三軍部隊通用之大型訓練基地與海空域訓練場,以節省公帑,並有效支援部隊訓練。

二、現況檢討

  國軍現有之訓練場,概區分為體能戰技訓練場(六五三座)、輕兵器射擊場(一00座)、排戰鬥射擊及住民地戰鬥訓練場(二十座)、三軍火砲射擊場(二十一座)等四類,計七百九十四座,約八、五六三公頃。其中使用公有地九一一公頃、民地一七三公頃,遭民眾占用約一、二七七公頃(已循法律途徑處理);除體能戰技訓練場因大部分位於營區內或周遭,勉強滿足部隊需求外,其餘三類計一四一座各型訓練場,仍明顯不足,影響國軍部隊訓練及戰力甚鉅。

三、精進作法

  (一)明確策訂「訓練場地發展與運用五年施政計畫」,逐案檢討各訓練場地優先處理順序、處理方式、作業期程、完成時間及所需預算。

  (二)占、借、租用之民(公)地,現空置或無使用計畫者,將迅速檢討發(歸)還,若檢討必須使用者,則律定優先順序,納入五年施政計畫逐年完成收購(申撥)。

  (三)考量爾後兵力精簡、結構調整、訓練器材更新及安全顧慮等因素,將積極汰除簡陋、不適用或安全有顧慮之場地,以減輕管理困擾。

  (四)為維持國軍戰力,確保國防安全,部隊訓練場地有維持完整的必要,國軍將賡續加強敦親睦鄰工作,維繫軍民良好關係,建立良性溝通管道,確保部隊戰備訓練任務之遂行。

第四節 願景

  現代戰爭武器裝備效能雖日益精進,惟發揮戰力之關鍵,仍端賴人員訓練之良窳。國軍在實施「精實案」後,由於新一代兵力陸續成軍,高科技武器裝備陸續獲得,既往之訓練模式,已難肆應現代化戰爭需求,故為建立一支「現代化」、「專業化」、「效率化」的三軍勁旅,達到戰訓合一之目標。未來國軍部隊訓練規劃,將以「為戰而訓」為經、「訓練安全」為緯,依據國軍使命、戰略構想與戰備要求,本著「從嚴、從難」作風,貫徹「訓練充實戰備、戰備考驗訓練」作為,並以「整合人裝及精進戰備」為重點,依循下列六大訓練方向:

  一、以戰備任務為核心,確保戰訓合一。

  二、排除訓練窒礙因素,回歸戰訓本務。

  三、落實專長組合訓練,建立基本戰力。

  四、重視聯戰與夜戰訓練,提升整體戰力。

  五、妥善調配訓練資源,發揮訓練效益。

  六、嚴格訓練測考環境,評鑑戰力指標。

  國軍將持續驗證新一代兵力訓練成效,增進三軍聯合作戰效能,使三軍戰力能融為堅實的「戰鬥體」,有效提升國軍整體戰力。

※回到選單※

第六章 軍事交流

第一節 軍事交流與合作

  國防部配合外交部「整體外交」政策,持續推動與友邦之軍事交流與合作,以促進彼

此互動,鞏固邦誼,並擴大國際能見度;進而逐次發展與周邊國家關係,拓展外交活動空

間。

  民國九十一年三月十一日國防部部長應邀赴美出席美臺商會所舉辦的「公元二00二年美臺防禦高峰會」,對維護臺海的穩定具有正面作用。此外,近年國軍亦已完成多項軍事合作案件,如軍事互訪、戰訓合作等,均獲得友邦高度評價與肯定,對國軍建軍備戰任務的推動,具有相當助益。

第二節 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研究

一、概述

  長期以來,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一直是各界所關注之議題;基此,國防部配合政府之政策指導,已於民國八十九年七月邀集國內產、官、學界暨專家召開研討會,廣納各界建言,並於同年十月成立專案小組,依據國統綱領,區分為近、中、遠程三個階段進行相關議題之規劃與研究,以為國防部政策研訂之參考依據。

二、現階段國防部對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之認知情形

  (一)目的

  1.增進軍事活動的透明化。

  2.降低因誤會、誤判、誤解而導致不必要之軍事衝突。

  3.抑止以威嚇為目的之武力展示,並使奇襲行動更加困難。

  4.加強兩岸間之溝通。

  5.維持區域穩定與和平。

  (二)相關因素

  1.政治意願:雙方決策高層或民意上須擁有一定程度的意願。

  2.互惠互利:雙方的互惠與可獲致之利益是促成協議的原動力。

  3.監督機制:協議簽訂後須有適當的組織與機構,監督雙方確實履行約定。

  4.遵守程度:參與協議簽訂的雙方,如藉故不遵守或刻意曲解條約,將危及機制的運作。

  (三)國際看法與雙方立場

  1.國際看法:只要兩岸能維持和平,保持區域安定,基本上採「審慎歡迎」之態度 。

  2.我方立場:政府與民間均持「不排斥」與「樂觀其成」之態度。

  3.中共立場:中共因為不願於國際間造成其默認我為政治實體之事實,因此,現階段仍排斥與我建立軍事互信機制。

三、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之展望

  (一)原則

  1.表達善意:採取公布「國防報告書」、「年度重要演習計畫」等善意作為。

  2.不拘形式:選擇雙方可以接受的方式,只要能消除因誤會而造成之衝突即可。

  3.不預設立場:擱置「政治」議題之爭議,尋求突破僵局之契機。

  4.相互尊重:拋開「中央」、「地方」政府之爭議,在相互尊重前提下展開接觸。

  (二)方法

  1.宣示性措施:宣布解除戒嚴、終止戡亂、和平解決爭端之態度。

  2.透明性措施:公布國防報告書、預告演習。

  3.溝通性措施:建置熱線、軍事學術研究機構交流、軍事人員互訪。

  4.海上安全措施:海上安全協定、海上共同救援通報。

  5.限制性措施:減少外島駐軍、機艦不越過海峽中線、不部署針對性武器。

  6.查證性措施:互派觀察員、設置預警站。

  (三)具體作為

  可區分為近、中、遠程三個階段規劃執行。

  1.近程

  1)一般性的國防資訊公開,逐漸增加軍備透明度。

  2)落實海上人道救難協議。

  3)軍事演習慎選區域、時機,軍事行動及演習事先告知。

  4)透過海基會與海協會建立溝通管道。

  5)增加溝通管道。

  2.中程

  1)不針對對方採取軍事行動。

  2)建立兩岸領導人熱線機制。

  3)中低階層軍事人員交流互訪。

  4)相互派員觀摩軍事演習及雙方軍事基地開放參觀。

  5)建立軍事高層人員安全對話機制、定期舉行軍事協商會議。

  6)海軍艦艇互相訪問。

  7)劃定兩岸非軍事區,建立軍事緩衝地帶。

  8)軍事資料交換。

  9)落實檢證性措施。

  3.遠程

  結束敵對狀態,簽訂兩岸和平協定。

第三節 願景

  國軍未來將持續藉著軍事交流與合作,加強與其他國家間之軍事互動,以引進嶄新觀念,提升國軍戰力;並配合國家整體外交作為,適時透過人員互訪與交流,及宣達我國對區域安全所做之貢獻,以創造國家有利態勢,從而爭取國際社會對臺灣安全的支持。

  對於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亦續藉各種措施加強兩岸軍事透明化,以消弭兩岸發生軍事衝突的潛在因素,以維護臺海和平及促進亞太地區之安定與繁榮。

※回到選單※

第七章 國防科技成果與展望

  為確保作戰勝利,國軍本獨立自主精神,自力研發適合國情之各式武器系統,提升國防科技能量,使建軍備戰不因國際情勢而受到影響;經多年努力,國軍多項武器已進入量產與部署,對建立自主國防工業體系多所助益。未來仍將根據戰略指導及敵情威脅,秉持主動精神,把握資訊戰、電子戰、制空、制海、地面防衛整體規劃,建構二十一世紀新型武器系統之軍事核心技術能量,以打贏未來高科技戰爭。

  冷戰結束,國防科技轉用民間以發展經濟,已成為世界各國發展趨勢,國防部配合國家經濟發展,亦將推動軍民通用科技列為重要政策,以所屬中山科學研究院多年所建立之國防科技能量,協助產業界研發附加價值之商品,取得市場競爭優勢,並使國防科技擴散於產業界,提升國家競爭力。

第一節 電子戰系統

  電子戰是敵我雙方在電磁波領域內進行的一種無形戰爭,其目的在削減、破壞敵人電子設備使用效能,保障我方電子設備正常發揮,以創造戰爭有利條件。就技術層面而言,未來電子戰裝備將進一步朝向多頻段、智慧型、自動化、高能化、系統化、偵察干擾一體化及標準化、模組化方向發展,以爭取戰場空間之電磁頻譜使用權。

  國軍電子戰作戰構想以「建立臺海電磁屏障,掌握電磁優勢」為目的,依「整合情資」、「防護為先」、「快反先制」之用兵指導,運用「聯合監偵」、「早期預警」、「攻勢防禦」諸般手段,發揮電子戰「嚇敵、阻敵、殲敵」優勢戰力,削強擊弱,獲取電磁制高點,期達成全般作戰優勢。近年來,國軍依此作戰構想,規劃構建自主性之攻守兼備電戰體系,及執行電子戰戰備整備,均已達到一定之研發目標,並獲致相關研製成果。

一、建立國軍「電子偵測網」

  (一)目標:整合強網、大成等電訊情資,並結合無人遙控載具與水下監偵系統,藉聯合監偵、識別、頻譜管理機制,掌握敵我電磁頻譜,支持全般作戰。

  (二)成果

  1.完成「混合型電子偵測系統」、「雷射武器預警系統」、「空軍現役戰機敵我識別裝備之換裝」、「早期預警、戰術防空預警雷達系統、電子反反制等之模擬分析」、「海軍觀通雷達系統性能精進」等。

  2.為掌握空中、地面、水下監偵系統電訊情資,及敵我電磁之頻譜,現正執行電磁頻譜管理系統之研究,以建立管理機制。

二、建立國軍「電子反制防護網」

  (一)目標:具主、被動雙重防禦。主動部分在籌建反制複式基站,以電磁干擾,阻止、削弱敵進犯武力;被動部分則強化武器、載具之電子反反制能力,提升國軍於電子干擾環境下之戰力;發展抗電磁脈衝(EMP)防護能力,提升戰時存活率;建立指管系統光纖及跳頻

通信網路,以強化網路安全;並對重要設施加強隱蔽防護,以防制紅外線影像、雷射、全球衛星定位儀(GPS)等精確導引武器之攻擊。

  (二)成果

  1.完成「海軍艦載電子戰系統裝備」、「空軍旁立式電子反制系統、通信反制系統」、「空軍雷達防護系統」、「陸軍PRC-37A系列先導型跳頻通信機之製繳」、「對抗跳頻通信電子戰系統」、「紅外線反制系統」、「VHF/UHF跳頻無線電通信系統」等。

  2.現正進行電磁脈衝防護技術之研究。

三、建構國軍「電子對抗模擬測評演訓」環境

  (一)目標:建立國軍電子戰「模擬測評」與「實兵對抗」測訓環境,以驗證武器系統裝備電戰效能,發展戰術戰法,精練戰技,強化人員訓練,充分發揮現役及新籌獲武器之作戰效益,提升部隊戰力。

  (二)成果

  1.完成「國軍電子戰整體測試訓練場第一階段籌建」、「三軍定期電子戰測演訓」、「國軍年度漢光聯合電子作戰演習」及「國軍武器獲得電子系統裝備效能測試」等。

  2.賡續執行國軍電子戰整體測試訓練場第二階段之籌建。

第二節 資訊戰系統

  波灣戰爭後,世界各國均將資訊作戰融入本國之作戰型態、作戰編制、武器裝備與教育訓練中。面對此一趨勢,國軍必須樹立「資訊就是戰鬥力」、「資訊優勢是高科技戰爭的第一制高點」等新觀念,擬定未來打贏「資訊作戰」之策略。

  為滿足未來國軍資訊作戰需求,及因應中共資訊作戰威脅,國軍正以自力自主觀念,籌建資訊戰攻防能量。相關研究重點如左:

  一、開發國軍資訊網路對外往來通道防護、電子郵件安全密碼、防火牆、內部憑證信任管理及安全防護功能檢測等系統,以維護國軍資訊網路安全。

  二、發展資訊防護及通訊安全技術,分期執行「國軍通信安全設備之技術開發及裝備研製」、「國防戰情資訊系統防護先期技術建立」、「國防戰情資訊網即時監控機制與智慧型資料流管制器之先期技術建立」、「國軍電腦緊急應變系統相關技術研發」等工作;強化國軍資訊傳輸網路安全防護、反制軟體資訊病毒及建立藉由網際網路對敵資訊侵入破壞能力;加強雷達、通信、飛彈陣地及指揮中心設施各項電子(磁)防護,俾全方位有效制壓敵對我指管通資情能力之威脅,並適切與我指、管、通、資、情、監、偵系統相結合,發揮統合戰力。

第三節 主要武器系統

  國軍依據「有效嚇阻、防衛固守」戰略指導,進行各型武器系統研發與部署。就長遠而言,因應國際及兩岸形勢,建立採取必要自主性措施與作為之能力,以收嚇阻之效,抑止敵之企圖;於防衛固守上,自力發展制空、制海及地面防衛各式反制性武器系統,以滿足國軍作戰需求,強化國軍整體戰力,確保國家安全。同時建立後勤體系及關鍵性零組件自製能量,掌握關鍵性技術,臻致國防自主之目標。

一、制空武器

  為因應中共空中威脅載具性能之提升與型式之多元化,積極發展以航空載具、艦載及陸基發射之「多層次」先進防空飛彈系統。

  (一)完成天弓一型防空飛彈之部署,擔負中距離及中低空之防空任務;遠射程及中高空之天弓二型防空飛彈,正依期程陸續分批部署擔任戰備。

  (二)天劍一型短程空對空纏鬥飛彈,已完成量產並配置在經國號戰機擔任戰備。

  (三)天劍二型中程空對空防空飛彈,具超視距及射後不理接戰能力,於民國八十六年開始量產,提供經國號戰機戰備使用。

  (四)陸射型天劍一型飛彈-「車載劍一防空飛彈系統」,於民國八十九年完成先導生產型系統,目前提供空軍實施戰備驗證測試,並進行量產準備工作,將逐步汰換防空火砲,以提升野戰防空能力。

  (五)現正依據整體防空作戰需求,進行經國號戰機戰力提升及新型防空飛彈系統研發等之規劃。

天劍一型短程空對空纏鬥飛彈測試擊中飛靶

二、制海武器

  為因應水面及水下武器之威脅,國軍以作戰艦艇及岸置陣地為載臺,並配合新一代艦之成軍,發展先進戰鬥系統、攻船飛彈及反潛裝備。

  (一)雄風二型攻船飛彈已部署在海軍成功級、康定級巡防艦及武進三號驅逐艦上;另完成岸基陣地戰備,並結合指管通情系統,構建成完整的臺海水面防護戰力。

  (二)海軍二代艦武器系統在分別配合成功級、康定級巡防艦載臺建造期程下,已完成外購與自製武器、電子偵蒐裝備、新型電子戰系統及先進指管通情裝備之整合,有效提升海軍現代化作戰能力。

  (三)針對中共潛艦威脅,持續並精進有關水下偵測系統之研發,包括「聲納浮標」、「艦裝聲納系統」等,以提升反潛作戰能力。

三、地面防衛武器

  為加強地面防衛戰力,發展新一代雷霆二000砲兵多管火箭系統,具有射程遠、彈著點散布面廣的效果,為地面防衛作戰之重要武器。雛型系統已於民國九十年完成先期作戰測評驗證,量產部署工作規劃中。

國軍雷霆二000砲兵多管火箭系統

第四節 國防科技關鍵技術

  國軍武器系統發展,動用人力與資源至為龐大,為降低研發風險與經費,在不影響戰備整備前提下,將研發計畫分成若干階段實施,先期採小規模人力和資源,從事關鍵性技術開發研究與能量之建立,以突破技術瓶頸,逐步累積成果,再視作戰需要,進一步作整合性之發展。目前進行之關鍵技術研究如次:

  一、衝壓引擎:為各先進國家積極發展之新一代飛彈推進系統。具備近極音速、可持續巡航等特點,未來可作為高速防空飛彈推進之基礎。

  二、小型推力向量控制液體火箭:採用多枚小型液體火箭產生側向推力,以作為飛彈姿態與飛行方向之控制,可增加飛彈反應速率,提升飛彈命中率,是發展高速防空飛彈重要之關鍵技術。

  三、低空射控雷達雛型系統:就現有雷達之架構,研究低空防禦射控雷達關鍵性技術,以提升要塞防空及野戰防空能力。

  四、紅外線偵蒐及追蹤系統:為遂行夜間及惡劣、複雜天候下之作戰,發展紅外線偵蒐及追蹤系統,可整合於武器系統之內,使戰機、艦艇及戰甲車輛得能全天候作戰。

  五、化學戰防護:配合國軍與民防體系之偵、消、防、救與教育訓練需求,在現有之基礎上,持續化防技術與器材之精進研究。

  六、先進彈頭:因應中共空中載具之發展,先行建立高性能彈頭設計(如爆炸變形彈頭)及破片設計、分析模擬能力,以增加彈頭破片之穿透能量,提升防空武器系統效能。

  七、新型火砲電子引信射頻電路模組:改良火砲砲彈電子引信之射頻電路模組,進而提升其引信具抗干擾之能力。

  八、影像雷達反制技術:完成先導型影像雷達反制系統,可布建於陣地與車、艦,以加強干擾及假影像欺敵,反制衛星及機載型影像雷達之偵測。

  九、匿蹤技術:研發戰機之匿蹤材料及施工技術,降低雷達截收面積,使新一代戰機具有高機動性及低偵測率之特性。

  十、無人飛行載具:為即時獲得情資,迅速掌握敵情,運用既有無人飛行載具之研發基礎,進行性能提升,將結合新一代兵力之戰術戰法運用,以充分發揮及強化國軍指、管、通、資、情、監、偵作戰能力,提升國軍情蒐能量。此外,亦可應用於國境邊防偵察、海岸監控、林務巡防、環保監控、救難支援、濫墾及土地超限利用之勘查等,成為國家整體防災系統之一環。

第五節 軍民通用科技

  中山科學研究院積數十年研發經驗、技術,透過國防科技研發體系,研訂軍民通用科技研發計畫,運用既有人力、設備、技術及大型系統工程整合能力,並結合產、官、學、研各界力量,釋出尖端技術,協助產業提升技術水準及能量,強化國家競爭力。其相關執行成果如次:

一、學術合作計畫

  配合各研發計畫關鍵性技術需求,規劃委請國內各大學院校進行航空技術、飛彈火箭、電子武器系統、化學化工及材料技術等五大類研究計畫,自民國八十九年七月迄今,共計執行學術合作計畫九十一案,除可提升系統性能以符合國軍武器開發技術外,更可逐步建立國內武器自製能力,並培養國防科技人才,暢通國防科技與民間交流之管道。

二、經濟部及其他各部會科專計畫

  (一)八十九年度執行經濟部「寬頻無線通訊系統發展」等十三項科專計畫案,均如期如質完成。九十年度承接經濟部「機械業關鍵系統技術研發計畫」等十二項科專計畫案,及能源會「高效率觸媒燃燒發電系統開發計畫」乙項,亦均依計畫進度順利進行。

  (二)執行經濟部「機械業關鍵系統技術研發」中之「輕軌車系統」分項計畫,以系統工程的作業模式,整合國內三十餘家廠商,於民國九十年三月正式以「科專一號輕軌車」為名,向社會大眾發表,創造「產業、運輸、營運」三贏策略,並預計在系統驗證測試階段完成後,即可進入量產製造。此舉建立輕軌車本土化設計、製造與測試基本能量,並逐步形成廣大之輕軌車輛產業規模,創造國內輕軌車產業環境。

三、技術移轉、技術服務與技術推廣

  (一)八十九年度執行經濟部科技專案共辦理技術移轉一二九案,促成廠商投資四十九件,預估產值可達九十四億餘元。

  (二)透過「中山科學研究園區」交流管道,提供政府機關與民間廠商技術服務,現進駐廠商已達三十五家,計提供技術服務案二、五八一項,有效服務產業界取得所需之技術及服務。今後將持續加強產業市場需求調查,協助業界掌握商機,以利國家整體經濟發展。

  (三)規劃興建「無線通訊工程中心(WICE)」,將以中山科學研究院龍園園區作為無線通訊技術研發重鎮,協助開發軍用及民用無線通訊產品,加速軍民無線通訊合作研發計畫之進行。

  (四)為有效規劃運用國內工業能量,將中山科學研究院研發及生產武器系統所需之零件、總成或次糸統,有計畫委由業界開發或產製,協助廠商成為軍品衛星工廠,建立完整國防工業分工體系,以扶植國防工業發展,自民國八十九年七月迄今,共建立衛星工廠二十餘家,二四三項試製品。

  (五)舉辦「國軍民國九十年軍品展示」,計提供二六一項展品,供民間廠商認製。

四、策略聯盟

  (一)民國八十九年十一月,中山科學研究院與中央研究院完成簽署「基礎及具創新性應用科學合作備忘錄」。

  (二)民國八十九年十一月,協助金屬工業發展中心在中山科學研究院青山園區成立「閥體檢測中心」,從事測試工作,目前營運持續進行。

  (三)民國九十年六月,中山科學研究院與高雄市五金商業同業公會簽署策略聯盟。

五、國內外參展

  (一)參加經濟部「二000年臺北光電展」。

  (二)結合各地方縣市工業策進會與工業會等單位於民國八十九年七至八月間,分別假臺北、臺中、高雄、花蓮、金門五地,舉辦「中山科學研究院研發成果暨產業技術推廣全省巡迴說明會」,邀請當地產業界人士參加,全程計有一萬二千餘人次參與說明及展示會。

  (三)經濟部「八十九年度產業科技研發成果聯合表揚活動」,中山科學研究院以「機械業關鍵系統技術研究發展五年計畫」獲頒「全程計畫優等獎」,並以「特用化學計畫-化學濕法製備氧化矽化學機械研磨漿技術」及「民生材料計畫-鋰離子二次電池負極石墨材料製作」二項獲頒「優良技術獎」。

  (四)參加經濟部「二000科技專案成果聯展」,計有頭配顯示器等二十九項展品參展。

  (五)參加「二00一年巴黎航太展」,以開拓軍品外銷及推廣國際合作任務;國軍參展項目包括自製之「雷霆二000砲兵多管火箭」、「車載劍一飛彈」、「雄風二型飛彈」及「天劍二型飛彈」等四項武器裝備模型,頗受國際矚目。

  (六)參加「二00一年臺北國際航展」,共計展出「中翔二號無人飛機二分之一尺寸模型」、「雄二飛彈全尺寸模型」等十二項自製成果及技術能量。

第六節 願景

  未來國軍將以人才為根本,精進國防核心科技,並置重點於前瞻性國防科技關鍵技術之開發與系統整合,及積極發展電子、資訊、材料等奠基研究,厚植國防專技基礎工程,以建構優勢國防科技及先進武器研發能力。

  另透過國家科技發展體系,配合政府產業發展策略,以技術移轉、交流等方式,持續推動軍民通用科技合作,創造國防與民生工業互惠雙贏的成果。

※回到選單※

第八章 軍人人權保障

第一節 目的

  軍人為穿著制服之公民,除受法律限制外,其人身自由、生存權、工作權、財產權、訴願權、訴訟權、參政權等基本人權,與一般人民同受憲法之保障,基此憲法保障之信念,國防部設置官兵權益保障委員會、研修陸海空軍刑法、修正軍事審判法及其施行法,落實人權保障政策。

第二節 建構嶄新陸海空軍刑法

  近年國家發展趨向開放多元,社會結構產生變遷,刑法思潮與時俱進,犯罪型態急遽變化,國防部秉持保障軍人人權、維護軍人尊嚴、維繫部隊戰力及鞏固國家安全之指導原則,自民國八十年起推動「陸海空軍刑法」修正案,歷時九年餘,於民國九十年九月二十七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十月二日施行。

  陸海空軍刑法修正幅度甚大,等同重新制定,整部刑典無論結構、體系或規範內容,既符合當前刑法思潮與國情現況,並兼顧建軍及國家安全需要,屬相當進步之軍事刑法典,諸如保護部屬及新進士兵基本人權,建立正確軍人權力關係之人權觀念;確保部屬有循合法、正當途徑表達意見之權利,暢通申訴管道,並促進部隊團結和諧;檢討降低部分犯罪偏重法定刑,並減少唯一死刑規定(僅保留敵前抗命及戰時偽報等二罪),使刑罰與罪責均衡化,不再具重罰之嚴苛性等;均為修正之主要特色,對軍人人權保障、維護部隊法紀、鞏固國家安全更能發揮正面積極之效益。陸海空軍刑法之研修,已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評為九十年度我國司法人權的經典代表作。

第三節 修正軍事審判法

  修正軍事審判法及其施行法自民國八十八年十月三日施行,軍法機關改採地區制,設置三級軍事法院及檢察署,厲行審檢分立;取消軍事長官之判決核定權、覆議權及法庭組成核定權,貫徹審判獨立;偵查中得選任辯護人落實人權保障,軍事審判制度確已向前邁進一大步,足為全民所信賴。

  繼前次修法之後,國防部為建構更完善軍事審判制度,減少軍、司法審判差異,研提軍事審判法關於搜索權部分條文修正案,如修正不要式搜索規定,搜索准駁權歸屬軍事法院,增訂搜索、扣押經撤銷者,軍事法院得宣告所扣得之物,不得作為證據,藉以保障人權並免浮濫;經立法院於民國九十一年一月八日三讀通過,二月一日施行,與司法機關相同運作,貫徹軍民訴訟權同等保障。

第四節 保障官兵權益

  為保障官兵合法權益,國防部及各總(司令)部於民國八十八年即任務編組「官兵權益保障委員會」,復依據國防法第十九條附帶決議:「國防部應依本法成立『國軍官兵權益保障委員會』」之規定,予以正式成立,專責處理官兵及眷、徵屬權益問題。

  而為律定「官兵權益保障委員會」運作功能,則於民國九十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策頒「國軍官兵權益保障委員會設置暨審議作業實施要點」,自草撰、研編、審查及修訂歷經一年半,期間召開五次研審會議,並先後會請法制、人事及軍法等相關單位審查,於民國九十一年三月一日正式實施;另增列「軍中人權」及「國軍人員因公涉訟輔助」綜辦業務,於民國九十一年四月十日訂定「國軍人員因公涉訟輔助作業要點」,以保障官兵因公涉訟之權益。

  「官兵權益保障委員會」已於國防二法施行時,編成常設秘書處,以業管部門機制化、事務處理專責化、委員遴聘專業化、顧問諮詢公開化及案件調查透明化等功能,全責處理官兵及眷、徵屬權益問題,以貫徹依法行政,有效確保官兵合法權益。

第五節 願景

  國防部在保障官兵權益前提下,仍將致力於制度改革,建立合理適宜規範,提升官兵法律素養,以革新管教方式,增進幹部領導能力,促進部隊團結和諧,期能建立依法治軍、守法重紀之軍隊,使社會大眾對國軍部隊管理與軍紀風紀更具信心。

※回到選單※

第九章 保險 福利 醫療

  照顧官兵生活、爭取官兵福利及健全醫療保健等,為國防部致力提升官兵生活品質、營造良好工作環境的重要指標;期使官兵在生活無虞情況下,能安於工作崗位,盡忠職守,維護軍人尊嚴。

第一節 保險

  國防部自民國八十七年七月一日起,不分營內、營外,不分責任歸屬,統一編列預

算,為現役官士兵投保二百萬元團體「意外平安」保險,以加強對官兵暨家屬之照顧,達

到安定軍心,鞏固眷心之目的,並逐年以「低保費、高保障」之原則編列預算執行。

  「國軍官兵團體意外平安保險」開辦後,考量因公意外傷亡者對國家貢獻,並兼顧因

操課、演訓或救災(難)等三類任務致中暑、休克、猝死、心臟衰竭、蟲蛇咬傷、昏倒、中風

等七項原因引起之殘廢或死亡人員,故自民國九十年一月一日起,將本保險更名為「國軍

官兵團體保險」(內含人壽保險理賠項目),因公死亡者理賠金額提高為三百五十萬元,

並將前述三類任務七項傷亡原因列入理賠對象。

  九十年度起增列國軍空勤、彈藥人員執行飛行、彈藥處理任務團體意外保險一千萬元,使其於執行危險任務時無後顧之憂。

第二節 福利

一、生活福利

  為貫徹「三安」政策,照顧官兵暨眷屬生活福利之目的,在兼顧精神與物質條件並重

之原則,分別採行下列福利措施:

  (一)福利品供配

  國軍福利服務工作係以「自給自足」、「以量制價」、「價格優惠」、「獲益回饋」等措施達到滿足官兵需求、服務官兵之目的。現有福利品地區供配(應)站卅二處,軍中營站一六五處,以平均低於市價二0%的價格,供應官兵及軍榮眷各類生活必需品四、八三九項,增進官兵直接福利。

  (二)副食品供應

  辦好伙食是照顧官兵生活最直接的福利,也是滿足官兵基本生活需求具體的作為。國軍現有副食品供應站三十二處,以低於市價二0%的價格,供應各類副食品一、三七八項,嘉惠官兵,改善伙食。並自民國九十年九月一日起辦理「偏遠單位副食品委商運送」,目前規劃二十一條運送路線,分送陸軍小雪山電臺等九十三個偏遠單位,受惠官兵六千餘人。

  (三)創造官兵福利

  基於「取之於官兵,用之於官兵」之著眼,特於「國軍生產及服務作業基金」中,增列「推展官兵文康活動及服務費用」支出項目;以福利營站年度盈餘之六0%,作為回饋各單位「推展官兵文康活動及服務」經費,以創造官兵直接福利。

二、國軍暨家屬扶助基金會

  為提高國軍官兵因公傷亡撫慰給與(付),藉以達到軍人安家、軍眷安心之目的,國防部於民國八十七年四月輔導成立「財團法人國軍暨家屬扶助基金會」,以其孳息扶助國軍官兵及軍校學生之傷亡本人或其遺族。

  基金會成立以後,目前已籌集基金四億六千餘萬元。為嘉惠因公傷亡官兵暨其眷(遺)屬,自民國八十八年八月七日開始辦理撫慰工作,對因執行危險性公務死亡者,發給扶助金一百五十萬元,傷殘者按傷殘等級發給三十至一百五十萬元之扶助金,執行一般性公務致死亡者發給扶助金五十萬元,傷殘者發給十五萬至五十萬元;爾後則視基金募集之增加額度,逐次修訂扶助金核發標準。

  國軍暨家屬扶助基金會將賡續向社會各界辦理募集基金事宜,期早日達到目標額度六十億元,並持續辦理發放傷亡官兵或遺族扶助金,擴大扶助範圍,有效照顧官兵及其家屬。

三、官兵服務

  為加強官兵生活照顧,解決急難問題,國軍以「因戰、公致傷殘或死亡者」、「因特殊重大意外事故,致本人或眷屬生活瀕臨困境者」、「因傷、病住院或赴醫院診治,持有證明者」、「其它因公患病者」等項目內容,辦理官兵急難病困慰助。藉工作執行,主動發掘官兵急困,掌握時效,實施慰問,以發揮慰助最高效能,激勵官兵士氣,凝聚部隊向心。

第三節 醫療

一、國軍官兵醫療照顧

  為提升國軍官兵就醫權益,彌補國軍醫療資源之不足,並符合時代潮流順應民意,落實國家社會福利政策,國防部配合行政院衛生署修正「全民健康保險法」部分條文,嗣於民國九十年一月三十日由總統明令公布後,自民國九十年二月一日起官兵全面參加全民健康保險。至此,國軍所屬人員均可共享健保醫療資源,並增進就醫之便利性;而現有醫療體系則仍予維持,以加強國軍官兵的醫療照顧及軍陣醫學的發展。

  目前,國軍官兵員工依身分屬性區分為「第一類」及「第四類」被保險人身分參加全民健保,「第一類」人員為志願役軍人及聘雇人員暨眷屬,其保費由國防部負擔六0%;「第四類」人員為義務役軍人、軍校軍費學生、在卹遺族及無依軍眷等,國防部為妥適照顧該等人員生活,減輕其經濟壓力,健保費則「全額」由國防部負擔。現全軍投保人數計四十五萬餘人,每年支出健保預算約四十三億餘元。軍人加入健保後,除健保醫療外,仍維持其至軍醫院就醫之減免(部分負擔)費用優待,給予官兵雙重醫療保障。

  同時,為使官兵持續享有至國軍醫療院所「免費(免自付)醫療」就醫福利,國防部於民國九十年二月,分別訂頒「國軍官兵及軍校生至國軍醫療院所就醫優待暫行規定」及「國軍官兵及軍校生因公負傷醫療費用補助規定」,以使官兵至國軍醫院及民間醫院就醫時,仍享有免自付費用醫療,並對超過健保合理住院日病情未癒、經主治醫師確認仍需醫療者,給予妥善醫療至痊癒,以確保官兵就醫權益。

二、基層緊急醫療救護

  考量國軍人力精減及部隊任務與特性的改變,國防部從民國八十七年起,即積極推動基層部隊自救互救訓練及救護技術資格培訓,以提升國軍部隊醫療品質,並強化平、戰時緊急救護及傷患後送能力;目前經培訓合格之初級救護技術員計一、八三八員。同時,與消防署及急診醫學會合作,舉辦全軍性中級救護技術員訓練班,受訓學員經鑑定合格獲得證照者計八十六員,是類人員皆能勝任第一時間之救傷處置,並擔任救護車隨車人員。

  另於民國八十九年八月開辦「海軍艦艇軍醫官訓練班」,區分「職前教育與進階心臟救命術」及「醫院實習」二階段實施,輔導受訓學員獲得高級心臟救命術合格證書;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開辦「海軍志願役軍醫士官緊急救護強化訓練」,區分「初、中級救護技術員訓練」與「醫院實習」二階段實施,並輔導獲得初、中級救護技術員合格證書,藉以提升獨立醫療作業單位人員之醫護能力。

三、軍陣醫學發展

  航、潛醫學為國防體系特有之軍陣醫學,關係國軍第一線戰力之提升,目前已成為國軍醫療研究單位的發展重點。而維護航、潛人員身心的健康,是航、潛醫學責無旁貸及無可取代的任務。其中,空勤人員年度體檢、復飛體檢及航醫鑑定等作業,皆須由專業航空醫官來執行。對國軍飛行部隊執行「飛行員人安專案體檢」,期能早期發現潛在危安疾病因素及早治療,確保飛行員身體健康及飛行安全。

  同時,為因應新一代戰機換裝的需求,則修訂「國軍航醫教範」,針對飛行用藥、飛行保健及空勤體檢標準等重新律定,俾利國軍航空醫學實務作業遂行。另有關潛水生理研究及高壓艙設備的適時更新,亦對國軍從事相關作業的人員,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第四節 願景

  一、在保險方面:國軍官兵團體保險及空勤、彈藥人員執行飛行、彈藥處理任務團體意外保險,確實有效實質照顧國軍官兵及其遺族,爾後將以「低保費、高保障」之原則逐年編列預算執行,及適時提高因公傷亡人員之保額,以肯定其對國家之貢獻,並達安生慰死之目的。

  二、在福利方面:福利服務工作需長期持續推動,才能增進官兵與眷屬信心;未來除貫徹以低價、高品質供應福利品、副食品政策外,同時將積極創造盈餘回饋官兵;並主動辦理各項急難病困之慰問慰助工作,以爭取官兵與眷屬向心。

  三、在醫療方面:國軍將配合「精進案」,推動國軍醫院組織簡併,繼續提供官兵及民眾醫療服務;實施企業經營管理,促進醫療資源交流,降低經營成本,增強經營活力;建置整體醫療資訊系統,擴大遠距醫療、教學服務;成立國軍醫療體系策略聯盟,提高競爭優勢;降低對國防預算依賴,達成「自負盈虧」目標。

※回到選單※

第十章 眷村改建

第一節 目的

  眷村改建的目的,在創造政府、民眾、軍眷眷戶「三贏」的局面,此因改建有利於更新都市景觀,增加地方稅收與解決土地紛爭,進而刺激景氣復甦,創造國民就業契機;且改建經費係採特別預算方式編列,不增加政府財政支出及提高人民賦稅,改建後餘款更可成立專款資金,擴大照顧低收入戶,軍(榮)眷戶更將獲得優惠低利貸款及分配舒適房舍,可澈底解決歷史包袱,有助族群融合與鞏固軍心。

第二節 政策

  目前眷村改建工程區分「新制」與「舊制」兩種制度。依據民國六十九年頒行「國軍老舊眷村重建試辦期間作業要點」辦理改建的眷村,稱為「舊制」;依據民國八十五年頒布的「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辦理改建的眷村,即稱為「新制」。另為有效推動眷改工作及基金管理,國防部編組「眷改推行委員會」及「基金管理委員會」。如6-4圖。

6-4圖 眷村改建執行編組與協調機制圖

  現行未完成改建之舊制眷村均已奉行政院核定,採與地方政府合建或委託軍眷住宅合作社辦理改建,並持續依規定執行改建工作。國防部為加速新制老舊眷村改建工作,除賡續運用配套合建、合作興建、統包及總包等民間參與管道,推動改建工程外,配合國家整體住宅政策及行政院於民國九十一年五月十七日核定通過「國軍老舊眷村改建融資計畫」之政策精神積極輔導原眷戶遷購國(眷)宅及市場成屋等作為,以去化國宅餘屋及市場成屋,創造眷改新契機,加速改建時程;並依政策指導期於民國九十二年完成規劃作業,九十四年完成發包工作。有關改建政策、改建目標與執行方式,如6-5圖。

6-5圖 眷村改建計畫全貌圖

第三節 執行成效

一、依舊制辦理改建之眷村

  為貫徹政府照顧軍(榮)眷德政、澈底改善眷居環境,自民國六十九年起依據「國軍老舊眷村重建試辦期間作業要點」,採「與地方政府合建國民住宅」或「委託軍眷住宅合作社自建眷宅」方式,分區辦理眷村重建。已奉行政院核定改建七十三個眷村,迄今已完成重(遷)建三十個眷村,目前有十七個眷村施工中(與地方政府合建十三個眷村、自建四個眷村、遷建一萬0、八0二戶),待開工十八個眷村(與地方政府合建四個村、自建十四個村,遷建二、九七八戶);另計有撫遠眷村等八個空置眷村,分案辦理變更原處理方式不再興建,俟奉核定移交國有財產局依法辦理。

二、依新制辦理改建之眷村

  新制國軍老舊眷村改建工作,以建大村、遷小村、先建後遷、全面改建、輔導原眷戶領款購置國(眷)宅或價購市場成屋為原則,計畫期程由八十六至九十四年度完成,規劃

興建住宅社區一0二處,及採眷戶遷購國(眷)宅及市場成屋方式推動,共安置眷戶約七萬一、八一二戶,編列特別預算支應,歲入計五、一六七億餘元,歲出計五、一六六億餘元,財源以納入改建計畫之土地作價收入。

  現依計畫推動之改建基地一O二處,已施(完)工及推動興建中共五十三處改建基地,尚待規劃推動四十九處(計畫配合融資案採輔導眷戶遷購國〔眷〕宅及市場成屋方式推動);民國九十四年以後國防部不再興建眷宅,在政策上,以輔導常備軍士官貸款購置住宅及興建職務官舍提供官士借住為目標。

  另在公共設施用地釋出與土地變更作業方面,已陸續完成新竹市「金城新村」、「貿易二村」、「貿易八村」、高雄市「海光二村」等改建基地土地變更為「住宅區」、「商業區」及正辦理宜蘭縣「南機場」等十五處,約七十二公頃土地變更作業,提高眷改土地運用價值;並配合地方政府開闢公共設施釋出一七四筆土地,面積二十六.七公頃,協助地方政府解決公設用地取得問題。

國軍眷村改建,落實照顧軍人政策

三、輔導購宅貸款

  在輔導購置國(眷)宅及市場成屋方面,民國九十年六月份開放九處改建餘宅一、0七二戶,提供適用「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原眷戶遷購、國軍現役官士兵暨聘雇人員、退役志願役官士暨榮民、公教人員、警察、替代役男、國防工業訓儲預備軍士官、應享有華夏、基金貸款及政府各項優惠貸款者,均可提出申購,並可配合政府之優惠利率措施。另輔導眷村(戶)遷購國宅十六村二、五八四戶,遷購市場成屋一四七戶。

  在輔導現役官士貸款自購住宅方面,已自民國八十三年(第九期)起,比照「中央公教人員輔助購宅貸款標準」提高各階貸款金額(中、少將二二0萬、上校二00萬、中校以下含士官長一八0萬、士官一五0萬),每期計二、000戶,截至民國八十九年止,共辦理十五期「有眷無舍官士購置住宅貸款」二萬四、六九一戶,共貸出三七三億八、八一七萬餘元。

  另「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服務中心」年內受理電話申請案件四五七件、書面申請服務案件五二一件,合計九七八件,均登錄管制,並分別口頭說明及書面函覆。

第四節 願景

  為落實部隊安全、軍人安家、軍眷安心的「三安政策」目標,未來國防部雖不再改建眷村,但將擴大輔助常備軍士官貸款購置住宅及興建職務官舍,以解決官兵居住問題,使眷屬放心,全心全力投注工作崗位,增進工作效能,落實政府與國軍照顧軍人之政策。

台北縣新店市大鵬新城完工後景觀

回到選單 回主目錄 到第七篇

【本篇摘要】

一、國防部對國防事務之推動,一向力求以透明化為工作指標,並隨時以主動溝通協調的態度,處理國軍軍事新聞,將國防政策國防政策、戰備訓練、共軍動態、官兵權益及部隊管理等各層面訊息對外發布。

二、國軍藉由「縮小軍機種類範圍」、「辦理軍事勤務致人民傷亡損害補償」、「人民訴願」、「國家賠償」等具體措施,保障人民權益;而為響應世界無雷潮流,則已全面清查、勘測無戰術運用價值及解除軍事管制之雷區。

三、憲兵協力維護社會治安,主要以與軍事有關者為主;依司法警察身分,結合治安體系,預防及偵查犯罪,排除公共危害,維護社會安寧秩序,確保國家安全。

四、當人民遭遇重大災害,國軍依「災害防救法」,派遣兵力,協助執行災害搶救,包括颱風災害、燃油污染、森林火災、空難等,以降低災害的損失。

五、各地區發生流行疫情,國軍則依規定實施緊急疫情調查及處理,期能掌握機先,控制疫情,防範傳染病蔓延;同時積極展開隔離與治療、預防性投藥及環境清潔整理等疫情防治措施。

六、國軍各級部隊藉由懇親、聯誼等活動,使家屬瞭解子弟在營生活狀況,建立與家屬的良性互動。

第七篇 國軍與社會

請點選【第二章】【第三章】

第一章 國防事務透明化

第一節 目的

  民主國家國防事務接受民意監督乃屬常態,故國防部對國防事務之推動,一向力求以透明化為

工作指標,一方面與政府部會密切協調連繫及民意機關充分溝通,一方面透過對外政策說明,使民

眾深切瞭解國防各種施政作為,尊重人民知的權益,以爭取全民對國軍的支持與肯定,進而建立全

民國防共識。

國防事務之推動,一向以透明化為指標

第二節 適時政策說明

  國防部為順應時代潮流,同時藉由主動適時說明,導引媒體正確報導,促使民眾瞭解國軍重大施政,有關作法如後:

  一、落實發言人制度:凡重大國防政策、戰備訓練、共軍動態等議題,統由國防部軍事發言人室對外說明;軍事發言人室在國家利益與國家安全的前提下,坦然面對社會大眾,以開誠布公的態度釋疑解惑,爭取民意認同,達成國防施政透明化。國軍各軍團級以上單位則均設置「發言人」,作為對外溝通、連繫與查詢窗口,惟對外說明軍事訊息時,均不涉及兵力火力部署運用、軍事採購、國際軍事交流、情資來源、武器裝備研發及兩岸關係等政治敏感內容。

  二、召開例行記者會:每週二上午舉行例行記者會,由軍事發言人主持,針對媒體關注的新聞焦點,邀集國防部及各總(司令)部業管單位,出席說明並因應媒體詢答,八十九、九十年度內計實施八十四場次。

  三、辦理軍事記者國防講座:為強化軍事記者國防知識與素養,國防部每季主動協調辦理「軍事記者國防講座」乙次。講座專題包括:「科索沃戰爭對未來戰爭型態之影響」、「兩岸電子、資訊戰趨勢」、「中共彈道飛彈發展近況及我因應之道」、「全民國防中軍人之角色」、「中共建軍方向及戰力提升分析」、「科學、技術與軍事事務革命」等,藉雙向溝通方式,使媒體記者建立正確認知,進而支持國防政策。

  四、邀請媒體記者參訪:國防部於八十九、九十年度辦理媒體主管、軍事記者參訪國軍部隊計六十八次,包括:國軍模範單位參訪、漢光十七、十八號演習實兵驗證、空軍IDF、幻象、F-16戰

機各聯隊成軍典禮、三軍春節期間加強戰備、海軍旭海操演、陸軍雄獅操演、陸軍官校埔光操演、陸軍谷關特戰部隊武漢操演等,透過參訪活動與媒體報導,使民眾瞭解國軍戰備整備實況。

  另國防部亦將新聞發布資料暨民眾關心之重要國防資訊建置於「國防部全球資訊網站」,提供各界人士查詢;並運用各類公報、刊物及電子郵件信箱報導,以滿足民眾知的需求。

第三節 主動溝通協調

  新聞處理即是危機處理,國防部為維護國軍優良形象,爭取國人支持,對外界不實、負面之軍

事新聞報導,均主動溝通協調,按突發新聞處理程序,採取下列原則處理:

  一、「主動說、立即說、說清楚」:為爭取時效,各單位在四小時內查明事實,八小時內妥作新聞處理,以正外界視聽,維護國軍形象。

  二、「姿態低、誠意高」:減少外界臆測及聯想空間,避免造成二度傷害;至於單位優良事蹟,主動發布。

第四節 願景

  國防二法施行後,國軍更將以「專業化」、「科技化」、「法制化」及「職能化」為工作指導方針,主動溝通協調及處理國軍軍事新聞,並適時將國防政策、官兵權益及部隊管理等及民眾關心之訊息對外發布,以建立全民國防共識。另基於政府整體之認知,將賡續與各部會充分連繫協調,維繫良好互動管道,以維護國軍優良形象。

適時國防資訊公開,建立全民國防共識

透過參訪活動,使民眾瞭解國軍戰備實況

※回到選單※

第二章 保障人民權益

第一節 目的

  基於軍機維護與國家安全之目的,國軍藉由「縮小軍事機密範圍」、「放寬軍事管制與禁、限建」、「國家賠償」、「辦理軍事勤務致人民傷亡損害補償」、「人民訴願」、「國家賠償」及「無效雷區處理」等具體措施,以公正性與客觀具體作法,充分保障人民權益。

第二節 具體政策及作法

一、縮小軍事機密範圍

  (一)明確軍事機密與國防秘密劃分

  「陸海空軍刑法」修正公布後,國防部為正面回應外界對「國防機密」、「軍事機密」的界定疑義,已依該法第七十八條授權,完成「軍事機密與國防秘密種類範圍等級劃分準則」訂定作業規劃,邀請學者、專家成立審查小組,本「合理必要」及「最小範圍內為之」等原則,明確、周延、適法,訂定「軍事機密與國防秘密種類範圍等級劃分準則」,以完備保密法制。全案於民國九十一年年中完成法制作業,並公告施行。

  (二)成立「國防部國防機密外洩資料審議委員會」

  為建立國防機密鑑定機制,國防部依「國防部組織法」第二十條,於民國九十年五月正式成立

「國防機密外洩資料審議委員會」,聘請立法院國防委員及具法律、新聞之專業、公正人士參與國防機密審議,使今後涉及司法或檢調機關偵辦洩密案件時,有關國防機密認定可以得到更具公信力與客觀性的結論。

二、放寬軍事管制與禁、限建

  (一)國軍軍事管制區之公告與管制,目的在確保武器、裝備功能,有效維護山防、海防及防杜走私偷渡,以保障國家政經建設成果;然鑑於臺灣地區土地資源有限,而軍事管制對地方發展可能造成相當程度影響,國防部在配合國軍營區據點簡併及部署調整後,對失去設管價值之管制區,均主動予以公告解除或縮小管制範圍,使土地資源得以充分運用。

  (二)政策指導

  1.考量國家經建發展、地方建設及民生需要等客觀因素,在「國防兼顧民生」理念下,解除不必要之軍事管制區。

  2.依軍事最低需求完成「禁限建作業規定」之修訂,並以通盤檢討方式,分階段完成管制區調整作業。

  3.整體考量要塞戰時功能,並依「當管則管、該放則放」原則,務實檢討其存廢價值。

  4.配合營區、據點設施之簡併,解除無設管價值或已無運用計畫之「重要軍事設施管制區」。

  5.對危險性油、彈庫,檢討向淺山地區遷移,或以調儲、強化安全措施等方式處理,將對周邊之危害降至最低,並縮減管制範圍。

  (三)實施概要

  近三年國軍檢討縮減及解除之要塞及重要軍事設施管制區如后:

  1.要塞管制區: 

  1)解除:計連江縣大坵、小坵要塞管制區等二處。

  2)縮小:計金門縣太武山、臺北大直要塞管制區等二處。

  解除改以重要軍事設施管制:計基隆市和平島、澎湖西嶼外垵、虎井嶼、高雄市小龜山、新竹縣黎頭山、花蓮四八高地、東沙島、南沙島、亮島、高登等十處。

  2.重要軍事設施管制區

  1)解除:計臺北縣三處、桃園縣三處、彰化縣二處、嘉義縣二處、宜蘭縣二處,合計十二處。

  2)縮小:臺澎金馬地區共計九十三處。

三、辦理國軍軍事勤務致人民傷亡損害補償

  (一)為彰顯政府照顧因國軍軍事勤務導致傷亡及財物損失之人民之誠意,並撫慰傷亡人民及家

屬創痛,針對民國三十八年政府遷臺後至七十年七月一日「國家賠償法」施行以前(金、馬地區得延至民國八十一年十一月七日戰地政務終止日),遭國軍軍事勤務造成人民傷亡損害事件,給予適當補償,特訂定「國軍軍事勤務致人民傷亡損害補償條例」,並於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一日起施行。

  (二)迄民國九十年十二月止,計受理一、二一0件申請案,由國防部成立之「補償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實施案件審議;惟本條例因溯及既往,事發迄今均已逾二十年至五十年,致申請人舉證困難,影響案件查證時效及委員會議對案件之審查及認定。委員會為發揮審議效率,保障受傷亡損害者之權益,已檢討調整審理順序,優先審理人員傷亡舉證確實之案件,計完成一五七案件審議,核發補償金二億一、七一五萬元。

四、人民訴願

  (一)國防部訴願審議委員會專責辦理國防施政中行政救濟事項,凡人民認為國防部所屬各機關之行政處分違法或不當,致其權益受損害者,均可依法提起訴願,透過訴願程序,審查行政處分之合法性及妥當性,以確保公權力之合法行使,維護人民之權益。

  (二)國防部為因應新訴願法施行,訂頒「國防部訴願審議委員會閱卷作業要點」、「國防部訴願審議委員會陳述意見作業要點」及「國防部訴願審議委員會言詞辯論作業要點」,作為辦理各項程序之準據。另為使訴願案件之審議,更為客觀、公正並具公信力,訴願審議委員有二分之一,遴聘部外學者、專家及社會公正人士擔任。

  (三)民國八十九年七月至九十一年六月止,計辦結訴願案三三一件,其中駁回者八十件,不受理者一一六件,原處分撤銷由原處分機關另為適法處分者七十九件,另移轉、撤回者計五十六件(詳如7-1表)。

7-1表 國防部訴願審議委員會民國89年至91年辦理訴願案件分類數量統計表

 

區分 駁回 不受理 原處分撤

銷 撤回、移轉

合計 百分比

退除給與及補償(助)金等事件 14 32 21 12 79 24%

眷舍事件 21 16 14 8 56 18%

軍校年資及退伍等事件 17 13 14 2 46 14%

撫卹及保險金事件 8 7 7 3 25 7%

軍事勤務傷亡補償事件 6 3 3 3 15 5%

兵役事件 1 6 3 4 14 4%

俸級及薪俸事件 5 3 6 0 14 4%

懲處及撤(復)職事件 0 10 0 0 10 3%

土地事件 0 5 0 0 5 2%

其他 8 21 11 24 64 19%

合計 80 116 79 56 331 100%

資料時間:民國89.7.1至91.6.30

  (四)相關訴願資料經彙整後,已登錄國防部網站;撤銷原行政處分之訴願決定書,則刊登國防部公報供民眾參閱;未來將積極推動訴願業務資訊化,以提供更多資訊及查詢服務。

五、國家賠償

  為貫徹「國家賠償法」保障人民權益之本旨,國防部與各總(司令)部均設有國家賠償審議委員會,本「依法處理、當賠則賠」原則,審議所屬單位發生之國家賠償案件;國防部並訂頒「國防部辦理國家賠償事件應行注意事項」,以齊一國軍各級國家賠償審議委員會之作業程序,落實人民權益之維護。自民國八十九年七月至九十一年六月止,國軍共計處理國家賠償案件一00件,其中成立賠償者十五件、賠償金額計三、七六一萬五、三六四元,拒絕賠償者五十一件,當事人撤回者三件,法院判決勝訴者十五件,行政簽結三件,仍在法院審理中者六件,由國防部與各總(司令)部賠償審議委員會處理中者七件。

六、無效雷區處理

  為響應世界無雷潮流,及因應外島地區戰地政務解除、開放觀光等時空因素,國軍在不影響國家整體安全情況下,全面清查、勘測無戰術運用價值及解除軍事管制之雷區,並採「委商」方式辦理清除。執行成果如后:

  (一)第一階段處理金門西浦頭村(李光前廟附近)第六號廢雷堆,於民國八十七年五月完成作業。

  (二)第二階段賡續處理金門西浦頭村另五處廢雷堆,及雙乳山、後盤村兩處廢雷區,於民國八十八年六月完成作業。

  (三)第三階段從民國八十九年六月一日起,處理金門九處據點前射口廢雷區,於民國九十年四月三十日全部完成。

  全案完成後,已達成無雷區之目標,充分保障人民生命之安全。

第三節 願景

  國防部考量時空環境變遷,兼顧維護人民權益,將逐步檢討相關法令(規),以「合法規範」、「合法補償」原則,執行各種權益保障工作,期符法治精神,切合實際需要,獲得民意支持與認同,具體展現對人民權益之重視。

※回到選單※

第三章 為民服務

第一節 協力維護治安

  一、遵照國家法令與政策規定,審度當前政治環境、地區社情等因素,依相關法令及憲警支援

協定,本「防患於未然,弭禍於無形,制亂於初動,止亂於復甦」之基本原則,協力治安維護,以

達安定社會之目的。

  二、憲兵協力維護社會治安,主要以與軍事有關者為主;依司法警察身分,結合治安體系,預防及偵查犯罪,排除公共危害,維護社會安寧秩序,確保國家安全。

  三、憲兵協助警察維護社會治安,八十九、九十年度計偵辦刑案九八九件,逮捕人犯二、一九五人,緝獲逃兵六六三人,檢肅流氓一九二人,大陸偷渡客一四九案、偷渡犯二六五人,查獲各式槍械七十五枝、子彈五三三顆,查獲毒品五六0案(海洛因四二五.二四公克、安非他命一萬三、七五三.七八公克、大麻三五.三三公克)。

第二節 災害搶救

海軍獵雷艦協助空難搜尋

  國軍雖以戰訓為本務工作,但當人民遭遇重大災害時,仍依「災害防救法」,派遣兵力,協助執行災害搶救。民國八十九年七月至九十一年六月止,國軍執行象神、潭美、桃芝、納莉等颱風災害、墾丁海域「阿瑪斯號」貨輪燃油污染、梨山、雪山森林火災、高屏大橋斷裂、桃園新航、澎湖華航空難及地震等災害搶救,計使用兵力三十六萬餘人次、飛機一千餘架次、舟艇一千二百餘艘次、車輛一萬五千餘車次、各類重型機械及抽水機具二千一百餘具(含緊急徵用)。詳如7-2表。

7-2表 民國89年至91年國軍執行災害搶救一覽表

區分 碧利斯颱風

高屏大橋斷裂

新航

空難

象神

颱風

阿瑪斯號燃油污染

梨山森林火災

雪山森林火災

奇比

颱風

潭美

颱風

桃芝

颱風

納莉

颱風

利奇馬颱風

三三一地震

梨山森林火災

華航

空難

使

飛機(架次)

20 30 11 3 3 716 54 53 396

舟艇(艘次)

4 4 31 35 10 90 5,735

車輛(車次)

1,882 95 10 3,562 338 630 1,176 2,635 4,251 12 8 2,490

人員(人次)

55,021 600 937 67,373 8,337 59 31 13,074 19,461 56,181 112,236 286 173 1,763 156,275

消毒面積

(公頃)

170.9 58.8 136.3 2,217.9 1,426

後送民眾(人)

4 450 3,242 1,581

堆置沙包(個)

28,760 1,500 25,981 30,250 7,000

清運垃圾(車)

4,349 30,392

326.5

(油污)

6,436 3,978 9,275.3 56,527

清理民宅(戶)

3,969 25 3,819 8,950 4,545

清理道路、水溝(公里)

1253.8 1,236.1 276.9 318.4 692.8 710.4

資料時間:民國89.7.1至91.6.30

 

 

  國軍本著愛民助民的傳統精神,在不影響戰備的前提下,各種災區不論山區、水際、城市、鄉鎮,國軍均本主動救援精神,在第一時間內,投入大批人力與機具,進駐災害現場,密切配合地方政府,統籌結合軍、民物力,執行人員搶救、物資運輸、土石清除、垃圾清運、市容清潔、公共設施及運輸系統維護等工作,全心全力協助災害搶救,義無反顧地為國家、人民付出力量,以不負保國衛民的使命。

第三節 人員救難

  基於統一事權、有效掌握災難情況、統籌運用有限資源,以及在第一時間內執行人員緊急救難作業,國軍搜救協調中心於民國八十九年七月納入「行政院國家搜救指揮中心」體系,並結合消防署、海巡署及警政署等機關,依「海上搜救國際公約」與國際民航組織所定標準及「搜救無國界、人道主義」理念,協助執行國際民航組織所劃定的「臺北飛航情報區」內飛機、船艦的搜索與救護,以及臺、澎、金、馬地區國軍與民眾陸上、海上之緊急傷患後送與救護事宜;同時並與鄰近國家(地區)之搜救中心(Rescue Coordination Center,RCC)保持聯繫,相互支援國際間救難事務。

  民國八十九年七月至至九十一年六月止,國軍執行人員緊急救難計使用兵力二萬七千餘人次,飛機五百餘架次,艦船五十餘艘次(詳如7-3表)。

7-3表 民國89年至91年國軍執行人員救難統計表

區 分 海難搜救 山難搜救 傷患後送 災害救助 搜救演習 合 計

次 數 129 25 106 76 1 337

使用兵力

飛機

(架次)

60 16 81 389 4 550

艦船

(艘次)

54 1 55

人員

(人次)

219 44 31 27,248 27,542

後送人數

(人)

33 8 160 1,441 1642

運送物資

(噸)

59,772 59,772

資料時間:民國89.7.1至91.6.30

第四節 防疫支援

  國軍對於傳染病疫情,首重對官兵自身安全的預防措施及對營區衛生的維護,平時並協助地方

政府維持地區整潔,發揮先期預防功能。

  當有天然災害(風災、水災、地震等)發生時,為確保救災官兵與災區民眾健康,預防疫情發生,國軍視災情程度編成檢查小組赴各災區協助維護環境衛生,防止疫病發生。並對各災區民眾與救援人員之住宿地點與飲水衛生實施檢查,給予改善建議與協助環境衛生噴灑,及提供其他衛材供災區民眾使用,增強其防疫能力,以防範疫病蔓延。

  各地區如發生流行疫情,國軍亦要求各級醫療(衛生)單位迅速反映至國防部軍醫局及地方衛生機關,以隨時掌握狀況。並依「國軍突發傳染病疫情(含食物中毒)調查處理作業要點」,實施緊急疫情調查及處理(作業流程如7-1圖),期能掌握機先,控制疫情,防範傳染病蔓延,以維護官兵健康。同時積極展開疫情防治措施,包括病患及帶菌者送醫、隔離與治療、預防性投藥、環境清潔整理、廢棄物清除、飲用水檢驗及環境消毒噴灑。

7-1圖 國軍疫情調查處理作業流程圖

資料來源:民國90.8.13國防部所頒之「國軍突發傳染病疫情(含食物中毒)調查處理作業要點」。

  民國八十九年七月至九十一年六月止,國軍支援碧利斯、象神、潭美、桃芝、納莉颱風等防疫工作,計支援兵力三、五六三人次,消毒面積四、0一一公頃,醫療人力一、四二六人次。

第五節 增進軍民情誼

一、辦理官兵家屬懇親會

  為建立良性互動,化解疑慮,及體認軍中教育、訓練與保國衛民之使命,國軍各級部隊藉由懇親、聯誼等活動,在親切、溫馨、感性的交流與溝通下,讓官兵家屬得以瞭解子弟在營生活狀況,使家長放心、袍澤安心,並凝聚戰力。

  聯誼懇親活動的實施,係由國軍各新訓、教育單位及本、外(離)島地區部隊,依單位(防區)特性、任務,結合三節、隊慶、慶生會及營區開放等時機,適切規劃進行;主要以營區為單位,採取輕鬆易懂、普及化(大眾化)、趣味性、安全性高之方式,辦理各項餐(茶)會聯誼、營區設施參觀及訓練成果展示等活動,並邀請單位官兵家屬、親友、地方首長及役政機關代表參加。九十年度國軍各級部隊計辦理官兵家屬懇親會二、一六六場次 。

海軍陸戰隊家屬懇親會表演

二、敦睦活動

  為達成軍事交流、增進邦誼與宣慰僑胞的目的,海軍九十年度敦睦遠航訓練,計訪問帛琉、瓜地馬拉、聖文森、聖克里斯多福、多明尼加、貝里斯、宏都拉斯、馬紹爾群島等八個友邦國家,航程二萬四、二七三浬;九十一年度則訪問諾魯、吐瓦魯、所羅門、帛琉、印尼、新加坡等國家,並巡弋南沙群島,慰問太平島守備駐軍,航程一萬一千餘浬。

  海軍敦睦支隊造訪各國期間,壯盛軍容深深受到各國政府、民眾及我國僑胞的熱烈歡迎,除使友邦留下良好、深刻的印象外,我海軍官兵弟兄亦從中熟稔海上任務與技能,更進一步驗證了海軍艦隊遠洋作戰的優質能力。

海軍敦睦遠航支隊開放民眾參觀

第六節 願景

愛民助民、為民服務,乃國軍光榮傳統。未來國軍仍將持續關懷體察民眾需求,本主動、積極、效率之態度,對社會治安、災害搶救、人員救難及疫情防治等與民眾攸關事項,予以適時支援處理,以維護民眾生命、財產之安全;並透過良性互動,增進彼此情誼,展現軍民一體之團結精神,達成全民國防目的。

愛民助民,為民服務

積極主動,建立良性互動

回到選單 回主目錄 到附件一

附件一 國防部辦理慰(濟)助工作項目

一、

◎區分:戰公傷亡慰問

◎項目:國軍官兵因戰、公傷亡及一般死亡慰問

◎慰問對象急條件:國軍官兵因戰、公傷亡或因病(意外)死亡者。

◎核發標準:

 ‧作戰死亡:六十萬元。

 ‧因公死亡:五十萬元。

 ‧一般死亡:十五萬元。

 ‧戰公一等殘比照戰公殉職。

 ‧戰公二等殘:十萬元。

 ‧戰公三等殘:五萬元。戰公機障:二萬元。

◎依據:國防部88.06.14.祥禕字第0六三0九號修頒「國軍官兵因戰、公傷亡及一般死亡慰問實施規定」。

◎主管機關:總政治作戰局政戰綜合處承辦,聯勤留守署執行。

二、

◎區分:生活照顧

◎項目:失蹤被俘人員眷屬生活維持費

◎慰問對象急條件:國軍官兵作戰或因公發布失蹤通報有案者。

◎核發標準:

 ‧自停役之日起,按在職期間之全部待遇發給家屬生活維持費。

 ‧陸上失蹤核發九個月、海上或空中失蹤核發三個月。

◎依據:國防部90.8.16祥祉字第0九四七四號修頒「國軍官兵作戰或因公失蹤被俘人員家屬生活維持費發放作業程序」。

◎主管機關:總政治作戰局政戰綜合處承辦,聯勤留守署執行。

三、

◎區分:生活照顧

◎項目:傷殘官兵生活照護金

◎慰問對象急條件:未經政府機關收養之一等殘人員家庭貧困死亡後不合議卹者或獨子(女)應徵(召)成殘家庭貧困者:

 ‧傷殘本人因喪失各種功能,無法行動,須賴它人扶持者。

 ‧傷殘本人或直系親屬,患重大疾病無力就醫者。

 ‧遭遇重大災害,或直系親屬死亡者。

 ‧家庭貧困,子女尚在求學者。

◎核發標準:兼具二項身分者,不得重複領取照護金:

 ‧一等殘人員死亡,不分階級一律核發四萬元。

 ‧一等殘人員一年內:

 。符合第一項者核發三萬元。

 。符合第二項之傷殘本人核發三萬元。

 。符合第二項之直系親屬核發二萬元。

 。符合第三項者核發二萬元。

 。符合第四項者核發一萬元。

 ‧獨子(女)應徵(召)成殘家庭貧困者,一年內:

  。家庭貧困且子女尚在求學者核發二千元。

  。無子女尚在求學者核發一千五百元。

◎依據:

 ‧行政院89.12.15臺(89)人政給字第二一一二四一號函核定「國軍在臺遺族傷殘官兵及無依軍眷照護金發給辦法」。

 ‧國防部89.12.30鐸錮字第一七七一七號「國軍在臺遺族傷殘官兵及無依軍眷照護金發給辦法」。

◎主管機關:國防部人力司承辦,聯勤留守署執行

四、

◎區分:生活照顧

◎項目:遺族貧病困照護金

◎慰問對象急條件:民國八十七年六月三十日以前核定作戰、因公之撫卹案,且仍在撫卹期間之在臺遺族罹患重病、中風、癱瘓及殘障不能謀生或家遭變故子女幼小尚在求學生活困苦者。

◎核發標準:依遺族病困情形及實際需要給與二千元至二萬元(若其屬同一照護對象及同一原因者,一年以發給一次為限)。

◎依據:

‧行政院89.12.15臺(89)人政給字第二一一二四一號函核定「國軍在臺遺族傷殘官兵及無依軍眷照護金發給辦法」

‧國防部89.12.30鐸錮字第一七七一七號「國軍在臺遺族傷殘官兵及無依軍眷照護金發給辦法」

◎主管機關:國防部人力司承辦,聯勤留守署執行

五、

◎區分:生活照顧

◎項目:遺族春節照護金

◎慰問對象急條件:國軍在臺遺族及無依軍眷:

‧國軍在臺遺族,仍在撫卹期間者。

‧國軍在臺遺族,撫卹期滿,但經奉准繼續照護有案者。

‧國軍無依軍眷。

◎核發標準:每年春節發給一次:

‧將級:五千元。

‧校、尉級(含士官長、無依軍眷):四千元。

‧士官兵:三千元。

◎依據:

‧行政院89.12.15臺(89)人政給字第二一一二四一號函核定「國軍在臺遺族傷殘官兵及無依軍眷照護金發給辦法」

‧國防部89.12.30鐸錮字第一七七一七號「國軍在臺遺族傷殘官兵及無依軍眷照護金發給辦法」

◎主管機關:國防部人力司

六、

◎區分:貧病困慰助

◎項目:官兵急難病困慰問救助

◎慰問對象急條件:國軍官兵、聘雇人員及其眷屬。

◎核發標準:

‧因公死亡:十萬元。

‧一般死亡:一至二萬元。

‧因公重傷:一至三萬元。

‧因公輕傷:五千至一萬元。

‧眷屬重大急難病困:三千至二萬元。

‧眷屬一般急難病困:二千至五千元。

◎依據:

國防部90.3.28祥禕字第0三一八0號修頒「官兵急難病困慰助實施規定」。

◎主管機關:總政治作戰局政戰綜合處

七、

◎區分:貧病困慰助

◎項目:國軍軍眷貧病困慰助

◎慰問對象急條件:在營志願役常備戰士家屬暨登記有案之無依軍眷罹患重病、中風、癱瘓、較嚴重慢性病、因病住院及殘障不能謀生、家遭變故子女幼小尚在求學生活困苦者。

◎核發標準:

‧貧困者依權責核發二千至二萬元。

‧病困者依自付醫療費用金額核發慰問金(每一個案半年內不得重複申領,同一年度不得超過二萬元,每戶以補助六萬元為原則)。

◎依據:

‧行政院臺(81)人政肆字第二九二0六號函核定「國軍軍眷特殊災害救濟及病困慰助支給標準」。

‧國防部89.12.27祥祉字第一五九七二號令頒「國軍軍眷特殊災害救濟及貧病困慰(問)助作業流程」。

◎主管機關:總政治作戰局軍眷服務處承辦,聯勤留守署執行

八、

◎區分:貧病困慰助

◎項目:後備軍人急難慰助

◎慰問對象急條件:具後備軍人身分及其配偶、家屬

◎核發標準:

‧團管部(金門、連江縣動管組):最高一萬元。

‧師管部:最高二萬元。

‧軍管部:一至四萬元。

◎依據:

國防部82.8.7恭惠字第八五七六號令。

◎主管機關:後備司令部後備動員服務處動員組

九、

◎區分:災害慰問

◎項目:老舊眷村住戶特殊災害及死亡、醫療慰助

◎慰問對象急條件:居住國軍老舊眷村(含一般職務官舍及散戶)列管之原眷戶及眷屬亡故或因傷住院者。

◎核發標準:

‧醫療慰助:以自付醫療費金額核予一千八百元至五千元慰助金。

‧死亡慰助:當事人五千元。父母、配偶三千元。子女二千元。

◎依據:

‧行政院臺(81)人政肆字第二九二0六號函核定「國軍軍眷特殊災害救濟及病困慰助支給標準」。

‧國防部89.12.27祥祉字第一五九七二號令頒「國軍軍眷特殊災害救濟及貧病困慰(問)助作業流程」。

◎主管機關:後備司令部後備動員服務處動員組

十、

◎區分:災害慰問

◎項目:災害濟助

◎慰問對象急條件:在營志願役常備戰士家屬所住眷舍因風、火、水、震災或其他不可抗力之災害,以致全毀、半毀、淹水二十公分以上或軍眷傷亡者。

◎核發標準:

‧死亡核發三萬元。

‧失蹤核發二萬元。

‧重傷核發一萬五千元。

‧住屋全毀核發二萬元。

‧住屋半毀核發一萬二千元。

‧淹水一百公分以上核發一萬元。

‧淹水五十公分以上未滿一百公分核發八千元。

‧淹水二十公分以上未滿五十公分核發三千元。

◎依據:

‧行政院臺(81)人政肆字第二九二0六號函核定「國軍軍眷特殊災害救濟及病困慰助支給標準」。

‧國防部89.12.27祥祉字第一五九七二號令頒「國軍軍眷特殊災害救濟及貧病困慰(問)助作業流程」。

◎主管機關:後備司令部後備動員服務處動員組

十一、

◎區分:喪葬照護

◎項目:國軍在臺退伍官兵喪葬照護金

◎慰問對象急條件:國軍官兵在營服役十年以上退伍後死亡:

‧在臺配偶、直系血親及繼子女。

‧單身亡故者在臺之兄弟姐妹與已單身亡故者在臺之兄弟姐妹與已故者結婚之大陸女子(戶籍資料已登載而尚未領有中華民國身分證)來臺奔喪者,得委由在臺親友代為提出申請。

◎核發標準:

‧依當事人退伍時階級核發照護金:

‧將級:二萬四千元。

‧校級:二萬二千元。

‧尉級(含士官長):一萬九千元。

‧士官兵:一萬七千元。

◎依據:

‧行政院89.12.15臺(89)人政給字第二一一二四一號函核定「國軍在臺遺族傷殘官兵及無依軍眷照護金發給辦法」。

‧國防部89.12.30鐸錮字第一七七一七號「國軍在臺遺族傷殘官兵及無依軍眷照護金發給辦法」。

◎主管機關:國防部人力司承辦,聯勤留守署執行

回到[目 錄] 到附件二

附件二 國軍醫院一覽表

 

項次 醫院名稱 地址 電話

1 三軍總醫院 臺北市成功路二段三二五號 02-87923311

2 國軍高雄總醫院

高雄市中正一路二號 07-7496751至5

3 國軍臺中總醫院

臺中縣太平鄉中山路二段三四八號

04-23934191

4 國軍桃園總醫院

桃園縣龍潭鄉中興路一六八號 03-4799595

5 國軍花蓮總醫院

花蓮縣新城鄉嘉里村嘉里路一六三號

038-263151

6 國軍松山醫院 臺北市健康路一三一號 02-27642151

7 國軍基隆醫院 基隆市正榮街一00號 02-24625714

8 國軍新竹醫院 新竹市武陵路三號 03-5348181

9 國軍北投醫院 臺北市北投區新民路六0號 02-28959808

10 國軍斗六醫院 雲林縣斗六市莊敬路三四五號 05-5322017

11 國軍岡山醫院 高雄縣岡山鎮大義路一號 07-6250919

12 國軍左營醫院 高雄市左營區軍校路五五三號 07-5817121

13 國軍臺南醫院 臺南市大同路二段七五二號 06-2676911

14 國軍高雄總醫院屏東分院

屏東市大湖路五八巷二二號 08-7560701

15 國軍花蓮總醫院台東分院

臺東市長沙街五九號 089-323904

16 國軍澎湖醫院 澎湖縣馬公市前寮里十六之八號 06-9211116

17 國軍金門醫院 金門郵政九0七八二號 082-332723

18 國軍馬祖醫院 馬祖郵政九0六六七號 0836-25063

回到主目錄 到附件三

附件三 民眾對國防施政滿意度調查報告

一、調查目的

 為瞭解民眾對國防部施政的看法,特進行本調查。

二、調查方法

 本項調查問卷由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設計並進行電話訪問,

於民國九十年十月二十九日至三十一日進行調查,共計完成一、一三0

個樣本,在九五%的信賴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二‧九%。

三、調查結果

 本項調查結果概如統計表;其中樣本年齡及性別亦經加權處理,各

項調查百分比係為加權處理後的結果:

民眾對國防施政滿意度調查統計表

項次 問題 滿意度(%)

1 您對國防部的整體表現滿不滿意?

滿意 不滿意 無明確反應

51.8 10.4 37.8

2 您對國軍保衛國家安全的表現滿不滿意?

滿意 不滿意 無明確反應

71.2 6.8 22

3 您對政府採購軍事武器裝備工作的表現滿不滿意?

滿意 不滿意 無明確反應

58.1 10.4 37.8

4 您對政府自行研究發展武器及裝備的成果滿不滿意?

滿意 不滿意 無明確反應

71.2 6.8 22

5 我國國防預算占政府預算的比例逐年降低,會不會影響國家安全?

有影響 沒有影響 無明確反應

34.1 23.4 42.5

6 您對「精實案」的實施成效滿不滿意?

滿意 不滿意 無明確反應

45.9 25.5 28.6

7 您對政府在「軍隊國家化」方面的表現滿不滿意?

滿意 不滿意 無明確反應

47.3 33.3 19.4

8 您認為這一年多來國軍重不重視民意?

重視 不重視 無明確反應

56.1 14.2 29.7

9 您認為國防部鼓勵官兵進修學位及考取專業證照的作法對提昇國軍素質有無幫助?

有幫助 沒有幫助 無明確反應

86.1 4.6 9.3

10 您認為這一年多來軍中的人權有沒有改善?

有改善 沒有改善 無明確反應

58.1 11 30.9

11 您對國軍在救災方面的表現滿不滿意?

滿意 不滿意 無明確反應

91.8 3.5 4.7

12

為了保衛國家安全,國軍應該以作戰訓練為優先,但必要時也應該協助救災,您贊不贊成這個主張?

贊成 不贊成 無明確反應

92.2 2.1 5.7

13 您對國軍醫院的服務品質滿不滿意?

滿意 不滿意 無明確反應

72.9 24 3.1

14 您對一年多來國軍與人民的關係的看法?

較好 較壞 無明確反應

52.7 1.5 45.8

(一)民眾對國防部的整體表現的看法:

  有五一‧八%的受訪者滿意國防部一年來的施政表現,一0‧四%

的受訪者不滿意,三七‧八%無明確反應。交叉分析顯示,二十至三

十歲、職業為軍公教、民營事業主管、自由業及專技人員及學生滿

意度較高,占六成三以上。

(二)民眾對對國軍保衛國家安全的表現的看法:

  有七一‧二%的受訪者滿意國軍這一年多以來保衛國家安全的表

現,六‧八%的受訪者表示不滿意,二二%無明確意見。交叉分析顯

示,二十至三十九歲、教育程度為高中職及專科者、職業軍公教、民營

事業職員、勞工及學生者滿意比例較高,在七成三以上。

(三)民眾對採購軍事武器裝備工作表現的看法:

  有三四‧一%的受訪者滿意政府在採購軍事武器裝備工作的表現,

二三‧四%的受訪者不知道。四二‧四%無明確反應。

(四)民眾對對政府自行研發武器及裝備成果的看法:

  有三六‧一%的受訪者滿意對政府這一年多以來自行研發武器及裝

備的成果,一九‧八%不滿意度,四四‧一%無明確反應。

(五)民眾對國防預算佔政府預算的比例降低對國家安全影響的看法:

  有四七‧三%的受訪者認為國防預算降低會影響國家安全,三三‧

三%認為不會影響,一九‧五%無明確反應。交叉分析顯示,年齡愈低

者認為會影響的比例愈高。

(六)民眾對國軍「精實案」的看法:

  有四四‧八%的受訪者知道國軍「精實案」,五五%不知道。在知

道精實案的五0五位受訪者中,有四五‧九%滿意精實案的成果,二

五‧五%不滿意,二八‧六%無明確反應。

(七)民眾對軍隊國家化的看法:

  有五七‧六%的受訪者滿意政府在軍隊國家化方面的表現,一五‧

八%不滿意,二六‧六%無明確反應。交叉分析顯示,職業為民營事業

主管及學生者,滿意比例較高,占七成以上。

(八)民眾對國軍是否重視民意的看法:

  有五六‧一定的受訪者認為國軍重視民意,一四‧二%不認為,二

九‧七%無明確反應。交叉分析顯示,二十至二十九歲、教育程度為專

科者、職業為軍公教、民營事業主管、學生者認為國軍重視民意的比例

較高,在六成四以上。

(九)民眾對政府在提昇國軍素質方面作法的看法:

  有八六‧一%的受訪者認為國防部鼓勵官兵在公餘,進修攻讀學位

及「獲得證照」,對提昇國軍素質有幫助,四‧六%認為沒有幫助,

九‧三%無明確反應。交叉分析顯示,年齡愈低者認為有幫助的比愈

高,教育程度為高中職及專科者認為有幫助的達九成以上,職業為軍公

教、民營事業職員、自由業及專技人員、企業家及雇主認為有幫助的比

例均高達九成以上。

(十)民眾對軍中的人權的看法:

  有五八‧二%的受訪者認為近一年來軍中人權有改善,一一%認

為沒有改善,三0‧九%無明確反應。交叉分析顯示,二十至二十九

歲、教育程度為專科者、職業為軍公教、自由業及專技人員認為有改善

的比例較高,在七成以上。

(十一)民眾對國軍在救災方面的表現的看法:

  有九一‧八%的受訪者滿意國軍在教災方面的表現,三‧五%不滿

意,四‧七%無明確反應。問及國軍應該以作戰訓練為優先,必要時應

協助救災,則有九二‧二%的受訪者表示贊成,僅二‧一%不贊成,

五‧七%無明確反應。

(十二)民眾對國軍醫院的看法:

  有八‧三%的受訪者曾去過國軍醫院看病,九一‧六%沒有去過;

在去過的八八位的受訪者中,有七二‧九%滿意國軍醫院的品質,二

四%不滿意,三‧一%無明確反應。

(十三)民眾對國軍與人民關係的看法:

  有五二‧七%的受訪者認為國軍與人民關係比較好,一‧五%認為

比較差,三三‧五%認為差不多,一二‧三%無明確反應。

回到目錄 到附件四

附件四 國防大事紀

民國八十九年(公元二000年)

七月

一 日△核定國防法第二十二條法規命令訂定實施計畫。

三 日△監察院「眷村改建進度專案報告」。

四 日△總統視導陸軍總司令部、中山科學研究院。

△召開強網二階段系統測試「光武一號」檢討會。

△召開「三軍聯訓基地後勤設施整建規劃」執行現況

提報。

  △召開策進國軍軍售預算專案會議。

五 日△總統視導中山科學研究院。

△召開國軍主要武器系統全壽期管理檢討與策進會。

七 日△令頒「行政程序法講習計畫」。

  △總長記者會。

十二日△國防部辦公室自動化專案需求調查業務說明會。

△立法院國防委員會「國防部福利總處業務報告及檢

討」專案報告。

十四日△總統主持空軍四四三聯隊成軍典禮。

十七日△部長主持九十年度重大國防政策暨計畫研討會。

十八日△防禦性雷達計畫需求書第二次審查。

十九日△部長出席立法院國防委員會「要塞堡壘地帶法修正

草案」會議。

△北部地區「萬安二十三號」演習配合「漢光十六

號」演習實施改變空降場示範觀摩演練。

二十一日△總統主持海軍旭海軍艦成軍典禮。

二十四日△「海鯊一三一號」操演兵棋推演。

二十七日△部長主持國防組織規劃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國軍整體防空戰力精進規劃」專報。

八月

一 日△召開國軍反制武器整備整體規劃會議。

   △召開國軍「戰力整備裝備需求指導(聯合制海及反

制)」後續審查會。

二 日△教育部會銜訂定「國軍預備學校國中部高中部學生

入學辦法」。

四 日△召開「提升型旁立式電子反制飛機系統載具修改與

系統安裝整合案建案需求審查會」。

八 日△發行「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國防報告書」。

十七日△八十九年度中山科學研究院研發成果展示暨產業技

術推廣。

△國軍「漢光十六號」演習。

二十一日△令頒「國軍各級部隊接獲冒名申訴案件,自即日

起不予處理」規定。

二十三日△令頒「國防組織規劃作業重大業務權責劃分指導

要點」。

二十五日△召開結合民間力量發展國防科技工業實務研討

會。

二十九日△總長主持「漢光十六號」演習三軍聯合作戰兵棋

推演。

三 十日△令頒「強化國軍軍(士)官考核具體作法」。

△完成修頒「國軍軍官士官進修實施規定」。

△核定國防法第二十二條三種法規命令訂定委託專

案研究採購計畫。

九月

一 日△總長主持「漢光十六號」演習兵棋推演檢討會。

△制定「國軍預備學校國中部高中部學生入學辦

法」。

二 日△「漢光十六號」演習實兵驗證校閱。

四 日△總統主持替代役第一梯次軍事基礎訓練典禮。

六 日△配合臺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防空法施

行細則」第八、九、十二條陳報行政院准予修正核定發布。

七 日△後備救援部隊、裝後部隊編成暨演練。

八 日△召開「國防部參謀本部組織條例修正草案」研討

會。

△召開「七八雷達整合案會議」。

十四日△部長主持國防組織規劃委員會第二次會議。

十六日△發布「同心十二號」演習動員令。

十八日△「漢光十六號」演習實兵驗證。

△「自強十八號」-物力動員操演。

二十五日△立法院國防委員會「如何防杜軍購弊案,維護國

軍形象」專案報告及質詢。

二十六日△總長主持「國防部參謀本部組織條例修正草案」

專報會議。

二十七日△立法院國防委員會「國防部業務報告」及質詢。

△「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草案)函送行政院。

二十八日△立法院國防委員會邀請部長就「如何防杜軍購弊

案,維護國軍形象」作業務報告。

十月

二 日△「陸海空軍刑法」修正草案陳報行政院審議。

 △令頒修訂國軍「精實案」人員調任管制及疏處作業

規定彙編第陸條第六、九項條文。

三 日△民國八十九年固安工作聯合督訪。

四 日△立法院國防委員會邀請總長就「精進教育訓練,提

升部隊戰力」作業務報告。

六 日△總長主持「漢光十六號」演習檢討報告。

 △訂頒國防部特種基金附屬單位決算編製要點。

十一日△立法院國防委員會考察中山科學研究院。

十三日△令頒「國軍九十年度備戰計畫」。

十六日△令頒「九十一至一00年度建軍構想」。

十八日△會銜訂定「軍事學校自費生權利義務及管理辦

法」。

二十日△總長主持「漢光十六號」演習研討會。

二十五日△制訂「軍事學校自費學生權利義務及管理辦

法」。

△廢止「中正國防幹部預備學校畢業學生資格比敘辦

法」。

△總長主持「漢光十七號」演習政軍推演第一次任

務研討會。

二十六日△總長主持國軍九十年度重大演訓工作規劃與管制

協調會。

二十七日△國軍九十一至九十五年度投資財力需求檢討作業

輔導訪問。

十一月

一 日△令頒「國防組織規劃作業五項重大業務權責劃分

表」。

△核定廢止「特級上將授任條例」、「衛戍條例」。

四 日△總統主持民國八十九年三軍五校聯合畢業典禮。

七 日△令頒「民國九十年國軍兵員配賦計畫」。

△國軍軍事戰略計畫及軍事投資作業流程研討。

八 日△立法院國防委員會「國防二法推動進度概況」專案

報告。

九 日△「國防部參謀本部組織條例修正草案」行政院預審

會議。

十五日△核頒「陸海空軍軍官士官任官條例施行細則第五十

六條修正條文」。

 △行政院完成「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草案)審

議。

 △召開「三軍未來野戰防空籌建研討會」。

十七日△召開「八十九年度第二次軍售財務管理檢討

會」。

△中央研究院與國防部中山科學研究院共同簽署策略

聯盟備忘錄。

二十日△部長出席立法院第四屆第四會期國防預算審查會

議。

二十二日△核令發布「軍人殘等檢定標準」及會銜訂定「兵

役法修正施行前補充兵及國民兵管理運作辦法」。

二十四日△「新一代戰機後續運作測評暨戰術戰法研發驗

證」委託協議書簽署。

二十八日△令頒「國軍九十至九十五年度施政計畫」。

 △八十九年度軍品研究發展督考。

二十九日△九十年度重要施政計畫暨八十九年度資本支出管

制作業講習。

三十 日△「八十九年度監察院巡察國防暨情報委員會年度

總座談」會議。

十二月

一 日△國軍「軍事安全學術研討會」。

△「國防部參謀本部組織條例修正草案」行政院審查

會議。

四 日△「長青八號」旅指揮所對抗操演。

五 日△修訂「軍事學校學員生休假共同處理原則」。

△部長主持「中共推動軍事現代化對我防衛作戰之影

響」簡報。

△令頒「國軍營區福利站開放軍、榮、眷購物實物實

施要點」。

七 日△立法院國防委員會預算審查會議。

十 日△修訂「國軍深造教育選訓用實施規定」。

十三日△召開「第三屆軍民通用科技發展作業委員會議」。

十五日△召開「國防科技工業機構委託民間經營辦法」等法

規命令專案研究成果研討會。

△令頒「民國九十年一至六月份國軍兵員徵補計

畫」。

十九日△部長主持國防組織規劃委員會第三次會議。

二十二日△召開「國防部科技工業機構(軍工廠)軍職人員

與與民間交流作法協調會」。

二十七日△召開「國軍八十九年度採購業務檢討會」。

   △召開「國防科技工業機構委託民間經營辦法」等

法規命令專案研究成果研討會。

  △立法院國防委員會邀請部長、陸委會主委、國安

局局長、行政院海巡署署長、調查局局長、警政署署長,就

「因應小三通之實施後,如何確保國家安全之具體作法與規

劃」作業務報告。

  △立法院第四屆第四會期法制、國防兩委員會聯席

審查「國防部參謀本部組織條例修正草案」會議。

三 十日△總統主持民國九十年上半年陸海空軍將級軍官晉

任布達暨授階典禮。

 △完成史政檔案電子檔建案及「國軍史政檔案目錄

彙編」作業。

    △核令發布修正「國防部陸、海、空軍總司令部組

織規程」、「國防部聯合後勤司令部組織規程」、「國防部

後備司令部組織規程」、「國防部憲兵令司令部組織規程」

及「國軍在臺遺族傷殘官兵及無依軍眷照護金發給辦法」。

民國九十年(公元二00一年)

一月

二 日△部長主持國防組織規劃委員會第四次會議。

四 日△制訂「軍事學校大學、專科及中等教育公開招生作

業共同處理要點」。

五 日△制訂「軍事學校退學休學開除學籍服役處理辦

法」。

七 日△核定「國軍深造教育九十一年班各班次荐考實施規

定」。

八 日△完成國軍「精實案」單位督訪。

 △部長受邀訪問新加坡共和國。

 △九十年度人事業務巡迴講習。

十一日△完成「八二三戰史館暨俞大維紀念館」移撥金門國

家公園管理處。

 △配合行政院研考會完成「二二八檔案」移送國史

館。

△美國聯邦眾議員訪華團拜會。

十二日△令頒「國軍九十年度戰時施政計畫」。

十七日△總統視導金門地區防務暨春節慰問。

三十一日△核頒「陸海空軍軍官士官任職條例施行細則第十

三條條文」。

二月

一 日△公告「國防部科技工業機構委託民間經營(軍工廠

國有民營)管理辦法」草案。

 △國軍官兵正式納入全民健康保險醫療體系。

六 日△令頒「國軍軍官訓額補充實施規定」。

九 日△召開「國軍模式模擬與兵棋暫行作業協調會」。

十二日△部長主持中央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業務會報九十年度動員幹部講習。

十四日△召開「國軍通資電檢討策進研討會」。

△訂頒「國防統計資料庫管理系統籌建實施計畫」。

十五日△總長主持國軍民國九十年第一期高級幹部座談會。

二十三日△總長主持國軍民國九十年第二期高級幹部座談

會。

 △車載劍一防空飛彈第二階段測評總結報告。

三月

一 日△總長主持國軍民國九十年第三期高級幹部座談會。

  △核頒「常備兵服役指南」。

 △國軍「精實案」人員疏處執行成效檢討會。

五 日△立法院國防委員會「國防業務報告」。

六 日△「漢光十七號」演習兵棋推演。

 △部長訪問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宏都拉斯。

七 日△行政院審議通過「陸海空軍刑法」修正草案。

八 日△總長主持國軍民國九十年第四期高級幹部座談會。

九 日△總長主持九十一年度國軍軍事投資預算編製情形事

宜協調會。

   △召開「國防部科技工業機構委託民間經營是否得適

用勞基法及國防部科技工業機構軍職人員疏處研討會」。

△令頒「國防部組織法施行後新增或組織調整單位

(機關)講習實施計畫」。

十二日△國軍建軍構想與兵力整建計畫作為暫行規定研討

會。

十四日△立法院國防委員會邀請總長就「漢光十七號」演習

規劃情形報告。

二十一日△召開「國軍眷村改建工作進度檢討會」。

   △召開「自強十九號」-物力動員操演軍政協調

會。

二十六日△部長主持國防組織規劃委員會第五次會議。

  △令頒「國軍基層連隊召開榮團會實施規定」。

  △部長主持九十一年度國軍軍事投資預算編製情形

事宜協調會。

二十八日△修正發布「軍事學校學員生修業規則」。

二十九日△召開「模式模擬及兵棋整體發展策略規劃協調

會」。

三十 日△令頒「參謀本部組織規劃民國九十年後續一年預

訂工作期程管制表」。

四月

四 日△部長主持召開「中華民國敵後受難歸來國軍官兵處

理及補償條例草案」因應會議。

  △部長主持中山科學研究院國防科技研發能量第一次

研討會。

六 日△「漢光十七號」演習戰術操演。

九 日△九十年度國軍老舊眷村改建基金預算審查會。

十一日△立法院國軍生產暨服務作業基金審查會議。

 △修正發布「大學儲備軍官訓練團選訓服役實施辦

法」。

十八日△立法院國軍老舊營舍改建基金預算審查。

二十日△部長主持國防組織規劃委員會第六次會議。

 △九十年度華美會議。

 △「國軍重要武器系統獲得管理作業手冊編撰作業實

施計畫」編審研討會。

二十三日△召開「提升型電子反制暨電戰測試場籌建第二階

段籌建計審會」。

二十四日△完成陸軍軍品規格資料庫暨網路查詢系統建置。

二十五日△部長主持立法院第四屆第五會期「國防組織規劃

軍令體系規劃進度報告」。

  △修訂「軍事學校學員生修業規則」。

二十六日△制訂「軍事學校學生研究生學籍規則」。

五月

一 日△部長主持陸海空軍軍刑法草案審查會議。

四 日△華美軍售會議簡報暨座談。

九 日△總長主持「漢光十七號」演習檢討會。

十三日△九十年度陸美會議。

  △發布「同心十三號」演習動員令。

十四日△部長主持國防組織規劃委員會第七次會議。

△完成國防法第二十二條三種法規命令草案聽證會各

界三三一項意見修正檢討。

十六日△核令發布「從事及參與國防安全事務人員安全調查

辦法」。

△「自強十九號-物力動員操演」。

十七日△立法院國防委員會邀請部長報告「國防二法推動進

度概況」。

△翔升計畫投綱計畫審查會。

△召開「國軍主要武器系統獲得管理要綱草案」研討

會。

十八日△召開整體防空指管精進規劃案研討會。

十九日△部長就職一週年記者會媒體邀訪。

二十三日△立法院國防委員會邀請部長報告「軍備體系規劃

概況」並備詢。

二十四日△立法院國防委員會考察國防部業務概況。

  △令頒「民國九十年大專畢業程度常備兵配賦計

畫」。

二十七日△立法院「參謀本部組織法修正草案」協商會議。

二十八日△立法院司法及國防委員會聯席會議初審通過「陸

海空軍刑法」修正草案。

   △總統主持空軍第四九九聯隊成軍典禮。

三 十日△行政院審議通過「軍事審判法及其他施行法」修

正案。

六月

四 日△九十年度海美會議。

六 日△訂定發布「常備兵病傷殘廢停役檢定標準」及修正

公布「國軍老舊眷 村改建條例」。

△副總長主持「國軍經常戰備時期突發狀況處置規

定」研審會。

七 日△令頒「國防部目標年度所屬單位明細預算書表(軍

事投資部分)編製作業獎懲規定」。

八 日△核定「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民國九十至九十三

年)」國防部有關重要措施之具體作法。

△策頒動員部隊裝備整備整體規劃。

十一日△副總長主持陸軍機動反艦飛彈研討會。

十三日△副總長主持國軍資訊戰指導委員會議。

△訂定發布「空軍軍官學校組織規程」。

十八日△公告「軍士官留職停薪辦法草案」。

△九十年度航美會議。

二十日△國軍作戰模擬高階架構發展研討會。

△訂定發布「海軍技術學校組織規程」、「海軍陸戰

隊學校組織規程」及「空軍航空技術學校組織規程」。

△陸軍飛彈部隊實施愛國者飛彈試射。

二十六日△召開軍民通用科技發展作業委員會議。

 △訂頒「國防部特種基金附屬單位預算年度結算報

告編製要點」。

二十七日△部長主持「國軍未來建軍規劃學術研討會-第一

次研討會議」。

  △核頒「國防二法施行後新增組織調整單位人事作

業要點」。

△核頒「加強精進士官制度補充規定」。

二十八日△部長主持國軍眷村改建工作進度檢討會。

二十九日△民國九十年下半年陸海空軍將官晉任布達暨授

階。

  △核頒「民國九十年七至十二月份國軍兵員徵補計

畫」。

  △總長主持「九十一∣九十五年度兵力整建計畫提

報」。

七月

一 日△完成國軍「精實案」執行。

四 日△部長主持翔升案研討會。

△訂定發布「海軍軍官學校組織規程」、「後備動員

管理學校組織規程」。

十二日△總統主持民國九十年「三軍五校聯合畢業典禮」。

十七日△部長主持國防組織規劃委員會第八次會議。

△中山科學研究院研發能量第三次研討會。

十八日△訂定發布「憲兵學校組織規程」。

二十日△令頒「精實案」總結檢討實施規定。

△廢止「國軍士官教育比照高級中學高級職業學校畢

業資格辦法」及「中等學校畢(結)業生甄試升學軍事學校

專科學生常備士官班辦法」。

二十三日△令頒修訂「參謀本部組織規劃後續預訂工作期程

修訂管制表」。

△行政院「九二一」災後重建執行成效檢討會國防

部專案報告資料審查會議。

二十四日△召開「參謀本部各聯參(聯督部、作次室)組織

調整規劃報告」審查會議。

△「聯合作戰訓練暨準則發展室」組織調整規劃提

報。

八月

二 日△總長主持「國軍九十一年度軍事投資預算編製重點

簡報」。

六 日△部長主持「國軍九十一年度軍事投資預算編製重點

簡報」。

十五日△令頒國防部九十一年度預算額度與預算書表編製作

業要點。

△副部長主持「二00一年全民國防網際網路有獎

徵答」抽獎典禮。

二十一日△召開「動員部隊裝備整備具體執行作法提報會

議」。

二十四日△修頒「國防部所屬財產會計事務作業規定」。

三十一日△總長主持國軍民國九十年部隊訓練工作檢討會。

九月

四 日△總長主持「海軍紀德級艦作戰需求評估簡報」。

六 日△部長主持「海軍紀德級艦作戰需求評估簡報」。

十四日△部長主持國防組織規劃委員會第九次會議。

二十四日△部長主持「九十年第三季老舊眷村改建進度檢討

會」。

十月

二 日△擬具「軍人待遇條例」制定草案函陳行政院核轉立

法院審議。

△國軍「金湯專案」兵棋推演研討。

三 日△美方人員來華研討衛星預警及參訪。

八 日△召開「國防部九一一專案小組工作要點」第一次專

案會議。

九 日△辦理民國九十年財務管理作業人員講習。

十五日△「漢光十八號」演習督考任務第一次協調會。

十六日△國防大學舉行「國軍軟體支援與協助案∣戰略與兵

力計畫研討會」赴美心得研討。

十七日△部長主持「九十一年度軍品展示暨工合會報組織業

務」簡報。

十九日△「國軍生產暨服務作業基金報告」簡報。

二十二日△令頒「國軍九十一至九十五年度研發目標指

導」。

二十二日△訂頒「國防部組織法修正施行後部本部聘雇人員

移編、安置及管理作業要點」。

二十四日△部長主持國防組織規劃委員會第十次會議。

△策頒「國軍生產及服務作業基金-軍事監所作業

九十年度專案查核督導實施計畫」。

  △研擬「國防部科技工業機構與法人團體從事研

發產製維修辦法」、「國防部科技工業機構委託民間經營辦

法」、「國防部科技工業機構產品銷售辦法」草案函陳行政

院審議。

二十五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

    △召開「博勝一號」案總結報告。

    △令頒中山科學研究院「經國號暨自強號原型機」

作業維持費處理原則方式。

二十九日△「陸軍軍士教導總隊士官退伍補償條例草案」審

查會。

三十日△總長主持「國軍軍事教育專案工作研討會」。

△辦理「工業合作說明暨實務研習會」。

三十一日△擬具「陸海空服制條例」制定草案函陳行政院核

轉立法院審議。

十一月

一 日△召開「輕、中型戰術輪車作戰需求文件審查委員

會」。

  △召開「國軍未來建軍規劃」第二次學術研討會。

△召開「資訊戰攻防演練實施計畫」觀摩。

六 日△召開「參謀本部組織規劃指導研討會」。

  △修訂「國防部特種基金附屬單位決算編製要

點」。

八 日△召開「陸海武器系統暨戰力整合」第一、二階段執

行成效檢討會。

九 日△令頒「國軍醫療院所對官兵就醫健保不給付費用由

國防預算支應作業規定」。

十二日△部長主持「非營業循環基金聘雇人力裁減」會議。

十四日△總統公布「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

  △召開國軍針對「恐怖事件」應變制變因應方案及行

動準據研修研討會。

十七日△訂頒「防範退職人員赴大陸地區任職管制措施」。

  △修訂「國軍外匯購案預算支用暨結報轉審作業管制

規定」。

△行政院長主持陸軍篤行營區騰讓移交接管案。

二十二日△副總長主持「我國加入WTO後軍事工程之因應作

為」。

二十四日△總統主持國防醫學院建校一百週年院慶典禮。

二十八日△總長主持國軍「精實案」總結檢討會。

二十九日△部長主持「第一八八次主計會報」。

△召開「國軍軍機策略性商維」政策宣導說明會。

十二月

三  日△令頒「國防部民國九十年緊急災害衛勤作業演練

實施計畫」。

四  日△部長主持國防組織規劃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

△召開「愛國者指管程序」會議。

七  日△部長主持「九十一年度國防預算案預報會議」。

△召開「博二案期中審查」總結報告。

十 日△國防法、國防部組織法、參謀本部組織條例等三

種國防組織法律及陸、海、空軍總部、聯合後勤司令部、後

備司令部、憲兵司令部等六種組織規程,擬自民國九十一年

三月一日施行案函陳報行政院核定。

△軍備局編成前業務講習。

十一日△國防大學舉辦「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學術研討

會。

十四日△總長主持國防大學「漢光十八號」反想定提報。

十八日△總統主持鳳翔操演。

十九日△擬具「國軍生產及服務作業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

法」修正草案函陳行政院審議發布。

△「九十一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國防預算及決算委員

會聯席會」。

二十日△總長主持國軍軍事思想暨統帥綱領審查會。

△核定「國防部愛滋病防治委員會設置要點」。

△部長主持「九十年度監察院巡察國防暨情報委員會

年度總座談」會議。

二十四日△國防法、國防部組織法、參謀本部組織條例及

陸、海、空軍總部、聯合後勤司令部、後備司令部、憲兵司

令部等九種法規,報奉行政院核定,自民國九十一年三月一

日施行。

二十八日△部長主持九十一年度上半年校級軍官晉任授階典

禮。

 △總長主持國軍軍事教育研討會。

    △「國防部科技工業機構與法人團體從事研發產製

維修辦法」、「國防部科技工業機構委託民間經營辦法」、

「國防部科技工業機構產品銷售辦法」訂定發布。

三十一日△部長主持九十一年度上半年將級軍官晉任授階典

禮。

 

民國九十一年(公元二00二年)

一月

四 日△總統主持政治作戰學校建校五十週年校慶。

   △總長主持「反飛彈指管程序」會議。

八 日△總統視導中山科學研究院九鵬基地及三軍聯訓基

地。

△策頒國軍生產及服務作業基金九十二年度附屬單位

預算編製作業規 定。

十 日△總長主持永靖專案總結報告。

十二日△總統主持憲兵司令部成軍七十週年部慶典禮。

十六日△總統主持空軍四0一聯隊成軍典禮。

十七日△召開「國軍九十年度資訊戰工作檢討會」。

二十四日△「國軍建軍構想」與「兵力整建計畫」實務作業

流程研討。

△總長主持民國九十年擴大軍紀檢討會專題報告。

三十一日△部長主持參謀總長海軍一級上將李傑晉任暨原、

新任參謀總長任職布達交接典禮。

△策頒國防部所屬特種基金九十年度附屬單位決算

查核實施計畫。

二月

五 日△部長主持「國防部部本部業務綜合簡報」。

△訂頒「國軍現役及退伍除役官兵因病或意外亡故申

請葬厝及旌忠狀作業規定」相關事宜。

七 日△行政院長蒞部視導。

十五日△部長主持國防組織規劃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

   △函請中央相關部會、直轄市、縣(市)政府依「全

民防衛動員準備法」之規定設置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業務會

報,以落實「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實務工作之推動。

十九日△「國軍編制內軍用車輛管理及處罰辦法」修正草案

審查會議。

   △「國防部主計局辦事細則草案審查會議」。

二十日△「國防部國會工作講習」。

△「國防部軍醫局、總政治作戰局辦事細則」草案審

查會議。

二十五日△「九十二至九十六年年度研發案研討會」。

△中山科學研究院參加二00二年新加坡航太展。

二十七日△部長主持軍備局組織規劃研究提報。

△「國防部處務規程」修正發布,並將名稱修正為

「國防部辦事細則」。

△「國防部參謀本部、總政治作戰局、主計局、軍

醫局辦事細則」訂定發布。

三月

一 日△國防二法正式施行。

   △總統主持「國防部所屬單位(機關)編成典禮」。

△後備司令部、聯合後勤司令部揭牌。

十一日△部長應邀出席美臺商會所舉辦之「公元二00二年

美臺防禦高峰會」。

十三日△向立法院民進黨黨團簡報「國防二法施行現況報

告」。

二十一日△召開「博勝二號」第三次期中審查會。

四月

二 日△部長主持規劃華美交流合作執行擬案提報。

八 日△部長主持「漢光十八號」演習參演幹精神講話。

十一日△部長視導「漢光十八號」演習。

十六日△召開「工合會報會議」。

二十三日△召開「精進案」專案編組及專題研究工作分配研

討會。

二十五日△召開全民動員會報會議構想提報。

二十六日△部長主持九十一年度預算編審檢討會。

三十日△召開「訓儲預備軍士官訓額審查會」。

五月

一 日△審查「八二三」參戰官兵晚年生活照顧特別法案。

二 日△部長赴立法院報告實施摹兵制之可行性。

九 日△總統與媒體主管參訪部隊。

十三 日△召開「忠誠施政計畫績效目標及衡量指標審查會

議」。

十四 日△召開海軍「陸戰隊兩棲登陸車輛案」投綱計畫審

查。

十五 日△召開民國九十二年財力分配需求簡報。

二十一日△召開國防二法修正專案研討。

二十三日△召開全民防衛動員整備審查會。

   △部長國軍建軍願景提報。

二十五日△發布「同心十四號」演習動員令。  

六月

一 日△總統蒞臨漢聲廣播電臺六十週年臺慶。

三 日△行政院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業務會報成立大會暨會報

第一次會議。

四 日△「萬安二十五號」演習即日起分區實施。

五 日△召開T-75班用機槍投綱會議。

十 日△總統主持國軍九十一年度高級幹部研習會精神講

話。

十一日△召開「精進案」員額分配研討會。

△召開「研擬軍人法草案」第三次會議。

十二日△總統視導國軍聯勤廠庫及陸軍飛彈部隊。

十三日△總統視導陸軍成功嶺基地。

十五日△召開「動員實施階段軍事人力統籌分配辦法」審查

會議。

十八日△召開「軍事教育條例第五、十八條修正案」研討

會。

十九日△召開「軍事機密與國防秘密種類範圍等級劃分準

則」草案審查會議。

二十日△召開「民國九十二年國防資源釋放民間案」協調

會。

二十六日△部長主持民國九十一年下半年將官晉任授階典

禮。

二十八日△部長與媒體聯誼茶會。

    △部長主持民國九十一年第二次主計會報。

回到主目錄  

序言

導言

緒論

第一篇 國際安全與軍事情勢

第一章 國際安全環境

第二章 全球軍事情勢

第三章 亞洲軍事情勢

第四章 中共軍事情勢

第七篇 國軍與社會

第一章 國防事務透明化

第二章 保障人民權益

第三章 為民服務

 

第二篇 國防政策

第一章 國家安全概況

第二章 國家安全戰略

第三章 國家安全政策

第四章 國防政策與軍事戰略

第五章 兵力整建目標

附件一

國防部辦理慰(濟)助工作項目

第三篇 國防資源

第一章 國防人力

第二章 國防財力

第三章 國防物力

附件二

國軍醫院一覽表

第四篇 國軍部隊

第一章 常備部隊

第二章 後備部隊

第三章 後勤支援部隊

附件三

民眾對國防施政滿意度調查報告

第五篇 國防管理

第一章 國防人力資源管理

第二章 國防法規管理

第三章 國防經費管理

第四章 軍事動員管理

第五章 後勤管理

第六章 部隊管理

第七章 通信電子資訊管理

附件四

國防大事紀

第六篇 國防重要施政

第一章 國軍的立場與使命

第二章 國防組織改造

第三章 全民國防之實踐

第四章 軍事教育

第五章 部隊訓練

第六章 軍事交流

第七章 國防科技成果與展望

第八章 軍人人權保障

第九章 保險 福利 醫療

第十章 眷村改建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