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華科技大學 - ba.lhu.edu.t · 龍 華 科 技 大 學 授權書 頁: 1/1...

108
龍華科技大學 企管系專題報告 高齡者對民營老人安養機構入住選擇與使用 評估之研究-以潤福新象與傑瑞山莊為例 專題生:鄭宇秀 呂宸儀 李亞如 林師崟 指導教授:王熙哲 老師 中華民國 95 5

Upload: others

Post on 03-Oct-2019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龍華科技大學

    企管系專題報告

    高齡者對民營老人安養機構入住選擇與使用

    評估之研究-以潤福新象與傑瑞山莊為例

    專題生:鄭宇秀

    呂宸儀

    李亞如

    林師崟

    指導教授:王熙哲 老師

    中華民國 95 年 5 月

  • 龍 華 科 技 大 學 授權書 頁: 1/1

    本授權書所授權之論文或專題為本人在龍華科技大學

    94 學年度第 2 學期所撰寫。 論文/專題名稱:高齡者對民營老人安養機構入住選擇與使用評估之研究-以潤福新象與傑瑞山莊為例 同意 不同意 本人具有著作財產權之論文或專題提要,授予龍華科技大學,得重製成電子資料檔後收錄於該單位之網路,並與台灣學術網路及科技網路連線,得不限地域時間與次數以光碟或紙本重製發行。 (上述同意與不同意之欄位若未勾選,本人同意視同授權) 同意 不同意 本論文或專題因涉及專利等智慧財產權之申請,請將本論文或專題全

    文延至民國 年 月 日後再公開。

    (上述同意與不同意之欄位若未勾選,本人同意視同授權) 同意 不同意 本人具有著作財產權之論文或專題全文資料,授予教育部指定送繳之圖書館及本人畢業學校圖書館,為學術研究之目的以各種方法重製,或為上述目的再授權他人以各種方法重製,不限時間與地域,惟每人以一份為限。並可為該圖書館館藏之一。 (上述同意與不同意之欄位若未勾選,本人同意視同授權) 上述授權內容均無須訂立讓與及授權契約書。依本授權之發行權為非專屬性發行權利。依本授權所為之收錄、重製、發行及學術研發利用均為無償。 指導老師姓名: 學生簽名: (親筆正楷) 日期:民國 年 月 日

    90/11/09 -ZH10027-01

  • 龍華科技大學

    企管系專題報告審定書

    本系 四 年 級 A 班 林師崟、鄭宇秀、呂宸儀、

    李亞如 君

    所提專題報告

    高齡者對民營老人安養機構入住選擇與使用評估之研究-以潤福

    新象及傑瑞山莊為例

    經本委員會審定通過,特此證明。

    口試委員會

    委 員:

    指 導 教 授:

    系 主 任:

    中華民國 95 年 5 月

  • 摘要

    專題報告名稱:高齡者對民營老人安養機構入住選擇與使用評估之研究-以潤福新

    象及傑瑞山莊為例

    校系別:龍華科技大學企管系

    畢業時間:94 學年度第二學期

    專題生:呂宸儀、林師崟、李亞如、鄭宇秀

    指導教授:王熙哲 老師

    隨著生活水準提高及醫療發達,台灣已於 1993 年邁入高齡化社會,針對核心

    家庭比例逐年上升所衍生的高齡者居住問題,在政府及民間機構的大行推舉興建

    下,帶動我國老人安養市場的熱潮。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以潤福新象及傑瑞山

    莊作為老人安養機構之代表機構,並進行業者訪談與實地參訪,瞭解其發展歷程、

    分析其內部優勢及關鍵成功因素。進而,深入訪談安養機構之實地住戶,瞭解其

    對安養機構提供之產品的使用情形及入住滿意度。研究結果顯示,潤福新象提供

    良好的環境及高品質服務,改變高齡者與子女分離所引起的孤獨感,找到退休養

    老生活的重心;相對在傑瑞山莊的受訪住戶對於機構認同感較低,無特殊需求只

    要求平淡渡過養老生活。因此,建議老人安養機構除增加機構設施外,應以專業

    的服務態度及瞭解顧客需求,才能於市場中具有競爭優勢。

    關鍵詞:高齡者、老人安養機構、質性研究

    i

  • 誌謝

    回首這幾年在龍華科技大學求學的過程中,有歡笑也有淚水、有所收獲及人

    生體驗,此時此刻,內心的感覺可說是五味雜陳,難以用三言二語言喻。衷心感

    謝周遭曾關心過我們、幫助過我們的師長及好友,因為有您們的鼓勵與支持,使

    得這二年來,我們可以完成畢業專題,在此,呂宸儀、林師崟、李亞如、鄭宇秀

    獻上我們最深的謝意。

    首先,要感謝我們的指導老師-王老師熙哲,從專題題目的訂定、修改,以

    至完成,長達二年的期間,不斷地給予我們啟發、指引與鼓勵,給予本文提供許

    多寶貴的意見,您對學生的指導,學生會銘記在心。

    另外,還要感謝潤福新象的張館長、傑瑞山莊的林主任、服務人員以及所有

    參與本研究的人員,最終非常感謝的是每位受訪的長輩們,由於您們的全力協助

    與支持,並提供寶貴資料,促使本專題可以順利完成,在此再次致上由衷的感謝、

    感激。

    此外,在這一路走來,還有一群相互扶持與打氣、同舟共渡的朋友-宸儀、

    亞如、師崟、宇秀,相信如果沒有你們,在這四年的大學生涯中一定無法如此多

    彩多姿,相互謝謝在這四年的相伴學習。

    最後,需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了,築繁不及備載,凡在研究期間若有被請教、

    打擾的貴人、機構單位,也非常的感謝您們的幫助,使我們的專題可以完成,謝

    謝您們陪我們走過這一段期間。

    呂宸儀、林師崟、李亞如、鄭宇秀 謹識

    于 龍華科技大學 2006 年春

    ii

  • 目錄

    頁 次

    中文摘要……………………………………………………………………………….i

    誌謝……………………………………………………………………………………ii

    目錄…………………………………………………………………………………...iii

    表目錄…………………………………………………………………………………vii

    圖目錄………………………………………………………………………………...viii

    1. 緒論…...…………………………………………………………………………...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目的…………...………………………………………………………...2

    1.3 名詞界定...…………………………………………………………………...2

    2.文獻探討…………………...……………………………………………………….3

    2.1 台灣高齡化社會現象及老年人口特性變遷……...………………………...3

    2.1.1 高齡化社會定義……………………..………………………………..3

    2.1.2 台灣地區高齡化現象………………………..……………………......3

    2.1.3 台灣地區老年人口特性……………………………………..……......4

    2.2 老化之定義………………………………………………………...………...5

    2.2.1 生理學的觀點…………………………………..……………………...5

    2.2.2 心理學的觀點…………………………………………..………….......6

    2.2.3 社會學的觀點………………………………………..…………….......7

    2.3 高齡者需求之定義………………………………………………………......8

    2.3.1 需求界定..…………………………………………………………......8

    2.3.2 高齡者需求相關文獻………………………….………..………….…...9

    2.3.3 影響需求認定因素…………………………..……………………...12

    iii

  • 2.4 高齡者消費者行為………………………………………...………………..13

    2.4.1 消費者行為理論…………………………………………………….13

    2.4.2 高齡者購買決策過程……………………………………………….14

    2.5 台灣地區老人安養機構現況……………………………………………….15

    2.5.1台灣地區老人安養機構類型……………..…………………………….16

    2.5.2 老人安養機構供給與需求………………………………………….18

    2.6 影響高齡者進住機構之相關問題………………………...………………..21

    2.6.1 影響高齡者入住安養機構選擇之因素………………………….....21

    2.7 高齡者進住安養機構使用後評估………………………………………….24

    2.7.1 高齡者安養機構使用後評估之相關文獻………………………….24

    2.8 關鍵成功因素研究文獻………………………………………………...…..25

    2.8.1 關鍵成功因素的定義…………………..…………………………...25

    2.8.2 安養機構關鍵成功因素……………………………..……………...26

    3. 研究方法與設計………………………………...……………………….............28

    3.1 研究方法的選擇…………………………………………………...…….....28

    3.2 研究設計…………………………………………………………................28

    3.2.1 研究場域…………………………………………………………....28

    3.2.2 研究樣本…………………………………………………………....29

    3.2.3 訪談資料…………………..……………………………………......30

    3.2.4 嚴謹度控制…………………………………………..……………..31

    3.3 研究流程…………………………………………………………................32

    3.4研究架構…………………………………………………………......................33

    4. 研究結果與分析…………………………………...……………………….....34

    4.1 民營老人安養機構………………………………………………................34

    4.1.1 潤福新象…………………………………………………………....34

    iv

  • 4.1.2 傑瑞山莊…………………………………………………………....38

    4.1.3 住戶介紹…………………………………………………………....42

    4.2 個案訪談分析…………………….………………………………………...…45

    4.2.1 受訪住戶之社經背景與入住動機分析………………….…………....45

    4.2.2 受訪住戶對機構服務功能之使用後評估………………………49

    5.結論與建議…………………………………………………………………………..54

    5.1 結論……………………………………………………………………………...54

    5.1.1 研究結果彙整……………………………………………………………..54

    5.1.2 研究命題………………………………………….…………..…………...55

    5.2 建議…………………………………………………….…………..……………57

    5.2.1 實務建議………………………………………………………………….57

    5.2.2 未來研究建議………...…………………………………………………..61

    5.3 研究限制………………………………………………………………………..61

    參考文獻……………………………………………………………………………….63

    附錄:

    附錄 A 訪談大綱……………………..………………………………………………65

    附錄 B 住戶訪談個案:潤福新象-李爺爺…………..…..…………………………67

    附錄 C 住戶訪談個案:潤福新象-楊伯伯…………………………………………70

    附錄 D 住戶訪談個案:潤福新象-曹媽媽…………………………………………72

    附錄 E 住戶訪談個案:潤福新象-馬伯伯…………………………………………74

    附錄 F 住戶訪談個案:潤福新象-沈伯伯…………………………………………76

    附錄 G 住戶訪談個案:潤福新象-趙阿姨…………………………………………78

    附錄 H 住戶訪談個案:潤福新象-董奶奶………………..…………………..……80

    附錄 I 住戶訪談個案:潤福新象-張伯伯………………….………………………82

    v

  • 附錄 J 住戶訪談個案:潤福新象-歐陽伯伯……………….………………………84

    附錄 K 住戶訪談個案:潤福新象-蔡媽媽……………………………..…………86

    附錄 L 住戶訪談個案:傑瑞山莊-陳伯伯……………………………..…………88

    附錄 M 住戶訪談個案:傑瑞山莊-秦黃婆婆…………………………..…..…...…90

    附錄 N 住戶訪談個案:傑瑞山莊-陳爺爺…………………………….......………92

    附錄 O 住戶訪談個案:傑瑞山莊-黎爺爺…………………………………………94

    附錄 P 住戶訪談個案:傑瑞山莊-唐伯伯…………………………………………96

    vi

  • 表目錄

    頁次

    表 2.1 國外心理學者對於老人人格類型分類………………………………………6

    表 2.2 國內心理學者對於老人人格類型分類………………………………………7

    表 2.3 相關社會學理論………………………………………………………………8

    表 2.4 界定需求理論代表…..………………………………………………………9

    表 2.5 台灣地區高齡者需求研究文獻……..………………………………………9

    表 2.6 影響安養機構選擇之因素…………..……………………………...............23

    表 2.7 學者對於使用後評估之定義…………..……………………………..........24

    表 2.8 高齡者安養機構使用後評估之相關文獻………………............................25

    表 2.9 關鍵成功因素定義整理…………..……………………………...................26

    表3.1 本研究訪談對象受訪表……………………………………………….……..30

    表 4.1 受訪者入住動機分析…………..……………………………………………48

    表 4.1 (續) 受訪者入住動機分析…………………………………………………49

    表 4.2 受訪者實體環境分析………………………………………………………..50

    表 4.2 (續) 受訪者實體環境分析…………………………………………………51

    vii

  • 圖目錄

    頁次

    圖 2.1 購買決策分類…..……………………………………………………………14

    圖 2.2 購買決策過程五階段……..…………………………………………………15

    圖 3.1 本研究流程……..……………………………………………………………32

    圖 3.2 研究架構……………………………………………………………………..33

    圖 5.1 研究結果彙整圖……………………………………………………………..54

    viii

  • 1.緒論

    1.1 研究背景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於 1980 年的定義,一個國家 65 歲以上的人口占全

    國總人口數達 7%以上者,即可視為高齡化國家。隨著國人生活水準提高、醫療科

    技發達,台灣於 1993 年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加上過去台灣推行緩和人口成長政

    策,導致婦女生育率逐年下降,年齡結構逐漸老化。

    整體社會型態與家庭結構的變遷,改變傳統高齡者退休養老的觀念,對於自

    主性與獨立性的需求逐漸提升,因而帶動安養居住市場的熱潮。根據突破雜誌在

    1996 年對高齡者市場所進行的調查可知,高齡者逐漸具有消費潛力的原因有:1.

    家庭人口數的減少,促使高齡者走出家中參與社會活動;2.理財觀念由依賴兒女供

    養,轉變為存有積蓄,積極為未來退休預做準備;3.退休人口的再就業,使高齡者

    的可支配所得增加。

    基於上述,台灣地區未來邁向高齡化社會已為必然趨勢,至使高齡者將成為

    最大的消費族群。除了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外,45 到 64 歲,目前正是台灣社會

    中堅份子的中年族群,也就是所謂的嬰兒潮世代,在未來的 5 到 10 年內,亦會相

    繼成為高齡者族群的一份子。該年齡層見證了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其所具備之

    消費能力與觀念皆較上一代來得雄厚與開放,並懂得規劃自己的未來,對於退休

    後的生活有自己的藍圖,當這群中年族群步入老年階段時,其所能為社會創造的

    消費產值將更為可觀。

    以往社會學者或人口學者,在研究高齡者居住安排的議題上,多著眼於高齡

    者與家庭其他成員之關係;心理學者則以高齡者態度、滿意度等問題著眼;社工

    學者則關注老人福利需求及照顧高齡者之家庭成員其負擔情形;建築學者則考察

    居家高齡者之居住環境問題(關華山,1996)。然而,高齡者日常生活的問題非僅單

    一挶限於某一領域,而係綜合了心理、生理、硬體空間、軟體活動與服務之總體

    考量,現行民營安養機構為提供給身心健康高齡者居住的住宅,目前仍是處於發

    1

  • 展階段,機構如能提供良好的硬體設計與軟體規劃,不僅關乎其經營之成敗也解

    決高齡者優質安養的問題。因此,本研究以潤福新象及傑瑞山莊為例,實地探討

    住戶個人社經背景、入住後實際體驗程度與業者所提供之相互關係性,並給予兩

    家機構建議,期望機構能更符合高齡者的總體需求。

    1.2 研究目的

    有鑑於高齡化社會現象與私人民營安養機構熱潮的興起,本研究將針對高齡

    者選擇民營老人安養機構考量因素進行探討,研究目的如下:

    1.歸納台灣地區老年人口特性及老人安養機構之現況。

    2.分析老人安養機構市場的特性及供需差異。

    3.瞭解高齡者住戶入住需求動機,以及入住後的使用評估。

    1.3 名詞界定

    1.老人安養機構:根據內政部老人福利法中規定安養機構一般可分為公費安養與自

    費安養,公費安養中心多半屬於社會救助的性質,因此對象皆為孤苦無依,無自

    謀生活能力之老人;自費安養中心是針對提供退休後無經濟顧慮且有自費能力的

    老人居住。而本研究以自費安養中心作為本研究主要研究個案。

    2.高齡者:根據 1982 年世界老人大會依據聯合國建議,決定高齡人口的界定,以

    65 歲以上為高齡人口,而本研究則定義高齡者為 60 歲以上並符合入住老人安養

    機構為分類依據。

    2

  • 2.文獻探討

    台灣地區面臨高齡化社會趨勢的影響,加上消費型態及經濟結構的改變致使

    高齡者相關產業相繼的誕生,而使國家社會紛紛對於老人福利法及相關福利措施

    更加重視,因此在暸解此產業前,需針對相關研究及台灣地區老年人口特性等做

    全面性的暸解,此外並彙整國內外學者針對高齡者所做的研究作為其探討的重點。

    2.1 台灣高齡化社會現象及老年人口特性變遷

    近年來由於醫療體系的進步,高齡者平均壽命延長以及出生率降低的緣故,

    導致台灣地區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以達 9%以上。而台灣面臨高齡化社會也延伸出

    許多不同的問題以及發展,像是經濟、消費型態或是價值觀改變等現象。

    2.1.1 高齡化社會定義

    高齡化社會可分為 2 種不同的定義標準,一為年齡採計標準:是根據 1982 年

    世界老人大會依據聯合國建議,決定高齡人口的界定,以 65 歲以上人口為高齡人

    口;另一為人口比例分配:根據聯合國衛生組織之定義,高齡化社會指一個國家

    65 歲以上之人口占全國總人口達 7%以上者,即可視為人口老化國家。但是事實上

    高齡者的養老生涯係指離開正式的工作崗位而享受養老休閒的生活,而一般所謂

    高齡化社會皆為退休養老人口占多數。

    2.1.2 台灣地區高齡化現象

    近數十年來,由於社會結構變遷、醫療體系的進步與生活品質的提升等因素

    相互影響下,造成台灣地區人口結構產生高齡化現象。

    根據內政部資料顯示,台灣地區高齡化現象歷年來已呈現上升之趨勢,台灣

    地區於 1993 年底,65 歲以上的人口以達到 149 萬人,占台灣地區總人口數的

    7.10%,依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行政院內政部宣佈台灣地區已正式邁入

    「高齡化社會」。根據經建會人口推估資料顯示,未來人口年齡結構將更趨於高齡

    3

  • 化,65 歲以上高齡者人口比例將由 2004 年的 9.48%,增至 2011 年的 10.4%,預測

    2051 年將高達 29.8%,也顯示出未來高齡人口將持續成長。

    人口老化是全世界共同面臨的趨勢,在生育率與死亡率下降的現在,台灣人

    口急速的老化。人口高齡化現象對社會與經濟的發展帶來若干的衝擊效應,高齡

    者的生活型態也將產生改變。因此,高齡化社會所面臨的問題是:

    1.社會需要大量的醫療設備、高齡者生活場所,以及醫護人員來照顧這群龐大的高

    齡人口。

    2.少量的青壯年生產勞力,要負擔相當高比例的高齡人口。

    3.如果上述這種支持,是透過「社會福利」制度來操作,將導致財政上的困難。

    4.年輕人的減少,意味著未來愈來愈少的高齡者有機會和親人共住,安享晚年。

    面臨這樣的高齡化社會,高齡者人口的居住安排問題也逐漸浮現,隨著社會

    型態與家庭結構的改變,傳統養兒防老的價值觀隨著社會變遷開始鬆動,加上高

    齡者對自主獨立性的需求逐漸提升,在未來人口結構型態也將由金字塔型逐漸變

    成長柱狀,而老人福利的相關措施與機構更顯得日趨重要。

    2.1.3 台灣地區老年人口特性

    台灣地區的老年人口特性,隨著時代的變遷與傳統的農業和工業社會有所差

    異,像是高齡者擁有經濟自主性以及與子女同住的比例逐漸下降等特性的變遷。

    1.經濟獨立,不需依靠子女供養的比例逐漸提高

    社會結構與觀念的變遷,加上一生辛勤工作所儲存的積蓄,在現今高齡者的

    經濟情況已獲得大幅度的改善,經濟能力是決定老年人口消費行為的重要因素之

    一。在 2002 年台閩地區老人狀況調查摘要分析,65 歲以上的高齡者人口,主次要

    經濟來源之主要度,以子女奉養(含媳婦、女婿)者最多占 51.72%,其次為不依賴

    子女與其他補助方式而獲得經濟來源(工作收入、儲蓄利息投資、退休撨恤金或保

    險給付)的比例達 48.28%,顯示台灣地區的高齡者,已漸漸不需要倚賴子女生活(內

    政部,2002)。

    4

  • 2.家庭結構變遷

    2002 年台灣地區 65 歲(含)以上高齡者計 202 萬人,其中屬於三代同堂者居多,

    占 33.5%,單親及核心家庭分別占 4.6%及 12.9%顯示約五成高齡者與子女同住,

    惟所占比重較 1992 年減逾 10 個百分比;此外,僅與配偶同住之高齡者家庭所占

    比重達 29.2%,十年來增加 9.6 個百分比,此類家庭將面臨高齡者的照護問題,為

    政府高齡者福利政策及社會工作者應該多關注之對象(行政院主計處,2004)。

    3.實際及有意願進住老人福利機構者之比例逐年攀升

    根據內政部統計處調查結果顯示,1999 年居住在老人福利機構者僅占老年人

    口的 5.17%,到了 2002 年則增加到 11.69%;而認為居住在老人福利機構為理想居

    住方式者的比例,也從 1999 年的 7.47%提高至 2002 年的 13.73%,增加了 6.26%。

    由此顯示,有越來越多的高齡者認同老人福利機構的居住方式(內政部,2002)。

    由上述三點,本研究歸納出幾個現象,就是隨著社會結構、文化及價值觀的

    演進,現代的中高齡人口對其居住狀況,多半已擺脫「與子女同住」的觀念,較

    能接受子女成年後便以獨立個體的生活方式存在;根據內政部統計調查,多數高

    齡者從年輕到老都有存下一筆財富,或是仍在職場就業,不但自籌生活費的能力

    大增,也不再需要依賴子女供養;加上摒棄「養兒防老」觀念,更使得高齡者在

    退休後的生活安排上,有自己的想法與計畫,不再以子女為主,轉而以自己或與

    配偶兩人為主要考量重心。

    2.2 老化之定義

    老化為所有隨時間發生之功能性變化,面臨壓力存活能力減低,甚至死亡等

    所有變化的總和,可根據生理學、心理學與社會學的觀點去探討。

    2.2.1 生理學的觀點

    生理學認為老化是生理上的變化,隨著歲月的流逝使身體內的組織與各器官

    逐漸衰退,失去應有的功能。而對於老化總是令人聯想到生理機能的退化。根據

    5

  • 沙依仁(1996)在高齡學一書中,所提及的人類老化理論,其內容如下:

    1.衰竭或耗損理論:人體就像一部機器,由於工作過勞、僅張及歲月流逝,器官逐

    漸損壞。

    2.人體恆定不平衡理論:老年期人體恆定會逐漸減退,體內功能在適應的能力往往

    會受到損害。

    3.免疫理論:人體的免疫系統隨著年齡增加漸漸失去功能,所以疾病的患有率增加。

    2.2.2 心理學的觀點

    心理學理論在說明老人在老化過程中,其心態行為及人格類型的特質。在人

    與人的互動中,個人發展出不同的行為與心理反應,這些反應即為人格;人格的

    成長會受到文化、物理環境、個人特殊經驗及生理特質等影響。相對地,高齡者

    的行為也會受到人格因素的影響,因此瞭解老人其人格類型將有助於本研究於受

    訪者資料分析之參考依據。依據國外(如表 2.1)與國內(如表 2.2)老人心理學家將老

    人的特徵區分出老人人格類型:

    表 2.1 國外心理學者對於老人人格類型的分類

    老人心理學家 類型 人格特徵 自律型 有創造能力,能自動自發、自立自強、老當益壯。 調適型 能順應環境,安居樂業,而明哲保身。

    Riesmam(1954) 紊亂型

    沒有一定的生活目標,經濟環境處於不利,流離失所,無所

    適從。

    成熟型 傾向穩定且平衡的老化,並視為老化為常態。不悲觀也不退縮,不過樂於進取,對人生感到滿足,人際關係不錯。

    搖椅型 被動、依賴他人,不拘小節、胸無大志,對工作消極,樂於接受配偶的支配。

    裝甲型 頑固、主動、獨立、自我防衛及不服老的傾向。為了保持活力,總是勤於活動,樂於工作。

    憤怒型 滿腹牢騷,怪罪別人,動輒以怒,常帶著敵視的眼光,無法走出自己的局限。

    Richard(1962)

    自憎型 內疚,自責、否定自己,充滿悲觀,視老人唯一種沒有價值的廢物,認為死亡是一種解脫。

    整合性 生活適應良好,具有完整的認知能力和高度生活的滿足感。依賴型 依賴他人,冷漠及撤退的傾向。 防禦型 固執、堅強及成就傾向。 Neugarten(1964)

    解組型 未能統合社會、生活無一定目標,認知能力退化,無法控制情緒,因此活動力低,生活滿意度低。

    資料來源:周家華,2000,老人學研究;徐立忠,1989,老人問題與對策;本研究整理

    6

  • 表 2.2 國內心理學者對於老人人格類型分類

    適應良好 適應不良 老人人格類型 老人心理學家 人格類型 特徵 人格類型 特徵

    傲看江湖型

    雄心未已,不甘寂

    寞。但時常事與願

    違,只能說是有心無

    力。因此,日子過的

    不快樂。 永不服老型

    身體狀態尚好,不

    輕易談老與保

    健,對於生活充滿

    信心,個性開朗積

    極參與活動。 隱退獨處型

    一生追求平淡,不求

    功利,對年老體衰也

    坦然面對。喜歡獨

    處,心向樸實。很多

    晚年喪偶都屬於此

    類型。

    健保常客型

    對生理健康非常關

    注,終日奔波於尋求

    妙方,長年進補,反

    而忽略心理健康層

    面的問題,忘記修心

    養性才是最好保健

    之道。 怡然自得型

    事業有成、子孫各

    有所成,注意養生

    之道而身體力

    行,因此多為長壽

    高雅人士。

    冷漠人生型

    不願提起往事,晚年

    心灰意冷,往事只能

    回味。這類老人外表

    看來冷漠無情但內

    心世界卻是甜酸苦

    辣,百味俱陳。

    自怨自艾型

    時常抱怨努力奮鬥

    到頭來卻沒有任何

    成就,長期處於沮喪

    與自責的日子中,身

    體也每況愈下。

    彭駕騂(1999)

    得過且過型

    無憂無慮的渡過

    未來日子。抱持著

    樂 天 知 命 的 態

    度,凡事淡泊名

    利。 恨天老翁型

    怨天尤人,凡事以恨

    來看待世界上的每

    件事物,恨事業一無

    所成,更恨自己身體

    百病交集。

    資料來源:彭駕騂,1999,老人學

    2.2.3 社會學的觀點

    從社會學的觀點來談,學者研究出許多老人行為與老化現象理論的闡述,有

    關社會學的理論如為表 2.3 所述:

    7

  • 表 2.3 相關社會學理論

    理論 學者 主要論點 活動理論 (Activity Theory)

    Havighurst (1953) 面臨高齡化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與中年一樣的生活方式,不間斷的社會參與實際參與和各式各

    樣的活動,享受快樂生活。 脫離理論 (Disengagement Theiry)

    Cumming&Henry(1961) 撤退是老化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自然現象,慢慢減少與社會接觸增加老人對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自

    給能力,維持正向的自我概念以及良好適應。 持續理論 (Continuity Theory)

    Neugarten(1968) 強調個人人格特質的持續性,退休時期的性格是延續於中老年時期、甚至是中年時期的性格取

    向。

    資料來源:沙伊仁,1996,高齡學

    對於大多數的退休者而言,休閒活動的延續性代表著退休生活的休閒形式,

    與家人的互動、購物、散步、看電視、以及閱讀是普遍可得,並不需要高度的組

    織性。然而,開始興盛的退休社區與設施機構則能滿足退休後的休閒生活,提供

    從工作崗位「脫離撤退」後進入新的休閒生活方式,展現學習新事物的積極意義;

    提供「活動理論」中各種社會參與和角色的替代,支持群體性、組織性的休閒活

    動,排除高齡者的失落感與孤獨感,也提供人格特質「持續性」之中年時的休閒

    生活方式。

    2.3 高齡者需求之定義

    需求是人類為了生存、福利、自我實現等,而產生生理、心理、經濟和社會

    的需要,這些需求不能只靠個人、家庭或是市場經濟來獲得滿足,於是需要各種

    福利服務和資源,來解決需求者的問題。因此,根據不同的需求,便需要有因時、

    因地制宜並且考量到個別差異的需求滿足機制(詹火生,1993)。

    2.3.1 需求界定

    在心理學的領域,界定需求的理論最常被提及的是美國心理學家 Maslow 的需

    求階層論,在社會學的範疇,則以英國學者 Bradshaw 的理論,最具代表性(王宛茹,

    1998)。本研究將需求理論的內容,整理如表 2.4。

    8

  • 表 2.4 界定需求理論代表

    1.心理學

    學家理論 定義內容

    Maslow 需求層級理論 (1)生理需求 (Physioloical need) (2)安全需求 (Safety need) (3)相屬和相愛的需求 (Belongings and love need) (4)受人尊重的需求 (Esteem need) (5)自我實現的需求 (Need of self-actualization)

    2.社會學

    學家理論 定義內容

    Bradshaw 社會需求 (1)規範性的需求 (2)感覺的需求 (3)表達的需求 (4)比較的需求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2.3.2 高齡者需求相關文獻

    根據詹火生(1993)、徐立忠(1993)及林松齡、王德睦(1994)的研究,台灣地區

    高齡者對於社會上的需求所重視的要項歸類如表 2.5 所示:

    表 2.5 台灣地區高齡者需求研究文獻

    年代 國內學者 研究內容摘要 詹火生 1.健康問題和需求;2.經濟安全的需求;3.居住方面的需求和問題;4.

    休閒、教育、娛樂、再就業等方面的需求 1993

    徐立忠 1.生活上的需求:主要是指經濟的支援;2.健康上的需求:包含高齡者身、心理的改變與醫療的需求;3.精神上的需求:包括社會參與和休閒活動

    1994 林松齡、王德睦

    研究分析指出台灣地區高齡者的社會需求集中在四個項目: 1.長期疾病陪伴;2.金錢支持;3.閒聊慰藉;4 住家整潔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其中詹火生(1993)對於高齡者的需求分成四項原因:(1)健康問題和需求:主要

    是針對患有疾病需要照護的高齡者,特別是在健康維護及醫療保健方面的需求。(2)

    經濟安全的需求:由於高齡者自就業市場退休後喪失經濟正常的收入,絕大多數

    高齡者必須依賴子女的奉養或退休前的個人儲蓄。隨著老化,醫療照護的依賴日

    深,結果高齡者易陷入貧窮和疾病雙重剝削的困境中。(3)居住方面的需求和問題:

    在工業化的社會中,隨著家庭結構的核心化、家庭功能的分化、家庭居住空間的

    隔間化即女性就業的普及化,遂使高齡者的居住安排必須採取多元化的對策。(4)

    9

  • 休閒、教育、娛樂、再就業等方面的需求:多數研究指出身體健康的高齡者在社

    會參與動機是十分強烈的,因此,協助高齡者繼續與社會維持適當的互動關係,

    避免高齡者迅速從社會中脫離,將有助於高齡者維持身心的健康。

    高齡者的需求往往與老化的問題有關,但是,綜合過去研究結果,歸納高齡

    者的需求約有下列幾種,其中並不完全是老化的問題。基於上面的理由,將高齡

    者需求分下列幾個需求面向來探討。

    1.居住需求

    依據內政部於2000年的調查顯示,當時台灣高齡者多數依賴子女供養,且他

    們認可的理想居住方式是與子女同住。但由於社會的變遷使得高齡者有獨居的趨

    勢,雖說在居住滿意度上仍以與子女同居者的滿度為高。居住安排也受到高齡者

    生活費來源及健康狀況的影響(周煌明,2000;葉乃靜,2002)。

    住在安養機構中的高齡者也會表現出下列的次文化:簡化的自我認同,即因

    為年齡而感覺老化,其來源包括社會角色的失落,因機構化而失去個人的自我感,

    以及從同年齡者之互動中確定自我、無用感、對死亡的深刻感受。這樣的次文化

    形成,如何受到社會文化的結構所影響,也是周京安認為值得探討的(許敏桃,

    2001;葉乃靜,2002)。

    有些研究發現高齡者進住安養中心並未受邀參與決策過程,或家人考慮時未

    曾向高齡者提及,因此會有抗拒的現象。加上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高齡者常會

    有焦慮感,原本熟悉的事物反而成了記憶的一部分,這對高齡者的衝擊非常大。

    此外,他們也會擔心安養中心環境的限制,又無法抗拒家人的決定,若安養中心

    的其他住戶無法相互協助,甚至有衝突產生,對他們而言,生活失去控制外,也

    會感到沒有個人尊嚴(許敏桃,2001;葉乃靜,2002)。

    2.經濟需求

    內政部統計處於2000年的調查顯示,台灣地區65歲以上的高齡者主要經濟來

    源依序為:子女奉養、退休金撫卹金或保險給付、工作收入、政府救助或津貼、

    10

  • 儲蓄利息投資、社會或親友救助。由此統計資料可以看到,高齡者在退休後沒有

    收入的情況下,往往得靠他人支援或依賴自己的退休金、養老年金或平時的積蓄。

    但有些高齡者,在身心狀況良好的情況下,會希望有再工作不依賴他人,或是投

    資事業、股票的機會,因此,會出現如何尋找工作資訊的需求或是有關投資(包括

    事業或股票)的資訊需求。

    3.健康需求

    周家華(2000)指出,有配偶或同居的高齡者健康比率高於喪偶的高齡者,與家

    人同住的高齡者健康狀況也比獨居的高齡者好,因此婚姻生活或家庭生活是有助

    於高齡者健康的。也因此,獨居高齡者如何維護身心的健康,及對健康資訊的需

    求,則值得觀察和注意(葉乃靜,2002)。

    認為高齡者的健康醫療需求包括:免費健康檢查、免費醫療、健康醫療服務、

    醫療費補助或優待、設置療養機構或中心、巡迴醫療、保健或復健服務與健康保

    險等。其中高齡者視為健康醫療需求的最重要項目是免費健康檢查,免費醫療,

    設置療養機構與復健服務(葉乃靜,2002)。

    4.人際需求

    呂寶靜(2000)以面訪問卷調查法,針對382位高齡者的朋友網絡支持功能進行

    探討,以了解高齡者從朋友獲得協助的情形、高齡者朋友網絡規模及網絡特性、

    高齡者的個人特質、情境特性、朋友網絡規模及網絡特性對高齡者支持功能的影

    響。研究結果顯示,高齡者從朋友獲得的協助主要是「情感性的支持居多」,其

    次是情緒上的支持。受訪者中有三分之一的高齡者沒有親近的朋友,有無親近的

    朋友指的是朋友網絡的規模,也會影響高齡者獲得協助的情況。此外,個人的特

    質也是影響高齡者朋友網絡規模的因素之一(葉乃靜,2002)。

    5.休閒活動需求

    根據內政部統計處於2000年的調查顯示,台灣地區65歲以上的高齡者主要活

    動項目依序為:從事休閒活動、從事養生保健活動、與朋友聚會聊天、照顧孫子

    11

  • 女、從事兼職工作、參加高齡者研習活動。

    6.服務需求

    楊培珊(1999)針對文山區獨居高齡者的服務需求研究,可以一窺服務需求包

    括:定期健康檢查、電話問安、關懷訪視、福利諮詢服務、生活津貼、房屋修繕

    補助、陪同聊天、公共衛生護士探訪、文康休閒、進住安養護機構、輔具補助、

    交通服務、居家護理、陪同就醫、醫療型日間照護中心、社會型日間照護中心、

    身體照顧、送餐服務、臨託服務、陪同外出、協談輔導、電話機具、代讀書報等(葉

    乃靜,2002)。

    2.3.3 影響需求認定因素

    需求是動態而非靜態,在實際執行需求評估時,通常反應著人們當時的需求。

    而安養機構提供的服務須針對高齡者的需求去規劃,這樣才可以達到高齡者的需

    求目標,因此在規劃之時要考慮到某些因素,是否會影響高齡者對於需求的認定。

    而Mckillip在1987年提出需求的認定是受個人因素之影響,包含以下三點:

    1.價值觀的判斷:每個券的價值觀不同,因此對於需求認定也會有所不同。

    2.人口特性的差異:不同年齡的人口對於問題的認知也會有所不同,使得需求的認

    定也會有所差異。

    3.個人的期望:當需求發生時與個人對於現況和期待中的不符,而產生不滿足,因

    此個人的期望會影向需求的程度。

    除上述個人的價值觀或喜好有所不同會影響需求外,另外也會受到社會、政

    治、經濟等外在環境因素所影響, 其影響因素如下(Kettner,Moroney,Martin,

    1990):

    1. 生活水準:人的需求會隨者生活水準而適時調整。

    2. 社會政治環境:人的態度、意見或是期待會隨著外在環境改變而改變,連帶對

    於需求的觀感也會有所改變。

    3. 資源的適用性及科技的進步:新的資源或科技會產生新的需求,因此高齡者會

    12

  • 產生不同的需求。

    因此在思考高齡者所面臨的需求時,不應只限制在非自願入住安養機構部

    分,更應考量到某些高齡者是因生活型態的改變或想要有自己的生活,而選擇入

    住於安養機構,使得生活可以更自在。因此在評估高齡者對於安養機構的需求時,

    應同時考量多方面之因素,才能較客觀表達出高齡者的實際需求狀況。

    2.4 高齡消費者行為

    由前幾章節所探討高齡化社會的現況及老年人口特性,發現今日的高齡者的

    需求與以前大有不同,所以對於購買安養機構的看法、需求也有所不同,因此所

    產生的消費決策型態也會有所差異。

    2.4.1 消費者行為理論

    2.4.1.1 涉入程度

    高齡者對於安養機構的熟悉及認知程度,會影響到涉入程度的高低,當高齡

    者在做購買決策時,會隨著熟悉及認知程度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決策流程。

    圖 2.1 購買決策分類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製

    由上圖 2.1 來解釋,高齡者對於安養機構的熟悉程度高,而安養機構的價位也

    產品價格

    高 低

    高 有限決策 習慣性決策

    低 慎重決策 非常有限決策

    13

  • 高的話,這樣代表其高涉入產品,通常高涉入產品指的是高價格、高風險、個人

    化的產品,因此高齡者在選擇安養機構時,若受到某些條件的限制,這樣就會影

    響高齡者的決策;反之,低涉入產品亦同,因此無論高涉入產品或低涉入產品,

    在做決策時都是有限的。

    若是高齡者對於安養機構熟悉程度低,而安養機構價格高,此時高齡者對於

    是否要購買安養機構時,就會慎重的考慮後才會作出決策;反之,若對於安養機

    構熟悉度高,安養機構的價位低的話,這時高齡者就會馬上做出購買決策。

    因此高齡者對於安養機構的涉入程度的高低,都會影響高齡者是否購買安養

    機構時的決策(翁廷碩,2000)。

    2.4.2 高齡者購買決策過程

    關於高齡者消費者決策型態的理論,只針對近年來最常看見的消費者決策過

    程,也是最著名的 Engel-Kollat-Blackwell 模式(又簡稱為 EKB 模式),做大略概念

    性的介紹,並運用於高齡者在決定居住安養機構的購買決策過程。購買決策過程

    可分為五階段(圖 2.2),以下概述:

    圖 2.2 購買決策過程五階段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製

    1.確認問題

    購買行為一開始是從高齡者感覺產品現實狀況與理想狀況產生差距時,意識

    到本身的實際需求後,進而轉變至資訊搜集決策程序。

    2.資訊收集

    當高齡者確認問題後,便會開始尋求產品相關資訊,首先會搜尋自己記憶中

    14

  • 的產品資訊(內部搜尋),若資訊不足時,便會向外在環境取得產品相關資訊(外

    部搜尋)。

    3.方案評估

    再來高齡者會利用一些評估準則來判斷各種方案,藉此決定符合高齡者需求

    的方案。

    4.購買決策

    高齡者選定一個方案後,進而行採取購買行為。購買行為過程包括五個部分:

    是否購買、何時購買、購買什麼、哪裡購買及如何付款。但在執行購買行為時會

    受兩項因素影響其決策,會與原本購買意圖相為背,一為「他人態度」,二為「突

    發狀況」。

    5.購後行為

    高齡者購買產品後,勢必對產品會抱某種程度的期望。再經使用後,若覺得

    與期望相符合或高於期望,結果會是滿意;若低於期望,則會產生抱怨不滿。因

    此這階段會影響高齡者未來的評估或選擇,與產品殘存處置問題。

    依據 EKB 模式的決策過程中,發現其決策過程存在著持續性、循序性的狀態,

    當高齡者在決定購買安養機構時就會循序這五項過程循序進行。

    某些因素會直接影響到決策過程,如環境影響因素(包括文化、社會階層、家

    庭等)會影響決策過程中的「方案評估」階段,而個別差異(包括人口統計變項及知

    覺、態度、人格特質、生活型態等)直接影響決策過程中「購買」階段,因此,高

    齡者在做決策時會受到多種相關因素影響,而做出不同的決策(涂玉山,2000)。

    2.5 台灣地區老人安養機構現況

    根據 1997 年 6 月修正之老人福利法第九條,對老人福利機構區分為,長期照

    護機構、養護機構、安養機構、文康機構及服務機構等五種,對安養機構的機能,

    定義為「以安養自費老人或留養無扶養義務之親屬,或無扶養義務之親屬無撫養

    15

  • 能力之老人為目的」。

    2.5.1 台灣地區老人安養機構類型

    台灣地區老人安養機構發展至今已歷二十餘年,其依照興辦型態與發展,大

    概可分為以下五種類型(邱慧寧,2002):

    1.仁愛之家附設老人自費安養設施

    此階段為「政府參與時期」,當初政府為了解決,當時退休公務人員及榮民安

    養居住問題,在西元 1971 年以委託仁愛之家辦理自費老人的業務,隨後各縣市均

    陸續成立仁愛之家,以提供退休高齡者安養之所,以公費收容為基礎,在同一基

    地上建設自費住宅收容自費安養者,以 60 歲以上並能自理生活之健康高齡者為對

    象。由於政府在各方面都有補助,如:土地、建築經費及人事營運成本等,所以,

    此類設施又稱為「半自費」老人安養設施,也為早期唯一提供公費安養機構的單

    位。

    2.純老人自費安養中心

    我國第一棟未附屬於任何仁愛之家而獨立設置的純老人自費安養機構,為台

    北市政府於西元 1983 年以財團法人方式經營,成立於台北市木柵區的松柏廬,但

    由於收取的保證金、管理費都相當低廉,單純以這些收入無法支應必須的經營使

    用,因此,目前是由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每年提撥數千萬元的補助費用以維持其營

    運,凡年滿 65 歲以上、設籍台北市的健康高齡者即可入居進住。繼台北市政府之

    後,中國大陸救濟總會亦在台北市內湖區成立「翠柏山莊」,以來台義士、退休公

    教人員及歸國華僑為主要對象,資格為 65 歲以上能自行照料生活起居的健康高齡

    者。

    3.老人公寓

    而此階段為「發韌導入時期」,政府為了因應並解決部分中高收入高齡者的居

    住需求,乃參考歐美各國之政策及實例,如:美國的老人退休者住宅、瑞典的年

    金者住宅、庇護住宅等,在 1990 年頒布實施的公寓建設補助計畫,「台南市老人

    16

  • 長青公寓」是我國首先正式以「老人公寓」知名興建的高齡者居住設施,同年高

    雄市政府在該市仁愛之家的基地內興建「老人公寓-松柏樓」。此 2 座老人公寓的入

    居條件均為設籍當地縣市 6 個月以上、65 歲以上能行動自理者。「台南市老人公寓」

    於 1997 年開始正式營運,並採公辦民營方式委由民間業者經營。除此之外,高雄

    縣的「松鶴樓」老人公寓亦採公辦民營的方式;台北市政府及台北縣政府正興建

    的多樣老人公寓,未來預計將會採取公辦民營模式來招商方式委由民間業者經營

    並由業者自負盈虧,如位於新竹湖口的寧園安養院乃全台第一座公設民營的安養

    機構。

    4.私人自設安養設施、銀髮住宅

    國內高齡化現象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在預期銀髮住宅的需求殷切之下,此

    階段將邁入「需求成長時期」,除了縣市政府為了解決高齡者居住問題而陸續開辦

    自費老人安養業務或興建老人公寓外,也有民間業者投入老人住宅的經營。首先

    正式以高齡者為入居對象為 1996 年潤泰建設與日本中銀株式會社合作,在淡水採

    預售屋的方式推出的「潤福新象」,由於預售方式效果不佳,改以高押租金方式推

    出,推出後市場反應狀況比預期好很多,目前出租率已達 100%。其入居條件為年

    齡 50 歲以上的健康高齡者。

    5.銀髮養生住宅

    目前有許多集團規劃與興建新型的銀髮養生住宅,像是養生村、年金屋或是

    智慧型的養生會館,由於市面上的需求日益增加導致許多民間業者積極加入市場

    中,所以目前此階段正邁向「發展成熟時期」。而 2004 年由台塑集團推出的養生

    文化村為目前政府單位第一個認同的老人住宅,它推廣平民化的價格卻能享受五

    星級的高級服務與軟硬體設備,由於整個園區目前尚未建構完畢,只開放部分給

    予高齡者入住,所以市場占有率尚未占據有利的地位;而明年將正式開放入住的

    聖恩西湖養生會館強調智慧型的養生生活會館,甚至提倡分期付款的方式結合國

    寶集團旗下相關產業,將老人安養機構的形式推廣為另一種經營方式,而此種營

    17

  • 運方式在未來將為市場帶來一股新潮流與趨勢。

    2.5.2 老人安養機構供給與需求

    高齡者對安養機構的選擇,並非只是反應不同消費族群的市場供需,更意含

    現代高齡者主動追求退休後生活適應方式和內涵的個人抉擇。本研究針對市場供

    給與需求分別進行討論:

    2.5.2.1 老人安養機構需求面

    醫藥發達及衛生條件改善,國人平均壽命逐漸延長,根據內政部統計處 2004

    年之男性平均壽命為 73.6 歲,女性為 79.4 歲,已達到先進國家標準,排名世界第

    39 名。受到平均壽命延長及出生率下降雙重影響,人口老化速度變快,年老化指

    數由 2000 年底的 40.9%急速增加至 2004 年底的 49.1%,2004 年底扶老比為 13.3%,

    再創新高,出生率只有 9.6‰創下新低,意味著扶老負擔漸增,面對人口高齡化所

    衍生相關問題,應及早提出相關因應對策。

    1.台灣地區傳統安養機構需求狀況

    由內政部統計處「民國 91 年台閩地區老人福利機構需求概況調查」報告指出:

    50 至 64 歲受訪者對老人安養機構之需求,認為很需要及需要者占 61.45%;65 歲

    以上受訪者對老人安養機構之需求,認為很需要及需要者則占 15.42%,顯示出 50

    歲以上受訪者對安養機構甚為需要。

    在目前老年人口比例逐漸增加的狀況下,台灣提供給高齡者的福利措施卻是

    有限的,以照護方面來說,根據內政部統計處統計,截至 2005 年 6 月底,台灣地

    區老年人口數計有 293 萬人,而公私立安養及長期照護機構可提供的床位只有 5

    萬多床,固然,並非每一個高齡者都需要住安養機構,但隨著未來高齡者的增加,

    潛在需求有會日益增加,基於此一現象顯示,除了未來市場的可開發性外,更能

    提供一個舒適又安全的養生環境。

    2.台灣地區現有老人自費安養機構需求狀況

    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政府鼓勵民間投資,像是 2004 年,台塑集團企業響應

    18

  • 政府政策,投資興建容量 4000 床位養生村,但進住人數並不如預期,這可能與財

    富高低及高齡者普遍認為安養護機構,不是理想居住方式有關。內政部營建署評

    估,老人自費安養市場仍須等 3 至 5 年後才較有發展空間;負責推動養生照護產

    業的經濟部工業局也認為,3 年後老人自費安養機構需求才可能顯現出來。

    3.造成老人安養機構大量需求之原因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調查發現,國內約有 44 萬名的 65 歲以上老人未與子女同住,

    人數較 10 年前快速增加近 1 倍。其發布「近十年來家庭組織形態概況」的統計結

    果指出,1992 年底,國內所有 65 歲以上的老人約有 61.3%的比重與子女同住,但

    在 2002 年底,與子女同住的比率已急遽下降至 51%,未與子女同住的老年人數從

    10 年前的 55 萬人大幅增加到 99 萬人。從上述數字觀察,獨居老人人數 10 年來增

    加近 4 萬人,在安養中心頤養天年者也增加約 9 萬人,高齡雙人家庭則大幅增加

    近 31 萬人,顯示近年來的年輕人口自家庭外移及社會高齡化的明顯趨勢,已使得

    國內高齡者族群的獨立生活比率大為增加。

    2.5.2.2 老人安養機構供給面

    台灣地區面臨人口老化的趨勢,私人企業和政府部門透過資金開發、政策鼓

    勵蓬勃老人自費安養機構的發展。私人企業近年來大舉投入與開發,業者預估老

    人自費安養機構這個新興市場規模將高達 3000 億,本研究將針對傳統與現有的老

    人安養機構形式,分析台灣地區老人安養機構供給的現況。

    1.傳統安養機構

    安養機構在過去社會福利事業發展變遷過程中,原有不同的角色與理念,在

    政府介入之前,都是以民間自營的方式經營著,直到 1997 年 6 月 18 日修正公布

    「老人福利法」後,才有明確的定義。但是在過去大多數民間私人經營所謂的安

    養機構,主要是以不健康高齡者為照顧對象,與老人福利法所定義的安養機構不

    盡相同。

    2.現有老人自費安養機構

    19

  • 隨著中國人傳統孝道觀念逐漸改變,以及小家庭型態逐漸增加,高齡者離開

    子女進駐安養機構的觀念漸漸開放,老人自費安養機構也開始出現市場需求。

    而根據經建會「銀髮社會趨勢」研究報告中顯示,台灣老人自費安養機構的

    潛在市場商機每年高達新台幣 3000 億元,隨著市場漸入佳境,繼潤泰、台塑及國

    寶集團,陸續投入銀髮市場之後,國泰、新光與富邦等壽險集團也躍躍欲試投入

    市場行列中,預料老人自費安養機構將掀起一番風潮。

    3.老人自費安養機構供給型態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 2002 年所作的「近 10 年來家庭組織型態概況」分析發現,

    目前社會上脫離子女的高齡者族群可分為 3 種生活類型,一為是大家所熟悉的獨

    居老人;一種是與老伴相依為命的高齡雙人家庭;另一種則為住在如安養中心的

    型態。

    民間業者也根據新高齡者觀念的日漸開放與強大的商機效應,更加積極投入

    市場中,而目前開發中的案子集中在台北、台南與雲嘉三大都會區,入住方式多

    採取租賃使用權而非購買所有權,主要供給可分為押租型、利用權型、年金屋及

    養生權契約等 4 種型態:

    1.押租型:為簽約時繳交一筆高額押租金,退住時無息退還押租金,居住期間另繳

    管理費及伙食費,由專業退休住宅服務公司提供管理,「潤福新象」即採此方式。

    2.利用權型:為簽約時繳交一筆高額入居金,入居金分 10-15 年折抵押金,中途退

    住案比例扣減入居金,居住期間另繳管理費與伙食費,由專業退休住宅服務公司

    提供管理,「長庚養生文化村」就屬此類。

    3.年金屋:為人壽保險公司經營管理,消費者購買年金屋人壽保險,壽險公司以退

    休住宅的居住及生活服務為保險期滿給付。包括遠雄、中信、新光、富邦等大型

    壽險公司,也引進年金屋的概念。

    4.養生權契約:概念類似生前契約,繳交入會費取得居住權,有各地度假村飯店會

    提供會員定期旅居,每月繳交管理費,「聖恩西湖養生會館」採取此類型。

    20

  • 在老人安養機構產業中,最重要的是取得供需的平衡,一般人說供需是指廠

    商供給引發消費者需求,而不是一昧的投資建構,要從整個大環境中去了解,由

    此可見,在本產業中其實是需求去帶動供給,人口老化的程度、經濟獨立的自主

    性及生活型態的改變都是重要的原因,而業者方面也根據不同階層提出不同的機

    構供消費者選擇。

    目前市場上供給和政府鼓勵的老人自費安養機構並不符合高齡者迫切需要的

    醫療照顧住宅。根據老人福利法,老人福利機構可分為,長期照護機構、養護機

    構、安養機構、文康機構、服務機構五類,前兩者需要提供醫護服務,是目前較

    為不足的老人福利機構,但業者與政府鼓勵興建的卻是以自費安養老人為目的之

    安養機構,在市場上也已經有供過於求的現象,業者若真認為有此潛在需求,應

    該平衡市場的供需。最後,面對數量增多、特性不同的老年人口,需要更多樣彈

    性的照顧和滿足不同的需求。老人安養機構在數量上已不是問題,而是質量上的

    調整,讓不同社會階層、收入、家庭階段的高齡者可以獲得理想的居住場所。

    2.6 影響高齡者進住機構之相關問題

    在對影響高齡者機構評價和適應的相關因素非常的廣泛,分析相關文獻,可

    將其分為兩大類,一是高齡者個人因素方面,包含了性別、齡年、健康狀況、經

    濟狀況、教育程度、家人相處、遷居前的生活經驗及參與遷居計畫時的情形。另

    一個則為機構環境因素,離家遠近、是否有家人住在附近、機構環境與原居住環

    境的相似性、機構對入住者的規定等。

    2.6.1影響高齡者入住安養機構選擇之因素

    在規劃安養機構時,硬體方面以「環境清幽、安靜」、「設備良好」為重要

    因素;軟體方面則以「能提供各項醫療保健服務」、「安排各項休閒、文康活動」

    及「日常生活照顧良好」為民眾選擇前往安養中心的重要條件。(邱寧慧,2002)

    邱寧慧(2002)「影響台灣地區民眾選擇銀髮社區因素之研究」,引用1999年台

    21

  • 閩地區老人福利機構需求概況調查報告指出,40至60歲的受訪者對選擇安養機構

    較注重之因素依序為專業人員素質佳、服務品質佳、環境幽雅、收費合理、設備

    良好、交通方便、離家近等因素;而65歲以上的受訪者則認為服務品質佳為最重

    要的因素,專業人員素質佳次之,環境幽雅第三。研究顯示此二年齡層的受訪者,

    皆認為專業人員素質佳、服務品質佳和環境幽雅為較注重的因素(邱寧慧,2002)。

    黃秀玲(1999)訪問獨居或僅與配偶同住的高齡者影響其居住安排的因素,研究

    發現「尊嚴自主生活的需求」為選擇居住安排時最重要的因素,「設備環境的需

    求」則是第二重視的因素,如:無障礙空間設計、附近有公園、專門為長者設計

    的居住空間、方便的交通等;「安全考量」亦是受訪者重視的因素,如24小時緊

    急送醫或定期訪視;其它因素,如「社會的參與」、「拓展人際社交網路」、「學

    習新知識」等也為重要的影響因素(邱寧慧,2002)。

    翁廷碩(2001)於「中高齡族群對長住型旅館需求之探討」研究中,以淡水潤福

    生活新象的居民為研究對象,研究發現其對居家打掃服務、三餐供應、緊急照護、

    居住環境品質、社交活動之參與等有較高的重視程度。

    黃志祥、劉醇典、蔡靜枝等人(2005)研究安養機構選擇方式因素的評估,分別

    為六個評估準則,其中以「公共安全」為最優先考量之因素,其次為「醫療支援」、

    「服務人員素質」、「收費合理」、「環境設備與整潔」,最後為「服務內容與

    品質」因素。

    將上述其影響安養機構選擇之因素整理成表2.6。

    22

  • 表2.6 影響安養機構選擇之因素

    影響因素 提出學者與年代 成本因素 黃志祥、劉醇典、蔡靜枝等人(2005) 緊急送醫與照護 黃秀玲(1999)

    翁廷碩(2001) 黃志祥、劉醇典、蔡靜枝等人(2005)

    居住環境品質 黃秀玲(1999) 內政部統計處(1999) 台灣省新聞處(1995) 翁廷碩(2001) 黃志祥、劉醇典、蔡靜枝等人(2005)

    飲食服務 翁廷碩(2001) 尊嚴自主性 黃秀玲(1999) 拓展人際社交網路 黃秀玲(1999)

    翁廷碩(2001) 休閒娛樂設施 黃志祥、劉醇典、蔡靜枝等人(2005) 教育機會 黃秀玲(1999) 社會的參與 黃秀玲(1999) 專業人員素質 內政部統計處(1999)

    黃志祥、劉醇典、蔡靜枝等人(2005) 服務品質 內政部統計處(1999)

    黃志祥、劉醇典、蔡靜枝等人(2005) 資料來源:邱寧慧,2002,影響台灣地區民眾選擇銀髮社區因素之研究;本研究彙整

    而其中由黃志祥、劉醇典、蔡靜枝等人(2005)「安養機構選擇之研究」所提出

    六個評估準定義則如下:

    1.環境設備與整潔:地理位置、寢室空間、室內外無障礙空間設計、休閒活動空間、

    室內外環境整潔無異味及房間通風、採光明亮、走道寛敞。

    2.公共安全:消防安全系統、消防設備符合政府要求、設置住房、浴廁緊急呼叫

    系統及房間備有適當及緊急照明設備。

    3.服務人員素質:服務人員具專業的能力及服務人員親切有禮的態度。

    4.服務內容與品質:辦理安養、日托照顧、養護、社區服務及其它。

    5.醫療支援:急救設備、換藥車與消毒設備、護理站及備藥與給藥、傷口處理、

    專用救護車、復健治療師協助復健、特約醫療看診、記錄 住戶生理狀況及附近

    醫療網。

    6.收費合理: 安養每月基本生活費、保證金及低收入及重病殘障者個案優惠。

    以上六點評估定義,可作為本研究在後續住戶訪談研究中,以五大構面區分

    之定義參考。

    23

  • 2.7高齡者進住安養機構使用後評估

    由邱俊村(2002)的文獻中,所稱的「評估」之意為高齡者在使用安養機構之後

    所作的評估。使用後評估(Post-Occupancy Evaluation,簡稱P.O.E.)是30年來西方

    國家所發展出來對建築物及環境表現成效的評量方式。以下是有關學者對於評估

    所下的定義:

    表2.7 學者對於使用後評估之定義

    年代 學者 定義 1980 Zirming & Reizenstein 1988 Preiser, et al.

    為檢測建成環境使用績效之方法。

    1991 陳格理 是對人為建成環境進行調查的研究。

    1996 陳亮全 藉由對使用者資料的收集,探討環境所呈現之現況評估,使

    往後的規劃或計劃更好,藉由使用者的意見使設立者或規劃

    者重視使用者的需求以及對需求的滿足性

    資料來源:邱俊村,2002,退休社區之老人休閒環境研究-以潤福生活新象為例

    以上為學者對於使用後評估的定義,其研究會因對象、目的的不同而影響到

    研究的性質,因此也會有所差異(邱俊村2002)。因此以學者們研究建成的環境研究

    中,以高齡者的心理需求做為評估準則,試著建立高齡者安養機構的評估構面,

    以提供給業者做改善及意見。

    2.7.1高齡者安養機構使用後評估之相關文獻

    以下針對於某些學者對於安養機構使用後評估做探討,可分為兩個構面其為

    實質安養與非實質的安養。實質安養偏向視覺、觸覺可感受到的有形因素;而非

    實質安養則是無形的服務因素(邱俊村2002)。以下表將以上兩者區分,把相關文獻

    製成下表:

    24

  • 表2.8 高齡者安養機構使用後評估之相關文獻

    構面 年代 學者 研究內容摘要

    1984 羅良岡

    評估構面分為「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內部環境者標準著重

    於內部色調、住宅形式、格局建材、品質通風、採光、日照。外部

    環境的指標則有公共設施、休閒設施、購物中心、鄰里公園、環境

    衛生及安寧等。

    1989 張嘉祥

    對於評估構面分為「舒適性能」、「安全性能」、「耐久性能」,舒適

    性能的指標有服務性、可變性、密度規模、濕熱環境、音環境、空

    氣環境、光環境等。安全性能的指標有載重、耐風、耐震之安全性。

    耐久性包含構造與建材之品質耐久程度。

    實 質 安 養

    1993 賴俊榮

    以生活及休閒設施為限」將評估構面分為「休閒設施」、「文教設

    施」、「服務設施」等構面。其評估的方式是依照各構面間的所涵蓋

    的設施與環境,「休閒設施」分為運動、休憩、景觀等類別,評估

    變項因子有室內游泳池、舞蹈韻律教室、桌球是、羽球場、視聽中

    心、棋藝室,社區中心、老人設施、會議室、才藝教室、宗教儀式

    場所等。

    1981 Kimberly 組織的規模應由四個方向來探討:組織收容量、組織成員數目、輸

    入與輸出之多寡、以及組織可利用資源的多寡。 1987 Scott 人員是指專業人力數量之服務;技術指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功能。

    1992 陳宇嘉 影響對機構滿意的重要因素有:「機構服務的近便性」、「機構設

    備」、「機構的工作人員」、及其「辦理的活動」等四個構面,其精

    神再於上述三項評估構面之外,加入「休閒活動」評估的重要性。

    1993 Hooyman & Kiyak 社區或機構設施內部設施之可及性、安全性、隱私性、簡單性等。

    1993 黃定國 休閒活動四大要素為:「人、時間、活動、空間」,來建立休閒活動

    體系。

    非 實 質 安 養

    1994 謝淑芬

    Lewin(1976)提出任何事件是個人與環境的因素間交互的結果,基本概念包括生活空間(Life Space)及心理場域(Psychological Field),所謂生活空間是指在某特定時間,能影響個體行為的各個因素的總

    和,行為則是受個人生活空間力量的影響。 資料來源:邱俊村,2002,退休社區之老人休閒環境研究-以潤福生活新象為例

    2.8關鍵成功因素研究文獻

    關鍵成功因素(Key Success Factors, KSFs)是在探討產業特性與企業策略之間

    關係時,常使用的觀念是在結合本身的特殊能力,對應環境中重要的要求條件,

    以獲得良好之績效。

    2.8.1關鍵成功因素的定義

    徐明德(2005)將整合國內外學者對於關鍵成功因素的定義,並依年代的先後次

    序精要彙整於下表2.9

    25

  • 表2.9關鍵成功因素定義整理

    學者 主要定義 Glueck (1976) 在廠商資源有限下,應將資源投入重要區域。 Hofer & Schendel (1978) 為確保SBU有獲利能力的必須競爭要素。 Rockart(1979) 管理階層必須時時注意的某些活動,執行良好帶給組織成功的競爭

    性,認為關鍵成功因素提供高階管理者作為有效判斷與決策之重要資

    訊來源。 Ferguson & Dickinson (1982)

    1.企業內部和外部必須加以確認而慎重處理的因素,因為這些因素會影響企業目標的達成甚至威脅企業的生存。 2.必須特別注意的事件或狀況,而這些事件或狀況,對企業而言是有顯著影響的。 3.可能是企業內在或外在的因素,且因素的影響可能是正面或反面的。4.必須加以特別的注意和熟悉,以避免不愉快的突發狀況或錯失機會。5.可由評估企業的策略、環境、資源、營運及其他領域加以確認。

    Leidecker & Bruno(1984) 關鍵成功關鍵因素乃是一些特徵條件和變數,若他們被適當的支持、維護、或管理,可以對某一特定型產業中的公司之成功有重大的影

    響。關鍵成功因素可以是一種特徵,如價格優勢;也可以是一種條件,

    如資本結構或優勢的顧客組合;或是一種產品結構特徵,如垂直整合。

    Boyton & Zumd(1984) 管理者或組織為了成功必需做好的少數工作。 大前研一(1984) 透過確認本行業的關鍵成功因素,然後把企業的資源集中投入可以取

    得競爭優勢的特定領域中。 Aaker(1988) 企業經營成功必須具備的一種競爭技能或資源,亦是產業分析的重要

    產出之一,亦即辨認產業內各策略群組的關鍵成功因素。 吳思華(1988) 在特定產業中,要成功地與人競爭,所具備的競爭技術或資產。 吳青松(1992) 企業將其經營成功所必須掌握之主要範疇,有助於引導企業制定有效

    之策略規劃與執行程序。 黃營杉(1993) 指一門產業最重要的競爭能力或資產,唯有把握住產業之關鍵成功因

    素才能建立持久性競爭優勢。 Thompsons & Strickland (1997)

    要成功必須集中在高度優先且必須做好的工作上。

    資料來源:徐明德,2005,國軍老舊眷村改建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AHP方法之運用;本研究彙整

    2.8.2安養機構關鍵成功因素

    在龔文華(2004)研究指出,採用「品牌行銷」與「公關行銷」使其達到減輕行

    銷推展的費用,重點式的宣傳更可達到高影響的入住意願,而在分區配住上更可

    提供支配所得較多高的人,做較多的個人化服務。

    林學宜(2004)其研究建議提出,在高齡者在生理機能的退化下,對於空間環境

    會產生依賴,空間及其設計都會影響其滿意程度,並且「安全照顧系統」設備會

    增加高齡者對於安養機構的高度認同感。

    從以往的經驗看來,安養機構雖然不再是給不健康的老人所居住,但在選擇

    入住因素上也是一個重點,所以安養機構有無醫療相關設備及緊急送醫處理則為

    26

  • 一個重要的成功因素。

    在相關安養機構關鍵成功因素文獻探討中,其中王姿婷、吳培瑜(2005)以探討

    長庚養生文化村、潤福新象及永越健康管理中心的個案比較中以聲譽形象、資金

    來源、所在位置、服務創新、推廣通路、醫療照護及據點分布七項作為其關鍵成

    功因素之分析,而一間好的安養機構不止提供的服務要好,並且在對外的形象上

    亦是非常重要,如此一來才能達成永續經營。

    企業關鍵成功因素不僅只是結合本身的特殊能力,對應環境中重要的要求條

    件,在安養機構產業中,基本的成功因素便需達到設備、服務上的完善,更要配

    合整體環境中的需求及目前社會風氣的趨勢,以利達成競爭優勢及創造良好的經

    營績效。

    综合上述資料皆是以客觀的角度去收集,在內容上主要分成三大類,分別是

    高齡化社會、高齡學定義與安養機構,其中安養機構又細分為高齡者在選擇安養

    機構時會考慮的因素、消費行為、購後評估及其安養機構的關建成功因素。經由

    各大論文、書籍與政府統計相關研究互相呼應,針對台灣高齡化的社會現象,引

    發的安養機構熱潮、高齡者消費型態與傳統觀念的變遷,了解市場上不同類型之

    安養機構的營運模式,並且透過人格特質對於後續訪談住戶之分類。

    27

  • 3.研究方法與設計

    本章內容說明本研究之研究方法與設計,在 3.1 節中說明研究方法之選取;在

    3.2 節中說明本研究設計;在 3.3 節中說明本研究流程。而本研究欲探討老人安養

    機構之現況,並訪談潤福新象與傑瑞山莊之住戶,以機構所設立之設施的重視程

    度與實際住戶入住後的體驗感受,分析其需求內涵。因此本研究的研究方法採取

    質性研究,並依據半結構的訪談方式進行資料蒐集與分析。

    3.1 研究方法的選擇

    民營老人安養機構產業為近期所興盛的產業,所以能蒐集到資料並不充裕與

    完整,對於研究主題採取質性訪談的理由有許多,其中之一是研究者基於研究題

    目的性質,有些研究領域本質上比較適用質性方法,例如探究住戶入住後的實體

    感受與經驗,如與服務人員的互動及課程參與等;此外,本研究也考量到多數高

    齡者因老化導致身體的不便以及心理因素所造成的戒心,因此質性方法較適用於

    高齡者,因為可以藉由訪談的過程,感受到高齡者的心情起伏和降低高齡者之戒

    心;此外,對於量化方式所無法鋪陳的一些細緻複雜的情況,也能透過質性方法

    得到答案。因此本研究選取質性訪談作為主要的研究方法,並以半結構的訪談方

    式進行資料蒐集與分析。

    3.2 研究設計

    3.2.1 研究場域

    高齡者因生理及心理的老化,原有的居住環境已不符所需,如何建構符合高

    齡者需求之專用住宅已為一個不可避免之趨勢。

    本研究在有限的資源與業者配合度的考量下,在民營老人安養機構的選擇,

    以北部潤福新象及中部傑瑞山莊作為研究個案的選取對象,其選取條件為:

    28

  • 「潤福新象」歷經 5 年籌備,3 年興建,不論在生活、安全、交通甚至心理需

    求上提供一全方位的生活服務,並引進日本銀髮住宅之觀念,並與日本銀髮住宅

    權威中銀建物株式會社技術合作,為成功之首例,住戶入住率高達 100%,潤福的

    成功經驗成為各家業者取經、學者研究的對象。

    「傑瑞山莊」則是收容南投地區中產階級的高齡者,並以完善的照護品質及

    設施作為努力的目標,享有度假山莊式的私人老人安養中心的美譽。在民風保守

    的中部,其住戶入住率也高達 52%,為中部第一大家安養中心。

    3.2.2 研究樣本

    礙於研究時間限制與多數業者考量到住戶的隱私性問題,加上此產業屬於近

    期才受到社會大眾的接受,多數集團積極搶攻此市場,視經營模式為高度機密,

    因此拒絕本研究對住戶進行深入性訪談,只有北部潤福新象與中部傑瑞山莊提供

    樣本作為本研究之訪談對象。所以在選取訪談對象前,先從業者介紹的高齡者中

    挑選,或透過高齡者的引介,來選取合乎條件的訪談對象,本研究在篩選訪談的

    高齡者條件須符合以下 3 個標準:1.受訪者必須符合入住安養機構資格,每家機構

    入住年齡有所不同,但由於 60 歲已達退休年齡,所以本研究取年齡 60 為基準,

    只要入住且滿 60 歲即符合;2.受訪者必須完整的呈現訪談過程中所有問題;3.由

    於是使用錄音及逐字稿的方式,受訪者必須願意接受與公開訪談過程中所有資

    料。在兩次訪談個案樣本總數有 28 個,其中符合上述標準個案有 15 個,作為本

    研究之探討的個案案例。以下是本研究訪談對象受訪表。

    29

  • 表 3.1 本研究訪談對象受訪表

    受訪對象 年齡 受訪日期 受訪地點 張伯伯 81 8/3 台北縣淡水潤福新象大廳 楊伯伯 88 8/3 台北縣淡水潤福新象大廳 沈伯伯 80 8/3 台北縣淡水潤福新象大廳 董奶奶 92 8/3 台北縣淡水潤福新象大廳 蔡媽媽 76 8/3 台北縣淡水潤福新象大廳 曹媽媽 78 8/9 台北縣淡水潤福新象大廳 李爺爺 80 8/9 台北縣淡水潤福新象大廳 馬伯伯 85 8/9 台北縣淡水潤福新象閱報區 趙阿姨 68 8/9 台北縣淡水潤福新象大廳 歐陽伯伯 96 8/9 台北縣淡水潤福新象大廳 秦黃婆婆 88 8/17 南投縣傑瑞山莊奶奶房間 陳爺爺 88 8/17 南投縣傑瑞山莊餐廳和爺爺的畫室 唐伯伯 65 8/17 南投縣傑瑞山莊逍遙軒 陳伯伯 60 8/17 南投縣傑瑞山莊招待廳 黎爺爺 85 8/17 南投縣傑瑞山莊招待廳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3.2.3 訪談資料

    在訪談的作法上採「半結構式訪談」又稱為「半標準化的訪談」或「引導式

    的訪談」。半結構式訪談是介於結構式與非結構式訪談之間的一種資料收集方式,

    研究者在訪談進行之前,必須根據研究的問題與目的,設計訪談的大綱,作為訪

    談指引方針。訪談者不必根據訪談大綱的順序,來進行訪問工作。通常,訪談者

    也可以依實際狀況,對訪談問題作彈性的調整。訪談大綱的設計只是為了要讓訪

    問進行得更流暢,所以在引導式的問題之後會緊隨著開放說明式的問題,用以詢

    問受訪者的感受、認知與內在的想法(潘淑滿,2003)。

    因此,本研究將以「半結構式訪談」的方式進行,經由預先的題目規劃,以

    訪談綱要來進行蒐集資料。訪談的過程中,採取二對一的方式進行,一為主要訪

    問者;二為記錄者與提醒者,並以錄音記載,作為日後分析之依據。此外,訪問

    者會隨著受訪者的知識程度或瞭解程度的差異,以及看問題的角度、觀點也有所

    不同,所以可能會蒐集到綱要以外的資料,或者是提出更深入的新問題。在談訪

    時會隨時的增修內容,而以此綱要作為訪談時的依據。

    在資料整理方面,本研究在每次訪談結束之後,除了將錄音內容逐字謄寫外,

    30

  • 在訪談結束後隨即撰寫備忘錄,備忘錄內容記載了訪談過程中研究者之心得以及

    未來訪談與收集資料之方向,在根據兩者內容,依照本研究所設定的構面給予區

    分,其分類方式是經由研究者相互討論、確認才給予分類,以作為未來訪談重點

    之依據。

    3.2.4 嚴謹度控制

    量化研究一般強調研究的信度與效度,同樣的議題在質性研究運用時有很多

    爭議,Lincoln 和 Guba(1984)對質性研究的信度與效度的見解,即信度是可重複

    性(replication),效度則是指可靠性(dependent ability)、穩定性(stability)、一致

    性(consistency)、可預測性(predictability)與正確性(accuracy),提出控制質性

    研究的信度與效度的方法, 即確實性( credibility )、可轉換性(transferability)、

    可靠性(dependability)(胡幼慧,1997:141-147),以下針對上述三個指標提出本

    研究的嚴謹度控制:

    1.確實性

    即內在效度,指質性研究資料真實的程度,即研究者真正觀察到所希望觀察

    的。研究者在訪談進行的過程全程使用錄音機及筆記輔助,以記錄完整訪談的情

    境與對話,因此資料分析所使用的都是第一手資料,在編碼過程並盡可能完整、

    翔實保留受訪者原本的語言作為引用句(包含英語、台語),研究者在訪談後盡量

    將謄錄的逐字稿交與受訪者核對,以修正研究者資料整理的錯誤;再加上所有的

    資料蒐集、謄錄、分析都是由研究者 4 人共同討論、多次確認完成,以避免因訪

    員不同而產生誤差。因此研究者相信本研究在資料的確實性方面掌控是相當嚴謹

    的。

    2.可轉換性

    即外在效度,指經由受訪者所陳述的感受與經驗,能有效的做資料性的描述

    與轉換成文字陳述,增加資料可轉換性的技巧為深厚描述(thick description)。研

    究者將受訪者第一手原始資料描述的觀點及經驗,謹慎地使用編碼典範將資料的

    31

  • 意義、脈絡、行動轉換成文字資料,進行類屬、性質及面向的描述與歸納,即使

    未來對此議題有興趣的讀者,也可以從本研究所歸納整理的面向再做深入性的探

    討。

    3.可靠性

    指內在信度,乃指個人經驗的重要性與唯一性,因此,如何取得可靠性的資

    料,乃研究過程中運用資料收集策略的重點,研究者必須將整個研究過程與決策

    加以說明,以供判斷資料的可靠性,因此研究者將研究過程透明化,詳細加以說

    明,有助於提供後續研究者可以進行檢驗,也就是說,不同的研究者針對相同議

    題的研究是否會得到相類似的研究結果;另外研究者進行研究的過程多次與指導

    教授及相關學者討論,相信能夠增加研究的可靠性。

    3.3 研究流程

    本研究之流程以圖 3.1 所示。

    圖 3.1 本研究流程

    界定研究問題

    相關文獻

    蒐集與整理

    研究方法之選定

    研究樣本選取 研究個案選取

    資料整理

    分析與撰寫

    研究發現結論與建議

    32

  • 3.4 研究架構

    根據前兩章的研究動機、目的及有關國內文獻探討,本研究針對高齡者對民

    營老人安養機構入住選擇與使用評估之研究提出觀念性研究架構,如下圖所示:

    【前 因】

    消費者需求

    業者供給

    使用後評估

    【結 果】

    消費者實地

    入住體驗感

    【行 動 策 略】

    消 費 者

    選擇民營老

    人安養機構

    【現 象】

    【中 介】

    1.人口社經背景2.人格類型

    【脈 絡】

    1.高齡化現象 2.家庭人口結構改變 3.高齡者養老觀念改變

    圖 3.2 本研究架構

    33

  • 4.研究結果與分析

    礙於研究時間及人力之限制,本章節以台北潤福新象及南投傑瑞山莊兩個位

    處於北中不同地區之老人安養機構做為研究案例,針對其住戶做深度訪談,根據

    業者訪談結果及文獻探討列出兩家代表機構之基本概況簡述比較,並依據其機構

    個案的深度訪談記錄做分析。

    4.1 民營老人安養機構

    4.1.1 潤福新象

    位處於台北縣淡水鎮的潤福新象是由潤泰集團旗下子公司所創立的,其中經

    歷了轉型等過程,以下將做簡單的介紹、優劣及關鍵成功因素之分析。

    4.1.1.1 發展歷程

    1.成立緣由

    由於現今社會子女們因事業繁忙普遍無法周詳照顧年邁雙親,潤福新象秉持

    提供一流的膳食、醫護、安全、休閒及生活起居的全方位軟硬體照顧服務,讓子

    女安心將長輩交付予專業的服務團隊,並使得高齡者享有尊嚴的自我新人生。

    2.規劃理念

    潤泰集團與日本中高齡住宅權威-中銀建物株式會社技術合作,創建全國第

    一座五星級銀髮貴族專享住宅-潤福新象,已於 1996 年 10 月 20 日重陽節正式開

    館。著重於周全的健康管理服務加上再學習的環境,提供中高齡者一個安全、安

    心、愉快舒適的模範社區。

    最初「潤福新象」是�